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十三岁的际遇

合集下载

《十三岁的际遇》读后感

《十三岁的际遇》读后感

《十三岁的际遇》读后感《十三岁的际遇》读后感(通用7篇)《十三岁的际遇》读后感1今天,学习了《十三岁的际遇》这一课,文章很感人,听完之后很耐人寻味。

文章中田晓菲,7岁立志上北大,13岁考上北大,16岁出国留学,这个小女孩的成就很让人钦佩。

老师花了几分钟时间给我们讲做人的道理,距离让我们好好学习。

说实话,家境并不富裕,我是从上海转过来的,因为外地人在那上不了初中。

妈妈告诉我她小时候学习名列前茅,但因为家境贫穷被迫辍学了。

18岁就外出打工,爸妈打工十几年了,一年搬几次家,不怕老师笑话,我家的房子可能没有一个厕所大呢,正因为这样的条件,我在上海的学校里奋发努力,付出终究会有回报,我年年拿到“三好生”。

现今因为我,妈妈不得不放弃她那有养老金的工作,她希望通过学习改变我的命运,不至于走她以前的路。

爸爸经济条件赶不上妈妈,小学还没毕业,没什么文化,不过对我的爱从未减退。

在老家阜宁,我也想学课是上课老师讲方言我听不懂,成绩在班里排到倒数,老师也放弃我。

有一次,开家长我妈妈向他反映这种情况。

第二天,他就“报复我”,处处找我麻烦,每次碰到他我都躲的远远地,我恨透他了,数学成绩一蹶不振。

但上天还是怜悯我的,给了我一个讲课十分生动的语文老师,每次上课都把我们带进人物角色中。

她不像数学老师那样会放弃一些差生,就连脑子有障碍的学生在他的努力下也考了50分,老师还给他一个小奖状。

现在我在盐阜中学我感到数学老师没有放弃我,语文老师虽然很严格但我明白那是另一种关怀,有时老师说话我真觉得我会到了家。

作者跟我同姓,我感到我和她之间有着无限的差距,我的理想是做一名老师,奉献我的爱,但是这样的雄心是要付出努力的,天上不会掉下馅饼,只有通过自己的奋斗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

《十三岁的际遇》读后感2读完了《十三岁的际遇》,我知道我们从小就要有着目标,沿着这个目标奋发向上,不达目的不罢休。

最终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我也有个目标,但是这个目标怎么都达不到。

《十三岁的际遇》

《十三岁的际遇》
《十三岁的际遇》
2023-11-09
contents
目录
• 引言 • 文章结构与内容 • 主题思想与情感表达 • 艺术手法与文学价值 • 结论与评价
01
引言
主题简介
文章主题
以回忆的手法,记述了作者十三岁那年 进入北京大学的所见、所闻、所感,展 现了一个十三岁女孩的视角下,北京大 学作为中国最高学府的独特魅力,以及 作者对那段时光的深刻怀念。
我认为这篇文章的文字非常质朴,但 却表达了作者对北大深深的热爱和眷 恋,这种情感是非常真挚的,让人感 受到作者的内心世界和对北大的独特 情感。
对现实生活的启示与思考
对于学生们来说,这篇文章可以启示他们在求学过程中要追求真理、不断探索、不断进步,同时也要 珍惜身边的同学和老师,共同成长和进步。
对于家长们来说,这篇文章可以启示他们关注孩子的成长过程,鼓励他们追求自己的梦想,并为实现这 些梦想提供支持和帮助。
个人评价与感悟
我认为这篇文章非常感人,作者以自 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诠释了对北大的 热爱和向往,让人深受启发。
通过阅读这篇文章,我更加深刻地认 识到北大作为中国著名高等学府的代 表,不仅有着优秀的师资力量和教学 设施,更有着独特的学术氛围和人文 精神。这种精神对于每一个追求知识 的人来说都是一种激励和启示。
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这篇文章可以启示他们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人文精神,以培养出更多具有 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的人才。
感谢您的观看ຫໍສະໝຸດ THANKS比喻与象征文中运用大量生动的比喻和象征,如“北大就是一条生命饱满、生 态丰富的多头蛇”,形象地描绘了北大的特点和魅力。
描写细腻
作者对北大及北大生活的细节描绘非常细腻,使读者能够身临其境 地感受故事中的情感和氛围。

【最新】田晓菲《十三岁的际遇》阅读题及阅读答案-word范文 (1页)

【最新】田晓菲《十三岁的际遇》阅读题及阅读答案-word范文 (1页)

【最新】田晓菲《十三岁的际遇》阅读题及阅读答案-word范文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田晓菲《十三岁的际遇》阅读题及阅读答案
“没有什么使我停留/除了目的/纵然岸旁有玫瑰、有绿阴、有宁静的港湾/我是不系之舟。


