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成结构化的知识网络能力
元素化合物单元复习法在化学高考备考中的实践——以“钠及其化合
2019.11广西教育化学复习课怎么上一直是个值得探讨的热点问题。
传统的化学复习课注重知识的系统性、科学性、完整性,教师授课面面俱到,重细节轻整合,重知识轻能力,容易将学生引入单纯记忆知识的误区。
我们在教学实践中探索元素化合物单元复习法,帮助学生在复习中形成整体化、结构化知识,以任务驱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仅有效提高了复习效率,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也得到了发展。
下面,本文以“钠及其化合物”单元复习为例,谈谈我们的做法。
一、构建结构化的知识体系元素化合物知识是高中化学中的重要内容。
受认知水平局限,高一学生学习必修1元素化合物知识,主要通过观摩演示实验获得实验表象,再记忆相关元素化合物的性质和用途。
这样习得的知识通常是碎片化的,遗忘率较高。
为了让学生真正掌握知识、形成迁移能力,我们尝试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角度去构建结构化的知识体系。
1.基于物质分类观构建知识网络。
从物质分类角度构建知识网络,复习物质类别的通性,便于学生真正掌握并巩固物质类别与物质性质的关系,进而形成根据物质类别推断物质性质的学科能力。
以“钠及其化合物”单元复习为例,为了让学生真正掌握金属钠、氧化钠、过氧化钠、氢氧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的性质,我们运用化学分类思想,以思维导图为工具,按照“金属单质→氧化物→碱→盐”的顺序构建相关知识体系,与学生一道制作完成了钠及其化合物为主题的知识网络(如图1)。
2.基于氧化还原观构建知识网络。
钠与过氧化钠是典型的代表物,钠具有强还原性,过氧化钠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因此,要掌握钠和过氧化钠的化学性质,还应从氧化还原反应的角度引导学生认识反应的实质,培养学生基于化合价升降的氧化还原反应思维,构建钠及其化合物的价类二维图(如图2),提高分析问□南宁市第二中学黄剑锋□南宁师范大学汤希雁图1高中化学“钠及其化合物”知识网络422019.11广西教育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深度学习,为后续各单元复习起到指导作用。
生物复习课的课型特点
4. 突出复习方法指导,揭示知识规律。在复习课中,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自己将知识进行整理归类,要使学生牢固、扎实、系统掌握所学知识,并能
够迁移运用,关键在于指导学生,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学习方法指导,如归类的方法、记忆的方法、运用知识的方法、审题的方法、解题的方法等等。
生掌握系统化、结构化知识之后,在进一步学习新内容时,便有可能对新知识自觉进行归类、编码、积累,一旦需要便能够自觉进行检索与提取。乌师应注意典型题例的示范作用,引导学生总结规律,深刻理解和掌握。突出复习重点,优化课堂结构。
5. 复习课应目标明确,有鲜明的针对性,针对知识环节中的重点关键内容和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典型失误、缺漏,有的放矢,有重点地复习。在复习重
点关键内容时,善于设置情境,将问题具体化、生动化,调动学生的兴趣,使其积极参与。在课堂结构的安排上,讲、练、评三者要有合理的比例。学
2. 大容量、系统化。相对而言,复习课的知识容量大于新授课,复习课的任务不仅要再认和巩固单个知识点,更主要的是完成对知识逻辑关系和知识
结构的建构,因此复习课的重要特征是引导学生归纳和梳理知识,形成结构化的知识系统。
3. 注重实践训练,能够迁移运用。知识的归类、综合、系统化,不是复习的最终目的。复习任务的真正完成在于培养和提高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
生物复习课的课型特点
1. 教学内容的重复性。复习课的学习内容是学生已经学过的知识,学生学习的兴趣不如新授课那样强烈,因此复习课的教学要注意教学形式的新颖性,
教学手段的多元化,复习课不应是简单的重复,应该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类综合,激活旧知识,形成知识纲目、知识网络,形成结构化知识,激
课程设计整体性原则
课程设计整体性原则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并掌握课程整体性原则的概念与意义;2. 学生能够识别并分析所学学科知识中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3. 学生能运用整体性原则对学科知识进行整合与应用。
技能目标:1. 学生培养自主学习与团队协作的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实践等方式,提高问题解决与思考能力;2. 学生能够运用思维导图等工具,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形成结构化的知识体系;3. 学生能够结合实际情况,运用整体性原则对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解决方案。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学科的热爱,激发学习兴趣,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2. 培养学生具有团队协作精神,尊重他人意见,学会倾听与表达;3. 培养学生具备批判性思维,敢于挑战权威,勇于探索与质疑;4. 培养学生具备整体观念,关注学科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社会责任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学科整合课程,旨在通过整体性原则的引导,帮助学生建立学科知识之间的联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学生特点:学生处于思维活跃、好奇心强的年级阶段,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与思考能力,但需引导培养整体观念。
教学要求:教师需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形成良好的品格。
