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20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第11课《醉翁亭记》学案 新人教版
人教版2020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1醉翁亭记教案新人教版(1)
11、醉翁亭记欧阳修教学目标1、熟读课文,读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2、领会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游览山水的乐趣。
3、学会在精美的文辞中感悟人的思想。
4、学习别具一格的句式,体会其表达效果。
5、理解作者对美好山川的热爱及随遇而安、寄情山水之情。
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醉翁亭周围美好的自然风光和人物欢乐场景的描绘,2、体会融情入景、情景交融的写法。
教学难点体会“醉”与“乐”之关系,理解“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对《醉翁亭记》进行了解词和翻译,要求大家课下熟读成诵。
有几个同学课下跟我说这篇文章很难背诵,甚至表达了不喜欢本文的想法。
大家知道吗?这篇游记一出,滁州城的人唯恐失之,就请人把全文刻在石碑上。
后来又嫌字小,怕日久磨灭,又请苏轼用真、草、行三种字体书写重刻,往来文人墨客乃至商贾都争相摹拓,古往今来,多少人对此文百读不厌,津津乐道,感慨万千,沉醉其中,可见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今天,让我们一起再次走近醉翁亭,或许能让大家有新的认识和感受!师板书课题、作者。
复习:学生思考:亭名由何而来?太守为何自号为“醉翁”?讨论后指名试答。
师:激励、点评、补充。
生:太守自谓也。
(就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给它命名)。
太守即欧阳修,号醉翁。
饮少辄醉,而年由最高(喝的不多就醉了)。
怎么喝的不多就醉了?醉翁的“醉”由何而生?仅仅是酒醉吗?出示问题:太守为什么而醉?二、赏美景(一)太守为什么而醉?(领悟其思想内容。
)1、请同学们依据自己读书的感受,谈谈太守为什么而醉。
讨论后指名试答。
师:激励、点评、补充。
投影明确:板书:为景而醉,为人而醉,为情而醉。
2、课文中哪些句子描绘了醉翁亭四周的山水之景?(找同学读第一自然段)(1)学生在屏幕前给大家介绍,老师补充生1:空间的变幻的手法,移步换景,由远及近(望——渐),从整体到局部。
生2:化静为动,充满生机和活力生3:视觉和听觉生4:明确告诉“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把这种陶醉寄托在喝酒上。
2020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第11课《醉翁亭记》学案 新人教版
醉翁亭记教师寄语: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乐也。
教学目标1.积累文言词汇,背诵全文。
2.理解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3.理解本文景物描写的方式和作用4.培养自己热爱祖国山河热爱祖国文化的高尚情操。
教学重难点:积累文言词汇,背诵全文。
理解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
一、基础知识熟练朗读课文,对照文下注释翻译课文,然后完成以下问题1、读通课文,找出难读难写的字,并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环滁()琅玡()林壑()辄醉()弈()者胜穴暝()伛偻()酒冽()山肴()野蔌()觥筹()阴翳()2、解释加点字词。
①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翼:)②名之者谁?(名:)③故自号曰醉翁也。
(号:)④伛偻提携。
(伛偻:)3、翻译句子。
①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②名之者谁?③故自号曰醉翁也。
④伛偻提携。
⑤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
4、阅读课下注释①并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写出你所知道的与课文及作者相关的知识。
二、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5、理解景物描写的方式和作用。
本文写景很有层次,找出文中写景的句子,读一读,思考:本文写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1)写亭的环境:从到。
(2)写山间之朝暮:从到。
(3)写山间之四时:从到。
(4)写宴饮场面:从到。
6、本文以“乐”为线索,作者是怎样步步深入、表现“与民同乐”的主旨的?三、精读课文,局部研讨。
7.本文写景上有什么特色?提示:写景与抒情相结合。
找出相关的句子。
(1)写亭的环境:(2)写亭四周的朝暮、四时之景:(3)写滁州官民同乐的图景:8、你从滁州百姓之乐中间有没有感受到太守之乐?如何理解太守的“乐其乐”?9.作者自号醉翁,以醉翁的形象出现在我们面前,如何看待他的醉?他的“醉”与“乐”之间有什么样的联系?四、拓展延伸。
、10、如何理解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五、课堂小结收获:疑问:六、达标测试1、下列四句中有一句与“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中“而”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请选出这一句()A、野芳发而幽香B、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C、溪深而鱼肥D、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表转折)2.选出“之”字不同用法的一项()A.禽鸟知山林之乐B.名之者谁C.四时之景不同D.醉翁之意不在酒3、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2020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第11课《醉翁亭记》教案2 新人教版
