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巍巍中山陵》园林建筑的空间美感阅读训练苏教版
苏教版初一七年级下册语文巍巍中山陵同步练习题及阅读题答案课课练
苏教版初一七年级下册语文《巍巍中山陵》同步练习题及阅读题答案课课练苏教版初一七年级下册语文《巍巍中山陵》同步练习题及阅读题答案课课练一、积累与运用1.根据拼音写汉字。
南lù()草mǎnɡ()灵jiù()深suì()门méi()jùn()工安xiánɡ()qiónɡ()隆2.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错别字,并加以改正。
(1)许多叱宅风云的著名人物长眠在这里。
()(2)它的山顶坡陡涯峭,蜂石突兀,十分险俊。
()(3)这些行道树在长成后,枝繁叶茂,丫杈交错,形成了一条浓翠敝日的林荫大道。
()(4)这里视野辽阔,气象万千,即便近观,又宜远眺。
()3.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并分别用它们造句。
(1)栩栩如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断垣颓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庄严肃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矗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下列语段,做后面的题目陵园的设计方案是通过竞争入选的。
当时对送选的40余份设计图纸,采取了密封评议的方式。
有许多中外建筑师参加,但入选的前三名都是中国建筑师。
首奖是吕彦直设计的钟形图案。
钟有“示警”和“自由”的涵义,它象征着孙中山先生领导中国革命的意义和贡献,同时又与陵墓所在地的钟山相吻合。
这些构思反映了设计人立意的深刻与精妙,令人叹服。
在具体设计方面,他较好地考虑了陵园与周围环境、地形的结合,采取了中西合璧的手法和技术,特别是吸取了我国古代建筑中若干优秀的传统经验,采用中轴对称的总平面布局、民族形式的建筑外观、淳朴的色调、简洁的装修和大面积绿化等手法,很好地表现了陵园的庄严气氛和孙中山先生的不朽精神,在后来的实际使用上也取得满意的效果。
陵园工程于1926年1月动工,3月26日奠基,至1929年基本完成。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巍巍中山陵阅读练习苏教版
第三单元十二、《巍巍中山陵》【片段阅读】陵园的设计方案是通过竞赛入选的。
当时对送选的40余份设计图纸,采取了密封评议的方式。
有许多中外建筑师参加,但入选的前三名都是中国建筑师。
首奖是吕彦直设计的钟形图案。
钟有“示警”和“自由”的涵义,它象征着孙中山先生领导中国革命的意义和贡献,同时又与陵墓所在地的钟山相吻合。
这一构思反映了设计人立意的深刻与精妙,令人叹服。
在具体设计方面,他较好地考虑了陵园与周围环境、地形的结合,采取了中西合璧的手法和技术,特别是汲取了我国古代建筑中优秀的传统经验,采用中轴对称的总平面布局、民族形式的建筑外观、淳朴的色调、简洁的装修和大面积绿化等手法,很好地表现了陵园的庄严气氛和孙中山先生的不朽精神,在后来的实际使用上也取得满意的效果。
陵园工程于1926年1月动工,3月26日奠基,至1929年基本..完成。
同年6月1日,孙中山先生的灵柩由北京香山碧云寺运来安葬,但末期工程直到1931年10月才全部..竣工。
陵园用地面积2000多亩,前后施工6年,使用的经费按当时的币值计400余万元。
1.陵园的设计方案是怎样入选的,为什么最后只有吕彦直的方案脱颖而出?2.在说明陵园建筑过程时,作者列举了大量数字,这些数字说明了什么问题的?请具体分析。
3.请结合加点词语,简要分析本文的语言特点。
【课外类文】最豪华的墓地葛灵如果有人问当今世界上的墓地数何处最为豪华,知情的人会告诉你:菲律宾首都马尼拉的华侨墓园当推第一。
这些墓地与活人居住的富丽堂皇的高楼大厦毫无二致。
这些坟墓大都有二三层楼房那么高,四周有绿茵茵的大片草地,周围有铺设完整的道路,大门外有雕刻精美的狮子拱卫,墙上有精致的彩色玻璃窟门。
大厅内空调设备齐全,名贵的家具,新颖的沙发,彩色的电视机,甚至信箱应有尽有。
墙壁有的挂着死者生前的大幅照片,有的悬吊价值昂贵的挂毯,有的悬挂名贵油画,据说有一所墓宅的大厅上挂了一幅价值十七万美元的巨幅油画。
早在一百年前,这些墓地就开始建造了,它的建筑风格有中国的亭台式,有西方的大厦式,截至目前,在全国已有五千多所,小的似一间住房,建筑费仅有一万五千美元;太的如富豪宅邸,花费在百万美元以上。
苏教2016版2019学年七年级下册第11课《巍巍中山陵》练习题语文试卷【含答案及解析】
苏教2016版2019学年七年级下册第11课《巍巍中山陵》练习题语文试卷【含答案及解析】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一、书写1. 读拼音写汉字。
突wù ( ___ )灵jiù ( ___ )牌fāng ( ___ )门méi ( ___ )qióng ( ___ )窿断yuán ( ___ )xiān ( ___ )细二、现代文阅读2. 自碑亭再往北,地势陡然高峻,由此上至祭堂前平台,全部砌以宽大的石阶。
石阶以小平台划分为 8段,每段 30余步至 15余步不等,共290级。
石阶尽处,就是宽 135米、深 30米的大平台,中央则矗立着陵园的主体建筑——祭殿。
