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初三化学期末复习学案打印版
九年级化学全册复习学案
九年级化学全册复习学案(四)物质的组成(物质的组成)1、混合物:由混合而成的。
如、、等(里面的成分各自保持原来的性质)初中化学常见混合物的重要成分1)空气:氮气(N2)和氧气(O2) 2)水煤气:一氧化碳(CO)和氢气(H2)3)煤气:一氧化碳(CO) 4)天然气:甲烷(CH4) 5)石灰石/大理石:(CaCO3)6)生铁/钢:(Fe))7木炭/焦炭/炭黑/活性炭:(C) 8)铁锈:(Fe2O3)2、纯净物:由组成的。
如、、等(有固定的组成及化学式)。
3、单质:由。
如等。
4、化合物:由。
如等。
5、氧化物:由。
如等。
(分子、原子、离子、元素)构成物质的微粒有、、1、分子是。
1)分子的特性:、、2、原子是。
原子团原子中:1)核电荷数(带正电)=质子数=核外电子数2)相对原子质量= +3)原子是由和构成的,原子核是由和构成的(氢无中子),构成原子的三种粒子是:质子(正电)、中子(不带电)、电子(带负电)。
4)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只是一个比,不是原子的实际质量。
它的单位是1,省略不写。
5)分子和原子的区别:6)化学变化的实质:3、元素:1)定义2)地壳中各元素含量顺序:其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它们组成的化学式为3)元素符号的意义:A.表示 .B.表是例如:O的意义:4)元素符号的书写规则 5)元素的分类6原子的总称4、离子:1)离子的形成:原子或原子团得或失电子后形成的带电原子2)核外电子排步——用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表示3)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意义——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4)元素性质与元素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元素分类最外层电子数得失电子倾向带电情况化学性质稀有气体元素8个(He为2个) 不易得失电稳定金属元素一般 4个易电子带电不稳定非金属元素一般个易电子带电不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是由决定的。
元素的种类是由决定的。
5)离子的表示方法——离子符号。
离子符号表示式X n+或X n-6)离子与原子的区别和联系:粒子种类原子离子阳离子阴离子区别粒子结构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粒子电性不显电性显正电性显负电性符号用元素符号表示如Na、Cl用阳离子符号表示如Na+、Mg2+用阴离子符号表示如Cl-、S2-联系阳离子原子阴离子5.物质的构成与组成:6.元素周期表(1)元素周期表的结构:①每—格:在元素周期表中,每一种元素均占据一格.对于每一格,均包括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相对原子质量等内容。
九年级化学全册复习学案
九年级化学全册复习学案(九)酸、碱、盐(酸)酸→ H+ + 酸根离子2、常见的酸:盐酸(HCi)、硫酸(H2SO4)、醋酸CH3COOH、硝酸HNO31) 盐酸(HCi)物理性质:“纯净”的浓盐酸是、、打开浓盐酸的瓶盖会看到这是因为浓盐酸有挥发出并与空气中的水蒸气结合形成如果长期放置盐酸溶液的质量会溶质的质量分数会因此,盐酸溶液必须。
用途:(原理)2)硫酸(H2SO4)物理性质:“纯净”的浓硫酸是、、特性:、、、稀释浓硫酸的正确操作:(为什么?)如果不慎将浓硫酸沾到皮肤和衣服上应再(如果是稀硫酸需要做以上处理吗?)用途:①(原理:)②(可用于干燥酸性气体和中性气体不能干燥碱性气体,原理)3、酸的化学性质:(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是因为他们都能同时电离出)、复分解反应的定义:反应能够发生的条件(碱)碱→金属离子(或NH4+)+ OH-2、常见的碱:NaOH、Ca(OH) 2、氢氧化钾KOH 、氨水NH3·H2O1)氢氧化钠(NaOH)物理性质:氢氧化钠①俗称:、、如不慎沾在皮肤上立即用再②(溶于水放热)③在空气中易、变质,因此,氢氧化钠必须(如何判断氢氧化钠已经变质?)用途:①(可用于干燥碱性气体和中性气体不能干燥酸性气体,原理)②2)氢氧化钙 [Ca(OH) 2]物理性质:氢氧化钙是、 (水溶液俗称“石灰水”)、有性俗称:、由生石灰和水反应制得(化学方程式放出大量的热)用途:(盐)1、常见的盐:2、粗盐的提纯:(1)粗盐中含有较多的(、)和(2)粗盐的提纯的步骤:、、(3)能将可溶性物质与难溶性杂质分离开的操作是(4)玻璃棒在粗盐提纯操作中的四作用:溶解:过滤:蒸发:计算产率:3、酸碱度——PH溶液的酸碱度常用pH表示,测定pH最简单的方法是使用pH试纸。
PH的范围在0——14之间,pH>7溶液呈性,pH=7溶液呈性,pH<7溶液呈性。
PH越大越强,pH越小越强;pH升高加碱(或水),pH降低加酸(或水)。
初三化学复习教案
初三化学复习教案教案标题:初三化学复习教案教案目标:1. 复习初中化学的基本概念和重要知识点。
2. 强化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科学思维能力。
4. 提供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机会。
教案内容:一、复习基础知识1. 复习元素、化合物、混合物的概念及其区别。
2. 复习常见元素的符号、原子序数和相对原子质量。
3. 复习化学式的书写和化合价的确定方法。
4. 复习化学方程式的平衡和配平方法。
