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对课堂效果的影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对课堂效果的影响
教师教学行为与课堂教学效果,这两者是架起沟通教与学实践的桥梁,主导是教师,主角是学生,阵地是课堂,强调的是实践。

教学效果的好坏与教师的教学行为显著相关。

有效的教学,首先取决于教师对课堂上应做什么作出正确的决定,其次取决于如何实现这些决定。

我认为教师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改进教学行为,才能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

一、创设平等和谐的气氛
教学情绪是在课堂教学中伴随教师教学行为,对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方式、教学效果等的态度体验。

教学情绪对课堂教学效果有显著影响。

教师通过情绪的感染,使学生体验到愉快、振奋的情绪,引起他们的求知欲望,将会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教师有激情,学生才更有激情。

教师起主导作用,教师的情绪对课堂气氛起决定性的作用。

人的情感和情绪在通常情况下是自然流露,但在特定的情况下也有控制流露的情绪,这些都形成感染源。

被感染者往往是因为仿效、移情、参与等原因在情感上发生共鸣。

这些现象在教学中普遍存在,有时甚至是一堂课成败的关键。

“亲其师,才能信其道。

”课堂是一个情感场,学生们会带着各种各样的感情上每一节课。

教师要在平等的前提下,严爱有度,走进学生的心灵,给学生信心,给学生温暖,给学生希望,给学生可以触摸到的未来,就可以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学生才会因为喜欢这位教师而喜欢上这位教师的课。

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人们常说“兴趣是学习的先导”,我们在教学中必须积极探索,努力在课堂中创造教师愉快地教和学生愉快地学的良好条件,使学生变“厌学”为“好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所以,我们一定要将愉快性原则贯穿到整个教学的全过程,这样才能真正使整个课堂教学在愉快中完成,达到预期的教学成果。

用现实中的生活情境,创设与知识的有关的问题情题,启发学生思考,唤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真正的投入到问题的解决中去,在交流中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去建构新知识达到有效的学习。

三、积极探寻课堂教学低效行为
1、课堂上满堂灌、集中讲、集中练,讲练比例失调。

这是课堂教学中常见的三个极端行为,是抵触课堂教学改进行动、不尊重学
生主体地位、不顾学生学习效果的典型表现。

一堂课连续讲授时间不宜超过30
分钟,“学为主体、练为主线、讲与练有机结合”是我们课堂教学改进行动的基本要求。

事实表明,“有讲有练、边学边练,讲与练有机结合”,是充分调动学生思维行之有效的方法。

课堂教学要符合学科特点,要处理好“讲”与“练”的关系。

有的学科适合讲一条练一题,而有的学科就不能这样,它需要经过学生的整体把握和感悟之后才能练,况且,课堂练习也不能只练选择题,应该兼顾各种题型才好。

2、片面追求“自主”与“合作”,没有处理好“自主合作”与老师讲授的关系。

有的老师仅仅把“合作学习”作为一个教学环节出现在课堂上,没有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作用。

“自主学习”是“合作学习”的基础,学生在“自主学习”中解决不了的问题,才能通过“合作学习”来解决,“合作学习”解决不了的问题,再由老
师解答。

“合作学习”的课堂气氛应该是民主的、和谐的,既有学生之间的合作,也应该有师生之间的合作。

教师必须在学生“自主”或者“合作”之前,提出明确的“目标和标准”,让学生按照这个“目标和标准”去“自主”、“合作”。

学生“看看、背背”不是真正的自主学习,前后、左右同学泛泛地“讨论”一番也不是真正的“合作学习”。

强调“自主”、“合作”,不是削弱老师的讲授功能,重要问题老师还是应该讲透彻,重要的知识,还得需要老师根据学科特点加以概括、归纳,形成有规律的东西呈现给学生。

其实,老师也是“合作学习”中的一员,应该“该出手时就出手”。

3、剥夺学生思维,直接将答案呈现给学生。

在课堂上,有的老师担心授课进度,担心课堂秩序,一些重要问题虽然也进行了提问、引导,但还没有经过学生思考回答,或者学生的回答不正确,老师也不再进一步启发引导,就迫不及待地将答案讲了出来。

表面上看,这样的课堂教学进行得很顺利,秩序不混乱,但是,它没有帮助学生真正构建起新的知识体系,课堂效果大打折扣。

良好的课堂秩序,关键在于处理好学生思维的“等待时间”
与教学进程的关系。

用“真问题”组织教学时,要给学生留足两个“等待时间”。

第一等待时间:问题提出后要等待全体学生都能产生思维结果,教师不能用自问自答式的讲解剥夺学生的思维空间;第二等待时间:学生表述思维结果时,老师要耐心倾听,直到学生讲完为止,允许异想天开和稀奇古怪,允许正确与错误并存。

老师要引导学生思考、讨论,使问题的答案逐步趋于完善,不要将学生的思维结果强行拉到自己的预设上来,更不能越俎代庖。

两个“等待时间”是课堂教学中老师还给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的真正体现。

4、关于教师板书和教学语言
有的老师板书字迹潦草,书写较差,有的老师板书比较随意,不是一个完整的知识网络,从中看不出这位老师的板书是否有过“设计”,还有的老师在没有导入新课之前,板书提纲就早已写在黑板上了,这势必导致讲课过程中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罗列,问题之间、环节之间缺少过渡语言。

严谨、逻辑、规范、凝练的课堂语言,应该是每一位老师追求的目标,课堂上要多用引导性、点拨性语言启发学生思维。

但有的老师课堂语言罗嗦、语速过快、带有口头语,甚至还有一些不符合学科特点的语言。

譬如说:提出问题以后,不要轻易地缀上一句:“这个问题很简单。

”这首先表明了这位老师设计的课堂提问思维含量不高,是一个比较低级的提问,不仅无助于启发学生思维,反而还会容易引起反感。

其次,容易给学生造成误导,形成思维惰性,因为“这个问题很简单”,很多学生就可能不再慎思、深思,削弱了学生对这个问题的探究力,甚至干脆不去思考而开了小差,形成课堂气氛的沉闷无语局面。

第三,假如有同学起来回答这个问题,也可能会出现两种后果:一是即使这个同学会回答对了也不能引起共鸣,因为老师有言在先,“这个问题很简单”,回答对了也没有什么了不起的。

二是假如某个同学回答错了,或者表述得不圆满,那么,这个同学必然心
慌意乱,叫苦不叠:这么简单的问题自己还回答不上来,确实没面子呀!余下的
时间他如坐针毡,并决心以后再也不回答这个老师的提问了,以免“上当受骗”。

四、优化课堂的教学手段
教学手段是指为提高教学方法效果而采用的一切器具和设施。

在以往的教学
中,教师只是一本书,一张嘴,一支笔。

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也没兴趣。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进入课堂,很大程度上调动了学生的视听感观系统,充分展示了教学手段的多样化,丰富了学生的直观感受,让学生在无意识下主动,积极地接受新知识。

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途径,它涉及到各个方面,既有教师自身的因素,也有学生方面的影响,还有各种教学环境的制约。

作为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师,我应当不断地学习和反思,探索和改进,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与价值,真正达到课堂教学的实效,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