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管理学案

合集下载

大学校园环境设计方案

大学校园环境设计方案

大学校园环境设计方案(篇1)为进一步优化学校育人环境,全面提高校园绿化建设与管理的总体水平,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制定校园绿化美化工作的规划:一、指导思想本着学校美化、绿化与学校建设相结合,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与学校精细化管理相结合,与教育现代化建设相结合的原则,来落实学校绿化美化工作,努力构建绿色优美的学校生态环境、和谐舒适的育人环境。

二、规划原则我校在绿化美化工作上要整体规划,向景区化、园林化发展,突出本校特色,按本校校园地形地貌来开展工作,突出学校文化教育氛围,提高校园绿化美化的品味和质量,做到整体性、艺术性、层次性的完美统一,力争使校园达到绿化、美化、香化,把校园建设成绿草成荫、花香四溢的乐园。

三、规划内容(一)、室外⒈将校园外南围墙用教育标志性语言进行装点;⒉校门外西侧种植三瓣草,校门外东侧种植草本花;3、校门内西侧设计一个风景区:中心设一固定小品,四周种三瓣草,宿舍北墙做板画装饰;4、宿舍前二花池各栽种__株女贞树,树下种三瓣草;5、食堂挡水墙台阶摆放__盆花,台阶下立体设计花草;6、校园东侧粮库墙下插栽爬山虎,树下种三瓣草;7、教学楼台阶立体摆放花盆,两侧花池子各栽八棵球形松柏树,树下种三瓣草;8、锅炉房前栽果树,铺甬道;9、教学楼南面围墙下插栽爬山虎,绿地种植三瓣草;11、校园大花池内种花;(二)、室内各班级、教室、办公室要种植__盆以上花。

四、具体措施⒈根据学校整体格局,认真制定学校校园绿化美化的长远规划。

绿化美化是校园建设的蓝图,应包括绿化美化的平面布局、树木花草配置、花坛的设置和安排、以及人力、物力、财力的配置等。

⒉根据规划,按不同绿化区域的条件、类型、作用以及植物不同生长习性,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种植各种花草、树木,搞好校园花木的有机配植。

⒊树木配植要做到五结合:⑴落叶树与常青树相结合,以常青树为主。

⑵乔木与灌木相结合,以乔木为主。

⑶观赏树与经济树相结合,以观赏树为主。

⑷木本与草本相结合,以木本为主。

提升校园内部及周边环境的方案案例

提升校园内部及周边环境的方案案例

学校是一个大家庭,在学校内部的环境一定要建设好,不然当一个学校环境都不怎么好,这样对学生在校园里生活也是不太理想的,在建设学校环境优美的时候,首先是要做好一套方案,那你知道如何来写提升校园环境的方案吗。

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提升校园内部及周边环境的方案案例”,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提升校园内部及周边环境的方案案例(一)校园环境建设是师生精神风貌、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和行为规范的综合体现,是整个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和谐校园的需要,也是提升教育内涵、促进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校园环境文化体现着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是以学校物质条件为基础的载体文化和以人为中心的精神文化的有机统一,是内强教师素质,外树学校形象的基础和保障,也是进一步提高学校管理水平、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学习环境的有效载体。

为进一步优化我校校风、教风、学风,规范师生言行,提升教育品位,使学校成为师生身心愉悦的成长乐园。

按照(xx县教育局关于开展“环境友好型学校”创建评选活动的通知)的通知要求,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x市中心校20xx年环境建设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民主教育、民主管理”的办学理念为核心,以服务全校师生为宗旨,以素质拓展为目的,立足实际,突出特色,通过加强校园环境文化活动的基础设施建设,创新校园环境文化内容,拓展校园环境文化领域,规范校园环境文化模式,努力构建具有我校特色的校园环境文化体系。

二、总体要求校园环境文化建设坚持以人为本,面向未来的设计理念,在深刻挖掘、提炼、整合我校的内在精神、核心理念的基础上,将学校理念体系、制度体系、视觉识别系统、整体和局部的文化营造进行合理的规划设计,确定校园环境文化体系的景观性、标志性、人文性、特色性、和谐性,充分体现“教育者的精心设计,受教育者的不知不觉”,弘扬优美、典雅、丰富的学校文化,着力塑造一个既秉承东方传统文化、又充满现代人文气息的平安、文明、和谐校园,做到净、绿、美、亮、畅,达到绿化到角落,美化到细节,课程化到品位,使每一寸土地都有管理的痕迹,每一处角落都有育人的功能。

高中地理第四章生态环境保护第五节中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途径教学案新人教版选修6(new)

高中地理第四章生态环境保护第五节中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途径教学案新人教版选修6(new)

第五节中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途径中国生态环境问题的区域性特点———-—-- 情景导入先思考 -———-——“三北”地区历史上曾是森林茂密、草原肥美的富庶之地,由于种种人为和自然力的作用,这里的植被遭到破坏,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十分严重。

区域内分布着八大沙漠、四大沙地,沙漠、戈壁和沙漠化土地总面积达149万平方千米,从新疆一直延伸到黑龙江,形成了一条万里风沙线。

风沙危害、水土流失和干旱所带来的生态危害严重制约着“三北”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思考探究:我国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有哪些?提示:森林破坏、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盐碱化等。

———————基础知识要记牢——————-一、类型多样错误!二、产生原因1.中国地域广大,各地气候和地势的差别明显,形成了众多的生态系统。

2.由于自然和人为原因,在不同生态系统背景下产生了不同的生态环境问题。

-——————重点难点掌握好—-——-——一、中国生态环境问题的现状及其形成原因二、中国生态环境问题的区域性特点南方亚热带丘陵地区亚热带丘陵,降水丰富亚热带的横断山区、云贵高原土壤侵蚀,森林破坏严重,物种灭绝和多样性锐减亚热带丘陵山地地区,地质条件复杂人民生活贫穷,过垦、过伐严重青藏高原土壤侵蚀,草地退化高寒地区,生态十分脆弱受气候变化和人为活动的影响-——-———应用体验不可少———--——(天津高考)下图是我国“十二五"中规划的生态功能区(以保护林草、湿地和生物多样性等为主的区域)分布图。

