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顿第三定律说课稿
牛顿第三定律说课稿(通用7篇)
牛顿第三定律说课稿牛顿第三定律说课稿(通用7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我们该怎么去写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牛顿第三定律说课稿,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牛顿第三定律说课稿篇1一、教材分析“牛顿第三定律”是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Ⅰ第四章第五节的内容。
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学习了牛顿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
这两个定律描述了一个物体受力与运动的关系,而牛顿第三定律揭示了相互作用物体之间力的关系。
在整个高中阶段的学习中,常常把受力情况复杂的物体其部分受力转换到与之相互作用的物体上进行研究。
牛顿第三定律除了能更好地分析解决之前所学过的力、运动,力和运动的关系外,在一定范围内,它与物体系的动量守恒定律也是密切相联系的。
根据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我确定本节课的重点是“理解并掌握牛顿第三定律”。
部分学生学完牛顿第三定律后,仍然处在记忆的层次。
当实际解决问题时往往会忽视牛顿第三定律。
因此我确定本节的的难点为对定律中“总是”的理解。
二、学情分析初中阶段,学生已经对物体间的相互作用问题有了定性的了解但对其认识又是片面的,也学习过二力平衡;并且在课本的第三章学习了重力、弹力、摩擦力等几个具体的力,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三、目标分析根据新课程标准,我设计如下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两个物体间的作用总是相互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相对的;(2)掌握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等值、反向、共线、异物、同时、同性质”的关系;(3)掌握牛顿第三定律,能用定律分析说明相关具体实例;(4)通过运用定律分析生活现象,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演示实验和设计实验,经历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关系的探究过程,学习物理学研究现象、总结规律的方法并且尝试运用所学定律解释生活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经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领略到物理学中的对称美;通过演示实验和学生自主设计实验,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学生在与同学讨论、合作中,表达自己见解的同时又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
[实用]物理《牛顿第三定律》说课稿
[实用]物理《牛顿第三定律》说课稿(实用版)编制人:______审核人:______审批人:______编制单位:______编制时间:__年__月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工作文档、教学教案、企业文案、求职面试、实习范文、法律文书、演讲发言、范文模板、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And,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experiences, job reports, work reports, resignation reports, contract templates, speeches, lesson plans, other material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实用]物理《牛顿第三定律》说课稿实用物理《牛顿第三定律》说课稿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说课稿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牛顿第三定律说课稿(精选3篇)
牛顿第三定律说课稿(精选3篇)牛顿第三定律说课稿(精选3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快来参考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牛顿第三定律说课稿,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牛顿第三定律说课稿1说教材:《牛顿第三定律》是司南版必修1第六章“力与运动”第3节的内容。
是本章的重点内容之一;本章主要研究力与运动的关系,是高中物理的基础,所以本章内容教学的好坏关系到高中物理教学的成败,因此本章的教学尤其重要。
本节的主要教学内容有:1.作用力与反作用力;2.牛顿第三定律;3.相互作用力与平衡力的区别。
本节讲述研究物体间相互作用的牛顿第三定律,揭示了力作用的相互性。
结合教材的内容和特点,为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从新课程的“三维目标”培养学生。
按教学大纲要求,结合新课标提出以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理解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概念2.理解牛顿第三定律,能用该定律解释生活中的有关问题3.能区分一对平衡力与一对作用力、反作用力过程与方法学习研究物理现象,总结规律的方法。
培养学生实验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高一学生的思维具有单一性,定势性,并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转变,本节的重点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牛顿第三定律;教学的难点是:牛顿第三定律的理解、一对平衡力与一对作用力、反作用力的区别。
说教法物理教学重在启发思维,教会方法。
学生对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有了一定的认识,教师指导学生探究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指导学生分析、归纳实验现象,总结出牛顿第三定律。
教师通过实例来引导学生对牛顿第三定律的理解。
并利用实物或作图法进行分析,进一步的区别一对平衡力与一对作用力、反作用力。
使学生全面的理解教材,把握重、难点;因此,本节课综合运用直观讲授法、实验探究法、归纳总结并结合多媒体手段。
【新版】2021年牛顿第三定律说课稿四篇
2021年牛顿第三定律说课稿四篇牛顿第三定律说课稿篇1说教材:《牛顿第三定律》是司南版必修1第六章“力与运动”第3节的内容。
是__的重点内容之一;__主要研究力与运动的关系,是高中物理的基础,所以__内容教学的好坏关系到高中物理教学的成败,因此__的教学尤其重要。
本节的主要教学内容有:1.作用力与反作用力;2.牛顿第三定律;3.相互作用力与平衡力的区别。
本节讲述研究物体间相互作用的牛顿第三定律,揭示了力作用的相互性。
结合教材的内容和特点,为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从新课程的“三维目标”培养学生。
按教学大纲要求,结合新课标提出以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理解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概念2.理解牛顿第三定律,能用该定律解释生活中的有关问题3.能区分一对平衡力与一对作用力、反作用力过程与方法学习研究物理现象,总结规律的方法。
培养学生实验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高一学生的思维具有单一性,定势性,并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转变,本节的重点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牛顿第三定律;教学的难点是:牛顿第三定律的理解、一对平衡力与一对作用力、反作用力的区别。
说教法物理教学重在启发思维,教会方法。
学生对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有了一定的认识,教师指导学生探究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指导学生分析、归纳实验现象,总结出牛顿第三定律。
教师通过实例来引导学生对牛顿第三定律的理解。
