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时 菱形的判定(教案)

合集下载

数学菱形教案【优秀6篇】

数学菱形教案【优秀6篇】

数学菱形教案【优秀6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为大伙儿带来的6篇《数学菱形教案》,可以帮助到您,就是最大的乐趣哦。

数学菱形教案篇一一、教学目的:1.理解并掌握菱形的定义及两个判定方法;会用这些判定方法进行有关的论证和计算;2.在菱形的判定方法的探索与综合应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

二、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菱形的两个判定方法。

2.教学难点:判定方法的证明方法及运用。

三、例题的意图分析本节课安排了两个例题,其中例1是教材P109的例3,例2是一道补充的题目,这两个题目都是菱形判定方法的直接的运用,主要目的是能让学生掌握菱形的判定方法,并会用这些判定方法进行有关的论证和计算。

这些题目的推理都比较简单,学生掌握起来不会有什么困难,可以让学生自己去完成。

程度好一些的班级,可以选讲例3.四、课堂引入1.复习(1)菱形的定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2)菱形的性质1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性质2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并且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3)运用菱形的定义进行菱形的判定,应具备几个条件?(判定:2个条件)2.【问题】要判定一个四边形是菱形,除根据定义判定外,还有其它的判定方法吗?3.【探究】(教材P109的探究)用一长一短两根木条,在它们的中点处固定一个小钉,做成一个可转动的十字,四周围上一根橡皮筋,做成一个四边形。

转动木条,这个四边形什么时候变成菱形?通过演示,容易得到:菱形判定方法1 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注意此方法包括两个条件:(1)是一个平行四边形;(2)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

通过教材P109下面菱形的作图,可以得到从一般四边形直接判定菱形的方法:菱形判定方法2 四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数学菱形教案篇二重难点分析本节的重点是菱形的性质和判定定理。

菱形是在平行四边形的前提下定义的,首先她是平行四边形,但它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特殊之处就是“有一组邻边相等”,因而就增加了一些特殊的性质和不同于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18.2.2 第2课时 菱形的判定 》优课教案(配套A)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18.2.2 第2课时 菱形的判定 》优课教案(配套A)

18.2.2 菱形的判定一、教学目标:知识技能: 经历菱形的判定方法的探究过程,掌握菱形的四种判定方法.数学思考: 1、经历利用菱形的定义探究菱形其他判定方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观察、推理意识,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2、根据菱形的判定定理进行简单的证明,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演绎能力.解决问题: 1、尝试从不同角度寻求菱形的判定方法,并能有效的解决问题,尝试评价不同判定方法之间的差异.2、通过对菱形判定过程的反思,获得灵活判定四边形是菱形的经验. 情感态度: 在探究菱形的判定方法的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通过运用菱形的判定和性质,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二、教学重点:菱形判定方法的探究.三、教学难点: 菱形判定方法的探究及灵活运用.四、教学过程:活动1、引入新课,激发兴趣1、复习(1)菱形的定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2)菱形的性质1 菱形的两组对边分别平行,四条边都相等;性质2 菱形的两组对角分别相等,邻角互补;性质3 菱形的两条对角线互相平分;菱形的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2、导入:要判定一个四边形是菱形,除根据定义判定外,还有其它的判定方法吗?活动2、探究与归纳菱形的判定方法【问题牵引1】操作探究:学生动手操作,用手中四根长短一样的木棒,首位顺次相接,组成四边形,想一想,这个四边形是什么特殊的四边形,为什么?学生观察思考后,展开讨论,指出该四边形四条边相等,即有两组对边相等,它首先是一个平行四边形,又有一组邻边相等,根据菱形定义即可判定该四边形是菱形。

得出从一般的四边形直接判定菱形的方法:四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学生进行几何论证,教师规范学生的证明过程。

【归纳定理】从一般的四边形直接判定菱形的方法(判定定理1):四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展示几何语言:分析:从简单的问题出发,运用菱形的判定方法判定四边形是菱形让学生在证明过程中,掌握菱形的第二种判别方法的应用,达到“学数学,用数学”的目的,进一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菱形的判定教案

菱形的判定教案

19.2.2菱形的判定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经历菱形判定方法的探究过程,掌握菱形的三种判定方法。

并能运用菱形的判定定理进行简单的证明。

2.过程与方法:经历利用菱形的定义探究菱形的其它判定方法的过程,培养学生动手实验、观察、推理的意识,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

通过对菱形判定过程的反思,获得灵活判定四边形是菱形的经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探究菱形判定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通过在运用菱形的判定和性质过程中,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

二.教学重点:菱形判定定理的探究。

三.教学难点:菱形判定定理的探究和应用。

四.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圆规和三角尺。

五.教学过程:活动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复习定义,明确菱形的定义既是性质又可以起到判定的作用,因此得到菱形的第一种判定方法: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引出课题:除了定义之外,菱形还有其它的判定方法吗?活动2:菱形判定方法二的探究学生观察老师演示(多媒体)进行探究思考:用一长一短两根细木条,在它们的中点处固定一个小钉,做成一个可以转动的十字,四周围上一根橡皮筋,做成一个四边形.请思考此时这个四边形是什么四边形?如果转动木条,这个四边形什么时候变成菱形?为什么?学生通过独立思考或合作学习探究得出: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并根据猜想尝试证明。

在此活动中老师引导学生观察四边形的特征,通过观察发现这个四边形总是平行四边形,并口头完成证明。

深入学生之中了解学生的探究过程,并指导个别学生完成探究。

引导学生写出已知、求证,请学生展示证明方法。

活动3:菱形判定方法三的探究学生动手画图:先画两条等长的线段AB、AD,然后分别以B、D为圆心,AB为半径画弧,得到两弧的交点C,连接BC、CD,得四边形ABCD,猜一猜,这是什么四边形?为什么?学生通过动手画图猜想并进行证明得到:四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并请学生汇报自己的证明方法。

在此活动中老师应该走到学生中去,关注学生是否是人人参与到活动之中,能否正确画图,并在画图过程中是否注意到了所画的四边形四边都相等活动4:归纳菱形的判定方法:一组邻边相等对角线互相垂直四条边相等五种判定方法四边形平行四边形菱形:通过及时归纳,为学生灵活运用菱形的判定打下基础。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第2课时 菱形的判定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第2课时 菱形的判定教案

