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版学案】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孟子》选读同步检测试题 选修《先秦诸子》
高中同步测试卷·人教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高中同步测试卷(三) Word版含答案.doc
高中同步测试卷(三)第二单元《孟子》选读(A卷)(时间:150分钟;分数150分)一、基础考查(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曳.兵(yè)数罟..(cù)(ɡǔ)王.天下(wàng)B.庠.序(yáng) 鸡豚.(tún) 狗彘(zhì)C.孝悌.(tì) 饿莩.(piáo) 供.养(gōng)D.洿.池(wū) 衣.帛(yī) 不可胜.用(shēng)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B.何必..曰利C.先生..将何之D.何以利吾家.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其:代桀、纣B.然则舜有天下也,孰与之.之:代天下C.天不言,以行与事示之.而已矣之:代舜D.天子能荐人于天,不能使天与之.天下之:代天子推荐的人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部相同的一项是() A.谓其.台曰灵台,谓其沼曰灵沼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B.齐宣王见孟子于.雪宫昔者齐景公问于.晏子曰C.举疾首蹙而.相告曰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D.文王以.民力为台为沼终身忧辱,以.陷于死亡5.下列各项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A.老吾老以及人之老B.刑于寡妻,至于兄弟C.五亩之宅,树之以桑D.无恒产而有恒心者二、阅读理解(59分)(一)阅读下面的课内文言文,完成6~9题。
(15分)孟子见梁惠王。
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
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
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
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
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
第二单元 《孟子》选读 单元测评(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一、(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庠.序(yánɡ)朝觐.(jìn)我固有.之也(yǒu) 二十有.八载(yǒu)B.饿莩.(fú) 角徵..(juézhǐ)其说.甚尔(shuō) 说.之将何如(shuō)C.孝悌.(tì) 琅邪.(yá)地有常数.(shù) 数.罟不入洿池(cù)D.蹙.畎亩..好乐.何如(yuè) 乐民之乐.(lè)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无如寡人之用心..者B.出舍于郊,于是..始兴发补不足C.爱人..不亲,反其仁D.寡助之至,亲戚..畔之3.从句式特点看,下列句子中不同类的一项是()A.而良人未之知也B.此之谓大丈夫C.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D.此之谓也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看到果农家里汗牛充栋....的黄灿灿的橙子,我深感欣慰,因为这说明我们开发的新品种产量高,品质好。
B.有些人取得一点成绩,便自命不凡....,洋洋自得,尾巴都翘到天上去了,这样的人终究不会有大的作为。
C.对那些少不更事....的年轻人,我们不仅要多加指导,还要给他们更多的锻炼机会,使他们尽快地成熟起来。
D.开发商们对商品房面积的计算方式一直讳莫如深....,由此导致的开发商与业主之间的经济纠纷经常发生。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最近,针对民众提出的油价跟涨不跟跌的问题,发改委有关人士表示,新的定价机制规定,降价要根据国际油价二十天内的平均涨跌是否达到4%决定。
B.近日国内各大报社在显著位置报道了重庆大坪中学女子足球队参加在土耳其举行的女足中学生世界杯赛中通过造假夺取冠军的事件。
C.在金融危机席卷全球的形势下,专家们认为,广大出口加工型企业只有大力开拓国内市场,学会内销与外销两条腿走路,才能逐步完善企业销售网络,实现自救。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二单元《〈孟子〉选读》测试题(有答案)
《先秦诸子》第二单元测试题一、基础巩固1.下列各句中, 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敢问夫子恶(表疑问, 何)乎长以直养而无害, 则塞(充满)于天地之间B. 行有不慊(怀恨、遗憾)于心, 则馁(萎靡不振)矣其子趋而往视之, 苗则槁(干枯)矣C. 宋人有闵(同情)其苗之不长而揠(拔起)之者以为无益而舍之者, 不耘(除草)苗者也D. 行拂(违背)乱其所为, 所以动心忍性, 曾(竟然)益其所不能丈夫之冠(一种礼仪, 男子二十岁举行加冠礼, 表示已经成人)也, 父命之【解析】B项, “慊”, 快心, 满意。
C项, “闵”, 忧虑。
D项, “曾”, 同“增”。
【答案】 A2. 下列各句中, 加点的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 丈夫之冠也, 父命之B. 岂不诚大丈夫哉C.所以动心忍性D.人恒过, 然后能改【解析】A项, “丈夫”, 古义指男子, 今义指女子的配偶。
C项, “动心”, 古义是“使心受惊动”, 今义指思想感情发生波动。
