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胆胰CT检查方法
影像诊断07--肝胆胰脾
肝区疼痛、上腹肿块、消瘦等
胎甲球(AFP)增高
常见病的影像诊断-肝癌 5、CT表现(平扫)
形态及边缘
(1) 形态规则或不规则
(2)边缘清晰—有假包膜(晕圈征-Halo sign) 纤维组织增生 病灶周围肝组织受压 (3)边缘模糊—肿瘤浸润性生长
常见病的影像诊断-肝癌 5、CT表现(平扫)
密度 1)低密度: 2)等或高密度:(少见) 3)混杂密度:囊变、陈旧出血、坏死、
CT表现
1、胆囊明显增大 2、胆囊壁弥漫性增厚、壁内可见低密度带 3、胆囊床积液 4、胆囊结石 5、少数有胆囊积气
MRI检查(一般不用) 超声(首选)
分类
胆道系统的影像诊断 -胆囊及胆道结石
胆固醇结石 胆色素结石 混合性结石 CT表现 (位置可随体位改变而移动) 1、高密度结石 胆色素结石 2、略高密度结石 3、等密度结石 胆固醇结石 4、低密度结石 5、环状分层结石--混合性结石
常见病的影像诊断-肝癌
原发性肝细胞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
肿瘤之一,在男性占第三位,女性
占第四位。
原发性肝细胞癌是最常见的一种细
胞类型。
常见病的影像诊断-肝癌
大体病理: 巨块型:单个或多个,直径≥5cm 结节型:单个或多个,直径<5cm 弥漫型:结节小,弥漫而均匀分布
常见病的影像诊断-肝癌 4、临床表现
胰腺疾病的CT诊断
急性胰腺炎
CT表现
A.急性单纯性胰腺炎 1、胰腺弥漫性或局限性肿大 2、密度轻度均匀或不均匀减低 3、胰腺边缘模糊、可有胰周渗液 4、胰腺均匀增强无坏死 5、吉氏筋膜增厚
胰腺疾病的CT诊断
急性胰腺炎
CT表现
肝胆胰影像学诊断
肝海绵状血管瘤(cavernous hemangioma)
【影像学表现】
超声检查: 多为均匀强回声、少数为低回声肿块。
CT表现: 平扫表现为边界清楚的低密度块影;
多期增强扫描:早期周边开始强化,逐渐向中央
扩
展,并接近同层面内大血管密度;
长时间持续强化,最后与肝实质呈等、或稍高密度,
周边开始强化
巨块型
癌栓
结节型
弥漫型
原发性肝癌超声、CT表现
超声为混杂回声,邻近 血管受压、推挤
平扫
小肝癌: 增强扫描“快进快出”
增强动脉期 门静脉期
MRI表现
平扫:肝癌表现为T1低信号、T2高信号肿块( 肿瘤出血、脂肪、坏死 或
囊变可有相应信号表现);DWI可为高信号; 多期增强:采用Gd-DTPA对比剂,同CT “快进快出”、后期见假包膜; 应用肝细胞特异性对比剂(如钆塞酸二钠)多期增强:三期同Gd-DTPA
疾病的鉴别或早期癌灶的检查与诊断 (1)平扫:多种成像序列,用于获得更多的信息 (2)增强:多期增强,使用Gd-DTPA. (3)使用特殊对比剂:2类:超顺磁性氧化铁,被肝内网状内皮系
统的Küpffer细胞吞噬,据此可推断病变内是否有此种细胞。 另一类为肝细胞特异性对比剂(如钆塞酸二钠),被肝细胞摄 取、转运,可用于肝细胞癌检出。
超声:肝萎缩,表面凹凸不平,回声粗糙;脾大、腹水、门静脉增粗。 CT 大小及形状异常:
肝脏 萎缩
少数全肝萎缩 多数尾叶、左叶外侧段增大,右叶萎缩 也有右肝增大,尾叶、左叶萎缩
肝叶比例失调, 肝缘凹凸不平, 肝门、肝裂增宽
