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控制审计程序及其方法

合集下载

内部控制审计的具体流程

内部控制审计的具体流程

内部控制审计的具体流程第一步:立项和计划内部控制审计的第一步是制定审计立项和计划。

这包括确定审计的目标和范围,以及确定审计的时间表和资源需求。

审计立项时,需要明确审计的目的、重点和限制条件,并与相关部门协商确定内部控制审计的时间和资源。

审计计划应包括审计程序、抽样方法、数据收集方法以及确定内部控制目标和指标的方法。

第二步:数据收集和分析数据收集是内部控制审计的重要步骤。

审计人员需要收集与内部控制相关的数据和信息,包括企业的内部控制文件和记录、相关法规和政策、相关调查报告等。

数据收集可以通过文件审查、面谈、观察等手段进行。

收集到的数据需要进行分析和整理,以确定内部控制的强弱点,并为后续的审计工作提供依据。

第三步:内部控制评估内部控制评估是内部控制审计的核心环节。

在这一步骤中,审计人员通过比较内部控制的实际情况和预定的内部控制目标和标准,评估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和有效性。

评估方法可以采用问卷调查、抽样检查、数据分析等。

评估结果可以提供有关内部控制的缺陷和需要改进的方面。

第四步:问题识别和建议问题识别和建议是内部控制审计的关键环节之一、在问题识别阶段,审计人员需要识别并确定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

这些问题可能包括内部控制制度的缺陷、员工操作失误、管理漏洞等。

在问题识别阶段,审计人员还需要提出改进建议,以帮助企业改善内部控制情况。

改进建议可以包括加强人员培训、优化流程、加强监督和检查等。

第五步:汇报和跟踪审计工作完成后,审计人员需要将审计结果和建议整理成报告,并向企业管理层和审计委员会等相关方面进行汇报。

报告应包括审计的目的、方法、过程和结论,以及改进建议和时间表。

在报告中,审计人员还可以建议设定跟踪机制,以监督改进措施的实施情况。

跟踪工作可以通过定期汇报、检查和复核等方式进行。

第六步:改进措施的实施和跟踪最后一步是改进措施的实施和跟踪。

企业管理层需要根据审计报告中的建议和时间表,制定并执行改进措施。

内控制度审计办法范本(4篇)

内控制度审计办法范本(4篇)

内控制度审计办法范本一、目的和依据为了加强对内控制度有效性的审计和监督,确保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合理性、有效性和可行性,制定本内控制度审计办法。

本办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以及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制定。

二、审计范围审计内容包括企业内控制度的设计、实施和运行情况等方面。

审计对象为企业内控责任人和参与内控制度实施的各级管理人员。

三、审计方法1. 参考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制定审计计划和工作程序;2. 进行内控制度相关文件的查阅和分析,了解内控制度的设计和实施情况;3. 进行实地核查,了解内控制度的运行情况和有效性;4. 进行访谈,了解内控责任人和管理人员对内控制度的理解和执行情况;5. 进行数据分析,检验内控制度的有效性和可行性;6. 编写审计报告,提出改进建议和意见。

四、审计程序1. 筹备阶段:组织审计组成员,明确审计目标和任务,制定审计计划和工作程序;2. 准备阶段:查阅相关文件,了解内控制度的设计和实施情况,明确审计重点;3. 实地核查:对内控制度的运行情况进行实地核查,确保内控制度的有效性;4. 访谈:与内控责任人和管理人员进行访谈,了解内控制度的理解和执行情况;5. 数据分析:对内控制度的数据进行分析,检验内控制度的有效性和可行性;6. 编写报告:根据审计结果,撰写审计报告,提出改进建议和意见。

五、审计报告审计报告应包括审计目的、审计范围、审计依据、审计方法、审计结果、改进建议等内容。

内控责任人和管理人员应针对审计报告中的改进建议和意见,进行整改和改进。

六、附则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内控制度审计办法范本(2)下面是一份内控制度审计办法的范本:内控制度审计办法范本(3)一、总则1.本办法旨在规范内控制度的审计工作,确保内控制度的有效实施和运行。

本办法适用于对组织内控制度进行规范审计的工作。

2.内控制度审计应当遵循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

3.内控制度审计应当参照国家、行业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标准,确保审计工作的合法合规。

内部控制审计的具体流程

内部控制审计的具体流程

内部控制审计的具体流程是:计划审计工作、实施审计工作、评价控制缺陷、完成审计工作4个内容。

内部控制审计的程序:(一)计划审计工作注册会计师需恰当地计划内部控制审计工作,配备具有专业胜任能力的项目组,并对助理人员进行适当的督导。

计划审计工作时,注册会计师应当评价有关事项对内部控制及其审计工作的影响:1.与企业相关的风险;2.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概况;3.企业组织结构、经营特点和资本结构等相关重要事项;4.企业内部控制最近发生变化的程度;5.与企业沟通过的内部控制缺陷;6.重要性、风险等与确定内部控制重大缺陷相关的因素;7.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初步判断;8.可获取的、与内部控制有效性相关的证据的类型和范围。

注册会计师应当充分认识风险评估在计划审计工作中的作用,以风险评估为基础,选择拟测试的控制,确定测试所需收集的证据。

内部控制的特定领域存在重大缺陷的风险越高,给予该领域的审计关注应越多。

在进行风险评估以及确定必要的程序时,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企业组织结构、经营单位或流程的复杂程度可能产生的重要影响和作用。

企业组织结构、经营单位或流程的复杂程度可能影响企业实现控制目标的方式。

企业的规模和复杂程度也可能影响错报风险以及应对该风险所需实施的控制。

注册会计师应当根据企业情况调整工作范围,以获取充分、适当的证据,支持发表的意见。

注册会计师应当在计划审计阶段对企业董事会的内部控制评价工作进行评估,判断是否在内部控制审计工作中利用企业内部审计人员、内部控制评价人员和其他相关人员的工作以及可利用的程度,相应减少可能应由注册会计师执行的工作。

