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生物下册10.1血液和血型教案苏教版
10.1 血液和血型 教案(苏教版七年级下)
10.1 血液和血型教案(苏教版七年级下)血液和血型教学目标:1.说出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2.说出ABO血型的类型及鉴定的过程。
3.说出失血对人体的影响,向学生进行义务献血的教育,增强学生社会、对人类献爱心的自觉性。
4.学会用显微镜观察血永久涂片。
教学重点1.说出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2.说出ABO血型的类型及鉴定的过程。
教学难点1、规检查对诊断疾病的意义。
2、说明血型鉴定的过程。
教学准备1、或家畜的鲜血,做好演示实验。
2、血液组成的投影片或彩色挂图。
血永久涂片3、设计富有启发性的问题。
教学过程本节采用演示实验、学生动脑、动手,师生谈话等教学方法,在实验室完成教学任务。
引言:人体不断的从外界摄取养料和氧气,怎样将这些物质送到各个组织细胞中,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及其他废物又怎样运走?血液又如何在心脏和血管里川流不息地流动,完成着物质运输的任务。
师:血液对人体非常重要,它是由什么组成的?有什么功能?第 - 2 - 页第 - 3 - 页现红色?因为红细胞里有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叫血红蛋白。
血红蛋白的特征是:在氧含量高的环境,容易与氧结合;在氧含量低的环境,又容易与氧分离,因此,红细胞具有运输氧的功能。
此外,红细胞还能运输一部分二氧化碳。
血红蛋白与氧结合后,血液呈鲜红色,叫动脉血。
血红蛋白与氧分离后,血液呈暗红色,叫静脉血。
血液里红细胞和血红蛋白都要有一定的数量,含量过少时会出现精神不振、疲劳、头晕、面色苍白等症状,这是“贫血”。
应该多吃些含蛋白质和铁质丰富的食物。
师:白细胞有多种(示课本彩图四)。
它的功能是吞噬病菌(示白细胞吞噬病菌的示意图,并讲其吞噬原理)。
联系学生有时身体某部位受到病菌侵害时出现红、肿、热、疼的“发炎”症状。
小结白细胞有防御和保护作用。
师:演示实验。
观察凝固的血(试管B)试管B中的血液为什么凝固了呢?血块周围出现的液体是什么?(使每个学生都能看清楚。
)学生认真观察试管B中的现象。
师:血块周围出现的淡黄色、透明的液体叫血清。
10.1血液和血型(第1课时)教学设计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苏教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血液的组成和功能,掌握血浆和血细胞的特点及其在人体中的作用。
2.了解血型的分类,掌握ABO血型和Rh血型的基本知识,学会进行血型鉴定。
3.掌握输血的原则和方法,了解输血时应注意的事项,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评价标准:
a.内容完整、准确,符合题目要求。
b.语言表达清晰,逻辑性强。
c.设计新颖,具有创意。
d.按时提交,字数符合要求。
1.血液的组成和功能,以及它们在人体健康中的作用。
2.血型的分类、遗传规律,以及血型鉴定方法。
3.输血原则和方法,以及在临床上的应用。
同时,我会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关注血液知识,了解其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自己的生物学素养。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更好地认识血液,关爱生命,尊重他人。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讨论过程中,我会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环节,我会设计以下题目:
1.血液的组成包括哪两部分?它们各自有哪些功能?
2. ABO血型和Rh血型各有哪些分类?请举例说明。
3.输血时应遵循哪些原则?请举例说明。
(五)总结归纳
在总结归纳环节,我会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梳理,强调以下几点:
(二)讲授新知
在讲授新知识阶段,我会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血液的组成和功能:介绍血液的组成,包括血浆和血细胞,以及它们在人体中的作用。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血液分层实验,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血液的组成。
2.血型的分类及遗传规律:讲解ABO血型和Rh血型的分类、遗传规律,以及血型鉴定的方法。通过实际操作血型鉴定实验,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血型知识。
苏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教案-4.10.1 血液和血型1
难忘的一天今天,太阳照着大地,就像闪闪发光的金子一样,到处都是暖洋洋的,我的心里也是暖洋洋的。
我早早就起了床,不是因为天气热,也不是因为我想出去玩,而是我们得回学校了。
我来到学校的时候已经是7时35分了。
