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中国现代史精品课程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

合集下载

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

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

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在当今中国,大学生作为国家的未来和希望,承载着推动社会发展和建设的重要使命。

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引领社会风气的重要理念,对大学生的培育和引导具有重要意义。

如何在大学生中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本文将从个人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三个层面,探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路径。

一、个人教育个人教育是大学生价值观培育的基础,也是最直接的渠道。

大学生要自觉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首先需要从自身做起,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水平。

大学生要自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思想上,要树立正确的历史观,了解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明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和意义;在道德上,要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提倡诚实守信、团结友爱、助人为乐的品德;在行为上,要做到学习刻苦、劳动创造、诚实守信、踏实肯干,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行动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大学生要注重自身修养,提高思想道德素质。

在日常生活中,要注重精神文明建设,推崇良好行为榜样,拒绝低俗文化和不良嗜好。

要勇于承担责任,锤炼自己的意志品质,培养坚强的意志和百折不挠的斗志。

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才能更好地接受和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大学生要注重学习和实践。

只有通过学习,才能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要求,才能有更深的理解和认同。

要通过实践,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在自己的实际行动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和执行力,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和践行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学校教育学校教育是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重要环节,学校教育应当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贯穿于校园文化建设、课程设置和思想政治教育等多个方面。

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学校应当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积极倡导主旋律,提倡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

学校可以通过举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演讲、展览、论坛等形式,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入人心。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路径分析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路径分析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路径分析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愈发重要和紧迫。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大学生来说,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非常重大。

那么,在大学生中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路径是什么呢?下面我将对此进行分析。

大学是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阵地。

大学作为高等教育的最高层次,是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阵地。

大学教育是培养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键环节。

大学可以通过各种教学手段,如团课、思想品德教育等课程,有针对性地引导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大学还可以通过组织丰富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大学生亲身参与感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力量和魅力。

大学生自身的主动参与和努力也是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种理论和知识,只有将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才能真正具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大学生可以通过主动学习,加深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和认识;可以通过参与社会实践和志愿活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付诸实际行动;可以通过创新创造,以实际行动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现。

大学生自身的努力和实践是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也是衡量其培养水平的重要标准。

培养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过程。

大学、家庭、社会和大学生自身都是这一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只有通过多方面、全方位的努力,才能够真正培养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一代大学生。

通过大学的教育引导,家庭和社会的积极培育,以及大学生自身的主动参与和努力,我们相信,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得到更好的培养和发展。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路径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路径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路径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全国人民的共同责任。

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核心要素,包括了国家、社会、公民的核心价值观。

一、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路径1.教育引导教育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通过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等多个方面,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注重培养青少年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意识,加强公民教育,提高全民的价值观水平。

2.优秀文化引领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如儒家文化、道家文化、佛教文化等,这些传统文化中蕴含的道德价值观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相吻合的,可以通过教育、出版、展览等途径进行推广,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3.媒体引导新闻媒体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强有力的宣传平台,应加强新闻媒体的道德监督,提高新闻报道的质量,推动媒体引导公众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4.社会公德加强弘扬礼仪文明,提高公民的社会责任感,加强社会公德教育,推动每个公民自觉遵守社会公德,注重崇德向善,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

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路径1.树立爱国主义情怀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要践行国家利益高于一切,为国家的繁荣和发展付出个人的努力。

2.注重人际关系和谐要互相尊重、互相关心,注重家庭和谐、邻里和睦,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3.弘扬诚信意识诚信是经商盈利的基础,也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基石,要注重诚信教育,提高公民的诚信意识,建设诚信社会。

4.推动社会公平正义关注弱势群体的权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加强法治建设,营造一个公平公正的社会环境。

5.追求卓越、勇于创新鼓励人们勤奋向上,追求卓越,提倡勇于创新的精神,为社会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以上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些路径和参考内容。

这些路径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关联、相辅相成的。

只有通过多方面的努力,不断提高人们的价值观水平,才能更好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断贡献力量。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途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途径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途径张爱军 中共张家口市委党校摘 要:近几年来,随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理念的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逐渐被重视。

同时,党和国家也出台了相关的报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施,这体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认识。

