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音乐与时代 第二节 时代变迁中的中国音乐 (思乡曲) 3

合集下载

花城版高中音乐鉴赏《时代变迁中的中国音乐》第二节

花城版高中音乐鉴赏《时代变迁中的中国音乐》第二节
他的主要作品为:第一交响乐《交响狂 想诗——为阿佤山的记忆》,交响诗篇 《土楼回响》,《沙迪尔传奇——为大 型民乐队》,《圭一》,《中山号舰— —1922年》,《南词》,电影音乐《画 魂》等,这些作品为他赢得了多项荣誉:
“第十四届上海之春”大奖,“金鹰奖” 及首届“金钟奖”金奖和银奖。
刘湲
请欣赏《客家之歌》
第二章、思乡曲
音乐可以用比语言好得多的千百种因素来充实一个人的灵 魂,我所爱的音乐所表达的一切,是一种明确的思想,我就是 这样寻找各种方式来表达这一思想的。
——(德)门德尔松
那是谁,在月夜里用笛声吹奏着那支思乡的歌,忧伤的曲 调不经意塞满了我心中的荒原;是谁在夜夜释读那首思乡的古 诗,忧伤的平仄滴动着无垠恬静的乡愁。在流水般失意的日子 里,故乡的山山水水,已渐行渐远。蓦然回首,才发现那尘封 于心底的芳香,才明白,自己是一只放飞的风筝,无论身置何 方,身在何处的心灵之绳永远栓在故乡门前的梧桐树上。故乡 的一切都在我的记忆中闪烁,那山那水,那纯朴的人家,那弯 弯的小河……故乡的恒古不变的姿态,在诗歌中演译着淡化成 一首无字的歌,一篇无韵的诗章。当空中再也望不到南飞的雁 群,当梧桐树上的叶子黄了又青,我那不变的乡愁却又如此悠 悠荡荡地演奏着,一如故乡那清远的笛声,缕缕不绝。亦如李 后主的那一句“离恨恰如青草,更行更远还生”。
结合时代背景,说一说这首歌创作的特点
真实的反映了“五四”时期,在新文 化运动影响下的知识青年,向往自由、 追求个性解放,反对封建礼教的共同 心理。
内蒙组曲
《内蒙组曲》(小提琴组曲)——马思 聪曲 这是马思聪1938年创作的一部小提琴 组曲,原名《绥远组曲》。全曲共分3个 乐章,即一,"史诗";二,"思乡曲";三, "塞外舞曲"。

音乐与时代第2节时代变迁中的中国音乐思乡曲思乡曲高中音乐花城版音乐鉴赏课件

音乐与时代第2节时代变迁中的中国音乐思乡曲思乡曲高中音乐花城版音乐鉴赏课件

我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
马思聪(1912—1987)
小提琴家、作曲家、音乐教育家。 汉族,广东海丰人。曾两度 留学法 国,回国后主要从事小提琴演奏、创 作、教学活动。曾任中央音乐学院的 首任院长,1967年后定居于美国, 1987年在美国费城逝世。
代表作品有:《第一回旋曲》、 《西藏音诗》、《春天大合唱》、 《内蒙组曲》等。
我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
时代变迁中的
中国音乐
--------- 思乡曲
我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
天上飘着些微云, 地上吹着些微风。 啊! 微风吹动了我头发, 教我如何不想她? 月光恋爱着海洋, 海洋恋爱着月光。 啊! 这般蜜也似的银夜,教我如何不想她? 水面落花慢慢流, 水底鱼儿慢慢游。 啊! 燕子你说些什么话? 教我如何不想她? 枯树在冷风里摇, 野火在暮色中烧。 啊! 西天还有些儿残霞, 教我如何不想她? 刘半农 一九二〇年八月六日 伦敦
我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
❖ 第二段写天上的月光、地上的海洋。可以说 是对第一段的再现。表现了歌者对故乡(或 者对亲人对“他”“她”)的越来越强烈的 思念。
❖ 第三段写水面的落花水底的鱼儿。燕子你说 些什么话附点的运用体现出一种不安的情绪。
❖ 第四段写枯树、冷风、野火、残霞。这一段 是描写冬天,要把枯树暮色、残霞唱得沉重 些。
我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
《教我如何不想他》鉴赏
❖ 歌曲以优美流畅的旋律,通过对春、夏、秋、 冬四个季节各种自然景色富于诗情画意的描 写,引人入胜地表现了情丝萦绕的青年独自 徘徊吟唱的感人场面,表达了主人公对“他” 的思念 。
❖ 歌曲分为四段,第一段是写天上的微云、地 上的微风 ,引发出亲切、感人、充满温情的 E大调旋律。

第三单元 音乐与时代 第二节 时代变迁中的中国音乐 (思乡曲) 2

第三单元  音乐与时代 第二节  时代变迁中的中国音乐 (思乡曲) 2

客家围屋
《土楼回响》的创作背景



作曲家刘湲童年在贫困偏僻的闽西山区度过,那里有美丽的 自然景观和动听的客家山歌。《交响诗篇——土楼回响》是 刘湲2000年在中央音乐学院深造,读吴祖强的博士研究生后 开始创作的。 《土楼回响》是一部表现来自古代中原地区,祖地在闽西的、 汉族的一个民系——客家人奋斗、生存、发展、性格和文化 等综合性的宏大壮丽的史诗篇章。这部充满客家文化素质的 人生精神的交响音乐作品,无论是其标题内容、音乐的艺术 表现还是结构形式的整体安排,无不都是作曲家受到客家文 化的启示而精心构思并赋予其深刻的内涵。 《土楼回响》是首届全国音乐“金钟奖”的“管弦乐——大 型交响合唱作品”评奖中惟一的荣获金奖作品,青年作曲家 刘湲作曲。全曲有 “劳动号子“、“海上之舟”、“土楼夜 语”、“硕斧开天” “客家之歌”五个乐章 ,两个主题都 来自客家山歌。
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 2004年初审通过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音乐必修
广东基础教育课程资源研究开发中心 音乐教材编写组编著
花 城 出 版 社
第三单元 音乐与时代
第二节 时代变迁中的中国音乐 (思乡曲)
第二节 时代变迁中的中国音乐(思
乡曲)
《客家之歌》
客家的起系,也是汉族在世界 上分布范围最广阔、影响最深远的民系之一。有关客家的起 源存在多种说法,主要的有客家中原说和客家混血说。客家 中原说认为客家主体构成为来自中原的移民,而客家土著说 则认为“客家共同体,是南迁汉人与闽粤赣三角地区的古越 族移民混化以后产生的共同体,其主体是生活在这片土地上 的古越族人民,而不是少数流落于这一地区的中原人”。从 两宋开始,中原汉民大举南迁,经赣南、闽西到达梅州,最 终形成相对成熟的、具有很强稳定性的客家民系。此后,客 家人又以梅州为基地,大量外迁到全国乃至世界各地。“客 家三州”为 嘉应州、赣州、汀州。 “客家”的说法是作为 一个汉族民系的称谓,并非是一个种族的概念,而是文化的 概念。