进入校门的时候,有一位老师摸了摸我的头,微笑着说:“跳跳,你真厉害,考了个全班第一!”我腼腆的笑了笑。
“老师,同学们,早上好!”一个声音从广播里传出来,“现作文在公布全级期末考试成绩排名前二十名同学的名单……”顿时,大家都安静了下来,心里既紧张又充满了期待。
“第四名,202,王跳跳。
第五名……”这时全班同学都尖叫了起来,纷纷看着我,眼里充满了羡慕。
我也开心得差点就跳起来了。
这次期末,我得了好多好多奖:年级第四名、文明生、三好学生……放学后,我跟着思颐去她家。
她家很好看,很精致。
我们一起当老师,很好玩,很开心。
难忘的一天今天,太阳照着大地,就像闪闪发光的金子一样,到处都是暖洋洋的,我的心里也是暖洋洋的。
我早早就起了床,不是因为天气热,也不是因为我想出去玩,而是我们得回学校了。
我来到学校的时候已经是7时35分了。
进入校门的时候,有一位老师摸了摸我的头,微笑着说:“跳跳,你真厉害,考了个全班第一!”我腼腆的笑了笑。
“老师,同学们,早上好!”一个声音从广播里传出来,“现作文在公布全级期末考试成绩排名前二十名同学的名单……”顿时,大家都安静了下来,心里既紧张又充满了期待。
“第四名,202,王跳跳。
第五名……”这时全班同学都尖叫了起来,纷纷看着我,眼里充满了羡慕。
我也开心得差点就跳起来了。
这次期末,我得了好多好多奖:年级第四名、文明生、三好学生……放学后,我跟着思颐去她家。
她家很好看,很精致。
我们一起当老师,很好玩,很开心。
苏教版生物七年级的的下册的的10.1《血液和血型》第1课时教案.doc
第一节血液和血型(第 1 课时)【设计依据与构想】《标准》倡导探究性学习,改变学生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
在教学设计中根据多元智能理论,结合学生阶段发展目标和具体的认知水平及所学知识的属性,设计多元的课堂活动,推行多元的有效学习方式,让学生在探究的体验中学习,获得知识、技能和情感升华。
本课教学共需 2 课时,教学构想是通过多元的课堂活动,顺应学生的学习心理,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学生主动发现知识的过程。
第1 课时(血液的组成和功能)以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为目的,主要是从感性认知上升到理性认知,通过 4 个活动“观察血液分层现象”“观察人血涂片”“实践应用——解读血常规化验单”“我想我说”,循序渐进、层层深入。
【教材分析】血液的成分及功能是本节课的重点。
教材通过观察人血涂片,使学生对红细胞、白细胞细胞的数量、形态结构有了正确的认识。
通过对实例的分析得出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的功能,红细胞的功能与血红蛋白密切有关,血红蛋白的特性是本节课的难点。
【教学目标】1.说明血液主要由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和血浆组成,说出它们的主要功能。
2.通过观察血液分层演示实验,描述分层现象,概述血液组成。
3.使用显微镜观察人血液永久涂片,尝试识别红细胞、白细胞,观察它们的大小及形态特点。
4.分析血常规化验单,根据各项化验数据与正常值的比较,体验它为诊断疾病提供科学依据。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说出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教学难点:血常规检查对诊断疾病的意义。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课前在实验室适时采集新鲜血液,进行血液分层实验,以便课上学生亲自观察。
2.显微镜、人血涂片玻片标本(每两人一张)、纱布、镜头纸等。
(若制作人血临时涂片进行观察)消毒针、消毒载玻片、脱脂棉签、75%酒精等。
3.一张血常规化验单。
4.相关视频:《人血液分层实验》、《血液的组成及功能》5.制作 Powerpoint 课件。
学生准备:1.预习。
2.搜集有关血液的信息资料。
七年级生物下册10-1血液和血型教案苏教版
说出血液的组成和功能,说出ABO血型的类型及鉴定
难点:
血常规检查对诊断疾病的意义,说明血型坚定的过程
教学方法
实验法,讨论探究法
教学辅助手段
ppt
教学程序和内容
【含导入、新授、问题设计、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设计、知识要点等,根据学科特点】
个性修改
(二次复备)
学习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提问:在我们人的血管里流动的是什么?
讨论,交流,进入课题
观察血液的组成
演示实验:血液的组成成分
观察教师的操作,注意发现问题,学习实验的规X操作
血液中血浆及血细胞的组成
观察量筒内分层现象,注意颜色及所占体积
认识红细胞和白细胞
教师讲解、巡视、指导
实验:观察血涂片
红细胞的正常值,血液为什么是红色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知识和图10—2人的血细胞
个性修改
(二次复备)
认识化验单,知道血常规检测内容
展示几X化验单,分发给学生
学生分组阅读,讨论化验单上几项指标的不同
(第二课时)输血和血型
如果你医生,面对失血过多的病人,你如何抢救?
讨论,交流
输血原则
巡视并适时指导
分组活动,模拟“血型鉴定”
我过无偿献血制度
讲解我国无偿献血制度
查找有关无偿献血资料(课逅
显微镜下观察红细胞和白细胞的颜色和数目以及结构上的差异,观察血小板的形状
贫血的概念
如何对待补铁的问题?
