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愿人长久》教案

合集下载

《但愿人长久》阅读教案

《但愿人长久》阅读教案

《但愿人长久》阅读教案。

一、教学目标通过对小说的阅读和分析,学生能够:1、了解小说《但愿人长久》的主要情节,地点和人物;2、理解文本的主题和意义,并能够分析书中所表达的思想和感情;3、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提高其语言表达能力;4、加深学生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增强中国文化自信心;5、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掌握阅读技巧。

二、教学重点1、了解小说《但愿人长久》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分析其主题和意义;2、阅读方法和技巧的教学。

三、教学难点1、语言和文化背景的理解;2、如何发现和挖掘出小说中所体现的思想和感情。

四、教学过程1、导入以小组为单位,供给学生一个开发想象空间的问题谈一谈,你们想要自己的爱情长久吗? 你们为了让爱情长久,会有哪些做法?2、预习预告选择几段文本,让学生课外阅读并进行解读,同时向学生展示小说,《但愿人长久》的封面和书名,点明今天要阅读的文本。

对于这一阶段,可以考虑展示小说的节选内容,让学生预习并留下自己的笔记。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书名“但愿人长久”的含义,明确阅读意义。

3、阅读教学3.1 全课了解大概内容。

带领学生快速了解小说的主要情节,包括人物关系和发生的事件,强调故事会围绕何方面的主题发展。

3.2 精读部分内容并分析思想感情。

分配一段文本,引导学生在小组内阅读、讨论并整理出并整理出文本中的情节、人物关系、语言特点、文化内涵以及可能呈现的思想和感情,最后每个组派一个代表向全班呈现成果。

3.3 小组合作阅读深度解读。

组织学生小组阅读一段经典的文本,让学生根据熟悉的文本,进一步挖掘和分析出文本中所体现的情感、思想和意义,从而更好地理解书中的主题。

3.4 感悟分享与总结。

邀请学生发言分享自己在阅读过程中感受到的想法和感受,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见解和思考。

五、教学方法和手段1、讲授法通过讲解和分析教学内容,以梳理知识结构为主线,以启发学生思考和能动学习为目的,使学生逐步形成完备的知识系统。

2、研讨法通过多方法的交互对话,使学生通过交流碰撞知识与思维的火花,使其深入掌握阅读内容,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但愿人长久》课文优秀教案

《但愿人长久》课文优秀教案

《但愿人长久》课文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但愿人长久》。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诗人的情感。

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和重点句子。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感受诗歌的韵味和美感。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感受诗人的爱国情怀,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1.课文的朗读和背诵。

2.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3.生字词和重点句子的学习。

三、教学难点1.诗中的一些生僻字和词语的理解。

2.诗人情感的表达和抒发。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苏轼及其创作背景。

2.学生自由发言,谈谈对苏轼的了解。

(二)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字音、停顿、语气等。

2.学生自由讨论,交流对课文的理解。

(三)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课文中的生字词和重点句子。

2.教师逐句解读课文,帮助学生理解诗人的情感。

(四)课堂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人的情感变化。

(五)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

2.学生自由发言,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

(二)课堂讲解1.教师深入讲解课文,引导学生理解诗人的情感。

2.学生跟随教师,逐句品味课文,感受诗人的爱国情怀。

(三)课堂活动1.学生分组进行课文朗读比赛。

2.教师点评,指导学生提高朗读水平。

(四)课后作业1.学生自主完成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2.教师批改作业,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五)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

2.学生自由发言,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

(二)课堂讲解1.教师深入讲解课文,引导学生理解诗人的情感。

2.学生跟随教师,逐句品味课文,感受诗人的爱国情怀。

(三)课堂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人的创作风格和特点。

(四)课后作业1.学生自主完成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但愿人长久》教学教案优秀6篇

《但愿人长久》教学教案优秀6篇

《但愿人长久》教学教案优秀6篇但愿人长久教案篇一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会写本课生字词。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够读出相应的语气。

3、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一、出示本课时学习目标。

二、初读课文1、教师范读课文(或放录音)要求学生:注意倾听,听准字音,注意停顿。

一会儿比一比看谁像老师一样读得好。

2、赛读课文。

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出相应的语气,注意营造各个小组间的比赛氛围。

学情预设:下面加点字学生容易读错。

教学措施预设:在学生读的时候,注意以下加点字的字音。

做官品尝观赏眼睁睁心绪不宁虽然宽慰悲欢埋怨阴晴圆缺学情预设:读下面的句子时,注意根据提示语读出相应的语气。

(1)他眼睁睁地望着那圆圆的月亮,心里不禁埋怨起来:无情的月亮啊,你为什么偏偏在别人分离的时候变得这么圆、这么亮呢?(2)想到这儿,他的心里似乎宽慰了许多,便低声吟诵起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教学措施预设:句子一:他眼睁睁地望着那圆圆的月亮,心里不禁埋怨起来:无情的月亮啊,你为什么偏偏在别人分离的时候变得这么圆、这么亮呢?指导:在皓月当空之时,诗人静思什么呢?你从这段文字中,你感受到了什么,体会到了什么?从为什么你是否感受到诗人的责怨,齐读句段体会感受;从偏偏你是否感受到了诗人的愤懑。