注册会计师利用企业内部审计人员、内部控制评价人员和其他相关人员的工作,应当对其专业胜任能力和客观性进行充分评价。

一般而言,与某项控制相关的风险越高,可利用程度就越低,注册会计师应当更多地对该项控制亲自进行测试。

需要强调的是,注册会计师对发表的审计意见独立承担责任,其责任不因为利用企业内部审计人员、内部控制评价人员和其它相关人员的工作而减轻。

审计师如何进行内部控制审计和风险评估

审计师如何进行内部控制审计和风险评估

审计师如何进行内部控制审计和风险评估审计师在进行内部控制审计和风险评估时,需要采取一系列方法和流程,以确保企业能够有效管理风险并达到其商业目标。

本文将介绍审计师如何进行内部控制审计和风险评估,并探讨这些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挑战和解决方案。

一、内部控制审计内部控制是指企业为保护资产、确保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促进运营效率和合法合规性而实施的一系列措施。

审计师在进行内部控制审计时,需要考察企业中的控制环境、风险评估及其应对措施、信息和沟通、监督机制等方面。

以下是审计师进行内部控制审计的一般步骤:1. 确定审计目标:审计师首先需要明确审计的目标,包括判断企业的内部控制是否有效、评估内部控制存在的风险,并提出改进建议。

2. 收集信息:审计师需要收集企业的相关资料和文件,包括企业的内部控制政策、程序手册、财务报表等,以便对其内部控制进行全面评估。

3. 风险评估:审计师需要评估企业面临的风险,并分析现有的内部控制是否能够应对这些风险。

风险评估是内部控制审计的核心环节,其结果将对审计师的后续工作产生重要影响。

4. 测试内部控制有效性:审计师需要选择一定的样本,通过测试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来评估企业内部控制的运行情况。

测试的方法可以包括文件审阅、观察、访谈等。

5. 形成审计意见:在完成对内部控制的审计后,审计师需要形成审计意见,并将其汇报给企业的管理层。

审计意见应明确评估出的问题和改进建议,以帮助企业改善内部控制。

二、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指通过分析企业所面临的内外部风险,评估其对企业目标的实现可能产生的影响,并采取相应措施来管理这些风险。

审计师在进行风险评估时,应遵循以下步骤:1. 识别风险:审计师需要与企业管理层沟通,了解企业的战略目标、经营环境,并识别与之相关的风险。

风险可能包括市场风险、财务风险、法律风险等。

2. 评估风险的可能性和影响:审计师需要评估每个识别出的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对企业目标实现的影响程度。

这可以通过数据分析、模型计算、行业经验等方法来进行评估。

内部控制审计的程序和方法

内部控制审计的程序和方法

内部控制审计的程序和方法一、内部控制制度审计的主要内容内部控制制度审计的对象是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对这些制度的检查、测试也就构成了内部控制制度审计的基本内容,主要体现在以下管理制度的检查、测试中:1、责任控制制度。

责任控制制度是以确定经济组织内部各部门、各环节、各层次及其人员的经济责任为中心的内部控制制度。

主要是检查各部门和经办人员的职责是否经过恰当授权,各种岗位责任制赋予各职能部门和经办人员的责任是否达到分工明确,职责分明的目的。

2、内部牵制制度。

内部牵制制度是为了保证会计资料的正确性、可靠性及保护财产而形成的种制度。

它主要检查不相容职务是否分离,会计事项的处理是否遵循必须经过两个以上的人员或部门来完成,是否经过复核,以防止差错、舞弊的发生。

3、会计控制制度。

会计控制制度是指经济组织为了保证会计数据的正确性和可靠性而采取的各种措施和方法,主要是各种凭证的记录、传递,资金的使用,债权债务反映,会计报表编制等各个环节的控制制度和程序。

主要是通过账证、账账、账表之间的相符关系,检查会计数据的可靠性;通过账实核对检查账实是否相符,以保证会计数据的真实性;通过严格的复核审批制度,以保证会十十业务处理的合法性;通过定期编制计算平衡表检查所有数据的正确性等。

毕业论文4、经营方面各个循环系统的控制制度。

它是经济组织内部为实现经营目标而实现生产经营和管理所必须经过的环节和业务操作的控制制度:如成本控制、购销控制、物资控制、生产经营过程的控制制度等。

通过检查这些环节的控制是否严密,反映企业是否能正常进行经营活动及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5、财产、凭单管理制度。

财产、凭单管理制度是为了确保经济组织的财产和各种凭证单据而建立的控制制度。

如财产物资的保管、清点、验收、领用、计划、合同、单据等各个环节,都应实行专人管理。

进行内部控制制度审计,其重点是放在对于制度内各个控制环节的审查上,目的在于发现制度中控制的薄弱环节。

二、内部控制审计的程序与方法主要有四个步骤。

内部控制审计的程序与方法

内部控制审计的程序与方法

内部控制审计的程序与方法一、内部控制审计的概念内部控制审计是指对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制度、程序进行全面、系统、持续性检查,评价其有效性、可靠性和适当性,发现存在的问题,提供合理建议的一种审计方式。

内部控制是一种强有力的管理手段,是各种企业管理人员必须掌握的技能之一,是企业保证财务报告真实准确性的重要保障。

内部控制审计的目的是为了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审计委员会和企业管理部门的要求,评价内部控制制度的完整性、有效性及是否达到既定的目标,发现问题和弱点,提出改进建议,保证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稳定和有效运行。

二、内部控制审计的程序1. 制定审计计划:审计计划应依据企业的规模、特点和经营情况确定审计对象、审计范围和重点,确立审计目标和任务,并编制责任申请书,明确审计程序和方法。

2. 进行评价和风险评估:评价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性和可靠性,评估其风险程度,检验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与规划是否一致,确定审计重点和目标。

