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会宁十年九旱

合集下载

甘肃省水利厅关于2020年甘肃省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拟推荐对象的公示

甘肃省水利厅关于2020年甘肃省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拟推荐对象的公示

甘肃省水利厅关于2020年甘肃省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拟推荐对象的公示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甘肃省水利厅•【公布日期】2020.03.30•【字号】•【施行日期】2020.03.3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水利其他规定正文甘肃省水利厅关于2020年甘肃省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拟推荐对象的公示根据《中共甘肃省委办公厅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2020年甘肃省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评选方案〉〈2020年甘肃省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评选方案〉的通知》(甘办发电〔2020〕19号)要求,省水利厅按要求组织了推荐工作,现将拟推荐对象进行公示。

公示期间,如有不同意见,可通过电话、传真、电子邮件、信函等形式向省水利厅反映,我们将认真受理和核实。

一、公示对象1.拟推荐“甘肃省劳动模范”对象:甘肃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吕生玺同志。

2.拟推荐“甘肃省先进工作者”对象:甘肃省水利厅信息中心李永峰同志。

二、公示时间2020年3月30日至2020年4月3日,共5个工作日。

三、联系方法联系电话:************************************电子邮箱:**************通讯地址: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广场南路13号联系人:张国辉刘晋盛张景兰附件:1.吕生玺同志基本情况和简要事迹;2.李永峰同志基本情况和简要事迹。

甘肃省水利厅2020年3月30日附件1吕生玺同志基本情况和简要事迹吕生玺,男,汉族,1970年5月出生,中共党员,研究生学历,博士。

现任甘肃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助理、技术委员会副主任、正高级工程师,甘肃省建设科技专家委员会水利水电专委会委员、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面板坝专委会委员、甘肃省土木建筑学会理事、兰州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

2016年评为甘肃省优秀专家;2018年评为甘肃省工程设计大师、甘肃省领军人才(第二层次)。

红色的记忆高一作文600字

红色的记忆高一作文600字

红色的记忆高一作文600字1935年的今天,中国工农红军一二四方面军在会宁会师,掀开了中国革命新的历程。

70年后的今天,我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来到会师塔前,观赏着红军会师的遗迹。

从导游的介绍中,我更深地领略了红军当年过草地,爬雪山的艰辛和红军英勇顽强拼搏的精神。

先烈们为了革命的胜利,为了人民的利益牺牲一切,他们走过的长征路上,播下了革命的火种播下了革命胜利的希望,让红色火种洒播华厦大地。

在讲解员动情的讲述声里,我的脑海中总是涌现出雪山,草地,吃树皮,喝菜汤……一幕幕画面那么清晰,那么惊心动魂。

红色的金秋,红色的会宁,红色的革命人民为了纪念革命先烈们,今天,五十多万会宁人民和中央电视台“心连心”艺术团欢聚会师塔下,热烈庆祝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

这是老区人民的心愿,也是我们期盼已久的梦想。

明星们的精彩演出代表着党和国家对革命老区的关心和重视,对革命老区人民的祝福和问候。

也为了我们更好的革命优良传统发扬光大。

为了会宁的发展,锦上添花,为建设新农村奔小康增砝添砖加瓦。

历史上,会宁县是一个贫苦县,这里的自然资源缺乏,生态环境恶劣,十年九旱,靠天吃饭的农民经济十分拮据,但是,朴素的红色会宁人民没有自暴自弃,而是迎难而上,面对严重的自然困难,自力更生,大力发展。

“状元县”的称号就是一个家征,也体现着会宁人民的“三苦”精神。

会宁借着大开发的机遇腾飞起来了。

你看,高楼大厦柏油马路,路版,公交车,出租车,繁华的街道……老奶奶老爷爷们早晨在环境优美的景园区练习太极拳,锻炼身体,会宁人民的思想在开放,科学协作,电气进万家,让红色的会宁更红,让会宁的明天更红。

“红军万岁,中国共产党万岁!”我不由得高声欢呼!我坚信;在党的正确领导下,会宁的明天更加美好!。

红军会宁会师

红军会宁会师

甘肃会宁:红军会师之地谱写历史新篇章(一)这里见证了一个重要的时刻: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长征胜利结束。

这一刻,是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转折点。

从此,中国工农红军破天荒形成一个拳头,开创历史新纪元。

76年风霜雨雪,76年艰苦卓绝。

抚往追昔,红军长征会师地会宁已经今非昔比。

“自强图存,团结胜利”的会师精神,已经并将永远激励着中华儿女,不断克服恶劣的自然条件,开拓进取,争取经济社会建设的一个又一个胜利。

会宁、会宁,红军会师,中国安宁从1934年10月到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在兵力、装备处于绝对劣势且没有后方依靠的情况下,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突破乌江天堑、飞夺泸定桥、跨越高耸入云的雪山、跋涉渺无人烟的草地,历尽艰难险阻,突破了国民党数十万部队的围追堵截,纵横十余省,胜利会师。

“三大主力会师之前革命形势非常严峻,既有长征路上给红军将士带来这样那样的困难,也有张国焘分裂主义路线对革命的干扰。

”长期从事红军一、二、四方面军会师研究的会宁县委党校原校长杜守琴说。

1936年夏,为了促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实现全国的抗日战争,中共中央作出了红军三大主力会合的伟大战略决策。

会宁北依黄河,东南面紧靠西兰公路,战略位置十分重要。

1936年9月,毛泽东同志在陕北保安讨论三大主力红军会师的地点时,就选定了会宁。

毛泽东同志说:“会宁,好地名,好地名啊!红军会师,中国安宁。

”一九三六年十月二日,由红一方面军十五军团直属骑兵团组成的特别支队攻占会宁城。

10日黄昏,红一、四方面军在县城文庙大成殿内举行了隆重的庆祝会师联欢会。

由于连日降雨渭河河水猛涨,加之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红二方面军延迟了与一、四方面军10日在会宁县城会师的原定计划。

之后分别于15日与红四方面军会师,18日与红一方面军会师。

至此,三大主力红军在会宁实现了全面会师。

会宁县会师文化研究所所长胡炯涛说,从此,中国革命由大江南北转向黄土高原,中共中央、中华苏维埃政府、中革军委最后实现统一、团结、和谐共进,中华民族长久聚集起的精神力量喷薄而出。

弘扬会师精神,加强幼儿思想品德教育论文

弘扬会师精神,加强幼儿思想品德教育论文

弘扬会师精神,加强幼儿思想品德教育中国是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我们的祖先历来注重文明礼貌教育,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

文明礼貌不仅反映一个社会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心、相互尊重的关系,而且也反映着人们自身的文化修养。

会宁地处甘肃中部,在这方沃土上,曾以“茂林修竹迷樵径、粮薯盈仓给民食”而辉煌一时,曾以悠久的历史闪烁过人类文明智慧的火花。

会宁因十年九旱,“陇中苦瘠甲天下、贫困冠陇中”遗憾数世;又因中国工农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而载入中国革命史册;特别是自恢复高考制度以来向全国各大中院校输送4万名学子,涌现出了“万名本科生、千名研究生、百名博士生”而遐迩闻名,被誉为“高考状元县”、“西北教育名县”,演绎着落后的经济基础承载着庞大教育的神奇现象,诞生了“三苦两乐”的会宁教育精神。

会宁教育生机勃勃、春意盎然。

当然,幼儿教育也是重要组成。

英国教育家洛克说:“事实上,一切教育都归结为养成幼儿的良好习惯,往往自己的幸福都归结于自己的习惯。

”文明礼貌是一种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心理学研究发现,整个幼儿阶段是培养道德行为习惯的最佳时期。

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

”人生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习惯,有人对诺贝尔奖获得者作过一次调查,其中一个问题是:“您在什么地方学到的最多?”他们的答案是:“幼儿园。

在这里我们学到了习惯。

”因此,我们要抓住住幼儿养成教育的关键期,培养他们良好的习惯,使其终身受益。

做人的习惯有好多,但核心的是品德习惯。

德育是教育的古老话题,历来被人们关注,“无德有才,国之贼也;有德有才,国之宝也”。

在素质教育已成为主旋律的今天,德育更是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幼儿是人生的启蒙期,是塑造健康人格和形成良好道德素质的重要时期。

但是从当前独生子女所处的家庭环境看,幼儿所接受的道德熏陶和教育不容乐观,众星捧月的地位,家长重智轻德的教育,使我们的孩子从小便养成了“以我为中心”、任性、骄蛮、无理等不良意识和行为。

如何来做好品德教育这项工作呢?下面我就谈谈工作中的一些体会。

中国教育的十大“幽默”

中国教育的十大“幽默”

(一)如此排名有一个非常"幽默"的报道,说是全国已有近二十家单位,以不同的指标体系对大学进行评价与排名,20年来评了约100个大学排行榜。

每次排行榜发布后,相关高校往往争相转载对自己有"利"的版本,而对其不利的,便会引起一番争议。

某高校宣传部负责人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这类排名"没有什么公信力,不排除有商业利益操作"。

