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13 我们的地球(1)_冀教版-word文档

合集下载

四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冀教版)

四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冀教版)

四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冀教版)13、我们的地球教学目标:情感目标1、体验科学探究过程,在“做科学”中培养科学情感和态度。

2、认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

能力目标1、学会制作地球仪,培养学生的动手、想象、推理能力。

2、培养学生查找、分析和整理资料的能力。

知识目标:1、初步了解人类认识地球的历史。

2、通过制作地球仪初步了解地球的知识。

教学重点:通过制作地球仪,观察体验地球的基本知识。

教学难点:观察和发现地球仪的基本特点。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视频:地球各种自然现象谈话:关于地球,你想了解哪些事情?讲述:这节,我们研究我们的地球二、提出探究问题1、讲述:刚才同学们提出了很多有关地球的问题,那现在我们就了解地球是什么样的?2、学生猜测地球的模样。

3、讲述:古代人对地球是怎样认识的呢?(AI:人类认识地球的历史)4、讨论:人类认识地球的过程中,科学技术如何发挥作用的?、教师小结:科学技术对人类认识地球的作用三、制作地球仪,发现地球的基本特点。

1、谈话:要更清楚直观的了解地球的知识,你觉得有哪些方法?2、观察地球仪,说出自己的发现。

(经线、纬线、赤道、地轴)3、学生制作地球仪4、比较自制地球模型与地球仪。

、自评,说出要做什么改进。

拓展:收集有关地球的资料1、谈话:你还有哪些途径获得地球的知识?2、把收集到地球资料整理制作成卡片。

14 太阳和影子教学资的开发:太阳的运动和影子的变化,对孩子们说,太习以为常了。

即使是一年级的学生也不陌生,但正是这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重复变化,却往往被学生忽视。

一方面,学生对宇宙万物怀着与生俱有的,强烈的好奇心,另一方面,他们对自然界的运动和变化缺乏足够的重视。

因此,本的教学就是让学生通过丰富多彩的探究活动,让孩子们真切感觉到太阳和影子永无止境地有规律运动和变化,认识到太阳的(视)运动与影子之间的关系,感悟到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往往包含着值得我们探究的科学道理,意识到科学探究,永无止境。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13 我们的地球(1)_冀教版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13 我们的地球(1)_冀教版

我们的地球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

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

“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

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

“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

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

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身价不谓显赫,也称得上朝廷要员。

至此,无论是“博士”“讲师”,还是“教授”“助教”,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基本概念都具有了。

教学目标:1、了解人类认识地球的历史及科学技术在人类认识地球的过程中发挥的作用。

2、观察地球仪,认识经线、纬线和地球仪上不同颜色代表的含义。

3、制作地球仪模型,搜集有关地球的资料,制作资料卡片。

教学重点难点:观察地球仪,认识经线、纬线和地球仪上不同颜色代表的含义。

制作地球仪模型教具准备:地球仪、小球、报纸、胶水、彩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提问:“地球是什么形状的”在“的”后面要不要加一个“?”。

2、提问:有人不知道地球是什么形状的吗二.新课1、过渡:我们现在知道地球是圆的,那么生活在几千年前的古人认为脚底下的陆地是什么形状的呢?2、让学生观察地板,并让其回答:若只用眼睛看,不经过大脑的思考:你们认为地板是平整的还是弯弯曲曲有起伏的呢?3、解释古人为何认为大地是平的(生活范围小)。

4、让学生观察书中的两图,解释古代中国人的“天圆地方”说。

5、过渡:(1)是谁证明地球是圆的?(麦哲伦)(2)麦哲伦环球航行是什么时候?在此之前的几千年里,古人是怎样认识到地球不是平的而是圆的呢?6、介绍毕达哥拉斯的猜想。

