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关注什么

合集下载

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四个“关注”

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四个“关注”

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四个“关注”如何来评价一节数学课,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还是追求教学环节的天衣无缝、教学艺术的完美无缺,反映了两种完全不同的教育观。

有些课虽然听课者感到很舒服,很精彩,但学生往往是在教师课前设计好的框框里钻,是在配合教师完成教学任务,实际上是被动式地在接受,主动性,积极性并没有真正调动起来,主体地位并没有真正确立起来,因为课堂上的每一个教学环节、每一个教学步骤都是教师事先精心安排好的。

而有的课表面上看来不那么轰轰烈烈,教学环节不那么紧凑,教师也没有精彩的讲解,但是学生思维活跃,提出的问题多,充分地参与讨论,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主体地位被真正确立起来了。

这种课我们不但不能说它是不成功的课,还应该说是有新意的课,这种课长期坚持下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就培养起来了。

所以,评价课堂教学,应该看这堂课是否有新意,是否符合学生实际,是否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是否以学生发展为本,是否有让新思想、新观念、新信息、新内容进入课堂。

笔者认为今天的课堂教学评价应该坚持四个“关注”:一、关注学生的发展评价一堂课的成败得失,应主要从学生方面看,看学生在课堂上通过自主学习、主动探索、合作交流学习后三维目标的实现情况,即是否获得了知识与技能,是否经历了过程、掌握了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否得到发展。

“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堂教学,自然就要坚持“以学论教”。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不仅是一个特殊的认识过程,而且是师生双方情感共融、分享体验、共同创造的完整的生活过程。

评价重在“评学”。

评价教师是否有效地组织学生发现、寻找、收集和利用学习资源,是否恰当地设计学习活动并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是否落实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否建立了良好的学习环境,是否既了解学生的共性,又能关注学生各自的差异性。

二、关注课堂的交往与生成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不再是教师亦步亦趋地上演“教案剧、课本剧”,而是由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真诚互动演绎生成的精彩华章。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对学生的有效引领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对学生的有效引领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对学生的有效引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环节,教师在课堂上的有效引领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和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理念、方法和实践三个方面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对学生的有效引领。

一、理念1.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

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对学生的认知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要求较高,因此很容易让学生产生厌学情绪。

教师需要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和实例,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帮助学生消除对数学的抵触情绪,让他们感受到数学的美丽和魅力。

2.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应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应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力,让学生在实践中主动探索、实践与发现。

3.重视数学思维的培养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要重视数学思维的培养,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思维的训练。

数学思维是数学素养的核心,教师应通过启发性教学和提问引导,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潜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创造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帮助他们建立起正确的数学思维方式和习惯。

二、方法1.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应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教师可以通过提出问题、引发疑问,让学生在实际情景中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法,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在主动探索中达到对知识的积极建构。

2.利用多媒体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选择生动有趣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让数学知识和概念更加直观形象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他们学习的动力。

3.组织数学活动课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课,如数学游戏、数学实验、数学探究等,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数学的乐趣,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热情,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会数学。

数学课堂的“三个关注”

数学课堂的“三个关注”

数学课堂中的“三个关注”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学的三维目标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每堂课中要达成这三个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加强三个“关注”。

一、关注学生的学习。

一堂课如果能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中,实现有效学习,是评价一堂课是否成功的标准。

关注学生的学习,不光是要让那些专注力强的学生体验成功,更重要地是关注那些被动参与者或根本没有参与教学活动的学生,要把所有学生卷入到学习活动中来。

即关注每个人的成长,让每个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关注学生的学习到底关注些什么呢?首先要关注每个学生都在听吗?学生都听明白了吗?教师的讲解吸引到学生了吗?还要关注学生是否会学习,是否牚握学习的方法。

如:他们在做笔记吗?他们会不会做笔记?他们又是在什么时候以怎样的方式记?是完全抄写还是有自己的思维?关注学生学习时的每一个细节也就是让每节课的知识点落到实处。

同时也就把学习的方法教给了学生。

二、关注课堂教学氛围。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必须有轻松愉悦、和谐的课堂氛围。

新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靠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课堂是实施教学的主阵地,课堂上的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一动态生成的过程,不再是传统时期老师独自在课堂中雄霸天下。

轻松的课堂氛围是在师生的互动,生生的互动中形成的,这样的课堂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才是鲜活的,有生命力的。

数学课堂中要形成这样的学习氛围,必须让“问题”这一驱动程序加速。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在课堂教学中,师生围绕“问题”核心展开的一系列教学活动,其根本是为了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

以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自己成为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寻者,围绕问题展开活动,探究、交流,让他们带自己的观点去充分讨论研究,从不同的角度认识问题,发现自己的不足,构建完整全面的知识体系。

允许他们有不同的方法和观点,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思路和方法解决问题,让学生在交流中将知识整合、筛选、判断、全小组达成共识,对不能解决的问题进行归纳整理,以便全班交流。

数学教师如何在课堂上关注个体差异,提高教学效果

数学教师如何在课堂上关注个体差异,提高教学效果

数学教师如何在课堂上关注个体差异,提高教学效果2023 年,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高速发展,我们发现很多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无法适应时代的变化。

与此同时,每个学生的能力、兴趣和学习方式也各不相同。

在这个背景下,数学教师需要怎样关注个体差异,提高教学效果呢?本文将针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和分析。

第一部分:个体差异的影响个体差异是教学中常见的问题。

如何更好地关注个体差异,提高教学效果,考验着任何一位教师的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个体差异主要影响以下三个方面。

1. 学习策略学习策略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采取的不同方法和技巧。

因为每位学生的能力和兴趣不同,他们可能会使用不同的策略学习数学。

有些学生可能更喜欢通过解题来学习数学,而另一些学生可能更喜欢通过理解概念和原理来学习数学。

2. 学习速度学习速度意味着每个学生的学习进度是不同的。

一些学生可能会非常快地掌握数学知识,而另一些则需要更长时间来理解难点。

3. 自信水平自信水平是每个学生的自我评价。

有些学生可能对自己的数学能力非常有信心,并且很有动力去学习。

但是,也有一些学生可能会因为过去的失败而感到沮丧和失望。

第二部分:关注个体差异的方法1. 创造积极的学习环境创造一个积极的学习环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