阅读补充资料讨论交流
了解发炎
讲解什么是发炎
学习白细胞的作用和正常值
血小板与凝血
巡回演示比较
观察血块周围的液体和使用抗凝剂的血液有什么不同
七年级生物下册 第十章 第一节 血液和血型教案1 (新版)苏教版
《第一节血液和血型》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说出ABO血型的类型及鉴定的过程。
2、说出失血对人体的影响,理解血型和输血的关系。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现象的观察能力,实验的规范操作能力和实验探究的思维方式。
情感目标:通过对人体血量等知识的学习,对学生进行无偿献血、义务献血的教育。
二、教学重点:说出ABO血型的类型及鉴定三、教学难点:说明血型鉴定的过程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方法:实验法,讨论探究法六、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第四节输血和血型输血和血型(1)血型:A型、B型、AB型、O型(2)输血以输同型血为好,紧急状况下,O型血的人可以给任何人输血。
AB型血的人可以接受任何人的血。
第(1)课时课题:书法---写字基本知识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初步掌握书写的姿势,了解钢笔书写的特点。
2、了解我国书法发展的历史。
3、掌握基本笔画的书写特点。
重点:基本笔画的书写。
难点:运笔的技法。
教学过程:一、了解书法的发展史及字体的分类:1、介绍我国书法的发展的历史。
2、介绍基本书体:颜、柳、赵、欧体,分类出示范本,边欣赏边讲解。
二、讲解书写的基本知识和要求:1、书写姿势:做到“三个一”:一拳、一尺、一寸(师及时指正)2、了解钢笔的性能:笔头富有弹性;选择出水顺畅的钢笔;及时地清洗钢笔;选择易溶解的钢笔墨水,一般要固定使用,不能参合使用。
换用墨水时,要清洗干净;不能将钢笔摔到地上,以免笔头折断。
三、基本笔画书写1、基本笔画包括:横、撇、竖、捺、点等。
2、教师边书写边讲解。
3、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姿势正确)4、运笔的技法:起笔按,后稍提笔,在运笔的过程中要求做到平稳、流畅,末尾处回锋收笔或轻轻提笔,一个笔画的书写要求一气呵成。
在运笔中靠指力的轻重达到笔画粗细变化的效果,以求字的美观、大气。
5、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发现问题及时指正)四、作业:完成一张基本笔画的练习。
板书设计:写字基本知识、一拳、一尺、一寸我的思考:通过导入让学生了解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苏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单元第十章第一节血液和血型课程教学设计
第 10 章人体内物质运输和能量供应第一节血液和血型(第 1 课时)教课目标:1、说出血液的构成和功能。
2、认识血惯例检核对诊断疾病的意义。
3、运用所学知识试试解读血惯例化验数据,培育理论联系实质的能力。
要点、难点:1、说出血液的构成和功能。
2、运用所学知识试试解读血惯例化验数据。
一、导入新课。
[ 前言 ] :现代社会离不开七通八达的公路网,知识经济的时代离不开信息高速公路。
你可曾想到,在你的身体里也有一条条繁忙的运输线,它们为组织细胞运送着氧气和养料,并运走二氧化碳等废物。
[发问 ]:你知道这条运输线是什么?里面流动着什么吗?二、检查预习。
三、血液的构成。
[表达 ]:血液是一种流动的结缔组织,是人体内重要的构成物质。
它在人体内不断的流动,把氧气和养料送到浑身各处,把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运走。
[发问 ]:想知道血液究竟含有哪些成分吗?[表达 ]:我们知道血液一流出血管就会发生凝结,那么如何观察血液的成分呢?说出在血液中放入少许的柠檬酸钠溶液,可以防范血液凝结。
观察:血液的分层现象抽取鸡或猪等动物的新鲜血液10 毫升,放入盛有少许抗凝剂(如柠檬酸钠)的试管里,静置一段时间。
(观察动画)看一看,血液出现了什么现象?想想,血液的成分由哪些物质构成?血浆血液构成白细胞血细胞血小板红细胞发问:没有加抗凝剂的血液是如何的呢?出示图片,观察(经过比较认识血浆和血清的差别)四、血液的成分和功能。
[ 图示 ] :血浆约占血液总量的 55%,此中 90%以上是水,其他为蛋白质、葡萄糖、无机盐等。
[发问 ]:请你推测血浆的功能。
[小结 ]:血浆起到了运载血细胞,运输氧气和养料的作用。
[出示 ]:显微镜下观察到的人血涂片。
指导学生认识各种血细胞。
学生分小组谈论,填表,并展现成就。
细胞种类形态数目大小有无细胞核功能白细胞血小板红细胞播放视频,理解三种血细胞的功能发问:红细胞为何呈红色?讲解血红蛋白的构成,进一步论述贫血的原由及症状。
血液和血型-苏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教案
血液和血型-苏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血液在人体中的作用和组成;2.掌握人类血型的基本分类和特征;3.了解Rh因子的概念和对人体的影响;4.培养学生探究和思考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血液的作用和组成;2.人类血型的基本分类和特征。
教学难点1.Rh因子的概念和对人体的影响。
三、教学内容和步骤1. 血液的作用和组成教学内容1.血液的定义;2.血液在人体中的作用;3.血液的组成和特点。
教学步骤1.通过讲解和PPT展示,介绍血液的作用和组成;2.让学生观察血液采集现象和血液涂片,理解血液的组成和特点。
2. 人类血型的基本分类和特征教学内容1.ABO血型系统的基本分类和特征;2.Rh血型系统的概念。
教学步骤1.通过讲解和PPT展示,介绍ABO血型系统的基本分类和特征;2.让学生观察血型鉴定实验,了解ABO血型的鉴定方法;3.通过讲解和PPT展示,介绍Rh血型系统的概念和对人体的影响。
3. 综合练习教学内容1.小组探究:通过查阅资料和自主学习,探究其他动物的血型;2.综合练习:练习血型鉴定,巩固学生对ABO血型系统的掌握。
教学步骤1.让学生自主学习和小组讨论其他动物的血型;2.组织学生进行血型鉴定实验,并进行类比分析。