有些高校经常接到一些要求参加排名的电话,"对方往往口气很大,甚至有人说自己是国务院的,只要交钱,想要什么荣誉都行。

"某高校曾接到北京某机构的电话,让他们参与一个排名,说是想评第一名,就交七万元。

如果嫌贵,对方就改口说,那就三万元吧,一次给你颁五个第一名。

(见2006年7月3日常州晚报)原来,那许许多多的排名是可以用钱换的。

但它却能骗倒中国国内无数参加高考的年轻学子及其家长们,他们成了这些骗局的最终受害者。

(二)恐惧优秀大连市某高校一文科专业大四学生,忧心忡忡地对指导老师说:"听说我的毕业论文被评上院里的优秀论文了,那么千万别被评上校级优秀论文!"。

这又是一个何等"幽默"的事情啊。

通常,每年本科生毕业论文答辩通过后,都会评出一定比例的校级优秀毕业论文,挂在校园网上或出专集,供全校师生学习、评议。

本来,被评上校级优秀论文是非常荣耀的事情,但如果文章有摘抄或剽窃成分,肯定怕上网"示众",一旦被人发现破绽,将无地自容。

后果的严重性还在于毕业论文将被撤消,大学毕业证和学士学位证书将难以发放(不过,这样的事情好象还没有发生过)。

其实,这种事情在高校并非个别现象。

有人发表文章说,"校级优秀"竟会变成"烫手山芋",咀嚼这一"黑色幽默",却让人一点都笑不起来(见2006年5月31日青年报)。

(三)假期请假江苏常州市翠竹中学在放暑假前,给本校的全体学生家长发出了一份《告家长书》,说是为了让学生度过快乐的暑假,学校已经做了精心的安排,在假期里,学校要开办兴趣班,要求每名学生至少要报两门,如果学生不想参加,必须由家长写出书面申请(见2006年6月23日常州晚报)。

会宁县退耕还林大户流转模式

会宁县退耕还林大户流转模式

第46卷第1期2021年03月甘肃林业科技Journal of Gansu Forestry Science and Technolgy Vol. 46 No. 1Mar. 2021文章编号:1006-0960(2021)01-0026-03会宁县退耕还林大户流转模式李兵帮(会宁县林业和草原局,甘肃 会宁 730799)摘要:退耕还林工程是绿色发展观的伟大实践。

会宁县提出“美丽会宁”总体思路,以退耕还林工程为引领,以小流域为单元,集中连片治理,推进山川绿化美化。

在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中,会宁县探索形成大户流转模式,从根本上落实了“整流域治理、集中连片”原则,通过“典型带头、大户承包”机制推进退耕还林工程,显著提升了连片治理效率,加快了建设步伐,实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频共振。

关键词:会宁县;美丽会宁;退耕还林;大户流转;成效中图分类号:F326.27 文献标识码:A doi: 10.3969/j.issn. 1006-0960.2021.01.006The Land Retirement by Large Household Circulation Model inHuining County, GansuLI Bingbang(Huining County Forestry and Grassland Bureau of Gansu , Huining Gansu 730799, China )Abstract: The project of land retirement is a great practice of green development view. Huining County putforward the overall idea of “beautiful Huining ”, led by the project of land retirement, with small watershed asthe unit, centralized and contiguous governance, and promote the greening and beautification of mountains and rivers. Huining exploration in the new round of land retirement project, formed a large household circulationmodel, fundamentally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whole basin governance, concentrated pattern ” principle, by“typical lead, large household contracting ” promoting mechanism for land retirement, continuous treatment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efficiency, speed up the construction step, implements with ecological benefit, economic benefit and social benefit simultaneously.Keywords: Huining county; beautiful Huining; land retirement; a large circulation model; results 收稿日期:2021-02-16资助项目:甘肃省退耕还林工程效益监测作者简介:李兵帮(1982—),男,甘肃会宁人,林业工程师,从事林业技术推广、调查规划工作。

会宁县基本情况

会宁县基本情况

会宁县基本情况会宁县位于甘肃省中部、白银市南端,总面积6439平方千米,有耕地460多万亩,辖28个乡镇、284个村、14个社区,总人口58.6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53.16万人,占总人口数的90.6%,是甘肃人口和地域大县。

平均海拔2025米,年平均气温7.9℃,年平均降水量370mm,年平均蒸发量1800 mm。

会宁有悠久的历史文化。

早在5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境内就有人类生息繁衍;汉武帝元鼎三年设置祖厉县,距今已有2100多年的建县历史。

境内现存大量的历史文化遗迹,有甘肃仰韶文化马家窑类型、半山类型和齐家文化的牛门洞新石器遗址。

1997年,会宁县被省政府命名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

会宁有光荣的革命传统。

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在会宁胜利会师,光荣的革命历史铸就了“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团结一致、敢于胜利”的会师精神。

红军会师旧址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全国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被列为全国首批廉政教育基地。

会宁有西北教育名县的盛誉。

自古崇文修德、尊师重教,仅明清两代就有进士20人、文武举人115人、贡生369人。

自恢复高考以来,已向全国输送大学生8万余人,其中获得博士学位的1100多人、硕士学位的5500多人,形成了领导苦抓、家长苦供、社会苦帮、教师乐教、学生乐学的“三苦两乐”会宁教育精神,走出了一条贫困地区艰苦奋斗办教育的实践之路。

今年高考全县二本上线4188人,其中重点上线1497人。

会宁有独具特色的绿色产业。

境内海拔适中、土质肥沃、光照充足、无污染,是甘肃省马铃薯、玉米、小杂粮等农作物主产区,肉羊、肉牛等草畜产品比较丰富,地方工业以农产品加工为主。

会宁被中国特产之乡委员会命名为“中国小杂粮之乡”、“中国肉羊之乡”和“中国亚麻之乡”。

会宁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

会宁自然条件严酷,资源匮乏,十年九旱,年平均降水量仅370毫米,年平均蒸发量达1800 毫米,是典型的西北内陆干旱地区。

我的家乡甘肃会宁

我的家乡甘肃会宁

我的家乡甘肃会宁可能是造物主的吝啬,仅给了这里一片贫瘠的土地;也可能是造物主的偏爱,给了这里一群与众不同的会宁人。

生活在这里的人,由于自然条件的刻薄,命运注定了他们拼搏的一生……如果把甘肃看成一个斜挂着的两头大的糖葫芦的话,会宁就是下边那颗最涩的一块。

祖国大西北的甘肃向来以既“干”又“酥”而著称,会宁便是这干苦浓缩的精华。

每年到了三四月,缺水就成为困绕会宁农民的一大难题,就像灾年的粮食青黄不接一样,家家在每一年六七月份收集在窑里的那一点水到了两年的交接处都已捉襟见肘了,而天却迟迟不下雨,农民的心就像土地一样开始干焦。

如果村子前后有一口有水的井,就成了全村人的“命根子”。

我们村就有一口,在村子中间,人们都叫它“老井”,不知道它有多老,自从我记事起,人们就这样叫它了。

老井里的水很甜、很凉,我们都爱喝,不煮喝了肚子也不痛。

老井的水也大,听老人说是过水,也许是吧,舀干时候不大就又能蓄一尺深。

但是,能得到大自然这样恩赐的村庄毕竟太少了,很多村子就根本挖不出一口有水的井。

怎么办?那可惨了,除了到外地买水外就只有不惜十几里甚至几十里到邻近的村子去“借水”了!借了当然是不可能还的了。

到了缺水的季节,为了大家都能喝到一点水,我们村的老井也就临时上锁了,每天中午和傍晚各开一次。

开井时刻到井滩去,可热闹了,比赶集的人还多--本村的、外村的,男女老少都有,牛羊等牲口也在人群中来去穿梭。

看着他们顶着正午的烈日,挑着两桶水一步三晃的走在崎岖的山路上,怕洒出一滴水而提心吊胆的情景,不由使人惊叹万分。

会宁民间流传着这样一句俗语:“一碗油换不来一碗水。

”道出了这里水的珍贵。

如果你走进会宁农村的每个家庭,都会在厨房里发现一个一米多高的大缸,是装水的,挑来的水全部装在里面,慢慢地用,一点点地用,能省的尽量省,绝不能有半点的浪费。

只有他们才深深知道这水是来之不易的。

井,已成为会宁人的“命根子”;井,已溶为会宁农民的一部分!会宁人对井的渴望,决不亚于城里下岗职工对一份好工作的渴望!吃水莫忘打井人。

红军会宁会师

红军会宁会师

红军会宁会师会师期间,6万会宁人民不但保证了近7万名红军将士战斗、生活所需,还把400多名会宁子弟送进了红军队伍。

据不完全统计,当时仅征集带走的粮食就近500万斤。

而如今,曾为革命作出重要贡献的会宁,也得到了中央和全国各地的支持。

仅2008年,国家下拨会宁农村建设、扶贫、社会事业等诸多项目资金就达到52150万元;2006年以来,中央、省、市累计下达抗旱资金305万元,引洮工程等诸多饮水和灌溉工程也相继开工建设。

在会宁县如东友好小学,从去年开始,每年都有来自江苏省如东县的十几位老师参与教学。

第二批支教老师的带队老师陈德明说:“我们在这里上课,要把如东教学的新方法带到这里,更要认真接受革命传统教育。

”在会宁县城正南30公里的中川乡大墩梁烈士陵园拾级而上,耳听着杨树、侧柏在风中沙沙作响,仿佛又回到了会师之后的大墩梁阻击战。

在这一场战役中,红5军副军长罗南辉和887名红军指战员伤亡。

如今,站在烈士陵园里俯视四周,农田里的小麦正在收割,玉米正在吐穗,一片丰收景象,早已没有了战争的痕迹。

每逢清明、春节,上坟的大墩村民总记得到烈士陵园点一炷香、烧几张纸……登上会师楼,远眺白云蓝天,看着楼上猎猎作响的红旗,耳边仿佛又听到激战的枪炮声,看到红军战士从硝烟中走来。