花城版高中音乐鉴赏时代变迁中的中国音乐第二节ppt课件(2)

花城版高中音乐鉴赏时代变迁中的中国音乐第二节ppt课件(2)

我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
客家
客家是中国南方广东、江西、福建、广西、台湾等 本地族群的主要组成部分,是世界上分布范围广阔、 影响深远的汉族民系。 以粤赣闽为基地,大量外迁到中国各地(含港澳台) 以及南洋(今东南亚)乃至世界各地。 客家语是当地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近现代客 家的人六次崛起,大批人杰促进了社会进步。 客家文化既继承了古代正统汉族文化,又融合了南 方(如岭南)土著文化,有古汉文化活化石之誉, 客家语言是古汉语的活化石。耕读传家是客家文化 的特点。围龙屋制度是古代农耕文化的巅峰代表。
我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
我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
第二章、思乡曲
音乐可以用比语言好得多的千百种因素来充实一个人的灵 魂,我所爱的音乐所表达的一切,是一种明确的思想,我就是 这样寻找各种方式来表达这一思想的。
——(德)门德尔松
那是谁,在月夜里用笛声吹奏着那支思乡的歌,忧伤的曲 调不经意塞满了我心中的荒原;是谁在夜夜释读那首思乡的古 诗,忧伤的平仄滴动着无垠恬静的乡愁。在流水般失意的日子 里,故乡的山山水水,已渐行渐远。蓦然回首,才发现那尘封 于心底的芳香,才明白,自己是一只放飞的风筝,无论身置何 方,身在何处的心灵之绳永远栓在故乡门前的梧桐树上。故乡 的一切都在我的记忆中闪烁,那山那水,那纯朴的人家,那弯 弯的小河……故乡的恒古不变的姿态,在诗歌中演译着淡化成 一首无字的歌,一篇无韵的诗章。当空中再也望不到南飞的雁 群,当梧桐树上的叶子黄了又青,我那不变的乡愁却又如此悠 悠荡荡地演奏着,一如故乡那清远的笛声,缕缕不绝。亦如李 后主的那一句“离恨恰如青草,更行更远还生”。
汉族,广东海丰人。曾两度 留学法国, 会过后主要从事小提琴演奏、创作、 教学活动。曾任中央音乐学院的首任 院长,后定居于美国。

高中音乐_时代变迁中的中国音乐-光明行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音乐_时代变迁中的中国音乐-光明行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时代变迁中的中国音乐—光明行》教学设计(一)导入(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学生伴随《卖报歌》的音乐走进课堂。

创造一种音乐的氛围。

以同学们熟悉的歌声,拉近与作曲家的距离,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播放三个视频片段,听音乐并回答:这些作品都是反映什么时代,什么内容的?通过20世纪战争年代反映人民要奋起反抗剥削和压迫的作品,导出《时代变迁的中国音乐——光明行》课题,在让学生初步了解这一时期作品风格和内容的同时,建立起进一步了解音乐的愿望。

(二)新课一、《光明行》1、导入(学生通过课前预习导学,课堂展示作曲家刘天华及其国乐改进)2、《光明行》(1)进行曲(国乐改进之体裁,曲式结构)完整欣赏全曲并回答问题。

此曲的音乐形象是怎样的?与你以前听过的传统二胡曲有何不同?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同?(试从节奏、旋律等方面回答)这一问题的设置,带领学生整体感受乐曲充满自信积极向上的音乐形象,从音乐要素分析音乐。

结合乐曲复三部曲式结构,2/4拍子,用行进步伐节奏写成,旋律雄劲刚健,坚定有力。

总结,这样的乐曲我们称之为:进行曲。

介绍进行曲的由来,并请学生举例自己知道的进行曲,如《义勇军进行曲》、《运动员进行曲》、《拉德斯基进行曲》等,播放音频,进一步感受进行曲的风格,在感受的基础上,再来欣赏一段阅兵式的视频,看一下军人踩着鼓点行进的过程。

阅兵式的画面会让学生感到非常震撼,他们被这种威严的步伐吸引了,这个时候教师就因势利导,请同学们一起随着音乐来踏节奏,这个提议正好迎合了学生跃跃欲试的心理,非常好的克服了高中学生音乐课不爱动的弊端。

(2)模进(国乐改进之作曲技法)欣赏第三段,感受模进的音乐效果,学习模进的写作技法)问题:听第三段,看曲谱,旋律有什么特点?给你什么样的感受?结合曲谱与旋律总结:这种按照一定的音程关系移高或移低,即旋律以不同音高重复出现的写作技法叫模进。

模进:即模仿前进,原有节奏保持不变,把乐音进行有规律的移高或移低。

模进写作技法的音乐:《神秘园》、《布拉格广场》、《哆唻咪》音乐创作环节:我是作曲家:小组合作,根据给出节奏进行模进,并进行成果展示。

花城版高中音乐鉴赏时代变迁中的中国音乐第二节课件

花城版高中音乐鉴赏时代变迁中的中国音乐第二节课件

叫我如何不想他
词:刘半农 曲:赵元任
请同学们静静聆听,感受一下歌词的意境
天上飘着些微云,
啊!
地上吹着些微风。 啊! 微风吹动了我的头发, 教我如何不想她? 月光恋爱着海洋,
这般蜜也似的银夜。 教我如何不想她? 水面落花慢慢流, 水底鱼儿慢慢游。 啊!
海洋恋爱着月光。
燕子你说些什么话? 教我如何不想她? 枯树在冷风里摇, 野火在暮色中烧。 啊! 西天还有些儿残霞, 教我如何不想她? ---------刘半农 1920.9.4
代表作品有:《第一回旋曲》、 《西藏音诗》、《春天大合唱》、 《内蒙组曲》等
我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
内蒙组曲
《内蒙组曲》(小提琴组曲)——马思 聪曲 这是马思聪1938年创作的一部小提琴 组曲,原名《绥远组曲》。全曲共分3个 乐章,即一,"史诗";二,"思乡曲";三, "塞外舞曲"。
我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
我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
刘半农
刘半农(1891年5月29日-1934年7月14日), 江苏江阴人,原名寿彭,后名复,初字半侬, 后改半农,晚号曲庵,中国新文化运动先驱, 文学家、语言学家和教育家。
清宣统三年(1911年)曾参加辛亥革命,民国 元年(1912年)后在上海以向鸳鸯蝴蝶派报刊 投稿为生。民国六年(1917年)到北京大学任 法科预科教授,并参与《新青年》杂志的编辑 工作,积极投身文学革命,反对文言文,提倡 白话文。民国十四年(1925年)秋回国,任北 京大学国文系教授,讲授语音学。民国二十三 年 ( 1934 年 ) 在 北 京 病 逝 。 主 要 作 品 有 诗 集 《扬鞭集》、《瓦釜集》和《半农杂文》。