通过明确具体的课程目标,为后续的教学设计与评估提供依据。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围绕学科整体性原则,结合以下章节展开:1. 章节一:学科整体性原则概述内容:介绍整体性原则的定义、意义及其在学科中的应用。
2. 章节二:学科知识内在联系分析内容:分析学科知识体系中的内在联系,举例说明不同知识点间的相互关系。
3. 章节三:思维导图工具的应用内容:教授学生如何使用思维导图工具,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和整合。
4. 章节四:小组讨论与实践内容: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学科知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并进行相关实践活动。
219406807_把握知识脉络,开展结构化教学——以“数的认识”和“数的运算”的教学为例
智识深度解读小学数学知识以结构化的形式呈现,学生认知的过程也是一个逐步结构化的过程。
因此,小学数学学习的过程是一个结构化的过程。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强调数学的学习要体现内容的结构化,结构化学习需要找到学习内容之间的关联。
由各种知识关联织成的网络,可称之为知识脉络。
[1]本文以“数的认识”和“数的运算”的教学为例,谈谈知识脉络对结构化教学的作用,以及如何通过核心概念打通知识脉络,开展结构化教学。
一、知识脉络对结构化教学的作用(一)体现内容一致性知识与知识之间的关联点很多,不同的知识之间存在着不同的关联,也就形成不同的知识脉络。
如果抓住关键的、共同的核心概念,充分发挥核心概念的基础性、枢纽性、生发性和统领性的作用,沿着脉络主线由此及彼、由表及里进行推演,把不同的脉络贯通起来,就可以更好地理解知识的联系和意义,寻得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达成知识内容的一致性,促进结构化教学的顺利开展。
如“数的认识”可通过“计数单位”“十进制”等核心概念来关联;“数的运算”可通过“计数单位”“运算律”等核心概念来关联。
如果整数、小数和分数的概念都借助计数单位去理解,那么数的认识的教学就可以保持一致性。
同样,数的运算的教学,如果也从计数单位的视角去展开教学,那么所有的运算都是对单位的操作,而相关算法和算理也可从计数单位的视角加以贯通理解,从而沟通了数与运算的一致性。
(二)促进教学科学性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有一个重要观点,即学习要掌握学科基本结构,促进学生主动形成认知结构。
数学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表现出更鲜明的系统化、结构化特点,这主要是由数学学科本身独特的研究对象和思维方法所决定的。
以把握知识脉络,开展结构化教学——以“数的认识”和“数的运算”的教学为例沈凤飞小学数学学习是一个结构化的过程。
把握知识结构的脉络,借助核心概念进行结构化教学,可以更好地体现内容的一致性、教学的科学性和学用的便捷性。
中专心理学教学之我见
二 、构建知识 网络的常见 的列表 比较型
把教材中相似或相关知识利用横 向比较 的方法进行对 比,找出对比的 内
教 丁 . 科 研 坐 生 旦箜 塑( 下) Q
u a r y, N O . 1 d e r
范围 较小范围内的同种生物 的个体组成 。 分布在 不同区域 内的同种生 物的许多种群组成。 判断标准 同一地点的同种生物, 通过个体间的交配保持着一个共同 的基因库 。主要是形态特征和能否 自由交配并产生可育后代。不同物种间存在 生殖隔离。 相互联系 一个物种可 以包括许 多种群。 同一个物种的多个种群之 间 存在着地理隔离,长期发展下去可成为不同亚种,进而可能形成 多个新种。 三、构建知识网络的有效措施 构建知识网络 的具体操作 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 。为了使知识网络建构更 有效 , 教师可从以下 3 个方面层层递进: ( 1 ) 在可能的条件下组织协作学习 ( 开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展讨论与交流 ) ,引导的方法包括 :提出适 当的问题以引起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 在讨论中设法把 问题一步步引 向深入 以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要启发诱 导学生 自己去发现规律,去纠正和补充错误的或片面的认识。( 2 )师生互动, 构建一个知识网络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 。( 3 )由老师在黑板上构建一个简单 的或不完整的知识网络 ,通过学生间的分析讨论来加以补充和完善。
相 国
识网络是指学生把在学习过程中获得 的知识,通过一定的方式联系起来,构成 的一个完整 的学科知识体系 。形成知识 的网络 结构 是高中生物复习的基本任 务。首先 ,考试大纲对理解能力的要求之一是 “ 能阐述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 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 ” 。因此,形成知识 的网络结构是培
利用思维导图促进小学生数学知识结构化
利用思维导图促进小学生数学知识结构化思维导图是一种图像化的工具,可以帮助人们整理和分析信息。
在数学学习中,利用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小学生建立数学知识的结构化,并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小学生将各个数学概念与知识点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网络。
在学习数学几何时,我们可以用圆心角、半径、弧长等概念做为核心,建立思维导图,并将这些概念之间的关系用箭头表示。
这样,小学生就能够清晰地看到各个概念之间的联系,有助于形成整体的数学思维。
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小学生归纳和总结数学知识。
在学习数学时,学生需要记忆和掌握大量的定理、公式和方法。
利用思维导图可以将这些知识点分类整理,并用节点的形式表示。
小学生可以通过观察思维导图,更加直观地理解和记忆各个知识点,提高学习效果。
思维导图还可以帮助小学生进行数学问题的解题思路和步骤的分析。
在解决数学问题时,小学生经常迷失在问题的复杂性中,不知道从何下手。
利用思维导图,我们可以将问题的条件、目标和解题思路分别用不同的节点表示,并通过箭头连接起来。
这样小学生就能够清晰地看到解题的整体思路,更有针对性地进行问题求解。
思维导图还可以帮助小学生进行数学知识的复习和巩固。
在学习数学时,小学生通常需要进行反复的复习和巩固。