二、复习化学反应1. 复习酸、碱和盐的性质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2. 复习金属和非金属的性质及其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3. 复习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和常见类型。
4. 复习酸碱中和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的写法。
三、复习化学实验1. 复习实验室安全知识和实验室常用仪器的使用方法。
2. 复习常见化学实验的操作步骤和实验记录的编写方法。
3. 进行一些简单的实验,如酸碱中和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的实验演示。
四、复习化学计算1. 复习摩尔质量、摩尔比和摩尔浓度的计算方法。
2. 复习气体摩尔体积和气体摩尔质量的计算方法。
3. 复习化学反应的计算,如反应物质的质量关系和产物的质量计算。
五、复习化学的应用1. 复习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化妆品、食品添加剂和药物等。
2. 复习化学在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中的应用,如水处理和废物处理等。
3. 复习化学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如燃料和材料的生产等。
教学方法:1. 探究式学习: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讨论来理解化学概念和原理。
2. 合作学习: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实验,促进彼此之间的学习和互动。
3. 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分析和解决化学问题,培养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教师讲解:结合多媒体教学工具,对重点知识进行讲解和示范。
评估方式:1. 平时表现:包括课堂参与、实验操作和实验报告等方面的表现。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度和合作能力。
3. 个人作业:布置一些化学计算和应用题目,评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九年级化学全册复习学案
九年级化学全册复习学案(一)实验部分一、常用的仪器1、试管2、烧杯3、锥形瓶4、集气瓶5、漏斗6、胶头滴管用于移取和滴加液体7、量筒:用于量取一定量体积液体的仪器。
不能在量筒内稀释或配制溶液,决不能对量筒加热也不能在量筒里进行化学反应注意:在量液体时,要根据所量的体积来选择大小恰当的量筒(否则会造成较大的误差),读数时应将量筒放在桌面上,并使量筒的刻度与量筒内的保持在同一水平面。
8、托盘天平:是一种称量仪器,一般精确到克。
注意:称量物放在盘,砝码按由大到小的顺序放在盘,被称物体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要在两边先放上等质量的纸,易潮解的药品或有腐蚀性的药品(如氢氧化钠固体)必须放在中称量。
9、长颈漏斗:用于向反应容器内注入液体,若用来制取气体,则长颈漏斗的下端管口要插入以下,形成“液封”,(防止)10、分液漏斗:用来制取气体向反应容器中滴加液体,可控制液体的用量11、酒精灯:①使用前先检查灯心,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②也不可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酒精灯(以免失火)③酒精灯的最高,应在外焰部分加热,先后集中加热。
④要防止灯心与热的玻璃器皿接触(以防玻璃器皿受损)⑤实验结束时,应用灭(以免灯内酒精挥发而使灯心留有过多的水分,不仅浪费酒精而且不易点燃),决不能用嘴吹灭(否则可能引起灯内酒精燃烧,发生危险)⑥万一酒精在桌上燃烧,应立即用或扑盖。
二、基本操作1、使用药品要做到“三不”:不能用手药品,不能把鼻孔凑到容器口的气味,不得任何药品的味道。
2、取用药品注意节约:取用药品应严格按实验室规定的用量,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取最少量,即液体取,固体只要。
3、用剩的药品要做到“三不”:即不能放回原瓶,不要随意丢弃,不能拿出实验室,要放到指定的容器里。
4、实验时若眼睛里溅进了药液,要立即用水冲洗。
5、固体药品的取用:(1)块状或密度较大的固体颗粒一般用夹取(2)取用粉末状或小颗粒状的药品时要用6、液体药品的取用(1)少量液体药品的取用---用胶头滴管:吸有药液的滴管应在仪器的正上方,不要让吸有药液的滴管接触仪器壁。
九年级化学复习教案
九年级化学复习教案九年级化学复习教案1教材分析本章是正式系统学习化学的第一章,带领学生进入化学课堂、走进绚丽多彩的化学世界。
教材介绍了生活中形形色色的化学物品、精彩而神秘的化学变化,让学生了解化学课的学习内容、认识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初步形成“物质是变化的”这一基本哲学观点,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和学-。
通过如何探究物质的性质的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重要性,认识科学探究的主要步骤,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的习惯和能力。