结合图文材料,回答1~2题。

1.对下列各组生态功能区自然环境共同特点的描述,符合实际的是( )A.ab-草原广布、温差大B.bf-地表崎岖、降水少C.ce—光照充足、风沙小D.dg—气候湿润、林地多2.下列生态功能区中,规划目的以保护湿地、涵养水源为主的是( )A.c B.dC.e D.f解析:1.D 2.C 第1题,由图可知,a、b生态功能区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这些地区气候的大陆性强,温差大,降水少,草原较少;b生态功能区位于河西走廊,地表并不崎岖;f 生态功能区位于东部季风区,受夏季风的影响,降水并不少;c、e生态功能区的晴天多,光照充足,但c地区多风沙;d生态功能区位于东北北部山区,g生态功能区位于东南丘陵地区,两地区气候都较湿润,且都是我国森林的主要分布区。

高中地理第三章生态环境保护与国家安全第2节自然保护区与生态安全学案3

高中地理第三章生态环境保护与国家安全第2节自然保护区与生态安全学案3

第二节自然保护区与生态安全课程标准核心素养目标结合实例,说明设立自然保护区对生态安全的意义1.运用实例,了解自然保护区设立的依据和类型。

(区域认知)2。

运用实例,认识自然保护区设立的意义,提高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

(综合思维、可持续发展观)3.结合实例资料,说出自然保护区对生态安全的意义。

(地理实践力)自然保护区的概念:是对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等保护对象所在的陆地、陆地水域或海域,依法划出一定面积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广义的自然保护区是指受国家法律特殊保护的各种自然区域的总称,不仅包括自然保护区,还包括国家公园、风景名胜区、自然遗迹地等各种保护地。

一、自然保护区设立的依据和意义(一)自然保护区的设立1.我国自然保护区设立的条件(1)典型的自然地理区域、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区域以及已经遭受破坏但经保护能够恢复的同类自然生态系统区域。

(2)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域。

(3)具有特殊保护价值的海域、海岸、岛屿、湿地、内陆水域、森林、草原和荒漠。

(4)具有重大科学文化价值的地质构造、著名溶洞、化石分布区、冰川、火山、温泉等自然遗迹.(5)经国务院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需要予以特殊保护的其他自然区域。

2.我国自然保护区设立情况我国自1956 年建立第一个具有现代意义的自然保护区——广东肇庆鼎湖山自然保护区以来,已经建成以自然保护区为骨干,包括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等不同类型保护地在内的自然保护区网络体系。

我国有超过90%的陆地自然生态系统类型和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种类,以及大多数重要自然遗迹都在自然保护区内得到保护,部分珍稀濒危物种种群逐步得到恢复。

(二)自然保护区的类型和级别1.类型(1)根据自然保护区内主要保护对象的不同,我国自然保护区一般分为三大类别九个类型。

其中,自然生态系统类保护区主要保护具有一定代表性、典型性和完整性的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共同组成的生态系统.野生生物类保护区以野生生物物种,尤其是珍稀濒危物种种群及其自然生境为保护对象.自然遗迹类保护区主要保护具有特殊意义的地质遗迹和古生物遗迹。

高中地理第三章环境安全与国家安全第三节生态保护与国家安全学案第三册

高中地理第三章环境安全与国家安全第三节生态保护与国家安全学案第三册

第三节生态保护与国家安全课程标准素养目标结合实例,说明设立自然保护区对生态安全的意义1.举例说明生态退化的类型、危害及对国家安全的影响。

(综合思维)2.结合实例,说明生态修复的目的和类型,正确认识人地关系,树立因地制宜的思想。

(人地协调观)3.结合实例,理解自然保护区的类型、保护对象及主要分布区,说明设立自然保护区对生态安全的意义。

(区域认知)4.通过实地考察或查阅资料,初步认识我国设立的自然保护区的特点。

(地理实践力)必备知识·素养奠基一、生态退化及其对国家安全的影响1。

生态退化:(1)原因:随着工业化进程和人口快速增长,人类对自然的干预和破坏不断加强,导致生态退化.(2)类型:森林破坏、土壤侵蚀、土地荒漠化、物种灭绝等。

(3)特点:长期渐进、不同区域表现各异。

[辨一辨]下列图示是否属于生态退化?(在括号内打√或×)2.生态退化的危害:3.生态退化对国家安全的影响:(1)影响:生态退化一旦严重到某种程度,就会动摇国家安全的自然环境基础,演变为威胁人民福祉、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社会长久稳定的区域乃至国家安全问题。

(2)解决措施.二、实施生态修复1.生态修复:(1)含义:是指利用自然环境自身恢复能力或辅以人工措施,使受损的生态系统逐步恢复或趋向良性循环。

(2)类型。

类型含义自然恢复消除或减少人为干扰,使未完全崩溃的生态系统依靠自我调节能力,逐步恢复,维持其可更新能力人工修复采取一定的生物、工程等措施,加快生态系统的恢复速度,或帮助丧失自我调节能力的生态系统恢复到安全水平,其中见效快、成效好的是工程治理措施2.我国开展生态修复工作的主要成就:[判一判]判断下列实例属于自然恢复的是①③⑤⑥。

①沿海及江湖实行的休渔制度。

②黄土高原的植树造林.③退化草场的围栏封育。

④盐碱地的水系整治。

⑤退耕还湖。

⑥林区进行的封山育林。

三、建立自然保护区1.自然保护区的含义:自然保护区指对自然界中有代表性的保护对象所在的区域,依法划出一定面积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

【教育资料】中图版高中地理选修六5.1《环境管理的国际合作以莱茵河鲑鱼的故事为例》学案学习专用

【教育资料】中图版高中地理选修六5.1《环境管理的国际合作以莱茵河鲑鱼的故事为例》学案学习专用

《环境管理的国际合作——以莱茵河鲑鱼的故事为例》学案学习目标:1.说出当前全球环境问题的管理与国际行动。

2.说明在不同生产力条件下,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

3.归纳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概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举例说明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

4.分析该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了解该流域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以及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