高原小城会宁,已经紧紧和中国革命联系在了一起。

这一感情,穿越时空,无法阻隔。

甘肃会宁:红军会师之地谱写历史新篇章(二)会师精神鼓舞开创新的伟大篇章73年来,“自强图存,团结胜利”的会师精神,激励着会宁人,克服天旱少雨的自然环境,不断谱写新的篇章。

会宁缺水,多年平均降水在300毫米左右,年蒸发量高达1800毫米,十年九旱。

境内主要河流——黄河一级支流祖厉河大部分是苦咸水,无法利用。

杜守琴说:“上世纪70年代大旱时,麻雀和牲口一看见部队的送水车就往前冲,赶都赶不走。

”今年,会宁又遭遇了一场罕见的大旱,从1月到6月初没有一场有效降雨,城区断水,农田失灌。

面对罕见旱情,会宁县干部群众发挥“自强图存,团结胜利”的会师精神,不等不靠,积极应对:夏粮绝收了,但以玉米为主的秋粮作物却抵御住了干旱,丰收有望;水窖干了,政府筹措资金补助群众一车一车从灌区拉水,没有一户群众因为干旱而断水……经过60年锲而不舍的努力,会宁水利设施从无到有获得了长足发展。

看看咱会宁人

看看咱会宁人

看看咱会宁人走出了大山的会宁人----谨以此文献给正在各个行业奋斗的年轻人们!苦了累了想想我们是会宁人,我们有自己的精神支柱!会宁,一个十年九旱,自然条件极差的国家贫困县;70年前中国工农红军一二四方面军在这里胜利会师,标志着二万五千里长征结束;虽然这里条件艰苦,气候异常恶劣,人民生活极其贫困,但这里有一个令所有会宁人都非常自豪地名字——状元县!改革开放后的今天,“苦甲天下”的会宁再次向全世界演绎了一个新的传奇:挣扎在温饱线上的58万会宁人民在短短20年内为国家培养出4万多名大学生,3000多名研究生,目前全球各地的50 0多名博士来自这里!在全国甚至全世界都遍布着会宁学子的足迹,据统计,仅北京中关村高科技开发区的会宁籍学子就有240多名!现在感受一下“博士之乡”的贫穷、辛酸、自强和荣耀。

(一)地球背面的会宁博士兄弟【1,2】从会宁县郭城镇向西出发约5公里处有一个并不十分显眼的路牌,路牌标着两个字:新庄。

熟悉这里的人都知道,沿着路牌旁边的山路一直朝北前进就是远近闻名的“状元村”——杜岘。

据说全村近几年走出去的大学生有20多名,大名鼎鼎的“洋博士”王彦森、王彦硕兄弟俩就出生在这里。

由于没有任何资源,杜岘人长期盼望的柏油马路成为永远的梦想,他们清楚的知道没人会给这个没有“钱途”的地方铺油路,一路上的黄土“包裹”着我们的车子,凸凹不平的10里山路一走就是半个多小时。

杜岘村位于山梁上,持续4年的大旱,让这里看不到任何生机。

王彦森、王彦硕兄弟的家位于村子最北边,73岁的母亲去了小女儿家,家里只有大哥王彦青一个人,他正在门口晒柴禾,由于庄稼连年绝收,全村人做饭烧的柴都是山沟里挖来的,刚挖的柴只有晒干后才能烧。

大哥彦青今年53岁,性格耿直、倔强,一直是村里的务农好手,一听我们是来采访他家出了两博士的事,大哥并没表现出热情,他说:“就是多念了几天书,有啥采访头,家里坐坐也可以,采访就算了。

”话是这么说,但大哥还是礼貌的将我们让进他家的院子。

我的家乡作文:家乡的杏树

我的家乡作文:家乡的杏树

我的家乡作文:家乡的杏树我的家乡作文:家乡的杏树我的家乡在会宁,这里土地贫瘠且十年九旱,所以树木生长比较困难,当然树木也比较稀少,在我的家乡见得最多的要数杏树了。

杏树是一种非常耐干旱是树,就算几个月甚至大半年不下雨,它也照样活得好好的,照样开花结果,因此,我非常喜欢这种生命力极强的树。

每到春天天气乍暖还寒时,杏树就已经耐不住寂寞了,红红的花苞偷偷地从枝丫间探出了小脑袋,急不可耐地打量着外面的世界。

慢慢地花苞越来越多、越长越大、越大越红,远远望去整个杏树好像一把火红的大伞。

清明前后随着一场难得的春雨的滋润,花苞终于绽开了——千娇百态地跳跃在枝头上,一点点的雪白,一点点的粉红,一点点的火红……娇艳鲜嫩的花儿互相挨着、挤着,争先恐后地卖弄着自己的媚态,吸引得成群的蜜蜂流连忘返。

到了初夏,杏树的叶子越长越密,毛绒绒的绿杏子藏在密密麻麻的树叶中,不仔细看还很那发现。

不过你不用担心,刚长出来的杏子就像刚出生的婴儿,一天一个样子,几天不见就长大了。

等到有大拇指那么大的时候,馋嘴的我们就已经忍不住了,迫切地摘一个放在嘴里尝,不过我要告诉你的是,这时的杏子一点都不好吃,又苦又涩,吃一个,你绝对不敢再吃第二个。

炎热的夏天逐渐过去了,杏子也慢慢地长大了,等到夏末秋初的时候杏子完全成熟了。

远远望去满树都是累累的果实,黄澄澄的杏子仿佛压得树枝都喘不过气来,满树的杏子散发出诱人的香味,让人馋涎欲滴。

迫不及待地摘一个放在嘴里,软软的、甜甜的、酸酸的,好吃极了。

这个时候如果你来到我们村里,我保证你可以大饱口福,不过你可得勒着点,千万不能放任自己的肚子,杏子可不能多吃,吃多了会将你的牙酸倒,连最软的豆腐都咬不动!寒冷的冬天终于来了,杏树脱光了叶子,这时候的杏树特别像坚韧傲岸的西北汉子,苍劲的虬干勇敢地抗击着西北风,呈现出的又是另一种美。

杏树不仅生命力顽强,而且全身都是宝:杏子可以直接食用、也可以晒成香喷喷的杏干;杏核既是止咳平喘的良药、也可以腌制成美味可口的咸菜;杏木既能加工成精美耐用的家具,也是农家最主要的柴火,取暖、填炕都很好……特别是近几年开发的“会师源”牌杏仁露,更是好喝,呷一口沁人心脾、益爽至极。

我的家乡

我的家乡

经济
会宁是绿色产品的生产基地。区域海拔较高,光照充足,没有污染, 有生产绿色产品的天然优势。2004年,全县种植紫花苜蓿70万亩,羊饲 养量80万只,牛饲养量7万多头;种植杂粮35万亩,年产豌豆、扁豆、 荞麦、莜麦、良谷米4万多吨;种植洋芋65万亩,年产洋芋100多万吨; 种植瓜果蔬菜和经济作物31万亩,年产大板凤眼黑瓜籽7000多吨、杏产 品4万吨。铁木山矿泉水被国家命名为优质矿泉水;用当地杏仁和矿泉 水配制生产的“万里缘”杏仁露被评为省市名牌产品;年产3.5万平方米 的仿古地毯,是外贸出口的免检商品;荞麦米和良谷米被国家认定为A 级绿色产品;小杂粮、草畜、洋芋和瓜菜四大支柱产业不断发展壮大, 形成了三利、祁连雪、博亚、恒源等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2003年,会 宁被中国特产之乡委员会命名为“中国小杂粮之乡”和“中国肉羊之 乡”。会宁交通通信便利。东与宁夏回族自治区接壤,西与兰州市为邻, 南过西安,北达内蒙古。国道312线、309线横跨东西;省道靖天路、定 会公路贯通南北,县乡公路纵横交错,形成四通八达的道路网络。西 安—兰州—乌鲁木齐光缆过境会宁,2万多部程控电话交换系统贯通城 乡,连接国内外。
教育
会宁是西北教育名县。自古以来有崇文修德, 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仅明清两代就有进士20 人﹑文武举人115人﹑贡生396人。自恢复高考 制度以来,已向全国各大中专院校输送学生近4 万人,其中,获得学士学位1万多人、硕士学位 1000多人、博士学位200多人。会宁教育的“三 苦两乐”(领导苦抓、家长苦供、社会苦帮、教 师乐教、学生乐学)精神享誉省内外,赢得了 “状元故里,博士之乡”的称誉
历史
会宁是历史文化古城。会宁“地控三边, 县居四塞”,是古丝绸之路重镇,素有“秦 陇锁钥”之称。早在新石器时代,这里就有 人类生息繁衍。自汉武帝元鼎三年(公元前 114年)设置祖厉县,已有2100多年的历史。 古城会宁,城辟四门,东为“东胜门”,西 为“西律门”,南为“通宁门”,北为“安 静门”。城郭形如凤凰展翅,故有“凤城” 之称。秦始皇、郭文普、 汉武帝、林则徐、 左宗棠、谭嗣同等曾到过会宁,留下了戍边 足迹,翰墨诗赋。