3. 实施审计计划:制定审计程序和方法,收集必要的证据,采取适当的审计工具和技术,执行审计计划。

4. 建议和意见:根据发现的问题,提出可行的改进建议和具体实施方案,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管理与监督,提高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5. 编制审计报告:按照审计排期和程序,编制审计报告,反映审计结论和意见,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改进和完善提供有力保障。

三、内部控制审计的方法1. 规划法:该方法主要指定内部控制标准,制定内部控制目标和计划,制定内部控制指南,建立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和监督。

2. 实地检查法:通过实地检查企业的业务流程,察看文件和记录,检查业务活动的现场操作符合内部控制制度的规定,以及执行流程是否符合公司规定。

3. 文件审查法:该方法主要是通过检查企业的内部控制文件和记录,检测企业内部控制是否符合内部控制制度,确定风险程度和改进机会。

4. 面谈法:面谈法主要是进行内部控制审计人员与企业相关人员进行谈话,了解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和效果,即建立内部控制监管程序,建立有效反馈渠道,主要是提高对内部控制制度的检查和评估程度。

内部控制审计程序和方法

内部控制审计程序和方法

内部控制审计程序和方法(一)内部控制审计程序概述为了论述方便,首先简要分析一下内部控制审计的分类。

经济组织内部进行内部控制审计,不可能都针对整个内部控制系统进行,更多情况是对其中部分展开。

按照涉及内部控制的范围,大致可分为如下三类:1 、业务循环内部控制审计,所谓业务循环内部控制是指对某个业务循环实施的控制,这种审计按照经济组织的业务纵向展开,专门审计业务循环内部控制;2 、非独立部门内部控制审计,这种审计专门针对某个不独立的部门或机构所涉及的内部控制,所谓不独立,是指财务上不独立,没有独立的财务机构,也不单独核算;3 、独立单位内部控制审计,这种审计是对经济组织所属的独立单位的内部控制进行审计,独立单位是指财务上独立的,可以是投资中心或利润中心,也可以是子公司,单独设置财务机构的分公司,它们自己本身可能有一套内部控制,同时还要执行经济组织作为整体的内部控制。

这三类审计各有各的特点,但在审计程序上,由于独立单位内部控制审计相对较复杂,程序最全面,因此以下即以其为蓝本讨论.内部控制审计程序与其他审计中作为审计程序的内部控制评价应该有相似之处,因为毕竟两者都是以内部控制为焦点而展开,但由于服务的目标不一致,在程序上也有差别。

内部控制评价程序一般是: 1 、了解与记录内部控制; 2 、初步评价控制风险; 3 、实施符合性测试;4 、评价内部控制的强弱。

作为一种单独开展的审计,了解经济组织的基本情况这些准备工作是必须的,因为对内部控制需求越强烈的经济组织,其规模越大,这是必然的;在大规模的组织里,管理高层、各个下属机构的诸多具体的基本情况内部审计人员不可能都熟悉。

了解基本情况是开展内部控制审计的基本条件,否则无从下手。

同样大规模的组织内既存在针对整个组织的控制,也存在针对某个部分或某个下属机构的控制,内部审计人员也不可能都熟悉,因此了解内部控制也是必须的。

在了解内部控制阶段,还必须初步分析所了解信息,以初步确定内部控制的健全性和有效性,规划要实施的符合性测试程序。

内部控制审计的程序与方法

内部控制审计的程序与方法

内部控制审计的程序与方法1.环境评估:环境评估是审计的第一步,它旨在了解组织的内外部环境和文化,以便确定内部控制的基础和影响因素。

2.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确定可能会威胁到组织内部控制的风险和威胁的过程。

这可以通过访谈员工、查阅文档和观察组织活动来完成。

3.控制评估:控制评估是评估组织内部控制框架的有效性和合规性的过程。

这包括了对内部控制政策、程序和控制的批判性评估。

4.测试内部控制:测试内部控制是通过实施多个测试来验证控制的有效性和完整性。

这包括了控制活动的抽查等。

5.采样:采样是为了评估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而从总体中抽取样本的过程。

可以采用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和无效抽样等方法。

6.文件审计:文件审计是审查与内部控制相关的文档和记录的程序。

这包括了审查控制政策、程序和记录的合规性和一致性。

7.访谈和观察:通过访谈员工和观察组织活动,审计人员可以获得更多关于内部控制的信息。

这可以帮助他们了解内部控制的执行情况和问题的存在。

8.故技重施:故技重施是通过重复之前的测试或程序来验证控制的持续有效性。

这可以帮助评估内部控制的可持续性和一致性。

9.数据分析:数据分析是使用统计方法和分析工具来评估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和合规性。

这可以包括趋势分析、异常检测和数据挖掘等技术。

10.缺陷追踪和报告:在审计过程中发现的缺陷需要记录和追踪,并及时向管理层报告。

这可以通过编制缺陷清单、缺陷修复计划和审计报告实现。

通过以上的程序和方法,内部控制审计人员可以评估并提供关于组织内部控制的有关信息和建议,以帮助组织改进内部控制体系的有效性和合规性。

这对于保护组织的利益和财务健康至关重要。

内控审计流程

内控审计流程

内控审计流程内控审计是指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性和合规性进行全面、系统的审计活动。

内控审计流程是指对企业内控制度进行审计的一系列步骤和方法。

内控审计流程的建立和执行对于企业的经营管理和风险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介绍内控审计流程的相关内容。

1. 制定内控审计计划。

内控审计流程的第一步是制定内控审计计划。

审计计划应当包括审计的范围、对象、时间安排、审计程序和方法等内容。

审计计划应当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制定,确保审计的全面性和针对性。

2. 进行内部控制评价。

内控审计流程的第二步是进行内部控制评价。

内部控制评价是指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包括风险识别、控制目标的设定、控制活动的执行、信息与沟通、监督与反馈等方面。