7、介绍亚里士多德的推论。

8、介绍麦哲伦环球航行的重要意义。

9、过渡;麦哲伦绕地球一圈用了3年多的时间,那么绕地球一圈到底有多长呢,地球到底有多大呢?10、请学生读出书上的一组关于地球的数据。

小学科学冀教版四年级上册高效课堂资料《我们的地球》教案——第一课时

小学科学冀教版四年级上册高效课堂资料《我们的地球》教案——第一课时

小学科学冀教版四年级上册高效课堂资料《我们的地球》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能够概述人类对地球形状认识的历史。

2.能够在地球仪上指出其主要标识和经纬线的功用。

3.能说出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二、过程与方法1.能搜集或查阅人类研究地球形状历史的相关资料。

2.能举例说明科学技术在人类探索地球形状过程中发挥了哪些重要作用。

3.能说出地图和地球仪上颜色的含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科学家从事地球形状研究的艰辛。

2.能与小组同学合作共同制作地球模型。

重点难点1.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历史。

2.认识地球仪上主要标识的含义。

教学方法教师讲授和学生探究活动相结合的互动教学法课前准备多媒体设备、地球仪、小球、报纸、胶水、彩笔、自制地球模型等。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课教师:(播放幻灯片P2页)在浩瀚无边的宇宙中,有一个美丽的星球,它就是我们人类的家园,太阳和月亮是我们的朋友。

同学们知道是什么吗?学生回答。

(地球)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我们的地球》这一课。

教师板书课题:第13课我们的地球二、新授教师:你们知道地球是什么形状的吗?学生回答。

教师:现在我们知道地球是球形的,可是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历史却是非常漫长的。

在远古时代,由于科学技术不发达,人类的活动范围有限,无法看到地球的全貌。

他们对地球形状的猜想都有哪些呢?想不想知道?学生回答。

教师:对于地球的形状,古人曾提出过多种假设。

同学们观察课本P44页的图片。

(播放幻灯片P3——5页)教师讲解:在远古时代,人们只能用肉眼观察地球,无法看到地球的全貌,所以曾经认为大地是平的。

我国古代就有“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盘”的说法。

第一幅图片就是古代的“盖天说”。

东汉时期,著名的天文学家张衡提出了完整的“浑天说”思想。

认为天和地的关系就像鸡蛋中蛋白和蛋黄的关系一样,地被天包在当中。

这两种说法都是古代人的猜想,并没有科学依据。

古代关于地球形状的猜想还有很多。

搜集更多的资料,使用“学乐师生”拍照,收集学生典型成果,在“授课”系统中展示。

2019-2020年四年级科学上册 我们的地球 1教案 冀教版

2019-2020年四年级科学上册 我们的地球 1教案 冀教版

2019-2020年四年级科学上册我们的地球 1教案冀教版教学目标:1.能收集或查阅人类研究地球形状历史的相关资料;能用卡片摘录重要资料。

2.能够感受到科学家从事地球形状研究的艰辛。

3.能够概述人类对地球形状认识的历史;能够在地球仪上指出其主要标识和经纬线的功用;能够说出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4.结合实例说明科学技术在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历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材料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重点、难点:能够在地球仪上指出其主要标识和经纬线的功用;能够说出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课时安排:用2课时,活动1和拓展2安排一课时,活动2和拓展1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历史活动目标:1.能够通过多种途径搜集资料,说出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等基本信息。

2.能举例说明科学技术在人类探索地球形状、大小过程中发挥了哪些重要作用。

3.能够概述人类对地球形状认识的历史。

4.在交流讨论中能够认真地倾听别人的意见。

实施过程:1.用15分钟完成这活动。

课前组织学生积极搜集有关地球的资料,并了解学生实际搜集到了哪些材料。

2.本活动可以从阅读单元页的小诗引入,然后组织学生简要介绍搜集到的有关地球的资料,让学生具体描述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教师视学生的具体情况,适时补充相关内容,利用这段时间播放多媒体课件。

