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社会互动

合集下载

社会互动教案

社会互动教案

社会互动教案引言:社会互动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所展示的各种行为和态度,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个体与社会的互动关系以及个体自身的成长与发展。

在教育领域,社会互动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介绍一份社会互动教案,旨在帮助教师有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互动,培养良好的社交技巧和价值观。

第一部分:教案目标本教案旨在实现以下目标:1.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社会互动的意识和能力;2. 培养学生合作与沟通的能力;3. 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和接纳多元文化的意识和能力;4. 培养学生运用社会互动技巧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部分:教案内容与方法1. 学生互动游戏选择一款适合学生年龄的互动游戏,通过团队合作、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在游戏中感受社会互动的重要性。

教师可以根据游戏情节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游戏中有效地和他人进行互动。

2. 协作式项目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合作完成一个项目。

例如,要求学生设计一份社交礼仪手册,手册内容包括尊重他人、交流技巧、友善待人等方面。

通过项目的合作过程,学生将锻炼团队合作、沟通和分享的能力。

3. 角色扮演活动设计一系列社会互动情景,让学生在角色扮演中体验不同社交场景下的应对方式。

例如,假设学生们是一群新来的学生,与老生进行互动。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角色扮演的提示,引导学生展示友好、尊重和耐心等品质。

4. 社会问题讨论提供一些社会问题,如环境保护、贫困等,引导学生讨论相关的社会互动和解决方案。

通过讨论,学生将了解到社会问题与个体互动的关系,以及积极参与社会互动对于解决问题的重要性。

第三部分:教案评估与反思1. 学生互评让学生互相评价自己在课堂上展示的社会互动能力,包括合作、沟通、尊重他人等方面。

教师可以提供一份评价表格,学生根据具体表现进行评价,并提出建议。

2. 观察记录教师可以观察学生在课堂互动中的表现,记录学生的积极、消极互动行为,并针对性地给予反馈。

观察记录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互动习惯,为进一步指导提供依据。

波普诺《社会学》目录 大纲

波普诺《社会学》目录 大纲

第一部分导论第一章社会学导言一、什么是社会学1、社会学的研究方式;2、社会学:显而易见的科学吗;3、社会学的基本假设;4、社会学的“为什么”;5、社会学的解释;6、社会学与其他社会科学二、社会学的历史及其发展1、经典人物;2、美国社会学的发展三、社会学理论1、功能主义的视角;2、冲突论的视角;3、互动论的视角;4、对三种视角的简要评价四、应用社会学1、社会学与社会;2、为什么学习社会学第二章社会学研究的过程一、研究过程1、社会学解释;2、变量分析;3、统计控制和多变量分析;4、社会研究的阶段二、研究方法1、调查研究;2、试验;3、观察;4、第二手分析;5、研究策略三、社会研究中的客观性和伦理学1、客观性和偏见;2、社会研究中的伦理问题;3、道德中立第二部分社会组织与个体第三章文化一、什么是文化1、文化的定义;2、文化的演进二、文化的构成1、符号;2、价值观;3、规范;4、物质文化三、文化的分析1、文化分析的视角;2、文化的差异和统一;3、种族中心主义和文化相对性;4、亚文化;5、文化整合;6、文化变迁四、美国人的价值观1、美国人的传统价值观;2、对美国人价值观的其他分析第四章社会与社会结构一、社会结构二、社会结构的单位1、地位;2、角色;3、社会群体和组织;4、宏观社会结构三、社会的类型1、社会的生存方式;2、公社社会和社团社会四、关于社会的几种理论视角1、功能主义的理论视角;2、冲突论的理论视角第五章社会互动与社会网络一、什么是社会互动二、符号互动论1、乔治•赫伯特•米德;2、符号互动论的原理;3、共享定义;4、批评三、关于社会互动的其他理论1、拟剧论;2、本土方法论四、非语言沟通1、体态语言;2、个人空间五、社会互动的形式1、交换;2、合作;3、冲突;4、竞争;5、强制六、社会网络1、网络特性2、小世界研究;3、网络分析的重要性第六章社会化一、人类生物学与社会化二、婴幼儿的社会化1、与人类的接触;2、情感发展三、人格发展理论1、查尔斯•库利:镜中我;2、乔治•赫伯特•米德:角色借用;3、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无意识;4、艾里克•艾里克逊:认同危机;5、让•皮亚杰:认知发展四、养育孩子的方式五、社会化的主体1、家庭;2、学校与日托中心;3、同辈群体;4、大众传媒六、生命历程中的社会化1、青春期与青年期;2、成年期;3、晚年生活;4、死亡与濒临死亡七、再社会化八、社会化与人的自由第七章群体与组织一、社会群体的性质1、什么是社会群体;2、初级群体与次级群体;3、我们为什么形成群体二、群体结构1、群体规模;2、群体规范;3、群体角色三、群体是怎样运作的1、决策;2、遵从;3、群体界线:内群体和外群体;4、参照群体四、组织的特性1、组织目标和特征;2、组织结构;3、科层制五、组织过程和变迁1、制度化;2、组织变迁六、组织选择1、美国社会中的志愿者协会;2、弹性组织;3、日本人的选择七、组织与现代社会:一个人文主义的观点第八章越轨,犯罪和社会控制一、越轨的本质1、越轨的定义;2、社会控制和越轨;3、越轨的社会功能和功能障碍二、关于越轨的理论视角1、生物学视角中的越轨;2、心理学视角中的越轨;3、社会学视角中的越轨三、犯罪和刑事司法系统1、犯罪的种类;2、犯罪统计;3、美国社会的高犯罪率;4、犯罪控制:刑事司法系统第三部分社会不平等第九章社会分层一、有价值物的分配1、收入与财富;2、权力;3、声望二、社会地位与地位等级1、辨认社会地位;2、社会地位的等级评定;3、地位不一致三、历史上的分层制度1、奴隶制;2、种姓制;3、等级制四、社会阶级1、阶级分化;2、阶级意识与虚假意识五、社会流动1、开放社会与封闭社会;2、社会流动的条件;3、妇女的社会流动六、分层理论1、功能主义理论;2、冲突理论;3、伦斯基的理论七、其他社会的分层与流动1、英国:阶级社会与福利国家;2、巴西:传统与发展第十章美国的社会阶级与贫困问题一、美国的社会阶级1、下层阶级;、工人阶级;3、下层中产阶级;4、上层中产阶级;5、上层阶级;二、美国的社会流动三、生活机会中的阶级差异1、社会阶级,健康与寿命;2、社会阶级与法律;3、社会阶级