平台是全陵的制高点,与入口处石坊的垂直高度差超过70米,这里视野辽阔,气象万千,既便近观,又宜远眺。
当阳光灿烂时,远处方山如屏,秦淮似带;近处村舍相望,田圃纵横,道路津梁,行人车马,无不纤细入微,仿佛眼前展开了一轴工笔长卷。
而当日出日没之际,在晨烟夕雾的迷蒙中,城犹潜蛇,山若伏鳖,馆阁楼台,隐约参错,远峰近树,依稀可辨,人们又好像面对着大幅的泼墨山水。
无论是春夏秋冬、风霜雨雪,大自然都要向人们展示它那变幻无穷的奇妙景色。
1. 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砌( ___ )祭堂( ___ )远眺( ___ )石坊( ___ )山若伏鳖( ___ )2. 根据文段的意思,解释下列词语。
(1)津梁:(2)参错:(3)纤细:3. 用一句话概括本段主要内容。
4. 选段中有较多的精确数字介绍,是否显得多余?5. 找出选段中运用比喻进行说明的句子。
6. 仿照第三题中找出的比喻句描绘任一景色。
7. 画线句子采用了怎样的表达方式?有何作用?3. ①黔灵公园位于市区西北面,距市中心仅1.5公里,占地426公顷,是国内少有的城区大型公园。
②园内黔灵山古树浓荫,黔灵湖碧波荡漾,九曲径蜿蜒曲折,七星池荷茂鱼欢。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巍巍中山陵》同步阅读苏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巍巍中山陵》同步阅读苏教版第三单元十一巍巍中山陵[课堂阅读]陵园的总平面布局,大致可分为南、北两部。
南部包括入口的石牌坊和缓长的墓道(在总图上表现如钟下的悬索)。
北部包括陵门、碑亭、石阶、大平台、祭堂、墓室等(在总图上表现为钟的本体)。
陵墓的入口位于最南端,以一座三室三层的石拱门为标志。
明朝屋檐下悬挂着孙中山先生写的“博爱”匾额。
什邡以北有一条通往陵门的长坡道,汽车可以直接从这里驶向陵门的前方。
墓道北端有一个斜台,东侧和西侧各有一间三室的硬山滚棚屋,是过去陵墓守卫的住所。
陵门建在正面,高15米,宽24米,深8米。
山顶上有蓝色的琉璃单檐。
房屋主体由花岗岩制成,无梁大厅风格,中央拱门的门楣上刻着孙中山先生写的几个金字:“世界就是公众”。
1.选段第一节介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节介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段采用的说明顺序是()a、从远到近的空间顺序B.基于行踪的空间顺序C.从总到分的逻辑顺序D.从近到远的空间顺序3。
把孙中山的笔迹做成一块横匾,刻在门楣上,因为(a)中山陵纪念孙中山,当然,他的笔迹应该用B.这是孙中山的遗愿c.“博爱”、“天下为公”是孙中山思想的体现,精神的写照d.孙中山的书法独树一帜,颇具个性4.从选段中你觉得陵墓的建筑有哪些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如果你是一名评论员,你会如何介绍岭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课外改进]上海世博会中国馆① 2022上海世博会中国馆位于世博园南北轴线交汇的核心地带,东边有云。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十一 巍巍中山陵练习 苏教版
十一巍巍中山陵01 积累运用1.请根据拼音写出汉字,要注意书写正确、规范。
深suì(邃) 险jùn(峻) liú(琉)璃突wù(兀)灵jiù(柩) 横biǎn(匾) 门méi(楣) diàn(奠)基2.下列各组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A.山麓竣工莫名其妙道路津梁B.深遂辉煌永垂不朽登高远眺C.险峻楷书千载万世叱诧风云D.镌刻穹窿草莽绵连丘岗坡驼3.下列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C)A.被誉为旧北平三大中西合璧....建筑之一的涛贝勒府依旧保留着清代宫廷的痕迹。
B.有烦恼的人,要想办法让自己忙起来,日子充实了,相信再多的烦恼也会烟消云散....。
C.莫言在斯德哥尔摩瑞典学院进行了演说,演说词中涉及的故事情节栩栩如生....。
D.面对帝国主义曾经的欺凌,面对风雨中圆明园的断垣颓壁....,我们应该勿忘国耻。
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D)A.在浩荡的大江之滨,坐落着我国著名的古都——南京。
B.千百年来,从皇室到民间在这里进行过种种社会活动,建造了许多宅第、园林、寺塔、坛台和陵墓,留下了无数可歌可泣的史实和动人的传说。
C.钟有“示警”和“自由”的涵义,它象征着孙中山先生领导中国革命的意义和贡献,同时又与陵墓所在地的钟山相吻合。
D.三个圆券门上方,镌刻着“民族”、“民权”、“民生”六字,室内有12根黑色岗石圆柱,护壁为黑色大理石,左右壁上刻有中山先生的“国民政府建国大纲”全文。
5.体会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1)钟山是宁镇山脉的最高峰,海拔约.460米,东西走向,长约.7千米,南北宽度约.3千米。
“约”表大约,说明并不是确切数据,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密。