利用思维导图,我们可以将不同的知识点用节点表示,并根据学习的进度进行分组和归纳。
这样,小学生就能够清楚地了解自己的学习进度,并有目的地进行巩固和复习。
利用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小学生将数学知识结构化,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思维导图也符合小学生的学习特点,能够更好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和家长可以鼓励小学生使用思维导图,帮助他们构建数学思维,并提高数学学习的效果。
知识图谱技术在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混合式教学资源库建设中的应用
知识图谱技术在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混合式教学资源库建设中的应用目录一、内容概述 (1)1. 背景介绍 (2)1.1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发展现状 (3)1.2 混合式教学资源库建设需求 (3)1.3 知识图谱技术的发展与应用趋势 (5)2. 研究意义与目的 (6)2.1 提高教学资源利用效率 (7)2.2 促进个性化学习与发展 (8)2.3 提升混合式教学效果与质量 (10)二、知识图谱技术概述 (11)1. 知识图谱技术定义及原理 (12)2. 知识图谱技术构成要素 (13)2.1 实体与属性 (15)2.2 关系与链接 (16)2.3 语义网络结构 (17)三、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混合式教学资源库需求 (18)一、内容概述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数字媒体技术已逐渐成为推动社会文化娱乐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在这一背景下,构建高效、动态更新的混合式教学资源库对于提升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知识图谱技术以其独特的结构化、可视化特点,在混合式教学资源库建设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通过构建知识图谱,可以将复杂的知识点进行有机整合,形成系统化、层次化的知识网络体系。
这不仅有助于学生全面把握学科知识体系的宏观架构,还能帮助教师深入理解教学内容,进而设计出更加贴合实际需求的教学活动。
在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中,知识图谱技术的应用可以显著提高教学资源的可发现性和易用性。
学生可以通过知识图谱快速定位到所需知识点,节省学习时间;同时,教师也能够利用知识图谱进行个性化教学资源推荐,满足学生的差异化学习需求。
知识图谱技术还能够促进教学资源的共享与交流,通过建立开放、共享的知识图谱平台,教师和学生可以相互借鉴、共同进步,推动数字媒体技术领域的学术研究与实践应用。
知识图谱技术在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混合式教学资源库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它不仅能够提升教学质量,还能够推动学科的持续发展与创新。
1. 背景介绍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媒体技术已经成为了当今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中培养学生高阶思维的实践探究
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中培养学生高阶思维的实践探究篇一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中培养学生高阶思维的实践探究一、引言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数学教学已经不仅仅满足于基础知识的传授,更注重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
高阶思维是指较高层次的认知能力,包括分析、评价、创造等能力。
在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中,通过有效的教学策略和实践探究,可以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与高阶思维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是指以数学教材中的单元为基础,整体把握教学内容,将知识点串联起来,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这种教学方式有利于学生系统地掌握数学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而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小学数学教学的核心目标之一,它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中,通过有效的教学策略和实践探究,可以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
例如,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设计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创造性思维;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和总结,促进知识的内化和思维能力的提升。
三、实践探究为了在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实践探究。
以下是几个具体的案例: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在单元学习开始前,教师布置预习任务,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学生通过阅读教材、查找资料等方式,初步了解单元知识。
在课堂上,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交流预习成果,共同探讨问题。
这种教学方式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促进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
