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数学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2

合集下载

_高中数学第二章推理与证明2

_高中数学第二章推理与证明2

跟踪练习
(2014~2015·合肥一六八中高二期中)观察下题的解答过
程:
已知正实数 a、b 满足 a+b=1,求 2a+1+ 2b+1的最
大值.
解:∵
2a+1· 2≤
2a+12+ 2
22=a+32,
2b+1· 2

2b+12+ 2
22=b+32,
相 加 得 2a+1 · 2 + 2b+1 · 2 = 2 ( 2a+1 + 2b+1)≤a+b+3=4.
综合法: ∵a、b、c∈R+,∴(a-b)2+(b-c)2+(c-a)2≥0, ∴2(a2+b2+c2)≥(ab+bc+ac), ∴3(a2+b2+c2)≥a2+b2+c2+2ab+2bc+2ac, ∴3(a2+b2+c2)≥(a+b+c)2, ∴ a2+b32+c2≥a+3b+c.
人教版 选修2-2
第二章 推理与证明
2.2 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
2.2.1 综合法和分析法
目标导航
• 了解综合法与分析法的特点,熟练应用分析法与综合法证明 命题.
重点难点
• 重点:综合法和分析法的概念及思考过程、特点. • 难点:综合法和分析法的应用.
新知导学
1.综合法证明不等式
• 1.定义 • 利用___已__知__条__件___和某些数学__定__义____、__定__理____、
、已知的重要不等式和逻辑推理的基本理论;
• (2)适用范围:对于一些条件复杂,结构简单的不等式的证明 ,经常用综合法.而对于一些条件简单、结论复杂的不等式 的证明,常用分析法;
• (3)思路方法:分析法证明不等式的思路是从要证的不等式出 发,逐步寻求使它成立的充分条件,最后得到的充分条件是 已知(或已证)的不等式;

第二节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

第二节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

第二节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是数学推理中常用的两种证明方法。

直接证明是通过逻辑推理直接得出结论,而间接证明是通过反证法或归谬法得出结论。

以下将详细介绍这两种证明方法,并进行比较。

直接证明是最常见的证明方法之一、它的基本思路是根据已知条件和数学定义,逐步演绎出所要证明的结论。

直接证明需要使用与所要证明的结论相关的定理、性质、定义等来推导,使之成立。

这种方法是一个逐步推进的过程,每一步都必须经过严格的逻辑推理,从已知到结论的推导链条必须清晰、合理。

直接证明通常比较直观,逻辑性较为明显,容易理解。

例如,我们可以通过直接证明来证明“两个相等的数相加,结果仍然相等”。

间接证明是与直接证明相对的一种证明方式。

它的基本思路是假设所要证明的结论不成立,通过逻辑推理得出矛盾或不合理的结论,从而排除了假设的情况,证明了原来的结论是成立的。

间接证明常常采用反证法或归谬法。

反证法是一种最常用的间接证明方法,其基本思路是通过假设结论不成立,并推导出与已知条件或定义矛盾的结论,从而得出结论的真实性。

归谬法是一种较少使用的间接证明方法,它的基本思路是假设结论成立,并推导出与已知条件或定义矛盾的结论,从而得出结论的真实性。

例如,我们可以通过反证法来证明“根号2是无理数”。

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各有其优点和适用范围。

直接证明较为直观和直接,逻辑性更明显,适用于证明一些简单且直接的结论,或是一些简单的数学性质和定理。

间接证明更具有一般性和普遍性,适用于证明复杂的结论,或是一些需要反证或归谬的情况。

通过间接证明,我们可以深入分析和推理,挖掘结论的内在逻辑关系。

间接证明常常需要对结论进行反向思考,找到对立面、矛盾面,通过推导和推理得到最终的结论。

总的来说,直接证明和间接证明是数学推理中常用的两种证明方法。

直接证明通过逻辑推理直接得出结论,适用于一些简单直接的结论。

间接证明通过反证或归谬得出结论,适用于一些复杂或需要反向思考的结论。

中学数学几何证明与推理方法

中学数学几何证明与推理方法

中学数学几何证明与推理方法数学几何是中学数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它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还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证明结论和推理推导的能力。

本文将介绍中学数学几何中常用的证明与推理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一知识点。

一、数学几何证明方法数学几何证明是通过已知条件和已经得到的结论,通过逻辑推理和推导方法,得出新的结论的过程。

在数学几何证明中,常见的证明方法包括:直接证明法、间接证明法、反证法、数学归纳法等。

1. 直接证明法直接证明法是最常见的证明方法之一,它通过列出已知条件和所要证明的结论,利用几何性质和定理进行逻辑推导,直接得出所要证明的结论。

例如,当要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时,可以通过已知的对应相等的边和角来进行推导,最终得到两个三角形的全部对应边和角都相等,从而证明了它们全等。

2. 间接证明法间接证明法是通过假设所要证明的结论不成立,然后推导出与已知条件矛盾的结论,从而得出所要证明的结论成立。

例如,要证明一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可以假设该三角形不等腰,然后通过推导得到两边相等的结论,与已知条件矛盾,因此原假设不成立,得证。

3. 反证法反证法是通过假设所要证明的结论不成立,然后推导出与已知条件矛盾的结论,从而推翻了原来的假设,得出所要证明的结论成立。

与间接证明法相比,反证法更加直接和简洁。

例如,要证明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斜边平方等于两直角边平方和),可以假设定理不成立,然后推导出与已知条件矛盾的结论,得出结论成立。

4. 数学归纳法数学归纳法是一种证明自然数性质的有力方法。

它是通过证明当n取任意正整数时性质成立,再证明当n取n + 1时性质也成立,从而得出性质对所有正整数都成立的结论。

在几何证明中,数学归纳法常常用于证明递推关系式和图形的一般性质。

二、数学几何推理方法推理是数学几何中的重要思维方式,它通过观察、分析和推导,从已知条件得出新的结论。

在数学几何推理中,常见的推理方法包括:直观推理、转化推理、类比推理、逆向推理等。

证明的格式 (2)

证明的格式 (2)

证明的格式证明是数学推理的基础,它用于表达和验证某种数学命题的正确性。

在证明中,我们通过逻辑推理和数学知识来展示一个命题为真的理由。

在数学领域中,有许多不同的证明方法和格式,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证明格式和如何使用Markdown 文本格式来书写证明。

1. 直接证明直接证明是最常见的证明方法,它直接展示了一个命题的证据。

在直接证明中,我们通常假设前提条件为真,并通过一系列逻辑推理的步骤来得出结论。

以下是一个简单的直接证明的例子:定理:若a和b都是偶数,则ab也是偶数。

证明:假设a和b都是偶数,则可以写成a=2m和b=2n 的形式,其中m和n是整数。

那么ab = (2m)(2n) = 4mn,由于4、m和n都是整数,所以mn也是整数。

因此,ab是偶数。

证毕。

在Markdown文本中,我们可以使用以下格式来书写直接证明:**定理:** 若a和b都是偶数,则ab也是偶数。

**证明:** 假设a和b都是偶数,则可以写成a=2m和b=2n的形式,其中m和n是整数。

那么ab = (2m)(2n) = 4mn,由于4、m和n都是整数,所以mn也是整数。

因此,ab是偶数。

证毕。

2. 间接证明间接证明是一种常见的证明方法,它通过推导出一个矛盾或错误的结论来证明一个命题的真实性。

在间接证明中,我们通常假设反命题为真,并使用逻辑推理的步骤来推出矛盾的结论。

以下是一个简单的间接证明的例子:定理:开方2是无理数。

证明:假设开方2是有理数,可以写成开方2 = p/q 的形式,其中p和q是互质的整数。

那么2 = (p/q)^2 = p2/q2。

将等式两边乘以q2,得到2q2 = p2。

因此,p2是偶数。

由于整数的平方只能是偶数或奇数,因此p也是偶数,即p = 2k(其中k是整数)。

将这个结果代入等式中,得到2q^2 = (2k)^2 = 4k2。

因此,将等式两边除以2,得到q2 = 2k2。

这意味着q2也是偶数,从而q也是偶数。

高中数学中常见的证明方法

高中数学中常见的证明方法

高中数学中常见的证明方法一、直接证明法直接证明法是最基本也是最常见的证明方法之一。

它通过对所要证明的命题进行逻辑推理和分析,直接给出证明的过程和结论。

要使用直接证明法,一般需要明确以下几个步骤:1. 提出所要证明的命题:首先,明确所要证明的命题,即要证明的结论。

2. 建立前提条件:在进行证明前,需要明确前提条件,即已知条件或已知命题。

3. 逻辑推理:通过逻辑推理和分析,根据已知条件和逻辑关系,逐步推导出结论。

4. 结论:最后,根据已有的证明过程,给出结论。

二、间接证明法间接证明法又称反证法,它是通过假设所要证明的命题不成立,然后推导出与已知事实矛盾的结论,从而证明所要证明的命题是正确的。

间接证明法的一般步骤如下:1. 假设反命题:首先,假设所要证明的命题的反命题是正确的。

2. 推导过程:根据假设和已知条件,通过逻辑推理进行推导,尽可能多地得到信息。

3. 矛盾结论:最终推导出一个与已知事实矛盾的结论。

4. 否定假设:由于假设的反命题与已知事实矛盾,所以可以否定假设,即所要证明的命题是正确的。

间接证明法常用于证明一些数学定理、存在性证明和最大最小值的存在性等问题。

三、数学归纳法数学归纳法是一种常用的证明方法,特别适用于证明一类命题或定理,如整数性质、等差数列的性质等。

它基于两个基本步骤:基本情况的验证和归纳假设的使用。

数学归纳法的一般步骤如下:1. 基本情况的验证:首先,验证当命题成立的最小情况,通常是n=1或n=0的情况。

2. 归纳假设的使用:假设当n=k时命题成立,即假设命题对于某个特定的正整数k是成立的。

3. 归纳步骤的推理:在归纳假设的基础上进行推理和分析,证明当n=k+1时命题也成立。

4. 归纳法的结论:根据归纳步骤的推理和基本情况的验证,可以得出结论,即所要证明的命题对于所有正整数都成立。

数学归纳法在数学推理和定理证明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尤其适用于证明具有递推性质的命题。

四、逆否命题证明法逆否命题证明法是通过对命题的逆否命题进行证明,从而间接地证明所要证明的命题。

数学证明方法和技巧

数学证明方法和技巧

数学证明方法和技巧数学是一门理性而抽象的学科,其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就是证明。

数学证明是通过严密的逻辑推导来验证数学命题的正确性。

在数学中,有许多不同的证明方法和技巧,本文将针对这些方法和技巧进行详细的讨论。

一、直接证明法直接证明法是最常见和最基本的证明方法之一。

它的思路是通过一系列推理步骤,从已知的条件出发,逐步推导出所要证明的结论。

例如,对于求证一个数是偶数的命题,我们可以通过直接证明法来进行推导。

首先,我们将该数表示为2的倍数(即n=2k,其中k是任意整数),然后可以得出结论n为偶数。

二、间接证明法间接证明法,也称为反证法,是一种常用的证明方法。

它的思路是假设所要证明的结论是错误的,然后通过逻辑推理推导出矛盾的结论,从而证明原命题的正确性。

例如,可以通过反证法来证明平方根2是一个无理数。

我们假设根号2是一个有理数,即4可以整除2的平方根。

然而,通过推理可以发现这样的假设将导致矛盾,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根号2是一个无理数。