数学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利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技巧来创造适合每个学生的学习环境。

例如,对于那些学习速度比较快的学生,可以使用加速教学方法,让他们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学习能力。

2.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数学教师应该尽可能地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这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并且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进行学习。

教师可以针对每位学生的学习策略,制定个性化的教学计划,让学生能够按照自己的节奏来学习数学。

3. 多样化的教学内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根据不同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来制定不同的教学内容。

例如,对于学习比较慢的学生,可以在教学内容中加入趣味性的活动,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数学知识。

数学高效课堂教学中的“三个关注”

数学高效课堂教学中的“三个关注”

数 、 每个 班 男 女 生 的 比例 等 方 面 。 学 生 在 教 师 的 指 引 下, 自主 探 索 , 现 问 题 , 解 决 问 题 。在 此 过 程 中 , 发 并 学 生 从 “ 问 ” “ 问 ”逐 步 培 养 了 问 题 意 识 , 拓 了 思 想 到 会 , 开
维 , 学 素 养 也 得 到 了 不断 提 升 。 数
- _ ● ● ● , ●
1 。 ’ … 同学 / 8 …
全 相 同的 三 角 形 作 出底 和 相 对 应 的 高 ; 二 步 , 手 拼 第 动

们 , 们认为它们谁选的大呢?” 你 通过 创 设 故 事 情 境 , 学 生 由趣 生 疑 , 自然 产 生 了 探 求新 知 的 欲 望 。
学绘 制复杂的统计表 时 ,我先让学生调查六年级 四个
班 学 生 的 人数 , 制 成 统 计 表 , 后 适 当 加 以 点 拨 :制 并 然 “ 这样 一 个 统 计 表 耍 有 哪 些项 目? ” 学 生 根 据 调 查 的情
况 , 认为 应 包 括 每 个 班 男 女 生 的 人数 、每 个 班 的 总 人
算公 式 。学 生 各 小 组 在 小 组 长 的 带 领 下 , 工 合 作 , 分 兴
趣盎 然 , 过割 、 、 、 等方式 , 索出 了不同的推 通 拼 摆 画 探 导 方 法 。这 一 活 动 , 生 在 平 等参 与 中获 得 了 成 功 的体 学 验 , 且发 展 了 思 维 , 养 了 创 新 意识 。 并 培 其 次 , 学 生 真 正 动 手 实 践 的 学 习机 会 。 “ 践 是 给 实 知 识 的 源 泉 。” 生 通 过 自己 的实 践 操 作 得 来 的知 识要 学 比教 师 灌 输得 来 的 掌 握 更 牢 靠 。在 数 学 教学 过 程 中 , 教

数学课堂上要关注什么

数学课堂上要关注什么

自主 学 习 的 时 间 和 空 间 , 变 学 生 被 动 地 每 台3 0 元 的 价 格 出 售 。假 如 你 是 总 经 00
接 受 为 积 极 地 学 习 。 学 生 可 以挑 战 老 理 ,请 你 为 家 电城 设 计 一 张 诱 人 广 告 ,
师 , 挑 战课 本 , 自己 发现 规律 。课 堂进 愿 意 吗 ? 注 意 广 告 设 计 要 有 标 题 , 有 行 中 学 生 突 然 “ 话 ” 打 断老 师 或 另 一 抢
全 面发 展 呢 ?


关注 学 生 的表 现
不 同 的 学 生有 不 同 的 思 维 方 式 、 不 同的 兴 趣 爱 好 以及 不 同 的 发 展 潜 能 。 教 学 中 要 鼓励 与提 倡解 决 问题 策 略 的 多样 化 , 尊 重 学 生在 解 决 问题 过 程 中所 表 现 出 的 不 同 水 平 , 使每 个 学 生在 原有 基 础 上 得 到 完全 、 自由 的发 展 。在 教学 “ 位 置 与顺 序 ” 时 ,我 领 着 学 生 们 做 游 戏 : 我说 哪 个 方 向 ,学 生 就 用 手 指 向哪 个 方 向 , 比 比谁 的 反应 快 。 开 始 学 生指 的非 常好 , 过一 会 儿 ,我 发 现 有 一 个 学 生 调 皮 地 反 其道 而 行 ,比 如我 说 “ ” 他 把 左 , 头 摆 向 “ ” 我 想 用 眼 神 制 止 他 的 捣 右 , 乱行 为 ,可 是他 依 然 我 行 我 素 。我 干 脆
关注 学 生 的 “ 话 ” 而 不是 置 之 不 理 。 抢 ,
两 次 降 价 的 创 造 性 设 计 。 标 题 “ 消 好
如 我 在 教 学 “ 的认 识 ” 时 ,创 设 了这 息 ”、“ 圆 血本 价 ” 跳 楼 价 ” 大 出 血 ” 、“ 、“ 样 的情 境 :( ) 小猴 坐 在 方 形 车 轮 的 车 等 设 计 各 具 特 色 ,广 告 语 “ 过路 过 , 1 走 上 前 进 的情 景 。 问 :小 猴 的感 觉 怎 样 ? 千 万 不 要 错 过 ” 机 不 可 失 , 时 不 再 、“ 不怕 上 海 人 精 明 ,不 怕 北 京 人眼 ( 上 下 颠 簸 , 很 不 舒 服 )( )小 猴 坐 来 ”、“ 车 2 在 椭 圆形 车 轮 的 车 上 前 进 的情 景 。 问: 高 , 明智 人 部选 春 兰 空 调 ” 这 些 生 动 的 。 小猴 的 感觉 又 会 怎样 ?( 是 难受 )( ) 还 3 广 告 词 极 具 诱 惑 力 。 学 生 的 设 计 充 分 体 现 了其 创造 的 巨 大潜 能 , 不得 不令 人 刮 目相 看 。