11、醉翁亭记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1、熟读课文,疏通文意,了解课文内容,掌握写作思路。
2、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作者的政治理想。
3、培养学生再造想象,创新思维的能力,激发学习积极性。
过程与方法:1、采用旅游赏景、依图配文、看图纠错等形式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疏通文意,进而掌握作者的写作思路。
2、采用研讨的方式了解作者寄寓在文中的思想感情和政治理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探寻古人足迹,感受祖国美丽山水风光和灿烂的文化,理解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老师点拨练习巩固教学重点:理解文章内容及主题,积累文言词汇教学难点:认识欧阳修“与民同乐”思想的进步性并理解欧阳修宽阔豁达的胸襟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虽然现在我们身处教室,无法亲临安徽滁州,但有一件法宝可以帮助我们。
是什么法宝呢,对,想象。
我们就以《醉翁亭记》为基础展开想象,穿越时空隧道回到北宋庆历年间的安徽滁州,去饱览醉翁亭风光,感受那里的风土人情。
二、读课文1.听读。
(播放课文朗读录音。
)要求:听清字音,必要时在书上注汉语拼音。
2.正音。
(幻灯出示下列字词,请学生读准字音。
)滁( ) 壑( ) 琊( ) 潺( ) 酿( ) 僧( ) 辄( ) 霏( ) 暝( )蔌( ) 弈( ) 翳( ) 射( ) 觥( ) 偻( ) 洌( ) 朝( )而往3、作者简介及背景介绍。
《醉翁亭记》选自《欧阳文忠公文集》,作者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江西永丰人,北宋文学家、史学家。
四岁丧父,家境贫寒,母以荻杆画地教读。
24岁考取进士,先后在地方和朝廷任职,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副宰相)。
早年支持范仲淹,要求在政治上有所改革。
他主张文章应明道、致用,是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所作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名列“唐宋八大家”之一。
三、分析课文1、齐读第1自然段。
结合注释翻译第一自然段。
蔚然。
深秀,。
山行。
峰回路转:回,。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3单元11醉翁亭记学案新人教版
第11课醉翁亭记学习目标1.通过诵读想象情景、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描述画面场景等活动疏通文意,积累、掌握重点文言词句,把握景物特点及写作顺序。
2.通过删除比读、调整比读、替换比读,感受虚词、判断句、骈散结合等文辞运用效果,体会作者复杂微妙的情感。
(教学重点)3.抓住“醉”与“乐”两个关键词,结合文章的创作背景、作者的同期创作等进行联文整合阅读,深入理解作者的政治抱负和气度胸怀。
(教学难点)4.通过本文的学习体验,学习品辞会情、联文悟怀的阅读方法。
学习过程一、知识梳理,温故知新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林霏.( ) 岩穴.( )山肴.( ) 阴翳.( )翼.然( ) 酒洌.( )林hè() wèi()然huì()明变化ɡōnɡ chóu()交错yǔlǚ()提携宴hān()之乐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饮少辄.醉(2)伛偻..提携(3)乐其乐...(4)非丝.非竹.3.全篇共21个“也”字,所表述的语气有三种:A.陈述(用于描写景物);B.肯定(用于介绍人名);C.感叹(用于直抒胸臆)。
试指出下列各句中的“也”字各表现了哪种语气。
(1)环滁皆山也。
( )(2)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 )(3)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 )(4)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 )(5)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 )(6)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 )4.填空。
(1)本文的作者, 朝、家。
他自号,晚年又号。
这篇文章选自《》。
(2)贯串全文的主线是一个字,在写作上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和自然结合。
5.全文自始至终都用“太守”自称,而不用第一人称“我”,为什么?二、课内精练,精心剖析阅读课文3~4段,完成6~10题。
6.与“宴酣之乐”中的“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何陋之有B.辍耕之垄上C.邻人之孀妻D.渔人甚异之7.对第3段文字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 )A.“伛偻提携”和《桃花源记》中的“黄发垂髻”均指老人和小孩。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1《醉翁亭记》(第1课时)学案新人教版
11 ?醉翁亭记?学案(一〕【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积累重要的文言词语。
2.学习写景与抒情自然结合的,语言骈散相融,节奏富于变化的写法。
3.体会作者寄情山水与民同乐的情怀。
【重点难点】1.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背诵课文。
2.感受作者对醉翁亭周围美好的自然风光和人物欢乐场景的描绘,体会其融情入景、情景交融的写法。
“乐〞和“醉〞中抒发的“与民同乐〞的思想。