D项, “然后”, 古义是“这样以后”, 今义是“接着”。
【答案】 B3. 下列句子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 困于心, 衡于虑B. 曾益其所不能C.行有不慊于心, 则馁矣D.胶鬲举于鱼盐之中【解析】A项, “衡”通“横”。
B项, “曾”同“增”。
C项, “慊”通“惬”。
【答案】 D4.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 不是词类活用的一项是()A.人恒过, 然后能改B. 饿其体肤C.征于色, 发于声, 而后喻D. 空乏其身【解析】A项, “过”, 形容词作动词, 犯错误;B项, “饿”, 使……受饿;D项, “空”, 使……受穷困。
【答案】 C5.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 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然⎩⎪⎨⎪⎧①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②人恒过,然.后能改 则⎩⎪⎨⎪⎧③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④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A. ①②相同, ③④相同B. ①②相同, ③④不同C. ①②不同, ③④不同D. ①②不同, ③④相同【解析】 “然”:……的样子, 形容词词尾/这样, 代词。
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孟子》选读单元测评 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第二单元测评(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
孔子对民生问题是重视的,但语焉不详。
孟子则把孔子的仁学落实到政治的措施上,要求社会统治者和管理者在解决民生基本问题上体现仁民爱物的思想感情,中国近代的民生主义即发源于此。
首先,要“制民之产”,使百姓丰衣足食。
仁政最核心的内容便是解决好民众的吃穿问题,使他们的物质生活有起码的保障。
其次,“省刑罚薄税敛”,人民的负担要有一个限度,过此即有灾难,所以要省刑罚,必须薄税敛。
第三,救济社会上的孤苦无援者。
第四,加强教育,德化民俗。
孟子认为要在富民的同时,“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使民去恶从善,形成礼义之风。
这样,社会才有秩序,人民才会有真正的安宁寿福。
在早期儒家代表人物中,没有哪一位比孟子更重视民众的社会作用和历史地位。
孔子讲过“民无信不立”的话。
孟子则大大前进了一步,他提出“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这就是民为邦本的思想。
孟子相信天命,但他把天命化为民意,认为这两者是一致的,这实际上是用民本思想重新解释了传统的天命论,大大提高了民众的地位。
他引《太誓》的话:“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百姓的感受和意志,体现了上天的精神,“民之所欲,天必从之”,君王只要能使百姓满意,就等于服从了天命。
孟子用民众的意志代表天命,从而限制君王的意志,“君权天授”变成了“君权民授”。
孟子提出了一个超越同时代人的口号:“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这个口号一经提出,便使社会震动,响彻了两千多年,成为批判君主专制的有力武器。
这个“民贵君轻”的说法,在先秦诸子之中是极为罕见的,它肯定民众是国家的主体,对于君权至上的制度具有很大的冲击力。
按照孟子这一思想来设立政治体制,至少能发展出开明的君主立宪制。
这是孙中山提出民权主义的思想源头之一。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孟子》选读测评新人教版《先秦诸子选读》
第二单元测评(满分120分,时间120分钟)一、基础知识(16分)1.下列每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3分)A.餍.足/笑靥.庠.序/佯.装养生丧.死/丧.家之狗B.溢.出/谥.号期.年/假期.千乘.之国/乘.人之危C.朝觐./谨.慎参与./赠与.揠.苗助长/偃.旗息鼓D.庶.民/戍.边提.防/堤.坝富商大贾./余勇可贾.解析:A项,yàn/yè,xiánɡ/yáng,sāng/sàng;B项,yì/shì,jī/qī,shèng/chéng;C项,jìn/jǐn,yù/yǔ,yà/yǎn;D项,shù,dī,gǔ。
答案:D2.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3分)A.寡人之民不加.多加.之以师旅B.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匹夫不可夺.志C.人不得,则非.其上矣非.恶其声而然也D.万物皆备.于我矣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解析:D项,备:动词,具备。
A项,加:副词,更加/动词,施加。
B项,夺:动词,失误,引申为耽误/动词,用强力改变。
C项,非:动词,责怪/动词,不是。
答案:D3.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3分)例: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A.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B.与其妾讪其良人,而相泣于.中庭C.暴见于.王,王语暴以好乐D.舜明于.庶物,察于人伦解析:B项与例句相同,均为介词,表示处所,相当于“在”;A项,介词,表比较,相当于“跟”“和”;C项,介词,表被动,引出动作行为的主动者;D项,介词,引出动词支配对象,不译。
答案:B4.下列加点词语与其他三项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3分)A.必先苦.其心志B.谨.庠序之教C.今兹未能;请轻.之D.固.国不以山溪之险解析:B项,谨:形容词活用为一般动词,小心办好、认真做好。