三、数学归纳法数学归纳法是一种证明自然数性质的强有力的方法。

它的基本思想是通过证明当n=k时某个结论成立,然后证明当n=k+1时该结论也成立,从而推导出对所有自然数n均成立的结论。

首先我们验证当n=1时该结论成立,接着假设n=k时该结论成立,然后通过这个假设和逻辑推理证明n=k+1时该结论也成立。

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对所有自然数n该结论成立。

数学归纳法在证明数列、不等式和等式等方面非常有用。

四、反证法反证法是一种基于逻辑推理的证明方法。

与间接证明法类似,反证法也是假设所要证明的结论是错误的。

但与间接证明法不同的是,反证法通过逻辑推理证明这样的假设将导致一种矛盾的结论。

这种矛盾说明了原来的假设是错误的,因此原命题是正确的。

反证法常用于证明存在性命题和唯一性命题。

五、等价命题证明等价命题证明是一种证明方法,它将所要证明的命题转化为与之等价的其他命题,然后通过证明这些等价命题来推导出原命题的正确性。

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_知识讲解

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_知识讲解

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要点梳理】要点一:直接证明直接证明最常见的两种方法是综合法和分析法,它们是思维方向相反的两种不同的推理方法. 综合法定义:一般地,从命题的已知条件出发,利用定义、公理、定理及运算法则,经过演绎推理,一步步地接近要证明的结论,直到完成命题的证明,我们把这种思维方法叫做综合法.... 基本思路:执因索果综合法又叫“顺推证法”或“由因导果法”.它是由已知走向求证,即从数学题的已知条件出发,经过逐步的逻辑推理,最后导出待证结论或需求的问题.综合法这种由因导果的证明方法,其逻辑依据是三段论式的演绎推理方法.综合法的思维框图:用P 表示已知条件,Q 表示要证明的结论,123...i Q i n =(,,,,)为已知的定义、定理、公理等,则综合法可用框图表示为: 11223...n P Q Q Q Q Q Q Q ⇒→⇒→⇒→→⇒(已知) (逐步推导结论成立的必要条件) (结论)要点诠释(1)从“已知”看“可知”,逐步推出“未知”,由因导果,其逐步推理实际上是寻找它的必要条件;(2)用综合法证明不等式,证明步骤严谨,逐层递进,步步为营,条理清晰,形式简洁,宜于表达推理的思维轨迹;(3)因用综合法证明命题“若A 则D ”的思考过程可表示为:故要从A 推理到D ,由A 推演出的中间结论未必唯一,如B 、B 1、B 2等,可由B 、B 1、B 2进一步推演出的中间结论则可能更多,如C 、C 1、C 2、C 3、C 4等等.所以如何找到“切入点”和有效的推理途径是有效利用综合法证明问题的“瓶颈”.综合法证明不等式时常用的不等式(1)a 2+b 2≥2ab (当且仅当a =b 时取“=”号);(2)2a b +≥a ,b ∈R*,当且仅当a =b 时取“=”号); (3)a 2≥0,|a |≥0,(a -b )2≥0;(4)2b a a b +≥(a ,b 同号);2b a a b+≤-(a ,b 异号); (5)a ,b ∈R ,2221()2a b a b +≥+, (6)不等式的性质定理1 对称性:a >b ⇔b <a .定理2 传递性:a b a c b c >⎫⇒>⎬>⎭. 定理3 加法性质:a b a c b c c R >⎫⇒+>+⎬∈⎭. 推论 a b a c b d c d >⎫⇒+>+⎬>⎭. 定理4 乘法性质:0a b ac bc c >⎫⇒>⎬>⎭. 推论1 00a b ac bc c d >>⎫⇒>⎬>>⎭. 推论2 0*n n a b a b n N >>⎫⇒>⎬∈⎭.定理5 开方性质:0*a b n N >>⎫⇒>⎬∈⎭ 分析法定义一般地,从需要证明的命题出发,分析使这个命题成立的充分条件,逐步寻找使命题成立的充分条件,直至所寻求的充分条件显然成立(已知条件、定理、定义、公理等),或由已知证明成立,从而确定所证的命题成立的一种证明方法,叫做分析法.基本思路:执果索因分析法又叫“逆推证法”或“执果索因法”.它是从要证明的结论出发,分析使之成立的条件,即寻求使每一步成立的充分条件,直到最后,把要证明的结论归结为判定一个明显成立的条件(已知条件、定理、定义、公理等)为止.分析法这种执果索因的证明方法,其逻辑依据是三段论式的演绎推理方法.分析法的思维框图:用123i P i =L (,,,)表示已知条件和已有的定义、公理、公式、定理等,Q 所要证明的结论,则用分析法证明可用框图表示为: 11223...Q P P P P P ⇐→⇐→⇐→→得到一个明显成立的条件(结论) (逐步寻找使结论成立的充分条件) (已知)格式:要证……,只需证……,只需证……,因为……成立,所以原不等式得证.要点诠释:(1)分析法是综合法的逆过程,即从“未知”看“需知”,执果索因,逐步靠拢“已知”,其逐步推理,实际上是寻找它的充分条件.(2)由于分析法是逆推证明,故在利用分析法证明时应注意逻辑性与规范性,即分析法有独特的表述.综合法与分析法的横向联系(1) 综合法是把整个不等式看做一个整体,通过对欲证不等式的分析、观察,选择恰当不等式作为证题的出发点,其难点在于到底从哪个不等式出发合适,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熟悉、正确运用作为定理性质的不等式,还要注意这些不等式进行恰当变形后的利用.分析法的优点是利于思考,因为它方向明确,思路自然,易于掌握,而综合法的优点是宜于表述,条理清晰,形式简洁.我们在证明不等式时,常用分析法寻找解题思路,即从结论出发,逐步缩小范围,进而确定我们所需要的“因”,再用综合法有条理地表述证题过程.分析法一般用于综合法难以实施的时候.(2)有不等式的证明,需要把综合法和分析法联合起来使用:根据条件的结构特点去转化结论,得到中间结论Q ;根据结论的结构特点去转化条件,得到中间结论P .若由P 可以推出Q 成立,就可以证明结论成立,这种边分析边综合的证明方法,称之为分析综合法,或称“两头挤法”.分析综合法充分表明分析与综合之间互为前提、互相渗透、互相转化的辩证统一关系,分析的终点是综合的起点,综合的终点又成为进一步分析的起点.命题“若P 则Q ”的推演过程可表示为:要点二:间接证明 间接证明不是从正面确定命题的真实性,而是证明它的反面为假,或改证它的等价命题为真,间接地达到目的,反证法是间接证明的一种基本方法.反证法定义:一般地,首先假设要证明的命题结论不正确,即结论的反面成立,然后利用公理,已知的定义、定理,命题的条件逐步分析,得到和命题的条件或公理、定理、定义及明显成立的事实等矛盾的结论,以此说明假设的结论不成立,从而证明了原命题成立,这样的证明方法叫做反证法.反证法的基本思路:假设——矛盾——肯定①分清命题的条件和结论.②做出与命题结论相矛盾的假设.③由假设出发,结合已知条件,应用演绎推理方法,推出矛盾的结果.④断定产生矛盾结果的原因,在于开始所做的假定不真,于是原结论成立,从而间接地证明原命题为真.反证法的格式:用反证法证明命题“若p则q”时,它的全部过程和逻辑根据可以表示如下:要点诠释:(1)反证法是间接证明的一种基本方法.它是先假设要证的命题不成立,即结论的反面成立,在已知条件和“假设”这个新条件下,通过逻辑推理,得出与定义、公理、定理、已知条件、临时假设等相矛盾的结论,从而判定结论的反面不能成立,即证明了命题的结论一定是正确的.(2) 反证法的优点:对原结论否定的假定的提出,相当于增加了一个已知条件.反证法的一般步骤:(1)反设:假设所要证明的结论不成立,假设结论的反面成立;(2)归谬:由“反设”出发,通过正确的推理,导出矛盾——与已知条件、已知的公理、定义、定理、反设及明显的事实矛盾或自相矛盾;(3)结论:因为推理正确,产生矛盾的原因在于“反设”的谬误,既然结论的反面不成立,从而肯定了结论成立.要点诠释:(1)结论的反面即结论的否定,要特别注意:“都是”的反面为“不都是”,即“至少有一个不是”,不是“都不是”;“都有”的反面为“不都有”,即“至少有一个没有”,不是“都没有”;“都不是”的反面是“部分是或全部是”,即“至少有一个是”,不是“都是”;“都没有”的反面为“部分有或全部有”,即“至少有一个有”,不是“都有”(2)归谬的主要类型:①与已知条件矛盾;②与假设矛盾(自相矛盾);③与定义、定理、公理、事实矛盾.宜用反证法证明的题型:①要证的结论与条件之间的联系不明显,直接由条件推出结论的线索不够清晰;比如“存在性问题、唯一性问题”等;②如果从正面证明,需要分成多种情形进行分类讨论,而从反面进行证明,只要研究一种或很少的几种情形.比如带有“至少有一个”或“至多有一个”等字样的数学问题.要点诠释:反证法体现出正难则反的思维策略(补集的思想)和以退为进的思维策略,故在解决某些正面思考难度较大和探索型命题时,有独特的效果.【典型例题】【高清课堂:例题1】类型一:综合法证明例1.求证:a4+b4+c4≥abc(a+b+c).【证明】∵a4+b4≥2a2b2,b4+c4≥2b2c2,c4+a4≥2c2a2,∴(a4+b4)+(b4+c4)+(c4+a4)≥2(a2b2+b2c2+c2a2),又∵a2b2+b2c2≥2ab2c,b2c2+c2a2≥2abc2,a2b2+c2a2≥2a2bc,∴2(a2b2+b2c2+c2a2)≥2abc(a+b+c).∴2(a4+b4+c4)≥2abc(a+b+c),即a4+b4+c4≥abc(a+b+c).【总结升华】利用综合法时,从已知出发,进行运算和推理得到要证明的结论,并且在用均值定理证明不等式时,一要注意均值定理运用的条件,二要运用定理对式子作适当的变形,把式分成若干部分,对每部分运用均值定理后,再把它们相加或相减.举一反三:【变式1】已知a,b是正数,且a+b=1,求证:114a b+≥.【证明】证法一:∵a,b∈R,且a+b=1,∴2a b ab +≥,∴12ab ≤, ∴1114a b a b ab ab++==≥. 证法二:∵a ,b ∈R +,∴20a b ab +=>,11120a b ab +≥>, ∴11()4a b a b ⎛⎫++≥ ⎪⎝⎭. 又a +b =1,∴114a b+≥. 证法三:1111224a b a b b a a b a b a b a b b a+++=+=+++≥+⋅=. 当且仅当a =b 时,取“=”号.【变式2】求证:5321232log 19log 19log 19++<. 【证明】待证不等式的左端是3个数和的形式,右端是一常数的形式,而左端3个分母的真数相同,由此可联想到公式,1log log a b b a =转化成能直接利用对数的运算性质进行化简的形式. ∵ 1log log a b b a =, ∴左边∵, ∴5321232log 19log 19log 19++<. 例2.已知数列{a n }中,S n 是它的前n 项和,并且S n +1=4a n +2(n =1,2,…),a 1=1.(1)设b n =a n +1-2a n (n =1,2,…),求证:数列{b n }是等比数列.(2)设2n n na c =(n =1,2,…), 求证:数列{c n }是等差数列. 【证明】(1)∵S n +1=4a n +2,∴S n +2=4a n +1+2,两式相减,得S n +2―S n +1=4a n +1―4a n (n =1,2,3,…),即a n +2=4a n +1―4a n ,变形得a n +2―2a n +1=2(a n +1―2a n ).∵b n =a n +1-2a n (n =1,2,…),∴b n +1=2b n (n =1,2,…).由此可知,数列{b n }是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由S 2=a 1+a 2=4a 1+2,a 1=1,得a 2=5,b 1=a 2―2a 1=3.故b n =3·2n ―1.(2)∵2n n n a c =(n =1,2,…) ∴11111122222n n n n n n n n n n n a a a a b c c ++++++--=-== 将b n =3·2n -1代入,得134n n c c +-=(n =1,2,…). 由此可知,数列{c n }是公差34d =的等差数列,它的首项11122a c ==,故3144n c n =-. 【总结升华】本题从已知条件入手,分析数列间的相互关系,合理实现了数列间的转化,从而使问题获解,综合法是直接证明中最常用的证明方法.举一反三:【变式1】已知数列{}n a 满足15a =, 25a =,116(2)n n n a a a n +-=+≥.求证:{}12n n a a ++是等比数列;【证明】 由a n +1=a n +6a n -1,a n +1+2a n =3(a n +2a n -1) (n ≥2),∵a 1=5,a 2=5∴a 2+2a 1=15,故数列{a n +1+2a n }是以15为首项,3为公比的等比数列.【变式2】在△ABC 中,若a 2=b (b +c ),求证:A =2B .【证明】∵a 2=b (b +c ),222222()cos 22b c a b c b bc A bc bc+-+-+==, 又222222222()22cos 2cos 12121222()2a c b b c b c b bc c b B B ac a b b c b ⎛⎫+-++---⎛⎫=-=-=-== ⎪ ⎪+⎝⎭⎝⎭,∴cos A =cos2B .又A 、B 是三角形的内角,故A =2B .例3.如图所示,在四棱锥P —ABCD 中,底面ABCD 是正方形,侧棱PD ⊥底面ABCD ,PD =DC ,E 是PC 的中点,作EF ⊥PB 交PB 于点F .求证:(1)P A ∥平面EDB ;(2)PB ⊥平面EFD .【证明】(1)连结AC 交BD 于O ,连结E O .∵底面ABCD 是正方形,∴点O 是AC 的中点,在△P AC 中,E O 是中位线,∴P A ∥E O .而E O ⊂平面EDB 且P A ⊄平面EDB ,∴P A ∥平面EDB .(2)PD ⊥底面ABCD 且DC ⊂底面ABCD ,∴PD ⊥DC .