【课前预习,自主学习】1.欧阳修:2.写作背景:3.给以下加粗字注音:环滁( ) 壑( ) 琅琊( ) 潺潺( ) 辄( ) 霏( )暝( ) 晦( ) 伛偻( ) 提携( ) 野蔌( ) 觥筹( )【疏通文意】4.解释以下加点的词语。
①山间之朝.暮也〔〕②野芳.发而幽香〔〕③杂然而前陈.者〔〕④弈.者胜〔〕5.把以下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②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感知内容】6.?醉翁亭记?是一篇游记,其中以描写、记叙为主要的表达方式,请大家从描写、记叙的角度梳理课文脉络?7.下面试着理出每一段的内部层次,以小组为单位进展介绍。
参考答案:1.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
吉州永丰(现在江西永丰)人,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有?欧阳文忠公全集?传世。
2.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年〕,参知政事范仲淹等人遭馋被罢去职务。
欧阳修因上书为他们辩护,被贬到滁州做了两年知州。
欧阳修在滁州实行宽简政治,开展生产,使当地人过上了一种和平安定的生活,年丰物阜,而且又有一片令人陶醉的山水,这是使欧阳修感到无比欣慰的。
但是当时整个的北宋王朝,虽然政治开明、风调雨顺,但却不思进取、沉溺于现状,一些有志改革图强的人纷纷受到打击,眼睁睁地看着国家的积弊不能消除,这又不能不使他感到沉重的忧虑和痛苦。
这是他写作?醉翁亭记?时的心情,悲伤中又有一份欢喜。
2020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11 醉翁亭记教案 新人教版
11 醉翁亭记一、情景导入生成问题秋高气爽的季节,正是外出旅游赏景的好时机。
在前面我们游赏了清幽寂静的小石潭,观赏了雄伟壮丽的岳阳楼,今天老师再带大家去安徽滁州的醉翁亭去游览一番。
二、自我研学生成新知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1.文学常识(1)作者简介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
吉州永丰(现在江西永丰)人,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
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宋代古文运动的领袖,宋代散文家之首席。
(2)背景链接本文写于作者被贬为滁州太守第二年(1046年),他当时只有三十九岁,却自称为“苍颜白发”的“醉翁”,这有点自嘲的意味。
滁州地处江淮之间,交通不便,民风淳朴。
2.生难字词(1)字音滁.(chú)壑.(hè)琅.(láng)琊.(yá)潺.(chán)酿.(niàng) 辄.(zhé) 蔌.(sù) 酣.(hān) 弈.(yì)霏.(fēi) 暝.(míng) 晦.(huì) 伛.(yǔ) 偻.(lǚ)洌.(liè) 肴.(yáo) 觥.(gōng) 筹.(chóu) 翳.(yì)(2)词义【望之蔚然而深秀者】树木茂盛,又深幽秀丽的。
蔚然,茂盛的样子。
【翼然临于泉上】亭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于泉水之上。
【名.之者谁】名,名词作动词,命名。
【醉翁之意.不在酒】意,意趣,情趣。
【野芳.发而幽香】芳,香花。
【佳木秀.而繁阴】秀,茂盛。
【伛偻提携】老年人弯着腰走,小孩子由大人领着走,这里指老老少少的行人。
【宴酣.之乐】酣,尽兴地喝酒。
【觥筹..交错】觥,酒杯。
筹,酒筹。
步骤二整体感知走进文本1.朗读指导(1)教师范读,学生听读。
要求学生听懂读音,听清句读,体会情感。
(2)教师为生字标注读音,并要求学生齐读三次。
(3)学生放声自读课文,读三到四次。
【2020】最新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1课《醉翁亭记》教案2新人教版
《醉翁亭记》选自《欧阳文忠公文集》,作者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江西永丰人,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四岁丧父,家境贫寒,母以荻杆画地教读。24岁考取进士,先后在地方和朝廷任职,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副宰相)。早年支持范仲淹,要求在政治上有所改革。他主张文章应明道、致用,是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所作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名列“唐宋八大家”之一。
三、分析课文
1、齐读第1自然段。结合注释翻译第一自然段。
蔚然 。 深秀, 。 山行 。 峰回路转:回, 。 转, 。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翼然,像鸟儿张开翅膀一样。指亭四角飞檐翘起。临,靠近。
饮少辄醉:辄,就。醉翁之意不在酒:意,情趣。 山水之乐:欣赏山水的乐趣。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得之心,领会在心里。寓之酒,寄托在饮酒上。
【2020】最新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1课《醉翁亭记》教案2新人教版
编 辑:__________________
时 间:__________________
11、醉翁亭记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熟读课文,疏通文意,了解课文内容,掌握写作思路。
2、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作者的政治理想。
3、培养学生再造想象,创新思维的能力,激发学习积极性。
朝暮之景;晦暗变化(纵向)
四季之景;春(山花)夏(木)秋(天气)冬(水石)---横向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导入;这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的散文,以一个“乐”字贯穿全文,理解课文时,要抓住“乐”这条主线,看作者描绘了哪些图画。