(2)陵园用地面积2000多亩,前后施工6年,使用的经费按当时的...币值计400余万元。
“当时的”起到限制的作用,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3)陵园的总平面布局,大致..可分为南、北两区。
第11课《巍巍中山陵》同步练习(苏教版初一下)doc初中语文
第11课《巍巍中山陵》同步练习(苏教版初一下)doc初中语文一、字词。
〔ch 〕〔zh 〕风云〔cu 〕峨断〔yu n〕颓壁〔ch n〕朴灵〔ji 〕〔ju n〕刻参〔c 〕〔xi n〕细入微〔x x 〕如生南〔l 〕〔ch n〕岩深〔su 〕远〔ti o〕突〔w 〕二、填空。
那个地点视野〔〕〔〕,气象万千,〔〕便近观,〔〕宜眺望。
当阳光辉煌时,远处方山如〔〕,秦淮〔〕带;近处村舍相望,〔〕〔〕纵横,道路〔〕〔〕,行人车马,无不〔〕〔〕入微,看起来眼前展开了一〔〕工笔长卷。
而当日出日落之〔〕,在晨烟夕雾的迷漫中,城〔〕潜蛇,山假设〔〕〔〕,馆阁楼台,〔〕〔〕参错,远峰近树,依稀可〔〕,人们又看起来面对着大〔〕的泼墨山水。
三、揣摩词语。
1、在浩荡的大江之滨,坐落着我国闻名的古都之一——南京。
〔课文把〝之一〞删去,你认为删得好不行?什么缘故?〕答:。
2、第3段有如此一句话:〝专门好地表现了陵园的庄重气氛和孙中山先生的不朽精神。
〞查对原文〝孙中山先生〞这五个字是编者加的,你认为加得好不行?答:。
3、在讲明陵园大道时,用了〝宽敞〞、〝长6千米〞、〝许多〞、〝密植〞等词,这些词在表达上起什么作用?答:。
四、阅读«巍巍中山陵»第9、10、11段后回答。
1、第九段中详细描写了登上祭堂前的平台所见,平台所见不属于中山陵建筑本身,什么缘故作者要用许多笔墨来写呢?假如你登上平台眺望,会有什么感想呢?答:。
2、假如依照这三段的内容来写一段导游的讲解词,介绍石阶、平台、祭堂和墓室,你看应抓住哪些要点?答:。
3、文中用许多数词来讲明,其中有确数,如〝石阶尽处,确实是宽135米、深30米的大平台〞中的〝135”和〝30”;也有概数,如〝每段30余步至50余步〞中的〝30余〞和〝50余〞。
请再从文中找出运用数词讲明建筑物的例子来,并讲讲如此写的作用。
答:。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巍巍中山陵》园林建筑的空间美感阅读训练苏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巍巍中山陵》园林建筑的空间美感阅读训练苏教版园林建筑的空间美感宗白华①园林建筑的艺术处理,是处理空间的艺术。
②中国的园林是很发达的。
北京故宫三大殿的旁边,就有三海,郊外还有圆明园、颐和园等等,这是皇帝的园林。
民间的老式房子,也总有天井、院子,这也可以算作一种小小的园林。
③宋代郭熙论山水画,说“山水有可行者,有可望者,有可游者,有可居者”。
可行、可望、可游、可居,这也是园林艺术的基本思想。
园林中也有建筑,要能够居人,使人获得休息,但它不只是为了居人,它还必须可游,可行,可望。
“望”最重要。
一切美术都是“望”,都是欣赏。
不但“游”可以发生“望”的作用(颐和园的长廊不但引导我们“游”,而且引导我们“望”),就是“住”,也同样要“望”。
窗子并不单为了透空气,也是为了能够望出去,望到一个新的境界,使我们获得美的感受。
④窗子在园林建筑艺术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有了窗子,内外就发生交流。
窗外的竹子或青山,经过窗子的框框望去,就是一幅画。
颐和园乐寿堂差不多四边都是窗子,周围粉墙列着许多小窗,面向湖景,每个窗子都等于一幅小画。
而且同一个窗子,从不同的角度看出去,景色都不相同。
这样,画的境界就无限地增多了。
⑤明代人有一小诗,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窗子的美感作用:一琴几上闲,数竹窗外碧。
帘户寂无人,春风自吹入。
⑥这个小房间和外部是隔离的,但经过窗子和外边联系起来了。
没有人出现,突出了这个小房间的空间美。
这首诗好比是一幅静物画,可以当作塞尚画的几个苹果的静物画来欣赏。
⑦不但走廊、窗子,而且一切楼、台、亭、阁,都是为了“望”,为了得到和丰富对于空间美的感受。
⑧颐和园有个匾额叫“山色湖光共一楼”。
这就是说,这个楼把一个大空间的景致都吸收进来了。
苏轼诗“赖有高楼能聚远,一时收拾与闲人”就是这个意思。
颐和园还有个亭子叫“画中游”。
“画中游”,并不是说这亭子本身就是画,而是说,这亭子外面的大空间好像一幅大画,你进了这亭子,也就进入到这幅大画之中。
2020-2021苏教2016版七年级下册第11课《巍巍中山陵》练习题语文试题
苏教2016版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下册第11课《巍巍中山陵》练习题语文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字词书写1.读拼音写汉字。
突wù(___)灵jiù(___)牌fāng(___)门méi(___)qióng(___)窿断yuán(___)xiān(___)细二、现代文阅读自碑亭再往北,地势陡然高峻,由此上至祭堂前平台,全部砌以宽大的石阶。
石阶以小平台划分为 8段,每段 30余步至 15余步不等,共290级。
石阶尽处,就是宽 135米、深 30米的大平台,中央则矗立着陵园的主体建筑——祭殿。
平台是全陵的制高点,与入口处石坊的垂直高度差超过70米,这里视野辽阔,气象万千,既便近观,又宜远眺。