2020年高中语文第2单元《孟子》选读五人和课时跟踪检测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五人和课时跟踪检测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组是( )A.亲戚畔.(pàn)之吾惛.(hūn) 颁.(bān)白者B.庠.(xiáng)序之教商贾.(gǔ) 衣.(yī)帛食肉C.畜.(xù)妻子罔.(wǎng)民盍.(hé)反其本矣D.不赡.(shàn) 放辟.(pì) 邪侈.(chǐ)解析:B.“衣”应读为“yì”。
答案:B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委.而去之委:委托B.于禽兽又何难.焉难:诘责,计较C.吾惛.,不能进于是矣惛:糊涂,不明白D.孰能御.之御:抵挡解析:A.委:丢弃,抛弃。
答案:A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乃若..所忧则有之乃若:至于B.若夫..君子所患则亡矣若夫:至于C.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以及:和D.吾惛,不能进于是..矣于是:比这解析:C.以及:把它推广到。
答案:C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疾”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疾:痛恨B.因往相田得疾.疾:疾病C.苦吟疾.书疾:写作D.声非加疾.也疾:强解析:C.疾:快速。
答案:C5.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兵.革非不坚利也行军用兵.之道B.仁者爱.人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C.以御于家.邦汝是大家.子D.天下之欲疾.其君者尝问衡天下所疾.恶者解析:A.兵器/军队;B.爱护/吝惜;C.卿大夫的采地食邑/家族、家庭;D.痛恨。
答案:D6.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句是( )A.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B.刑于寡妻,至于兄弟C.域民不以封疆之界D.申之以孝悌之义解析:A项,第一个“老”和第一个“幼”,形容词用作动词,“敬重”“爱护”,第二、三个“老”和“幼”,形容词用作名词“老人”“孩子”;B项,刑,名词用作动词,做楷模;C项,域,名词用作动词,限制。
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单元测试:第二单元 《孟子》选读 6 Word版含解析.doc
第二单元《孟子》选读单元测验6(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一、积累与运用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B)A.牺牲既成,粢.(zī)盛既洁,祭祀.(sì)以时,然而旱干水溢.(yì),则变置社稷。
B.故为渊驱鱼者,獭.(tǎ)也;为丛驱爵.(jué)者,鹯.(zhān)也。
C.其何能淑.(shū)?载胥.(xū)及溺.(nì)。
D.天下诸侯朝觐.(jìn)者不之尧之子而之舜,讼.(sònɡ)狱者不之尧之子而之舜,讴.(ōu)歌者不讴歌尧之子而讴歌舜。
解析B项“爵”,通“雀”,应读“què”。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C)A.牺牲..既成,粢盛既洁B.然而..旱干水溢,则变置社稷C.苟为不畜,终身..不得D.夫然后之中国..,践天子位焉解析C项终身:古今义均为“一辈子”。
A项牺牲:古义,祭祀用的牲畜;今义,为了正义的目的舍弃自己的生命。
B项然而:古义,这样,却;今义,连词,表转折,可是。
D 项中国:古义,中原地区,文中指国都;今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简称。
3.下列句子含通假字的一项是(C)A.诸侯危社稷,则变置B.贼义者谓之残C.苟为不畜,终身不得D.使之主祭而百神享之解析“畜”通“蓄”,积聚。
4.下列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C)A.非人之.所能为也B.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C.夫然后之.中国,践天子位焉D.仁言不如仁声之.入人深也解析C项“之”,此处为动词,“到”。
其他三项都是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5.下列与“天下诸侯朝觐者”句式相同的一项是(D)A.以勇气闻于诸侯B.缚者何为者也C.比及三年,可使有勇D.石之铿然有声者解析D项与例句相同,均为定语后置句。
A项为介宾短语后置句。
B项为判断句。
C 项为省略句。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A)例句:其何能淑.A.其妻问所与饮食者,则尽富贵..也B.使之主事而事治,百姓安.之C.贼.仁者谓之贼D.谨.庠序之教解析A项与例句都是形容词用作名词。
第二单元 《孟子》选读 单元学力测评1(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第二单元 《孟子》选读 单元学力测评1(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一、基础巩固1.下列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 .就.之而不见所畏焉 就:走近B .其.如是,孰能御之 其:如果C .诚.如是也,民归之 诚:如果D .天油然..作云 油然:自然而然地解析 B .其—那;C.诚—果真;D.油然—云盛的样子。