并利用实物或作图法进行分析,进一步的区别一对平衡力与一对作用力、反作用力。
使学生全面的理解教材,把握重、难点;因此,本节课综合运用直观讲授法、实验探究法、归纳总结并结合多媒体手段。
在教学中,加强师生双向活动,合理提问、评价,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新知识。
说学法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现代教育以“学生为中心”,更加重视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新知识。
本节课教学过程中,在学习了牛顿第一、第二定律的基础上,知道作用力、反作用力的概念;来引导学生探究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实验探究,分析、总结实验结论。
牛顿第三定律说课稿三篇
Management is decision-making.通用参考模板(页眉可删)牛顿第三定律说课稿三篇牛顿第三定律说课稿篇1一、说教材:小车、弹簧片、细线;三合板、遥控玩具汽车、玻璃棒;通草球、橡胶棒、毛皮、玻璃棒、丝绸;磁铁、弹簧秤等二、说教法知识与技能:知道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概念理解牛顿第三定律的确切含义会区分平衡力与作用力反作用力过程与方法:观察生活中力的相互作用现象2、实验探究力的相互作用规律3、鼓励学生勇于探索,促使学生养成科学思维习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经历观察,实验,探究,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2、体会物理定律的简捷,准确,严密3、渗透物理学史4、引申,重视人际交往三、教学重点对牛顿第三定律的理解及应用四、教学难点作用力反作用力与平衡力的区别五、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人在划船时用桨推河岸,发生了什么现象呢?船离开了岸.这个问题在初中已经研究过,当时对这个问题的解释是: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当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力的作用时,这个物体同样会受到另一个物体对它的力的作用,我们把这个过程中出现的两个力分别叫做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下面进一步来研究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二、教学过程设计1、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我们通过几个实验来研究今天的内容.通过实验大家要总结出作用力跟反作用力的特点及其关系.在实验中大家要注意观察现象,分析现象所说明的问题.实验1、在桌面上放两辆相同的小车,两车用细线套在一起,两车间夹一弹簧片.当用火烧断线后,两车被弹开,所走的距离相等.实验2、在桌面上并排放上一些圆杆,可用静电中的玻璃棒.在棒上铺一块三合板,板上放一辆遥控电动玩具小车.用遥控器控制小车向前运动时,板向后运动;当车向后运动时板向前运动.实验3、用细线拴两个通草球,当两个通草球带同种电荷时,相互推斥而远离;当带异种电荷时,相互吸引而靠近.实验4、在两辆小车上各固定一根条形磁铁,当磁铁的同名磁极靠近时,放手小车两车被推开;当异名磁极接近时,两辆小车被吸拢.实验5、把两辆能站人的小车放在地面上,小车上各站一个学生,每个学生拿着绳子的一端.当一个学生用力拉绳时,两辆小车同时向中间移动.实验分析:①相互性:两个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对两个力来说是互换的,分别把这两个力叫做作用力和反作用力.②同时性:作用力消失,反作用力立即消失.没有作用就没有反作用.③同一性: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性质是相同的.这一点从几个实验中可以看出,当作用力是弹力时,反作用力也是弹力;作用力是摩擦力,反作用力也是摩擦力等等.④方向:作用力跟反作用力的方向是相反的,在一条直线上.实验6.用两个弹簧秤对拉,观察两个弹簧秤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数量关系可以得到以下结论.⑤大小: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大小在数值上是相等的.由此得出结论:2.牛顿第三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教师举几个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实例.提问:学生举例说明.3.作用力、反作用力跟平衡力的区别前面学习物体受到的平衡力的关系时曾提到,它们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平衡力跟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有什么不同呢?下面通过列表的方式加以比较.在列表的同时用相应的例子加以说明.六、课堂训练提问:既然两个物体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大小相等的,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鸡蛋与石头相碰时,鸡蛋破碎而石头不破碎;马拉车时,车会向前走而马不后退呢?答:这个效果由物体本身的特性和物体受到其它力的情况有关.物体能够承受的'压强大就不易损坏;物体是否发生运动状态的变化还要看物体受到的其它力的情况.七、课堂小结1、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物体间相互作用的一对力叫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牛顿第三定律说课稿汇编六篇
牛顿第三定律说课稿汇编六篇牛顿第三定律说课稿篇1本课程选用的是依据高职高专人才培育目标和物理课程教学要求编写的规划教材,该教材兼顾了理论学问、实践学问和试验技能内容,真正到达了"必需为、够用为度";内容科学性、系统性较强,有循序渐进浅显易懂的特点,是同学和老师可用之书。
一、同学方面教学对象是学校毕业的中差生,学习基础、课堂纪律较差,学习爱好不高,学习目标不明,年龄小自我约束力量差。
针对这帮同学老师必需有和气耐烦的教学看法和敏捷多样的教学方法。
二、教学重点牛顿第三运动定律三、教学难点牛顿第三运动定律的应用和作用力与反作用力跟二平衡力的区分四、教学方法本节课主要采纳边教边试验、引导、商量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同学自主学习作用,提高学习爱好。
每两个同学发两个相同的弹簧秤,老师引导同学一起做试验,一起分析试验结果,推理总牢固验结论。
五、教学过程1、复习牛顿第一和其次运动定律〔牛顿第一运动定律讨论物体惯性问题,牛顿其次运动定律讨论物体加速度问题〕;2、引入牛顿第三运动定律〔物体间互相作用问题用牛顿第三运动定律来讨论〕;3、以实例引入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概念〔人提水桶时,人对水桶有作用力,使水桶提起来了;同时水桶也对人有反作用力,使人感觉累〕;4、引导同学和老师一起做试验,把两个弹簧挂起来对拉,观看读数、商量分析结果,推理总结结论——牛顿第三运动定律。
5、为使同学能正确理解和应用牛顿第三定律,老师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必需讲清和强调同学应留意以下几个方面:〔一〕、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物体间的互相作用力,它们有着亲密的关系,通过试验验证和理论论证,它们的关系是:〔1〕、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2〕、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分别产生于互相作用的两个物体上。
〔3〕、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分别作用在两个互相作用的物体上。
〔4〕、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成对消失,同时存在,同时消逝。
牛顿第三定律说课稿
牛顿第三定律说课稿牛顿第三定律说课稿牛顿第三定律说课稿1一、说设计思想现代教学论研究指出,产生学习的根本动因是冲突,没有冲突就难以诱发和激起求知欲。
同时,新课程理念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突出学生探究学习的地位。
基于以上两点,本课设计有两条主线,一是以思维冲突为主线,设计多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现象,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产生强烈的求知期望;二是以探究性实验活动解决本节课的难点,利用弹簧测力计实验来探究。
使学生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有深刻直观的认识。