第2课时菱形的判定教学设计课题菱形的判定授课人素养目标 1.理解并掌握菱形的判定方法,体会类比数学思想方法的作用.2.引导学生从边和对角线探究菱形的判定定理,养成主动探索的学习习惯.3.运用菱形的判定方法进行证明或计算,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教学重点菱形的判定方法的理解与应用.教学难点菱形的判定定理与性质定理的区别和联系教学活动教学步骤师生活动活动一:类比推理,导入新课设计意图通过类比学习,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入本节课要研究的内容.【类比导入】前面我们学习平行四边形和矩形时,都可以用性质得出相应的判定,那么我们学习菱形的判定时是否也可以反推菱形的性质来得到它的判定呢?我们大家一起来尝试一下吧!【教学建议】引导学生进行类比、思考、分析,由平行四边形和矩形的判定推断菱形的判定,并回忆上一课时菱形的概念.活动二:动手验证,探究新知设计意图通过图形的变化,让学生感受四边形是菱形时对角线的特征,引导学生得出菱形的判定方法.探究点1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如图,用一长一短两根木条,在它们的中点处固定一个小钉,做成一个可转动的十字,四周围上一根橡皮筋,做成一个四边形.(1)转动木条,这个四边形总有什么特征?它是什么四边形?答:这个四边形的对角线总是互相平分,它是平行四边形.(2)继续转动木条,观察橡皮筋围成的四边形什么时候变成菱形?答:当这个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时变成菱形.猜想: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教学建议】让学生动手实践得到菱形的判定方法,教师注意提醒学生:这里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前提条件是在平行四边形内,如果是一般的四边形,则应教学步骤师生活动设计意图利用逆向思维思考性质,让同学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总结判定定理.下面我们来进行验证:已知:如图,在ABCD 中,对角线AC ,BD 相交于点O ,且BD ⊥AC.求证:ABCD 是菱形.证明:∵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AO =CO.∵BD ⊥AC ,∴AB =BC(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ABCD 是菱形.归纳总结: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几何语言:∵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且AC ⊥BD ,∴ABCD 是菱形.例1(教材P 57例4)如图,ABCD 的对角线AC ,BD 交于点O ,且AB =5,AO =4,BO =3.求证:ABCD 是菱形.证明:∵AB =5,AO =4,BO =3,∴AB 2=AO 2+BO 2,∴∠AOB =90°.∴AC ⊥BD ,∴ABCD 是菱形.【对应训练】1.如图,在ABCD 中,对角线AC 与BD 交于点O ,若添加一个条件,可推出ABCD 是菱形,则该条件可以是(C )A.AB =AC B .AC =BD C.AC ⊥BD D .AB ⊥AC2.教材P58练习第2题.探究点2四条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老师拿四根长度一样的新粉笔,首尾顺次相接拼成一个四边形,在黑板上画出相应的图形并标上字母(如图),得到的四边形ABCD 是菱形吗?是猜想:四条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下面我们来进行验证: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B =BC =CD =AD.求证:四边形ABCD 是菱形.证明:∵AB =CD ,BC =AD ,∴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又AB =BC ,∴四边形ABCD 是菱形.归纳总结:四条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几何语言:∵AB =BC =CD =AD ,∴四边形ABCD 是菱形.【对应训练】1.如图,在矩形ABCD 中,E ,F ,G ,H 分别是AB ,BC ,CD ,AD 的中点.求证:四边形EFGH 是菱形.证明:∵四边形ABCD 是矩形,∴∠A =∠B =∠C =∠D =90°,AD =BC ,AB =CD.满足对角线互相垂直且平分.【教学建议】提醒学生:若已知邻边相等,要证明这个四边形是菱形,可用两种方法:(1)先证明这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再利用邻边相等得到菱形;(2)直接证明四条边都相等.教学步骤师生活动∵E ,F ,G ,H 分别是AB ,BC ,CD ,AD 的中点,∴AH =DH =BF =CF ,AE =BE =CG =DG.∴△AHE ≌△BFE ≌△CFG ≌△DHG(SAS),∴HE =FE =FG =HG ,∴四边形EFGH 是菱形.2.教材P58练习第3题.活动三:综合运用,巩固提升设计意图巩固学生对菱形的判定的认识.例2如图,在ABCD 中,BF 平分∠ABC 交AD 于点F ,AE ⊥BF于点O ,交BC 于点E ,连接EF.(1)求证:四边形ABEF 是菱形;(2)若AE =6,BF =8,CE =3,求ABCD 的面积.(1)证明:∵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AO =EO ,AD ∥BC ,∴∠EBF =∠AFB.∵BF 平分∠ABC ,∴∠ABF =∠EBF ,∴∠ABF =∠AFB ,∴AB =AF.∵BO ⊥AE ,AO =EO ,∴AB =EB ,∴BE =AF.∵BE ∥AF ,∴四边形ABEF 是平行四边形.又AB =AF ,∴ABEF 是菱形.(2)解:如图,过点F 作FG ⊥BC 于点G.∵四边形ABEF 是菱形,AE =6,BF =8,OE =12AE =3,OB =12BF=4.在Rt △BOE 中,BE =OB 2+OE 2=42+32=5.∵S 菱形ABEF =12AE·BF =BE·FG ,∴12×6×8=5FG ,∴FG =245.∵BC =BE +CE =5+3=8,∴SABCD =BC·FG =8×245=1925.【教学建议】学生独立思考并完成例题,教师点评.提醒学生注意:(1)已知角方面的条件可考虑利用其得到边的相等关系,为证明菱形创造条件;(2)进行第(2)问计算时,求ABCD 的面积,可利用第(1)问的结论,先由菱形的两种面积计算方法求得关键的线段长.活动四:随堂训练,课堂总结【随堂训练】相应课时训练.【课堂总结】师生一起回顾本节课所学主要内容,并请学生回答以下问题:菱形的判定方法有哪几种?矩形和菱形小结:【知识结构】【作业布置】1.教材P 60习题18.2第6,10题.2.相应课时训练.教学步骤师生活动板书设计18.2.2菱形第2课时菱形的判定解题方法:根据题设条件灵活选择菱形的判定方法.(1)用边来判定:①先说明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再说明有一组邻边相等;②说明四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2)用对角线进行判定:①先说明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再说明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②说明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注意:对角线垂直的四边形不一定是菱形,必须是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才是菱形.例1如图,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DE ∥BF ,且分别交对角线AC 于点E ,F ,连接BE ,DF.(1)求证:AE =CF ;(2)若BE =DE ,求证:四边形EBFD 为菱形.证明:(1)∵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AD =CB ,AD ∥CB ,∴∠DAE =∠BCF.∵DE ∥BF ,∴∠DEF =∠BFE ,∴∠AED =∠CFB.在△ADE 和△CBF中,∠DAE =∠BCF ,∠AED =∠CFB ,AD =CB ,∴△ADE ≌△CBF(AAS ),∴AE =CF.(2)由(1)知△ADE ≌△CBF ,∴DE =BF.∵DE ∥BF ,∴四边形EBFD 是平行四边形.又BE =DE ,∴四边形EBFD 为菱形.例2如图,ABCD 的对角线AC ,BD 相交于点O ,过点O 作EF ⊥AC ,分别交AB ,DC 于点E ,F ,连接AF ,CE.(1)若OE =32,求EF 的长;(2)判断四边形AECF 的形状,并说明理由.解:(1)∵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AB ∥CD ,AO =CO ,∴∠FCO =∠EAO.在△AOE 和△COF 中,∠FCO =∠EAO ,AO =CO ,∠AOE =∠COF ,∴△AOE ≌△COF(ASA ).∴OE =OF =32,∴EF =2OE =3.(2)四边形AECF 是菱形.理由:∵△AOE ≌△COF ,∴AE =CF.∵AE ∥CF ,∴四边形AECF 是平行四边形.1.菱形的概念.2.菱形的判定定理1.3.菱形的判定定理2.教学反思新课导入时让学生动手制作菱形,感知菱形判定的条件,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自然、水到渠成地得到菱形的判定定理.在运用判定时,要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让学生先会运用判定解决简单的证明题,再由浅入深,学会灵活运用.又EF ⊥AC ,∴四边形AECF 是菱形.例1如图,两张等宽的纸条交叉叠放在一起,若重合部分构成的四边形ABCD 中,AB =3,AC =2,则四边形ABCD 的面积为(A )A .42B .62C .82D .5解析:如图,过点A 分别作AE ⊥CD 于点E ,AF ⊥BC 于点F ,连接BD 交AC 于点O.∵两条纸条宽度相同,∴AE =AF.∵AB ∥CD ,AD ∥BC ,∴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S ABCD =BC·AF =CD·AE ,AE =AF ,∴BC =CD ,∴四边形ABCD 是菱形.∴AO =CO =12AC =12×2=1,BO =DO ,AC ⊥BD.∴BO =AB 2-AO 2=32-12=22,∴BD =4 2.∴四边形ABCD 的面积=12BD·AC =12×42×2=42.故选A .例2如图,在ABCD 中,对角线AC 与BD 相交于点O ,点E ,F 分别在BD 和DB的延长线上,且DE =BF ,连接AE ,CF.(1)求证:△ADE ≌△CBF ;(2)连接AF ,CE.当BD 平分∠ABC 时,四边形AFCE 是什么特殊四边形?请说明理由.(1)证明:∵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AD ∥CB ,AD =CB.∴∠ADB =∠CBD ,∴∠ADE =∠CBF.在△ADE 和△CBF =CB ,ADE =∠CBF ,=BF ,∴△ADE ≌△CBF(SAS ).(2)解:当BD 平分∠ABC 时,四边形AFCE 是菱形.理由:∵BD 平分∠ABC ,∴∠ABD =∠CBD.∵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OA =OC ,OB =OD ,AD ∥BC ,∴∠ADB =∠CBD.∴∠ABD =∠ADB ,∴AB =AD ,∴ABCD 是菱形.∴AC ⊥BD ,∴AC ⊥EF.∵DE =BF ,∴OE =OF.又OA =OC ,∴四边形AFCE 是平行四边形.∵AC ⊥EF ,∴四边形AFCE 是菱形.。