答案 A2.下列加点词的活用现象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 )A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B .七十者衣.帛食肉C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D .吾对曰:“定于一.。
”解析 A 、B 、C 三项都是名词动用,D 项是数词动用。
答案 D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或五十步而.后止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B.⎩⎪⎨⎪⎧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C.⎩⎪⎨⎪⎧ 请以.战喻请轻之,以.待来年然后已 D.⎩⎪⎨⎪⎧无如寡人之.用心者民归之,由水之.就下 解析 A .顺承关系/转折关系;B.比/在;C.用/来;D.取消句子独立性。
答案 D4.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惠普网络中国高层换帅尘埃落定....,11月15日,新任中国区总经理岑德智首次在惠普“网络优势,尽数呈现”的媒体见面会上露面。
B .10月1日晚上,3万多枚烟花同时燃放,打出了象征新中国成立60周年历程的各种造型,烟火交相辉映,令人目不交睫....。
C .房地产市场发展迅猛,有人便说房价会涨;政府调控政策要出台,有人便说房价会跌;随着市场的波动,两种说法此消彼长,不.一而足...。
D .某些生产酱油的厂家在酱油中添加了人工色素,却大做广告“保证不添加人工色素”。
某报认为厂家此举真是“掩耳盗铃....。
” 解析 A .尘埃落定:比喻经过许多变化,终于有了结果。
符合句意;B.目不交睫:形容不能入睡;C.不一而足:指同类事物不只一个,而是很多,无法列举齐全;D.掩耳盗铃:本指欺骗,但一般指自己欺骗自己。
【试卷】高中语文第2单元孟子选读单元综合测试卷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关键字】试卷第2单元《孟子》单元测试卷(时间:150分钟分值:150分)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孟子》中记录有孟子同告子辩论人性和道德的一些资料,其中有个核心论题是,告子倡“仁内义外”说,孟子则主张仁义皆发自内心。
后世学者多用“人心内外”来解说告子的“仁内义外”,认为孟告之战的焦点是道德情操特别是“义”德的发生问题,认为告子主张“仁爱之心生于内,而事物之宜(义)由乎外”(朱熹);而孟子则相信“仁义礼智根于心”。
其实,摆脱一下性善说的氛围,冷静细致地再读一下相关文献,应该能够发现,这实在是一场大误会!误会的关键在于对“仁内义外”说的“内”“外”二字作了非原义的理解,从而将告子所维持的仁、义二德的适用范围问题,错当成孟子所关心的道德情操何由发生的问题。
告子主张“食色,性也”和“生之谓性”。
他认为,所谓人性,只是人作为动物的自然性,没有什么社会性。
所以他又主张“性无善无不善”。
据此,我们不假思索便能看得出,一个认为人性只是食色的人,一个相信性无善恶的人,怎么会主张“仁爱之心生于内”呢?要知道,他那个“内”里面,除去自然性的食色而外,别无他物;而食色,不用说,与仁爱是有先后天之别的。
可见,告子那个“仁内义外”的“内”,显然不会是指的人性或内心,而应该别有所指;告子所要讨论的内外问题,便不是道德发生论的问题,而应该别有所是。
什么是告子的“仁内”?简单说就是:爱吾弟而不爱秦弟。
这意味着,仁爱是局部的、有范围的体爱,不是无边际的、普遍性的兼爱。
这个范围以“我”为界,故谓之内。
什么叫“义外”?简单说就是:敬楚长亦敬吾长。
这意味着,义敬的范围不限于“我”,而是延伸到了“我”外,凡长皆敬之,故谓之外。
这种以吾弟秦弟之别为言的内与非内,很显然,只能是血缘的、族群意义上的“内”,而不可能是心性层面上的内;因为在心性层面上,吾与秦、兄与弟,大家同是异于禽兽的人类,无从分出内外。
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单元测试:第二单元 《孟子》选读 5 Word版含解析.doc
第二单元 《孟子》选读 单元测验5(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一、积累与运用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 .七十者衣.(yì)帛食肉 B .卒然问曰:“天下恶.(wū)乎定?” C .则苗浡.(bó)然兴之矣 D .王知夫.(fū)苗乎 解析 “夫”读fú。
2.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D )A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B .良人出,则必餍酒肉而后反C .蚤起,施从良人之所之D .什一,去关市之征解析 A 项“颁”通“斑”。
B 项“反”通“返”。
C 项“蚤”通“早”,“施”通“迤”。
3.下列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B )A.⎩⎪⎨⎪⎧ 孟子见.梁襄王就之而不见.所畏焉 B.⎩⎪⎨⎪⎧ 天下恶.乎定以小易大,彼恶.知之 C.⎩⎪⎨⎪⎧ 不嗜杀人者能一.之什一.,去关市之征 D.⎩⎪⎨⎪⎧望.之不似人君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 解析 B 项“恶”,何、哪里、怎么。
A 项前者为“拜见”,后者为“看”。
C 项前者为“统一”,后者为“一个”。
D 项前者为“看着”,后者为“期待”。
4.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 )A .就.之而不见所畏焉 就:接近,走近 B .其.如是,孰能御之 其:如果C.诚.如是也,民归之诚:如果D.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油然:自然而然地解析B项“其”,代词,那苗。
C项“诚”,果真。
D项“油然”,云盛的样子。
5.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D)A.养生..丧死无憾B.良人者,所仰望..而终身也C.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D.以待来年然后..已解析A项,养生:供养活着的人。
