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低中段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学习的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学教学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一、研究背景
全国第三次教育工作会议文件中指出,素质教育的内涵可用三个发展得以概括,即学生的全体发展、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主动发展,因此,素质教育是一种以“发展为本位,学生为中心”的教育。

是对以“知识本位,教师中心”为特征的传统教育的一次革命。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让学生的智慧潜能迸发出来,学生成为知识的发现者与“创造者”,学生学会学习。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学得主动,学得轻松,才能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学生的素质才能全面提高,成为富有创新精神的新一代的开拓人才。

使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为此,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确定了“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研究的实验研究课题。

二、研究目标
变革以知识本位的教育观念,树立以学生的发展为目标的教育思想,着眼于全体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

以知识教学为载体,着重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合作精神和交往能力。

破除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观念,一改过去教师一统课堂、独占讲台、以教案控制教学、以标准答案卡住学生思维的局面。

课堂教学要以激发学生的自主精神、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为宗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

让每个学生愿学、乐学、会学、善学,促使全体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和个性的健康发展,根据这个目标,在理论和实践结合上初步探索“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研究的实验研究课题。

课堂教学模式。

三、课题的界定
小学中高段即小学三---六年级学习段。

所谓“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通过能动的创造性的学习活动,实现自主性发展。

教师的科学指导是前提条件和主导,学生是教育的主体。

自主学习强调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进行能动的学习。

即“主动参与,自主学习“。

而不是被动地或不情愿地学习。

四、内容和措施
(一)主动参与的形式
1、创造情境,诱发参与
2、动手操作,多向参与
3、引导发现,积极参与
4、质疑问难,鼓励参与
5、组织讨论,群体参与
(二)自主学习的发展过程。

1、让学生自主学习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设计和组织好符合学生“最近发展区”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并调动学生积极学习的心向,学习数学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内在需要和追求,成为一种自我表现的方式。

2、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疑问是思维的“启发剂”。

因此,在新课教学时,教师必须善于设疑,以拨动学生思维之弦。

通过主动的尝试和探索达到问题的解决。

3、让学生创造性地学习
创新教育是时代的要求,创新教育必须从小抓起。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也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去进行这种再创造的工作,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

”数学教学一定要改变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或操作实践活动,去“发现”知识规律。

4、使课堂成为学生的乐园
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是在知、情、意、行共同参与下进行的。

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学习就会成为学生沉重的负担。

”教学时,教师要重视情感的诱发和融入,学生内心感到学习数学是有很大乐趣的。

五、研究的方法
1、该课题研究基本采用“教育革新”行动研究法。

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改变一定的教学方法及模式,其目的是把实践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素质教育落实在优化课堂教学这一主阵地上。

2、观察法。

通过观察了解学生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教学,对学习产生的变化作出客观的评价。

3、谈话法。

通过谈话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学习兴趣等。

4、经验总结法。

在教学实践和研究的基础上,根据课题研究重点,随时积累素材,探索有效的措施,总结得失,及时调控。

六、课题设计的原则
1、适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及知识基础特征的原则。

2、学科素质教育的原则。

3、目标贴切性原则。

4、学习(活动)氛围和谐性原则。

七、课题研究的对象
本课题研究的对象是五里桥封湾小学三年级---六年级五个班的学生。

研究过程课题。

1、(2008年12月-2月)选择课题,根据现代教育的热点、难点及本人的实际情况,确定研究方向,建立课题实验设想,寻找有关资料,撰写研究方案。

负责人:王捷
2、(2009年3月-2009年8月)这一阶段为课题探索、研究阶段,主要工作包括拟定研究方案,进行研究,开展课题研究的研讨活动。

负责人:魏灵如
3、(2009年9月-11月)上阶段研究小结,适当调空。

负责人:葛长娜、姚书平
4、(2009年12月-2010年1月)整理资料,全方位总结,撰写研究报告。

负责人:王捷、魏灵如
九、课题研究结果以研究报告的形式出现。

十、课题研究的主要成员:王捷魏灵如葛长娜姚书平参考资料:
1、《让课堂教育焕发活力》叶澜
2、《课堂教学论》袁金华主编,魏康、朱川彬副编
3、《课堂教学最优化论》班巴斯基
数学教学“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课题研究实验报告
五里桥封湾小学数学课题组
新世纪的教育必须首先关注儿童的主动发展、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