音乐鉴赏单元概述

音乐鉴赏单元概述

第一单元音乐与生活单元概述本单元由“生命之歌”、“情感之声”、“生活之音”、“自然之韵”四部分组成。

单元中选择的音乐内容体现了音乐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密不可分的关系。

第一节“生命之歌”,启发学生关注:从生命的诞生开始,直至生命的终结,音乐见证着人生每一个神圣的仪式,伴随着人生每一段丰富的经历;同时音乐能表达人们对生命的渴望与追求、思考与眷恋,可以描述艰难坎坷的人生旅程。

第二节“情感之声”,表达了人类各种美好的情感:母爱、亲情、爱情、友情、乡情、祖国情、民族情及人间真情。

激发学生领悟:音乐艺术的感染力首先来自于情感的力量,这是音乐美最本质的特征。

音乐是人类内心世界(情感、意志、欲望)的表露,是人情感的抒发、宣泄。

正如卢梭所说的:“旋律可以在人心灵深处激起各种各样的情感。

”第三节“生活之音”,选择了形式多样、风格各异,并始终伴随人类各种生活的音乐。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音乐,同时能感悟:“音乐就是生活,生活就是音乐。

”激发其构建自己的音乐生活的愿望。

第四节“自然之韵”,旨在使学生体察到:人类就生活在大自然这个精彩的音响世界中。

音乐家的创作灵感常常是;来源于自然界最为原始、最有生命力的声音。

同时对“音乐是情感的艺术,时间的艺术,更是声音的艺术”进行理性的思考。

本单元教学中要坚持以聆听为主的教学原则,在音乐鉴赏活动中不但要听辨音乐的变化,感受音乐的艺术魅力,了解音乐表现的方法手段,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学生对音乐情感的辨别力、表现力以及理解力。

教学中可以运用比较鉴赏和探究与合作的教学模式,设计具有探究性和启发的问题鼓励学生进行理性的思考;并将研究学习的方式渗透到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学习法方法的改变;引导学生根据制定专题或自选专题,学会收集文字、乐谱、图片、音响、音像资料并进行交流。

同时鼓励学生以口头描述、写短文诗歌等形式表达聆听与鉴赏心得体会,并经常展开评论与教学评价活动,已达到掌握鉴赏音乐的方法,了解相关文化,丰富音乐情感,提高文化素养,增进身心健康,以达到学会构建自己的音乐生活的目的。

高中音乐花城版公开课教案客家之歌(交响诗篇《土楼回响》第五乐章)

高中音乐花城版公开课教案客家之歌(交响诗篇《土楼回响》第五乐章)

《客家之歌》教学设计教学对象:高一年级教学目标:1.从了解客家人迁徙历史及文化中,感受身在异乡的客家儿女怀念故乡的情思,体会和学习客家人勤奋、团结进取、大无畏的“客家精神”,从而喜爱民族民间音乐。

2.通过分段聆听乐曲的两个主题及其变奏形式,把握音乐情绪的变化;用客家方言学唱主题A“山歌”,感受客家音乐魅力;演奏打击乐器体验乐曲进行曲风格,参与合唱实践引起情感共鸣,从内心感受到客家人的刚毅、团结、开拓进取与大无畏的“客家精神”。

3.通过欣赏乐曲,了解客家人迁徙历史及文化精神;能有感情地用客家方言演唱主题《唔怕山高水远》,分辨两个主题的变化;参与合唱实践,感受客家儿女浓郁的思乡之情;关注作曲家引用民族音乐素材进行音乐创作赋予了作品新的动力与寓意。

教学重点:聆听乐曲主题及其变奏形式,把握音乐情绪的变化;参与合唱实践引起情感共鸣,从内心感受到客家人的刚毅、团结、开拓进取与大无畏的“客家精神”。

教学难点:聆听乐曲主题及其变奏形式,把握音乐情绪的变化。

教学分析:1.教材分析本课内容选自花城版《高中音乐鉴赏》第三单元《音乐与时代》第2节《时代变迁中的中国音乐》,以“思乡”为主题的《客家之歌》。

这首作品选自刘湲作曲的《土楼回响》第五乐章。

作品创作于2000年,曾在首届全国音乐金钟奖的管弦乐-大型合唱作品中荣获唯一的金奖。

它是世界上第一部专门为客家人创作的交响曲,也是客家文化史上绝无仅有的第一部交响曲。

这部作品曾经在第十六届“世界客属恳亲大会”中,在永定民居土楼“振成楼”内由郑小瑛教授率领厦门爱乐乐团为来自全球各地三千多名客家亲属首演,浓郁的情感深深打动在场所有人,引发了所有客家儿女强烈的情感共鸣。

2.学情分析高中生接触交响乐作品比较少,特别是中国人创作的有民族特色的交响乐作品。

粤北韶关地区居住了不少客家人,如韶关曲江、始兴县、乳源县、乐昌市、南雄市、新丰县等,每个班级都有来自各县各地的客家人,从自己熟悉的语言入手,通过用客家方言演唱山歌,让班级其他同学学讲几句自己故乡的语言,拉近了同学们之间的距离,如此进入到作品的欣赏就事半功倍。

时代变迁中的音乐

时代变迁中的音乐
教材
简析
本课选自高中音乐鉴赏(花城版)第三单元第2节《时代变迁中的中国音乐》,甄选了“光明行”、“思乡曲”、“红旗颂”和“走进新时代”四个部分的教学内容,旨在让学生理解中国时代变迁的发展与中国音乐创作发展变化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通过几部优秀作品的赏析,让学生理解历史变迁是音乐创作的源泉,时代的主题对音乐的题材和创作方式有影响。音乐在历史变迁的当时起鼓舞作用,而时代变迁后的今天,音乐又带领我们追忆历史,感悟历史。
5.郭文景与《御风万里》
(1)简介中国新时代音乐的发展
师:20世纪80年代以来,年轻的音乐家们将世界现代音乐观念和新的创作技法与中国民族音乐相结合,创作出一批具有探索性的作品,体现出新的美学观念,如谭盾交响乐《1997`天地人》,郭文景交响合唱《蜀道难》等。
郭文景、谭盾、瞿小松和叶小纲4人被誉为中央音乐学院1978级的“四大才子”。当年中央音乐学院的学子,如今都已成为国际知名的作曲家,同时也是中国当代音乐的中坚力量。
时代变迁中的音乐
课 题
《时代变迁中的中国音乐》
授课教师
邱黎苑
教学
单元
花城版普通《高中音乐鉴赏》
第三单元《音乐与时代》
授课年级
高一年
教学
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中国近现代音乐的背景及相关音乐文化,使学生了解中国近现代音乐的发展。
2.?过程与方法:能结合时代背景,初步分析音乐作品在题材、体裁、表现手法、旋律特征等方面的异同。
着名作曲家叶小刚说过:“如今,我们的听众接触欧美地区的音乐很多,但国外对中国的作品却不是很了解,所以,我们现在比较重要的工作是把中国的音乐推广到全世界。”
(2)简介作曲家及作品创作背景
郭文景(1956-)作曲家。1983年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现任该院作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先后6次在全国作曲比赛中获奖。作品曾被评为“二十世纪华人音乐经典”。他被称为“唯一未曾在海外长期居住而建立了国际声望的中国作曲家”。