也说明社会主义的价值观是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新思路,在融合了科学性与开放性的新理念的基础上进行传统的价值观的创新,具有非常鲜明的时代特征。

因此需要积极探索出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实施的路径,更好地发挥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指导意义。

关键词: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观 培育途径我国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了更新的要求,强调“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

在践行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上建设好具有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这一系列的举措都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成指明了方向。

本文便是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涵义,就培育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具体可实施的具体途径,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入展开。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涵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核心内容,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属性和根本特征,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具体要求和实践。

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领导更是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大事来抓。

强调无论是中央还是地方都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集体学习活动,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深入到国家精神文明建设的具体细节当中,丰富和完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途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核心内容,是一个复杂的长期性建设行为,更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践行。

特别是党的十八大精神中关于“三个倡导”的思想,引导我们更加积极地去寻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途径,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感召力。

新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路径探究

新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路径探究

新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路径探究思想教育是培养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键。

大学作为知识的殿堂,必须承担起思想教育的重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思想品质和道德观念,引导和激发他们的社会主义价值观念。

具体来说,可以从下面几方面进行教育。

第一,加强社会主义理论的教育。

这是培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必须使学生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意义。

可以通过课堂教学和专题讲座等方式,向学生普及相关理论知识,使他们对社会主义价值观持有正确的认知。

第二,注重学生的道德教育。

道德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使学生养成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

可以借助各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如讨论、辩论和案例分析等,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等方面的培养。

培养学生的思想品质和创新精神。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调人的全面发展和自主创新,必须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可以通过开展科技竞赛、创新实践和社会实践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增强他们的实践动手能力。

实践教育是培养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仅是一种理论知识,更是一种行为指南和实际行动。

通过实践教育,可以使学生在实际中感受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实践教育。

第一,注重社会实践教育。

通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如社区服务、志愿者活动、支教实习等,使他们亲身体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和实际效果。

这种实践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社会问题和人民群众的需要,从而激发他们对社会主义事业的热情和责任感。

注重职业实践教育。

职业实践是学生走向社会的重要环节,通过职业实践教育,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社会职业道德和职业规范。

可以组织学生参加企业实习、社会调研和职业讲座等活动,帮助他们提高自身职业素养,培养正确的职业态度和职业道德。

社会环境是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条件。

中国近现代史教学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

中国近现代史教学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

中国近现代史教学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摘要】中国近现代史教学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是当今社会教育的重要议题。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教学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喁。

本文从融合、指导作用、应用、培育学生观念、提升责任感等五个方面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中国近现代史教学中的作用。

通过对教育实践的分析,认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途径是注重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升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文章旨在引起社会对教育价值观培育的关注,帮助构建更加和谐、进步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

【关键词】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近现代史教学、学生教育、历史观、价值观、社会责任感、使命感、构建核心价值体系、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实践。

1. 引言1.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中国近现代史教学中的重要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精神支柱和道德基石,它包括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长期奋斗积累形成的一系列核心价值观念。

在中国近现代史教学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蕴含着中国人民的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精神,是中国近现代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承和弘扬,可以让学生深刻理解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进程,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和责任意识。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了当代中国社会的核心文化价值观,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引领力。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理解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和社会责任感,培养他们具有现代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的优秀品质。

在中国近现代史教学中,注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传播,对于促进学生成长为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2. 正文2.1 中国近现代史教学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融合中国近现代史教学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融合是一项重要的任务,它旨在通过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讲解,引导学生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将其融入到教学中。

这种融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实现,比如在讲解历史事件时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现,或者通过历史教学引导学生思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历史的影响。

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

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

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随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中国的不断强调和推广,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已成为当前高校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

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思想观念和道德水平直接关系到国家的未来发展。

如何有效地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了高校教育工作的关键所在。

本文将从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设置、实践活动以及社会环境等方面探讨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

一、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思想政治教育是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首要途径。

高校可以借助各种形式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如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国近现代史、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等,通过理论宣讲、案例分析、讨论交流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刻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激发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和信仰。

高校还可以举办各种形式的主题讲座、辩论赛、座谈会、读书活动等,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思想政治教育中,使其在实践中增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和认同。