当前我国正在进行的新一轮基础课程改革,就是围绕以学生的主动发展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我校基于以上认识和思考而提出的“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课题实验,现已取得显著的阶段性成果。

该项课题研究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能力为目标,使课堂教学焕发生命活力。

现将实验情况报告如下:
一、实验课题的提出。

反思当前数学课堂现状,大多数教师不能摆脱传统的封闭式教学模式。

教师讲授居先,学生视听为主。

压抑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抹杀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培养主体意识和主体能力是新世纪社会发展和进步对人的素质的根本要求。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课题研究正是对素质教育关于“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落实,充分体现主体教育关于努力培养与发展学习主体的自主性、主动性、创造性的思想。

基于以上认识,我校于2009年1月成立数学科课题组,着手进行“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课题实验。

二、实验方法与过程。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课题实验,以马克思主义“人本”学说、毛泽东同志的“内外因”理论、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三个面向”、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
想和“主体性教育”理论为指导,以尊重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参与合作为特征,以开发学生潜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发展思维能力及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为目标,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地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行为、方法,主动参与探索,最终获得知识,发展能力,促进认知和人格的发展。

1、实验对象、方法及原则。

(1)实验班级的确定。

首批实验班为三年级、四年级、五年级、六一班、六二班
(2)实验方法:以实验法为主,个案法、观察法、调查法为辅。

(3)实验原则。

面向全体原则:充分唤起学生主体意识,建立起探索性的个性化的主体学习方式;提倡合作精神,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相应的发展。

民主平等原则:建立平等、信任、理解、相互尊重的和谐的师生关系,创设民主、宽松、愉悦的教学环境。

点面结合原则:组织引导合作,让每位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充分发挥互动互补作用,以点带面、以优促基,共同提高。

2、实验过程。

本课题历时一学年,分为三个阶段。

(1)准备与起始阶段。

学习新的教育思想、学习课题实验的理论依据,树立现代教育理念。

在此基础上提出课题实验设想,确定课题实施方案,成立课题组,并确定实验教师及实验班级。

根据阶段目标制订课题实施计划,并付诸教学实践。

(2)深入研讨阶段。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深入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并融入教师思想和行动中,融入课堂教学的每一环节,既进行理论研究,也进行教学实践的探索。

我们保证每周次的教研活动时间,围绕课时教学内容开展备课、说课、开课、听课、评课系列活动。

在活动中处理好教材、教师和学生的关系,立足“自主”,突出“发展”,关注学生。

实验以来共举行专题研究活动49次,做研究课23节,汇报课9节。

在实验中,我们针对如何引导学生质疑问难,开展主动参与学习、指导学生自学方法、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等问题做了专题研讨。

通过实验,我们积累了大量第一手材料,并经过分析、综合、归纳、比较、评价,形成了阶段性研究成果。

(3)总结推广阶段。

课题组在全面总结实验成果的基础上,构建起“自主学习,主动发展”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提出以评价学生学习状态为重点的课堂教学评价要点,编辑“课题实验研究专辑”,形成实验报告,并使研究成果在全校各班数学教学中尝试运用,实践证明具有一定实效性。

三、教学模式的建构。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课题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教学之本”、“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本”的现代教学思想,我县推广实施的“三疑三探”教学模式正是渗透了这种教育理念,它是以研究“如何在教师正确指导和帮助下,学生通过自主…读、思、议、练‟的实践和探索活动,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并促进认知和人格发展,为日后学习和终身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为目标的一种课堂教学模式。

它的主体环节为:超前学习,思考求疑——自学反馈,质疑求解——导疑合作,释疑自悟——巩固提高,深化理解。

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1、超前学习,思考求疑。

这是课堂教学的基础环节,也是关键环节。

学生通过预习,课前知道学习目标,有利于上课的主动参加;学生在预习中发现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将问题带上课堂,
加强了学习的针对性。