肝密度:不均匀(脂肪变,纤维组织增生,硬化结节); 其他异常:脾大、腹水、静脉迂曲扩张等门脉高压征;胆囊异常。
上腹部CT(肝胆脾胰)检查技术PPT课件
早 出
晚 归
10分钟延迟
-
15分钟延迟
26
早 出
晚 归
-
27
“牛眼征”
两个类圆形低密度肿块,肿块实质边缘强化呈高密度,而肿块
中心未见强化为肿瘤液化坏死- ,形成 “牛眼征”
28
“牛眼征”:外周水肿带(低密度),有时看不到
边缘强化 (高密度) 中央无增强 (低密度)
-
29
1.肝叶比例失调(部分肝叶萎缩,部分增 大),全肝萎缩少见。
脓肿壁:环形略低密度,明显强化;
水肿带:环形低信号
-
36
-
37
-
38
“靶征”、“新月征”
-
39
双管征
-
40
胆囊炎:胆囊体积增大,胆囊壁增厚
-
41
-
42
胰体尾
胰头体尾
胰头
-
胰钩突
43
平衡期(110~120S)
门静脉期(50~60S)
-
21
动脉期
静脉期
-
平衡期
22
平扫:
1.常见肝硬化,边缘轮廓局限性突起
2.单发或多发,类圆形或圆形,清楚 或模糊的低密度肿块
3.“肿瘤假包膜”—低密度透亮带
4.巨块型肝癌易出现坏死:中央更低 密度
-
23
平扫
动脉期
静脉期
平衡期
-
24
快显
-
25
1. 软组织窗为主; 2.窗宽180~ 350HU,窗位250~ 350HU. 3.窗位 30-50HU;
-
9
-
10
2.肝血管
肝内有三套血管系统:即肝静脉、肝门 静脉及肝动脉。
医学影像学:肝胆胰腺CT
肝动脉造影(CTA) 肝动脉门脉造影(CTAP) 碘脂造影剂增强CT CT内窥镜
正常腹部平扫
正常腹部平扫
肝动态增强:注入碘剂后20-40s动脉期;
70-90s门脉期;110-120s平衡期。
对比剂:肘静脉-头臂静脉-上腔静脉-右心房-肺循环-左心室动脉系统-静脉系统
正常肝脏增强:肝静脉层面
目不超过2个,其最大直径之和小于3cm
CT平扫 动脉期
肝Ca
门静脉期
肝右叶原发性肝癌
平扫
增强早期
增强晚期
肝脏病变:原发性肝癌
CT诊断
1 肝脏体积增大变形,或局限性隆起, 肝门变形移位
2 肝内局限性或弥漫性低密度肿块,形 态呈类圆形或不规则形
3 肿块内部密度多数不均匀,中央液化 坏死呈裂隙状更低密度区。少数可均 匀(小肝癌或结节型)
肝脏病变:原发性肝癌
CT诊断
4肿块边界可清楚(此时提示肿瘤为膨胀 性生长并有假包膜形成),也可不清楚 (肿瘤为浸润性生长)
5增强扫描:肿瘤“快进快出(多血供肿瘤)” 动脉期癌灶强化(呈高密度),正常肝组 织不强化(等密度) 静脉期癌灶呈不均匀低密度,内部常见裂 隙状低密度区,正常肝组织强化(高密度)
肝脏病变:肝脓肿(abscess)
概述
分为细菌性和阿米巴性两种,临床表现 及治疗方法上有差异,影像学表现类似。
临床表现:
细菌性:起病急,寒战、高热,右上腹 痛,肝肿大,白细胞增高,
阿米巴性:起病缓慢,病程较长,发热较 低,有阿米巴痢疾史,肠镜或粪便中找 到阿米巴滋养体
肝脓肿
注意三层结构
肝脏病变:肝脓肿
肝脏病变:原发性肝癌
CT诊断
6 肝门及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甚至远处转移 7 门静脉或下腔静脉癌栓形成,表现为血管
肝胆胰脾
