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届高三数学(文)一轮复习第八章 解析几何8-8-3

合集下载

高考一轮复习第8章解析几何第8讲曲线与方程

高考一轮复习第8章解析几何第8讲曲线与方程

第八讲曲线与方程知识梳理·双基自测知识梳理知识点一曲线与方程的定义一般地,在直角坐标系中,如果某曲线C上的点与一个二元方程f(x,y)=0的实数解建立如下的对应关系:那么,这个方程叫做__曲线__的方程;这条曲线叫做__方程__的曲线.知识点二求动点的轨迹方程的基本步骤重要结论1.“曲线C是方程f(x,y)=0的曲线”是“曲线C上的点的坐标都是方程f(x,y)=0的解”的充分不必要条件.2.求轨迹问题常用的数学思想(1)函数与方程思想:求平面曲线的轨迹方程就是将几何条件(性质)表示为动点坐标x,y的方程及函数关系.(2)数形结合思想:由曲线的几何性质求曲线方程是“数”与“形”的有机结合.(3)等价转化思想:通过坐标系使“数”与“形”相互结合,在解决问题时又需要相互转化.双基自测题组一走出误区1.判断下列结论是否正确(请在括号中打“√”或“×”)(1)方程x 2+xy =x 的曲线是一个点和一条直线.( × )(2)到两条互相垂直的直线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方程是x 2=y 2.( × ) (3)y =kx 与x =1ky 表示同一直线.( × )(4)动点的轨迹方程和动点的轨迹是一样的.( × ) 题组二 走进教材2.(必修2P 37T3)已知点F ⎝ ⎛⎭⎪⎫14,0,直线l :x =-14,点B 是l 上的动点,若过点B 垂直于y 轴的直线与线段BF 的垂直平分线交于点M ,则点M 的轨迹是( D )A .双曲线B .椭圆C .圆D .抛物线[解析] 由已知|MF|=|MB|,根据抛物线的定义知,点M 的轨迹是以点F 为焦点,直线l 为准线的抛物线.3.(选修2-1P 37T1改编)已知A(-2,0),B(1,0)两点,动点P 不在x 轴上,且满足∠APO =∠BPO ,其中O 为原点,则点P 的轨迹方程是__x 2+y 2-4x =0(y≠0)__.[解析] 设P(x ,y),∵∠APO =∠BPO , ∴|PA||PB|=|OA||OB|=2, 即|PA|=2|PB|,∴(x +2)2+y 2=4[(x -1)2+y 2],(y≠0)化简整理得P 的轨迹方程为x 2+y 2-4x =0(y≠0). 题组三 走向高考4.(多选题)(2020·山东)已知曲线C :mx 2+ny 2=1.( ACD ) A .若m >n >0,则C 是椭圆,其焦点在y 轴上 B .若m =n >0,则C 是圆,其半径为nC .若mn <0,则C 是双曲线,其渐近线方程为y =±-m nx D .若m =0,n >0,则C 是两条直线[解析] A .若m >n >0,则1m <1n ,则根据椭圆定义,知x 21m +y21n =1表示焦点在y 轴上的椭圆,故A 正确;B .若m =n >0,则方程为x 2+y 2=1n ,表示半径为1n的圆,故B 错误;C .若m <0,n >0,则方程为x21m+y21n =1,表示焦点在y 轴的双曲线,故此时渐近线方程为y =±-m n x ,若m >0,n <0,则方程为x 21m +y 21n=1,表示焦点在x 轴的双曲线,故此时渐近线方程为y =±-mnx ,故C 正确;D .当m =0,n >0时,则方程为y =±1n表示两条直线,故D 正确;故选ACD . 5.(2019·北京卷)数学中有许多形状优美、寓意美好的曲线,曲线C :x 2+y 2=1+|x|y 就是其中之一(如图).给出下列三个结论:①曲线C 恰好经过6个整点(即横、纵坐标均为整数的点); ②曲线C 上任意一点到原点的距离都不超过2; ③曲线C 所围成的“心形”区域的面积小于3. 其中,所有正确结论的序号是( C ) A .① B .② C .①②D .①②③[解析] 将x 换成-x 方程不变,所以图形关于y 轴对称, 当x =0时,代入得y 2=1,∴y =±1,即曲线经过(0,1),(0,-1); 当x >0时,方程变为y 2-xy +x 2-1=0,所以Δ=x 2-4(x 2-1)≥0,解得x ∈⎝⎛⎦⎥⎤0,233,所以x 只能取整数1,当x =1时,y 2-y =0, 解得y =0或y =1,即曲线经过(1,0),(1,1), 根据对称性可得曲线还经过(-1,0),(-1,1), 故曲线一共经过6个整点,故①正确. 当x >0时,由x 2+y 2=1+xy 得x 2+y 2-1=xy≤x 2+y22,(当x =y 时取等),∴x 2+y 2≤2,∴x 2+y 2≤2,即曲线C 上y 轴右边的点到原点的距离不超过2,根据对称性可得:曲线C 上任意一点到原点的距离都不超过2;故②正确.在x 轴上图形面积大于矩形面积=1×2=2,x 轴下方的面积大于等腰直角三角形的面积=12×2×1=1,因此曲线C 所围成的“心形”区域的面积大于2+1=3,故③错误.故选C .考点突破·互动探究考点一 曲线与方程——自主练透例1 (多选题)关于x ,y 的方程x 2m 2+2+y 23m 2-2=1,⎝⎛⎭⎪⎫其中m 2≠23对应的曲线可能是( ABCD ) A .焦点在x 轴上的椭圆 B .焦点在y 轴上的椭圆 C .焦点在x 轴上的双曲线 D .圆[解析] 由题,若m 2+2>3m 2-2,解得-2<m <2,3m 2-2>0,解得m <-63或m >63,则当x ∈⎝ ⎛⎭⎪⎫-2,-63∪⎝ ⎛⎭⎪⎫63,2时,曲线是焦点在x 轴上的椭圆,A 正确;若3m 2-2>m 2+2,解得m <-2或m >2,此时曲线是焦点在y 轴上的椭圆,B 正确;若3m 2-2<0,解得-63<m <63,此时曲线是焦点在x 轴上的双曲线,C 正确;当m 2=2时,方程为x 2+y 2=4,所以D 正确.故选ABCD .〔变式训练1〕(多选题)(2021·山东青岛一中期末)已知点F(1,0)为曲线C 的焦点,则曲线C 的方程可能为( AD )A .y 2=4x B .x 2=4yC .x 2cos 2θ+y 2sin 2θ=1⎝ ⎛⎭⎪⎫0<θ<π2 D .x 2cos 2θ-y 2sin 2θ=1⎝⎛⎭⎪⎫0<θ<π2 [解析] y 2=4x 的焦点坐标为(1,0);x 2=4y 的焦点坐标为(0,1);当θ=π4时,sin 2θ=cos 2θ=12,x 2cos 2θ+y 2sin 2θ=1表示圆;双曲线x 2cos 2θ-y 2sin 2θ=1⎝⎛⎭⎪⎫0<θ<π2的焦点在x 轴上,且c =cos 2θ+sin 2θ=1,其焦点坐标为(1,0),(-1,0),故选AD .考点二 定义法求轨迹方程——自主练透例2 (1)(2021·长春模拟)如图所示,A 是圆O 内一定点,B 是圆周上一个动点,AB 的中垂线CD 与OB 交于点E ,则点E 的轨迹是( B )A .圆B .椭圆C .双曲线D .抛物线(2)(2021·福州模拟)已知圆M :(x +5)2+y 2=36,定点N(5,0),点P 为圆M 上的动点,点Q 在NP 上,点G 在线段MP 上,且满足NP →=2NQ →,GQ →·NP →=0,则点G 的轨迹方程是( A )A .x 29+y24=1B .x 236+y231=1 C .x 29-y24=1D .x 236-y231=1 (3)(2021·江苏南京二十九中调研)已知两圆C 1:(x +3)2+y 2=1,C 2:(x -3)2+y 2=9,动圆M 同时与圆C 1和圆C 2外切,则动圆圆心M 的轨迹方程为( D )A .x 2-y28=1B .x 28-y 2=1C .x 2-y28=1(x≥1)D .x 2-y28=1(x≤-1)[解析] (1)由题意知,|EA|+|EO|=|EB|+|EO|=r(r 为圆的半径)且r >|OA|,故E 的轨迹为以O ,A 为焦点的椭圆,故选B .(2)由NP →=2NQ →,GQ →·NP →=0知GQ 所在直线是线段NP 的垂直平分线,连接GN ,∴|GN|=|GP|,∴|GM|+|GN|=|MP|=6>25,∴点G 的轨迹是以M ,N 为焦点的椭圆,其中2a =6,2c =25,∴b 2=4,∴点G 的轨迹方程为x 29+y24=1,故选A .(3)设动圆M 的半径为r ,则|C 1M|=r +1,|C 2M|=3+r ,∴|C 2M|-|C 1M|=2<6=|C 1C 2|.∴动圆圆心M 的轨迹是以C 1、C 2为焦点的双曲线左支,且c =3,a =1,∴b 2=c 2-a 2=8,∴其轨迹方程为x 2-y28=1(x≤-1).故选D .[引申1]本例(3)中,若动圆M 与圆C 1内切,与圆C 2外切,则动圆圆心M 的轨迹方程为__x 24-y25=1(x≤-2)__.[引申2]本例(3)中,若动圆M 与圆C 1外切,与圆C 2内切,则动圆圆心M 的轨迹方程为__x 24-y25=1(x≥2)__.[引申3]本例(3)中,若动圆M 与圆C 1、圆C 2都内切,则动圆圆心M 的轨迹方程为__x 2-y28=1(x≥1)__.[引申4]本例3中,若动圆M 与圆C 1、圆C 2中一个内切一个外切,则动圆圆心M 的轨迹方程为__x 24-y25=1__.名师点拨定义法求轨迹方程及其注意点(1)在利用圆锥曲线的定义法求轨迹方程时,若所求的轨迹符合某种圆锥曲线的定义,则根据曲线的方程,写出所求的轨迹方程.(2)利用定义法求轨迹方程时,还要看轨迹是否是完整的圆、椭圆、双曲线、抛物线,如果不是完整的曲线,则应对其中的变量x 或y 进行限制.〔变式训练2〕(1)动圆M 经过双曲线x 2-y23=1的左焦点且与直线x =2相切,则圆心M 的轨迹方程是( B )A .y 2=8x B .y 2=-8x C .y 2=4xD .y 2=-4x(2)(多选题)(2021·湖南娄底质检)在水平地面上的不同两点处竖有两根笔直的电线杆,假设它们都垂直于地面,则在水平地面上视它们上端仰角相等的点P 的轨迹可能是( AB )A .直线B .圆C .椭圆D .抛物线[解析] (1)双曲线x 2-y23=1的左焦点为F(-2,0),由题意可知点M 的轨迹是以F 为焦点、原点为顶点、对称轴为x 轴的抛物线,故其方程为y 2=-8x .故选B .(2)如图两根电杆AB ,CD ,①当|AB|=|CD|时,∵∠BPA =∠DPC ,∴|PA|=|PC|, ∴P 的轨迹是AC 的中垂线,②当|AB|=λ|CD|(λ≠1,λ>0)时, 由∠BPA =∠DPC 知Rt △ABP ∽Rt △CDP , ∴|AP||CP|=|AB||CD|=λ, 以AC 所在直线为x 轴,线段AC 的中垂线为y 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 记A(-1,0),C(1,0),P(x ,y), 则x +12+y 2x -12+y2=λ,即⎝ ⎛⎭⎪⎫x -λ2+1λ2-12+y 2=⎝ ⎛⎭⎪⎫2λλ2-12, 轨迹为圆,故选AB .考点三 直接法求轨迹方程——师生共研例3 (1)(2021·四川、云南、贵州、西藏四省四校联考)已知圆C 过点A(0,2)且与直线y =-2相切,则圆心C 的轨迹方程为( B )A .x 2=4y B .x 2=8y C .x 2=-4yD .x 2=-8y(2)(2021·山东菏泽模拟)已知动圆过定点A(4,0),且在y 轴上截得的弦MN 的长为8. ①求动圆圆心的轨迹C 的方程;②已知点B(-1,0),设不垂直于x 轴的直线l 与轨迹C 交于不同的两点P ,Q ,若x 轴是∠PBQ 的角平分线,证明:直线l 过定点.[解析] (1)设圆心C(x ,y), 由题意知x 2+y -22=|y +2|,化简得x 2=8y ,故选B .(2)①设动圆圆心P(x ,y),线段MN 的中点为E , 则|PA|2=|PE|2+42,即(x -4)2+y 2=x 2+16,化简得y 2=8x , ∴动圆圆心的轨迹C 的方程为y 2=8x . ②设直线l 的方程为y =kx +b ,联立⎩⎪⎨⎪⎧y 2=8x ,y =kx +b ,得k 2x 2+2kbx +b 2=8x ,k 2x 2-(8-2kb)x +b 2=0(其中Δ>0), 设P(x 1,kx 1+b),Q(x 2,kx 2+b), 则x 1+x 2=8-2kb k 2,x 1x 2=b 2k 2, 若x 轴是∠PBQ 的角平分线, 则k PB +k QB =kx 1+b x 1+1+kx 2+bx 2+1=kx 1+b x 2+1+kx 2+b x 1+1x 1+1x 2+1=2kx 1x 2+k +b x 1+x 2+2bx 1+1x 2+1=8k +bk2x 1+1x 2+1=0,即k =-b .故直线l 的方程为y =k(x -1),直线l 过定点(1,0).名师点拨直接法求曲线方程的一般步骤(1)建立合适的直角坐标系.(2)设出所求曲线上点的坐标,把几何条件或等量关系用坐标表示为代数方程.(3)化简整理这个方程,检验并说明所求方程就是曲线的方程.直接法求曲线方程时最关键的就是把几何条件或等量关系“翻译”为代数方程,要注意“翻译”的等价性.(4)运用直接法应注意的问题①在用直接法求轨迹方程时,在化简的过程中,有时破坏了方程的同解性,此时就要补上遗漏的点或删除多余的点,这是不能忽视的.②若方程的化简过程是恒等变形,则最后的验证可以省略. 〔变式训练3〕(1)已知两定点A(-2,0),B(1,0),如果动点P 满足|PA|=2|PB|,则动点P 的轨迹是( B ) A .直线 B .圆 C .椭圆D .双曲线(2)(2021·湖南湘潭模拟)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已知点Q(1,0),直线l :x =2.若动点P 在直线l 上的射影为R ,且|PR →|=2|PQ →|,设点P 的轨迹为C .①求C 的轨迹方程;②设直线y =x +n 与曲线C 相交于A 、B 两点,试探究曲线C 上是否存在点M ,使得四边形MAOB 为平行四边形,若存在,求出点M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解析] (1)设P(x ,y), 则x +22+y 2=2x -12+y 2,化简得x 2+y 2-4x =0,即(x -2)2+y 2=4, 其表示以(2,0)为圆心,4为半径的圆,故选B . (2)①设P(x ,y),由|PR →|=2|PQ →|, 得|2-x|=2·x -12+y 2,平方化简得C 的轨迹方程为x 22+y 2=1.②设A(x 1,y 1),B(x 2,y 2),M(x 3,y 3), 联立⎩⎪⎨⎪⎧y =x +n x 22+y 2=1,得x 2+2(x +n)2-2=0,即3x 2+4nx +2n 2-2=0,所以x 1+x 2=-4n 3,y 1+y 2=x 1+x 2+2n =2n3.假设存在点M 使得四边形MAOB 为平行四边形, 则OM →=OA →+OB →,所以(x 3,y 3)=(x 1,y 1)+(x 2,y 2), 所以x 3=x 1+x 2=-4n 3,y 3=y 1+y 2=2n3.由点M 在曲线C 上得x 232+y 23=1,代入得8n 29+4n29=1,解得n 2=34,n =±32.所以当n =±32时,曲线C 上存在点M 使得四边形MAOB 为平行四边形, 此时点M 的坐标为⎝ ⎛⎭⎪⎫-233,33或者M ⎝ ⎛⎭⎪⎫233,-33,当n≠±32,曲线C 上不存在点M 使得四边形MAOB 为平行四边形. 考点四 代入法(相关点法)求轨迹方程——师生共研例4 (2021·河南新乡模拟)在直角坐标系xOy 中,点M(-2,0),N 是曲线x =14y 2+2上的任意一点,动点C 满足MC →+NC →=0.(1)求点C 的轨迹方程;(2)经过点P(1,0)的动直线l 与点C 的轨迹交于A ,B 两点,在x 轴上是否存在定点D(异于点P),使得∠ADP =∠BDP ?若存在,求出D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解析] (1)设C(x ,y),N(x 0,y 0), 则MC →=(x +2,y),NC →=(x -x 0,y -y 0), MC →+NC →=(2x -x 0+2,2y -y 0).又MC →+NC →=0,则⎩⎪⎨⎪⎧2x -x 0+2=0,2y -y 0=0,即⎩⎪⎨⎪⎧x 0=2x +2,y 0=2y.因为点N 为曲线x =14y 2+2上的任意一点,所以x 0=14y 20+2,所以2x +2=14(2y)2+2,整理得y 2=2x ,故点C 的轨迹方程为y 2=2x . (2)设存在点D(t,0),使得∠ADP =∠BDP , 所以k DA +k DB =0.由题易知,直线l 的倾斜角不可能为0°, 故设直线l 的方程为x =my +1,将x =my +1代入y 2=2x ,得y 2-2my -2=0. 设A(x 1,y 1),B(x 2,y 2),则y 1+y 2=2m ,y 1y 2=-2. 因为k DA +k DB =y 1x 1-t +y 2x 2-t =y 1my 1+1-t +y 2my 2+1-t =0,所以2my 1y 2+(1-t)(y 1+y 2)=0, 即-4m +2m·(1-t)=0,所以t =-1. 故存在点D(-1,0),使得∠ADP =∠BDP .名师点拨代入法(相关点法)求轨迹方程(1)当题目中的条件同时具有以下特征时,一般可以用相关点法求其轨迹方程: ①某个动点P 在已知方程的曲线上移动; ②另一个动点M 随P 的变化而变化;③在变化过程中P 和M 满足一定的规律.(2)代入法(相关点法)的基本步骤①设点:设被动点坐标为(x ,y),主动点坐标为(x 1,y 1);②求关系式:求出两个动点坐标之间的关系式⎩⎪⎨⎪⎧ x 1=f x ,y ,y 1=g x ,y ;③代换:将上述关系式代入已知曲线方程,便可得到所求动点的轨迹方程;④检验:注意检验所求方程是否符合题意.〔变式训练4〕(2021·河北石家庄模拟)已知点Q 在椭圆C :x 216+y 210=1上,点P 满足OQ →=12(OF 1→+OP →)(其中O 为坐标原点,F 1为椭圆C 的左焦点),则点P 的轨迹为( D )A .圆B .抛物线C .双曲线D .椭圆 [解析] 设P(x ,y),Q(x 0,y 0),椭圆C 的左焦点F 1(-2,0),由题意知⎩⎪⎨⎪⎧ x 0=x -22,y 0=y 2 又x 2016+y 2010=1,∴x -2264+y 240=1,故选D . 考点五,参数法求轨迹方程——师生共研例5 (2021·河北衡水中学调研)已知圆C 1:x 2+y 2=2,圆C 2:x 2+y 2=4,如图,C 1,C 2分别交x 轴正半轴于点E ,A .射线OD 分别交C 1,C 2于点B ,D ,动点P 满足直线BP 与y 轴垂直,直线DP 与x 轴垂直.(1)求动点P 的轨迹C 的方程;(2)过点E 作直线l 交曲线C 与点M ,N ,射线OH ⊥l 于点H ,且交曲线C 于点Q .问:1|MN|+1|OQ|2的值是否是定值?如果是定值,请求出该定值;如果不是定值,请说明理由.[分析] 显然点P(x ,y)的变动由∠AOD 的大小α(或k OD )决定,故可通过α(或k OD )建立x ,y 间的关系,即点P 的轨迹方程.[解析] (1)解法一:如图设∠BOE =α,则B(2cos α,2sin α),D(2cos α,2sin α),所以x P =2cos α,y P =2sin α.所以动点P 的轨迹C 的方程为x 24+y 22=1. 解法二:当射线OD 的斜率存在时,设斜率为k ,OD 方程为y =kx ,由⎩⎪⎨⎪⎧ y =kx x 2+y 2=2得y 2P =2k 21+k 2, 同理得x 2P =41+k 2, 所以x 2P +2y 2P=4即有动点P 的轨迹C 的方程为x 24+y 22=1. 当射线OD 的斜率不存在时,点(0,±2)也满足.(2)由(1)可知E 为C 的焦点,设直线l 的方程为x =my +2(斜率不为0时)且设点M(x 1,y 1),N(x 2,y 2),由⎩⎨⎧x =my +2x 2+2y 2=4,得(m 2+2)y 2+22my -2=0, 所以⎩⎪⎨⎪⎧y 1+y 2=-22m m 2+2y 1y 2=-2m 2+2, 所以1|MN|=11+m 2|y 1-y 2|=m 2+24m 2+1, 又射线OQ 方程为y =-mx , 代入椭圆C 的方程得x 2+2(mx)2=4, 即x 2Q =41+2m 2,y 2Q =4m 21+2m 2,1|OQ|2=1+2m 24m 2+1, 所以1|MN|+1|OQ|2=m 2+24m 2+1+1+2m 24m 2+1=34, 又当直线l 的斜率为0时,也符合条件.综上,1|MN|+1|OQ|2为定值,且为34.名师点拨(1)在选择参数时,参数可以具有某种物理或几何意义,如时间、速度、距离、角度、直线的斜率、点的横(纵)坐标等,也可以没有具体的意义,但要特别注意它的取值范围对动点坐标取值范围的影响.(2)参数法求轨迹方程的适用条件动点所满足的条件不易得出或不易转化为等式,也没有明显的相关点,但却较易发现(或经过分析可发现)这个动点的运动与某一个量或某两个变量(角、斜率、比值、截距等)有关.〔变式训练5〕若过点P(1,1)且互相垂直的两条直线l 1,l 2分别与x 轴、y 轴交于A 、B 两点,则AB 中点M 的轨迹方程为__x +y -1=0__.[解析] 当直线l 1的斜率存在时,l 2的斜率也存在,设直线l 1的方程是y -1=k(x -1),则直线l 2的方程是y -1=-1k (x -1),所以直线l 1与x 轴的交点为A ⎝ ⎛⎭⎪⎫1-1k ,0,l 2与y 轴的交点为B ⎝⎛⎭⎪⎫0,1+1k ,设AB 的中点M 的坐标为(x ,y),则有⎩⎪⎨⎪⎧ x =12⎝ ⎛⎭⎪⎫1-1k ,y =12⎝ ⎛⎭⎪⎫1+1k ,两式相加消去k ,得x +y =1⎝ ⎛⎭⎪⎫x ≠12,即x +y -1=0(x≠12),所以AB 中点M 的轨迹方程为x +y -1=0⎝ ⎛⎭⎪⎫x ≠12. 当直线l 1(或l 2)的斜率不存在时,点M 的坐标为⎝ ⎛⎭⎪⎫12,12,此点在直线x +y -1=0上. 综上,AB 中点M 的轨迹方程为x +y -1=0.另解:由题意易知|MP|=|MO|,∴M 的轨迹为线段OP 的中垂线,其方程为y -12=-⎝ ⎛⎭⎪⎫x -12, 即x +y -1=0.名师讲坛·素养提升高考中的轨迹问题例6 (2019·课标Ⅱ)已知点A(-2,0),B(2,0),动点M(x ,y)满足直线AM 与BM 的斜率之积为-12.记M 的轨迹为曲线C . (1)求C 的方程,并说明C 是什么曲线;(2)过坐标原点的直线交C 于P ,Q 两点,点P 在第一象限,PE ⊥x 轴,垂足为E ,连接QE 并延长交C 于点G .①证明:△PQG 是直角三角形;②求△PQG 面积的最大值.[解题思路] (1)由题直译得关系→化简,观察方程形式得结论(2)①设直线PQ :y =kx →与C 的方程联立得P ,Q 两点坐标→得直线QG 的方程→与C 的方程联立得G 的坐标→求PG 的斜率→得结论 ②利用公式求面积→得关于k 的函数→判断单调性求最值→得结论 [解析] (1)由题设得y x +2·y x -2=-12, 化简得x 24+y 22=1(|x|≠2), 所以C 为中心在坐标原点,焦点在x 轴上的椭圆,不含左右顶点.(2)①证明:设直线PQ 的斜率为k ,则其方程为y =kx(k >0),由⎩⎪⎨⎪⎧ y =kx ,x 24+y 22=1得x =±21+2k 2. 记u =21+2k 2,则P(u ,uk),Q(-u ,-uk),E(u,0).于是直线QG 的斜率为k 2,方程为y =k 2(x -u). 由⎩⎪⎨⎪⎧ y =k 2x -u x 24+y 22=1, 得(2+k 2)x 2-2uk 2x +k 2u 2-8=0.①设G(x G ,y G ),则-u 和x G 是方程①的解,故x G =u 3k 2+22+k 2,由此得y G =uk 32+k 2.从而直线PG 的斜率为uk 32+k 2-uk u 3k 2+22+k 2-u =-1k . 所以PQ ⊥PG ,即△PQG 是直角三角形.②由①得|PQ|=2u 1+k 2,|PG|=2uk k 2+12+k 2, 所以△PQG 的面积S =12|PQ||PG|= 8k 1+k21+2k 22+k 2=8⎝ ⎛⎭⎪⎫1k +k 1+2⎝ ⎛⎭⎪⎫1k +k 2. 设t =k +1k,则由k >0得t≥2,当且仅当k =1时取等号, 因为S =8t 1+2t2在[2,+∞)单调递减,所以当t =2, 即k =1时,S 取得最大值,最大值为169. 因此,△PQG 面积的最大值为169. [解题关键] ①利用方程思想得出点P 、Q 的坐标,进而利用换元法及整体代换法简化运算过程是顺利解决本题的关键;②正确利用基本不等式及函数单调性是求解△PQG 面积最值的关键.〔变式训练6〕(2020·新课标Ⅲ)在平面内,A ,B 是两个定点C 是动点,若OC →·BC →=1,则点C 的轨迹为( A )A .圆B .椭圆C .抛物线D .直线[解析] 不妨以AB 所在直线为x 轴,AB 的中点为原点,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设C(x ,y),A(-c,0),B(c,0),c >0,则AC →=(x +c ,y),BC →=(x -c ,y),由AC →·BC →=1,得(x +c)(x -c)+y·y=1,即x 2+y 2=c 2+1>0,∴点C 的轨迹为圆.故选A .。