二、说教材1.知识与技能①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理解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特点;(重点)②理解掌握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并能用它解释生活中的有关问题;(难点)③能区分“一对*衡力”和“一对作用力、反作用力”;(难点)④培养观察、分析、归纳、总结能力。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学生实验,直观了解相互作用力的'大小、方向等特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和实验能力;②通过问题引发“思维冲突”,激起学生学习兴趣;③让学生独立总结相互作用力和*衡力的区别与联系,让总结规律形成一种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结合有关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生活实例,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实事求是、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团结协作的科学精神,感受物理学科研究的方法;②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养成一种科学探究的意识。
三、说教学过程1、探究性实验:用两个标准弹簧秤对拉,探究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大小、方向关系。
独立或分组总结得出结论: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2、提出问题,引发矛盾冲突A、为什么“挨打了却不能还手”,打架为什么不用自己的脸打别人的脚。
推理:“鸡蛋碰石头”B、“拔河比赛”推理:“马拉车和车拉马”3、探究相互作用力与*衡力的关系4、课堂例题强化训练1.物体静止在水*桌面上,则()A.桌面对物体的支持力与物体的重力是一对*衡力B.物体的重力和桌面对它的支持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C.物体对桌面的压力就是物体的重力,这两个力是同一种性质的力D.物体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物体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2、关于两物体间的相互作用,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马拉车不动,是因为马拉车的力小于车拉马的力。
牛顿第三定律说课稿合集5篇
Time not only allows you to see through others, but also allows you to recognize yourself.勤学乐施积极进取(页眉可删)牛顿第三定律说课稿合集5篇牛顿第三定律说课稿篇1(一)说课题目:高中物理必修I 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第5节牛顿第三定律(二)课时分配:“牛顿第三定律”是必修1力学模块部分二级主题牛顿运动定律的核心内容,属于一节规律探究课。
根据学习任务及教学实际,计划用1课时来完成本节内容。
(三)说教材1、教材分析牛顿第三定律在课程标准中的要求属于“理解”知识层次。
牛顿第三定律是在学完牛顿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的基础上学习的。
而对第三定律所揭示的力的作用的相互性,它与第一、第二定律不同的地方在于,第一、二定律揭示了一个物体受力与运动的关系,第三定律从力的作用的相互性上揭示了两个物体受力与运动的关系,在生产与生活中使物体运动获得动力的源泉。
牛顿第三定律比第一、第二定律的应用更广泛,它不仅在惯性参考系中成立,非惯性系下也能够使用;在宏观领域内能够使用,在微观领域内也能够使用。
只是该定律在建立的过程中,牛顿是在绝对时空观下,力的超距作用不需要任何介质传递时得出的。
在十九世纪物理学建立了场的理论后,人们才发现电磁相互作用中力的推迟作用效果,至此认识到相互作用在高速下牛顿第三定律有局限性。
但对学生来说,只要求知道第三定律的适应范围更广泛就可以了,至于高速运动条件下的力的推迟效应,学生知道就可以。
2.重点与难点:基于以上分析,本节教学设计使学生理解牛顿第三定律,重点应该放在,体会力作用的相互性,从相互作用力的相互依赖性(同生同灭同变化,无先后主次之分)、同种作用性质、作用在两个物体上不决定作用效果来认识两个力的大小关系。
如何认识牛顿第三定律中所描述的力的相互作用的关系“总是”特征,体会“运动状态”、作用物体间“物质状态”的不影响性,应是本节学习内容的难点所在。
物理《牛顿第三定律》说课稿
物理《牛顿第三定律》说课稿物理《牛顿第三定律》说课稿1一、说教材《牛顿第三定律》选自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四章第五节。
牛顿第三定律是牛顿运动定律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是把物体受到的力与其他物体受到的力联系起来的桥梁,因此它是对牛顿第一、二定律最有效的补充,有了它就会把受力分析的对象从一个物体扩展到多个物体,拓宽了分析思路和解题范围。
本节课除了能更好地分析解决之前所学过的力、运动,力和运动的关系外,它对后面碰撞问题的研究更是功不可没,在整个高中阶段的学习中,还常把受力情况复杂的物体的受力转换到与之相互作用的物体上进行研究。
二、说学情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对物体的相互作用问题有了定性的了解,这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了知识铺垫。
进入高中后,学生已经初步具备分析和归纳、具体和抽象的思维能力,具备了一定的分析、解决和问题进行反省的能力,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了思维能力的准备。
高中生在知觉和观察事物时比以前更、更深刻。
他们能发现事物的一些主要细节和本质方面,其目的性、持久性、精确性、概括性都比初中有了很大提高,其思维具有高度的抽象概括性,喜欢怀疑、争论。
因此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出发,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期达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效果。
三、说教学目标1.认识物体间的作用是相互的。
2.知道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之间的关系,并用它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3.学会受力分析,区分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和平衡力。
1.通过观察三个演示实验,总结实验背后蕴藏的物理知识,找出共同点,得出物理规律。
2.通过从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分析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学会分类简化的问题分析法。
3.通过自主设计实验验证,养成独立的思考能力和实验能力。
1.通过列举和分析有关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生活实例,培养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团结协作的科学精神。
2.通过自主探究,感受物理学科研究的方法和意义,养成一种科学探究的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掌握牛顿第三定律及其应用,学会用牛顿第三定律分析实际问题。
牛顿第三定律说课稿-3
牛顿第三定律说课稿牛顿第三定律说课稿五篇牛顿第三定律说课稿篇1一、说设计思想现代教学论研究指出,产生学习的根本动因是冲突,没有冲突就难以诱发和激起求知欲。
同时,新课程理念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突出学生探究学习的地位。
基于以上两点,本课设计有两条主线,一是以思维冲突为主线,设计多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现象,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产生强烈的求知期望;二是以探究性实验活动解决本节课的难点,利用弹簧测力计实验来探究。
使学生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有深刻直观的认识。