设计挑战性问题在单元知识的学习中,教师设计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探究。
例如,在学习几何图形时,教师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个组合图形,并计算其面积和周长。
这种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创造性思维,促进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
反思与总结在单元学习结束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和总结。
结构化知识体系
结构化知识体系结构化知识体系指的是一种由基础知识、衍生知识和高级知识构成的系统性结构化体系,以便人们能够更好地理解、掌握、应用和创新知识。
本文将从概念、内容、优势和应用四个方面,对结构化知识体系进行详细阐述。
一、概念结构化知识体系是指一个包含由基础知识、衍生知识和高级知识构成的有机整体,经过分类、归纳、整理和组织等过程而形成的结构化的知识体系。
结构化知识体系通过系统性地整合不同层次与领域的知识,并建立不同层级之间的联系,形成完整可行的知识网络,让人们能够更好地理解、掌握知识、应用和创新知识。
二、内容结构化知识体系通常包括以下内容:1.基础知识基础知识是学习和掌握其他知识的前提,包括经典理论、公式、方法、实验技能、术语、分类体系等。
2.衍生知识衍生知识是在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知识,包括分析、综合、推论、归纳、演绎等知识及相关的工具和技术。
3.高级知识高级知识是在衍生知识的基础上得出的更深入的认知,包括深层次的理解、应用和创新,更具有综合性、创新性和前瞻性。
三、优势结构化知识体系具有以下优势:1.整合分散的知识结构化知识体系可以将不同领域的知识进行整合和组合,避免了知识的碎片化和分散性,从而形成了一个有机的知识体系。
2.方便知识的学习和应用结构化知识体系可以将不同层次的知识进行分类、整理和组织,使知识更加系统化、条理化和易于理解,便于人们进行学习和应用。
3.促进创新和发展结构化知识体系可以让人们更快地发现和利用已有的知识,进而结合个人经验和知识进行创新和发展,从而推动社会科技进步。
四、应用结构化知识体系可以在各个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如:1.教育领域在教育领域中,结构化知识体系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提高学习效率和成果。
2.科研领域在科研领域中,结构化知识体系可以帮助研究人员更加系统和全面地分析、归纳、总结研究成果,并为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3.商业领域在商业领域中,结构化知识体系可以帮助企业更加有目的地整合、分析和利用大量的信息,为企业决策提供支持和依据。
高校教育信息化中的知识图谱构建与应用探索
高校教育信息化中的知识图谱构建与应用探索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高校教育也在不断探索如何将信息化技术应用于教学、研究和管理中。
知识图谱作为一种结构化、语义化的知识表示和组织方式,正在成为高校教育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探讨高校教育信息化中知识图谱的构建与应用。
一、知识图谱的构建知识图谱的构建是将海量的知识从非结构化的文本中抽取、融合和组织起来,形成一种结构化的、可查询的知识网络。
在高校教育信息化中,知识图谱的构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知识抽取和融合高校教育领域包含大量学术论文、教材、课程资料等非结构化的知识资源。
知识图谱的构建需要将这些资源中有用的知识进行抽取和融合。
通过自然语言处理、机器学习等技术,可以将文本中的实体、关系和属性提取出来,并进行统一的表示和存储。
同时,还需要对不同来源的知识进行对齐和融合,实现不同概念之间的关联。
2.知识表示和建模知识图谱的构建需要将知识以一种结构化的方式进行表示和建模,以便于后续的查询和推理。
常用的知识表示方法包括本体语言(如OWL)和图模型(如RDF)。
本体语言可以用来描述实体、关系和属性之间的语义关系,而图模型可以用来表示实体和关系之间的图结构。
在高校教育领域,可以根据不同的应用需求选择合适的知识表示方法。
3.知识链接和扩展知识图谱的构建还需要将已有的知识链接起来,并进行进一步的扩展。
通过链接不同的知识点,可以形成更为完整和丰富的知识网络。
同时,还可以通过引入外部数据源,比如开放数据等,来补充和扩展已有的知识。
二、知识图谱的应用高校教育信息化中,知识图谱可以被广泛应用于教学、研究和管理等方面。
以下是几个典型的应用场景。
1.个性化教学通过构建师生知识图谱,可以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术背景,并根据其个性化的情况提供针对性的学习资源和学习计划。
教师可以基于学生的知识图谱进行智能推荐,提供个性化的学习建议,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成长。
2.知识推荐知识图谱可以用作推荐系统的核心技术,在高校教育中可以基于学生的学术背景和兴趣爱好,推荐适合的课程、学术资源和研究方向。
运用模型建构教学使知识结构化培养学生的生物学科核心素养——以“遗传的分子基础”复习课为例
运用模型建构教学使知识结构化培养学生的生物学科核心素养——以“遗传的分子基础”复习课为例摘要以“遗传的分子基础”复习课为例,阐述如何通过开展模型建构教学,帮助学生整合所学知识形成知识网络,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生物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模型建构教学知识结构化近年的高考试题突出对主干、核心知识的考查,并且注重考查知识间的横向联系,基础但不乏灵活。
笔者在教学中发现,往往把一道题目中考的知识点一个一个单独拿出来问学生,他们都能回答得出来,但是一旦要他们综合起来思考的时候,他们就会联系不起来。
这反映了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足。
究其原因,高中生物概念繁多,知识零散,理论抽象,各章节知识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虽然积累了很多知识,但这些知识是零碎的,不成体系的,停留在机械记忆层面的。
零散的知识难以形成能力,单纯的机械记忆难以使知识内化,只有帮助学生建立起知识的横向、纵向的联系,将知识系统化,形成知识网络模型,才能使学生的知识内化,转化为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核心素养。