高考数学一轮复习第8章平面解析几何8.1直线的倾斜角斜率与直线的方程课件理

高考数学一轮复习第8章平面解析几何8.1直线的倾斜角斜率与直线的方程课件理
第三十三页,共46页。
冲关针对训练 已知直线 l 过点 M(1,1),且与 x 轴,y 轴的正半轴分别 相交于 A,B 两点,O 为坐标原点.求: (1)当|OA|+|OB|取得最小值时,直线 l 的方程; (2)当|MA|2+|MB|2 取得最小值时,直线 l 的方程.
第三十四页,共46页。
解 (1)设 A(a,0),B(0,b)(a>0,b>0).
第四页,共46页。
2.直线方程的五种形式
第五页,共46页。
第六页,共46页。
[诊断自测] 1.概念思辨 (1)直线的斜率为 tanα,则其倾斜角为 α.( × ) (2)斜率相等的两直线的倾斜角不一定相等.( × ) (3)经过点 P(x0,y0)的直线都可以用方程 y-y0=k(x-x0) 表示.( × ) (4)经过任意两个不同的点 P1(x1,y1),P2(x2,y2)的直线 都可以用方程(y-y1)(x2-x1)=(x-x1)(y2-y1)表示.( √ )
设直线 l 的方程为ax+by=1,则1a+1b=1,
所以
|OA|+|OB|=a+
b

(a
+b)1a+1b=2

a b
+ba≥2+
2 ab·ba=4, 当且仅当“a=b=2”时取等号,此时直线 l 的方程为 x
+y-2=0.
第三十五页,共46页。
(2)设直线 l 的斜率为 k,则 k<0, 直线 l 的方程为 y-1=k(x-1), 则 A1-1k,0,B(0,1-k), 所以|MA|2+|MB|2=1-1+1k2+12+12+(1-1+k)2=2 +k2+k12≥2+2 k2·k12=4. 当且仅当 k2=k12,即 k=-1 时取等号,此时直线 l 的 方程为 y-1=-(x-1),即 x+y-2=0.

高考数学一轮总复习第8章平面解析几何8.8曲线与方程课件理01.ppt

高考数学一轮总复习第8章平面解析几何8.8曲线与方程课件理01.ppt

解 由题知|CA|+|CB|=|CP|+|CQ|+|AP|+|BQ|=2|CP| +|AB|=4>|AB|,所以曲线M是以A,B为焦点,长轴长为4 的椭圆(挖去与x轴的交点).
设曲线M:ax22+by22=1(a>b>0,y≠0),
则a2=4,b2=a2-|A2B|2=3, 所以曲线M:x42+y32=1(y≠0)为所求.
触类旁通 代入法求轨迹方程的4个步骤
(1)设出所求动点坐标P(x,y). (2)寻求所求动点P(x,y)与已知动点Q(x′,y′)的关 系. (3)建立P,Q两坐标间的关系,并表示出x′,y′. (4)将x′,y′代入已知曲线方程中化简求解.
【变式训练2】 [2017·济南模拟]已知圆C方程为:x2+
(2)由椭圆C2:x92+y2=1,知A1(-3,0),A2(3,0), 由曲线的对称性及A(x0,y0),得B(x0,-y0), 设点M的坐标为(x,y), 直线AA1的方程为y=x0y+0 3(x+3),① 直线A2B的方程为y=x- 0-y03(x-3),②
由①②得y2=x- 20-y209(x2-9).③ 又点A(x0,y0)在椭圆C上,故y02=1-x902.④ 将④代入③,得x92-y2=1(x<-3,y<0). 因此点M的轨迹方程为x92-y2=1(x<-3,y<0).
第8章 平面解析几何 第8讲 曲线与方程
板块一 知识梳理·自主学习
[必备知识] 考点1 曲线与方程 一般地,在直角坐标系中,如果某曲线C(看作点的集 合或适合某种条件的点的轨迹)上的点与一个二元方程f(x, y)=0的实数解建立了如下的关系: (1)曲线上点的坐标都是这个方程的解; (2)以这个方程的解为坐标的点都是曲线上的点. 那么,这个方程叫做曲 __线 __的 __方 __程 __;这条曲线叫做方程 的曲线.

届数学一轮复习第八章平面解析几何第一节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直线的方程教师文档教案文

届数学一轮复习第八章平面解析几何第一节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直线的方程教师文档教案文

第一节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直线的方程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150页[基础梳理]1.直线的倾斜角(1)定义:(2)范围:直线的倾斜角α的取值范围是:[0,π).2条件公式直线的倾斜角θ,且θ≠90°k=tan__θ直线过点A(x1,y1),B(x2,y2)且x1≠x2k=错误! 3.条件两直线位置关系斜率的关系两条不重合的直线l1,l2,斜率分别为k1,k2平行k1=k2k1与k2都不存在垂直k1k2=-1k1与k2一个为零、另一个不存在4。

直线方程的五种形式名称已知条件方程适用范围点斜式斜率k与点(x1,y1)y-y1=k(x-x1)不含直线x=x1斜截式斜率k与直线在y轴上的截距by=kx+b不含垂直于x轴的直线两点式两点(x1,y1),(x2,y2)错误!=错误!(x1≠x2,y1≠y2)不含直线x=x1(x1=x2)和直线y=y1(y1=y2)截距式直线在x轴、y轴上的截距分别为a,b错误!+错误!=1(a≠0,b≠0)不含垂直于坐标轴和过原点的直线一般式Ax+By+C=0(A2+B2≠0)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的直线都适用5.线段的中点坐标公式若点P1,P2的坐标分别为(x1,y1),(x2,y2),线段P1,P2的中点M的坐标为(x,y),则错误!此公式为线段P1P2的中点坐标公式.1.斜率与倾斜角的两个关注点(1)倾斜角α的范围是[0,π),斜率与倾斜角的函数关系为k=tan α,图像为:(2)当倾斜角为90˚时,直线垂直于x轴,斜率不存在.2.直线A1x+B1y+C1=0与A2x+B2y+C2=0垂直的充要条件为A1A2+B1B2=0。

[四基自测]1.(基础点:根据两点求斜率)过点M(-2,m),N(m,4)的直线的斜率等于1,则m的值为()A.1B.4C.1或3 D.1或4答案:A2.(基础点: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的关系)直线x+错误!y+1=0的倾斜角是()A。