数学课堂教学中值得关注的几个重要问题

数学课堂教学中值得关注的几个重要问题
间接影 响教师与他们的互动。
另一 方面 ,同一个教室 中的学 生难避免 的有着不 同的
重要 ,而且可能是多样 化的 ,那么对课 堂谈话 的设 计 的研 究就显得非 常必要 了。然而 ,对 于怎样设计课 堂对话才 有 助于教学 目标 的实现 ,在 国内相关 的实证研究还 不多 。对
教师课堂对话 的时间和 内容 以及它对 学生 的课 堂学 习的影
数学课 堂教学 的一个重要部分 是师生 围绕数学 问题进 行谈话 。因此 ,对课 堂谈 话进行设计是有 必要的 。教师必 须 对何时告诉 ,何 时提问 。何时纠正作 出判断 。他 必须决 定 什么时候引导提高 ,什 么时候让学生 对一个数学 问题进
文针 对 当前数学 教育 中出现 的新 问题 ,指 出了数学课 堂教
收 稿 日期 :20 4)- 0 , 8 62 0
作者简介 :王旭 (9 2 ) 1 8 - 。男,山西 太原人 ,华 东师范大学课程 与教学 系 0 6级硕士研 宄生 .研 究方向 :数学课程 与教
学论。
l oo

定 的角色 。为了让小组合 作更有效 ,学 生需要 了解怎样
的环节 。我们 的教师往往让学 生学 习完一个概念 或者程 序 之后 。通过 一遍 又一遍 的操 练达到所 谓的 自动化 。 自动化 带来很 多认 知的优 点。一个 过程 执行 的 自动 化程 度越 高 , 智力上所需 的努 力就越少 。所 以非 常复杂 的任 务只有在 一
通过复杂问题获得学生更高质量的回答 。
学习是否会受 到他们数 学学习能力之外 因素的影响 。这里 主要论述 了两个方面。
方面 ,在数学课堂 中,教 师很 自然会 与不 同的学 生
进行不 同的互动 。但 有的时候 ,互 动的不同并不是 由于学 生数 学能力 的不 同 。而是 由于学 生的社会阶层 。宗教 ,语 言或是性别 的差异而造成 的。在美国 ,有研究表 明 1 教师 7 1

数学课堂应关注学生的智力发展

数学课堂应关注学生的智力发展

数学课堂应关注学生的智力发展《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育在强调学生“双基”发展的同时,还必须关注学生的智力发展。

所谓“智力”,我们可以理解为“智慧”、“才智”,体现了一个人获取、运用、创造知识的本领和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注学生智力的发展,是时代与社会发展的需要,是素质教育提出的要求,也是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

因此,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不能仅仅重视学生数学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训练,还必须关注学生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力和想象力的发展,这些智力因素的发展从某种程度上讲比知识和技能还要显得重要,直接决定着学生将来的立足和生存。

那么,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如何有效地发展学生的智力因素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四方面入手:一、运用口算训练,活跃学生的思维过程数学课堂中,老师们习惯于采用一种既简单又实用的训练方式来活跃学生的思维,促使学生的身心很快地进入数学课堂学习的状态,以保证课堂新授的效果。

但需要数学老师们注意的是,口算训练必须防止走入一个误区,那就是对学生进行死记硬背的机械式训练,忽视和淡化了学生思维运转的过程,真正达到口算训练的目的。

数学教师可以巧妙地指导学生利用意义记忆法、口诀熟记法、拆分组合法等科学的计算方法进行口算训练活动,以不断提高口算训练的速度和正确率,这些方法的运用能够很好地发展学生的记忆力和思维力。

同时,口算训练的方式一定要多样化,灵活化,甚至趣味化,讲究循序渐进,由易到难,吻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竭力避免单调枯燥乏味;要能够启迪学生的积极思维,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以保证口算训练的实际效果。

例如,教学《加法和减法》,我设计了这样一组口算训练:①7+6= ;② 15-9= ;③ 8+ =11;④ 17-=8;⑤ -5=11,通过以上难度由浅入深的一组口算题的练习,让学生的思维一下子活跃起来,从而为接下来的加法和减法的新课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心理基础。

二、转化新授方式,引导学生的自主发现新授是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不容忽视的一个环节,也是发展学生智力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

数学课堂应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

数学课堂应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

数学课堂应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如果有人问:“数学课堂上什么最重要?”那么,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对于数学课堂而言,学生的学习状态比什么都重要,它直接决定了学生的生命状态和未来发展,带给学生的远远超过了数学知识与技能本身。

”作为数学教师,我们必须恪守这样一种思想:教育应当培养的是全面发展的、具有健全人格的人才,而不是应试的机器,教学应当承担的功能也绝不是教会学生做几道数学题那么简单,解题只是一种手段不是教学的目的,而在解题的背后值得教师关注的元素有很多很多,其中学生的学习状态应当作为首要元素,是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点。

一、关注学生的思维活动状态数学本身作为一种思维活动,在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还应关注学生思维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进步与发展。

因此,学生数学课堂上的思维活动状态就显得非常重要,新课程所倡导的是一种积极的、自觉的、活跃的思维活动状态,倡导每一位学生都能为了共同的学习目的而呈现出不同的思维方式和思维过程,最终收到殊途同归之效。

无论是对于数学知识与技能的获取,还是对于数学思考习惯、解题意识和情感态度的培养,都必须建立在一种良好的思维活动过程基础之上,教师必须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和这一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不同状态,以此捕捉教育契机,灵活调控教学行为,以利于更有效的课堂生成。

例如教学“长方形的面积计算”一课,当我在课上演示了利用小方格填铺长方形的实验之后,我让孩子们自己动手试一试,孩子们很快做完了,并告诉我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

我让他们说说是怎么想的,结果大多数孩子都是通过数小方格得到答案的,于是我提示:如果这个长方形很大很大,我们还能去数吗?你还能从中发现什么呢?孩子们终于开始联系长方形的长和宽来思考问题了,进而得出面积计算公式,学生的思维状态直接决定了课堂教学的导向。

二、关注学生的行为参与状态如果说思维活动是一种隐性的学习状态,那么课堂上学生的行为参与更多的应当是一种显性的学习状态,是学生为了某一个学习目标或解决某一个数学问题而呈现出的一种课堂学习行为,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操作性。