学情分析本章是化学启蒙教育的第一章,带领学生走进化学课堂,通过对一门新功课的学习,激发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
教材介绍了生活中形形色色的化学物品,让学生认识化学课学习的内容,认识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初步形成物质是变化的这一基本的哲学观点,增强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和学-。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化学课学习的内容,玻璃仪器的洗涤,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的概念;2、了解药品的取用方法和加热操作,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判断,科学探究的主要步骤。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一些生活简单变化的分析,认识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2、通过对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及安全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3、通过对铜加热变黑实验的探究,了解科学探究的主要步骤。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一门新功课的学习憧憬和疑问,激发学生对化学课学习的兴趣,使学生认识到化学是现代社会不可缺少的一门重要科学。
教学措施通过实验及科学探究激发学生对化学课学习的兴趣,使学生认识到化学是现代会不可缺少的一门重要科学。
【篇二】材及学情分析学生在小学自然常识中有空气的一些常识,通知对已有知识的回顾和实验,激发学生的兴趣,在进一步的观察中,体会化学实验在学习中的作用。
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能说出空气的主要成分和组成。
2.通过学习能说出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主要物理性质和用途。
3.能初步辩别纯净物、混合物。
过程与方法:1.结合生活中的事例进行学习或理解有关概念。
初三化学上学期期末复习学案
初三化学上学期期末复习学案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以及其的科学。
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
2.原子论和分子学说。
和等科学家研究得出了一个重要结论:物质是由和构成的;分子的和的重新组合是化学变化的基础,即在化学变化中会破裂,而不会破裂,但可重新组合成新分子,即原子是参加化学变化的最小粒子。
3.组成物质的基本成分—元素。
门捷列夫发现了和,使化学学习和研究变得有规律可循。
4.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结论:⑴蜡烛通常为黄白色的固体,密度比水,溶于水⑵①蜡烛发出黄白色的火焰,放热、发光,蜡烛逐渐变短,受热时熔化,冷却后又凝固。
②木条处于外焰的部分最先变黑,外焰温度最。
③烧杯内壁有水雾出现,说明蜡烛生成了,其中含有元素;蜡烛燃烧后还生成,该气体能使变,说明蜡烛中含有元素。
蜡烛燃烧的化学反应文字表达式是:。
⑶有一股白烟,能重新燃烧。
说明蜡烛燃烧是蜡烛气化后的__________被点燃。
5.对人吸入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的探究结论:(1)呼出的气体使石灰水____________,证明呼出的气体比空气中____的含量高。
(2)呼出的气体使燃着的木条_________,而燃着的木条在空气中能够________,证明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比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_____。
(3)对着呼气的玻璃片上的水雾比放在空气中的玻璃片上的水雾____,证明呼出气体中水的含量比空气中水的含量______。
6.药品的取用(1)药品取用“三”原则:①“三不原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节约原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处理原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3届九年级化学备战中考复习教案9
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第一节要点归纳:水是人及一切生物生存所必需的,在地球上分布很广,地球表面积的71%、地层、大气以及动植物体内均含有大量的水,但淡水只占全球总水量的2.53%,其中可利用的约占淡水30.4%,不到总水量的1%。
一、水的组成1.水的物理性质:纯净的水是色、味的液体,有101kpa时,水的凝固点是,沸点是,时密度最大,为。
水结冰时体积膨胀的原因。
水的化学性质(1)电解水:正氧负氢直流电,气体体积一比二电解水时常向水中加入少量硫酸或氢氧化钠,目的。