今义指保养身体。
B项,仰望:依靠、指望。
今义指仰起脸来看。
C项,然而:这样却。
今义表转折,相当于“却”“但是”。
二、阅读与鉴赏课内阅读(一)阅读下文,完成6~10题。
齐人有一妻一妾而处室者,其良人出,则必餍酒肉而后反。
其妻问所与饮食者,则尽富贵也。
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单元测试:第二单元 《孟子》选读 1 Word版含解析.doc
第二单元《孟子》选读单元测验1(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一、积累与运用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不完全相同的一项是(B)A.恻.隐策.略测.量侧.目而视B.裨.益自卑.庇.护稗.官野史C.估.计辜.负金箍.青旗沽.酒D.庶.人述.职束.缚说话算数.解析B项分别读“b씓bēi”“b씓bài”。
A项全读“cè”。
C项全读“ɡū”。
D项全读“shù”。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A.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不能忍受别人)B.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将要掉到井里面)C.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不用心想)D.反身..而诚,乐莫大焉(反省自己)解析应为“对别人的痛苦、不幸、危难等觉得不忍、同情”。
3.下列句子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B)A.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B.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C.若火之始然D.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解析A项“要”通“徼”,求取。
C项“然”同“燃”,燃烧。
D项“内”同“纳”,结交。
4.下列各句中,“所以”表原因的一项是(C)A.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B.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C.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D.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解析其余各项均作“靠,用来,凭借”讲。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A)A.义,人之正路..也B.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C.恻隐..之心,人皆有之D.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解析A项“正路”在句中指“正确的道路”,今义指“做人做事的正当途径”。
6.下列各句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B)A.无恻隐之心,非人也B.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C.五谷者,种之美者也D.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解析B项为状语后置句,其他三项为判断句。
二、阅读与鉴赏课内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1题。
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孟子》选读素质升级检测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第二单元《孟子》选读素质升级检测(本试卷满分150分,测试时间15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30分,每小题3分)一、(12分)1.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请以战谕弃甲曳兵月攘一鸡B.痒序之教疾首蹙安页麀鹿攸伏C.反求诸己刑于寡妻法家拂士D.怵惕恻隐返身而诚明于庶物【答案】C(A谕—喻,B痒—庠,D返—反)2.下列成语,全都出自《孟子》的一组是( )A.揠苗助长缘木求鱼B.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举一反三C.自暴自弃目无全牛D.为渊驱鱼,为丛驱雀见危授命【答案】A(举一反三、见危授命均出于《论语》,目无全牛出于《庄子》)3.下列加点的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B.牺牲..既成,粢盛既洁。
C.夫然后之中国..,践天子位焉。
D.丈夫..之冠也,父命之。
【答案】A(B牺牲:古义指祭祀用的猪、牛、羊等,今义指为了正义的目的舍弃自己的生命;C中国:古义指中原地区,今义指中华人民共和国;D丈夫:古义指男子,今义指女子的配偶。
)4.下列句子均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B.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
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
C.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田猎也?“畜君何尤?”畜君者,好君也。
D.其何能淑?载胥及溺。
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