评价的结果将为后续的审计活动提供重要依据。

3. 制定审计程序。

内控审计流程的第三步是制定审计程序。

审计程序是指根据审计目标和范围,设计具体的审计工作程序和方法。

审计程序应当包括数据采集、风险分析、内部控制测试、审计证据的收集和分析等内容。

4. 开展内控审计。

内控审计流程的第四步是开展内控审计工作。

审计人员应当按照审计程序和方法,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进行全面、系统的审计。

审计工作应当注重对关键领域和重要环节的审计,确保审计的全面性和有效性。

5. 形成审计报告。

内控审计流程的最后一步是形成审计报告。

审计报告应当包括审计的基本情况、审计发现的问题和建议、审计意见等内容。

审计报告应当客观、准确地反映审计的结果,为企业的决策提供重要参考。

总结。

内控审计流程是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审计的一系列步骤和方法。

建立和执行内控审计流程对于企业的经营管理和风险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企业应当重视内控审计流程的建立和执行,不断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风险控制能力。

内部控制审计的程序和方法

内部控制审计的程序和方法

内部控制审计的程序和方法内部控制审计是指对组织内部控制制度进行评估和检查的过程。

它旨在帮助组织识别风险、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以加强内部控制环境。

下面将介绍内部控制审计的程序和方法。

一、编制审计计划在进行内部控制审计之前,审计师需要制定一个审计计划。

该计划包括确定审计目标、范围和时间表等。

首先,审计师应了解组织的目标和运营情况,明确审计的目标是什么。

其次,审计师需要确定审计的范围,即需要审计的部门、流程或项目等。

最后,审计师应安排审计工作的时间表,确保审计能够按计划进行。

二、了解内部控制环境在进行内部控制审计之前,审计师需要了解组织的内部控制环境。

内部控制环境包括组织的管理层风险意识、道德价值观、管理风格等。

了解内部控制环境有助于审计师评估组织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并指导审计工作的开展。

三、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内部控制审计的关键步骤。

审计师需要识别组织内部存在的潜在风险,并评估这些风险对组织目标的影响程度。

风险评估可以通过查看组织的政策文件、流程图、内部报告等来进行。

同时,审计师还需要与组织内部的相关人员进行交流,了解他们对风险的看法和控制措施的有效性。

四、确定审计程序基于风险评估的结果,审计师需要确定适应性的审计程序。

审计程序包括内部控制测试、审核相关文件和记录、访谈关键人员等。

审计程序的目的是确认组织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存在缺陷或不足,并评估这些问题对组织目标的可能影响。

五、进行实地调查和测试为了验证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审计师需要进行实地调查和测试。

实地调查可以通过观察工作场所、沟通员工等方式进行。

测试可以包括抽样检查、数据分析、内部控制流程的复核等。

这些实地调查和测试能够帮助审计师获取更多的信息,并为后续的审计结论提供依据。

六、编写审计报告审计师在完成审计工作后,需要编写审计报告。

审计报告是向组织管理层和其他相关方提供审计结论和建议的重要文档。

该报告应清晰明确地陈述审计发现、评估的风险、问题的根本原因以及改进建议等内容。

内部控制审计程序和方法

内部控制审计程序和方法

内部控制审计程序和方法(一)内部控制审计程序概述为了论述方便,首先简要分析一下内部控制审计的分类。

经济组织内部进行内部控制审计,不可能都针对整个内部控制系统进行,更多情况是对其中部分展开。

按照涉及内部控制的范围,大致可分为如下三类:1 、业务循环内部控制审计,所谓业务循环内部控制是指对某个业务循环实施的控制,这种审计按照经济组织的业务纵向展开,专门审计业务循环内部控制;2 、非独立部门内部控制审计,这种审计专门针对某个不独立的部门或机构所涉及的内部控制,所谓不独立,是指财务上不独立,没有独立的财务机构,也不单独核算;3 、独立单位内部控制审计,这种审计是对经济组织所属的独立单位的内部控制进行审计,独立单位是指财务上独立的,可以是投资中心或利润中心,也可以是子公司,单独设置财务机构的分公司,它们自己本身可能有一套内部控制,同时还要执行经济组织作为整体的内部控制。

这三类审计各有各的特点,但在审计程序上,由于独立单位内部控制审计相对较复杂,程序最全面,因此以下即以其为蓝本讨论。

内部控制审计程序与其他审计中作为审计程序的内部控制评价应该有相似之处,因为毕竟两者都是以内部控制为焦点而展开,但由于服务的目标不一致,在程序上也有差别。

内部控制评价程序一般是: 1 、了解与记录内部控制;2 、初步评价控制风险;3 、实施符合性测试;4 、评价内部控制的强弱。

作为一种单独开展的审计,了解经济组织的基本情况这些准备工作是必须的,因为对内部控制需求越强烈的经济组织,其规模越大,这是必然的;在大规模的组织里,管理高层、各个下属机构的诸多具体的基本情况内部审计人员不可能都熟悉。

了解基本情况是开展内部控制审计的基本条件,否则无从下手。

同样大规模的组织内既存在针对整个组织的控制,也存在针对某个部分或某个下属机构的控制,内部审计人员也不可能都熟悉,因此了解内部控制也是必须的。

在了解内部控制阶段,还必须初步分析所了解信息,以初步确定内部控制的健全性和有效性,规划要实施的符合性测试程序。

内部控制审计的具体流程

内部控制审计的具体流程

内部控制审计的具体流程是:计划审计工作、实施审计工作、评价控制缺陷、完成审计工作4个内容。

内部控制审计的程序:(一)计划审计工作注册会计师需恰当地计划内部控制审计工作,配备具有专业胜任能力的项目组,并对助理人员进行适当的督导。

计划审计工作时,注册会计师应当评价有关事项对内部控制及其审计工作的影响:1.与企业相关的风险;2.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概况;3.企业组织结构、经营特点和资本结构等相关重要事项4.企业内部控制最近发生变化的程度5.与企业沟通过的内部控制缺陷;6.重要性、风险等与确定内部控制重大缺陷相关的因素7.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初步判断;8.可获取的、与内部控制有效性相关的证据的类型和范围。