时代变迁中的音乐

时代变迁中的音乐
课后思考:你认为怎样的音乐作品才能既富于时代气息,又有超越时空的永恒魅力。
七.下课礼式,师生问好!
板书设计:
《时代变迁中的中国音乐》
新音乐创作和时代大背景的关系
教学反思:
刘天华于1922年被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聘为国乐导师,他大胆地吸取西洋音乐的技法,将二胡和琵琶引入高等学府的课堂,创作的作品如《病中吟》、《苦闷之讴》、《悲歌》、《良宵》,都体现出“五四”前后中国爱国知识分子在黑暗社会中的苦闷、旁徨,要求变革,追求光明的精神。
3.马思聪与《思乡曲》
(1)简介作曲家及作品创作背景
(2)学唱原民歌《城墙上跑马》,课本P.122
(3)欣赏《思乡曲》(体会原民歌在作品中的运用)
(4)拓展:《思乡曲》曾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对台湾和海外侨胞广播的开始曲,但是在文革期间,<<思乡曲>>被停播,改为<<东方红>>。(让学生理解历史的变迁对音乐的作用)
4.新中国建立后的音乐创作蓬勃发展
以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管弦乐曲《红旗颂》、钢琴协奏曲《黄河》为例并欣赏片断。
马思聪(1912-1987)是我国着名小提琴演奏家、作曲家和音乐教育家,早年留学法国,1931年回国后主要从事音乐教育工作,解放后曾担任中央音乐学院首任院长,1967年后定居于美国,1987年在美国费城逝世。
《思乡曲》是马思聪于1937年(当时年仅25岁)所写《内蒙组曲》(又名《绥远组曲》)中的第二乐章。当年,日寇的铁蹄蹂躏了满蒙华北大地,东三省的学生流亡关内。马思聪听到内蒙绥远民歌《城墙上跑马》,感受到了飘泊在外的青年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选择它作为《思乡曲》的音乐主题,是对当时战乱时期人们流离失所、背井离乡的真实写照。
历史变迁是音乐创作的源泉,时代的主题对音乐的题材和创作方式有影响。音乐在历史变迁的当时起鼓舞作用,而时代变迁后的今天,音乐又带领我们追忆历史,感悟历史。

