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教学实录]
第1课__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形成(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学情分析:本课主要讲述的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无论对于“百家争鸣”还是早期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学生总体上比较熟悉,所以基本史实上学习起来较为容易。
但对于“百家争鸣”及儒家思想形成的历史大背景以及孔孟荀三位儒学家和老庄两位道学家的思想较为深邃,需作重点分析,以便学生能够理解和把握。
课程标准:1.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
2.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及其儒家思想的形成。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的主要观点,以及老子、庄子和韩非子的主要思想;(2)理解孔子“仁”的思想、墨子“仁政”的思想和“性本善”思想、荀子的性恶论、韩非子的法家思想;(3)分析儒家思想的形成原因,总结儒家思想的形成过程,探寻儒家思想的深远影响。
2.过程与方法:(1)学生可以根据教科书与教师提供的材料以及自己的观察所得,进行推理分析,主动探究问题的答案,并学会用观察法,比较法等方法学习有关问题。
能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
(2)教师应该注重启发式教学,设计具有针对性、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并对学生在探索过程中的表现予以及时而恰当的评价。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春秋战国时期思想活跃而繁荣的文化盛况的学习,对祖国文化有深入的认识,从而热爱和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逐步培育起民族精神,激发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自豪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
2.教学难点:如何正确判断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思想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
教学用具:多媒体设备教学过程:引入新课:通过我国著名哲学家冯友兰先生的这段话:“一个民族的文化,是一个民族精神的活动的结晶,一个民族的哲学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对于它的精神活动的反思,从这个意义说,一个民族的哲学是一个民族文化的最高成就,也是它的理论思维的最高发展。
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优质课教案整理
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优质课教案整理2016-01-21 11:40 422次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 高中历史人教2003课标版1、知识与能力(1)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儒家学派的思想家孔子、孟子和荀子的主要观点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以及其他学派的老子、庄子和韩非子的主要思想;(2)理解孔子“仁”的思想、墨子“仁政”的思想和“性本善”思想、荀子的性恶论、韩非子的法家思想;(3)分析儒家思想的形成原因,总结儒家思想的形成过程,探寻儒家思想的深远影响。
2、过程与方法引入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相关内容,启发学生思考“百家争鸣”和早期儒学出现的时代背景。
运用比较法、列表法和分析法指导学生对“百家争鸣”以及儒家思想的相关问题进行归纳。
最后以早期儒学为重点,组织学生对儒学的存在原因以及现代儒学复兴情况进行探讨。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的研究探讨,让学生感受到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通过对“诸子百家”的分析以及了解,培养学生的“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精神。
认识儒学在中国和世界的发展中所处的重要地位,并且联系现实,使学生能够正确对待中国传统文化,发挥儒学在现代生活中的积极作用。
本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二学生。
关于百家争鸣的有关内容,一方面学生在初中的时候已经有了一定基础,另一方面高二语文课本《先秦诸子散文》中也有很多的相关内容。
但是,由于年代的久远,学生对这节课的内容仍旧是感到比较生疏的。
因此,在讲授时要顾及到学生的基础知识的情况,用相对比较通俗的方式来呈现教学内容。
另外,由于本节课的时代离学生比较远;因此,采用什么样的方式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并让学生深入其中来感受先代哲人的智慧成了一个必须要考虑的问题。
此外,虽然高二学生的历史知识储备比较充分,但历史思维能力还有待提高,对历史的领悟力也还比较欠缺,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教案(精选3篇)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教案(精选3篇)《“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教案篇1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教案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化【专题学习目标】1.课程标准:(1)①知道诸子百家,熟悉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缘由及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过程。
②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③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知道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进展,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进展。
④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子等思想家的主要思想,了解明清时期中国传统思想的进展状况。
(2)在本专题的学习过程中,学会收集并综合分析中国传统思想文化进展过程中的相关资料,探讨思想文化在人类历史进展中的重要作用及其影响;熟悉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化是一个不断吸纳,融合各种思想流派观点的过程。
在学习中,还要多方涉猎相关学问,注意探究学习,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发觉问题,乐观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养成独立思索的学习习惯。