与教育;4、社会阶级与社会参与四、贫困1、贫困的定义;2、贫困发生率;3、穷人与就业;4、贫困的原因五、社会福利1、社会福利简史;2、美国的社会福利制度;3、社会福利中的问题;4、社会福利制度评论第十一章民族,种族与少数民族一、民族与种族群体(上)(下)1、民族群体;2、种族群体;3、美国的少数民族群体二、对少数民族的偏见与歧视1、偏见;2、歧视;3、偏见与歧视的变化形式三、少数民族的关系模式1、接受模式;2、排斥模式;3、美国的结构性不平等四、少数民族成员的社会反应与心理反应1、被动接受;2、个人攻击行为与暴力行动;3、集体抗议;4、自我隔离;5、自愿同化第十二章社会中的年龄和健康问题一、年龄与社会1、人口的变化;2、生命阶段的历史发展;3、年龄与社会结构;4、年龄歧视二、变老1、生理变化;2、社会老年学的观点三、美国老年人的社会状况1、退休;2、居住;3、健康与个人照顾四、其他社会的老年人1、中国:尊敬老人;2、以色列吉布兹:老年人的整合;3、艾克:弃老五、美国的健康与医疗保健1、健康的社会分布;2、医院保健系统六、医疗保健存在的问题1、生活的医学化;2、用医学技术保存生命;3、医疗费用上升的危机;4、艾滋病:社会,经济和道德问题第十三章性别一、两性在生理和心理上的差异1、生理差异;2、心理差异二、性别角色1、性别角色的社会简史;2、性别角色的社会化;3、成人的性别角色三、性别与不平等(上)1、性别分层的社会学理论;2、性别歧视;3、性别与婚姻;4、性别与工作;三、性别与不平等(下)5、性别与政治;6、女权运动第四部分社会设置第十四章家庭一、社会中的家庭1、功能主义的观点;2、冲突论的观点二、家庭结构1、亲属与家庭;2、核心家庭与扩展家庭;3、家庭中的权威;4、婚姻居所;5、世系与继承三、婚姻,离婚和寡居1、选择一位婚姻伴侣;2、求爱和罗曼蒂克式的爱情;3、婚姻;4、离婚和再婚;5、寡居四、变迁中的美国家庭1、人口趋势;2、单亲家庭和继父母家庭;3、工作与家庭;4、家庭暴力;5、婚姻与核心家庭的关系;6、家庭的未来第十五章教育一、社会学视野中的教育1、功能主义的观点;2、冲突论的观点二、教育组织1、教育的普及;2、美国的教育组织;3、教育组织模式;4、政府的支持和父母的选择;5、教师和学生的角色;6、对学生的评价三、美国教育的趋势和问题1、对美国教育的批评;2、教育革新;3、私立教育;4、教育和少数民族;5、教育和平等四、教育的影响1、教育和收入;2、教育和价值观第十六章宗教一、宗教与社会1、宗教的类别;2、宗教与人类境况;3、功能主义视角:宗教与社会稳定;4、冲突论视角:宗教与社会变迁二、宗教组织1、宗教的要素;2、宗教组织的类型三、美国生活中的宗教1、宗教与美国文化;2、宗教成员资格及宗教倾向;3、宗教参与;4、新宗教意识四、社会中的宗教:一种长远的观点1、起源与发展;2、世俗化讨论第十七章权力,政治和政府一、权力,权威和国家1、权力;2、权威与权力的合法化;3、国家;4、关于政治权力分配的几种观点二、政府形式1、民主政体;2、集权主义;3、独裁主义三、美国政治与政府1、历史和文化背景;2、政治参与;3、政党;4、利益群体与院外活动;5、军事_产业联合体;6、谁统治美国四、社会学与国家:一种人文观点第十八章经济与劳动一、经济1、经济的历史演变;2、现代经济的构成二、经济制度1、资本主义制度;2、社会主义制度;3、混合经济三、美国的经济制度1、历史与文化背景;2、合作资本主义;3、经济集中与双重经济;4、政府与劳工组织的作用;5、经济全球化四、劳动社会学1、工人的异化与满意度;2、美国的劳动倾向;3、跨文化观点:日本的经济与劳动五、社会与市场:一种人文观点第五部分社会环境和社会变迁第十九章人口与生态一、人口研究1、人口研究的数据来源;2、人口结构:性别与年龄二、人口变化的要素1、出生率;2、死亡率;3、移民三、人口增长与社会1、世界人口增长;2、生育控制;3、美国的人口增长与变化四、生态学与环境社会学1、人口密度与人类行为;2、生态系统;3、地球生态系统第二十章城市,城市化和社区变迁一、城市的起源和成长;1、最初的人类社区;2、城市的诞生;3、前工业时代的欧洲城市发展二、工业革命后的城市化1、美国的城市化;2、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三、美国大都会的结构和发展1、大都会社区;2、大都会的兴衰;3、城市生态学四、城市生活和文化1、社区生活的变迁;2、关于城市生活方式的研究视角;3、城市生活方式的经验研究;4、郊区生活五、美国大都市问题和城市危机1、老中心城市的问题;2、大都会的离析和蔓延;3、城市规划与城市重建;4、冲突理论与城市危机;5、美国城市的未来第二十一章集合行为和社会运动一、集合行为的性质和发生的条件1、集体行为的性质;2、集合行为发生的条件二、集群与大众行为1、集群的类型;2、集群行为理论;3、大众行为三、传播与集合行为1、谣言与闲话;2、公众舆论四、社会运动1、社会运动的类型;2、社会运动的过程;3、社会运动发展的一个现代理论:资源动员第二十二章社会和文化变迁一、社会变迁的原因1、物质环境;2、人口;3、技术;4、非物质文化;5、文化进程;6、经济发展;7、有目的地促进变迁二、社会变迁的理论1、社会文化进化论;2、循环论;3、功能主义者的观点;4、冲突论的观点三、第三世界的经济发展1、第三世界经济发展的条件;2、第三世界的经济困境:冲突论的观点;3、经济发展的比较研究四、现代化的构成要素五、发达社会的未来1、后工业社会;2、悲观主义情结:增长的极限;3、乐观主义情结:未来主义波普诺《社会学》笔记第一部分导论第一章社会学导言绪论1、社会学是一种关于人类社会和社会互动的系统的、客观的研究。

社会学概论

社会学概论

社会学概论第一章:导论第二章:社会与文化第三章:人的社会化第四章:社会角色与社会互动第五章:社会群体第六章:社会组织第七章: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第八章:社会制度第九章:社区第十章:社会变迁、社会发展与社会转型第十一章:社会问题与社会控制第十二章:全球化与全球社会第十三章:社会学主要研究方法第一章导论第一节:社会学的视野一:社会学观察问题的新角度英国著名社会学家安东尼·吉登斯(A. Giddens)认为,社会学的概念和发现与“现代性(modernity)究竟是什么”这个问题紧密相关,社会学随现代性而来,是为解释现代现象而兴起的知识体系,它以普遍而精微的方式对现代性进行了跟踪式观察,对现代社会类型及其结构制度、社会行动主体以及社会问题现象等等,给予了辨析、诊断和解释性理解。

对现实社会生活的关注,社会学与其他科学显然有着不同的观察角度和视野。

安东尼·吉登斯《社会学方法的新规则》《社会的构成》《民族—国家与暴力》《现代性的后果》《现代性与自我认同》《亲密关系的变革》《第三条道路:社会民主主义的复兴》《气候变化的政治》二:社会学的现象力美国社会学家怀特·米尔斯(W. Mills)在其经典性论文《社会学的想象力》(1959)中认为,社会学想象力是一种特有的心智品质,它思考人们所需要的以及他们感到需要的是什么,这种品质可以帮助他们利用信息增进理性,以清醒地总结世界上正在进行和将要发生的事情。

《社会学的想象力》米尔斯认为社会学想象力能够使人们关注有限的个人经验和更广阔的社会历史事件之间的关系,它的首要成果是这样一种思想,即个人只有通过置身于所处的时代中,才能理解他自己的经历并把握自身的命运;人们只有了解所有和他相关的人、文化和社会,才能认识他自己所处的文化。