二、优化课程设置,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各类教学环节中。

高校在课程设置方面,应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各类教学环节中,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过程中,不断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熏陶和洗礼。

高校还可开设一些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选修课程,如公民道德与法制、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全民族团结教育等,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公民意识和民族自豪感。

通过课程设置的优化,使学生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忠实信仰者和践行者,将其内化为自己的精神追求和行为准则。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

实践活动是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

高校可以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志愿服务、校园文化建设、社会实践实习等活动,引导学生走出校园,接触社会,感受社会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

在实践活动中,高校还可以设置一些专门的社会实践项目,如扶贫帮困、环境保护、文明礼仪等,让学生深入社会基层,亲身体验和感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意义,并通过实践活动的指导和引导,让学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自己的人生追求和行为习惯。

简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路径

简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路径

简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路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理念之一,旨在引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发展进程中的思想道德建设。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任务,需要在全社会共同努力下,逐渐形成和完善。

首先,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引导和推动。

政府应加强立法和规范制定,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中,以推动价值观的传播和践行。

同时,政府还应加强对各级教育机构的指导和监督,推动教育体系中价值观教育的全面落实,培养学生的正确价值观念。

其次,社会组织和媒体在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社会组织可以通过开展各种宣传和活动,引导公众关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强大的社会共识。

媒体则应加强舆论引导,通过传播正能量的报道和评论,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知名度和认同度。

此外,家庭和个人也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主体。

家庭是人们成长的第一所学校,父母应以身作则,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递给下一代。

个人则应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通过自己的行为影响和引领他人。

最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全社会应加强交流和合作,形成积极向上、向善向好的社会风尚,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普及和深入人心。

同时,还应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研究和探索,不断丰富和完善其内容和表达方式。

总之,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项艰巨而长期的任务,需要政府、社会组织、媒体、家庭和个人的共同努力。

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合力,才能够逐步形成和巩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提供坚实的思想道德基础。

基于中国现代史精品课程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

基于中国现代史精品课程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

N o. 9, 201 4 Se r i a l N O. 11 1 3
■专业 与课程 建 设
基 于 中国现代 史精 品课程建设 社会 主义 核心 价值 观 培 育路径
黄惠运 。 谢 萍
( 井 冈山大学, 江西 吉安 3 4 3 0 0 9 ) 摘 要 : 中国现代 史精 品课程 建设应构 建“ 通 史式” 教材 内容体 系, 建设 中国现代 史精品课 程 ; ; 了解 中国现代 史
中图分类号 : G6 4 2 . 3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2 — 4 1 0 7 ( 2 0 1 4 ) 0 9 — 0 0 3 0 — 0 2
进 一步 明确 和解 决 中 国现 代史 分期 、主题 等 问题 , 倡 导 自由 、 平等 、 公正 、 法治 , 倡导爱 国、 敬业 、 诚信 、 友 是 中国现代 史课 程建 设 的当务 之急 。 王 桧林 教授 主编 的 善, 积极 培育社 会 主义 核心 价值 观 。在历 史 教学 中如何 《 中国现代史》 和魏宏运教授主编《 中国现代史》 教材 , 都
2 0 1 4年 第 9期 ( 总第 1 1 1 3期 )
黑 龙 江教 育 ( 高教研究与评估)
HE I L ONG J I A NG E DUCA TI ON ( Hi g h e r E d u c a i t o n Re s e a r c h& Ap p r 。陈廷湘 教授 主编 的面 向 2 l 世 纪 课程教材《 中国现代史》 , 则从辛亥革命写起。为了避免 中 国近代史 和 中 国现代史 学科 之 间 的纠结 , 李 新先 生 主
编的中国现代史巨著 , 取名为《 新 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通 史 》 , 张 岂之 教授 总 主 编 的《 中 国历史 》 教 材 近现 代 时期 构 建“ 通 史式 ” 教材 内容体 系 晚清 民 国卷 》 , 这 种 体 例 有点 类 似 “ 半 殖 民地半 李 新 先 生 主编 的《 新 民 主 主义 革命 时 期 通史 》 第 一 取 名 为 《 的提 法 。中 国现 代史 的历 史 功绩 超越 中国 至四卷先后 出版后 ,奠定 了中国现代史 的基本框架。 封 建社 会史 ” 彻底 结束 了 中 1 9 8 3 年, 王桧林教授 主编的《 中国现代史》 教材正式 出 近代史 之处 在 于成立 了 中华人 民共 和 国 , 开 创 了 中国历 史 的新 纪 版后 , 初步确立了中国现代史学科体系, 得到史学界和 国半殖 民地 半封 建社 会 的历 史 , 这就 是 中国现 代史学 科 和课程 建设价 值所 在 。 教 育部 的公 认 。现在 , 应 该 是进 一步 加 强和 完善 中国现 元 ,