(2)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水→含氧酸(3)某些金属氧化物+水→可溶性碱1.氢气的实验室制法1、原料:金属[镁(Mg)铝(Al)锌(Zn)铁(Fe)等(都是银白色固体)]和稀硫酸、盐酸(无色液体)2、反应原理:(置换反应)镁和稀硫酸反应:Mg + H2SO4 === MgSO4 + H2↑铝和稀硫酸反应:2Al + 3H2SO4 === Al2(SO4)3 + 3H2↑锌和稀硫酸反应:Zn + H2SO4 === ZnSO4 + H2↑铁和稀硫酸反应:Fe + H2SO4 === FeSO4 + H2↑镁和稀盐酸反应:Mg+ 2HCl=== MgCl2 + H2↑铝和稀盐酸反应:2Al + 6HCl === 2AlCl3 + 3H2↑锌和稀盐酸反应:Zn + 2HCl=== ZnCl2 + H2↑铁和稀盐酸反应:Fe + 2HCl=== FeCl2 + H2↑置换反应:一种______和一种_________反应生成了另一种_______和另一种_______的反应。
判断方法: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是两种,且一种是单质,另一种是化合物。
表示式:A+BC→AC+B 单质+化合物→单质+化合物●发生装置选择:_______________型●收集方法:⑴向下排空气法,原因_________________;⑵排水法,原因_____________;⑶放置方法:______放在桌子上,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并垫盖上毛玻璃片。
九年级化学全册复习学案
九年级化学全册复习学案(二)三大气体的性质、制取、收集和用途(氧气)1、氧气的物理性质:;;2、氧气的化学性质:(1)化学性质,具有氧化性,是常见的氧化剂。
(2二、氧气的实验室制法1、药品及反应的原理:(1)高锰酸钾(2)氯酸钾和二氧化锰(3)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3、实验装置装置C4、收集方法:因为可采用收集氧气;因为可采用收集氧气(本方法收集的气体较纯净)。
5、操作步骤:查、装、定、点、收、离、熄6、检验方法:,说明该瓶内的气体是氧气。
7、验满方法:(1)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时:,说明该瓶内的氧气已满。
(2)用排水法收集时:,说明该瓶内的氧气已满。
8、注意事项:(1)试管口要略倾斜(固体药品加热时),防止(2)停止反应时,应先撤,后移(防止(3)收集满氧气的集气瓶要放,瓶口处要盖上玻璃片。
(4)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9、氧气的工业制法——分离液态空气法(属于变化)10、氧气的用途:、(二氧化碳)1、物理性质:;;2、化学性质:1)一般情况下2)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生成的碳酸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碳酸不稳定,易分解)3)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本反应用于检验二氧化碳。
4)与灼热的碳反应:(C是还原剂)3、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1)药品及原理:用和反应原理:2) 装置的选择与设计:看书P111设计依据:A、发生装置:根据、来选择①固体+固体→气体(需要加热)②固体+ 液体→气体(不需要加热)③固体+ 液体→气体(需要加热B、收集装置:根据、来选择排空气法:①向上排空气法(密度或相对分子质量比空气)②向下排空气法(密度或相对分子质量比空气)排水法(溶于水、水发生反应)3)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固体+ 液体→气体(不需要加热)气体收集方法:因为可采用收集二氧化碳4)验证方法:将制得的气体通入,则是二氧化碳。
验满方法:。
证明已集满二氧化碳气体。
5)操作步骤:①按实验要求装配好仪器②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③加入块状大理石或石灰石④从长颈漏斗中加入稀盐酸并控制反应的速率⑤用澄清的石灰水检验生成的气体⑥收集气体并验满。
2013届中考化学要点专项复习教案5
九年级化学复习课教案第一轮课题:溶液一、目标解读:1、认识溶液的组成、特征,知道水是最重要的溶剂,酒精、汽油等也是常见的溶剂2、了解饱和溶液和溶解度的涵义3、能进行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二、要点回顾:一、溶液的形成1、溶液溶液的质量 = 溶质的质量 + 溶剂的质量(1)溶液的概念: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2)溶液的基本特征:均一性、稳定性注意:a、溶液不一定无色,如CuSO4为蓝色 FeSO4为浅绿色Fe2(SO4)3溶液为黄色2、溶质和溶剂的判断3、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1)概念:(2(3)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化注:①Ca(OH)2和气体等除外,其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②不饱和溶液转变为饱和溶液最可靠的方法是:加溶质、蒸发溶剂(4)浓、稀溶液与饱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关系:①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②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如饱和的石灰水溶液就是稀溶液;③在一定温度时,同一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要比它的不饱和溶液浓。