注册会计师应当充分认识风险评估在计划审计工作中的作用,以风险评估为基础,选择拟测试的控制,确定测试所需收集的证据。

内部控制的特定领域存在重大缺陷的风险越高,给予该领域的审计关注应越多。

在进行风险评估以及确定必要的程序时,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企业组织结构、经营单位或流程的复杂程度可能产生的重要影响和作用。

企业组织结构经营单位或流程的复杂程度可能影响企业实现控制目标的方式。

企业的规模和复杂程度也可能影响错报风险以及应对该风险所需实施的控制。

注册会计师应当根据企业情况调整工作范围,以获取充分、适当的证据,支持发表的意见。

注册会计师应当在计划审计阶段对企业董事会的内部控制评价工作进行评估,判断是否在内部控制审计工作中利用企业内部审计人员、内部控制评价人员和其他相关人员的工作以及可利用的程度,相应减少可能应由注册会计师执行的工作。

注册会计师利用企业内部审计人员、内部控制评价人员和其他相关人员的工作,应当对其专业胜任能力和客观性进行充分评价。

一般而言,与某项控制相关的风险越高,可利用程度就越低,注册会计师应当更多地对该项控制亲自进行测试。

需要强调的是,注册会计师对发表的审计意见独立承担责任,其责任不因为利用企业内部审计人员、内部控制评价人员和其它相关人员的工作而减轻。

简述内部控制审计的程序与方法

简述内部控制审计的程序与方法

简述内部控制审计的程序与方法《简述内部控制审计的程序与方法》嘿,朋友!今天我要跟你唠唠内部控制审计的程序与方法,这可是个超级重要的事儿,就像你出门得先穿好衣服、系好鞋带一样,搞清楚这些程序和方法,能让咱们在工作中少走好多弯路呢!首先啊,咱们得有个“摸底”的步骤,这就好比你去一个陌生的地方,得先搞清楚地形吧。

咱们得先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包括它的业务范围、组织架构、人员配置等等。

这时候你可别像个没头的苍蝇到处乱撞,要有条理地去收集信息。

比如说,看看他们的公司章程、规章制度,找相关的人员聊聊天,了解了解他们日常是怎么干活儿的。

接下来,就是风险评估啦!这就像是你走夜路,得先看看哪里可能有坑,哪里可能有坏人。

要识别出可能影响内部控制的各种风险因素,比如市场变化、政策调整、内部管理混乱等等。

这时候你得把自己想象成一个超级侦探,不放过任何一个蛛丝马迹。

我跟你说,我上次做这个的时候,感觉自己就像福尔摩斯,拿着个放大镜到处找线索,结果发现他们的一个小部门居然有“权力滥用”的嫌疑,那可真是让我兴奋了好一阵!然后呢,进入控制测试环节。

这就好比你买了个新手机,得试试看各项功能好不好用。

通过抽样的方法,检查内部控制的实际运行情况。

比如说,看看他们的审批流程是不是真的按规定来,财务记录是不是准确无误。

这里要注意啦,抽样可不能瞎抽,得有技巧,不然就像抽奖没抽中大奖一样,啥有用的信息都得不到。

再往后,就是实质性程序啦!这可是重头戏,就像一场考试的最后几道大题,决定了你能不能拿高分。

要对财务报表的相关项目进行详细审查,查找有没有错误或者舞弊的迹象。

这时候你得瞪大眼睛,不放过任何一个可疑的数字和交易。

我有一次审一个报表,发现有一笔账怎么都对不上,后来发现是他们把小数点给点错了,这可真是让人哭笑不得!最后,咱们得写审计报告啦!这就像是你给别人讲故事,得讲清楚前因后果。

把审计的结果、发现的问题、提出的建议都清楚明白地写出来。

记住,语言要简洁明了,别搞得像写天书一样,让人看不懂。

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的基本程序与方法

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的基本程序与方法

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的基本程序与方法事业单位内部审计是指对事业单位内部管理、运营等方面进行全面、系统地审查和检验的一种管理工作,在帮助事业单位实现内部控制有效性、发现问题和风险、提供改进意见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下面将介绍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的基本程序与方法。

一、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的基本程序1.确定审计目标和范围:审计目标是指审计工作的目标和要求,范围是指审计工作所涉及的领域和内容。

应根据事业单位的特点和需求,明确审计目标和范围。

2.制定审计计划:审计计划是指审计工作的时间安排、人员分配、工作程序等。

审计计划应根据审计目标和范围,结合事业单位的具体情况制定,并经过相关部门的审核和批准。

3.分析与评估内控制度:内控制度是事业单位管理机构、方法、制度、规则等的总称。

审计人员需要对事业单位的内控制度进行分析和评估,以确保其合理有效。

4.获取审计证据:审计证据是指用于支持审计结论和意见的可靠材料。

审计人员通过收集、核实和分析相关资料、记录和数据等,获取审计证据。

5.进行审计测试:审计测试是对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规定和做法进行检验和评估的过程。

审计人员可以采用抽样调查、文件检查、实地勘查等方式,对内控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测试。

6.发现问题与风险:审计人员应根据审计目标和范围,结合事业单位的内控制度和业务活动,发现存在的问题和潜在的风险。

7.提供审计意见与建议:审计人员根据审计工作的结果,向事业单位提供审计意见与建议。

审计意见是对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情况的评价和判断,审计建议是对事业单位存在的问题和风险提出的改进措施和建议。

8.编制审计报告:审计报告是整个审计工作的总结和结论,包括审计目标、范围、方法、结果等内容。

审计报告应准确、客观、清晰地表达审计意见和建议。

9.跟踪审计结果:审计人员应跟踪和监督事业单位是否采取了改进措施和建议,以验证审计结果的有效性。

二、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的基本方法1.文件检查法:通过查阅文件、记录和资料等,了解事业单位的管理和运营情况,并对内控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

审计程序中的内部控制检查

审计程序中的内部控制检查

审计程序中的内部控制检查内部控制是指组织通过制定的政策和程序来提供合理保证,确保资产的安全、财务信息的可靠性以及实现企业目标的有效性和效率。

在审计过程中,内部控制的检查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旨在评估和测试公司内部控制体系的有效性和效率。