历史教学中培育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几个途径

历史教学中培育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几个途径

历史教学中培育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几个途径标签:历史教学;核心价值观;爱国;法制;敬业蔡元培先生说:“教育是成就人格的事业”,“历史教育的目的就是让掌心者将历史知识、历史情感升华为一种自由的发展观念”。

中学阶段正是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中学生学习历史的过程就是其人格树立和健全的过程。

核心价值观关系到公民的政治思想和道德修养,也是学校开展思想道德教育的行动指南。

历史课堂做为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渠道,对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思想境界,完善人格、陶冶情操、塑造心灵、学习做人都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在历史教学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根据当代实情,理解核心价值观体系中学历史教学要积极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了解教材,教育过程中要结合当代实情,引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进程,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例如,“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姚厚芝,她身陷癌症困扰,却为了孩子将来的上学费用,夜以继日地赶做巨幅十字绣,这种伟大母爱让人感动,更能促使学生遵循爱父母、孝敬父母的为人之本。

二、结合教材内容,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爱国主义历来是我们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也是我们伟大祖国繁荣昌盛的思想武器。

“不读史慢无以爱其国。

”对世界观、人生观尚未形成的中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无疑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如,中国古代史中的四大发明;忧国忧民的屈原;具有民族气节的文天祥、戚继光、郑成功;为国忘家的霍去病;为国捐躯的关天培、邓世昌等,以及中国近现代史中的孙中山等人为救国救民的探索;五四运动;我党领袖毛泽东、周恩来;英雄刘胡兰;中国共产党人的成长与不屈不挠、前仆后继的斗争等,这些都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素材。

三、通过评价历史,形成价值判断观念教师应该深入地研究教材,在课堂中穿插多种讨论环节,引导学生评价历史人物与事迹,使学生学会结合历史背景分析历史问题,更要让学生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并在正确判断忠奸善恶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观念,进而积极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

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

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精神支柱,对于我们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意义重大。

本文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探讨了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

一、理论上的有效途径1.教育引导教育引导是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基本方法,通过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草根讲坛、读书会等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加强大学生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使其在学习中逐步理解和接受核心价值观,坚定信念,增强道德意识,进而转化为自己的内化行为。

2.思想教育结合实际大学生处于生命发展的关键阶段,思想上面临着许多挑战。

因此,我们需要将教育引导合理地融入学生的实际生活中,给予他们良好的指导和引导,使其在学习和生活中一步步理解和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学术研究支持要促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成功培育,还需要学术上的支持,通过开展多样化的研究,了解大学生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与践行情况,并根据研究结果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以更好地推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实践。

1.倡导自主创新精神大学生作为未来国家的中坚力量,拥有更大的社会责任和使命。

我们应该积极倡导大学生的自主创新精神,增强其自我管理、自我发展能力,以便发挥自身专业知识和技能在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做出贡献。

2.强化社会实践教育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实践教育是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键环节之一。

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活动,帮助大学生深入了解社会现实,感受和体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使大学生积极投身社会建设中去。

3.强调课外文化建设丰富多彩的课外文化活动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全面素质,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我们应该积极打造校园文化品牌项目,丰富学生课余时间,加强校园文化的宣传引导,创造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浓厚文化氛围。

本文分析了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和实践上的有效途径,为我们更好地推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实践,提出了有益建议。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路径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路径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路径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路径为标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精神支柱,是全社会共同遵循和践行的价值准则。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路径是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途径,有助于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