(5)溶解时放热、吸热现象(溶解吸热:如NH4NO3溶解;溶解放热:如NaOH溶解、浓H2SO4溶解;溶解没有明显热现象:如NaCl)二、溶解度1、固体的溶解度(1)溶解度的定义: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四要素:①条件:一定温度②标准:100g溶剂③状态:达到饱和④溶解度的单位:克(2)溶解度的含义:20℃时NaCl的溶液度为36g含义:在20℃时,在10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36克NaCl或在20℃时,NaCl在100克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为36克(3)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①溶质、溶剂的性质(种类)②温度大多数固体物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升高;如KNO3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如NaCl极少数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如Ca(OH)2((1)t3℃时A的溶解度为 80g(2)P点的的含义在该温度时,t1t2t3A和C的溶解度相同(3)N点为 t3℃时A的不饱和溶液,可通过加入A物质,降温,蒸发溶剂的方法使它变为饱和溶液(4)t1℃时A、B、C、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C>B>A(5)从A溶液中获取A晶体可用冷却热饱和溶液法获取晶体。
2013届中考化学复习方案课件(科粤):(全套24课时)
需要更完整的资源请到 新世纪教 育网 -
第2课时┃ 考点聚焦
2.保护大气环境 (1)我国已建立空气质量日报制度,空气质量日报主 要包括三项内容,______________ 首要污染物 、______________ 空气污染指数 和 空气质量级别 。空气质量划分为________ ______________ 级,级别越 5 高,空气质量越________ 。 差 (2)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工厂的废气必须 ____________ 处理达标 才能排放、实行煤炭的综合利用,减少直 接以______ 煤 作燃料,改用________ 气体 燃料;倡导 低碳经济 水电 、________ “____________”,发展 ________ 核电 ,改变能 源结构;使用________ 无铅 汽油;____________ 植树造林 ,增加绿化 面积等。
考点聚焦
考点1 空气中的成分 氮气 氧气 ________ 空气的成分 稀有气体 体积 分数) (______ 二氧化碳 ________ 其他气体 和杂质 ________ 78% 21% 0.94%
0.03%
0.03%
需要更完整的资源请到 新世纪教 育网 -
第2课时┃ 考点聚焦
需要更完整的资源请到 新世纪教 育网 -
第2课时┃ 归类示例
归类示例
► 类型一 空气的成分 命题角度:空气的成分,空气中各成分的存在及作用 。
例1 [2012·广州] 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 下列气体不可直接从空气分离获得的是( D ) A.用作医疗急救的氧气 B.用作焊接保护气的稀有气体 C.用作食品防腐剂的氮气 D.用作清洁燃料的氢气
第2课时 第3课时
空气的成分 物质的组成与构成
2013届九年级化学备战中考复习教案4
课题:第二单元物质的化学变化(认识几种化学反应)一、考标解读:1.初步认识常见的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并能解释与日常生活相关的一些现象。
2.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进行简单的判断,并能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3.了解人们如何利用化学反应改善和提高自身的生活质量。
二、典例分析:例1、(08年湘潭)某大学研究小组利用微波技术处理废气中的SO2,其化学方程式为SO2+C S+CO2,该反应属于 ( )A.分解反应 B.化合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例2、按要求写出化学方程式(每个化学方程式不能重复出现)(1)有盐类生成的化合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生成一种金属氧化物和一种非金属氧化物的分解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有硝酸银参加反应生成硝酸铜的置换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考要求:1、题型:以选择、填空、简答为主。
2、要求:(1)能根据基本反应类型的相关概念进行反应类型的判断(2)能根据金属活动性判断置换反应的发生情况,知道复分解反应的发生条件(3)能根据要求书写化学方程式三、知识要点:1、几种常见的化学反应(1)化合反应:A+B===AB (2)分解反应:AB===A+B(3)置换反应:A+BC===B+AC (4)复分解反应:AB+CD===AD+CB(5)其他反应2、有关化学反应的一些规律(1)置换反应的规律:氢前金属能换氢;前置后,盐必溶(2)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两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物中有沉淀、气体、水的生成时才能进行。