学习准备:为什么从国际性河流理解环境管理的国际合作?又为何选择莱茵河鲑鱼作为案例?请观看世界国际性河流的分布图。

通过这幅图,能够看出国际性河流的哪些特征。

世界国际性河流数量多,流域面积大,涉及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

沿河各国如果只顾自己的私利,必然容易出现环境问题,而这些河流一旦出现环境问题,又必然会跨越国界影响到更多的国家,这就要求进行环境管理的国际合作。

莱茵河是国际性河流中在历史上经历过破坏又得到成功治理的典型案例,鲑鱼的回归之路上一定有许多可取之处等待我们学习。

明确相关课程标准和考点要求让我们认识一下与国际性河流有联系的课程标准。

河流作为一种重要的水资源,可以联系水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

作为流域,可以联系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以及开发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最后作为国际性河流我们还要知道如何通过全球环境问题的管理与国际行动来解决国际性河流流域的合理开发。

这些都是高考的核心考点!怎么通过国际性河流的研究来理解这些考点呢?同学们可以查找必修与选修的相关课本知识进行复习,做好学习准备。

高考复习中,如果能经常带着问题查找跨越章节、甚至跨越课本的相关内容,那么恭喜你!你已经真正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运用的炉火纯青了!高考中你也一定会取得好成绩。

探究活动:材料一:认识鲑鱼 鲑鱼也叫三文鱼,成年鲑鱼生活在大海中,但是每年都有部全球国际河流域的分布分鲑鱼洄游到莱茵河繁衍后代。

在自然条件下,喜欢栖息于水质澄清、无污染的水域中,鲑鱼的存活可是国际公认的判断水质优良的重要标尺。

学案7:2.2城镇化

学案7:2.2城镇化

第二节城镇化学习目标核心素养目标1.了解城镇化的概念、标志及意义。

2.理解世界城镇化的时间、地区差异及城镇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结合有关资料,分析城镇化的过程和各阶段的特点、带来的环境问题及其解决措施。

4.结合实例,了解地理信息技术能为城市管理提供哪些帮助。

区域认知:识别主要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认识两类区域城镇化的差异。

综合思维:运用城镇化过程规律,分析我国城镇化的特点,并分析利弊,探讨我国新型城镇化的举措。

地理实践力:结合实例,明确地理信息技术在城市管理中的作用。

人地协调观:通过实地调查,理解城镇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并树立正确的人地协调观。

知识梳理一、城镇化的意义1.城镇化的概念:也称城市化,一般是指乡村人口向地区集聚和乡村地区转变为城镇地区的过程。

2.城镇化的标志:城镇人口增加、、城镇建设用地规模扩大。

其中衡量城镇化的最重要指标是。

3.城镇化的意义(1)促进区域经济增长:有助于推动区域工业和服务业的发展,改善;城镇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住宅建设等会拉动内需,为经济发展提供持续的。

(2)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城镇里建筑密集,人口密度和居住密度大,水、电、天然气等设施集中,可提高、水等资源的利用效率。

(3)改善城乡居住环境:城镇化便于人们对污染物进行集中处理,提升;通过平整土地、修建设施、绿化等措施,改善城乡。

(4)增强区域社会和谐:城镇不仅为城镇居民,也为乡村居民提供优质服务;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受教育水平的差别不断缩小,人们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等逐渐。

二、世界城镇化进程1.表现:城镇化水平随时间的变化可表示为一条曲线。

2.阶段和特点(1)A为阶段,其特点是城镇化水平较、发展较。

(2)B为阶段,人口向城镇迅速聚集,城镇化推进很。

随着人口和产业向城镇集中,城区出现了过剩、交通拥挤、住房、环境恶化等问题。

许多人和企业开始迁往。

(3)C为后期阶段,其特点是城市化水平比较高,城镇人口比例的增长趋缓甚至停滞;一些大城市的人口和产业迁往离城市更远的和小村镇,使大城市人口。

小学五年级环境教育教案

小学五年级环境教育教案

五年级环境教育教案1、枫叶红了一、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养成留心观察生活环境,关注自然变化、主动探究环境变化原因的良好生活习惯。

了解植物生长变化规律与季节气候的关系。

初步学习不停的探究自然规律的方法。

二、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欣赏秋天的美景或描写秋天的美文、古诗、词语,让学生为秋天而赞叹,产生走进秋天的欲望。

提出探究主题:枫叶为什么在秋天会变红?追根溯源探究枫叶变红的原因学生猜想枫叶变红的原因,鼓励学生多角度思维,肯定其积极的一面。

明确研究方法:怎样才能知道枫叶为什么会变红?用什么办法去研究呢?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枫叶变红的原因探究。

讨论交流: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通过对比分析归纳总结:枫叶变红固然是有其自身的原因,但是最重要的是气候变化的原因。

农业生产与气候的关系了解二十四节气的产生,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就注意对这些现象进行观察与记录,并且形成了一定的成果,比如“二十四气歌”。

交流关于“二十四气歌”的认识,充分感知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

小组展示自己搜集到的资料组织学生展示自己的调查报告。

展示常见农作物的播种时间与收获时间。

通过对比认识到自然生物界的多样性,同时了解本地区适宜种植农作物有哪些。

环保在行动感受现代科技,古代劳动人民只能因时因地的种植农作物,农业生产受到各种条件的制约,而今天,我们在现代科技的帮助下,取得了较大的突破和收获。

问题:你能列举哪些人们应对恶劣天气的举措?学生举例绿色延长线考察一种常见作物的耕时并亲自种植,进一步了解该作物的生长与季节的关系。

2、大雁南飞一、教学目标帮助学生了解人类活动对环境造成不同性质和程度的影响,增强忧患意识,对影响环境的行为采取审慎的态度,重视维护物种的生存环境和生存权利,关爱自然,尊重生命。