(3)通过本专题学习,进一步了解古代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化过程,增加对祖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喜爱和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树立自觉传承祖国和人类思想文化遗产的意识。
(4))通过本专题学习,阅读《论语》、《老子》、《庄子》中的精彩片段,提升阅读和分析古文材料的力量,增加文学修养。
2.学法引导:(1)对于中国古代思想史的学习,不仅要阅读名家的论著,也应当留意反映社会下层民众思想的其他资料。
对于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中有重要地位的名家名著,阅读时要注意真正理解原文,而现在印行的一些白话译本只能作为参考。
要考察中国古代思想史的进展脉络,必需留意各家思想在不同历史阶段的时代特征。
(2)在学习本专题的过程中,可以实行以下几种学习方法。
材料学习法:本专题涉及到很多中国古代思想家的名著和论述,同学在学习过程中,运用识读,记忆,体验,表述,制表归纳,置疑比较等方法,积累必要的历史材料(包括文字的、图片的和实物的),渐渐形成一个较为系统的学问体系。
教学设计7: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政治、经济制度的大变革时期,也是学术思想空前自由、活跃的时期。
产生于这一时期的孔子与诸子百家的学说对后世的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我国文化发展史、世界文化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他们的政治主张及治学方法,今天仍闪烁着智慧的光芒,有些甚至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时,各家各派在并立中互相辩驳,推动了我国思想文化的发展,为以后地主阶级进行封建统治提供了理论源泉。
2.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通过学习,了解孔子的主要思想及他在教育方面的贡献。
(2)能够在教师的启发下,结合以前所学知识分析出百家争鸣的历史背景。
(3)了解诸子百家的主要派别和代表人物及其思想。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对孔子的了解,教育学生要有理想要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通过对百家争鸣的学习要培养敢于表达思想、尊重别人意见的个人素质。
3.教材重点与难点:重点:了解孔子和诸子百家的主要思想成就;依据:产生春秋战国时期的孔子与诸子百家的主要思想在我国文化发展史、世界发展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
难点:如何帮助学生分清各派的政治主张,如何帮助学生认识到“百家争鸣”现象是大变革时代的产物。
依据:这一时期的学术思想空前自由、活跃,各家各派对各种问题提出了不同的见解,形成了思想领域中百家争鸣的局面。
这一时期的经济上生产力飞速发展,政治上出现了竞相改革的风潮。
二、教法应用:教法:主要运用了启发式教学法,着重问题的创设,提供氛围,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发现问题,着手解决问题,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则成为学生的“协作者”。
三、学法指导:1.学法:创设情境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并指导学生树立大历史观,走出课堂,走向生活。
2.学情分析:因为大多学生不大重视历史课的教学,历史知识储备和认知水平有限,所以老师仍需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已有的知识,采取深入浅出、形象生动的方法进行因势利导,不断启发,点拨和矫正。
人教版必修3第一单元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优秀教学案例
(四)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及儒家思想的形成,各家思想的特点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2.学生总结发言,巩固所学:同学们可以结合自己的理解,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
3.教师强调重点:儒家思想的核心观念及其在现代社会的价值。
(五)作业小结
1.布置作业:请同学们结合所学,写一篇关于儒家思想在现代社会应用的短文。
2.教师提醒注意事项:在写作过程中,要注意论据充分、论证合理,展示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
3.结束语: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及儒家思想的形成,希望同学们能够将这些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不断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和综合素质。
4.鼓励学生相互评价、总结,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归纳能力。
(四)反思与评价
1.教师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反思,如“本节课你学到了哪些儒家思想?对你有何启示?”
2.设计自我评价表,让学生从知识掌握、思维能力、团队协作等方面进行自我评价。
3.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关注学生的成长,如“你在课堂上的表现非常出色,继续保持!”
考虑到学生的知识背景和年龄特点,本节课需要以生动有趣的方式引导学生了解诸子百家的起源、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进而深刻理解儒家思想的形成过程和主要内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注重启发学生的思考,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批判性思维,使他们对儒家思想有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我将以案例教学法为主线,结合小组讨论、情景模拟等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我将注重课堂氛围的营造,鼓励学生提问、发表见解,使课堂成为师生共同探讨、共同成长的平台。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并掌握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历史背景、主要流派及其代表人物的基本思想,重点掌握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的主要思想观点。
2.理解儒家思想的形成过程,探讨孔子、孟子、荀子等儒家代表人物的核心思想,以及其在政治、道德、教育等方面的主张。
2.学生活动:学生观察图片,结合自己的历史知识,回答问题。
3.教师引导: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总结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特点,如诸侯割据、战争频繁、思想繁荣等,进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二)讲授新知
1.教学活动:教师简要介绍“百家争鸣”的概念,然后详细讲解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主要学派的核心思想。
c.儒家思想在现代社会有哪些积极意义?