甘肃省会宁县

甘肃省会宁县

甘肃省会宁县简介位于甘肃中部。

北与白银市平川区、靖远县接壤,南与定西市通渭县毗邻,西连定西市安定区、兰州市榆中县,东靠平凉市静宁县和宁夏固原市西吉县、中卫市海原县,。

坐标在北纬35°33′至36°26′、东经104°31′至105°34′之间,总流域面积6439平方公里,属陇西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平均海拔2025米,气候属温带季风型气候,年平均降水量为340毫米,年蒸发量达1800毫米;辖28个乡镇,总人口58.31万人,境内有汉、回、蒙古、满、藏、东乡等6个民族。

会宁是历史文化古城。

会宁“地控三边,县居四塞”,是古丝绸之路重镇,素有“秦陇锁钥”之称。

早在新石器时代,这里就有人类生息繁衍。

自汉武帝元鼎三年(公元前114年)设置祖厉县,已有2100多年的历史。

古城会宁,城辟四门,东为“东胜门”,西为“西律门”,南为“通宁门”,北为“安静门”。

城郭形如凤凰展翅,故有“凤城”之称。

秦始皇、汉武帝、林则徐、左宗棠、谭嗣同等曾到过会宁,留下了戍边足迹,翰墨诗赋。

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会师纪念塔会宁是中国革命圣地。

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会宁胜利会师,揭开了中国革命历史上崭新的一页。

1936年10月8日清晨,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于此,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

当时,中央领导曾在西津门楼上开过会,故于1958年将西津楼改建为红军“会师楼”。

为了弘扬红军精神,会宁人民修缮了会师楼,扩建了革命文物陈列馆,并于1986年建造了高达28.78米,共11层的纪念塔,正面雕刻着邓小平题写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会师纪念塔”18个大字。

塔内还悬有甘肃楹联学会会长安维翰撰写的对联:“会一二四方面红军,忆井岗举旗,遵义筹策,大渡桥横,金沙水拍,过草地,爬雪山,除腐恶,斩荆棘,长征途中三军明良遇,将相和,肝胆相照,风云际会;宁千万亿倒悬黔首,顾祖厉激浪,香林放彩,关川穗硕,青江风徐,去郭城,穿韩砭,越沟岔,翻坡寨,枝杨镇上全民箪壶迎,袍泽与,诗文传捷,酒看犒师。

