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玉葬花(苏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
2024年第九单元第六课《黛玉葬花》精彩教案
2024年第九单元第六课《黛玉葬花》精彩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教材第九单元第六课《黛玉葬花》。
本课内容包括课文阅读、生字词学习、句子解析、主题探讨等。
具体章节内容为:课文阅读,学习生字词,分析课文结构,解析重点句子,探讨文章主题。
二、教学目标1. 熟练掌握本课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能够流畅朗读课文。
2. 通过分析课文,理解作者对黛玉葬花这一事件的描绘,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同理心,让学生体会到黛玉的心情,引导学生关爱身边的人和事物。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课文中的生僻字词、长句子理解和文章主题的深入探讨。
教学重点:课文阅读、生字词学习、句子解析、主题探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字典、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通过多媒体展示黛玉葬花的图片,引发学生的兴趣。
(2)请学生简单介绍对《红楼梦》的了解,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2. 阅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教师范读课文,指导学生注意生字词的发音和词义。
3. 生字词学习(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讲解生字词,强调易错点。
4. 句子解析(1)分析课文中的长句子,帮助学生理解句子含义。
(2)解析重点句子,深入探讨文章主题。
5. 主题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探讨文章主题。
6. 随堂练习(1)根据课文内容,设计填空题、选择题,检验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2)让学生模拟黛玉葬花的场景,进行角色扮演,培养学生的同理心。
7.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1. 课题:《黛玉葬花》2. 板书内容:①生字词②重点句子③文章主题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熟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根据课文内容,完成课后练习。
2. 答案:(1)课后练习答案见教材。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课文阅读、生字词学习、句子解析、主题探讨等方式,让学生全面了解了《黛玉葬花》这篇文章。
黛玉葬花教案设计
黛玉葬花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必修二第三单元《红楼梦》选段——黛玉葬花。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第56页至第59页,详细内容为林黛玉因误会宝玉而感慨身世,独自葬花的过程,以及宝玉偶然遇见并安慰黛玉的情节。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人物形象,领会作者通过黛玉葬花表达的思想感情。
2. 分析课文的艺术特色,提高对古典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激发对中国古典名著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分析课文的艺术特色,理解作者通过黛玉葬花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把握人物形象,领会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电视剧《红楼梦》中黛玉葬花的片段,让学生初步了解故事情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阅读课文: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黛玉葬花的起因、过程和结果。
3. 讲解课文:(1)分析课文: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黛玉葬花的经过,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句子,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人物形象分析:引导学生分析黛玉、宝玉的形象特点,讨论他们之间的感情纠葛。
(3)艺术特色分析:讲解课文中的修辞手法、描写方法,提高学生对古典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4. 随堂练习:针对课文内容,设计一些选择题、简答题,检验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黛玉葬花的寓意,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六、板书设计1. 课文《黛玉葬花》2. 人物形象:林黛玉、贾宝玉3. 艺术特色:修辞手法、描写方法4. 课文结构:起因、经过、结果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黛玉葬花的经过,分析她的心理变化。
(2)从课文中找出一个你喜欢的句子,并解释其原因。
(3)谈谈你对黛玉葬花这一情节的理解。
2. 答案:(1)黛玉因误会宝玉而感慨身世,独自葬花。
她的心理变化从悲伤、孤独到得到宝玉的安慰,有所释然。
大学黛玉葬花教学设计
大学黛玉葬花教学设计大学时黛玉葬花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红楼梦》中黛玉葬花的背景和意义。
掌握黛玉葬花的具体过程和相关的诗词。
了解黛玉葬花所反映的思想和情感。
2. 能力目标:通过黛玉葬花的故事,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感受和理解能力。
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解读文本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审美能力。
3. 情感目标:通过参与黛玉葬花的教学,引导学生体验人生的短暂和无常,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和情感修养。
