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先养心

合集下载

古人养生经典语录_关于养生的唯美句子_养生养心的句子

古人养生经典语录_关于养生的唯美句子_养生养心的句子

古人养生经典语录养生先养身,养身先习动;养生先养心,养心先习静。

古人养生有很多好的习惯值得我们去学习,下面小编就来给大家分享古人养生经典语录,欢迎大家来参阅。

古人养生经典语录1、心逸则日休也。

2、苦茶久食益意思。

3、食不语,寝不言。

4、养生如病,不得他求。

5、太饥伤脾,太饱伤气。

6、治已病,不若治未病。

7、数好十个数,能活大岁数。

8、精神不运则愈,血脉不运则病。

9、智者养生也,必须四时而调寒暑。

10、恼一恼,老一老;笑一笑,少一少。

11、寡欲以清心,寡染以清身,寡言以清口。

12、风者,百病之始也。

古人避风如避矢石焉。

13、食取称意,衣取适体,即是养生之妙药。

14、合理膳食,脍不厌细,食不厌杂,滋养身体。

15、思想要乐观,性格要开朗。

饮食要清淡,起居要有常。

16、活到老,学到老,知识多,身体好。

不知保养不算巧。

17、读书益养法;锻炼动养法;膳食滋养法;饮茶润养法。

18、私欲要节制,冷暖要注意。

体检要定期,有病要早医。

19、冬寒犹可近火,火在表也;夏热必纳凉,凉入里也。

20、补药要少用,烟酒要少尝。

骨折要防止,运动要坚持。

21、游山乐养法;对弈智养法;日光熙养法;气功意养法。

22、以虚养生,以德养身,以仁养天下万物,以道养天下万事。

23、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

24、大凡快意外,即是受病处。

老年人随事预防,当于快意处发猛醒。

25、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已观其窍。

清心又寡欲,乃是长寿道。

26、调节情绪,走出低谷,方法有六,下列陈述:音乐:唱歌曲,听音乐。

27、性情气暴刚烈,或多思焦虑容易衰老;性情缓慢柔和,或少思寡欲常可延年。

28、快走慢跑健身操,治疗疾病是法宝,药疗食疗与神疗,三管其下疗效好。

29、水之生不杂则清。

封闭而不流,亦不能清。

此养神之道也,散步所以养神。

30、三分治病七分养,八分护理十分防。

忙着治病不忙防,没有忙到点子上。

31、世人个个学长年,不悟长年在目前;我得宛邱平易法,只将食粥致神仙。

养心之中 和气为先

养心之中 和气为先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养心之中和气为先导语:俗话说,养生必先养心,而养心之中,必是和气为先。

心平一切游刃而解,去了解一下和气在养生里的重要影响吧!养心之中和气为先养生之道俗话说,养生必先养心,而养心之中,必是和气为先。

心平一切游刃而解,去了解一下和气在养生里的重要影响吧!养心之中和气为先养生之道,妙方万千,当数和气为先。

现代疾病70%属于身心疾病,例如冠心病、高血压、脑血管意外及癌症等都与心理情绪(即喜、怒、忧、思、悲、恐、惊)和所处环境有密切关系。

由于现代生活节奏加快,“七情六欲”反复产生刺激,心理失去“和”的平衡,致使经络不通、血瘀气滞、阴阳失调,产生疾病,正所谓百病气上得。

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淌,恐则气滞,惊则气乱,劳则气耗,思则气结,和则气顺。

喜怒哀乐为人之常情,烦恼忧愁为人之伴侣,人生就是风风雨雨、坎坎坷坷。

要正确对待人生,提高自己的内在素质,不断修身养性,使自己内心平和,适应社会环境,使自己与自己“和”,与自然“和”,与社会“和”。

如何利用“和”之境界?凡是要往好处想,往宽处想。

郑板桥说得好:“难得糊涂”、“吃亏是福”。

人与人之间应少一点私心,少一点计较,少一点嫉妒;多一点爱心,多一点理解,多一点宽容。

人和家和保平安。

古人云:“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

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热爱生活,热爱自然,就会感到生活是美好的,自然是友好的,山山水水、花草树木都是我们的朋友。

这就是与自然“和”,与天地“和”。

一个人只有时时保持心平气和,才能达到性命双修、延年益寿。

因此,和气养生助延年。

相信不相信二十岁之前相信的很多东西,后来一件一件变成不相信。

曾经相信过文明的力量,后来知道,原来人的愚昧和野蛮不因文明的进展而消失,只是愚昧野蛮有很多不同的面貌:淳朴的农民工人、深沉的知识分子、自信的政治领袖、替天行道的王师,都可能有不同形式的巨大愚昧和巨大野蛮,而且野蛮和文明之间,竟然只有极其细微、随时可以被抹掉的一线之隔曾经相信过正义,后来知道,原来同时完全可以存在两种正义,而且彼此抵触,冰火不容。