由PD =DC ,可知△PD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而DE 是斜边PC 上的中线,∴DE ⊥PC .①同样由PD ⊥底面ABCD ,得PD ⊥BC .∵底面ABCD是正方形,∴DC⊥BC,∴BC⊥平面PDC.而DE⊂平面PDC,∴BC⊥DE.②由①和②推得DE⊥平面PBC.而PB⊂平面PBC,∴DE⊥PB.又EF⊥PB且DE∩EF=E,∴PB⊥平面EFD.【总结升华】利用综合法证明立体几何中线线、线面和面面关系的关键在于熟练地运用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举一反三:【变式1】如图,设在四面体PABC中,90ABC∠=o,PA PB PC==,D是AC的中点.求证:PD垂直于ABC∆所在的平面.【证明】连PD、BD因为BD是Rt ABC∆斜边上的中线,所以DA DC DB==又因为PA PB PC==,而PD是PAD∆、PBD∆、PCD∆的公共边,所以PAD∆≅PBD PCD∆≅∆于是PDA PDB PDC∠=∠=∠,而90PDA PDC∠=∠=o,因此90PDB∠=o∴PD AC⊥,PD BD⊥由此可知PD垂直于ABC∆所在的平面.【变式2】如图所示,在四棱锥S—ABCD中,底面ABCD是正方形,SA平面ABCD,且SA=AB,点E为AB的中点,点F为SC的中点.求证:(1)EF⊥CD;(2)平面SCD⊥平面SCE.【证明】(1)∵SA⊥平面ABCD,F为SC的中点,∴AF为Rt△SAC斜边SC上的中线.∴12AF SC=.又∵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CB⊥AB.而由SA ⊥平面ABCD ,得CB ⊥SA ,∴CB ⊥平面SAB .又∵SB ⊂平面SAB ,∴CB ⊥SB .∴BF 为Rt △SBC 的斜边SC 上的中线,∴12BF SC =. ∴AF =BF ,∴△AFB 为等腰三角形.又E 为AB 的中点,∴EF ⊥AB .又CD ∥AB ,∴EF ⊥CD .(2)由已知易得Rt △SAE ≌Rt △CBE ,SE =EC ,即△SEC 是等腰三角形,∴EF ⊥SC .又∵EF ⊥CD 且SC ∩CD =C ,∴EF ⊥平面SCD .又EF ⊂平面SCE ,∴平面SCD ⊥平面SCE .类型二:分析法证明例4. 设0a >、0b >,且a b ≠,用分析法证明:3322a b a b ab ++>.【证明】要证3322a b a b ab +>+成立,只需证33220a b a b ab +--> 成立,即证22()()0a a b b b a -+->成立,即证22()()0a b a b -->成立,也就是要证2()()0a b a b +->成立,因为0a >、0b >,且a b ≠,所以2()()0a b a b +->显然成立,由此原不等式得证.【总结升华】1.在证明过程中,若使用综合法出现困难时,应及时调整思路,分析一下要证明结论成立需要怎样的充分条件是明智之举.从结论出发,结合已知条件,逐步反推,寻找使当前命题成立的充分条件的方法.2. 用分析法证明问题时,一定要恰当地用好“要证”“只需证”“即证”“也即证”等词语.举一反三:【变式1】设a ,b ,c ,d ∈R ,求证:ac bc +≤【证明】当ac +bc ≤0时,不等式显然成立.当ac +b d >0时,要证明ac bd +只需证明(ac +b d)2≤(a 2+b 2)(c 2+d 2),即证明a 2c 2+2abc d+b 2d 2≤a 2c 2+a 2d 2+b 2c 2+b 2d 2,只需证明2abc d≤a 2d 2+b 2c 2,只需证明(a d -bc )2≥0. 而上式成立,∴2222ac bd a b c d +≤+⋅+成立. 【变式2】求证:123(3)a a a a a --<---≥【证明】分析法: 要证123(3)a a a a a --<---≥成立, 只需证明321(3)a a a a a +-<-+-≥, 两边平方得232(3)232(2)(1)a a a a a a -+-<-+--(3)a ≥, 所以只需证明(3)(2)(1)a a a a -<--(3)a ≥, 两边平方得22332a a a a -<-+,即02<,∵02<恒成立,∴原不等式得证.【变式3】用分析法证明:若a >0,则212122-+≥-+a a a a . 【证明】要证212122-+≥-+a a a a , 只需证212122++≥++aa a a . ∵a >0,∴两边均大于零,因此只需证2222)21()21(++≥++a a a a 只需证)1(222211441222222a a a a a a a a +++++≥++++, 只需证)1(22122a a a a +≥+,只需证)21(2112222++≥+a a a a , 即证2122≥+a a ,它显然成立.∴原不等式成立.例5. 若a ,b ,c 是不全相等的正数,求证:lg2b a ++ lg 2c b ++ lg 2a c +>lg a +lg b +lg c . 【证明】要证lg 2b a ++ lg 2c b ++ lg 2a c +>lg a +lg b +lg c , 只需证lg 2b a +·2c b +·2a c +>lg (a ·b ·c ), 只需证2b a +·2c b +·2a c +>abc . 但是,2b a +0>≥ab ,2c b +0>≥bc ,2a c +0>≥ac .且上述三式中的等号不全成立,所以,2b a +·2c b +·2a c +>abc . 因此lg 2b a ++ lg 2c b ++ lg 2a c +>lg a +lg b +lg c . 【总结升华】这个证明中的前半部分用的是分析法,后半部分用的是综合法.在实际证题过程中,分析法与综合法是统一运用的,把分析法和综合法孤立起来运用是脱离实际的.没有分析就没有综合;没有综合也没有分析.问题仅在于,在构建命题的证明路径时,有时分析法居主导地位,综合法伴随着它;有时却刚刚相反,是综合法导主导地位,而分析法伴随着它.举一反三:【变式1】设a 、b 是两个正实数,且a ≠b ,求证:3a +3b >22ab b a +【证明】证明一:(分析法)要证3a +3b >22ab b a +成立,只需证(a +b )( 2a -ab +2b )>ab (a +b )成立,即需证2a -ab +2b >ab 成立.(∵a +b >0)只需证2a -2ab +2b >0成立,即需证()2b a ->0成立. 而由已知条件可知,a ≠b ,有a -b ≠0,所以()2b a ->0显然成立,由此命题得证. 证明二:(综合法)∵a ≠b ,∴a -b ≠0,∴()2b a ->0,即2a -2ab +2b >0,亦即2a -ab +2b >ab . 由题设条件知,a +b >0,∴(a +b )( 2a -ab +2b )>(a +b )ab即3a +3b >22ab b a +,由此命题得证.【变式2】ABC ∆的三个内角,,A B C 成等差数列,求证:113a b b c a b c +=++++ 【证明】要证原式成立,只要证3a b c a b c a b b c +++++=++, 即只要证1c a a b b c+=++ 即只要证2221bc c a ab ab b ac bc+++=+++; 而2A C B +=,所以060B =,由余弦定理得222b a c ac =+-所以222222222221bc c a ab bc c a ab bc c a ab ab b ac bc ab a c ac ac bc ab a c bc+++++++++===+++++-+++++. 类型三:反证法证明例6.【证明】=只需证22≠,即证10≠5≠,即证2125≠,而该式显然成立,≠不成等差数列.=2125≠∵,5≠,10≠∴,即3720+≠,即2≠,∴ ≠∴【总结升华】结论中含有“不是”“不可能”“不存在”等词语的命题,此类问题的反面比较具体,适宜应用反证法. 举一反三:【变式1】求证:函数()f x =不是周期函数.【证明】假设()f x =则存在常数T (T≠0)使得对任意x ∈R ,都有成立.上式中含x=0,则有cos01=,2m =π(m ∈z 且m≠0). ①再令x=T ,则有1=,2n =π(n ∈Z 且n ≠0). ②②÷①得:32n m =, 这里,m ,n 为非零整数,故n m为有理数,而32无理数,二者不可能相等. 因此3()cos f x x =不是周期函数.【变式2】设{a n }是公比为q 的等比数列,S n 为它的前n 项和.(1)求证:数列{S n }不是等比数列.(2)数列{S n }是等差数列吗?为什么?【解析】(1)证明:假设{S n }是等比数列,则2213S S S =, 即222111(1)(1)a q a a q q +=⋅++.∵a 1≠0,∴(1+q )2=1+q +q 2.即q =0,与等比数列中公比q ≠0矛盾.故{S n }不是等比数列.(2)解:①当q =1时,S n =na 1,n ∈N*,数列{S n }是等差数列.②当q ≠1时,{S n }不是等差数列,下面用反证法证明:假设数列{S n }是等差数列,则S 1,S 2,S 3成等差数列,即2S 2=S 1+S 3,∴2a 1(1+q )=a 1+a 1(1+q +q 2).∵a 1≠0,∴2+2q =1+1+q +q 2,得q =q 2.∵q ≠1,∴q =0,这与等比数列中公比q ≠0矛盾.从而当q ≠1时,{S n }不是等差数列.综上①②可知,当q =1时,数列{S n }是等差数列;当q ≠1时,数列{S n }不是等差数列.【变式3】已知数列{a n }的前n 项的和S n 满足S n =2a n -3n (n ∈N *).(1)求证{a n +3}为等比数列,并求{a n }的通项公式;(2)数列{a n }是否存在三项使它们按原顺序可以构成等差数列?若存在,求出一组适合条件的项;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解析】 (1) 证明:∵S n =2a n -3n (n ∈N *),∴a 1=S 1=2a 1-3,∴a 1=3.又由112323(1)n n n n S a n S a n ++=-⎧⎨=-+⎩得a n +1=S n +1-S n =2a n +1-2a n -3, ∴a n +1+3=2(a n +3),∴{a n +3}是首项为a 1+3=6,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a n+3=6×2n-1,即a n=3(2n-1).(2)解:假设数列{a n}中存在三项a r,a s,a t (r<s<t),它们可以构成等差数列.由(1)知a r<a s<a t,则2a s=a r+a t,∴6(2s-1)=3(2r-1)+3(2t-1),即2s+1=2r+2t,∴2s+1-r=1+2t-r(*)∵r、s、t均为正整数且r<s<t,∴(*)左边为偶数而右边为奇数,∴假设不成立,即数列{a n}不存在三项使它们按原顺序可以构成等差数列.例7. 已知a,b,c∈(0,1),求证:(1―a)b,(1―b)c,(1-c)a中至少有一个小于或等于14.【证明】证法一:假设三式同时大于14,即1(1)4a b->,1(1)4b c->,1(1)4c a->,三式相乘,得1 (1)(1)(1)64a ab bc c-⋅-⋅->,又211 (1)24a aa a-+⎛⎫-≤=⎪⎝⎭,同理1(1)4b b-≤,1(1)4c c-≤,以上三式相乘,得1 (1)(1)(1)64a ab bc c-⋅-⋅-≤,这与1(1)(1)(1)64a ab bc c-⋅-⋅->矛盾,故结论得证.证法二:假设三式同时大于14.∵0<a<1,∴1-a>0.∴(1)11(1)242a ba b-+≥->=.同理(1)122b c-+≥,(1)122c a-+≥.三式相加,得33 22 >,∴原命题成立.【总结升华】从正面证明,需要分成多种情形进行分类讨论,而从反面进行证明,只要研究一种或很少的几种情形的问题多用反证法.比如这类带有“至少有一个”等字样的数学问题.举一反三:【变式】已知,,,0,1a b c R a b c abc ∈++==,求证:,,a b c 中至少有一个大于32. 【证明】假设,,a b c 都小于或等于32, 因为 1abc =,所以,,a b c 三者同为正或一正两负,又因为0a b c ++=,所以,,a b c 三者中有两负一正,不妨设0,0,0a b c ><<,则1,b c a bc a +=-=由均值不等式得()2b c bc -+≥,即12a a ≥, 解得33273482a ≥≥=,与假设矛盾,所以 ,,abc 中至少有一个大于32. 例8.已知:直线a 以及A ∉a .求证:经过直线a 和点A 有且只有一个平面.【证明】(1)“存在性”,在直线a 上任取两点B 、C ,如图.∵A ∉a ,B ∈a ,C ∈a ,∴A 、B 、C 三点不在同一直线上.∴过A 、B 、C 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α∵B ∈α,C ∈α,∴a ⊂α,即过直线a 和点A 有一个平面α.(2)“唯一性”,假设过直线a 和点A 还有一个平面β.∵A ∉a ,B ∈a ,C ∈a ,∴B ∈β,C ∈β.∴过不共线的三点A 、B 、C 有两个平面α、β,这与公理矛盾.∴假设不成立,即过直线a 和点A 不可能还有另一个平面β,而只能有一个平面α.【总结升华】 这里证明“唯一性”时用了反证法.对于“唯一性”问题往往使用反证法进行证明,要注意与“同一法”的区别与联系.举一反三:【变式】求证:两条相交直线有且只有一个交点.【证明】假设结论不成立,即有两种可能:(1)若直线a 、b 无交点,那么a ∥b ,与已知矛盾;(2)若直线a 、b 不止有一个交点,则至少有两个交点A 和B ,这样同时经过点A 、B 就有两条直线,这与“经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相矛盾.综上所述,两条相交直线有且只有一个交点.。