社会学想象力可以让我们理解历史与个人的生活历程以及二者在社会中相互之间的联系。

这便是社会学的使命和前景。

三.社会学知识与常识社会学的科学性社会生活是有规律可循的,社会学家能够使用与其他科学相同的方法进行调查研究。

社会互动

社会互动
医患冲突、 征地拆迁冲突
冲突功能
4,交换 旨在获取报酬或回报的交往。 回报的形式多样
回报的原则:互惠(reciprocity) 净收益:得到的回报减去成本。正向 的净收益使交换可能持续下去
第四节、 关于社会互动的几种观点
一、符号互动论的观点
1,代表人物 George H. Mead , W. I. Thomas, 情景定义 Charles C. Cooley, “glass self ”镜中我 Mannford Kuhn, Herbert Blumer(布鲁默)
义发生变化。 5)所扮演的角色影响互动。
二、拟剧论的观点
( The Dramaturgical Model of Social Interaction) 1, 代表人及代表作
戈夫曼 《日常生活中的自我表演》 2,主要概念 1)印象管理(impression management):即人们
通过调控语言、姿态、手势等以控制自己留给 他人的印象,特别期待他人形成自己所希望的 印象。
社会互动的作用(地位、意义)
1. 有助于形成自我、完善自我 2. 社会互动是满足行动者需求的途径 3. 社会互动是社会构成和发展的基础
第二节、社会互动的发生
1. 人对他人的反应(如行动或思考)不取 决于对方行动、事件即符号乃至场景 (situation )本身,而取决于人对它们 所作的理解、解释、判断。即取决于符 号定义(definition of symbol) 或情景定义 (definition of situation )
2)前台和后台 前台是互动者展示精心修饰的行为的场
所(场合)。
后台是为前台表演做准备或呈现前台上 所不能展现的行为的场所。
3,主要观点

社会互动的功能

社会互动的功能

社会互动的功能社会互动是人类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是人们之间交流、合作和相互影响的过程。

社会互动的功能多种多样,涉及各个层面,从个人到群体,从家庭到社区,从教育到政治,无处不在。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探讨社会互动的功能。

一、情感交流与支持社会互动为人们提供了一个表达情感、分享快乐和减轻压力的平台。

无论是面对面的交流还是通过社交媒体的互动,人们都可以通过表达自己的情感来获得共鸣和支持。

例如,当一个人感到伤心或困惑时,他可以通过与朋友倾诉来获得安慰和鼓励。

这种情感交流不仅可以减轻个体的负面情绪,还可以加强人际关系,增进彼此的了解和信任。

二、知识分享与学习社会互动是人们获取知识和学习的重要途径之一。

通过与他人交流和讨论,人们可以分享自己的经验和观点,了解不同的观点和见解。

这种知识的交流和分享不仅可以拓宽个体的视野,还可以促进思维的碰撞和创新的产生。

此外,社会互动也为学习提供了一个实践的机会,通过与他人合作和交流,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三、合作与协作社会互动鼓励人们之间的合作和协作,促进共同目标的实现。

无论是在工作场所还是在社区组织中,人们需要通过与他人合作来完成任务和解决问题。

通过合作,个体可以共享资源,互相补充和支持,提高工作效率和成果质量。

此外,社会互动还可以培养个体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提高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为个体的职业发展和社会参与提供有力支持。

四、社会支持与互助社会互动为人们提供了相互支持和帮助的机会。

在困难和挫折面前,人们可以通过与他人交流和分享,获得鼓励和帮助。

社会互动还可以激发个体的同理心和关爱他人的意识,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无论是个人的心理健康还是社会的发展,都离不开社会互动中的支持和互助。

总结起来,社会互动的功能是多种多样的,从情感交流到知识分享,从合作协作到社会支持,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和塑造着人类社会。

社会互动的价值和重要性不容忽视,它不仅是人类生活的基础,也是人类发展的动力。

社会学理论(含社会学概论)配套题库-社会学概论-第五章 社会互动【圣才出品】

社会学理论(含社会学概论)配套题库-社会学概论-第五章 社会互动【圣才出品】

第一篇 社会学概论第五章 社会互动一、名词解释1.社会互动(宁夏大学2018年研;吉林大学2017年研;北京科技大学2014年研)答:社会互动又称社会交往活动或社会交互作用,是指社会主体之间为了满足各种需要而发生的、以信息传播为基础而形成的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以及群体与群体之间的相互沟通、相互作用和相互了解,从而在经济、政治、文化及心理等方面产生相互影响和相互依赖的社会行动过程。

2.戏剧论(戈夫曼)答:戈夫曼的戏剧论是社会互动理论中的一种观点,他采用戏剧分析的方法,从印象管理的角度来揭示人们社会互动的特点。

在《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一书中,他指出,世界是一个大舞台,生活就是在演戏,表演者最关心的是留给观众什么样的印象。

他的理论主要研究人们运用哪些技巧来创造在别人心中的印象,所以又称为“印象管理理论”或“印象整饰理论”。

戏剧论认为,互动的一方总想控制对方的行为,使对方通过对自己行为的理解做出符合自己计划中的行为反应。

3.标签理论(华中农业大学2018、2015年研;华东师范大学2017年研)答:标签理论,又称标志理论或标定理论,是一种从符号互动论角度探讨社会问题与越轨行为的理论。

这一理论认为,社会问题或越轨行为是一种主观的东西,即某种社会现象之所以成为问题就是因为社会给它贴上了这样的标签。

在研究社会问题与越轨行为时,这些问题或行为本身并不太重要,重要的是社会如何评价和对待它们。

那些凭借权力占据了统治地位的集团可以通过贴标签、宣布被统治者为“有越轨行为者”,来歧视、控制和镇压被统治者。

因此,这种贴标签通常是不公正的。

4.合作答:合作是指社会互动中,人与人、群体与群体之间为达到对互动各方都有某种益处的共同目标而彼此相互配合的一种联合行动。

人们之所以需要合作,是因为仅靠某一方的单独行动往往无法实现这种利益或目标。

从广义上说,人们社会生活的很多方面都必须建立在合作的基础之上,没有合作就没有群体或社会可言。

《社会学概论》笔记五

《社会学概论》笔记五

《社会学概论》笔记五第五章:社会互动本章指导:一、本章目的:社会互动是微观社会学领域的研究主题,它来自于我们的日常生活。

通过学习,使同学们了解和掌握社会学关于社会互动的基本原理,以及我们怎样运用其中的理论知识来理解生活中的现象。

二、课前准备:1、你以前接触过“社会互动”这个词汇吗,你是怎样理解的,请思考。

2、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据你所知,我们生活中有哪些行为是无组织的、自发的而且人数众多,试举几个例子。