二、继续分析课文
1、齐读第3自然段,回答下列问题。
(1)、本段内容;描绘了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四幅图画。
2024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1课《醉翁亭记》教案2新人教版
- 文言文的词句理解和运用。
- 修辞手法:对偶、排比、设问等。
② 关键词:
- 醉翁亭、山水、超脱、起承转合、文言文、修辞。
③ 重点句子:
-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 “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板书设计:
```
《醉翁亭记》
- 实地考察:若条件允许,可组织学生参观醉翁亭等文化古迹,亲身感受课文所描绘的意境。
2. 拓展要求:
- 鼓励学生利用课后时间阅读《欧阳修集》中的其他散文作品,了解欧阳修的文学成就和人生经历,加深对作者的认识。
- 观看历史纪录片和文学鉴赏视频,从视觉和听觉上更直观地感受《醉翁亭记》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学具准备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资源
- 软件资源:语文教材、文言文阅读辅助资料、古诗文朗诵音频。
- 硬件资源:多媒体教学设备、投影仪、黑板、粉笔。
- 课程平台:学校教学管理系统、电子白板。
- 信息化资源:电子课文、古诗文学习软件、在线文言文词典。
- 教学手段:PPT课件、教学视频、实物展示、小组合作学习、课堂讨论。
2. 学生写作中是否运用了课文中学到的修辞手法,运用是否恰当。
3.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是否深入,是否能联系实际生活进行思考。
- 反馈建议:
1. 对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如词句理解错误、修辞手法运用不当等,给出具体的指正和建议。
2. 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给予个性化的指导,鼓励他们在写作中发挥自己的优势。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1醉翁亭记教案新人教版
(2)文言文学习资料:提供一些经典的文言文学习书籍,如《古文观止》、《世说新语》等,帮助学生积累更多的文言文词汇和句式。
(3)文化背景资料:推荐关于宋代历史、文化、风俗等方面的书籍,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文章所处的时代背景。
核心素养目标
1.文学欣赏:提升学生对文言文的鉴赏能力,理解并感悟文章的意境美和语言艺术。
2.语言建构:掌握文章中的文言文特殊句式和词汇,提高文言文阅读与表达能力。
3.思维发展:训练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分析文章结构,提炼主旨,提升逻辑推理能力。
4.文化理解:了解中国传统文化背景,认识到文学作品中的道德理念和人文精神,增强文化自信。
(3)文章主旨:
-作者在文章中表达了对山水之美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慨。
(4)艺术特色:
-写景描绘: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抒情表达: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板书பைடு நூலகம்题:《醉翁亭记》
-板书内容:
A.作者:欧阳修
B.背景:宋代散文
C.重点词汇:山水、醉翁、游赏、抒怀
D.句式特色:对仗工整、描写细腻
E.文章结构:起承转合
F.主旨:寄情山水,抒发抱负
G.艺术特色:情景交融,意境深远
板书设计应条理清晰,通过序号和分项,突出教学重点,使学生能够直观地理解和记忆文章的核心内容。同时,通过关键词的列举,帮助学生把握文章的精髓,加深对文言文知识的印象。
(4)艺术作品:欣赏与《醉翁亭记》相关的书画、音乐作品,如描绘山水风光的国画、古琴曲等,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
2.拓展建议:
(1)阅读与思考: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推荐的文学作品,思考不同作品之间的联系与差异,撰写阅读心得。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1醉翁亭记教案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1醉翁亭记教案新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醉翁亭记》是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
本文是唐代文学家欧阳修创作的一篇山水游记,描写了作者在醉翁亭游玩时所见所闻,表达了作者寄情山水的悠然情怀。
课文语言优美,描绘生动,富有诗意,是古代山水游记的佳作。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文之前,已经学习了一些文言文,对文言文的阅读和理解有一定的基础。
但本文篇幅较长,内容较为丰富,学生可能在理解上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引导学生逐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 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写作思路。
3.体会作者寄情山水的悠然情怀,提高审美情趣。
4.学习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写作思路。
2.体会作者寄情山水的悠然情怀。
3.学习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描绘课文中的画面,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提高团队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录音。