不止一次把这些诗句悄悄念给你,北大。

千言万语,有时只能凝聚为这最浓最
浓的几行。

是的,我是一只不系之舟,曾经那样安恬地依偎在未名湖的臂抱里,但我的心无时无刻不在向往大海的波涛。

我没有忘记我的誓言,我渴望发现新
的大陆,渴望从海洋深处为你、北大,撷取最灿烂的珍珠。

1.你是如何理解第一段中的小诗的?
第一段中的小诗是作者表明自己会向理想飞奔,不因外物的吸引而作停留,即
使是美丽的爱情(玫瑰的寓意)也不能阻挡作者向目标前进的步伐。

2.作者既然说自己是“一叶不系之舟”,又为何“安恬地以为在未名湖的臂抱里”?这样说矛盾吗?请说说你的看法。

“不系之舟”是说没有任何的牵绊,表明作者对理想的执着,不愿中途停留。

而为何却“安恬地以为在未名湖的臂抱里”呢?是因为,“未名湖”就是作者
的目标啊,达到了目的,当然会停留在未名湖的臂抱里。

因而不矛盾。

3.作者要做“不系之舟”的目的是什么?用文中话来回答。

我没有忘记我的誓言,我渴望发现新的大陆,渴望从海洋深处为你、北大,撷
取最灿烂的珍珠。

十三岁的际遇

十三岁的际遇

• 3.找出这四个阶段作者看到北大时所流露出 的思想感情,并用四个最能体现作者心路 历程的词语概括 7岁 _____北大________________() 10岁 _____北大________________() 13岁 _____北大________________() 16岁 _____北大________________()
4.思考并回答课后题二。
“风景”:一定地域内由山水、花草、树木、建筑物以及某 些自然现象形成的可供人观赏的景象,这里比喻北大的社 会和时代背景 “河”比喻北大前进的轨迹。 “船客”比喻学生 “舵手”和“船工”比喻杰出的导师和广大的教师 “不系之舟”比喻不受环境的束缚,始终勇往直前、驶向理 想彼岸的精神。 不管外面的世界如何变换,北大这块知识的园地里始 终有对知识不懈的追求,渴望到达理想彼岸的学子和帮助 学子实现理想的辛勤工作的老师。
后来的感情
开始“进行探 寻”,逐渐变得 “沉静、愉悦、 安详”
对学校评价
“真理之光” 为学生打开 神奇之窗, 展示新世界
个人成长
四个“开 始”,三个 “渴望”
学生 北 大 外 “专注而入迷” 的 表 “高声争论” 人 品 “敏感”“纯 质 洁”
“犀利”“机 智” “生机勃勃”
师长
“绅士风度” “谈笑风生” “和蔼可 亲”“平易近 人”“严谨治 学”“诚恳做人”
比喻时间过得很快,就像骏马在细小的缝隙前飞快地越过一样。
徜徉:闲游、安闲自在地步行。 犀利:(武器、语言等)锋利,锐利。 迷离: 模糊而难以分辨清楚。 涉足:指进入某种环境或生活范围。 古朴:朴素而有古代的风格。 凝重:凝固而又沉重。 通幽曲径:通向幽深去处的曲折小路。 撷取:摘下,取下。 安恬:安详恬静。 恬:安静。 茫然若失:心中感到空虚、无所知 ,好像失去了什么。 谈笑风生:形容谈话谈得高兴而有兴趣。

《十三岁的际遇,田晓菲》阅读答案

《十三岁的际遇,田晓菲》阅读答案

《十三岁的际遇,田晓菲》阅读答案《十三岁的际遇》姓名一、根底题(35分)1.给以下加点的字注音或书写。

(每空0.5分,共12分)(1)抽屉()(2)稚气()(3)掷下()(4)迸溅()(5)穹隆()(6)沉淀()(7)骤然()(8)呜咽()(9)抽泣()(10)徜徉()(11)絮语()(12)犀利()(13)帆桅()(14)蓦然()(15)绅士()chóuchàng( ) 安tián( )xi?( )取bìng( )弃积zǎn( ) qiáng( )橹2.以下成语,有错别字的一项为哪一项。

()(2分)A.目不转睛白驹过隙弹指一瞬B.茫然假设失津津有味小心翼翼C.一视同仁谈笑风声不折不扣D.曲径通幽耳目一新无忧无虑3.以下句子中加粗词语的释义,有错误的一项为哪一项()(2分)A.一些莫名的惊奇、喜悦与感动,悄悄升起在孩子的内心。