3、认真阅读本章纲目,了解本章的学习脉络。

三、学习建议:1、这一章总体来说还比较容易掌握,难理解的也就是其中的理论,只要结合实际的例子就能理解,注意老师的讲解。

2、最好能看看参考书目,尤其是第一本--《乌合之众》,它是社会学的经典之作,深入浅出,描写生动,能使我们更好地理解感染理论的集合行为说明。

3、掌握本章的重要概念:①社会互动②集合行为③交换④强制四、学习重点:1、社会互动的涵义及类型。

2、戈夫曼对社会互动的分析。

3、集合行为的类型。

重要概念:对社会互动的具体分析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社会互动的涵义:1、社会互动发生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人之间,被隔绝的单个人不行;2、社会互动是相互依存的行为,以相互的或交换的方式进行,是一种双向交流,不是单方面的,有去无回不是互动,但互动不一定非要面对面进行;3、社会互动必须借助符号才能进行,这基于人们拥有共同的文化或经验,能够对符号所表达的意义进行理解。

符号有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之分。

在我们日常互动中,非语言交流(nonverbal communication)之多令人吃惊,通常情况下,在两个人交谈时,语言对情境的社会意义的表达平均不到35%,剩下的65%的意义都是由非语言的方式表达的(两种最重要的非语言沟通形式是身体语言和个人空间,前者包括动态或静态的体语以及面部表情。

)。

面部表情(facial expressions)、动态体语(gestures)、静态体语(posture)、个人空间(personal space)社会互动类型在社会学的先驱乔治·齐美尔(George Simmel,19世纪末德国社会学家,研究形式社会学)研究的基础上,人们区分出并且分析了许多种社会互动的主要形式,那些在人类社会生活中最为突出的互动形式有交换、合作、冲突、竞争及强制。

网络传播概论(彭兰)第五章知识点整理

网络传播概论(彭兰)第五章知识点整理

目录第五章网络中的用户 (1)第一节用户在网络中的生存特点 (1)1.数据化生存 (1)2.表演化生存 (2)3.节点化生存 (3)4.并发性生存 (4)第二节网络用户的需求 (4)1.关系需求 (4)2.内容需求 (5)3.服务需求 (5)第三节作为信息消费者的网络用户 (6)1.“个性化”与“社会化”并存的用户 (6)2.主动性与被动性并存的网络用户 (6)第四节作为新闻生产者的网络用户 (7)1.网络用户参与新闻生产的方式 (7)2.网络用户参与新闻生产的特点 (7)第五节用户的群体互动及其影响 (8)1.网络群体互动中的心理机制 (8)2.群体互动带来的人群分化 (9)3.“群氓的智慧”还是“群体性迷失”? (9)第五章网络中的用户第一节用户在网络中的生存特点1.数据化生存(1)数据是个体思想与见解的记录,也是个体行为、活动的形态,数据成了个体的映射与化身。

(2)数据在记录个人行为的同时也记录了很多社会场景、社会活动,并传达出背后的社会情绪,与大众传媒的记录形成一种补充印证的关系。

媒介组织根据用户生产的数据,进行智能分析,完成符合用户个性化的精准推送。

同时,这样的数据化也会使个体暴露在更多的风险中。

(3)个体数据的类型A. 从个体对数据的控制关系来看a) 个体被动产生的数据内容,例如注册信息等;b) 个体主动生产的数据内容,例如微博等用户创造数据;c) 介于主动和被动之间的数据,例如穿戴设备数据等。

B. 内容型数据和活动型数据a) 内容型数据:用户行动的目的就是生产出直接在网络中发布的内容;b) 活动型数据:不是用户有意识生产的内容,而是用户活动的附属产物,是对行为的重要记录,甚至是研究用户个性的重要依据。

2.表演化生存(1)“表演”:社会互动的基本策略在网络中的人际互动中,人们的行为都具有一定的“表演”成分。

头像、昵称、交流手段、自我披露程度等,都是表演的策略。

表演不仅存在于人际互动中,在网络的群体互动和其他各种平台上,表演也是用户的一种常态。

自学考试。社会学概论 复习资料

自学考试。社会学概论 复习资料

自学考试。

社会学概论复习资料社会学概论》是一本重要的教材,涵盖了社会学的各个方面。

本书共分为14章,内容包括社会学的创立与发展、社会学研究方法、社会与文化、社会化与社会角色、社会互动、家庭与婚姻、群体与组织、教育、劳动与消费、社区与社区发展、城镇化、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偏差行为与社会控制、社会问题以及社会变迁。

本书可以帮助读者全面了解社会学的理论和实践,对于研究社会学的人来说是一本不可或缺的参考书。

勤奋是成功的关键,而懒散则会导致失败。

这句名言告诉我们,只有通过不断的努力和思考才能取得成功,否则只会浪费时间。

因此,我们应该研究勤奋,不断努力,以实现自己的目标。

第一章介绍了社会学的创立和发展,讲述了社会学家们如何通过研究社会现象来理解社会。

社会学的诞生源于对社会问题的探究,它的发展历程也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

通过研究社会学的历史,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社会学的本质和意义。

第二章介绍了社会学研究的方法,包括问卷调查、访谈、实验等。

社会学研究方法的选择取决于研究对象和研究目的。

在研究社会现象时,我们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以便获得准确的研究结果。

第三章介绍了社会与文化的概念和关系。

社会和文化是相互依存的,它们相互作用,共同塑造了社会和文化的面貌。

社会和文化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社会和文化的本质和意义。

第四章介绍了社会化和社会角色的概念。

社会化是指个体在社会中接受社会文化的过程,而社会角色则是个体在社会中扮演的角色。

社会化和社会角色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个体在社会中的行为和作用。

第五章介绍了社会互动的概念和特点。

社会互动是指个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它是社会交往的基础。

社会互动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社会交往的本质和规律。

第六章介绍了家庭和婚姻的概念和关系。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而婚姻则是家庭的基础。

家庭和婚姻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家庭和婚姻的本质和作用。

第七章介绍了群体和组织的概念和特点。

第 5 章:社会互动

第 5 章:社会互动

第五章:社会互动第一节社会互动的含义与形式一、社会互动的界定1、社会互动的概念社会互动是人与人之间通过一定的符号和交往形式而产生相互影响的过程。

2、社会互动的构成因素(1)必须要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互动主体。

(2)互动主体之间必须发生某种形式的接触。

(3)参与互动的各方有意识的考虑到行动符号所代表的意义。

二、社会互动的基本形式(一)暗示1、暗示是人们为了某种目的,在非对抗的条件下,通过语言、表情、肢体语言以及某些符号,用含蓄的、间接的方式对他人的心理与行为进行影响,使其接受暗示者所示意的意见、观点或按所示意的方式进行活动。

暗示有三个环节:暗示者、暗示信息和被暗示者。

2、暗示的分类(二)模仿1、模仿的概念。

模仿是在没有外在压力条件下,个体受人影响,而仿照他人,使自己与之在某些方面相同或相似的现象。

2、模仿的特点:(1)模仿的社会刺激是非控制性的,榜样是模仿的条件,但模仿是自愿产生的,有时可能是无意识的。

(2)相似性模仿者的举止近似于其所模仿的榜样。

3、模仿的意义。

(1)模仿是学习的基础;(2)适应作用;(3)增进群体的凝聚力。

(三)交换1、交换的概念和构成要素。

交换指的是在一定的规则下,行为者为了获得回报而行动、并获得回报的社会互动形式。

按照这个定义,构成交换应该有四个要素:目标、付出、回报和效益。

2、交换的类型。

物质的交换和非物质的交换。

3、交换存在的社会基础。

交换主要是有社会差异引起的,在社会中,处于交换行为中的各方都以自己的所有物为手段,以对方的所有物为目的,因而才有了交换。

(四)竞争1、竞争的概念。

竞争是指行动者之间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展开的较量、争夺,它是社会互动的一种普遍可见的方式。