二、教学内容:《红楼梦》中黛玉葬花的故事及相关诗词三、教学方法:1. 教师讲授:通过授课的方式,向学生介绍黛玉葬花的背景和意义,以及相关的诗词解读。
2. 小组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首与黛玉葬花相关的诗词进行分析和解读,并进行小组展示。
3. 个人思考:在课堂结束后,要求学生写下自己对黛玉葬花的感受和思考。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教师提问,让学生回顾黛玉葬花的故事情节,并谈谈自己对这个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2. 教师讲授:通过讲述黛玉葬花的故事背景和意义,将学生引入到黛玉葬花的世界。
介绍黛玉葬花的具体过程,包括花的种类、花的摆放方式等。
解读黛玉葬花时所用到的诗词,帮助学生理解其中的意境和情感。
3. 小组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首与黛玉葬花相关的诗词进行分析和解读。
小组成员之间相互讨论,集思广益,完成小组报告的准备工作。
4. 小组展示:每个小组派代表进行诗词解读的展示。
每个小组展示完毕后,教师和其他学生对其解读进行点评和补充。
5. 个人思考:在课堂结束后,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黛玉葬花的感想和思考。
可以从情感、人生观等方面进行思考,鼓励学生自主表达。
五、教学评估:1. 教师观察: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和表现,包括讨论的质量、小组展示的准备程度等。
2. 书面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黛玉葬花的感想和思考,评估学生对黛玉葬花的理解和思考能力。
六、教学资源:1. 《红楼梦》文本及相关批注和研究资料。
《红楼梦》选读之《黛玉葬花》 学案设计(苏教版高三选修)共3篇
《红楼梦》选读之《黛玉葬花》学案设计(苏教版高三选修)共3篇《红楼梦》选读之《黛玉葬花》学案设计(苏教版高三选修)1《红楼梦》选读之《黛玉葬花》学案设计(苏教版高三选修)《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小说中不可多得的经典之作,其中一章《黛玉葬花》更是文学史上独树一帜的存在。
作为苏教版高三选修的文学作品,学生在学习中需要深入思考小说的主题、氛围和人物形象,同时学会进行文本解读和分析。
本文将从学生视角出发,设计一份符合课程标准的学案,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黛玉葬花》这一章的深刻含义和特殊结构。
一、课堂导入教师可以简单介绍《红楼梦》的背景和主要内容,向学生展示几张相关的照片或插图,引入本文要学习的具体章节《黛玉葬花》。
二、文本理解1.阅读原文,了解情节和主题教师可以简要讲解小说中的重要情节和角色,鼓励学生使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各事件背后的意义和思想内涵。
2.解读若干关键词汇和短语小说中使用了许多细腻而富有诗意的语言,涉及众多文化象征和隐喻。
在这部分,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词语解析和文化背景介绍,帮助学生理解更多深层次的文本信息。
例如,教师可以解释“冷香丁香”(象征黛玉有气节,不屑花鸟),“怨情”(反映黛玉对生命和命运的感慨和无奈),“举世无双、万里无云”(形容黛玉的高贵、纯洁和独特性格)等。
3.分析小说中的象征和隐喻作为一部对整个清代文化和历史的反思,小说中难免涉及许多文化象征和隐喻。
此部分的任务是帮助学生通过细节观察和解读来探索小说的深层次含义。
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提供一些样本,例如玉菡的绣球、林黛玉的水晶铜镜等,鼓励学生提供更多类似物品或象征。
三、课后作业1.整理学习笔记学生可以将整个课堂的笔记整理成书面文件,以便用于复习和深度分析。
此外,他们还可以寻找相关的图片、音频或视频资源来帮助自己更好地把握小说的气氛和人物形象。
2.创作小说的评论或文学质疑学生可以使用自己的语文知识和审美观点来撰写小说的评论或问答,以便更好地理解小说的主题和人物情感。
第九单元第六课《黛玉葬花》教案
第九单元第六课《黛玉葬花》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材第九单元第六课《黛玉葬花》,详细内容包括:1. 章节内容:本节课主要涉及《红楼梦》中黛玉葬花的故事情节,分析黛玉的性格特点及作者对人物的刻画。
2. 教学内容:通过阅读、分析、讨论,让学生了解《红楼梦》的背景,理解黛玉葬花的故事情节,掌握人物性格特点,体会作者的创作手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红楼梦》中黛玉葬花的故事情节,了解作品背景。
2. 分析黛玉的性格特点,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3. 通过对作者创作手法的分析,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黛玉性格特点的分析,作者创作手法的理解。
2. 教学重点:《红楼梦》背景的了解,黛玉葬花故事情节的把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红楼梦》主题曲,让学生初步感受作品氛围,引发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红楼梦》背景,引导学生关注黛玉葬花的故事情节。
3. 阅读与分析:让学生阅读黛玉葬花的原文,分析故事情节,讨论黛玉的性格特点。
4. 例题讲解:以黛玉葬花为例,讲解作者的创作手法,如环境描写、人物刻画等。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其他文学作品中的环境描写和人物刻画。
六、板书设计1. 《黛玉葬花》2. 内容:背景:《红楼梦》情节:黛玉葬花人物:黛玉性格特点创作:作者手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概括《红楼梦》中黛玉葬花的故事情节。
(2)分析黛玉葬花中的环境描写和人物刻画。
(3)谈谈你对黛玉性格特点的理解。
2. 答案:(1)黛玉葬花故事情节:黛玉因误会宝玉而心生悲伤,独自葬花,表达了她的忧愁与无奈。
(2)环境描写和人物刻画:作者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黛玉葬花时的凄美景象,同时通过黛玉的言行举止,刻画了她敏感、多疑的性格特点。
(3)黛玉性格特点:黛玉性格敏感、多疑、忧郁,具有极高的文学修养,对爱情充满期待,但命运多舛。
《黛玉葬花》教案高品质版
《黛玉葬花》教案高品质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红楼梦》中经典的片段《黛玉葬花》。
该部分内容位于教材第四章第二节,详细内容包括:黛玉对花的感情寄托,黛玉葬花的场景描写,以及葬花背后的深刻寓意。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红楼梦》的背景知识,理解《黛玉葬花》的文学价值。