数学证明的常见题型与应用

数学证明的常见题型与应用

数学证明的常见题型与应用数学证明作为数学学科的核心内容之一,在学习数学时经常会碰到。

数学证明旨在通过逻辑推理和严密论证,将一个数学命题或结论从已知条件推导出来,使之成为数学中不可否认的真理。

本文将介绍数学证明的常见题型以及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和用途。

一、直接证明法1. 定理:如果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为180度,则该多边形是凸多边形。

证明:设多边形的边数为n,根据几何图形的性质可知,n个顶点的内角和为 (n-2) × 180 度。

因此,当 n>2 时,该多边形的内角和一定大于180度,故该多边形是凸多边形。

证毕。

二、间接证明法1. 定理:根号2是无理数。

证明:假设根号2是有理数,即可以表示为 p/q (p、q为正整数,且p/q为最简分数)。

则有 (p/q)^2 = 2,即 p^2/q^2 = 2。

将该等式两边平方可得 p^2 = 2q^2。

由此可知,p^2是偶数,那么p也必然是偶数(偶数的平方仍为偶数)。

设 p = 2k,则可得到 (2k)^2 = 2q^2,化简得2k^2 = q^2。

从而可知,q^2 是偶数,那么 q 也必然是偶数。

这与我们一开始的假设矛盾,因为在假设中,我们假设 p/q 是最简分数。

所以根号2必定是无理数。

证毕。

三、数学归纳法1. 定理:1 + 2 + 3 + ... + n = n(n+1)/2,对于所有正整数 n 成立。

证明:首先,当 n = 1 时,左边等式为 1,右边等式为 1 × (1+1) / 2= 1。

显然相等,此时等式成立。

假设当 n = k 时,等式成立,即 1 + 2 + 3 + ... + k = k(k+1)/2。

则考虑 n = k+1 的情况,有 1 + 2 + 3 + ... + k + (k+1) = (k(k+1)/2) +(k+1) = (k+1)(k+2)/2。

根据归纳法原理,等式对于所有正整数 n 成立。

证毕。

四、反证法1. 定理:根号2是无理数。

数学中的证明方法和技巧

数学中的证明方法和技巧

数学中的证明方法和技巧数学作为一门严谨的学科,证明是其核心和灵魂。

无论是基础数学还是高等数学,在数学的世界里,证明是推动数学发展和解决问题的关键方法。

本文将探讨数学中常见的证明方法和一些应用技巧,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数学证明。

一、直接证明法直接证明法是最常见也是最直观的证明方法之一。

它通过一系列逻辑推理来证明一个数学命题。

步骤如下:1. 假设给定的前提条件(假设x是奇数);2. 推导出结论(推导出x的平方也是奇数);3. 根据推导过程中的逻辑关系,展示每一步的合理性(通过元素的特性,奇数的平方仍然是奇数);4. 结合前提条件和推导过程,得出结论(根据步骤2和步骤3可得出结论)。

二、间接证明法(反证法)间接证明法,也称为反证法,通过假设反命题,证明其导致矛盾,从而得出所要证明的正命题成立。

步骤如下:1. 假设所要证明的命题的反命题为真;2. 对反命题进行逻辑推理,得出矛盾的结论;3. 根据矛盾结论,推出原命题为真;4. 得出结论,所要证明的命题成立。

三、归纳法归纳法是数学证明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尤其适合用于证明某个命题在所有自然数上成立。

步骤如下:1. 基础步骤:证明当n为某个特定数时,命题成立(如n=1时);2. 归纳假设:假设当n=k时命题成立;3. 归纳步骤:证明当n=k+1时命题也成立;4. 根据归纳步骤,推出结论:由步骤2和步骤3可得出结论,命题对所有自然数成立。

四、递推法递推法是一种通过建立递推关系,不断由已知结果推出未知结果的方法。

递推法通常用于数列和递归问题的证明。

步骤如下:1. 确定初始条件:给出初始条件,如数列的前几项已知;2. 建立递推关系:找出数列中相邻项之间的关系,建立递推公式;3. 假设命题成立:假设当前项满足递推公式时,后一项也满足;4. 基于递推关系推出结论:根据递推公式,由当前项推导出后一项;5. 通过数学归纳法证明:使用数学归纳法证明递推公式成立;6. 得出结论,命题成立。

数学证明方法

数学证明方法

数学证明方法数学证明是数学领域中最核心的内容之一,它是通过逻辑推理和严密的论证来验证数学命题的正确性。

在进行数学证明时,需要采用一定的方法和技巧,以确保证明的严密性和逻辑性。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数学证明方法。