食管钡(Esophagography): 食管钡(Esophagography): 食管中下段和胃底静脉曲 张 间接门静脉造影(Indirect 间接门静脉造影(Indirect Portal Venography):门静脉 Venography):门静脉 显影及排空延迟,主干和 肝内主要分支增粗,外周 分支变细,数目减少
增强早期血管瘤边缘出现结节状强 化,强化程度与肝内血管相近 随之增强范围由周边向中心逐渐扩 展,密度则逐渐减低,最后整个血 管瘤被对比剂填充,密度与正常肝 组织相同 对比剂在瘤内呈“快进慢出” 对比剂在瘤内呈“快进慢出”特点
(二)肝海绵状血管瘤
MRI( MRI(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Imaging)
肝实质期瘤体出现“血湖” 肝实质期瘤体出现“血湖”,呈爆玉米花染色, 具有出现早消退晚的特点 无肿瘤异常血管和动静脉短路出现
(二)肝海绵状血管瘤
USG(Ultrasonography) USG(Ultrasonography)
病灶呈圆形、椭圆形、分叶状、结节状致密强回声或筛 网状结构。边界清晰锐利 巨大血管瘤内部呈混合型回声,可见由扩张血窦构成的 无回声区,病灶边缘不清 后方常可出现轻度回声增强效应 彩色多普勒示病灶内及周边彩色血流不丰富,且血流速 率低
生理积聚造影法:2/3患者胆囊管闭塞不显 生理积聚造影法:2/3患者胆囊管闭塞不显 影,少数显影者显示胆囊内出现充盈缺损 直接造影法:胆囊管及胆总管出现狭窄或闭 塞
(三)胆囊癌
USG(Ultrasonography) USG(Ultrasonography)
隆起型
胆囊内局限隆起,呈结节状, 基底宽,边缘不规则,内呈 不均匀低回声
肝胆胰脾的CT诊断
三、原发性肝癌
病理 肝癌分三型:①巨块型:直径≥5cm;②结节 型:直径<5cm;③弥漫型:结节小,弥漫分布且均匀。
CT表现 (1)平扫:①肝内圆形、卵圆形、不规则型低
密度灶,有分叶,密度不均,大小不等。 ②边缘有一圈透亮带,所谓“晕圈征” ③病灶可单发,也可多发。 ④常同时有肝硬化表现。
增强扫描: 1 动脉期病灶迅速强化,常为不均匀强化, 密度超过肝实质; 2 静脉期病灶密度迅速下降,低于肝实质。 3 延迟期扫描病灶不强化。
③肿块型:表现为与肝实质密度相似的实性软组 织肿块,胆囊腔大部或完全消失,此型多为晚期表现。
④阻塞型:肿瘤侵犯胆囊管造成阻塞,胆囊积液 扩大,肿瘤小常不易发现。
(2)增强扫描:病变可中度强化。
胆囊癌
胆囊癌
胰腺
一、检查前准备:急性胰腺炎禁服造影剂或水。 二、正常表现:在CT图象上,胰腺多呈向前弯曲的带状结构 ,轮廓光滑,可有分叶。密度均匀,CT值略低于肝脏。一般 是胰头最大,到胰体、胰尾逐渐变细。
3 肝内胆管:正常不显示。
4 增强扫描:肝实质和血管明显强化,密度升高。 (1) 目的:增加正常组织与病灶间的密度差,显示等密度或 可疑病灶;帮助鉴别病灶性质;显示肝内血管解剖
(2)方法:静脉快速注射对比剂后扫描叫增强扫描肝 动脉期(20-25秒),门静脉期(60秒)肝实质期(2-3 分钟)延迟期(5-7分钟)
转移性肝癌
五、肝血管瘤CT表现
(1)平扫:肝内低密度区,轮廓清楚,密度
均匀或病变区内有更低密度区,代表血栓机化或
纤维分隔,少数可见到钙化。
(2)增强扫描: ①早期病变边缘显著强化呈结节状或“岛屿
状”,密度与邻近腹主动脉相近,明显高于周 围肝实质密度,持续时间超过2分钟。
腹部CT检查技术
讨论?
1.已经确诊后的病例,还否做延迟? 2.关于延迟:能否统一标准?