再读,读出埋怨。

句子二:想到这儿,他的心里似乎宽慰了许多,便低声吟诵起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指导:他为什么宽慰了许多?这说明了什么?人有悲欢离合,就像月亮有阴晴圆缺,恰是世之长理,实难十全十美,正是因此他才宽慰。

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

但愿美好的感情常留在人们的心间,虽然远隔千里,也能共同拥有这一轮明月,既然离别难免,那就不必伤悲,将思念之情留在心里,共同欣赏良宵美景。

读出宽慰、低声、吟诵的语气。

三、再读课文根据老师或同学的点评,自由朗读,读流利,读出相应的语气。

《但愿人长久》的教案

《但愿人长久》的教案

《但愿人长久》优秀的教案第一章:课程简介1.1 课程目标通过学习《但愿人长久》,让学生了解和欣赏古典诗词的魅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1.2 教学内容本章主要介绍课程的背景和意义,对《但愿人长久》的整体把握,分析诗词的结构、韵律、意境等方面。

第二章:诗词背景及作者简介2.1 诗词背景介绍苏轼的生活背景及其创作《但愿人长久》的时期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词的创作背景。

2.2 作者简介对苏轼的生平进行简要介绍,让学生了解作者的生平和创作风格,以便更好地理解诗词。

第三章:诗词逐句解析3.1 诗词逐句解析对《但愿人长久》进行逐句解析,分析每句话的意象、修辞、情感等,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词的内涵。

3.2 重点句子解析对诗词中的重点句子进行深入解析,让学生理解其深刻的含义和独特的表达方式。

第四章:诗词意境及情感分析4.1 诗词意境分析分析《但愿人长久》的意境特点,让学生感受诗词的美感和艺术魅力。

4.2 情感分析对诗词中的情感进行分析,帮助学生理解作者的情感表达和情感背景。

第五章:创作启示及练习5.1 创作启示通过学习《但愿人长久》,引导学生了解古典诗词的创作方法和技巧,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5.2 练习让学生尝试创作一首类似的诗词,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创作能力。

第六章:比较研究6.1 诗词比较将《但愿人长久》与其他苏轼的诗词或者期的诗词进行比较,分析其艺术特色和创作风格。

6.2 学生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比较研究成果,增进对诗词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第七章:文化内涵7.1 诗词中的文化元素分析《但愿人长久》中的文化内涵,如诗词中提到的节日、习俗、历史背景等。

7.2 文化传承讨论如何将诗词中的优秀文化元素传承下去,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尊重。

第八章:跨学科8.1 艺术与科学将《但愿人长久》与绘画、音乐等艺术形式进行,探讨艺术与科学的相互影响。

8.2 学生项目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进行跨学科的项目创作,展示对诗词的不同理解和表达。

《但愿人长久》教案

《但愿人长久》教案

《但愿人长久》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但愿人长久》。

(2)理解诗词的意境和哲理,体会诗人对亲情的珍惜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3)学会分析古典诗词的基本技巧,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词内容。

(2)学会通过诗词中的关键词、句来感悟诗人的情感。

(3)学会将诗词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提高创新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2)珍惜亲情,关爱家人,体会家庭和睦的重要性。

(3)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面对人生的挫折和变故,保持乐观的心态。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但愿人长久》。

(2)理解诗词的意境和哲理。

(3)学会分析古典诗词的基本技巧。

2. 教学难点:(1)诗词中关键词、句的理解和感悟。

(2)将诗词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提高创新能力。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熟悉《但愿人长久》的背景、意境和哲理。

(2)设计教学活动,准备相关案例、素材。

(3)制定评价标准,准备评价工具。

2. 学生准备:(1)预习《但愿人长久》,了解诗词的基本内容。

(2)搜集与亲情相关的素材,准备分享。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苏轼及其创作背景。

(2)学生齐读《但愿人长久》。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分析诗词的结构、韵律。

(2)小组讨论,探讨诗词的意境和哲理。

3. 课堂讲解(1)教师详细讲解诗词的意境、哲理及创作背景。

(2)引导学生通过关键词、句感悟诗人的情感。

4. 案例分享(1)学生分享与亲情相关的素材,感受亲情的珍贵。

(2)教师总结,强调家庭和睦的重要性。

5. 实践锻炼(1)学生尝试将诗词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创作类似的诗句。

(2)教师评价,给予鼓励和建议。

6.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难点。

(2)学生分享学习收获,发表感悟。

《但愿人长久》教案

《但愿人长久》教案

《但愿人长久》精品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但愿人长久》。

(2)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提高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内容。

(2)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诗歌,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3)学会运用诗歌中的意境,进行创意写作。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亲情的珍视,培养学生的家庭观念。