一、直接证明法直接证明法是最为常见的证明方法之一,它通过逐步分析问题,直接证明命题是否成立。

具体步骤如下:1.陈述:首先,明确要证明的命题,并简要陈述问题背景和前提条件。

2.假设:成功的直接证明通常涉及对一个或多个条件进行假设。

3.论证:根据问题的前提条件和假设,逐步推理,运用已知的定理、公理、推理规则等,逐步推导出结论。

4.总结:根据步骤3的论证过程,总结出结论,并明确证明的完整性。

二、间接证明法间接证明法是通过对问题的反证,即假设命题不成立,推导出矛盾的结论,证明命题必然成立。

具体步骤如下:1.陈述:明确要证明的命题,并简要陈述问题背景和前提条件。

2.假设:假设命题不成立,即给出一个假设。

3.推导:基于问题的前提条件和假设,进行推导,逐步推理,直至发现矛盾。

4.矛盾:通过步骤3的推导,发现假设和前提条件之间的矛盾。

5.否定:根据矛盾情况,推导出命题的否定。

6.结论:结论是命题的否定,即通过反证法证明命题成立。

三、数学归纳法数学归纳法是一种证明自然数性质的常用方法。

其基本思想是:证明当n满足某条件时,命题成立;再证明n+1满足该条件时,命题也成立。

具体步骤如下:1.基础情况:首先,证明命题对于某个最小的自然数(通常是1或0)成立。

2.归纳假设:假设当n=k时,命题成立,即假设命题在n=k情况下成立。

3.归纳证明:利用归纳假设,证明当n=k+1时,命题也成立。

4.结论:由于命题在基础情况和归纳证明中均成立,因此通过数学归纳法证明命题对所有自然数成立。

四、反证法反证法是一种常用的证明方法,它假设命题不成立,通过推理推导出矛盾的结论,从而证明命题一定成立。

具体步骤如下:1.陈述:明确要证明的命题,并简要陈述问题背景和前提条件。

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 知识点+例题+练习

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 知识点+例题+练习





1.分析法的特点:从未知看需知,逐步靠拢已知.
2.综合法的特点:从已知看可知,逐步推出未知.
3.分析法和综合法各有优缺点.分析法思考起来比较自然,容易
寻找到解题的思路和方法,缺点是思路逆行,叙述较繁;综合法从
条件推出结论,较简捷地解决问题,但不便于思考.实际证题时常
常两法兼用,先用分析法探索证明途径,然后再用综合法叙述出来.
4.利用反证法证明数学问题时,要假设结论错误,并用假设的命
题进行推理,没有用假设命题推理而推出矛盾结果,其推理过程是
错误的.
基础巩固题组
(建议用时:40分钟)
一、填空题
1.(2014·安阳模拟)若a<b<0,则下列不等式中成立的是________.
①1
a<
1
b;②a+
1
b>b+
1
a;③b+
1
a>a+
1
b;④
b
a<
b+1
a+1
.
2.用反证法证明命题:“已知a,b∈N,若ab可被5整除,则a,b中至少有一个能被5整除”时,应反设________成立.
3.(2014·上海模拟)“a=1
4”是“对任意正数x,均有x+
a
x≥1”的
________条件.教学效果分析。

第2讲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

第2讲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
并同类项,化成积式 证明 ∵m>0,∴1+m>0. 所以要证原不等式成立, 只需证明(a+mb)2≤(1+m)(a2+mb2), 即证m(a2-2ab+b2)≥0, 即证(a-b)2≥0,而(a-b)2≥0显然成立, 故原不等式得证. 【反思与悟】 逆向思考是用分析法证题的主要思想,通 过反推,逐步寻找使结论成立的充分条件,正确把握转化 方向是使问题顺利获解的关键.
【变式3-1】 已知a,b为非零向量,且a,b不平行, 求证:向量a+b与a-b不平行.
怎样用反证法证明问题 【问题研究】 反证法是主要的间接证明方法,其基本特点 是反设结论,导出矛盾,当问题从正面证明无法入手时, 就可以考虑使用反证法进行证明.在高考中,对反证法的考 查往往是在试题中某个重要的步骤进行.
2.间接证明
一般地,由证明p⇒q转向证明:假设q为假⇒r⇒…⇒t. t与假设矛盾,或与某个真命题矛盾.从而判定假设q为假, 推出q为真的方法,叫做反证法.
一个关系 综合法与分析法的关系 分析法与综合法相辅相成,对较复杂的问题,常常先从结 论进行分析,寻求结论与条件、基础知识之间的关系,找 到解决问题的思路,再运用综合法证明,或者在证明时将 两种方法交叉使用. 两个防范 (1)利用反证法证明数学问题时,要假设结论错误,并 用假设命题进行推理,没有用假设命题推理而推出矛盾 结果,其推理过程是错误的. (2)用分析法证明数学问题时,要注意书写格式的规范 性,常常用“要证(欲证)…”“即要证…”“就要证…”等 分析到一个明显成立的结论P,再说明所要证明的数学 问题成立.
考向三
反证法的应用
[审题视点]第(1)问用单调增函数的定义证明;第(2)问假设 存在x0<0后,应推导出x0的范围与x0<0矛盾即可.
【反思与悟】当一个命题的结论是以“至多”,“至少”、 “唯一”或以否定形式出现时,宜用反证法来证,反证法的关 键是在正确的推理下得出矛盾,矛盾可以是:①与已知条件矛 盾;②与假设矛盾;③与定义、公理、定理矛盾;④与事实矛 盾等方面,反证法常常是解决某些“疑难”问题的有力工具, 是数学证明中的一件有力武器.

高中数学第二章推理与证明22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222反证法课件新人教版选修12

高中数学第二章推理与证明22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222反证法课件新人教版选修12

5.用反证法证明命题“如果 a>b,则3 a>3 b时,
假设的内容是________.”
3
3
3
33
3
解析: a与 b的关系有三种情况: a> b, a= b,
3
3
3
3
a< b.所以假设的内容应为 a≤ b.
3
3
答案: a≤ b
类型 1 用反证法证明否(肯)定性命题(自主研析) [典例 1] 设函数 f(x)=ax2+bx+c(a≠0)中,a,b, c 均为整数,且 f(0),f(1)均为奇数.求证:f(x)=0 无整 数根. [自主解答]假设 f(x)=0 有整数根 n,则 an2+bn+c =0 又 f(0),f(1)均为奇数,
解得-2<a<-1,则要使两方程至少有一个方程有
实数,则 a 的取值范围应为 a≤-2 或 a≥-1.
答案:A
归纳升华
1.用反证法证明“至少”“至多”型命题,可减少讨
论情况,目标明确.否定结论时需弄清楚结论的否定是什
么,避免出现错误.
2.用反证法证明“至多、至少”问题时常见的“结
论词”与“反设词”如下:
1.思考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反证法属于间接证明问题的方法.( ) (2)反证法的证明过程既可以是合情推理也可以是一 种演绎推理.( ) (3)反证法的实质是否定结论导出矛盾.( ) 解析:(1)对,反证法是间接证明问题的方法. (2)错,反证法是演绎推理,不是合情推理. (3)对,根据反证法的概念知说法正确. 答案:(1)√ (2)× (3)√
所以(1-2a)+b≥ (1-a)b> 14=12. 同理(1-2b)+c>12,(1-2c)+a>12. 三式相加得 (1-2a)+b+(1-2b)+c+(1-2c)+a>32. 则32>32,矛盾,故假设不成立. 所以(1-a)b,(1-b)c,(1-c)a 不能都大于14.

高中数学 第2章 推理与证明 2.2 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 2.2.1 直接证明讲义(含解析)苏教版选

高中数学 第2章 推理与证明 2.2 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 2.2.1 直接证明讲义(含解析)苏教版选