数学课堂有效教学应立足什么,关注什么论文

数学课堂有效教学应立足什么,关注什么论文

数学课堂有效教学应立足什么,关注什么内容摘要:根据课程标准要求,为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必须进行思考,转变课堂角色,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兴趣,分析学生层次,有针对性的进行分层次教学,改变课堂传统模式,让学生自觉的、认真的参与其中,充分的吸收那些经过认真分析,精心准备的知识和方法,最有效的把这些知识和方法转化为自己的能力。

关键词:有效兴趣分层互动精讲百度百科中指出:什么是课堂有效教学?按照汉语的语言习惯可分解为三个子概念。

将以上这些概念综合成最后的“课堂有效教学”,即指该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根据课堂教学有“班”“课”“时”三个特征,那么课堂有效教学也就可以概括为“班有效”“课有效”“时有效”。

其实,本人认为所谓的课堂有效教学,由于有了“有效”地验证,所以我们应该更多的关注于是否收获,关注于教学后学生是否人人学到有用的知识,,笔者认为数学课堂有效教学应该注意以下几点:一、立足兴趣、关注情境兴趣是开发学生智力的催化剂,是促进学生求知欲望的良方,是“课堂有效教学的源动力”。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兴趣,是促使学生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的有效手段之一。

而数学在各学科之中以严谨著称,其本身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和逻辑性,这给学科的课堂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和压力,如果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给出数学基本概念,得出定理和性质,再加例题,这样使得数学课堂枯燥乏味,学生只知道学习数学就是学习解题,使不少学生缺乏学习数学的兴趣与爱好. 课堂革命势在必行,课堂教学应该更多的立足从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出发,致力于去培养学生学生数学的兴趣;因此课堂教学中关注引入的方法,关注数学学习过程中构造的情境,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情境尤为重要。

《新课标》明确指出高中数学在数学应用和联系实际方面需大力加强.高中数学课程应该提供基本内容的实际背景. 所有的新教材基本上也贯彻了这一思想,大多章节是以提出实例开头.在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过程中,情境教学法应被教师所采纳,这是因为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能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具体化,使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主动参与学习的动机,把所学知识掌握得更好,使学生主动学习习惯得到养成和发展。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四点关注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四点关注
投 箱: j v . 3 o 稿邮 s k i1 , m x @ p c 6
数学教 学通讯 ( 师版 ) 教
前沿・ 课标 新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四点关注
张 栋 字
中 国科 技 大 学 附 中 20 2 30 1
豳 冒 一:
在 日常 的 教 学 实践 中 我 们 经 常 会 听
生 提供 更 有 意 义 的数 学 . 何 把 新 的 知识 如 融 入 学生 的 已有 的认 知 结 构 , 何 引 导学 如
1 .利 用 数 学 故 事 、 学 典 故 来 创 设 数
产 生这 样 “ 奇怪 ” 的结论 自然 引起 了学
问题 情 境
生 的争 论 , 纷纷 寻 找错 误 所在 , 堂气 氛被 课 在 无 理 数 的 教学 中 . 在 开 始 就 给 出 我 引 入 高 潮.通 过 这 样 的 错 例 , 学 生 以警 给
) 关注 过程 教 学 。 学 生学会 使 思 考
传 统 的 注 入 式 教 学 只能 使 新 知 识 成 为 学 生 认 知 体系 中的 孤立 成 分 , 乏 与 原 缺 认 知 系 统 的沟 通 .新 的 教 学 模 式 下 , 生 学 不再 是 被 动 的知 识 接 受者 。 就需 要 教 师 这 通 过 引 导 、 发 , 步 步 的将 知识 产 生 的 启 一
2 2
关 键词 : 学教 学 ; 点 关 注 ; 生发 展 数 四 学
望 .学 生则 整 合 已 掌 握 的 知 识 , 求 建 构 探
新 知 识 的 途 径 , 且 通 过 ” 实 这 样 的情 形 并 不 是 我 们 .其 的学 生 出 了 差 错 , 是 在 新 的 时 代 背 景 而 下 . 教 师 提 出 了更 高 的 要 求.如何 给 学 对

有效的数学课堂应关注什么

有效的数学课堂应关注什么

有效数学课堂应关注什么——研修感悟每次暑期研修总能给我们带来新鲜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优秀课例,总能引导我们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和积极的改进。

那么,有效课堂到底应该关注什么?1.课堂教学应关注学生的理解有理数减法一课,难点是理解有理数减法法则。

李老师在学生讨论完成后,总结了4-(-9)=?的合理性,不同的学生提出了许多不同的看法:有的利用数轴进行解释的;有的利用转化思想,将减法转化为加法来进行的;有的从实际意义角度思考的,还有的提出加法和减法互逆运算来进行。

这些不同的方法都启发了学生的思维,开阔了他们的思路。

轻松地突破了难点,自然地渗透了“数形结合”和“转化”的思想方法。

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存在差异,大部分学生虽然掌握了有理数的运算法则,但在练习过程中,还有部分学生在将减法转化为加法运算时,总弄不清该改变哪个数为它的相反数,有的同学甚至把被减数也改变符号,特别是减去一个正数时,往往又再加上该正数。

因此,在教师注意到让学生复述有理数法减法法则的同时,不断强调在进行减法运算时尤其要注意的三点,即“两变一不变”:(1)减号变加号;(2)减数变成相反数;(3)被减数不变。

突破难点,并得到了有效地解决。

2.课堂教学应关注学生的差异每一个学生的学习速度与接受能力是不同的,尤其在问题情景教学中,学生必然有一个摸索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有难免遇到许多困难,或多或少会走一些弯路,在这个时候,教师的态度非常重要,教师若以亲切和蔼的话语鼓励赞许的目光面对学生,就能创设一个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从而给予学生无穷的探究热情,激活整个探究过程,否则就会扼杀学生的探究意愿。

因此,今后在课堂还要善于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不同学生在知识,能力,兴趣等方面的需要有针对性的设计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问题,使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到教学活动和实验活动中去,让他们自己有主人翁的感觉,切实与同学真诚合作,体验完成一项活动任务的成功喜悦。

让他们都能在学习过程中有所收获.3.课堂教学应关注学生的兴趣(1)情境引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数学课堂评价应关注什么