花城版高中音乐鉴赏教案时代变迁中的中国音乐教案

花城版高中音乐鉴赏教案时代变迁中的中国音乐教案

花城版高中音乐鉴赏教案时代变迁中的中国音乐教案《时代变迁中的中国音乐》花城版普通《高中音乐鉴赏》第三单元《音乐与时代》授课年级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中国近现代音乐的背景及相关音乐文化,使学生了解中国近现代音乐的发展.2.过程与方法:能结合时代背景,初步分析音乐作品在题材、体裁、表现手法、旋律特征等方面的异同.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欣赏过程中能积极参与课堂实践活动,理解“时代主题对音乐体裁和创作方法的影响”、“音乐在时代变迁中所起的作用”.欣赏中国近现代音乐的优秀作品,如《光明行》、《思乡曲》、《御风万里》等.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积极体验和讨论,进行理性思考.本课旨在通过引起兴趣——欣赏——体验——探讨等教学方法与手段,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探索欲望和参与意识,注重培养学生独立的思维能力.通过教学,使学生不仅得到知识,更得到学习能力,从而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长远发展奠定学习的基础.本课选自高中音乐鉴赏(花城版)第三单元第2节《时代变迁中的中国音乐》,甄选了“光明行”、“思乡曲”、“红旗颂”和“走进新时代”四个部分的教学内容,旨在让学生理解中国时代变迁的发展与中国音乐创作发展变化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通过几部优秀作品的赏析,让学生理解历史变迁是音乐创作的源泉,时代的主题对音乐的题材和创作方式有影响.音乐在历史变迁的当时起鼓舞作用,而时代变迁后的今天,音乐又带领我们追忆历史,感悟历史.切入点教师演唱电视剧主题歌(让学生感受其强烈的时代气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内容与过程10分师生问好(分发课堂辅助教学所用的表格).一.导入——教师演唱电视剧主题歌(抗战时期民歌).导语——不只是文字和图片可以记录历史,音乐也可以.从音乐作品的内容,我们可以判断其所代表的时代、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环节意图:利用教师的音乐特长,营造愉悦的课堂气氛,拉进与学生的距离,激发学生本课学习的热情.)聆听我国近现代不同时期的歌曲片断(如:《松花江上》、《东方红》、《歌唱祖国》、《红旗颂》、《春天的故事》、《走进新时代等》),聆听音乐作品,感受其强烈的时代气息和爱国主义情怀.师生讨论:(结合60周年国庆升旗仪式仪仗队的图片)20世纪前半叶,中国人一直在为踏上“民族独立和解放”的光明之路而艰苦斗争.而音乐则犹如一面“时代的镜子”,折射出人民对胜利的渴望和对光明的追求.从鸦片战争至洋务运动.从维新变法至辛亥革命.从五四爱国运动至新中国的成立,中国近现代音乐的发展同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变迁基本相一致的,历史的发展推动了音乐的发展,音乐的不断发展又时刻反映着历史发展动态.(环节意图:通过聆听音乐,结合问答活动,改变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学习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二.新课1.李叔同与学堂乐歌师:20世纪初,西方文化广泛地深入中国,私塾被新式学堂所代替,这一时期的学校歌曲统称为“学堂乐歌”.学堂乐歌多为填词歌曲.它的发展,使西洋音乐及其相关文化得以在我国传播,对我国近代音乐发展有重要的影响.李叔同和沈心工是学堂乐歌的代表人物.欣赏《送别》片断2.刘天华与《光明行》(1)教师用二胡范奏作品片断(2)师生讨论作品的音乐特点:进行曲,号角式音调,旋律明快坚定,节奏富于弹性.师:《光明行》是刘天华先生创作于1931年(“五四”新文化运动后)的一首二胡曲.这首作品可以说是中国的第一首“二胡进行曲”.全曲生机勃勃,充满勇往直前的进取精神.刘天华于1922年被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聘为国乐导师,他大胆地吸取西洋音乐的技法,将二胡和琵琶引入高等学府的课堂,创作的作品如《病中吟》、《苦闷之讴》、《悲歌》、《良宵》,都体现出“五四”前后中国爱国知识分子在黑暗社会中的苦闷、徬徨,要求变革,追求光明的精神.3.马思聪与《思乡曲》(1)简介作曲家及作品创作背景马思聪(1912-1987)是我国著名小提琴演奏家、作曲家和音乐教育家,早年留学法国,1931年回国后主要从事音乐教育工作,解放后曾担任中央音乐学院首任院长,1967年后定居于美国,1987年在美国费城逝世.《思乡曲》是马思聪于1937年(当时年仅25岁)所写《内蒙组曲》(又名《绥远组曲》)中的第二乐章.当年,日寇的铁蹄蹂躏了满蒙华北大地,东三省的学生流亡关内.马思聪听到内蒙绥远民歌《城墙上跑马》,感受到了飘泊在外的青年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选择它作为《思乡曲》的音乐主题,是对当时战乱时期人们流离失所、背井离乡的真实写照.(2)学唱原民歌《城墙上跑马》,课本p.122(3)欣赏《思乡曲》(体会原民歌在作品中的运用)(4)拓展:《思乡曲》曾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对台湾和海外侨胞广播的开始曲,但是在文革期间,<<思乡曲>>被停播,改为<<东方红>>.(让学生理解历史的变迁对音乐的作用)4.新中国建立后的音乐创作蓬勃发展以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管弦乐曲《红旗颂》、钢琴协奏曲《黄河》为例并欣赏片断.5.郭文景与《御风万里》(1)简介中国新时代音乐的发展师:20世纪80年代以来,年轻的音乐家们将世界现代音乐观念和新的创作技法与中国民族音乐相结合,创作出一批具有探索性的作品,体现出新的美学观念,如谭盾交响乐《1997`天地人》,郭文景交响合唱《蜀道难》等.郭文景、谭盾、瞿小松和叶小纲4人被誉为中央音乐学院1978级的“四大才子”.当年中央音乐学院的学子,如今都已成为国际知名的作曲家,同时也是中国当代音乐的中坚力量.著名作曲家叶小刚说过:“如今,我们的听众接触欧美地区的音乐很多,但国外对中国的作品却不是很了解,所以,我们现在比较重要的工作是把中国的音乐推广到全世界.”(2)简介作曲家及作品创作背景郭文景(1956-)作曲家.1983年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现任该院作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先后6次在全国作曲比赛中获奖.作品曾被评为“二十世纪华人音乐经典”.他被称为“唯一未曾在海外长期居住而建立了国际声望的中国作曲家”.交响序曲《御风万里》是作曲家郭文景应香港庆委会的约请,于1997年7月1日回归之夜在港首演.(3)作品简要分析,感受民歌《黄河船夫曲》.(4)作品片断欣赏.带着问题去欣赏:a.作品中融合各民族民歌,表现了什么主题思想?b.作品表达了怎样的感情?(引导学生感受作品中对祖国沧桑历史的回顾、对民族大团结的喜悦和对祖国繁荣昌盛的祝愿,理解音乐思维的联想过程的状态——过去回忆模式、现实印象发展模式、未来光明希望模式.)(指导学生填写相关音乐知识的表格.)(环节意图:作品欣赏中紧扣时代背景,重视对音乐的感受与体验,引导学生在欣赏时积极思索,理解音乐与时代的紧密关系.)三.本课相关欣赏内容小结,以表格呈现.历史背景音乐特征音乐情感《送别》李叔同辛亥革命学堂乐歌根据欧美歌曲曲调填词1.强烈的时代气息.2.对民族、和祖国的热爱.《光明行》刘天华独奏曲1931年五四运动后中国第一首“二胡进行曲”《思乡曲》马思聪小提琴独奏曲1937年抗战期间音乐主题来源于民歌《御风万里》郭文景管弦乐1997年香港回归民族大团结交响序曲形式民歌的结合从本课欣赏的几部作品中能否找出共同点?作品的创作上的某些共同点:a.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b.能反映其历史时代人民的心声.c.都充满民族情、祖国情.d.创作形式上洋为中用.(环节意图:通过表格形式总结本课学习的内容,让学生掌握相关音乐知识,提高学生总结、概括的能力,并能对音乐的时代特征进行简要分析,有助于学生理解,加深所学知识.)四.思考与探究——音乐与时代有着怎样的关系?师生讨论:新音乐创作和时代大背景的关系.历史变迁是音乐创作的源泉,时代的主题对音乐的题材和创作方式有影响.音乐在历史变迁的当时起鼓舞作用,而时代变迁后的今天,音乐又带领我们追忆历史,感悟历史.(环节意图:通过本课的学习进行师生讨论,让学生对音乐与时代的关系做出自己的理解与评价)五.拓展欣赏——红歌的追忆在战争年代和艰苦奋斗的岁月里,诞生了许多荡气回肠、意义深远的歌曲,这些歌曲曾经激励、影响了几代人,而时代变迁后的今天,这些歌也让我们年轻一代了解了前辈们当年的奋斗与追求……(环节意图:结合学生喜爱的音乐内容,让学生理解音乐曾经是信仰与奋斗的艺术,而今它如同一个五彩斑斓的万花筒,愉悦着我们的精神生活.)六.课堂总结当今时代,事物的变化日新月异,在音乐创作中,多变的是音乐的创作手法、创作技巧,而音乐情感中对人间真情、对民族情、祖国情的追求是永恒不变的!音乐是“时代的镜子”,优秀的音乐作品应是时代的信号,人民的心声,新时代的音乐创作更应与时俱进,紧跟时代,超越时代.课后思考:你认为怎样的音乐作品才能既富于时代气息,又有超越时空的永恒魅力.七.下课礼式,师生问好!。

时代变迁中的中国音乐

时代变迁中的中国音乐

全曲共分为四段,另有引子和尾声。在我国民族音乐传统习用的 循环变奏的基础上,采用西洋的复三部曲式的特点,结构严整。在 引子中,可以听到坚定整齐的步伐行进声,然后出现小军鼓似的敲 击节奏和昂扬的音调。第二段进行曲风格的旋律,流畅舒展,优美 如歌。先在G调上用内弦演奏出现,而在D大调上重复主题时,则 移至外弦演奏,这样运用内、外弦不同的特性,乐曲由一种内在的、 被抑制的热情,发展为更加开朗和富于自信心的新的音乐形象。第 三段将 2 32 1 2 3 1这一富有特性的音型加以重复、模进、移调, 作不断呈现。犹如人们踏着矫健步伐,昂首阔步地前进。尾声中, 利用颤弓的特殊效果再现第二段的主题,并且加以扩展;当情绪发 展到高潮时,又运用了紧缩重复的手法,使音乐更加热烈;最后出 现了模拟军号声的主三和弦分解进行的旋律,这一切都使全曲生气 勃勃,充满勇往直前的进取精神和对光明前途的乐观自信。
第 一 章 、 光 明 行
五四运动(浮雕) 滑田友作
那是一个被风与火劫掠的时代,那是 一个没有光明的时代。耳边接连的枪声, 空气中弥漫的硝烟,无疑是那个时代最大 的特色。在那个时代,为了追求光明,重 获自由,中国人民开始了艰苦卓绝的斗争。 他们用自己的热血给后人铺就了一条通往 光明的阳关大道。而那个时期的音乐就是 一面“时代的镜子”,折射出了中国人民 对胜利的渴望以及对光明的不懈追求!
《红旗颂》
吕其明