四、达标练习:1、家庭中用食醋洗涤热水瓶中的水垢,这一反应属于()A 化合反应B 置换反应C 分解反应D 复分解反应2、根据化学方程式:R+3O2===2CO2+3H2O,则R的化学式为()A C2H6B C2H6OC C2H4D C2H4O3、铝在氧气中燃烧后生成三氧化二铝,在这个反应中,铝、氧气和三氧化二铝这三种物质的质量比为()A 27:32:102B 27:24:13C 4:3:2D 9:8:17五、拓展与提高1、为适应火车提速,一些铁路线上原有的短轨需要连接为超长轨。
2013届九年级化学备战中考复习教案8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第一节知识要点1.化学研究史●化学是研究物质的、、和的一门自然科学。
●自从人类发现了和利用,便极大地改善了生存条件。
我国古代发明中,烧瓷、制火药、造纸等都与化学有关。
●近代科学家道尔顿和阿伏加德罗提出了原子—分子论,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
●俄国化学家于1869年发现了元素周期律。
●“”的提出,使更多的化学生产工艺和产品向着环境友好的方向发展。
2.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和联系3.物质的性质〈练习〉阅读下面短文,用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四个概念填空。
硫是一种淡黄色固体(属),把块状的硫粉研碎(属),取少量放入燃烧匙内,将燃烧匙加热,硫熔化成淡黄色液体(属),继续加热,硫在空气中燃烧(属),说明硫具有可燃烧性(属)。
4.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一)药品的取用1.原则:不能用接触药品;不要把凑到容器口去闻气体气味;不得任何药品的味道。
●用量:严格按实验规定用量;未指明用量,取用最少量:固体只需液体取 mL。
块状固体或密度较大的金属颗粒:用操作(一横二放三慢立)。
粉未状固体:用或操作(一斜二送三慢立)。
●方法较多量:倾到(放瓶塞,标签向,瓶口紧挨。
)液体:较少量:胶头滴管吸取极少量:用玻璃棒蘸取●一定量药品的取用:固体用托盘天平。
液体用量筒及滴管。
●常见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剩余药品的处理:要放入指定容器不能放回;不能随意丢弃;不能拿出实验室。
(二)药品的存放1.固体:瓶;液体:瓶;气体:瓶。
●遇光受热易分解的药品用棕色瓶盛装,盛碱液的试剂瓶不能用玻璃瓶塞。
●白磷存放在水中,钠存放在煤油中。
易燃物、易爆物要远离火源。
●浓硫酸、浓盐酸、浓硝酸、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碳酸氢铵及某些结晶水合物,需密封保存。
(三)物质加热1.常用的热源:酒精灯,其火焰由、、三部分构成。
使用时:二检查:即①检查灯芯顶端是否不平或已烧焦;②检查酒精灯内酒精量。
二禁止:即①禁止拿酒精灯对点;②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第1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共6页)1、我国劳动人民商代会制造青铜器;春秋战国时会炼铁、炼钢;宋代发明了火药。
近代,英国的_________,意大利的_________ 提出了原子分子论,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使化学成为了一门专门的科学。
俄国化学家_________ 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了元素周期表。
2、物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一般为物质的形状,状态的变化。
如木材劈成块,石蜡的熔化,水的蒸发,点灯发亮,气球爆炸,轮胎爆炸等。
3、化学变化: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一般表现为物质的燃烧,金属的生锈,食物的变质,变色,爆炸,生成气体,沉淀等等。
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生成新的物质。
化学变化通常包括:物质的燃烧,金属的生锈,食物变质,生成沉淀,生成气体,颜色变化,煤气爆炸,火药爆炸等。
例题:下列变化中,那些属于物理变化?那些属于化学变化?A,电灯发亮()B,镁条燃烧() C 酒精燃烧()D 白糖融化() E 白糖受热变成炭()F铁铸成铁器()G铜器生锈()H酒精挥发()I卫生丸消失()J 木材劈成块()K残雪化成水()L高粱酿成酒()M 牛奶变酸()N车胎爆裂()O菠萝榨成汁()P泥土烧成瓷器()Q蓝色胆矾变成白色粉末()4、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颜色、状态、气味、密度、溶解性、挥发性、硬度、熔点、沸点、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
5、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酸性、碱性)。
如铁易生锈、氧气可以支持燃烧等。
例题:下列描述,那些是物理变化?那些是化学变化?那些是物理性质?那些是化学性质?A铜在潮湿的空气中会生锈()B铜绿是一种绿色粉末()C加热铜绿生成氧化铜()D水加热时可以变成水蒸气()E加热时产生的水蒸气在试管口冷凝成水珠()F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G氮气不可燃()H 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2)加热液体时,液体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的,加热时使试管与桌面约成450角,受热时,先使试管均匀受热(预热),(四)仪器的洗涤:(2)玻璃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准:玻璃仪器上附着的水,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一、基本概念1、纯净物:只由_________物质组成的。
