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困生心理问题调查问卷报告

合集下载

农村小学“学困生”问卷调查分析报告

农村小学“学困生”问卷调查分析报告

农村小学“学困生”问卷调查分析报告农村小学“学困生”问卷调查分析报告调查调研农村小学“学困生”问卷调查分析报告分析报告问卷调查小学农村一、调查目的:根据以人为本的教育宗旨,我们必须更加关心学困生这个特殊群体的成长,有义务关注他们,给他们更多的关爱,呵护学困生心灵,使学困生能愉快地学习数学课程,学好所有课程,并由学困生转化为合格生甚至是优秀生。

我们针对在实施素质教育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将数学日常教学与科研工作相结合,进行了《农村小学数学学困生转化策略的研究》的课题研究。

旨在新课程背景下研究解决学困生问题的途径,寻求小学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教学质量提升的措施;对教师专业的发展、实施新课程、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实现教育公平都有积极的意义。

在数学学困生的研究过程中,我们通过设计有效的调查问卷,通过对学生本人、家长、任课教师的访谈,综合分析,找出学困生的成因。

通过对学困生进行摸底调查、教师的科学分析,总结出形成学困问题的具体原因。

二、调查201X年9月 201X年11月三、调查对象:户县牛东小学六年级的的学困生。

四、调查过程:1、概念的界定(1)学困生可定义为:学生的智力水平正常且没有感官障碍,但其学习成绩明显低于同年级学生,不能达到预期的学习目的的学生(2)学困生主要是指学习成绩暂时落后的学生。

任何一个班里都有学困生,学困生的转化是教师的一项重要工作,只有认真把这项工作落到实处,才能保证全体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完成教学的根本任务本课题关于数学学困生的定义:本课题研究人员认为:数学学困生可定义为: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正常,且没有感官障碍,但由于个人、家庭和教育的某些原因,导致其出现知识断层和能力缺陷,在正常教育环境中数学学习效果差,学习成绩明显低于同年级学生,不能达到学校教育规定的基本要求的学生。

2、具体实施(1)确定个案,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在数学学科选择一定数量、有代表性的学困生。

(2)对学困生进行学困生形成主要原因的问卷调查,从学困生的基本情况、家庭环境、学校因素、学生自身因素对学困生形成的影响等四个方面收集数据。

“小学‘学困生’典型个案研究”问卷调查报告

“小学‘学困生’典型个案研究”问卷调查报告

一、概念界定及调查目的小学“学困生”是指在小学学龄期儿童中智力基本正常,但由于环境、心理和行为习惯等方面的问题,致使学习能力或发展出现障碍的学生群体。

小学“学困生”的成因非常复杂,因此,我们试图从典型个案研究入手,通过调查分析、访谈等手段,了解小学“学困生”的典型原因及特征,为转化小学“学困生”探寻一些有效的方法。

二、调查对象、方法与范围为深入了解小学“学困生”的现状及典型类型,我们课题组对“学困生”按分类抽样法进行了问卷调查。

调查工具和方法:采用自编的小学“学困生”典型个案原因调查问卷。

问卷编制时参考相关问卷并广泛征集一线教师、教研员的意见,经课题组充分讨论编制而成。

为保证其真实性,问卷采用无记名形式。

该问卷涉及五方面内容:教育环境、行为习惯、学习习惯、心理方面、评价方面,具体由40道选择题构成。

调查范围:从成县城区、城郊、农村各选取三所完全小学,共抽取九所小学作为样本学校。

选取三至五年级“学困生”作为调查对象,因一二年级学生学业成绩还不稳定,六年级学生临近毕业不便观察其变化情况而未选取。

三、基本情况分析1.“学困生”总体情况分析本次问卷调查涉及了九所不同类型学校三至五年级46个班级,涉及学生为2312名。

经调查了解,其中“学困生”为476名,占学生总数的20.59%。

从总体来看,小学约有五分之一的小学学生存在困难,这一数据值得教育工作者充分重视。

2.“学困生”分布特点分析通过数据的对比分析,我们发现了两个突出的问题。

其一,横向比较,从城区到城郊,再到农村,无论哪个年级段,“学困生”的比例都在呈增长势态。

其二,纵向比较,无论城区、城郊还是农村,从低年级到高年级“学困生”比例逐渐减小。

说明学校、教师和家长对“学困生”越临近毕业越重视,而对低年级“学困生”有所忽视。

3.“学困生”典型成因分析通过对“学困生”典型成因的分析,发现了五个原因:其一,行为习惯不好,占“学困生”总人数的23.82%;其二,评价不当,占“学困生”总人数的20.82%;其三,教育环境差,占“学困生”总人数的18.97%;其四,学习习惯不好,占“学困生”总人数的18.93%;其五,心理因素的制约,占“学困生”总人数的17.45%。

贫困学生思想调查报告

贫困学生思想调查报告

贫困学生思想调查报告1. 引言近年来,我国在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显著成就。

然而,贫困学生仍然面临诸多困境,其思想状况亟待关注和改善。

本报告旨在通过对贫困学生思想调查的分析,为相关方面提供有针对性的帮助和建议。

2. 调查方法本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190份有效问卷。

问卷内容涵盖了贫困学生的家庭背景、学习状况、心理健康等多个方面,通过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

3. 贫困学生的家庭背景调查结果显示,78%的贫困学生来自农村家庭,家庭经济状况普遍困难,家庭成员多数从事农民工、务农或低技术劳动等低收入工作。

另外,56%的贫困学生家庭缺乏稳定的收入来源,家庭消费支出压力较大。

4. 贫困学生的学习状况在学习方面,令人担忧的是,52%的贫困学生因为经济困难无法参加培训班和学习辅导。

另外,42%的贫困学生由于家庭环境不利等原因,无法获得足够的学习资源。

虽然教育和学校的帮助得到了普遍认可,但仍有30%的贫困学生感到学习压力过大。

5. 贫困学生的心理健康调查结果显示,贫困学生的心理健康也存在一定问题。

约58%的贫困学生认为自己的自尊心较低,缺乏自信。

52%的贫困学生表示因为经济拮据而感到自卑,缺乏归属感。

家庭经济状况不稳定和学业困境的双重压力使贫困学生普遍存在焦虑和压力感。

6. 建议与对策针对以上调查结果,我们提出以下建议与对策:- 政府应加大财政投入,提供更多的助学金和奖学金,帮助贫困学生减轻经济负担,改善其学习环境。

- 学校应加强对贫困学生的关爱,建立健全的资助制度,提供免费的学习资源和课外活动,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能力和自信心。