【答案】C(与同“欤”,畜同“慉”,A增同“增”,B慊同“惬”,D无)二、(9分)5.下列句子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A.起予者商也。
B.贤哉,回也!C.义,人之正路也。
D.畜君者,好君也。
【答案】B(B是感叹句,其他的是判断句)6.下列政治主张不属于孟子的一项是( )A.行仁义而王天下B.民贵君轻C.克己复礼D.与民同乐【答案】C(“克己复礼”是孔子的主张。
)7.下列寓言故事说明的道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以五十步笑百步:说明梁惠王的所谓“尽心治国”比邻国强不了多少,对“民不加多”不必奇怪。
第二单元 《孟子》选读 单元学力测评2(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第二单元 《孟子》选读 单元学力测评2(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一、基础巩固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吾闻秦楚构.兵 构:交战 B .是君臣,父子,兄弟终去.仁义 去:离开 C .先生之号.则不可 号:所用的提法 D .利与善之间.也 间:差别 解析 B .“去”是舍弃之意。
答案 B2.下列加点虚词的意义与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 A.⎩⎪⎨⎪⎧ 宋将之.楚我将见楚王说而罢之.B.⎩⎪⎨⎪⎧ 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C.⎩⎪⎨⎪⎧ 先生以.利说秦、楚之王秦、楚之王悦于利,以.罢三军之师 D.⎩⎪⎨⎪⎧其.孰能讥之乎其.妻问所与饮食者,则尽富贵也 解析 A .到/代战争;B.都表转折;C.用/表因果;D.表反问/他的。
答案 B3.下列句子翻译有错误的一项是()A.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
译文:上层下层互相从对方那里谋取财利,而不考虑仁义,国家就危险了。
B.轲也请无问其详,愿闻其指。
译文:我孟轲不敢问详细的情况,希望听听您做这件事的大致意向。
C.先生之志大矣,先生之号则不可。
译文:先生的志向是大的,但是先生打着利来发号施令却不行。
D.欲知舜与蹠之分,无他,利与善之间也。
译文:要想知道舜这类人跟蹠这类人的差别,没有别的,只是“为利”和“为善”的差别啊。
解析C.号,并不是发号施令的意思。
答案 C4.下列各句中成语或熟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A.10月1日,中国首批歼击机女飞行员果然深孚众望....,驾机零误差飞过天安门广场。
这是新中国成立60年来首次有歼击机女飞行员受阅,因此备受各界关注。
B.已故科学家钱学森生前说过:“我姓钱,但我不爱钱”,并身体力行....,保持“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的大德操守。
C.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言从楼起,但意在楼外,写景抒情曲.尽其妙...,炼词造句独具匠心,字字珠玑,脍炙人口,千百年来广为传诵。
D.老王家的橱柜里摆满了他多年收藏的各种老旧钟表,每当他向慕名来访的参观者介绍这些宝贝时,总是如数家珍....。
第二单元 《孟子》选读 单元测试4(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第二单元 《孟子》选读 单元测试4(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时间:45分钟 满分:60分)1.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3分)A .若夫君子所患则亡矣B .我由未免为乡人也C .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D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解析 A 项“亡”通“无”,B 项“由”通“犹”,D 项“畔”通“叛”。
C 项很可能误以为“罔”通“网”,其实“罔”本身就有“陷害”的意思。
答案 C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 .环.而攻之而不胜 环:环境。
B .则与禽兽奚择.哉 择:选择。
C .舜为法.于天下 法:榜样。
D .礼人不答.答:答应。
解析 A 项“环”,包围;B 项“择”,区分、区别;D 项“答”,回应。
答案 C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3分)A.⎩⎪⎨⎪⎧ 其.如是,孰能御之其.横逆由是也 B.⎩⎪⎨⎪⎧ 夫环而.攻之其身正,而.天下归之 C.⎩⎪⎨⎪⎧ 舜为法于.天下耕者皆欲耕于.王之野 D.⎩⎪⎨⎪⎧君子以.仁存心以.天下之所顺 解析 A 项假设连词,如果/代词,他;B 项表修饰的连词/表因果的连词;C 项介词,给/介词,在;D 项均为介词,拿、用。
答案 D4.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A.寡助之至,亲戚..畔之B.是故君子有终身..之忧C.古之人所以..矣..大过人者D.吾惛,不能进于是解析A项“亲戚”在句中指“亲人和亲戚”,C项“所以”在句中指“……的原因”,D项“于是”在句中指“比这”。
答案 B5.下列各句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3分) A.老吾老以及人之老B.刑于寡妻,至于兄弟C.五亩之宅,树之以桑D.无恒产而有恒心者解析A项第一个“老”形容词用作动词,敬重;B项“刑”,通“型”,名词用作动词,做出榜样;C项“树”名词用作动词,种植。