2.学生活动:学生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3.教师引导:在各小组讨论结束后,教师邀请部分小组代表进行汇报,对学生的观点进行点评和总结。
(四)课堂练习
1.教学活动:教师设计以下练习题,检验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
a.请简述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学派的核心思想。
2.学生活动: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自我总结。
3.教师引导: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结合所学内容,撰写一篇关于“百家争鸣与儒家思想”的短文,以加深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和巩固。同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践行儒家思想,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五、作业布置
1.请同学们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撰写一篇关于“百家争鸣与儒家思想”的短文,要求800字左右,重点分析儒家思想的形成过程、主要观点及其在现代社会的作用和意义。
b.请举例说明“百家争鸣”时期的思想碰撞。
人教版必修三 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教案设计
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一、教学目标1、明确春秋战国特定的历史时期形成“百家争鸣”局面的原因,了解不同学术的地域特点。
2、通过图文资料的分析,概括总结儒家、道家、法家等学派的主要思想观点。
3、知道“百家争鸣”是时代的需要,树立以人为本的人文主义观念。
正确看待中国传统文化。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社会原因和历史意义;孔子、孟子、荀子、老子和韩非子思想的主要内容。
2、教学难点儒家思想形成的原因。
三、教学过程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1、“百家争鸣”的含义春秋战国时期,许多学术流派或学者(诸子百家)针对当时社会上和学术上的各种问题,争相发表不同见解,展开争论,形成“百家争鸣”局面。
“百家”泛指数量多;“争鸣”指争论和辩难。
2、形成的原因经济上:生产力大发展;井田制崩溃;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政治上: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分封制、宗法制崩溃;地主阶级形成阶级:“士”阶层活跃和受重用文化上:私学兴起,造就大批文士学术下移——“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3、表现4、影响(1)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2)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
二、儒家思想的形成及初步发展1、春秋时期孔子创立儒家思想⑴创立:孔子删定“六经”:《诗经》《尚书》《礼记》《易经》《乐经》《春秋》,有记录言论的《论语》⑵基本内容①思想核心:是“仁”,通过“礼”来实现;②政治主张:“为政以德”,包含了民本思想;③教育思想:主张“有教无类”,创办私学,打破了官府垄断。
(学在官府——学在民间)(3)评价:开创儒家学说,儒家思想后来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也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2、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发展⑴孟子的思想主张内容:①“仁政”②“民贵君轻”③“性本善”(仁、义、礼、智即“四心”)⑵荀子的思想——战国时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内容:①“仁义”和“王道”,“以德服人”;②君舟民水;③“人性恶”;④“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等唯物思想三、道家和法家1、道家学派(1)老子—春秋时期A、老子简介:道家的创始者;生活在春秋晚期,著有《老子》,又称《道德经》B、老子的思想a.哲学思想:“道”是宇宙万物的起源。
《百家争鸣 和儒家思想的形成》教案(新人教版必修3)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教案(新人教版必
修3)
第1 课“百家争鸣”和儒家的形成
【三维目标】目标内容
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识记理解运用”百家争鸣”的局面
“百家争鸣”的概况;出现的社会原因;主要流派和主要代表;历史作用
了解”百家争鸣”的原因和作用,儒家思想创立和发展的过程,进一步认识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事件发展的基本脉络。
分析儒家思想形成的过程,了解儒家思想在人类历史进程中的作用及其影响。
全面认识春秋战国时期文化繁荣局面,认识这是在社会经济迅速发展,阶级关系剧烈变化,奴隶制度瓦解和封建制度形成的历史条件下出现的。
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理解经济、政治和文化三者辩证关系的能力。
论从史出
问题探究
历史比较
概括阐释
了解儒家以人为本的精神境界,了解儒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最主要部分,突出其在世界上的先进地位和对后世的影响,以此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孔子及儒学的勃兴
孔子的简介及其思想主张
战国时期儒家代表。
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的形成教案_1
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的形成教案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的形成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的主要观点,理解儒家思想的形成。
过程与方法:适度引入古代中国政治发展与传统文化方面的材料,启发学生思考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