二、说教材1.知识与技能①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理解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特点;(重点)②理解掌握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并能用它解释生活中的有关问题;(难点)③能区分“一对平衡力”和“一对作用力、反作用力”;(难点)④培养观察、分析、归纳、总结能力。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学生实验,直观了解相互作用力的大小、方向等特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和实验能力;②通过问题引发“思维冲突”,激起学生学习兴趣;③让学生独立总结相互作用力和平衡力的区别与联系,让总结规律形成一种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结合有关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生活实例,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实事求是、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团结协作的科学精神,感受物理学科研究的方法;②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养成一种科学探究的意识。
三、说教学过程1、探究性实验:用两个标准弹簧秤对拉,探究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大小、方向关系。
独立或分组总结得出结论: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2、提出问题,引发矛盾冲突A、为什么“挨打了却不能还手”,打架为什么不用自己的脸打别人的脚。
推理:“鸡蛋碰石头”B、“拔河比赛”推理:“马拉车和车拉马”3、探究相互作用力与平衡力的关系4、课堂例题强化训练1.物体静止在水平桌面上,则()A.桌面对物体的支持力与物体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B.物体的重力和桌面对它的支持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C.物体对桌面的压力就是物体的重力,这两个力是同一种性质的力D.物体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物体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2、关于两物体间的相互作用,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马拉车不动,是因为马拉车的力小于车拉马的力。
牛顿第三定律说课稿-5
牛顿第三定律说课稿关于牛顿第三定律说课稿三篇牛顿第三定律说课稿篇1说教材:《牛顿第三定律》是司南版必修1第六章“力与运动”第3节的内容。
是本章的重点内容之一;本章主要研究力与运动的关系,是高中物理的基础,所以本章内容教学的好坏关系到高中物理教学的成败,因此本章的教学尤其重要。
本节的主要教学内容有:1.作用力与反作用力;2.牛顿第三定律;3.相互作用力与平衡力的区别。
本节讲述研究物体间相互作用的牛顿第三定律,揭示了力作用的相互性。
结合教材的内容和特点,为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从新课程的“三维目标”培养学生。
按教学大纲要求,结合新课标提出以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理解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概念2.理解牛顿第三定律,能用该定律解释生活中的有关问题3.能区分一对平衡力与一对作用力、反作用力过程与方法学习研究物理现象,总结规律的方法。
培养学生实验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高一学生的思维具有单一性,定势性,并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转变,本节的重点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牛顿第三定律;教学的难点是:牛顿第三定律的理解、一对平衡力与一对作用力、反作用力的区别。
说教法物理教学重在启发思维,教会方法。
学生对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有了一定的认识,教师指导学生探究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指导学生分析、归纳实验现象,总结出牛顿第三定律。
教师通过实例来引导学生对牛顿第三定律的理解。
并利用实物或作图法进行分析,进一步的区别一对平衡力与一对作用力、反作用力。
使学生全面的理解教材,把握重、难点;因此,本节课综合运用直观讲授法、实验探究法、归纳总结并结合多媒体手段。
在教学中,加强师生双向活动,合理提问、评价,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新知识。
说学法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现代教育以“学生为中心”,更加重视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新知识。
本节课教学过程中,在学习了牛顿第一、第二定律的基础上,知道作用力、反作用力的概念;来引导学生探究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实验探究,分析、总结实验结论。
牛顿第三定律说课稿-1
牛顿第三定律说课稿牛顿第三定律说课稿汇编6篇牛顿第三定律说课稿篇1一、说设计思想现代教学论研究指出,产生学习的根本动因是冲突,没有冲突就难以诱发和激起求知欲。
同时,新课程理念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突出学生探究学习的地位。
基于以上两点,本课设计有两条主线,一是以思维冲突为主线,设计多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现象,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产生强烈的求知期望;二是以探究性实验活动解决本节课的难点,利用弹簧测力计实验来探究。
使学生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有深刻直观的认识。
二、说教材1.知识与技能①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理解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特点;(重点)②理解掌握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并能用它解释生活中的有关问题;(难点)③能区分“一对平衡力”和“一对作用力、反作用力”;(难点)④培养观察、分析、归纳、总结能力。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学生实验,直观了解相互作用力的大小、方向等特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和实验能力;②通过问题引发“思维冲突”,激起学生学习兴趣;③让学生独立总结相互作用力和平衡力的区别与联系,让总结规律形成一种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结合有关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生活实例,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实事求是、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团结协作的科学精神,感受物理学科研究的方法;②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养成一种科学探究的意识。
三、说教学过程1、探究性实验:用两个标准弹簧秤对拉,探究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大小、方向关系。
独立或分组总结得出结论: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2、提出问题,引发矛盾冲突A、为什么“挨打了却不能还手”,打架为什么不用自己的脸打别人的脚。
推理:“鸡蛋碰石头”B、“拔河比赛”推理:“马拉车和车拉马”3、探究相互作用力与平衡力的关系4、课堂例题强化训练1.物体静止在水平桌面上,则()A.桌面对物体的支持力与物体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B.物体的重力和桌面对它的支持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C.物体对桌面的压力就是物体的重力,这两个力是同一种性质的力D.物体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物体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2、关于两物体间的相互作用,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马拉车不动,是因为马拉车的力小于车拉马的力。