管弦乐队就是 以管弦乐器为主的 乐队。你知道它是 由哪几类乐器组成 的吗?
1991年拍摄影片《焦裕禄》时,与焦裕禄遗孀徐俊雅、女儿 焦守云合影
1941年在华东军区文工团时留影
第一段:开始以小号奏出《国歌》音调为素材的雄壮宏伟的 引子,经圆号反复,引出弓弦乐器演奏的歌颂红旗的主题,这一主 题在钢琴的伴奏下,给人以光辉热烈和庄严的深切感受,人们被音 乐带到幸福激荡的回忆之中:啊!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天安门广 场升起第一面五星红旗,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主题又一次转 调出现,转调后的音乐色彩显得更加明亮辉煌,仿佛是亿万人民欢 腾热烈的情景。优美深情的旋律,倾注了多少英雄儿女的热血啊! 第二段:连续的三连音,使节奏富于动力,节奏紧缩,速度 加快,歌颂的主题变成豪迈的进行曲,使人们的脑海里出现了这样 一幅画面:中国人民在红旗指引下英勇战斗,昂首阔步地奋勇向前, 这进行曲的节奏正是我们时代前进的步伐。 第三段:再现部分。乐队合奏主题,又一次出现了我们熟悉 的音调,音乐达到了高潮,以歌颂祖国,歌颂伟大的党。让我们高 举红旗,奔向共产主义的明天。

中国艺术歌曲百年系列之夏之秋《思乡曲》

中国艺术歌曲百年系列之夏之秋《思乡曲》

中国艺术歌曲百年系列之夏之秋《思乡曲》思乡曲月儿高挂在天上,光明照耀四方。

在这个静静的深夜里,记起了我的故乡。

一夜里炮声高涨,火光布满四方,我独自逃出了敌人手,到如今东西流浪。

故乡远隔在重阳,旦夕不能相忘,那儿有我高年的苦命娘,盼望着游子返乡。

月儿高挂在天上,光明照耀四方。

在这个静静的深夜里,记起了我的故乡。

作者吃不胖的瘦子排版 Luca夏之秋(1912年2月22日——1993年5月12日),我国著名小号演奏家、音乐教育家,中央音乐学院管弦系教授。

原名夏汉兴,湖北孝感人市孝南区闵集乡栗树湾人,出生于汉口市汉口三署街。

其主要作品有歌曲《最后胜利是我们的》、《歌八百壮士》、《思乡曲》、《女青年战歌》、《远征轰炸歌》等。

著有《小号吹奏法》等。

《思乡曲》是夏之秋教授于抗日战争初期途径澳门时为抗战募捐所创作的抗战艺术歌曲,在抗战歌曲中极具代表性,尤以丰富的情韵著称,他同时代的歌曲,尚有《中国一定强》(歌八百壮士)等不少爱国歌曲。

这些歌曲大都偏重在爱国热情的表露,或以激发民心士气为目的,但与一般军歌是截然不同的,因为夏教授不仅仅是一位优秀的小号演奏家,同时也是一位讲究技巧的作曲家。

所谓技巧,除了写作方面的技巧外,还兼有演唱的技巧,因此凡经他认可发表的作品,即可体会其内涵的深度性了。

他这一贯的作风,大家认为与他的个性有关。

他虽是国内的多才音乐家之一,也是出色的音乐教育家。

他具备音乐写作、指挥、小号(Trumprt)吹奏等多方的才华,除了在音专开设部分课程外,还在交通大学授课。

对于教学工作,他不但热心,而且极为认真,凡是受他教诲的学生,无不对他由衷的敬佩与爱戴。

因为他不时为自己的教学方法作研究改进,所以他无论是教学、写作、指挥乐队,都有一与众不同的观点:凡事要仔细、认真、不苟且。

当年这首作品在印尼、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地为抗战募捐巡演,听众无不痛哭落泪,分分为祖国的抗战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据可靠的统计,仅这首作品为抗日战争募集到的资金就相当可观,为我国抗战的胜利贡献了巨大的力量。

思乡曲教案

思乡曲教案

第二节时代变迁的中国音乐——思乡曲【学时】1学时【教学目标】1、通过对“思乡”题材的音乐作品赏析,能感悟到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思乡是中国人永恒的主题。

2、了解中国音乐创作中引用的民间音调素材的几种不同方式。

3、熟悉《教我如何不想他》、《思乡曲》、《土楼回响》的主题音乐。

【教学重点】1、欣赏作品2、目标3【教学难点】目标2【预习导学】(一)《教我如何不想他》【背景搜寻】《教我如何不想他》是赵元任作于1926年的独唱歌曲。

歌词选自刘半农的《扬鞭集》。

歌曲初刊于1928年出版的《新歌诗集》。

原诗充满诗情画意,韵节谐美,意象生动,通过对各种自然景物的描绘和比拟,细腻的刻画出主人公丰富、真挚而又复杂的内心世界。

在“男女授受不亲”的陈腐观念仍然盛行的20世纪20年代,公然直言“教我如何不想他”,真实的反映了“五四”时期,在新文化运动影响下的知识青年向往思想自由、追求个性解放、反对封建礼教的共同心理。

优美亲切、隽永含蓄的音乐为歌词增添光彩,这首歌曲在知识分子中流传很广。

有人将这首歌曲归入爱情歌曲一类,其实歌曲又别有寓意。

刘半农创作这首诗作时在英国伦敦,作品中“蕴含着他思念祖国和怀旧之情”。

而赵元任则从为“作者之用心未必然,而读者之用心何必不然”,“他字可以是男的,也可以是女的,也可以是指男女之外的其他事物。

这个词代表一切心爱的他、她、它”。

在当时代环境下,将它理解为思乡之情也是非常贴切的。

【音乐分析】根据原来诗作的结构,歌曲分为四段。

通过对春夏秋冬四季的各种自然景色诗情画意般的描绘,来表现人物内心深沉、丰富、深情而有真挚的情感世界。

四段歌词在音乐处理上采取分节歌变奏的形式,谱以乐段结构纯朴凝练的曲调。

3/4拍贯穿全曲,增添了音乐中的抒情意味。

【赵元任】(1892--1982),字宣仲。

被誉为“中国语言学之父”。

江苏常州人。

留学美国,任教于清华大学和美国多所名校。

代表作品有:歌曲《卖布谣》、《劳动歌》、《教我如何不想他》、合唱《海韵》等。

第三单元 音乐与时代 第二节 时代变迁中的中国音乐 (红旗颂)