2.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3.课文注释及译文。
4.学习任务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初步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然后简要介绍作者欧阳修及其作品《醉翁亭记》。
2.呈现(10分钟)展示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景物描写,感受作者对山水的热爱。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根据课文内容,概括出课文中描述的景物特点。
每组选一个代表进行汇报,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4.巩固(10分钟)学生自读课文,结合注释和译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5.拓展(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请同学们思考一下,为什么作者自称“醉翁”?请结合课文内容进行回答。
人教部编版2020年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1课《醉翁亭记》教案
发现:滁人因山 水、游玩、宴饮 而乐,禽鸟因山
紧扣文本, 理解情感
拓展阅读 深层理解
林而乐,太守因 山水之美、滁人 快乐而快乐。
卜吾醉翁之醉
15分
钟
1.文中“醉”字出现 的频率也很高,找出 相关语句整合阅读, 说说你看到一个怎样 的醉翁。
2.阅读补充的背景资 料,谈谈你对醉翁有 何新的理解。
资料一:欧阳修贬滁 州的原因 资料二: 啼鸟(节选)
3.醉能同其乐,醒能 述以文者,表达了作 者怎样的志趣。
1.寻找句子阅读 体会,可能会有 多种理解,闲适、 自得、忧愁等。
2.阅读补充材 料,深入体会欧 阳修的“醉”中 有着被贬的忧 愁、不为人知的 孤独、寄情山水 的放纵。
3.在交流中理解 欧阳修忧思内 藏、勤政为爱的 胸怀,理解欧阳 修在忧困中依然 坚守政治理想抱 负的胸怀气度。 最后诵读全文, 再次感受作者的 胸怀。
结合背景, 理解作者 醉乐相比, 更见其旷达
总结获
2.倾听
作业布置
完成同步练习册中的课内练习
板书设计
教学重难点
1.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把握景物特点;
2.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作者的抱负胸怀;
教学方法
1.诵读法;2.讲授法;3.合作探究法
教具
多媒体
课时安排
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环节
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检查也内
1分
钟
上一节课,我们在《岳阳 楼记》中感受了作者“不以 物喜,不以己悲”的豁达胸 怀,“光大卜之忧而忧、后 大卜之乐而乐”的政治抱 负。今天,我们将走进《醉 翁亭记》,去欣赏醉翁亭的 美景,感受作者的抱负胸 怀。
2020最新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11 醉翁亭记教案 新人教版
11 醉翁亭记知识与技能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2.理解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思想及其积极意义。
过程与方法1.指导学生朗读,训练学生的文言语感,逐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并熟读成诵。
2.品读课文,鉴赏本文的意境美、结构美、语言美,逐步提高鉴赏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文中所表现的作者的旷达情怀和美好理想,增强社会责任感,树立“肩负民族、胸怀天下”的远大理想。
重点指导朗读,以读代讲,以讲促读。
在朗读中疏通文意,推究文理,品味意境,力求当堂成诵。
难点1.“醉翁之意”在何处?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2.“太守之乐”乐什么?朗读法、讨论点拨法、品评鉴赏法。
课文朗读音频、多媒体课件。
2课时教师:同学们,我说一个古代的年号,看看你们能联想起哪一宗历史事件。
教师:“庆历四年”。
学生: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教师:滕子京是因为什么事而“谪守巴陵郡”的呢?学生:参与了范仲淹的政治改革。
教师:非常正确。
实际上,这次改革,受贬谪的不止滕子京一个人,范仲淹本人在庆历五年也被贬至邓州。
范仲淹改革的另一位支持者,北宋的文学家、史学家欧阳修也在同一年被贬谪到滁州,也就是今天的安徽省滁州市。
范仲淹在被贬谪邓州的第二年,也就是庆历六年,写下了《岳阳楼记》,寄托了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理想;同一年,欧阳修也在滁州写下了千古名篇《醉翁亭记》。
欧阳修(1007~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吉州永丰(今江西永丰)人,北宋文学家、史学家。
他自称庐陵人,是因为吉州原属庐陵郡。
欧阳修幼年丧父,家境贫寒,其母以荻杆画地教他认读。
24岁登进士第,曾任西京(今河南省洛阳市)留守推官,因几次支持范仲淹等改革派,屡遭贬谪。
晚年曾主持进士考试,录取了苏轼、苏辙、曾巩等人。
又任枢密副使、参知政事、刑部尚书、兵部尚书等职。
死后谥“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
欧阳修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散文创作成就最大,也擅长诗词,诗学韩愈,多反映社会现实,有议论化、散文化倾向,词则婉约柔美,清新淡雅。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1《醉翁亭记》导学案新人教版
28 《醉翁亭记》【学习目标】1、掌握本课文体知识、重点词语和句子翻译。
2、理清课文思路,理解课文内容。
3、培养学习文言文的能力。
【学习重点】1、掌握重点词语和句子翻译。