2. 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 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文本,分析人物性格,体会作者的创作意图。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葬花背后的深刻寓意,黛玉的性格特点。
教学重点:《黛玉葬花》的场景描写,作者的创作意图。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红楼梦》文本,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生准备: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花卉图片,引导学生讨论花卉与人类情感的关系,进而引入本节课的主题《黛玉葬花》。
2. 新课内容展示:教师带领学生阅读《黛玉葬花》的文本,分析葬花背后的深刻寓意,讲解黛玉的性格特点。
3. 例题讲解:挑选文本中的一段描写,分析其中的修辞手法,如拟人、比喻等。
4. 随堂练习:让学生模仿例题,分析文本中的其他描写,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黛玉葬花的象征意义,以及作者通过这一情节想要表达的思想。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黛玉葬花》中葬花的象征意义,结合文本具体描写,阐述自己的观点。
2. 答案示例:葬花象征着黛玉对自己命运的无奈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葬花过程中,黛玉将自己的感情寄托在花朵上,体现了她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葬花象征意义的理解较为深刻,但对文本中的细节描写分析不够到位,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指导。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红楼梦》的其他经典片段,如《宝钗扑蝶》、《湘云眠石》等,进一步了解作品的丰富内涵。
板书设计:1. 《黛玉葬花》花卉与情感葬花寓意黛玉性格特点修辞手法象征意义葬花象征意义作者创作意图人物性格分析3. 作业布置:葬花象征意义分析4. 拓展延伸:阅读《红楼梦》其他经典片段了解作品丰富内涵重点和难点解析:1. 葬花背后的深刻寓意。
黛玉葬花教案黛玉葬花写作手法
黛玉葬花教案黛玉葬花写作手法教案:黛玉葬花教学内容:本课教材选自《红楼梦》第二十七回“黛玉葬花”一节。
主要内容讲述了黛玉在大观园中葬花的故事,通过黛玉葬花的描写,展现了黛玉的悲剧性格和命运。
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红楼梦》中的写作手法,如通过人物描写表达人物性格和命运。
2. 学生能够分析黛玉葬花的故事中蕴含的深层含义。
3. 学生能够欣赏中国古典文学的魅力,培养对文学作品的阅读兴趣。
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黛玉葬花故事中的深层含义和写作手法。
重点:分析黛玉的悲剧性格和命运。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材《红楼梦》。
2. 笔记本和笔。
教学过程:一、引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红楼梦》中黛玉的形象,引导学生思考黛玉的悲剧性格和命运。
2. 提问学生对于黛玉葬花的理解和感受。
二、讲解(15分钟)1. 引导学生阅读“黛玉葬花”一节,理解故事情节。
2. 分析黛玉葬花的描写,指出作者通过黛玉葬花来表达黛玉的悲剧性格和命运。
3. 讲解黛玉葬花故事中的深层含义,如生命的无常、爱情的幻灭等。
三、讨论(10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讨论黛玉葬花故事中的写作手法和深层含义。
四、练习(10分钟)1. 学生根据黛玉葬花故事中的写作手法,分析其他文学作品中的类似描写。
2. 学生进行随堂练习,写一篇关于黛玉葬花的小作文。
五、板书设计(5分钟)1. 在黑板上画出黛玉葬花的场景图。
2. 在图旁边列出黛玉葬花故事中的写作手法和深层含义。
六、作业设计(5分钟)1. 作业题目:请根据黛玉葬花故事中的写作手法,分析其他文学作品中的类似描写。
2. 作业答案: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经验,分析其他文学作品中的类似描写,并写出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5分钟)2. 学生思考如何将黛玉葬花故事中的写作手法应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3. 教师推荐学生阅读其他有关《红楼梦》的文学作品,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
黛玉葬花教案教学内容:本课教材选自《红楼梦》第二十七回“黛玉葬花”一节。
《黛玉葬花》教案高品质版
黛玉葬花江苏省淮州中学韩维加教学目的一、结合高一已学的《林黛玉进贾府》,通过重点赏析《葬花吟》,分析黛玉性格二、结合林冠夫的《黛玉葬花》和舒芜的《两次葬花》加深对《红楼梦》高超艺术手法的理解教学重点通过重点赏析《葬花吟》,分析黛玉性格教学难点通过重点赏析《葬花吟》,分析黛玉性格教学课时三课时教学设想先共同回忆《林黛玉进贾府》中的有关情节,说说黛宝玉的性格及其关系。
然后共同研读《黛玉葬花》,通过重点赏析《葬花吟》,分析黛玉性格,最后结合两篇文章,加深对《红楼梦》高超艺术手法的理解。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师生共同回忆《林黛玉进贾府》有关情节,说说《林黛玉进贾府》中黛玉以及宝玉的性格。
(一)林黛玉林黛玉由于丧母来外婆家,过去常听她母亲说,“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今至其家,“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人耻笑了他去”。
尽管贾母念及亡女怜爱她,但她自知寄人篱下,反表现出孤高自尊。
她谨慎从事,冷静细心地观察周围的一切,应对有度,举止有礼。
这表现在她辞谢邢夫人留饭,在王夫人和贾母处择座,反映出她聪慧而又有良好的教养。
在众人眼里,她“年貌虽小,其举止言谈不俗,身体面庞虽怯弱不胜,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
她美貌多情,体弱多病。
“颦颦”二字,准确地勾画出她的神情,也透露出她与这个等级森严,礼仪繁多的封建贵族家庭很不投合。
(二)贾宝玉结合注解理解《西江月》二词的深层含义,谈课文初步表现了贾宝玉的性格特征。
提示:贾宝玉“衔玉”而生,“通灵宝玉”是贾宝玉的“命根子”,而贾宝玉则是贾母的心尖儿宝贝,王夫人的唯一儿子,贾氏家族光宗耀祖的希望,是他们的命根子。
然而贾宝玉并不看重“通灵宝玉”,骂之为“劳什了”,“狠命摔去”,表明他不愿顺从封建家长的意志,抗拒他们强加给自己的枷锁。
黛玉早听说过位衔玉而生的表兄“顽劣异常,极恶读书”,王夫人则认为自己这个儿子是“孽根祸胎”,“混世魔王”。