本文将介绍审计程序中的内部控制检查的目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一、目的审计程序中的内部控制检查的主要目的是评估和测试公司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和效率。

通过检查内部控制,审计人员可以确定哪些内部控制存在缺陷、哪些内部控制需要改进,并提供建议和建议,以提高公司的内部控制体系。

此外,内部控制检查还可以帮助审计人员确定风险,并确定适当的审计程序和测试范围。

二、方法内部控制检查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了解和评估内部控制体系:审计人员首先需要了解和评估公司的内部控制体系,包括内部控制的设计和实施情况、内部控制的目标和政策以及内部控制的监督和运作情况。

2.确定关键的内部控制要素:审计人员需要确定哪些内部控制是关键的,可以对财务报表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产生重大影响的。

这些内部控制要素通常被认为是高风险领域和重要流程。

3.开展测试和评估:根据审计人员的判断,对关键的内部控制要素进行测试和评估。

测试可以包括内部控制的文件审阅、抽样检查、与内部控制相关的过程测试和重演测试等。

4.发现和报告缺陷:审计人员应该记录并报告发现的内部控制缺陷。

缺陷的报告应该包括描述缺陷的性质、影响程度和建议改进的措施等。

三、注意事项在进行内部控制检查时,审计人员需要注意以下几个事项:1.材料的充分性和可靠性:审计人员应该确保所使用的材料充分、可靠,并且与检查的内部控制要素相关。

2.测试方法的选择:审计人员应该选择适用的测试方法,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合理的测试和评估。

3.测试的范围和时机:审计人员应该确定测试的范围和时机,以确保测试的有效性和覆盖范围。

4.与管理层的沟通:审计人员应该与公司的管理层保持良好的沟通,了解他们对内部控制检查的期望和要求。

审计程序中的内部控制评估与改进方法与实践

审计程序中的内部控制评估与改进方法与实践

审计程序中的内部控制评估与改进方法与实践审计程序中的内部控制评估与改进方法与实践是保证审计质量和有效性的关键环节。

内部控制评估旨在识别审计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和不完善的内部控制措施,并提供改进建议,从而提高内部控制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本文将探讨内部控制评估的方法,并介绍一些实施内部控制改进的最佳实践。

一、内部控制评估方法1. 风险评估方法风险评估方法是审计程序中内部控制评估的重要方法之一。

它旨在识别与审计目标相关的风险,并确定可能导致内部控制失效的因素。

常用的风险评估方法包括:- 问卷调查:通过向相关部门或员工发放调查问卷,了解其对内部控制的看法和体验,并收集潜在风险的信息。

- 面谈:与相关部门或员工进行面谈,深入了解其对内部控制的理解和应用情况,发现潜在的问题和风险。

- 流程分析:分析审计对象的业务流程,找出可能存在的内部控制缺陷和风险控制点。

2. 内部控制测试方法内部控制测试方法是为了验证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常用的内部控制测试方法包括:- 文件检查:检查相关文件和记录,验证其是否符合内部控制要求,确保记录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 观察确认:观察审计对象的操作过程和员工行为,确认是否符合内部控制规定。

- 抽样检查:通过随机抽样的方式,检查审计对象的相关事务,以评估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二、内部控制改进方法1. 内部控制建议内部控制评估的结果应当提供相应的建议,以便改进内部控制体系。

建议应该具体、明确,并针对性地指出内部控制缺陷以及改进建议。

建议的内容可以包括:- 完善内部控制流程:提出流程改进方案,确保内部控制流程的完整性和高效性。

- 人员培训:针对现有人员的内部控制知识培训,提高员工的内部控制意识和操作能力。

- 技术改进:提出相应的技术手段和系统工具,以强化内部控制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

2. 内部控制改进实施内部控制改进需要全面的规划和有效的执行。

以下是一些内部控制改进的最佳实践:- 制定改进计划:根据内部控制评估的结果和建议,制定详细的改进计划,包括责任人、时间计划和优先级等。

内部控制审计程序

内部控制审计程序

目录前言3 1。

1内部审计程序的编制基础3 1.2内部审计程序的内容简介4 1.3内部审计程序的使用说明52正文7 2.1收入7 2.1.1业务流程概要7 2.1.2销售政策和销售定价的订立和审批7 2.1。

3客户信用政策的订立,审批,复核及修改7 2.1.4销售合同的订立和审批的控制7 2.1。

5订单处理及开票的控制7 2。

1.6产成品发运7 2。

1.7销售入账和应收账款7 2。

1.8销售退回7 2。

1.9售后服务和客户关系7 2。

1.10客户档案的建立、更新和复核7 2.2采购及费用7 2.2。

1业务流程概要7 2.2。

2供货商/承包商的选择和档案管理7 2.2.3采购定价7 2。

2。

4采购计划的订立,审批及修改7 2。

2。

5采购合同的订立,审批及修改72.2。

6购货程序7 2.2.7应付账款和购货付款7 2。

2.8购货的入库和退回7 2.2。

9费用的处理(费用的审批,报销和截止)7 2。

3存货的管理7 2.3.1业务流程概要7 2。

3.2原材料入库7 2。

3.3在产品和原材料的出库7 2.3。

4在产品和产成品的入库7 2.3.5产成品出库7 2.3.6存货的内部转移7 2。

3。

7货品账目和盘点7 2。

3。

8残次冷背存货的管理7 2。

3。

9存货保安(存货保险、人员、防火通风、存放外仓等)7 2。

4固定资产管理7 2。

4。

1业务流程概要7 2.4。

2固定资产的购置及入帐(供应商选择)7 2。

4。

3固定资产的折旧7 2.4.4固定资产的调用7 2.4。

5固定资产的租入7 2。

4.6固定资产的处置7 2。

4。

7固定资产的维护7 2.4。

8固定资产档案的管理72.4。

9固定资产盘点7 2。

5人力资源管理7 2。

5。

1业务流程概要7 2.5。

2人力资源档案管理7 2。

5.3薪金、津贴及社会保险7 2。

5.4时间记录及休假7 2。

5。

5雇佣、晋升、调派、轮岗和合同到期及中止7 2。

5。

6人员的培训7 2。

内部控制审计的程序

内部控制审计的程序

内部控制审计的程序一、引言内部控制审计是指对组织的内部控制体系进行评估和审查的过程,以确保组织达到有效的风险管理和业务运营目标。

内部控制审计程序的设计和执行对于保障组织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的准确性以及合规性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内部控制审计的程序。

