2013心律失常紧急处理专家共识

合集下载

心律失常紧急处置专家共识培训课件

心律失常紧急处置专家共识培训课件
➢ 改善症状: 有些心律失常不容易立刻终止,但快速的心室 率会使血流动力学状态恶化或伴有明显症状,减慢心室率 可稳定病情,缓解症状。
➢ ⑤正确处理治疗矛盾
➢ 在心律失常紧急处理时经常遇到治疗矛盾,应权衡利弊。
心律失常紧急处置专家共识
4
心律失常急诊处理流程
血流动力学评价
稳定
不稳定
房颤
窄QRS心动过速 宽QRS心动过速 单形或多形室速 准备电转复
其它: 静脉β-阻滞剂、洋地黄类药物在其它药物无效的情况下可以用。 静脉美托洛尔可以1~2mg/min的速度静脉给药,用量可达5mg。间 隔5min,可再给5mg,直到取得满意的效果,总剂量不超过10~ 15mg。西地兰首次剂量0.4~0.6 mg,用葡萄糖注射液稀释后缓慢注 射;2~4小时后可再给予0.2~0.4 mg。总量可达1.0~1.2 mg。
RR间期绝对不等。最常见的急性心律失常之一,可发生 于器质性心脏病或无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后者称为孤立 性房颤。 ➢ 按其发作特点和对治疗的反应,四种类型: ➢ 初发房颤: 首次发作的房颤; ➢ 阵发性房颤: 能够自行终止者,持续时间<7天,一般<48小 时,多为自限性; ➢ 持续性房颤: 不能自行终止但经过治疗可以终止,持续时间 >7天; ➢ 持久性房颤:经治疗也不能终止或不拟进行节律控制的房 颤。
④根据症状的严重程度确定对房颤本身治疗的策 略。大多数患者只需要控制心室率, 对少数有血流 动力学障碍的房颤或症状严重的患者, 可以考虑复 律治疗。
心律失常紧急处置专家共识
13
急性期的抗凝治疗:
➢ 评价血栓栓塞的风险并给予抗凝治疗是急性房颤患者治疗的首要和重要措施。 ➢ ⑴对所有急性房颤患者都应评价血栓栓塞的风险。

胺碘酮合理使用的要点

胺碘酮合理使用的要点

正确掌握适应症及用法用量
明确疗效与累积量的关系
▪ 无论是口服给药还是静脉用药,胺碘酮都需要累积到一定剂量才 能发挥药效。累积剂量是指口服维持量之前的总量,包含了静脉 推注的负荷量、静脉维持量、口服的负荷量。
▪ 单纯静脉负荷法适用于短期使用和无法口服的情况;静脉加口服 负荷法适用于室性心律失常和反复发作的心律失常;单纯口服负 荷方法适用于病情并不紧急和预防的情况。
1.胺碘酮的电生理作用主要表现在抑制窦房结和房室交界区的自律 性,减慢心房、房室结和房室旁路传导,延长心房肌、心室肌的动 作电位时程和有效不应期,因此具有广泛的抗心律失常作用。 2.胺碘酮具有高度脂溶性,分布容积大。主要通过肝脏细胞色素 P450系统代谢,经粪便排泄,几乎不经肾脏清除。
全面了解电生理作用机制与
▪ 胺碘酮是目前最常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之一,是以Ⅲ类抗心律失 常作用为主的心脏离子通道阻滞剂。
▪ 由于胺碘酮的药效学、药理学及药代动力学有诸多复杂的特性, 针对不同的心律失常,其用药途径、方法和剂量因人而异,切不 可"公式化用药",在临床应用时有四大注意事项。
全面了解电生理作用机制与药代动力学
▪ 肝损害是静脉使用胺碘酮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常发生在静脉治疗 后的3~6天。出现肝功能损害者,应减量或停药,给予保肝治疗 后可在数天内恢复正常。
正确处理不良反应,加强随访和监测
▪ 胺碘酮使用的最初3个月内,由于胺碘酮的碘含量较高,当胺碘酮 进入体内后,促甲状腺激素(TSH)会有一定程度升高,这是生理 反应。所以,在3个月内,一般不推荐常规监测甲状腺功能,但在 服药前需要对甲状腺功能进行检查,服药3个月后,再次进行检查。
3.口服起效及清除均慢,需数天至数周起效。静脉注射后血浆中药 物浓度下降较快。 4.清除半衰期长,终末半衰期可达13~142天。 5.剂型不同,作用不同。静脉使用早期主要表现为Ⅰ、Ⅱ、Ⅳ类抗 心律失常作用;口服使用负荷量后,以Ⅲ类作用为主。