甘肃省会宁县基础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甘肃省会宁县基础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甘肃省会宁县基础教育现状调查报告甘肃省会宁县基础教育现状调查报告重庆邮电大学大学生三下乡脊梁分队宣传组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会宁的自然环境会宁是一个农业大县,人口大县,地域大县,教育大县,财政穷县.位于甘肃省中部,白银市南端,属陇西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平均海拔2025米,气候属温带季风性气候,年平均降水量340毫米,然而蒸发量却高达1800毫米,总地域面积6439平方公里,自然条件严酷,十年九旱是会宁的基本气候特征,资源匮乏,经济发展落后,是全国扶贫开发重点县之一;是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会师圣地和丝绸古道名城;是国家特产之乡委员会命名的"中国小杂粮之乡"和"中国肉羊之乡";是西北教育名县.有优良的教育传统和办学特色.全县管辖24个乡,4个镇,290个村(居)民委员会,2066个村(居)民小组.5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万人,境内有汉,回,蒙古,满,藏,东乡等六个民族.财政连年赤字.干旱少雨是这里农业生产和群众生活的最大制约因素,素有"陇中苦脊甲天下"之称.(搜网欢迎您投稿)会宁县地形分布表:地形低山丘陵黄土残塬河谷川台所占比例80%14%6%发扬红军精神秉承教育传统――会宁教育发展概况一.领导重视,科学决策,保证教育事业优先发展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历届县委,县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发展教育事业的重大决策,充分调动了各个方面的办学的积极性,激发了广大师生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辛勤,刻苦学习的热情,使会宁教育走上了良性循环的发展道路,实现了教育二十年大见成效的奋斗目标.一是作到教育"三个纳入","三个优先","四个到位".即把教育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纳入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各级领导任期目标管理责任制;在制定和执行政策时,优先考虑教育的发展,在财政困难的情况下,优先考虑对教育的投入,在落实干部职工的优惠政策时,优先考虑到教育和教育者;实际中作到思想到位,领导到位,到位,措施到位.二是县,乡两级政府实行议教制度,主要领导实行联系学校制度,各级各类教育领导机构健全.县委,县政府每年召开一次教育会议,县委常委会和政府常委会定期听取教育汇报,讨论几次教育,及时做出有关决定和意见,制定教育发展规划,教育改革的重大措施.县人大,县政府每年都要安排教育视察和主题审议.各乡镇把发展教育事业纳入党委书记,乡镇长任期目标,每年年初,县政府与各乡镇政府签订义务教育普及,教育经费筹措,校舍维修,代课教师待遇落实,成人教育计划等目标管理责任书,落实任务,责任到人,年终有由政府牵头,四大家分管领导带队,教育,财政有关部门参与统一检查验收,严格兑现奖罚,从而形成了各级领导干部下乡检查,都能坚持进学校门,问学校事,帮助学校排忧解难的良好风气.二.建立和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实行普及义务教育承包制,积极推进普及九年义务教育进程.在普及九年义务教育过程中,全县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实行县,乡两级管理,县,乡,村三级办学体制.2001年全国基础教育会议召开之后,全面落实"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进一步明确各级政府举办义务教育的职责,想方设法增加教育投入,千方百计改善办学条件,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自实施"两基"以来,积极推行乡,村包学龄儿童入学率,学校配合乡,村,校共包普及率,学校包毕业率的"四包"制度和"两基"目标责任管理制度,并层层签订责任素,使普及九年教育具体指标到乡,到村,到校,责任到人,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提供了可靠的保障机制.具体中,坚持"动态管理,提前介入"的原则,抓住入学率,辍学率,完成率等关键指标,全面落实了四项保障制度.首先,落实入学通知书制度.每学期开学前两周,各乡镇政府向适龄儿童家长发送《入学通知书》,对个别不能及时送子女上学的家长,采取上门动员,说服教育等措施,逐步提高了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其次,落实初中就近划片招生制度.每学年开学前,根据各乡镇初中办学规模,要求各乡镇初中实行统一划片就近招生,划片情况具体落实到村,落实到组,落实到社区,确保乡镇95%以上的适龄儿童和县城100%的适龄儿童按时升入初中.在此基础上,结合学校布局调整和危房改造,有计划有步骤地扩大初中办学规模,尽可能做到让更多的小学毕业生按时升入初中.近三年,全县先后调整撤并学校111所,初中扩班100多个,扩招学生7000余人.第三,落实贫困学生救助制度.采取"依法治流,责任堵流,救助截流,教管防流"等措施,控制在校学生辍学流失.2001年至2015年,全县共争取国家"两免一补"经费万元,受益学生万人次,其中免杂费资金万元,受益学生万人次;免费教科书资金万元,受益学生万人次;补寄宿生生活费资金万元,受益学生6000人次.2015年,省上下达全县免学杂费资金2468万元,其中农村小学年生均150元,农村初中年生均200元;县镇中,小学生均180元和230元.享受免费教材贫困家庭学生万人;下达安排公用经费382万元,其中小学年生均24元 ;初中年生均32元.补助寄宿生生活费412万元受益学生人,以上三项(不含免费教科书)共计3262万元.为了使"两免一补"真正做到公正,公平,公开,县上成立了领导小组,设立了办公室,制定下发了《会宁县"两免一补"实施暂行办法》,就贫困学生的界定,资助资金的发放标准和发放程序等方面提出了严格要求.目前,此项进展顺利,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反映良好.第四,落实"一费制"收费制度.加大了教育收费专项治理,加强了学校常规管理,减轻了学生的经济课业负担,保证学生"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三.加强教育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首先,抓好领导班子配备.重点是校长的选拔和培训,逐步把一批职业道德较高,富有教学经验和管理能力的中青年优秀教师选拔到学校领导岗位,分期分批对六年制以上学校主要领导进行了集中培训,选送初,高中校长到省,市学习,挂职锻炼,校长队伍素质得到普遍提高.目前在任校长从年龄上来讲,高中校长平均48岁,初中校长平均42岁,小学校长平均35岁 ;从学历上来讲,高中校长具有本科学历的占80%,初中校长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占92%,小学校长具有中师以上学历的占98%.现任校长学历统计表:学历高中初中小学本科学历80% 36% 9%大专学历 100% 92% 28%中师学历 0% 100%98%其次,抓好教师队伍建设.一是县政府制定出台了《会宁县教师队伍管理暂行办法》,从学校管理,校长队伍建设,师德培养与建设,毕业分配,教师调动,教师培养与培训以及专业技术职务评聘与考核等方面,进一步规范了教师队伍管理.二是制定了《会宁县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五年规划》,对学历不达标的教师优先提供进修,函授等机会.先后组织实施了"教师继续教育工程","551"教师骨干培训等活动,累计培训中小学教师7000多人次.目前,全县小学,初中,高中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达到%,%和57%.三是不断充实教师队伍数量.针对全县学龄人口高峰期到来,教师数量严重不足等问题,县政府克服财政投入不足等困难,加大教师补充力度,近三年来共补充中小学教师2079名.四是打破用人常规,出台引进高素质教师的优惠政策,吸引紧缺学科的本科学历教师来会宁任教.第三,关心教职工生活,提高教师的社会和生活地位.在会宁教育发展的各个阶段,县委,县政府始终重视从政治上,思想上,上,生活上关怀教师.先后培养了1000多名优秀教师入党;给有30年以上教龄的800多名教师颁发了荣誉证书;先后20次表彰奖励优秀教师和优秀教育者1800多人次;有100多名教师被选为全国,省,市,县人民代表,政协委员;先后集资修建了总建筑面积10万多平方米的7个教师住宅小区,解决了1000多名教师的住房问题;在县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首先保证教师工资,全额兑现教师各种津贴,补贴,优先解决教师尤其是乡村教师看病难,报销难的问题.从2001年10月开始,会宁作为全省6个教师工资统一发放试点之一,率先实行统一发放,杜绝拖欠.通过上述一系列积极措施,逐步形成了一支合理稳定,素质较高的教师队伍,涌现出了以全国十大杰出职工,全国师德标兵,全国劳动模范,"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冉树苍和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王锡武为代表的一大批热爱教育事业,教育有方,效果良好的优秀中小学教师.四.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努力改善基础教育办学条件一是保证经费投入.坚持"政府为主,社会为辅,财政支持,项目带动"的思路,通过国家投入,省市教育部门支持,县乡财政筹措,实施教育项目,干部职工捐资,向金融部门贷款,由承建单位垫付,社会力量援助等多种渠道筹措义务教育经费.2002,2003年两年间全县共投入义务教育经费万元;2015年,全县投入教育经费5000多万元,2015年全县投入教育经费6000多万元,四年间共投入学校建设费用近2亿元,这在会宁历史上是空前的.二是狠抓项目建设.2001年,组织实施投入2349万元的第二期"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项目,累计完成建筑面积44904平方米;2002年开始,组织实施"财政转移支付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项目,每年下达资金617万元,五年共计3085万元;近四年,共完成城市教育费附加,扶贫,外援等项目投资800多万元,对30余所中小学进行了改建,扩建或新建;2015年开始,组织实施总投资2930万元的国家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项目工程,规划对40所中小学,进行扩建.三是大力改善办学条件.自2001年以来,先后新建,改建,扩建校舍20万平方米,全县校舍面积由42万平方米增加到平方米,净增近20万平方米,办学条件得到了明显地改善.目前,在全县600多所中小学校中,新建学校达到300多所,占一半以上;乡镇中心小学以上学校中,楼房项目学校40所,总面积176147平方米,占校舍建筑总面积的35%;村级六年制小学中,砖混,砖木结构校舍占到同类学校校舍面积的60%;乡镇初中砖混,砖木结构校舍占到同类学校校舍面积的95%.全县各级各类学校的办学条件从排危到配套,从配套到达标,校容校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无论城乡,目前建筑最好,环境最好的都是学校.办学条件改善情况统计表:经费投入校舍修建年份金额(万元)工程项目面积(平方米)2002,2003义教工程4490420095000危房改造工程6523420096000增建面积20万五.改革学校管理机制和教育教学方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一是加强对教育教学和教学研究的管理.县教育部门制定了《会宁县教育教学管理的若干规定》和《会宁县普通中小学教学常规》,对学校教育和教学的各个环节做了详细的规定,使全县各级各类学校教育教学做到有组织,有计划,有秩序.与此同时,还制定出台了《乡教委教学辅导员职责》,《乡教育研究会条例》,《学校学科教研组条例》,《会宁县教育教学研究课题管理试行办法》等教研职责制度,加强了教育教学研究,有力地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二是开展多层次的教研活动,走出去,请进来,促进教育教学改革.全县先后邀请百名全国各地特级教师,中小学校长来我校讲课,讲学,派出一大批骨干教师合和教研人员到教研教改先进省区和学校考察学习.各乡和学校定期组织参观,交流等教研活动,先后在全县,推广了二十余种适合会宁教育情况的,具有个人或学校特色的优秀中小学教学法.三是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认真组织实施"JIP"计划,找到了贫困地区发展和改革小学教育的路子,为最终全面提高小学教育质量创制了良好的开端.四是根据《会宁县素质教育实施方案》,新课程标准实施意见,从完善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方法,提高课堂入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实施育人目标.2003年,全县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实验启动实施;2015年秋季,全县义务教育阶段所有起始年级全面实施新课程改革实验.六.按照质量,规模,效益相统一的原则,合理调整学校布局和教育结构一是改革开放初期,针对全县学校布局分散,布点多,整个教育结构头重脚轻,基础薄弱的状态,县上按照适当压缩高中,积极协调初中,大力充实小学的原则,利用五年时间调整了中小学布局和教育结构.先后撤并学校100多所,使乡中心小学,初级中学,高级中学成龙配套,形成了"小学成面,初中成片,高中成点"和"一乡一所初级中学 ,一村一所六年制完全小学"的布局.二是改革和调整了中等教育机构,打破了传统单一的教育模式.上世纪80年代初期,先后将6所普通中学改办为农职中学,并在部分初中附设"三加一"班,开设劳动技术课程.与此同时,大力发展成人教育,把扫盲教育和农村适用技术培训有益结合起来,逐步形成了"三教统筹,协调发展"的格局.截止目前,全县有一所农职业中学达到省A级农职业技术学校,设置专业13个;全县28个乡镇各建成了农科教中心,为全县经济建设培养了一大批实用技术人才.三是早在1985年,会宁一中,会宁二中就剥离了初中部,集中精力办高中;1998年新建开办会宁四中;2003年又新建了会宁五中.两校规模都在30多个教学班,使高中教育的发展呈现出一种良好的态势.七.健全和落实教育信息化运行机制,促进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近年来,牢牢抓住国家大力实施信息技术教育和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项目的难得机遇,坚持"立足现实,统筹规划,超前配置,注重实效"的原则,按照"理念为先,师资为首,资金为重,管理从严,应用为本"的思路,把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作为错金全县教育跨越式发展,缩小与发达地区区差距的有效手段,采取"投,借,贷,捐,赊"等方式,多放筹措教育信息化建设经费2000多万元,从2001年开始,先后组织实施了"明天女教师培训计划"远程教育项目,农村初中"校校通"工程项目,中欧甘肃基础教育项目,二期"义教"工程信息技术教育项目,国家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试点示范项目和国家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试点项目等教育信息化建设项目.现代远程教育覆盖面接近全县农村中小学的100%.现代远程教育和信息技术教育设备的投入使用,为全县农村各级各类学校开展本校培训,本校教研,农村学院干部教育,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巩固"两基"成果,实现幼稚教育资源共享和会宁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一窑浊水育英才,三苦精神遍神州――会宁教育的"三苦两乐"家长:砸锅卖铁供娃上学会宁县地处山区.不仅县城离各乡镇很远,就连村子离乡镇也多达十几公里,几十公里.翻山越岭,学生上学路途遥远而艰难.所以很多村里孩子上初中,甚至上小学高年级都要在学校寄宿.这样,家庭的教育支出就要高很多.因为连年天旱,地里的庄稼经常欠收.但即使这样,家长很少有让孩子辍学的.一位小学校长这样对记者说,在他们那里,只有五种人(聋,哑,傻,瘫,精神病人)不上学,剩下的都上学,所以"普九"达标问题根本不需要国家操心.供孩子上学,家长们苦中作乐有的考上大学了,家里供不起,亲戚,朋友,邻居,别的忙可以不帮,但这个忙都愿意帮.纷纷借钱送孩子上学.所以,"家长苦供"之外,往往又加上了一句:"亲友苦帮".这也是很真实的写照.父母苦供学生,宁可砸锅卖铁,令人感慨不已.就是从这些家庭里,走出了一批又一批的大学生.农民家庭年收入统计表:人均年收入(元)300以下300-800800-15001500以上所占比例%%%7%学生:坚韧不拔玩命苦学我们了解到孩子们一天的生活大致是这样的:早上5点半,学生们就起床上早自习了;6点半左右上早操,然后吃早饭.早饭多是孩子们吃自己从家里带来的干粮,就着开水吃,有些学校连开水都没有.学生每次回家都要带够吃一个月的干粮,或者是父母专程定期给送来.晚饭和早饭差不多.一位老师告诉记者,有30%至40%的孩子甚至不吃晚饭.这样算下来,一个学生一个星期花6元吃饭,男生一个月20多元就可以解决吃饭问题了(最多的也超不过40元),女生花得则更少.看着学生们这样,老师们都很心疼,却都很无奈.教育局高局长说过这样一段话:"会宁学生的学习精神成就了会宁教育.学生那种坚韧不拔的吃苦精神从小养成,长大后是很了不起的精神财富."全县高考升学率统计表:录取情况本科上线专科上线高职所占比例42%%%教师:起早贪黑血汗教学县教育局的相关负责人告诉我们,会宁不但学校建设基础差,教学设施差,而且师资水平也不高.以高中为例,教师骨干中多是大专学历的教师,本科学历达标率仅有49%,而很多达标的也主要通过进修,自考,函授等取得学历的.初中,小学教师的学历水平那就更低了.虽然会宁考出去那么多大学生,可真正能回来的凤毛麟角.虽然如此,这里的每一位教师还是靠着夜以继日的敬业,为会宁的"高考神话"做了"铺路石".尊师重教,在这里才是真正地蔚然成风.其实,从我们在教育局获得的资料来看,这里教书的老师们生活条件也并不好.教师工资待遇统计表:高中初中小学工资300以下300-10001000以上200以下200-800800以上200以下200-800800以上所占比例6%72%22%13%78%9%31%64%5%揭开旱塬秀峰神秘的面纱……――会宁教育的特点会宁教育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许多把教育发展规律和会宁实际有机结合起来的特点.主要有:求实性,超前性,开放性,社会性和竞争性.会宁教育的求实性:按照会宁的自然条件,社会条件和历史的,现实的因素决定会宁教育的大政方针,是会宁教育的一大特点.主要表现在:第一,在学校布局和教育结构调整方面,哪些该充实,哪些该调整,哪些该发展,充实,调整,发展采取什么样的步骤,都从会宁的实际出发,这样既调整了教育结构,又不因大调整而影响教育质量.第二,在教育观念上的转变,坚持既教书又育人.既要让学生掌握扎实系统的基础知识,又要开发学生智力,培养能力,并使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知识与能力同步发展.第三,在教学方法上的改革,强调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吸收当代教育理论的新成果.第四,对外地,外校的先进经验,结合本地,本校的实际加以消化,在消化过程中形成有自己特色的东西,不生吞活剥,照抄照搬.教育发展中的超前性:会宁教育有几项带动全局的大事走在前面,取得了主动,使会宁教育走上良性循环的路子,也是会宁教育质量不断提高的重要因素.第一,在普通教育内部结构的调整上,当相当多的地区和学校热衷搞"尖子班","重点班"的时候,会宁县就开始压缩高中,充实初中,加强小学,为面向全体学生开展教育,大面积提高小学和初中教育质量奠定了基础.小学和初中教育质量的提高,既有利于保证义务教育质量,又为社会和高一级学校输送了合格人才.会宁的高考升学率连年在甘肃省名列前茅,不是"片面追求升学率"的结果,而是基础教育扎实,小学初中教育质量不断提高的结果.第二,在中等教育结构的改革上,早在1982年,会宁就把一所高中改为农职业中学,属全省开办农职业中学较早的县区之一.当1986年全省各地普遍重视职业技术教育时,会宁已培养出两届三年制农学专业毕业生,尽管由于会宁干旱多灾,地下矿藏极为贫乏,基本上没有什么工业,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才作用的发挥,但是,职业技术喊叫于培养的实用人才已在促进当地经济建设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第三,近几年,在改善办学条件中,用"明天的钱办今天的事",使全县各级各类学校的办学条件从排危到配套,从配套到达标,校容校貌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教育发展中的开放性:会宁地处偏僻,交通不便,但教改信息却不闭塞.即使广大农村学校也能及时地了解到外地教改的新情况,新动态,新经验,之所以这样,是因为会宁教育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开放性.主要表现在:第一,经常派出中小学领导和骨干教师到外地学习先进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学习先进,寻找差距,提出新的目标;第二,邀请外地教育专家,特级教师和教学骨干来会宁传经送宝,组织广大师生观摩,不断克服故步自封,墨守成规的思想;第三,全县部分中小学同外地的一些中小学建立校际关系,本县中小学之间也建立了校际关系,互通信息,滩头校改新理论,新问题,寻找新措施,新办法;第四,及时搜集教改信息,推广县内外先进教育经验,帮助教师开更新理念,促进脚给;第五,经常组织县内各学校的教师开展观摩教学,组织校内教师相互听课,形成了赶,学,比,帮,超的良好风气;第六,充分利用网络手段和远程教育手段获取新信息,运用新信息,开阔视野,增长见识,不断提升教育水平.教育发展中的社会性:从城镇到乡村,不论干部,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人人都把孩子上学读书当作社会中最重要的大事来对待.各级领导,各级各类学校,广大师生,学生家长拧成一股绳,齐心协力办教育,是会宁教育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社会资源,深厚的文化背景和良好的教育土壤,使会宁各级党政领导,社会各界,广大人民群众历来十分重视教育,关心支持教育事业的发展,这就是会宁教育模式,会宁教育现象,会宁教育精神所在,是会宁教育的根本优势所在,也是会宁教育的显著特点.教育发展中的竞争性:把竞争机制引进到教育,为各级各类学校创造了不同层次的平等竞争的局面,启动教育内部和外部的活力,是会宁教育又一十分显著的特点.这种竞争具体表现为校际竞争,校内竞争和社会竞争.第一,就校际之间的竞争来说,五所重点高中是一个竞争层次,并为全县其它高中起到了示范带头的作用;各乡镇初级中学是一个竞争层次,并为本乡的其它初中起到示范带头作用;县城四所小学是一个竞争层次,并为全县各乡中心小学起到示范带头作用.第二,就校内竞争说,通过严格执行各种规章制度和教育教学量化管理条例,使级与级之间,班与班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