了解人类行为对环境所产生的正面和负面的影响,在发展的过程中减少乃至避免对环境造成的破坏,知道本地区主要环境问题的表现和原因。

探究动物大规模迁徙的原因,了解人类活动对他们产生的影响。

《金版新学案》2012高三一轮地理 第五章 环境管理及公众参与课件 湘教版选修6

《金版新学案》2012高三一轮地理 第五章 环境管理及公众参与课件 湘教版选修6

(3)材料三最能反映出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 材料三最能反映出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 是________和________。发达国家与发展中 和 。 国家合作并进行二氧化碳排放权交易的制度 对抑制全球气候变暖的意义主要表现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你从个人角度谈谈如何减少温室气体的 请你从个人角度谈谈如何减少温室气体的 排放,保护我们的生活环境。 排放,保护我们的生活环境。
节约资源,减少污染 节约资源, ___________,环保选购 ___________, 绿色消费 利用环境道德 个人环境 重复使用,多次利用 重复使用, 道德修养规范自己行为 分类回收 , ___________,循环再生 保护自然, 保护自然,万物共存 青少年是___________的主力军 青少年是 环境保护 的主力军
第五章 环境管理及公众参与
1.环境管理的基本内容和主要手段; 环境管理的基本内容和主要手段; 环境管理的基本内容和主要手段 2.当前全球环境问题的管理与国际行动; 当前全球环境问题的管理与国际行动; 当前全球环境问题的管理与国际行动 3.个人在环境保护中应具备的态度责任和 个人在环境保护中应具备的态度责任和 行为准则。 行为准则。
京都议定书》规定, 材料三 《京都议定书》规定,到2010年, 年 所有发达国家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量 要比1990年减少 年减少5.2%,而对发展中国家暂时 要比 年减少 , 不做减排要求; 不做减排要求;发达国家帮助发展中国家每 减少一吨二氧化碳排放, 减少一吨二氧化碳排放,就可多排放一吨相 应气体,即获得一吨排放权。 应气体,即获得一吨排放权。2008年中国某 年中国某 公司与丹麦签署二氧化碳减排贸易协议, 公司与丹麦签署二氧化碳减排贸易协议,丹 麦将向中国购买63万吨二氧化碳减排指标 万吨二氧化碳减排指标。 麦将向中国购买 万吨二氧化碳减排指标。

3.1 环境安全对国家安全的影响学案

3.1 环境安全对国家安全的影响学案

3.1环境安全对国家安全的影响学案【学习目标】1. 了解环境安全和国家安全的概念:2. 了解环境安全的界定及类型:3. r解环境安全问题对国家安全影响的方式及应对途径。

核心素养:1 .合作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率,促进学生间良好的人际合作关系。

2 .综合思维:以四川凉山为案例,培养学生查找资料,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窟国情怀:通过四川凉山森林火灾案例的学习,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4 .人地协调观:通过学习,了解环境安全问题产生的根源及对人类社会造成的危害,以便更好地运用环境科学的理论和方有计划地保护环境,预防环境质量恶化,控制环境污染,促进人类与环境协调发展,提高人类生•活质量,保护人类健康,造福子孙后代。

【学习•♦点】环境安全问题产牛•的原因、危宙及解决措施。

【演习新知】环境安全向■1 .环境安全《I》含义:环境安全又称生态安全,是指自然环境受到的破坏与威胁处于环境或社会经济可承受的范围之内。

(2)两个角度①从自然角度看:环境安全意味着白然环埴及其服务能力处于良好的状况或没有遭到难以恢发的破坏。

②从人类社会角度看:环境安全意味着环境问题的危杏程度与解决环境问题付出的代价,不至于严重.影响社会经济发展。

2 .环境安全问题(1)界定:环境问题的严重程度超过某个临界值,就会成为环境安全问题。

<2)主要类型①突发性环境安全问题:是由超高浓度污染物排放、危险化学品泄露、核泄漏等突然发生的严重污染事件导致的。

②累积性环境安全问题:是由污架物不断累枳或牛.态退化逐步加剧导致的,它们需要经历很长时间的累计才能达到产生重大危害的程度。

环境安全问题对国察安全的影响及其应对1 .环境安全的地位环境安全在国家安全体系中居于ι∙分重要的基础地位,国家安全需要据支撵国家生存发展的自然环境,以及应对重大环境问题的能力。

2 .环境安全问题影响国家安全的途径<1)可能通过危及生命和财产安全、损害自然环境的各种影响国家安全。

选修模块单元复习课的教学设计——以《环境保护》第三单元为例

选修模块单元复习课的教学设计——以《环境保护》第三单元为例

节水灌溉。 提 高利用率。 节 水 意识 等 。 耕 地 短 缺 , 影 响 经 济 地 总 量 不减 少 。 耕 和社会发展 。 提 高土 地 利 用 率 。 导 致 生 态 退 化 和 环 境 高耕 地 质 量 等 。 提
可 再 生
易 垦 的 已被 垦 。 潜在 的:开发难度大。 人 口增加 导 致 生 活 需 求 量 增 加 。
在新授课 中,每课 时知识点之问的内在联系学生
已明 确 ,但 节 与节之 间 、节与 章之 间 、章 与章之 间有 何
关联?这些问题是很多学生从未想过的 , 也不愿花时问 去想的。殊不知 ,只有把这些 问题搞清楚 了 ,才能在 头脑中构建完整的知识框架和思维线索 , 形成高层次的
促进新的发展。教师通过对教材 内容和考试说明的仔细 研读 ,把每课时所学的知识从新的角度 , 按新的要求进 行梳理 ,从而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引导学生根据每课 时的教学内容梳理知识点 ,精心设计表格 ,尽可能将一 个单元的知识点都集中在一至两张表格 中,为下一步的
喾 2 8 0 年第 期 1 1
教 经 学验
粒 习 课盼教喾设计 第 三 单 元 为例
江苏 省常 州市第 二 中学 ( 1 0 3) 孙 230




构 建框 架 ,知识 结构清 晰化
二 、设计表 格 ,知识 内容细 致化
复 习不 应 是 简 单地 再 现 旧知 识 ,而 是 要 通 过 对 旧 知识 的系统 整理 ,给 学生 以新 的信息 ,引发 新 的思考 ,
表格 内容 比对做 充足 的准备 。
地理思维能力 ,进而提高解题能力 。因此在单元复习
课中,我们首先要带着学生激活这些知识点间的内在联 系。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课本的 “ 目录”一栏 ,自

《环境科学》导学案

《环境科学》导学案

《环境科学》导学案导学目标:了解环境科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内容,认识环境污染对人类的影响,掌握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导学内容:一、环境科学的定义环境科学是研究环境及其与人类活动相互作用的学科,包括环境的组成、结构、功能及其演变规律。