数学课堂评价应关注什么
课 改 在 线
2 1年第 1期 ( 00 总第 9 7期)
数 课 堂砰价应 关注 什么
江苏省吴江市震泽实验小学 昊建 红
《 数学课 程标准 》 指出 :评价 的 目的是为 了全 面 “
了解 学 生 的 数 学 学 习历 程 , 励 学 生 的 学 习 和 改 进 教 激 “ ” 也 要 关 注 教 师 的 “ ” 尽 快 形 成 一 套 与 新 课 标 学 , 教 ,
自己是一个发现 者 、 究者 、 研 探索者 。 而在儿 童的精神 世 界 中 , 种需 要 特 别 强 烈 。” 究 学 习是 学 生 学 习数 这 探
可 关 注 教 师 是 否 尽 一 切 可 能 为 学 生 创 造 可 探 究 的 机
师的教学 。 因此在数学课堂 上 , ” 我们既要关注学生 的 学 的 主 要 方 式 之 一 。因此 , 价 一 堂 数 学 课 是 否 有 效 , 评 相适 应 的科 学 、 合理 的评价体 系 , 评价 能帮 助学 生 会 , 使 让学生在探究中展示 自己的才华 , 获得成功的喜悦。 认识 自我 、 建立 自信 , 真正促进学生 的全面发展 。 【 案例】 探索圆锥体积的教学。
评价 。 这样 , 生不仅 学到 了知识 , 学 而且 发展 了思 维能力 。
思考 、 讨论 , 碰撞 出思维 的火花 。 信学生的回答会让 相
二 、 注 教 师 的 课 堂 设 计 关 你惊喜万 分的 。如在教学 “ 质数 与合数” , 时 我让学 生 课 堂 评 价 还 要 关 注 教 师 的课 堂 设 计 , 是 否 以现 观 察质数表 :你发 现了什 么?” 看 “ 学生一时陷入 了迷茫 因为质数表里有 奇数 , 也有偶数 。于是 , 慢慢 我 实 的学 生的学习基础为主 , 为学生创设 充分从事数学 之 中 。

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如何关注学生学习

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如何关注学生学习

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如何关注学生学习《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这一教学本质决定了“数学的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那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怎样做才能真正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与合作者?怎样才能真正做到关注学生的学习呢?结合教学经验,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关注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教师上课前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学生的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正确分析学生的知识基础,明白学生想学到什么,以此确定我们教学的目标,从而精心设计适合学生学习的富有情趣的数学教学活动。

例如:在教学“9的认识”时,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已有的知识经验,认识9只是比8多了一个,数的组成、读法、写法方法上都一样,可以让学生通过旧知识迁移解决了新知识。

同时,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得到了培养。

又如,教学“角的初步认识”,学生已有生活中见到的角,图形中见到的角等经验,教学时以生活中的实例导入,让学生思考“生活中的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特点?”尽快地调动已有的经验,激发学习的兴趣,让学生积极投入到学习中去。

二、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让数学走进学生的生活“数学来源于生活,运用于生活”是《数学课程标准》中的一条重要理念。

所以教学内容要紧密联系儿童生活,让孩子通过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从而获取有价值的数学知识。

教师在课前准备中要认真对学生生活及兴趣进行了解,以学生生活经验为依据,对教学内容进行二次加工和整合,重新组织教学内容,使新知识呈现形式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

如教学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时,从数学的角度说,混合的运算顺序是人为规定的,但这种规定又有相对的合理性,与人们解决实际问题的先后顺序基本一致。

因此,体会运算顺序规定的合理性不能脱离解决问题的具体过程。

例题是“用50元钱买一个书包后,还可以买几本笔记本?”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容易理解应先算买一个书包后还剩下多少钱,即先算50-20。

数学课堂应如何关注非数学问题论文

数学课堂应如何关注非数学问题论文

数学课堂应如何关注非数学问题一、联系生活实际,关注非数学问题例如,教学有余数除法时,反馈练习中提出:(1)到公园去是要买票的,如果每张票价7元,晨晨用25元最多能买几张票?还剩几元?(2)3米布可做一套衣服,现在有17米布能做多少套衣服?(3)一个正方形纸盒能装5个乒乓球,26个乒乓球需要这样的盒子多少个?(4)有11根筷子够几个同学用?(5)老师要把这11根筷子放在消毒用的纸袋里,那么需要多少个纸袋?学生理解题意,独立练习。

教师巡视检查,学生展开讨论。

让学生参与归纳、整理,不用教师的归纳代替学生的整理。

突出练习方法的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只有这样才能有利于学生良好认知结构的形成。

在此,我指导学生理解这几道题的题意、对比的结果,独立思考后全班交流,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讨论有余数除法的商该不该加1,为什么?让学生进一步掌握“进一法”和“去尾法”的运用,并马上提出问题,让学生迅速判断结果该用“进一法”还是“去尾法”,这时再次抓住时机进行小结:在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实际问题时,如需要装多少箱、装多少车、租多少船等,余数再小也不能舍去,即商应加上1;如果是剪成几件衣服、几根跳绳、几个正方形等余数再大也要舍去,答案就是商。

二、渗透思想教育,关注非数学问题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仅可以用有余数的除法来解决实际问题,还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取舍与安排。

我又以“全班50位同学租船游湖,每条船只能坐7人,每条小船坐4人,怎样租船更合理?通过这一例题来强化学生运用有余数除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我列出如下信息:如果公园里只有大船,每条大船只能坐9人,那么50人需要几条船?其中还有什么需要解决的数学问题?”老师需强调一下“只能”是什么意思?采用指名提问、独立思考、小组讨论、全班交流的形式,进一步提高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果有同学认为再租一条船太浪费了,举出超载的例子时,老师先要同学们辩论再解答。

“不行,处处要安全,人人要安全,金钱重要,但更重要的是生命。

核心素养在数学课堂中落地需关注的四个切“入”点

核心素养在数学课堂中落地需关注的四个切“入”点

核心素养在数学课堂中落地需关注的四个切“入”点在数学课堂中,核心素养是学生综合运用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解决问题、应对挑战、实现创新的综合能力,是数学学科培养的重要目标。