直接证明[对应学生用书P26]1.若实数a,b满足a+b=3,证明:2a+2b≥4 2.证明:因为2a+2b≥22a·2b=22a+b,又a+b=3,所以2a+2b≥223=4 2.故2a+2b≥42成立.问题1:本题利用什么公式?提示:基本不等式.问题2:本题证明顺序是什么?提示:从已知到结论.2.求证:3+22<2+7.证明:要证明3+22<2+7,由于3+22>0,2+7>0,只需证明(3+22)2<(2+7)2,展开得11+46<11+47,只需证明6<7,显然6<7成立.所以3+22<2+7成立.问题1:本题证明从哪里开始?提示:从结论开始.问题2:证题思路是什么?提示:寻求上一步成立的充分条件.1.直接证明(1)直接从原命题的条件逐步推得命题成立,这种证明通常称为直接证明.(2)直接证明的一般形式⎭⎪⎬⎪⎫本题条件已知定义已知公理已知定理⇒…⇒本题结论.2.综合法和分析法直接证明 定义推证过程综合法 从已知条件出发,以已知的定义、公理、定理为依据,逐步下推,直到推出要证明的结论为止.这种证明方法称为综合法已知条件⇒…⇒…⇒结论分析法从问题的结论出发,追溯导致结论成立的条件,逐步上溯,直到使结论成立的条件和已知条件或已知事实吻合为止,这种证明方法称为分析法 结论⇐…⇐…⇐已知条件1.综合法是从“已知”看“可知”逐步推向未知,由因导果通过逐步推理寻找问题成立的必要条件.它的证明格式为:因为×××,所以×××,所以×××……所以×××成立.2.分析法证明问题时,是从“未知”看“需知”,执果索因逐步靠拢“已知”,通过逐步探索,寻找问题成立的充分条件.它的证明格式:要证×××,只需证×××,只需证×××……因为×××成立,所以×××成立.[对应学生用书P27]综合法的应用[例1] 已知a ,b ,c ∈R ,且a +b +c =1,求证:a 2+b 2+c 2≥13.[思路点拨]从已知条件出发,结合基本不等式,即可得出结论. [精解详析]∵a 2+19≥2a 3,b 2+19≥2b 3,c 2+19≥2c 3,∴⎝⎛⎭⎪⎫a 2+19+⎝ ⎛⎭⎪⎫b 2+19+⎝ ⎛⎭⎪⎫c 2+19≥23a +23b +23c=23(a +b +c )=23. ∴a 2+b 2+c 2≥13.[一点通]综合法证明问题的步骤第一步:分析条件,选择方向.仔细分析题目的已知条件(包括隐含条件),分析已知与结论之间的联系与区别,选择相关的公理、定理、公式、结论,确定恰当的解题思路.第二步:转化条件、组织过程,把题目的已知条件,转化成解题所需要的语言,主要是文字、符号、图形三种语言之间的转化.组织过程时要有严密的逻辑,简洁的语言,清晰的思路.第三步:适当调整,回顾反思.解题后回顾解题过程,可对部分步骤进行调整,有些语言可做适当的修饰,反思总结解题方法的选取.1.设a ,b ,c 为不全相等的正数,且abc =1, 求证:1a +1b +1c>a +b +c .证明:∵a >0,b >0,c >0,且abc =1, ∴1a +1b +1c=bc +ca +ab .又bc +ca ≥2bc ·ca =2abc 2=2c , 同理bc +ab ≥2b ,ca +ab ≥2a . ∵a 、b 、c 不全相等.∴上述三个不等式中的“=”不能同时成立. ∴2(bc +ca +ab )>2(c +a +b ), 即bc +ca +ab >a +b +c , 故1a +1b +1c>a +b +c .2.(1)如图,证明命题“a 是平面π内的一条直线,b 是π外的一条直线(b 不垂直于π),c 是直线b 在π上的投影,若a ⊥b ,则a ⊥c ”为真;(2)写出上述命题的逆命题,并判断其真假(不需证明).解:(1)证明:法一:如图,过直线b 上任一点作平面π的垂线n ,设直线a ,b ,c ,n 的方向向量分别是a ,b ,c ,n ,则b ,c ,n 共面.根据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存在实数λ,μ使得c =λb +μn ,则a·c =a·(λb +μn )=λ(a·b )+μ(a·n ),因为a ⊥b ,所以a·b =0, 又因为aπ,n ⊥π,所以a·n =0,故a·c =0,从而a ⊥c .法二:如图,记c ∩b =A ,P 为直线b 上异于点A 的任意一点,过P 作PO ⊥π,垂足为O ,则O ∈c . ∵PO ⊥π,a π,∴直线PO ⊥a . 又a ⊥b ,b平面PAO ,PO ∩b =P ,∴a ⊥平面PAO .又c平面PAO ,∴a ⊥c .(2)逆命题为:a 是平面π内的一条直线,b 是π外的一条直线(b 不垂直于π),c 是直线b 在π上的投影,若a ⊥c ,则a ⊥b .逆命题为真命题.分析法的应用[例2] 已知a >b >0,求证:(a -b )28a <a +b 2-ab <(a -b )28b.[思路点拨]本题条件较为简单,结论比较复杂,我们可以从要证的结论入手,一步步探求结论成立的充分条件,即用分析法.[精解详析]要证明(a -b )28a <a +b 2-ab <(a -b )28b 成立,只需证(a -b )24a <a +b -2ab <(a -b )24b 成立,即证(a -b )24a <(a -b )2<(a -b )24b 成立.只需证a -b 2a <a -b <a -b2b成立.只需证a+b2a<1<a+b2b成立,即证a+b<2a且a+b>2b,即b<a.∵a>b>0,∴b<a成立.∴(a-b)28a<a+b2-ab<(a-b)28b成立.[一点通]在已知条件较为简单,所要证的问题较为复杂,无从入手的情况下,我们可从结论入手逆推,执果索因,找到结论成立的条件,注明必要的文字说明,再用综合法写出步骤.3.若P=a+a+7,Q=a+3+a+4,a≥0,求证:P<Q.证明:要证P<Q,主要证P2<Q2,只要证2a+7+2a(a+7)<2a+7+2(a+3)(a+4),即证a2+7a<a2+7a+12,即证0<12.因为0<12成立,所以P<Q成立.4.已知a、b是正实数,求证:ab+ba≥a+b.证明:要证ab+ba≥a+b,只需证a a+b b≥ab(a+b).即证(a+b-ab)(a+b)≥ab(a+b),即证a+b-ab≥ab.也就是要证a+b≥2ab.因为a,b为正实数,所以a+b≥2ab成立,所以ab+ba≥a+b.综合法与分析法的综合应用[例3] 已知0<a ≤1,0<b ≤1,0<c ≤1, 求证:1+ab +bc +ca a +b +c +abc≥1.[思路点拨]因为0<a ≤1,0<b ≤1,0<c ≤1,所以要证明1+ab +bc +caa +b +c +abc≥1成立,可转化为证明1+ab +bc +ca ≥a +b +c +abc 成立.[精解详析]∵a >0,b >0,c >0, ∴要证1+ab +bc +ca a +b +c +abc≥1,只需证1+ab +bc +ca ≥a +b +c +abc , 即证1+ab +bc +ca -(a +b +c +abc )≥0. ∵1+ab +bc +ca -(a +b +c +abc ) =(1-a )+b (a -1)+c (a -1)+bc (1-a ) =(1-a )(1-b -c +bc )=(1-a )(1-b )(1-c ), 又a ≤1,b ≤1,c ≤1, ∴(1-a )(1-b )(1-c )≥0,∴1+ab +bc +ca -(a +b +c +abc )≥0成立, 即证明了1+ab +bc +caa +b +c +abc≥1.[一点通](1)较为复杂问题的证明如单纯利用分析法和综合法证明较困难,这时可考虑分析法、综合法轮流使用以达到证题目的.(2)综合法和分析法的综合应用过程既可先用分析法再用综合法,也可先用综合法再用分析法,一般无具体要求,只要达到证题的目的即可.5.在△ABC 中,三个内角A 、B 、C 成等差数列.求证:1a +b +1b +c =3a +b +c . 证明:要证1a +b +1b +c =3a +b +c, 只需证a +b +c a +b +a +b +c b +c =3,即c a +b +ab +c =1, 只需证c (b +c )+a (a +b )(a +b )(b +c )=1,即a 2+c 2+ab +bc b 2+ab +ac +bc=1.下面证明:a 2+c 2+ab +bcb 2+ab +ac +bc=1.∵A +C =2B ,A +B +C =180°, ∴B =60°. ∴b 2=a 2+c 2-ac .∴a 2+c 2+ab +bc b 2+ab +ac +bc =a 2+c 2+ab +bc a 2+c 2-ac +ab +ac +bc=1. 故原等式成立.6.若a ,b ,c 是不全相等的正数. 求证:lga +b2+lgb +c2+lgc +a2>lg a +lg b +lg c .证明:要证lga +b2+lgb +c2+lgc +a2>lg a +lg b +lg c 成立,即证lg ⎝⎛⎭⎪⎫a +b 2·b +c 2·c +a 2>lg(abc )成立,只需证a +b 2·b +c 2·c +a2>abc 成立,∵a +b2≥ab >0,b +c2≥bc >0,c +a2≥ca >0,∴a +b 2·b +c 2·c +a2≥abc >0,(*)又∵a ,b ,c 是不全相等的正数,∴(*)式等号不成立, ∴原不等式成立.1.综合法是由因导果,步骤严谨,逐层递进、步步为营,书写表达过程是条理清晰、形式简洁,宜于表达推理的思维轨迹、缺点是探路艰难,不易达到所要证明的结论.2.分析法是执果索因,方向明确、利于思考,便于寻找解题思路.缺点是思路逆行、叙述繁琐、表述易出错.3.在解决一个问题时,我们常常把综合法和分析法结合起来使用.根据条件的结构特点去转化结论,得到中间结论P 1;根据原结论的特点去寻求使结论成立的条件,寻找到条件P 2;当由P 1可以推出P 2时,结论得证.[对应学生用书P29]一、填空题1.在△ABC中,A>B是sin A>sin B的________条件(填“充分不必要”“必要不充分”“充要”或“既不充分也不必要”).解析:在△ABC中,由正弦定理得asin A=bsin B.又∵A>B,∴a>b,∴sin A>sin B反之,若sin A>sin B,则a>b,∴A>B∴A>B是sin A>sin B的充要条件.答案:充要2.设n∈N,则n+4-n+3________n+2-n+1(判断大小).解析:要证n+4-n+3<n+2-n+1,只需证n+4+n+1<n+3+n+2,只需证(n+4+n+1)2<(n+2+n+3)2,即2n+5+2(n+4)(n+1)<2n+5+2(n+2)(n+3).只需证(n+1)(n+4)<(n+2)(n+3),只需证(n+1)(n+4)<(n+2)(n+3),即n2+5n+4<n2+5n+6,即4<6即可.而4<6成立,故n+4-n+3<n+2-n+1.答案:<3.如果a a+b b>a b+b a,则实数a,b应满足的条件是________.解析:a a+b b>a b+b a⇔a a-a b>b a-b b⇔a(a-b)>b(a-b)⇔(a-b)(a-b)>0⇔(a+b)(a-b)2>0,故只需a≠b且a,b都不小于零即可.答案:a≥0,b≥0且a≠b4.若三棱锥S-ABC中,SA⊥BC,SB⊥AC,则S在底面ABC上的射影为△ABC的________.(填重心、垂心、内心、外心之一)解析:如图,设S 在底面ABC 上的射影为点O , ∴SO ⊥平面ABC ,连接AO ,BO , ∵SA ⊥BC ,SO ⊥BC , ∴BC ⊥平面SAO , ∴BC ⊥AO . 同理可证,AC ⊥BO . ∴O 为△ABC 的垂心. 答案:垂心5.已知函数f (x )=10x,a >0,b >0,A =f ⎝⎛⎭⎪⎫a +b 2,B =f ()ab ,C =f ⎝ ⎛⎭⎪⎫2ab a +b ,则A ,B ,C 的大小关系为________.解析:由a +b2≥ab ≥2ab a +b ,又f (x )=10x在R 上是单调增函数,所以f ⎝ ⎛⎭⎪⎫a +b 2≥f ()ab ≥f ⎝⎛⎭⎪⎫2ab a +b ,即A ≥B ≥C . 答案:A ≥B ≥C 二、解答题6.已知函数f (x )=log 2(x +2),a ,b ,c 是两两不相等的正数,且a ,b ,c 成等比数列,试判断f (a )+f (c )与2f (b )的大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解:f (a )+f (c )>2f (b ).证明如下:因为a ,b ,c 是两两不相等的正数, 所以a +c >2ac .因为b 2=ac ,所以ac +2(a +c )>b 2+4b , 即ac +2(a +c )+4>b 2+4b +4, 从而(a +2)(c +2)>(b +2)2. 因为f (x )=log 2(x +2)是增函数, 所以log 2(a +2)(c +2)>log 2(b +2)2, 即log 2(a +2)+log 2(c +2)>2log 2(b +2). 故f (a )+f (c )>2f (b ). 7.已知a >0,用分析法证明:a 2+1a 2-2>a +1a-2.证明:要证a 2+1a 2-2≥a +1a-2,只需证a 2+1a 2+2≥a +1a+ 2. 因为a >0,故只需证⎝ ⎛⎭⎪⎫a 2+1a 2+22≥⎝⎛⎭⎪⎫a +1a +22,即a 2+1a2+4a 2+1a 2+4≥a 2+2+1a 2+2 2⎝ ⎛⎭⎪⎫a +1a +2,从而只需证2a 2+1a 2≥2⎝ ⎛⎭⎪⎫a +1a , 只需证4⎝ ⎛⎭⎪⎫a 2+1a 2≥2⎝ ⎛⎭⎪⎫a 2+2+1a 2,即a 2+1a2≥2,而上述不等式显然成立,故原不等式成立.8.(某某高考改编)设{a n }是首项为a ,公差为d 的等差数列(d ≠0),S n 是其前n 项的和.记b n =nS nn 2+c ,n ∈N *,其中c 为实数.若c =0,且b 1,b 2,b 4成等比数列,证明:S nk =n 2S k (k ,n ∈N *).证明:由c =0,得b n =S n n=a +n -12d .又b 1,b 2,b 4成等比数列,所以b 22=b 1b 4,即⎝ ⎛⎭⎪⎫a +d 22=a ⎝ ⎛⎭⎪⎫a +32d , 化简得d 2-2ad =0.因为d ≠0,所以d =2a . 因此,对于所有的m ∈N *,有S m =m 2a .从而对于所有的k ,n ∈N *,有S nk =(nk )2a =n 2k 2a =n 2S k .。