第2课时 菱形的判定(教案)

第2课时 菱形的判定(教案)

第2课时菱形的判定【知识与技能】经历菱形的判定方法的探究过程,掌握菱形的三种判定方法.【过程与方法】经历利用菱形的定义探究菱形其它判定方法的过程,培养学生动手实验、观察、推理的意识,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演绎能力.【情感态度】在探究菱形判定方法的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通过运用菱形的判定和性质,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教学重点】菱形的判定定理的探究.【教学难点】菱形的性质与判定的综合应用.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要判定一个四边形是否是菱形,我们可依据菱形的定义,由“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来进行判定,还有没有其它的判定方法呢?【教学说明】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探究思考,加深学生对菱形定义的再认识,它既是菱形的性质,又是菱形的最基本的判定方法.在问题的探究中,引入课题,同时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探究如图,用一长一短两根细木条,在它们的中点处固定一个小钉,做成一个四边形.(1)任意转动木条(如图(1)中四边形ABCD),这个四边形总是平行四边形吗?为什么?(2)在木条的转动过程中,当它们互相垂直时(如图(2)中MN⊥EF),四边形EMFN是怎样的四边形?你能证明你的猜想吗?证明:在图(2)中,∵四边形EMFN是平行四边形,∴OE=OF.又MN⊥EF,即∠EON=∠FON=90°,且ON=ON,∴△EON≌△FON,∴EN=NF,∴EMFN是菱形.【教学说明】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四边形的特征,关注两根细木条的中点的前提条件,让学生进行探究思考.在活动中,教师深入学生之中,了解学生的探究过程,观察学生探究的方法,接受学生的质疑,对有困难的学生给予个别指导.想一想在四边形ABCD中,AB=BC=CD=DA,则四边形ABCD是菱形吗?如果是,请给出证明;如果不是,请举一反例.【教学说明】让学生进行探索,教师关注学生的探索过程和说理,从而加深学生对菱形判定方法的认识.菱形的判定定理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四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三、典例精析,掌握新知例1 如图,ABCD的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且AB=5,AO=4,BO=3,求证:ABCD是菱形.【分析】在△ABO中,AB=5,AO=4,BO=3,由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可得∠AOB=90°,即AC⊥BD,故ABCD是菱形.例2 如图,在矩形ABCD中,E、F、G、H分别为AB、BC、CD、DA 的中点,连接EF、FG、GH、EH,求证:四边形EFGH是菱形.【分析】因为E、F、G、H分别为四边中点,故可连接对角线AC、BD,由三角形中位线性质易得EH=FG=12BD,EF=GH=12AC,又因为四边形ABCD是矩形,所以有AC=BD,从而EF=FG=GH=EH,因此四边形EFGH是菱形.【教学说明】以上两例均可让学生自主探究,独立完成,然后相互交流.教师可适时予以点拨,从而解决问题,最后可选派两名同学上黑板书写自己的证明过程,师生共同评析,进一步增强对菱形判定定理的理解和运用.四、运用新知,深化理解1.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一定是菱形吗?试举例予以说明.2.一个平行四边形的一条边长为9,两条对角线长分别为12和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3.如图,两张等宽的纸条交叉叠放在一起,重合的四边形ABCD是一个菱形吗?为什么?【教学说明】学生自主探究,教师巡视指导.第1题旨在让学生加深对“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的理解,而第2题既是回顾平行四边形性质、勾股定理逆定理等重要知识,又是菱形判定方法的再认识,第3题中“等宽的纸条”有两层意思:一是纸条应是两边平行的,二是这两条平行边之间的宽度(即平行线间距离)是相等的,因而在论证四边形ABCD是菱形时,应过A作AE⊥BC 于E,AF⊥CD于F,由AE=AF来推理说明.【答案】1.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不一定是菱形,反例如下:2.解:如图,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且AB=9,AC =12,BD =显然:AO=12AC =6,BO =12BD=.在△AOB 中,AB 2=81,BO 2=45,AO 2=36,AB 2=BO 2+AO 2,∴∠AOB=90°,∴ABCD 是菱形.∴S 菱形ABCD =12AC·BD =12×12×3.解:四边形ABCD 是一个菱形,理由如下:显然AD ∥BC ,AB ∥CD.∴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过A 作AE ⊥BC 于E ,AF ⊥CD 于F ,则AE=AF.又∵S ABCD =AE·BC=AF·CD ,∴BC =CD ,∴ABCD 是菱形.五、师生互动,课堂小结判定一个四边形是菱形有哪些方法?判定一个平行四边形是菱形又有哪些方法?它们在论证过程中有哪些不同?说说看.1.布置作业:从教材“习题18.2”中选取.2.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定理的形成是长期演绎推理的结果,菱形的判定定理也不例外.因此本课时教学应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教学时,教师可让学生用两根钉着的木条进行演示,共同探究出菱形的判定定理,然后师生一同完成例题和习题.这样能使学生经历实践、推理、交流等教学活动过程,体会学习的乐趣。

《菱形的判定》教案

《菱形的判定》教案

《菱形的判定》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菱形的定义和性质。

2. 培养学生运用几何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通过对菱形的判定方法的学习,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菱形的定义:四条边相等的四边形。