二、确定审计目标在进行内部控制审计之前,首先需要明确审计的目标。

审计目标通常包括评估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发现潜在的风险和弱点、提出改进建议等。

明确审计目标有助于指导审计的整个过程。

三、制定审计计划制定审计计划是内部控制审计的重要步骤。

审计计划需要确定审计的范围、时间安排、审计方法和技术工具等。

审计计划应该根据组织的特点和风险情况进行量身定制,确保审计的全面性和有效性。

四、收集信息在进行实际的审计工作之前,需要收集相关的信息和数据。

这包括收集组织的政策文件、流程图、数据报表、风险评估报告等。

收集信息的目的是为了对组织的内部控制体系进行全面的了解,为后续的审计工作提供依据和参考。

五、进行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内部控制审计的核心环节之一。

通过对组织的业务流程和内部控制措施进行评估,确定潜在的风险和弱点。

评估的方法可以包括问卷调查、现场观察、交流沟通等。

评估的结果将为后续的审计工作提供指导和依据。

六、进行实地检查实地检查是内部控制审计的重要环节之一。

审计人员需要亲自到组织的各个部门进行实地检查,了解业务流程的具体操作和内部控制措施的执行情况。

实地检查可以通过观察、核实文件和记录、访谈员工等方式进行。

七、进行测试和样本分析在实地检查的基础上,需要进行测试和样本分析。

通过对样本数据进行检查和分析,评估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和质量。

测试的方法可以包括数据抽样、比对、核实等。

测试的结果将为后续的审计结论提供依据。

八、编写审计报告在完成审计工作之后,需要编写审计报告。

审计报告应当包括审计目标、审计范围、审计方法、审计结果、发现的问题和建议等内容。

审计报告应该准确、清晰地表达审计的结论和意见,为组织提供改进和优化的建议。

内控制度审计(5篇)

内控制度审计(5篇)

内控制度审计一、目的内部控制审计的目的是合理地保证组织实现以下目标:(一)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组织内部规章制度;(二)信息的真实、可靠;(三)资产的安全、完整;(四)经济有效地使用资源;(五)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

二、内部控制制度审计程序说明(一)了解组织岗位设置、人员配备是否符合内部控制要求。

(二)审阅组织各种文件,了解各项内部控制制度,取得与审计内容有关的信息。

(三)找出组织各项内部控制关键控制点,绘制内部控制标准流程图。

(四)运用《内部控制制度问题式调查表》对组织内部控制状况进行调查。

(五)对内部控制调查结果进行分析,进行健全性测试,找出组织内部控制的弱点。

(六)对组织内部控制的健全性和合理性进行初步评价,对控制弱点进行分析。

21、初步评价组织所有控制目标是否已经达到,各种管理制度是否体现了内部控制的要求。

2、内部控制的设置是否合理;有无不必要的控制点;每个需要控制的地方是否都建立了控制环节;控制职能是否划分清楚;人员之间的分工和牵制是否恰当。

3、分析内部控制弱点是否有补偿性控制;控制弱点产生的潜在错误及其重要影响。

提出进一步审查的目标。

(七)对组织内部控制进行符合性测试。

1、对实物资产进行盘点。

2、对有关业务人员操作情况进行“实地观察”。

3、用“检查证据法”,对分项审计内容逐个选择若干笔业务进行“穿行测试”。

4、对“穿行测试”中发现的问题进行重点检查。

5、审计人员认为可以采用的其他方法。

(八)收集审计证据,编制审计工作底稿。

(九)根据审计结果,对组织内部控制状况进行评价,提出审计报告。

对审计中查出的组织内部控制重大缺陷和内部控制弱点,应当认真研究,有针对性地提出可行的改进意见与建议,向管理层和董事会反映。

三、工作标准3(一)内部控制的审查与评价1、内部审计人员应实施适当的审查程序,以评价被审计单位的控制环境。

其审查重点为以下内容:a经营活动的复杂程度;b管理权限的集中程度;c管理行为守则的健全性和有效性;d管理层对逾越既定控制程序的态度;e组织文化的内容及组织成员对此的理解与认同;f法人治理结构的健全性和有效性;g组织各阶层人员的知识与技能;h组织结构和职责划分的合理性;i重要岗位人员的权责相称程度及其胜任能力;j员工聘用程序及培训制度;k员工业绩考核与激励机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论内部控制审计程序及其方法【摘要】内部控制审计的主要内容既是对构成内部控制的各个要素进行科学合理的综合测试与评价。

可以说内部控制审计既可以作为独立的审计项目组织实施,用以完善内部控制,也可以作为实施其他审计项目的一个程序或方法。

因此,想要更好的发挥内部控制审计的监督、控制职能,审计师在进行内部控制审计时应该采用适当审计程序及其方法,以确保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评估质量。

【关键词】内部控制审计;分析测试;程序;方法
前言:内部控制审计有利于改善单位的经营管理,提高单位的经济效益,是在内部控制的基础上实行的再控制。

以下笔者通过对内部控制审计内容的进一步分析、阐述了内部控制审计的实施方法和程序,以为内部控制审计的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1内部控制审计的几点重要内容
1.1内部控制的具体含义
内部控制审计已经经过了一段较长的历史时期,然而国内外学术界仍未形成一个统一的内部控制审计定义。