课文还借“后人”(按:“后人”应是作者的托辞)写的两首《西江月》词对贾宝玉的品行,性格作了恰当的概括。
黛玉葬花教案设计
苏教版语文选修《<红楼梦>选读》——《黛玉葬花》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信息:信息技术广泛运用于课堂教学,学生完全可以更广泛的获取所需的信息和资料,对教学内容也有更直观、丰富的展示、学生的活动可更多样,且本课内容是苏教版选修教材《<红楼梦>选读》中的一篇,是作者用以塑造黛玉形象、暗示作品主题的重要作品。
此文教学是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有效融合。
二、设计思路:本节课依据教材和考试大纲要求,充分挖掘电子白板和信息技术可用资源并加以融合。
教学过程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设置各种类型的活动,尽可能地让每位学生参与其中,有效实现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人机互动,在学生实际情况与能力要求的基础上,提高其学习积极性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设计:(一)教材内容分析《黛玉葬花》是苏教2003课标版选修教材《<红楼梦>选读》中的作品。
主要节选原著第二十六回和二十七回内容,有删改(二)、学习者特征分析:在高一学生已经学过《林黛玉进贾府》这篇课文,学生对林黛玉有初步的了解。
部分同学读完《红楼梦》这部名著, 对黛玉葬花这一情节内容比较熟悉,但是对葬花这一情节体现的人物形象与性格以及这一情节与小说的主题的关系还不清楚,需要师生讨论来理解与体会。
(三)、教学目标:1、了解黛玉葬花故事情节。
2、品读《葬花吟》,分析其中所表现的黛玉的形象3、结合《红楼梦》相关情节深入地把握黛玉超凡脱俗、孤傲高洁的形象4、探讨“花落了”有哪些暗示,从而明确主题(四)、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品读《葬花吟》,分析其中所表现的黛玉的形象2、结合《红楼梦》相关情节深入地把握黛玉超凡脱俗、孤傲高洁的形象2. 教学难点:交互式白板恰当运用于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当中。
(五)、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1. 教学方法设计此文为选修课内容,又是名著选读,教学方法需注重引导、启发、讨论,以学生阅读为主,教师适当点拨引导。
高中语文苏教版《红楼梦》选读(选修)《黛玉葬花》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高中语文苏教版《红楼梦》选读(选修)《黛玉葬花》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高中语文苏教版《红楼梦》选读(选修《黛玉葬花》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1教学目标1、结合高一已学的《林黛玉进贾府》,通过重点赏析《葬花吟》,分析黛玉性格2、分析黛玉《葬花词》所表达的思想内容及其在人物悲剧性格刻画中起到的作用3、学习通过心理描写的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2学情分析《黛玉葬花》是苏教版选修教材《红楼梦》中的篇目,而《红楼梦》是学校高一指定名著阅读篇目,这篇课文是在高一下学期教授的。
在高一上学期学生已经学过《林黛玉进贾府》这篇课文,学生对林黛玉有初步的了解。
大部分同学读完《红楼梦》这部名著,但仅停留在对名著情节的大概了解。
学生概括情节的能力、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还比较薄弱。
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分析黛玉性格,赏析《葬花吟》教学难点:赏析《葬花吟》所表达的思想内容及其在人物悲剧性格刻画中起到的作用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4.1.1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黛玉葬花《红楼梦》是我国古典文学创作的颠峰之作,代表了中国古典小说的最高成就。
曹雪芹的《红楼梦》以委婉有致,从容细腻的笔调,塑造了一个个有血有肉有性格的人物形象。
我们仿佛看到宝钗扑蝶、湘云卧石、探春理财、香菱学诗、晴雯补裘……在这众多的女性形象中,最有灵气的无疑是黛玉,她是读者心中圣洁美丽的女神,是作者饱含着血和泪塑造出来的富有诗意美和理想色彩的悲剧形象。
活动2【讲授】诵读课文,探究黛玉形象:(一)、师生共同回忆《林黛玉进贾府》及林黛玉的相关情节,说说黛玉的形象(PPT):黛玉判词: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
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公开课黛玉葬花教学设计
公开课黛玉葬花教学设计第一篇:公开课黛玉葬花教学设计《黛玉葬花》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小说中人物与环境的关系,体验人物命运遭遇和内心世界,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
2.分析黛玉葬花所表达的思想内容。
3.学习通过心理描写来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
教学重点:反复阅读文本尤其是葬花词,把握文本的思想内容。
教学难点:深入理解葬花词内容,体会葬花词与人物形象、情节发展与小说主旨的内在关系。
教学方法:精读文本、品味文本、小组讨论、师生释疑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一看到《红楼梦》就会想到一些典型情节,如宝钗扑蝶、湘云卧石、晴雯撕扇,同样,一提起林黛玉,也会马上想起她进贾府步步留心时时在意、和宝玉共读西厢、临终焚稿断痴情等情节,当然,给人们留下极深印象的是窥知她内心世界的《黛玉葬花》。
二、观看视频影像资料《葬花吟》要求:初步体会词中的情感注意把握词中体现情感的“愁绪满怀”“泪暗洒”“见血痕”“倍伤神”“悲歌”等词语。
三.从林黛玉葬花能看出她怎样的心情和处境?(结合《林黛玉进贾府》)总结:心情:愁苦伤感脂砚斋甲戌本批语:余读《葬花吟》,至再至三四,其凄楚感慨,令人身世两忘,举笔再四,不能下批。
处境:寄人篱下,孤苦伶仃/ 3学生结合本次葬花的起因及内心活动:起因:林黛玉去怡红院,晴雯因晴雯和碧痕拌嘴心情不好假托是宝玉的意思没给她开门,而且听见宝玉、宝钗二人在院内欢声笑语。
心理活动:虽说是舅母家如同自己家一样,到底是客边。
如今父母双亡,无依无靠,现在他家依栖。
如今认真淘气,也觉没趣。