错误!B.错误!C。

高考数学(文江苏专用)一轮复习课件:第八章第8讲圆锥曲线中的热点问题

高考数学(文江苏专用)一轮复习课件:第八章第8讲圆锥曲线中的热点问题

第八章平面解析几何第8讲圆锥曲线中的热点问题1. 定值问题如果曲线中某些量不依赖于变化元素而存在,则称为定值, 探讨定值的问题可以为解答题,也可以为证明题,求定值的 基本方法是:先将变动元素用参数表示,然后计算出所需结 果与该参数无关;也可将变动元素置于特殊状态下,探求出 定值,然后再予以证明,因为毕竟是解析几何中的定值问题, 所以讨论的立足点是解析几何知识,工具是代数、三角等知 识,基本数学思想与方法的体现将更明显,更逼真.教材回顾▼夯实基础 课本温故追根求源2.最值问题圆锥曲线中最值问题是高中数学的重要内容,试题把代数、三角和几何等有机结合起来,问题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和灵活性.常用的方法有⑴利用定义求解;⑵构造基本不等式;⑶ 利用数形结合;(4)构造函数等.3.范围问题求解析几何中的有关范围问题往往通过类比、联想、转化、合理地构造函数,然后去分析、研究问题,转化问题和解决问题.对于圆锥曲线上一些动点,在变化过程会引入一些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量,从而使一些线段长度及“,b, c, e 之间构成函数关系,函数思想在处理这类问题时非常有效.產D -做一做•1.直线y=〉+ 3与双曲线器一* = 1的交点个数是1解析:因为直线丿=纭+3与双曲线的渐近线y=^x平行,所以它与双曲线只有1个交点.2.已知椭圆的中心在坐标原点,焦点在x轴上,以其两个焦点和短轴的两个端点为顶点的四边形是一个面积为4的正方形,设P为该椭圆上的动点,C, D的坐标分别是(7, 0),(边,0),则PC PD的最大值为& .2 2解析:设椭圆的标准方程为》+器=l@>b>0), C2=a2—b2.由正方形的对角线性质可得:b=c,又该正方形面积为4,,则4X;X沪=4,所以b=c=逸,则C, D所以疋喀便仟斗=—心=4要点整食r1.必明辨的2个易错点(1)直线与双曲线交于一点时,易误认为直线与双曲线相切, 事实上不一定相切,当直线与双曲线的渐近线平行时,直线与双曲线相交于一点.(2)直线与抛物线交于一点时,除直线与抛物线相切外易忽视直线与对称轴平行或重合时也相交于一点.2.常用的1个结论设斜率为冰H0)的直线/与圆锥曲线C相交于£ B两点, A(x p ji), Bg丿2),贝!IAB = \Jl-{-k2lx 1—兀21=\/1+/ • yl(X1+X2)2—4X1X2=寸1+* • Wlpl=\J1+p ■<Ji+j2)2—4yjj2.產D;、绦二综[1.过点(0, 1)作直线,使它与抛物线y2=4x仅有一个公共点,这样的直线有 3 条.解析:设过点(0, 1),斜率为比的直线方程为y=kx+l.由得^x2+(2JI-4)x+1=0.(*) 当吃=0时,(*)式只有一个根;当&工0 时,4=(2氐_4)2_4疋=_16氐+16, 由/=0,即一16抵+16=0 得k=\.所以片0,或片1时,直线与抛物线只有一个公共点'又直线x=0和抛物线只有一个公共点•故所求直线有3条,2.以直线无±2y=0为渐近线,且截直线x-j-3=0所得弦只斤 丘 2_丫长为竽的双曲线方程为解析:设双曲线方程为x 2-4y 2=^消去〃得3兀2—24兀+(36+2)=0・设直线被双曲线截得的弦为AB, MA(xx ,J O, B(X 2, J 2),联立方程组 X 2—4y 2=l,x —y —3 = 0,兀1+ X2"~A = (—24) 2—12 (36+2) >0・所以 AB=(1+A:2) [ (xj+x 2) 2-4XX X 2]0 解得2=4,故所求双曲线方程是^—y 2= l.那么, 36+2 V 兀1兀2=J , 2_4X %+力 "J G 厂厂=8f(1 + 1)(2016•泰州模拟)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缶+器=1(。

高考一轮复习第8章解析几何第1讲直线的倾斜角斜率与直线的方程

高考一轮复习第8章解析几何第1讲直线的倾斜角斜率与直线的方程

第八章 解析几何第一讲 直线的倾斜角、斜率与直线的方程知识梳理·双基自测 知识梳理知识点一 直线的倾斜角(1)定义:当直线l 与x 轴相交时,我们取x 轴作为基准,把x 轴__正向__与直线l__向上__方向之间所成的角α叫做直线l 的倾斜角.当直线l 与x 轴平行或重合时,规定它的倾斜角为__0°__.(2)倾斜角的取值范围为__[0°,180°)__. 知识点二 直线的斜率(1)定义:一条直线的倾斜角α的__正切值__叫做这条直线的斜率,斜率常用小写字母k 表示,即k =__tan_α__,倾斜角是90°的直线斜率不存在.(2)过两点的直线的斜率公式经过两点P 1(x 1,y 1),P 2(x 2,y 2)(其中x 1≠x 2)的直线的斜率公式为k =__y 2-y 1x 2-x 1__.知识点三 直线方程的五种形式 名称 方程适用范围 点斜式 __y -y 0=k(x -x 0)__不含直线x =x 0 斜截式 __y =kx +b 不含垂直于x 轴的直线 两点式y -y 1y 2-y 1=x -x 1x 2-x 1不含垂直于坐标轴的直线截距式x a +y b =1 不含垂直于x 轴、平行于x 轴和__过原点的__直线一般式 Ax +By +C =0 其中要求__A 2+B 2≠0__适用于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的所有直线重要结论直线的倾斜角α和斜率k 之间的对应关系: α 0° 0°<α<90° 90° 90°<α<180° k 0k >0且α越大,k 就越大不存在k <0且α越大,k 就越大双基自测题组一 走出误区1.判断下列结论是否正确(请在括号中打“√”或“×”) (1)坐标平面内的任何一条直线均有倾斜角与斜率.( × ) (2)直线的倾斜角越大,其斜率就越大.( × ) (3)斜率相等的两直线的倾斜角一定相等.( √ )(4)经过定点A(0,b)的直线都可以用方程y =kx +b 表示.( × ) (5)不经过原点的直线都可以用x a +yb=1表示.( × )(6)经过任意两个不同的点P 1(x 1,y 1),P 2(x 2,y 2)的直线都可以用方程(y -y 1)(x 2-x 1)=(x -x 1)(y 2-y 1)表示.( √ )题组二 走进教材2.(必修2P 38T3)经过两点A(4,2y +1),B(2,-3)的直线的倾斜角为3π4,则y =( B )A .-1B .-3C .0D .2[解析] 由2y +1--34-2=2y +42=y +2,得y +2=tan 3π4=-1,∴y =-3.3.(必修2P 100A 组T9)过点P(2,3)且在两坐标轴上截距相等的直线方程为__3x -2y =0或x +y -5=0__.[解析] 当截距为0时,直线方程为3x -2y =0; 当截距不为0时,设直线方程为x a +ya=1,则2a +3a =1,解得a =5.所以直线方程为x +y -5=0. 题组三 走向高考4.(2016·北京,7)已知A(2,5),B(4,1),若点P(x ,y)在线段AB 上,则2x -y 的最大值为( C ) A .-1 B .3 C .7D .8[解析] 线段AB 的方程为y -1=5-12-4(x -4), 2≤x≤4.即2x +y -9=0,2≤x≤4,因为P(x ,y)在线段AB 上,所以2x -y =2x -(-2x +9)=4x -9.又2≤x≤4,则-1≤4x-9≤7,故2x -y 最大值为7.5.(2010·辽宁)已知点P 在曲线y =4e x +1上,α为曲线在点P 处的切线的倾斜角,则α的取值范围是( D )A .⎣⎢⎡⎭⎪⎫0,π4B .⎣⎢⎡⎭⎪⎫π4,π2C .⎝ ⎛⎦⎥⎤π2,3π4 D .⎣⎢⎡⎭⎪⎫3π4,π[解析] 由题意可知切线的斜率k =tan α=-4exe x+12=-4e x+1ex +2,∴-1≤tan α<0,又0≤α<π,∴3π4≤α<π,故选D .考点突破·互动探究考点一 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自主练透例 1 (1)(2021·兰州模拟)直线2xcos α-y -3=0⎝ ⎛⎭⎪⎫α∈⎣⎢⎡⎦⎥⎤π6,π3的倾斜角的变化范围是( B )A .⎣⎢⎡⎦⎥⎤π6,π3B .⎣⎢⎡⎦⎥⎤π4,π3C .⎣⎢⎡⎦⎥⎤π4,π2 D .⎣⎢⎡⎦⎥⎤π4,2π3(2)(2020·贵州遵义航天高级中学期中,11)经过点P(0,-1)作直线l ,若直线l 与连接A(1,-2),B(2,1)的线段总有公共点,则直线l 的倾斜角的取值范围为( A )A .⎣⎢⎡⎦⎥⎤0,π4∪⎣⎢⎡⎭⎪⎫34π,πB .⎣⎢⎡⎦⎥⎤0,π4C .⎣⎢⎡⎭⎪⎫34π,π D .⎣⎢⎡⎦⎥⎤0,π4∪⎣⎢⎡⎦⎥⎤34π,π (3)已知曲线f(x)=ln x 的切线经过原点,则此切线的斜率为( C )A .eB .-eC .1eD .-1e[解析] (1)直线2xcos α-y -3=0的斜率k =2cos α.由于α∈⎣⎢⎡⎦⎥⎤π6,π3,所以12≤cos α≤32,因此k =2cos α∈[1,3].设直线的倾斜角为θ,则有tan θ∈[1,3].由于θ∈[0,π),所以θ∈⎣⎢⎡⎦⎥⎤π4,π3,即倾斜角的变化范围是⎣⎢⎡⎦⎥⎤π4,π3.(2)如图所示,设直线l 的倾斜角为α,α∈[0,π). k PA =-1+20-1=-1,k PB =-1-10-2=1.∵直线l 与连接A(1,-2),B(2,1)的线段总有公共点, ∴-1≤tan α≤1.∴α∈⎣⎢⎡⎦⎥⎤0,π4∪⎣⎢⎡⎭⎪⎫34π,π.故选A .(3)解法一:∵f(x)=ln x ,∴x ∈(0,+∞),f′(x)=1x .设切点P(x 0,ln x 0),则切线的斜率k =f′(x 0)=1x 0=ln x 0x 0,∴ln x 0=1,x 0=e ,∴k =1x 0=1e.解法二(数形结合法):在同一坐标系中作出曲线f(x)=ln x 及曲线f(x)=ln x 经过原点的切线,如图所示,数形结合可知,切线的斜率为正,且小于1,故选C .[引申1]若将例(2)中“有公共点”改为“无公共点”,则直线l 的斜率的范围为__(-∞,-1)∪(1,+∞)__.[引申2]若将题(2)中A(1,-2)改为A(-1,0),其它条件不变,求直线l 斜率的取值范围为__(-∞,-1]∪[1,+∞)__,倾斜角的取值范围为__⎣⎢⎡⎦⎥⎤π4,3π4__.[解析]∵P(0,-1),A(-1,0),B(2,1),∴k AP =-1-00--1=-1,k BP =1--12-0=1.如图可知,直线l 斜率的取值范围为(-∞,-1]∪[1,+∞),倾斜角的取值范围为⎣⎢⎡⎦⎥⎤π4,3π4.名师点拨(1)求倾斜角的取值范围的一般步骤:①求出斜率k =tan α的取值范围,但需注意斜率不存在的情况;②利用正切函数的单调性,借助图象或单位圆,数形结合确定倾斜角α的取值范围.(2)求直线斜率的方法: ①定义法:k =tan α; ②公式法:k =y 2-y 1x 2-x 1;③导数法:曲线y =f(x)在x 0处切线的斜率k =f′(x 0).(3)注意倾斜角的取值范围是[0,π),若直线的斜率不存在,则直线的倾斜角为π2,直线垂直于x 轴.〔变式训练1〕(1)(2021·大庆模拟)直线xsin α+y +2=0的倾斜角的范围是( B ) A .[0,π)B .⎣⎢⎡⎦⎥⎤0,π4∪⎣⎢⎡⎭⎪⎫3π4,πC .⎣⎢⎡⎦⎥⎤0,π4D .⎣⎢⎡⎦⎥⎤0,π4∪⎝ ⎛⎭⎪⎫π2,π (2)(多选题)(2021·安阳模拟改编)已知点A(1,3),B(-2,-1).若直线l :y =k(x -2)+1与线段AB 相交,则k 的值可以是( ABC )A .12 B .-2 C .0D .1[解析] (1)设直线的倾斜角为θ,则tan θ=-sin α,所以-1≤tan θ≤1,又θ∈[0,π),所以0≤θ≤π4或3π4≤θ<π,选B .(2)由已知直线l 恒过定点P(2,1),如图所示,若l 与线段AB 相交,则k PA ≤k≤k PB , ∵k PA =-2,k PB =12,∴-2≤k≤12,故选A 、B 、C .考点二 直线的方程——师生共研例2 求适合下列条件的直线的方程: (1)在y 轴上的截距为-5,倾斜角的正弦值是35;(2)经过点A(-3,3),且倾斜角为直线3x +y +1=0的倾斜角的一半; (3)过点(5,2)且在x 轴上的截距是在y 轴上的截距的2倍; (4)与直线3x -4y -5=0关于y 轴对称.[解析] (1)设直线的倾斜角为α,则sin α=35.∴cos α=±45,直线的斜率k =tan α=±34.又直线在y 轴上的截距是-5, 由斜截式得直线方程为y =±34x -5.即3x -4y -20=0或3x +4y +20=0.(2)由3x +y +1=0得此直线的斜率为-3,所以倾斜角为120°,从而所求直线的倾斜角为60°,故所求直线的斜率为3.又直线过点(-3,3),所以所求直线方程为y -3=3(x +3),即3x -y +6=0. (3)若直线过原点,则其斜率k =25,此时直线方程为y =25x ,即2x -5y =0.若直线不过原点,则设其方程为x 2b +y b =1,由52b +2b =1得b =92,故所求直线方程为x 9+2y9=1,即x+2y -9=0.∴所求直线的方程为x +2y -9=0或2x -5y =0.(4)直线3x -4y -5=0的斜率为34,与y 轴交点为⎝ ⎛⎭⎪⎫0,-54,故所求直线的斜率为-34,且过点⎝ ⎛⎭⎪⎫0,-54,∴所求直线方程为y =-34x -54,即3x +4y +5=0.名师点拨求直线方程应注意的问题(1)要确定直线的方程,只需找到直线上两个点的坐标,或直线上一个点的坐标与直线的斜率即可.确定直线方程的常用方法有两种:①直接法:根据已知条件确定适当的直线方程形式,直接写出直线方程;②待定系数法:先设出直线方程,再根据已知条件求出待定的系数,最后代入求出直线的方程.(2)选择直线方程时,应注意分类讨论思想的应用:选用点斜式或斜截式前,先讨论直线的斜率是否存在;选用截距式前,先讨论在两坐标轴上的截距是否存在或是不是0.〔变式训练2〕(1)已知三角形的三个顶点A(-5,0),B(3,-3),C(0,2),则BC 边上中线所在的直线方程为__x +13y +5=0__.(2)直线3x -y +4=0绕其与x 轴的交点顺时针旋转π6所得直线的方程为__3x -3y +4=0__.(3)已知直线l 的斜率为16,且和坐标轴围成面积为3的三角形,则直线l 的方程为__x -6y +6=0或x -6y -6=0__.[解析] (1)由题意可知BC 的中点为H ⎝ ⎛⎭⎪⎫32,-12,∴k AH =0-⎝ ⎛⎭⎪⎫-12-5-32=-113.故所求直线的方程为y -0=-113(x +5),即x +13y +5=0.(2)直线3x -y +4=0与x 轴的交点为⎝ ⎛⎭⎪⎫-433,0,斜率为3,倾斜角θ为π3,可知所求方程直线的倾斜角为π6,斜率k =33⎝ ⎛⎭⎪⎫或由k =tan ⎝ ⎛⎭⎪⎫θ-π6求,故所求直线的方程为y =33⎝ ⎛⎭⎪⎫x +433,即3x -3y +4=0.(3)设直线方程为y =16x +b ,则3b 2=3,∴b =±1,故所求直线方程为x -6y +6=0或x -6y -6=0.考点三 直线方程的应用——多维探究例3 已知直线l 过点M(2,1),且与x 轴,y 轴的正半轴分别相交于A ,B 两点,O 为坐标原点.求: (1)当△AOB 面积最小时,直线l 的方程;(2)当在两坐标轴上截距之和取得最小值时,直线l 的方程; (3)当|MA|·|MB|取最小值时,直线l 的方程; (4)当|MA|2+|MB|2取得最小值时,直线l 的方程. [解析] 设直线的方程为x a +yb =1(a >0,b >0),则2a +1b=1.(1)∵2a +1b ≥22ab ⇒12ab≥4,当且仅当2a =1b =12,即a =4,b =2时,△AOB 面积S =12ab 有最小值为4.此时,直线l 的方程是x 4+y2=1.即x +2y -4=0.(2)a +b =(a +b)⎝ ⎛⎭⎪⎫2a +1b =3+2b a +a b ≥3+22b a ·a b =3+22.故a +b 的最小值为3+22,此时2ba=a b ,求得b =2+1,a =2+2.此时,直线l 的方程为x 2+2+y2+1=1.即x +2y -2-2=0. (3)解法一:设∠BAO =θ,则sin θ=1|MA|,cos θ=2|MB|,∴|MA|·|MB|=2sin θcos θ=4sin 2θ,显然当θ=π4时,|MA|·|MB|取得最小值4,此时k l =-1,所求直线的方程为y -1=-(x -2),即x +y-3=0.解法二:|MA|·|MB|=-MA →·MB →=-(a -2,-1)·(-2,b -1)=2a +b -5=(2a +b)⎝ ⎛⎭⎪⎫2a +1b -5=2b a +2ab≥4.当且仅当a =b =3时取等号,∴|MA|·|MB|的最小值为4,此时直线l 的方程为x +y -3=0. 解法三:若设直线l 的方程为y -1=k(x -2),则A ⎝ ⎛⎭⎪⎫2k -1k ,0,B(0,1-2k),∴|MA|·|MB|=1k 2+1·4+4k 2=2⎣⎢⎡⎦⎥⎤-1k+-k ≥4,当且仅当-k =-1k ,即k =-1时,取等号.故|MA|·|MB|的最小值为4,此时直线l 的方程为x +y -3=0.(4)同(3)|MA|=1sin θ,|MB|=2cos θ,∴|MA|2+|MB|2=1sin 2θ+4cos 2θ =(sin 2θ+cos 2θ)⎝⎛⎭⎪⎫1sin 2θ+4cos 2θ=5+cos 2θsin 2θ+4sin 2θcos 2θ≥9. ⎝ ⎛⎭⎪⎫当且仅当cos 2θ=2sin 2θ,即tan θ=22时取等号∴|MA|2+|MB|2的最小值为9,此时直线的斜率k =-22, 故所求直线的方程为y -1=-22(x -2), 即2x +2y -2(2+1)=0.注:本题也可设直线方程为y -1=k(x -2)(k <0)求解.名师点拨利用最值取得的条件求解直线方程,一般涉及函数思想即建立目标函数,根据其结构求最值,有时也涉及均值不等式,何时取等号,一定要弄清.〔变式训练3〕已知直线l 过点M(2,1),且与x 轴、y 轴正半轴分别交于A 、B ,O 为坐标原点.若S △AOB =92,求直线l的方程.[解析] 设直线l 的方程为x a +yb =1,则⎩⎪⎨⎪⎧2a +1b =1,ab =9解得⎩⎪⎨⎪⎧a =3,b =3或⎩⎪⎨⎪⎧a =6,b =32故所求直线方程为x 3+y 3=1或x 6+2y3=1,即x +y -3=0或x +4y -6=0.名师讲坛·素养提升(1)定点问题例4 (此题为更换后新题)已知直线l :kx -y +1+3k =0(k ∈R). (1)证明:直线l 过定点;(2)若直线l 不过第一象限,求k 的取值范围.[解析] (1)证明:直线l 的方程可化为y -1=k(x +3),故无论k 取何值,直线l 必过定点(-3,1). (2)令x =0得y =3k +1,即直线l 在y 轴上的截距为2k +1.由题意知⎩⎪⎨⎪⎧k <0,3k +1≤0解得k≤-13.故k 的取值范围是(-∞,-13].(此题为发现的重题,更换新题见上题)已知直线l :kx -y +1+2k =0(k ∈R).(1)证明:直线l 过定点;(2)若直线l 不过第四象限,求k 的取值范围.[解析] (1)证明:直线l 的方程可化为y -1=k(x +2),故无论k 取何值,直线l 必过定点(-2,1). (2)令x =0得y =2k +1,即直线l 在y 轴上的截距为2k +1.由题意知⎩⎪⎨⎪⎧k≥0,2k +1≥0解得k≥0.故取值范围是[0+∞).名师点拨过定点A(x 0,y 0)的直线系方程为y -y 0=k(x -x 0)(k 为参数)及x =x 0.方程为y -y 0=k(x -x 0)是直线过定点A(x 0,y 0)的充分不必要条件.(2)曲线的切线问题例5 (2021·湖南湘潭模拟)经过(2,0)且与曲线y =1x相切的直线与坐标轴围成的三角形面积为( A )A .2B .12C .1D .3[解析] 设切点为⎝ ⎛⎭⎪⎫m ,1m ,m≠0,y =1x 的导数为y′=-1x 2,可得切线的斜率k =-1m 2,切线方程为y -1m =-1m 2(x -m),代入(2,0),可得-1m =-1m 2(2-m),解得m =1,则切线方程为y -1=-x +1,切线与坐标轴的交点坐标为(0,2),(2,0),则切线与坐标轴围成的三角形面积为12×2×2=2.故选A .〔变式训练4〕(1)直线y =kx -k -2过定点__(1,-2)__.(2)(2018·课标全国Ⅱ)曲线y =2ln x 在点(1,0)处的切线方程为__2x -y -2=0__.。