1.模型建构教学人教版高中生物学必修1对模型的定义是:“模型是人们为了某种特定的目的而对认识对象所作的一种简化的概括性的描述,这种描述可以是定性的,也可以是定量的;有的借助于具体的实物或其他形象化的手段,有的则通过抽象的形式来表达。
模型的形式很多,包括物理模型、概念模型、数学模型等。
[1]”模型建构教学,就是在教师引导下,让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通过自己动手建构模型来学习生物知识,体验生物科学的研究方法。
生物学中有丰富的模型资源,对模型的恰当的利用可以帮助学生更加准确理解、掌握相关的生物学基本原理,而且能够帮助学生有效地建构完整的知识结构。
模型建构教学重视学习过程的主动性和建构性,旨在贯彻提高中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遗传的分子基础包括DNA的分子结构、复制、转录、翻译这些内容,知识点细而多,高考备考复习时一个个知识点钻进去铺开来的话,学生很快会觉得应接不暇迷雾重重,淹没在题海里。
高三化学第二轮复习计划_高考化学复习
高三化学第二轮复习计划_高考化学复习高三化学第二轮复习计划1、将化学知识结构化结构化的知识是形成能力的前提,知识只有形成结构化,高三学生才能将化学学好,学生可以通过比较、归纳、联系将教材中不同地方出现的知识点进行有机整合,形成科学的知识网络。
要以重点、中心知识为主线,不能让细枝末节的独立知识点干扰主干知识的系统性。
2、研究高考化学题型研究高考化学题型非常重要,高考试题不仅是《考试大纲》对高考要求的具体体现,而且还代表了高考考察的方向和深度。
考生们可以先找到近五年的各地高考卷,目的就是为了找感觉,感觉一下高考试题的深广度,这样非常有利于二轮复习化学。
特别是可以有效防止考生在平时复习做题的时候片面的追求偏题、怪题。
3、加强反思考生们反思的内容可以是各方各面的,比如说命题者有什么意图?题目设计有什么巧妙?题目中的关键处在哪等等。
考生可以通过反思,提高化学学习效率,也可以把问题的前因后果想清楚,从而对知识的认识更加清晰,更加有条理,反思是发现的源泉,是训练思维,优化思维品质的极好的方法,也是一种积极的思维活动和探索行为。
4、规范答题纵观近些年的高考试卷,不难发现,答题不规范是考生失分的主要原因,从考生失分的情况分析,有很多的考生是因为低级错误而失分,主要是表现在化学的基本用语不规范,语言表达能力差等等方面。
这都是平常学习要求不严格,基础训练落实不到位造成的。
高中化学成绩提高方法1.提炼精髓,多看多读多背很多同学之所以没办法学好化学,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不知道重点在哪里。
因此大面积的进行知识获取,找不到关键的地方,既耽误了时间,也没有什么效果。
这也是化学学习的一个误区,并不是所有的课文都是要求掌握的,很多时候都是对一种化学反应现象进行分析,因此想要学好化学的小技巧就是要懂得提炼知识点。
花少的时间去背诵,节省下来的时间才能去看更多的内容。
在这里要提醒同学们,上课一定要认真听化学老师的话,因为老师常常会一两句话就能概括所有的知识内容,这无疑为自己节省下了很多的时间。
知识结构与“知识结构化”--把碎片化的知识连成线、结成网、筑成块、构成体
Li xing tan suo知识结构与“知识结构化汀—把碎片化的知识连成线、结成网、筑成块、构成体♦成都墨池书院小学何清数学知识之间存在密切的、多维的结构关联。
这种结构关系外显的知识网络体系,就是数学知识结构。
对学生数学知识结构化意识的培养,要以数学知识的内在结构为基础和载体,遵循知识的深度、广度与关联度,本着连续性、关联性、整体性的原则,尊重学生主体性和认知的隐形结构,让学生在教与学的互动中建构数学知识结构,完善数学认知结构,培养数学思维,发展数学核心素养。
“数与代数”教学中“知识结构化”的培养策略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是整体的数学认知行为,是建立和完善个体数学认知结构的过程。
数学认知结构是以数学知识系统为载体,在不断同化和顺应的过程中实现的。
进行数学教学活动时,教师要指导学生将课本中的知识结构转化为自身的认知结构。
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数学,站在系统的高度、整体、结构的角度,帮助学生理清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外关联,把碎片化的知识点连成线、结成网、筑成块、构成体。
对学生知识结构化的培养要以数学知识的内在结构为基础和载体,遵循知识的深度、广度与关联度,本着连续性、关联性、整体性的原则,尊重学生主体性和认知特点,让学生在教与学的互动中建构数学知识结构,完善数学认知结构,提升数学思维结构,发展数学核心素养。
(-)课前预习,找准认知起点教师在课前可以通过精心设计学生的预习作业,了解学生对新知已有的认识和疑惑,找准认知起点,发现学生的认知冲突点,根据具体学情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进行更多有针对性的指导。
这样的教学活动更贴近学生,满足学生需求,尊重儿童的认知规律,做到因材施教。
设计预习作业有两个方面的思考。
教师要将知识提炼成问题,将问题编制为习题,对习题进行分类整理;要着眼于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和自主建构的能力。
预习作业的设计有几个层次:关联旧知一自主尝试一弓I发冲突一猜想质疑。
(二)关注数学知识生长,建构知识连续结构学生的认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信息加工过程中记忆的三个过程
信息加工过程中记忆的三个过程在信息的加工过程中,记忆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
记忆是指人们对过去经历和学习所留下的印象和知识的能力。
记忆的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感知阶段、短期记忆阶段和长期记忆阶段。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三个过程。
一、感知阶段感知阶段是记忆过程的第一个阶段。
它是指人们接受和处理外界信息的能力。
人们通过感官对环境进行感知和观察,对所接收到的信息进行初步筛选和加工。
在这个阶段,人们需要将注意力集中于所感知的信息,以便进行深度加工和记忆。
如果注意力分散或无法集中,就可能会对信息的记忆产生负面影响。
二、短期记忆阶段短期记忆阶段是指人们可记忆的信息仅在极短的时间内(数秒到数分钟)得以保留。
在这个阶段,信息经过了初步加工和分析,但还没有被长期记忆所强化和固化。
短期记忆有其局限性,只能保存有限的信息。
如果人们不加以处理和转换,信息就会很快地消失掉。
三、长期记忆阶段长期记忆阶段是指人们对信息经过加工和转化后,将其转化为持久和可操控的形式,以便长期存储和使用。