当阳光灿烂时,远处方山如屏,秦淮似带;近处村舍相望,田圃纵横,道路津梁,行人车马,无不纤细入微,仿佛眼前展开了一轴工笔长卷。
而当日出日没之际,在晨烟夕雾的迷蒙中,城犹潜蛇,山若伏鳖,馆阁楼台,隐约参错,远峰近树,依稀可辨,人们又好像面对着大幅的泼墨山水。
无论是春夏秋冬、风霜雨雪,大自然都要向人们展示它那变幻无穷的奇妙景色。
2.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砌(___)祭堂(___)远眺(___)石坊(___)山若伏鳖(___)3.根据文段的意思,解释下列词语。
(1)津梁:(2)参错:(3)纤细:4.用一句话概括本段主要内容。
5.选段中有较多的精确数字介绍,是否显得多余?6.找出选段中运用比喻进行说明的句子。
7.仿照第三题中找出的比喻句描绘任一景色。
8.画线句子采用了怎样的表达方式?有何作用?①黔灵公园位于市区西北面,距市中心仅1.5公里,占地426公顷,是国内少有的城区大型公园。
②园内黔灵山古树浓荫,黔灵湖碧波荡漾,九曲径蜿蜒曲折,七星池荷茂鱼欢。
③丸曲径上摩崖古迹甚多,其中清人赵德昌于咸丰十年所书“虎”字崖刻,高约 6.2米,宽约 3.7米,笔力遒劲,引人注目。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1课《巍巍中山陵》同步练习(I)卷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1课《巍巍中山陵》同步练习(I)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5题;共30分)1. (2分)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 宽敞狼藉奔马再接再厉B . 渊博踌躇挺拔深恶痛绝C . 真谛倔强温馨直截了当D . 急躁慷慨诅咒一愁莫展2. (2分)下面字形有误的一项是()A . 陵墓突兀森郁断垣颓壁B . 和谐峻工淳朴烟消云散C . 奠基肃穆嵌金叱咤风云D . 琉璃苍穹博爱永垂不朽3. (2分)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 通过阅读文学名著,使我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感悟了人生的真谛。
B . 心理学家认为,给孩子讲故事有助于培养孩子的创造性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C . 张明不仅知道这件事,而且全班同学都知道了。
D . 政府不断继续加大财政投入,以解决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短缺。
4. (2分)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静物是凝固的美,动景是()的美;直线是()的美,曲线是()的美;喧闹的城市是繁华的美,宁静的村庄是()的美。
生活中处处都有美,只要你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有一颗感悟美的心灵。
A . 流畅流动淡雅婉转B . 流动流畅婉转淡雅C . 婉转流畅流动淡雅D . 流动淡雅流畅婉转5. (2分)下列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A .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反问)B . 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作文使人准确。
(排比)C . 老树是通灵的,它预知被伐,将自己的灾祸先告诉体内的寄生虫。
(拟人)D .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对偶)6. (2分)没有使用说明方法的一项是()。
A . 在实验室里,在加速器中发现了更多的粒子,基本粒子的数量猛增到300多种,据新报道说到达了700多种。
B . 还有另一种分类方法,它把基本粒子分为两类,一类是轻子,另一类是强子。
七年级语文苏教(下) 巍巍中山陵 拓展阅读
拓展阅读1前不久,秦始皇陵考古有了新的发现——地下“军备库”。
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秦始皇陵吧。
秦始皇陵秦始皇陵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嬴政的陵墓,位于陕西省临潼区城东5公里处的骊山北麓。
其规模宏大,埋藏丰富著称于世,是世界第八大奇迹。
修筑时间长达38年,工程之浩大、气魄之宏伟,创历代封建统治者奢侈厚葬之先例。
陵园按照秦始皇死后照样享受荣华富贵的原则,仿照秦国都城咸阳的布局建造,大体呈回字形。
陵区内探明的大型地面建筑为寝殿、便殿、园寺吏舍等遗址。
据史载,秦始皇陵陵区分陵园区和从葬区两部分。
陵园占地近8平方公里,建外、内城两重,封土呈四方锥形。
秦始皇陵的封土形成了三级阶梯,状呈覆斗,底部近似方型,底面积约25万平方米,高115米,但由于经历两千多年的风雨侵蚀和人为破坏,现封土底面积约为12万平方米,高度为87米(另一资料:陵园初高120米,“高大若山”,后经风化侵蚀及人为破坏,降低了40多米)。