引导学生结合所收集的资料,用简练的语言解释教材插图所表示的意义,并讨论古代人类不同民族对地球的形状有怎样不同的认识。

3.引导学生查阅科学在线,帮助学生认识人类探索地球形状的历史。

4.在学生对人类探索地球形状的历史有所了解后,组织学生的交流活动。

重点放在人们都用了哪些方法来证明地球是球形的,科学技术的发展是怎样帮助人类更准确地认识地球形状的。

同时,向学生渗透人对事物的认识是不断变化的科学观念。

古代有关地球形状的其他猜想还有:古印度人认为大地像一块大圆饼,被三只巨大的站在神龟背上的大象驮着;古巴比伦人认为大地如龟背隆起的空心山,四面环绕着海水,天空是个浑圆的巨大天罩;古希腊和古罗马人认为大地像一个巨大的盾牌,它的四周被浩渺无际、深不可测的大海所环绕;此外还有诸如地球像个浅浅的钵体,地球像个圆柱体等种种假设。

我们的地球-冀人2001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我们的地球-冀人2001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我们的地球-冀人2001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一、教材分析本教案是按照冀教版2001年四年级科学上册的教学内容编写的。

本章节主要讲述地球的形状、自转和公转等原理,旨在让学生对地球有更全面的认识和了解。

二、教学目标1.知道地球是个球体,知道地球表面有海洋和陆地。

2.知道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明白它们对地球的影响。

3.培养探究能力和思维能力,能够自主探索相关知识并表达自己的见解。

三、教学重点1.地球的形状与面积2.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地球的基本情况和运动规律来深入讲解相关知识。

2.实验法:通过简单易行的实验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原理。

五、教学流程1. 导入环节通过提出一些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对课题的兴趣:地球是怎样的一个星球,它在宇宙中的位置又是什么?2. 讲授环节A. 地球的形状与面积讲述地球是基本的球体形状,并呈现一个简单的立体图形模型,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地球形状和地球表面的面积。

B.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1.自转:通过演示一张地球仪,在地球表面转动它,让学生感性地认识地球自转的概念。

并进一步讲解自转的规律及影响,为以后理解世界时区做好准备。

2.公转:再次演示地球仪,让地球按照它的公转轨迹绕太阳运转,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公转的概念及规律。

3. 实验环节通过简单的小实验演示地球自转和公转的速度差异,让学生产生深刻的感悟并从实验中发现规律,加深对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认识。

4. 总结环节将上述内容进行梳理,再次强调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对地球的影响,并让学生体会到地球的伟大和复杂性。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演示和实验等多种教学方式,使学生全面了解地球的形状和公转自转的重要意义,拉近了学生们与我们宇宙周边的关系,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探究能力,课堂气氛也非常活跃。

但是,由于学生为初学者,对公转和自转的概念仍有一定的难度,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提醒和引导。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12 我们的地球|冀教版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12 我们的地球|冀教版

我们的地球【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知道地球是个球体,它的表面是陆地和海洋,地球上的面貌多姿多彩;初步了解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地理位置及面积大小。

2.行为、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勇于探索、敢于冒险的勇士的敬意和对地球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七大洲和四大洋的面积位置及主要地形。

难点:激发学生对勇于探索的人类的敬意和热爱地球的情感,建立保护地球的观念。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一个地球仪。

学生准备:搜集一些反映地球面貌多姿多彩的风景图片或照片,准备地球仪。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了解地球概貌,激发热爱家园之情1.老师朗诵《我们住在同一个星球》,问:你知道我们生活的星球是什么形状的吗?2.出示地球仪,介绍地球。

地球是椭圆形的球体,东西略宽,南北略扁。

你了解人们是如何知道地球是球体吗?3.地球的影子投射到月亮上,显出弧形的轮廓;帆船从海平线出现时总是先露出桅杆和船帆。

聪明的人们由此推断,地球是个球体。

你敬佩他们吗?4.齐读本课提示语。

5.看图,了解地球表面的多姿多彩:你能说出图片上出现的是什么吗?介绍森林、海洋、沙漠、高山、草原。

二、走进“故事屋”,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1.学习麦哲伦的故事,划出令人感动的句子。