室性心律失常中国专家共识(基层版)解读PPT课件

室性心律失常中国专家共识(基层版)解读PPT课件

特殊人群的室性心律失常 管理
针对老年人、孕妇、儿童等特 殊人群的室性心律失常管理进 行专门阐述,提供个性化的治 疗和管理建议。
02
室性心律失常概述
定义和分类
定义
室性心律失常是指起源于心室的心律 紊乱,包括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 、心室扑动和心室颤动等。
分类
根据发生机制和心电图表现,室性心 律失常可分为单形性室性心动过速、 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和尖端扭转型室 性心动过速等类型。
室性心律失常中国专家共识( 基层版)解读
汇报人:xxx
2023-12-19
CONTENTS
• 引言 • 室性心律失常概述 • 基层医疗机构在室性心律失常
管理中的角色 • 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策略 • 特殊人群的室性心律失常管理 • 室性心律失常的并发症及预防
策略
01
引言
目的和背景
提高室性心律失常的诊疗水平
妊娠期女性
要点一
妊娠期女性室性心律失常特点
妊娠期女性由于生理变化,如血容量增加、心脏负担加重 等,容易出现室性心律失常。此外,妊娠合并心脏病、高 血压等疾病也可能导致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
要点二
治疗策略
针对妊娠期女性的室性心律失常,治疗策略应以保障母婴 安全为前提。对于无症状或症状轻微的患者,可采取观察 或药物治疗;对于症状严重或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可考 虑射频消融等手术治疗。在治疗过程中,应密切关注患者 的病情变化及胎儿状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同时,加强 患者教育,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和自我管理能力。
猝死的风险评估及干预措施
风险评估
根据患者的病史、家族史、心电图等检查结果,综合 评估猝死的风险。
干预措施
对于高危患者,应积极采取干预措施,如植入ICD、 进行射频消融术等,以降低猝死风险。

-心律失常紧急处理专家共识

-心律失常紧急处理专家共识
• 治疗不到位和过度治疗的现象比较普遍
有关心律失常紧急处理的指南
国际指南: ——2006ACC/AHA/ESC 室性心律失常的诊疗和心源性猝死的预防指南 ——2010AHA心肺复苏指南 ——2010ESR心肺复苏指南 ——2010ESC房颤处理指南 ——2011AHA房颤指南更新 ——2008胺碘酮应用指南 ——2004ACC/AHA心肌梗死治疗指南有关章节 ——2005年ESC急性心衰指南等相应章节 ——2009年ESC ST抬高心肌梗死处理指南有关章节 ——2012ESC房颤处理指南更新
2.心房颤动和心房扑动
房颤的分类
• 初发性(Primary):初次发作
• 阵发性(Paroxysmal):持续一般小于48h,亦有 持续到7天或以上者,能自动转回窦性心律
• 持续性(Persistent):不能自动转回窦律,但经过药 物或其他方法治疗后可能转回窦律
• 持久性(long-standing persistent) :房颤持续超过1 年,难以转回窦律,但准备导管消融
编写组织
• 主办: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律学分会会 ——中国医师协会循证医学委员会 ——中国老年学学会心脑血管病专业委员会
• 主审:胡大一 • 顾问专家:蒋文平 • 专家委员会 • 组织编写:朱俊 • 起草负责人:杨艳敏
《共识》 起草过程
• 2012年1月开始筹备, •专家委员会4次讨论, •8次区域专家审稿会, •征询2000多名临床医生意见 •2013年5月《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正式发表
心律失常紧急处理原则 一 识别和纠正血液动力学障碍
异位心动过速
评估患者血液动力学状况: 有否低血压
进行性缺血性胸痛 急性心力衰减或心力衰减加重

我国专家就“心律失常紧急处理”达成共识

我国专家就“心律失常紧急处理”达成共识
埠 2 7 1 - 2 7 2 .
细 菌经 导尿 管进 入 膀胱 引起 菌 尿 。 频 繁 更换 引流 袋 可导致 菌 尿感 染率 明显 增 加 。加上 老 年 人特 别 是长 期 卧床 者 , 机
体 免疫 力 下 降 。 会 阴 部肌 肉弹 性 差 , 尿 道 括约 肌 松 弛 , 男 性
[ 4 ]贺 彩芳 , 吴雪 洁 , 杨碎丽 , 等. 留置导尿致 康路感 染与集 尿袋 更换
时间的相关性研究[ J 】 . 中华医院感染杂志 , 2 0 0 7, 1 7( 4) : 4 1 2 . 【 5 】殷 小基 , 顾云 , 谭超 宁. 防逆流 引流袋 的实验 研究【 J 】 . 医 疗 卫 生 装
为 科学 的更换 间隔 时 间是每 周 1 次 。贺彩 芳 等 认 为对 于
更 换 1次 , 达 到保 持 装 置 良好 的 密 闭性 的要 求 , 减少 引流
系统 开 放 致 细菌 入 侵 的 机会 ; 引 流管 长 达 1 2 0 c m, 能 较好
不 同类 型的 集 尿袋 更换 时 间 , 关 于 活瓣 集 尿袋 与 一 次性 塑 料 普 通 无 菌 集 尿 袋 的研 究 显示 单 向 集 尿袋 对 预 防 留置 尿 管 引起 的尿 路 逆行 感 染有 明显 作 用 , 能有 效 降低 留置 尿 管

护 理研 究 ・
表1 两 组 留置 导 屎 患者 尿 培 养 细 菌 阳 性 率 比 较 …
2 0 1 3年 4月第 2 0卷第 1 0期
口周 的细 菌 也 送 入管 腔 而 引 起 感 染 。 长 期 留 置 导 尿管 患
者. 不 宜频 繁更 换 导 尿 管 , 留 置 导尿 管 患 者 每 E t 换 尿 袋 者 菌尿 发 生 率 明显高 于不 换 尿袋 者[ 6 1 。