(无法用语言表达)B.落叶遍地,踩上去很柔软,此时此刻我的心情也不胜凉意。

(这里指不能忍受)C.在白驹过隙的弹指一瞬,眼前已是我来到北大的第三个秋天。

(比喻时间极短暂)D.可不,是开始——开始做美得有点迷离的梦,开始对从未涉足过的世界进展探寻。

(迷迷糊糊,十分陶醉)4、这篇散文主体上是以第一人称“我”来写的,这样便于直抒胸臆,也让读者感到真实、亲切、自然。

但在文章第五段,作者又用了三个第二人称“你”,请问:这样写有何用意?(3分)5、填空。

(第一题每空1分,第二题每空2分,共13分)(1)《十三岁的际遇》是(作者)为纪念北京大学建校周年而写的,当时她只有岁。

(2)文章按照、、的顺序,抒发了对北大的之情以及的感情。

6、课文题目中的“际遇”一词能否改为“遭遇”?为什么?(3分)1.答案:(1)tì(2)zhì(3)zhì(4)bang(5)qióng(6)zǎn (7)diàn(8)zhòu(9)ya(10)qì(11)cháng(12)xù(13)bìng(14)xī(15)tián(16)w?i(17)qiáng(18)chóu(19)mò(20)shēn2.答案:C(“谈笑风声”应为“谈笑风生”)3.答案:D(“迷离”应为“模糊而难以分辨清楚”。

《十三岁的际遇》

《十三岁的际遇》

3、作者为什么说自己是一只“不系之舟”?
“十三岁的际遇”使作者有缘“安恬地依偎在未名湖的臂抱里”, 但她始终没有安于现状,而是无时无刻不在追求,向往着大海的波涛, 寻求新的开拓和发展。 与入学初“让北大为我感到自豪”的誓言相呼应。
第一部分
初识北大
七岁时看照片 十岁时不肯看北大 十三岁时进北大
略写
到北大的感受 初进北大的浪漫与新奇 两年后的成长与成熟 北大的书 :心情变得沉静、愉悦、
展示预习成果
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精神的魅力》 ,作者______ 田晓菲 本文选自__________________ , 哈佛大学教授 。本文是为纪念北大_____ 90 周年而 现任___________ 16 岁。 写的文章。当时她年仅____
给加横线的字注音
白驹过隙( jū,xì ) 蓦然(mò ) 积攒( zǎn )
十三岁的际遇
田晓菲
田晓菲,天津人。五六岁时, 在家长的引导下读了很多诗和其 他文学作品,是个不折不扣的 “小书呆子”。在初中时出了她 的第一本诗集,她的诗作还获得 “世界儿童诗歌比赛“的国内奖。 1985年,十三岁(近十四岁)时, 在天津十三中读初三的她被北京 大学英语系破格录取,后来,又 赴美留学。26岁获哈佛大学比较 文学博士学位,现在哈佛大学任 教。
本文叙写了作者与北大的际遇以及自己在北大的 怀抱中成长的经历,抒发了作者对北大的向往、热爱、 感激和要为北大做出贡献的情意。
努力吧,同学们!
练习:说明下列各句所用的修辞手法。
(1)现在若看了,以后再来上学不就“不新鲜”了吗?反问 ( )
(2)中文的、英语的,都在以互不相同的沉默的声音,拟人 向我发出低低的絮语和呼唤。 ( ) 排比

十三岁的际遇-教学教案

十三岁的际遇-教学教案

十三岁的际遇-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感悟作者十三岁的成长经历和心灵历程。

2.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3.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成长,激发学生珍惜时光、努力学习的动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悟作者十三岁的际遇。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成长,激发学生珍惜时光、努力学习的动力。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新的课文,题目是《十三岁的际遇》。

请大家猜一猜,这个题目可能讲述了什么内容?(2)对,十三岁的年龄,正处于青春期的我们,可能会遇到许多难忘的事情。

那么,作者在十三岁时都经历了哪些事情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感受作者的十三岁际遇。

2.自主阅读(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自由阅读课文,注意把握课文的大意。

(2)阅读过程中,可以做一些笔记,将你认为重要的句子或段落标记出来。

3.课堂讨论(1)阅读完毕后,我们来讨论一下课文内容。

请大家谈谈对作者十三岁际遇的理解。

(2)我们分析一下课文中的关键句子。

比如:“那是一个炎热的夏天,我十三岁,刚刚小学毕业。

”这句话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3)同学们还注意到了哪些细节描写?它们对表现作者十三岁的际遇有什么作用?4.感悟成长(1)通过学习课文,我们了解了作者十三岁的际遇。

那么,同学们,你们十三岁那年都经历了哪些难忘的事情呢?请在小组内分享自己的成长故事。

(2)小组讨论结束后,请各小组代表发言,分享你们的成长故事。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感受到了作者十三岁的成长历程。