以列表的方法,从时代、主要观点、影响等方面,指导学生归纳孔子、孟子和荀子的主要内容。
以百家争鸣为主题,组织学生谈一谈继承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认识和感受。
组织一次“我读《论语》的读书活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中国古代思想的博大精深:通过学习早期儒家的民本思想,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精神;了解儒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最主要部分,认识其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和对后世的影响;联系现实,使学生正确对待儒家传统文化,发挥其在当代的积极意义。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历史意义;孔子、孟子、荀子的主要观点,了解儒家思想的形成。
难点:儒家思想的形成,认识其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和对后世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材料分析法、对比法。
四、教学手段:多媒体五、教学设计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也是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
自孔子创立儒家至今,儒家经过了二千多年的发展历程,其思想与孔孟时代的儒家已是差别很大了。
要想了解原始儒家的思想的原貌,我们要尽量阅读原始文献资料,所以讲课中涉及很多这方面的史料。
学习中我们还要注意孔孟荀思想的异同,也能帮助学生理解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过程。
早期儒家思想的一个积极方面是它的民本思想,通过学习民本思想,来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精神。
教学过程中尽量调动学生已知知识,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导入:教师: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提问:默读单元引言: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是什么思想?学生:儒家思想。
教师:对!中国的思想文化源远流长,蓄积深厚。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人教版必修三第一单元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教学设计
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为高中一年级学生,他们在初中阶段已经对历史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和积累,具备基本的历史素养。在此基础上,针对本章节“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学生具有一定的认知基础,但对其深入理解和批判性思考尚需引导和培养。
2.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以及对儒家思想的认识和体会。
3.教师总结本次课程的要点,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结合所学,撰写一篇关于学知识,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应用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请同学们结合课堂所学,撰写一篇关于“儒家思想在现代社会的应用”的文章,要求观点明确,论述充分,字数不少于800字。
6.教学评价
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如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小组讨论成果等,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500字
1.教师以一段关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视频作为导入,让学生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2.提问:“在春秋战国时期,为什么会出现百家争鸣的现象?”引导学生思考,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3.通过对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学派代表人物的简介,引发学生对这些学派观点的好奇心,进而导入新课。
(二)讲授新知,500字
1.教师简要介绍百家争鸣的背景,重点讲解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学派的主要观点及代表人物。
2.详细剖析儒家思想的形成过程,强调孔子、孟子等思想家的重要贡献,如仁、义、礼、智、信等核心价值观。
(2)组织课堂辩论,让学生站在不同学派的角度,进行观点阐述,锻炼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
4.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1)通过学习儒家思想,引导学生认同其积极价值,如仁爱、忠诚、诚信等。
人教版必修三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教案
4.私学兴起,“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
2 .主要流派
儒家:孔子孟子荀子
法家:商鞅韩非子李斯
道家:老子庄子
墨家:墨子
3、影响
“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二、诸子百家思想
学派
代表人物
3.荀子:⑴主张施政用“仁义”和“王道”,“以德服人”。
⑵提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亦覆舟”的观点。(即君舟民水)
⑶伦理观:“性恶论”;强调用礼乐来规范人的行为,使人向善。
墨家学派
墨子(战国)
兼爱、非攻、尚贤、节俭(代表小生产者)
法家学派
韩非子、商鞅(战国)
以法治国、中央集权理论、严刑酷法、重农抑商