养生重在养心 养生重在养心 黄帝内经

养生重在养心 养生重在养心 黄帝内经

[养生重在养心]养生重在养心黄帝内经心脏就是人的主机,所以我们养身应当贵在养心,养心要怎么养?心平气和就是最好的养心方式。

下面就让我为大家介绍养生养心的方法,盼望可以帮到大家,欢迎阅读!养生重在养心养生,在我国最早见于《庄子。

内篇》。

"养',即保养、调养、补养之意;而"生',即生命、生存、生长之义。

由此可见,"养生'的目的就是尽量延长生命时限,尽力提升生活质量,不断拓展生存空间(我国胜利放射的"嫦娥一号'探月卫星,或许应是拓展生存空间之一举)。

近几年来,中医在国外已越来越受到重视,日热喷香。

究其根源,那是医学事业与时俱进、快速进展、返朴归真的必定选择,这更是中医和中医学内容博大、内涵精深、前景宽阔、潜力巨大、魅力无限的详细体现。

庄子讲:"吐故纳新,熊经鸟申,为寿而已矣;此导引之士,养形之人'。

我国中医学传统的观点认为:"怒伤肝、思伤脾、喜难过、哀痛肺、恐伤肾'。

它告知我们,人的心理活动与人的生理功能之间存在着内在的必定联系,良好的心情状态可以使人的生理功能处于最佳状态,反之则会降低或破坏人的某种功能或组织,引发各种疾病。

我们知道"肝、脾、心、肺、肾'都是人体的主要器官,是物质的东西;而"怒、思、喜、悲、恐'都是人的心情表现和条件反射,属于精神的范畴。

两者之间既相互区分又相互联系,既相互促进又相互影响,既相互依存又相互作用,既相互冲突又相互统一。

科学把握和正确处理人体物质和人格精神的辩证关系,不仅是科学的"养生'之道,更是宽松环境、幸福欢乐、益寿延年的关键。

养生重在养心。

养心,古人云:"天下根本,人心而已'。

儒家文化的精髓是"仁',而"仁'的核心是"善'。

人心善则施善行,能贯天地正气;人心恶则施恶行,必露污浊风尘。

中医里的“五养”智慧

中医里的“五养”智慧

中医里的“五养”智慧中医养生讲究的是“五养”:养心、养神、养身、养气、养性。

养心是指调养心情和情绪。

中医认为,心是人体之主宰,心情愉悦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气血畅通,改善身体状况。

养心的方法有多种多样,可以通过读书、听音乐、旅游等方式来放松自己的心情。

中医还倡导慎独守静,可以通过静坐、冥想等方式让心得到更好的休息与调养。

养神是指调养精神和意志力。

中医认为,神是人体活动和机能调节的核心,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有利于身体健康。

中医提倡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特别是在面临压力和困难时保持良好的抗压能力。

中医还强调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注意调节情绪,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紧张等,以养护精神状态。

养身是指保养身体。

中医认为,人体需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才能保持身体健康。

中医推崇“药食同源”的理念,通过食疗的方式来调理和养护身体。

食用一些有滋养作用的食物,如枸杞、鸡肉、猪肝等,可以补充身体所需的营养物质。

中医还推崇适量的运动,保持适当的体重,以及定期进行身体检查等,都是保养身体的重要方法。

养气是指调养呼吸和气息。

中医认为,气是人体的动力和生命活动的基本元素,保持气的畅通有利于身体健康。

中医倡导通过调整呼吸来调养气息,例如深呼吸、慢呼吸等,可以帮助调节身体的气血循环。

中医还推崇一些气功练习,如太极拳、气功等,通过调整呼吸和运动来调养气息。

养性是指调养人的个性和修养。

中医认为,养性是修身养性的重要手段,可以培养人的品德和道德修养,提高人的文化素质。

中医主张养成遵循道德规范的生活习惯,保持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中医还推崇修身养性的参禅、读书、写字等方式,可以帮助人提高个人修养和精神境界。

中医的“五养”智慧是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养生之道,通过养心、养神、养身、养气、养性等多方面的调养方法,可以提高人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

在当今快节奏和高压力的生活环境下,我们应当重视中医“五养”智慧,积极采纳和运用其中的方法,以保持健康和幸福的生活。

养生有道:养生先养心,心养则寿长·

养生有道:养生先养心,心养则寿长·

养生有道:养生先养心,心养则寿长·常保持心理平衡的人五脏淳厚,气血匀和,阴平阳秘,所以能健康长寿。

“心理平衡”是健康长寿的基石。

对于现代都市人来说,谁拥有了心理平衡谁就拥有了健康和长寿。

“养心”就是拥有心理平衡的重要方法。

何谓“养心”?《黄帝内经》认为是“恬虚无”,即平淡宁静、乐观豁达、凝神自娱的心境。

德者养心“积善成德”,德的核心是做善事。

中医认为德高者五脏淳厚,气血匀和,阴平阳秘,所以能健康长寿。

庄子说,有修养的人“平易恬,则忧患不能入,邪气不能袭”;管子言:“人能正静,皮肤裕宽,耳目聪明,筋信而骨强”;荀子也说“有德则乐,乐则能久”;孔子精辟指出:“大德必得其寿”。

唐代大医孙思邈则认为“德行不克,纵服玉液金丹,未能延年”,“道德日全,不祈善而有福,不求寿而自延,此养生之大旨也”。

相反,德劣者往往病多寿短。

巴西一位学者经三十年研究发现,有贪污受贿罪行的人,癌症、心脏病、脑出血发病率远远高于正常人群。

可见,道德修养不仅是品质的要求,而且是养生的手段。

仁者养心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

其基本思想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具体可以概括为恭、宽、信、敏、惠、智、勇、忠、恕、孝、弟等。