如N2O2CO2P2O5等。
2、混合物:由而成的。
如空气、蔗糖水等(里面的成分各自保持原来的性质)3.两种基本类型的反应:①化合反应:由的反应。
A+B ==AB (多变一)②分解反应:由的反应。
AB ==A +B (一变多)4、氧化反应:物质与的反应。
(缓慢氧化也是氧化反应)5、催化剂: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而和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
又叫触媒,(一变二不变)。
应讲某种物质是某个反应的催化剂,如不能讲二氧化锰是催化剂,而应讲二氧化锰是氯酸钾分解反应的催化剂。
6、催化作用:催化剂在反应中所起的作用。
二、空气的成分1、空气含氧量的测定——过量红磷的燃烧实验(教材P27)实验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中集气瓶中的水少于1/5的原因:(1)。
(2)。
(3)。
实验结论:(1)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2)氮气不能,也不,且。
问题:(1)为什么红磷必须过量?()思考:工业上为何不用加热氯酸钾或高锰酸钾来制备氧气?3、氢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氢气作燃料的优点:(1)原料是水,来源广。
(2)燃烧产物是水,无污染。
(3)产生的热量高。
三、分子1、定义:分子是保持物质的最小粒子。
2、分子的特征:(1)(2),并且温度越高,分子的能量越大,运动速度也就越快。
(3)。
不同的液体混合后的总体积通常不等于几种液体的体积简单相加,就是因为分子间有一定的作用力和间隔。
(热胀冷缩)3、解释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这些现象::a:路过酒厂门口,并未喝酒,却能闻到酒的香味?()b:在烟厂工作,虽不会吸烟,身上却有一身烟味?()c:衣服洗过以后,经过晾晒,湿衣变干.那么,水到那里去了? ()d:糖放在水中,渐渐消失,但水却有了甜味.为什么? ()e:50ml酒精倒入50ml水中,总体积却小于100ml,怎么回事? ()4、从分子角度解释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1)物理变化:只是分子间的距离发生变化,分子的不变。
如:水的蒸发仅是水分子运动而不断扩散到空气中,并没有生成其他物质,是物理变化。
(2)化学变化:分子分裂为,原子再重新组合成。
四、原子1、定义:原子是的最小粒子2、化学变化的实质:分子的分裂和原子的重新组合。
五、分子与原子的比较:1、概念(1)原子: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2)分子: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3)原子一定比分子小吗?不一定,如:汞原子比氢分子大。
2、相似性:(1)质量和体积都很小,都是不断运动着的,都有间隔。
二:相对原子质量:1、定义:国际上以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为标准,其他原子质量跟它相比较所得的比,作为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2、表达式:某元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某元素原子的实际质量/(碳原子实际质量×1/12)注意:(1)相对原子质量只是一个比,不是原子的实际质量。
它的单位是1,省略不写。
(2)在相对原子质量计算中,所选用的一种碳原子是碳12,是含6个质子和6个中子的碳原子,它的质量的1/12约等于1.66×10-27 kg。
三、元素:1、定义:具有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2、地壳中各元素含量顺序: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 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3、元素、原子的区别(1)概念:①元素:具有的一类原子的总称.②原子:的最小粒子。
(2)区分:①元素是宏观概念,只讲,不讲,没有数量多少的意义。
②原子是微观粒子,既讲,又讲,有数量多少的含义。
③使用范围:元素应用于描述物质的宏观组成。
原子应用于描述物质的微观构成。
举例如: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的。
如;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的。
4、元素符号的意义:(1)表示一种元素.(2)表是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例如:O的意义:表示、表示。
N的意义:表示、表示。
(3)表示某些物质的单质。
(金属单质、稀有气体单质、金刚石、石墨等直接由原子构成的单质)例如:Fe的意义:表示、表示、表示。
5、元素符号的书写:记住常见元素的符号和名称:1—20元素和锰:Mn 铁:Fe 铜:Cu 锌:Zn汞:Hg 银:Ag 钡:Ba 碘:I 铅:Pb等6、元素的分类金属元素:名字中带“金:字旁的元素和汞元素非金属元素:液态固态气态稀有气体元素:如氦元素等。