四、教学方法和学情分析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PPT展示和讲解,让学生了解血液和血型的基本概念;2.观察法:通过观察血液采集现象和血型鉴定实验,让学生深入了解血液和血型的特点;3.探究法:通过小组探究和血型鉴定综合练习,培养学生探究和思考的能力。
学情分析1.七年级生物下册探究血液和血型时,学生已经学习了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可以对血液的组成和作用有一定的认识;2.在课程中,应该考虑到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避免知识过于抽象和深奥,注重案例和实例的讲解和分析,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七年级生物下册10.1血液与血型(第1课时)教学设计苏教版(new)
《第一节血液与血型》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血液组成的学习,学生能够识别人血涂片中的血细胞通过血液组成的学习,学生能够说明人体血液的组成及功能【技能目标】通过小组讨论,尝试与同学进行交流展示,形成交流与合作的能力通过资料阅读,尝试对资料进行分析与归纳,形成分析与归纳信息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血液的学习,学生能够更加爱护生命、敬畏生命二、教学重点:血液组分的功能三、教学难点:血液组分的功能四、教学方法和媒体:教学方法:讨论法讲授法读书指导法直观演示法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五、教学过程2m i n 导入观看血液分层实验(土豆视频),回答问题:血液由哪几个部分组成?血液的各个组成成分分别起到什么作用。
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血液与血型》回忆知识点,回答问题:观看视频了解血液分为三层:血浆、白细胞和血小板、红细胞。
并且最多的是红细胞。
最上层的是血浆,中层血小板和白细胞,最下层是红细胞,并且最多的血细胞是红细胞。
复习上一节课内容,及时巩固,通过视频引起学生的注意力.7 m i n 一、血液(blood)是一种结缔组织,是人体内重要的组成物质,它在人体内不停地流动,把氧气和养料送到全身各处,把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运走.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小组讨论,展示血液的组成以及功能。
血液的组成以及功能接下来我们进行小组活动一:血液的组成及功能识别人血液涂片中的血细胞总结人体血液不同成分的功能红细胞: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传输者。
白细胞:吞噬病菌,防御保护。
血小板:加速止血,促进凝血。
通过视频的形式,学生比较陌生的血液,变得更加形象生动而且直观。
通过小组讨论,加强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能力,团结协作的能力.3 m i n 二、分析血常规化验数据化验单中红细胞、血小板的数量低于正常值,分别说明人体患有什么疾病?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依据血常规数据对照正常范围得到:1、红细胞的数量偏少,所以患有贫血症min七、作业问题解决与导学方案p54-55小结展示,基础反思,能力测控(5不做)八、附录尊敬的读者:本文由我和我的同事在百忙中收集整编出来,本文档在发布之前我们对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不尽如人意之处,如有疏漏之处请指正,希望本文能为您解开疑惑,引发思考。
2019-2020年七年级生物下册10.1血液和血型教案苏教版
2019-2020年七年级生物下册10.1 血液和血型教案苏教版教学目标:一、知识:1、说出血液的组成和功能2、观察血涂片,区分白细胞与红细胞、3、说出血液中几种成分含量的正常值,学会解读血常规化验的主要数据4、说出ABO血型的类型及鉴定的过程5、说出失血对人体的影响,理解血型和输血的关系二、能力:培养学生对现象的观察能力,实验的规范操作能力和实验探究的思维方式。
三、情感:通过对人体血量等知识的学习,对学生进行无偿献血、义务献血的教育。
教学重点:1、说出血液的组成和功能2、说出ABO血型的类型及鉴定教学难点:1、血常规检查对诊断疾病的意义2、说明血型坚定的过程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方法:实验法,讨论探究法板书设计:第一节血液和血型运载血细胞「血浆(功能)』运输养料和废物防御保卫1、血液的组成IP红细胞(内含血红蛋白):运输氧气血细胞彳白细胞:吞噬病菌〔血小板:加快血液凝固2、输血和血型(1)血型:A型、B型、AB型、0型(2)输血以输同型血为好,紧急状况下,0型血的人可以给任何人输血AB型血的人可以接受任何人的血2019-2020年七年级生物下册10.1血液与血型(第1课时)教学案(无答案)(新版)苏教版(1 )再次回忆贫血的原因。
(2)讨论白细胞多(少)对人体的影响。
- 瓜州县第二中学集体备课导学式教案(二)血主备人成赵锋备课组长签字:讲述:我们知道血液一流出血管就会发生凝固,那么怎样观察血液的成分呢?请观察以下的 FLASH 初步了解血液的组成成分。
(七)年级(生播放FLASH 血液的组成。
血液组成细胞 血细胞/小板 红细胞致是多少?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归 纳,并及时给与鼓励性 评价。
师生共同总结。
讲述血液的功能板书总结血液的组成提问:你知道血浆的功 能吗师生共同总结红细胞, 白细胞,血小板的形态 特点及功能观看视频师生共同总结板书总结血浆的功能 师生共同总结红 细胞,白细胞, 血小板的形态特 点及功能、完成下表,小结内容:四、能力训练【巩固练习】 1 .将10毫升血液放入盛有少量抗量抗凝剂的试管中, 静置一段时间以后,分为上、下两部分。
2024秋七年级生物下册10.1血液与血型教学设计(新版)苏教版
科目
授课时间节次
--年—月—日(星期——)第—节
指导教师
授课班级、授课课时
授课题目
(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