1、读准下列划线字的读音环滁()林壑()琅琊()()潺潺()辄醉()林霏()暝()晦明()伛偻( )()山肴()野蔌()颓然()阴翳()觥筹()()2、文学知识填空欧阳修,字永叔,号,晚年号六一居士,吉州永丰人,(朝代)著名家,谥号文忠,著有《欧阳文忠公集》。
他继承了韩愈“古文运动”的理论,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是著名的“”之一。
3、本文结构和写景顺序第一段:写顺序:。
第二段:写顺序:。
第三段:写顺序:。
第四段:写。
4、主旨探究本文也写于庆历六年,作者因支持范仲淹政治改革,而被贬滁州。
但他还是励精图治使“政通人和”。
本文通过对的描写和对之乐的叙述,表达了作者对的热爱和的情怀,抒发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和寄情山水以排遣愁怀的复杂感情。
5、写出相关的成语(1)本意是醉翁的情趣不在酒上。
现在多比喻本义不在此或别有用心。
(多含贬义)。
()(2)本意是本意是水落下去了,石头就露了出来。
现在比喻事情的真相大白。
()(3)本意是前面的人在呼喊,后面的人在应答。
现多用来比喻写文章首尾呼应。
()(4)本意是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
现在多形容人相聚饮酒的热闹情景。
()6 、解释下列划线的字词环( )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大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2020】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11 醉翁亭记教案 新人教版
欧阳修在北宋诗文革新运动中发挥了特殊的作用,他一扫唐五代文坛浮艳文风,建立了清新、秀美、刚健、婉转的文学风格,这篇散文便是他对文学主张最好的艺术实践。它不仅给我们带来了优美的画面、淳朴的人情,也展现了先生那旷达自适、与民同乐的高尚情操。
环节四
点
拨
归
纳
文
章
主
旨
全文以“乐”字为线索,通过描写琅琊山的美景以及人们游山的欢乐,勾勒了一幅太守与民同乐的图画,抒发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思想和娱情山水以排遣抑郁的复杂感情。
二、字词积累
1.读准字音。
环滁(chú) 壑(hè) 琅琊(láng yá) 潺潺(chán)
辄(zhé) 霏(fēi) 暝(míng) 晦(huì) 伛偻(yǔ lǚ)
弈(yì) 肴(yáo) 翳(yì) 提携(xié) 蔌(sù)
酒洌(liè) 觥筹(gōng) 颓然(tuí)
环节二
自
主
学
习
2.积累词语。
太守宴,溪深鱼肥,泉香酒冽,美味佳肴,应有尽有;
众宾欢,投壶下棋,觥筹交错,说说笑笑,无拘无束。
太守醉,见此其乐融融的景象,太守自然酒不醉人而人自醉了。
(2)如何理解太守的醉?
太守是太高兴了,因为能与老百姓一起同乐,这是以醉写出他的快乐。
领会太守之乐。
(1)文中列举了哪几种乐?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即禽鸟乐、游人乐、太守乐。
教
学
板
书
醉翁亭记
欧阳修
醉景:山水、朝暮、四时
太守醉 醉人:滁人游,众宾欢 以醉写乐
醉情:与民同乐
环节五
拓
展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1醉翁亭记教案新人教版
11 醉翁亭记【教学目标】1.了解文章的创作背景和文化意义,把握其精神实质。
2.熟读课文,积累常用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提高文言阅读能力。
3.坚持熟读成诵,在诵读中积累语感,加深理解。
4.欣赏本文的语言风格和艺术表现手法。
5.理解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思想及其积极意义,培养高尚的情怀。
【教学课时】3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了解作者生平经历、作品创作背景。
2.熟读课文,疏通大意,感知课文内容。
3.积累文言常用词汇,提高阅读能力。
【课时准备】1.课前预习,通读课文。
2.搜集相关资料:欧阳修生平、思想及本文写作背景。
【教学过程】一、展示图片,猜疑激趣1.人物竞猜多媒体展示醉翁亭图片,提问:“翁去八百载,醉乡犹在;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描写的是哪座亭?句中的“翁”指的是谁?预设:醉翁亭,欧阳修。
2.切入课题这是安徽滁州琅琊山上的一座亭子,因宋代欧阳修而声名远播,今天,让我们循着先生的足迹,来一次醉翁亭之游,去感受山中的美景,聆听先生的心音。
【设计意图】人物竞猜活动可以调动学生学习情绪,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
二、检查预习,走进文本1.走近作者课件出示: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吉州永丰(今江西吉安)人,北宋文学家,史学家。
有《欧阳文忠公集》传世。
欧阳修幼年丧父,家境贫寒,其母以荻杆画地教他认读。
24岁登进士第,曾任西京(今河南洛阳)留守推官,因几次支持范仲淹等改革派,屡遭贬谪,晩年曾主持进士考试,录取了苏轼、苏辙、曾巩等人。
又任枢密副使、参知政事、刑部尚书、兵部尚书等职。
死后谥“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
欧阳修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散文创作成就最大,也擅长诗词,诗学韩愈,多反映社会现实,有议论化、散文化倾向,词则婉约柔美,清新淡雅。
2.了解创作背景课件出示:本文写于宋仁宗庆历六年(1046),时欧阳修年四十,贬滁州已经一年。
他这次被贬,是由于支持推行庆历新政的诸君子,得罪了守旧官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醉翁亭记【美好目标】1.积累文言词语,掌握一些常用实词的词义和重要虚词的用法。
2.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3.理解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思想及其积极意义。
4.背诵课文。
第一课时【美好积累】一、自主学习1.走进作家作品2.一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划出自己认为难读的字词,做好标注。