(2)理解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引导学生珍惜当下。

(3)激发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兴趣,提高民族文化认同感。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字词理解与背诵。

2. 诗歌创作背景及意境的分析。

3. 诗歌情感的体会与表达。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重点词语的解释。

2. 诗歌意境的感悟。

3. 诗歌情感的深入理解。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诗歌背景、诗句含义等。

2. 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

3. 实践法:创作练习,提高写作能力。

五、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诗歌原文、注释、相关背景资料等。

2. 学生准备:预习诗歌,了解诗人背景。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苏轼的生平事迹及文学成就。

(2)提问学生对《水调歌头》的熟悉程度,引导学生回忆相关内容。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学生分享对诗句的理解,教师点评并总结。

3. 讲解与讨论(1)讲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2)分析诗歌中表达的思想感情,如对亲情的怀念、对人生无常的感慨等。

(3)分组讨论,让学生从不同角度解读诗歌,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4. 案例分析(1)分享与《但愿人长久》相关的典故或故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

(2)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如月亮、离别等,引导学生感悟诗歌意境。

5. 创意写作(1)让学生运用诗歌中的意境,进行创意写作。

(2)学生分享作品,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等。

《但愿人长久》教案

《但愿人长久》教案

《但愿人长久》精品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了解并欣赏苏轼的《但愿人长久》这首诗的韵律和意境。

分析并理解诗中的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1.2 教学内容诗文朗读与欣赏诗文翻译与解析修辞手法分析创作练习第二章:诗文朗读与欣赏2.1 教学目标通过朗读,让学生感受诗的韵律和情感。

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兴趣和热爱。

2.2 教学方法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跟随朗读。

分组朗读,比较不同组的表达效果。

2.3 教学内容朗读指导与练习欣赏诗的音乐性和意象美第三章:诗文翻译与解析3.1 教学目标理解诗文的意义和背景。

掌握关键词汇和句子的翻译。

3.2 教学方法教师讲解,学生笔记。

学生提问,教师解答。

3.3 教学内容诗文背景介绍词汇和句子翻译练习整体意义解析第四章:修辞手法分析4.1 教学目标识别并理解诗中的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

分析修辞手法对诗的意境和情感的表达作用。

4.2 教学方法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学生自主发现。

举例讲解,学生练习分析。

4.3 教学内容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的概念介绍诗中修辞手法的分析与讨论第五章:创作练习5.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巧进行创作。

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5.2 教学方法教师提供创作主题和素材,学生创作。

学生互相评改,教师指导。

5.3 教学内容创作主题和素材的介绍学生创作练习学生作品展示和评价第六章:诗人苏轼简介6.1 教学目标了解苏轼的生平背景和文学成就。

理解苏轼的文学风格和思想。

6.2 教学方法教师讲解,学生笔记。

学生阅读相关资料,进行小组讨论。

6.3 教学内容苏轼的生平介绍苏轼的文学成就和影响第七章:诗文与文化背景7.1 教学目标了解《但愿人长久》诗文的文化背景。

理解诗文中的传统文化元素。

7.2 教学方法教师讲解,学生阅读相关资料。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

7.3 教学内容诗文中的传统文化元素介绍诗文与文化背景的关联分析第八章:诗文与当代生活8.1 教学目标探讨《但愿人长久》诗文与当代生活的关联。

《但愿人长久》的教案

《但愿人长久》的教案

《但愿人长久》优秀的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并背诵《但愿人长久》这首诗,体会诗人对亲情的珍惜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1.2 教学内容学习苏轼的生平简介,了解《但愿人长久》的创作背景,分析诗歌的意境、韵律和修辞手法,深入理解诗中的主旨和情感。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掌握《但愿人长久》的诗意、韵律和修辞手法,理解诗人对亲情的珍惜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2.2 教学难点分析诗歌中的意境和情感,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鉴赏能力。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讨论、背诵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深入理解《但愿人长久》的内涵。

3.2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诗词图片等手段,生动展示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第四章:教学过程与步骤4.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苏轼的生平,引导学生了解《但愿人长久》的创作背景。

4.2 讲解诗歌分析诗歌的韵律、修辞手法,解读诗意,讲解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4.3 讨论交流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4.4 背诵诗歌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背诵诗歌,加深对诗歌的记忆和理解。

第五章:教学评价与反馈5.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5.2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写作、鉴赏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5.3 教学反馈根据学生的表现,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要求,提高教学质量。

第六章:教学拓展与延伸6.1 对比阅读推荐学生阅读苏轼的其他诗作,如《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赤壁赋》等,对比分析其创作风格和主题。

6.2 文化背景介绍宋代文学的特点,分析宋代文人的思想观念和艺术追求,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苏轼及其作品。

第七章:课堂活动设计7.1 诗歌朗诵组织学生进行诗歌朗诵活动,让学生通过声音表达诗歌的情感和意境。

7.2 诗歌创作鼓励学生尝试创作诗歌,模仿苏轼的风格,表达对亲人或人生的感慨。

《但愿人长久》的教案

《但愿人长久》的教案

《但愿人长久》优秀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但愿人长久》。

(2)理解诗歌的意境和哲理,体会作者对人生、友情和自然的感悟。

(3)掌握一些重点词语的解释和运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友情、人生和自然的热爱与珍惜。