那么,我们从中学到了什么呢?(2)请同学们谈谈自己的感悟,以及如何珍惜时光、努力成长。

6.作业布置(2)阅读课文《十三岁的际遇》,完成课后练习。

四、课后反思1.本节课同学们表现积极,课堂氛围活跃,大家对作者的十三岁际遇有了深入的了解。

2.通过分享自己的成长故事,同学们更加珍惜时光,激发了努力学习的动力。

3.课后作业布置合理,有助于巩固课堂所学,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苏教版语文七上《十三岁的际遇》word教案1

苏教版语文七上《十三岁的际遇》word教案1

八、十三岁的际遇(田晓菲)课前预习:1、给课文标上小节号,共17个自然段。

2、把下面的生词在文中划出,拼音也要标上。

不理解的生词,借助《现代汉语词典》解决,并把意思写在书本上。

ti sì yí际遇抽屉.湖光塔影目不转睛似.曾相识莫名阿姨.zhì chén jū xì tán mò固执稚.气十足尘.缘白驹.过隙.弹.指一瞬蓦.然回首浪漫zhì bènɡ qiónɡ qiǎo掷.下迸.溅穹.隆不胜凉意悄.立茫然若失朝夕相处zǎn diàn yìng zhòu jīn yè亭亭少女积攒.沉淀.映.衬骤.然津.津有味呜咽.xī lüè清晰.抽泣小心翼翼校徽影像一掠.而过不折不扣shè chánɡ yánɡ duò xù xiánɡ bìnɡ迷离涉.足徜.徉.书垛.絮.语安详.摒.弃轻灵fù xī束缚.伏案争辩敏感犀.利生机勃勃海报juàn fēn xiào shēn ǎi永不厌倦.气氛.肖.像一视同仁绅.士风度和蔼.可亲pì xiāo qiánɡ怪僻.潇.洒谈笑风生樯.橹灰飞烟灭古朴凝重qū jìng jǐn tǎnɡ duò liáng耳目一新通幽曲.径.严谨.治学流淌.舵.手衡量.gui jì tián wēi xié玫瑰.不系.之舟千言万语凝聚安恬.依偎.撷.取bǔ wéi jiè wèi chóu chànɡ哺.育帆桅.一届.抚慰.惆.怅.3、仔细默读课文,读时你能体会到涌动在作者心中的是怎样一种情感?答:4、针对课文内容,提出两个问题。

必修一 第六课《十三岁的际遇》电子教案

必修一 第六课《十三岁的际遇》电子教案
(三)课堂小结
本文叙写了作者与北大的际遇以及自己在北大的怀抱中成长的经历,抒发了作者对北大的向往、热爱、感激和要为北大做出贡献的心愿。本节课同学们还要掌握一种句型。
板书设计:
6.十三岁的际遇
情节结构:
向往北大→进入北大→回报北大
课文探究:
句型学习:
作业
课后作业:熟读课文,说一说,写一写,学习本课的心得
亮点:
不足:
整改措施:
备课组/学科组长签字(盖章)
教务处/教研室签字(盖章)
课题
必修一第六课 十三岁的际遇
授课
时间
课时:
第三课时
课型
新授课
实际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①按照课文的脉络卒子祖居地理解课文的语言。
②学习句型,仿写句子。
过程与方法
通过启发式,朗读法,讲解法,合作学习,问答法和巩固法等方式来达到教学目标。
板书设计:
6.十三岁的际遇田晓菲
重点词与讲解:
尘缘(yuán)沉淀(diàn)
似曾相识絮语
茫然若失凝重
相关词语显示在课件上;学生的造句写在黑板上。
作业
1、熟读词语,每个词语抄写3遍。
2、预习课文内容,读两遍课文;画出不会读的字词和不理解的字词、语句,下节课讨论交流。
教学反思(手写):
亮点:
不足:
整改措施:
教具
课本,教案,班班通课件。
民族团结
教育内容
说一说你心中的 “民族团结”。即为了民族团结该怎做?
教学过程
共案
二次备课(手写)
前提测试:
听句型造句。
说一说,你对作者际遇的理解。
教学内容:
(四)导入新课

《十三岁的际遇》教学设计

《十三岁的际遇》教学设计

《十三岁的际遇》教学设计整体思路上,首先梳理课文,把重点放在十三岁那年,通过语句的赏析感受北大留给田晓菲的印象;其次,学生朗读10-12段,以圈画与人有关的词语的形式,感受北大的人格魅力;第三,理解《不系之舟》这首诗,借诗的理解去感受田晓菲对北大的复杂之情。

一、导入国庆长假,我有机会自驾车去天津、北京,去北京当然想领略清华、北大深厚文化底蕴的魅力,但慕名而来的朝拜者太多,两所校门外排起了长龙,我们只游览了清华园,北京大学之游无奈搁浅了,我们驱车缓缓驶离北大的老校门,当时的遗憾之情是无法言语的。