二、环境科学的研究内容环境科学主要研究以下内容:1. 环境污染与控制:研究各类环境污染物的来源、传输、转化和去除方法,以及环境污染对人类和其他生物的危害。

2. 生态系统与生物多样性:研究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与功能,探讨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3. 环境影响评价:对新建项目、政策和规划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提出环境保护的建议和措施,保护生态环境。

4. 环境监测与评估:对环境中各种因素进行监测和评估,掌握环境质量和变化的情况,提供科学依据。

三、环境污染对人类的影响1. 大气污染:空气中的污染物会引发呼吸系统疾病,如哮喘、支气管炎等;还可能导致酸雨和光化学烟雾等环境问题。

2. 水体污染:水污染对水生生物造成威胁,也会传染疾病给人类,造成水资源短缺和水环境恶化。

3. 土壤污染:土壤受到化学物质和重金属的污染,影响农作物生长和土壤生态系统的平衡。

4. 噪声污染:长期暴露在高噪声环境中会导致听力损伤、失眠等健康问题。

四、环境保护的重要性1. 保护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是维系地球生命的重要基础,保护生态系统有利于维持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

2. 促进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辅相成,只有保护环境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3. 保障人类健康:环境污染会直接影响人类健康,保护环境是保障人类健康的重要措施。

4. 美化城市环境:环境保护可以改善城市的空气质量、水质和城市景观,提高市民的生活品质。

导学总结:环境科学是研究环境及其与人类活动相互作用的学科,它关注环境问题的发生、演变和解决办法。

环境科学的研究内容包括环境污染与控制、生态系统与生物多样性、环境影响评价以及环境监测与评估等。

环境污染对人类造成的影响严重,包括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和噪声污染等。

新教材高中地理 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__以我国荒漠化地区为例学案湘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二册

新教材高中地理 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__以我国荒漠化地区为例学案湘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二册

第四节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以我国荒漠化地区为例课标解读课标要求素养达标以某生态脆弱区为例,说明该类地区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以及综合治理措施。

1.结合实例,分析荒漠化生态脆弱区土地荒漠化的成因,简述其危害,并说明区域防治荒漠化的措施,逐步建立正确的环境观。

(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2.结合实例,分析生态脆弱区环境问题的表现、产生原因和治理措施。

(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自主学习·必备知识基础预习生态脆弱区也称① 生态交错区 ,是指两种不同类型生态系统的② 交接过渡区域,目前泛指生态系统的③ 自我修复能力低、④ 系统稳定性差的地区。

我国荒漠化地区面积广大,生态环境脆弱,容易出现各种环境问题,是综合治理的重点区域。

一、荒漠化生态脆弱区的含义1.概念(1)荒漠化:指由于⑤ 气候变化和⑥ 人类活动等因素造成的⑦ 土地退化。

(2)土地退化:指由于使用土地不当或其他因素,导致耕地、草原和森林等资源的⑧ 生产能力下降。

2.荒漠化的类型(1)风蚀、水蚀和冻融等⑨ 外力作用造成的土地退化。

(2)人类⑩ 滥垦滥牧导致的⑪水土流失和土壤盐渍化等。

概念辨析沙漠化不同于荒漠化,沙漠化是沙质荒漠化的简称。

沙漠化形成的外力作用主要是风力作用,指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由于人类活动和干旱的气候,原有绿地逐渐演化成类似沙漠景观的过程。

荒漠化是一种土地退化,是指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及一些半湿润地区的土地退化,包括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和次生盐渍化等,因此荒漠化并不仅仅是出现在我国的西北干旱区,在我国的东部季风区也存在。

二、荒漠化生态脆弱区面临的环境与发展问题1.危害范围大荒漠化是⑫全球性的灾难,涉及范围广。

2.危害程度深(1)经济危害:许多村庄、铁路、公路、水库以及灌渠等受到⑬风沙的威胁,经济损失巨大。

(2)生态危害:造成表土裸露,为沙尘暴的形成提供了充足的沙源。

(3)生产危害:导致了⑭植被和地表形态的破坏,使得生物的生产力持续下降,粮食和牧草减产甚至绝收,继而引发饥荒,这些成为荒漠化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阻碍因素。

2017_2018年高中地理第3章生态环境保护第2节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学案

2017_2018年高中地理第3章生态环境保护第2节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学案

第二节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课标要求1.举例说出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2.以某种生态环境问题为例,描述其形成的一般过程。

3.举例说明某一区域的生态环境问题对其他区域的影响。

4.读图说出我国不同区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课标解读1.结合我国实际生态环境案件,阐述产生的具体原因及形成的一般过程。

2.举例说明某一典型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对其他区域的影响。

3.能根据图表说出我国不同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

●新课导入建议以2013年我国土地荒漠化的最新数据引入新课——主要的环境问题。

●教学流程设计生态环境问题的概念和表现1.概念:指由于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导致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严重失调,从而威胁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现象。

2.主要表现: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森林和草地资源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森林资源匮乏,草场退化1.我国森林资源匮乏(1)现状⎩⎪⎨⎪⎧ 量:森林覆盖率、人均森林面积和人均森林 蓄积量均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分布不均:西南、东南、东北多,西北、华北少(2)森林资源破坏严重的原因:人口激增、工业革命和现代化加速。

(3)森林资源开发的表现:总面积减少、原始林地锐减、总体质量下降等。

①原始林:生物种类及种群数量、生态结构与功能等方面均有下降趋势。

②人工林:面积居世界首位,但质量较差、中幼龄林比重大,单位蓄积量低。

2.我国草场退化(1)我国草原面积:广大,仅次于澳大利亚。

(2)问题:草场退化严重,生产力不断下降。

(3)原因:粗放式经营、过度放牧、家畜超载、乱采滥挖、工业污染、鼠害虫害等。

森林锐减、草场退化会带来哪些生态环境问题?【提示】 森林面积锐减不仅使木材和林副产品短缺,珍稀动物减少甚至灭绝,还造成生态系统恶化,环境质量下降,水土流失,河道淤塞,旱涝、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加剧。

草场退化可改变草原的植物种类成分,降低草场的生产力,破坏草场的动植物资源,甚至造成荒漠化。

水土流失1.我国水土流失的现状:以黄土高原和长江中上游地区表现最为突出。

新教材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第十六章第47讲自然环境与环境保护学案(人教版)