2. 菱形的性质: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对角相等,邻边垂直。

3. 菱形的判定方法:(1)四条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2)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的四边形是菱形。

(3)一组邻边相等且垂直的四边形是菱形。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菱形的定义、性质和判定方法。

难点:菱形判定方法的灵活运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实物或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图形是否为菱形?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新课讲解:(1)介绍菱形的定义,让学生理解菱形的概念。

(2)讲解菱形的性质,引导学生通过画图或举例验证。

(3)讲解菱形的判定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实例进行分析。

3. 课堂练习:4. 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菱形的判定方法。

提出拓展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还有其他判定菱形的方法吗?五、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的内容,整理笔记。

2.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 探索其他判定菱形的方法,并与同学交流分享。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讲解、练习和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菱形定义、性质和判定方法的掌握程度。

2. 观察学生在解决问题时的思维过程,评价其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用几何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3. 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评估其合作交流能力。

七、教学策略:1. 采用直观演示法,通过实物、图片和几何画板等工具,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菱形的定义和性质。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具体实例,掌握菱形的判定方法。

3. 设计课后作业和练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

八、教学资源:1. 实物或图片:用于导入和直观展示菱形。

2. 几何画板:用于演示菱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3. 练习题和作业: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菱形的判定教案

菱形的判定教案

菱形的判定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菱形的定义及性质;(2)掌握菱形的判定方法;(3)能够运用菱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过程,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2)学会运用排除法、反证法等数学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2)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分工协作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菱形的定义:菱形是四条边相等的四边形。

2. 菱形的性质:(1)四条边相等;(2)对角线互相垂直,且平分;(3)相邻角互补,对角相等;(4)对角线将菱形分成的角为直角。

3. 菱形的判定方法:(1)四条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2)对角线互相垂直,且平分的四边形是菱形;(3)对角互补,对角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4)对角线将菱形分成的角为直角的四边形是菱形。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菱形的定义及性质;(2)菱形的判定方法。

2. 教学难点:(1)菱形性质的综合运用;(2)菱形判定方法的灵活运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索菱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2.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菱形的实物模型和图形,增强学生的空间想象力;3. 通过小组讨论、互助合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4. 运用排除法、反证法等数学方法,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展示一组四边形,引导学生观察、讨论它们的共同特点,从而引出菱形的定义。

2. 探索菱形的性质:(1)让学生自主探究菱形的性质,总结出四条边相等、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等性质;(2)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菱形的实物模型和图形,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菱形的性质;(3)运用排除法、反证法等数学方法,证明菱形的性质。

3. 学习菱形的判定方法:(1)让学生根据已知的菱形性质,尝试给出菱形的判定方法;(2)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判定方法的应用,让学生学会灵活运用;(3)进行判定方法的训练,提高学生的判断能力。

《菱形的判定》教案

《菱形的判定》教案

《菱形的判定》教案教案:菱形的判定一、教学目标1.理解菱形的定义和性质。

2.能够判断一个四边形是否为菱形。

3.能够根据菱形的性质解决一些几何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1.菱形的定义和性质。

2.如何判断四边形是否为菱形。

3.如何应用菱形的性质解决几何问题。

三、教学方法1.理论授课相结合的方法。

2.案例分析法和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步骤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几何图形,让学生回答这些图形是否为菱形,引起学生对菱形的兴趣和思考。

2.理论讲解(20分钟)a)定义:什么是菱形?菱形是指四条边相等的四边形。

b)性质:-对角线的长度相等。

-对角线相互垂直。

-相邻角的和为180度。

-具有对称性。

-内角均是直角。

-具有平移不变性。

3.判断菱形的方法(15分钟)a)根据定义:判断四边形的四条边是否相等。

b)根据性质:判断四边形的对角线是否相等,是否互相垂直。

4.案例分析(20分钟)给出一些几何图形,让学生判断是否为菱形,并解释判断的过程和原因。

5.拓展应用(20分钟)a)设计一些菱形的几何问题,让学生应用菱形的性质解决。

b)分组讨论,学生互相出题并进行解答。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对菱形的定义和性质的讲解,让学生对菱形有了初步的了解。

通过判断菱形的方法和解决菱形相关问题的练习,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通过案例分析和拓展应用,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总之,本节课通过理论讲解和实际应用相结合的方法,使学生对菱形的理解更加深入,能够灵活运用菱形的性质解决几何问题。

《菱形的判定》教案

《菱形的判定》教案

《菱形的判定》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菱形的定义和性质,掌握菱形的判定方法。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推理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通过对菱形的判定方法的学习,提高学生对平面几何图形的理解和认识。

二、教学内容1. 菱形的定义:菱形是四条边相等的四边形。

2. 菱形的性质: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且平分对方;菱形的对边平行且相等。

3. 菱形的判定方法:a. 四条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b. 对角线互相垂直,且平分对方的四边形是菱形;c. 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菱形的定义、性质和判定方法。

2. 教学难点:菱形判定方法的灵活运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探索菱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2. 使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菱形的图形和性质,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 进行适量练习,巩固学生对菱形判定方法的掌握。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菱形图形,如蜂巢、骰子等,引导学生关注菱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菱形的定义和性质,引导学生理解菱形的特点。

3. 判定方法的学习: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讨论,总结出菱形的判定方法。

4. 判定方法的巩固:进行适量练习,让学生运用判定方法判断给出的四边形是否为菱形。

5.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菱形的定义、性质和判定方法。

6.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有关菱形的练习题,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7. 课后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反思,找出不足之处,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内容:学生对菱形的定义、性质和判定方法的掌握程度。

2. 评价方法:a. 课堂问答: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回答是否准确、流畅。

b. 练习题:批改学生完成的练习题,评估其对菱形判定方法的掌握情况。

c.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七、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思考:除了菱形,还有哪些四边形具有特殊的性质和判定方法?2. 推荐相关资料:为学生提供一些关于菱形和其他特殊四边形的拓展阅读材料,供有兴趣的学生进一步学习。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18.2.2第2课时《 菱形的判定》教案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18.2.2第2课时《 菱形的判定》教案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18.2.2第2课时《菱形的判定》教案一. 教材分析《菱形的判定》是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第18.2.2节的内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菱形的判定方法,并能够运用判定方法解决相关问题。

在教材中,已经给出了菱形的定义和性质,本节课是在此基础上进行判定方法的学习。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进一步理解菱形的性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菱形的定义和性质,能够识别和理解菱形的特点。

但是,对于如何判定一个四边形是菱形,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发现和总结菱形的判定方法。

三. 教学目标1.了解菱形的判定方法,能够运用判定方法判断一个四边形是否为菱形。

2.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菱形的判定方法。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现和总结菱形的判定方法。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引导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发现和总结菱形的判定方法。

2.小组合作: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实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的实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菱形的判定方法。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实例和图片,用于分析和讲解菱形的判定方法。

2.准备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复习菱形的定义和性质,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判断一个四边形是菱形呢?2.呈现(10分钟)展示相关的实例和图片,让学生观察和分析,引导学生发现菱形的判定方法。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取一个实例,分析并判断其是否为菱形。