而要让核心素养在数学课堂中落地,需要教师关注四个切“入”点。

一、关注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数学核心素养要求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设计具体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感受数学的实用性和魅力。

教师还可以通过让学生自主组织思考过程,让学生感受到解决问题的过程比答案更重要,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新性思维和沟通技能,从而促进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

三、关注学生的思维习惯和数学态度数学核心素养要求学生具有健康的数学学习态度和积极的数学思维习惯,数学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和数学态度。

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让学生乐于思考、敢于质疑、善于探索,从而培养学生的积极的数学思维习惯。

教师还可以通过让学生参与合作探究、展示成果、交流思想,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积极的数学学习态度,让学生从一开始就养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和积极的数学态度。

数学核心素养要求学生能够将数学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相结合,解决跨学科问题,数学教师要关注培养学生的跨学科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和解决涉及多个学科知识的问题,让学生认识到数学与其他学科知识的联系与应用,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和能力。

教师还可以通过让学生进行交叉学科合作,进行跨学科项目研究,培养学生的跨学科交流和合作能力,让学生从小就养成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其他学科的习惯,从而培养学生的跨学科能力。

小学数学差异性课堂教学的八项策略

小学数学差异性课堂教学的八项策略

小学数学差异性课堂教学的八项策略
1.关注时间:把握教学步骤,充分考虑异化程度和效果,缩短复杂知
识点的教学时间,加强简单、容易掌握的教学时间;2.关注行为:让学生
参与课堂的活动,以观察、反思、建构知识思考方法来操练,在活动中引
导复杂知识点;3.关注内容:尽量减少教学内容,以实际作为引导,把握
好时机,以实例作为引导;4.关注重要性:从学科内容、课堂实践等角度,综合考虑学段、学科重要性,重点传授重要知识点;5.关注学会识别:引
导学生理解问题,以学会识别和解决问题;6.关注模型:为了更好地理解
抽象的数学知识,教师可以运用模型来强调思维关系,把理论实际结合,
加深学生的理解;7.关注总结:通过问答、演示等方式,在教学结束前强
调运用知识的重要性,以归纳总结的方式结束课堂。

8.关注评价:评价教
学效果,及时反馈学生学习情况,及时给予帮助和调整,激励其继续学习。

数学课堂应该关注什么

数学课堂应该关注什么

数学课堂应该关注什么内容提要:数学是一门很有意思的学科,在教学的过程中,要让每个学生都能够主动、生动、活泼的发展,给予学生更多的关注,才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学生有时候对学习不感兴趣,这说明要关注学生知识起点,为什么有的课没有人愿意回答问题,这和他们是否理解问题有关及学习兴趣有关,总之,要给予学生更多关注。

主题词:数学关注学生课堂效率数学课标指出:教育的过程应当是尊重学生的学习需求、关注学生的心灵。

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更多的关注学生,为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自主的学习营造氛围,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

每次讲授完一个新的内容,我都会觉得有些教学环节做得不够完善,或者是某些环节教学效果不够好,反思之后,觉得还是上课对学生关注的不够。

通过教学和实践经验,我认为关注以下几方面有利于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关注学生知识起点,合理设计教学过程数学课程教学设计既有自己的独立性,也有知识之间的逻辑性,一个知识点,可能在几册教材中出现,但是,每一册教材需要学生掌握的程度和教学目标都是不一样的,这就需要在教学设计时关注教学起点,根据起点设计教学过程。

小学数学教材第五册安排了《角的初步认识》,关于这部分内容,教材分成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通过实物上面的角,帮助学生直观认识角;第二部分,通过活动角的操作和大小三角板对应角的比较,学生初步体会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与边的长短无关;第三部分,借助三角板中的直角帮助学生初步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

第一部分内容的教学,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实际提供的物体,组织活动,抽象出角的几何图形。

这部分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的十分紧密,所以,如果教学的起点过于低,学生没有兴趣,教学起点过于高,学生听不明白。

于是为了了解学生关于角的知识,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设计,我进行了前测:1、写一写、画一画角在你心目中的样子?2、写一写你见到过的生活中的角。

3、对角进行初步的判断,下面哪个图形是角?画“√”。

数学课堂应该关注的几个重要环节

数学课堂应该关注的几个重要环节

数学课堂应该关注的几个重要环节:
教学流程(课堂结构)
一节课的组成部分及各个部分之间的联系、顺序和时间分配。

1、课堂导入
导入能激发人的兴趣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能把学生带进一个跃跃欲试的学习天地。

2、新课学习
课堂教学主体部分
传统教法:(重结果)
▲公式—例题—练习
▲例题—公式—练习
新课程教法:(重过程)
情境—问题—探究—练习
3、课堂训练
n 当前数学课堂训练存在问题
n 反复讲:
n 教师“三不讲”原则
学生已经懂的不讲;
学生自己能学会的不讲;
学生听不明白的不讲。

n 选题不关注学生差异
n 不注重知识的迁移
n 忽视评价和检测
课堂训练对策
n 注重变式训练
n 注重一题多解
n 注重思想方法
n 激发学生继续学习的欲望
n 关注差异
n 培养自主
4、教学效果
n 一节课是不是好课
最有发言权的是学生
1、省时高效
2、学生乐学
3、看学生学习的可持续性
引导教师研讨的几个问题:
n 数学学习中的认知与情感
n 数学的生活味
n 如何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n 如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n 如何教会学生学习数学
n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n 如何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

数学课堂应该关注什么

数学课堂应该关注什么

数学课堂应该关注什么数学课堂应该关注什么新课程改革已实施多年,但许多一线教师仍深爱着惯用的传统教学方式。

究其原因有二:传统教学方式根深蒂固;新理念虽已介入,但接受还不够全面,搞不清究竟怎样才算一堂好课,也不明白设计一节课时应该关注些什么。

为此,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梳理出了以下几条,愿与大家一起分享。

1.关注课堂学习环境这里所说的环境是指:为学生创造平等、和谐、宽松的课堂学习氛围,从而让学生在探索和学习的过程中产生丰富的情感体验。

虽然说严肃的教学也能让学生掌握相关的知识技能,但这样的教学却难以让学生产生浓厚的数学兴趣。

例如“9+3”的计算教学,如果是在平等、和谐、宽松的氛围下进行,学生必然会有许多很有创意的算法(同时也敢于大胆地进行阐述);反之,如果是教师强制性地去教学生怎么做,学生不仅心理紧张,而且容易思维受阻,创造力得不到培养不说,可能连最基本的兴趣都没有了。