一、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路径1.教育引导:通过教育体系的改革,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引导,培养公民的社会责任感和价值观念。

在学校教育中,加强德育、政治思想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意识和道德修养。

2.媒体宣传:大力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多种媒体形式宣传核心价值观的理念和实践,引导公众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

新闻媒体、广播电视、网络媒体等应发挥积极作用,多角度、多层次地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文化创造:鼓励文化创作和创新,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文学、艺术、电影、音乐等各个领域。

通过文化产品的创作,将核心价值观融入人们的生活,潜移默化地影响和引导社会价值观念的形成。

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路径1.法治意识:加强法治教育,提高公民的法治意识,做到守法守规、尊重法律。

法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加强法律的普及宣传,引导公民自觉遵守法律,维护社会秩序。

2.公民道德: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推崇诚信、守信、敬业、奉献等良好道德品质。

公民的道德修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密切相关,通过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提倡社会公德等,培养公民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观念。

3.家庭教育:加强家庭教育,培养下一代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意识。

家庭是培养儿童和青少年的重要环境,家长要以身作则,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注重培养孩子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协作精神。

4.社会参与: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发挥个人和组织的力量,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通过参与志愿服务、捐赠慈善等活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为具体行动,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路径分析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路径分析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路径分析随着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和普及,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道德品质受到了更加深入的关注。

作为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和建设者,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如何在大学校园中培养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了当下高校教育的重要议题。

本文将通过分析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路径,提出一些培养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方法和途径。

一、课程教育课程教育是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的基础。

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关的专题课程和公共课程的开设,可以加强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和理解。

比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等课程,可以引导学生深入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渊源和基本内涵。

学校还可以通过一些专题讲座、学生论坛等形式,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通过专业性的授课方式,深入浅出地讲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相关概念和理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实践活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离不开实践活动的支持。

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比如社会志愿者服务、社区调研实践、社会调查报告撰写等,通过实际行动来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内容和精神要求。

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学生可以深入了解社会实际,体验社会生活,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际运用能力。

三、校园文化校园文化是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的重要途径。

学校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比如主题演讲、文化节、艺术展览等,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正能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学校可以注重塑造积极的文化氛围,营造健康向上、阳光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努力打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现和传播平台,让学生在文化活动中接受到更多积极向上的正能量。

四、思想引领思想引领是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的关键环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途径教案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途径教案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途径教案一、教案背景和目标教案背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精神支柱,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先进文化的结合体,是引导人们价值追求、道德行为的重要准则。

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现代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旨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素质和公民道德素养。

教案目标:1. 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重要意义;2. 掌握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途径和方法;3. 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提升社会责任感和公民素质。

二、教学内容和流程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重要意义(30分钟)a. 学生阅读教材相关知识点,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概念和内容;b. 教师进行简单讲解,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和作用;c.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和感悟。

2. 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途径和方法(40分钟)a. 教师介绍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途径和方法,包括家庭、学校、社会等方面的影响;b. 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制作宣传海报,展示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方法;c. 学生交流和展示海报,分享自己对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和实践经验;d.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班级讨论,总结出一份共同的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方法清单。

3. 培养正确价值观和道德观念(40分钟)a. 学生观看相关视频,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生活中的具体体现;b. 教师进行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应对各种道德困境和价值选择;c. 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真实生活中的道德冲突和取舍;d.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总结出正确价值观和道德观念的培养方法和策略。

4. 社会责任感和公民素养的培养(30分钟)a. 学生观看相关新闻报道,了解社会责任感和公民素养的重要性;b. 教师进行案例分析,引导学生认识到公民应具备的责任和义务;c. 学生进行小组合作,策划社会公益活动,展示社会责任感的具体实践;d. 学生交流和展示活动策划方案,分享自己对公民素养的理解和实践经验。

新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路径探究

新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路径探究

新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路径探究作为当代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们的重要使命之一。

在新时代,我们需要探索一条能够有效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路径。

本文将从教育培养、思想引领和社会实践等方面进行探究。

教育培养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

教育是一种全面的、系统的培养过程,可以通过学校、家庭和社会等方面进行实施。

在学校教育中,我们可以通过开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课程,加深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和认同。