“恭”有谦逊、尊敬之义;“宽”有宽容、宽大之义;“信”有诚信、有信用之义;“敏”有勤勉之义;“惠”有柔顺之义;“智”有智慧、智谋之义;“勇”即勇敢之义;“忠”有忠诚、尽心竭力之义;“恕”有仁爱、宽宥之义;“孝”为善待父母;“弟”同悌,为敬爱兄长之义。

一个人如果能仁全如此,其心境必定是欣慰和宽松,而不是懊恼、愤恨和作奸犯科后的恐惧,因此,“仁者寿”。

善良者能获得内心的温暖,缓解内心的焦虑,故而少疾,恶意者终日在算计与被算计之中,气机逆乱,阴阳失衡,故而多病而短寿。

难怪《戒庵老人漫笔》记载“一士取科第不以正,然与正人相来往,外貌虽轩昂,而心中实《中外卫生要旨》认为:“常观天下之人,凡气之温和者寿;质之慈良者寿;量之宽宏者寿;言之简默者寿。

养生从养心开始

养生从养心开始

养生从养心开始今人之百病,大半起于“心”。

近期,我阅读了“安顿好心堵住健康‘小管涌’”这篇文章,其中揭示了“心身共轭”这一机制,阐明了很多疾病和症状都是心理疾病引起的。

因此,养生,首先要注重“养心”,安顿好心,是今人健康活着的第一要义。

如何养心,如何禅定安心,如何调整心理状态?在我们周围,都是三四十岁的社会精英族,由于长期工作的压力,体力的透支,身体或多或少都出现了疾病。

高血压、冠心病等疾病危及着心脏的健康。

心的地位一向重要,所以养生保健可以从“心”开始。

学会养生,学会养心。

通过“安顿好心”这篇文章的培训与讲解,使我深刻的认识到身体健康是无可替代的。

几千年的中国文化在现代仍然适用,健康只在于自己的言与行。

中华养生有一句名言,叫做"善养生者养心,不善养生者养形。

"养生必须先养心是使人类健康少疾、抵御衰老的首要条件。

而养心就要调整好情志,调节好心态。

因此养生须从养心开始,保持“恬惔虚无,精神内守”,做到“嗜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愚智贤不肖,不惧于物”,才能达到养心的目的。

具体说来,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一、生命在于运动,运动对心脏的保健有着首当其冲的作用。

有氧运动的目的在于增强心肺功能,增加心肺的耐力。

有氧运动时,血液可以供给心肌足够的氧气,氧气能充分酵解体内的糖分,增强和改善心肺功能,还预防骨质疏松,调节心理和精神状态。

二、维护血脉通道保持血流通畅。

首先要多太阳穴按摩,对于突然急剧的血压升高,采用按压或针刺双侧太冲穴的方法,常可在短时间内收到较好的降压效果。

其次,要注意饮食,多吃蔬菜水果,学会健康饮食。

最后要常沐浴,采用冷热水交替沐浴的习惯,这种方法可使血管舒缩运动加强,加速血液循环,增加血管弹性,改善心脑血管功能。

对于预防血管硬化,保持血管通畅有一定的好处。

三、以德养心。

养生始于养德,宽心待人,助人为乐,良好的心理和精神能促进体内分泌更多的有益激素,调节血液的流量和神经细胞的兴奋到最佳状态,使心脏和血管保持良好的功能。

养生先养心

养生先养心

养生先养心下士养身,中士养气,上士养心。

在中医看来,养心是养生的最高境界,是养生的核心和关键。

长生之法,奥秘无穷。

究其根本,必先养其心,守其神,养生重在养心,心胸宽阔而勇敢,形体安定而不游移,专心一意,清心寡欲,自然百病消除,健康的根本在心,一切法从心生,心净则身净。

凡人欲求长寿,应先除病,欲求除病,当明用气,欲明用气,当先养性,养性之法,当先调心,心宽一寸,病退一丈,心治则百络皆安,心乐则百年长寿。

人的肉身需要五谷杂粮、瓜果蔬菜等营养,还要经常运动,才能身强体壮,健步如飞;人的心灵也需要有精神食粮来滋补,也要不断修炼,才能心安理得,快乐安祥。

一种良好的心境,比十副良药更能解除心理上的疲惫和痛楚。

在达观宁静的心境下,人体自身的免疫力、代偿力、康复力得到最佳组合,各项机能阴阳平衡,和谐运行,精、气、神、形达到最佳境界,心灵平静了,心理就平衡,生理就稳定,病理就不发生,即使发生了,也能很快重新平衡。