- 社会应加大对贫困学生的支持,提供经济援助和心理辅导等多方面的帮助,帮助贫困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7. 结论贫困学生思想调查结果显示,贫困学生在家庭背景、学习状况和心理健康等方面普遍存在困扰。

我们需要关注这部分学生的思想状况,并通过政府、学校和社会的多方面合力,提供帮助和支持,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走出困境,实现自身价值。

中学学困生情况问卷调查分析报告

中学学困生情况问卷调查分析报告

中学学困生情况问卷调查分析报告1. 背景介绍近年来,中学生研究困难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

为了更好地了解中学学困生的情况及原因,本次调查以中学学困生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分析研究。

2. 调查设计与方法2.1 调查对象本次调查以北京市某中学的学生为调查对象,共选取了200名中学学困生参与调查。

2.2 调查内容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研究动力:了解中学学困生对研究的动力来源和影响因素;2. 研究方法:探究中学学困生常用的研究方法和存在的问题;3. 学业压力:了解中学学困生对研究压力的感受和压力来源;4. 家庭环境:研究中学学困生家庭背景和家庭对研究的支持程度;5. 学校教育:了解中学学困生对学校教育的满意程度和教学质量评价。

2.3 数据分析通过统计学方法对问卷数据进行分析,包括描述性统计和相关性分析。

3. 调查结果分析3.1 研究动力调查结果显示,中学学困生的研究动力主要来源于对未来的期望和父母的期望。

然而,一些学困生在研究动力方面存在欠缺,导致研究动力不足的情况较为普遍。

3.2 研究方法大部分中学学困生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为重复性记忆和死记硬背,缺乏灵活性和创新性。

这种研究方法导致了研究效果的下降和学困生对研究的厌倦。

3.3 学业压力中学学困生普遍感受到较大的研究压力,主要来源为升学压力和学科研究的要求增加。

这些压力对研究困难的形成起到了一定的影响。

3.4 家庭环境调查发现,对于中学学困生来说,家庭环境对研究的影响十分重要。

家庭的关注程度、教育支持和家庭氛围都对学困生的研究产生着积极或消极的影响。

3.5 学校教育学校教育质量和教学方式也对中学学困生的研究表现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一些学困生对学校教育的方式和内容不满意,对研究的兴趣和积极性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4. 结论与建议根据以上分析结果,我们得出以下结论和建议:1. 研究动力的缺乏是导致中学学困生研究困难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应该加强对研究动力的培养和引导。

关于学困生的调查报告

关于学困生的调查报告

关于学困生的调查报告学困生的调查报告篇1调查时间:20xx年12月20日调查方式:学生(家长帮助)无记名填写被调查的学生:一(1)班10名学困生一、调查问卷数据统计如下:1、学生年龄:6-7岁2、性别:男生7人女生3人3、户籍类别:城市8人农村2人4、家庭所在地环境:城、乡镇10人5、独生子女:7人是,3人不是6、孩子学习负责人:父2人母6人其他2人7、父母期盼孩子的学习成绩:优秀7人良好3人8、家庭其他成员过分溺爱:一般9人小1人9、父母教育方式简洁粗暴:一般9人小1人10、家庭经济条件:一般10人11、父母职业:只有个别是有固定工作,大局部下岗职工,少数是打工、经商12、孩子有自己固定的宁静的学习场所:有7人无3人13、孩子的家庭劳动:一般5人少5人14、语文教师讲课是否听懂:听得懂6人大局部听得懂4人15、认为语文教师严格与否:很严格6人一般3人不严格1人16、教师是否提问自己:常常2人有时7人很少1人17、觉得学问是否难:很难1人一般5人不难4人18、觉得班级同学是否爱学习:9个觉得大局部爱学习1个觉得有时爱学习19、是否喜爱上语文课:喜爱7人一般3人20、语文课爱发言:喜爱3人一般5人不爱2人21、上课时喜爱干什么:听教师讲课8人和同学讲话1人想其他事情2人22、学习是否进步:有点进步10人23、当学习进步时,你会:放松一下1人更加努力9人24、当学习退步时,你会:很担忧,努力学习赶上去10人25、你平常是否看课外书:看4人有时看5人不看1人26、你的学习成绩是否想超过同学:很想10人27、你放学后先做什么:写作业10人28、你是否想做作业:作业多,不想做1人作业难,不会做3人想做6人29、学习有困难时想找谁帮忙:找教师4人找父母6人30、为什么要学习:为自己10人二、调查问卷分析:1、根本状况方面:本班学困生中男生占大多数,大局部是城市户口,居住在城镇。

作为一年级新生刚入学,男孩子好动、爱玩,学习上存在困难较多。

学困生成因调查报告

学困生成因调查报告

以专注于学习。
就业压力
03
严峻的就业形势让学生对未来产生迷茫,影响到学习积极性。
04
学困生的教育干预措施
提升家庭教育能力
建立家长培训机制
通过定期举办家长培训班,提高家长的教育水平和能力,使其能够更好地指导和陪伴孩子 成长。
加强家长与学校的沟通
搭建家长与学校之间的沟通平台,让家长及时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学习和生活情况,为孩子 提供更好的支持。
03
加强教学研究
开展教育教学研究,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
学习兴趣。
完善社会支持体系
增加教育投入
政府应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力度,提高教育资源和设施的 水平和覆盖面,为学困生提供更好的教育条件。
建立社会志愿者服务机制
通过组织社会力量参与教育辅导工作,为学困生提供更 多的帮助和支持,提高其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
社会压力
社会竞争压力和不公正现象对学生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使其失去 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对教育干预措施的评估与优化建议
个性化教育
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制定个性化 的教育方案,包括辅导、心理干预 等措施,帮助学生克服困难。
提高教师素质
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教育教学 水平,加强对学困生的关注和支持 。
完善教育资源
加强教育公平性
通过实施教育均衡发展政策,减少地域、城乡之间教育 资源的差距,为学困生提供更多的机会和资源。
05
调查结论与建议
对学困生成因的总结与思考
家庭因素
部分学生来自家庭经济困难、单亲家庭或家庭暴力等环境,导致 其学习动力和信心受到严重影响。
教育资源不均衡
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的教育资源不均衡,导致部分学生缺乏优质 的教育资源和教育辅导。