四.结合《葬花词》,分析林黛玉的性格特点学生先各自有感情朗读《葬花词》,然后结合葬花词的具体内容分析人物形象,最后在小组讨论个人发言的基础上师生归纳总结:1.多愁善感,敏感多虑: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释处……半为怜春半恼春…………梁间燕子太无情(可结合葬花的原因)2.对世态炎凉、人情冷暖的愤懑: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解释:“桃飘李飞”之时,“柳丝榆荚”总是正当青春年华,郁郁青青,它们无视桃花李花的凋残飘零,自顾活得意气盎然,仿佛是林黛玉生活现实环境中,高洁遭冷落、摧残、践踏,而鄙俗却倍受青睐、宠爱的写照。
黛玉葬花教案设计
黛玉葬花【教材分析】《黛玉葬花》是经典文本的一篇必读课文。
其重点是训练小说的阅读与诗歌的鉴赏能力。
就小说本身来说,曹雪芹的《红楼梦》,中学有课文《葫芦僧判断葫芦案》、《香菱学诗》、《林黛玉进贾府》等,再加上影视剧的普及,学生对作家作品并不陌生。
从课文本身来看,本文节选的是《红楼梦》第二十七回《滴翠亭杨妃戏彩蝶埋香冢飞燕泣残红》,即林黛玉第二次葬花。
这一次葬花是因为黛玉误会了宝玉,借葬花发泄心中的凄苦,边葬花边哭诉,哭诉的内容就是《红楼梦》中最为经典的、脍炙人口的《葬花吟》。
《葬花吟》是林黛玉感叹自身遭遇的全部哀音的代表,也是作者曹雪芹借以塑造黛玉这一艺术形象、表现其性格的重要作品。
这首诗写得特别精彩,在风格上仿效初唐时期的歌行体,在抒情上淋漓尽致。
【学情分析】《红楼梦》是我国古典文学的巅峰之作,通过这一经典文学作品的学习,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艺术境界,从而促进学生专业技术水平的进步。
【教学目标】根据本单元的重点和本课的主要内容并联系学生的实际,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分为三个方面:1.知识目标:进一步了解“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红楼梦》及《红楼梦》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2.情感目标:正确理解《红楼梦》的思想内涵,理解宝黛追求个性自由反封建的精神。
3.能力目标:通过研读《黛玉葬花》(重点赏析《葬花吟》)分析黛玉的人物形象及性格。
【教学重难点】1.针对本单元教学重点和本课内容,我认为本文的教学重点是:学习文章围绕中心事件运用语言、动作、心理等多种手段塑造个性化人物的笔法;2.针对学生的水平和心理层次,我认为本文的教学难点是:林黛玉这一人物的性格分析。
【教学方法】1.教法(1)拓展知识,构建愉快教学法国外有一种较先进的教学方法——愉快教学法,主要特点是从学科特点出发,通过新颖的教学形式,以创设充满活力的教学过程为目标,让学生在愉悦的心境状态中,实现认知与情感、理性与非理性的统一。
小说教学时,遵循教学方法也要改革的指导思想,摒弃传统的“念经式”的教学模式,吸收国外“愉快教学法”的长处,教法求活,开阔学生的视野为重点。
黛玉葬花教案黛玉葬花写作手法
黛玉葬花教案黛玉葬花写作手法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材《语文》高中一年级下册,具体内容为《黛玉葬花》一文。
该文为《红楼梦》中的经典篇章,详细描绘了林黛玉葬花的情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情感表现,展现了作者独特的写作手法。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红楼梦》的背景,理解《黛玉葬花》的情节及人物关系。
2. 掌握《黛玉葬花》的写作手法,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他们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并掌握《黛玉葬花》的写作手法,如象征、暗示、情感渲染等。
重点:分析《黛玉葬花》中的人物形象、情感表达及艺术特色。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红楼梦》原著、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生准备:教材、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电视剧《红楼梦》中黛玉葬花的片段,引发学生对文本的兴趣。
2. 阅读文本:学生自读《黛玉葬花》一文,了解情节,感受文中情感。
3. 讲解与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文中的写作手法,如象征、暗示、情感渲染等,并举例说明。
a. 象征:如黛玉葬花象征着她对自己命运的感慨。
b. 暗示:文中多次暗示黛玉的悲剧命运。
c. 情感渲染:通过细腻的描绘,表现黛玉内心的悲伤。
4. 例题讲解:选取文中具有代表性的句子,分析其写作手法及作用。
5. 随堂练习: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其他句子或段落,巩固所学。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黛玉葬花》的写作手法及艺术特色,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板书设计1. 文章《黛玉葬花》2. 写作手法:象征、暗示、情感渲染3. 人物形象:林黛玉4. 艺术特色:细腻、深情、寓意丰富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黛玉葬花》中的写作手法,选取一个角度进行解读。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黛玉葬花》的写作手法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但在分析过程中,部分学生对某些手法理解不够透彻,需要在课后加强练习。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红楼梦》其他篇章,进一步了解曹雪芹的写作风格,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黛玉葬花教案黛玉葬花写作手法
黛玉葬花教案黛玉葬花写作手法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材《中国古典文学名著阅读》第四单元《红楼梦》章节,详细内容为《黛玉葬花》一节。
本节课通过对该节内容的深入学习,使学生理解并掌握黛玉葬花的写作手法。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红楼梦》的背景知识,认识黛玉葬花的文学价值。
2. 掌握并运用黛玉葬花的写作手法,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黛玉葬花写作手法的理解和运用。
教学重点:分析黛玉葬花的写作手法,体会其艺术魅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红楼梦》原著、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首古典诗词朗诵,引导学生进入古典文学的情境,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新课导入:简要介绍《红楼梦》的背景知识,引导学生关注黛玉葬花这一情节。
3. 内容解析:a. 黛玉葬花的背景及意义。
b. 黛玉葬花的写作手法:象征、对比、拟人、寓情于景等。