第三单元  音乐与时代 第二节  时代变迁中的中国音乐 (红旗颂)

黄河大合唱简介

《黄河大合唱》是冼星海最重要的和影响最大的一部代表作。作于 1939年3月,并于1941年在苏联重新整理加工。这部作品由诗人光未然 作词,以黄河为背景,热情歌颂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光荣历史和中国人民 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痛诉侵略者的残暴和人民遭受的深重灾难,广阔 地展现了抗日战争的壮丽图景,并向全中国全世界发出了民族解放的战 斗警号,从而塑造起中华民族巨人般的英雄形象。 《黄河大合唱》写成于抗日战争时期,1938年秋冬,作者随抗日部 队行军至大西北的黄河岸边。中国雄奇的山川,战士们英勇的身姿激发 了作者的创作灵感,时代的呼唤促使他怀着高涨的爱国热情谱写了一篇 大型朗诵诗《黄河吟》,后来被改写成《黄河大合唱》的歌词。作品由 八个乐章组成,它以丰富的艺术形象,壮阔的历史场景和磅礴的气势, 表现出黄河儿女的英雄气概。

《保卫黄河》是《黄河大合唱》第七乐章。歌曲采用齐唱、轮唱的演唱 形式。具有广泛的群众性,是抗日军民广为传播的一首歌曲。

全曲采用了进行曲体裁、以短促跳动、振奋人心的音调,响亮的战斗口 号,铿锵有力的节奏,以快速大跳的动机和逐步扩张的音型,使歌曲充 满力量的感情,形象地刻画了游击健儿端起土枪洋枪、挥动大刀长矛, 在青纱帐里、万山丛中,为保卫黄河、保卫全中国而战斗的壮丽场景。

《黄河大合唱》——结构介绍



结构介绍 全曲由《序曲之水天上来》(配乐诗朗诵) 《黄水谣》(女声合唱) 《河边对口曲》(对唱、合唱) 《黄河怨》(女声独唱) 《保卫黄河》(齐唱、轮唱) 《怒吼吧!黄河》(合唱)等9个乐章组成。
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 2004年初审通过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音乐必修
广东基础教育课程资源研究开发中心 音乐教材编写组编著 花 城 出 版 社

【音乐课件】时代变迁中的中国音乐 世纪新声课件 高中音乐粤教花城版(2019)必修音乐鉴赏

【音乐课件】时代变迁中的中国音乐 世纪新声课件 高中音乐粤教花城版(2019)必修音乐鉴赏
• 《思乡曲》曾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对台湾和海外侨胞 广播的开始曲,但是在文革期间,<<思乡曲>>被停播, 改为<<东方红>>。此举使得马思聪在文革受批斗期间 内的唯一对"中央"的希望破灭。
土楼回响第五乐章——《客家之歌》
客家土楼
土楼回响在各地演出的盛况
土楼回响创作于2000 年,曾获国家音乐最 高奖中国音乐“金钟 奖”金奖,是我国第 一部以客家史诗为内 容的交响曲。
时代变迁中的中国音乐
—— 思乡曲
• [台湾] 余光中
• 小时候
后来呀
•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 我在这头
我在外头
• 母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在那头
母亲呵在里头
• 长大后
而现在
•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乡愁是一弯浅浅的海峡
• 我在这头
我在这头
• 新娘在那头
大陆在那头
《思乡曲》作者简介-马思聪
• 马思聪是中国第一代小提 琴音乐作曲家与演奏家, 著名小提琴家、作曲家、 音乐教育家,广东海丰人。
《唔怕山高水又深》
《教我如何不想他》
• 在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上占 有重要地位。1945年抗战 胜利后,先后担任台湾交 响乐团指挥、广州艺术音 乐系主任、上海中华音乐 学校校长、香港中华音乐 院院长等。
• 1967年在“文革”中被迫 出走美国,1987年在美国 费城逝世。
《思乡曲》创作背景
• 《思乡曲》作于72年前的1937年。当年,日寇的铁蹄 蹂躏了满蒙华北大地,东三省的学生唱着“我的家在 东北松花江上”流亡关内。马思聪行脚北国之后折回 广州,从一首绥远民歌中引发灵感,谱下了这首《思 乡曲》,拨动了多少为抗日救亡而奋战的中华儿女的 心弦,并且一直流传下来,引发了一代代爱国爱乡的 炎黄子孙的共鸣,成为了中国现代民族音乐不朽的经 典。

《思乡曲》说课教案

《思乡曲》说课教案

一、教材分析《思乡曲》是北师大版初中音乐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故土情深》中的一首歌曲。

本节课通过学习《思乡曲》,让学生感受马思聪的才华,体会其中优美的旋律与深刻的内涵。

歌曲采用分组歌的形式,用相同的旋律表现不同的情绪,表现出人们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二、教学目标1.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唱《思乡曲》,使学生感受到家乡的美好,培养他们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 过程与方法:学会用优美流畅的声音演唱《思乡曲》,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3. 知识与技能:了解《思乡曲》的背景及音乐特点,学会歌曲的演唱。

三、教学重点1. 感受《思乡曲》优美的旋律,体会其中深刻的内涵。

2. 学会用分组唱的形式表现歌曲的不同情绪。

四、教学难点1. 歌曲中音准、节奏的把握。

2. 合唱部分的协调性。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播放《思乡曲》片段,引导学生思考歌曲表达的主题。

2. 新课教学:介绍歌曲背景,讲解歌曲结构、旋律特点等。

3. 学唱歌曲:教师带领学生逐句学唱,注意音准、节奏的准确性。

4. 分组练习:将学生分成两组,分别演唱歌曲的两个部分,注意合唱的协调性。

5. 完整演唱:教师指挥,学生完整演唱歌曲。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思乡曲》的音乐特点。

7. 作业布置:让学生回家后向家人分享《思乡曲》,感受家乡的美好。

8.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情况进行总结,思考如何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能流畅地演唱《思乡曲》,表现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2. 学生了解《思乡曲》的背景,知道它采用了分组歌的形式。

七、教学策略2. 运用分组教学法,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合唱水平。

3. 采用逐句教学法,确保学生音准、节奏的准确性。

八、教学准备1. 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用于播放《思乡曲》片段和教学课件。

2. 准备乐谱,方便学生学唱和练习。

3. 准备指挥棒,用于指挥学生演唱。

九、教学步骤1.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复习《思乡曲》的旋律。

第5课思乡曲(教案)