高考数学大一轮复习 第八章 第1节 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直线方程

高考数学大一轮复习 第八章 第1节 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直线方程
2.求直线方程的一种重要方法就是先设直线方程,再求 直线方程中的系数,这种方法叫做待定系数法,运用此方法, 注意各种形式的适用条件,选择适当的直线方程的形式至关 重要.
精选版ppt
18
对点训练 △ABC 的三个顶点为 A(-3,0),B(2,1), C(-2,3),求: (1)BC 所在直线的方程; (2)BC 边上中线 AD 所在直线的方程; (3)BC 的垂直平分线 DE 的方程.
精选版ppt
19
【解】 (1)因为直线 BC 经过 B(2,1)和 C(-2,3)两点, 由两点式得 BC 的方程为3y--11=-x-2-22,即 x+2y-4= 0. (2)设 BC 中点 D 的坐标(x,y),则 x=2-2 2=0,y=1+2 3=2. BC 边的中线 AD 过点 A(-3,0),D(0,2)两点,由截距式 得 AD 所在直线方程为-x3+2y=1,即 2x-3y+6=0.
精选版ppt
3
2.斜率公式
(1)直线 l 的倾斜角为 α≠90°,则斜率 k=_t_a_n_α__.
(2)P1(x1,y1),P2(x2,y2)在直线 l 上,且 x1≠x2,则 l 的 y2-y1
斜率 k=__x_2-__x_1__.
精选版ppt
4
二、直线方程的五种形式
名称
方程
适用范围
点斜式 斜截式

.
【答案】 -
精选版ppt
8
4.一条直线经过点 A(2,-3),并且它的倾斜角等于直
线
y=
1 3x
的倾斜角的
2
倍,则这条直线的一般式方程

,斜截式方程是

【答案】 3x-y-2 3-3=0 y= 3x-2 3-3

高考数学一轮复习第八章平面解析几何8.1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直线的方程课时提升作业理

高考数学一轮复习第八章平面解析几何8.1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直线的方程课时提升作业理

⾼考数学⼀轮复习第⼋章平⾯解析⼏何8.1直线的倾斜⾓与斜率、直线的⽅程课时提升作业理直线的倾斜⾓与斜率、直线的⽅程(25分钟50分)⼀、选择题(每⼩题5分,共35分)1.直线x+y+1=0的倾斜⾓是( )A. B. C. D.【解析】选D.由直线的⽅程得直线的斜率为k=-,设倾斜⾓为α,则tanα=-,⼜α∈[0,π),所以α=.2.设直线ax+by+c=0的倾斜⾓为α,且sinα+cosα=0,则a,b满⾜( )A.a+b=1B.a-b=1C.a+b=0D.a-b=0【解析】选D.由题意得sinα=-cosα,显然cosα≠0,则tanα=-1,所以-=-1,a=b,a-b=0.3.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A.直线的斜率为tanα,则直线的倾斜⾓是αB.直线的倾斜⾓为α,则直线的斜率为tanαC.直线的倾斜⾓越⼤,则直线的斜率就越⼤D.直线的倾斜⾓α∈∪时,直线的斜率分别在这两个区间上单调递增【解析】选D.因为直线的斜率k=tanα,且α∈∪时,α才是直线的倾斜⾓,所以A不对; 因为任⼀直线的倾斜⾓α∈[0,π),⽽当α=时,直线的斜率不存在,所以B不对;当α∈时,斜率⼤于0;当α∈时,斜率⼩于0,C不对.4.倾斜⾓为120°,在x轴上的截距为-1的直线的⽅程是( )A.x-y+1=0B.x-y-=0C.x+y-=0D.x+y+=0【解析】选 D.由于倾斜⾓为120°,故斜率k=-.⼜直线过点(-1,0),所以⽅程为y=-(x+1),即x+y+=0.5.已知直线l:ax+y-2-a=0在x轴和y轴上的截距相等,则实数a的值是( )A.1B.-1C.-2或-1D.-2或1【解析】选D.显然a≠0,由题意得a+2=,解得a=-2或1.6.(2016·西安模拟)点A(1,1)到直线xcosθ+ysinθ-2=0的距离的最⼤值是( )A.2B.2-C.2+D.4【解析】选C.由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得d==2-sin,⼜θ∈R,所以d max=2+.7.已知a,b均为正数,且直线ax+by-6=0与直线2x+(b-3)y+5=0互相平⾏,则2a+3b的最⼩值为( )A.5B.25C.13D.15【解析】选B.因为直线ax+by-6=0与直线2x+(b-3)y+5=0互相平⾏,所以a(b-3)-2b=0,且5a+12≠0,所以3a+2b=ab,即+=1,⼜a,b均为正数,则2a+3b=(2a+3b)=4+9++≥13+2=25.当且仅当a=b=5时上式等号成⽴.⼆、填空题(每⼩题5分,共15分)8.已知直线的倾斜⾓是60°,在y轴上的截距是5,则该直线的⽅程为.【解析】因为直线的倾斜⾓是60°,所以直线的斜率为k=tan60°=.⼜因为直线在y轴上的截距是5,由斜截式得直线的⽅程为y=x+5.即x-y+5=0.答案:x-y+5=0【加固训练】过点A(-1,-3),斜率是直线y=3x的斜率的-的直线的⽅程为. 【解析】设所求直线的斜率为k,依题意k=-×3=-.⼜直线经过点A(-1,-3),因此所求直线⽅程为y+3=-(x+1),即3x+4y+15=0.答案:3x+4y+15=09.已知A(3,5),B(4,7),C(-1,x)三点共线,则x= .【解析】因为k AB==2,k AC==-.⼜A,B,C三点共线,所以k AB=k AC,即-=2,解得x=-3.答案:-310.(2016·平顶⼭模拟)与直线x+y-1=0垂直的直线的倾斜⾓为.【解析】因为直线x+y-1=0的斜率为k1=-,所以与直线x+y-1=0垂直的直线的斜率为k2=-=.所以它的倾斜⾓为.答案:(20分钟40分)1.(5分)(2016·保定模拟)直线y=tan的倾斜⾓等于( )A. B. C. D.0【解析】选D.因为tan=,所以y=tan即y=,表⽰⼀条与x轴平⾏的直线,因此直线y=tan的倾斜⾓等于0.2.(5分)已知点A(-1,0),B(cosα,sinα),且|AB|=,则直线AB的⽅程为( )A.y=x+或y=-x-B.y=x+或y=-x-C.y=x+1或y=-x-1D.y=x+或y=-x-【解析】选B.|AB|===,所以cosα=,sinα=±,所以k AB=±,即直线AB的⽅程为y=±(x+1),所以直线AB的⽅程为y=x+或y=-x-.【加固训练】已知直线l过点(0,2),且其倾斜⾓的余弦值为,则直线l的⽅程为( )A.3x-4y-8=0B.3x+4y-8=0C.3x+4y+8=0D.3x-4y+8=0【解析】选D.因为cosα=,α∈[0,π),所以sinα=,k=tanα=,所以直线l的⽅程为y-2=x,即3x-4y+8=0.3.(5分)过点(1,3)作直线l,若经过点(a,0)和(0,b),且a∈N*,b∈N*,则可作出的直线l的条数为( )A.1B.2C.3D.4【解析】选B.由题意得+=1?(a-1)(b-3)=3.⼜a∈N*,b∈N*,故有两个解或4.(12分)已知直线l过点P(0,1),且与直线l1:x-3y+10=0和l2:2x+y-8=0分别交于点A,B(如图).若线段AB被点P平分,求直线l的⽅程.【解析】因为点B在直线l2:2x+y-8=0上,故可设点B的坐标为(a,8-2a).因为点P(0,1)是线段AB的中点,得点A的坐标为(-a,2a-6).⼜因为点A在直线l1:x-3y+10=0上,故将A(-a,2a-6)代⼊直线l1的⽅程,得-a-3(2a-6)+10=0,解得a=4.所以点B的坐标是(4,0).因此,过P(0,1),B(4,0)的直线l的⽅程为+=1,即x+4y-4=0.【加固训练】已知直线l经过A(cosθ,sin2θ)和B(0,1)不同的两点,求直线l倾斜⾓的取值范围.【解析】当cosθ=0时,sin2θ=1-cos2θ=1,此时A,B重合.所以cosθ≠0.所以k==-cosθ∈[-1,0)∪(0,1].因此倾斜⾓的取值范围是∪.5.(13分)已知直线l:kx-y+1+2k=0(k∈R).(1)证明:直线l过定点.(2)若直线l不经过第四象限,求k的取值范围.(3)若直线l交x轴负半轴于点A,交y轴正半轴于点B,O为坐标原点,设△AOB的⾯积为S,求S的最⼩值及此时直线l的⽅程.【解析】(1)⽅法⼀:直线l的⽅程可化为y=k(x+2)+1,故⽆论k取何值,直线l总过定点(-2,1). ⽅法⼆:设直线l过定点(x0,y0),则kx0-y0+1+2k=0对任意k∈R恒成⽴,即(x0+2)k-y0+1=0恒成⽴,所以x0+2=0,-y0+1=0,解得x0=-2,y0=1,故直线l总过定点(-2,1).(2)直线l的⽅程为y=kx+2k+1,则直线l在y轴上的截距为2k+1,要使直线l不经过第四象限,则解得k的取值范围是[0,+∞).(3)依题意,直线l在x轴上的截距为-,在y轴上的截距为1+2k,所以A,B(0,1+2k).⼜-<0且1+2k>0,所以k>0.故S=|OA||OB|=×(1+2k)=≥(4+4)=4,当且仅当4k=,即k=时,取等号.故S的最⼩值为4,此时直线l的⽅程为x-2y+4=0.。

高考数学一轮总复习教学课件第八章 平面解析几何第1节 直线的方程

高考数学一轮总复习教学课件第八章 平面解析几何第1节 直线的方程
(2) 倾斜角为0°的直线只有一条,即x轴.( × )
(3)若一条直线的倾斜角为θ,则此直线的斜率为tan θ.( × )
(4)若一条直线的斜率为tan θ,则此直线的倾斜角为θ.( × )
(5)所有直线的方程都可以写成一次函数y=kx+b的形式.( × )
2. 一 条 直 线 l 与 x 轴 相 交 , 其 向 上 方 向 与 y 轴 正 方 向 所 成 的 角 为




解析:(3)由-1≤k< ,即-1≤tan α< ,而α∈[0,π),如图,结合


正切函数图象得α∈[0,)∪[ ,π).故选 D.
(1)斜率的两种求法
①定义法:若已知直线的倾斜角α或α的某种三角函数值,一般根据
k=tan α求斜率;
②公式法:若已知直线上两点A(x1,y1),B(x2,y2),一般根据斜率公式
又直线l在y轴上的截距为-1,
所以直线l的方程为 y= x-1 .
提升·关键能力
类分考点,落实四翼
考点一
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
[例1] (1)直线l向上的方向与x轴负半轴的夹角为120°,则直线l
的斜率是(

A.
)

B.-
C.

D.-
解析:(1)由题意,直线l向上的方向与x轴正半轴的夹角为60°,
点 A(- ,3),所以所求直线方程为 y-3= (x+ ),即 x-y+6=0.
(3)若直线经过点A(-5,2),且在x轴上的截距等于在y轴上的截距的
2倍.
解:(3)①当横截距、纵截距均为零时,设所求的直线方程为y=kx,


将(-5,2)代入 y=kx 中,得 k=- ,此时,直线方程为 y=- x,即 2x+5y=0.