这些课程可以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实践能力。

学校还可以组织丰富多样的课外活动,如社会实践、志愿者活动等,让学生亲身参与到社会主义事业中,增强他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

家庭教育也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

家庭是孩子们的第一所学校,父母应该成为孩子们的良师益友,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家长要注重培养孩子的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通过言传和身教,教育孩子们要有忧患意识、奋斗精神和责任观念。

家庭还可以为孩子提供良好的家庭环境和教育资源,让他们接触到优秀的文化艺术作品,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

思想引领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手段。

思想引领是通过正确的思想教育和宣传,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大学生思想教育中,我们可以通过课堂讲座、学生会活动、社团活动等形式,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和教育。

我们也要注重世界观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让大学生培养出积极向上、主动作为、有社会责任感的品格和意识。

在新时代,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全社会的共同任务,而大学生则是实施这一任务的生力军。

我们应该通过教育培养、思想引领和社会实践等多种途径,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只有通过不断的努力和实践,我们才能真正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和传播者,为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自己的贡献。

高校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探索

高校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探索

高校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探索一、引言对年轻一代来说,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以明确的态度和认识,把它实现为主导思想、生命观念和行为规范,这是面对当今形势发展和未来发展而立足的。

高校学生作为社会主体和主力军,是未来建设中最重要的力量支撑。

从而,培育高校学生健康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变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本文将探索高校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路径。

(一)建设社会主义民主学习环境学习是什么,读书才晓得,可是过程中学生所要面对的环境能够影响到个人很深,因而要营造一个社会主义民主环境,容纳学生学习先进思想的发展,这一主要的环境起着教育的核心作用,教师职责的引导也是不可或缺的。

(二)以重大事件为引导面对大起大落的历史,学生应当心怀敬畏,因为大量历史的脉络决定了社会的发展,恩怨的争议也紧密联系到当下继往开来的那堆历史的记忆,高校学生要有心理准备,当然培育也要以重大事件为开端,以此来激发和继续学生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兴趣,使学生深入学习考察历史。

(三)让学生参与其中高校学生与社会是密切相关的,当学生能够参与社会组织的活动,让他们体会到社会的联系、影响,进而使学生形成正确的认识与价值观。

另外,坚持“学以致用”的原则,教会学生怎样将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去,这也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非常重要的步骤路径。

(四)实施社会实践一般而言,入学之初,高校学生都可以进行多项社会实践,用心去参与实践,会更好地让让他们感受到实践的力量,这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一种有效方式,参与一种实践,让学生得以体会人类社会的美好,社会的残酷及社会的活力。

三、结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高校学生的培养具有重大意义,以上步骤路径分别是:建设社会主义民主学习环境,以重大事件为引导,让学生参与其中,以及实施社会实践。

它们各有不同的作用,可以互相补充,共同促进高校学生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中国现代史精品课程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作者:黄惠运谢萍来源:《黑龙江教育·高校研究与评估》2014年第09期摘要:中国现代史精品课程建设应构建“通史式”教材内容体系,建设中国现代史精品课程;;了解中国现代史研究学术史,掌握学术研究动态;注重资料库建设,将民国史与苏区史研究结合。

在中国现代史精品课程建设中通过鲜活的史实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活动,帮助青年学生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关键词:中国现代史;精品课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图分类号:G6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4107(2014)09-0030-02基金项目:2012年度江西省艺术规划项目“红歌历史文化传承与创新研究”(YG2012082);2013年度江西省高校人文社科项目“红歌文化及其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中的作用研究”(JC1319);井冈山大学本科教学工程建设项目“中国现代史”精品资源共享课(2013120)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在历史教学中如何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史学工作者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笔者长期在高校担任中国现代史课程教学与研究工作,拟以中国现代史精品课程建设中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问题求教于大家。

一、构建“通史式”教材内容体系李新先生主编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通史》第一至四卷先后出版后,奠定了中国现代史的基本框架。