整座陵区总面积为56.25平方公里。
建筑材料是从湖北、四川等地运来的。
为了防止河流冲刷陵墓,秦始皇还下令将南北向的水流改成东西向。
陵园的南部有一个土冢,高43米。
筑有内外两道夯土城墙。
内城周长3890米,外城周长6249米,分别象征皇城和宫城。
在内城和外城之间,考古工作者发现了葬马坑、陶俑坑、珍禽异兽坑,以及陵外的人殉坑、马厩坑、刑徒坑和修陵人员的墓室。
已发现的墓坑有400多座。
秦始皇陵的冢高55.05米,周长2000米。
经调查发现,整个墓地占地面积为22万平方米,内有大规模的宫殿楼阁建筑。
陵寝的形制分为内外两城。
内城为周长2525.4米的方形,外城周长6264米。
秦始皇陵的规模之大远非埃及金字塔所能比。
拓展阅读2沈从文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
请同学们阅读下文,简说他的墓有什么特点。
谒沈从文墓出凤凰县城南门,沿一条简单公路前行约一公里半,过一座短桥便来到杜田村。
沈从文墓就在杜田村。
杜田村背靠南华山,面临沱江水。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1课《巍巍中山陵》同步练习(II )卷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1课《巍巍中山陵》同步练习(II )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5题;共30分)1. (2分)下面字形有误的一项是()A . 陵墓突兀森郁断垣颓壁B . 和谐峻工淳朴烟消云散C . 奠基肃穆嵌金叱咤风云D . 琉璃苍穹博爱永垂不朽2. (2分)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 宽敞狼藉奔马再接再厉B . 渊博踌躇挺拔深恶痛绝C . 真谛倔强温馨直截了当D . 急躁慷慨诅咒一愁莫展3. (2分)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 读经典作品,会拓展我们的人生感受和视野。
B . 浅浅的水面托起无数错落的石山、石壁,又折映出婆娑多姿。
C . 穆旦是南开中学的学生,在校期间,就发表过自己的诗作,颇受大家崇拜。
D . 恐龙灭绝事件认为是由约6600万年前的一颗陨石撞击地球所导致。
4. (2分)给句子的横线部分选择出最恰当的一组词填进去()这叫声与我平常听到的羊叫迥然不同,没有________颤音,没有________的媚态,也没有________的叹息,音调虽然也保持了羊一贯的________,但沉郁有力,透露出某种坚定不移的决心。
A . 柔和甜腻绝望平和B . 激动烦人忧愁特点C . 柔和甜美失望平静D . 温柔蚀骨婉转沉稳5. (2分)下列关于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 “鼓动吧,风!咆哮吧,雷!闪耀吧,电!把一切沉睡在黑暗怀里的东西,毁灭,毁灭,毁灭呀!”(郭沫若《雷电颂》)运用排比和反复,突出表达了屈原呼唤正义力量、摧毁黑暗势力的强烈愿望。
B . “站在罗布泊边缘,会突然感到荒漠是大地裸露的胸膛,大地在这里已脱尽了外衣,露出自己的肌肤筋骨。
”(吴岗《罗布泊,消逝的仙湖》)运用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具体生动的展现了罗布泊消逝之后留下的是一种苍凉和悲壮景象,以及体现对生命的执着、坚强。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11课《巍巍中山陵》同步练习 苏教版(1)
第11课巍巍中山陵一、基础知识及运用。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深(suì) 灵(jiù) 变(huàn) _无穷断壁残(yuán) 2.下面的句子中每句都有两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填入表中,然后改正。
①由中山门开始的宽阔陵圆大道,至陵前长六公里,两旁栽种着许多法国梧桐,这些行道树长成后,枝繁叶茂,丫杈交错,形成了一条浓翠蔽日的林茵大道。
②中央偏北处,置有这位伟大革命家的白大理石像一樽,雕像端坐平视,神态安祥,栩栩如生。
3.阅读下列有关苏州园林的文字,概括其建筑特点。
①拙政园池水面积占1/3,池广树茂,景色自然,临水布置了形态不一、高低错落的建筑,台馆分峙,回廊起伏,水波倒影,别有情趣。
②网师园以池水为中心,水面聚而不分,池周亭阁造型秀丽,石板曲桥,低矮贴水,微微拱露。
环池一周叠筑黄石假山,高下参差,曲折多变,使池面有水广波延和源头不尽之意。
③环秀山庄假山座座,池水湾湾,独出心裁,另辟蹊径,两者配合,佳景层出不穷。
望全园,山重水复,峥嵘雄伟;入其境,移步换景,变化万端。
④怡园池水居中,环以假山、花木及建筑。
中部水面聚集,东西两端狭长并建曲桥、水门,以示池水回环、涓涓不尽之意。
池北假山全用优美湖石堆叠,山虽不高但有峰峦洞谷,与树木山亭相映。
⑤沧浪亭园外景色因水而起,园林北面而开,前有一道石桥,一湾池水由西向东,环园南去,清晨夕暮,烟雾弥漫,园外之水与园内之山相映成趣,相得益彰,极富山岛水乡诗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综合性学习。
古建筑是人类的宝贵遗产,是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
