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师大附中2012届高三年级第二次摸底考试语文试卷 (1)
2024届东北三省三校(哈师大附中、辽宁省实验中学、东北师大附中)高三第二次联合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2024届东北三省三校(哈师大附中、辽宁省实验中学、东北师大附中)高三第二次联合模拟考试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红楼梦》后四十回续书作者问题不是“新闻”,实实在在是“旧闻”。
张庆善指出,早在2008年《红楼梦》新校本第三次修订出版时,就已经由“曹雪芹、高鹗著”改为“曹雪芹著,无名氏续,程伟元、高鹗整理”了。
张庆善认为曹雪芹其实把《红楼梦》写完了,理由是:从创作规律而言,曹雪芹创作《红楼梦》批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历时十年之久,不可能只写出前八十回就不再往下写了,翻来覆去只修改前八十回,这不符合创作规律;现有的大量脂砚斋批语,已经透露出八十回以后的情节,曹雪芹的亲友脂砚斋、畸笏叟都已经看到了这些稿子,如庚辰本第四十二回回前批:“钗玉名虽二个,人却一身,此幻笔也。
今书至三十八回时已过三分之一有余,故写是回,使二人合而为一。
请看黛玉逝世后宝钗之文字,便知余言不谬矣。
”曹雪芹《红楼梦》写完了,原稿八十回后为什么没有传下来?张庆善认为是《红楼梦》传阅时弄丢了。
曹雪芹逝世后,畸笏叟保存残稿,更不敢轻易拿去给别人看,怕再弄丢,最终八十回后的稿子也随着畸笏叟的去世而成了永远的谜案。
在曹雪芹逝世后的二三十年里,《红楼梦》都是以八十回本在社会上流传,直到1791年,程伟元、高鹗整理出版了一百二十回本《红楼梦》,才结束了《红楼梦》以八十回本流传的时代。
那么,《红楼梦》后四十回是从哪里来的?张庆善认为,后四十回是程伟元多年搜寻得来的,程伟元邀请高鹗帮助修订整理,高鹗欣然答应,“细加厘剔,截长补短”,依据就是程伟元、高鹗为程甲本、程乙本出版所写的序和引言。
张庆善认为,高鹗只是整理者之一,到目前为止所有关于高鹗续写后四十回的根据都不成立,而且在程伟元、高鹗刊刻程甲本以前,就有《红楼梦》一百二十回抄本存在,高鹗也没有时间去写。
对于后四十回,有人认为主要是曹雪芹原稿的散稿,有人认为其中没有曹雪芹一个字。
东北师大附中、辽宁省实验中学、哈师大附中2012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联合考试——理科综合
2012东北三校联考二模物理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第Ⅰ卷14.C 15.B 16.BC 17.C 18.A 19. BC 20.BD 21. AC第Ⅱ卷22.(共6分)(1) 钩码的质量远小于小车质量 (1分)(2)(每空2分) 0.540、 0.0887、 0.0871、 误差允许范围内合外力的功与物体动能变化量近似相等23.(1) 1 (1分) 10 (1分)(2) (a ) (2分)实物连接(2分) 有一处错误得零分24.(13分)解:设物块与传送带间摩擦力大小为f(1) mg f μ= -------------- (1分)2121mv fs =物 -------------- (2分) m 5.4=物s -------------------- (1分) (2)设小物块经时间1t 速度减为0,然后反向加速,设加速大大小为a ,经时间2t 与传送带速度相等011=-at v ------------------ (1分)mf a =---------------- (1分)s 5.11=t -------------------------(1分)20at v = -----------------------------(1分)s 12=t --------------------------------(1分)设反向加速时,物块的位移为2s ,则有m 221222==at s --------------------(1分) 物块与传送带共速后,将做匀速直线运动,设经时间3t 再次回到B 点301t v s s =-物-------------------------(1分)s 625.03=t --------------------------(1分)所以 s 125.3321=++=t t t t 总--(1分)25.