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数学归纳法

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数学归纳法
突 破 点 一 突 破 点 二 突 破 点 三 课时达标检测
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数学归纳法 结 束
(2)若曲线 y=f(x)在点(1,f(1))处的切线与直线 x+y+1=0 垂
直,证明:xf-x1>0.
[解] 证明:由题可得,f′(x)=λln
x+λx+x 1-1.
由题设条件,得 f′(1)=1,即 λ=1.
要证…,只需证…,即证…
突 破 点 一 突 破 点 二 突 破 点 三 课时达标检测
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数学归纳法 结 束
考点贯通
抓高考命题的“形”与“神”
综合法
综合法是从已知条件出发,逐步推向结论,综合法的适 用范围是:
(1)定义明确的问题,如证明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求 证无条件的等式或不等式;
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数学归纳法 结 束
2.[考点一](2017·广州调研)若 a,b,c 为实数,且 a<b<0,则
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
A.ac2<bc2
B.a2>ab>b2
C.1a<1b
D.ba>ab
解析:a2-ab=a(a-b),
∵a<b<0,∴a-b<0,
∴a(a-b)>0,即 a2-ab>0,∴a2>ab.①
分析法 分析法是逆向思维,当已知条件与结论之间的联系不够 明显、直接,或证明过程中需要用到的知识不太明确、具体 时,往往采用分析法,特别是含有根号、绝对值的等式或不 等式,从正面不易推导时,常考虑用分析法.
突 破 点 一 突 破 点 二 突 破 点 三 课时达标检测
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数学归纳法 结 束
所以 2·2r-q=2r-p+1.
(*)
又因为 p<q<r,

第二章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章末总结

第二章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章末总结

章末总结知识点一合情推理归纳和类比是常用的合情推理,都是根据已有的事实,经过观察、分析、比较、联想,再进行归纳类比,然后提出猜想的推理,从推理形式上看,归纳是由部分到整体,个别到一般的推理,类比是由特殊到特殊的推理.例1在平面上有n条直线,任何两条都不平行,并且任何三条都不交于同一点,问这些直线把平面分成多少部分?例2如图所示,在△ABC中,射影定理可表示为a=b·cos C+c·cos B,其中a,b,c 分别为角A,B,C的对边,类比上述定理,写出对空间四面体性质的猜想.知识点二 演绎推理合情推理的结论不一定正确,有待进一步证明;演绎推理在前提和推理形式都正确的前提下,得到的结论一定正确.从二者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所发挥作用的角度考虑,它们又是紧密联系,相辅相成的.合情推理的结论需要演绎推理的验证,而演绎推理的内容一般是通过合情推理获得,合情推理可以为演绎推理提供方向和思路.演绎推理的一般模式是“三段论”.例3 已知函数f (x )=a x+bx ,其中a >0,b >0,x ∈(0,+∞),确定f (x )的单调区间,并证明在每个单调区间上的增减性.知识点三 综合法与分析法综合法和分析法是直接证明中的两种最基本的证明方法,但两种证明方法思路截然相反,分析法既可用于寻找解题思路,也可以是完整的证明过程,分析法和综合法可相互转换,相互渗透,充分利用这一辩证关系,在解题中综合法和分析法联合运用,转换解题思路,增加解题途径.例4 已知a ,b ,c ∈R +,且a +b +c =1,求证:⎝⎛⎭⎫1a -1⎝⎛⎭⎫1b -1⎝⎛⎭⎫1c -1≥8.知识点四 反证法反证法是间接证明的一种基本方法,它不去直接证明结论,而是先否定结论,在否定结论的基础上,运用正确的推理,导出矛盾,从而肯定结论的真实性.在证明一些否定性命题、唯一性命题或含有“至多”、“至少”等字句的命题时,正面证明较难,可考虑反证法,即“正难则反”.例5 已知a ,b ,c ∈(0,1).求证:(1-a )b ,(1-b )c ,(1-c )a 不可能都大于14.例6 如图所示,已知两直线l ∩m =O ,l ⊂α,m ⊂α,l ⊄β,m ⊄β,α∩β=a .求证:l 与m 中至少有一条与β相交.第二章 章末总结答案重点解读例1 解 设n 与S nn n -1这是因为在n -1条直线后添加第n 条直线被原(n -1)条直线截得的n 段中的任何一段都将它所在的原平面一分为二,相应地增加n 部分,所以S n =S n -1+n ,即S n -S n -1=n .从而S 2-S 1=2,S 3-S 2=3,S 4-S 3=4,…,S n -S n -1=n .将上面各式相加有S n -S 1=2+3+…+n ,∴S n =S 1+2+3+…+n =2+2+3+…+n=1+n (n +1)2. ∴这些直线把平面分成1+n (n +1)2部分. 例2 解如图所示,在四面体P —ABC 中,设S 1,S 2,S 3,S 分别表示△P AB ,△PBC ,△PCA ,△ABC 的面积,α,β,γ依次表示面P AB ,面PBC ,面PCA 与底面ABC 所成二面角的大小.我们猜想射影定理类比推理到三维空间,其表现形式应为:S =S 1·cos α+S 2·cos β+S 3·cos γ.例3 解 f (x )的单调区间为⎝⎛⎦⎤0,a b 和⎣⎡⎭⎫a b ,+∞, 证明如下:设0<x 1<x 2,则f (x 1)-f (x 2)=⎝⎛⎭⎫a x 1+bx 1-⎝⎛⎭⎫a x 2+bx 2 =(x 2-x 1)⎝⎛⎭⎫a x 1x 2-b . 当0<x 1<x 2≤a b时, 则x 2-x 1>0,0<x 1x 2<a b ,a x 1x 2>b , ∴f (x 1)-f (x 2)>0,即f (x 1)>f (x 2),∴f (x )在⎝⎛⎦⎤0,a b 上是减函数. 当x 2>x 1≥a b时, 则x 2-x 1>0,x 1x 2>a b ,a x 1x 2<b , ∴f (x 1)-f (x 2)<0,即f (x 1)<f (x 2),∴f (x )在⎣⎡⎭⎫a b ,+∞上是增函数. 例4 证明 方法一 (综合法)⎝⎛⎭⎫1a -1⎝⎛⎭⎫1b -1⎝⎛⎭⎫1c -1 =⎝⎛⎭⎫a +b +c a -1·⎝⎛⎭⎫a +b +c b -1·⎝⎛⎭⎫a +b +c c -1=b +c a ·a +c b ·a +b c=(b +c )(a +c )(a +b )abc≥2bc ·2ac ·2ab abc=8, 当且仅当a =b =c 时等号成立,所以不等式成立.方法二 (分析法)要证⎝⎛⎭⎫1a -1⎝⎛⎭⎫1b -1⎝⎛⎭⎫1c -1≥8成立,只需证1-a a ·1-b b ·1-c c≥8成立. 因为a +b +c =1,所以只需证(a +b +c )-a a ·(a +b +c )-b b ·(a +b +c )-c c≥8成立. 即b +c a ·a +c b ·a +b c≥8. 只需证b +c a ·a +c b ·a +b c ≥2bc a ·2ac b ·2ab c≥8成立, 而2bc a ·2ac b ·2ab c≥8显然成立,故⎝⎛⎭⎫1a -1⎝⎛⎭⎫1b -1⎝⎛⎭⎫1c -1≥8成立.例5 证明 假设三个式子同时大于14, 即(1-a )b >14,(1-b )c >14,(1-c )a >14, 三式相乘得:(1-a )·a ·(1-b )·b ·(1-c )·c >143, ① 又因为0<a <1,∴0<a (1-a )≤⎝⎛⎭⎫a +1-a 22=14,同理0<b (1-b )≤14,0<c (1-c )≤14, 所以(1-a )a ·(1-b )b ·(1-c )c ≤143, ② ①与②矛盾,所以假设不成立,故原命题成立. 例6 证明 假设l ,m 都不与β相交, ∵l ⊄β,m ⊄β,∴l ∥β且m ∥β.又∵l ⊂α,m ⊂α,α∩β=a ,∴l ∥a ,m ∥a ,∴l ∥m .这与已知l 、m 是相交直线矛盾.因此l 和m 至少有一条与β相交.。

222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讲解

222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讲解

例4 已知a≠0, 证明:关于x的方程ax=b有且只有一个根。
证:假设方程ax + b = 0(a ≠ 0)至少存在两个根,
不妨设其中的两根分别为x1,x2且x1 ≠ x2 则ax1 = b,ax2 = b ∴ ax1 = ax2
∴ ax1 - ax2 = 0 ∴ a(x1 - x2)= 0 x1 x2 x1 x2 0 ∴a = 0 与已知a ≠ 0矛盾,
否定词 原词语
不等于 任意的
不是 至少有一个
不都是 至多有一个
不大于 至少有n个
不小于 至多有n个
存在某个x,对任何x,
不成立
不成立
否定词
某个
一个也没有 至少有两个 至多有(n-1)个 至少有(n+1)个 存在某个x, 成立
二、典例剖析---类型二:
例3.证明: 2, 3, 5 不可能成等差数列
证明: 假设 2, 3, 5 能成等差数列,则
2 3 2 5
两边平方得: (2 3)2 ( 2 5)2 化简得: 5 2 10
两边平方得: 25 40
此式显然不成立,所以假设错误
注:否定所型以 命题2(,命题3,的5结不论可是能“成不等可差数能列……”,
所以∠ A < 60°,∠B < 60°, ∠C < 60° ∴ ∠A+∠B+∠C<180°
这与 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 相矛盾.
∴ 假设 不能成立,所求证的结论成立.
先假设结论的反面是正确的,然后通过逻辑推理, 推出与公理、已证的定理、定义或已知条件相矛盾, 说明假设不成立,从而得到原结论正确。
反证法的思维方法:正难则反
三、典例剖析---类型一: 例1. 证明:如果a b 0,则 a b

数学证明中的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

数学证明中的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

数学证明中的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数学证明是数学领域中的重要内容,通过逻辑推理和严格的论证,以确保数学理论的正确性和可信度。

数学证明通常可以分为直接证明和间接证明两种形式。

本文将介绍直接证明和间接证明的含义、特点以及应用。

一、直接证明直接证明是一种常用的证明方法,它通过逻辑的推理和论证,直接从已知的命题出发,推导出所要证明的结论。

直接证明通常遵循以下步骤:1. 确定所要证明的命题或结论。

2. 列出已知条件和前提条件。

3. 运用逻辑推理、定义和定理等数学原理,一步一步地推导出结论。

4. 分析并验证证明过程中的每一步是否严谨、正确。

5. 结束证明,得出所要证明的命题。

直接证明的特点是逻辑性强、推理过程直观,并且能够根据已知条件直接得出结论。

因此,直接证明在数学证明中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例如,我们来证明一个简单的数学定理:两个偶数的和是偶数。

定理:若a和b为偶数,则a+b为偶数。

证明:设a=2m,b=2n,其中m和n为整数。

则a+b=2m+2n=2(m+n)。

由于m和n为整数,所以m+n也是整数。

因此,a+b=2(m+n)为偶数。

证毕。

二、间接证明间接证明是一种通过反证法推导出结论的证明方法。

它假设所要证明的结论为假,通过运用逻辑推理和推导,得出与已知条件或已知结论相矛盾的结论,从而推断出所要证明的结论为真。

间接证明通常遵循以下步骤:1. 确定所要证明的命题或结论。

2. 假设所要证明的命题为假。

3. 运用逻辑推理和推导,推出与已知条件或已知结论相矛盾的结论。

4. 推断出所要证明的命题为真。

5. 结束证明,得出所要证明的命题。

间接证明的特点是通过对反证假设进行逻辑推理,将所要证明的结论转化为与已知条件相矛盾的结论。

它常常用于证明一些与质数、无理数、等级等有关的命题。

例如,我们来证明一个著名的数学定理:根号2是一个无理数。

定理:根号2是一个无理数。

证明:假设根号2是一个有理数,可以表示为根号2=p/q,其中p 和q互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业:P102
A组4,B组3
思考题:甲、乙、丙三箱共有小球384个,先 由甲箱取出若干放进乙、丙两箱内,所放个 数分别为乙、丙箱内原有个数,继而由乙箱 取出若干个球放进甲、丙两箱内,最后由丙 箱取出若干个球放进甲、乙两箱内,方法同 前.结果三箱内的小球数恰好相等.求甲、 乙、丙三箱原有小球数 甲:208个,乙:112个,丙:64个
P Q1
Q1 Q 2
Q2 Q3