2.出示地球仪,交流麦哲伦航海路线,设想可能遇到的困难。

3.再读故事,激发敬佩之情。

4.图书推荐:《海底两万里》、《地心游记》。

【第二课时】一、学习、了解七大洲和四大洋1.在我们这个椭圆形的地球上,陆地和海洋交错分布着,形成了七大洲和四大洋。

你知道是哪七大洲和哪四大洋呢?2.完成书上关于洲、洋大小比较的观察题,交流。

3.出示歌谣《大洋大洲歌》,组织学生进行朗读,指认七大洲和四大洋。

大洋大洲歌地球是球体,七大洲、四大洋连成一体。

亚欧非,大洋洲,北美、南美、南极洲,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交错分布于地球上。

二、模拟航行,初步了解大洋大洲的位置关系1.大海是相通的吗?2.完成“环球行”中填空部分。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13我们的地球|冀教版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13我们的地球|冀教版

冀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我们的地球》教学设计一、说教材《我们的地球》是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昼与夜》第一课的内容,本课我设计教学三课时,第一课时是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历史教学,第二课时帮助学生通过观察地球仪,初步了解地球的概貌,学习认识地球仪上的信息。

并利用课下时间制作地球仪,并搜集有关地球的相关信息制成资料卡片。

二、教学目标:(1)了解人类认识地球的历史。

(2)观察地球仪,认识经线、纬线、赤道和地轴,地球仪上不同颜色代表的含义。

三、教学重点:认识地球,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历史。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认识地球仪上主要标识的含义。

四、学情: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也许并不陌生,但是怎样利用资料让学生了解认识地球形状的历史是一个艰难曲折的过程是教学的重点,并依据课件、实物地球仪的观察让学生对地球有进一步探究,并利用地球仪来加深对地球概貌、地球仪的认识,来突破教学的难点。

五、教法和学法:教法:情境导入复习旧知,利用课件细化知识,实物观察加深知识。

学法: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培养合作探究意识。

六、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1、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学生边看边说】巩固旧知,起上节课我们已经知道了:我们生活的地球是一颗充满生机的星球,关于地球的形状,我们也进行了了解。

下面我们一同来复习一下,关于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历史。

①教师播放幻灯片【地球形状发展的历史】②提问:通过历史我们已经知道了地球是球形。

而且地球很大,我们不能方便地看到真实地球,那我们可以借助哪些手段完整地看到地球呢?③出示地球仪这个仪器是地球仪,人们发明了它,目的就是通过它来更直接地观察我们的地球。

④提问:地球仪上的标志都表示什么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地球仪吧。

⑤板书:观察地球仪两种假说:假说一【地球是平坦的方形】。

(“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盘”,即:天圆地方。

“盖天说”)假说二【天似鸡蛋,地似蛋黄】。

(东汉时期,著名天文学说张衡的“浑天说”思想。

冀教版四年级科学教案13.我们的地球

冀教版四年级科学教案13.我们的地球
……
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问题。
学生可能提出:
1、地球多大岁了。
2、地球将来会是怎样的?
3、人们怎么知道地球是圆的?
……
学生全班交流学习方法。
学生可能说出:
1、看书
2、上网。
3、看电视
……
学生查阅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历史。
学生汇报,全班交流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历史。
学生汇报。
预设教学路径
预设学生活动预设学生活动备源自方案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师生共同呼口号,走入课堂教学。
师:同学们老师欢迎你们再一次来到科学殿堂,我们的口号是?
2、组织学生观看地球的录相图片。
3、出示课题:我们的地球
4、组织学生汇报地球知识。
学生高声呼口号。
学生利用电脑或大屏幕看地球录相。
学生全班交流已知知识。
学生可能说出:
导入部分,也可组织学生积极搜集有关地球的资料,并了解学生实际搜集到了哪些资料。
备择方案
5、组织学生观看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历史课件。
三、拓展应用
1、组织学生观看大屏幕,了解地球形状。
2、组织学生汇报感受。
3、引导学生汇报透过整节课的学习的内心感受。
4、组织学生进行网上留言。
学生观看课件,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历史。
学生观看大屏幕。
学生全班交流。
学生全班交流感受。
学生进行网上留言。
课题与教学内容
13、我们的地球
课时安排
2