借助课下注释及工具书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滁(chú)林壑(hè)琅琊(láng yá)潺潺(chán)僧(sng)辄(zhé)瞑(míng)伛偻(y l)携(xié)肴(yáo)蔌(sù)觥筹(gng chóu)阴翳(yì)弈(yì)酿泉(niàng)翼然(yì)岩穴(xué)晦明(huì)朝暮(zho mù)酣(hn)颓然(tuí)3.二读课文,要求读出节奏,小组讨论以下节奏的划分并说出划分依据。
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
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4.三读课文,要求读懂内容,小组合作,结合预习与课下注释理解下面文言现象。
记录下自己有疑惑的地方,组内解决。
(1)重点实词(1)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代词,指滁州城)(2)醉翁之意不在酒(意趣,情趣)(3)若夫日出而林霏开(散)(4)临溪而渔(捕鱼)(5)杂然而前陈者(摆开)(6)苍颜白发(脸色)(7)太守谓谁(为,是)(8)环滁皆山也(环绕)(9)林壑尤美(特别,尤其)(10)山行六七里(名词作状语,在山上)(11)饮少辄醉(就)(12)颓然乎其间者(同“于”,在)(13)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离开)(14)树林阴翳(遮盖)(15)翼然临于泉上者(像鸟张开翅膀一样)(16)觥筹交错(酒杯)(17)名之者谁(命名)(18)云归而岩穴暝(聚拢)(19)至于负者歌于滁(背)(20)野芳发而幽香(香花(花))(21)弈者胜(下棋)(22)晦明变化者(暗)(23)觥筹交错(交互错杂)(24)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离开)(25)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寄托)(26)临溪而渔(靠近)(2)重点虚词而:A.与“已”合用,表时间短已而夕阳在山B.连词,表并列。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而乐亦无穷也;溪深而渔肥;泉香而酒洌;起坐而喧哗者.C.连词,表承接。
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之间者;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水落而石出者;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游人去而禽鸟乐也.D 连词,表递进.而年又最高.E.连词,表修饰。
朝而往;暮而归;往来而不绝者;杂然而前陈者;临溪而渔;人知从太守游而乐.F.连词,表转折。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也”大致表达了以下几种语气:A.陈述(用于描述景物)如:环滁皆山也;琅玡也。
B.肯定(用于介绍人名)如:山之僧智仙也;太守自谓也。
C.感叹(用于直抒胸臆)如:在乎山水之间也;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朗读时,应通过上述语气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读到“也”字后面应有较长的停顿。
(3)一词多义太守归而宾客从(回去) 云归而岩暝(聚拢) 暮而归(回来)太守谓谁(为,是) 太守自谓也(命名)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居高向下) 临溪而渔(靠近)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秀丽) 佳木秀而繁阴(草木茂盛的样子)山水之乐(乐趣)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欢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对...感到快乐)(4)古今异义非丝非竹【古义:管乐器;今义:竹子】四时之景不同【古义:季节;今义:时间】野芳发而幽香【古义:开放;今义:散发】醉翁之意不在酒【古义:情趣;今义:愿望,心愿】林霏开【古义:消散;今义:打开】颓然乎其间者【古义:醉醺醺的样子;今义:颓废的样子】(5)词类活用名之者谁(名词作动词,取名、命名)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意动用法“以……为快乐”)山行六七里(名词作状语,沿着山路)杂然而前陈者(方位名词作状语,在前面)翼然临于泉上(名词作状语,像鸟张开翅膀一样)自号曰醉翁也(名词作动词,称呼)鸣声上下(方位名词作副词,到处)朝而往,暮而归(名词作状语,在早晨,在傍晚)佳木秀而繁阴(形容词作动词,树木萌发滋长)(6)特殊句式倒装句: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正常语序应为“于途歌”“于树休”。
状语后置句)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述以文:述之以文,以文述之,即是省略句,又是倒装句,属状语后置句。
)判断句:环滁皆山也。
(“也”表示判断语气。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者,…也”,判断句式的标志。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醉翁亭也。
(“也”表示判断语气。
)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者,…也”,判断句式的标志。
)水落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者,…也”,判断句式的标志。
)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者,…也”,判断句式的标志。
)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者,…也”,判断句式的标志。
)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者,…也”,判断句式的标志。