经典古建筑凝聚着先人的智慧、民族的历史和传统文化。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11巍巍中山陵练习苏教版
(5)他为大家做了那么多好事却丝毫不求回报,确实________(值得表扬)的.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下列各题.自碑亭再往北,地势陡然高峻,由此上至祭堂前平台,全部砌以宽大的石阶.石阶以小平台划分为8段,每段30余步至50余步不等,共290级.石阶尽处,就是宽135米、深30米的大平台,中央则矗立着陵园的主体建筑——祭殿.平台是全陵的制高点,与入口处石坊的垂直高度差超过70米,这里视野辽阔,气象万千,既便近观,又宜远眺.当阳光灿烂时,远处方山如屏,秦淮似带;近处村舍相望,田圃纵横,道路津梁,行人车马,无不纤细入微,仿佛眼前展开了一轴工笔长卷.而当日出日没之际,在晨烟夕雾的迷蒙中,城犹潜蛇,山若伏鳖,馆阁楼台,隐约参错,远峰近树,依稀可辨,人们又好像面对着大幅的泼墨山水.无论是春夏秋冬、风霜雨雪,大自然都在向人们展示它那变幻无穷的奇妙景色.5.本段文字重点说明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6.文中用了很多数字来介绍建筑物,你能说说这些数字的作用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石阶分为8段,每段30余步至50余步不等,共290级”中“至”能否改成“和”?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平台是全陵的制高点,这里视野辽阔,气象万千,既便近观,又宜远眺.”这一句点出了中山陵什么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文中划线的句子写得很美,它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对本段的理解,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本段主要介绍了站在中山陵的平台上所看到的美丽景色.B.本段综合运用了描写和说明的表达方式.C.本段主要运用了列数字和摹状貌的说明方法.D.本段的主要参观顺序是由北往南.《巍巍中山陵》同步练习解析与答案基础练习题1.【解析】【答案】A A A A A B A B B B2.【解析】【答案】山脚密生的草深远渡口3.【解析】【答案】(1)相互衬映鲜丽和谐(2)复叠深邃安祥宁静庄严肃穆(3)潜龙伏鳖隐约参错依稀可辨泼墨山水4.【解析】【答案】(1)山巅(2)突兀(3)栩栩如生(4)陡然(5)值得称道阅读理解5.【解析】【答案】平台6. 【解析】【答案】使用数字可以精确具体的说明建筑物.7. 【解析】【答案】不能.“和”表示只有两种情况,不符事实;而“至”表示一个范围.8. 【解析】【答案】巍巍9. 【解析】【答案】描写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10.【解析】【答案】D。
第11课《巍巍中山陵》同步练习(苏教版七年级下) (2)doc
课外语段阅读题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后面的练习。
①威尼斯是“海中的城”,在意大利半岛的东北角上,是一群小岛,外面一道沙堤隔开亚得利亚海。
②在圣马克方场的钟楼上看,团花簇锦似的东一块西一块在绿波里荡漾着。
③远处是水天相接,一片茫茫。
④这里没有什么煤烟,天空干干净净:在温和的日光中,一切都像透明的。
⑤中国人到此,仿佛在江南的水乡:夏初从欧洲到北部来,在这儿还可看见清清楚楚的春天的背景。
⑥海水那么绿,那么酽,会带你到梦中去。
1.划线句的观察角度和描写特点是()A . 平视形色兼备B . 俯视情景交融C . 俯瞰化静为动D . 俯瞰虚实相生2.“团花簇锦”是个比喻,它的本体是()A . 圣马克方场B . 威尼斯城的诸小岛C . 圣马克方场的钟楼D . 沙堤隔开的亚得利亚海3.对“中国人到此,仿佛在江南的水乡”这句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说明威尼斯与中国江南水乡具有同样特色:威尼斯的明媚风光牵动了游客的心,反映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B . 说明威尼斯的景色牵动了游客的情思,反映了作者强烈的思乡之情。
C . 说明威尼斯如同中国江南水乡一样,美丽富饶,使人流连忘返。
D . 通过威尼斯与中国江南水乡的比较,使中国人容易领会异国风光。
4.对“夏初从欧洲北部来,在这儿还可看见清清楚楚的春天的背影”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 说明欧洲北部夏天来得早,威尼斯四季春常在,所以游客多。
B . 通过北欧和威尼斯两地气候对比,说明威尼斯气候宜人,景色迷人的原因。
C . 用北欧春色早逝,反衬威尼斯春色长存,同时流露游客对春色的依恋之情。
D . 说明夏初时节威尼斯还留存着迷人的春色,表现对威尼斯景色的喜爱之情。
5.这段文字对“海中之城”威尼斯的描写,提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 观察点变化,立足点不变。
B . 观察点不变,立足点变化。