2、竞争的类型(1)竞争可以从社会互动的角度作如下分类:个人和个人之间的竞争、个人和群体之间的竞争、群体与群体之间的竞争。

(2)从社会互动的内容和目标来看,宏观层面可以分为:经济竞争、政治竞争、科技竞争等;微观层面可以分为:地位竞争、声望竞争、恋人竞争等。

社会学概论5-7

社会学概论5-7

我们所说的客体不过是我们经验的产物。 我们所体验的客观世界,并不是客观世 界本身,而是我们想象的世界。当然, 对于同一社会的成员来说,他们对所遇 到的大多数情境是有着相同的定义的, 正是因为有相同的理解和定义,所以人 们的互动才成为可能。 人类的行动就是解释性行动。 ——布鲁默
第一节 社会互动的涵义与形式
第五章 社会互动
第一节 社会互动的涵义与形式 第二节 社会互动的符号 第三节 社会互动的理论 第四节 社会网络与社会资本
第一节 社会互动的涵义与形式
1.社会互动:人与人之间通过一定的符号和交往形式 而产生的相互影响的过程。(人会根据社会地位、社 会角色来选择自己的行动)2. 社会互动的 构成要素: (1)必须要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互动主体。 (2)互动主体之间必须发生某种形式的接触。(语言 或非语言形式) (3)参与互动的各方有意识地考虑到到期待的报酬 时,将产生愤怒的情绪并出现攻击性行为;反 之,当得到甚至超过期待的报酬时,就会赞同 这种行为。 理性命题:人们在选择行动时,不仅考虑行动 后果的价值大小,而且考虑该行动后果的可能 性,通过理性权衡选择对自己最有利的行为。 (比如冒险)
“邻居们交换恩惠,儿童交换玩具,同事们交 换帮助,熟人交换礼貌,政治家交换让步,讨 论者交换观点,家庭主妇们交换烹饪技巧。” (布劳) 交换的报酬主要有四类:金钱、社会赞同、尊 敬和依从。其中金钱的价值最小,依从的价值 最高。 人们拥有的资源的不同决定了他们在交换中的 地位。交换中的不同地位决定了权力结构。
心理暗示
美国田纳西州有一座工厂,许多工人都是从附近农村 招募的。这些工人由于不习惯在车间里工作,总觉得 车间里的空气太少,因而顾虑重重,工作效率自然降 低。后来厂方在窗户上系了一条条轻薄的绸巾,这些 绸巾不断飘动着,暗示着空气正从窗户里涌进来。工 人们由此去除了“心病”,工作效率随之提高。 广告:丝滑巧克力

社会学概论名词解释

社会学概论名词解释

第二章社会学研究方法1.社会学:是研究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的一门社会科学。

2.统计调查:是根据调查的目的与要求,用科学的调查方法,有计划、有组织地搜集数据信息资料的统计工作过程。

3.普遍调查:又称全面调查,简称普查。

是为特定目的而专门组织的一次性或周期性的总体调查。

4.抽样调查:是非全面调查的一种,它是从总体中按一定的方法抽选一部分单位进行调查,并对此做出估计和判断的一种调查方法。

5.统计报表:是按统一规定的表格形式,统一的报送程序和报表时间,自下而上提供基础统计资料,是一种具有法律性质的报表制度。

6.问卷调查:是以一组问题获得相关、有效信息的一种方法。

7.个案研究:是一种以某个社会单位或案例为一个整体,进行详细考察的方法。

8.访谈法:指研究者通过有计划、有目的地与被研究者交谈,进行调查和收集资料的方法。

9.实验法:是根据一定的研究假设,在有控制的条件下,通过观察、记录和分析,发现或证实社会现象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方法。

10.文献法:通过搜集现存的以文字、数字、符号、语音、画面等信息形式出现的文献资料,在不影响研究对象的情况下,分析和探讨个人与社会关系现象的方法。

11.实地研究:又称田野调查,它是一种深入研究对象内部,以参与观察和非结构访问的方式收集资料,并通过对这些资料的定性分析来解释社会现象的一种研究方法。

12.定性分析:是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归纳、分类、比较,进而对某类现象的性质和特征作出概括的一种分析方法。

13.定量分析:是对社会现象的数量特征、数量关系、数量变化进行分析的一种方法。

第三章社会与文化1.社会:是人们交互作用中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

2.社会结构:是指社会诸要素之间在相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关系。

3.人口:是指特定区域内,由一定社会关系联系起来的、一定数量和质量的有生命的个人所组成的总体。

4.人口数量:是对人口的量的规定性,指一定时间和一定地区有生命的个体总和,通常人口数量指的是人口规模。

自考本科00034社会学概论-重点复习资料

自考本科00034社会学概论-重点复习资料

自考本科00034社会学概论-重点复习资料第二章社会学研究方法社会学是一门研究个人与社会关系的社会科学。

在社会学研究中,统计调查是一种重要的方法,它通过科学的调查方法有计划、有组织地搜集数据信息资料,以准确性、及时性和完整性为基本原则。

普查调查是一种为特定目的而专门组织的一次性或周期性的总体调查,而抽样调查则是从总体中按一定的方法抽选一部分单位进行调查,并对此做出估计和判断的一种调查方法。

统计报表则是按统一规定的表格形式,统一的报送程序和报表时间,自上而下提供基础统计资料,是一种具有法律性质的报表制度。

除了统计调查外,问卷调查、个案研究和访谈法也是社会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

问卷调查是通过一组问题获得相关、有效信息的一种方法,个案研究则是一种以某个社会单位或案例为一个整体,进行详细考察的方法。

而访谈法则是指研究者通过有计划、有目的地与被研究者交谈,进行调查和收集资料的方法。

这些方法各有其适用范围和优缺点,研究者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

不足:社会学研究存在典型的主观意识诱导,难以标准化资料和易受质疑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社会学研究的一般程序包括筹划、实施和总结阶段。

定量分析资料汇总的目的包括初步了解数据分布情况、准备次数分布表、为深入统计分析作准备以及便于保存调查资料。

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的关系体现在着重点、依据、手段、学科基础和结论表述等方面。

社会指人们交互作用中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社会结构是指社会诸要素之间在相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关系,人口是指特定区域内由一定社会关系联系起来的一定数量和质量的有生命的个人所组成的总体,人口数量和人口质量则分别指对人口量和质的规定性,自然资源是指与人类活动相关联的全部自然条件的总和,环境是指围绕在人类周围的其他生物和非生命物质等因素所构成的人类生存环境,文化是人类创造出来的一切物质产品和非物质产品的总和,文化交流和文化传播则分别指两种文化之间互相沟通、采借、冲突与融合的过程以及某种文化元素随同社会交往而扩散为其他社会所吸收的过程,主文化是在社会上占主导地位的被多数社会成员所接受的文化,文化冲突则是异质文化在传播、接触中出现的互相排斥的倾向和状态,文化自觉性指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自己的文化有“自知之明”,对他人的文化有“识人之明”。