教学难点
【学习难点】如何理解儒家思想的核心;荀子对儒家思想的改造。
学法指导
小组合作探究法,自主学习法,材料阅读法
教法
讲授法,材料讲述法。
教
学
过
程
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1.背景:春秋战国是社会大变革时期
1,生产力发展,井田制崩溃,封建经济的形成和初步发展;,
2.分封制崩溃,周王室衰微,诸侯兼并战争,重视网络人才;
(代表新兴地主阶级)
板书设计
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1.背景
2 .主要流派
墨家
法家
教学反思
教学设计
课题
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课型
新授课
时间
课时
1
教学目标
1.说出“百家争鸣”含义和,列出“百家争鸣”局面出现飞原因,背诵其历史作用。
【范文】第一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教学案
第一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教学案www.5ykj.com 第一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教学案一、教材分析本专题主要讲述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形成与发展演变的脉络。
这一过程共分为四个历史阶段,各有时代特色。
本课为第一个历史阶段:儒家思想在春秋战国百家争鸣中脱颖而出。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在互相争鸣,发表不同政见、彼此驳难的同时,也彼此吸收、融合,终于形成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儒家思想,就是在吸收各家之长的过程中发展成长起来的。
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他提出“仁”与“礼”的学说,主张建立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
孟子继承了孔子学说,并对其“德治”思想进行发挥,提倡“仁政”学说,并提出“民贵君轻”思想。
战国末期的荀子,广泛吸收了各家思想的精华(当时道家、墨家、法家等思想派别有用的合理的科学的成分),丰富了早期儒家的思想内容,强调“天行有常”,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还对“礼”进行深入的讨论,成为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过程。
掌握诸子百家的思想特征及其代表人物的主要主张;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原因及重要意义。
2.过程与方法:学生可以根据教科书与教师提供的材料以及自己的观察所得,进行推理分析,主动探究问题的答案,并学会用观察法、比较法等方法学习有关问题。
能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
教师应该注重启发式教学,设计具有针对性、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并对学生在探索过程中的表现予以及时而恰当的评价。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春秋战国时期思想活跃而繁荣的文化盛况的学习,使学生对祖国文化有深入的认识,从而更加热爱祖国历史与文化,有志于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逐步培育起民族精神,激发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自豪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
人教版必修三第一单元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优秀教学案例
3.关注小组合作的过程,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反思与评价
1.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反思,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2.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2.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分享观点,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学生必要的帮助和指导,引导学生深入探讨和思考。
(四)总结归纳
1.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归纳,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2.教师进行课堂小结,强调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加深学生对儒家思想的理解和记忆。
本教学案例遵循人性化的教学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力求在实际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历史认知水平和思维能力。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主要思想家和其主张,包括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能够进行简单的比较和分析。
2.理解儒家思想的起源、发展及其核心内涵,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儒家思想进行评价和解读。
人教版必修三第一单元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人教版必修三第一单元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是高中历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介绍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思想主张以及儒家思想的起源和发展。本节课旨在让学生了解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多样性,理解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并从中汲取智慧,提高文化素养。