科学探究
能够集或查阅人类研究地球形状历史的相关资料。
能用卡用摘录重要资料。
科学知识
能够概述人类对地球形状认识的历史。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13 我们的地球丨冀教版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13 我们的地球丨冀教版

《我们的地球》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地理位置及面积大小。

2.激发学生对勇士的敬佩之情和对不屈不挠的探索精神的热爱。

3.激发学生对地球的热爱,建立保护地球的观念。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了解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地理位置和主要地形2.难点:激发对勇于探索、敢于冒险的勇士的敬意和热爱地球的情感。

教具学生:搜集关于七大洲和四大洋的知识,准备小地球仪。

教师:大地球仪、课件。

教学设计(一)儿歌导入:课件出示儿歌《地球是什么样子的》,学生读儿歌,初步了解地球的形状、地貌等(二)学习、了解七大洲和四大洋1.认识七大洲。

知道七大洲的名称及地理位置。

课件出示:东西半球图。

师逐个介绍七大洲.2.启发学习,合作探究。

(1)关于七大洲,小朋友你们还想了解什么?下面就请拿出课前收集的学习资料,借助地球仪,小组成员一起合作学习。

(2)课件出示:七大洲,教师向学生介绍3.游戏反馈①第一关:在地球仪上找七大洲②第二关:你知道我们的祖国在哪一大洲吗?③第三关:智力抢答题④考考你的眼力。

半分钟时间,让学生记一记七大洲的外形。

⑤第四关:火眼金睛辨大洲。

⑥出示七大洲面积比较图。

齐读七大洲的名称。

指名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小结过渡:表扬优胜队。

小朋友们想继续探究地球的奥秘吗?好,下面我们就去看看地球上的海洋。

4.出示世界地图,认识四大洋。

说出四大洋的名称;了解它们各自的地理位置。

5.出示四大洋面积比较图,比较四大洋大小。

哪个洋最大?哪个洋最小?6.诵读《大洋大洲歌》7.图片展示各大洲大洋的美丽风光,感受地球面貌的多姿多彩。

地球妈妈看到我们小朋友这么聪明好学,邀请大家去各大洲大洋观光旅游呢,想去吗?那就赶紧出发吧!课件出示《地球妈妈我们的家》各位旅客,旅途愉快吗?最令你难忘的是什么?激情小结:是呀,我们的地球妈妈真美丽,我们看到了碧蓝碧蓝的海洋,莽莽苍苍的原始森林,一望无垠的稻田,波光粼粼的江河湖泊,高耸陡峭的高山峡谷,辽阔干燥的戈壁沙漠,还有壮丽的火山、飘逸的瀑布以及南北两极洁白如玉的冰雪世界。

四年级科学我们的地球教案

四年级科学我们的地球教案

四年级科学我们的地球教案四年级科学我们的地球教案 13、我们的地球教学内容:河北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13课第一课时简介: 1、指导学生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及科学技术在人类认识地球的过程中发挥的作用。

2、认识地球仪上主要标识及经线、纬线及其上不同颜色代表的含义。

学生分析: 1、本课是在学生认识了周围常见的运动现象的基础上,进一步帮助学生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探究方法认识地球运动的有关现象单元的第一课。

2、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也许并不陌生,本课更关注学生对相关科学史的了解及对地球仪的认识。

设计思想:第一:引导学生通过搜集资料等途径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历史,对学生进行情感与价值观教育,以及科学技术在人们科学直观地认识地球形状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第二:指导学生通过观察地球仪,初步了解地球的概貌,学习认识地球仪的主要标识。