c. 举例分析黛玉葬花中的精彩语句,体会其艺术魅力。
4. 实践情景引入:请学生分组讨论,选择一个自然景物,运用黛玉葬花的写作手法进行创作。
5. 例题讲解:选取教材中的例题,讲解如何运用黛玉葬花的写作手法进行创作。
6.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写作手法,以“春天的落叶”为题,进行短文创作。
六、板书设计1. 《黛玉葬花》写作手法2. 内容:a. 背景:红楼梦,黛玉葬花b. 写作手法:象征、对比、拟人、寓情于景c. 艺术魅力:精彩语句分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运用黛玉葬花的写作手法,以“月夜下的荷塘”为题,写一篇短文。
答案示例:月夜下的荷塘,宛如一幅水墨画卷。
皎洁的月光洒在荷叶上,如同一层银色的薄纱。
微风轻拂,荷叶摇曳,仿佛在诉说着一个古老的传说。
此时此刻,我仿佛看到了黛玉葬花的身影,她在荷塘边轻轻拾起一片落叶,寄托着无尽的哀思。
2. 课后拓展:阅读《红楼梦》中其他章节,了解其他角色的形象特点及写作手法。
第九单元第六课《黛玉葬花》精品教案
第九单元第六课《黛玉葬花》精品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材第九单元第六课《黛玉葬花》,详细内容包括:1. 课文阅读:阅读《红楼梦》中“黛玉葬花”的经典片段,分析黛玉的性格特点及作者曹雪芹的写作技巧。
2. 课文解析:对课文中的生僻词汇、句式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 文学鉴赏:从人物、情节、环境、主题等方面对《黛玉葬花》进行深入分析。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课文中生僻词汇、句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课文,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黛玉葬花的悲剧情怀,体会作者对人生、命运的深刻思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课文中的生僻词汇、句式,以及作者曹雪芹的写作技巧。
2. 教学重点:分析黛玉的性格特点,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古典音乐,让学生感受古典文化的氛围,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课文阅读: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 课文解析:对课文中的生僻词汇、句式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4.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设想自己是黛玉,描述葬花时的心理活动。
5. 例题讲解:分析课文中的典型句子,讲解作者曹雪芹的写作技巧。
6.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课文中的其他句子。
六、板书设计1. 《黛玉葬花》2. 主要内容:黛玉性格特点:多愁善感、悲观厌世作者写作技巧:寓情于景、对比手法课文生僻词汇、句式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根据课文内容,分析黛玉葬花的心理活动。
举例说明课文中运用了哪些写作技巧。
2. 答案:黛玉葬花时,表现出对生活的绝望、对爱情的无奈以及对命运的悲叹。
课文运用了寓情于景、对比手法等写作技巧。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使学生较好地掌握了课文内容,提高了阅读理解能力。
黛玉葬花(苏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
黛玉葬花(苏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黛玉葬花江苏省淮州中学韩维加教学目的一、结合高一已学的《林黛玉进贾府》,通过重点赏析《葬花吟》,分析黛玉性格二、结合林冠夫的《黛玉葬花》和舒芜的《两次葬花》加深对《红楼梦》高超艺术手法的理解教学重难点通过重点赏析《葬花吟》,分析黛玉性格教学课时三课时教学设想先共同回忆《林黛玉进贾府》中的有关情节,说说黛宝玉的性格及其关系。
然后共同研读《黛玉葬花》,通过重点赏析《葬花吟》,分析黛玉性格,最后结合两篇文章,加深对《红楼梦》高超艺术手法的理解。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师生共同回忆《林黛玉进贾府》有关情节,说说《林黛玉进贾府》中黛玉以及宝玉的性格。
(一)林黛玉林黛玉由于丧母来外婆家,过去常听她母亲说,“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今至其家,“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人耻笑了他去”。
尽管贾母念及亡女怜爱她,但她自知寄人篱下,反表现出孤高自尊。
她谨慎从事,冷静细心地观察周围的一切,应对有度,举止有礼。
这表现在她辞谢邢夫人留饭,在王夫人和贾母处择座,反映出她聪慧而又有良好的教养。
在众人眼里,她“年貌虽小,其举止言谈不俗,身体面庞虽怯弱不胜,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
她美貌多情,体弱多病。
“颦颦”二字,准确地勾画出她的神情,也透露出她与这个等级森严,礼仪繁多的封建贵族家庭很不投合。
(二)贾宝玉结合注解理解《西江月》二词的深层含义,谈课文初步表现了贾宝玉的性格特征。
提示:贾宝玉“衔玉”而生,“通灵宝玉”是贾宝玉的“命根子”,而贾宝玉则是贾母的心尖儿宝贝,王夫人的唯一儿子,贾氏家族光宗耀祖的希望,是他们的命根子。
然而贾宝玉并不看重“通灵宝玉”,骂之为“劳什了”,“狠命摔去”,表明他不愿顺从封建家长的意志,抗拒他们强加给自己的枷锁。
黛玉早听说过位衔玉而生的表兄“顽劣异常,极恶读书”,王夫人则认为自己这个儿子是“孽根祸胎”,“混世魔王”。
课文还借“后人”(按:“后人”应是作者的托辞)写的两首《西江月》词对贾宝玉的品行,性格作了恰当的概括。
《黛玉葬花》教案高品质版
《黛玉葬花》教案高品质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红楼梦》中经典篇章《黛玉葬花》。
该篇章所在的教材章节为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中国古典四大名著”选读。
《黛玉葬花》详细内容主要描绘了林黛玉因误会宝玉而心生悲伤,独自一人在大观园中葬花,抒发了她对世事无常、美好事物逝去的感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黛玉葬花》的故事情节,感受林黛玉的情感变化。
2. 掌握古典文学名著的阅读方法,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把握林黛玉的情感变化,理解她葬花的深层含义。