05 社会互动 自考 社会学概论

05 社会互动 自考 社会学概论

第五章社会互动一、单项选择题1.(P113)社会互动是人与人之间通过一定的()和交往形式而产生相互影响的过程。

( A )A.符号 B.标志 C.行为 D.语言2.(P114)一个微笑可能代表了我们很高兴,一个请假条代表某人要请假,这说明人类社会互动的中介是( B )A.言语 B.符号 C.模仿 D.暗示3.(P114)一对夫妻在一起讨论如何在将要到来的节日为亲人买礼物,双方都能清楚地意识到对方对话的动机或意图,并因此回应对方。

这体现出的是社会互动构成中的哪个因素?( C )A.必须要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互动主体B.互动主体之间必须发生某种形式的接触C,参与互动的各方有意识地考虑到行动“符号”所代表的“意义”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4.(P115)在没有外在压力条件下,个体受他人影响,而仿照他人,使自己与之在某些方面相同或相似的现象称为( D )A.暗示 B.竞争 C.调适 D.模仿5.(P115)个体在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中,模仿占有重要地位,在个体发展的哪个时期,这种地位尤显突出?( A )A.早期 B.中期 C.后期 D.晚期6.(P115)不同行为者之间彼此通过转让自己所有物而获得对方所有物的行动是( B )A.竞争 B.交换 C.付出 D.调适7.(P115)下列哪个不属于交换的构成要素?( D )A.目标 B.付出 C.效益 D.结果8.(P115)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行动周期的交换叫做( A )A.重复交换 B.互动交换 C.双重交换 D.多重交换9.(P115)雇主给雇员分配一份工作,雇员按照雇主的要求去工作,就会得到这份工作带来的各种回报,这就是社会互动形式中的( B ) A.合作 B.交换 C.竞争 D.冲突10.(P115)在一定规则下,行为者为了获得回报而行动并获得回报的社会互动形式是( A )A.交换 B.合作 C.竞争 D.冲突11.(P116)感情、文化等交流形式属于 ( B )A.物质交换 B.非物质交换 C,商品交换 D.多重交换12.(P116)总统竞选属于哪种竞争类型?( B )A.科技竞争 B.政治竞争 C.经济竞争 D.地位竞争13.(P116)物质的交换中,最典型的是 ( A )A.商品交换 B.劳动交换 C.产品交换 D.工具交换14.(P116)引起交换的主要原因是( D )A.社会互动 B.社会变迁 C.社会变革 D.社会差异15.(P117)所有的社会的基础都是( B )A.竞争 B.合作 C.交换 D.调适16.(P117)通常在合作者之间确有比较明确的职责界定,比如初在金钱借贷方面的合作属于哪种合作类型?( C )A.自发性合作 B.指导性合作 C.契约式合作 D.制度化合作17.(P117)(08年真题)在社会互动中,行为者之间为达到某些共同的利益或目标而彼此密切配合的社会互动形式称( A )A.合作 B.学习 C.共享 D.交换18.(P117)在某个工地遇到一场突发事故时,大家一起行动来救助伤员,这种合作形式为( A )A.自发性合作 B.制度化的传统合作 C.指导性合作 D.契约式合作19.(P117)(09年真题)最古老和最具普遍意义的合作形式是( B )A.制度化的传统合作 B.自发性合作 C.指导性合作 D.契约式合作20.(P117)在一些农业地区逐步形成大家一起收获庄稼的合作习惯属于( A )A.制度化的传统合作 B.自发性合作 C.指导性合作 D.契约式合作21.(P117)在老师指导下的大学生实地研究属于( C )A.制度化的传统合作 B.自发性合作 C.指导性合作 D.契约式合作22.(P117)(11年真题)不同群体针对稀有资源的斗争称( D )A.合作 B.交换 C.竞争 D.冲突23.(P118)源于冲突而发生的调适是( C )A.权变 B.顺从 C.和解 D.容忍24.(P118)由于不改变原来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属于较为稳妥和保守的方式,也是解决非抵抗性冲突的主要方式是 ( D )A.拳斗 B.容忍 C.权变 D.和解25.(P118)争论、战争、仇斗等属于( C )A.经济冲突 B.种族冲突 C.显性冲突 D.隐性冲突26.(P118)(10年真题)由一群人所共同认可的、有意义地代表其自身以外的别的事物的象征是( A )A.符号 B.语言 C.文化 D.价值观27.(P120)身体语言中最令人注意的是面部表情和( A )A.手势 B.口型 C.声音 D.眼神28.(P122)相距45厘米到122厘米之间是( B )A.亲密距离 B.个人距离 C.社会距离 D.公众距离29.(P122)(12年真题)霍尔认为,比较正式的场合保持的距离是( C )A.亲密距离 B.个人距离 C.社会距离 D.公众距离30.(P123)米德认为,社会互动的产物是( B )A.儿童 B.自我 C.人类 D.意识31.(P123)提出“镜中之我”思想的是 ( B )A.米德 B.库利 C.布鲁默 D.戈夫曼32.(P123)(08年真题)认为人类行为的社会目的主要是看他们赋予这些目的的意义,而这些意义是在社会互动中不断建立和再建立起来的,这是( D )A.结构功能论 B.印象管理论 C.社会交换论 D.符号互动论33.(P123)把“符号互动论”看成是人际互动的独特特征的是( C )A.米德 B.库利 C.布鲁默 D.戈夫曼34.(P124)拟剧论的代表人物是( D )A.米德 B.库利 C.布鲁默 D.戈夫曼35.(P124)社会生活之所以井然有序,是因为存在着社会互动的规则。

第五章 社会互动

第五章 社会互动

Sociology
厚德 博学 笃行 弘毅
第五章 社会互动
通过本章学习,主要了解社会互动的含义、基本类型和 互动的情境,掌握集合行为的特征和形式以及网络互动 的特点。联系社会学关于社会网络研究的基本内容,对 社会如何制约人们的社会行为做深入的讨论。
一、社会互动的概述 二、集合行为与社会网络
Sociology
Sociology
厚德 博学 笃行 弘毅
第五章 社会互动
第一节 社会互动的概述
一、社会互动的含义及类型:
(一)社会互动的含义:
所谓社会互动又称社会交往,是指个人 与个人、人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之间发 生相互影响性的行动方式和过程。
人际交往指人与人之间 通过各种不同的手段或 方式的接触,在心理或 行为上产生相互影响、 相互作用、相互适应的 过程。
2、大众行为:分散的集群行为
在分散的社会群体中出现的集合行为被称为大众行为。
A、恐慌 恐慌是指人们面临迫近的危险时,所表现的紧张心态及 违反常规的行为。
Sociology
厚德 博学 笃行 弘毅
第五章 社会互动
第二节 集合行为与社会网络
危机出现时,人们往往极度紧张和恐惧,每个人都想避开危险源, 对正常的规范和必要的合作关系臵之不顾,结果局势更加险恶,行 为的结果与希望达到的目标不相符合。
Sociology
厚德 博学 笃行 弘毅
第五章 社会互动
第二节 集合行为与社会网络
二、社会网络与网络社会:
B、谣言 谣言是从不知名的来源发生、通过非正式的途 径而传播的信息,是在人与人之间非正式地、 通常是口头传播的未经证实的信息。谣言的传 播本身就是一种集合行为。 当人们无法获得所需要或渴望了解的信息,或 对正式传播渠道提供的信息不信任时,谣言就 可能非常盛行。