1983年,王桧林教授主编的《中国现代史》教材正式出版后,初步确立了中国现代史学科体系,得到史学界和教育部的公认。

现在,应该是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中国现代史学科体系的时候了。

新编中国现代史教材应该充实社会史、城市史、工人运动史、妇女史、青年运动史、中外文化交流史、历史地理学、方志学、谱牒学及学术史等诸多专史内容,扼要介绍现代史资料和主要参考文献,适时介绍海内外中国现代史研究动态等,使中国现代史学科成为一部有骨骼、血肉和灵魂的有机整体。

中国现代史教材在话语上要有兼容,体例应该完全“通史化”。

在教材编撰话语体系上,我们既不能完全沿袭传统的“革命史范式”,也不能一味模仿纯粹的“现代化范式”,而应该建构以唯物史观为指导的内容包罗万象的“通史式”体例,即罗志田教授提出并论证的“构建兼容并包的中国近代史学科体系”[1]。

进一步明确和解决中国现代史分期、主题等问题,是中国现代史课程建设的当务之急。

王桧林教授主编的《中国现代史》和魏宏运教授主编《中国现代史》教材,都是以五四运动为开端。

陈廷湘教授主编的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中国现代史》,则从辛亥革命写起。

为了避免中国近代史和中国现代史学科之间的纠结,李新先生主编的中国现代史巨著,取名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通史》,张岂之教授总主编的《中国历史》教材近现代时期取名为《晚清民国卷》,这种体例有点类似“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史”的提法。

中国现代史的历史功绩超越中国近代史之处在于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彻底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这就是中国现代史学科和课程建设价值所在。

二、建设中国现代史精品课程中国现代史精品课程的建设,务必切实按照教育部规定的“具有一流的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建设目标和要求,全面实施教育教学“质量工程”。

在教师队伍建设上,可以和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师合作,组建以学科带头人、专业负责人、教学带头人、研究生导师等群体的高学历、高职称、高素质的教学科研队伍。

同时,鼓励优秀教师申报省级、国家教学名师,推荐优质课程申报省级、国家级精品课程。

正如罗志田教授所提出:“学术应该也可以尽量扩大其接受面,但不能以牺牲学术品质为代价,而当以学者自身提高学术素质为基础,通过注重学术积累走向学术创新。

”[2]在教学内容上,中国现代史应着力构建“一体三维,红色核心”结构:一体即现代中国,三维即中国共产党、北洋军阀及国民党、中间政派三方势力的对抗、合作与消长,主要说明第一次国共合作推翻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第二次国共合作打败日本侵略者,最后,各方势力汇聚在中国共产党的旗帜下,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取得民族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

各民主党派积极响应中国共产党的“五一号召”,就是激流归大海的历史明证。

红色核心,是侧重叙述中国现代史上苏维埃运动的源流,反映现代中国社会的演变,加重毛泽东思想和革命精神的分量,充分发挥中国现代史“两个了解”“三个选择”的教育功能。

在教学方法上,必须始终坚持以唯物辩证法和唯物史观为指导,运用课堂讲授、社会实践、历史分析、阶级分析、比较研究、口述史学、研究性学习、现代教育技术等研究方法和教学方法。

通过建立课程网站,将教学大纲、习题试卷、电子教案、教学课件、网上答疑等教学资源和教学形式上传共享,教学互动。

从专业培养的角度,特别训练学生文献检索和阅读、问题分析解疑与评价、纪年及日期换算、教育实习和论文撰写诸方面的实际能力,造就高级史学专门人才。

在教材编撰和使用上,除继续使用王桧林教授主编《中国现代史》(上、下)等高质量的教材外,还应该编撰和使用校本课程辅助教材,例如,延安大学编撰的《“延安学”概论》、井冈山大学编撰的《井冈山精神与当代大学生》,赣南师范学院编撰的《中央苏区史》等。

国家正规教材与校本辅助教材互为补充,相得益彰。

在教学管理上,将修订教学计划与教育理念、教育思想、课程体系、教学内容、现代化教学手段、教学方法、考试制度、师资队伍建设等优化整合,体现教改精神。

三、了解中国现代史研究学术史首先,要了解难以回避且常识必具的中国现代史分期问题。

要向学生介绍中国现代史上限的几种说法,除传统观点五四运动说以外,还有同盟会成立说、辛亥革命说、新文化运动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说等。