C . 观察点变化,立足点不变。
D . 观察点不变,立足点不变。
6.这段文字着意刻划威尼斯风光的一个特点是 ( )A . 绮丽B . 干净C . 别致D . 明媚参考答案:1. C 2 .B 3 .C 4. D 5. D 6 .D。
(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11课《巍巍中山陵》再谒中山陵阅读训练 苏教版
再谒中山陵嘎尔迪第一次去南京,是1984年10月。
那时,我应邀赴苏州参加一个政治理论研讨会,在会前两天于途中在南京下车,当时想参谒的,就是中山陵。
时光荏苒,如今我已年近花甲。
今年5月,我有幸再赴南京。
这是我第二次去南京,我首先想到的,依旧是紫金山上的中山陵。
陵门前有一个很.大的平台。
平台的左右两边,是修葺整齐的绿色草坪,两边草坪上相互对称地分布着十个近两米高的球形大叶黄杨。
其间,还有六棵其状如伞名贵的千头松。
在这些造型特别的树木和碧绿色草坪的衬托下,让人感受到的是平台周围异常优美的娴雅景观。
陵门坐北朝南,有三个拱门,每个拱门都装有一扇对开的镂花铜门。
陵门南面正中门的上方,镶有一方石匾,上刻有孙中山手书的“天下为公"四个金字。
陵门之后,是一座用花岗石建造的方形碑亭。
碑亭内竖立着高大的石碑,上书三行镏金的文字:中国国民党葬总理孙先生于此中华民国十八年六月一日。
石碑的顶端,正反两面各有一枚中国国民党党徽。
环亭四顾,亭的四面各有一个拱门,但只有北侧的拱门下装有石栏,不能通行。
游人到此可以凭栏眺望中山陵祭堂的雄姿。
再往前就是孙中山的祭堂。
祭堂正面开着三个拱门,中门大,两侧门略小,都装有镂空花格紫铜门。
门楣上方从东到西分别刻有“民族”“民权”“民生”六个字。
中门的上下檐之间,还嵌有孙中山先生手书“天地正气”四个金字。
祭堂正中,是一尊由大理石雕琢而成的孙中山先生坐像。
孙中山坐像身着长袍,双脚并拢,膝上摊着展开的文卷,双目凝视前方,神情沉思,显示出一代伟大思想家的渊远睿智。
在整个参谒过程中,我注意到游客大都含着神色凝重的表情。
在这里,没有嬉闹与喧哗,有的是那相机此起彼伏、频频闪现的光影。
我曾游览过北京的明十三陵。
即使在那样陵园众多而庞大的皇陵区,也很难感受到在参谒中山陵时的崇仰甚或有些敬畏的心境。
我想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孙中山的民主与天下为公的高尚人格。
从孙中山祭堂前的平台拾级而下,我自觉脚步轻盈了许多,仿佛从参谒中山陵中获取了灵气。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十一巍巍中山陵同步练习2苏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十一巍巍中山陵同步练习2苏教版《巍巍中山陵》同步练习【模拟练习】1. 下面这段话是对我们所学课文内容的概述,请按要求在括号内注音或写汉字。
在《人物风采》单元里,留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鲁迅先生一根一根精神抖sǒu( )地直竖着的头发,这正是先生斗争精神的写照,而世界著名建筑大师贝聿( )铭那一颗“不变的中国心”也让我敬佩不已;在《童年趣事》中,百草园碧绿的菜畦( ),让我流连忘返,而三味书屋枯燥乏味的读书生活也确实让人n ( )味;在《建筑艺术》中,我了解到人民英雄纪念碑ch ( )立在天安门广场,中山陵埋葬着曾经叱咤( )风云的革命先驱――孙中山。
2.下列句子填在横线上语意连贯、逻辑顺序合理的一项是()南京市一座世界闻名的历史文化古都,是重要的科技、文化教育基地和著名的国际旅游城市。
,对于我们建设既有古都风貌,又具有现代文明气息的社会主义外向型城市,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A.改善环境质量,加强环境保护,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和旅游环境B.加强环境保护,改善环境质量,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和旅游环境C.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和旅游环境,加强环境保护,改善环境质量D.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和旅游环境,改善环境质量,加强环境保护 3.根据所给情境,按要求表达。
(参见考点同步解读“考点1”)学生上课按身高排座位,这似乎已成了班主任的惯例。
但是广州一所中学打破常规,让学生自行找同桌。
此举在中学校园引起强烈反响,对于“学校排座位,学生说了算”这种做法,师生有赞同的,也有反对的。
请你参与这场讨论,发表你的意见。
4. 阅读《巍巍中山陵》(节选),完成后面的题目。
自碑亭再往北,地势陡然高峻,由此上至祭堂前平台,全部砌成宽大的石阶。
石阶以小平台划分为8段,每段30步至54步不等,共290级。
石阶尽处,就是宽135米、深30米的大平台,中央则矗立着陵园的主体建筑――祭殿。
平台是全陵的制高点,这里视野辽阔,气象万千,既便近观,又宜远眺。
最新精选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建筑艺术十一 巍巍中山陵苏教版课后辅导练习第十一篇
最新精选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建筑艺术十一巍巍中山陵苏教版课后辅导练习第十一篇第1题【单选题】找出下列词语描写对象不同的一个词( )。