但是,今天这节课上我觉得多少可以弥补我的遗憾,因为田晓菲的《十三岁的际遇》所展现的北大魅力毫不逊色于自己的亲眼所见,下面请同学们随我一起走进《十三岁的际遇》,感受田晓菲的北大情怀,领略北大深厚的人文底蕴。

二、初步感知文章(检查自习情况)师:课前布置同学们预习过课文,字词和作者的相关事迹已经熟悉了,现在想请同学们结合文章内容把“十三岁的际遇”这个题目补充完整。

落实:田晓菲十三岁进入北大学习的际遇(机遇、契机、时机)师:初读田晓菲十三岁的际遇,给人一种时光交错混乱之感,那是因为田晓菲的笔触在现实和回忆中徘徊,为了能让同学们更清晰地走进文章,想先请同学们按时间(年龄)顺序梳理文章的情节。

(板书)7岁?摇?摇?摇初知北大?摇?摇?摇(梦想)?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10岁?摇?摇?摇初见北大?摇?摇?摇(信心)?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13岁?摇?摇?摇进入北大?摇?摇?摇(际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16岁?摇?摇?摇感知北大?摇?摇?摇(茫然若失)师:(“茫然若失”?为什么两年的北大生活会让她产生这样的感受,我们稍后慢慢品味。

)三、品读师:文章没有直接讲述她十三岁的际遇,而是先介绍了7岁、10岁与北大的缘分,为下文感悟北大做了铺垫。

(板书)?摇铺垫师:下面让我们穿越时空,走进田晓菲的回忆,品读她十三岁与北大的际遇。

十三岁的际遇全文全解

十三岁的际遇全文全解

十三岁的际遇全文全解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一步一步艰难地走向成熟:写“我”进了北大,在这令我惊喜的天地里?北大的图书馆北大的人,坚信自己会成为北大的学生:⑴“我目不转睛地注视着这似曾相识的风景,从校内的三年生活再写到对北大的赞美歌颂,说说妙在何处,重点突出:400多万册图书开始让作者几乎感到绝望:1、第10段第一句话所起的作用是什么:7岁初知北大莫名的惊奇、北大是一所历史悠久,试用一句话概括,思考。

比喻时间过得很快,是朋友、我2?明确?3、泪水与欢笑而格外充实的时光、北大,它表达了十岁的“我”是多么地富有个性和自信,哪些语句写出了作者北大图书馆的感觉:北大委于我心的太多?北大的什么为她展示了一个动人的新世界、快速阅读课文第一部分、11段A。

北大让作者读了许多书:严谨治学,河上却始终有着渴望渡向美丽彼岸的船客,说说这一段表现了作者回顾进北大两年的生活产生的感受?这个比喻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用空行空开第一部分。

北大的书,北大,一些莫名的惊奇?3。

10岁的过北大校门而不顾:写“我”在北大三年里的学习和收获、安详:②比喻句好处,第一次知道世界上存在着一个“北大”,她有一句雄壮的誓言?从中可以看出怎样的思想。

这样三个部分层次清楚:入学之初、作业设计1、“两岸风景变换”各指什么。

小结,你知道吗,诚恳做人?2、无所知,她看到了什么。

”这句话中“船客”。

13岁的考入北大,为什么,向那充满希望的未来流淌,这个部分主要表达作者从小就对北大一往情深。

16岁的为纪念北大九十年校庆之际创作此文回顾两年北大生活、喜悦与感动向往10岁初见北大固执地扭过头自信13岁进入北大没想到这么快自信16岁感悟北大不胜凉意茫然若失2,这是一段因浸透了汗水、抒发深情北大是我的一部分!现在若看了;北大让作者开始新的生活,更喜欢读北大的人……”“哦。

总之,它是师长,“系”怎么读、找出文中的两节诗读一读?朗读第8?请找出文中的语句读一读、愉悦,合作归纳,也要让北大为我感到自豪,作者在书的世界里心情变得沉静?什么给“我”留下的印象最深,从此在北大成长、“我”是怎样评价北大的;第二部分,以后再来上学不就‘不新鲜’了吗,它从九十年前的源头出发,渴望有一副轻灵的翅膀……在无际的天空自由地飞翔、这一部分表达作者对北大的什么感情?在这里“读”是什么意思。

11十三岁的际遇(王老师)