高考数学(文通用)一轮复习课件:第八章第1讲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直线的方程

高考数学(文通用)一轮复习课件:第八章第1讲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直线的方程

平面解析几何[2017高考导航]知识点直线的方程两直线的位置关系考纲下载知识点圆的方程直线、圆的位置关系考纲下载了解双曲线的定义、几何图形和标准方程,知知识点双曲线道它的简单几何性质(范围、对称性、顶点、离心率、渐近线).了解抛物线的定义、几何图形和标准方程,知抛物线道其简单的几何性质(范围、对称性、顶点、离心率)•圆锥曲线的理解数形结合的思想,了解圆锥曲线的简单应简单应用用.第1讲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直线的方程教材回顾▼夯实基础课本温故追根求源1.直线的倾斜角⑴定义:兀轴正向与直线向上方向之间所成的角叫做这条直线的倾斜角.当直线与兀轴平行或重合时,规定它的倾斜角为__________⑵倾斜角的范围为[0,兀)2.直线的斜率(1)定义:_条直线的倾斜角a的正切值叫做这条直线的斜率,斜率常用小写字母k表示,即k=tan S倾斜角是90°的直线没有斜率.(2)过两点的直线的斜率公式经过两点刃),P2(X2,力)(兀1工兀2)的直线的斜率公式为X2— Xj Xj—X23.直线方程1・辨明四个易误点(1)求直线方程时要注意判断直线斜率是否存在;每条直线都有倾斜角,但不一定每条直线都存在斜率.(2)根据斜率求倾斜角,要注意倾斜角的范围.(3)直线的截距式中易忽视截距均不为0这一条件,当截距为0时可用点斜式.(4)由一般式Ax+Bj+C=O确定斜率k时易忽视判断B是4 否为0,当B=0时,疋不存在;当BH0时,k=-~.2.求直线方程的一般方法(1)直接法:根据已知条件,选择适当的直线方程形式,直接写出直线方程,选择时,应注意各种形式的方程的适用范围, 必要时要分类讨论.(2)待定系数法,具体步骤为:①设所求直线方程的某种形式;②由条件建立所求参数的方程(组);③解这个方程(组)求出参数;④把参数的值代入所设直线方程.双基自测F3则直线1-已知直线Z经过点卩(一2, 5),且斜率为-iZ的方程为(A )A.3x+4y-14=0B.3x-4y+14=0C.4x+3j-14=0D.4x-3j+14=03解析:y—5=—才(兀+2),艮卩3x+ 4y—14= 0.3 Tl2,经过两点A(4, 2j+l), B(2, —3)的直线的倾斜角为,则 y=( B)A. -1 D. 2解析:tan 苧=业呈严=字=卄2,因此y+2=一1,J=—3-B. -3C. 03.(2016•烟台模拟)如果AC<0, BC<0,那么直线Ax+By + C=0不通过(C )A.第一象限B.第二象限C.第三象限D.第四象限解析:由题意知直线的斜率氐=_容<0,直线在y轴上的截c距^=-->0,故选C.15[0° , 45° ]U[135° , 180° )例JI (1)直线 2xcos a —y — 3= 0( a G斜角的变化范围是(B )esi兀 A.— L6■兀C.—— L4兀3 -兀~2 ■ "JT-6 ' 3 ._兀兀_L4, 3」 ~ JI ■ 2 n3(2)过原点引直线木使/与连接4(1, 1)和B(l, —1)两点间 的线段相交,则直线/斜率的范围为m ,倾斜角的范围为名师导悟以例说法考点一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Be[解析]⑴直线2xcos a —j —3=0的斜率k=2cos Q •由于 "JI JI2 V3]•设直线的倾斜角为伏则有tan ^e[l ,V3].由于〃丘[0,⑵如图所示,直线/的斜率k^[-l 9 1]. 倾斜角 «e[0° , 45° ]U[135° ,180° ).,因此吃=2cos a G [1,,—,所以~^cosJI ),所以〃丘4’ 3,即倾斜角的变化范围trJT JIa(1)求倾斜角的取值范围的一般步骤①求出斜率A:=tan a的取值范围.②利用三角函数的单调性,借助图象,确定倾斜角。

高考数学一轮总复习第8章平面解析几何8.2两直线的位置关系模拟演练课件理

高考数学一轮总复习第8章平面解析几何8.2两直线的位置关系模拟演练课件理
(1)在直线 l 上求一点 P,使|PA|+|PB|最小; (2)在直线 l 上求一点 P,使||PB|-|PA||最大.
解 (1)设 A 关于直线 l 的对称点为 A′(m,n),则
mn- -02=-2, m+ 2 2-2·n+ 2 0+8=0,
解得nm= =8- ,2,
故 A′(-2,8). P 为 直 线 l 上 的 一 点 , 则 |PA| + |PB| = |PA′| + |PB|≥|A′B|,当且仅当 B,P,A′三点共线时,|PA|+|PB| 取得最小值,为|A′B|,点 P 即是直线 A′B 与直线 l 的交 点,解xx= -- 2y+ 2,8=0, 得xy= =- 3,2, 故所求的点 P 的坐标 为(-2,3).
再由两点式可得 l′的方程为 2x-3y-9=0. 解法二:∵l∥l′, ∴设 l′的方程为 2x-3y+C=0(C≠1). ∵点 A(-1,-2)到两直线 l,l′的距离相等, ∴由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得 |-22+2+6+ 32C|=|-22+2+6+ 32 1|,解得 C=-9,
∴l′的方程为 2x-3y-9=0. 解法三:设 P(x,y)为 l′上任意一点, 则 P(x,y)关于点 A(-1,-2)的对称点为 P′(-2-x,-4-y).∵点 P′在直线 l 上, ∴2(-2-x)-3(-4-y)+1=0, 即 2x-3y-9=0.
(2)A,B 两点在直线 l 的同侧,P 是直线 l 上的一点, 则||PB|-|PA||≤|AB|,当且仅当 A,B,P 三点共线时,||PB| -|PA||取得最大值,为|AB|,点 P 即是直线 AB 与直线 l 的
交点,又直线 AB 的方程为 y=x-2,解yx= -x2- y+2, 8=0, 得
=0,l1 与 l2 重合.∴a=-1,故选 B.

高考数学一轮总复习教学课件第八章 平面解析几何第4节 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高考数学一轮总复习教学课件第八章 平面解析几何第4节 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则直线与圆相切.( √ )
2.直线3x+4y-5=0与圆x2+y2=1的位置关系是(
A.相交

C.相离
D.无法判断
)
B.相切
解析:圆心(0,0)到直线3x+4y-5=0的距离 d=
与圆相切.故选B.
|-|
,所以直线
=1=r

+
3.直线x-y+3=0被圆(x+2)2+(y-2)2=2截得的弦长等于(
A.


B.
C.2
)
D.


解析:圆心(-2,2)到直线 x-y+3=0 的距离 d= ,圆的半径 r= ,

解直角三角形得,半弦长为 ,所以弦长等于 .故选 D.
4.圆O1:(x-1)2+y2=1与圆O2:x2+(y+2)2=4的位置关系是(
A.外离
B.外切
C.相交
D.内切
故选C.
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常见的方法:
(1)几何法:利用d与r的关系.
(2)代数法:联立方程组,消元得一元二次方程之后利用Δ判断.
(3)点与圆的位置关系法:若直线恒过定点且定点在圆内,可判断直
线与圆相交;若点在圆上,直线与圆可能相切,也可能相交.
上述方法中最常用的是几何法,点与圆的位置关系法更适用于动直
A.x-2y+3=0
B.2x+y-4=0

D.2x-y-4=0
C.x+2y-5=0
)
解析:圆心为O(0,0),kOP=2,故切线的斜率为
y-2=- (x-1) ,即x+2y-5=0.故选C.

8解析几何

8解析几何


解析:kAC=
5- 3 a- 3 =1,kAB= =a-3。 6- 4 5- 4 a-3=1,即a=4。
由于A,B,C三点共 线 , 所 以
第15页
返回导航
第八章
第一节
高考进行时 一轮总复习 ·数学 ·新课标通用版 ·理
传播课堂正能量 唱响课堂好声音
l的 方 程 为
5.若直线l过点(-1 2 , ) 3 y -1 =0 _ _ _ _ _ _x+2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第3页
返回导航
第八章
第一节
高考进行时 一轮总复习 ·数学 ·新课标通用版 ·理
传播课堂正能量 唱响课堂好声音
课前学案
基础诊断
夯基固本 基础自测
第考进行时 一轮总复习 ·数学 ·新课标通用版 ·理
传播课堂正能量 唱响课堂好声音
1.直 线 的 倾 斜 角 与 斜 率 1 ( ) 直线的倾斜角: ①定 义 : 当 直 线 l与x轴 相 交 时 , 我 们 取 x轴 作 为 基 准 ,
传播课堂正能量 唱响课堂好声音
4.线 段 的 中 点 坐 标 公 式 若点P1、P2的 坐 标 分 别 为 x1+x2 2 17 x=□ y1+y2 y),则 2 18 y=□ (x1,y1)、(x2,y2), 且 线 段 , 此 公 式 为 线 段 。 P 1P 2 的 中 点 坐 标 公 式 。 P1P2的中点M的 坐 标 为 ( x,
解析:由 已 知 得 直 线 +2y-1=0。
且与直线2x-3y+4=0垂 直 , 则 直 线
l的 斜 率 为
3 k=- , 所 以 l的 方 程 为 2
3 y-2=- (x+1),即3x 2