A、栩栩如生B、造型各异C、巧妙绝伦D、心旷神怡【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下列几则公益广告,从主观情感和客观效果看,用得不够得体的一项是( )A、把美丽留给大家共同分享吧!——寄语折花者B、别对我动手动脚!——树木寄语C、我的形象全在你的举手投足之间!——墙壁寄语D、抽烟有害身体健康!——香烟寄语【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为迎接二十国峰会,杭州在西湖亮灯提升工程、运河亮灯提升工程后,又打造了钱塘江夜景亮灯,描绘了一幅“钱江夜曲”的璀璨长卷。
B、千百年来的先贤哲人们给我们留下了灿烂辉煌的许多精神财富。
C、重修后的石鼓书院按照“修旧如旧”,恢复了中国古书院“讲学”“藏书”“祭祀”的功能。
D、钟山是宁镇山脉的最高峰,海拔约460米左右,东西走向。
【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下列各项对文章内容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A、本文是介绍陵园建筑的说明文。
文章准确地说明了中山陵的建筑特征,表现了陵园的“巍巍”气势,衬托了孙中山先生的崇高精神和伟大品质。
B、本文是按照空间顺序说明中山陵的结构布局的。
文章在具体说明园林建筑结构时,一是着眼于纵观中山陵的中轴线,由南到北,自下而上,从中间到两侧,逐层介绍;二是先总后分,从外到内加以说明。
C、中山陵的建筑特征就是文题中的“巍巍”,课文介绍其规模、地理环境、具体位置、修建过程,都是为了突出这个特征,同时表现广大人民对孙中山先生的敬仰之情。
D、本文为了突出说明事物的特征,灵活运用了平实说明和生动说明相结合的方法。
介绍方位、设计意图、修建过程、总体布局、内部设施等都是运用生动说明的方法,而说明陵园的周围环境则运用了平实说明的方法。
【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找出下列词语中描写对象不同的一个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园林建筑的空间美感
宗白华
①园林建筑的艺术处理,是处理空间的艺术。
②中国的园林是很发达的。
北京故宫三大殿的旁边,就有三海,郊外还有圆明园、颐和园等等,这是皇帝的园林。
民间的老式房子,也总有天井、院子,这也可以算作一种小小的园林。
③宋代郭熙论山水画,说“山水有可行者,有可望者,有可游者,有可居者”。
可行、可望、可游、可居,这也是园林艺术的基本思想。
园林中也有建筑,要能够居人,使人获得休息,但它不只是为了居人,它还必须可游,可行,可望。
“望”最重要。
一切美术都是“望”,都是欣赏。
不但“游”可以发生“望”的作用(颐和园的长廊不但引导我们“游”,而且引导我们“望”),就是“住”,也同样要“望”。
窗子并不单为了透空气,也是为了能够望出去,望到一个新的境界,使我们获得美的感受。
④窗子在园林建筑艺术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有了窗子,内外就发生交流。
窗外的竹子或青山,经过窗子的框框望去,就是一幅画。
颐和园乐寿堂差不多四边都是窗子,周围粉墙列着许多小窗,面向湖景,每个窗子都等于一幅小画。
而且同一个窗子,从不同的角度看出去,景色都不相同。
这样,画的境界就无限地增多了。
⑤明代人有一小诗,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窗子的美感作用:一琴几上闲,数竹窗外碧。
帘户寂无人,春风自吹入。
⑥这个小房间和外部是隔离的,但经过窗子和外边联系起来了。
没有人出现,突出了这个小房间的空间美。
这首诗好比是一幅静物画,可以当作塞尚画的几个苹果的静物画来欣赏。
⑦不但走廊、窗子,而且一切楼、台、亭、阁,都是为了“望”,为了得到和丰富对于空间美的感受。
⑧颐和园有个匾额叫“山色湖光共一楼”。
这就是说,这个楼把一个大空间的景致都吸收进来了。
苏轼诗“赖有高楼能聚远,一时收拾与闲人”就是这个意思。
颐和园还有个亭子叫“画中游”。
“画中游”,并不是说这亭子本身就是画,而是说,这亭子外面的大空间好像一幅大画,你进了这亭子,也就进入到这幅大画之中。
所以明人计成在《园冶》中说:“轩楹高爽,窗户邻虚。
纳千顷之汪洋,收四射之烂漫。
”
⑨概括说来,中国园林建筑的空间美,当如沈复所说的:“大中见小,小中见大,虚中有实,实中有虚,或藏或露,或浅或深……”这也是中国一般艺术的特征。
1.在作者看来,中国园林建筑除了应该循的思想外,尤其应该满足的要求。
2.阅读文章第③段,请用简短的话说说中国园林建筑中的窗子主要具备那两种功能?
3.说说文章第⑦段在全文结构中起什么作用?
4.根据本文所提供的相关知识,说说为什么民间老式房子的天井、院子,也可以算作一种小小的园林?
1.可行、可游、可居
2.一是透气功能;二是审美功能。
(摘抄文中原句作答亦可)
3.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答“过渡作用”亦可)
4.因为民间老式房子的天井、院子,既“可居”,又“可望”,符合园林艺术的特点,所以,也可以算作一种小小的园林。
(意近即可)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