讨论结束后,各组汇报成果。

4.巩固(10分钟)讲解实例分析中的关键步骤,让学生再次回顾和巩固菱形的判定方法。

5.拓展(10分钟)出示一些有关菱形的判断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菱形的判定》教案

《菱形的判定》教案

《菱形的判定》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理解菱形的定义及其性质。

2. 学生能够运用菱形的判定方法判断一个四边形是否为菱形。

过程与方法:1. 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菱形的性质,培养观察和思维能力。

2. 学生通过练习,提高运用菱形判定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学生培养对几何图形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

2. 学生在解决几何问题时,培养耐心和自信心。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菱形的定义及其性质。

2. 菱形的判定方法。

难点:1. 理解并运用菱形的判定方法判断一个四边形是否为菱形。

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 教学PPT或黑板。

2. 菱形的相关图片或实物。

3. 练习题。

学生准备:1. 笔记本。

2. 尺子、圆规等绘图工具。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展示一些菱形的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观察,激发学生对菱形的兴趣。

提问:“你们认为菱形有哪些特点?”2. 讲解:教师讲解菱形的定义及其性质,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菱形的性质。

讲解菱形的判定方法,并用PPT或黑板展示判定过程。

3. 练习:教师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学生对菱形判定方法的掌握程度。

4. 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加深对菱形定义、性质和判定方法的理解。

五、课后作业1. 请学生运用菱形的判定方法,判断一些给定的四边形是否为菱形,并说明理由。

2. 请学生绘制一个任意的菱形,并标注出其性质。

六、教学反馈与评价1. 课堂反馈:观察学生在练习中的表现,了解他们对菱形判定方法的掌握程度。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解答他们的疑惑。