2024秋七年级生物下册10.1血液与血型教学设计(新版)苏教版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血液的成分和功能、血型的概念和分类。学生将学习血液的组成,包括血浆和血细胞(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以及每种血细胞的功能。此外,学生将了解ABO血型系统和Rh血型系统,学习如何鉴定血型以及血型在医疗输血中的重要性。
二、拓展建议:
1.让学生阅读科普文章,并撰写读后感,加深对血液与血型的理解。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实验视频的内容,讨论实验原理和血型的鉴定方法。
3.引导学生参与互动游戏,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4.鼓励学生进行家庭小实验,例如,在家中尝试鉴定自己的血型,并将结果记录下来。
5.邀请医学专业人士进行讲座,让学生深入了解血液与血型在医疗领域的应用。
2.虚拟实验室:利用教学软件或在线平台,学生可以模拟实验操作,加深对血液成分和功能的认识。例如,学生可以通过虚拟实验室进行血液成分的分离实验。
3.互动式教学:利用教学软件或在线平台,教师可以与学生进行实时互动,提问、讨论和解答疑问。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在线平台发起讨论,让学生发表对血型的看法和理解。
教学流程
答案:血型的鉴定方法有玻片法、试管法、分子生物学方法等。玻片法是通过观察红细胞与抗血清的反应来鉴定血型;试管法是通过观察红细胞与抗血清在试管中的凝集反应来鉴定血型;分子生物学方法是通过检测基因来鉴定血型。
6.组织学生参观血站或医院输血科,了解血液采集、分离和输血的过程。
苏教版七下生物 10.1血液和血型 教案设计
《第一节血液和血型》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说出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2、观察血涂片,区分白细胞与红细胞。
3、说出血液中几种成分含量的正常值,学会解读血常规化验的主要数据。
4、了解贫血的有关知识。
(二)能力目标1、通过观察血液分层演示实验,描述分层现象,概述血液组成。
2、观察人血液永久涂片,尝试识别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观察它们的大小及形态特点。
3、分析血常规化验单,根据各项化验数据与正常值的比较,体验它为诊断疾病提供科学依据。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认同我国的无偿献血制度;培养学生在生活中能珍爱生命、关心他人的情感,愿意向家长、亲友宣传无偿献血知识,并确立自己成年后愿意无偿献血的信念。
教学重点:1、说出血液的组成和功能2、正确解读血常规化验的主要数据教学难点:1、说出血液的组成和功能2、血常规检查对诊断疾病的意义二、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谈一谈:你对血液的认识。
设计思想:知识源于生活,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特的知识宝库。
从小到大,学生一般都有受伤流血、抽血或验血的经历,从各种媒体中也会获取到一些有关血液的知识信息。
为学生搭建一个交流平台,结合自己的切身感受谈对血液的认识,相互启发,分享彼此的见解和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过渡语:同学们谈了这么多自己对血液的认识,你想过这些问题吗?血液属于什么组织?血液由什么组成?血液为什么是红色的?伤口流出的血液为什么会凝固?有时伤口会出现红肿化脓现象,为什么?身体不适到医院看病,为什么要抽血化验?失血过多为什么要输血?……设计思想:用一连串的疑问,进一步激发学生想探究了解血液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并自然导入新知识的学习。
二、新课教学(一)血液的组成和功能血液(blood)是一种结缔组织,是人体内重要的组成物质,它在人体内不停地流动,把氧气和养料送到全身各处,把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运走。
活动一:观察血液分层现象方案:首先教师讲述实验采血过程及对血液的处理,然后播放视频《人血液分层实验》后,请学生描述血液分层现象,师生共同归纳血液的组成,教师板书。
七年级生物下册 10.1 血液和血型教案 苏教版
第一节血液和血型教学目标:一、能力:培养学生对现象的观察能力,实验的规范操作能力和实验探究的思维方式。
三、情感:通过对人体血量等知识的学习,对学生进行无偿献血、义务献血的教育。
教学重点:1、说出血液的组成和功能2、说出ABO血型的类型及鉴定教学难点:1、血常规检查对诊断疾病的意义2、说明血型坚定的过程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方法:实验法,讨论探究法学习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创设情境,引入课题提问:在我们人的血管里流动的是什么?讨论,交流,进入课题观察血液的组成演示实验:血液的组成成分观察教师的操作,注意发现问题,学习实验的规范操作血液中血浆及血细胞的组成观察量筒内分层现象,注意颜色及所占体积认识红细胞和白细胞教师讲解、巡视、指导实验:观察血涂片红细胞的正常值,血液为什么是红色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知识和图10—2人的血细胞显微镜下观察红细胞和白细胞的颜色和数目以及结构上的差异,观察血小板的形状贫血的概念如何对待补铁的问题?阅读补充资料讨论交流了解发炎讲解什么是发炎学习白细胞的作用和正常值血小板与凝血巡回演示比较观察血块周围的液体和使用抗凝剂的血液有什么不同认识化验单,知道血常规检测内容展示几张化验单,分发给学生学生分组阅读,讨论化验单上几项指标的不同板书设计:第一节血液和血型运载血细胞血浆(功能)运输养料和废物防御保卫1、血液的组成红细胞(内含血红蛋白):运输氧气血细胞白细胞:吞噬病菌血小板:加快血液凝固2、输血和血型(1)血型:A型、B型、AB型、O型(2)输血以输同型血为好,紧急状况下,O型血的人可以给任何人输血。
AB型血的人可以接受任何人的血。
10.1血液和血型(第2课时)教学设计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苏教版)
1.血液的组成与功能
-通过多媒体展示血液分层实验,引导学生观察血浆和血细胞的分离过程,讲解血浆和血细胞各自的功能。