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许多学生对于百家争鸣时期的思想家及其主张容易混淆,对儒家思想的形成过程和内涵理解不深。针对这些问题,我设计了以下教学案例,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本节课的知识要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教学实录赵剑峰(淮北市实验高级中学,安徽淮北235000)为了配合人教版必修3教学参考书的发行,2007年4月,人民教育出版社在安徽省拍摄了三堂录像课,本课是其中之一。
课前导入:Flash动画:“百家争鸣”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老子、庄子、韩非子、墨子等7张图片循环滚动播放,背景音乐:古筝曲《高山流水》。
导入新课:师:首先,请大家欣赏一个录像片断。
(播放录像《论语心得》片断,52″)。
师:刚才这个录像片断中口若悬河、滔滔不绝的女士大家一定非常熟悉,她是谁?生:北师大教授于丹。
师:2006年10月,北师大教授于丹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开讲《论语心得》,由此在中华大地上引发了一场“儒学热”。
孔子被尊奉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和十大思想家之一,他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和光荣。
生活在2500多年前的孔子为什么会享有如此崇高的地位?他创立的儒学是怎样兴起、发展的?中国古代思想领域是怎样由“百家争鸣”演变为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主流的?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久远的春秋战国,一起去领悟传统文化的精髓,一起在祖先留给我们的智慧里寻找灵感和启迪。
学习新课:说文解字,解读标题。
师:首先,让我们一起来解读本课的课题。
“百家争鸣”,所谓“百家”指的是什么?生:所谓“百家”,是指“诸子百家”。
春秋战国时期,在社会上形成的一些以传播文化、发展学术为宗旨的学者和思想流派。
师:真的是一百家吗?生:不是,“百家”,是泛指,意为数量多。
师:《汉书·艺文志》上主要分为儒家、墨家、道家、法家、阴阳家、杂家、名家、纵横家、兵家、小说家等十家。
由于小说家没有系统化的理论,不能称其为一个学派,其他的九家被称为“九流”。
这也就是“三教九流”中“九流”的来历。
“争鸣”是什么意思?生:所谓“争鸣”,是指“诸子百家”之间互相诘难、批驳而形成的局面。
师:春秋战国时期,代表各阶层、各政治派别的学者和思想流派,都希望按照本阶层或本集团的利益和要求,对宇宙对社会对万事万物作出解释。
于是,他们著书立说,广收门徒,高谈阔论,互相辩难,争相发表自己的见解。
“百家争鸣”就是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
师:春秋战国时期,为什么会在思想文化领域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呢?(学生思考)为了帮助大家理解这一问题,我们先来看一段对话。
这是中央电视台记者在采访中与一个西北放羊娃的对话:你每天干什么?放羊!放羊为了什么?挣钱!挣了钱呢?娶媳妇儿!娶了媳妇后呢?生娃娃!生了娃娃,让他干什么……?当然是放羊!!!师:看完这段对话,不少同学笑了。
我们在笑过之后,有没有想过,为什么这个放羊娃会有如此单纯、幼稚,甚至可笑、可悲的想法呢?生:因为他受的教育太少了。
师:为什么他受的教育太少了呢?生:因为他家太穷了。
师:他的想法归根结底受到什么问题的制约?生:经济问题,生存环境。
师:这折射出历史发展的一个规律,什么规律?生: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社会经济、政治发展的反映。
师:我们能否举一反三,活学活用,结合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背景,说一说“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原因呢?生1:中国社会处于动荡变革时期。
井田制、分封制、宗法制等旧制度走向崩溃,新的封建制度正在建立。
生2:东周王室衰微,天下大乱,诸侯崛起,诸侯为了在争霸中胜出,纷纷招揽天下人才,士大夫阶层活跃和受重用。
生3:春秋战国时期战乱频繁,很多贵族在战争中沦为平民,不少士大夫兴办私学,评论时局,寻求恢复社会秩序的良方,把本来只保存在贵族社会中的知识带到民间。
师:(归纳总结)1、政治、经济: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发生重大变革。
2、阶级关系:“士”的活跃和受重用。
3、思想文化:学术下移,“学在民间”。
以上三点原因中哪一点是“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根本原因呢?生: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发生重大变革。
师:“诸子百家”中对当时和后世影响较为深远的思想流派有哪些?他们的代表人物分别是谁?主要观点是什么?他们的思想与他们所处的历史背景、与他们所代表的社会阶层之间有什么关系?分组学习:把学生分成四个学习小组,分别代表儒家、道家、法家、墨家四个学派,归纳概括他们的主要观点,探究他们的思想与他们所处的历史背景、师:在别的学习小组回答问题的时候,咱们要注意倾听,他们回答不全面或回答错误的地方,咱们可以进行补充和指正,甚至诘难、批驳,争取在咱们的课堂上也形成一种“百家争鸣”的局面,大家说,好不好?生:好!师:首先请儒家学派的代表说一说,为什么本课的课题是“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而不是“百家争鸣”和道家思想或法家思想或墨家思想的形成?儒家思想的形成和“百家争鸣”之间是什么关系?生:因为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百家争鸣”是儒家思想形成的背景,儒家思想正是在吸收借鉴其他学派思想的基础上发展完善,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
师:出示孔庙、孔府、孔林图片和纪念孔子诞辰2556周年图片。
今年9月,我们的友好学校澳大利亚墨尔本市迈克劳德学校的十几名同学要来我们学校做短期文化交流,其中一项内容是到山东曲阜的孔庙去参观,假如学校派你去陪同,你将怎样简明扼要地向他们介绍孔子呢?生: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晚期鲁国人,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后人尊称为“至圣”。