其次,阅读学术研究述评,熟悉不同学术观点。

有关中国现代史研究的概况,可参见汪朝光《50年来的“中华民国”史研究》;虞和平《50年来的中国近代经济史研究》;龚书铎、董贵成《50年来的中国近代思想史研究》;蔡少卿、李良玉《50年来的中国近代社会史研究》;赵云田《50年来的中国近代边疆史研究》;马勇《50年来的中国近代历史人物研究》;杨奎松《50年来的中共党史研究》;王才友《50年来的江西苏区史研究》等综述论文;曾业英主编《五十年来的中国近代史研究》;翟作君、邬正洪主编《中国革命史研究荟萃》;戴绪恭、谭克绳主编《中国现代史研究概览》;陈廷湘主编《新时期的中国现代史研究》等述评专著。

再次,了解一些史学名家的研究领域和学术专长,主动参与历史的创造。

如来新夏对北洋军阀的研究;章开元对辛亥革命的研究;罗尔纲、茅家琦等对太平天国的研究;张宪文对“中华民国”史的研究;严中平、刘大年等对中国近代经济史的研究;蔡少卿等对中国近代秘密社会的研究;乔志强等对华北乡村社会的研究;赵世瑜等对民间庙会的研究;马敏对中国现代商会的研究;桑兵对近代中国知识与制度转型的研究,罗志田对中国近代文化史的研究、张海鹏对中国近代学术史的研究;葛兆光对中国近代思想史的研究;李新、张静如、金冲及、石仲泉、郭德宏、杨奎松等对中共党史的研究等,从而明确自己的研究方向,促进学科、专业和课程建设。

史学工作者不仅要研究历史,而且要创造历史。

当前,我们应该积极投入北川地震博物馆的建设,参加灾区被损名胜古迹的修复重建。

由于钓鱼岛争端紧张,历史工作者应该及时研究台湾历史地理,明确宣示中国在钓鱼岛的神圣主权,以无可争辩的史实依据驳斥侵略者的无理挑衅。

鉴于历史学与考古学、博物馆学等专业知识相关相通,可以设想在江西吉安修建“十万工农下吉安”纪念馆,作为文博专业教学实践基地。

四、注重资料库建设,将民国史与苏区史整合研究民国史料整理与研究已经取得了重要的成果,恕不详述。

在苏区史料方面,20世纪50年代,影印出版了《斗争》、《红色中华》、《苏区工人》等革命报刊。

改革开放以后,编辑出版了《中国共产党历史资料丛书·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上下册)、《中央革命根据地史料选编》(上中下册)等文献资料,而且将《石叟资料》(《陈诚文库》)拍成缩微胶卷。

2011年7月,中共江西省委党史研究室、中共赣州市委党史工作办公室和中共龙岩市委党史研究室联合编纂的《中央革命根据地历史资料文库》(党的系统1—5册),由中央文献出版社和江西人民出版社联合出版发行。

政权系统、军事系统、群团系统、分省系统等分册将陆续出版。

这些史料的编辑出版,为苏区史及民国史研究提供了重要史料。

在中国现代史学科领域,民国史与苏区史研究应该结合起来,共同发展繁荣。

著名苏区史专家何友良研究员提出了“会通民国史深化苏区史研究”的主张[3]。

中国现代史上的“围剿”与反“围剿”、土地革命与乡村建设运动、宁都起义、福建事变、国共合作等,都是民国史与苏区史交织在一起的历史现象,必须结合起来研究,总结有益的历史经验。

综上所述,在中国现代史精品课程建设中通过鲜活的史实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活动,能够帮助青年学生培育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学生更加热爱祖国,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勤奋学习,为形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理想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成为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1]罗志田.构建兼容并包的中国近代史学科体系[J].近代史研究,2007,(5).[2]罗志田.学术规范的主要目的是建设而非防弊——呼应王笛先生[J].开放时代,2002,(2).[3]何友良.关于会通民国史深化苏区史研究的思考[J].江西社会科学,2005,(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