-详细介绍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的结构特点,通过动画和图像,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血细胞的作用。
2. ABO血型系统
-介绍ABO血型系统的发现和历史,让学生了解血型研究的重要性。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小组合作进行血涂片的制作和观察,学习如何记录、分析观察结果,并得出结论。
2.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辅助学生形成血液组成和血型概念。
-教师运用多媒体课件、动画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血液的组成和血型的分类,提高学习效率。
3.通过案例分析,加深学生对血型与输血关系的理解。
-教师引入真实或模拟的输血案例,引导学生分析血型不合导致的输血反应,加强理论与实践的联系。
-教师适时给予反馈,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高课堂互动效果。
5.情感教育,培养价值观:
-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关爱生命、尊重科学的思想,使学生认识到血液对生命的重要性。
-结合无偿献血等公益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心。
6.总结反馈,巩固提高:
-通过课堂小结、作业布置等方式,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对血型和输血关系有更深入的理解。
3.实践操作,增强体验:
-安排学生分组制作血涂片,并在教师指导下使用显微镜观察血细胞,通过亲身体验加深对血细胞形态的认识。
-在实验过程中,强调操作规范和注意事项,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安全意识。
4.多元互动,促进交流:
-鼓励学生在实验和讨论中积极发言,分享观察结果和心得体会,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通过展示与血液相关的实际案例,如输血救治实例,引起学生对血液知识的关注,激发学习兴趣。
2024秋七年级生物下册10.1血液与血型教学设计(新版)苏教版
3.课后拓展应用
教师活动:
-布置作业:根据本节课内容,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提供拓展资源:提供与血液与血型相关的拓展资源,如医学文章、视频等,供学生进一步学习。
-反馈作业情况:及时批改作业,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
学生活动:
-完成作业: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3.行为习惯:大部分学生上课能认真听讲,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但部分学生课堂注意力不集中,容易走神。在作业完成方面,大部分学生能按时完成作业,但部分学生对作业中的问题不求甚解,缺乏钻研精神。这些行为习惯对课程学习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需要在教学中加以引导和纠正。
4.对课程学习的影响:基于学生的学情分析,我认为对学生学习本节课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信息技术手段:利用在线平台,实现预习资源的共享和监控。
作用与目的:
-帮助学生提前了解“血液与血型”课题,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2.课中强化技能
教师活动: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真实案例,引出血液与血型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管理上,我尽力保持课堂秩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然而,我发现部分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容易走神。这可能是因为我对课堂纪律的监管不够严格,或者是因为课堂内容不够吸引学生。因此,我需要加强对课堂纪律的监管,并尝试采用更多有趣的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学生的学习效果上,大多数学生能够理解血液与血型的基本知识,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进行简单的分析和判断。然而,部分学生在血型鉴定和输血原则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惑。这可能是因为我在讲解这些知识点时,没有提供足够的实例来帮助学生理解。因此,我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提供更多的实例,并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和讨论。
七年级生物下册教案-4.10.1 血液和血型2-苏教版
七年级生物下册
第四单元第十章人体内的物质运输和能量供给
第一节血液和血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我们身体里每时每刻都有血液在流动,那么,为什么血液是红色的呢?血液里面都含有些什么物质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血液的有关知识。
二、认定学习目标:
1.说出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2.比较血液中的各种血细胞
3.了解有关血常规化验的知识
三、学法指导:
通过自己阅读课本和图示,进行小组分析总结、讨论探究的方式,采用学生互动交流,教师引导的学习方法。
四、问题引领自学:
一、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阅读课本P38—P40段落和图示,思考并解答
1、血液是由什么组成,其功能是什么?