通过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菱形定义和性质的理解。

2. 课后作业评价:检查学生作业完成情况,关注他们的解题思路和计算准确性。

对学生的作业进行点评,给予肯定和指导。

七、教学拓展1. 菱形的应用:介绍菱形在几何图形中的应用,如在设计、建筑等领域。

展示一些实际的例子,让学生了解菱形的实际意义。

2. 菱形与其他多边形的联系:引导学生思考菱形与其他多边形(如矩形、正方形)的关系。

18.2.2第2课时菱形的判定精品获奖教案

18.2.2第2课时菱形的判定精品获奖教案

第2课时 菱形的判定1.掌握菱形的判定方法;(重点)2.探究菱形的判定条件并合理利用它进行论证和计算.(难点)一、情境导入 我们已经知道,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四边形是菱形.这是菱形的定义,我们可以这是菱形的定义,我们可以根据定义来判定一个四边形是菱形.除此之外,还能找到其他的判定方法吗?外,还能找到其他的判定方法吗?菱形是一个中心对称图形,也是一个轴对称图形,具有如下的性质:对称图形,具有如下的性质:1.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 2.四条边都相等;.四条边都相等;3.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这些性质,对我们寻找判定菱形的方法有什么启示呢?有什么启示呢?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一:菱形的判定探究点一:菱形的判定 【类型一】 利用“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判定四边形是菱形如图,如图,在△在△ABC 中,D 、E 分别是AB 、AC 的中点,BE =2DE ,延长DE 到点F ,使得EF =BE ,连接CF .求证:四边形BCFE 是菱形.是菱形. 解析:由题意易得,EF 与BC 平行且相等,∴四边形BCFE 是平行四边形.又∵EF =BE ,∴四边形BCFE 是菱形.证明:∵BE =2DE ,EF =BE ,∴EF =2DE .∵D 、E 分别是AB 、AC 的中点,∴BC =2DE 且DE ∥BC ,∴EF =BC .又∵EF ∥BC ,∴四边形BCFE 是平行四边形.又∵EF =BE ,∴四边形BCFE 是菱形.方法总结:菱形必须满足两个条件:菱形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一是平行四边形;二是一组邻边相等.【类型二】 利用“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判定四边形是菱形如图,AE ∥BF ,AC 平分∠BAD ,且交BF 于点C ,BD 平分∠ABC ,且交AE 于点D ,连接CD .求证:求证:(1)AC ⊥BD ;(2)四边形ABCD 是菱形.是菱形.解析:(1)证得△BAC 是等腰三角形后利用“三线合一”的性质得到AC ⊥BD 即可;(2)首先证得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然后根据“对角线互相垂直”得到平行四边形是菱形.证明:(1)∵AE ∥BF ,∴∠BCA =∠CAD .∵AC 平分∠BAD ,∴∠BAC =∠CAD ,∴∠BCA =∠BAC ,∴△BAC 是等腰三角形.∵BD 平分∠ABC ,∴AC ⊥BD ;(2)∵△BAC 是等腰三角形,∴AB =CB .∵BD 平分∠ABC ,∴∠CBD =∠ABD .∵AE ∥BF ,∴∠CBD =∠BDA ,∴∠ABD =∠BDA ,∴AB =AD ,∴DA =CB .∵BC ∥DA ,∴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AC ⊥BD ,∴四边形ABCD 是菱形.是菱形.方法总结:用判定方法“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证明四边形是菱形的前提条件是该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不一定是菱形. 【类型三】 利用“四条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判定四边形是菱形如图,已知△ABC,按如下步骤作图:作图:①分别以A,C为圆心,大于12AC的长为半径画弧,两弧交于P,Q两点;两点;②作直线PQ,分别交AB,AC于点E,D,连接CE;③过C作CF∥AB交PQ于点F,连接AF.(1)求证:△AED≌△CFD;(2)求证:四边形AECF是菱形.是菱形.解析:(1)由作图知PQ为线段AC的垂直平分线,从而得到AE=CE,AD=CD.然后根据CF∥AB得到∠EAC=∠FCA,∠CFD=∠AED,利用“AASAAS””证得两三角形全等即可;(2)根据(1)中全等得到AE=CF.然后根据EF为线段AC的垂直平分线,得到EC=EA,FC=F A.从而得到EC=EA=FC=F A,利用“四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判定四边形AECF为菱形.证明:(1)由作图知PQ为线段AC的垂直平分线,∴AE=CE,AD=CD.∵CF∥AB,∴∠EAC=∠FCA,∠CFD=∠AED.在△AED与△CFD中,îïíïì∠EAC=∠FCA,∠AED=∠CFD,AD=CD,∴△AED≌△CFD(AAS);(2)∵△AED≌△CFD,∴AE=CF.∵EF为线段AC的垂直平分线,∴EC=EA,FC=F A,∴EC=EA=FC=F A,∴四边形AECF为菱形.为菱形.方法总结:判定一个四边形是菱形把握以下两起点:(1)以四边形为起点进行判定;(2)以平行四边形为起点进行判定.探究点二:菱形的判定的应用探究点二:菱形的判定的应用【类型一】菱形判定中的开放性问题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中,AF、CE分别是∠BAD和∠BCD的平分线,根据现有的图形,请添加一个条件,使四边形AECF为菱形,则添加的一个条件可以是__________(只需写出一个即可,图中不能再添加别的“点”和“线”).解析:∵AD∥BC,∴∠F AD=∠AFB.∵AF是∠BAD的平分线,∴∠BAF=∠F AD,∴∠BAF=∠AFB,∴AB=BF.同理ED=CD.∵AD=BC,AB=CD,∴AE=CF.又∵AE∥CF,∴四边形AECF是平行四边形.∵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则添加的一个条件可以是AC⊥EF.方法总结:菱形的判定方法常用的是三种:(1)定义;(2)四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3)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类型二】 菱形的性质和判定的综合应用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AD,CB=CD,E是CD上一点,BE交AC于F,连接DF.(1)求证:∠BAC=∠DAC,∠AFD=∠CFE;(2)若AB∥CD,试证明四边形ABCD是菱形;菱形;(3)在(2)的条件下,试确定E点的位置,使得∠EFD=∠BCD,并说明理由.,并说明理由.解析:(1)首先利用“SSSSSS””证明△ABC ≌△ADC ,可得∠BAC =∠DAC 再证明△ABF ≌△ADF ,可得∠AFD =∠AFB ,进而得到∠AFD =∠CFE ;(2)首先证明∠CAD =∠ACD ,再根据“等角对等边”,可得AD =CD .再由条件AB =AD ,CB =CD ,可得AB =CB =CD =AD ,可得四边形ABCD 是菱形;(3)首先证明△BCF ≌△DCF ,可得∠CBF =∠CDF ,再根据BE ⊥CD 可得∠BEC =∠DEF =90°,进而得到∠EFD =∠BCD .(1)证明:在△ABC 和△ADC 中,îïíïìAB =AD ,BC =DC ,AC =AC ,∴△ABC ≌△ADC (SSS),∴∠BAC =∠DAC .在△ABF 和△ADF 中,îïíïìAB =AD ,∠BAF =∠DAF ,AF =AF ,∴△ABF ≌△ADF (SAS),∴∠AFD =∠AFB ∵∠AFB =∠CFE ,∴∠AFD =∠CFE ;(2)证明:∵AB ∥CD ,∴∠BAC =∠ACD .又∵∠BAC =∠DAC ,∴∠CAD =∠ACD ,∴AD =CD ∵AB =AD ,CB =CD ,∴AB =CB =CD =AD ,∴四边形ABCD 是菱形;是菱形;(3)解:当EB ⊥CD 于E 时,∠EFD =∠BCD .理由如下:∵四边形ABCD 为菱形,∴BC =CD ,∠BCF =∠DCF .在△BCF 和△DCF 中,îïíïìBC =CD ,∠BCF =∠DCF ,CF =CF ,∴△BCF ≌△DCF (SAS),∴∠CBF =∠CDF .∵BE ⊥CD ,∴∠BEC =∠DEF =90°,则∠BCD +∠CBF =∠EFD +∠CDF =90°,∴∠EFD =∠BCD .方法总结:此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的判定与性质,以及菱形的判定与性质,以及菱形的判定与性质,以及菱形的判定与性质,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是结合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证明线段和角相等的重要工具.三、板书设计 1.菱形的判定.菱形的判定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四条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四条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2.菱形的性质和判定的综合运用.菱形的性质和判定的综合运用在运用判定时,要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让学生先会运用判定解决简单的证明题,再由浅入深,学会灵活运用.通过做不同形式的练习题,让学生能准确掌握菱形的判定并会灵活运用.判定并会灵活运用.第2课时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应用1.进一步理解勾股定理的逆定理;(重点) 2.灵活运用勾股定理及逆定理解决实际问题.(难点)一、情境导入某港口位于东西方向的海岸线上,“远望号”“海天号”两艘轮船同时离开港口,各自沿一固定的方向航行,“远望号”每小时航行16海里,“海天号”每小时航行12海里,它们离开港口1个半小时后相距30海里,如果知道“远望号”沿东北方向航行,能知道“海天号”沿哪个方向航行吗?能知道“海天号”沿哪个方向航行吗? 二、合作探究探究点: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应用探究点: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应用【类型一】 运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求角度如图,已知点P 是等边△ABC 内一点,P A =3,PB =4,PC =5,求∠APB 的度数.度数.解析:将△BPC 绕点B 逆时针旋转60°得△BEA ,连接EP ,判断△APE 为直角三角形,且∠APE =90°,即可得到∠APB 的度数.解:∵△ABC 为等边三角形,∴BA =BC .可将△BPC 绕点B 逆时针旋转60°得△BEA ,连EP ,∴BE =BP =4,AE =PC =5,∠PBE =60°,∴△BPE 为等边三角形,∴PE=PB =4,∠BPE =60°60°..在△AEP 中,AE =5,AP =3,PE =4,∴AE 2=PE 2+P A 2,∴△APE 为直角三角形,且∠APE =90°,∴∠APB =90°+60°=150°150°. .方法总结:本题考查了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以及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根据题意构造△APE 为直角三角形.【类型二】 运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求边长在△ABC 中,D 为BC 边上的点,AB =13,AD =12,CD =9,AC =15,求BD 的长.的长.解析:根据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可判断出△ACD 为直角三角形,即∠ADC =∠ADB =90°90°..在Rt △ABD 中利用勾股定理可得出BD 的长度.解:∵在△ADC 中,AD =12,CD =9,AC =15,∴AC 2=AD 2+CD 2,∴△ADC 是直角三角形,∠ADC =∠ADB =90°,∴△ADB 是直角三角形.在Rt △ADB 中,∵AD =12,AB =13,∴BD =AB 2-AD 2=5,∴BD 的长为5.方法总结:解题时可先通过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证明一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然后再进行转化,最后求解,再进行转化,最后求解,这种方法常用在解这种方法常用在解有公共直角或两直角互为邻补角的两个直角三角形的图形中.【类型三】 勾股定理逆定理的实际应用如图,是一农民建房时挖地基的平面图,按标准应为长方形,他在挖完后测量了一下,发现AB =DC =8m ,AD =BC =6m ,AC =9m ,请你运用所学知识帮他检验一下挖的是否合格?一下挖的是否合格?解析:把实际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来解决,运用直角三角形的判别条件,验证它是否为直角三角形.解:∵AB =DC =8m ,AD =BC =6m ,∴AB 2+BC 2=82+62=64+36=100.又∵AC 2=92=81,∴AB 2+BC 2≠AC 2,∴∠ABC ≠90°,∴该农民挖的不合格.,∴该农民挖的不合格.方法总结:解答此类问题,一般是根据已知的数据先运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断一个三角形是否是直角三角形,然后再作进一步解答.【类型四】 运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解决方位角问题如图,南北向MN 为我国领海线,即MN 以西为我国领海,以西为我国领海,以东为公海,上午以东为公海,上午9时50分,我国反走私A 艇发现正东方有一走私艇以13海里/时的速度偷偷向我领海开来,便立即通知正在MN 线上巡逻的我国反走私艇B 密切注意.反走私艇A 和走私艇C 的距离是13海里,A 、B 两艇的距离是5海里;反走私艇B 测得距离C 艇12海里,若走私艇C 的速度不变,最早会在什么时候进入我国领海?进入我国领海?解析:已知走私船的速度,求出走私船所走的路程即可得出走私船所用的时间,即可得出走私船何时能进入我国领海.解题的关键是得出走私船所走的路程,根据题意,CE 即为走私船所走的路程.由题意可知,△ABE 和△ABC 均为直角三角形,可分别解这两个直角三角形即可得出.解:设MN 与AC 相交于E ,则∠BEC =90°90°..∵AB 2+BC 2=52+122=132=AC 2,∴△ABC 为直角三角形,且∠ABC =90°∵MN ⊥CE ,∴走私艇C 进入我国领海的最短距离是CE .由S △ABC =12AB ·BC =12AC ·BE ,得BE =6013海里.由CE 2+BE 2=122,得CE =14413海里,∴14413÷13=144169≈0.85(小时)=51(分钟),9时50分+51分=10时41分.分.答:走私艇C 最早在10时41分进入我国领海.国领海.方法总结:用数学几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是建立合适的数学模型,注意提炼题干中的有效信息,并转化成数学语言.三、板书设计1.利用勾股定理逆定理求角的度数.利用勾股定理逆定理求角的度数 2.利用勾股定理逆定理求线段的长.利用勾股定理逆定理求线段的长 3.利用勾股定理逆定理解决实际问题.利用勾股定理逆定理解决实际问题在本节课的教学活动中,尽量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教师要帮助、到学习活动中去,教师要帮助、指导学生进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活动,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行实践活动,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观观察能力,又在教学中渗透了人文和探究精神,体现了“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教育思想.于生活”的教育思想.。