第三:通过学生搜集资料让学生对地球有更多的认识。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⑴ 能够概述人类对地球形状的历史。

⑵ 能够在地球仪上指出其主要标识和经纬线的作用。

⑶ 能说出地球的形状和运用有关数据描述其大小。

2、过程与方法:⑴ 能够通过收集和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人类研究地球形状的历史;⑵ 能结合生活中现象来认识地球的形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⑴ 能够感受到人类对地球形状探索的艰辛,明白好奇心、想象力、持之以恒等情感对科学探索重要性;⑵ 感受科学技术在探索地球奥秘方面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点: 1、让学生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历史过程。

2、认识地球仪上主要标识及意义。

教学难点:教材中关于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叙述非常简略,需要补充适当的材料。

教具准备:教师:地球仪、小车,多媒体教学资源及课件学生:地球仪、收集的相关资料等1套/小组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活动时间教学活动设计意图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导入3’ 1、提问:⑴太阳是什么形状?你怎样知道?⑵地球是什么形状的?有没有人不知道呀?你们怎么知道?过渡:现在大家都知道地球是圆的,那么生活在几千年前的古人认为脚底下的陆地是什么形状的呢?学生自由回答由学生通过感觉”看”感知太阳的形状,引入对地球形状目前自己还不能直接通过看来感知,而是通过看资料得出:地球形状,再引导出本节课的学习课题。

冀教版四年级《我们的地球》说课稿

冀教版四年级《我们的地球》说课稿
想,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充分发挥学生的 主体作用,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达到了 预期的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教学,我深深 地感到合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调动学 生的多种感官,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 趣,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同时我也感到, 跟采用传统手段教学相比,运用现代教育技 术手段教学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得轻 松。
人造地球卫星的观测
• 20世纪,人造地球卫星拍摄的地球照 片,确证地球是一个球体。
• 进一步测量,发现地球并不是一个正 球体。地球的形状像个长得并不均称 的大鸭梨。
思考
在人类认识地球的过程中,科 学技术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 们通过应用遥感技术,能够精确的 计算出地球形状的各种数据,证明 地球是一个略扁的球体。
冀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 《我们的地球》说课稿
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冀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 第十三课《我们的地球》。下面我将从教材内容、教 学目标,以及重点、难点的确立、教学设计等几个方
面对本课的设计进行说明,请各位老师指导。
十三课
我 们 的 地 球
一、说教材(教材及学习情况) 在学习了力与运动之后,本课开始进入本单元的另一个重要
内容—昼与夜。在本课中我们要学习与地球有关的知识,根 据本课的知识结构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了本课的教学目 标以及重点和难点如下。
1、探索目标:(1)能收集或查阅人类研究地球形状历史 的相关资料;能用卡片摘录重要资料。 (2)能够感受到科学家从事地球形状研究的艰辛。 (3)能够概述人类对地球形状认识的历史;能够在地球仪上 指出其主要标识和经纬线的功用;能够说出地球的形状和大 小。 (4)结合实例说明科学技术在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历史中发 挥了重要作用。 2、重点和难点:能够在地球仪上指出其主要标识和经纬线的 功用;能够说出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小学科学冀教版四年级上册高效课堂资料《我们的地球》教案——第1课时 (1)

小学科学冀教版四年级上册高效课堂资料《我们的地球》教案——第1课时 (1)

小学科学冀教版四年级上册高效课堂资料《我们的地球》教案教学目标1.科学知识目标(1)能够感受人类对地球形状认识的历史。

(2)能说出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2.科学探究目标(1)能收集或查阅人类研究地球形状历史的相关资料。

(2)能用卡片摘录地球资料。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能感受到科学家从事地球形状研究的艰辛。

(2)能结合实例说明科学技术在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历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教学重点认识地球,了解人类认识地球的历史及科学技术在人类认识地球的过程中发挥的作用。