此环节激励学生勤于思考、自主思考,让学生能凭借自己的“旧知”探索“新知”,找知识的联系点,找解决问题的途径。

这里有一个由“扶”到“放”的过程,需要教师先以导学提纲形式提示预习要领,让学生少走弯路直接把握关键所在,取得自学效果。

随着学生自学能力的提高,导学提纲的编置可日趋简要,直至最后让学生摆脱导学提纲的帮助。

还应当鼓励学生创造符合自己个性的预习方法,培养超前学习的积极性,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2、先学反馈,质疑求解。

这是课堂的起始环节。

教师应当遵循学生心理特点,根据不同年龄采用不同的方式创设恰当的情境,使之在学习的起始阶段就对学习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内心想参与学习。

教师可从复习导入,找准新旧知识的连接点或旧知识的延伸点、综合点、学生认知的“最近发展区”,通过迁移练习,或操作演示;或从新课题的原型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例如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几分之一)”,让学生用掌声表示数,提问“把4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位同学,每位同学分得几个”,学生能很清楚的鼓掌两次,但当提问“把一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位同学,每位同学分得多少”时,学生一下就被懵住了,从而激发了学生的思考。

这时,一种新的数(分数)的学习,伴随学生自身的情感成为他们自己学习的需要。

巴浦洛夫说过:“怀疑是发现的设想,是指导的动力,是创新的前提。

”此环节中教师还要注重调动学生质疑问难、敢于发表见解的积极性,同时要善于筛选、综合、梳理学生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讨论,通过这种自学反馈的形式,了解学情,确立教学动向,再根据实际情况有效地组织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此环节一般采用以下操作程序:(1)交流先学收获;(2)提出不理解的问题;(3)帮助
学生提炼出与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密切相关的问题为导课切入口;(4)把具有思考含量且必须通过合作学习解决的问题暂且搁置。

如在上述课例中,学生自学后提出:①为什么要产生分数?②为什么分子要写在上面,分母要写在下面,它们各表示什么?③两个苹果也能用分数表示吗?等等。

这些问题的提出有利于我们引导学生去探索新知。

3、导疑合作,释疑自悟。

这是主体学习、师生合作、学生合作、集思释疑的主要环节。

教师应当有的放矢,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精心指导,要导在学生的疑惑处,导在学生的疑难处,导在学生的争议处。

教师不仅帮助学生弄懂“是什么”,还要引导学生知道“为什么这样”,更要点拔学生弄清“怎么知道这样”。

通过导疑,促进合作讨论的逐步深入,这一环节中,我们通过以下这样的策略来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学习:
(1)营造氛围,激发参与。

帮助和引导学生克服依赖、畏难心理,充分认识自身具有的潜能;给学生自主学习足够的“心理安全”、“心理自由”,鼓励学生不惧权威(课本、老师),巧妙运用激励机制,使学生勇于自主学习。

(2)确立主体,精心设计。

这一环节中提问的设计,讨论的进行要从学生的具体情况出发,把学生作为教学的基本出发点,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角,为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提供一个较大的空间,以满足学生心理上希望自己是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这一强烈的需要。

在问题情境的创设中不但要注重趣味性。

还要注重直接性和可延性,促使学生乐于自主学习,善于自主学习,勤于自主学习。

(3)确定学标,大胆猜想。

这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提高创新能力的有效策略。

教师在课始引导学生自己确定学习目标,为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指明方向,
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

在新课中,鼓励学生大胆猜想,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探索,使之更主动地参与到教学的全过程中,调动起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这里的猜想不是目的,需要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用实例验证猜想,并通过讨论、汇报等形式,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

这策略既使学生在课堂上体验到成功的愉悦,又培养了学生的思维方法,同时达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理解疑点的目的。

(4)合作学习,互动互补。

合作学习应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如让学生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思考出20以内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再通过合作讨论、交流、知道各种计算方法。