在这个阶段,信息经过反复强化和激活,逐渐形成结构化的知识网络。
长期记忆通常是无限容量的,可以存储大量的信息,并且可以被反复激活和利用。
但是,人们需要经过一定程度的重复和强化,才能将信息从短期记忆转化为长期记忆。
总之,在信息的加工过程中,记忆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
人们只有通过感知、短期记忆和长期记忆三个过程的组合,才能将信息转化为持久的知识结构。
加强注意力、反复强化和深层加工,是人们成功记忆和应用信息的重要手段。
如何在读书笔记中建立知识网络和知识图谱
如何在读书笔记中建立知识网络和知识图谱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学习和获取知识变得越来越重要。
读书是我们获取知识的一种重要途径,而读书笔记则是将所学知识整理和归纳的重要工具。
然而,仅仅将读书笔记当作记录工具,是远远不够的。
我们可以通过在读书笔记中建立知识网络和知识图谱,进一步提升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一、建立知识网络建立知识网络是指将不同书籍中的相关知识进行连接和整合,形成一个相互关联的知识体系。
这样,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首先,我们可以通过梳理书籍的目录和章节,找出不同书籍之间的关联点。
比如,我们在读一本关于人类心理学的书时,可以发现其中提到了一些哲学和社会学的概念。
这时,我们可以将这些概念和相关书籍进行关联,形成一个知识节点。
接着,我们可以通过在读书笔记中加入这些关联点,将不同书籍中的相关知识连接起来。
其次,我们可以通过标注和引用其他书籍中的内容,进一步扩展和丰富知识网络。
当我们在读一本书时,发现其中提到了其他书籍中的观点或实例,我们可以在读书笔记中记录下来,并标注出处。
这样,不仅可以帮助我们回顾和巩固所学知识,还可以引导我们进一步阅读相关书籍,丰富知识网络。
最后,我们可以通过思维导图等工具,将知识网络可视化。
这样,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不同知识节点之间的关系和连接。
同时,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思考,对知识网络进行调整和优化,使之更加完善和有机。
二、建立知识图谱知识图谱是指将不同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和属性进行整理和归纳,形成一个结构化的知识体系。
通过建立知识图谱,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首先,我们可以通过归纳和总结书籍中的重要观点和概念,将其作为知识图谱的核心节点。
比如,在学习一本关于经济学的书时,我们可以将供求关系、市场结构等作为核心节点。
接着,我们可以将这些核心节点与其他相关概念进行连接,形成一个知识图谱。
其次,我们可以通过在读书笔记中加入实例和案例,进一步丰富和完善知识图谱。
语文结构化教学的实践(3篇)
第1篇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语文教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
结构化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强调知识结构的系统性和逻辑性,旨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本文将从语文结构化教学的内涵、实施策略和实践案例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语文结构化教学的内涵1. 结构化教学的定义结构化教学是一种以知识结构为核心,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教学模式。
它强调知识体系的完整性、逻辑性和层次性,通过优化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提高教学效果。
2. 语文结构化教学的特点(1)以知识结构为导向:注重知识体系的构建,将知识点串联起来,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
(2)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注重实践与应用:将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
(4)注重过程与方法: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语文结构化教学的实施策略1. 优化教学内容(1)梳理知识体系:对语文教材进行梳理,明确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
(2)精选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需求,精选教学内容,确保知识的系统性和实用性。
(3)开发拓展资源:利用网络、图书馆等资源,开发拓展性教学内容,丰富学生的知识视野。
2. 创新教学方法(1)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分组合作,共同探究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2)探究式学习: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情境教学:创设真实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提高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
(4)信息技术辅助教学:运用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等,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3. 改革教学评价(1)多元化评价: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如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小组合作评价等,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2)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反思和改进。
(3)个性化评价: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如何才能学懂并记住知识?