心律失常紧急处理专家共识

心律失常紧急处理专家共识
AF与栓塞:AF持续48小时即可形成心房附壁血 栓,左心耳是最常见的血栓附着部位。
心房颤动的分类
首次诊断AF发作(初发房颤)
阵发AF(通常小于48h) 持续性AF(大于7天) 长程持续性AF(大于1年)
永久性AF
按其发作特点和对治疗的反应分类
分类
初发性(Primary):初次发作 阵发性(Paroxysmal):持续一般小于48h,亦有持续到7天或以上者,能
二、室上性心动过速
分为广义与狭义室上速。 特指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和旁路参与的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
(AVRT) 阵发性室上速多见于无器质性心脏病的中青年,突发突止 一般有反复发作史,发作时多为规则的窄QRS心动过速,R-R间期绝对均
齐。 首次发作一般在青少年或中年,极少老年开始发病 注意与房速和窦性心动过速的鉴别
心律失常与血液动力学
血液动力学不稳定,可以是心律失常造成,也可以是在有 基础疾病的情况下发生心律失常所致
1.急性心肌梗死时发生多形室性心动过速 2.在稳定的慢性心功能不全的基础上出现恶性心律失常 3.原发性室性心律失常:如原发性室颤,先天性长QT综合征,
短联律间期室速,儿茶酚胺敏感性室速等。
心律失常产生血流动力学障碍的原因
急性心律失常识别流程
二、基础疾病和诱因的治疗
既往有无心脏病? 既往有无类似发作? 本次发作的情况和时间 目前用药情况?
采集病史
体格检查
实验室检查
基础疾病
1. 器质性心脏病 2. 心肌缺血 3. 心力衰竭
常见诱因
1. 电解质紊乱 2. 血气和酸碱平
衡紊乱 3. 药物因素 4. 内分泌疾病
心律失常诊断
自动转回窦性心律 持续性(Persistent):不能自动转回窦律,但经过药物或其他方法治疗后可

遗传性原发性心律失常综合征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遗传性原发性心律失常综合征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发晕厥、抽搐和猝死。LQTS在世界各地均有报道, 对白种婴JL,51电图筛查的结果表明,以QTc异常为
万方数据
史堡!坠鱼暨瘟苤查!Q!i生!且箜箜鲞笠!塑鱼堕!』堡!趟i!!:』!!!!翌!!!!:y!!:箜盟!:!
诊断标准时,LQTS患病率约为1/2 000,这还不包括
相当数量的隐匿性致病基因突变携带者。 自1995年LQTS 3个致病基因被确认至今,分 子遗传学研究共确认了15个亚型,这些不同亚型分 别由编码钾通道、钠通道、钙通道等结构蛋白及相关 因子和膜调节蛋白的基因突变造成。其中位于 KCNQl、KCNH2和SCN5A基因突变造成的LQTI、 LQT2和LQT3这3种亚型占所有经基因检测确诊 患者的92%。中国LQTS研究的数据表明,3个主 要亚型中2型最常见¨』。KCNQl和KCNH2的辅助 性B一亚基(KCNEl,LQT5;KCNE2,LQT6)的突变非 常少见,但其临床表型与相关的仪.亚基突变造成的 临床表型相似。Jervell.Lange—Nielsen综合征是由来 自父母双方KCNQl基因的相同(纯合子)或不同(复
ms
缓释片、卡维地洛、阿尔马尔等。成人应避免使用美 托洛尔普通片剂。H。推荐使用根据年龄和体质量 调整后的最大耐受剂量,应用中应逐渐加量并避免 突然停用(表2)。
表2 13受体阻滞剂治疗LQTS的用药剂量
为极高危;>500 ms为高危,如带有2个明确致病 突变,QTc>500 ms时(包括JNLS患者中的纯合子 突变),为高危,尤其是有症状患者。(2)明显的T
性的年轻猝死患者的家族成员;(3)有可能、倾向于 或者已经确诊为离子通道病的患者及其家族成员; (4)发生过不明原因晕厥的年轻患者。 一、长QT综合征(10ng QT syndrome,LQTS) 遗传性LQTS是由于编码心脏离子通道的基因

(完整版)(整理)心律失常处理专家共识-版.doc

(完整版)(整理)心律失常处理专家共识-版.doc

精品文档《心律失常紧急处理专家共识》2013我国首部《心律失常紧急处理专家共识》(以下简称《共识》)在北京发布。

有关专家在解读《共识》时表示,心律失常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不同场合和临床各科室,发病可急可慢,病情可轻可重,重者需紧急治疗,甚至就地抢救;紧急处理不仅涉及心血管或急诊专科医师,也与其他各科医师有关;《共识》将普及抢救知识,推动规范治疗。

《共识》由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联合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中国心律学会、中国医师协会循证医学专业委员会和中国老年学学会心脑血管病专业委员会编写。

中国心律学会主任委员郭继鸿教授指出:“心律失常是一种临床常见病,各种疾病多种因素均可引发心律失常,也能见于无明显器质性心脏病的单纯心电活动紊乱。

心律失常的急性发作或病情加重具有起病急、复杂多变、进展较快的特点,如不能迅速做出正确判断及时处理,可引起血流动力学急剧恶化,甚至危及生命。

心律失常的急性发作可发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社区、基层医院以及临床各科室的医生都能遇到,急诊科更是首当其冲。