05社会学概论课件(自考)第五章社会互动

05社会学概论课件(自考)第五章社会互动

四、竞争


(一)竞争的概念 竞争是指行动者之间为了共同的目标而 展开的较量、争夺,它是社会互动的一 种普遍可见的方式。 社会的资源是有限的,有的人得到了, 另外的人就得不到,有人多得了一些, 另外的人就少得了。所以如果人们都想 获得这些有限的资源,竞争就不可避免 地存在。


竞争和冲突的不同之处在于:竞争关心 的是目标而不是对手,竞争都是在一定 规则下进行的,有些规则强调的是参与, 通常在竞争中打败对手不是主要目的。 我们可以将竞争看成是一种合作性的冲 突。 和冲突相同的是,竞争的一方达到目标, 而另一方面临失败。


人们通过角色借用来理解他人对某些符 号所赋予的意义。 即通过设身处地的方式,站在对方的立 场来阐释互动的情境,来决定自己应该 如何行动


(二)拟剧论 拟剧论是用表演和比喻来说明日常生活 中人的互动的理论。 基本观点:社会是一个舞台,全体社会 成员是在这个舞台上扮演不同角色的演 员。他们都在社会互动中“表演”自己, 塑造自己的形象并更好地达到自己的目 的。

1、普遍性 2、多重性 3、滚珠性 4、多向性 5、隐蔽性
三、社会网络的形态及其功能


(一)封闭形态和开放形态 以个人进出该社会网络的难易程度的不 同来区分。 有的社会网络比较排斥新成员的加入或 者对新成员的加入有严格规定,一旦加 入这样的社会网络,也很难退出该社会 网络,这样的社会网络就是封闭形态的, 反之,就是开放形态的社会网络



2、库利 库利的“镜中之我”理论认为:人的自 我是在与他人的交往过程中由社会互动 所形成的。 个人所处的每一种社会关系都表现为自 我的反映,这种反映构成了个体的身份。 人们生活在一个镜子的世界中,每一面 镜子都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来反映人, 从这些反映中,人们就可以来逐步明确 自己的身份

社会互动促进幼儿积极社会互动的教案

社会互动促进幼儿积极社会互动的教案

社会互动促进幼儿积极社会互动的教案引言:社会互动是幼儿认知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方面。

通过积极的社会互动,幼儿能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培养合作意识、发展自我表达能力等。

本教案旨在通过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活动,促进幼儿的积极社会互动能力的发展。

一、活动目标:通过各类趣味活动,培养幼儿的社交技能,促进积极的社会互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能力;2. 学习合作与分享的意识;3. 发展自我表达与倾听的能力;4. 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和团队意识。

二、活动内容及实施方法:1. 树立小组精神活动:目标: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和团队意识。

方法:将幼儿分成小组,每组自选一个队长,全员配合开展一项任务,如“搭建纸板城堡”等。

通过这一活动,培养幼儿的合作与沟通能力,学习如何协商和分享。

2. 角色扮演活动:目标:发展自我表达与倾听的能力。

方法:提供各种角色扮演的道具,如医生、老师、警察等,引导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并扮演。

通过扮演不同的角色,幼儿可以学习更好地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想法,并倾听他人的想法,增强社会互动的能力。

3. 动手合作游戏:目标:学习合作与分享的意识。

方法:开展一系列动手合作游戏,如拼图游戏、搭建积木等。

通过这些游戏,幼儿可以学会团队合作,分享资源,共同完成任务。

4. 绘本分享活动:目标:培养幼儿的倾听和讲述能力。

方法:在每周的固定时间,邀请幼儿自愿带来自己喜欢的绘本,并在小组内进行分享。

每个幼儿可以有5-10分钟的时间,倾听他人的分享,并自己讲述自己的绘本。

通过分享活动,幼儿可以学会倾听他人的故事,表达自己的见解,并从中学习到新的知识和思考。

三、活动评估与追踪:为了评估幼儿参与活动后的进步情况,并进行有效的帮助和指导,可以采取以下评估方法:1. 观察记录法:老师通过观察并记录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互动情况,包括沟通表达的能力、合作意识、倾听与分享的态度等。

2. 定期小组讨论:在固定时间,老师可以组织小组讨论,让幼儿分享他们在活动中的体会和感受,以及对其他幼儿的观察和评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谣传
谣传是指人们对自由流传的不真实的或无根据的消息的传递。谣传有三 个特点:一是内容的不真实性,二是传播过程的改造性,三是传播速度 的迅速性。 (三)流行或时尚 流行或时尚是许多人都热情追逐的时间性的行为方式,具有新奇性、 强烈的暗示性和一定的盲目性。时尚广泛存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领域。 时尚在其流行时,依据其时间长短和具体表现可以分为三种具体形式: 1.热。 2.时髦 3.时狂




4.非结构性与去个性化
集体行为的参与者没有固定的联系,他们主要靠情绪或共同关心的事物 的态度连接,缺乏持久的联系纽带,表现出无结构性。去个性化也是集 体行为的一个基本特征。在集体行为中,由于受到集体心理的影响和支 配,自我意识明显下降,参与者的原有个性特征完全屈从于或埋没于集 体之中,成为“去个性化”的个体。
(2)印象管理

“印象管理”就是如何在他人的心目中塑造一个自己所希望的形象。 A:“理想化表演” 即掩饰那些与社会公认的价值、规范、标准不一致的行动,而表现出与 社会公认的价值、规范、标准相一致的行动。 B:“误解表演” 即通过自己的行动使别人对自己得到自己所期望的印象如“装穷”等; C:“神秘化表演” 即与别人保持一定距离,使别人产生一种崇敬心理的表演,如“官场演 出”、“城府深”。 D:“补救表演” 即用来应付一些未预期的以外行动,如无意动作、不合时宜的闯入、失 礼等行为。

第一节 社会互动概述


一、社会互动的涵义
社会互动是指社会交往中的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之间 通过信息传播而发生的相互依赖性的交往活动。


二、社会互动的要素
(一)互动主体 互动主体也称为行动者,是社会互动的发起者和主导者;社会互动的主 体既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群体,甚至是民族、阶级或国家。 (二)互动需求 需求是社会互动的动力源,包括工具性需求和非工具性需求两大类。 (三)互动手段 手段是互动者为达到互动目标、目的所采用的方式、方法以及工具。 (四)互动规则 互动规则是互动者遵循的各种行为规范和准则,具有多种表现形式. (五)互动环境 互动环境是指互动者在互动过程中所面临和遇到的有利或不利的客观条 件,主要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三、社会互动的维度


(一)向度
向度反映社会互动的方向,表明互动双方的关系的性质。包括:情感关 系是融洽还是对立?利益关系是一致还是冲突?地位关系是平等还是不 平等?