新教材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第十六章第47讲自然环境与环境保护学案(人教版)

第47讲自然环境与环境保护[课程标准] 举例说明环境保护政策、措施与国家安全的关系。

知识体系导学积累必备知识——基础落实赢得良好开端一、自然环境的服务功能1.自然环境服务功能的类型【思考】淡水资源有哪些供给服务功能?2.可持续利用自然环境的服务人类获取各种服务,需要控制在自然环境允许的范围内,不能超出自然环境功能的极限,特别是不能超出自然环境的功能的极限。

二、环境问题及其危害1.环境问题的产生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已在某些方面超过自然环境的能力,损害自然环境的功能,使自然环境偏离应有的状态,从而发生大气污染、水污染、生态退化、全球变暖等环境问题。

2.环境问题的危害(1)影响生活质量,危害人类健康:大气、水、固体废弃物和等污染,会直接损害人的生活质量和健康。

(2)制约社会经济发展:环境问题不仅直接造成生命财产的损失,也对自然环境的功能造成损害,进而制约社会经济发展。

【填图】毁林开荒可以引发恶性循环,在框图中填写合适的词语。

三、环境安全对国家安全的影响1.环境安全问题(1)突发性环境安全问题:由超高浓度污染物排放、危险化学品泄漏、等突然发生的严重污染事件导致的。

(2)累积性环境安全问题:由污染物不断累积或逐步加剧导致的。

2.环境安全问题对国家安全的影响及其应对(1)对国家安全的影响:可能通过危及生命和财产安全、损害自然环境的各种功能影响国家安全;可能成为经济、政治和军事等安全问题的和放大器,影响国家安全。

(2)降低环境安全风险的途径:降低环境问题程度;减小人类社会的可能性。

四、保障环境领域国家安全1.划定生态保护红线:生态保护红线所圈定的空间范围是具有重要功能、必须强制性保护的区域。

2.强化的预警和防控:建立大气、水等环境污染监测网络,对常规污染指标进行监测预警。

3.妥善处置事件:健全突发环境事件应对工作机制,建立系统、严格和规范的环境制度。

提升关键能力——能力突破掌握解题技法关键能力一说明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典题精研[典例1] [2021·北京卷,20]下图为洱海流域示意图。

高中地理第四章生态环境保护第二节草地退化及其防治学案新人教版选修6

高中地理第四章生态环境保护第二节草地退化及其防治学案新人教版选修6

第二节草地退化及其防治学习目标明目标、知要点认识草场的种类和散布。

理解草场的特色和退化的原因、过程及危害。

理解草场资源的价值和保护草地的举措、方法,并建立保护草地资源的意识。

一、草地退化1.草地特色(1)散布:降水量不够丰沛的地带。

(2)天然植被:以草原和灌木为主。

(3)价值:是畜牧业发展的物质基础,是人类重要的自然资源。

2.世界主要草地的散布(1)地带性散布:热带草原、温带草原、寒带苔原。

(2)非地带性的草山、草坡、草滩散布:除南极洲外各大洲均有。

3.载畜量:必定面积牧场所能容纳( 承载 ) 牲口的头数,一般以羊为标准,称为羊单位。

4.草地退化(1)退化原因:因为人口的压力,盲目扩大放养牲口的数目,以致很多牧场严重超载。

(2)退化表现:草群变得稀少低矮,产草量减少,草质变劣。

(3)退化危害:载畜量降落,草地生态环境恶化,会使整个自然环境发生变化。

5.世界主要牧场的地域差别(1)欧洲:状况较好。

(2)北美:目前状况渐渐好转。

(3)澳大利亚:最近几年来状况已有所改良。

(4)非洲、南美洲及亚洲大多数牧场:面对草场退化和沙化的问题。

(5)中国牧场:退化、沙化状况严重。

二、保护草地1.草地退化的实质:是一个社会经济问题。

2.举措:鼎力控制人口增添和改良经济构造、加快经济发展。

3.中国的举措:推行禁牧、轮牧制度,建设“草库伦”等。

一、判断题2.草地退化和沙化的主要原因是牧场超载。

()3.半干旱地域牧场退化实质上是一个社会经济问题。

()4.牧场退化严重会使整个自然环境发生变化。

()5.欧洲牧场载畜量高的主要原因是降水季节分派较均匀和仔细的管理。

()答案:1.× 2.√ 3.√ 4.√ 5.√二、选择题6.相关世界各地牧场退化状况,表达不正确的选项是()A.欧洲状况较好,载畜量最高B.北美和澳大利亚状况最好C.中国草场退化严重D.非洲、南美洲面对退化的问题分析:选 B。

欧洲有发达的科技和工业作保障,所以有世界最发达的畜牧业,有很高的载畜量,状况最好;北美和澳大利亚经历过开发、滥用和逐渐改良三个阶段,目前状况渐渐好转。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三章环境与国家安全第四节环境保护与国家安全学案中图版选择性必修3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三章环境与国家安全第四节环境保护与国家安全学案中图版选择性必修3

第四节环境保护与国家安全课标呈现·素养导读主干知识·宏观把握课程标准举例说明环境保护政策、措施与国家安全的关系。

核心素养1.运用相关资料,说明全球范围内工业革命以来环境保护的发展历程。

(人地协调观) 2.结合实例,说明我国环境保护政策、措施的落实所发挥的作用,说明环境保护政策、措施与国家安全的关系。

(区域认知、综合思维)3.通过参加户外实地考察、社会调查等地理实践活动,结合身边的环境问题,提出相应具体的环境保护实施计划或对已制定的环境保护政策、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进行评价。

(地理实践力)4.结合案例,说明环境保护政策、措施对环境生态安全乃至国家安全发挥的作用,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地理实践力、人地协调观)一、环境保护发展历程1.环境保护概念:环境保护是遵循生态系统的内在规律,防治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保护和改善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

2.环境问题(1)产生:人类活动产生的废弃物排入自然界中,如果超过了自然界本身及人工的净化能力,就会产生环境问题,进而危害人体的健康与生物的正常生长。

(2)本质:环境问题是不合理的资源利用方式和经济增长模式的产物,从根本上反映了人与自然的矛盾,其本质是经济结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问题。