教学难点能说出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教学方法讲解和展示、观察合作课前准备图片、展现地球形状的多媒体课件或视频。

课时安排第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课(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地球是什么形状的吗?如果知道你是怎么知道的呢?(板书)活动1:认识地球的形状二、新授(一)活动1了解人类认识地球的历史1.我们现在知道地球是圆的,那么生活在几千年前的古人认为脚底下的陆地是什么形状的呢?2.让学生观察地板,并让其回答:若只用眼睛看,不经过大脑的思考:你们认为地板是平整的还是弯弯曲曲有起伏的呢?3.解释古人为何认为大地是平的(生活范围小)。

让学生观察书中的两图,解释古代中国人的“天圆地方”说。

(板书)古人认为大地是方的。

(过渡)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的资料找出答案。

(1)是谁证明地球是圆的?(麦哲伦)(2)麦哲伦环球航行是什么时候?(16世纪初)学生回答。

添加学生“导学”作业中的典型成果。

(板书)麦哲伦环球航行证明地球是圆的。

(设问)在此之前的几千年里,古人是怎样认识到地球不是平的而是圆的呢?利用多媒体课件介绍人们对地球形状的猜想。

1.介绍毕达哥拉斯的猜想。

毕达哥拉斯认为地球是圆的,因为他认为只有圆球在所有几何形体中最完美。

2.介绍亚里士多德的推论。

公元前300多年的时候,古希腊著名学者亚里士多德,通过长期观察,根据三点得出地球是球形的结论:第一,人往北走时,北边的星星越升越高,而南边的星星越来越低;第二,海船远去时,先是看不见船身,最后才看不见船的桅杆;第三,月食时从月亮上看到地球影子的一部分是圆弧形。

四年级科学上册13我们的地球教案1冀教版

四年级科学上册13我们的地球教案1冀教版

我们的地球一、教学设计思路本课是一个将抽象转化为形象的过程。

在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同时,树立学生的科学探究意识和培养动手制作能力。

同时,本课也是一个建立于已有经验基础上的深化过程,孩子们都知道地球是球形的,但了解却不深。

本课要解决的问题就是了解人们对地球的认识过程和简单使用地球仪。

二、教学目标◆科学知识目标1.能够感受人类对地球形状认识的历史。

2.能够在地球仪上指出其主要标识和经纬线的功用。

3.能说出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科学探究目标1.能收集或查阅人类研究地球形状历史的相关资料。

2.能用卡片摘录地球资料。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能感受到科学家从事地球形状研究的艰辛。

2.能结合实例说明科学技术在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历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教学重点1.认识地球,了解人类认识地球的历史。

2.认识经线、纬线和地球仪上不同颜色代表的含义。

四、教学用具图片、展现地球形状的多媒体课件或视频、地球仪、小球、报纸、胶水、彩笔等。

五、教学方法教师通过讲解和展示,让学生认识地球,然后鼓励学生去收集资料,说说人类认识地球的历史。

为了加深学生的认识,教师让学生观察地球仪,找出其上的一些符号,说说它们有什么用,然后组织学生动手自制一个地球模型,加深印象。

六、课时安排2课时。

七、教学过程第1课时(导入新课)(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地球是什么形状的吗?有人不知道地球是什么形状的吗?(板书)活动1:认识地球的形状(讲授新课)(过渡)我们现在知道地球是圆的,那么生活在几千年前的古人认为脚底下的陆地是什么形状的呢?让学生观察地板,并让其回答:若只用眼睛看,不经过大脑的思考:你们认为地板是平整的还是弯弯曲曲有起伏的呢?(思考)解释古人为何认为大地是平的(生活范围小)。

让学生观察书中的两图,解释古代中国人的“天圆地方”说。

(板书)古人认为大地是方的。

(过渡)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的资料找出答案。

(1)是谁证明地球是圆的?(麦哲伦)(2)麦哲伦环球航行是什么时候?(16世纪初)(板书)麦哲伦环球航行证明地球是圆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们的地球
教学目标:
1、了解人类认识地球的历史及科学技术在人类认识地球的过程中发挥的作用。