因此,我们要使学生获得有效学习,就需要有一个和谐的学习环境。

2.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亲历知识形成”的过程,课标在关于课程目标的阐述中,大量使用了“经历(感受)、体验(体会)、探索”等刻画数学活动水平的过程性行为动词,从而更好地体现了数学位上移或者4个圆片先全摆在个位上,然后再一个一个往十位上移),虽然这么做可能比较费时,但实践证明这种“费时”是值得的,因为学生有了足够的时间和有操作、观察、思考的机会。

如此,学生才能真正掌握知识,真正学会科学的探究方法。

4.关注教学方法的运用每一堂课都有自己的教学任务和目标,因此教师应随着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对象灵活地选择方法,而不该当前流行这种方法就样样选择这种方法。

比如探究法就不适合于规定性的内容或年龄较小的同学;能力较强的学生适合于探究法,但能力较差的学生可能更适合于一些记忆和模仿。

虽说“教无定法”,但关键还是要“得法”,因此在同一节课上应该出现多种方法,而不是一种方法一贯到底。

5.关注40分钟的效率有效率的课应该是学生有收获的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学课堂关注什么作者:赵晓玲来源:《新课程·教研版》2010年第08期摘要:数学探究活动过程应是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为基点,通过创设情境,找到教学的起点;以熟知的生活化内容为题材,通过转化,变成数学化的学习内容;再针对数学化的问题展开探索活动,在学生思维的递进过程中形成“新知”;最后以分层训练为手段,将数学化探索过程中形成的知识纳入学生原有知识体系,内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后应用于生活,回归于生活。

关键词:数学探究活动过程关注点思索一:数学学习的目标是什么?学知识,在学知识的过程中培养技能?!但这两者都是显性的,大多数的老师停留在这个层面上,事实上这并不完全是数学学习的内涵。

数学学习应该更多的关注学生思维的发展和情感体验。

而这二者是隐性的。

思索二:怎么学数学?这是一个方法的问题,方法是多样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每种成功的方法都存在着内在的本质规律,这是不变的。

为什么同一个内容,同一个教案,相同的流程,不同的老师执教,所收到的效果却截然不同。

原因就在于不同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所关注的关键点不同,这才是决定教学效果的关键所在。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该关注些什么,才能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显性、隐性双赢发展?思索三:数学教学应关注些什么?新课标明确提出: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

这就明确地告诉我们,学生学习数学的完整过程应是: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为基点,通过创设情境,找到教学的起点;以熟知的生活化内容为题材,通过转化,变成数学化的学习内容;再针对数学化的问题展开探索活动,在学生思维的递进过程中形成“新知”;最后以分层训练为手段,将数学化探索过程中形成的知识纳入学生原有知识体系、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后应用于生活、回归于生活。

仔细分析这个学习过程,它其实可分为:创设情境找起点、生活素材数学化、数学问题的探索、数学知识体系化四个环节。

那么,在这四个环节中,作为教师——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应关注些什么?笔者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认为在学生学习过程的四个环节中,应关注:一、创设情境找起点——关注“矛盾”冲突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是以“问题”为起点的数学探究过程,而矛盾是一切问题的母体,问题又是矛盾的表现形式。

数学教学是有目标任务的,为此我们提出的问题也应是有用的、为后继教学服务的。

要提出有用的数学问题,我们就必须激起特定的矛盾冲突。

那么,我们应如何激起这个“特定”的矛盾冲突呢?显然,我们需要载体——“创设情境”。

激起“特定”矛盾冲突的情境创设形式是多样的,我们无法穷其所有,但我们从教师“教”的维度来分析,不难发现,创设情境大致可分为两种情况:1.提供有特点的材料(教具或学具),让学生在运用材料的活动中观察,产生矛盾的冲突,提出问题。

如:著名特级教师丁杭缨老师教学的《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这一内容时所创设的情境。

师:一根吸管剪成3段,头尾相连,会得到什么图形?很少有学生会怀疑,3段吸管头尾相连后是个三角形。

这就是学生真实的原认知水平。

师:请同学们试一试,看看是个什么图形。

生尝试后,丁老师将同学们操作中出现的三种不同情况展示出来,请同学仔细观察。

生:为什么只有一种可以围成三角形,其他两种情况都不可以呢?就是这么一个情境的创设,激发了学生的认识矛盾,产生了疑问和想要探其究竟的强烈欲望,找到了教学的起点。

2.是教师通过语言引导,激起学生元认知与现实情况之间的矛盾冲突,凝结成问题。

如:教学《年、月、日》时的经典引入: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自己的生日吗?谁来说说?生:我的生日是3月18号。

生:我的生日是5月7号,妈妈带我在肯德基过的生日。

生:我的生日是12月9号,到时我请大家一起和我过生日。

……师:同学们,我们每长大一岁,我们就会过一次生日,对吗?生:对师:可是,有个小朋友已经12岁了,才刚刚过了3个生日,你相信吗?生:……师:这是怎么回事?今天学了《年、月、日》这一节,你们就会明白了。

……老师的话让学生感到很奇怪,为什么自己一岁过一个生日,而这位小朋友长到了12岁才过3个生日呢?情况完全超乎他们的经验之外,因此激起了学生原认知与现实情况之间的激烈矛盾冲突。

冲突之处就是问题生成之时,即是数学探究活动的“起点之处”。

创设情境的作用多种多样,但我们说其本质是为了能引发学生的矛盾冲突,而引起特定的矛盾冲突则是为了有效地让学生提出为某次数学探究活动服务的“有用的问题”,有效地找到教学的起点。