重点:学习《黛玉葬花》的情节,品味经典语句,感受作者曹雪芹的文学功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描绘大观园美景的图片,引导学生进入古典文学的世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简要介绍《红楼梦》及林黛玉的形象特点,导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3. 课文阅读:让学生自主阅读《黛玉葬花》,了解故事情节,感受林黛玉的情感变化。
4. 例题讲解:分析课文中的经典语句,如“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引导学生理解林黛玉葬花的深层含义。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课文中的难点问题,如林黛玉的性格特点、葬花的意义等,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六、板书设计1. 《黛玉葬花》2. 主要内容:林黛玉形象特点葬花的深层含义经典语句品味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根据《黛玉葬花》的故事情节,写一篇关于林黛玉心情变化的短文。
答案示例:林黛玉在误会宝玉后,心情由悲伤、愤怒转为感慨。
她在葬花的过程中,体会到美好事物逝去的无奈,从而抒发出对世事无常的感慨。
2. 课后阅读:《红楼梦》其他章节,深入了解贾宝玉、林黛玉等人物形象。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阅读、讨论、练习等方式,使学生较好地理解了《黛玉葬花》的故事情节,提高了学生的文学素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黛玉葬花(苏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黛玉葬花江苏省淮州中学韩维加教学目的一、结合高一已学的《林黛玉进贾府》,通过重点赏析《葬花吟》,分析黛玉性格二、结合林冠夫的《黛玉葬花》和舒芜的《两次葬花》加深对《红楼梦》高超艺术手法的理解教学重难点通过重点赏析《葬花吟》,分析黛玉性格教学课时三课时教学设想先共同回忆《林黛玉进贾府》中的有关情节,说说黛宝玉的性格及其关系。
然后共同研读《黛玉葬花》,通过重点赏析《葬花吟》,分析黛玉性格,最后结合两篇文章,加深对《红楼梦》高超艺术手法的理解。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师生共同回忆《林黛玉进贾府》有关情节,说说《林黛玉进贾府》中黛玉以及宝玉的性格。
(一)林黛玉林黛玉由于丧母来外婆家,过去常听她母亲说,“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今至其家,“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人耻笑了他去”。
尽管贾母念及亡女怜爱她,但她自知寄人篱下,反表现出孤高自尊。
她谨慎从事,冷静细心地观察周围的一切,应对有度,举止有礼。
这表现在她辞谢邢夫人留饭,在王夫人和贾母处择座,反映出她聪慧而又有良好的教养。
在众人眼里,她“年貌虽小,其举止言谈不俗,身体面庞虽怯弱不胜,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
她美貌多情,体弱多病。
“颦颦”二字,准确地勾画出她的神情,也透露出她与这个等级森严,礼仪繁多的封建贵族家庭很不投合。
(二)贾宝玉结合注解理解《西江月》二词的深层含义,谈课文初步表现了贾宝玉的性格特征。
提示:贾宝玉“衔玉”而生,“通灵宝玉”是贾宝玉的“命根子”,而贾宝玉则是贾母的心尖儿宝贝,王夫人的唯一儿子,贾氏家族光宗耀祖的希望,是他们的命根子。
然而贾宝玉并不看重“通灵宝玉”,骂之为“劳什了”,“狠命摔去”,表明他不愿顺从封建家长的意志,抗拒他们强加给自己的枷锁。
黛玉早听说过位衔玉而生的表兄“顽劣异常,极恶读书”,王夫人则认为自己这个儿子是“孽根祸胎”,“混世魔王”。
课文还借“后人”(按:“后人”应是作者的托辞)写的两首《西江月》词对贾宝玉的品行,性格作了恰当的概括。
这两首词似贬实褒,表面上是用世俗观念批判贾宝玉,而实际上却是贾宝玉叛逆性格的写照:贾宝玉不愿受封建正统思想束缚,怕读圣贤文章,不去追求功名利禄,“不通世务”,尽管受到“世人诽谤”,却我行我素。
他不顺从封建统治者对他的要求,也不安于他们所规定的本分,对于这样一个人,从封建统治阶级来看,当然是“于国于家无望”的不肖子孙!这正是作者用正文反作的方法对贾宝玉的赞颂。
(三)《林黛玉进贾府》中的宝黛关系一见如故,心灵相通提问:课文描写林黛玉和贾宝玉第一次相见的情形,表现了什么?提示:黛玉和宝玉第一次相见便都有似曾相识的心灵感应,这当然有神瑛侍者以甘露灌溉绛珠仙草的因由。
不过黛玉新到外婆家,言行谨慎,只在心中想道:“好生奇怪,倒像在哪里见过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而宝玉娇纵惯了,便直言道:“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算是旧相识,今日只作远别重逢”。
在黛玉眼里的宝玉并非“惫懒人物,懵懂顽童”,而是“一位年轻的公子”,“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虽怒时而若笑,即嗔视而有情”。
在宝玉眼里的黛玉,“与众各别: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
……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
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这与其说是一见留下情根,不如说是精神上相通相应。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
”(见《红楼梦》第五回)然而这样一对幼男弱女要在这个森严的贵族之家争得自由,其未来的命运不卜可知。
中国古代小说和戏剧都十分重视人物第一次登场亮相,通过外貌描写初步显示人物性格特点,给人初次但却不易忘怀的印象。
课文写王熙凤登场亮相效果极佳,这是因为作者选择了适当场合、适当的时机,把握住人物的地位、身份、性格特点,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二、研读《黛玉葬花》,分析人物性格1、学生自读课文,试析黛玉性格(学生有声朗读)2、学生概述情节,3、说说本文给你印象最深的地方,并说明理由(不少于100字)第二课时继续研读《黛玉葬花》,分析人物性格一、播放《黛玉葬花》视频导入二、《黛玉葬花》研读1、有关葬花的故事的由来(可不讲)说到葬花的故事的由来,有人说《葬花吟》是从唐寅的两首诗中“脱胎”的(《红楼梦辨》)。
诗歌当然是有所继承借鉴的,但不应把文艺创作的“源”和“流”的关系弄颠倒了。
说到《葬花吟》在某些遣词造句、意境格调上利用前人之作,实不必到明人的集子中去找。
唐初刘希夷《代悲白头翁》中“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之类为人熟知的诗句还不足以借取利用吗?即如葬花情节,也未必径取唐寅将牡丹花“盛以锦囊,葬于药栏东畔”事,作者的祖父曹寅的《楝亭诗钞》中也就有“百年孤冢葬桃花”的诗句,难道还不足以启发他的构思吗?但这些都是“流”,都仅仅是利用,既不表现诗的主要精神,也决不能代替作者源于现实生活的创造。