人教版初二全册完整教案 菱形的判定(2)

人教版初二全册完整教案 菱形的判定(2)

菱形的判定(二)教学目的:1、理解并掌握菱形的定义及定理1、2;会用这些定理进行有关的论证和计算;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自学能力、计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3、在教学中渗透事物总是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菱形的判定定理1、2。

教学难点:定理的证明方法及运用。

教学程序一、复习创情导入我们已经学习了菱形的性质:菱形的定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判定:2个条件)性质定理1,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性质定理2,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并且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其中矩形的判定方法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判定:2个条件)二、授新1、提出问题(1)菱形的定义是?它能否作为菱形的判定?有哪两个条件?(2)判定定理1的内容是什么?写出已知、求证,并证明。

(3)判定定理2的内容是什么?写出已知、求证,并证明;还有其他方法进行证明吗?(4)例5的证明还有其他方法吗?2、自学质疑:自学课本P91-92页,完成预习题,并提出疑难问题。

3、分组讨论:讨论自学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及学生提出问题。

4、反馈归纳(1)能否运用菱形的定义进行菱形的判定?应具备哪两个条件?(2)菱形判定定理1:四条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已知:在四边形ABCD中,AB=BC=CD=DA,求证:四边形ABCD是菱形。

方法指导: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定义)(3)菱形判定定理2: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已知: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对角线AC⊥BD,求证:平行四边形ABCD是菱形。

方法指导:1),定理1,四条都相等的四边形;2),定义,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4)小结:菱形的判定方法,定义: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定理1:四条边都相等的四边形;定理2: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5)跟踪练习1;5、尝试练习(1)跟踪练习2----8;(2)例5:已知:平行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AC的垂直平分线与边AD、BC分别交于E、F,求证:四边形AFCE是菱形。

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数学 第2课时 菱形的判定第2课时 菱形的判定教案1

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数学      第2课时  菱形的判定第2课时  菱形的判定教案1

第2课时菱形的判定一、教学目的:1.理解并掌握菱形的定义及两个判定方法;会用这些判定方法进行有关的论证和计算;2.在菱形的判定方法的探索与综合应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二、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菱形的两个判定方法.2.教学难点:判定方法的证明方法及运用.三、例题的意图分析本节课安排了两个例题,其中例1是教材P6的例2,例2是一道补充的题目,这两个题目都是菱形判定方法的直接的运用,主要目的是能让学生掌握菱形的判定方法,并会用这些判定方法进行有关的论证和计算.这些题目的推理都比较简单,学生掌握起来不会有什么困难,可以让学生自己去完成.程度好一些的班级,可以选讲例3.四、课堂引入1.复习(1)菱形的定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2)菱形的性质1 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性质2 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3)运用菱形的定义进行菱形的判定,应具备几个条件?(判定:2个条件)2.【问题】要判定一个四边形是菱形,除根据定义判定外,还有其它的判定方法吗?3.【探究】用一长一短两根木条,在它们的中点处固定一个小钉,做成一个可转动的十字,四周围上一根橡皮筋,做成一个四边形.转动木条,这个四边形什么时候变成菱形?通过演示,容易得到:菱形判定方法1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注意此方法包括两个条件:(1)是一个平行四边形;(2)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通过教材P5 下面菱形的作图,可以得到从一般四边形直接判定菱形的方法:菱形判定方法2四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五、例题分析例1(教材P109的例3)略例2(补充)已知:如图ABCD的对角线AC的垂直平分线与边AD、BC分别交于E、F.求证:四边形AFCE是菱形.证明:∵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E∥FC.∴∠1=∠2.又∠AOE=∠COF,AO=CO,∴△AOE≌△COF.∴EO=FO.∴四边形AFCE是平行四边形.又EF⊥AC,∴AFCE是菱形(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例3(选讲)已知:如图,△ABC中,∠ACB=90°,BE平分∠ABC,CD⊥AB与D,EH⊥AB 于H,CD交BE于F.求证:四边形CEHF为菱形.略证:易证CF∥EH,CE=EH,在Rt△BCE中,∠CBE+∠CEB=90°,在Rt△BDF中,∠DBF+∠DFB=90°,因为∠CBE=∠DBF,∠CFE=∠DFB,所以∠CEB=∠CFE,所以CE=CF.所以,CF=CE=EH,CF∥EH,所以四边形CEHF为菱形.六、随堂练习1.填空:(1)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2)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的四边形是________;(3)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________;(4)两组对边分别平行,且对角线的四边形是菱形.2.画一个菱形,使它的两条对角线长分别为6cm、8cm.3.如图,O是矩形ABCD的对角线的交点,DE∥AC,CE∥BD,DE和CE相交于E,求证:四边形OCED 是菱形。

《菱形的判定》教案

《菱形的判定》教案

教学文档
(菱形的判定)教案
(菱形的判定)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能说出菱形的判定定理,会证明菱形的判定定理并能应用解决问题。

(过程与方法)
在经历菱形性质定理的证明过程,提升观察、猜测、逻辑推理能力。

(感情态度价值观)
在猜测菱形性质的过程中,体会数学的乐趣。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菱形的判定方法。

(教学难点)
对角线相互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的证明。

三、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提问:菱形和矩形分别比平行四边形多了哪些性质怎么推断一个四边形是矩形的
问题:如何推断一个平行四边形或四边形是菱形的
引出课题。

(二)探究新知
问题:比照平行四边形和矩形的判定方法,说说菱形的性质定理的逆定理是否成立
.。

菱形的判定 教案

菱形的判定 教案

菱形的判定教案教案标题:菱形的判定教案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什么是菱形,并能够准确判定一个图形是否为菱形。

2. 学生能够运用菱形的特征进行问题解决,如计算菱形的周长和面积等。

教案步骤:引入活动:1. 引入菱形的概念,通过展示一张菱形的图片,询问学生是否知道这是什么形状,并引导学生描述菱形的特征。

探究活动:2. 提供一系列图形,包括正方形、长方形、梯形和菱形,让学生观察并分类这些图形。

3. 引导学生发现菱形的特征,如四条边长度相等、对角线互相垂直且长度相等等。

4. 指导学生运用这些特征来判定一个图形是否为菱形,通过提供一些实际例子进行练习。

展示活动:5. 展示一个图形,要求学生判断它是否为菱形,并解释判断的依据。

6. 让学生互相交换图形并进行判断,加强他们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应用活动:7. 提供一些练习题,要求学生计算给定菱形的周长和面积。