五年级学困生形成原因调查报告

五年级学困生形成原因调查报告

五年级学困生形成原因调查报告调查对象:五年级学困生调查时间:20XX年XX月XX日调查地点:某小学五年级调查目的:了解五年级学困生形成的原因,为学校提供有效的学习支持和帮助。

调查方法:采取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的方式进行。

调查结果:1. 家庭因素:家庭环境、家庭关系等问题是导致五年级学困生形成的重要原因。

调查显示,部分学困生家庭中存在着家长缺乏教育意识、教育资源贫乏、家庭纠纷等问题。

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困生的学习环境和学习动力。

2. 学习方法问题:一些学困生存在学习方法不当的问题,缺乏有效的学习策略和方法,导致学习效果不佳。

其中包括没有合理规划学习时间、对自己的学习方式不了解等问题。

3. 学习兴趣不高:部分学困生对学习缺乏兴趣和动力,对学校和教育的认同感不强,对知识的学习缺乏主动性。

可能是由于学科内容难度加大,学习任务增多,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和认同度下降。

4. 社交问题:学困生中有一些存在社交问题,包括与同学关系不好、社交能力较差,导致在学校环境中难以融入,造成学习不良影响。

5. 个人原因:个人因素也是导致学困生形成的原因之一,包括身体健康问题、情绪问题等。

在调查中发现,部分学困生的学习成绩下降与个人身体健康或情绪问题有关。

结论:通过对五年级学困生的调查,我们可以看出学困生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家庭因素、学习方法、学习兴趣、社交问题和个人原因都可能对学困生的学习产生影响。

因此,学校在提供学习支持和帮助时应综合考虑这些因素,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提供个性化的教育辅导和心理支持,帮助学困生克服困难,提高学习成绩。

学困生”的成因及问卷调查报告

学困生”的成因及问卷调查报告

学困生”的成因及问卷调查报告学困生的成因及问卷调查报告为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得到全面而健康地发展。

然而,随着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小学升入初中研究后,学生“两极”分化现象越来越严重。

面对参差不齐的学生,教学中不可避免地产生一些非智力因素的研究困难学生(简称学困生)。

因此,如何提高学困生的研究成绩,从而提高他们的素质,是当今基础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

本次调查的目的是了解学困生的情况,以便提出针对性的教育教学措施和心理健康辅导措施。

调查时间为2014年12月4日,调查对象为汤山中学的学生。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学困生”的概念。

我们认为,对于学困生的界定要把握住三性,即外延的明确性、揭示本质的准确性和内涵的全面性。

据此,我们在本调查把学困生界定为:指那些在知识、能力、品格、方法、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等要素的融合方面存在着偏离常规的结构性缺陷,智力得不到正常开发,心理得不到健康发展,能力、方法不能达到新课程标准规定的基本要求,需要通过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学措施或心理健康辅导措施给予补尝和矫治的学生。

在调查过程中,我们采取了多种方式。

首先,通过对班主任、学科教师对学困生进行基本情况的问卷调查,从“研究成绩”“研究态度”“研究惯”“研究方法”“年龄特点”“教材教法”“学校管理”“家庭背景”等八个方面收集数据。

其次,我们选取代表性较大的学困生班主任采取家访、电访的形式进一步了解家庭教育情况。

然后,我们对学困生的作业、试卷、手抄报等书面形式的文字材料进行调查分析。

最后,我们与个别学困生进行谈话了解情况。

综合调查数据表明:学困生约占总数的15%左右,其中男女生的比例大约为5/2.通过问卷的数据统计发现,学困生普遍具有如下特点:缺乏人生奋斗和参与社会竞争的动力;对研究改变命运缺乏信心;不能独立也不能按时完成作业,对主要学科的研究缺乏兴趣;研究做不到专心,缺乏合作精神;教师、家长辅导相对跟不上;班集体意识和班级荣誉感较差;自我评价研究成绩不理想、不满意;对未来有美好的憧憬;对提高成绩、获得尊重有很高的期望值;对教师、家长的爱能感受得到,从心里爱老师、爱家长。

学困生成因调查问卷统计与分析

学困生成因调查问卷统计与分析

学困生成因调查问卷统计与分析第一篇:学困生成因调查问卷统计与分析学困生成因调查问卷统计与分析一、调查对象:三—四年级二、调查方式:教师解释填写说明,学生无记名独立填写学困生成因调查表。

三、调查分析:通过这次调查对我校的两个班的学困生形成的成因有了初步的了解。

从家庭对学困生形成的成因来看,有90%多的学困生家庭和睦,学习环境良好,这部分学生家长中80%的对他们的期望值都能保持在一个适当的水平上,只是这些家长的教育方式方法一般化,水平不高。

其中有30%多的学困生家长对学生的学习不是太支持,有90%多的学生家长在及辅导学生的次数很少,有10%的家长根本不辅导孩子的作业。

从老师对学困生形成的成因看,90%多的学生认为教师的业务能力高,教学方式方法新颖、易懂,课堂管理井井有条。

40%的学生认为老师的个别辅导没有做到位只是偶尔辅导,所以我以后应加强对这部分学生的个别辅导,有80%的学生对数学课的兴趣一般,有10%的学生对数学课根本没有兴趣,所以我在以后的教学中应注意创新课堂,提高教学水平,培养他们对学习的兴趣。