(2)学会珍惜身边的人和事物,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朗读和背诵。

2. 诗歌意境和哲理的理解。

3. 重点词语的解释和运用。

三、教学难点:1. 诗歌意境和哲理的深入理解。

2. 重点词语在实际语境中的运用。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包含诗歌内容、重点词语解释、相关背景知识等。

2. 学生准备《但愿人长久》的文本,以便于学习和朗诵。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王维及《但愿人长久》的背景知识。

(2)学生齐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诗歌,理解诗歌大意。

(2)学生合作探讨,深入理解诗歌意境和哲理。

3.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重点词语的意思和用法。

(2)教师引导学生体会诗歌的意境和哲理。

4. 应用拓展:(1)学生进行诗歌朗诵,展示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2)学生运用重点词语进行句子仿写,提高表达能力。

5.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2)学生分享学习收获和感悟。

6. 课后作业:(1)背诵《但愿人长久》。

(2)写一篇关于诗歌意境和哲理的短文。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自主寻找答案。

2. 利用案例分析法,分析诗歌中的具体意象和表达方式。

3. 运用讨论法,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4. 利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感受诗歌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七、教学活动1. 朗读比赛:学生分组朗读诗歌,提高朗读技巧和表达能力。

但愿人长久教案

但愿人长久教案

但愿人长久教案但愿人长久教案「篇一」教学要点:精读课文,抓重点词句的朗读理解,从而理解词的内容,领略词的意境;并相机进行美的教育。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演示课件:(皓月当空,万里无云的图片)同学们,这是一年一度的中秋节,你能描绘一下图上的景色吗?在月色如此美的中秋佳节,你们家通常是怎样渡过的呢?2、引入:(课件出示图片)一年一度的中秋节到了,人们都在欢欢喜喜地品尝着瓜果,观赏着明月,只有文学家苏轼却心绪不宁。

同学们,苏轼为什么在中秋之夜心绪不宁呢?你们想知道吗?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

二、学习课文2、3小节1、同学们,你们读到了吗,苏轼为什么心绪不宁呢?2、学生交流根据交流重点抓“手足情深”“形影不离”“又有”等词的理解体会A、你从哪里看出他们俩手足情深呢?(小时侯)B、你从“形影不离”这个词中能体会到什么呢?C、“如今屈指算来,分别又有七个年头了!”从这句话中你又有什么体会,主要是从哪个词中体会到的?3、指导朗读结合学生的交流,请他们读你能读好么?你能把这种感情读出来吗?你会用朗读表现吗?4、引说:苏轼之所以会如此“心绪不宁”,是因为――(苏轼在思念着弟弟)是啊,苏轼跟弟弟――(手足情深),小时侯――长大以后――如今屈指算来――怪不得苏轼会这样――(思念弟弟呢!)三、学习课文第4节1、过渡:(演示课件:课文插图)瞧,月亮渐渐西沉,抬头望月,月光如水,它还透过窗子把银光洒到床前,这是多么美的夜晚呀!同学们,在这样的夜晚,你会做些什么,想些什么呢?可是在月色这么美丽的中秋节晚上,苏轼躺在床上,心里不禁埋怨起来了。

你们想知道苏老先生为什么“埋怨”,究竟“埋怨”谁吗?2、指名朗读指导看图同学们,这时候的苏轼神情怎样?(眼睁睁)那圆圆的明亮的月亮,好美,可是他眼睁睁地望着,会觉得怎样?用你的朗读来回答吧。

指导读好“偏偏”一词。

3、交流讨论点击课件出示课文插图,指导看图。

师:同学们,看,明月当头,月光如水,景色如此美丽,这个躺在床上的人如果就是你。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但愿人长久》教案三篇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但愿人长久》教案三篇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但愿人长久》教案三篇2.感悟文本主题:通过朗读课文体味诗人在中秋节的夜晚内心情感的变化,体会诗人思念亲人的纯真感情和豁达人生的积极态度。

3.培养语文品质:(1)通过删词删句等展开表达方式的比较,培养学生感悟的准确性和分寸感。

(2)通过品析词句、展开联想、想象等方式,培养学生感悟的丰富性。

(3)通过苏轼心里活动的变化线索,体会他思念亲人的纯真感情和豁达人生的积极态度,培养学生感悟的深刻性和情感性。

(4)在语言文字的准确而丰富的感悟中掌握想象、对比等读书方法,并学习苏轼“转念想问题”的良好思维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三、教学时间四、预习作业1.朗读课文很多于3遍,要读得准确、流利。

2.反复读读课后的生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并能组成词语。

3.查字典或结合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意思心绪不宁形影不离屈指埋怨宽慰4.读不懂的地方请做上记号,在课上提出并交流。