谢谢
3.增强扫描时,三期扫描,肾皮质期(22s)、肾实质期 (50s)、肾排泄期(240s).一般情况下无需做延迟,但 遇到肾功能代谢慢者,需要加长延迟时间。 4.肾上腺、肾动脉平扫+增强: 适应症:不明原因的高血压、低血钾、或其他内分泌症 状不能确诊时 扫描范围:要包全肾上腺
盆腔扫描特点: 1.平扫时,需要求病人适度憋尿,以便于诊断医生更好 的观察膀胱。 2.平扫选择序列:Pelvis HCT 5mm 列: :Pelvis PS+CE 7mm 增强选择序
【检查方法及扫描参数】 1.扫描体位:患者仰卧,头先进,两臂举起抱头。 2.扫描方式:螺旋扫描。 3.扫描定位基准线:胸骨柄与剑突连线中点。 4.扫描范围:从膈顶到肝脏下缘。 5.扫描野(FOV):320.0(M)。 6.默认重建横断层厚:7mm。 7.螺距:53.0 8.扫描电压与电流:120KV,50MA 9.扫描序列:Abdomen HCT 7mm 10.默认窗位:75 HU,窗宽:250HU,外伤使用骨窗。 11.检查完:检查图像,避免漏扫、存在明显伪影、图 片模糊等现象,确认无误后,释放受检者。
3.扫描范围:髂骨上缘到耻骨联合下缘,若有外伤时要 将整个骨盆包全。
4.盆腔增强时,若要观察肠子时,需要做肠道准备、打 气等
全腹部扫描特点: 1.扫描序列:Abdomen HCT 7mm 2.当为外伤患者时,要打开骨窗
胸腹连扫扫描特点: 1.此部分主要应用于急诊外伤病人 2.平扫扫描序列:Chest-Peivis HCT 5mm 3.扫描范围:包括胸上腹连扫、胸上中下腹连扫、胸全 腹连扫,即从肺尖到耻骨联合下缘(平扫) 4. 增强扫描序列:Chest & Abdomen PS+CE 7mm 5. 增强扫描定位:平扫序列范围为下颌到趾骨联合下 缘,增强第一序列范围为下颌到趾骨联合下缘, 增强第二序列和第三序列未膈肌到趾骨联合。
肝胆胰脾CT诊断学笔记
肝胆胰脾CT诊断学笔记第十一章肝胆胰腺脾脏第一节肝脏扫描及疾病一、CT 检查方法 1.平扫:第十一章肝胆胰腺脾脏第一节肝脏扫描及疾病一、CT 检查方法 1.平扫:扫描前空腹口服 500 ~~ 800ml l%。
2%的泛影葡胺水溶液或白开水。
2.增强扫描:用高压注射器将 lOOml 60%对比剂经静脉注入,速度为 4ml/s。
①.于注射开始后 23s 嘱患者屏气,行第一次全肝扫描,即动脉期肝脏增强。
同时,完成动脉期肝血管成像;②.于注入对比剂后 4050s 行第二次全肝扫描,即门脉期肝脏增强。
同时,完成门脉期肝血管成像;③.可在注入对比剂后 2min 行第三次全肝扫描,即平衡期肝脏增强。
④.可根据需要行不同时间的延迟增强扫描。
二、原发性肝细胞癌 1.概述二、原发性肝细胞癌 1.概述原发性肝细胞癌是常见恶性肿瘤,任何年龄都可发病,40 ~~ 50 岁发病率最高。
男性明显多于女性。
2.临床:1/ 4①. 临床症状很不典型,早期无明显症状。
②.一般症状有消瘦、无力、食欲减退、肝区疼痛,约 1/3 ~~ 1/2 患者有低热。
黄疸为晚期症状。
③.有的表现为急性腹痛,肿瘤破裂、出血性休克,消化道出血以及高热等。
3.病理:结节型、巨块型、弥漫型。
①.结节型:A. 肿瘤呈结节状,与周围组织境界清晰。
可有清楚的纤维性被膜,称假被膜。
B. 一般早期无或极少向被膜外浸润或形成门脉内瘤栓。
此型约占肝癌的 1/22/3。
可进一步分为:a. 单结节型:境界清晰,尤其合并肝硬变者有明显的纤维性被膜形成,称包被型肝癌。
此外在癌结节的周围有可有子结节,并可相互融合而继续增殖,此时则被膜之一部分于癌结节内残留呈纤维性分隔,其内也有时包含门脉支。
b. 多结节型:为多中心发生或肝内转移。
可见二个以上基本相同的癌结节。
②. 巨块型:A. 癌组织向周围呈浸润性生长,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晰、不规剐,形成巨大肿块,可占据一叶。
B.其内常有坏死,周围可有小子结节。
腹部常见病变CT-肝胆胰脾
承德市中心医院 高腾蛟
腹部CT检查技术与应用
腹部CT检查前应充分做好胃肠道准备工作。
(一)胃肠道常用对比剂 1.阳性对比剂:1%~2%碘水对比剂 2.中性对比剂:水加20mg 654-2口服 3.阴性对比剂:脂肪密度对比剂或气 体
(二)CT平扫 1.体位与范围:仰卧位,双臂上举;扫描时屏气,常规
• 3.常合并急慢性胆囊炎
胆囊炎
• 1.急性胆囊炎:体积增大,直径大于5厘米, 胆囊壁弥漫性增厚大于3毫米,并有明显均匀强 化。胆囊周围常有低密度水肿带或液体潴留。
• 2.慢性胆囊炎:体积缩小,胆囊壁增厚,可有 钙化,增强扫描有强化
• 2.肝血管
• 肝内有三套血管系统:即肝静脉、肝门静 脉及肝动脉。
• *肝脏双重供血系统:肝门静脉及肝动脉。
• 平扫示静脉呈分支状或类圆形低密度影, 增强时呈高密度影。
3. 2.