11十三岁的际遇(王老师)
十三岁的际遇
田晓菲
知人论世
• 作者简介: • 田晓菲,1971年生,笔名宇文秋水,天津人。 • 她13岁从天津13中学直接升入北京大学西语系读
英美文学专业
• 198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英语系。 • 1998年6月,从哈佛毕业,并获得文学博士学位。
毕业后,她应聘到柯盖德大学东亚系担任客座助 理教授。一年后,凭着浓厚的文化功底,她跳槽 到了名气更大的康奈尔大学,任中国古典文学助 理教授。
抗战后南迁,在湖南组成长沙临时大学。 1938年4月,又在昆明组成国立西南联合 大学。
北京大学占地面积2.72平方公米。 图书馆藏书703.21万册。
校长:蔡元培,严复,பைடு நூலகம்适 名人:鲁迅,朱自清,徐志摩
一、读全文
• ① 将文中不能理解意思的词语或者是自己认为 用得好的词语划出来。
• ② 读完每一部分,概括内容要点。 • ③勾画能表现作者对北大的感情的语句。
• 说明作者对北大在学术、思想、教育地位上的高 度肯定,下句表达了要为北大创造更辉煌的业绩 的雄心壮志。
• (三)田晓菲十四岁不到就被北大录取,两年的 北大生活使她对北大有了更为深刻和丰富的认识, 说说北大是怎样影响田晓菲的?
• 北大的图书; • 北大的人(北大老师的严谨教学,诚恳做人;北
大学生的清新,自由,敏感,言谈犀利,机智, 读书认真。 )
• 7 絮语:唠叨的话。 8 撷取:摘取。 9 惆怅:伤感;失意。 10 似曾相识:好像曾经彼此认识。
• 11 茫然若失:心中感到空虚、无所知,好
像失去了什么。
• 12 白驹过隙(xì):白驹,原指骏马,后 比喻日影。比喻时间过得很快,就像骏马 在细小的缝隙前飞快地越过一样。
• 13 通幽曲径:通向幽深去处的曲折小路。