5.上网查查关于苏轼的资料,对他的生平有所了解。

第一课时第二课时(一)体验苏轼对弟弟思念的情景和情感1.复习导入(1)指名朗读课题,尽量读出文字中蕴藏的情感。

(师白:这个题目是有温度的,你在朗读时要感受得到。

)(2)这篇文章的主人公是谁?(板书:苏轼)这篇文章写了苏轼的什么事情?(要说清楚什么时候、什么地方、谁、在做什么。

)(一个中秋节的夜晚,苏轼在家中望着月亮,思念自己的弟弟苏辙。

)板书:思念师:同学们,这篇文章的内容很特别,它重点不是写苏轼怎么样去欣赏月亮,而是写苏轼的内心活动。

(板书:内心活动)所以这节课的学习重点就是要去体会苏轼的内心活动。

2.请你找出“思念”这个词语所在的段落,有感情地读一读。

(1)指名有感情地朗读,然后出示第二自然段,问:“在朗读这个段时,你最注重哪个词语?为什么?”说后再感情地朗读词语所在的这句话。

(点红并板书:心绪不宁)(2)师:其实仅仅注重一个词语是不够的,因为词语与词语之间是有联系的,如果只注重一个词语,对这个段的理解就不够全面深入。

《但愿人长久》教案

《但愿人长久》教案

《但愿人长久》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但愿人长久》。

(2)理解诗歌的背景和意境,领会作者的情感表达。

(3)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韵律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亲情的珍视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2)学会珍惜眼前人,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歌的字词背诵和理解。

(2)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韵律特点分析。

(3)作者情感的表达和诗歌主题的把握。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含蓄的意境理解。

(2)修辞手法的运用和分析。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有利于学生沉浸的学习氛围。

2. 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高课堂活力。

3. 启发式教学法:提问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熟悉诗歌内容,了解作者背景,准备相关教学资源。

2. 学生准备:预习诗歌,了解诗歌的基本意思。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王维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所学过的王维的诗作。

(2)简介《但愿人长久》的背景和作者情感。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诗歌,体会诗歌的韵律美。

(2)学生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3. 课堂讲解(1)讲解诗歌的字词和句意,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

(2)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4. 深入探讨(1)引导学生探讨诗歌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2)分组讨论,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表现手法。

5.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

(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生活中运用诗歌的情感和意境。

6. 课后作业(1)背诵诗歌。

(2)写一篇关于《但愿人长久》的读后感。

7. 板书设计《但愿人长久》苏轼亲人离别思念之情人生无常感慨万千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参与度、知识掌握程度等方面。

但愿人长久教案 (5)

但愿人长久教案 (5)

但愿人长久教案一、教案概述本次教案侧重于通过文学作品分析和讨论的形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欣赏中国古代文学经典《但愿人长久》的主题及艺术特色。

二、教学目标1.理解《但愿人长久》的主题和情感表达;2.分析诗歌形式、修辞手法等文学元素;3.培养学生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4.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重点1.理解和解读《但愿人长久》的主题和情感表达;2.分析诗歌的形式和修辞手法;3.掌握文学分析和讨论的技巧。

四、教学内容第一节:课文解读1.引导学生朗读《但愿人长久》,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情感;2.分析诗歌的主题和情感表达,结合历史背景进行解读;3.指导学生注重细节,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和象征。

第二节:文学分析1.分析《但愿人长久》的诗歌形式,包括诗歌韵律、节奏等;2.分析诗歌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3.结合具体诗句进行讨论,深入理解文学元素的作用。

第三节:文学讨论1.分组讨论,就《但愿人长久》表达的主题展开探究;2.学生自主发言,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3.引导学生提出不同观点,进行批判性思考和辩论。

五、教学方法1.教师讲解与引导:通过详细解读诗歌和分析文学元素,引导学生理解和思考;2.小组讨论与互动:提供学生交流思想和分享观点的机会,促进合作学习;3.学生自主学习: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发表意见,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

六、教学过程第一节:课文解读1.教师引导学生朗读《但愿人长久》,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2.教师简要介绍诗歌的历史背景,解释岳飞的形象及其与宋代的关系;3.学生分组小组讨论,结合历史背景分析《但愿人长久》的主题和情感表达;4.学生发言交流,教师逐个点评和引导。

第二节:文学分析1.教师带领学生分析《但愿人长久》的诗歌形式,包括诗歌韵律、节奏等;2.教师解释并举例说明诗歌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3.学生通过个人思考和小组讨论,分析诗歌中的具体词句和文学元素;4.学生展示分析结果,教师与学生共同讨论。

四年级语文教案《但愿人长久》

四年级语文教案《但愿人长久》

四年级语文教案《但愿人长久》教案一:《但愿人长久》一、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了解并领悟诗词的含义和艺术之美。

2. 培养学生欣赏诗词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3. 通过朗读、理解、仿写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1. 学习理解《但愿人长久》这首诗的意义和主题。