阐述会宁 大山的脊梁

阐述会宁  大山的脊梁

大山的脊梁会宁多山,山大沟深,土地贫瘠,十年九旱,是以雨养农业为主的农业县。

年均雨量降340毫米,年蒸发量高达1800毫米。

这里的大地少了绿色,一眼望去到处是光光秃秃的山,像一个被岁月风干了年轮的老汉,那雄浑的黄土,纵横的沟壑,干涸的河流,说明这里的自然条件十分严酷。

就是在这样一个自然条件差,经济基础弱,师资力量算不上雄厚的西北贫困县,凭着“政府苦抓、家长苦供、社会苦帮和教师乐教、学生乐学” 的“三苦两乐”精神,优良的教育传统和鲜明的办学特色,连续30年改写着教育实践,创造了一个又一个高考神话,西北高考状元县和博士之乡由此闻名遐迩。

由于自然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所限,和甘肃其他许多地方相比,会宁的师资力量较为薄弱,教学设施极为简陋,教学理念较为陈旧。

但人是最重要的生产力,才有大批学生在这里成就人生梦想,绘制七彩人生。

在这里你能看到看到,许多教师,起早贪黑,努力教书,悉心辅导,无偿补课的身影;许多身处农村的两半户教师,虽劳动力单薄,家境贫寒,有时竟然断炊,可仍然无私奉献的身影,在这里你能看到,衣衫单薄的莘莘学子,数九寒天,秉烛夜读的身影,在这里你能看到,淳朴的父老乡亲,面朝黄土背朝天,为生计奔走,却诠释着再穷不能穷教育的理念…他们是达山的脊梁,在这里你能看到大山的坚韧与伟岸,在这里你能看到大山的坚强不屈与深沉,在这里你能看到大山的质朴与胸怀。

我出身在会宁,热爱这片土地,它不仅是生我养我的地方,更是我的精神家园。

大山的品质早已流在了这里祖祖辈辈的血液里。

在这里成长我倍感荣幸,物质的贫穷让我明白怎么去面对生活,怎么去面对这个物欲横流的世界。

生者当自强,我们没办法去出生的环境,但我们可以生活的现状。

生在会宁,已经习惯了节俭,纵然节俭,但还是常常会为生活所迫。

很少能见到父亲,更很少见到闲下来的父亲。

为了生计,为了我们,父亲奔走在别人的城市,哪怕是街道马路桥洞也不属于父亲。

父亲穿梭于城市的车水马龙,高楼大厦,在城市每个角落都有父亲的汗水。

西北老家的冬天很冷

西北老家的冬天很冷

西北老家的冬天很冷展开全文西北老家的冬天很冷(张德强)按照季节来说,西北老家的天气还不算最寒冷的时候,因为大雪还没有完完全全铺天盖地降落,可在我的心里,寒流已来袭,感觉这个冬天照样好冷的。

最近,看到老家有爱心团队又开始一波接一波去关爱农村留守老人,他们通过接力把爱心人的爱送到需要帮助的老人手里,帮帮他们渡过这个冬天,看看这些老人他们目前的生活现状感觉心里还是很难过的。

我是在老家大西北的一个小山沟沟里长大的。

90年代末我就开始出门打工,家里虽然种地,但我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南方城市工厂打工,很少回西北老家的。

这几年,孩子大了也走出来,家里完全锁上门了,全家人以打工为生。

说实话在外打工多年后我慢慢把西北老家的一些人和事有些淡忘,若不是去年年末自己参加了一次家乡关爱老人的活动,我还真不敢相信如今农村留守在家乡的很多老人他们简单的生活都过的如此艰难的,不是亲眼所见,没有人会告诉我他们的实际生存情况的。

我知道老家的这些留守老人大部分他们年轻的时候把全部心血投入到山区农业生产中,耕田种地,一旦老了丧失劳动能力后,他们的生活过的很苦也很艰难。

他们大多人没有生活来源,有子女的依靠子女救济和国家发放不到百元的养老金来维持生活,没有子女的老人,寂寞和疾病时刻困扰着他们,还有一部份家庭老人愁吃,愁穿,缺钱,他们年老体弱,还挣扎在忍饥挨饿受冻的现状。

寒冬季节,看看他们的生活现状,才会发现,山区农村中原来依旧有很多留守老人仍然处在穷苦境地。

这次,我随爱心团队志愿者一起走访的是会宁杨崖集镇。

杨集镇以前是杨集乡,后来升级成镇。

杨集镇位于甘肃会宁县东南部二阴山区,全镇有12个行政村,84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万多人。