1..
⑴肝静脉:平扫示静 脉呈分支状或类圆形 低密度影, 长4.8~8.8mm,在肝门 处分左右 两支
假包膜 肝硬化
1.可见肝硬化,边 缘轮廓局限性突起
2.类圆形边界模 糊的低密度肿块
3.“肿瘤假包 膜”—低密度透亮带
4.巨块型肝癌: 可见中央更低密度坏 死灶
• 增强: *快显快出 动脉期:肿瘤明显斑片状、结节状强化,迅速达到 峰值
门静脉期:肿瘤增强密度明显迅速下降,肝实质不 断逐渐强化
平衡期:肿块密度继续下降,在强化的肝实质背景 对比下呈低密度
进行横断面扫描。 ①肝脏、胆囊、脾:从膈顶开始扫至肝右叶下缘; ②胰腺:范围自膈顶开始扫至胰腺钩突下缘十二指肠
水平段,层厚、层距应为5mm ; ③肾脏:范围自肾上腺区开始扫至肾下极下缘; ④肾上腺:范围自膈顶扫至肾门平面,层厚与层距为
肝胆胰脾的影像诊断
肝胆胰脾的影像诊断肝、胆、胰、脾是人体消化系统中的重要器官,它们分别具有不同的生理功能,为保障人体正常代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在增进对肝胆胰脾的认识并为其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便利的过程中,影像诊断技术的应用变得越来越广泛。
影像学检查方法常见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主要包括:X线平片、CT、MRI、超声、放射性核素等。
X线检查比较简单,可以快速检测异常病灶。
但其局限为检查区域较小,只能识别结构明显的病灶。
CT检查具备灵敏度高,扫描快,检查范围广泛,可以准确鉴定病灶大小和位置,具备高度准确性,也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检查方法。
MRI检查无辐射性,在检测神经系统和软组织病变方面有很好的效果,但中心城市医院的价格较高。
超声检查无辐射性,对肝脏、胆囊、胰腺、脾脏等组织的检查效果也较好,但其缺点是操作者依赖性较强,探头接触面积较小,需要操作技术要求较高。
放射性核素检查一般适用于甲状腺病、骨病、心血管疾病等。
肝脏影像诊断肝是人体最大的实质性器官,是身体代谢活动的中心之一。
MRI和CT扫描是肝脏影像学诊断的主要方法,这两种检查方法可以检查供血动脉、门脉及肝内胆管的各个部位。
在检查过程中,需要积极了解患者的病史,症状以及体征信息,帮助尽可能地获得更加准确的肝脏影像,判断病变是否具有恶性特征。
胆囊影像诊断胆囊是一个储存胆汁的器官,在人体中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
超声检查是目前检测胆囊的最佳方法。
超声检查不仅能够快速显示胆囊内的石头和胆汁淤积,也可以确定胆囊的大小和形态,帮助我们更加清晰地了解胆囊的病变情况。
胆囊癌仅占恶性肿瘤的1-2%;但是所有胆囊结石患者中,70%存在胆囊癌的变化,因此超声检查应该成为每位患者必须进行的检查方法。
胰腺影像诊断胰腺是人体分泌生命必需激素和消化液的重要腺体之一。
常用的胰腺影像学诊断包括X线检查、CT、MRI、超声等。
其中,CT和MRI扫描是最常用的诊断胰腺疾病的影像方法。
对于胰腺的肿瘤、胆管炎、胆囊癌、胃肠癌的淋巴转移瘤等方面具有较高的检出率。
腹部常见病变的CT诊断(外科)
胃癌肝脏转移
直
肠
癌
转
直
移
肠 癌
肝
转
移
胆系病变
胆管囊状扩张(肝内胆管囊状扩张Caroli病) 胆囊炎、胆系结石。 胆系肿瘤 胆系梗阻
胆总管囊肿
肝内胆管囊肿
肝内胆管囊状扩张,囊与囊或与胆管相通。 CT:肝内多发、大小不等、无强化,囊与囊之间可见