2. 学会欣赏和朗读诗歌。

3. 培养学生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1. 理解《但愿人长久》的内涵和人情味。

2. 在欣赏和朗读中感受诗歌的美妙,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喜爱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出示课件或手写《但愿人长久》的诗歌内容,并放一段古筝伴奏的音乐,创设温馨的氛围。

引导学生欣赏音乐,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2. 学习课文:通过教师朗读,学生跟读,渐入诗意。

然后教师解释诗的意义,帮助学生理解诗歌中蕴含的思想。

学生可以分组讨论,表达自己对诗歌的理解。

3. 欣赏和朗读:学生再次跟读诗歌,教师指导学生表达出诗中表达的情感和美。

可以让学生进行小组对读,以增强对诗歌韵律和语调的把握。

4. 创作活动: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写一段关于美好愿望的小短文。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话题或提示,如“我愿……”、“我的美好愿望是……”,并鼓励学生进行表达和分享。

5. 展示和点评:学生可以选择向全班展示自己的作品。

教师和同学可以给予鼓励和评价,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写作水平和表达能力。

五、作业布置:将学生的小短文集结成册,发放给家长,鼓励家长和学生一起阅读。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诗歌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并且能够通过表达自己的愿望和情感来写作。

通过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表达能力。

同时,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和欣赏能力,增强学生的人文素养。

七、延伸拓展:1. 课外阅读:教师引导学生在课外阅读一些经典的诗歌作品,如杜甫、白居易等的作品,让学生进一步领略诗歌的美妙之处。

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诗歌进行朗读或背诵,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但愿人长久》教案

《但愿人长久》教案

《但愿人长久》教案一.导入新课祖国的文化源远流长,更是文化的瑰宝,谁能背一首古诗吗?二.新授课文同学们,今天这节课老师和大家一起学习52《但愿人长久》。

古代有位大文学家在这中秋之夜写下这样的词句(出示诗词)。

1.下面老师来检查一下你们经过预习后掌握的生字新词情况(出示生词表)2.谁能读一下?3.一起读两遍4.你能理解其中的一些字词吗?5.你想进一步了解课文的内容吗?你想知道苏轼为什么能写下这首千古绝唱吗?6.自读课文,想一想苏老先生在怎样的情况下写下这首词的?板书:苏轼写词7.他的感情有哪些变化呢?(默读课文)8.学生回答老师板书:心绪不宁——不禁埋怨——转念一想——宽慰许多9.苏轼为什么写这首词?板书:思念亲人三. 精读课文1. 课文中的那一节说出了这首词的意思?2. 谁能说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最后这两句词的意思。

(注意表达完整)3. 课题中的“但”可以解释为“只”4. 谁能把课文的最后一节有感情地读一遍?5. 对于第六节你还有什么疑问?(比如标点符号的使用)四.学习全词同学们你们想不想了解这首词的前面部分?(出示整首词)1. 借助拼音自由地轻声地读这首词2. 谁想试读一下?3. 读得好。

向他学习。

4. 苏轼为了思念亲人写下了这首好词,五.诗词拓展同学们你们还能说出几首有关思念亲人的古诗词吗?生:李白《静夜思》你能想象一下当时李白写下这首诗的情景吗?还有其他诗吗?生: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你猜测一下王维为什么要写下这首诗?师述:吟诗诵词总是为了表达某种感情,展现某种情景。

下面是本人在游黄山时写下的一首小诗,你们想不想听啊? (出示)游黄山倪也兵黄山“三峰”我都爬,光明莲花天都下,奇峰怪松没看够云海温泉醉晚霞。

你们说黄山美不美?生:美。

有山峰。

生:有云海温泉。

生:有各种各样的松树。

如迎客松。

倪老师在这首诗中表达的感情是什么呢?生:祖国山河美。

生:黄山真美啊。

说得好。

老师在这首诗中描绘了黄山的四大奇观:奇峰,怪松,云海,温泉,表达了对祖国山河的赞美之情。

但愿人长久教案

但愿人长久教案

但愿人长久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并理解中国古代文学中的词曲创作等方面的内容。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评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使学生能够理解并分析《但愿人长久》这首词的内容和特点。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审美情趣和理解能力,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感受和理解。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分组合作、归纳总结法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材《文学名篇鉴赏》、幻灯片、录音机、图片等。

2. 学生准备:提前给学生发送有关资料,让学生提前阅读、理解和准备问题。

五.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10分钟)1. 准备一段有关中国古代文学的音频,引发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兴趣。

2. 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所学的中国古代词曲创作的内容,引发学生对本节课的期待和兴趣。

步骤二:学习课文(20分钟)1. 分组合作,让学生阅读《但愿人长久》这首词,并思考以下问题:词的主题是什么?有哪些用词和表达方式让你印象深刻?你如何理解词中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2. 鼓励学生互相讨论,然后收集每组的思考结果,进行展示和分享。