)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者,…也”,判断句式的标志。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者,…也”,判断句式的标志。
)庐陵欧阳修也。
(“也”表示判断语气。
)省略句: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心”和“酒”前面都省略了介词“于”,应为“得之于心而寓之于酒也。
”)(7)成语【觥筹交错】酒器和酒筹交互错杂。
形容宴饮尽欢。
【峰回路转】亦作「山回路转」。
谓山势曲折,道路随之迂回。
今常以喻事情经历曲折后,出现新的转机。
【醉翁之意不在酒】宋欧阳修《醉翁亭记》:后用以比喻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面,也比喻别有用心。
【风霜高洁】宋欧阳修《醉翁亭记》:指天气高爽霜色洁白,秋高气爽。
【水落石出】宋欧阳修《醉翁亭记》:本谓水位下降后石头显露出来。
后用以比喻事物真相完全显露。
【前呼后应】:本意是前面的人在呼喊,后面的人在应答。
现多用来比喻写文章首尾呼应。
【络绎不绝】:来来往往而不停绝,络绎不绝。
【美好任务】任务一:《醉翁亭记》以“醉”“乐”二字提挈全篇。
文中的脉络关系极为密切的句子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结尾部分用醉能同其乐一句就把“醉”和“乐”统一起来,点明全文的主旨。
任务二:请同学们找出贯穿全文主线,表现作者情感的一个字:乐第二课时【美好回顾】1.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B )A.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
B.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C.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D.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有误的一项是(C )A.环滁皆山也(环绕)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靠近)B.醉翁之意不在酒(情趣)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寄托)C.野芳发而幽香(香花)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凉,冷)D.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尽兴地喝酒)树林阴翳,鸣声上下(遮盖)3.与“宴酣之乐”中的“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C)A.何陋之有B.辍耕之垄上C.邻人之孀妻D.渔人甚异之答案解释:C。
A项是《陋室铭》中的选句,这里“之’起到提宾标志的作用,是宾语前置;B项是《陈涉世家》中的选句,这里“之”是动词,“到,往”的意思;D项是《桃花源记》中的选句,这里“之”是代词。
C项是《愚公移山》中的选句,这里“之”是助词,“的”的意思,与例句“宴酣之乐”的“之”用法相同。
4.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对偶修辞手法的一项是(B )A.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B.风霜高洁,水落石出。
C.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
D.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5.用现代含有翻译下列句子。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远远看去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是琅玡山。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一片浓郁的绿阴。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不久夕阳落到西山上,人们的影子散乱一地,太守回去,宾客跟从着。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喝醉了能和大家一同享受快乐,酒醒后能用文章来表达这种快乐的,是太守。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早晨进山,晚上回城,四季的景色不同,而快乐也是无穷无尽的。
6.课文理解默写(1)概括描述滁州地理环境特征(领起全文)的句子是:环滁皆山也。
(2)“醉翁”的由来是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3)文章中微露主旨(为后人传诵)的句子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4)写出醉翁言在此而意在彼,情趣所在的句子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5)描绘山间朝暮之景的句子: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6)本文以色彩鲜明的语言,描绘四季之景的句子:(春)野芳发而幽香,(夏)佳木秀而繁阴,(秋)风霜高洁,(冬)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7)第二段中把山水之乐具体化了的句子是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请写出夕照全景的句子: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8)请写出归后情景的句子:树林阴翳,鸣声上下。
(9)体现全文核心及醉翁命名之意(写出醉翁言在此而意在彼,情趣所在)的句子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10)表达作者复杂感情的句子是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