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米空心板梁吊装办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聚财八路
13米空心板梁吊装方案
编制:
审核:
批准:
一、施工前的准备
1、认真阅读图纸,全面熟悉掌握有关施工图纸、设计变更、施工规范、设计要求、吊装方案有关技术资料,核对预制梁的空间就位尺寸和相互的关系,掌握好预制梁板的高度、宽度,预制梁板的型号、数量、几何尺寸,预制梁板的重量及预制梁板与支座间的连接方法。

2、掌握吊装场地范围内的地面、地下、高空的环境情况。

3、了解已选定的起重、运输及其它机械设备的性能及使用要求。

4、进行细致、认真、全面的方案和作业设计的技术交底。

5、安装机械设备的检查验收并进行安全技术交底;组织工程技术、质安、设备由关人员到现场进行作业的机具进行安全、技术检查验收,确保作业能安全顺利地进行,并对参与作业的人员进行安全技术的交底工作。

6、清点预制梁板的型号、数量。

按设计和规范的要求认真复核轴线,水平标高,预埋件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及施工规范,如有较大误差应及时处理。

7、提前整修好施工便道,提前画上安装轴线及预制梁轮廓线。

8、检查预制梁板的实际尺寸,吊孔的位置及预制空心板混凝土的外观质量。

9、按顺序组织施工人员、机械设备、材料进场,并对主要吊装设备进行必要的检查、维修、试车。

10、准备吊装用的绳索、吊具、及常用的起重工具。

11、吊装前应将吊机,半拖挂汽车行走路线的地方应平整压实,确保吊机、运梁车行走顺利及确保预制梁板在运输途中不损坏。

12、尽量在白天施工,但也要准备好夜间施工的一切措施,以备赶工。

13、支墩要搭设简易上落梯,以便吊装施工,预先做好临时支座和橡胶支座。

14、合理安排施工计划,做到随装随运,随运随卸,随卸随吊。

15、回填地面应填平压实,确保运梁车及吊车能安全通过。

16、为保证在桥梁施工及吊装的过程中不影响正常的交通,做好相应的围蔽及足够的警示标志,以保证行车安全、方便。

场内运输地面已进行硬化处理,能满足运梁车顺利进入及吊装安全。

17、桥台处底基层水稳已摊铺、压实,便于半挂车行走运梁。

二、人员、设备配置
1、人员配置
2、机械设备配置
三、汽车吊、吊车辅助工具的选择及起重验算(具体以边梁为例)
派河大道桥13米空心板梁边梁重量大于中梁,本方案仅以重19t 边梁为例进行吊装工况分析。

5.1、汽车吊起吊重量验算
A 、吊车选用
边梁理论重量为19t ,加上吊钩和钢丝绳重量2t ,验算时取最大起重量21t 。

根据本桥现场地形勘察安装的情况,吊车最大工作半径为26m ,查吊车性能参数表,选用50t 吊车两台。

B 、起重高度计算
H≥H1+H2+H3+H4
式中:
H ——起重机的起重高度(m),停机面至吊钩的距离;
H1——安装支座表面高度(m),停机面至安装支座表面的距离;
H2——安装间隙,视具体情况而定,一般取0.2~0.3m ;
H3——绑扎点至构件起吊后底面的距离(m),空心板梁高度0.7m ;
H4——索具高度(m),绑扎点至吊钩的距离,视具体情况而定。

经现场测量确定了H1=1.5米,H2=0.3米,H3=0.7米,H4取10米。

选用起重机的起重高度H≥12.5米,起重高度取13米。

5.2、钢丝绳选用及验算
A 、钢丝绳选择
按最重的预制空心板22t 计算,采用四个吊点,每吊点为5.5t ,吊点钢丝绳选用型号6×37+1,Φ30㎜钢丝绳,钢丝绳抗拉强度为1700N/mm2。

B 、查《简明施工计算手册》得单根钢丝绳破断拉力为580.5KN ,则4个吊点钢丝绳的破断拉力总和g P =4×580.5=2322KN ,钢丝绳吊索的容许拉力计算:
1K S S b
=,其中g b P S α==0.82×2322=1904KN
S --钢丝绳的容许拉力(KN );
b S --钢丝绳的破断拉力(KN );
1K --钢丝绳的使用安全系数,按吊索用途,查《简明施工计算手册》,取6; g P --钢丝绳的破断拉力总和(KN );
α--考虑钢丝绳之间荷载不均匀系数,按《简明施工计算手册》,对6×37钢丝绳,取0.82;
则有:S=1904/6=317KN>βsin Q
=240/sin60°=277KN,满足要求。

Q --所吊构件的重力(KN ),本工程按板梁自重加吊索共240KN 计;
β--吊索与水平面的夹角;一般为45°~60°,本工程取60°
四、13米空心板梁装车、运梁、架设
6.1、空心板梁装车
该桥梁板已经预制完毕,在梁厂有预制场两台20T 行车进行装车由运输车在梁厂运送至该桥附近。