步骤三:分析课文(30分钟)1. 在幻灯片上展示《但愿人长久》的全文,让学生仔细阅读,并理解词中的意境和情感。

2. 引导学生分析词的结构、修辞手法和意象等方面的特点。

3. 设计一些问题,帮助学生深入思考词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意义:这首词表达了哪些情感?作者通过怎样的方式来表达这些情感?你对词中表达的情感和意义有何感悟?步骤四:文学鉴赏与批评(30分钟)1. 分组合作,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文学鉴赏和批评的讨论。

每组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中国古代词曲,进行阅读、分析和评价。

2. 各小组派代表进行分享,让其他组进行点评和讨论。

步骤五:总结与延伸(10分钟)1. 教师进行对本节课的总结,概括学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的认识和理解。

四年级上册语文《但愿人长久》教案

四年级上册语文《但愿人长久》教案

四年级上册语文《但愿人长久》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

理解诗歌中的生词和短语。

分析诗歌的结构和韵律。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和讨论,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引导学生运用想象力,理解诗歌的意境。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珍惜。

培养学生的情感共鸣和审美情趣。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原文:介绍诗歌的背景和作者。

朗读课文,让学生熟悉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2.2 生词和短语:解释生词和短语的含义。

让学生通过语境理解和运用生词和短语。

第三章:教学步骤3.1 导入:通过图片或故事引入诗歌的主题。

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3.2 朗读与理解:让学生朗读诗歌,注意语音和语调的把握。

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3.3 分析与讨论:解释生词和短语的含义。

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结构和韵律。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进行小组讨论。

第四章:作业与评价4.1 作业:要求学生背诵诗歌。

让学生选择一个生词或短语,进行创意写作。

4.2 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和表现。

评估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

5.1 回顾与反思:反思教学方法和策略的有效性。

5.2 改进措施:根据学生的反馈和教学效果,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式。

继续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提高教学效果。

第六章:教学拓展6.1 相关文学作品:提供与《但愿人长久》相关的其他文学作品,如古诗或现代诗。

让学生选择一首进行阅读和分析,了解不同作品的主题和风格。

6.2 文化背景:介绍诗歌创作的背景和文化环境。

引导学生了解古代文人的生活和文化习俗。

第七章:课堂活动7.1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选择诗歌中的角色进行扮演。

让学生通过动作和语言表达角色的情感和心境。

7.2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诗歌中的意象和表达方式。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进行交流和合作。

第八章:家庭作业与评价8.1 家庭作业:要求学生回家后向家长朗读诗歌,并解释诗歌的意境。

《但愿人长久》教案

《但愿人长久》教案

《但愿人长久》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但愿人长久》。

(2)理解诗文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

(3)掌握一些重点词语的意思。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读、互读、引读等多种方式,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2)运用想象、讨论等方法,帮助学生理解诗文的意境和情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亲情的珍惜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2)培养学生热爱古典诗词的兴趣,提高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和背诵《但愿人长久》。

2. 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情感。

三、教学难点1. 诗中一些重点词语的理解。

2. 诗文意境和情感的体会。

四、教学准备1. 课文录音带或视频。

2. 相关背景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课文录音带或视频,让学生初步感受诗文的韵律和情感。

(2)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对新课的期待。

2. 学习课文(1)让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的正确读音和词语的意思。

(2)引导学生互读、引读,提高朗读能力。

(3)讲解诗中一些重点词语的意思。

3. 理解课文(1)让学生用自己的话简单概括诗文的内容。

(2)讨论诗文的意境和情感,帮助学生深入理解。

4. 欣赏与感悟(1)让学生发挥想象,描绘诗文中的画面。

(2)分享自己的感悟,体会诗人对亲情的珍惜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5. 朗读与背诵(1)让学生齐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

(2)鼓励学生背诵课文,提高记忆力。

6. 小结与作业(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

(2)布置作业:抄写课文,翻译课文,预习下节课的内容。

六、教学反思1. 教师应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包括学生的参与度、理解程度、朗读和背诵的情况等。

2. 对教学中的不足之处进行总结,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进行改进。

七、评价建议1. 针对学生的朗读和背诵情况进行评价,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2. 对学生在课堂讨论和作业中的表现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八、拓展活动1. 组织学生进行诗歌创作,鼓励他们运用所学知识和技巧,创作出自己的诗歌作品。

但愿人长久教案10篇

但愿人长久教案10篇

《但愿人长久教案》但愿人长久教案(一):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生词,其中田字格中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词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

3、体会作者对兄弟苏辙的思念之情,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

教学重点: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

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词,其中田字个格中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词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理解词语及重点句的意思三、教学过程一、简单介绍生平,揭示课题。

可让学生课前搜集一些与本文有光的资料,包括苏轼的一些诗词,然后老师再加以补充。

(1)介绍苏轼四川人,北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拭与弟苏辙情同手足,但长期天各一方,时直中秋,目睹别人家团聚,思念之情油然而生,然后他在伤感之时,悟出真缔,于是解脱惆怅,写出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的千古绝唱。