虽然一般可请心血管科会诊,但因某些心律失常病情的紧迫性,不得不进行紧急抢救。

心律失常的紧急处理具有独特的特点,对基础疾病的处理、诱发因素的纠正以及针对心律失常本身的治疗都与常规处理有所不同。

目前我国心律失常紧急处理缺少统一规范,各级医院在急诊心律失常的救治中,都有存在一定程度的不规范、不正规现象。

不同医生之间的处理水平差距也很大,治疗不到位和过度治疗的现象比较普遍。

”“很长一段时间内,国内外都没有专门的心律失常急诊处理指南。

各类心律失常紧急处理的内容分散在不同的指南中,较为集中的是心肺复苏和急性心肌梗死治疗指南,但这些指南出发点是心肺复苏或以缺血性疾病为主要背景。

每个指南都不能涵盖所有急诊心律失常。

即使是心律失常指南,内容也是将急诊和长期治疗放在一起,指南中的重点通常与急诊心律失常无关。

此外,国际指南与我国临床实践有一定距离,没有针对我国临床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实用性较差,非心血管专科和基层医生使用不方便。

心律失常紧急处理专家共识

心律失常紧急处理专家共识
定的缓慢性心律失常要尽快采用临时起搏治疗。
心律失常紧急处理基本原则
• 3、病因明确者,在紧急纠正心律失常同时应兼顾基础疾 病治疗,如急性冠脉综合症出现心律失常者需要尽快改善 心肌灌注;病因不明者或无明显基础疾病者,也应改善患 者的整体状况,消除患者紧张情绪,如适当采用β受体阻 滞剂等。在治疗中衡量获益与风险,对危及生命的心律失 常应采取积极措施加以控制,追求抗心律失常治疗的有效 性,挽救生命;对非威胁生命的心律失常,需要更多考虑 治疗措施的安全性,过度治疗反而可导致新的风险。
各种律失常紧急处理
• 阿托品可用于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二度I型房室传 导阻滞,不宜用于二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三度房室传导 阻滞伴室性逸搏心律的患者,老年前列腺肥大者也不宜应 用。多巴胺、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可用于阿托品无效 或不适用的症状性心动过缓患者,也可用于起搏治疗前的 过渡。这些药物可导致心肌氧耗量增加,加重心肌缺血, 产生新的快速心律失常,因此合并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时 应慎用。对症状性心动过缓,应尽早实行起搏治疗。
各种心律失常紧急处理
• 特殊类型的多形室性心动过速 • Brugada综合征 • Brugada综合征患者的窦性心律心电图表现为右束支传导 阻滞图形和Vl、V3导联ST段马鞍形抬高,QT间期正常, 有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或心室颤动发作。心脏超声等其他 检查无异常。主要表现为晕厥或猝死,常见于青年男性, 多在夜间睡眠中发生。 • Brugada综合征患者发生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伴血液动力 学障碍时,首选同步直流电复律。异丙肾上腺素可选用。 植入ICD是预防心原性猝死的惟一有效方法。
各种心律失常紧急处理
• 儿茶酚胺敏感性多形室性心动过速 • 儿茶酚胺敏感性多形室性心动过速是指无器质性心脏病患 者在应激情况下发生的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典型者呈双 向性室性心动过速,导致发作性晕厥,可进展为心室颤动。 多见于青少年,静息心电图正常。 • 发作伴血液动力学障碍时,首选同步直流电复律。血液动 力学稳定者,首选β受体阻滞剂。置入ICD是预防心源性 猝死的有效方法。

2013心房颤动抗凝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2013心房颤动抗凝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编者按:本共识版权归中华内科杂志所有。

心房颤动抗凝治疗中国专家共识心房颤动(房颤)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

根据2004年所发表的数据,我国30岁至85岁居民中房颤患病率为0.77%[1,2]。

血栓栓塞性并发症是房颤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而脑卒中是最为常见的表现类型。

在非瓣膜性房颤患者中,缺血性卒中的年发生率(约5%)是非房颤患者的2~7倍[3-6]。

预防卒中的新发与复发应成为房颤患者综合管理策略中的主要内容。

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对于发生卒中风险增高的患者,合理应用抗凝药物有助于显著降低缺血性卒中的发生率,然而在我国大多数房颤患者未得到抗凝治疗[1, 2]。

进一步增强对房颤及其并发症危害性的认识、加强血栓栓塞并发症(特别是卒中)的预防对于改善患者预后进而减轻与之相关的社会经济和家庭负担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已有多种口服抗凝药物已经或即将应用于临床,如华法林、达比加群、利伐沙班、阿哌沙班等。

为规范房颤患者的抗凝治疗,降低缺血性卒中等血栓栓塞性并发症的发生率,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中国老年学学会心脑血管病专业委员会、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心律分会、中国医师协会循证医学专业委员会和心律失常联盟(中国)组织国内专家制定了此专家共识。

一房颤患者血栓栓塞的危险分层与抗凝治疗原则抗凝治疗是预防房颤患者血栓栓塞事件的有效措施,但与此同时出血性并发症的风险增加。

因此,在确定患者是否适于进行抗凝治疗前应评估其获益风险比,只有预防血栓栓塞事件的获益明显超过出血性并发症的风险时方可启动抗凝治疗。

房颤患者发生缺血性卒中的风险与其基线特征密切相关,根据基线特征对患者进行危险分层是制定正确的抗凝治疗策略的基础[7]。

目前CHADS2评分系统是临床应用最为广泛的评估工具,其计分方法如表1所示[8]。

随着CHADS2评分的增高,房颤患者未来发生缺血性卒中的风险逐渐增高。

若无禁忌证,所有CHADS2评分≥2分的房颤患者均应进行长期口服抗凝药治疗。

2023抗心律失常药物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完整版

2023抗心律失常药物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完整版

2023抗心律失常药物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完整版)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临床应用已逾百年,目前仍是心律失常治疗的基本手段。