8. 引导学生运用菱形的特征,如对角线长度和夹角等,来解决实际问题,如找出具有相同周长的不同菱形。

总结活动:9. 总结菱形的特征和判定方法,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进行总结。

10.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疑惑,并进行解答。

教案评估:11. 布置一些练习题,要求学生判断给定图形是否为菱形,并计算菱形的周长和面积。

12. 观察学生在应用活动中的表现,评估他们对菱形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教案延伸:13. 引导学生研究其他多边形的特征和判定方法,扩展他们的几何知识。

这个教案旨在帮助学生理解菱形的特征和判定方法,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来巩固他们的学习。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教学步骤和活动,确保教学的有效性和学生的参与度。

菱形判定优秀教案

菱形判定优秀教案

菱形判定优秀教案
教案标题:菱形判定优秀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菱形的定义和性质,能够判断一个四边形是否为菱形。

2. 能力目标:学生能够运用菱形的性质解决相关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和问题解决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菱形的定义和性质,菱形判定方法。

2.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灵活运用菱形的性质解决问题。

三、教学准备
1. 教材:教科书相关知识点
2. 教具:黑板、彩色粉笔、菱形模型、练习题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展示菱形模型引起学生对菱形的兴趣,引发学生思考:什么是菱形?菱形有哪些性质?
2. 讲解:通过黑板和彩色粉笔,讲解菱形的定义和性质,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菱形的相关知识。

3. 操练:设计一些菱形判定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 拓展:引导学生运用菱形的性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拓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5. 总结:对菱形的定义和性质进行总结,强调菱形判定的方法,让学生掌握菱形的相关知识。

五、课堂作业
布置一些菱形判定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家中进行巩固和复习。

六、教学反思
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进行总结和反思,查漏补缺,为下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七、教学延伸
设计一些拓展性的菱形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究,拓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课时菱形的判定
【知识与技能】
经历菱形的判定方法的探究过程,掌握菱形的三种判定方法.
【过程与方法】
经历利用菱形的定义探究菱形其它判定方法的过程,培养学生动手实验、观察、推理的意识,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演绎能力.
【情感态度】
在探究菱形判定方法的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通过运用菱形的判定和性质,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
【教学重点】
菱形的判定定理的探究.
【教学难点】
菱形的性质与判定的综合应用.
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
要判定一个四边形是否是菱形,我们可依据菱形的定义,由“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来进行判定,还有没有其它的判定方法呢?
【教学说明】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探究思考,加深学生对菱形定义的再认识,它既是菱形的性质,又是菱形的最基本的判定方法.在问题的探究中,引入课题,同时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
探究如图,用一长一短两根细木条,在它们的中点处固定一个小钉,做成一个四边形.
(1)任意转动木条(如图(1)中四边形ABCD),这个四边形总是平行四边形吗?为什么?
(2)在木条的转动过程中,当它们互相垂直时(如图(2)中MN⊥EF),四边形EMFN是怎样的四边形?你能证明你的猜想吗?
证明:在图(2)中,∵四边形EMFN是平行四边形,
∴OE=OF.又MN⊥EF,即∠EON=∠FON=90°,且ON=ON,
∴△EON≌△FON,∴EN=NF,
EMFN是菱形.

【教学说明】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四边形的特征,关注两根细木条的中点的前提条件,让学生进行探究思考.在活动中,教师深入学生之中,了解学生的探究过程,观察学生探究的方法,接受学生的质疑,对有困难的学生给予个别指导.
想一想在四边形ABCD中,AB=BC=CD=DA,则四边
形ABCD是菱形吗?如果是,请给出证明;如果不是,请举
一反例.
【教学说明】让学生进行探索,教师关注学生的探索过程和说理,从而加深学生对菱形判定方法的认识.
菱形的判定定理
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四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三、典例精析,掌握新知
ABCD的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且AB=5,AO=4,例1 如图,
BO=3,求证: ABCD是菱形.
【分析】在△ABO中,AB=5,AO=4,BO=3,由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可得
ABCD是菱形.
∠AOB=90°,即AC⊥BD,故
例2 如图,在矩形ABCD中,E、F、G、H分别为AB、BC、CD、DA的
中点,连接EF 、FG 、GH 、EH ,求证:四边形EFGH 是菱形.
【分析】因为E 、F 、G 、H 分别为四边中点,故可连接对角线AC 、BD ,由三角形中位线性质易得EH=FG=12BD ,EF=GH=12
AC ,又因为四边形ABCD 是矩形,所以有AC=BD ,从而EF=FG=GH=EH ,因此四边形EFGH 是菱形.
【教学说明】以上两例均可让学生自主探究,独立完成,然后相互交流.教师可适时予以点拨,从而解决问题,最后可选派两名同学上黑板书写自己的证明过程,师生共同评析,进一步增强对菱形判定定理的理解和运用.
四、运用新知,深化理解
1.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一定是菱形吗?试举例予以说明.
2.一个平行四边形的一条边长为9,两条对角线长分别为12和65求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3.如图,两张等宽的纸条交叉叠放在一起,重合的四边形ABCD 是一个菱形吗?为什么?
【教学说明】学生自主探究,教师巡视指导.第1题旨在让学生加深对“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的理解,而第2题既是回顾平行四边形性质、勾股定理逆定理等重要知识,又是菱形判定方法的再认识,第3题中“等宽的纸条”有两层意思:一是纸条应是两边平行的,二是这两条平行边之间的宽度(即平行线间距离)是相等的,因而在论证四边形ABCD 是菱形时,应过A 作AE ⊥BC 于E ,AF ⊥CD 于F ,由AE=AF 来推理说明.
【答案】1.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不一定是菱形,反例如下:
2.解:如图,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且AB=9,
AC =12,BD =65显然:AO=12AC =6,BO =12
BD =35.在△AOB 中,AB 2=81,BO 2=45,AO 2=36,AB 2=BO 2+AO 2,∴∠AOB =90°,∴ ABCD 是菱形.∴S 菱形ABCD =12AC·BD =12
×12×65365. 3.解:四边形ABCD 是一个菱形,理由如下:显然AD ∥BC ,AB ∥CD.∴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过A 作AE ⊥BC 于E ,AF ⊥CD 于F ,则AE=AF.又∵S ABCD =AE·BC=AF·CD ,∴BC =CD ,∴ ABCD 是菱形.
五、师生互动,课堂小结
判定一个四边形是菱形有哪些方法?判定一个平行四边形是菱形又有哪些方法?它们在论证过程中有哪些不同?说说看.
1.布置作业:从教材“习题18.2”中选取.
2.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
定理的形成是长期演绎推理的结果,菱形的判定定理也不例外.因此本课时教学应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教学时,教师可让学生用两根钉着的木条进行演示,共同探究出菱形的判定定理,然后师生一同完成例题和习题.这样能使学生经历实践、推理、交流等教学活动过程,体会学习的乐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