6.2、空心板梁的运输
1、运输路径:
由预制梁场运送至需要安装的桥台附近。

2、在预制场装车后开始对架梁位置运输,在运输至工地后安排2人负责运梁车安全。

观察车辆行走和运梁道路的路况,1人负责车辆的指挥工作和人员协调工作。

3、在运输过程中为了预防预空心板梁发生倾侧。

故预制空心板梁运输过程中支撑位置要求对称一致,必须用斜撑或托架使其稳定;并应用钢丝绳将梁体牢固地绑扎于运梁的平板车,防止预制梁发生事故。

4、预制空心板梁较长,运输过程中在转弯情况下,会出现预制空心板梁与转盘发生位移及错位现象。

因此在车厢板加设钢架护栏,并用木楔卡死,以防预制空心板梁在转弯时发生位移和错位现象。

5、为了使梁体绑扎牢固,本方案采取二点绑扎,尽可能使预制空心板梁受力均匀一致,绑扎点与构件的重心互相对称,绑扎点中心对正重心,不致转弯造成事故。

用钢丝绳及手动葫芦将预制空心板梁与车厢板收紧,提高其整体稳定性。

在绑扎过程中钢丝绳与预制空心板梁接触部位加设10×10cm木方支垫,以防钢丝绳损坏预制梁体的边角。

运输、绑扎支点控制在空心板的支座支承点处
6、半拖挂板运梁车车厢设有底垫木块,各部位应详细检查;运梁车后轮装有信号灯,刹车装置,行车速度不超过30公里/小时。

6.3、空心板梁的架设
梁板吊装顺序:
桥跨吊装顺序为:从左至右依次吊装。

五、质量保证措施
1、施工前组织有关人员进行熟悉图纸,方案以及进行技术交底。

2、构件在运输过程中,运输的支承点应按规定设置。

3、构件在吊装过程中,吊点应按规定不得随意改动。

4、构件在吊装过程中,应把构件扶稳后,吊机才能旋转和移动。

5、构件在吊装过程中,速度应缓慢,严禁碰撞其它构件。

6、机械机具使用前应重新检查其机械性能,确保符合使用要求。

7、各件构件的吊装方法均为单机抬吊,因此根据实际情况,采用4点起吊,选用的4条钢丝绳长度必须一致,严禁有长短不一,以负起吊后造成构件扭曲变形。

钢丝绳长度应与构件的夹角为60°,大大减少了构件的压应力。

8、各构件起吊后应呈水平。

六、安全保证措施
1、入施工现场必须戴安全帽,高空作业人员应佩戴安全带。

2、施工前安全检查员应组织有关人员进行安全交底。

3、运梁平车行走路线应平整压实,必要时可铺设20毫米厚钢板加固地面。

4、单机抬吊时要根据起重机的起重能力进行合理的负荷分配,并在操作时统一指挥,互相密切配合,整个抬吊进程两台吊钩应基本保持垂直状态。

5、指挥人员应使用统一指挥信号,信号要鲜明、准确,吊机司机应听从指挥。

6、开工前应检查工具、机械的性能。

防止绳索脱扣、破断。

7、高空作业人员切勿急于求成,用力过猛,严禁向下丢掷工具。

8、在夜间施工时应设置足够灯光,施工的需要。

9、注意高空施工安全。

10、吊装时应设置施工禁区,并派专人值守。

11、运输车到达现场时,应派人疏导交通,以免发生交通事故。

12、严格遵守“十不吊”。

七、应急预案
汽车吊架梁是本工程的关键工序之一,是安全工作的重中之重。

项目部要组织召开全体架梁人员和施工班组人员会议,对汽车吊架梁和抢险预案进行安全技术交底,明确分工和责任,做到人人思想上高度重视,工作中认真细致。

施工前用于应急救援的机械和设备要落实到位,并保持完好状态,一旦发生意外,立即启动预定方案,立即行动,指挥人员要沉着冷静,抢险人员要全力以赴。

1、方针与目标
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保护人员安全优先、保护环境优先”的方针,贯彻“常备不懈、统一指挥、高效协调、持续改进”的原则。

保证各种应急资源处于良好的备战状态;指导应急行动按计划有序地进行;防止因应急行动组织不力或现场救援工作的无序和混乱而延误事故的应急救援;有效地避免或降低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帮助实现应急行动的快速、有序、高效;充分体现应急救援的“应急精神”。

2、突发事件风险分析和预防
为确保正常施工,预防突发事件以及某些预想不到的、不可抗拒的事件发生,事前有充足的技术措施准备、抢险物资的储备,最大程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国家财产和经济损失,必须进行风险分析和预防。

⑴、突发事件、紧急情况及风险分析
根据本工程施工特点及复杂的地质情况,在辩识、分析评价施工中危险因素和风险的基础上,确定本工程重大危险因素是梁体万一倾覆及架桥过程中机械设备万一发生故障从而发生质量或安全事故。

在工地已采取安全管理各种防范措施的基础上,还需要制定应急方案。

⑵、突发事件及风险预防措施
从以上风险情况的分析看,如果不采取相应有效的预防措施,对工程施工、施工人员的安全造成威胁。

3、应急策划
根据本工程的特点及施工工艺的实际情况,认真的组织了对危险源和环境因素的识别和评价,特制定本项目发生紧急情况或事故的应急措施,以减少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害和不良环境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