3、下表是4位患者的血常规检查情况(其他各项都正常),试将诊断结果填入表中:
五、自学检测:
1.血液中加入出现分层现象后,上层的是,下层的是。
2.血液中的血细胞有,,。
其中数量最多的是。
六、新知归纳:
1.血液的组成
2.各种血细胞的功能
七、你对本节的内容还有哪些疑惑?。
苏教初中生物七下《10第1节 血液和血型》word教案 (4)
《第一节血液和血型》
教学目标:
一、知识:
1、说出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2、观察血涂片,区分白细胞与红细胞。
3、说出血液中几种成分含量的正常值,学会解读血常规化验的主要数据。
4、说出ABO血型及鉴定的过程。
5、说出失血对人体的影响,理解血型与输血的关系。
二、能力:
培养学生对现象的观察能力,实验的规范操作能力和实验探究的思维方式。
三、情感:
通过对人体血量等知识的学习,对学生进行无偿献血、义务献血的教育。
教学重点:
1、说出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2、说出ABO血型的类型及鉴定。
教学难点:
1、血常规检查对诊断疾病的意义。
2、说明血型坚定的过程。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方法:
实验法,讨论探究法
教学设计:
板书设计:
第一节血液和血型
运载血细胞
血浆(功能)运输养料和废物
防御保卫
1、血液的组成
红细胞(内含血红蛋白):运输氧气
血细胞白细胞:吞噬病菌
血小板:加快血液凝固
2、输血和血型
(1)血型:A型、B型、AB型、O型
(2)输血以输同型血为好,紧急状况下,O型血的人可以给任何人输血。
AB型血的人可以接受任何人的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血液和血型教学目标:1、了解输血的意义及失血对人体的影响。
2、说出ABO血型类型及鉴定过程。
教学重点:1、了解输血的意义及失血对人体的影响。
2、掌握ABO血型的类型。
3、说明血液鉴定过程并完成实验。
教学难点:说出ABO血型的类型及鉴定的过程教学方法:讲解法、实验法。
教学教具: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血液标本、吸管、模拟配制的“A型血”、“B型血”、“O型血”、“AB型血”和“A型标准血清”“B型标准血清”教学过程:一、导入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血液的组成和功能,学会了解读血常规化验单,这样,我们便可以初步确定患者的病情,采取相应的治病措施。
二、创设问题情境在一次旅途中,由于交通事故致使一位B型血的旅客受伤急需输血你能为受伤旅客献血吗?三、提出问题1、分组讨论。
2、归纳学生所提出的问题:(1)献血者的年龄及身体素质方面的要求。
(2)需要进行血型鉴定,确定献血者的血型是否能献给伤者?(3)人的一次性输血量的范围是多少?(4)献血对人体有影响吗?四.解决问题1、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体内血量的相对稳定,对维持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有重要意义。
一般情况下,人体一次性失血如果不超过血液总量的10%(约400mL),对身体健康就没有太大影响,如果一个人一次性失血超过血液总量的30%(约1200mL)以上,就会严重影响人的生命活动,甚至危及生命,这时就必须通过输血进行抢救。
1997年12月29 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
该法规定“国家实行无偿献血制度,提倡十八至五十周岁的健康公民自愿献血”。
输血时,不同血型的血液混合后可能发生凝集反应,使红细胞凝集成团(图10一4),阻碍血液循环,甚至导致死亡,因此,输血前要进行血液鉴定。
人的血型是遗传的,一般终身不变。
血型有多种,最常见的是血型。
血型可分为A型、B 型、AB 型和O 型四种。
可以利用A型标准血清(即A型血液的血清)和B型标准血清(即B型血液的血清)鉴定人的血型。
(1)《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第九条规定:血站对献血者额采集血量一般为200m L,最多不超过400mL。
这是为什么?献血以后应该补充哪些营养成份?(2)人体有哪几种血型?2、实验:模拟“血型鉴定”目的:说明血型鉴定的过程器材:模拟配制的“A型血”、“B型血”、“O型血”、“AB型血”和“A型标准血清”“B型标准血清”,载玻片,吸管等。
背景知识:医院鉴定血型通常采用“A型标准血清”和“B型标准血清”,分别与未知血型的血液进行配制实验,通过观察有无红细胞的凝集现象确定血液的血型。
本活动为模拟鉴定活动,上述红细胞凝集现象在本实验中表现为“沉淀”现象,即“有沉淀产生”模拟“有凝集现象”,“无沉淀产生”模拟“无凝集现象”。
血型鉴定的结果如表10—2。
指导:1.将四种“血液样本”分别标上“赵”、“钱”、“孙”、“李”,表示他们是大出血病人,急需鉴定血型和输血。
2.学生4人一组,阅读“背景知识”,讨论血型鉴定方案。
3.将两种“血清”分别标上“A型标准血清”和“B型标准血清”,按照实验方案进行模拟鉴定实验。
4.将血型鉴定结果填人表l0—3中(在相应血型的空格中打“√”)。
表10—3 “血型”鉴定结果表五、交流实验结果1、讨论:根据血型鉴定结果,赵、钱、孙、李四人分别应输入什么血型的血?2、一般情况下,输血时应该输同类型血为原则;只有在没有同类型血的情况且十分紧急的情况下,才能输入异型血。
在这种情况下,型血可以输给各类血型的病人,型血的病人也可以接受任何血型的血液。
下列病人可以接受的血型和不能接受的血型可以归纳为下表。
你能完成下面的输血一览表吗?六、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1、失血对人体的影响;2、血型的类型;3、输血的原则;4、了解血型鉴定的过程;七、作业1、课外阅读——输血技术的探索中国书法艺术说课教案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中国书法艺术,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堂评价四个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设计。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讲的是中国书法艺术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对书法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开始对书法的入门学习有一定了解。