何况,如前所述,此诗中,作者运笔鬼斧神工之处,完全不在于表面上那些伤春惜花词句的悱恻缠绵。
2、总述:黛玉葬花是黛玉性情的描写,这一段也为读者刻画出一个美丽如花,清洁自爱自怜的形象。
黛玉最怜惜花,觉得花落以后埋在土里最干净。
说明她对美有独特的见解。
她写了葬花词,以花比喻自己,在红楼梦中是最美丽的诗歌之一。
宝玉和黛玉在葬花的时候有一段对话,成为红楼梦中一场情人之间解除误会的绝唱。
在红楼梦中是最经典的片段之一。
看过红楼梦的人都对这一段过目不忘她把花比喻成自己,把贾府乃至整个封建社会比喻为污淖,她不甘沉灭,又无力摆脱封建恶势力。
怜花就是怜自己,她看到鲜花的凋零就仿佛看到了自己的将来。
林黛玉在贾府中,虽有宝玉的照顾,贾母的疼爱,但按照当时的礼教观念,毕竟是外孙,寄人篱下的滋味还是有的,父母双亡,无人做主,孤苦一人,又兼其性格的悲观,总觉风刀霜剑严相逼,自怜之心常在,见落花而感身世,不觉满目凄凉。
3、赏析《黛玉葬花吟》,分析人物性格黛玉葬花吟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
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释处,手把花锄出绣闺,忍踏落花来复去。
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
就寄有对世态炎凉、人情冷暖的愤懑;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对长期迫害着她的冷酷无情的现实的控诉?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飘泊难寻觅。
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闷杀葬花人,独倚花锄泪暗洒,洒上空枝见血痕。
杜鹃无语正黄昏,荷锄归去掩重门。
青灯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
怪奴底事倍伤神,半为怜春半恼春:怜春忽至恼忽去,至又无言去不闻。
昨宵庭外悲歌发,知是花魂与鸟魂?花魂鸟魂总难留,鸟自无言花自羞。
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
是对美好理想的渴望与热烈追求;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
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
在幻想自由幸福而不可得时,所表现出来的那种不愿受辱被污、不甘低头屈服的孤傲不阿的性格(则是高洁的情志和坚贞不阿的精神;)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是对青春年华转瞬即逝的哀叹,也有对生的依恋对死的恐惧;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表达了内心的悲哀,怨愤地发泄、指控;解说:或许初时读来觉得全诗过于消极,处处流露出多愁善感心灵脆弱的封建小姐的自顾自怜,哀伤凄恻;可细细品来却不尽然。
其中仍然有着一种抑塞不平之气。
“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就寄有对世态炎凉、人情冷暖的愤懑;“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是对青春年华转瞬即逝的哀叹,也有对生的依恋对死的恐惧;“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表达了内心的悲哀,怨愤地发泄、指控;而“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岂非对长期迫害着她的冷酷无情的现实的控诉?“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是对美好理想的渴望与热烈追求;“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
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杯净土掩风流。
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
”则是在幻想自由幸福而不可得时,所表现出来的那种不愿受辱被污、不甘低头屈服的孤傲不阿的性格。
“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则是高洁的情志和坚贞不阿的精神;至于“依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依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等未了数句,书中几次重复,特意强调,并通过鹦鹉也会吟哦的描写,可知作者是大有深意的:花的命运也即黛玉的命运。
这是用热血和生命写就的心曲,是与这个罪恶的世界决裂的檄文。
全诗真实地展露了一个充满痛苦充满矛盾而又独抱高洁、至死不渝的心灵世界,凸现的是一种独立人格的壮美与崇高。
这些,才是它的思想价值之所在。
《葬花辞》之所以能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原因或许正在这里吧。
《葬花吟》是林黛玉感叹身世遭遇的全部哀音的代表,也是作者曹雪芹借以塑造这一艺术形象,表现其性格特性的重要作品。
它和《芙蓉女儿诔》一样,是作者出力摹写的文字。
这首风格上仿效初唐体的歌行,在抒情上淋漓尽致,艺术上是很成功的。
林黛玉无疑是全书最有灵气的人物。
最能体现她的人格理想、精神追求与生命意识的,莫过于她的《葬花吟》。
可以说,《葬花吟》是林黛玉的整个精气、骨肉和血液熔铸而成,是林黛玉的“魂”。
诗中反复出现的“花、鸟、人”三个形象,有其深意和联系。
花虽质本洁却飘落无依,是黛玉的自喻。
当“桃飘李飞”之时,“柳丝榆荚”总是正当青春年华,郁郁青青,它们无视桃李花的凋残飘零,自顾活得意气盎然,仿佛是林黛玉生活现实环境中,高洁的遭冷落、摧残、践踏,而鄙俗的却倍受青睐、宠爱的写照。
而花鸟之魂正是人魂,“花魂鸟魂总难留”,表述的“人生寄一世,掩忽若飘尘”的漂泊感,犹如困扰黛玉的一条绳索,使她无法摆脱生命不得自由的焦虑和痛苦,走完极其短暂的一生。
黛玉为花垒香冢,正是想为自己营造一个逃避世俗泥淖的堡垒,构建一个自我的世界,让其高洁有所皈依,不被污浊沾染。
4、关于《葬花吟》的一些看法(听听而已,不讲也无所谓):《葬花吟》实际上就是林黛玉自作的诗谶(chèn)。
这一点,我们从作者的同时人、极可能是其友人的明义《题红楼梦》绝句中得到了证明。
诗曰:伤心一首葬花词,似谶成真自不如。
安得返魂香一缕,起卿沉痼续红丝?“似谶成真”,这是只有知道了作者所写黛玉之死的情节的人才能说出来的话。
此诗“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等末了数句,书中几次重复,特意强调,甚至通过写鹦鹉学吟诗也提到。
可知红颜老死之日,确在春残花落之时,并非虚词作比。
同时,这里说“他年葬侬知是谁”,前面又说“红消香断有谁怜”、“一朝飘泊难寻觅”等等,则黛玉亦如晴雯那样死于十分凄惨寂寞的境况之中可以无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