人类疾病的绝大部分都与不良心态有关。

它提示我们,人要养生,首先应当养心。

这里所谓养心,自然不是指保护好心脏,而是指调控好你的心态,包括思想、感情、情绪、意念,等等。

人的心态需要保持平和,犹如人的体温必须保持正常一样。

古人云:“天下根本,人心而已”。

儒家文化的精髓是“仁”,而“仁”的核心是“善”。

人心善则施善行,能贯天地正气;人心恶则施恶行,必露污浊风尘。

从古至今,人们一贯崇尚“惩恶扬善”的道德和法律精神,弘扬“真善美”,贬斥“假丑恶”。

同时,这两者之间的较量和斗争千年不歇、万代难竭,且无休无止地推动着社会的文明进步。

“一生淡泊养心机”这是一个很高的精神境界。

人都有“喜、怒、哀、乐、悲、恐、惊”,但值得注意的是这“七情”重在把握好分寸和尺度,切不能越头过火,否则将物极必反。

“常观天下之人,凡气之温和者寿,质之慈良者寿,量之宽宏者寿,言之简默者寿。

盖四者,仁者之端也,故日仁者寿”。

“仁”就是要做到温和、善良、宽宏、幽默。

养生先养心

养生先养心

1.养生先养心。

养心就是要心胸宽阔,遇事不怒,想得开,放得下,始终保持心情的平和。

对人与事,不要斤斤计较,要对他人多着想。

过喜伤心,过怒伤肝,忧伤脾,悲伤肺,惊恐伤肾,要保持正常的七情。

养心要心静自然,自己达不到的事情,不要去想它,不要妄想,不要过分的追求,要知足者常乐。

当然不是不要追求的目标,而是有目标努了力就可以了,胜不骄,败不躁。

比如你总想比人家过的好,过不好也不能去上吊。

能人背后有能人,追求过高了,一辈子也达不到。

养心要勤用脑。

养心不是什么也不想,脑子不用就痴呆了,要不断学习,不断接受新事物,当然用脑过度也不是养生。

2.养生要养体。

养体重要的是一个动字,动字包括劳动和运动,任何劳动和运动,只要不是过力的,对身体健康都是有益的,这就要求人们要勤于动,不要懒,动则促进气血周流,懒则气血流通缓慢。

体育锻炼是一种锻炼,劳动也是一种锻炼,但不能过力,过力了就会积劳成疾。

当然体育锻炼过力了对身体也会有害的。

人体不断的活动,保证气血的运行畅通周流,才会有健康的身体。

3.养生要合理饮食,保证身体的需求。

人体需要各种物质,不能偏食,不能过饱过饥,人缺少了哪方面的营养对身体也不利,过多供给了营养,造成了体内某物质的堆积对身体也不利。

所以饮食要全面适当。

4.养生要维护身体的健康。

人的身体就象机器一样,要不断的维护和保养,要预防疾病和治疗疾病,有了毛病就要修修,先是预防为主,一旦有了疾病就要抓紧治疗,只有去除了疾病,才能保证身体的健康。

5.养生要注重养脾胃和肾。

肾是先天之本,脾胃是后天之源。

肾藏精生髓,是人体生命的精华,肾衰退了,人体就要衰老,脾胃运化是供给人体生命需要的源泉,所以要注意保养脾胃和肾。

编辑本段辟谷养生中西医:便秘是万病之源。

《千金要方》:“便难之人,其面多晦”。

《论衡》:“欲要长生,肠中常清;欲要不死,肠无渣滓。

”道家:“若要不死,肠中无屎;若要长生,小便常清”。

中医说:“欲无病,肠无渣;欲长生,肠常清”。

先养心,后养身

先养心,后养身

[标签:标题]
年过九旬,头不晕,眼不花,耳不聋,腰板硬朗,步履轻松,思维敏捷,几年前还上班应诊解疾,伏案创作,连续做三小时报告都毫无倦意。

这便是我的老师现已95岁高龄的南京中医药大学耳鼻喉科干祖望教授。

在八十岁的时候,他曾自信地说:躺着像七十,坐着像六十,站起来像五十,走起来像四十,一问年纪才知道是八十。

之所以如此,全得益于干老的养生八字诀:童心、蚁食、龟欲、猴行。

童心
童心就是要有儿童样的心理状态,无忧无虑,生气勃勃,好动好奇,思维活跃。

这是一种养神的好办法,能使人脱离杂念,保持乐观、开朗的性格,是防病健身、延年益寿的首要条件。

童心每个人都有,不会随年龄增长而消失,多半是自己将其放弃。

保持童心,具体说来有三点。

第一是天真,不念旧恶,不想未来,不懂世事,不为名利,除本身业务必须做好外,其余什么都不想,让大脑处于一种放松状态并得以休息。

第二是无邪,决无欺诈撞骗、明争暗斗、占小便宜等恶习。

第三是单纯,思想倾向于美好、愉快、满足的感受。

中医养生之道养心养性追求内外兼修

中医养生之道养心养性追求内外兼修

中医养生之道养心养性追求内外兼修中医养生注重的是整体的健康,包括身体和心理的平衡。

在传统中医理念中,养生不仅仅是针对身体的调理,更注重心灵的抚慰和修养。

只有内外兼修,才能达到真正的健康境界。

本文将从中医的角度探讨养心养性的方法和追求内外平衡的重要性。

一、养心之道中医认为,心是人的主宰之官,心态的平衡对身体和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养心之道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调理情绪情绪的波动对心血管系统、免疫系统等功能都会产生负面影响。

中医强调调理情绪的重要性,提倡保持平和开朗的心态。

这可以通过正面的思维、适度的锻炼、良好的休息和调理来实现。

同时,避免过度疲劳和压力,保持良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也是调理情绪的重要手段。

2. 调整饮食中医文化中有一句名言:“药食同源”。

中医强调饮食与健康的密切关系。

在养心之道中,合理的饮食习惯非常重要。

适量摄入富含抗氧化剂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坚果等,可以帮助改善心血管功能,减轻心理压力。