从学生自身因素对学困生形成的成因来看,90%多的学困生学习自信心不足,受挫能力和自控能力差,没有上进心。

80%的学困生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方法不得当。

30%的学困生经常不完成作业,40%的学生偶尔不能完成作业,学习态度不端正。

从学困生的自我表白来看,每一位学困生都有想学好的心里,但就不知道怎样去学习,怎样高效听课,大多说学困生都是眼高手低的一种,上课都听得懂,读题也读得懂,就是一到做作业,做试卷时容易出现错误,90%多的学困生多是属于计算容易出错,就是碰到应用题时也是式子列对了,计算错了,所以,帮助学困生走出困境就要从学困生的计算抓起。

四、调查思考:通过上面的分析,告诉我:学困生之所以居高不低的原因是:一:家长的教育意识淡薄,家教辅导方面做得力度不足。

二、作为教师个别辅导的力度不足,学生对数学课的兴趣不浓厚,在教学水平方面有待提高。

初中“学困生”现状问卷调查及成因分析报告

初中“学困生”现状问卷调查及成因分析报告

初中“学困生”现状问卷调查及成因分析报告2019年4月至5月期间,经过总课题组培训后,全市35个子课题单位分别对所在学校的学生进行了与“学困”有关的第一轮问卷调查,并撰写了成因分析报告。

总课题组通过对各子课题学校提交的问卷数据和分析报告的整理,对其他部分问卷设计不合理、调查数据不规范、分析报告浮于表面的实验单位提出改进要求,部分学校又进行了二轮问卷调查,并在此基础上统计数据,形成分析报告。

2019年秋季,各子课题学校问卷调查及成因分析报告全部提交。

总课题组整理相关资料和数据,对黄冈市初中“学困生”现状及成因,形成综合性报告。

一、问卷调查及现状描述两轮问卷中,各子课题单位设计问卷130余份,涉及语、数、英、理、化、生、政、史、地、体、美等11个学科,调查对象为各中学七八九年级学生,据不完全统计,超过20000人次,有效问卷回收率平均超过90%。

从各子课题学校反馈的这些基本数据看,本次问卷调查结果,基本能真实反应黄冈市初中学困生真实现状。

因调查对象不同,抽样比例不同、涉及学科不同、设计问题不同等因素的影响,无法对全市的学困生现状,进行一个统一的、精确的描述。

尤其是调查问卷中,三种问卷取样方式所获取的数据有不可比性:一是面向全体学生的问卷设计与调查取样;二是直接面向学困生进行问卷设计与调查取样;三是以考代查,即通过设计某学科试题的方式,从测试结果分析学困生的现状。

这三种方式获取的数据和结论,并不具备科学的可比较性,但从各单位报告中结论性描述及成因分析综合看,还是可以形成相关结论。

综合各子课题单位问卷数据及数据分析,横向比较大致可以看出,黄冈市初中学困生存在以下现象:城乡差异:农村中学学困生占比略高于城区中学。

性别差异:男女生在不同学科、城乡不同学校,学困生占比有明显差异。

农村中学学困生女生占比高于男生,英语语文等学科女生学困比例低于男生,数理等重逻辑思维的学科则高于男生。

学科差异:小学科学困生比例略高于大学科。

“学困生”的成因及问卷调查报告

“学困生”的成因及问卷调查报告

“学困生”的成因及问卷调查报告一、调查目的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要使每个学生得到全面而健康地发展。

随着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小学升入初中学习后,学生“两极”分化现象越来越严重。

面对参差不齐的学生,教学中不可避免地产生一些非智力因素的学习困难学生(简称学困生),如何提高学困生的学习成绩,从而提高他们的素质,是当今基础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

二.调查问卷的基本情况1.被调查对象基本情况本次抽样调查的对象是:七年级7班各55名学生。

2.调查问卷内容基本情况新课程理念强调指出:要关注学生学习的心理过程、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现代意义上的“学困生”不仅是传统意义上的“学业不良”,还包括“学习失能”。

这些“学困生”的智力属正常范围,但由于各自不同的原因,不能适应普通学校教育条件下的学习生活,最终导致“学业不振”或“学力不良”。

我对有效问卷进行了认真统计,其结果如下:三、寻找学习困难的成因调查结果显示,导致学困生学习困难、成绩不理想的主要原因是学生自身努力不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缺乏主动性等。

具体分析如下:(一)造成学困生学习困难的主要因素是学生自身因素,且为非智力因素。

问卷统计结果显示,导致学困生学习困难的主要因素是学生自身的因素,教师、班级、学校、家庭等外部因素对其学习困难的相关程度并不很高。

此外智力因素对学困生学习状况的形成有一定影响,但并非主要因素(智障生除外),而造成学困生学习困难的主要因素是:用功的程度不够、学习缺乏主动性、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上课不专心听讲、不能按时独立完成作业、缺乏战胜困难的勇气和毅力等非智力因素。

(二)自身努力不够是导致学困生学习成绩不理想的重要原因。

通过问卷和访谈调查了解到,学困生在学习上大都不够努力,他们感受不到学习的乐趣,缺乏学习动力,往往把学习当成一种沉重的负担,部分学生甚至存在着严重的惧学、厌学心理。

畏难、逃避、混日子是他们学习的主要特征。

学困生现状调研报告

学困生现状调研报告

学困生现状调研报告学困生现状调研报告引言:学困生是指在学习上遇到困难,表现出学习能力低下的学生。

学困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心理健康,也给教师的教学工作增加了很大的压力。

本调研报告旨在了解学困生的现状,寻求解决学困问题的有效方法,以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

一、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抽样调查,并利用统计学方法进行数据分析。

二、调研结果1. 学困生的比例通过对样本学生进行调查,发现学困生的比例较高。

在调查的学生中有超过60%的人表示曾经或者正在遇到学习困难,这显示了学困的问题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

2. 学困的原因调研结果表明,学困生存在以下几个主要的原因:(1)对学习内容理解不深入:有超过50%的学困生认为自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不够深入,这导致他们无法做到独立完成作业和课堂难题;(2)学习方法不当:超过40%的学困生认为自己没有良好的学习方法,不知道如何有效地学习;(3)学习态度不端正:有一部分学生对学习不够重视,存在学习动力不足的问题;(4)外界环境干扰:个别学生表示在学习过程中受到了一些外界环境因素的干扰,例如家庭问题、社交压力等。