《牛顿第三定律》说课稿(优秀6篇)
《牛顿第三定律》说课稿(优秀6篇)《牛顿第三定律》说课稿及教学反思篇一一、说教材:小车、弹簧片、细线;三合板、遥控玩具汽车、玻璃棒;通草球、橡胶棒、毛皮、玻璃棒、丝绸;磁铁、弹簧秤等二、说教法学问与技能:知道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概念理解牛顿第三定律的确实含义会区分平衡力与作用力反作用力过程与方法:察看生活中力的相互作用现象2、试验探究力的相互作用规律3、激励同学勇于探究,促使同学养成科学思维习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经过察看,试验,探究,培育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2、体会物理定律的简捷,精准,严密3、渗透物理学史4、引申,注重人际交往三、教学重点对牛顿第三定律的理解及应用四、教学难点作用力反作用力与平衡力的区分五、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人在划船时用桨推河岸,发生了什么现象呢?船离开了岸。
这个问题在中学已经讨论过,当时对这个问题的解释是: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当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力的作用时,这个物体同样会受到另一个物体对它的力的作用,我们把这个过程中显现的两个力分别叫做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下面进一步来讨论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
二、教学过程设计1、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我们通过几个试验来讨论今日的内容。
通过试验大家要总结出作用力跟反作用力的特点及其关系。
在试验中大家要注意察看现象,分析现象所说明的问题。
试验1、在桌面上放两辆相同的小车,两车用细线套在一起,两车间夹一弹簧片。
当用火烧断线后,两车被弹开,所走的距离相等。
试验2、在桌面上并排放上一些圆杆,可用静电中的玻璃棒。
在棒上铺一块三合板,板上放一辆遥控电动玩具小车。
用遥控器掌控小车向前运动时,板向后运动;当车向后运动时板向前运动。
试验3、用细线拴两个通草球,当两个通草球带同种电荷时,相互推斥而阔别;当带异种电荷时,相互吸引而靠近。
试验4、在两辆小车上各固定一根条形磁铁,当磁铁的同名磁极靠近时,放手小车两车被推开;当异名磁极接近时,两辆小车被吸拢。
牛顿第三定律说课稿7篇
牛顿第三定律说课稿7篇牛顿第三定律说课稿篇1一、教学目标1、知识点:(1)知道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概念。
(2)理解和掌握牛顿第三定律。
(3)区分平衡力跟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2、能力点:(1)通过实验总结规律。
(2)在具体受力分析中应用牛顿第三定律。
二、重点、难点和疑点1、重点:掌握牛顿第三定律。
2、难点:区分平衡力跟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3、疑点:(1)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它们能否平衡?(2)马拉车向前运动是因为马拉车的力大于车拉马的力,对吗?三、教具:弹簧秤若干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步骤:1、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举例进行讨论和分析:用手敲门、用脚踢球,你有何感受?总结:力的作用总是相互的。
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有力的作用,后一个物体也一定同时对前一个物体产生力的作用,我们把其中的一个力称为作用力,另一个力就叫做反作用力。
2、牛顿第三定律演示、研究: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
互拉两弹簧秤,请学生给秤读数。
改变拉力的大小,观察两秤读数变化。
得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总是相等的。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
牛顿第三定律:两个物体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
继续演示、分析: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其它特征:__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作用在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上)。
__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同时存在、同时消失。
__作用力与反作用是性质相同的力。
3、平衡力跟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引导学生分析得出:相同点: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不同点:作用物体(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作用效果不能抵消,不能平衡)力的性质(不能简单认为A对B的力与B对A的力就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力的存在(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必须同时产生,同时消失,不分先后。
二力平衡中的两个力,若其中一个消失,另一个不一定消失)。
4、总结与扩展:(1)拔河比赛中,甲队胜了乙队,是因为甲队给乙队的力大于乙队给甲队的力,对不对?(正确分析甲队战胜乙队的原因)(2)用手压弹簧,手先给弹簧一个压力,弹簧形变后再给手一个弹力,对不对?5、思考题(1)人从地面上跳起是由于地面对人的支持力大于人对地面的压力,对不对?(正确理由是什么?)(2)重力不计的细线一端固定在天花板上,另一端悬挂一个重物,试说明下列各组中给了的两个力是什么关系?能否平衡?A、天花板拉绳子的力与绳子拉天花板的力B、天花板拉绳子的力与物体拉绳子的力C、绳子拉天花的力与绳子拉物体的力(注意:此二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最新牛顿第三定律说课稿
有关牛顿第三定律说课稿三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点:(1)知道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概念。
(2)理解和掌握牛顿第三定律。
(3)区分平衡力跟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2、能力点:(1)通过实验总结规律。
(2)在具体受力分析中应用牛顿第三定律。
二、重点、难点和疑点1、重点:掌握牛顿第三定律。
2、难点:区分平衡力跟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3、疑点:(1)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它们能否平衡?(2)马拉车向前运动是因为马拉车的力大于车拉马的力,对吗?三、教具:弹簧秤若干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步骤:1、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举例进行讨论和分析:用手敲门、用脚踢球,你有何感受?总结:力的作用总是相互的。
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有力的作用,后一个物体也一定同时对前一个物体产生力的作用,我们把其中的一个力称为作用力,另一个力就叫做反作用力。
2、牛顿第三定律演示、研究: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
互拉两弹簧秤,请学生给秤读数。
改变拉力的大小,观察两秤读数变化。
得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总是相等的。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
牛顿第三定律:两个物体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
继续演示、分析: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其它特征:*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作用在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上)。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同时存在、同时消失。