答案 D6.下列各句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3分) A.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B.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C.舜,人也D.吾惛,不能进于是矣解析A、B、C三项均为判断句,D为一般句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版学案】2014-2015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孟子》选读同步检测试题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孟子》选读(1)了解孟子的有关知识,归纳课内重点的文言字、词、句知识。
(2)能够理解选文的主旨及思想。
(3)鉴赏领悟《孟子》,了解孟子的观点及影响。
(4)通过学习《孟子》选段,提高自身的哲学思辨能力,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质修养。
作者论著背景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县)人,是孔子之孙子思的再传弟子,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散文家、政治家,是儒家代表人物之一。
孟子曾周游齐、宋、鲁、滕、梁列国,宣传他的“仁政”和“王道”思想。
但由于当时诸侯各国忙于战争,他的仁政学说被认为是“迂远而阔于事情”,几乎没有人采纳他的治国思想。
归而与弟子讲学著书。
《孟子》有七篇,分别为《梁惠王》《公孙丑》《滕文公》《离娄》《万章》《告子》《尽心》。
各章又都分为上下两篇。
作为一部语录体著作,它记录的是有关孟子重要思想的一些言论。
南宋朱熹将《孟子》一书与《论语》《大学》《中庸》合为“四书”。
元朝至顺元年,孟子被加封为“亚圣公”,以后就称为“亚圣”,地位仅次于孔子。
其思想与孔子思想合称为“孔孟之道”。
思想学说影响1.思想学说(1)“王道”“仁政”思想。
孟子发展了孔子的“礼治”和“德政”思想,提倡“王道”,主张“仁政”,并以此到齐、梁、鲁、宋、滕等国游说诸侯。
孟子所说的“王道”,是“以德行仁”。
孟子认为:“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
”他认为实行“仁政”,首先要争取“民心”,“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2)性善论。
“性善论”是孟子学说理论的出发点,他认为应以“人”为中心,认为人的本性具有仁、义、礼、智的“善端”,必须通过教育加强道德修养,尽量去扩充和发展这些“善端”。
他主张只要人们不断地探索内心的“善端”,就会通过对人性的了解而达到对天命的认识,提高内心的道德修养。
2.影响孟子离开我们已经两千多年,他的性善说成为中国传统人性论的主流;他的王道、仁政学说,被历代王朝奉为施政准则……孟子的思想不仅在国内影响深远,在国外也得到广泛传播。
面对西方现代化后出现的种种社会问题,许多西方学者对孟子的思想学说特别是道德心性学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希望从中找出解决当今社会问题的办法。
一、王好战,请以战喻一、基础达标1.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或五十步而.后止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B.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C.请以.战喻请轻之,以.待来年然后已D.则无如寡人之.用心者民归之,由水之.就下解析:D项,都是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A项,连词,表承接/连词,表转折。
B项,介词,比/介词,在。
C项,介词,用/连词,表目的,来。
2.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B.良人出,则必餍酒肉而后反C.蚤起,施从良人之所之D.什一,去关市之征解析:A项,“颁”通“斑”;B项,“反”通“返”;C项,“蚤”通“早”、“施”通“迤”。
答案:D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良人者,所仰望..而终身也B.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C.养生..丧死无憾D.无如寡人之用心..者解析:A项,古义:依靠;今义:指头向远处看或敬仰而有所期望。
B项,古义:伸长脖子;今义:引导、带领。
C项,古义:供养活着的人;今义:保养身体。
答案:D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五亩之宅,树.之以桑B.七十者衣.帛食肉C.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D.孰能一.之解析:A、B、C三项均是名词用作动词,D项是数词用作动词。
二、阅读鉴赏(一)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孟子见梁襄王,出,语人曰:“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见所畏焉。
卒然问曰:‘天下恶乎定?’吾对曰:‘定于一。
’‘孰能一之?’对曰:‘不嗜杀人者能一之。
’‘孰能与之?’对曰:‘天下莫不与也。
王知夫苗乎?七八月之间旱,则苗槁矣。
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则苗浡然兴.之矣。
其如是,孰能御.之?今夫天下之人牧,未有不嗜.杀人者也。
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
诚如是也,民归之,由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之?’”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则苗浡然兴.之矣兴:生长B.未有不嗜.杀人者也嗜:爱好C.皆引.领而望之矣引:引领D.其如是,孰能御.之御:抵挡解析:C项,引:伸着。