3. 解决学困问题的建议(1)提供个性化辅导:根据学生的困难情况,对学困生进行个体辅导,帮助他们理解学习内容,掌握学习方法;(2)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学校和家庭应共同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能够集中精力学习;(3)加强学习技能培养:学校应加强学生的学习技能培养,引导他们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和技巧;(4)加大家校合作力度:学校和家庭应加强沟通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三、结论学困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心理健康。

为了解决学困问题,需要学校、家庭和学生本身共同努力。

学校应提供个性化辅导和加强学习技能培养;家庭应共同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并与学校加强合作;学生自身应调整学习态度,重视学习内容和方法。

学困生调查问卷分析报告

学困生调查问卷分析报告

学困生调查问卷分析报告作者:厉莉来源:《新课程·上旬》2017年第12期摘要:对三元桥小学的部分学困生进行了抽样调查,并对问卷情况进行了分析,家庭、学校都对学困生产生了影响,基于此,提出了转化学困生的建议,老师应给予学困生更多的爱,家校合作,采取针对性的辅导,培养学困生的信心。

关键词:学困生;调查问卷;分析报告新课程理念强调指出:要关注学生学习的心理过程、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现代意义上的“学困生”,指的是智力正常,但由于学习习惯不好,或由于方法不当,或由于学校、家庭环境的影响,不能适应学校教育,造成学习效果低下,能力目标、知识目标均不能达到教学大纲或课标基本要求的学生。

为了关心“学困生”这个特殊群体的成长,我们必须深入、真实地了解学困生的情况,以及学困生有什么实际需求,了解学困生形成的主要原因,并为他们找到通向成功大门的一把钥匙。

为此,本人对我校部分年级学困生进行了抽样调查。

一、学困生调查问卷表基本情况在编写时,我首先认真分析了学困生形成的几大要素,主要是家庭环境因素、教师因素、学生自身因素三个方面。

家庭环境方面的主要设计了反映学生在家学习情况和家长的知识水平和对学生学习关心程度等题目;学校因素方面主要设计了教师的人格魅力,师生关系,授课方式等题目;学生自身因素方面主要设计了反映学困生学习习惯、兴趣爱好等方面的题目。

在编写的过程中,力求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深度挖掘学生内心深处。

问卷共设计了15道选择题,1道开放题。

本次抽样调查的对象是:四到六年级学困生,发放调查问卷44份,收回有效问卷44份,问卷回收率:100%。

二、调查问卷情况分析1.家庭环境对学困生形成的影响从调查问卷来看,有34%的学困生回家后不是写作业而是选择看电视或玩;47.7%的父母在管教方面选择不太管孩子或者直接放任自流;只有9%的学困生作业遇到困难选择寻求父母的帮助。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不少学困生父母对孩子的管教比较放松,而这些学困生本身自控力较差,家里没人管,滋养了坏习惯。

小学学困生情况问卷调查分析报告

小学学困生情况问卷调查分析报告

学困生情况问卷调查分析报告(2019年5月)北杜中心小学王秋叶朱龙李强一、调查目的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要使每个学生得到全面而健康的发展。

为了切实开展好“小学阶段学困生心理问题及对策研究”这一课题,深入真实地了解学困生的情况,以及他们有什么实际的需求,真正找到学困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并为他们找到通向成功大门的钥匙,提高学困生的成绩,使他们愉快地学习,由学困生转化为合格生优秀生。

二、调查内容本次问卷主要针对本校五、六年级学生,问卷内容主要是家庭环境因素、教师因素、学生自身因素三个方面。

家庭环境方面的主要设计了反映学生在家学习环境,家长对学生学习关心程度等题目;教师因素方面主要设计了教师的人格魅力,师生关系,授课方式等题目;学生自身因素方面主要设计了反映学困生学习习惯、兴趣爱好等方面的题目。

在编写的过程中,力求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深度挖掘学生内心深处,比较全面了解本校四年级学生数学学习情况。

三、调查方法及对象1、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问卷采用不记名的方法进行书面调查,问卷设计了单多项选择题和开放题。

2、调查的对象:五、六年级学生。

3、调查时间:2019年5月四、调查结果与分析本次调查问卷共设计了19道单多项选择题和1道开放题。

参与问卷调查的本校学生共计14人,下面就问卷调查结果进行客观分析。

1、家庭环境对学困生形成的影响调查的14人中35.71%的学生家庭学习环境很好,57.14%的学生家庭学习环境一般,父母的教育方式21.43%的父母是一般化,78.57%的父母是谈心、交流、感化,可以说大多数家长教育方式正确,为孩子学习创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为孩子学习创造条件,从思想上重视孩子的学习。

但父母在管教孩子时,71.43%的父母一般化,7.14%的父母放任自流,在家辅导方面,57.14%的父母偶尔辅导,7.15%的父母从不辅导,只有35.71%的父母经常辅导,当孩子考试成绩很差时,21.43%的父母狠狠的批评一顿,7.14%的父母不理不睬,不做任何评价。

学困生调查问卷分析报告

学困生调查问卷分析报告

学困生调查问卷分析报告第一篇:学困生调查问卷分析报告关于“农村小学学困生转化策略研究课题”的小学学困;2012年6月我们《农村小学学困生转化策略研究》;(一)内部原因;1、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上进心;2、学习意志不强;3、自卑心理严重,缺乏自信心;4、知识结构缺乏系统性;5、学习习惯差、学习效率低;6、认识水平低,思维不够全面;7、依赖心理强;(二)外部原因;1、教学评价方式原因;2、教材原因;3、社会原因;关于“农村小学学困生转化策略研究课题”的小学学困生问卷调查报告2012年6月我们《农村小学学困生转化策略研究》课题组成立后,就立即着手就各实验学校三到六年级的学生、家长、在校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