这个镇地处大山之中,境内山大沟深,交通落后,信息较为闭塞,春润冬燥,温差较大,十年九旱,降雨量少,冬季寒冷。

全镇农民主要以种植业为主,有冬小麦、碗扁豆、莜麦、胡麻、谷子、糜子、荞麦、洋芋等。

种植的冬小麦,亩产量300公斤左右,一年一熟,靠天吃饭,粮食产量低。

明确目的 幻灯片

明确目的 幻灯片

机遇往往偏爱目的明确的奋斗者
• 中国人不是笨人,应 该拿出东西来,为我 们民族争光! • --------童第周
李大钊
• 青年啊,你们临开始 活动以前,应该定定 方向。比如航海远行 的人,必先定个目的 地。中途的指针,总 是指着这个方读书!
• 一个有学习动力的人不一定是树立了为 祖国学习的理想的人,但树立了为祖国学 习理想的人,一定是有强大动力的人,一 定是有益人民的人! • 马云说:未来的成功者是有理想和能力 解决社会问题的人!
这三种学习目的的区别是什么!
被动的学习目的
• 非自愿,目的的种子不是来自学生的内 心,而是来自外界:有的是为了逃避家长 的责罚而不得不假装学习,应付写作业; 有的是应付老师的检查,为了免受班集体 的谴责而假装看书学习写作业。
结果
• • 引导好可以转变成主动的目的。 否则,时松时紧,三天打渔、两天晒网, 一曝十寒,没有持久的学习动力。
低级的学习目的
• 1、 为了取得好分数得到家长的奖金,以便吃喝 玩乐;为了考取好大学,毕业后升官发财,享受 荣华富贵,今天得用力学习。 • 2、 为了骗取老师、家长、同学们的好感,为了 满足自己的虚荣心,为了显示自己的与众不同, 为了捞取骄傲的资本,吃苦也得学习。 • 3、 为了高人一等,为了压倒别人,为了让自己 的竞争对手痛苦,为了捞取轻视别人,请不起别 人的资本,为了欺辱、歧视别人,甚至报复别人!
穷乡僻壤出“状元”
希望产生力量!
• 甘肃省会宁县十年九旱,资源匮乏,却是全国闻名的 “高考状元县”。截至2012年,全县已累计向各大中专 院校输送7万多名学生。对于毫无选择的会宁贫苦家庭来 说,仍将高考看作化解一切苦难的解药,为此他们押上了 生活的全部。到大学去!这是会宁人共同的精神支柱。 • 会宁,上个世纪30年代红军长征后会师的地方,甘肃省 中部一个远近闻名的国家级贫困县,十年九旱,严重缺水, 资源匮乏。就是这样一个县,却是全国闻名的“高考状元 县”。自恢复高考以来,截至2012年,全县已累计向各 大中专院校输送7万多名学生。近年来一组“百千万”的 数字为会宁再添炫彩一笔:200多人获得博士学位,2000 多人获硕士学位,20000多人获学士学位。

红军会宁会师

红军会宁会师

甘肃会宁:红军会师之地谱写历史新篇章(一)这里见证了一个重要的时刻: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长征胜利结束。

这一刻,是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转折点。

从此,中国工农红军破天荒形成一个拳头,开创历史新纪元。

76年风霜雨雪,76年艰苦卓绝。

抚往追昔,红军长征会师地会宁已经今非昔比。

“自强图存,团结胜利”的会师精神,已经并将永远激励着中华儿女,不断克服恶劣的自然条件,开拓进取,争取经济社会建设的一个又一个胜利。

会宁、会宁,红军会师,中国安宁从1934年10月到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在兵力、装备处于绝对劣势且没有后方依靠的情况下,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突破乌江天堑、飞夺泸定桥、跨越高耸入云的雪山、跋涉渺无人烟的草地,历尽艰难险阻,突破了国民党数十万部队的围追堵截,纵横十余省,胜利会师。

“三大主力会师之前革命形势非常严峻,既有长征路上给红军将士带来这样那样的困难,也有张国焘分裂主义路线对革命的干扰。

”长期从事红军一、二、四方面军会师研究的会宁县委党校原校长杜守琴说。

1936年夏,为了促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实现全国的抗日战争,中共中央作出了红军三大主力会合的伟大战略决策。

会宁北依黄河,东南面紧靠西兰公路,战略位置十分重要。

1936年9月,毛泽东同志在陕北保安讨论三大主力红军会师的地点时,就选定了会宁。

毛泽东同志说:“会宁,好地名,好地名啊!红军会师,中国安宁。

”一九三六年十月二日,由红一方面军十五军团直属骑兵团组成的特别支队攻占会宁城。

10日黄昏,红一、四方面军在县城文庙大成殿内举行了隆重的庆祝会师联欢会。

由于连日降雨渭河河水猛涨,加之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红二方面军延迟了与一、四方面军10日在会宁县城会师的原定计划。

之后分别于15日与红四方面军会师,18日与红一方面军会师。

至此,三大主力红军在会宁实现了全面会师。

会宁县会师文化研究所所长胡炯涛说,从此,中国革命由大江南北转向黄土高原,中共中央、中华苏维埃政府、中革军委最后实现统一、团结、和谐共进,中华民族长久聚集起的精神力量喷薄而出。

长征之路之会宁会师纪念游

长征之路之会宁会师纪念游

1936年9月下旬,中共中央在陕北 保安(今志丹县)讨论三大主力红军会 合地点时,周恩来说,会宁是陇东重 镇和交通枢纽,是中原通向西域的必 经之路。二、四方面军北上,必须经 过会宁。红军三大主力在会宁会师, 既占领了枢纽地区,又掌握了战略主 动权。毛泽东听后兴奋地说,会宁、 会宁,红军会师,中国安宁。古人虽 然起了个好地名,但人民依旧没有安 宁,现在三军一会合,人民就会得安 宁。这个地方仿佛是古人为红军会师 准备的。
马明心教堂
• 位于头寨镇马家堡村,郭馋公路和309国道交汇 于此处。教堂始建于清乾隆年间,为伊斯兰教哲 赫忍耶门宦创始人马明心传教遗址,是全国各地 穆斯林敬仰和崇拜的圣地之一,现为县级文物保 护单位。
铁木山
• 铁木山又名香林山、石虎寺,位于县城西北70公里的头寨镇境内,309 国道沿山而过,有“旱塬秀峰”之誉。主峰海拔2404米,为境内最高峰, 山顶有天然次生林,状似罩盖,孤峰独秀,景色奇特。自元代开始筑庙 塑像,现为方圆百里的佛、道教活动中心,属省级森林公园和自然保护 区。铁木山砖照壁位于山场大殿右侧山腰,高2.5米,宽2米。正面浮雕八 仙过海图,刻功精细,形象逼真,保存完整。1988年,县人民政府将其 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铁木山盛产天然优质矿泉水,含有丰富的微量 元素,品位高,口感纯,储量大,被民间称为“神水”。
一等人忠臣孝子两件事读书耕田穷则思变会宁人的变革精神很强变革观念很浓会宁一中副校长郑焕明说会宁又是会师圣地红军当年经过这里也给会宁人播下了艰苦奋斗的种子在这块土地上生存发芽长征精神是我们巨大的精神资源现在也就变成文化资源
会宁会师
会 宁 会 师 楼
会 宁 会 师 纪 念 塔
决 定 会 宁 会 师 的 原 因 :
会师纪念馆馆长马进林的话:

节约用水作文300字

节约用水作文300字

节约用水作文300字节约用水作文300字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是我们每一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小编收集了节约用水300字,欢迎阅读。

第一篇:节约用水今天,我们的语文老师让大家写一篇有关节约用水的文章。

听了老师的话,我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

要知道,我们家从不节约水,常一次性用水,因为我们认为活水洗东西好。

可现在,面对作文,我不知所措,只好听了妈妈的建议,去网上找资料。

打开电脑后,我立刻登上网站,点出“百度”,寻找相关内容。

一眨眼的功夫,桌面上跳出了一大堆。

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

我才发现,自己浪费了不少水,要在非洲缺水地区可以救活几十个人危在旦夕的生命呢!我为自己的浪费感到羞愧。

现在,我就讲给你们听吧!我国是一个十分缺水的`国家,虽然地球的水很多,是个名副其实的蓝色“水星”,但是,百分之六十以上的水是海水,能用的淡水只有一点点。

据研究,石油危机过后下一个危机就是水荒。

就在今年,我国西南部发生了百年不遇的大旱。

有多少人因为没有水喝而渴死在自己的家乡!真让人心痛。

我的家乡会宁,常常是十年九旱。

农民的生活很差,喝水也要从山下的小河里挑。

人都如此,别说农作物了,一次大旱,庄稼颗粒无收。

人们看在眼里,痛在心里,却无法诉苦,悲哀啊!同学们,节约用水,人人有责,让我们一起行动,地球的明天会更美好!第二篇:节约用水有一天,我在洗手,把水开的很大很大。

妈妈看到后对我说:你把水开的这么大,这是在浪费水。

想一想如果没有水,世界会是什么样子。

植物会枯死,动物会渴死,人类也会失去生命。

听妈妈这样一说,我想起了爸爸带我去河里捞鱼的情景。

前几天,爸爸带我去河边玩,我们带上渔网去捞鱼。

爸爸一网捞上了3条小鱼,我看见在鱼儿离开水时在网里乱蹦乱跳,好像很着急的样子。

爸爸对我说鱼不能离开水,离开水,鱼会死的。

听爸爸这样说,我赶紧把鱼放到事先装好水的瓶子里。

鱼一到水里又开始快乐的游了起来,可见水对鱼是多么重要的。

水是生命的源泉,是万物赖以生命的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甘肃会宁十年九旱,是国家级贫困县。