如何才能学懂并记住知识?知识完全掌握的奥秘:从理解到记忆在教育领域,我们常听到学生抱怨“学了就忘”。
这背后并非智力问题,只不过是缺乏快速有效的学习策略。
要如何才能真正理解并牢记知识?这需要我们从理解、记忆的本质出发,加强科学的学习方法,构建高效率的知识学习体系。
一、理解为基础:建立起知识网络理解是知识掌握的第一步。
单纯的记忆信息,犹如将散落的珍珠堆积起来,无法形成系统知识。
理解则是需要将信息与已有知识建立联系,形成结构化的知识网络。
主动提问:积极思考教材内容,提出“为什么”、“怎么样”等问题,寻求答案的过程,本身就是理解和建构知识的过程。
联系实际:将知识与生活经验、社会现象、学科发展等联系起来,建立跨学科的联系,解决理解知识的意义和应用。
归纳总结:通过总结归纳,提炼出最重要的信息,整合知识框架,清晰地把握知识体系。
二、记忆为保障:多种策略相互协同记忆并非简单的“硬背”。
快速有效的记忆需要凭借多种策略,提高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的效率,才能形成不易遗忘的记忆。
反复练习:定期自查、重新回顾、系统复习所学知识,加深理解,巩固记忆,是经典的记忆策略。
多感官学习:借用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官,如看视频、听音频、动手操作等,有利于记忆更深刻。
情景记忆:将知识与具体的情景联系起来,比如,在记忆历史事件时,想象当时的场景、人物,更容易理解和记忆。
理解记忆:解释知识的本质,将其转换为自己的语言表达,比单纯记忆更易掌握。
联想记忆:利用已有知识,将新的知识建立联系,形成联想,有助于记忆新的词汇。
间隔重复:将学习内容间隔一段时间进行系统复习,比短期集中复习更有效。
三、学习习惯的养成:提升学习效率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掌握知识的关键。
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能提升学习效率,还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制定计划:合理的学习计划,能够提高学习效率,避免时间浪费。
专注学习:集中注意力于学习内容,排除外界干扰,才能高效地吸收知识。
高三化学复习“结构化知识”的呈现方式
高三化学复习“结构化知识”的呈现方式【摘要】知识的结构化,就是把所学的知识要素按其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方式和秩序组合起来,使知识由繁杂变成简化概括。
便于学习记忆。
因此,高三化学复习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把孤立、零散的中学化学知识连接成网络,呈现不同形式的结构化的化学知识,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化学学习能力至关重要。
【关键词】知识的结构化;结构化的知识;结构化知识的呈现方式众所周知,电脑里存储的资料越多、越散、越无序,查找所需内容的难度就越大,若分盘、分文件夹、分类进行有规律、有条理的的储存,查找就会省时省力。
知识在大脑中的贮存也一样,大量、孤立、零乱的知识贮存在大脑中,既会增加记忆负担,又难以检索提取。
认知心理学认为,只有组织有序的知识才能在一定的刺激下被激活,在需要应用时才能成功地提取。
知识的结构化,就是把所学的知识要素按其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方式和秩序组合起来,使知识由繁杂变成简化概括。
使学生对知识的体系和结构产生形象化的感觉和认识,便于学习记忆。
结构化的知识对知识应用特别重要:①有利于学生记忆知识。
②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把握知识。
③有利于学生迁移和应用知识。
④有利于学生缩小初级知识和高级知识之间的差距。
因此,高三化学复习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把孤立、零散的知识点连接成知识网络,呈现不同形式的结构化的化学知识,使学生头脑中的知识系统化、层次化、结构化,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至关重要。
影响知识结构化的因素主要有三个方面:知识的类型、知识的表征、知识的组织。
知识的表征是指知识或信息在头脑中的表示形式;知识的组织是由许多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一系列知识形成的有机整体。
知识的表征形式直接影响知识的结构化程度,知识的组织决定着知识结构化的灵活性和广泛性,所以根据知识类型的不同,采用合适的表征方式和组织形式,将组织有序的结构化的知识呈现给学生或教会学生将知识结构化的方法,将有利于学生理解知识、记忆知识和进行有效地提取检索知识。
结构化教学理念
结构化教学理念
结构化教学理念是一种基于整体性和系统性思考的教学方式。
在这种理念下,教师需要全面把握教材的整体结构,关注教材的横向关联和纵向关联,以帮助学生建立网状的知识结构。