3.人类对环境问题认识的三个阶段(1)第一阶段: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生产力水平显著提高,但传统工业过度消耗自然资源,大量排放污染物,生态环境大范围遭受破坏,人类为此付出了沉痛代价。

(2)第二阶段:日趋严重的环境问题引发了国际上的环境保护运动,对西方社会乃至世界造成了巨大的、多方面的冲击。

(3)第三阶段:随着人类对环境问题的认识逐步深入,人类开始对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进行深刻反思。

以1972年至2012年间的四次世界性环境与发展会议为标志,人类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发生了历史性转变。

二、国际环境保护1.各国政府都非常重视环境保护许多国家成立了环境保护部门,制定了一系列环境保护政策和措施,并通过立法手段保证这些政策和措施的顺利执行。

【新步步高】高二地理人教版选修学案:第五章第二节环境管理的国际合作含答案

【新步步高】高二地理人教版选修学案:第五章第二节环境管理的国际合作含答案

第二节环境管理的国际合作[学习目标定位] 1.了解环境管理中加强国际合作的必要性。

2.了解我国参与国际合作的主要形式。

一、环境管理必须进行国际合作1.国际合作的原因(1)许多环境问题是多个国家①共同影响的结果。

(2)有些环境问题在性质上具有普遍性和②共同性。

如全球气候变暖、③臭氧层破坏、④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3)有些国家和地区的环境问题具有⑤跨国、跨地区乃至涉及到全球的后果。

如⑥酸雨区的扩展、海洋污染、有毒化学品和危险废物⑦越境转移等。

(4)根据⑧公平的原则,造成全球环境污染份额大的国家应承担⑨更大的责任。

2.国际合作的层次:联合国三次○10环境与发展会议是国家最高层次的环境合作。

思维活动1.环境保护中为什么发达国家应承担更大的责任?答案由于发达国家工业化早,人均消耗的资源远远比发展中国家多,人均排放的污染物也比发展中国家高很多,而且发达国家还拥有治理环境的经验、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先进的科学技术。

根据公平性的原则,发达国家有义务率先采取环境保护措施,承担治污费用,并将环保技术无偿或以优惠条件转让给发展中国家,这是发达国家应负的责任。

二、中国认真履行国际公约和国际合作1.中国环境管理的国际定位:中国在国际环境舞台上扮演着⑪重要角色,在国际环境与发展领域中发挥了⑫建设性的作用。

2.具体成果(1)批准了《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⑬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生物⑭多样性公约》、《关于控制危险废物越境转移及其处置的巴塞尔公约》、《京都议定书》等一系列环境公约和议定书。

(2)是历届联合国环境署⑮理事国,积极开拓双边环境合作新领域。

(3)合作领域:水资源研究与保护、⑯大气质量研究与保护、有害废弃物研究与管理、⑰动植物研究与保护、环境宣传教育、⑱环保技术合作等。

思维活动2.中国采取了哪些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基本措施?答案批准并履行《生物多样性公约》,与国际社会一道开展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多边合作,建立了一批自然保护区、风景游览区、森林公园、动物园、植物园、野生动植物繁育中心等。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二单元生态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二节自然保护区与生态安全学案鲁教版选择性必修3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二单元生态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二节自然保护区与生态安全学案鲁教版选择性必修3

新教材高中地理鲁教版选择性必修3:第二节自然保护区与生态安全课标呈现·素养导读主干知识·宏观把握课程标准结合实例,说明设立自然保护区对生态安全的意义。

核心素养1.通过统计视频、图表、文献等资料,引导学生了解自然保护区的概念、发展历程、内部结构和保护对象。

(区域认知) 2.通过视频、图表、新闻报道等资料,设计探究活动,分析掌握设立自然保护区的意义。

(综合思维)3.通过视频、文献、新闻报道等资料,对三江源自然保护区这一典型案例进行探究,了解三江源地区独特的生态系统,明确三江源地区的主要生态问题及设立自然保护区的成效。

(人地协调观)一、什么是自然保护区1.概念:自然保护区是指国家或地区对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等保护对象所在的陆地、陆地水体或者海域,依法划出一定面积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

2.历史(1)美国率先倡导设立自然保护地和荒野保护区,并在1872年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国家公园——黄石公园。

(2)1956年,我国在广东肇庆建立了第一个自然保护区——鼎湖山自然保护区。

3.内部结构(1)核心区:保存完好的天然状态的生态系统以及珍稀濒危动植物的集中分布地,区内严禁一切干扰活动。

(2)缓冲区:环绕核心区的周围地带,只准进入从事科学研究观测活动。

(3)外围区:即实验区,位于缓冲区的周围,可以进入从事科学试验、教学实习、参观考察、旅游以及驯化、繁殖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等活动。

二、设立自然保护区的意义三、案例:三江源自然保护区1.三江源地区独特的生态系统(1)自然本底独具特色:是独特的高寒草原—草甸—湿地生态系统。

(2)生态服务功能多样:特别是对江河源区的水源涵养作用极其重要。

(3)三江源地区是世界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生态最敏感的区域。

(4)三江源地区地理环境具有独特性、原始性和脆弱性,部分地区仍保持着原始景观。

(5)种类繁多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对于地球物种的贮备、生物多样性的保护而言,也具有独一无二的价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1环境管理
【学习目标】
1.说出环境管理的基本内容和主要手段。

2.举例说明我国环境管理主要原则和制度的现实意义。

3.体会环境管理的重要性,增强对资源、环境的保护意识和法制意识。

【自主学习】
一、环境管理的基本内容
1.环境管理的概念:通过、、、和等手段,组织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按照一定的而开展保护和改善环境的社会活动,
2.环境管理的目的:既要,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又。