(19分)解:(1) 0s i n =-安F mg θ------------------ (1分)11IL B F =安-----------------------------(1分) 21R R r E I ++=------------------------------------------(1分) m ax 11v L B E =--------------------------------------------(1分) 解得:s /m 7m ax =v --------------------------------------- (1分)(2)设细线刚断开时,通过线圈ef 边电流为I ',则通过cd 边的电流为3I '则:0322222='-'--L I B L I B Mg T ----------------------(2分)A 5.0='I通过2R 的电流2023R r I I '= A 12=I -----------------------------------------------------(1分)电路总电流A 3421='+=I I I ------------------------------ (1分)线圈接入电路总电阻 Ω=43线R 2R 与线R 并联电阻为R ',Ω=+='2122R R R R R 线线---------------------------------(1分)设此时棒的速度为1v ,∴ '1111RR r Lv B I ++= ----------------------------(1分) ∴s /m 75.31=v ---------------------------------------------(2分)(3)当棒下滑高度为h 时,棒上产生的热量为ab Q ,1R 上产生的热量为1Q ,2R 与线R 上产生的总热量为Q ',根据能量转化守恒定律Q Q Q v m mgh ab '+++'=1221-----------------------------(2分) J 2=ab QJ 21==ab Q Q (1分)J 12=='ab Q Q (1分) 解得 m 0.1≈h ---------------------------------------------(2分)选修3-333.(1)(5分)CDE (选对一个给2分,选对两个给4分,选对3个给5分。
东北大附中二模语文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摇 摇 )(3 分) A. 毕加索绘画风格的变化给我们的启示是,既要长期临摹画作,更要倾心绘画所倡导的价值 追求。 B. 近一百年前西方画家才领会中国绘画虚实结合的奥妙,可见西方画家并不追求哲学精神,只 重科学原理。 C. 中国艺术对世界艺术尤其西方绘画艺术的影响,表明中国传统文化对世界艺术发展贡献着 智慧。 D. 彰显大国的时代风采和永久魅力,重估艺术的历史价值,才能解决好“ 中国艺术如何影响世 界冶 的问题。
( 摘编自黄鑫《 在线教育迎来更多发展机遇》 ,2017 年 11 月 27 日 中国经济网)
语文试卷第 4 页(共 8 页)
材料三: 与“单纯冶互联网企业追求“眼球经济冶不同,在线教育机构不仅需要吸引“ 眼球冶,而且更需要
留住“眼球冶。 教育产品具有显著的服务属性,因而在线教育机构留住“ 眼球冶 的一个重要基础,就 是能够有效提升学习者的学习体验。
“技术是在线教育的稳固基石。冶 云视频服务商保利威视董事长谢晓昉告诉记者,保利威视成 立之初不是完全服务于教育行业,但保利威视的一项视频加密技术吸引了以教育为主的用户群。 由于这项技术在教育市场深受欢迎,2013 年下半年,保利威视把研发和产品都转向了在线教育领 域,这也体现出教育行业对版权保护的重视和迫切需求。 谢晓昉认为,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将是在 线教育领域的风口,比虚拟现实需求更大,应用也更多。
2012年-东北四校联考-二模-语文
哈三中2011—2012学年度下学期高三二模语文试卷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其中第Ⅰ卷第三、四题为选考题,其它题为必考题。
考生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答题前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上。
2.答题时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5.做选考题时,考生要按照题目要求作答,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与所选题目对应的题号涂黑。
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学习的定义什么是学习?我国最早使用学习一词是从孔子开始的,《论语》中说:“学而时习之”。
学是从书本上和教师那里获取知识和技能;习是从经验中、从实践中,通过自己的练习、复习获取知识和技能。
这是最早从经验的角度对学习的认识。
随着心理学和教育学的发展,不同的心理学流派、教育家对学习有不同的定义和解释,他们从各自不同的角度揭示了学习的性质,有各自的合理性和价值,为我们研究学习提供了多视角的理论参照。
学习是一个众说不一的概念,其中被公认的、引用最多的,当推加涅的定义,即“学习是可以持久保持且不能单纯归因于生长过程的人的能力的变化。