这样的学习,不仅使学生丰富了自己的理解,又有利于学习的广泛迁移。

在合作的形式上还可以采取不同的分组方式。

如按同质或异质分组,根据学生的实际和问题的难易程度分成2人组,4人组或6人组进行相互探讨、交流,在关键的时候教师给予点拨(教师在这里只是组织者、指导者、协调者,而不是指挥者、裁判员)。

(5)合作竞争,合理评估。

把竞争机制引入课堂讨论,有利于学生学会竞争和合作、关心和互助。

组际一般以竞争为主,合作为辅;小组内则以合作为主,竞争为辅。

学生在自己的参与实践中会产生复杂的心理体验,而知识就往往通过情感功能更好地被学生接受内化。

教师对学生的课堂讨论要给予公正评估,既要注意学习效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尤其关注参与合作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以促进每位学生的全面发展。

4、巩固提高,深化理解。

这是让学生在理解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知识,运用知识并形成能力的阶段。


要形式为:
(1)练习。

分为基础性练习和综合性练习。

前者目的是对新知的检测,习题要围绕目标,突出重点,有助于学生巩固知识;后者则是对新知的运用,练习内容要照顾不同层次的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使每位学生的潜能都得到发展。

(2)评议。

提倡由学生互批互评,以学生互评为主,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找出错误,共同探讨,共同提高。

(3)总结。

可以让学生谈谈课时学习的内容与收获,也可以引导学生根据本节课所学知识和活动情况作归纳总结,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完善认识结构,掌握学习方法。

四、阶段性研究成果。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课题实验的研究成果:
教师方面:在参与实验的探索实践和尝试运用实践中,教师的教育思想、理念发生重大变化,终于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的束缚,为熟练运用: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奠定了基础,实验教师魏灵如、姚书平老师的观摩课深博好评,也在各级教学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

一年来课题组老师共撰写4篇课题研究论文,体现了课题研究的成果。

教改的过程促进了教师自身的发展,许多位实验教师从课前的备课、课中的指导、调控,与学生的互动都能做到从学生活动的角度来考虑问题,更重要的是学会进行教学反思,做到课前备课与课后反思相结合,迈出创新的步伐。

他们说,教师要与学生共同发展,自己就要不断提高。

今天是蜡烛,明天必须是明灯,要不断充电,照亮学生。

学生方面:实验班的学生在老师悉心组织指导下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学会了超前学习,发现问题;学会了质疑、讨论、发言、争辩;学会了小组合作学习、互相关心帮助;学会了倾听和评价别人的观点。

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有了明显的提高。

如下实验前后调查数字比较证明,教学效果比较显著的。

五、分析与讨论。

1、从“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课题实验研究所取得的阶段性成果看,不仅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提高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1)课题研究针对新世纪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对人才素质的根本要求,探求小学基础教育如何为人才成长打好基础的问题,其教学模式的构建、教学策略的采用和具体操作初步回答了这个问题。

(2)课题研究具有厚实的理论依据,体现了时代的要求。

课题研究立足“自主”,突出“发展”,通过人才培养把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体现了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3)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和要求符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的改革目标和教学过程的要求。

(4)课题研究成果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的特点,能够有效地指导课堂教学实践。

其反映课题研究的论文得到多家教育期刊和教研指导部门的肯定。

它充分说明,该研究成果可以为行政部门和教研指导部门提供决策依据和参考。

2、几点思考:
(1)实验的初始阶段,实验教师的理论学习与实际运用还存在差距,加上学生还未能
完全摆脱过去的传统模式,自主性不强,成绩的提高不明显。

(2)在实验的第二阶段中,教师加强了学法指导的针对性,学生逐渐适应了教学方法的改革,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小组合作学习初见成效。

应当如何把握这个渐进过程,使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得以大幅度提高,还有待于深入实践。

(3)在实验的第二阶段中,绝大部分学生认同这一学法,但是也有小部分学困生持模棱两可的态度,如何使这些学困生尽快跟上步伐,缩小差距,也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六、主要参考资料: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2)《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决定》
(3)《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
(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