此外,合理搭配食材,注意荤素搭配,也能保持身体和心理的平衡。

3. 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助于改善心理状态。

中医推崇早睡早起、有规律的生活节奏,以及适度的运动。

这些习惯有助于提高心脏功能,增强免疫力,缓解疲劳和焦虑,从而保持内心的平静与安宁。

二、养性之法除了养心,养性也是中医养生的重要方面。

养性即培养品质和修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学习自我调节中医认为,人体具有自愈能力,身体的健康与情绪、心理的平衡是相辅相成的。

养性之法首先是学会自我调节,尽量避免消极的情绪和情绪压力。

可以通过学习冥想、太极拳、瑜伽等放松身心的方法,使自己更加平和、开朗。

2. 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良好的行为习惯直接关系到人的身心健康。

中医强调言行举止要遵循道德原则,注重礼仪。

此外,养成正确的姿势和行为习惯,保持良好的环境卫生等也是养性的重要方面。

通过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可以改善身体和心理状况,提升整体素质。

3. 修养性情修养性情是中医养生的一个重要目标。

中医里的“五养”智慧

中医里的“五养”智慧

中医里的“五养”智慧中医认为,身体健康的关键在于保持身心平衡与谐,以达到防病强身之目的。

而五养之法则就是指:养心、养肝、养肺、养脾、养肾。

这五种养生法则是基于中医理论的丰富实践和经验总结,对人们健康生活中产生积极影响。

一、养心养心即保持愉悦的心情和正面的态度是我们保持心理健康的重要手段之一,好的心态有助于减少压力,牢固自信,增强抗压能力。

中医把“心”归为五脏之首,是脏腑之精神命脉,保持心灵舒畅对调节各个脏腑的功能起到关键作用,防止因压力和负面情绪带来的身体疾病。

二、养肝养肝指的是保护和滋养肝脏,在日常生活中要避免过量饮酒,尽量不吃油腻不健康的食品,多吃绿色蔬菜和水果,从而降低肝脏负担,减少疾病的患病率。

同时,中医认为,调整情绪,保持心理和睦,可以提高肝脏的免疫力,预防肝脏疾病的发生。

三、养肺养肺指的是保护和滋养肺脏,在日常生活中要少吸烟、少喝酒,避免接触空气污染,多做有氧运动。

还可以多吃一些富含维生素C的食品,如柠檬、橙子、西红柿,帮助肺脏排毒,促进新陈代谢。

同时,保持情绪平稳,防止过度紧张压力过大,也有助于肺脏的健康。

四、养脾中医认为脾是化物质和补充能量的主要器官,为身体提供能量和营养素。

保持好的饮食习惯,不能暴饮暴食,尽量少吃油腻食品,多喝水,不过度进食寒凉食物。

保持规律的饮食,吃清淡丰富的食品,效果会更好。

同时,多吃富含纤维素食品,如蔬菜和水果,有助于促进肠道蠕动,减轻消化不良的症状。

五、养肾中医强调,肾是人体的主要器官,肾脏健康直接关系到人体的生命力和生命力。

因此,保持肾脏的健康非常重要。

平时要多喝水,尽量避免过度吸烟和饮酒,保持心情平和。

还可以多吃一些富含蛋白质的食品,如鸡肉、鸡蛋、瘦肉等,帮助肾脏正常工作,加强肾脏功能。

总之,中医的五养之法是一种重要的养生方法。

通过保持身心平衡和健康的生活习惯,可以更好地保护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力,实现健康长寿。

[养生不如养心] 养心是养生的最高境界

[养生不如养心] 养心是养生的最高境界

[养生不如养心] 养心是养生的最高境界养生,首先应当养心。

养心贵在静心,静心的至高境界是乐心。

现在就告诉你养生如何养心,快来看看这篇文章了解详情吧。

养生不如养心:养心的养生之道俗话说:“养生不如养心”。

何谓“养心”《黄帝内经》认为是“恬淡虚无”,即平淡宁静、乐观豁达、凝神自娱的心境。

按字义讲,“养”在这里指供给、培植、培养、休养。

其含义一是指个人某方面达到的水平;二是指某个人后天逐步形成的待人处事的态度;三是指修身养性,陶冶精神,锻炼思想,培养情操。

养心是养生之道的“道中之道”。

先看一看先秦诸子是怎么说的。

孔子说:“德润身,仁出寿”、“大德必得其寿”(《中庸》)。

他告诉我们,养生是和一个人的道德修养紧密相关的,有高尚的道德修养,人才能获得长寿。

至于今日,“养生重养德,德高寿自长”的理论已被医学实践所证实。

因为,善于养生的人一般都会有一颗善良、高尚的心灵,善良者能获得内心的温暖,缓解内心的焦虑,故而少疾;恶意者终日在算计与被算计之中,气机逆乱,阴阳失衡,故而多病而短寿。