为了改变命运,会宁的学生与家长不约而同地把“赌注”押在教育上,千万个家庭演绎着雷同的“寒窗苦读”故事。

娃娃们啃着大饼考清华,穷乡僻壤出“状元”。

作者/蒋生连编辑/王崴
sxwjhui的资料
更多>>

∙认证资料:贴图专区新闻图片狂人,热衷聚焦热点
∙上次登录:2013-12-23
∙2013-12-22
中国人的一天:乡村教师李伯洲(转载)
∙2013-12-22
历史频道一周图片精选2013.12.16-12.21(转载)
∙2013-12-22
丹麦小岛迎传统屠鲸节血染大海(转载)
∙2013-12-22
唐山一三轮车主自焚(转载)
相关阅读
关键词:作者赌注高考
∙安徽省2013年高考零分作文新鲜出炉,堪称神作——作者陈巨飞是...
∙[高考专区]2012之高考纠结篇
∙爱我是你一生的赌注,我怎忍心辜负
∙安徽省2013年高考零分作文新鲜出炉,堪称神作,作者陈巨飞被北...
∙安徽省2013年高考零分作文新鲜出炉,堪称神作,作者陈巨飞是也...
∙《高考30年,人生永难磨灭的印记》—天涯大型图文征集活动(转...
∙去年在马德里安——这篇文章陪伴我第一次高考失利的夏天
∙[温馨生活]【我写高考作文09】总有一种期待
更多
∙.爸爸去哪儿拍摄地游玩攻略大放送
∙.新年桃花好气色,温暖棉服打造9头身
∙.震惊:这里居然藏了10000只手表
∙.一个人一段旅行一场回忆,让你爱上一座城市
∙.还没找到自己的另一半吗?红娘帮你介绍一位
∙.14岁少年一夜肚大如孕妇
举报回复
楼主:sxwjhui时间:2012-06-05 06:43:01
2012年5月23日早晨5点多,会宁一中高三年级的教室过道内响起朗朗读书声。

天还未大亮,孩子们在昏暗的光线中专注地早读。

会宁县5所高级中学的孩子们每天都坚持早读和晚读,春夏秋冬四季不变,他们只为了一个持久的信念——知识改变命运。

举报回复
楼主:sxwjhui时间:2012-06-05 06:43:26
早晨7点,早操结束后,学生们回到教室准备上课。

一名高三女孩一边啃大饼,一边温习功课。

大饼都是家长在乡下做好,托长途车捎来的,一次捎一周的量。

功课太紧张,孩子们周末都不回家。

一日三餐全吃干饼子,是会宁不少学生的食谱。

举报回复
楼主:sxwjhui时间:2012-06-05 06:43:53
会宁一中的胥小强老师全神贯注地给高三(3)班的学生辅导化学课。

他说:“学生们苦学是当地的一个优良传统,目的也是为了今后能有一个好的出路。

”在会宁做高三年级的班主任也很辛苦,作息时间和孩子们都是同步的。

早晨5点钟就得起床,来教室和学生一起早读,晚上10点多查完宿舍才能回家,只有到了周六才可以睡个懒觉。

举报回复
楼主:sxwjhui时间:2012-06-05 06:44:21
会宁一中高三教室。

孩子们每天都沉浸在大量的题海中。

高三这一年,不知这些孩子要做多少份试卷、多少道题目。

举报回复
楼主:sxwjhui时间:2012-06-05 06:45:03
许多学生把勉励自己的话语写在纸条上,贴在课桌前,时刻提醒自己,不要懈怠。

举报回复
楼主:sxwjhui时间:2012-06-05 06:45:35
高三学子的课桌上,书籍堆积如山。

在这里,“书山有路勤为径”得到了最好的阐释。

举报回复
楼主:sxwjhui时间:2012-06-05 06:46:06
会宁二中自助灶房内,中午放学后做饭的学生。

会宁5所高级中学都有学校餐厅。

但对家庭困难的学生来说,每天在餐厅买饭吃,一年下来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为了帮助学生减轻家庭负担,会宁二中把以前闲置的灶房腾了出来,安排给有做饭需求的学生使用。

会宁二中自助灶房每天都有上百号孩子自己做饭。

举报回复
楼主:sxwjhui时间:2012-06-05 06:46:36
摆敏是会宁二中一名高一的学生。

她每天中午12点放学后便跑步来到灶房煮面条。

从生火、煮面条到洗碗结束,她只用了30分钟时间,随后便跑回教室里继续学习。

举报回复
楼主:sxwjhui时间:2012-06-05 06:47:13
在会宁二中校园内,每个角落里都堆放着许多暖水瓶。

为了避免排队打水而耽误学习时间,每天早晨上课时,住宿的学生们会将暖水瓶或者水桶放在教学楼附近,利用课间休息时间错峰打水。

举报回复
楼主:sxwjhui时间:2012-06-05 06:47:36
会宁一中高三(17)班的教室墙上贴着“放飞梦想”和“高考倒计时”的字样。

随着倒计时数字的减少,他们放飞梦想的时间也在逐渐缩短。

举报回复
楼主:sxwjhui时间:2012-06-05 06:48:01
5月23日傍晚19时许,会宁二中的操场上密密麻麻站着晚读的学生,场面甚是壮观。

举报回复
楼主:sxwjhui时间:2012-06-05 06:48:28
晚21时30分,会宁一中,宿舍熄灯后,123宿舍内高三(6)班的学生王韦蕊在手电光下复习笔记。

尽管学校要求熄灯后学生必须睡觉,但一中住校的很多学生仍会偷偷学习。

举报回复
楼主:sxwjhui时间:2012-06-05 06:48:56
高考是考学生,也是考家长。

在会宁县一中旁的砚台坪山上,住满了在校外租房的陪读家长。

白天家长们到建筑工地、市场上去打工,晚上给孩子做可口的饭菜吃。

目前在会宁县城陪读的家长有几万人,陪读成了会宁县城一道壮观的风景。

举报回复
楼主:sxwjhui时间:2012-06-05 06:49:20
早晨6点,会宁一中校门外,来自会宁汉岔村的柴彦青已经在校门外摆出摊子卖早点了。

她的孩子今年上初中,两年前她就从农村来到县城陪读。

她说,自己这情况不算啥,有些家长从幼儿园就已经开始进城做陪读了!
举报回复
楼主:sxwjhui时间:2012-06-05 06:49:52
5月24日,会宁二中校门口,来自会宁杨集乡的裴云基老人如往常一样在二中校门口继续着他的修鞋小生意。

老人今年77岁,在县城租房已经20年,修鞋摊也摆了20年。

在大孙女裴晓燕上幼儿园的时候,他就进城陪读了。

今年孙女要高考了,20年,终于等到了高考的这一天。

举报回复
楼主:sxwjhui时间:2012-06-05 06:50:20
两年前,刘雪芹(左)的父亲在一次车祸中遇难。

为了延续她参加高考的愿望,母亲董淑萍(中)带着刘雪芹来到会宁县城租房读高中。

靠母亲在建筑工地打工来维持生活。

举报回复
楼主:sxwjhui时间:2012-06-05 06:50:46
王振芳,来自会宁白草原乡,她孩子在会宁二中上学,今年参加高考。

她陪读一年,白天在出租房附近的建筑工地上打工,做跟男人一样的活计。

举报回复
楼主:sxwjhui时间:2012-06-05 06:51:10
来自会宁汉岔村的张云霞和自己的两个孩子坐在昏暗的出租屋内吃晚饭。

为了让孩子有一个好的出路,丈夫留在乡下家中照顾年迈的母亲,妻子张云霞则与两个孩子一起来到县城租房学习。

功夫不负有心人,今年她的大儿子武睿成绩突出,被清华大学自强计划相中,梦想终于照进了现实。

举报回复
楼主:sxwjhui时间:2012-06-05 06:51:42
出租屋内,张军吉老人眼中含着泪水。

在孙女张亚芳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大儿子和儿媳妇离婚了,10年来他一直独自抚养孙女。

孙女上高一的时侯,爷俩儿一起来到县城租房读书,日子过得很艰难,三年来,只靠老人打零工维持生活。

除了房租,每月爷孙两个人的生活费只有100块钱。

举报回复
楼主:sxwjhui时间:2012-06-05 06:52:16
张军吉的孙女张亚芳也很懂事,省吃俭用,从来不乱花钱。

她很珍惜现在的学习机会,对高考充满期待。

举报回复
楼主:sxwjhui时间:2012-06-05 06:52:40
会宁一中2011年的高考张榜单一直挂在校门口。

对于毫无选择的会宁县贫苦家庭来说,仍愿意将高考看作化解一切苦难的解药,为此他们押上了生活的全部。

到大学去!这是会宁人共同的精神支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