*作用力与反作用是性质相同的力。
3、平衡力跟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引导学生分析得出:相同点: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不同点:作用物体(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作用效果不能抵消,不能平衡)力的性质(不能简单认为A对B的力与B对A的力就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力的存在(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必须同时产生,同时消失,不分先后。
二力平衡中的两个力,若其中一个消失,另一个不一定消失)。
4、总结与扩展:(1)拔河比赛中,甲队胜了乙队,是因为甲队给乙队的力大于乙队给甲队的力,对不对?(正确分析甲队战胜乙队的原因)(2)用手压弹簧,手先给弹簧一个压力,弹簧形变后再给手一个弹力,对不对?5、思考题(1)人从地面上跳起是由于地面对人的支持力大于人对地面的压力,对不对?(正确理由是什么?)(2)重力不计的细线一端固定在天花板上,另一端悬挂一个重物,试说明下列各组中给了的两个力是什么关系?能否平衡?A、天花板拉绳子的力与绳子拉天花板的力B、天花板拉绳子的力与物体拉绳子的力C、绳子拉天花的力与绳子拉物体的力(注意:此二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牛顿第三定律》说课稿
《牛顿第三定律》说课稿《牛顿第三定律》说课稿1一、教材分析本节课的内容是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机械建筑类)的第一章第五节的《牛顿第三定律》。
从课程整体来说,牛顿运动定律是动力学的基础。
牛顿第三定律作为牛顿三大定律其中的一个独立定律,在日常生活、社会生产、科学技术等方面应用极其广泛,学习它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学生情况分析初中阶段,学生已经对物体间的相互作用问题有了定性地了解,也知道相互作用和一对平衡力是不同的,即一对平衡力是指同一物体所受的两个力相平衡,而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但是,他们的这一认识只可能是定性的了解,基本上处在记忆的层次,他们体会不到明确提出作用力和反作用力这一问题的重要价值。
要实现对牛顿第三定律的.深入理解,还需要从力的性质、作用的同时性等进一步认识,并进行定量探究。
这就迫切需要深入理解规律来弥补已有知识在处理相关问题时的缺陷。
高一年级学生积极性、主动性较强,学习热情高,有参与意识。
这是在教学中发挥其主体作用的前提。
而且好奇心强是职校学生的心理特征之一,可以通过生动直观的物理实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全面提高接受能力。
三、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明确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知道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概念。
2、掌握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正确理解其确切含义。
3、能够利用牛顿第三定律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能力目标1、通过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学习探究,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实验能力。
2、应用牛顿第三定律分析物理现象,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教育1、经历观察、实验、合作探究等学习活动,培养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培养学生探究与日常生活有关的物理学问题,并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分析能力,启迪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重点:牛顿第三定律的理解和应用难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和平衡力的区别四、教学方法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根据生活经验提出问题,类比、讨论、分析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设计实验,验证猜想与假设,得出科学结论。
牛顿第三定律说课稿-4
牛顿第三定律说课稿牛顿第三定律说课稿汇编8篇牛顿第三定律说课稿篇1一、说教材:小车、弹簧片、细线;三合板、遥控玩具汽车、玻璃棒;通草球、橡胶棒、毛皮、玻璃棒、丝绸;磁铁、弹簧秤等二、说教法知识与技能:知道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概念理解牛顿第三定律的确切含义会区分平衡力与作用力反作用力过程与方法:观察生活中力的相互作用现象2、实验探究力的相互作用规律3、鼓励学生勇于探索,促使学生养成科学思维习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经历观察,实验,探究,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2、体会物理定律的简捷,准确,严密3、渗透物理学史4、引申,重视人际交往三、教学重点对牛顿第三定律的理解及应用四、教学难点作用力反作用力与平衡力的区别五、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人在划船时用桨推河岸,发生了什么现象呢?船离开了岸.这个问题在初中已经研究过,当时对这个问题的解释是: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当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力的作用时,这个物体同样会受到另一个物体对它的力的作用,我们把这个过程中出现的两个力分别叫做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下面进一步来研究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二、教学过程设计1、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我们通过几个实验来研究今天的内容.通过实验大家要总结出作用力跟反作用力的特点及其关系.在实验中大家要注意观察现象,分析现象所说明的问题.实验1、在桌面上放两辆相同的小车,两车用细线套在一起,两车间夹一弹簧片.当用火烧断线后,两车被弹开,所走的距离相等.实验2、在桌面上并排放上一些圆杆,可用静电中的玻璃棒.在棒上铺一块三合板,板上放一辆遥控电动玩具小车.用遥控器控制小车向前运动时,板向后运动;当车向后运动时板向前运动.实验3、用细线拴两个通草球,当两个通草球带同种电荷时,相互推斥而远离;当带异种电荷时,相互吸引而靠近.实验4、在两辆小车上各固定一根条形磁铁,当磁铁的同名磁极靠近时,放手小车两车被推开;当异名磁极接近时,两辆小车被吸拢.实验5、把两辆能站人的小车放在地面上,小车上各站一个学生,每个学生拿着绳子的一端.当一个学生用力拉绳时,两辆小车同时向中间移动.实验分析:①相互性:两个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对两个力来说是互换的,分别把这两个力叫做作用力和反作用力.②同时性:作用力消失,反作用力立即消失.没有作用就没有反作用.③同一性: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性质是相同的.这一点从几个实验中可以看出,当作用力是弹力时,反作用力也是弹力;作用力是摩擦力,反作用力也是摩擦力等等.④方向:作用力跟反作用力的方向是相反的,在一条直线上.实验6.用两个弹簧秤对拉,观察两个弹簧秤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数量关系可以得到以下结论.⑤大小: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大小在数值上是相等的.由此得出结论:2.牛顿第三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教师举几个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实例.提问:学生举例说明.3.作用力、反作用力跟平衡力的区别前面学习物体受到的平衡力的关系时曾提到,它们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平衡力跟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有什么不同呢?下面通过列表的方式加以比较.在列表的同时用相应的例子加以说明.六、课堂训练提问:既然两个物体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大小相等的,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鸡蛋与石头相碰时,鸡蛋破碎而石头不破碎;马拉车时,车会向前走而马不后退呢?答:这个效果由物体本身的特性和物体受到其它力的情况有关.物体能够承受的压强大就不易损坏;物体是否发生运动状态的变化还要看物体受到的其它力的情况.七、课堂小结1、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物体间相互作用的一对力叫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2024牛顿第三定律说课稿10篇_1