高考数学一轮复习第8章解析几何第2讲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高考数学一轮复习第8章解析几何第2讲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第二讲 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知识梳理·双基自测 知识梳理知识点一 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包括__平行、相交、重合__三种情况. (1)两条直线平行对于直线l 1:y =k 1x +b 1,l 2:y =k 2x +b 2,l 1∥l 2⇔k 1=k 2,且b 1≠b 2. 对于直线l 1:A 1x +B 1y +C 1=0,l 2:A 2x +B 2y +C 2=0, l 1∥l 2⇔A 1B 2-A 2B 1=0,且B 1C 2-B 2C 1≠0(或A 1C 2-A 2C 1≠0). (2)两条直线垂直对于直线l 1:y =k 1x +b 1,l 2:y =k 2x +b 2,l 1⊥l 2⇔k 1·k 2=-1.对于直线l 1:A 1x +B 1y +C 1=0,l 2:A 2x +B 2y +C 2=0,l 1⊥l 2⇔__A 1A 2+B 1B 2=0__. 知识点二 两条直线的交点直线l 1和l 2的交点坐标即为两直线方程组成的方程组⎩⎪⎨⎪⎧A 1x +B 1y +C 1=0,A 2x +B 2y +C 2=0的解.相交⇔方程组有__唯一解__; 平行⇔方程组__无解__; 重合⇔方程组有__无数个解__. 知识点三 三种距离公式(1)平面上的两点P 1(x 1,y 1),P 2(x 2,y 2)间的距离公式|P 1P 2|=x 1-x 22+y 1-y 22.特别地,原点O(0,0)与任一点P(x,y)的距离|OP|=x 2+y 2. (2)点P(x 0,y 0)到直线l :Ax +By +C =0的距离d =|Ax 0+By 0+C|A 2+B 2. (3)两条平行线Ax +By +C 1=0与Ax +By +C 2=0间的距离为d =|C 1-C 2|A 2+B2. 重要结论1.求解距离问题的规律运用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时,需把直线方程化为一般式;运用两平行线间的距离公式时,需先把两平行线方程中x,y 的系数化为相同的形式.2.对称问题的求解规律(1)中心对称:转化为中点问题处理.(2)轴对称:转化为垂直平分线问题处理.特殊地:点P(a,b)关于直线x +y +m =0对称的点坐标为(-b -m,-a -m),点P(a,b)关于直线x -y +m =0对称的点坐标为(b -m,a +m).双基自测题组一 走出误区1.判断下列结论是否正确(请在括号中打“√”或“×”) (1)若两直线的斜率相等,则两直线平行,反之,亦然.( × )(2)如果两条直线l 1与l 2垂直,那么它们的斜率之积一定等于-1.( × )(3)已知直线l 1:A 1x +B 1y +C 1=0,l 2:A 2x +B 2y +C 2=0(A 1,B 1,C 1,A 2,B 2,C 2为常数),若直线l 1⊥l 2,则A 1A 2+B 1B 2=0.( √ )(4)点P(x 0,y 0)到直线y =kx +b 的距离为|kx 0+b|1+k2.( × ) (5)若点A,B 关于直线l :y =kx +b(k≠0)对称,则直线AB 的斜率等于-1k ,且线段AB 的中点在直线l上.( √ )题组二 走进教材2.(课本习题改编)过点(1,0)且与直线x -2y -2=0平行的直线方程是( A ) A .x -2y -1=0 B .x -2y +1=0 C .2x +y -2=0D .x +2y -1=03.(必修2P 110B 组T2)已知点(a,2)(a >0)到直线l :x -y +3=0的距离为1,则a 等于( C ) A . 2 B .2- 2 C .2-1D .2+1[解析] 由题意得|a -2+3|1+1=1.解得a =-1+2或a =-1-2. ∵a >0,∴a =-1+2. 题组三 走向高考4.(2020·高考全国Ⅲ)点(0,-1)到直线y =k(x +1)距离的最大值为( B ) A .1 B . 2 C . 3D .2 [解析] 解法一:由y =k(x +1)可知直线过定点P(-1,0),设A(0,-1),当直线y =k(x +1)与AP 垂直时,点A 到直线y =k(x +1)距离最大,即为|AP|=2,故选B .解法二:因为点(0,-1)到直线y =k(x +1)距离d =|1+k|k 2+1=k 2+2k +1k 2+1=1+2kk 2+1;∵要求距离的最大值,故需k >0;可得d =1+2k +1k≤2,当且仅当k =1时取等号,故选B .5.(2018·全国)坐标原点关于直线x -y -6=0的对称点的坐标为__(6,-6)__. [解析] 设坐标原点关于直线x -y -6=0的对称点的坐标为(a,b),则⎩⎪⎨⎪⎧b a ×1=-1a 2-b2-6=0,解得a =6,b =-6,∴坐标原点关于直线x -y -6=0的对称点的坐标为(6,-6).考点突破·互动探究考点一 两条直线平行、垂直的关系——自主练透例1 (1)(2021·高安期中)经过抛物线y 2=2x 的焦点且平行于直线3x -2y +5=0的直线l 的方程是( A )A .6x -4y -3=0B .3x -2y -3=0C .2x +3y -2=0D .2x +3y -1=0(2)“m=3”是“直线l 1:2(m +1)x +(m -3)y +7-5m =0与直线l 2:(m -3)x +2y -5=0垂直”的( A )A .充分不必要条件B .必要不充分条件C .充分必要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3)(2021·青岛调研)直线2x +(m +1)y +4=0与直线mx +3y -2=0平行,则m =( C ) A .2 B .-3 C .2或-3D .-2或-3(4)(多选题)等腰直角三角形斜边的中点是M(4,2),一条直角边所在直线的方程为y =2x,则另外两边所在直线的方程为( CD )A .3x +y -14=0B .x +2y -2=0C .x -3y +2=0D .x +2y -14=0[解析] (1)因为抛物线y 2=2x 的焦点坐标为⎝ ⎛⎭⎪⎫12,0,直线3x -2y +5=0的斜率为32,所以所求直线l的方程为y =32⎝ ⎛⎭⎪⎫x -12,化为一般式,得6x -4y -3=0.(2)由l 1⊥l 2,得2(m +1)(m -3)+2(m -3)=0,∴m =3或m =-2,∴m =3是l 1⊥l 2的充分不必要条件.(3)由题意知⎩⎪⎨⎪⎧m m +1=6,4m≠-4,解得m =2或-3.故选C .(4)设斜边所在直线的斜率为k,由题意知tan π4=2-k 1+2k =1,∴k =13,∴斜边所在直线方程为y -2=13(x -4),即x -3y +2=0,由⎩⎪⎨⎪⎧y =2x x -3y +2=0可知A ⎝ ⎛⎭⎪⎫25,45,∴A 关于M 的对称点B ⎝ ⎛⎭⎪⎫385,165,∴另一条直角边的方程为y -165=-12⎝ ⎛⎭⎪⎫x -385,即x +2y -14=0,故选C 、D .名师点拨(1)当含参数的直线方程为一般式时,若要表示出直线的斜率,不仅要考虑到斜率存在的一般情况,也要考虑到斜率不存在的特殊情况,同时还要注意x,y 的系数不能同时为零这一隐含条件.(2)在判断两直线的平行、垂直时,也可直接利用直线方程的系数间的关系得出结论. 〔变式训练1〕(1)(2021·吉林长春模拟)曲线f(x)=2sin x 在x =π3处的切线与直线ax +y -1=0垂直,则a =__1__.(2)(2012·浙江)设a ∈R,则“a=1”是“直线l 1:ax +2y =0与直线l 2:x +(a +1)y +4=0平行的( A )A .充分不必要条件B .必要不充分条件C .充分必要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解析] (1)由题得f′(x)=2cos x,∴k =f′⎝ ⎛⎭⎪⎫π3=1.所以1×(-a)=-1,∴a =1. (2)l 1∥l 2⇔a 2+a -2=0⇔a =1或-2,∴a =1是l 1∥l 2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故选A . 考点二 两直线的交点、距离问题——师生共研例2 (1)两条垂直直线l 1:2x +y +1=0与l 2:ax +4y -6=0的交点到原点的距离为__2__.(2)已知点P(2,-1).①求过点P 且与原点的距离为2的直线l 的方程;②求过点P 且与原点的距离最大的直线l 的方程,最大距离是多少?③是否存在过点P 且与原点的距离为6的直线?若存在,求出方程;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3)(2020·上海)已知直线l 1:x +ay =1,l 2:ax +y =1,若l 1∥l 2,则l 1与l 2的距离为__2__. [解析] (1)kl 1=-2,kl 2=-a 4,由l 1⊥l 2知-2×⎝ ⎛⎭⎪⎫-a 4=-1,∴a =-2,∴l 2:x -2y +3=0,由⎩⎪⎨⎪⎧2x +y +1=0x -2y +3=0得交点A(-1,1),∴|AO|=2.(2)①过点P 的直线l 与原点的距离为2,而点P 的坐标为(2,-1),显然,过点P(2,-1)且垂直于x 轴的直线满足条件,此时l 的斜率不存在,其方程为x =2. 若斜率存在,设l 的方程为y +1=k(x -2), 即kx -y -2k -1=0.由已知得|-2k -1|k 2+1=2,解得k =34. 此时l 的方程为3x -4y -10=0.综上,可得直线l 的方程为x =2或3x -4y -10=0.②作图可得过点P 与原点O 的距离最大的直线是过点P 且与PO 垂直的直线,如图. 由l ⊥OP,得k l k OP =-1, 所以k l =-1k OP=2.由直线方程的点斜式,得y +1=2(x -2),即2x -y -5=0.所以直线2x -y -5=0是过点P 且与原点O 的距离最大的直线,最大距离为|-5|5=5.③由②可知,过点P 不存在到原点的距离超过5的直线,因此不存在过点P 且到原点的距离为6的直线.(3)直线l 1:x +ay =1,l 2:ax +y =1, 当l 1∥l 2时,a 2-1=0,解得a =±1;当a =1时l 1与l 2重合,不满足题意; 当a =-1时l 1∥l 2,此时l 1:x -y -1=0,l 2:x -y +1=0; 则l 1与l 2的距离为d =|-1-1|12+-12=2.名师点拨距离的求法(1)点到直线的距离:可直接利用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来求,但要注意此时直线方程必须为一般式. (2)两平行直线间的距离:①利用“化归”法将两条平行线间的距离转化为一条直线上任意一点到另一条直线的距离; ②利用两平行线间的距离公式.提醒:在应用两条平行线间的距离公式时,应把直线方程化为一般形式,且使x 、y 的系数分别相等. 〔变式训练2〕(1)(2021·西南名校联盟联考)设直线l 1:3x -y -1=0与直线l 2:x +2y -5=0的交点为A,则A 到直线l :x +by +2+b =0的距离的最大值为( C )A .4B .10C .3 2D .11(2)(多选题)已知两点A(3,2)和B(-1,4)到直线mx +y +3=0距离相等,则m 的值可以为( AC ) A .-6 B .-12C .12D .1(3)(2021·绵阳模拟)若P,Q 分别为直线3x +4y -12=0与6x +8y +5=0上任意一点,则|PQ|的最小值为( C )A .95B .185C .2910D .295[解析] (1)解法一:显然l 1与l 2的交点A(1,2),又直线l 过点B(-2,-1),∴所求最大距离为|AB|=32,故选C .解法二:显然l 1与l 2的交点为A(1,2),则A 到直线l 的距离d =|1+2b +2+b|1+b2=31+b 2+2b1+b2=31+2b 1+b2≤32(当且仅当b =1时取等号),故选C . (2)直线mx +y +3=0与直线AB 平行或过AB 中点,∴-m =4-2-1-3=-12,即m =12;AB 中点(1,3),∴m+3+3=0即m =-6,故选A 、C .(3)因为36=48≠-125,所以两直线平行,由题意可知|PQ|的最小值为这两条平行直线间的距离,即|-24-5|62+82=2910,所以|PQ|的最小值为2910. 考点三 对称问题——多维探究 角度1 线关于点的对称例3 (2021·河北五校联考)直线ax +y +3a -1=0恒过定点M,则直线2x +3y -6=0关于M点对称的直线方程为( D )A .2x +3y -12=0B .2x -3y -12=0C .2x -3y +12=0D .2x +3y +12=0[解析] 由ax +y +3a -1=0,可得y -1=-a(x +3),所以M(-3,1),M 不在直线2x +3y -6=0上,设直线2x +3y -6=0关于M 点对称的直线方程为2x +3y +c =0(c≠-6),则|-6+3-6|4+9=|-6+3+c|4+9,解得c =12或c =-6(舍去),所以所求方程为2x +3y +12=0,故选D .另解:在直线2x +3y -6=0上取点A(0,2)、B(3,0),则A 、B 关于M 的对称点分别为A′(-6,0),B′(-9,2),又k A′B′=2-0-9--6=-23,故所求直线方程为y =-23(x +6),即2x +3y +12=0.故选D .角度2 点关于线的对称例4 (2021·长沙一模)已知入射光线经过点M(-3,4),被直线l :x -y +3=0反射,反射光线经过点N(2,6),则反射光线所在直线的方程为__6x -y -6=0__.[解析] 设点M(-3,4)关于直线l :x -y +3=0的对称点为M′(a ,b),则反射光线所在直线过点M′,所以⎩⎪⎨⎪⎧b -4a --3=-1,-3+a 2-b +42+3=0,解得a =1,b =0.又反射光线经过点N(2,6),所以所求直线的方程为y -06-0=x -12-1,即6x -y -6=0. (代入法)当x =-3时,由x -y +3=0得y =0, 当y =4时,由x -y +3=0得x =1.∴M(-3,4)关于直线l 的对称点为M′(1,0).又k NM′=6-02-1=6,∴所求直线方程为y =6(x -1),即6x -y -6=0.[引申]本例中入射光线所在直线的方程为__x -6y +27=0__.[解析] N(2,6)关于直线l 的对称点N′(3,5),又k MN′=5-43--3=16,∴所求直线方程为y -4=16(x+3),即x -6y +27=0.角度3 线关于线的对称例5 (2021·合肥模拟)已知直线l :x -y -1=0,l 1:2x -y -2=0.若直线l 2与l 1关于l 对称,则l 2的方程是( B )A .x -2y +1=0B .x -2y -1=0C .x +y -1=0D .x +2y -1=0[解析] 解法一:因为l 1与l 2关于l 对称,所以l 1上任一点关于l 的对称点都在l 2上,故l 与l 1的交点(1,0)在l 2上.又易知(0,-2)为l 1上一点,设它关于l 的对称点为(x,y),则⎩⎪⎨⎪⎧x +02-y -22-1=0,y +2x ×1=-1,解得⎩⎪⎨⎪⎧x =-1,y =-1,即(1,0),(-1,-1)为l 2上两点,可得l 2的方程为x -2y -1=0.解法二:在l 1上取两点A(0,-2),B(1,0),则A 、B 关于l 的对称点分别为A′(-1,-1),B′(1,0),∴k A′B′=0--11--1=12.∴l 2的方程为y -0=12(x -1),即x -2y -1=0.故选B .解法三:设P(x,y)是直线l 2上任一点,则P 关于直线l 的对称点为P′(y+1,x -1),又P′∈l 1,∴2(y +1)-(x -1)-2=0,即直线l 2的方程为x -2y -1=0.故选B .名师点拨对称问题的解法以光线反射为代表的很多实际问题,都可以转化为对称问题,关于对称问题,一般常见的有: (1)中心对称①点P(x,y)关于O(a,b)的对称点P′(x′,y′)满足⎩⎪⎨⎪⎧x′=2a -x ,y′=2b -y.②直线关于点的对称可转化为点关于点的对称问题来解决. (2)轴对称 ①点A(a,b)关于直线Ax +By +C =0(B≠0)的对称点A′(m ,n),则有⎩⎪⎨⎪⎧n -b m -a ×-AB=-1,A ·a +m 2+B ·b +n 2+C =0.②直线关于直线的对称可转化为点关于直线的对称问题来解决.特别地,当对称轴的斜率为±1时,可类比关于y =x 的对称问题采用代入法,如(1,3)关于y =x +1的对称点为(3-1,1+1),即(2,2).〔变式训练3〕已知直线l :2x -3y +1=0,点A(-1,-2).求: (1)(角度2)点A 关于直线l 的对称点A′的坐标;(2)(角度3)直线m :3x -2y -6=0关于直线l 的对称直线m′的方程; (3)(角度1)直线l 关于点A(-1,-2)对称的直线l′的方程. [解析] (1)设A′(x ,y),由已知条件得 ⎩⎪⎨⎪⎧ y +2x +1×23=-1,2×x -12-3×y -22+1=0,解得⎩⎪⎨⎪⎧x =-3313,y =413.∴A′⎝ ⎛⎭⎪⎫-3313,413.(2)在直线m 上取一点,如M(2,0),则M(2,0)关于直线l 的对称点M′必在直线m′上. 设对称点M′(a ,b),则 ⎩⎪⎨⎪⎧2×a +22-3×b +02+1=0,b -0a -2×23=-1,得M′⎝ ⎛⎭⎪⎫613,3013.设直线m 与直线l 的交点为N,则由⎩⎪⎨⎪⎧2x -3y +1=0,3x -2y -6=0,得N(4,3).又∵m′经过点N(4,3),∴由两点式得直线m′的方程为9x -46y +102=0. (3)设P(x,y)在l′上任意一点,则P(x,y)关于点A(-1,-2)的对称点为P′(-2-x,-4-y), ∵点P′在直线l 上,∴2(-2-x)-3(-4-y)+1=0, 即2x -3y -9=0.名师讲坛·素养提升 巧用直线系求直线方程例6 (1)求证:动直线(m 2+2m +3)x +(1+m -m 2)y +3m 2+1=0(其中m ∈R)恒过定点,并求出定点坐标;(2)求经过两直线l 1:x -2y +4=0和l 2:x +y -2=0的交点P,且与直线l 3:3x -4y +5=0垂直的直线l 的方程.[解析] (1)证明:解法一:令m =0,则直线方程为 3x +y +1=0.再令m =1时,直线方程为6x +y +4=0.①和②联立方程组⎩⎪⎨⎪⎧3x +y +1=0,6x +y +4=0,得⎩⎪⎨⎪⎧x =-1,y =2.将点A(-1,2)的坐标代入动直线(m 2+2m +3)x +(1+m -m 2)y +3m 2+1=0中,(m 2+2m +3)×(-1)+(1+m -m 2)×2+3m 2+1=(3-1-2)m 2+(-2+2)m +2+1-3=0, 故动直线(m 2+2m +3)x +(1+m -m 2)y +3m 2+1=0恒过定点A .解法二:将动直线方程按m 降幂排列整理,得m 2(x -y +3)+m(2x +y)+3x +y +1=0,① 不论m 为何实数,①式恒为零, ∴有⎩⎪⎨⎪⎧x -y +3=0,2x +y =0,3x +y +1=0,解得⎩⎪⎨⎪⎧x =-1,y =2.故动直线恒过点A(-1,2).(2)解法一:解方程组⎩⎪⎨⎪⎧x -2y +4=0,x +y -2=0,得P(0,2).因为l 3的斜率为34,且l ⊥l 3,所以直线l 的斜率为-43,由斜截式可知l 的方程为y =-43x +2,即4x +3y -6=0.解法二:设所求直线方程为4x +3y +m =0,将解法一中求得的交点P(0,2)代入上式可得m =-6, 故所求直线方程为4x +3y -6=0.解法三:设直线l 的方程为x -2y +4+λ(x+y -2)=0, 即(1+λ)x+(λ-2)y +4-2λ=0.又∵l ⊥l 3,∴3×(1+λ)+(-4)×(λ-2)=0,解得λ=11.∴直线l 的方程为4x +3y -6=0.[引申]若将本例(2)中的“垂直”改为“平行”,则直线l 的方程为__3x -4y +8=0__.名师点拨1.确定方程含参数的直线所过定点的方法:(1)将直线方程写成点斜式y -y 0=f(λ)(x-x 0),从而确定定点(x 0,y 0).(2)将直线方程整理成关于参数的方程,由方程中各项系数及常数项为0确定定点.(3)给参数取两个不同值,再解直线方程构成的方程组,从而确定定点坐标.2.直线系的主要应用(1)共点直线系方程:经过两直线l 1:A 1x +B 1y +C 1=0,l 2:A 2x +B 2y +C 2=0交点的直线系方程为A 1x +B 1y +C 1+λ(A 2x +B 2y +C 2)=0,其中A 1B 2-A 2B 1≠0,待定系数λ∈R .在这个方程中,无论λ取什么实数,都得不到A 2x +B 2y +C 2=0,因此它不能表示直线l 2.(2)过定点(x 0,y 0)的直线系方程为y -y 0=k(x -x 0)(k 为参数)及x =x 0.(3)平行直线系方程:与直线y =kx +b 平行的直线系方程为y =kx +m(m 为参数且m≠b);与直线Ax +By +C =0平行的直线系方程是Ax +By +λ=0(λ≠C ,λ是参数).(4)垂直直线系方程:与直线Ax +By +C =0(A≠0,B≠0)垂直的直线系方程是Bx -Ay +λ=0(λ为参数).如果在求直线方程的问题中,有一个已知条件,另一个条件待定时,那么可选用直线系方程来求解. 〔变式训练4〕(1)(2021·启东模拟)不论m 为何值时,直线(m -1)x +(2m -1)y =m -5恒过定点( D )A .⎝⎛⎭⎪⎫1,-12 B .(-2,0) C .(2,3) D .(9,-4)(2)与直线l :5x -12y +6=0平行且到l 的距离为2的直线的方程是__5x -12y +32=0或5x -12y -20=0__.[解析] (1)解法一:由(m -1)x +(2m -1)y =m -5,得(x +2y -1)m -(x +y -5)=0,由⎩⎪⎨⎪⎧ x +2y -1=0,x +y -5=0,得定点坐标为(9,-4),故选D .解法二:令m =1,则y =-4;令m =12,则-12x =-92,即x =9,∴直线过定点(9,-4),故选D . 解法三:将直线方程化为(2m -1)(y +a)=(1-m)(x +b),则⎩⎪⎨⎪⎧ a +b =-52a +b =-1,即⎩⎪⎨⎪⎧ a =4b =-9,∴y +4=1-m 2m -1(x -9),故直线过点(9,-4),故选D .(2)设所求直线的方程为5x-12y+c=0,则|c-6|52+122=2,解得c=32或-20,故所求直线的方程为5x-12y+32=0或5x-12y-20=0.。

人教版高中总复习一轮数学精品课件 第8章 解析几何 8.6 双曲线

人教版高中总复习一轮数学精品课件 第8章 解析几何 8.6 双曲线
C. − =1
2
8
2
2
D. −
=1
44 176
根据题意,设双曲线的方程为
将点(4,4√3)的坐标代入方程,
解得
2

x2- =k(k≠0),
4
2
k=4.因此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为 4
2
− 16=1.
(2)已知圆C1:(x+3)2+y2=1和圆C2:(x-3)2+y2=9,动圆M同时与圆C1及圆C2
a,c为常数,且a>0,c>0,则有如下结论:(1)当2a<|F1F2|时,点M的轨迹是双曲
线;(2)当2a=|F1F2|时,点M的轨迹是两条射线;(3)当2a>|F1F2|时,点M的轨迹
不存在.
2.双曲线的标准方程和几何性质
标准方程
x2
a2

y2
b2
=1(a>0,b>0)
y2
a2

x2
b2
=1(a>0,b>0)
所以动圆圆心M的轨迹为双曲线的左支.
又a=1,c=3,则b2=8.
故动圆圆心 M 的轨迹方程为 x
2
- =1(x≤-1).
8
2
解题心得求双曲线标准方程的方法
(1)定义法.
(2)待定系数法.
①当双曲线的焦点位置不确定时,设双曲线方程为Ax2+By2=1(AB<0);
2 2
2 2
②与双曲线 2 − 2 =1(a>0,b>0)共渐近线的双曲线方程设为 2 − 2 =λ(λ≠0);
所以- =- ,所以 2
2