六年级下 文学常识

六年级下  文学常识

六年级下文学常识1.《理想》作者:流沙河。

选自《流沙河诗集》。

成都诗人。

2.《行道树》作者:张晓风。

选自《张晓风自选集》台湾女作家。

3.《人生寓言》作者:邹国平。

选自《周国平文选》4.《我的信念》作者:玛丽.居里。

选自《现代人的智慧》。

玛丽.居里,即居里夫人,波兰人,著名的科学家,曾获两次诺贝尔奖。

5.《小溪流的歌》作者:严文井。

选自《北京日报》。

6.《为学》作者:彭端淑。

选自《国朝文录.白鹤堂文录》原题是“为学一首示子侄”.。

7.《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作者:鲁迅。

选自:《朝花夕拾》(《鲁迅全集》第2卷)8.《爸爸的花儿落了》作者:林海音。

选自《城南旧事》台湾女作家。

9.《丑小鸭》作者:安徒生。

选自《安徒生童话和故事选》10.《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作者:普希金。

选自:《普希金诗选》。

俄国诗人。

著名诗作有《自由颂》《致大海》《致恰达耶夫》等。

他的创作对俄国文学和语言的发展影响很大。

11.《未选择的路》作者:弗罗斯特。

选自:《中外哲理诗精选》。

美国诗人。

12《十三岁的际遇》作者:田晓菲。

选自:《精神的魅力》。

13.《伤仲永》作者:王安石。

选自:《临川先生文集》。

14.《黄河颂》作者:光未然。

选自组诗:《黄河大合唱》。

15.《最后一课》作者:都德。

法国作家。

16.《开学的日子》作者:老舍。

选自:《四世同堂》。

选文描写了北平被日本侵略军占领后,祁瑞宣老师在开学的日子里去给学生上第一堂课的情景。

17.《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作者:李大钊。

选自:《李大钊选集》。

李大钊,字守常,河北乐亭人,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和早期领导人。

18.《土地的誓言》作者:端木。

2017春鲁教版语文六下第11课《十三岁的际遇》集备教案

2017春鲁教版语文六下第11课《十三岁的际遇》集备教案
(四)合作探究,品味鉴赏
(一)品味精美语句
1、“我不仅为北大感到骄傲,也要让北大为我感到自豪!”“北大为我展示了一个动人的新世界,在这令我惊喜的天地里,我渴望生活,渴望创造,渴望有一副轻灵的翅膀……在无际的天空自由地飞翔!”“喜欢读北大的书,更喜欢读北大的人……”“哦,北大,北大,你委于我心的实在太多、太多……”这几个句子,都表达了作者对北大的什么感情?谈谈你的感受。
4、“我没有忘记我的誓言……我渴望从海洋深处为你、北大,撷取最灿烂的珍珠。“正是在北大,我从那个无忧无虑的小女孩,一步一步艰难地走向成熟。北大早已不仅仅是哺育我的母校,它是师长,是朋友,是我的一部分,一部分的我。”“我还会回到你的身边来……轻依在你湖光塔影的胸前……”体会这些直抒胸臆的语句中,所流露出的作者对于母校的感情。
【学生活动:
(1)朗读课文。
(2)积累字词。
(3)划分层次。
(4)合作探究。
(5)讨论交流。】
(三)速读课文,思考问题:
1、归纳本文的中心思想。
2、文章题为“十三岁的际遇”,这个际遇是什幺?为什幺不以“我爱北大”,“我的学校”或者“北大生活的回忆”为题呢?
【学生活动】:
(1)学生速读课文。
(2)讨论交流。
二、新授:
(一)检查字词预习情况:
际遇:遭遇(多指好的)。
迷离;模糊而难以分辨清楚。 涉足:指进入某种环境或生活范围。
徜徉:安闲自在地步行。 絮语:絮絮叨叨地说。
犀利:(武器、言语等)锋利;锐利。
凝重:凝固而又沉重。 安恬:安详恬静。
撷取:摘下,取下。 惆怅:伤感,失意。
茫然若失:心中感到空虚、无所知,好像失去了什么。
【学情分析】
本文是田晓菲1987年十月(16岁时)为纪念北京大学建校90周年写的。虽然文章诗化的语言、跳跃的思维对多数初一学生而言,是难以理解、把握的。但因为作者在写作本文时的年龄与学生的年龄很接近,所以学生应该会很容易地觉得与作者拉近了距离,而且,相信学生能够很自觉地在把自己和作者对比之后产生对小作者的敬佩之情,这会为课文的学习奠下一个情感基础。通过学习,也会让学生明白:知识的海洋,教育的启迪,使人的心灵海阔天空,使人的智能充分提高,使人渴望生活,渴望创造,渴望在无边无际的天空自由飞翔。

福建初一初中语文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福建初一初中语文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福建初一初中语文月考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其他1.给加点字注音或看拼音写词语。

(7分)花穗()迸溅() chuò泣()迂回()lín峋()风声鹤lì()一瞬间()2.下列句子均有语病,请在原句上改正。

(4分)⑴爸爸有一次经常对我讲起他的童年趣事。

⑵经过张老师的教育,使小明同学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

二、选择题1.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组是()(2分)A.嶙峋悬崖船舱怡然自得B.痴想迸溅笼罩头晕目眩C.卑微沉绽宽恕盘虬卧龙D.伫立聒噪收敛庞然大物2.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2分)忽然记起许多年前门外也曾有过一大株紫藤萝,①后来索性连那稀零的花串也没有了②但花朵从来都稀落③它依傍一株古槐爬得很高④好像在试探什么⑤东一穗西一串伶仃地挂在树梢A.③②⑤④①B.②③①⑤④C.③②④①⑤D.②③①④⑤三、默写默写填空(8分)(1)_________________,志在千里。

(2)绿树村边合,_________________。

(3)孔子认为要实事求是,不要不懂装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4)从《论语》中,选取你最喜爱的一则,谈谈你的理解或感受。

(3分)四、语言表达仿照例句,发挥想象,在下面横线上把句子补充完整,每句补写的部分不得超过10个字。

(任选两句)(4分)事业说:人生就是建筑历史的一块砖石。

友谊说:人生就是帮助别人攀登的阶梯。

奋斗说:人生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困难说:人生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幸福说:人生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贪婪说:人生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希望说:人生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说:人生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文言文阅读童趣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991年获得美国内布拉斯加州大学英国文 学硕士学位,1998年获得哈佛大学比较文 学博士学位。此后分别在柯盖德大学和康 奈尔大学任助理教授,现任教于哈佛大学 东亚系。 ◆ 田晓菲,笔名宇文秋水,出版作品有《爱 之歌》(诗集,1988),《生活的单行道》 (散文集1993),《秋水堂论金瓶梅》 (2003),《尘几录:陶潜与手抄本文化》 (英文,2005)等。译著包括《后现代主 义与大众文化》(2001),《他山的石头: 宇文所安自选集》(2002)。现正致力于 梁朝宫廷文化研究。 ◆ 本文写于田晓菲16岁时,她正在读大三, 是为纪念北京大学建校90周年而写的。
未名湖
努力吧,同学们!
骤然(zhòu )校徽( huī
) 涉足sh ( è
)
白驹过隙:形容时间过得飞快。 茫然若失:心中茫然,像失去了 什么。
整体感知 1、作者十三岁的际遇指的是什么? “际遇”即“遭遇”之意,不过多指好 的。“十三岁的际遇”则指 作者十三 岁时就被“北大”破格录取一事。
2、本文的结构是怎样的?四个字概括每部 分意思。 (1—5):写作本文的缘起——向往北 大。 (6—12):北大为每个学子展示了动 人的新世界—— 成长北大。 (13-17):写“我”是不系之舟—— 感谢北大。
发一个誓言很容易,但要实现自己的誓言则要付出 惊人的努力,一个誓言和象征知识海洋的图书馆比 较起来显得多么轻微。
3、“我为北大感到骄傲”和“让北大为我感到自豪” 怎么理解?
“我为北大感到骄傲”:北大是中国 的最高学府之一,是知识和学问的象 征。 “让北大为我感到自豪”:我在母校 的培育下,刻苦学习,成为无愧于母 校的优秀人才。
摘录文中关键词句完成下表
北 最初的感觉 大 的 誓言“苍白 书 无力” 感 后来的感悟 对学校的评价 个人的成长
北 学生 大 肖 “专注而 的 像 人 入迷”
到“近乎绝 望”
“进行探索” “真理之光” 四个“开 变得“沉 打开神奇之 始”三个 静、愉悦、 窗,展示新 “渴望” 安详” 世界
师长
对学校的评价 个人的成长
“一条生命 饱满的河 流……未 品 “敏感“纯 “和蔼可亲” 来流淌” 质 洁”“机 “平易近人” 智”“犀 “严谨、诚恳” 利”
“绅士风 度”“谈笑 风生”
“因浸透 了汗水、 泪水与欢 笑而格外 充实”
迅速默读第三部分,思考以下问题:
1、“不系之舟”是什么意思?“我是不系之舟”与“我的 誓言”有什么关系? 不靠岸、不停泊的船,象征永不停息的追求。只有永不停 息的追求才能实现自己的誓言。
田 晓 菲
十 三 岁 的 际 遇
解题
“际遇”意思为遭遇或时运, 一段时间内的整体情况 。 多指好的方面。
学习目标: 1、掌握基本字词,会读会写; 2、理解、品读文章的语言,学会于文章的字 里行间感受作者的感情。
3、感受作者对北大深厚、复杂的感情。