2024牛顿第三定律说课稿10篇牛顿第三定律说课稿1(约1811字)教材分析:地位作用从课程整体而言,牛顿运动定律是动力学的基础。
牛顿第三定律作为其中的一个独立定律,应用极其广泛。
加之本定律可设计为学生动手实验、自主探索得出,更具有智力价值和思想教育价值。
教学对象学生的学习动机作为高一年级实验班的学生,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较强,有参与意识。
这是在教学中发挥其主体作用的前提。
学生的接受能力大多数人的接受能力较强。
好奇心强是高中学生的心理特征之一,可以通过生动直观的物理实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已具备的知识情况学生在初中已有“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的知识,对定律又有着丰富的生活经验,故他们对定律的认识既熟悉而又较片面。
这就迫切需要深入理解规律来弥补已有知识在处理相关问题时的缺陷。
教学目标根据课程的功能及新课标的要求,并联系学生的情况,我将教学目标定位为:一、知识教学点1.知道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概念2.理解、掌握牛顿第三定律3.区分平衡力跟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二、能力训练点1.通过观察、实验总结规律的能力2.在具体受力分析中应用牛顿第三定律的能力三、德育渗透点培养学生敢于实践,勇于创新的精神;让学生体验物理世界普遍存在的对称美。
为实现教学目标我确定的重、难疑点如下:重点:1.掌握牛顿第三定律2.区分平衡力跟作用力与反作用力难点:区分平衡力跟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疑点:1.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它们能平衡吗?2.马拉车向前运动是因为马拉车的力大于车拉马的力吗?为此我打算采取以下解决方法1.改演示为学生实验,让他们从实验中归纳出规律2.例题练习,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并释疑教法学法一、教学方法根据教学的本质就是活动的原则,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本课采用的教法为实验法、探索法。
我通过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兴趣,把教学引导到心理层面。
再以问题为中心,让学生自主实验探索,使学生积极参与建立物理规律的全过程,从而对所得结论深信不疑,体验到创造的成功和快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牛顿第三定律说课稿牛顿第三定律说课稿(一)一、教学目标1.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知道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概念。
2.理解牛顿第三定律的确切含义,能用它解决简单问题。
3.能区分平衡力跟作用力和反作用。
二、教学重点对牛顿第三定律的理解和应用三、教学难点正确区别作用力与反作用力跟平衡力。
教学过程从力的概念我们已经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有受力物体必有施力物体,那么两物体相互作用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是我们加深对力的概念的理解所必须探讨的问题。
(一)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演示】先使玩具汽车的后轮(驱动轮)上紧发条,使它做逆时针转动,然后抓住汽车顶部,把它按在垫着试管的薄木板上。
在起点处,转动的后轮给木板向右的作用力f,于是木板向右运动,这时木板对后轮有没有作用力?再把汽车拿起,使木板制动,然后使后轮再转动,把玩具汽车放在木板上,可以看到木板向右运动的同时,玩具汽车向在运动,说明后轮对木板施加向右的作用力的同时,木板对后轮施加向左的反作用力。
这两个均为摩擦力,且同时产生,同时消失。
通过学生的观察,教师的引导得出结论:1. 力是两物体间的相互作用,我们把这一对相互作用的力称为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且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性质相同,同时存在,同时消失。
【演示】把两个相同的弹簧秤A和B连接在一起,用手拉弹簧秤A,可以看到两个弹簧秤的指针同时移动,弹簧秤B的示数指出弹簧秤A对它的拉力F的大小,而弹簧秤A的示数指出弹簧秤B 对它的拉力F′的大小,可以看出两弹簧秤的示数是相等的,改变手的拉弹簧秤的力,弹簧秤的示数随着改变(同时增大,同时减小,同时为零),但两个弹簧秤示数总相等,方向总相反。
2、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在一条直线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分别作用在两相互作用的物体上。
(二)牛顿第三定律1. 牛顿第三定律的表述: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
2. 牛顿第三定律的数学表达式表述:F=-F′(负号表示反作用力F′与作用力F的方向相反)3. 对牛顿第三定律的深层理解:⑴有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两个物体上,同时产生,同时消失,作用时间相同,力的性质相同,总是大小相等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等性质的力,不一定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还必须具有是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才可肯定其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力。
(2)定律中的"总是"这两个字是强调对于任何物体,在任何条件下,这两个相等的关系都成立即;不管物体大小形状如何,例如大物体与大物体之间,或大物体与小物体间,还是任何形状的物位之间其相互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
不管物体的运动状态如何。
例如静止的物体之间,运动的物体之间或静止物体与静止的物体之间,其相互作用力都是大小相等,⑶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产生和消失是同时的。
因为两者中若有一个产生和消失,则另一个必须同时产生或消失。
否则其间的相等关系就不成立了。
可见认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产生有先后的说法是不对的。
4.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跟平衡力的区别作用力和反作用力跟平衡力虽有相似之处(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但更重要的是它们之间存在本质的区别。
⑴作用物体不同。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作用在两个不同物体上,而平衡力只作用在一个物体上。
⑵力的性质不同。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必是同性质的力,而平衡力可以是性质不同的一对力。
⑶力的作用时间不同。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同时产生,同时消失,而一对平衡力中的一个消失,另一个可以存在⑷作用效果不同。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在两个不同物体上,效果可以不同,作用力和反作用不存在平衡问题。
而一对平衡力的作用效果是使外同处于平衡状态。
可见: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异体(相互作用的两物体)、共线(作用在一条直线上)、等值(大小相等)、反向(方向相反)、同性(性质相同)、同存(同时存在同时消失)",平衡力是"同体(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共线、等值、反向".【例1】一个大人跟一个小孩站在水平地面上手拉手比力气,结果大人把小孩拉过来了。