√5
=
2 -2 2

高考数学一轮总复习第8章平面解析几何第2节两直线的位置关系距离公式教师用书

高考数学一轮总复习第8章平面解析几何第2节两直线的位置关系距离公式教师用书

第二节 两直线的位置关系、距离公式考试要求:1.能根据两条直线的方程判定这两条直线平行或垂直(逻辑推理).2.掌握两点间的距离公式、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会求两条平行直线间的距离(数学运算).一、教材概念·结论·性质重现1.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1)利用斜率关系判断对于不重合的直线l1,l2,若其斜率分别为k1,k2.l1∥l2k1=k2l1⊥l2k1·k2=-1特别地,当两直线的斜率都不存在时,l1∥l2;当一条直线的斜率不存在,另一条直线的斜率为0时,l1⊥l2.(2)利用方程判断l1:A1x+B1y+C1=0,l2:A2x+B2y+C2=0(A2,B2,C2均不为0),l1∥l2=≠l1⊥l2A1A2+B1B2=0l1与l2重合==特别地,若A2,B2,C2中存在为0的情况,则利用斜率关系判断.(3)两直线相交交点:直线l1:A1x+B1y+C1=0和l2:A2x+B2y+C2=0的公共点的坐标与方程组的解一一对应.相交⇔方程组有唯一解,交点坐标就是方程组的解;平行⇔方程组无解;重合⇔方程组有无数个解.(1)与直线Ax+2.三种距离(1)P1(x1,y1),P2(x2,y2)两点之间的距离|P1P2|=.(2)点P0(x0,y0)到直线l:Ax+By+C=0的距离d=.(3)两条平行直线Ax+By+C1=0与Ax+By+C2=0(其中A2+B2≠0,C1≠C2)间的距离d=.应用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和两平行线间的距离公式时应注意:二、基本技能·思想·活动经验1.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对的打“√”,错的打“×”.(1)当直线l1和l2的斜率都存在时,一定有k1=k2⇒l1∥l2.( × )(2)如果两条直线l1与l2垂直,则它们的斜率之积一定等于-1.( × )(3)点P(x0,y0)到直线y=kx+b的距离为.( × )(4)两平行直线2x-y+1=0,4x-2y+1=0间的距离为0.( × ) 2.已知过点A(-2,m)和B(m,4)的直线与直线2x+y-1=0平行,则实数m的值为( )A.0 B.-8 C.2 D.10B 解析:由题意知=-2,解得m=-8.故选B.3.如果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的两点A(a-1,a+1),B(a,a)关于直线l对称,那么直线l的方程为( )A.x-y+1=0 B.x+y+1=0C.x-y-1=0 D.x+y-1=0A 解析:因为直线AB的斜率为=-1,所以直线l的斜率为1.设直线l的方程为y =x+b,由题意知直线l过线段AB的中点,所以=+b,解得b=1,所以直线l的方程为y=x+1,即x-y+1=0.故选A.4.若三条直线y=2x,x+y=3,mx+2y+5=0相交于同一点,则m的值为____ ____.C 解析:若直线2x+(m+1)y+4=0与直线mx+3y-2=0平行,则有=≠,故m=2或-3.5.已知两条直线l1:4x+2y-3=0,l2:2x+y+1=0,则l1与l2之间的距离为___ _____. 解析:两条直线l1:4x+2y-3=0,l2:2x+y+1=0,即两条直线l1:4x+2y -3=0,l2:4x+2y+2=0,它们之间的距离d==.考点1 两直线平行与垂直判定及应用——基础性1.“m=1”是“直线l1:mx+y-1=0和直线l2:x+my+6=0平行”的( )A.充分不必要条件B.必要不充分条件C.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A 解析:直线l1:mx+y-1=0和直线l2:x+my+6=0平行⇔m2=1⇔m=±1,“m=1”是“m=±1”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故选A.2.若直线2x+(2a-5)y+2=0与直线bx+2y-1=0互相垂直,则a2+b2的最小值为( )A. B.3C.5 D.C 解析:因为直线2x+(2a-5)y+2=0与直线bx+2y-1=0互相垂直,所以2b+2(2a-5)=0,化简得b=5-2a,所以a2+b2=a2+(5-2a)2=5a2-20a+25=5(a-2)2+5≥5,当且仅当a=2时取“=”,所以a2+b2的最小值为5.3.已知直线l1:mx+y-1=0,l2:(2m+3)x+my-1=0,m∈R,若l1⊥l2,则m=________.0或-2 解析:若l1⊥l2,则m(2m+3)+m=0,解得m=0或m=-2,即l1⊥l2⇔m=0或m=-2.1.当方程的系数含有字母时,应考虑斜率不存在的特殊情况,否则容易漏解.2.利用平行、垂直等条件求出参数值后,应将求出的参数值回代,验证是否符合题意.如当两直线平行时,利用斜率相等求出的参数值可能会使两直线重合,应该代入验证是否舍去其中一个值.考点2 两直线的交点、距离问题——综合性(1)已知直线3x+2y-3=0与直线6x+my+7=0互相平行,则它们之间的距离是( )A.4 B.C. D.B 解析:由直线3x+2y-3=0与直线6x+my+7=0互相平行,得m=4,所以直线分别为3x+2y-3=0与3x+2y+=0.它们之间的距离是=.故选B.(2)直线2x+3y-k=0和直线x-ky+12=0的交点在x轴上,则k的值为( )A.-24 B.24 C.6 D.±6 A 解析:直线2x+3y-k=0和直线x-ky+12=0的交点在x轴上,可设交点坐标为(a,0),则即故选A.本例1(1)中,条件“直线3x+2y-3=0与直线6x+my+7=0互相平行”改为“直线3x+2y-3=0与直线6x+my+7=0互相垂直”,求两直线的交点坐标.解:因为两直线垂直,则18+2m=0,则m=-9.由解得所以交点坐标为.1.求过两直线交点的直线方程的方法1.若点P在直线3x+y-5=0上,且P到直线x-y-1=0的距离为,则点P的坐标为( )A.(1,2) B.(2,1)C.(1,2)或(2,-1) D.(2,1)或(-1,2)C 解析:设P(x,5-3x),则d==,化简得|4x-6|=2,即4x-6=±2,即x=1或x=2,故点P的坐标为(1,2)或(2,-1).故选C.2.已知直线l过直线l1:x-2y+3=0与直线l2:2x+3y-8=0的交点Q,且点P(0,4)到直线l的距离为2,则这样的直线l的条数为( )A.0 B.1C.2 D.3C 解析:由得即直线l过点Q(1,2).因为|PQ|==>2,所以满足条件的直线l有2条.故选C.考点3 对称问题——应用性考向1 点关于点对称过点P(0,1)作直线l使它被直线l1:2x+y-8=0和l2:x-3y+10=0截得的线段被点P平分,则直线l的方程为________________.x+4y-4=0 解析:设l1与l的交点为A(a,8-2a),则由题意知,点A关于点P的对称点B(-a,2a-6)在l2上,把点B的坐标代入l2的方程得-a-3(2a-6)+10=0,解得a=4,即点A(4,0)在直线l上,所以由两点式得直线l的方程为x+4y-4=0.考向2 点关于直线的对称点已知直线l:2x-3y+1=0,点A(-1,-2),则点A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A′的坐标为________. 解析:设A′(x,y),由已知得解得故A′.则有(2)直线关于直线的对称问题可转化为点关于直线的对称问题来解决.考向3 直线关于直线的对称已知直线l:x-y-1=0,l1:2x-y-2=0.若直线l2与l1关于l对称,则l2的方程是( )A.x-2y+1=0 B.x-2y-1=0C.x+y-1=0 D.x+2y-1=0B 解析:由得交点(1,0),取l1上的点(0,-2),其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为(-1,-1),故直线l2的方程为=,即x-2y-1=0.1.已知点(1,-1)关于直线l1:y=x的对称点为A,设直线l2经过点A,则当点B(2,-1)到直线l2的距离最大时,直线l2的方程为( )A.2x+3y+5=0 B.3x-2y+5=0C.3x+2y+5=0 D.2x-3y+5=0B 解析:易知A(-1,1).设点B(2,-1)到直线l2的距离为d,当d=|AB|时取得最大值,此时直线l2垂直于直线AB,又-=,所以直线l2的方程为y-1=(x+1),即3x -2y+5=0.故选B.2.若函数y=ax+8与y=-x+b的图象关于直线y=x对称,则a+b=( )A. B.-C.2 D.-2C 解析:直线y=ax+8关于y=x对称的直线方程为x=ay+8,所以x=ay+8与y=-x+b为同一直线,则所以a+b=2.故选C.。

高中数学 高三一轮 第八章 平面解析几何 8.7 抛物线【素材】考向归纳

高中数学 高三一轮 第八章 平面解析几何 8.7 抛物线【素材】考向归纳

第八章平面解析几何8。

7 抛物线考向归纳考向1抛物线的准线方程及几何性质1。

已知抛物线的焦点在x轴上,其上一点P(-3,m)到焦点的距离为5,则抛物线的标准方程为()A.y2=8x B.y2=-8xC.y2=4x D.y2=-4x【解析】依题意得,错误!-(-3)=5,∴p=4。

∴抛物线方程为y2=-8x。

故选B。

【答案】B2.设抛物线C:y2=2px(p〉0)的焦点为F,点M在C 上,|MF|=5.若以MF为直径的圆过点(0,2),则C的方程为( )A.y2=4x或y2=8x B.y2=2x或y2=8xC.y2=4x或y2=16x D.y2=2x或y2=16x【解析】由已知得抛物线的焦点F错误!,设点A(0,2),点M(x0,y0),则错误!=错误!,错误!=错误!。

由已知得,AF→·错误!=0,即y错误!-8y0+16=0,因而y0=4,M错误!。

由|MF|=5,得错误!=5,又p>0,解得p=2或p=8。

故C的方程为y2=4x或y2=16x.故选C.【答案】C3.(2014·湖南高考)如图,正方形ABCD和正方形DEFG的边长分别为a,b(a<b),原点O为AD的中点,抛物线y2=2px(p〉0)经过C,F两点,则错误!=________。

【解析】∵正方形ABCD和正方形DEFG的边长分别为a,b,O为AD的中点,∴C错误!,F错误!。

又∵点C,F在抛物线y2=2px(p〉0)上,∴错误!解得错误!=错误!+1.【答案】错误!+11.抛物线几何性质的确定由抛物线的方程可以确定抛物线的开口方向、焦点位置、焦点到准线的距离,从而进一步确定抛物线的焦点坐标及准线方程.2.求抛物线的标准方程的方法及流程(1)方法:求抛物线的标准方程常用待定系数法,因为未知数只有p,所以只需一个条件确定p值即可.(2)流程:因为抛物线方程有四种标准形式,因此求抛物线方程时,需先定位,再定量.考向2抛物线的定义及应用●命题角度1 到焦点的距离与到准线的距离的转化1.(2014·全国卷Ⅰ)已知抛物线C:y2=x的焦点为F,A(x0,y0)是C上一点,|AF|=错误!x0,则x0=()A.4 B.2C.1 D.8【解析】如图,F错误!,过A作AA′⊥准线l,∴|AF|=|AA′|,∴54x0=x0+错误!=x0+错误!,∴x0=1.【答案】C●命题角度2 到焦点与定点距离之和最小问题2.已知抛物线的方程为x2=8y,F是焦点,点A(-2,4),在此抛物线上求一点P,使|PF|+|PA|的值最小.【解】∵(-2)2〈8×4,∴点A(-2,4)在抛物线x2=8y的内部.如图,设抛物线的准线为l,过点P作PQ⊥l于点Q,过点A作AB⊥l于点B,连接AQ。

高考数学一轮总复习第8章平面解析几何第8节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第2课时范围最值问题教师用书

高考数学一轮总复习第8章平面解析几何第8节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第2课时范围最值问题教师用书