随着对抗心律失常药物新的作用机制及适应证的认识不断发展,特别是心律失常抑制试验结果发表后,药物治疗的循证医学证据及安全性备受关注。

近年来国际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新共识和新分类陆续发表。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心律失常学组和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律分会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学组共同组织专家组,结合我国2001年《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建议》及近20年的研究进展,以心律失常治疗理念的改变为基础,以规范临床医生合理与规范化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为宗旨,制定本版专家共识。

抗心律失常药物的治疗原则一、明确心律失常的治疗目的首先评估药物治疗的必要性。

无器质性心脏病或无明显症状、不影响预后的心律失常,多不需治疗。

确定需要治疗者,药物治疗可改善预后的证据较少,如作为综合治疗的一部分,早期节律控制可改善部分心房颤动(房颤)患者的预后;合并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部分药物甚至可能恶化预后。

因此,治疗的目的主要是缓解症状或减少心律失常对心功能和心肌缺血等的影响,不应都以消灭或减少心律失常为主要目标,且应重视药物的安全性。

对危及生命的心律失常,治疗的主要目的则是控制心律失常。

二.兼顾基础心脏疾病的治疗心律失常多与其他疾病伴发。

除危及生命的心律失常外,多数情况下,基础心脏病、心功能或心肌缺血是决定预后的因素。

心律失常的治疗需在基础疾病已有的治疗证据和指南基础上,权衡心律失常治疗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要着重考虑可改善预后的综合治疗措施,如房颤时的抗凝治疗等。

三.正确选择抗心律失常药物依据药物的抗心律失常谱,当多种药物存在相似作用时,需考虑器质性心脏病及其严重程度和药物不良反应。

对于急性及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心律失常,重点考虑药物的有效性,尽快终止或改善心律失常,必要时联合电复律7慢性心律失常的长期治疗多考虑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安全性以及与基础疾病药物治疗的协同性。

2013心律失常紧急处理专家共识

2013心律失常紧急处理专家共识

2013中国心律失常紧急处理专家共识1.血液动力学不稳定状态表现有:1)休克或进行性低血压;2)急性心力衰竭;3)进行性缺血性胸痛;4)晕厥、意识障碍。

2.联合或序贯应用静脉抗心律失常药,易导致不良反应和促心律失常作用。

3.孕妇合并室上速:1)首选非药物方法:迷走神经、食管调搏2)药物可用:腺苷、美托洛尔、维拉帕米3)血液动力学不稳定时电复律4.关于房性心动过速:1)刺激迷走神经不能终止房速;2)短阵房速如无血液动力学异常,可观察;3)终止房速的药物有:普罗帕酮、胺碘酮。

如无法终止或偶禁忌,可考虑控制心室率。

4)控制房速心室率的药物:洋地黄、β受体阻滞剂、非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胺碘酮5)房速可伴有房室不同比例下传,而AVNRT、AVRT不会出现不同比例的房室下传。

5.房颤分类(AF):1)阵发性AF:包含以下两种情况:a)7天内能够自行终止的复发性AF(≥2次);b)持续时间≤48小时,已经复律的窦性。

(经干预后复律)。

2)持续性AF:包含以下两种情况:a)持续时间超过7天(未复律);b)持续时间≥48小时,<7天,已经复律转复者。

3)持续超过1年(≥1年),但尚能重建窦律者。

——称为长期持续性AF。

4)持久性AF:不适合或不愿意任何转复者。

上述任何一种出现症状急性加重,称为急性心房颤或心房颤动急性加重期。

6.新发房颤或阵发性房颤,系抗凝的指针(需要抗凝);风湿性二尖瓣性AF,一定抗凝。

7.AF急性发作期(急性加重期)的治疗目的:1)评估血栓栓塞的风险,是否给予抗凝;2)维持血液动力学稳定;3)减轻AF所致的症状。

8.AF急性期抗凝的指征:1)主观想复律(准备阶段);2)客观可能自行复律(初发或阵发);3)瓣膜病性AF;4)CHADS2≥1(非瓣膜性);5)合并其他抗凝指征。

9.预激合并房颤或房扑的心电图诊断要点:1)通过长程心电图或心电监测发现经房室结下传的窄QRS波;2)在宽的QRS波中寻找δ波;3)平时有显性预激的窦性心律心电图。

心律失常紧急处理专家共识(全文)

心律失常紧急处理专家共识(全文)

心律失常紧急处理专家共识(全文)一、心律失常紧急处理的总体原则1. 首先识别和纠正血液动力学障碍:血液动力学不稳定包括进行性低血压、休克、急性心力衰竭、进行性缺血性胸痛、晕厥、意识障碍等。