我们就暂将广义的内部控制审计概念作为内部控制审计的定义,既可将内部控制审计作为其他的审计项目实施的一个方法或程序,借以确定内部审计的重点、方法和范围,确定其受依赖程度,也可作为能独立实施的审计项目组织,促进审计效率和质量的提升。

内部控制审计主要是测试内部控制的合理、健全、有效和符合的特性并对其进行评价。

1.2对象及内容
控制环境与活动、风险评估、信息监督等内部控制的要素就是内部控制审计的主要对象。

测试并评价内部控制的各个构成要素就是内部控制审计的主要内容:检查并对内部控制健全性做出评价;测试内部控制是否有效;对内部控制进行综合性评价判断其是否具有科学合理性;测试内部控制的实质性。

2内部控制审计的操作程序和实施方法
审计师可利用通用的报告准则与外业实施内部控制审计,审计师必须具备可以完全胜任审计工作,在工作过程中时刻坚持谨慎性原则。

为了保证内部审计控制的质量,必须采用恰当方法和程序。

审计师应当根据评估和审计不同内容,采取不同的审计和评估方法。

2.1审计工作准备阶段
制定审计业务计划。

进行管理流程评估。

对管理层文档记录进行评估。

对内部控制加以了解。

进行重要会计科目的识别。

对主要的交易类别和重要流程加以识别。

熟知期末财务报告的各个流程。

审计师必须了解公司的内部控制有效性在管理层给出的评估。

适当的进行工作协助和计划,在保证其需要的基础上,实现适时监督。

审计师对内部控制进行评估和评价必须了解评价的对象,在了解的基础上加以评价会更加具有信服力。

充分的操作前准备,有利于实现审计目标、达到审计目的。

2.2实施审计阶段
穿行测试。

在对第一交易类型测试时,审计师必须实施一次或一次以上的穿行测试。

审计师实施穿行测试的对象,其中包括:单独的初始交易、交易控制权、交易记录、处理以及报告的全过程,重要流程的内部控制进行审计,风险及舞弊控制也不例外。

审计师可以在穿行测试中获得以下证据:使审计师识别并了解五大方面内部控制的针对性控制设计,其中防止风险和舞弊而实施的控制也在审计范围之内;审计师要了解整个流程,根据相关财务报表来认定,判断其是否能识别出整个流程中易发生错报所有关键点;对控制设计有效性进行评估;确认是否实施了控制。

进行控制识别使测试得以进行。

对于重要的财务报表科目以及其中所披露的事项相关认定实施的控制有效性,审计师必须要提供出足够的证据。

对重要的会计科目、重要流程和会计信息相关认定进行过识别后,应当对以下进行识别和评估并实施控制测试:以产生舞弊和错误节点;管理层控制实施的性质;针对控制目标和特定目标而实施并进行的控制重要性,其实施一种以上控制的必要性,或为特定目标的实现,进行控制补充是否必要;极其不能实现控制有效性所存在的风险。

对设计和运行效果进行评估、测试。

能够对财务报表发生重大舞弊或错误的错报产生发现或防止作用实施的预期控制,我们可以判断其为有效内部控制设计。

可按照以下标准对控制目标控制实施情况进行判断:对公司每个领域控制目标进行识别;每个目标的满足条件控制的识别;对实施控制后财务报表中重大错报导致的错误
或是舞弊能否起到发现或防止的作用。

在进行控制有效性评估时,审计师应当判断控制实施人员必要授权的获得与否和控制是否按计划实施、实施控制有效性是否具备。

可以通过对适当人员进行询问、相关记录的检查、控制重新实施的措施和公司运营状况的观察等方式相结合来进行控制有效性
的判断测试。

形成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意见评价。

发表相关内部控制意见时,审计师必须先评估获得的全部证据,并阐述其意见,必须在审计师工作无任何限制和实质性漏洞的前提下,审计师意见才更有意义。

审计师如发现内部控制存在实质性漏洞时应发表否定意见,如收到工作限制,审计师或按权限受制范围发表意见,或者发表无法表示或保留意见。

对内部控制缺陷进行评估。

对于已发现缺陷的内部控制审计师必须对其进行评估,并决定该缺陷在单独或累加后,是否是或形成实质性漏洞或重要缺陷。

以下几方面是评估内控缺陷程度时必须考虑的:单独缺陷或累加缺陷后是否会致使会计科目余额错报或错报披露事项;单独缺陷或累加缺陷导致错报的危害程度。

2.3形成审计报告的阶段
对管理层的报告进行审计评估。

对于管理层做出的内部控制有效性的相关评估报告,审计师应当对下列事件加以评估:管理层建立并适当维护内控制度是否是其明确责任的表示;评估框架由管理层执行是否适当;在公司最近结束的财务年度,管理层在做出的内
控有效性的评估中,对于重大错报管理层是否列出;对它的评估管理层所使用的表达形式是否可以接受。

修订审计报告。

在下列任何一种存在的情况下,审计师就必须对审计报告的标准进行修订:管理层没有进行充分的内控评估,或者管理层不适当的报告;公司内部控制中存在某个重大的控制缺陷;在业务约定书内进行审计工作受限制;审计师应付了事,参照他人的部分审计报告进行报告的制定;自报告日期之后,发生的某个期后事项具有重大影响的;管理层在内部控制报告中混杂并包含了其他信息。

审计师对管理层确认的内部控制所披露事项进行评估。

当这样的情况发生时,管理层有责任进行确定、审计师就有对其评估的必要:内部控制产生变化的理由是纠正个别实质性漏洞,内部控制变化的理由及变化后的周围环境是否有充分确定、重要的信息来充分披露证明该项变化会产生误导作用。

结束语:
审计是对内部控制实施情况的检查与监督,审计工作的开展有利于内部控制工作的发展和完善。

因此,严格遵守审计程序、按照适当的方法开展审计工作,不仅可以有效保证审计工作质量,还能保证审计工作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董建华。

美国sox法案视角下对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思考[j].集团经济研究,2007(22)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财政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