3.类型:
(1)按照环境管理的范围,一般分为三类:
①:主要是的保护,包括不可再生资源的利用,以及可再生资源的和。

②:主要是协调区域目标与目标,进行环境影响,制定区域环境。

③:包括环境管理、环境管理、环境管理等部门以及各行业、各企业的环境管理等。

(2)按照管理的职能和性质,一般分为三类:
①:主要是制定工业交通污染防治、城市及流域污染控制、自然环境保护、环境科技发展、环境宣传教育等规划。

②:主要是制定环境质量标准,进行环境监督和检查工作;组织调查、监测和评价环境质量状况,预测环境质量变化的趋势。

③:主要包括确定污染防治的技术、政策以及环境科学技术发展方向,组织环境保护的技术咨询和情报服务及环境科学技术交流。

二、环境管理的手段
环境管理的手段主要包括手段、手段、手段、手段手段和手段等,各种管理手段各有所为,相互补充。

1.行政手段:指通过程序直接管理环境。

2.法律手段:指运用武器,依法管理环境。

在中国,凡污染和破坏生态环境的从而对公众健康、安全、生命以及公私财产等造成的危害均为,是一种应该负
责任的罪过。

3.经济手段:指运用、以及等经济手段简洁管理环境。

三、我国的环境管理
我国已经将“”确定为一项基本国策,并在实践中逐步形成一系列符合我国国情的环境管理原则和制度。

1.环境管理的主要原则:
(1)与协调发展的原则。

本原则指经济建设、城乡建设、环境保护必须“三同步”,即同步、同步、同步,实现效益、效益和效益的“三统一”。

(2)原则。

实行本原则的目的是为了提高企业治理污染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推动排污者积极采取措施,治理环境污染。

(3)原则。

坚持这一原则避免了工业发达国家曾走过的“”的弯路。

2.环境管理制度
我国的环境管理制度包括“”制度(是指一切建设项目必须做到治理污染的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同时同时,否则不准开工投产)、制度、制度、制度、制度、制度等。

【合作探究】
结合我国的基本国情,谈谈环境管理方面实行“三同步”、“三统一”原则和“三同时”制度的现实意义。

【拓展检测】
一、单项选择题
环境问题并不是单纯的污染问题,在解决环境问题时技术手段存在固有的局限性,加强环境管理能够在很大程度上缓解环境问题的产生,据此回答1~2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环境管理以促进经济高速发展为目的
B.环境管理措施与技术措施相悖
C.环境管理是保护和改善环境的社会活动
D.20世纪70年代以前,对于环境问题主要是加强环境管理
2.环境科学技术交流属于( )
A.环境质量管理B.环境计划管理 C.环境目标管理 D.环境技术管理
2013年1月30日,国家环保部和财政部公布“关于调整第十一期环境标志产品政府采购清单的通知”。

据此回答3~4题。

3.国家强制采购节能产品,体现了国家在环境管理中( )
A.是执行主体 B.是被管理对象
C.既是执行主体,又是被管理对象 D.既不是执行主体又不是被管理对象
4.政府采购节能产品,利用了环境管理的( )
A.技术手段 B.行政手段 C.经济手段 D.宣传教育手段
在解决当前面临的各类环境问题时,必须实行科学有效的环境管理。

据此回答5~6题。

5.要实行环境管理的原因是( )
A.技术手段的局限性 B.环境管理能杜绝环境问题的产生
C.环境问题的形成源于自然环境的恶化 D.环境管理是解决环境问题的唯一有效途径6.为了推动全国环保工作有序地进行,国家和政府采取的措施不包括( )
A.确定环境保护方针大计 B.颁布环境保护法律法规
C.制定环境管理条例与国家行动计划 D.举办个人环境道德修养教育
我国已将“环境保护”确定为一项基本国策,并在实践中逐步形成了一系列符合我国国情的环境管理原则和制度。

据此回答7~8题。

7.“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的“三同步”原则属于( )
①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原则②谁污染谁治理,谁开发谁保护原则③环境管理的主要原则④环境管理制度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8.在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仍挤出资金建立设施齐全的污水处理厂,贯彻了( ) A.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原则 B.谁污染谁治理,谁开发谁保护原则
C.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原则 D.先污染,后治理原则
南水北调工程是我国最大的水利工程,为了保证南水北调工程的顺利实施,2005年5月,在山东省沿东线工程的一些县区,环保部门依法强制关停了一些企业单位的自备井,保证地下水的储量。

根据材料回答9~10题。

9.环保部门依法“封杀”自备井的做法,属环境管理范围的哪类管理?( )
A.区域环境管理 B.资源环境管理 C.部门环境管理 D.环境技术管理
10.环保部门的管理手段,主要运用了( )
①行政手段②法律手段③经济手段④环境教育手段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二、综合题
11.阅读下面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中国铝业公司是世界第三大铝工业企业,也是中国有色金属行业规模最大的企业,公司下属25家企业。

由于铝工业生产工艺复杂,导致工业废水种类多,废水中污染物成分、性质差异大。

该公司不断加大污水治理投资力度,目前已建成18个工业污水处理系统来处理本公司排放的污水,已实现废水零排放。

材料二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肖亚庆表示:节能减排是硬性指标。

凡是企业节能减排不力,发生重大污染事故,被地方政府通报批评的,“一把手”一律就地免职,相关
责任人一律换岗。

(1)材料一中提到中铝公司已建成18个工业污水处理系统来处理本公司排放的污水,这贯彻执行了环境管理的________ ______原则,除此之外,我国的环境管理政策还有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原则。

(2)材料二说明环境管理过程中采取了________手段,除此之外,环境管理手段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所有这些手段、措施均为使企业的发展实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者的统一,为走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协调发展之路提供了保障。

12.读“我国环境问题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图例A、B分别表示的生态环境问题。

(2)简述图例C所表示的环境问题造成的主要危害。

(3)环境管理就是对人类损害自然环境质量的活动施加影响,说出实施环境管理的手段有哪些。

(4)简述中国实施环境管理的基本政策。

【学后反思】
【答案】1-10 CDCCA DCABA
11.(1)谁污染,谁治理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2)行政法律经济环境技术环境教育和新闻媒介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经济社会环境
12.【答案】(1)A:荒漠化(沙漠化);B:森林破坏(森林锐减)。

(2)使河湖酸化,影响鱼类生长繁殖,乃至大量死亡;使土壤酸化,造成养分淋失,影响微生物的活性,使土壤肥力下降,导致农作物减产;腐蚀树木,使光合作用受阻,影响森林生长,树木成片死亡;腐蚀石材、钢材,造成建筑物、桥梁和文物古迹的损坏。

(3)法律手段、行政手段、经济手段、技术手段、宣传教育手段等。

(4)预防为主、谁污染谁治理、强化环境管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