肾癌、乳腺癌、黑色素瘤。 囊变:平滑肌肉瘤、黑色素瘤、结肠癌、类癌。
肝脏转移瘤
CT平扫:小而多的类圆形低密度,可单发,可钙 化、出血、囊变。
CT增强:动脉期边缘不规则强化,门脉期整个病 灶均匀不均匀强化。
“牛眼征”:内低密度,边缘强化、外围低密度 水肿。
小病灶发生囊变,边缘增强。
泡状棘球蚴(泡型包虫病):多层同心圆的小点 状钙化。
肝脏良性肿瘤
肝海绵状血管瘤 肝囊肿 肝局灶性结节增生 肝腺瘤 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炎性假瘤
肝海绵状血管瘤
最常见的肝脏良性肿瘤,84%,30-60,女性。 肿瘤内由扩张的异常血窦组成,内衬单层的血管
内皮细胞,血窦间有纤维组织不完全间隔,形成 海绵状结构,偶然肿瘤内见钙化、血栓形成。 CT:平扫低密度,30HU,增强动脉期,小于 3cm病灶整体强化,大于3cm病灶边缘结节状 强化;门脉期小于3cm病灶持续强化,大于 3cm病灶强化向病灶中央充填。强化的密度始终 与同层面主动脉密度一致。
FNH
CT:平扫密度均匀,等或低密度,部分可显示瘢 痕显示率20%-40%,很少有钙化。
增强:富血供病变,明显强化,除瘢痕外均匀强 化,可显示供血动脉;门脉期呈等密度,边界不 清楚;瘢痕延迟强化。
FNH
肝胆胰脾影像学
肝海绵状血管瘤
MRI表现:T1均匀性稍低信号,T2随回波时间 (TE)延长,血管瘤的信号强度递增
T1W
T2W
肝血管瘤 MRI
肝脏血管瘤
肝海绵状血管瘤
血管造影: 实质其瘤体内出现“血湖”,呈爆玉米 花 状染色,出现早,消失晚,无肿瘤血管和动静 脉短路。
肝脏疾病的CT表现
原发性肝癌
平扫大多数呈低密度,部分可为等密度 或高密度;肿瘤可为单发、多发也可 为巨块形,较大肿瘤中心可坏死呈低 密度,也可发生出血呈高密度。肿瘤 边缘可以不清楚,也可边缘清楚包膜 完整
肝脏MR检查
禁忌证 1.装有心电起搏器者 2.检查部位邻近体内有不能去除的金属植人 物 3.使用带金属的各种抢救用具而不能去除者 4.MRI造影剂有关的禁忌证 并发症 MRI造影剂有关的并发症
肝脏正常MRI表现
横断面解剖同CT 肝实质信号均匀,强度中等,略低于 脾脏和背部肌肉 肝外和肝内静脉信号流孔,显示良好
Extra cellular Imaging
Portal phase
Equilibrium phase
Arterial perfusion Portal systemc Liver veins Liver parenchyma
Presurgical topography information
& vessel assessment
胆石症 – 胆囊阳性结石
胆石症 – 胆管结石
胆石症 – 胆管结石
胆石症 — 胆总管结石
胆石症 – 胆囊、胆管结石
右中上腹钙化影鉴别
胆囊结石
腹腔淋巴结钙化 输尿管结石
胆囊炎
急性:胆囊常不显影 慢性:
1. 胆囊不显影 2. 显影淡、延迟、轮廓不清 3. 收缩功能不良
上腹部CT(肝胆脾胰)检查技术
患者需签署知情同意书,了解 检查的目的、风险和注意事项
。
02
检查技术流程
检查步骤
确定检查部位
上腹部CT检查主要针对 肝脏、胆囊、脾脏和胰
腺等器官。
患者准备
要求患者脱去上衣,除 去项链、玉佩等饰品, 保持空腹状态(根据医
生要求)。
放置定位线
在扫描前,医生会在患 者皮肤上放置定位线,
以确定扫描范围。
某些病变的影像表现可能不典型,容易与 其他疾病混淆,需结合临床病史和实验室 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
设备与参数影响
动态观察与随访