(二)深度
深度反映社会互动的程度,表明互动双方相互依赖性的大小。


(三)广度
广度反映社会互动的范围,表明互动双方交往领域的大小。
1.熟悉情境 2.工作情境 3.社交情境

(三)关系情境
1.情感关系 2.工具关系 3.混合性关系

(四)空间情境
1.自然空间 2.社会空间
五、社会互动的过程

(一)贝尔斯的三阶段说
美国社会学家贝尔斯(R.Bales)认为小群体互动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定向阶段,主要解决情境辨识问题,即确认互动情境。 第二阶段:评价阶段,主要解决态度确定与选择问题,即如何对待。 第三阶段:控制阶段,主要解决行为选择问题,即做些什么。
二、角色理论(互动的角色)




从社会角色扮演的角度看社会互动,我们可以得到两点基 本的认识: 1、社会互动是社会角色之间的互动 社会互动过程中的行动者,本质上都承担着一定的社会角 色。离开了社会角色的扮演者,社会互动就不能产生,更 不可能完成。 2、社会角色的形成和扮演是在社会互动中完成的 社会角色是在社会互动过程中完成的,没有社会互动,社 会角色的产生既无必要,也没可能。正是社会互动创造了 社会角色。 社会角色的扮演是一个具体的社会行动,从社会角色的角 度看,社会互动就是角色行动;离开了社会互动,不同的 社会角色就失去了体现的途径。 “角色理论”与“拟剧理论”有相近或相似之处。
第五章 社会互动(social interaction)
第一节 社会互动概述 一、社会互动的涵义 二、社会互动的要素 三、社会互动的维度 四、社会互动的情境 五、社会互动的过程 六、社会互动的类型 七、社会互动的功能 第二节 社会互动的理论 一、符号互动论 二、角色理论 三、参照群体理论 四、戏剧理论 五、社会交换论 六、常人方法论
竞争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人或群体相互争夺同一目标的互动过程。


(三)社会冲突(social conflict)
冲突是指个人与个人或群体与群体之间为了某种目标而相互反对、斗争、 压制、破坏甚至消灭对方的互动过程。


(四)社会强制
强制是社会互动的一种形式,在这种形式中,互动的一方被迫按照另一 方的某些要行事。


2.突发性和短暂性 3.匿名性与情绪性
集体行为的产生一般难以预见,常常因人们受某一因素的刺激之后,产 生共同的心理反映,并在情绪上相互感染,引发出类似的共同行为。
在集体行为中,个人基本处于“匿名”状态,责任分散和模糊,尽管人 人有份,但任何一个或几个成员都不需要为一个集体行为承担责任,自 我约束力大大下降。正是因为“匿名”的特点,集体行为中的个人,情 绪容易夸张,较少理智,容易产生强烈的感情冲动,情绪热烈奔放与肆 意发泄。
四、戏剧理论(互动的特征)

“拟剧理论”,又称为表演互动论,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社会学家戈夫曼。


(1)表演框架
既然互动是一种表演,那么,必须有一个表演的框架,这个框架包括: 剧本期望(社会规范对各种社会位置上的角色的限定)、剧情、剧组、 表演区域(前台和后台)、假面具。


三、集体行为的典型形式


(一)恐慌
恐慌是指人们在面临某种直接威胁时所产生的紧张心态及所作出的不 协调的违反常规的行为。在恐慌中,由于危机的出现使人们极度恐惧, 每个人都想避开危险源而不顾正常的规范和必要的合作关系,结果使 局势更加险恶,行为结果与期望达到的目标不相符合。如经济危机时 期的恐慌、某种流行病、地震带来的恐慌。

(二)芝加哥学派的四阶段说
美国芝加哥学派的帕克和伯吉斯等人主张把互动过程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竞争。互动双方争夺同一目标。此时,双方是一种排斥关 系,而非对立关系。 第二阶段:冲突。由于激烈竞争,双方可能产生对立情绪,出现以攻 击对方为目的的行为。 第三阶段:顺应。冲突在少数情况下会以一方消灭另一方而结束互动, 但在大多数情况下,冲突一方或双方会部分改变其思想、态度和习惯 来适应对方,以避免、减少或消除冲突。 第四阶段:同化。顺应的结果使双方在很多方面日益接近、融合,趋 于一致,实现同化。

六、常人方法论(互动的规则)
常人方法论(Ethnomethodology)的创始人和代表人物 是美国的社会学家加芬克尔,它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人们在 日常生活世界中进行面对面互动的规则或方法。 1、索引性表达 (1)用词的情景性 (2)用词的模糊性 (3)用词的省略性 2、遵守约定俗成的共同理解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形成了一些具有情景性习以为常的行为 方式,这些方式是未大家共同认可和理解的,如果违反这 些习以为常的行为方式,互动就会受到破坏,并且难以进 行下去。 3、反思性

第二节 社会互动的理论
Hale Waihona Puke 一、符号互动论(互动的中介)
符号互动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社会学家布卢默。布 卢默是米德(1863-1931)的学生,他综合米德等人的思 想,提出“符号互动论”这一名称,建立了符号互动论 的基本框架。 布卢默研究符号互动论的主要著作是1969年出版的《符 号互动论:观点与看法》。布卢默的基本观点有: (1)符号是社会相互作用的中介; (2)人们通过符号的定义与理解进行互动; (3)符号互动是能动的与可变的过程; (4)符号互动创造、维持与改变社会组织、结构和制度。 讨论:社会交往中的常用符号分析
三、参照群体理论(互动的参照物)



参照群体又称为参考群体,一般是指个人没有参与但又接 受其规范来比较、评价及指导自己行为的群体。 参照群体是指对人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具有特殊引导 意义的社会群体。 参照群体正是产生于人们的比较活动之中。人们在比较和 评价他人或事物时需要比较和评价的标准或参照物,这种 用作比较和评价尺度的群体就是社会学上的参照群体。 参照群体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生活领域中具有不同的参 照群体。如学习中的参照群体、工作中的参照群体、生活 中的参照群体等等。 参照群体在社会生活中对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产生重大影响, 具有多方面的社会功能: 1、为人们扮演社会角色提供参照系 2、影响人们的社会情感或社会情绪 3、规范社会成员的社会行为


(五)顺从与顺应 (六)社会同化(social assimilation)
同化是指不同的个人、群体在相互接触的过程中改变原来的思想观念或 行为方式而接收新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的融化过程。
七、社会互动的功能


(一)个人功能
1.自我满足功能。通过社会互动可以满足个体的多种社会需要。 2.自我认识功能。在社会互动中,把他人视为一面“镜子”,全面清 晰地认识自己的优劣。 3.自我完善功能。通过社会互动学习与借鉴别人的成功经验,增强自 我发展能力。
五、社会交换论(互动的性质)


(一)霍曼斯 的“行为主义交换理论”
霍曼斯研究社会交换的著名思想是他的“交换五命题”。 1、成功命题 2、刺激命题 3、价值命题 4、剥夺-满足命题 5、攻击-赞同命题




(二)布劳的“结构主义交换”
布劳的交换理论与霍曼斯的交换理论存在重大差别,霍曼斯的重点在于 人际关系,布劳的重点在于社会结构,在社会结构中分析交换行为,因 此,布劳的交换理论又称为“结构主义交换论”。 布劳认为,并非所有的行为都是社会交换,社会交换只是交往行动中的 一种类型,社会交换具有两个特点: 一是社会交换的互惠性,参与交换的各方都期待着相互回报; 二是社会交换的自愿性和相互信任。 布劳把社会结构区分位微观结构和宏观结构两种,微观结构是由相互影 响的个体组成的,宏观结构是有相互联系的群体组成的,社会交换存在 于这两种结构之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