二、生活素材数学化——关注“转化”过程心理学研究表明:越接近学生生活的学习素材越容易被学生亲近和接受。

运用生活素材,可以有效地增加数学教学的趣味性、现实性,使学生体验到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培养学生喜爱数学,学好数学的情感,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但生活素材是一个生活化的内容,我们只有将“生活化的内容”转化为“可供研究的数学内容”,才能开展数学探究活动。

而将生活内容数学化则需要一个过程。

我们教师应该密切关注这个转化过程,进行周密的设计,使得整个转化过程得以顺利进行。

这是一个怎样的过程,笔者将以教学《用连乘解决问题》中的一个片段来呈现。

这个过程包含收集数学信息,整理数学信息,呈现数学信息三个环节。

1.收集数学信息师:看,老师给大家带了什么?生:酥饼。

师:是的,金华名特产。

把这些酥饼分给我们在座的同学,一人一个,你觉得够吗?生:不知道。

生:要知道一盒有几个酥饼。

师:那老师拆开其中的一盒,请大家仔细看。

……师:现在知道有多少个酥饼了吗?生:还不能知道?师:但可以知道什么?生:能知道两盒有多少袋酥饼。

4×2=8(袋)师:要想知道两盒有多少个酥饼该怎么办?生:把其中的一袋拆开。

(师拆……)师:把你看到的用数学的语言表达出来。

2.整理数学信息生:有2盒酥饼,每盒有4袋,每袋有5个。

生:有2盒酥饼,每盒有4袋,每袋有5个。

一共有多少个酥饼?3.呈现数学信息将学生整理的数学信息在媒体上固态的呈现出来。

板书:一盒有4袋,每袋有5个,买2盒酥饼一共有多少个?在将“生活内容数学化”的转化过程中,我们特别需要关注表述语言的数学化(生活化的用语转化为数学术语)。

三、数学问题的探索——关注“思维”发展生活内容数学化,得到了一个可开展数学探究的数学问题后,接下来就是对数学问题进行探索,也就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关注学生思维,推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如:空间与图形类的教学,我们可以通过感知、形成表象、建立模型这三个层次的活动来推进思维的发展;解决问题类的教学可以通过解题、提炼数量关系、归纳解题策略这三个层层递进的思维活动来切实推进学生思维发展……我们还是以《用连乘解决问题》为例:1.尝试解题师: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请把解决问题的方法写在练习本上。

(生独立完成,师巡视,完成后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生:2×4=8(袋)8×5=40(个)生:5×4=20(个)20×2=40(个)生:2×4×5=40(个)生:4×5×2=40(个)2.提炼数量关系师:5×4=20(个)20×2=40(个),说说是怎么想的?生:先算出一盒有几个,再乘2算出两盒多少个。

师:这种方法是先算一盒有几个的。

(板书:先算一盒有几个)师:2×4=8(袋)8×5=40(个)又是怎么想的呢?生:先算出2盒共几袋,再算2盒有多少个酥饼。

(板书:先算共几袋)师:另外两种用一个算式解决问题的同学又是怎么想的呢?生:其实2×4×5=40(个)和2×4=8(袋)8×5=40(个)的想法是一样的,都是先算共几袋。

生:4×5×2=40(个)和5×4=20(个)20×2=40(个)也是一样的先算一盒有几个酥饼。

(师擦去两种分步计算的算式。

)师:为了能更好地表现我们的思考过程,计算这样的综合算式最好这样写。

4×5×2=20×2=40(个)师:试着像老师这样,把2×4×5用递等式算一算。

2×4×5=□×5=□……3.归纳解题策略师:如果把2盒换成是6盒,你认为可以先算什么?生:可以先算一盒有多少个酥饼,再算6盒。

生:也可以先算共有多少袋。

师:如果是12盒呢?生答(略)师:比较几种解题策略的共同点。

生:都是先算一盒有多少个酥饼或是共几袋酥饼。

师:是的,像思考这样的问题,都是要想先解决一个什么问题才可以顺利地解答最后的问题。

整个活动过程让学生经历了从解题到语言表述,从语言表述到提炼数量关系,再从提炼数量关系到归纳解题策略三个过程。

通过这样的三个过程、三个层次、三个思维的递进,抓住并解决本课的重点与难点,明晰了此类问题的结构特征与解题策略。

思维的递进过程,就是新知形成的过程,也是学生经历一个数学来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的数学化的探索过程。

四、数学知识体系化——关注“分层”训练学习的价值在于应用。

学生在生活化的内容,数学化的探索中得到的知识,要想真正纳入学生原有的知识体系,成为学生自己的知识,还需要反复的、综合的运用。

另外,所学知识也只有在解释和应用于生活时,才能焕发出数学的生机和活力。

数学课堂中的“应用”,我们往往以“习题”的形式来呈现。

在“习题”的呈现过程中,我们应根据“习题”难易程度来编排,引导学生进行分层训练。

如:教学“反比例应用题”时,我们就可这样进行分层训练。

1.基本练习(1)同学们做广播操,每行站20人,正好站18行。

如果每行站24人,可以站多少行?(2)一架飞机每小时飞行420千米,经过2.5小时从甲地到达乙地。

回来时,由于逆风飞行用了3小时。

回来时这架飞机每小时飞行多少千米?2.变式练习(1)一列火车3小时行420千米。

照这样的速度,5小时可以行驶多少千米?(2)读一本书,每天读20页,6天读完。

如果要4天读完,每天需要读多少页?3.综合练习修一条路,原计划每天修400米,25天完成,实际前4天修200米,照这样的速度,修完用多少天?(沟通区别与联系)提问:为什么一道题既能用正比例解答又能用反比例解答呢?对于学生已掌握的“反比例解决问题”的结构特征与解题策略,我们通过从基本到变式,再到综合三个层次,进行了分层巩固训练。

从而,使知识在学生解题的过程中内化,纳入原知识体系,形成相比较而言更完善的新的知识体系。

另一方面,也体现了数学回归于生活、运用于生活的过程。

在创设情境中,关注“矛盾”冲突,寻找教学的起点;在提炼分析问题时,关注“转化”过程,将生活素材数学化;在展开数学问题的探索过程中,关注“思维”,推进学生思维发展;在练习中,关注“分层”训练,将新知纳入原有知识体系,将数学知识体系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