在各实验学校班级多次问卷调查的基础上,课题组成员进行了相关数据的整理,通过认真分析与讨论,结合教育教学理论和专家的指导,我们认为产生学习困难的原因各不相同,其成因是极其复杂和多方面的,但从教育教学角度来审视我们可将其形成分为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两大部分。

(一)内部原因1、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上进心。

大多数学困生都缺乏学习的主动性,无心学习,认为学习是一种负担,读书是碍于家长的要求。

因此,他们缺乏上进心,上课不愿听讲,甚至违反纪律或旷课去玩,作业照抄,应付老师,从没想到提高自己。

2、学习意志不强。

学习的毅力和耐力较差,只有三分热情,不能形成持之以恒的学习习惯。

3、自卑心理严重,缺乏自信心。

由于学困生长期处于班级的“底层”,处于被遗忘、被摒弃的角落,他们内心深处一般都很自卑。

认为自己不行,不愿意接近教师,对教师缺乏信任或对老师怀有敬而远之、敬而怕之,很少主动提问和回答问题。

太多的失败使学困生常感到学数学很无聊、很枯燥,情绪低落、沉闷,心理上敏感,脆弱,易形成挫折感,导致对学习缺乏自信心。

4、知识结构缺乏系统性。

学困生基础差,知识脱节多,知识结构不完整。

对知识的掌握只停留在表象上,没有深入到实质。

5、学习习惯差、学习效率低。

孙浅小学学困生成因问卷调查报告

孙浅小学学困生成因问卷调查报告

孙浅小学学困生成因问卷调查报告此次调查共发放26份,全部收回。

以下是这次问卷调查的反馈:一、学困生形成的内部因素:二、学困生形成的外部因素:(选择题)(二)就以上数据显示初步分析学生学习困难有两个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内部因素: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身心素质;二是外部因素:家庭方面的影响、学生自身的原因、教师方面的因素的影响。

从26名学生的问卷调查结果来看学生厌学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大家往往简单得把它归结于孩子“贪玩”“不用功”等。

孩子的智力因素只是占其中一部分,孩子厌学多与我们的教育理念,家庭环境,由社会带来的不良风气,教师的关心程度,方式方法有很大的关系。

家庭因素分析1.放任自流即对子女的教育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极少管教。

而这样的家庭又有四种情况:其一是家长自身的素质不高从不顾问孩子的学习。

其二是一些自身文化素质不高对子女的学习也是放任自流。

其三是父母都外出打工,来自这些家庭的学困生其父母往往长年在外很少回家,一般都由爷爷奶奶管他们的吃穿,对老人来说,他们能管好孙辈们的吃穿已经是一件很不错的事了,对他们的学习想管确实也管不了,所以对学困生的读书之事只能是放任自流。

其四是放任自流为主,偶尔管教,这些学困生的家长往往为生计整天忙于奔波,无暇顾及教育子女,平时较少关心子女的学习,只是到学期结束或看到子女考试成绩时才进行管教,但为时已晚。

2.管教不当孙浅小学学生家长大多是来自农村家长,素质普遍不高,对孩子的教育认识不够明确,且大多把重心放在“养”上,而不是“育”。

另外,由于父母亲人长时间分居、不和,家庭遭遇重大变故等,使孩子幼小的心灵蒙受伤害;家长管教失当,溺爱、放任,这类学生从小就失去了家庭的温暖,养成了孤僻、任性、贪玩、专横、说谎、狡辩等坏习惯。

来自于这类家庭的学困生,他们的家长往往苦于自己读书少,认识到子女学习的重要性,但由于自身文化水平不高,教育子女的方式、方法都存在偏差。

要么对子女期望值过高,要么对子女棍棒式教育,导致厌学。

学困生调查问卷总结

学困生调查问卷总结

学困生调查问卷总结我们学校对于学困生采取了调查问卷的方式,目的是为了让学困生有更大的进步和发展,以教育者特有的良心与责任,关爱每一个学生。

此次问卷的结果如下:1、学习有没有信心,有没有辍学的念头,56%的学生对学生没有信心,出现厌学的现象。

43%的学生对学习和自己有信心的。

教育可以研究,行为可以重复,但人的生命不可能重来,童年的时光是一生中最宝贵的岁月。

所有教育行为都要以尊重生命,关爱个体为根本立足点与出发点,以教育者特有的良心与责任,对受教育者进行深切的人文关怀。

“让每一个生命都精彩”应成为当下教育追求的境界。

根据“木桶原理”,只有让学困生的生命精彩,才有可能真正的让全体学生发展。

2、95%的学生在回答问卷的时候承认管不住自己。

出现不爱学习,对学习产生腻烦心里。

学困生在古今中外各类学校中都存在,成为困扰教育界的一个难题。

对学困生的研究历史尽管久远,但并未取得丰硕的成果,原因恐怕就在于学困生问题本身的复杂性。

在教育实践界,往往从制度侧面的因素,如怎样分组教学,如何改善班级课堂教学等加以研究的居多,而着眼于非制度侧面的因素——学生的兴趣、情感、态度等等的分析不力。

为了让校园焕发生命的活力,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全面的发展。

学校要求每位教师对这些学困生,除了多跟他们交流、接触,走入他的心灵,还制订出切切实实帮助他们的措施,在学习方法上给予更多的指导。

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感觉,既增强了他们学习的信心,又学到了一种新的学习方法。

这些有益的尝试,使师生关系更融洽了,教学质量也大步提高了,校园呈现出一派其乐融融的景象。

3、79%的学生对学习没兴趣,想着其他的事情,精力分散。

在此基础上,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对学困生的研究,促进小学学困生有效发展的主要对策、途径与措施,建立小学学困生发展性的多元评价方案。

促进学困生有效发展,激发学习兴趣,基本养成学习习惯,初步掌握学习方法,逐步提高学习成绩,让学困生体验成功、找回自尊、重塑自信、充满阳光,并以此重构师生关系(特别是教师与学困生之间的关系),形成富有文化氛围的和谐校园。