明朝李诩《戒庵老人漫笔》记载:“一士取科第不以正,然与正人相来往,外貌虽轩昂,而心中实绥,竟不一载而死”。

庄子说:“平易恬淡,则忧患不能入,邪气不能袭,故其德全而神不亏。

”(《庄子·刻意》)有修养的人性情温和宁静,不热衷于名利,就不会有患难的烦恼,也不会受到不正之气的侵蚀。

这样的人,就可以保全他的道德操守,心力、精神也不会受损害。

管子言:“人能正静,皮肤裕宽,耳目聪明,筋信而骨强,乃能戴大圆而履大方。

”(《管子·内业》)这里的“正静”是指心的中正和清静,心能正静,既可以濡养身体,又可以开发智慧。

《左传·襄公二十四年传》:“乐善不疲,有德则乐,乐则能久。

”再看专业人士的说法。

《黄帝内经》强调“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明确提出养身养心应注重精神方面的保养和品德修养,“常观天下之人,凡气之温和者寿,质之慈良者寿,量之宽宏者寿,言之简默者寿。

读邵雍《养心歌》,悟养生必先养心

读邵雍《养心歌》,悟养生必先养心

2019年第12期资养通鉴此外,长寿高僧都反对好逸恶劳。

自古以来,许多寺院都自种粮食,过着一种自给自足的生活。

当代高僧虚云和尚100岁的时候,还和寺院内的僧侣们一起种茶、制茶,后活到120岁。

期间,有人向虚云讨教养生之道时,他总是微笑着回答:“不好逸恶劳,坚持以茶修道,寿命自长。

”北宋著名理学家邵雍,字尧夫,晚年隐居于洛阳城南,名其居处为“安乐窝”,精心研究养生之道,有不少精辟的见解,其作《养心歌》云:得岁月,延岁月;得欢悦,且欢悦。

万事乘除总在天,何必愁肠千万结?放心宽,莫量窄,古今兴废如眉列。

金谷繁华眼底尘,淮阴事业锋头血。

陶潜篱畔菊花黄,范蠡湖边芦絮白。

临潼会上胆气雄,丹阳县里萧声绝。

时来顽铁有光辉,运退黄金无颜色。

逍遥且学圣贤心,到此方知滋味别。

粗衣淡饭足家常,养得浮生一世拙。

此诗表现了作者看破红尘的达观态度,他认为人的一生行事,要顺其自然,什么事不必苦心强求,须知功名富贵到头仅是一场空。

诗中列举诸项古今兴废事件,进一步说明这个道理。

石崇富可敌国,与宠妾绿珠住在金谷园中,何等豪奢,后获罪朝廷,家破人亡,而今该园俱成废墟;韩信辅佐刘邦定天下,功高盖世,后来被吕后擒杀,血染竹尖。

接着又举出了陶潜归隐田园、范蠡功成而退,以及春秋时楚国的伍员在临潼会上力举千斤鼎、丹阳的显赫家族萧氏破败凋亡等历史故事,说明人生不必为了追求功名事业而煞费苦心地劳碌奔波,不如放宽心胸,逍遥度日,粗衣淡饭,了此一生,任人说巧也罢说拙也罢,我自坚持既定的处世观点和养生之道,与世无争,与人无求。

诗意有逃避现实的消极一面,但从健康的角度看,其“养生必先养心”的见解,却是符合养生之道的。

试想,如果心不安宁,欲无止境,终日孜孜于名利,汲汲于富贵,奔波劳碌,力倦神伤,哪里还谈得上强身健体,哪里还能做到益寿延年?这就是该诗留给后人最有益的启示。

文/刘桂云读邵雍《养心歌》,悟养生必先养心。

养心养德练八段锦

养心养德练八段锦

养心养德练八段锦作者:郭静来源:《家庭医药·快乐养生》 2017年第1期国医大师邓铁涛说:“我养生的秘诀就一句话,养生先养心,心境要好;养心先养德,人怎样全面都要有道德,没道德的人不会长寿。

八段锦与我的五脏理论很符合。

我听说水上工人都没有得胃病的,因为他们摇橹。

摇橹就要经常用到这个位置,他们的胃会得到按摩。

我有一个胃病患者,就教他八段锦中‘摇橹’的招式,几个月后就好了。

”养生必先养心养心必先养德中医养生包括5个方面的内容:养心养德,饮食养生、运动养生、房事养生、气功养生。

其中,养心养德是养生的核心。

由于养生的不断推广和重视,养生市场鱼龙混杂,对传统的中医养生是一个很大的冲击和污染,俗话说,潮水涨,最先到岸的总是垃圾。

中医理论体系,注重天人合一,注重养心养德,而现在的养生,大部分以食疗养生多,不重视精神养生。

邓老说,养生最重要的是养心,养心最重要的是养德,“一生淡泊养心机”,这是一个很高的精神境界。

八段锦可起到调理脏腑功能作用在现代养生学中,运动占据着不可动摇的位置,几乎每个养生专家都要强调运动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但运动要“不使过度”,过则于养生不利。

八段锦作为我国古代导引术,其健身效果显著,是中华传统养生文化中的瑰宝。

“我每天都坚持做八段锦,不但运动了筋骨,而且起到了调理脏腑功能的作用。

”邓铁涛说。

邓铁涛介绍,八段锦指双手托天理三焦,左右开弓似射雕,调理脾胃单举臂,五劳七伤向后瞧,摇头摆尾去心火,攒拳怒目增气力,两手攀足固肾腰,背后七颠百病消。

这8个功法,都是针对身体具体的某一个部位,通过调节呼吸,让身体的各个部位得到充分的锻炼和濡养,日积月累,使经络通畅,阴阳平衡,得到养生养心怡情的目的。

(摘自《健康养生周刊》)。

养生必先养心

养生必先养心

龙源期刊网 养生必先养心作者:邓铁涛来源:《养生阅刊》2020年第03期1养生之道在于“养心”心是一身之主,按中医之理论,“心”既支配血脉的运行,还主持精神活动,是人体最重要的组织,称之为“君主”之器官。