(2)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1自读课文1)出示自读要求自由练读生字表上的生字2)划出课文中带有生字的词语3)力求读顺句子,读通全文4)、学生练读全文5)、抽读卡片6)读准字音7)理解词语皓月:明亮的月亮。

埋怨:因为事情不如意而对别人或事物表示不满。

2范读课文三、细读课文1细读1-3自然段理解朝庭:密洲两个词语2学习第二自然段自由读课文看图理解词语皓月当空,万里无云,想象家人团聚,品尝瓜果,观赏明月心绪不宁是什么意思3学习第三自然段苏拭为什么思念弟弟手足情深是什么意思形影不离呢?4指导朗读作业布置:抄写词语版书设计心绪不宁形影不离第二课时一、教学要求1、理解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2、体会作者对兄弟苏辙的思念之情,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工婵娟的含义。

二、教学重点难点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工婵娟的含义。

三、教学步骤及过程1、继续细读课文自由读课文指明说说苏拭为什么要埋怨月亮苏拭移情于月也戏人,偏偏在别人分离的时候变得这么圆。

自由练读这段后面是省略好,他省略了什么?引导想象这个问题问的没有必要,可删去,因为课文已说得很完整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但愿人长久
教学要求: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4~6自然段。

2 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 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4 体会苏轼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教学重点:
感受苏轼对弟弟的思念之情和热爱人生,积极豁达的襟怀。

教学难点:
体会苏轼的情感变化及原因。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铺陈意象,诵读入境
1、创设情境
(1)一轮圆月悬挂在空中,你能联想到什么?(P*图片)
(2)在古代,月亮是许多诗人、词人描写的对象,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宋代大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词《水调歌头》。

(板书:宋苏轼《水调歌头》)
2、播放配乐诗朗诵《水调歌头》
3、词文对照
(1)同学们听得意犹未尽,谁来读一读?(P*……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2)通过预习,你能在文中找到这几句词的意思吗?(P*世上本来就是有悲也有欢……也能共同拥有这一轮明月!)
(3)预习得真充分!第五小节的内容正好对应了这几句词,我们在三年级时也学过类似的课文,你们还记得吗?(《每逢佳节倍思亲》)
4、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介绍了苏轼创作《水调歌头》的经过,一起来读课题。

(齐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
这首词是再什么样的情境下创造出来的呢?请同学们打开语文书,自由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字词,读通句子,在不理解的地方标注问号。

2、检查字词(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品尝观赏眼睁睁
宽慰屈指苏辙
阴晴圆缺心绪不宁悲欢离合
埋怨
(第一排生字都是后鼻音,多音字:埋)
3、指名读课文(学生点评)
三、精读1——3自然段
1、苏轼为什么创作这首词呢?(思念弟弟)(板书:思念)
2、请同学们自由阅读1—3自然段,思考:苏轼为什么这么思念弟弟?
(1)中秋之夜(板书)
①一年一度的中秋节马上就要到了,想一想,你是怎么度过中秋节的呢?
②看看文中的人们又是怎样欢度的中秋的呢?谁来读一读?
(人们都在欢欢喜喜地品尝着瓜果,观赏着明月)
③中秋佳节,家家都洋溢着温馨的气氛,谁来读好第一句?
④我听出欢乐的心情,可苏轼却孤身一人,开心不起来,这真是独在异乡——(生:为异客)
⑤异乡在哪儿?从哪里知道呢?从第一自然段中,你还知道什么呢?
(时间、地点、人物及身份)
(2)皓月当空(板书)
①独自一人的苏轼看到了怎样的情境呢?
★皓月当空,万里无云。

皓月当空,本事团圆之时,一种思念油然而生。

★人们都在欢欢喜喜地品尝着瓜果,观赏着明月。

目睹他人团聚,饱受离别之苦的苏轼此时——(想起弟弟,心绪不宁)
②正所谓是每逢佳节——(倍思亲),看到眼前的情境,产生了感情,这叫做触情生情(板书)。

触景生情是景物描写的重要方法,就是把事情放在风景中,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3)手足情深
①苏轼和弟弟感情怎么样?从那些词中看出?
(手足情深、形影不离)
②比较理解手足情深,形影不离。

③你能用手足情深(形影不离)造句吗?
④文中哪里体现出兄弟俩手足情深?
(一起……一起……整天……)
⑤可是长大以后——(各奔东西,聚少离多)扒着手指头数数,他们已经七个年头没见面了。

谁来读好这段话?
3、总结:
正是此时此景此情(板书)让苏轼思念远方弟弟。

对弟弟深深的思念就是苏轼创作《水调歌头》的原因。

(板书:创作原因)
4、让我们做一回苏轼,回到宋朝,赔着音乐,一起来读一读1——3自然段。

5、面对此景,苏轼仅仅产生了思念之情吗?他还会有哪些情感?我们下节课讨论。

四、作业
完成1号本字词抄写。

五、板书
2、但愿人长久
此时中秋之夜宋苏轼
《水调歌头》创作原因思念此景皓月当空触情生情
此情手足情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