对这个过程中作用于双方的力的关系,不正确的说法是()A. 大人拉小孩的力一定比小孩拉大人的力大B. 大人拉小孩的力不一定比小孩拉大人的力大C. 大人拉小孩的力与小孩拉大人的力一定相同 D. 地面对大人的最大摩擦力一定比地面对小孩的最大摩擦力大【解析】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的,大人与小孩手拉手比力气时,无论是相持阶段还是小孩被拉过来的过程中,大人拉小孩的力与小孩拉大人的力总是相等的。
大人为什么能把小孩拉过来呢?关键在于地面对两者的最大静摩擦力不同。
答案为A、B.【小结】两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叫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它们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它们跟两力平衡有本质区别【作业】略牛顿第三定律说课稿(二)一、教学目标1、知识点:(1)知道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概念。
(2)理解和掌握牛顿第三定律。
(3)区分平衡力跟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2、能力点:(1)通过实验总结规律。
(2)在具体受力分析中应用牛顿第三定律。
二、重点、难点和疑点1、重点:掌握牛顿第三定律。
2、难点:区分平衡力跟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3、疑点:(1)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它们能否平衡?(2)马拉车向前运动是因为马拉车的力大于车拉马的力,对吗?三、教具:弹簧秤若干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步骤:1、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举例进行讨论和分析:用手敲门、用脚踢球,你有何感受?总结:力的作用总是相互的。
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有力的作用,后一个物体也一定同时对前一个物体产生力的作用,我们把其中的一个力称为作用力,另一个力就叫做反作用力。
2、牛顿第三定律演示、研究: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
互拉两弹簧秤,请学生给秤读数。
改变拉力的大小,观察两秤读数变化。
得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总是相等的。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
牛顿第三定律:两个物体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
继续演示、分析: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其它特征:*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作用在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上)。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同时存在、同时消失。
*作用力与反作用是性质相同的力。
3、平衡力跟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引导学生分析得出:相同点: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不同点:作用物体(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作用效果不能抵消,不能平衡)力的性质(不能简单认为A对B的力与B对A的力就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力的存在(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必须同时产生,同时消失,不分先后。
二力平衡中的两个力,若其中一个消失,另一个不一定消失)。
4、总结与扩展:(1)拔河比赛中,甲队胜了乙队,是因为甲队给乙队的力大于乙队给甲队的力,对不对?(正确分析甲队战胜乙队的原因)(2)用手压弹簧,手先给弹簧一个压力,弹簧形变后再给手一个弹力,对不对?5、思考题(1)人从地面上跳起是由于地面对人的支持力大于人对地面的压力,对不对?(正确理由是什么?)(2)重力不计的细线一端固定在天花板上,另一端悬挂一个重物,试说明下列各组中给了的两个力是什么关系?能否平衡?A、天花板拉绳子的力与绳子拉天花板的力B、天花板拉绳子的力与物体拉绳子的力C、绳子拉天花的力与绳子拉物体的力(注意:此二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D、绳子拉物体的力与物体拉绳子的力E、绳子拉物体的力与物体的重力F、地球吸引物体的力与物体吸引地球的力(注意:此二物不接触)本题中,物体对竖直悬绳的拉力与物体所受的重力大小相等,如何证明?六、作业:P56:5、6板书设计:牛顿第三定律1、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作用力与反作用力2、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特征3、平衡力跟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区别《牛顿第三定律》一课的点评----1、该内容在考纲、教学大纲中的地位都是须掌握的内容。
运用牛顿第三定律来分析具体事例,属Ⅱ层次要求,说明了此节课的重要性,这为以后的物体受力分析、动量守恒奠定了基础。
2、关于教学流程:教学环节各知识链连自然、合理、得体,讲授知识由具体事例过渡到物理规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重难点突出、明显,教学环节有层次。
3、关于授课方法:充分利用多媒体幻灯片及动画演示物理过程,知识过渡由浅入深,方法较为灵活,且教学媒体的应用能突破重点、难点。
4、关于课堂观察:在教学中,学生积极主动,回答问题踊跃,师生之间有较好的配合,但学生回答问题略显被动,一问一答式,勉强回答式突出。
普通话标准,吐字清晰。
5、板书设计:较为简洁,扩大了课堂的容量,使写板书的时间能更多地投入重点难的突破,戒除学生听----记笔记----听----学等机械性的听课方式,使课堂活起来。
6、不足之处:有口误,课堂训练明显不足,对达成目标不利。
7、总体点评:是一堂优质课,虽有缺点,但暇不掩玉,难能可贵。
牛顿第三定律说课稿(三)一、教材方面本课程选用的是根据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目标和物理课程教学要求编写的规划教材,该教材兼顾了理论知识、实践知识和实验技能内容,真正达到了"必须为、够用为度";内容科学性、系统性较强,有循序渐进浅显易懂的特点,是学生和教师可用之书。
一、学生方面教学对象是初中毕业的中差生,学习基础、课堂纪律较差,学习兴趣不高,学习目标不明,年龄小自我约束能力差。
针对这帮学生教师必须有和蔼耐心的教学态度和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二、教学重点牛顿第三运动定律三、教学难点牛顿第三运动定律的应用和作用力与反作用力跟二平衡力的区别四、教学方法本节课主要采用边教边实验、引导、讨论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作用,提高学习兴趣。
每两个学生发两个相同的弹簧秤,教师引导学生一起做实验,一起分析实验结果,推理总结实验结论。
五、教学过程1、复习牛顿第一和第二运动定律(牛顿第一运动定律研究物体惯性问题,牛顿第二运动定律研究物体加速度问题);2、引入牛顿第三运动定律(物体间相互作用问题用牛顿第三运动定律来研究);3、以实例引入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概念(人提水桶时,人对水桶有作用力,使水桶提起来了;同时水桶也对人有反作用力,使人感觉累);4、引导学生和老师一起做实验,把两个弹簧挂起来对拉,观察读数、讨论分析结果,推理总结结论——牛顿第三运动定律。
5、为使学生能正确理解和应用牛顿第三定律,教师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必须讲清和强调学生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它们有着密切的关系,通过实验验证和理论论证,它们的关系是:(1)、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2)、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分别产生于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上。
(3)、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分别作用在两个相互作用的物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