学困生心理分析调查报告

学困生心理分析调查报告

《化学“学困生”成因的心理分析》调查报告2010年9月高二化学组组长:马丽调查群体:高二1、3班学生青少年时期有相当一部分时间是在同伴群体中度过的。

由于同伴群体是他们以自己的标准、爱好和经验所形成的,因而具有特殊的关系,构成了“同伴文化”。

同伴团体中的心理与意识、行为或表现反映着同伴团体的心理特征、社会价值观、习惯、兴趣和追求。

由于同伴文化是团体中所有成员的共性的体现,这就迫使他们的一切行为与同伴们的行为保持一致性,产生从众现象。

否则,就会遭到同伴们的谴责,甚至被逐出他们的小群体,产生“众叛亲离”的感觉,并承受巨大的思想压力,这种压力使青少年学生在行为上趋于从众。

在教学工作中,我发现学困生们很少跟班级中的优秀学生接触,大多都是跟成绩差不多的同学在一起。

他们已经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同伴群体”。

无论在课间活动还是在双休日自由时间他们都是在一起,而且很团结。

他们有的是单亲家庭、有的是经商家庭,有的是双职工家庭、有的是留守家庭……相对都是缺乏“爱”的一类学生。

这部分同学大多都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没有人生的方向。

他们之间的相互影响也是导致他们学习成绩相对较差的原因之一。

分析如下:一、社会:是学困生的发生区成人的过程,其实就是人的社会化的过程。

个体成长的过程,就是把社会的行为规范、道德准则逐步内化成为个人特质,从而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的过程。

学校、家庭其实都是社会的一部分。

社会不良影响,对青少年往往更有诱惑力。

1、社会风气不正。

这就是文化的力量。

它潜移默化,润物无声。

2、社会教化不力。

社会上一些不健康的思想意识,侵蚀着青少年的心灵。

3、社会导向的失误。

经商热、赚钱风、“脑体倒挂”、“读书无用论”蔓延,腐蚀青少年。

4、社会信息污染。

人类信息量的激增,难免鱼龙混杂,香花与毒草并存。

此外,不良社会舆论、失调的社会责任意识等因素也是造成学困生的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因。

二、家庭:是学困生的变化区家庭的不良教育与不良环境是学困生形成的又一基础。

龙宝中学初中“学困生”成因调查问卷分析报告

龙宝中学初中“学困生”成因调查问卷分析报告

对症下药,因材施教,促进“学困生”转化——龙宝中学初中“学困生”成因调查问卷分析报告龙宝中学王朝永一、调查目的:我校地处城乡结合部,社区人员构成复杂,居民文化底蕴薄弱,文化氛围不浓。

这种氛围体现在我校的学生学习上,存在着相当数量学习效果低下,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均不能达到教学大纲或课标基本要求的学生。

为进一步弄清这些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特制订了《龙宝中学初中学生学习情况调查问卷》。

二、调查对象:龙宝中学初中一二年级在各任课老师看来学习效果不够好的学生136名,约占初一二年级学生总人数15%,其中初一63人,初二73人。

三、调查方式:学生独立无记名填写《龙宝中学初中学生学习情况调查问卷》四、调查时间:2012-5-21五、调查问卷数据统计:表二:初一、初二“学困生”学习情况调查问卷统计换算百分比降序排列表(说明:为使分析比较更方便更直观,我们从“学困生学习困难的原因”这个角度对部分问卷提问进行了逆向转换。

如“10、你对不明白的地方,能在上课提出来或下课问老师吗?——9%”转换为“10、对不明白的地方,不能在上课提出来六、统计数据的分析思考:(一)“自我认知”也叫自我意识,或叫自我,是个体对自己存在的觉察,包括对自己的行为和心理状态的认知。

这些在老师看来属于“学困生”的学生,他们又是怎样认识自己的学习状况的呢?他们能不能恰当地认识自我,实事求是地评价自己呢?只有恰当地认识自我,实事求是地评价自己,才有助于他们的自我调节和完善人格。

1、调查第1项“认为自己在学习上存在较大困难的”占74%,这反映了这些学生无论在老师还是他们自己看来都是“学困生”。

如果以我们调查的我校人数比例换算,我校“学困生”约占初中总人数的11%。

同时,这一数据也反映了这些学生能够正确的认识自我,能够实事求是地评价自己。

“人贵自知之明”,这就为转化“学困生”提供了可能。

而对此持否定态度的人数占比26%,为什么老师认为他们学习有困难,而他们自己却不认同这一点呢?是数据失真还是另有隐情?是老师忽略了他们还是他们的能力没能发挥?对此情况,我们将在以后把这26%的问卷另作统计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阶段“学困生”心理问题的表现及成因调查报告
我校之前是一所农村完全小学,现移交空港新城,处于过渡期,父母外出务工较多,学困生在我校占有较大的比例,学生流失率较高,学习兴趣不浓,学习习惯性差,严重制约着学校的发展。

对此,我们希望通过课题的研究,探索到一条适合于我校学生实际的教育教学新路,为改变学困生学习习惯、改变学生学习风气、提高学生的素质教育和学生巩固率发挥应有的作用。

一、调查目标:
1.了解我校学困生心理问题的表现及原因,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与疏导,培养学生健康健全的人格;
2.探索解决小学阶段学困生心理问题的方法和对策。

二、调查时间:2019年10月—2019年12月
三、调查方法
1、调查方式:学生问卷调查与个别坐谈、家访相结合
2、调查对象:五年级、六年级总共33名比较典型的学困生
3、调查内容:包括社会、教材、教师、家庭、学生个人和班集体等六大方面,共10个小问题。

四、调查情况(仅列学困生厌学、后进十大主要原因)
五、分析与思考
我校坐落在北杜镇街道,农村户口学生占的比率较大,达99%以上,有一批学生迷恋上了网络与游戏,这使他们对学习也失去了兴趣;由于农村家长在教育子女问题上缺少方法,大多数也不懂得教育心理学,在对孩子教育过程中,忽略了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导致他们的子女从小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由于家庭教育和学前教育缺失,生源起点低;还有一些其它方面的因素,导致了学生厌学情绪的产生。