不同CT设备的成像质量和参数设置可能存 在差异,对影像解读造成影响,需注意校 准和标准化。
对于可疑病变,需进行动态观察和定期随 访,以便及时发现病变变化和确诊。
04
检查技术的优势与局限 性
技术局限性
辐射暴露
CT检查存在一定的辐射暴露,可 能对患者的身体健康产生一定影
响。
费用较高
CT检查费用相对较高,可能增加 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诊断依赖医师经验
CT检查结果的解读需要专业医师进 行,医师的经验和水平对诊断结果 的影响较大。
与其他检查技术的比较
与超声检查相比,CT检查具有 更高的分辨率和准确性,能够更
检查前的准备
饮食调整
检查前需禁食4-6小时,避免食 物在检查时影响图像质量。可 适量饮水,但避免过度饱腹或 饥饿状态。
药物告知
如有长期服用药物,需提前告 知医生,某些药物可能会影响 检查结果。
去除金属异物
检查前需去除项链、手镯、耳 环等金属物品,以及衣物上的 金属装饰物,以免产生伪影干 扰检查结果。
准确地诊断病变。
肝胆胰脾影像诊断
内可见边界不清的低密度区 4.胆道梗阻 5.增强扫描明显强化
鉴别:良性病变多在1cm以内,胆囊癌大多超过 1cm,病变形态特征、对胆囊壁有无浸润 均有助于鉴别诊断
胰腺疾病
一、胰腺癌 相对少见,好发于中老年人,男女1.7:1,早期 无症状,随病程发展可有腹痛、黄疸、体重明 显下降三大特征,尚有厌食、恶心、呕吐及腹 泻等 胰腺癌90%起源于胰腺导管上皮细胞,约10% 为腺泡细胞癌,80%癌肿发生在胰头部,其余 在体尾部,少数呈弥漫性生长或多灶分布
2.肝内胆管结石:肝内管状、点状、 不规则状高密度影,沿胆管走行分布
(二)胆管癌
乳头状腺癌和粘液性腺癌最多 见,常引起黄疸,好发于肝门区左 右肝管汇合部,约50%
胆管癌CT表现
胆总管癌:1.近端胆管扩张,于梗阻部位扩张的 胆总管突然中断 2.部分病例可见腔内软组织肿 块 3.增强扫描肿块呈轻-中度强化
急性胰腺炎CT表现
平扫:胰腺体积明显增大,多为弥漫性, 亦可局限性,胰腺密度减低,形态 不规则,边缘模糊,与周围脏器分 界不清,肾周筋膜增厚
增强:胰腺均匀强化
急性出血坏死型胰腺炎胰腺增大更明显,还可见 坏死的更低密度区,亦可见高密度出血灶,同时 炎性渗出更明显,可见胰周积液和腹水,增强水 肿区有强化,坏死区无强化
肝脏疾病
肝血管瘤
最常见的肝内良性肿瘤,占良性的 84%左右,大多为海绵状血管瘤, 极少数为毛细血管瘤及血管内皮瘤。 病变可单、多发 女性多见
肝血管瘤
病理 肿瘤被复结缔组织被膜,与周 围组织分界清楚,由充满血液 的血管囊腔构成,囊腔间有纤 维性间隔,囊腔壁衬以扁平内 皮细胞,肿瘤可发生纤维化、 钙化及血栓形成
肝胆CT诊断
日本统计五年生存率30~40%。手术越早
越好。
28.09.2019
7
临床表现
clinical features
早期无明显症状。一般症状有消瘦、无力、食 欲减退、肝区疼痛,约1/3~2/3患者有低烧。黄 疸为晚期症状。有的表现为急性腹痛,肿瘤破裂 出血性休克,消化道出血以及高烧等。肝细胞癌 合并肝硬化的发生率很高,统计约占80%左右。同 时,肝硬化患者中有25% ~ 40%合并肝细胞癌。
28.09.2019
38
4、肝局灶性结节增生
(Focal nodular hyperplasis of liver )
• 为肝脏非常少见的良性占位病变,实际上 并非真正的肿瘤,是一种瘤样增生,无恶性变, 无出血并发症等。
• 该病男女发病率为1:4,主要见于年轻女性。 常无临床症状,常于腹部或肝脏因其他原因作 影像学检查时被发现。
spiral CT dynamic enhencement scan