孔子的言论由他的弟子整理成《论语》一书。
孔子的学说主要有:提出“仁”的学说;主张“爱人”;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爱惜民力;“为政以德”,孔子另外还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封建文化的正统思想就是封建统治者利用和改造孔子的学说而发展起来的。
师: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什么?生:“仁”。
师:什么是“仁”?生:“仁者爱人”,要求人与人之间要互相爱护,融洽相处。
师:如何才能做到“仁”呢?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师:还有呢?孔子还说过,怎样才能做到“仁”呢?生:克己复礼为仁。
师:什么是“礼”?请大家先看一个小故事。
(出示材料)某天,鲁哀公请孔子进宫叙谈。
哀公请孔子吃桃子,边上还有一盘黍子。
孔子却恭敬地吃掉了黍子。
哀公笑道:“夫子,侍人送上来的黍子,是用来擦桃子上的毛的,不是吃的。
”孔子正色对哀公说:“主公啊,我不是不知道。
但是,黍米是五谷尊者,是帝王用来祭祀天地及宗庙中最上等的谷物,其地位是很高的。
但桃子地位是比较低贱的,祭祀时从不用。
用尊贵的东西去擦拭低贱的东西,是君子所不为的。
今天用五谷之长的黍米去擦拭低贱的桃子,臣以为这是违背周礼的。
故我不敢那样做。
”鲁哀公听了,大加赞赏地说:“夫子所言,真是妙极了。
”师:通过刚才这个小故事,大家想一想,什么是“礼”?生:西周时的等级名分制度,即周礼。
师:从孔子主张恢复周礼,你能看出什么?生:孔子思想具有一定的保守性。
师:“仁”和“礼”之间是一种什么关系?生:仁是内在的自觉,礼是外在的约束。
具备“仁”的内在品德,才能自觉地遵守“礼”;遵守“礼”的规范,才能更好地践行“仁”的品德。
师:还有一个小故事,“苛政猛于虎”的故事,一次,孔子路过泰山旁边,见一妇女在坟边痛哭。
询问之后才知道,她的公公、丈夫和儿子都被虎害了,但她却不愿离开,因为这里没有苛政。
孔子感慨到:“苛政猛于虎也!”这个故事反映了儒家的什么思想?生:以德治民。
师:“以德治民”和“仁”之间是什么关系?生:“以德治民”是“仁”在政治理念上的反映。
师:孔子在教育上的主要贡献是什么?生:“有教无类”。
师:你还知道孔子有哪些至今仍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教育思想?生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生2:温故而知新。
生3: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生4: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生5: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生:……师:今天的孔子风光无限,春秋末年的孔子是不是也是这样呢?生:……师:史书载,孔子率弟子周游列国时,曾在陈蔡两国交界处困饿七日,动荡的年代,他的“仁”的思想也处处碰壁,不被采纳。
请大家思考一下:为什么春秋时期孔子的思想不被采纳?生:孔子主张恢复周朝的等级名分制度,实质上是力图维护奴隶制。
在春秋末年奴隶制正在走向灭亡的背景下,他的这一保守思想不可能受到普遍重视。
动荡的年代,各诸侯国都想富国强兵,孔子“仁”的思想也缺乏施展的舞台。
师:孔子的思想虽然在当时未受重视,但后来经孟子、荀子等人的发展改造,在战国“诸子百家”中成为蔚然大宗。
在儒学的形成过程中,孔子和孟子、荀子之间是什么关系?他们的思想主张有何异同呢?生:孔子是儒家思想的创立者,孟子、荀子对儒家思想加以总结和改造,又吸收了一些其他学派的积极合理成分,使儒学体系更加完整,儒家思想更能适应社会的需要。
师:孟子的核心思想有哪些?生:“仁政”、民本、性本善。
师:孟子把孔子“仁”的学说发展成为系统的“仁政”学说。
儒家思想开始与政治相结合。
民本思想是孟子哲学思想中的精华,也是对孔子民本思想的发展。
孟子总结战国时期各国治乱兴亡的规律,提出了一个富有民主性的著名命题:“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也是孟子用仁政来解释君民关系。
性善学说虽然是唯心主义哲学思想,但孟子强调君王要善待人民,在当时是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的。
师:荀子杂取百家,与孔孟思想并不完全一致,为什么一般还是把他作为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生:荀子虽然杂取百家,但他的核心思想“仁义”是直接从孔子的思想中脱胎而来。
师:荀子的核心思想有哪些?生:“仁义”和“王道”、“君舟民水”、性本恶。
师:“君舟民水”的观点,对后世的政治思想影响很大,为后来历代有见识的封建帝王所采纳,对封建时代“治世”局面的出现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其中大家所熟知的影响最大的是谁?生:唐太宗李世民,他的名言是“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师:荀子主张“性本恶”,但又认为可以通过“法治”和“礼义”使人变成君子,把普通人变成圣人。
孟子、荀子的思想是对孔子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正是经过了孟子和荀子的总结和改造,儒家思想体系才更加完整,孟子和荀子对儒家学说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师:刚才,我们一起重点学习了儒家思想的形成,虽然说儒家思想后来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但是儒家思想是在吸收融合各家之长的过程中形成发展起来的,道家、法家、墨家和儒家一起,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
道家、法家、墨家有哪些璀璨的思想火花呢?下面,我们一起概略地了解一下。
有请道家学派的代表说一说,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是谁?核心主张是什么?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是老子和庄子。
老子的主要主张是“道”、辩证、无为而治;庄子的主要主张是相对主义、消极避世。
师:老子的核心思想是什么?生:“道”。
师:什么是“道”?生:世界万物的本原。
师:老子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从老子主张“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你能推测出他可能代表哪个社会阶层的利益吗?生:没落的奴隶主贵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