第5课思乡曲(教案)
第5课思乡曲(教案)
一、教学内容
第5课思乡曲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八年级音乐上册第三单元《故乡的云》,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学习《思乡曲》的歌词,理解歌词表达的情感。
2.分析《思乡曲》的旋律特点,了解其音乐风格。
3.学唱《思乡曲》,培养学生的歌唱技巧和音乐表现力。
4.了解作曲家德沃夏克的生平及其创作背景,提高学生对古典音乐的认识和鉴赏能力。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歌唱练习。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如何将个人情感融入歌唱中”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歌曲的旋律、节奏和情感表达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如和声分析,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思乡曲》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如何更好地表达歌曲情感。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歌唱练习。这个操作将帮助学生掌握歌曲的旋律和情感表达。
2.教学难点
-情感表达:学生在演唱过程中,如何自然地融入个人情感,使歌声更具感染力。
-音乐分析:对于八年级学生来说,分析歌曲中的和声、旋律走向具有一定的难度。
-团队协作:在合唱过程中,如何保持声部和谐,达到良好的整体效果。
举例解释:
-在情感表达方面,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分享家乡的美好回忆,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提高歌声的情感表现力。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思乡曲》的创作背景和音乐特点。《思乡曲》是德沃夏克的作品,表达了人们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了解这些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演绎歌曲。

第三单元音乐与时代第2节时代变迁中的中国音乐思乡曲教我如何不课件高中音乐花城版音乐鉴赏_1

第三单元音乐与时代第2节时代变迁中的中国音乐思乡曲教我如何不课件高中音乐花城版音乐鉴赏_1

海洋恋爱着月光。
野火在暮色中烧。
啊!这般蜜也似的银夜,
啊!西天还有些儿残霞,
教我如何不想她?(B大调)
பைடு நூலகம்(E大调)
教我如何不想她?
穿梭时代
教我如何不想他
主题:思乡 变奏1:苦闷彷徨
变奏2:憧憬回乡
变奏3:美好童年的回忆 再现:哀愁
思考与探究
作品
作曲家 体裁
历史 背景
创作特点

教我如何不想她?
教我如何不想她?
教我如何不想她
《教我如何不想她》是刘半农1920年在伦敦 时写的一首白话诗,1926年赵元任将此诗谱 曲,是30年代中国青年知识分子中,广泛流 行的一首中国艺术歌曲。
刘半农首创“她”字。
那“她”是谁呢?
刘半农
赵元任
教我如何不想她
思考与探究
1.歌曲反映了中国哪个时期? 摆脱封建礼教
“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
束缚,追求个 性解放。
2.赵元任的成就?他被誉为中国的 ?
赵元任是现代语言学家,现代音乐的先驱, 被誉为中国的舒伯特。
3.歌曲的伴奏是什么乐器? 钢琴。
《教我如何不想她》音乐创作特点
1.歌曲借鉴了西方作曲的技巧,他是最 早运用“调式情感”的中国作曲家。
2.中西结合,有民族风味又有时代感。 3.歌词用著名诗作。 4.伴奏在艺术歌曲中的重要作用。 5.音乐与语言的自然结合。
西
《教我如何 不想他》
赵元任
艺术 歌曲
五四 运动
歌词刘半 农创作
旋律带有 民族音调
欧洲艺 术歌曲 创作特 色
《思乡曲》 马思聪 小提琴 独奏曲
1937 年抗 战期 间
旋律为 民歌素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马思聪(1912—1987)小提琴家、作曲家、音 乐教育家。广东海丰人。1912年5月7日出生, 1987年5月20日卒于美国费城。 • 马思聪是我国第一代小提琴音乐作曲家与演奏家, 在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我国第一首真正走上国际舞台,及我国第一首被外国小提 琴大师演奏的小提琴独奏曲,分别是马思聪作曲的《思乡曲》 和《第一回旋曲》。马思聪的《思乡曲》是中国小提琴第一首 堪称世界精品的杰作,能与其媲美的是尔后大家熟知的《梁祝 小提琴协奏曲》。 马思聪是在法国接受的音乐教育,从事小 提琴音乐创作,则始于上个世纪的三十年代初 期。在这段时间里除了一些“现代派”已经开 始他们的探索外,后浪漫主义风格的创作手法 仍然非常盛行。所以采用民间流传的音乐素材 和民歌来写作,是很常用的方法。马思聪的大 量小提琴曲,包括这个时期和以后的创作,都 带有这样的色彩。
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 2004年初审通过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音乐必修
广东基础教育课程资源研究开发中心 音乐教材编写组编著
花 城 出 版 社
第三单元 音乐与时代
第二节 时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变迁中的中国音乐 (思乡曲)
第二节 时代变迁中的中国音乐(思
乡曲)
• 《思乡曲》
乐曲分析:
• 《思乡曲》的主题,用的是一支只有短短八小节的民歌: 《城墙上跑马》。北方内地原先比较贫穷的地方,其土城 墙都是窄而不宽。在上面跑马,只能往前,不能掉转马头 而回来,这是曲意,它的确道出了深藏在去国怀乡而无法 归来的游子心中的凄楚感受。质朴的民歌,其曲调本质上 就是非常优美的。作者对它毫不作修饰,只是让小提琴把 它在中低音区演奏出来,然而就在后面,作者顺着这个朴 实的主题,写出了好几个风格上非常统一的发展主题,使 得这种思乡情绪不断提升和发展,终于在小提琴奏出激动 的双音乐句时,到达高峰。这样,最后由小提琴在高音区 再次奏出这个民歌主题,用宁静、延绵的音乐声,演述出 游子的乡愁,随着从低往高的一连串上行平行四度,作者 把这种解不了的乡愁凝结在逐渐逝去的极高音的泛音上了。 游子回来了没有?- 没有。他再也回不来了。
马思聪的心爱之物 —— “嘎米如牌”小提琴
这是出自十七世纪意大 利著名小提琴工匠斯特 拉地瓦利(1644- 1737)之手的稀世珍品。 1967年他离开中国大陆 时,抛弃一切,随身只 携带了这把200多年前 的小提琴。
吕思清,男,青岛人,29岁。著名旅 美小提琴家。他是第一位获得国际小 提琴艺术最高奖——意大利帕格尼尼 小提琴大赛金奖的东方人。这位被国 际权威音乐杂志《The Strad》誉为 “难得一见的天才”的杰出中国小提 琴家,目前是拿索斯远东录音公司旗 下的专属签约演奏家。吕思清四岁随 父亲及叔叔学习小提琴,八岁被中央 音乐学院附小破格录取,师从王振山, 成为这所著名学府有史以来最为年轻 的学生,被誉为"乐坛神童",11岁被 世界著名小提琴家耶胡迪· 梅纽因选 到英国他创办的天才音乐学校学习, 14岁继续在中央音乐学院附中学习, 19岁赴纽约示丽亚音乐学院深造,是 从世界著名小提琴教育家德罗希· 迪 蕾女士及姜康先生。吕思清曾赢得过 北京、英国及美国的多个国际比赛奖 项。目前他还应邀担任北京交响乐团, 昆明交响乐团特邀独奏家及香港拿索 斯音乐中心小提琴系主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