7、元素周期表:3、离子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离子个数 3 Mg2+ 表示。
4、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该离子所带的电荷数Mg2+表示5、元素符号正上方的数字:表示6、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该分子所含有的某原子个数H2O 表示一个水分子中含有两个氢原子。
八、物质的命名1、单质(1)固体或夜体单质,就读元素名字。
如:Fe 铁Mg 镁(2)气体单质,在元素名字后加“气”,如:H2氢气O2氧气2、化合物(1)由金属和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一般读作“某化某”,如:Fe2O3氧化铁Al2O3氧化铝MgCl2 氯化镁Na2O氧化钠(2)由非金属和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一般读作“几某化几某”,如:CO2二氧化碳P2O5五氧化二磷PCl3三氯化磷九、相对分子质量:化学式中的总和1、计算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如: H2O的相对分子质量=CO2的相对分子质量=NaCl 的相对分子质量=KClO3的相对分子质量=2、计算化合物中各元素的质量比.如:在H2O 中,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是::CO2中,碳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是::3、计算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
如:计算化肥硝酸铵(NH4NO3)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
(1)先计算出硝酸铵的相对分子质量=(2)再计算氮元素的质量分数=【巩固练习】一、单项选择题1.(2009·佛山中考)对下列实验现象进行的解释错误的是( )答案:C2.“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这首民歌唱出茉莉花的美丽、芳香。
在茉莉花的附近就能闻到花香,说明了()A.分子可以再分B.分子间有一定间隔C.分子在不断运动D.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都很小答案:C3.下列关于原子的叙述正确的是()A.原子静止不动B.一切物质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C.原子是不可再分的粒子D.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解析】选D4.水加热至100 ℃时,由液态变为气态,体积增大,其原因是()【解析】选B5.淀粉溶液遇碘变蓝色,实验表明,无论是固体碘还是碘蒸气,均能使淀粉溶液变蓝,这一现象说明()A.同种分子质量相等B.同种分子体积相等C.同种分子性质相同D.同种分子运动速度相同【解析】选C。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水结冰的过程中,水分子的物理性质发生了变化,而化学性质没有变B.洁净的空气是纯净物,有冰块的水是混合物C.纯净物是不含任何杂质的分子D.20 mL的酒精和20 mL的水混合后,溶液的总体积小于40mL【解析】选D。
7、金秋时节,在桂花树附近,能闻到丹桂散出的阵阵花香,花香这种现象说明了( ) A.分子之间有一定的间隔B.分子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C.同种分子性质相同D.分子在不断地运动【解析】选D。
8.打气筒能将空气压入自行车胎内,主要是由于()A.分子的大小发生了变化B.分子从静止状态变为运动状态C.分子之间的间隔发生了变化D.分子的质量发生了变化【解析】选C。
9.下列变化是由于构成物质的分子本身发生变化而引起的是()A.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B.冰块融化成水C.樟脑丸放在衣柜中逐渐消失D.碘加热后变成紫色蒸气【解析】选A。
10.(2009·苏州中考)用分子的相关知识解释下列生活中的现象,其中错误的是()A.热胀冷缩,说明分子的大小随温度升降而改变B.“酒香不怕巷子深”,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C.10 mL酒精和10 mL水混合后,体积小于20 mL,说明分子间有空隙D.湿衣服在夏天比冬天容易晾干,说明分子的运动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加快【解析】选A。
11.从水分子分解示意图中我们能获得许多信息,其中描述错误的是()A.这是一个化合反应B.水分解时元素的种类不变C.在化学变化中原子是最小的粒子D.氢分子能保持氢气的化学性质【解析】选A12.(2009·厦门中考)科学家用单个分子制成了“纳米车”(如图),它能在人工操纵下运输药物分子到病原处释放,以杀死癌细胞。
下列有关“纳米车”的说法正确的是()A.“纳米车”的研制成功说明分子要在人为外力作用下才能运动B.“纳米车”分子不是由原子构成的C.“纳米车”运输药物分子的过程是肉眼可以直接看见的D.“纳米车”研制成功说明在一定条件下人可以控制分子运动【解析】选D13.我国首个火星探测器“萤火一号”将于2011年整装待发,火星探测是我国继载人飞船、嫦娥探月工程之后又一重大航天科学计划,下图表示火箭发动机内氢气和氧气燃烧生成水的微观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