所以养生必先养心,心强健是整体各个脏腑都能健康正常之基础,如果心不处于正常状态,血脉闭塞不通,便会影响各个脏腑而受损,达不到养生长寿之目的。

要保养心神,首先要重视七情的调节。

所谓七情,就是喜、怒、忧、思、悲、恐、惊。

作为致病因素的七情,是指这些情志过于强烈,引致脏腑气血逆乱而发病。

人的欲望是无穷的,纵欲无度则有损健康,甚至化生百病。

凡事要看得开,不要患得患失,要有“退一步海阔天空”的良好心态,颐养浩然之正气。

而积极、正确的欲望对养生同样是必不可少的。

特别是为人类事业发展而生的欲望,乃为欲望之大者,为浩然正气,对养生具莫大的好处。

因此,把握好欲望的大小关系,舍小欲、私欲而怀苍生之念;做好“求”与“放”的平衡,入世却宠辱不惊,正是养心正道之所在。

2运动而不使过度运动是养生的重要组成部分,汉代华佗在论五禽戏时指出:“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耳。

动摇则谷气销,血脉流通,病不得生。

”“不当使极”,即言适量而不为过,过则于养生不利。

运动种类可分外功与内功。

体操、跑步、外家拳术之类,重在使用外劲,当属外功;五禽戏、太极拳、八段锦之类则属内功。

凡中老年人不宜行快跑、网球等剧烈运动,以其刚也,刚则耗气。

而内功用意不用力,以意为主,以意为引,以气运肢体,不偏不倚,不会伤气耗血。

太极拳、八段锦,都是中医保健养生学的精华。

八段锦作为我国古代导引术,其健身效果显著,是中华传统养生文化中的瑰宝。

我每天都坚持做八段锦,不但运动了筋骨,而且起到了调理脏腑功能的作用。

中老年人还可选择每天散步30分钟(平地行走),医学上也称之为“医疗步行”。

60岁以上的人,每天散步两次,每次30~40分钟,对身体是非常有好处的。

每天午饭前我都会围绕我住的楼房悠闲地散步10圈。

养生先养心的作文

养生先养心的作文

养生先养心的作文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养生之道,始于养心在繁忙的现代生活中,人们越来越重视养生,追求健康的生活方式。

国医大师陈可冀:养生先养心,养心靠“吃动”

国医大师陈可冀:养生先养心,养心靠“吃动”

国医大师陈可冀:养生先养心,养心靠“吃动”陈可冀,我国著名的中西医结合内科专家,也是中医业内中科院院士、国医大师。

作为心血管病领域的权威,陈老与已故名老中医郭士魁一起,首先提出了“活血化瘀法”防治冠心病的诊疗思想,帮助了临床上数以万计的心血管病人。

聊起自己的养生经验,陈老表示,养生先得养心,这里的心有两层意思:第一是中医所说的生理上的心,即“君主之官”,统领五脏、协调阴阳平衡;其二是心理上的“心”,也是心态。

“毕竟,心态也是决定长寿的关键因素。

中医说,百病生于气,所以养生还得先静心。

而要养心,则在乎如何吃、如何动,即饮食和运动。

”一葱一蒜成为自创“补品”饮食上,陈老忌讳两个极端:第一是过分补充肥甘厚味,即吃太多的肉或者太多的营养补品;其次,他忌讳一味的“素食主义”。

如今养生保健品市场风头正健,很多亲朋好友、同事学生来看望陈老会送补品。

但陈老却总是推辞。

“现在中国保健品市场鱼龙混杂,好的少、差的多,亚健康人群想吃补品,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吃。

”虽然不吃市场上的补品,但陈老却会自己制作补品来吃。

而这原创的补品就是略有些重口味的大蒜、洋葱。

“每天吃一两瓣大蒜,生的熟的都可以,能帮助抑制肝脏中胆固醇的合成;洋葱生吃效果较好,煮久了降脂的效果就差了。

”陈老对于现在一些年轻人为了减肥流行的素食主义也并不认同。

“在我看来,是不建议过分素食的,我从年轻时开始,每顿饭必有一荤一素一菇。

”陈老说,他曾对北京市年龄在63岁以上、素食史达17~72年的僧尼进行研究,发现长期过分严格素食可导致膳食不平衡,最终形成内源性脂质代谢障碍,而这些人的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却并未显著降低。

所以,他建议中老年朋友们,尤其是本身就有心脑血管病的老年人,还是应该注重合理搭配饮食,而并非一味吃素。

至于“一菇”,陈老也说,这主要是指菌类。

因为菌类蛋白含量高、脂肪含量低,很适合高血压、高血脂的老年人食用。

健身运动,练拳练操陈老年轻的时候很喜欢游泳,每天都要游1~2次,现在年纪大了,就每天持之以恒地走路锻炼,每天吃完晚饭,就沿着小区马路走上大半个小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养生先养心
作者:孙凌飞
来源:《家庭医学·下半月》2013年第04期
养生是个大题课,自开天辟地、众生繁衍起,养生问题就伴随而来了。