调查结果表明,因大部分学生起点低、基础差,我校的“学困生”面大,心理状况复杂,个性特点突出,厌学情况严重,厌学、后进原
因多方面的,且根深蒂固。

若因此对“学困生”采取放弃的态度是无法面向全体学生,无法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更谈不上素质教育的。

这种做法,也是对学生、家长和社会的极不负责任的表现之一。

基于此,我们需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及在教育行为上实施对小学阶段“学困生”心理问题的解决。

我们要的不是问题所在,而是解决问题的方法。

调查情况启示我们(学困生转化对策):
1、教师更新观念,师生重新定位,优化师生关系。

教师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直接动力,是教育理念向教育实践转换的主体,是教育质量的终极保证。

在与后进生的交流中,许多学困生认为教师教法陈旧,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90%的学困生觉得教师不能对学生一视同仁,过于重视分数,缺乏与学生沟通,有时对他们不关心,甚至有点冷漠。

我们的创造性的教育中,对“学困生”的工作是“最难啃的骨头之一”,这样说恐怕没有哪一位教师是不肯赞同的。

然而在相当一部分教师和家长中,最易发生的问题莫过于对学生人格尊严的伤害,以致于不能挖掘他们前进的“潜在力量”。

多少教师长期为学困生所累,苦苦得不到解脱;多少家长一直为孩子的后进状态而困扰,恨铁不成钢!殊不知,正是他们亲口击垮了儿童前进的勇气和自信,亲手扼杀了孩子那积极向上的精神幼苗。

在这种情况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便如一把开启心灵之锁的“金钥匙”,只有厚爱学困生,用真诚的师爱来滋润后进生的心田,掌握了这把“金钥匙”,才能较为顺利的进入科学化的教育之门,才能帮助学生建立生活的自尊与学习的自信。

这正如古人所说的“亲其师”,才会“信其道”。

2、学校、家长加强沟通,指导学困生的家长合理地进行家庭教育。

绝大部分学困生后进的原因主要来自于家庭教育,调查表明:有18.2%以上的学生认为家长教育方式简单、粗暴;或过分溺爱,期望太高,使学生有逆反心理。

综观我国目前的教育,最大缺陷就是对学生自身的忽视。

有不少家长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拼命地教孩子认字、学算术等,却忽略了对孩子的情绪、情感及个性发展的关注,从而错过了培养孩子积极的情感态度,以及动手、动脑和探索兴趣的良好习惯、道德养成的重要时期。

进入小学后,学生又陷于片面追求成绩的“题海战”之中,忽视了对学生自主选择能力的培养,使他们缺乏主动发展的意识,缺少对孩子兴趣的培养,他们所有的选择都是父母、老师为他们安排的,所有的一切都由别人做主。

因此,学校和家庭应加强沟通和交流、联系,互相合作,共同提高。

对于每一名学困生,我们通过老师、学生、与其坐谈等途径,了解其年龄、家庭成员情况(包括兄弟姐妹情况及排行)、详细住址、联系电话和QQ等,进一步把握住学生的个性特点,因材施教。

加强家校沟通,指导后进生的家长合理地进行家庭教育:如家长要耐心说服教育,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而不能拿出家长作风以势压人;家长要用爱心去感化子女,多多地观察子女,及时发现子女内心世界的变化,对症下药,切忌表面性地关心;当子女完成一项任务时,父母要及时给予评价,正确地进行表扬和批评,坚持正面鼓励的原则等等。

3、完善学生评价机制,开展“学困生”进步评奖活动,点燃成功
火苗
在学生评价过程中,我们要善于从多个不同的侧面和视角去评价学生,从正面去发现学生的优点和特长,要充满期望地关注学生学习的整个过程,关注学生时时刻刻的进步与成长,关注学生的未来发展,以促进所有学生在不同程度上的发展。

将原来等级制评价中“不及格”或“太差”一类的评价词语改换为“加油!”、“有进步!”、“继续努力!”等词语来衡量“学困生”作业成绩的评价方式。

教育心理学认为,成功给人以鼓舞,给人以力量,给人以兴趣。

根据这一心理特点,我们要在“学困生”中开展评奖活动,使他们在点滴进步中,通过“奖励”这一导火线,帮助他们点燃“渴望进步、渴望成功”的强烈学习欲望,而且这种欲望比其他学生,特别是比优等生燃烧的速度会更快,程度会更深,时间会更长,因为他们对于老师给予肯定和表扬的期望值很低,甚至为零。

这样,既点燃了他们企盼成功的火苗,又让他们饱尝了成功的快感,迅速将他们由“自暴自弃、消极低落”的角色推向“不甘落后、积极进取”的竞争角色之中,从而纠正、缩短了师生间的心理感情偏差。

4、引导后进生正确认识社会,加强网络教育,提高学生的辨别与选择能力。

社会是个大染缸,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尤其是学困生,他们自身对社会不良影响的免疫力很低,更容易受其影响并且不能自拔。

据调查,有百分之八九十的学困生因为沉湎于网络而造成学习成绩一泻千里。

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社会,提高学生的辨别与
选择能力,尽量降低或消除社会不良影响。

我们开劈了网络教育阵地,在网上与学困学生沟通,拉近距离,及时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在空间、微博发表教育性文章,耐心地引导学生们不断提高认识和思想觉悟。

5加强心理干预,防治结合。

每一名学困生确立转化目标与转化措施后,针对他们的个性特点,我们结合多年的后进生转化经验,明确各阶段的转化任务,知道班主任在各阶段该做什么事及如何做,同时知道这个学生各阶段容易出那些问题,如何预防。

如针对开学初、节假日前后、期中期末考后学困生可能出现的情绪变化,提前加强心理干预,采取有效的教育预防措施等。

在学困生转化工作中,往往防重于治,防治结合,转化效果更好,班主任更省力些。

学困生心理问题的对策和具体措施很多,这里我们只是根据调查情况,针对学校、家庭、社会三大根源列出主要应对措施。

一个学困生思想觉悟的提高、精神面貌的转变、道德行为的形成、学习成绩的取得都离不开教师平时的关心和呵护,而对学困生的转化,更应倾注教师不懈的努力,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将进一步更新观念,探索新的教育方法,努力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