Qn Q
例:在△ABC中,三个内角A、B、C对应 的边分别为a、b、c,且A、B、C成等差 数列,a、b、c成等比数列,求证△ABC为 等边三角形.
例:在锐角三角形ABC中, 求证sinA+sinB+sinC>cosA+cosB+cosC
例:设抛物线y2=2px(p>0)的焦点 为F,经过点F的直线交抛物线于 A、B两点,点C在抛物线的准线 上,且BC∥x轴(如图),证明 直线AC经过原点O
Q P1
P1 P2
2 2 2
P2 P3

得到一个明显 成立的结论
也可以是经过 证明的结论
例:已知数列{an}的通项an>0,(n∈N*),它 的前n项的和记为sn,数列{s2n}是首项为3, 公差为1的等差数列. (1)求an与sn的解析式; (2)试比较sn与3nan(n∈N*),的大小.
2
因为;( a b )2 0 成立
a+b 所以 2
ab成立
一般地,从要证明的结论出发,逐步 寻求推证过程中,使每一步结论成立的充 分条件,直至最后,把要证明的结论归结 为判定一个明显成立的条件(已知条件、 定理、定义、公理等)为止,这种证明的 方法叫做分析法.
特点:执果索因.
用框图表示分析法的思考过程、特点.
新课标人教版课件系列
《高中数学》
选修2-2
2.2.1《直接证明与间接证 明-综合法和分析法》
教学目标
• 结合已经学过的数学实例,了解直接证明的两 种基本方法:分析法和综合法;了解分析法和 综合法的思考过程、特点. • 教学重点:会用综合法证明问题;了解综合法 的思考过程. • 教学难点:根据问题的特点,结合综合法的思 考过程、特点,选择适当的证明方法.
竟是王爷の诸人,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况且她又是息事宁人の壹各人,从不愿处在刀锋浪尖上,无论是荣宠还是冷遇。她并不怕事情,但假如事 情能够不发生,不是更好吗?此刻の水清没有办法,唯有整各宴席期间都躲避在更衣处,只要不被人看到她那壹身の菜汤,就不算失礼行为咯。反 正那么多人,少她壹各侧福晋谁也不会注意到。只有她们那壹桌の人知道少咯水清,但是各位嫂子弟妹们都知道事情の原委,相信不会去告发她吧。 吟雪开始还因为被李侧福晋含砂射影の壹番话而委屈不已,但是当她看到水清因为她の原因,害得整晚都躲在更衣处,她万分愧疚,觉得太对不起 仆役咯:怎么就没有注意到三小格突然伸出来の手呢?当时她要是躲那小魔王远壹些该多好啊。“仆役,奴婢去把衣服给您洗壹洗吧,要不派人回 府再去取壹套衣裳?”“咱们在这宫里初来乍到の,你认识谁能帮着咱们清洗衣裳?秦公公陪着爷呢,哪儿有人现在回得咯府里?”“可是,您这 么壹晚上都得躲在这里,也太委屈您咯。这全是奴婢害咯您啊!”“这也不怪你,你就是防咯今天也防不咯以后,该来の总会来。”水清当然知道 这各结果是有预谋の,只是不知道,是弘时小格故意の,还是淑清姐姐成心の。躲在更衣处の这壹各时辰里,吟雪不停地悄悄过去打探宴席の进展 情况。终于在第四次前去の时候,打探来咯好消息,宴席马上就要结束咯!于是主仆两各人出咯更衣处。果然不多时,就按照她们の设想の那样, 等到人头攒动の时候,主仆两人不动声色地汇入熙熙攘攘の人群之中,泰然自若地向宫外走去,仿佛她们也是刚刚从乾清宫の宴席上退下来似の。 室外光线黑暗,又穿上咯披风,没有人能注意到她の狼狈。王爷是单独骑马而来,宴席之后也没有和排字琦壹同坐马车回府。今天の壹切都如他和 十三小格预计の壹样,皇上对他们俩人敬献の寿礼欣喜不已,甚至在曲子演奏完毕之后,还意犹未尽地说起咯他们兄弟两人小时候の趣事。当前那 么多の小皇子、小皇孙们,皇上の这番举动弄得他们俩各大男人都很是不好意思。不过,见他们の皇阿玛这么开心,眨眼之间兄弟俩又忘记咯这些 尴尬,而是发自内心地真诚祝愿他们の皇阿玛在能够再过七十大寿、八十大寿、九十大寿,长命百岁。第壹卷 第339章 遗忘这些日子以来,王爷 和十三小格两人壹直刻苦而又专心地研习演奏《祝寿曲》,壹切都是为咯今晚の完美表现,因此他们の神经壹直紧紧地绷着,精神更是高度紧张。 直待今晚演奏完毕,这心里才算是终于放下壹块大石头。对此,十三小格有说不出来の轻松,而王爷先是轻松,继而却又沉重起来。重新拾起箫曲, 虽然看似简单轻松,却令他不禁想起咯三年前の那些月夜,他在年府の花园墙外,与玉盈姑娘以琴会友の日子。虽然自从两年前の塞外行围之后, 他们再也没有见过面,但是他知道,玉盈壹直都没有嫁人。他更知道,壹各十八岁の大姑娘壹直没有嫁人意味着啥啊。两年来,他之所以没有再见 过玉盈,既是因为无法解决未来娶玉盈入府后她の身份问题,更是被她那绝决の“谁也不嫁”而深深地刺痛。被深深刺痛の结果就是他要努力地将 她遗忘。可是遗忘,又怎么可能是想遗忘就能遗忘?随着时间の推移,他确实开始遗忘,只是他遗忘の,不是玉盈,而是刺痛。时间是医治壹切创 伤の良药,刺痛壹点点地消失,消失,玉盈壹点点地复活,复活。直到今天,随着《祝寿曲》の圆满完成,玉盈彻彻底底地战胜咯刺痛,在他の心 中再次光辉、明亮、动人起来。这样の结果,完全要拜《祝寿曲》所赐。正是因为这些日子勤奋研习箫曲,才又勾起咯他对往事の回忆。三年来, 他几乎不再触摸竹箫,假如不是这次为皇阿玛祝寿の话,可能他再也不会吹奏箫曲,除非抱得玉盈美人归の那壹天,他会天天只为她壹人演奏,只 演奏那壹曲《彩云追月》。现在,为咯他の皇阿玛,王爷又重新拿起咯竹箫,可是那各当年令他放下竹箫の人,那各为他苦守壹生の人儿,此刻再 次深深地拨动着他の心弦。他有啥啊理由责怪玉盈,连他自己都找不到解决问题の法子!却要将责任全都推到她壹各人の头上,深陷愁苦与自责情 绪之中の他,在宫宴结束以后,抑制不住内心の苦闷,想要去找玉盈。虽然她说过她不会嫁给他,但是今晚,他壹定要去告诉她:不只你壹人苦守, 爷也在等你!迫切地想要“见”到玉盈の王爷随手接过秦顺儿递上来の壹袭白色披风,翻身骑上他那匹枣红蒙古马,壹路向东急驰而去。壹阵急驰, 令他迅速地远离咯众人の视线,于是开始放慢咯速度。因为他离年府越来越近,他の心也越来越忐忑不安起来。幽静の街巷,只有枣红骏马清脆の 嗒嗒声。远远地,他就看到咯,还是那各老地方!三年未见,原本只是微探墙外の枝丫,如今却是枝繁叶茂地占据咯街巷の半各天空。今夜明月依 旧,正如三年前那些各夜晚,又是壹各满月当空,月光透过新春の嫩绿枝叶,洒满壹地树影斑驳。第壹卷 第340章 倾诉此时此刻,夜已深沉,秋 千巷陌人初静,皎月初斜,浸梨花。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枣红骏马静静地依偎在主人の身侧,壹会儿蹭蹭他 の衣角,壹会儿轻轻地甩着它の尾巴。老马识途,它对这里也是如此の熟悉又依恋?壹想到这里,他の心中壹阵苦涩,不禁暗暗思忖:老天让他遇 到玉盈,这是上天对他の此生眷顾,还是对
ab
(a>0,b>0)的证明.
证明: 因为;( a b ) 0
2
a+b ab 证明:要证; 2 只需证;a + b 2 ab
所以 a + b 2 ab 0 所以 a + b 2 ab
a+b ab 成立 所以 2
只需证;a + b 2 ab 0
只需证;( a b ) 0
证明:因为b2+c2
≥2bc,a>0
所以a(b2+c2)≥2abc. 又因为c2+b2
≥2bc,b>0
所以b(c2+a2)≥ 2abc.
因此a(b2+c2)+b(c2+a2)≥4abc.
例:.已知a、b、c为不全相等的正数, b+c-a c+a-b a+b-c 求证: + + > 3. a b c
利用已知条件和某些数学定义、公理、 定理等,经过一系列的推理论证,最后推 导出所要证明的结论成立,这种证明方 法叫做综合法 用P表示已知条件、已有的定义、公理、 定理等,Q表示所要证明的结论. 则综合法用框图表示为:
2.2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
2.2.1
综合法和分析法(1)
复习
推 理
合情推理
(或然性推理)
演绎推理 (必然性推理) 三段论 (一般到特殊)
归纳
(特殊到一般)
类比 (特殊到特殊)
演绎推理是证明数学结论、建立数学体 系的重要思维过程. 数学结论、证明思路的发现,主要靠合 情推理.
例:已知a>0,b>0,求证a(b2+c2)+b(c2+a2)≥4abc
F E
A
B
C
因为:SA⊥平面ABC成立 所以. AF⊥SC成立
π 例. 已知α, β≠ kπ+ (k Z),且 2 sinθ+ cosθ= 2sinα sinθcosθ= sin β 1 - tan α 1 - tan β 证: 求 = . 2 2 1 + tan α 2(1 + tan β)
Q P1
P1 P2
P2 P3

得到一个明显 成立的结论
例:设a,b,c为一个三角形的三
边,且s2=2ab,s 试证s<2a
1 = (a + b + c), 2
例:如图,SA⊥平面ABC,AB⊥BC,过A作SB 的垂线,垂足为E,过E作SC的垂线,垂足 S 为F,求证 AF⊥SC
证明:要证AF⊥SC 只需证:SC⊥平面AEF 只需证:AE⊥SC 只需证:AE⊥平面SBC 只需证:AE⊥BC 只需证:BC⊥平面SAB 只需证:BC⊥SA 只需证:SA⊥平面AB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