古贤讲“修命须从修性起,养生须自养神先”。

性命双修姑且不论,单就养生先养神而言,欲养神更须先养心!概因心为神主也!《黄帝内经》记载:黄帝问岐伯十二脏之相使贵贱如何时,岐伯把“心”放在十二脏器之首位并说:“ 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

”此即在言心为神主。

养生要顺应天时,以求天人合一。

现代人各种病症层出不穷,养生健身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如气功、静坐、打拳、瑜伽、体型训练、跑步、球类运动、食疗等等,但是,愚以为养生最紧要之处还在养心,且养生先须养心!
古之大德者无不修心
关于养心,历史上道、佛、儒三家的前贤大德都有精辟论断。

道家讲“炼心”、佛家讲“明心”,儒家讲“正心”,虽表述各异,但其理一同,“心学”实是道、佛、儒三家必须参修、且极重视之大事件也!
道门中的老子在《道德经》讲:“见素抱朴,少私寡欲”,又讲“虚其心……”庄子说:“至人用心若镜,不将不迎,故能应物而不伤”;唐代时,“八仙”之一吕祖吕纯阳真人说:“千言万语,只不过发明炼心二字”;北宋时,张紫阳真人说:“心者,道之枢也!人能时时观心,则妄想自消,圆明自见。

”清代的鹤臞子在其编辑的《唱道真言》里讲:“炼心则一半成仙功夫!”;二十世纪公认的道学最大成就者,文山遁叟、萧天石先生更是直言:“养病之要,首在养心。

却病之要,亦先在却此心病,心病一除,它病自远”;佛门中,唐代的六祖慧能说:“一切福田,不离方寸,从心而觅,感无不通”;孟子说“养心莫过于寡欲”,言人能无欲则心能自清;北宋时大儒苏洵于《心术》中讲:“为将之道,当先治心,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等等。

可见道、佛、儒三家在修仙、修佛、修圣过程中都非常重视“修心”一事。

修仙佛圣人,事业崇高,远在一般养生之上。

前贤大德们尚且修心养心,何况我等凡夫俗子?
心为神主,亦为魔王
心虽为神主,其实心亦能为魔王!存心正则一切正,存心不正则一切不正;人皆可成为尧舜,成为仙佛圣人;人亦皆可成为桀纣,成为盗贼禽兽。

人所同者,是此心,人所不同者亦是此心!
《老子》说:“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人若耳目口心皆极尽娱乐之事,岂能不狂?古语讲得好:“一念动时皆是火,万缘寂处即为春”。

如若人心盲动,向外需求,顺欲逐物,势如狂马,此心即被欲物搅扰。

如若此心安静内守,无思无虑、无欲无念,则天清地宁,自然天理盎然!人在定中,心火自然下降,肾水得以上升,如此心肾相交、水火既济,自然可以修性修命,养生如何不得呢?况且能从内心自求,反躬自省,人心自合于道心、合于天心,必能感动天地而德福,自然也能受他人尊重,功名富贵也会自来,何忧身体健康之类事情?
否则,若如明代朱载育先生之《十不足》歌唱的那样贪心不止,任你机关算尽,纵使一时富贵腾达,到头来也是两边落空!庄子认为人能为患者不是身体而实在是心也!人若日日谋虑,夜夜忧思,怎能养得身心、健得体魄?名篇《扁鹊见蔡桓公》里“扁鹊望桓公而还走”,实是桓公病入膏肓,虽外养丰盛,却难抵其内(心)之忧所致,虽神医扁鹊亦不能医也!
古之高道大德修身养心多有良方,其常能以情顺万物而无情,能转物而不为物转,转境而不为境转!故而其心不会滞于物、事和理。

古贤心虚若渊自能容物,能容物即若无物,其心自能活泼洒脱。

萧天石先生讲养心之法有六,曰:“心广、心正、心平、心安、心静、心定”,并讲可于动中、静中、有事中、无事中、念起时、念将起时等各状态下修炼此心。

人能照此修养,海阔天空,身心自能康健,正如《内经》所言“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能达“无一”,得逍遥
世人多惑,惑而不知,致成大惑!人生困惑烦恼多在于对“是非”二字的纠缠,而是非本无标准可言,因天下万物原本齐于“一”也。

人能心宅坐忘,自法于天,焉有惑患、烦恼?“荣枯不在心,宠辱两相忘”!况且一切名利欲望,功名富贵,都是表面的浮华,过眼之云烟,甚至是造成人生忧患的害生之物。

佛门六祖慧能讲:“本来无一物”!人能忘掉这些表面浮华,自能达于“无一物”之境界。

世上本来就是空的,看世间万物无不是一个空字,如果能把心放空的话,就无所谓抗拒外面的诱惑,任何事物从心而过,不留痕迹。

这是禅宗的一种很高的境界,如果领略到这层境界,就是所谓的开悟了。

佛语:“有一句活在当下的说法”。

就是从这一刻开始,你告别了过去,放下了对过去的执著,你让你的每一刻都全然地生活在当下,你才是新的你。

人不可能对过去的生命进行任何修改,无论多有钱,多有权,都无法回到过去或者对过去进行修改。

然而,在每一个当下,你都拥有着全部的世界和全部的时间,都应在你的觉知之中呈现,这时你才是此刻的主人,为此刻做主。

这样,自然就能逍遥养生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