书法作为中国特有的一门线条艺术,在书写中与笔、墨、纸、砚相得益彰,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举世公认的艺术奇葩。
早在5000年以前的甲骨文就初露端倪,书法从文字产生到形成文字的书写体系,几经变革创造了多种体式的书写艺术。
1、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书法的发展史概况和特点及书法的总体情况,通过分析代表作品,获得如何欣赏书法作品的知识,并能作简单的书法练习。
2、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了解中国书法的基础知识,掌握其基本特点,进行大量的书法练习。
(二)教学难点:如何感受、认识书法作品中的线条美、结构美、气韵美。
3、教具准备:粉笔,钢笔,书写纸等。
4、课时:一课时二、教学方法:要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有所收获,并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欣赏法、讲授法、练习法来设计本节课。
(1)欣赏法:通过幻灯片让学生欣赏大量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授法: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3)练习法:为了使学生充分了解、认识书法名家名作的书法功底和技巧,请学生进行局部临摹练习。
三、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让学生准备好上课用的工具,如钢笔,书与纸等;做好上课准备,以便在以下的教学过程中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
(二)引入新课,通过对上节课所学知识的总结,让学生认识到学习书法的意义和重要性!(三)讲授新课1、在讲授新课之前,通过大量幻灯片让学生欣赏一些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品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A书法文字发展简史:①古文字系统甲古文——钟鼎文——篆书早在5000年以前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龟甲、兽骨上刻出了许多用于记载占卜、天文历法、医术的原始文字“甲骨文”;到了夏商周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人们掌握了金属的治炼技术,便在金属器皿上铸上当时的一些天文,历法等情况,这就是“钟鼎文”(又名金文);秦统一全国以后为了方便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便将各国纷杂的文字统一为“秦篆”,为了有别于以前的大篆又称小篆。
(请学生讨论这几种字体的特点?)古文字是一种以象形为主的字体。
②今文字系统隶书——草书——行书——楷书到了秦末、汉初这一时期,各地交流日见繁多而小篆书写较慢,不能满足需要,隶书便在这种情况下产生了,隶书另一层意思是平民使用,同时还出现了一种草写的章草(独草),这时笔墨纸都已出现,对书法的独立创作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狂草在魏晋出现,唐朝的张旭、怀素将它推向顶峰;行书出现于晋,是一种介于楷、行之间的字体;楷书也是魏晋出现,唐朝达到顶峰,著名的书法家有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
(请学生谈一下对今文字是怎样理解的?),教师进行归纳: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已经摆脱了象形走向抽象化。
B主要书体的形式特征①古文字:甲骨文,由于它处于文明的萌芽时期,故字形错落有致辞,纯古可爱,目前发现的总共有3000多字,可认识的约1800字。
金文,处在文明的发展初期,线条朴实质感饱满而丰腴,因它多附在金属器皿上,所以保存完整。
石鼓文是战国时期秦的文字,记载的是君王外出狩猎和祈祷丰年,秦篆是一种严谨刻板的纯实用性的字体,艺术价值很小。
②今文字:隶书是在秦篆严谨的压抑下出现的一种潇洒开放型的新字体,课本图例《张迁碑》结构方正,四周平稳,刚劲沉着,是汉碑方笔的典范,章草是在隶书基础上更艺术化,实用化的字体,索靖《急就章》便是这种字体的代表作,字字独立,高古凝重,楷书有两大部分构成:魏碑、唐楷魏碑是北魏时期优秀书法作品的统称。
《郑文公碑》和《始平公造像》是这一时期的代表,前者气势纵横,雄浑深厚,劲健绝逸是圆笔的典型;唐楷中的《醴泉铭》法度森严、遒劲雄强,浑穆古拙、浑厚刚健,《神策军碑》精练苍劲、风神整峻、法度谨严,以上三种书体分别代表了唐楷三个时期的不同特点。
《兰亭序》和《洛神赋》作者分别是晋代王羲之、王献之父子是中国书法史上的两座高峰,前者气骨雄骏、风神跌宕、秀逸萧散的境界,后者在技法上达到了由拙到巧、笔墨洗练、丝丝入扣的微妙的境界。
他们都是不拘泥于传统的章法和技能,对后世学书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明代文征明的书法文雅自如,现代书家沈尹默在继承传统书法方面起到了不可魔灭的作用。
3、欣赏要点:先找几位同学说一下自己评价书法作品的标准或原则是什么?[或如何来欣赏一幅书法作品?]学生谈完后,对他们的观点进行归纳总结。
然后自己要谈一下自己的观点:书法艺术的欣赏活动,有着不同于其它艺术门类的特征,欣赏书法伤口不可能获得相对直接的印象、辨识与教益,也不可能单纯为了使学生辨识书写的内容,去探讨言词语汇上的优劣。
进而得出:书法主要是通过对抽象的点画线条、结构形态和章法布局等有“情趣意味“的形式,从客观物象各种美的体态,安致这些独有的特性中,使人们在欣赏时得到精神上健康闲静的愉悦和人们意念境界里的美妙享受(结合讲授出示古代书法名作的图片,并与一般的书法作品进行比较,让学生在比较中得出什么是格调节器高雅,什么是粗庸平常)。
书法可以说是无声的音乐,抽象的绘画,线条流动的诗歌。
四、课堂评价:根据本节课所学的内容结合板书。
让学生体会到祖国书法艺术的博大精深,着重分析学生在书体形式特点和审美欣赏方面表现出的得失。
让学生懂得在欣赏书法时主要是通过对抽像的点画线条、结构形态和章法布局等有“情趣意味“的形式,从客观物象各种美的体态,安致这些独有的特性中,使人们在欣赏时得到精神上健康闲静的愉悦和人们意念境界里的美妙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