严重血液动力学障碍者,需立即纠正心律失常。

快速心律失常采用电复律。

电复律不能纠正或纠正后复发者,及时兼用药物。

心动过缓者使用提高心率的药物,或置入临时心脏起搏治疗。

血液动力学相对稳定者,根据症状、心律失常性质,选用适当治疗策略。

2. 纠正基础疾病和诱因:病因明确者,紧急纠正心律失常的同时兼顾基础疾病治疗。

3. 衡量获益与风险:危及生命的心律失常积极治疗并控制,非威胁生命的心律失常,需要考虑治疗的安全性。

4. 治疗与预防兼顾:心律失常易纠正后应采取措施,尽力减少心律失常复发。

5. 急性期抗心律失常药物应用原则:根据基础疾病、心功能状态、心律失常性质选择抗心律失常药物。

应用一种静脉抗心律失常药物后疗效不佳,审查用药是否规范、剂量是否足够。

一般不建议短期内换用或合用另一种静脉抗心律失常药物,宜考虑采用非药物的方法如电复律或食管调搏治疗等。

二、各种心律失常的紧急处理(一)房颤房颤治疗原则:治疗基础心脏疾病和触发因素;控制快速的心室率;转复并维持窦性心律;预防血栓栓塞。

预防血栓栓塞房颤发作时间>48h或持续时间不明的患者,若无急性复律指征,抗凝治疗3周后择期复律。

转复窦性心律后,继续4周的抗凝治疗,其后根据危险分层确定是否长期抗凝治疗。

房颤心室率控制多数房颤患者需控制心室率。

(1 )房颤急性发作期心室率控制目标为80 ~ 100次/分。

(2 )不伴心力衰竭、低血压或预激综合征,选择静脉P受体阻滞剂或非二氢毗喘类钙拮抗剂。

(3 )合并心功能不全、低血压者予胺碘酮或洋地黄类药物。

(4 )合并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者,控制首选静脉胺碘酮或p受体阻滞剂, 不伴心力衰竭也可考虑非二氢毗唳类钙拮抗剂,伴心力衰竭可用洋地黄。

(5)静脉用药控制心室率同时,可根据病情同时开始口服控制心室率的药物。

普及抢救知识推动规范治疗——《心律失常紧急处理专家共识》正式发布

普及抢救知识推动规范治疗——《心律失常紧急处理专家共识》正式发布

支持 可以缓冲应激作用 ,生活质量 与社会 支持之 间呈正相关 , 即社会支持越好 ,生活质 量越 高 “ 。调查显示 ,社会支持
总分 与生理领域、心理领域 、社会领 域、环境领域呈正 相关 , 提示护士要指导患者充分利用来 自社会各方 面的支持 ,如精神 和物质上 的帮助、支援 ,使在疾病的康复过程 中,减少因社会 孤立 和缺乏社会支持而增加 疾病复发 的风 险 ;通过利用 社会支持 ,使患者获得更多疾病相关信息 ,增强战胜疾病 的信 心 。鼓励患者参与社会 团体活动 ,舒缓压力 ,维持社会角色和
对方式 及 社 会支 持 的相关 性 [ J ] .解 放军 护理 杂 志 ,2 0 1 1 ,2 8
( 2 B) :1—5 .
功能 ,实现 自我价值 。告知患者 ,现代科学技术对急性心肌梗
死治疗 的效果 ,出院后可恢复正常工作 、学 习和生活 ,可举成 功例子 。指导康复运动,出现不适时如何寻求帮助 ,增加 患者 的安全感 ;建议政府建立 医院 一社区 一 家庭管理网络 ,对患者
2 8 9 6 .
统一管理 ,免费主动为患者提供健康教育和援助服务。
参 考 文献
1 朱丽霞 ,林 碧莲 ,黄荔 萍 ,等 .冠 心病患者 心理健康 状况 与社会 支持的相关性 研 究 [ J ].中 国实用 护理 杂 志 ,2 0 0 7 ,2 3( 1 2 ) :
5 5 —5 8
刊) :7 3— 7 4 .
1 3 田林 ,张 开金 .中老年人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 J ].中国 全科医学 ,2 0 1 0 ,1 3( 6 ):1 7 8 2 .
( 收 稿 日期 :2 0 1 2—1 2— 2 0 )

信 息 速 递 ・

《心律失常紧急处理专家共识》解读

《心律失常紧急处理专家共识》解读

---------------------------------------------------------------最新资料推荐------------------------------------------------------ 《心律失常紧急处理专家共识》解读《心律失常紧急处理专家共识》解读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医院朱俊杨艳敏2019 年 5 月在《中华心血管病杂志》上公布了《心律失常紧急处理专家共识》(以下简称共识)【1】。

这一共识是由中华心血管病分会连同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律分会、中国医师协会循证医学专业委员会和中国老年学学会心脑血管病专业委员会组织的专家工作组历时一年多的时间完成的。

共识发表后得到了收到了很多来自各方面的积极反馈,认为这一共识十分符合我国的国情,在心律失常紧急救治方面的确能够起到规范指导的作用。

一、共识产生的背景:心律失常的紧急救治,实际是所有医务人员都会遇到的问题,绝非心内科和急诊科的专利。

全身各种疾病,在某些阶段,都有出现心律失常的可能,而且相当部分会危及生命。

基层医务工作者往往是这种患者的第一见证者,由于病情的危急,不能将患者转运到条件较好的医院去诊治,只能就地抢救治疗。

这就使心律失常的紧急救治成了所有医务人员的基本功。

在我国现今的临床实践中,对心律失常的紧急救治存在一些不规范现象,包括诊断错误,治疗不足或过度治疗,需要有规范的指南来对各级医务人员进行培训,使他们能够在不同的水平上掌握这种1 / 13技能。