具体来说,结构化教学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横向关联:教师需要将不同知识点进行关联,将新知识与已有知识进行对比和联系,以形成网状的知识结构。
例如,在教授“角的度量”时,将量角器与刻度尺、时间尺进行横向对比关联,发现它们都有刻度起点、刻度,都要确定标准刻度,都是用于计量标准刻度的工具。
2. 纵向关联:教师需要把握教材的整体脉络和内在逻辑,将不同学段的教学内容进行关联,形成结构化的知识网络。
例如,在教授除法时,可以将整数除法、小数除法、分数除法进行纵向对比关联,发现它们的算法虽然不同,但都有共通之处。
通过结构化教学,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的整体结构和内在联系,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思维能力。
同时,教师也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灵活运用结构化教学理念,设计符合学生能力的教学方案。
结构化教学让复习课增效
结构化教学让复习课增效作者:汪静静来源:《小学科学》2022年第12期〔摘要〕复习是教学的重要环节,但在日常教学中,部分教师对复习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存在形式固化、重复低效、题海战术、教师主导等问题,导致复习效果欠佳。
针对以上问题,教师要基于结构化视角设计复习课。
笔者从重建师生关系,凸显育人价值;经历梳理过程,建立知识体系;创编多元练习,建构数学模型;延展学习时空,提升综合素养等四个方面进行探索与思考,以期实现提升复习效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
〔关键词〕复习课;结构化教学〔中图分类号〕 G4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317 (2022) 12-0120-03复习是小学教学的重要环节,具有巩固知识、查漏补缺、形成技能、发展思维、诊断教学等功能,在学生的数学学习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反观日常的教学实践发现,部分教师对复习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复习教学中存在形式固化、重复低效、题海战术、教师主导等问题,缺少趣味性、挑战性、综合性和整体性,学生则是索然无味、机械刷题、缺乏主动性,复习效果欠佳。
2022版新课标指出:在教学中要重视对教学内容的整体分析,帮助学生建立能够体现数学本质、对未来学习具有支撑意义的结构化的数学知识体系。
教师要有“整体意识”,基于结构化视角设计复习课,关注知识之间的逻辑性、系统性和关联性,引导学生自主整理所学知识,使之形成结构化的知识网络,有效提升复习效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下面以苏教版六下“平面图形的周长与面积总复习”为例,谈谈自己的探索与思考。
一、重建师生关系,凸显育人价值钟启泉教授认为:“课堂教学应以学生的自主活动为中心展开。
所有的构成要素都应当为形成学生的自主活动而加以统整,都必须服从于学生自主活动的组织。
”复习课上,要改变“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重碎片学习,轻整体架构”“重教师主导,轻学生自主”等现状,注重学生的学力培养和知识结构的建构。
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营造轻松、融洽、包容性强的学习氛围,允许学生犯错、重讲、补充或求助,使学生在课堂上不拘谨、不害怕,能够大胆地展示自己,主动投入学习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形成结构化的知识网络能力
注重考查考生对已学双基知识按照自己的理解进行归纳、概括、重组,形成有自己见解的结构化的知识网络的能力。
这类试题能有效地考查考生学习能力,在以往的试卷中比较少见,近年逐渐增多。
例如,用下述试题考查考生从新的视角认识空气组成的能力:
分析下列各项实验,从中你对空气的组成得到什么认识?
(1)小白鼠在有空气的密闭容器中只能存活一段时间;
(2)石灰水长期露置在空气中,瓶壁和石灰水底部有白色固体物质析出;
(3)夏天,盛放冰块的杯子外壁上常有一层水雾出现。
(4)把干燥空气中的氧气、二氧化碳气体除去后得到的氮气其密度比纯净氮气大。
(5)液态空气在常温的敞口容器中剧烈沸腾汽化,起先逸出的蒸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随后逸出的蒸汽可以支持木条燃烧,再后来,逸出的蒸气使木条燃烧得更剧烈,最后逸出的蒸汽可以使木条余烬复燃。
有些地区的考题,让学生整理各类无机化合物间的相互反应关系并举出实例。
有些地区的试题引用一些整理化学知识的顺口溜,让考生判断知识归纳的正误。
如,要求考生判断“干冰不是冰,纯碱不是碱,水银不是银”的说法是否正确,进一步说明各物质的化学式和属类,并补充2个类似顺口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