扫描分单纯门脉期扫描、双期或者三期扫描。 扫描方法:采用“二快一长”技术。
注射方法:团注法(intravenour bolus injection technique )
造影剂量:80~100ml(1.5ml/kg)。
注射V=2.5~3.5ml/s。
需做皮质期和实质期双期 扫描,皮质期(动脉期): 注入造影剂后20~30s后表 现为肾皮质明显均匀强化, 而髓质不强化,此时肾的 横断面图像宛如切开桔子 的断面。叫“桔征”;持 续60s左右。
28.09.2019
20
原发性肝癌的CT表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胆囊癌
• 增厚型:胆囊壁不规则增厚 • 腔内型:腔内息肉状占位 • 肿块型:胆囊窝可见肿块, • 常侵及肝脏
胰腺
• 1.急性单纯型胰腺炎
• • • • 胰腺增大 密度低、常呈弥漫型 胰周渗出、可致积液 左肾筋膜增厚
2,急性坏死性胰腺炎 • 病情重 • 胰腺内可出现坏死、液化灶 • 增强后显示更为清晰
3,慢性胰腺炎
• 胰腺可增大、正常或萎缩,通常 以胰头部增大为主 • 胰管扩张 呈串珠状 • 钙化 约占1/4 • 胰内或胰外可有假性囊肿
4.胰腺癌
胰腺局限性增大或隆起 平扫: 呈等或略低密度 增强: 胰腺明显强化 肿瘤呈相对低密度
胰头癌 常引起胆管和胰管扩 张 (即双管征) 胰腺癌易浸润周围组织结构 常引起早期转移
平扫:密度低、边缘尚清, 部分中央有更低密度区
增强:环状结节状强化,逐渐 充填, 可完全强化,密 度近似肝脏, 部分血管 瘤可和肝癌混淆
3 . 肝脓疡
病因 血行播散、胆道上行感染
平扫:中央坏死液化区呈低密
度周围脓肿壁呈略高密度
增强:中央部分无强化,周围呈
进行性强化,可呈同心 圆状
增强
• 中央部分无强化,周围呈进 行性强化,可呈同心圆状
2)肝门型
直接征象:可呈息肉状、环状, 常不明显,中后期可 浸润肝实质。 间接征象:肝内胆管扩张(均称 型、软藤型)
7.转移性肝癌
通常由胃肠道和胰、胆囊肿 瘤转移而来。 单发或多发占位,密度偏低 强化以边缘性强化为主
胆
• 胆结石
• • •
囊
含钙结石呈高密度 胆固醇结石可呈等、 低密度
胆囊炎
胆囊壁增厚>3mm 急性胆囊炎:胆囊增大、边缘模 糊 慢性胆囊炎壁可钙化、胆囊萎缩
肝胆胰疾病的CT表现 肝胆胰疾病的 表现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1 .原发性肝癌 原发性肝癌
结节型 巨块型 浸润型
平扫:
呈低、等密度或高低混杂密度
增强:
动脉期 20-45秒 明显强化 门脉期 70-100秒 等密度 延迟期 120秒-低密度
病灶内可有坏死、出血 门脉可有癌栓 腔静脉癌栓发生少 常合并肝硬化
2.海绵状血管瘤
• 胆源性感染病灶沿胆管分布
4. 肝囊肿
常见 ,单发或多发 呈圆形 密度低、边缘光滑、 密度低、边缘光滑、无强化
5.肝硬化 1)脂肪肝,平扫肝密度=<脾密度 2)肝轮廓不规则,肝裂增宽,左 叶、尾叶增大,密度不均。 3)脾肿大,外径>5个肋单元
6.胆管细胞癌
1)肝内型: 平扫呈结节状、分叶状 低密度占位;增强以边 缘性、进行性强化为主
第三章 肝、胆、胰
CT检查方法 • 准备
禁食4-6小时 口服2%泛影葡胺800-1000ml
扫描
• 定位片
确定扫描范围 选择层厚和间隔 (通常各10mm)
•平扫 •增强
动脉期(25-45秒) 门脉期(70-90秒) 延迟期(125秒以后)
上腹部CT正常表现
肝、胆、胰、脾、肾 胃肠道 后腹膜结构
谢谢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