作者介绍
◆ 田晓菲,天津人,1972年出生。五六岁 时,在家长的引导下读了很多诗歌和其 他文学作品,是个不折不扣的“小书呆 子” 。后来又学习写作,并在初中时出 了第一本诗集,她的诗作获得“世界儿 童诗歌比赛”的国内奖。 ◆ 1985年,正值田晓菲十三岁,命运之神 眷顾了这个聪明勤奋的女孩,她在天津 十三中读初三时被北京大学英语系破格 录取,读英美文学专业, 1989年毕业。
给加横线的字注音
白驹过隙( jū,xì ) 蓦然( zǎn mò ) 积攒(
tiá n) 絮语(xù ) 安恬( qiá ng ) 樯橹(

u chà ng ) 徜徉( chá ng yá ng ) 惆怅( chó ng ) 迸溅( bè ng ) 穹隆( 摒弃(bì qió ng ) xī xié ) 呜咽( yè ) 犀利( 弹指(tá n )撷取( )
北京大学创于1898年,初名京师大学堂,是第 一所国立综合性大学,也是当时中国的最高教育行政 机关。辛亥革命后,于1912年改为现名。
作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和“五四”运动的策源地, 作为中国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和民主科学思想的发祥 地,作为中国共产党最早的活动基地,北京大学为民 族的振兴和解放、国家的建设和发展、社会的文明和 进步做出了不可代替的贡献,在中国走向现代化的进 程中起到了重要的先锋作用。爱国、进步、民主、科 学的传统精神和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学风在这 里生生不息、代代相传。
练习:说明下列各句所用的修辞手法。
(1)现在若看了,以后再来上学不就“不新鲜”了吗?反问 ( )
(2)中文的、英语的,都在以互不相同的沉默的声音,拟人 向我发出低低的絮语和呼 排比 唤。 ( )
比喻 (3)我开始思索,开始疑问,开始摒弃,开始相信。( (4)北大就是一条生命饱满的河流。 ( )

北大简介
2、 “纵然岸旁有玫瑰、有绿阴、有宁静的港湾/我是不 系之舟” 中“玫瑰、绿阴、宁静的港湾”比喻什么?
比喻生活中种种舒适、安乐。
3、说北大是“我的一部分,一部分的我”如何理解?
说明我与北大已经息息相关,密不可分
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本文叙写了作者与北大的际 遇以及自己在北大的怀抱中成 长的经历,抒发了作者对北大 的向往、热爱、感激和要为北 大做出贡献的感情。
迅速默读第一部分,讨论作者当时的心理状 态是怎样的?划出相关短语或者句子。
7岁初识北大: 莫名的惊奇、喜悦与感动…… 10岁,初见北大: 从未怀疑过我能成为北大的学生……

13岁我考上北大: 对什么都充满了兴趣和好奇(际遇)
16岁两年后的现在:茫然若失
迅速默读第二部分,合作完成下列问题。 1、“我”看到图书馆时为什么会心头“涌起一种 近乎绝望的感觉”? 北大的图书馆有400多万册的藏书,要全部看完几 乎是不可能的,自己在图书馆面前显得很渺小。 2、“雄壮的誓言”为什么会在图书馆大楼的映衬 下骤然显得苍白无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