2、观察地球仪,认识经线、纬线和地球仪上不同颜色代表的含义。

3、制作地球仪模型,搜集有关地球的资料,制作资料卡片。

教学重点难点:观察地球仪,认识经线、纬线和地球仪上不同颜色代表的含义。

制作地球仪模型
教具准备:地球仪、小球、报纸、胶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提问:“地球是什么形状的”在“的”后面要不要加一个“?”。

2、提问:有人不知道地球是什么形状的吗
二.新课
1、过渡:我们现在知道地球是圆的,那么生活在几千年前的古人认为脚底下的陆地是什么形状的呢?
2、让学生观察地板,并让其回答:若只用眼睛看,不经过大脑的思考:你们认为地板是平整的还是弯弯曲曲有起伏的呢?
3、解释古人为何认为大地是平的(生活范围小)。

4、让学生观察书中的两图,解释古代中国人的“天圆地方”说。

5、过渡:
(1)是谁证明地球是圆的?(麦哲伦)
(2)麦哲伦环球航行是什么时候?
在此之前的几千年里,古人是怎样认识到地球不是平的而是圆的呢?
6、介绍毕达哥拉斯的猜想。

7、介绍亚里士多德的推论。

8、介绍麦哲伦环球航行的重要意义。

9、过渡;麦哲伦绕地球一圈用了3年多的时间,那么绕地球一圈到底有
多长呢,地球到底有多大呢?
10、请学生读出书上的一组关于地球的数据。

11、讨论:能否用一把超长的卷尺直接绕地球赤道一周来测量其周长呢?
12、请学生说出地球表面积、中国领土面积(注意单位要相同),用地球仪直观感受两者的比例。

评:让学生选择不同的观察方法,在自由、有趣的氛围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教学时教师应不断地给予引导、点拨,使学生的观察具有目的性。

三.总结拓展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知道了什么呢?
2、关于地球你们还知道些什么呢?
3、关于地球你们还想知道些什么呢?
4、完成书后活动记录
制作地球模型
一、准备
1.请学生说出地球内部的三圈层。

2.为了能具体、形象地看到这个构造,我们今天就要把来把一些枯燥的地球数据变成一个地球模型。

3.提问:制作模型前要做什么准备工作?
4.学生把书中的模型数据换算成所需橡皮泥球的大小比例。

二、学生制作
三、评比
1.生把制作好的模型一切为二,用纸遮住一半,露出四分之一的球。

2.评比谁的模型制作地最好。

地球表面是什么样的
一、导入新课
上几节课我们是走到了地球的内部去瞧了瞧,今天,我们要从地球的内部走出来,走到我们生活的地表来看一看。

二、新课
1. 提问:生命要维持离不开什么?
2.指明地球表面主要的固体、液体、气体分别是岩石、水和大气层。

3. 讨论:(1)地球表面还有哪些地形?
(2)无锡是什么样的地形。

4.提问:地球上有几大洲、几大洋?
5.请学生在地球仪上找出七大洲和四大洋。

三.总结
1.请学生在书后的世界地图上找到并写出洲名、洋名。

认识并绘制地图
一、导入
1.地图有什么作用
2.那些地方要用到地图
二.新课
1.给学生看本市地图,请学生找到自己的家大致在什么地方。

2.仔细观察地图,说出地图有哪些基本要素组成及其作用。

3.讨论比例尺的大小该怎样选择。

4.绘制校园地图
(1)准备:统一所使用的图例及比例尺,要求在地图上
标明方向、比例尺、图例。

(2)请学生绘制校园地图。

(3)评比谁的地图画的最好。

课后小记:
课堂上教师只是适时对学生进行引导,把实践和空间都留给学生进行思考、探究、交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