国际上目前没有一个全面的心律失常紧急救治的指南,各项有关的内容分布在不同疾病的指南之中,其中心肺复苏指南【2】算是比较全面,但也没有涵盖所有的情况。

国外的指南也不完全适合我国的具体情况,不可能针对我国存在的问题进行有目的的指导。

因此,制定一部适合我国情况的心律失常紧急救治专家共识被提到了议事日程上来。

二、共识的指导思想和制定过程:根据以上情况,经专家组讨论,决定按照以下的指导思想制定这一共识:以最新指南,循证医学和我国的资料为理论基础,以基层医务人员为主要对象,介绍心律失常紧急处理的最新理念,提供实用的处理指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高不超过2000 mg
• 不建议使用利多卡因
6.加速性室性自主心律治疗
• 加速性室性自主心律发作短暂,极少发展成室颤, 血液动力学稳定,心律失常本身是良性的,一般 不需特殊治疗。 • 如心室率超过100次/分,且伴有血液动力学障碍 时可按照室性心动过速处理,要同时治疗基础疾 病。
7.多形性室速
3.室性期前收缩
4.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
室早,非持续室速的处理
• 首先,仍然是问:
——是否合并血流动力学障碍?
——是否合并器质性心脏病?
——是否合并心肌缺血或心衰?
——有无诱因:低血钾,低氧等? • 方法:病史,体检,必要的检查(化验,胸片, 床旁超声……)
室早,非持续室速的处理
• 原发病,诱因的处理。放在首位 ——心肌梗死再灌注治疗 ——急性心衰的纠正 ——纠正电解质紊乱,低氧等内环境紊乱 • 室早若非有血流动力学影响,不诱发更严重的心律失 常,可以观察,不处理 • 经基础疾病的处理后仍有较多。复杂室早,或造成血 流动力学改变,可使用抗心律失常药胺碘酮(用法见 后)
近期出现的心房颤动 常规抗凝路径 食管超声策略 否 常规抗凝或食管超声
心房颤动发作<48小时 是
抗凝治疗3周 肝素 低分子量肝素 心脏复律 心脏复律 肝素 低分子量肝素
食管超声策略
左心耳无血栓
左心耳有血栓
窦性节律
心房颤动
窦性节律
心房颤动
左心耳血栓仍存在, 首选室律控制
抗凝治疗3周
危险因素

抗凝治疗4周a
• 不完全适合我国临床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更多的是应该做什么,很少介绍不应该 做什么 • 实用性较差,非心血管专科和基层医生 使用不方便
《心律失常紧急处理专家共识》 的指导思想
以最新指南,循证医学和我国的资料为理 论基础,以基层医务人员为主要对象,介 绍急诊心律失常处理的最新理念,提供实 用的处理指导。定位为科学应用性共识。
• 心动过缓或伴长间歇的心律失常
• 使用了一种以上的QT间期延长药 • 遗传易感性:既可能是遗传性长QT(少数),也可 能是功能性的基因多态性所致
获得性长QT的危险因素:疾病
• 心脏病:心肌缺血 ,心肌梗死,心肌炎,心衰 • 心室周期延长:完全心脏阻滞,严重心动过缓性心律失常, 突然发生长间歇 • 电解质紊乱( 低钾血症, 低镁血症, 低钙血症), • 其他疾病 – 颅高压(脑卒中,脑炎,蜘蛛膜下腔出血,创伤性脑损 伤) – 可卡因或有机磷化合物中毒 – 酗酒 – 甲状腺功能低下 – 液体蛋白饮食 – 感染性疾病和肿瘤等
先天性 获得性
QT间期正常 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
b受体阻滞剂 利多卡因 植入式心律转复 除颤器
去除诱因 硫酸镁 补钾 植入临时起搏器
去除诱因 纠正病因 胺碘酮 利多卡因 b受体阻滞剂
Tdp持续发作
发生获得性长解质紊乱(尤其是低血钾和低血镁) • 肝肾功能异常
a. 如无栓塞危险因素,在心脏复律 后继续抗凝4周 b. 如存在栓塞危险因素或医有血栓 存在,建议长期抗凝

考虑是否需长期抗凝b
停用抗凝药物

危险因素

长期抗凝药物
室率控制
心房颤动急性发作期心室率控制的目标为80~100次/分
不伴心力衰竭、低血压或预激综合征的患者:

静脉β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艾司洛尔) 非二氢吡啶类钙离子拮抗剂(地尔硫卓或维拉帕米) 胺碘酮 洋地黄类
编写组织
• 主办: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律学分会会 ——中国医师协会循证医学委员会 ——中国老年学学会心脑血管病专业委员会 • 主审:胡大一 • 顾问专家:蒋文平
• 专家委员会
• 组织编写:朱俊 • 起草负责人:杨艳敏
《共识》 起草过程
• 2012年1月开始筹备,
一般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可蜕变为室颤 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者应按室颤处理
血流动力学稳定者应鉴别有无QT延长
——伴QT延长者为尖端扭转性室速(TdP) ——不伴有QT延长者为多形性室速 二者的鉴别十分重要,将直接影响急诊处理
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处理流程
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
QT间期延长 (尖端扭转性室性心动过速)
血流动力学稳定规整宽QRS心动过速
• 持续单形室性心动过速 • 室上速伴差传(见室上速)
• 室上速伴预激旁路前传(见室上速)
血流动力学稳定的宽QRS心动过速
• 在急诊情况下的诊断:
——病史:能否提供既往发作情况,是否与此次 相同。以往的诊断考虑 ——12导联心电图和/或食管心电图:主要是寻 找室房分离的证据
——不要求作出十分精确的诊断。如果有困难, 则以“宽QRS心动过速”诊断即可
心电图和食管心电图
室房分离
血流动力学稳定的宽QRS心动过速
• 若从病史或其他检查方法能明确为室上性心 动过速,按室上速处理 • 若明确为室速,或无法确定(宽QRS心动 过速),按持续单形室速处理
血流动力学稳定的单形室性心动过速
不稳定
电复律
室性心动过速 室上性心动过速伴束支阻滞 室上性心动过速伴旁路前传 诊断不清的宽QRS心动过速
心房颤动伴束支阻滞 预激伴心房颤动 多形室性心动过速
室上性心动过速 房性心动过速 心房扑动
心房颤动
异位心动过速处理流程图
常见急诊心律失常的紧急处理
窦性心动过速
• 窦性心动过速可以超过150次/分,甚至达200次 /分,无法识别P波,易被误为室上速
• 持久性(long-standing persistent) :房颤持续超过1 年,难以转回窦律,但准备导管消融 • 永久性(permanent):超过1年,难以转复
• 上述任何一种出现症状急性加重,称为急性心房 颤动或心房颤动急性加重期
心房颤动的急诊处理原则
急诊处理的目的: 1.防止血栓-栓塞事件 2.迅速改善心脏的功能 3.改善患者的症状 根据症状确定房颤治疗策略: 1.考虑恢复患者的窦性节律(对于症状比较严重 的患者) 2.紧急控制患者的心室率(对于大多数患者)

2. 室上性心动过速 4. 心房颤动和心房扑动 6. 宽QRS波心动过速 8. 持续性单形性室性心动过速 10.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 12.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风暴
心律失常紧急处理的总体原则
• 首先识别和纠正血液动力学障碍
(意识,脉搏, 血压, 心衰,胸痛)
• 其次纠正与处理基础疾病和诱因
(心肌缺血、心衰、电解质、酸碱、药物)
•专家委员会4次讨论,
•8次区域专家审稿会,
•征询2000多名临床医生意见 •2013年5月《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正式发表

一、心律失常紧急处理的总体原则 二、各种心律失常的紧急处理 1. 窦性心动过速 3. 房性心动过速 5. 室性期前收缩 7. 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 9. 加速室性自主心律 11.心室颤动/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 13.缓慢性心律失常 三、心律失常紧急处理常用技术 1.食管调搏术 2.临时起搏术 3.电复律术
窦性心动过速的原因
• 任何原因造成的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加都可产生窦性心 动过速 • 疾病状态下,窦性心动过速一般都有原因: ——发热 ——心衰 ——缺血 ——血容量不足 ——休克 ——甲亢 ——…… • 不适当窦性心动过速极少见
窦性心动过速的处理
• 在病因和诱因没有去除前,不可试图过度降低心率,如降到 所谓“正常范围” • 强行减低窦性心动过速,或过度使用降低心率的药物,可带 来不利后果:
常见急诊心律失常的紧急处理 概要解读
湖北民族学院附属医院心内科 李华波
急诊心律失常---问题的提出
复杂、难辨、费时、顽固、多变、紧急、风险 • 心律失常紧急处理是临床各科都会遇到的问题, 急诊科更是首当其冲 • 由于某些心律失常病情的紧迫性,不得不进行 紧急抢救 • 目前各级医院在心律失常的紧急救治中,都有 不同程度的不规范,不正规现象。不同医生之 间差距甚大 • 治疗不到位和过度治疗的现象比较普遍
处理步骤 • 有症状的持续单形室性心动过速,可以首 先考虑同步电复律 • 与房颤电复律程序相同,需要使用镇静剂
• 电量可以从100J开始,无效逐渐加量,有 些可能需要使用最大电量(双相波200J)
血流动力学稳定的单形室性心动过速
处理步骤
• 也可首先用抗心律失常药——胺碘酮
• 胺碘酮用法:负荷剂量+静脉滴注维持 ——静脉负荷:150 mg用5%葡萄糖稀释,10 分钟注 入。 ——需要时10~15分钟后可重复150 mg ——静脉维持:1 mg/min,维持6小时;随后以0.5 mg/min 维持18小时 ——第一个24小时内用药一般为1200mg
合并心功能不全、低血压者:

合并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 首选静脉胺碘酮或β受体阻滞 剂,不伴心力衰竭也可考虑非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伴心力衰 竭可用洋地黄
房颤转复
预激伴房颤/房扑
一般应立即电转复 若考虑药物治疗时:

心功能正常者:普罗帕酮、胺碘酮 心功能受损者只能选择胺碘酮
禁用洋地黄,钙通道阻滞剂(如维拉帕米,地 尔硫卓)
有关心律失常紧急处理的指南
国际指南: ——2006ACC/AHA/ESC 室性心律失常的诊疗和心源性猝死的预防指南 ——2010AHA心肺复苏指南 ——2010ESR心肺复苏指南 ——2010ESC房颤处理指南 ——2011AHA房颤指南更新 ——2008胺碘酮应用指南 ——2004ACC/AHA心肌梗死治疗指南有关章节 ——2005年ESC急性心衰指南等相应章节 ——2009年ESC ST抬高心肌梗死处理指南有关章节 ——2012ESC房颤处理指南更新
• 有逐渐加快和减慢的特征
• 一般有原因或诱因,如心衰,发热等
• 若原因未除,一般不可强行减慢心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