答案:C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则苗浡然兴之.矣②今夫天下之.人牧③就之而.不见所畏焉④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A.①②不同,③④不同B.①②不同,③④相同C.①②相同,③④不同D.①②相同,③④相同解析:之:语助词,无实在意义/结构助词,用于定语和中心语之间,的。
而:表顺承,又/连接修饰成分与中心词。
答案:A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见所畏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看上去没有国君的威仪,接近他也看不出什么叫人敬畏的地方。
(2)卒然问曰:“天下恶乎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梁襄王)突然问道:“天下怎样才能安定呢?”(二)课外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2题。
齐人伐燕,胜之。
宣王问曰:“或谓寡人勿取,或谓寡人取之。
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五旬而举之,人力不至于此。
不取,必有天殃。
取之,何如?”孟子对曰:“取之而燕民悦,则取之。
古之人有行之者武王是也取之而燕民不悦则勿取。
古之人有行之者文王是也。
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箪食壶浆,以迎王师。
岂有他哉?避水火也。
如水益深,如火益热,亦运而已矣。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五旬而举.之举:全B.取.之而燕民悦取:攻取C.古之人有行.之者行:做D.亦运.而已矣运:转解析:A项,举:攻占。
答案:A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斧斤以.时入山林B.取之而.燕民悦弃甲曳兵而.走C.五旬而举之.又顾而之.他D.则.勿取则.苗槁矣解析:D项,均为连词,表顺承。
A项,介词,用/介词,按照。
B项,连词,表假设/连词,表修饰。
C项,代词,它/动词,到,去。
答案:D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孟子拿过去文王和武王的做法来举例子劝说齐宣王,可见孟子是支持齐宣王的。
B.齐宣王认为他攻打燕国太顺利,“人力不至于此”,是天意。
如果不占领它就是违背天意。
C.齐国用很短的时间攻下燕国,主要是两国势力差别太大。
D.从本文可以看出,孟子并不是一味反对斗争,只要是正义的,符合人民愿望的战争,他也是支持的。
解析:C项,“势力差别太大”错误,两国都是“万乘之国”。
答案:C11.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古之人有行之者/武王是也/取之而燕民不悦/则勿取/古之人有行之者/文王是也。
B.古之人有行之者武王是也/取之/而燕民不悦则勿取/古之人有行之者/文王是也。
C.古之人有行之者武王/是也取之/而燕民不悦则勿取/古之人有行之者文王/是也。
D.古之人有行之者/武王/是也取之而燕民不悦/则勿取/古之人有行之者文王/是也。
答案:A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五旬而举之,人力不至于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用了五十天就攻取了它,凭人力是做不到这样的。
(注意“五旬”“举”“至于”的翻译)(2)箪食壶浆,以迎王师。
岂有他哉?避水火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燕国百姓)用饭筐装着饭,用酒壶盛着酒来欢迎大王的军队。
难道有其他原因吗?不过想摆脱水深火热的日子罢了。
(注意“箪”“壶”名词作状语、“王师”“水火”的翻译)参考译文:齐国人攻打燕国,大获全胜。
齐宣王问道:“有人劝我不要占领燕国,有人又劝我占领它。
(我觉得,)以一个拥有万辆兵车的大国去攻打一个同样拥有万辆兵车的大国,只用了五十天就攻取了它,光凭人力是做不到这样的。
如果我们不占领它,一定会遭到天灾吧。
占领它,怎么样?”孟子回答说:“占领它而使燕国的老百姓高兴,那就占领它。
古人有这样做的,周武王便是。
占领它而使燕国的老百姓不高兴,那就不要占领它。
古人有这样做的,周文王便是。
以齐国这样一个拥有万辆兵车的大国去攻打燕国这样一个同样拥有万辆兵车的大国,(燕国的老百姓)却用饭筐装着饭,用酒壶盛着酒浆来欢迎大王您的军队。
难道有别的什么原因吗?不过是想摆脱他们那水深火热的日子罢了。
如果您让他们的水更深,火更热,那他们也就会转而去求其他的出路了。
”三、语言运用13.校学生会拟开展“如何与陌生人交往”的主题活动,为学习交往经验,将对某老师进行访谈,请你设计三个访谈问题。
要求:①紧扣访谈目的,问题步步深入。
②语言表达简明、得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示例)①在和陌生人的交往中,您印象最深的事是什么?②从这些事例中,您总结出了哪些与陌生人交往的技巧?③为帮助我们更好地与陌生人交往,您还有哪些建议?14.阅读下面一段话,仿照画线的句子,再续写三句,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例句相同。
生活中出现了那么多的东西使人眼花缭乱,让人眼红耳热,又令人无所适从。
当越来越多的新奇事物令我们无从选择时,我们为何不选择拒绝呢?有拒绝才有追求:拒绝热闹,是为了追求宁静的生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示例)拒绝名利,是为了追求淡泊的心境;拒绝华丽,是为了追求质朴的天性;拒绝放纵,是为了追求完善的自身。
美文——飘香万里苍生之生,在我心兮——从《寡人之于国也》看孟子的人文关怀邹红军战国时期,一段流离的苦难岁月。
皇族,士人,武夫,书生,无不为一己生存,用尽心机,费用口舌。
茫茫中原,处处是无助的流民,随战事四处奔波,饥饿、寒冷、疾病、惶恐终日相伴,苦不堪言。
他们没有可以炫耀的学识,没有一搏沙场的武艺,他们只有原始的农耕技术,只会在贫瘠的土地上谋求贫困的生活,就这些,也极其难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