第2课时 范围、最值问题考点1 范围问题——综合性(2021·梅州二模)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椭圆C :x 2a 2+y 2b2=1(a >b >0)的两焦点与短轴的一个端点的连线构成等边三角形,直线x +y +22-1=0与以椭圆C 的右焦点为圆心,椭圆C 的长半轴长为半径的圆相切.(1)求椭圆C 的方程;(2)△BMN 是椭圆C 的内接三角形,若坐标原点O 为△BMN 的重心,求点B 到直线MN 距离的取值范围.解:(1)设椭圆C :x 2a 2+y 2b2=1(a >b >0)的右焦点F 2(c,0),则以椭圆C 的右焦点为圆心,椭圆C 的长半轴长为半径的圆:(x -c )2+y 2=a 2,所以圆心到直线x +y +22-1=0的距离d =|c +22-1|12+12=a . 又椭圆的两焦点与短轴的一个端点的连线构成等边三角形,所以a =2c ,b =3c , 解得a =2,b =3,c =1, 所以椭圆C 的标准方程为x 24+y 23=1.(2)设B (m ,n ),设M ,N 的中点为D ,直线OD 与椭圆交于A ,B 两点. 因为O 为△BMN 的重心,则BO =2OD =OA ,所以D ⎝ ⎛⎭⎪⎫-m 2,-n 2,即B 到直线MN 的距离是原点O 到直线MN 距离的3倍.当MN 的斜率不存在时,点D 在x 轴上,所以此时B 在长轴的端点处. 由|OB |=2,得|OD |=1,则O 到直线MN 的距离为1,B 到直线MN 的距离为3.当MN 的斜率存在时,设M (x 1,y 1),N (x 2,y 2),则有⎩⎪⎨⎪⎧x 214+y 213=1,x 224+y223=1,两式相减,得(x 1+x 2)(x 1-x 2)4+(y 1+y 2)(y 1-y 2)3=0.因为D 为M ,N 的中点,所以x 1+x 2=-m ,y 1+y 2=-n ,所以k =y 1-y 2x 1-x 2=-3m4n, 所以直线MN 的方程为y +n 2=-3m 4n ⎝ ⎛⎭⎪⎫x +m 2,即6mx +8ny +4n 2+3m 2=0,所以原点O 到直线MN 的距离d =4n 2+3m264n 2+36m2.因为m 24+n 23=1,所以3m 2=12-4n 2, 所以d =4n 2+3m264n 2+36m2=12144+16n2=39+n2.因为0<n 2≤3,所以3<9+n 2≤23, 所以123≤19+n 2<13,所以332≤3d <3. 综上所述,332≤3d ≤3,即点B 到直线MN 距离的取值范围为⎣⎢⎡⎦⎥⎤332,3.圆锥曲线中的取值范围问题的解题策略(1)利用圆锥曲线的几何性质或联立方程后的判别式构造不等关系,从而确定参数的取值范围.(2)利用已知参数的范围,求新参数的范围,解这类问题的核心是建立两个参数之间的等量关系.(3)利用隐含的不等关系建立不等式,从而求出参数的取值范围. (4)利用已知的不等关系构造不等式,从而求出参数的取值范围.(5)利用求函数的值域的方法将待求量表示为其他变量的函数,求其值域,从而确定参数的取值范围.已知椭圆x 2a 2+y 2b2=1(a >b >0)上的点到右焦点F (c,0)的最大距离是2+1,且1,2a,4c成等比数列.(1)求椭圆的方程;(2)过点F 且与x 轴不垂直的直线l 与椭圆交于A ,B 两点,线段AB 的垂直平分线交x 轴于点M (m,0),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解:(1)由已知可得⎩⎨⎧a +c =2+1,1×4c =2a 2,a 2=b 2+c 2,解得⎩⎨⎧a =2,b =1,c =1,所以椭圆的方程为x 22+y 2=1.(2)由题意得F (1,0),设直线AB 的方程为y =k (x -1).与椭圆方程联立得⎩⎪⎨⎪⎧x 2+2y 2-2=0,y =k (x -1),消去y 可得(1+2k 2)x 2-4k 2x +2k 2-2=0,Δ=(-4k 2)2-4(2k 2-2)(1+2k 2)=8k 2+8>0.设A (x 1,y 1),B (x 2,y 2),则x 1+x 2=4k21+2k2,y 1+y 2=k (x 1+x 2)-2k =-2k1+2k2. 可得线段AB 的中点为N ⎝ ⎛⎭⎪⎫2k 21+2k 2,-k 1+2k 2.当k =0时,直线MN 为x 轴,此时m =0;当k ≠0时,直线MN 的方程为y +k1+2k 2=-1k ⎝ ⎛⎭⎪⎫x -2k 21+2k 2, 化简得ky +x -k 21+2k2=0.令y =0,得x =k 21+2k2,所以m =k 21+2k 2=11k2+2∈⎝ ⎛⎭⎪⎫0,12. 综上所述,实数m 的取值范围为⎣⎢⎡⎭⎪⎫0,12.考点2 最值问题——应用性考向1 利用几何性质求最值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P 为双曲线x 2-y 2=1右支上的一个动点.若点P 到直线x -y +1=0的距离大于c 恒成立,则实数c 的最大值为___________.22解析:双曲线x 2-y 2=1的渐近线为x ±y =0,直线x -y +1=0与渐近线x -y =0平行,故两平行线间的距离d =|1-0|12+(-1)2=22,由点P 到直线x -y +1=0的距离大于c恒成立,得c ≤22,故c 的最大值为22. 考向2 利用函数、导数求最值(2022·江门市高三一模)如图,抛物线C :y 2=8x 与动圆M :(x -8)2+y 2=r 2(r >0)相交于A ,B ,C ,D 四个不同点.(1)求r 的取值范围;(2)求四边形ABCD 面积S 的最大值及相应r 的值.解:(1)联立抛物线与圆方程⎩⎪⎨⎪⎧y 2=8x ,(x -8)2+y 2=r 2,消去y ,得x 2-8x +64-r 2=0.若圆与抛物线有四个不同交点,则方程有两个不等正根.所以⎩⎪⎨⎪⎧64-r 2>0,64-4(64-r 2)>0,解得43<r <8,所以r 的取值范围为(43,8).(2)设A (x 1,22x 1),B (x 2,22x 2),其中x 2>x 1>0,则x 1+x 2=8,x 1x 2=64-r 2,S =12(42x 1+42x 2)(x 2-x 1)=(22x 1+22x 2)(x 2-x 1), S 2=8(x 1+x 2+2x 1x 2)[(x 2+x 1)2-4x 1x 2], S 2=64(4+64-r 2)[16-(64-r 2)].令x =64-r 2(0<x <4),令f (x )=(4+x )(16-x 2)(0<x <4),f ′(x )=16-8x -3x 2=(4-3x )(x +4).当0<x <43时,f ′(x )>0,f (x )单调递增;当43<x <4时,f ′(x )<0,f (x )单调递减. f (x )≤f ⎝ ⎛⎭⎪⎫43=2 04827,S =8f (x )≤25669.当x =43时,S 取得最大值,取64-r 2=43,r =4353.考向3 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2022·唐山三模)在直角坐标系xOy 中,A (-1,0),B (1,0),C 为动点,设△ABC的内切圆分别与边AC ,BC ,AB 相切于P ,Q ,R ,且|CP |=1,记点C 的轨迹为曲线E .(1)求曲线E 的方程;(2)不过原点O 的直线l 与曲线E 交于M ,N ,且直线y =-12x 经过MN 的中点T ,求△OMN的面积的最大值.解:(1)依题意可知,|CA |+|CB |=|CP |+|CQ |+|AP |+|BQ |=2|CP |+|AB |=4>|AB |, 所以曲线E 是以A ,B 为焦点,长轴长为4的椭圆(除去与x 轴的交点), 因此曲线E 的方程为x 24+y 23=1(y ≠0).(2)设M (x 1,y 1),N (x 2,y 2),直线l 的方程为y =kx +m (m ≠0),代入x 24+y 23=1整理,得(4k 2+3)x 2+8kmx +4m 2-12=0,(*)Δ=64k 2m 2-4(4k 2+3)(4m 2-12)>0.则x 1+x 2=-8km 4k 2+3,x 1x 2=4m 2-124k 2+3,所以y 1+y 2=k (x 1+x 2)+2m =6m4k 2+3,故MN 的中点T ⎝⎛⎭⎪⎫-4km 4k 2+3,3m 4k 2+3.而直线y =-12x 经过MN 的中点T ,得3m 4k 2+3=-12×-4km4k 2+3, 又m ≠0,所以直线l 的斜率k =32.故(*)式可化简为3x 2+3mx +m 2-3=0,故x 1+x 2=-m ,x 1x 2=m 2-33.由Δ=36-3m 2>0且m ≠0,得-23<m <23且m ≠0. 又|MN |=1+k 2|x 1-x 2|=132×36-3m 23=1323×12-m 2,而点O 到直线l 的距离d =2|m |13, 则△OMN 的面积为S =12×2|m |13×1323×12-m 2=123|m |×12-m 2≤123×m 2+12-m 22=3, 当且仅当m =±6时,等号成立,此时满足-23<m <23且m ≠0,所以△OMN 的面积的最大值为3.最值问题的2种基本解法几何法根据已知的几何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利用平面几何和解析几何知识加以解决(如抛物线上的点到某个定点和焦点的距离之和、光线反射问题等在选择题、填空题中经常考查)代数法建立求解目标关于某个(或两个)变量的函数,通过求解函数的最值解决(一般方法、基本不等式法、导数法等)已知抛物线C :x 2=2py (p >0),过点T (0,p )作两条互相垂直的直线l 1和l 2,l 1交抛物线C 于A ,B 两点,l 2交抛物线C 于E ,F 两点,当点A 的横坐标为1时,抛物线C 在点A 处的切线斜率为12.(1)求抛物线C 的标准方程;(2)已知O 为坐标原点,线段AB 的中点为M ,线段EF 的中点为N ,求△OMN 面积的最小值.解:(1)因为x 2=2py 可化为y =x 22p ,所以y ′=xp.因为当点A 的横坐标为1时,抛物线C 在点A 处的切线斜率为12,所以1p =12,所以p =2,所以,抛物线C 的标准方程为x 2=4y . (2)由(1)知点T 坐标为(0,2),由题意可知,直线l 1和l 2斜率都存在且均不为0. 设直线l 1方程为y =kx +2,由⎩⎪⎨⎪⎧y =kx +2,x 2=4y ,联立消去y 并整理,得x 2-4kx -8=0,Δ=(-4k )2+32=16k 2+32>0.设A (x 1,y 1),B (x 2,y 2),则x 1+x 2=4k ,x 1·x 2=-8, 所以,y 1+y 2=k (x 1+x 2)+4=4k 2+4. 因为M 为AB 中点,所以M (2k,2k 2+2).因为l 1⊥l 2,N 为EF 中点,所以N ⎝ ⎛⎭⎪⎫-2k ,2k2+2,所以直线MN 的方程为y -(2k 2+2)=2k 2+2-⎝ ⎛⎭⎪⎫2k 2+22k +2k·(x -2k )=⎝ ⎛⎭⎪⎫k -1k ·(x -2k ), 整理得y =⎝⎛⎭⎪⎫k -1k x +4,所以,直线MN 恒过定点(0,4).所以△OMN 面积S =12×4×⎪⎪⎪⎪⎪⎪2k -⎝ ⎛⎭⎪⎫-2k =4⎪⎪⎪⎪⎪⎪k +1k =4⎝ ⎛⎭⎪⎫|k |+⎪⎪⎪⎪⎪⎪1k ≥4·2|k |·⎪⎪⎪⎪⎪⎪1k=8,当且仅当|k |=⎪⎪⎪⎪⎪⎪1k即k =±1时,△OMN 面积取得最小值为8.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已知圆O :x 2+y 2=4,椭圆C :x 24+y 2=1,A 为椭圆C 的右顶点,过原点且异于x 轴的直线与椭圆C 交于M ,N 两点,M 在x 轴的上方,直线AM 与圆O 的另一交点为P ,直线AN 与圆O 的另一交点为Q .(1)若AP →=3AM →,求直线AM 的斜率;(2)设△AMN 与△APQ 的面积分别为S 1,S 2,求S 1S 2的最大值.[四字程序]读想算思已知圆的方程和椭圆的方程,直线与圆、椭圆都相交 1.向量AP →=3AM →如何转化?2.如何表示三角形的面积把S 1S 2用直线AM 的斜率k 来表示 转化与化归求直线AM 的斜率,求△AMN 与△APQ 的面1.用A ,P ,M 的坐标表示.S 1S 2=|AM |·|AN ||AP |·|AQ |,进把面积之比的最大值转化为一个变量的不积之比2.利用公式S =12ab ·sin C 表示并转化而用基本不等式求其最大值等式思路参考:设直线AM 的方程为y =k (x -2),k <0,利用y P =3y M 求解.解:(1)设直线AM 的方程为y =k (x -2),k <0,将y =k (x -2)与椭圆方程x 24+y 2=1联立,(1+4k 2)x 2-16k 2x +16k 2-4=0,得x A +x M =16k21+4k2,求得点M 的横坐标为x M =8k 2-24k 2+1,纵坐标为y M =-4k4k 2+1.将y =k (x -2)与圆方程x 2+y 2=4联立,得(1+k 2)·x 2-4k 2x +4k 2-4=0,得x A +x P =4k21+k2, 求得点P 的横坐标为x P =2k 2-2k 2+1,纵坐标为y P =-4kk 2+1. 由AP →=3AM →得y P =3y M , 即-4k k 2+1=-12k4k 2+1. 又k <0,解得k =-2.(2)由M ,N 关于原点对称,得点N 的坐标为x N =-8k 2+24k 2+1,y N =4k4k 2+1,所以直线AN 的斜率为k AN =4k4k 2+1-8k 2+24k 2+1-2=-14k. 于是|AM ||AP |=y M y P =k 2+14k 2+1,同理|AN ||AQ |=⎝ ⎛⎭⎪⎫-14k 2+14⎝ ⎛⎭⎪⎫-14k 2+1=16k 2+116k 2+4.所以S 1S 2=|AM |·|AN ||AP |·|AQ |=k 2+14k 2+1·16k 2+116k 2+4=16k 4+17k 2+14(16k 4+8k 2+1) =14⎝ ⎛⎭⎪⎫1+9k 216k 4+8k 2+1=14⎝⎛⎭⎪⎪⎫1+916k 2+1k2+8 ≤14⎝⎛⎭⎪⎪⎫1+9216k 2·1k 2+8=2564, 当且仅当16k 2=1k 2,即k =-12时等号成立,所以S 1S 2的最大值为2564.思路参考:设直线AM 的方程为y =k (x -2),k <0,由AP →=3AM →转化为x P -x A =3(x M -x A )求解.解:(1)设直线AM 的方程为y =k (x -2),k <0,代入椭圆方程,整理得(4k 2+1)x 2-16k 2x +4(4k 2-1)=0.由根与系数的关系得x A x M =4(4k 2-1)4k 2+1,而x A =2,所以x M =2(4k 2-1)4k 2+1. 将y =k (x -2)代入圆的方程,整理得(k 2+1)x 2-4k 2x +4(k 2-1)=0.由根与系数的关系得x A x P =4(k 2-1)k 2+1,而x A =2,所以x P =2(k 2-1)k 2+1.由AP →=3AM →,得x P -x A =3(x M -x A ),即2(k 2-1)k 2+1-2=3⎣⎢⎡⎦⎥⎤2(4k 2-1)4k 2+1-2,解得k 2=2. 又k <0,所以k =-2.(2)因为MN 是椭圆的直径,直线AM ,AN 斜率均存在,所以k AM k AN =-14,即kk AN =-14,所以k AN =-14k.下同解法1(略).思路参考:设直线AM 的方程为x =my +2,利用y P =3y M 求解.解:(1)设直线AM 的方程为x =my +2(m ≠0),将其代入椭圆方程,整理得(m 2+4)y 2+4my =0,得点M 的纵坐标为y M =-4mm 2+4. 将x =my +2代入圆的方程,整理得(m 2+1)y 2+4my =0,得点P 的纵坐标为y P =-4mm 2+1. 由AP →=3AM →,得y P =3y M ,即m m 2+1=3m m 2+4.因为m ≠0,解得m 2=12,即m =±12.又直线AM 的斜率k =1m<0,所以k =-2.(2)因为MN 是椭圆的直径,直线AM ,AN 斜率均存在,又k AM k AN =-14,由(1)知k AM =1m ,所以有1m k AN =-14,则k AN =-m4.又y M =-4m m 2+4,y P =-4mm 2+1, 所以|AM ||AP |=y M y P =m 2+1m 2+4.同理|AN ||AQ |=⎝ ⎛⎭⎪⎫-m 42+14⎝ ⎛⎭⎪⎫-m 42+1=m 2+164(m 2+4).所以S 1S 2=|AM |·|AN ||AP |·|AQ |=m 2+1m 2+4·m 2+164(m 2+4).下同解法1(略).1.本题考查三角形面积之比的最大值,解法较为灵活,其基本策略是把面积的比值表示为斜率k 的函数,从而求其最大值.2.基于新课程标准,解答本题一般需要具备良好的数学阅读技能、运算求解能力.本题的解答体现了数学运算的核心素养.已知点A (0,-2),椭圆E :x 2a 2+y 2b 2=1(a >b >0)的离心率为32,F 是椭圆的右焦点,直线AF 的斜率为233,O 为坐标原点.(1)求椭圆E 的方程;(2)设过点A 的直线l 与E 相交于P ,Q 两点,当△OPQ 的面积最大时,求l 的方程.解:(1)设F (c,0),由题意知2c =233,解得c =3.因为e =ca =32, 所以a =2,b 2=a 2-c 2=1. 所以椭圆E 的方程为x 24+y 2=1.(2)(方法一)显然直线l 的斜率存在.设直线l :y =kx -2,P (x 1,y 1),Q (x 2,y 2),且P 在线段AQ 上.由⎩⎪⎨⎪⎧y =kx -2,x 2+4y 2-4=0得(4k 2+1)x 2-16kx +12=0,所以x 1+x 2=16k 4k 2+1,x 1x 2=124k 2+1.由Δ=(16k )2-48(4k 2+1)>0,得k 2>34.则S △OPQ =S △AOQ -S △AOP=12×2×|x 2-x 1|=(x 1+x 2)2-4x 1x 2=44k 2-34k 2+1. 令4k 2-3=t (t >0),则4k 2=t 2+3,于是S △OPQ =4t t 2+4=4t +4t≤1,当且仅当t =2,即k =±72时等号成立,所以l 的方程为y =72x -2或y =-72x -2. (方法二)依题意直线l 的斜率存在,设直线l 的方程为y =kx -2,P (x 1,y 1),Q (x 2,y 2).将直线l 的方程代入椭圆方程,整理得(4k 2+1)x 2-16kx +12=0,则Δ=(16k )2-48(4k 2+1)=16(4k 2-3)>0,即k 2>34.x 1+x 2=16k 4k 2+1,x 1x 2=124k 2+1.由弦长公式得|PQ |=1+k 2|x 1-x 2|=1+k 2·(x 1+x 2)2-4x 1x 2=1+k 2·44k 2-34k 2+1.由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得点O 到直线l 的距离d =21+k2,所以S △OPQ =12|PQ |×d =121+k 2×44k 2-34k 2+1×21+k 2=44k 2-34k 2+1. 设4k 2-3=t (t >0),则4k 2=t 2+3,所以S △OPQ =4t t 2+4=4t +4t≤1,当且仅当t =2,即k =±72时等号成立.7 2x-2或y=-72x-2.故所求直线l的方程为y=。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如图,A,B,D 是椭圆 C 的顶点,P 是椭圆 C 上除顶点外的任意一点, 直线 DP 交 x 轴于点 N,直线 AD 交 BP 于点 M,设 BP 的斜率为 k,MN 的斜率 为 m。证明:2m-k 为定值。
解析:(2)证明:因为 B(2,0),P 不为椭圆顶点,则直线 BP 的方程为 y=k(x 1 -2) k≠0,k≠± ,① 2
第八章 解析几何
第八节 圆锥曲线的综合问题
第三课时
定点、定值、存在性问题
微考点 微考场
大课堂 新提升
微考点
大课堂
考点例析 对点微练
微考点
定点问题
x2 2 【典例 1】已知椭圆 C:a2+y =1(a>1)的上顶点为 A,右焦点为 F,直线 AF 与圆 M:(x-3)2+(y-1)2=3 相切。 (1)求椭圆 C 的方程;
微考点
定值问题
x2 y2 3 【典例 2】椭圆 C:a2+b2=1(a>b>0)的离心率 e= 2 ,a+b=3。
(1)求椭圆 C 的方程;
3 c 解析:(1)因为 e= 2 =a, 所以 a= 2 1 c,b= c.代入 a+b=3 得,c= 3,a=2,b=1。故椭圆 C 的 3 3
x2 2 方程为 4 +y =1。
解析:设直线 PQ 的方程为 x=my+n,点 P,Q 的坐标分别为 P(x1,y1), Q(x2,y2)。
x=my+n, 由 2 得 y2-4my-4n=0。 y =4x。
由 Δ>0,得 m2+n>0,y1+y2=4m,y1· y2=-4n。
→ → ∵AP⊥AQ,∴AP· AQ=0, ∴(x1-1)(x2-1)+(y1-2)(y2-2)=0。
-6 k 1-3k2 故点 P 的坐标为 2, 2, 1+3k 1+3k
6k k2-3 , , 2 同理,点 Q 的坐标为 2 k +3 k +3
k2-3 1-3k2 - k2+3 1+3k2 k2-1 ∴直线 l 的斜率为 = 4k , -6k 6k - k2+3 1+3k2 6k k2-3 k2-1 ∴直线 l 的方程为 y= 4k x-k2+3+ 2 , k +3 k2-1 1 即 y= 4k x-2。 1 ∴直线 l 过定点 0,-2 。

→ → 方法二:由AP· AQ=0 知 AP⊥AQ,从而直线 PQ 与 x 轴不垂直,故可设直线 l 的方程为 y=kx+t(t≠1), kx+t, y= 联立x2 2 整理得(1+3k2)x2+6ktx+3(t2-1)=0。 3 +y =1, 设 P(x1,y1),Q(x2,y2),则

[规律方法] 定点问题的常见解法 (1)假设定点坐标,根据题意选择参数,建立一个直线系或曲线系方程,而 该方程与参数无关,故得到一个关于定点坐标的方程组,以这个方程组的解为 坐标的点即所求定点; (2)从特殊位置入手,找出定点,再证明该点适合题意。
【微练 1】如图,已知抛物线 C:y2=4x,过点 A(1,2)作抛物线 C 的弦 AP, AQ。若 AP⊥AQ,证明:直线 PQ 过定点,并求出定点的坐标。
4k-1 4k2k+1 2k+1 所以 MN 的斜率为 m= = = 4 , 4k+2 4k-2 22k+12-22k-12 - 2k-1 2k+1 2k+1 1 则 2m-k= 2 -k=2(定值)。
[规律方法] 求定值问题常见的方法 (1)从特殊入手,求出定值,再证明这个值与变量无关。 (2)直接推理、计算,并在计算推理的过程中消去变量,从而得到定值。
→ → (2)若不过点 A 的动直线 l 与椭圆 C 交于 P,Q 两点,且AP· AQ=0,求证: 直线 l 过定点,并求该定点的坐标。
→ → 解析:(2)方法一:由AP· AQ=0 知 AP⊥AQ,从而直线 AP 与坐标轴不垂直, 1 故可设直线 AP 的方程为 y=kx+1,直线 AQ 的方程为 y=-kx+1。 kx+1, y= 联立x2 2 整理得(1+3k2)x2+6kx=0, 3 +y =1, 解得 x=0 或 x= -6 k , 1+3k2
8k2-2 4k x2 2 。 ,- 把①代入 4 +y =1,解得 P 2 2 4 k + 1 4 k + 1

1 直线 AD 的方程为 y=2x+1。②
4k+2 4k 。 , ①与②联立解得 M 2 k - 1 2 k - 1
4k - -1 8k2-2 4k2+1 0-1 4k 由 D(0,1),P 2 ,- 2 ,N(x,0)三点共线知 2 = ,解 4k +1 8 k -2 x-0 4k +1 -0 4k2+1
2 y1 y2 2 又 x1= 4 ,x2= 4 ,
∴(y1-2)(y2-2)[(y1+2)(y2+2)+16]=0, ∴(y1-2)(y2-2)=0 或(y1+2)(y2+2)+16=0。 ∴n=-2m+1 或 n=2m+5, ∵Δ>0 恒成立.∴n=2m+5。 ∴直线 PQ 的方程为 x-5=m(y+2), ∴直线 PQ 过定点(5,-2)。
解析:(1)圆 M 的圆心为(3,1),半径 r= 3。 由题意知 A(0,1),F(c,0), x 直线 AF 的方程为c+y=1,即 x+cy-c=0, |3+c-c| 由直线 AF 与圆 M 相切,得 = 3, c2+1 解得 c2=2,a2=c2+1=3, x2 2 故椭圆 C 的方程为 3 +y =1。
x +x = -6kt , 1 2 1+3k2 3t2-1 x1x2= , 1+3k2
(*)
由 Δ=(6kt)2-4(1+3k2)×3(t2-1)>0,
得 3k2>t2-1。 → → 由AP· AQ=0, → → 得AP· AQ=(x1,y1-1)· (x2,y2-1)=(1+k2)x1x2+k(t-1)(x1+x2)+(t-1)2=0, 1 将(*)代入,得 t=-2, 1 ∴直线 l 过定点 0,-2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