”学习本身是一种内部过程,是无法测量的。
要了解学习是否发生过,只能根据学生在学习前后行为表现的变化才能推断出来。
这种行为变化常常是指从事某项任务的能力的增长,但也可能包括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变化。
而且,这种变化不是短暂的,必须能够持续一段时间。
人的发展取决于两个因素:生长与学习。
这两个因素是相互作用的。
但是,我们不能忽略生长与学习之间最重要的区别:影响生长的因素绝大多数是由遗传决定的;而影响学习的因素则主要是由学生所处的环境中的各种事件决定的。
吉林省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摸底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
故宫古建筑屋顶由上至下坡度由陡变缓,形成柔和优雅的曲面,各坡面相交的脊则形成优美光滑的曲线,在实用上有利于防风和排水。各脊的端部,都排放着形态各异、秩序井然的小兽,丰富了屋顶的造型,增添了屋顶的活力。故宫古建筑屋顶整体较高,有利于阳光照射到屋檐下的室内空间。而屋檐在中间平直,向两端则逐渐起翘,向天空延伸,犹如反宇之势,形成与天宇的和谐之美。屋顶琉璃瓦多为黄色,在阳光下金光闪耀,使得整个建筑表现出极其华丽而又庄严之美。
北京中轴线反映了我国古代儒家思想的秩序、礼仪和道德观念。如天安门的名称,与《尚书·虺仲之诰》之“钦崇天道,永保天命”密切相关。“天安”是指帝王敬重上天,敬重自然,才能巩固统治。又如地安门的名称,与《资治通鉴》卷二十二之“天平地安”密切相关。“地安”是指社会太平祥和、百姓幸福康乐。再如故宫前朝三大殿之太和殿、保和殿的名称,源于儒家经典《周易·乾卦第一》中的“保合大和乃利贞”。其中,“大”表示“太”的意思,“太和”寓意宇宙间万事万物和谐而统一,“保和”的意思就是神志专一,以保持万物和谐。中和殿之“中和”二字取自《礼记·中庸》“中也者,天下之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道也”,即勉励皇帝办事不偏不倚,遵守中庸之道。还如永定门之“永定”,意为“永远安定”,且较早见于先秦古籍《鲁春秋》中。由上可知,北京中轴线建筑的命名,包含了丰富的礼制文化内涵。
吉林长春市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语文试题(含答案)
2024-2025学年上学期东北师大附中(语文)科试卷高(二)年级期中考试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需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场/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上,并粘贴条形码。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3.回答非选择题时,请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超出答题区域或在草稿纸、本试题卷上书写的答案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皱、弄破,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现代文阅读(33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4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材料一:孟郊最重要的朋友和知音,非韩愈莫属。
孟郊与韩愈是贞元八年(公元792)进士科的同年友,但本次科考,韩愈及第,老诗人孟郊却名落孙山。
韩愈来看望孟郊,他没有因自己及第就觉得高人一等,反而为孟郊的淹蹇落魄而感伤,为他的被黜落而感到不平。
他在诗中宽慰这位前辈,不要因一时的挫折就愤郁愁闷,贫富荣悴,各有各的活法,没有高下贤愚之分。
无论你的处境如何,我们都永远支持你,敬重你。
韩愈之所以如此看重孟郊,除了因为孟郊是诗坛前辈之外,更重要的,是因为韩愈被孟郊鬼惊神哭的诗艺折服。
孟郊比韩愈年长十七岁,而登第却比韩愈足足晚了四年。
韩文公“文起八代之衰”,其为人也。
孤高自许,向来不惮以人师自居,然在孟郊面前,却折节侍坐,甘心执弟子礼。
没有什么比韩文公的拜伏,更能说明孟郊诗歌的魅力了。
韩愈是中唐诗坛的领袖,而在某种程度上,孟郊之于韩愈,是友而兼师,孟郊在当时诗坛的地位之高崇,可想而知。
孟、韩诗歌的奇思奥句,造就了贞元、元和诗歌新貌。
白居易说“诗到元和体变新”,李肇《唐国史补》对其内涵做了具体的阐释:“为文笔则学奇诡于韩愈,学苦涩于樊宗师;歌行则学流荡于张籍,诗章则学矫激于孟郊;学浅切于白居易,学淫靡于元稹。
”平心而论,“流荡”“浅切”都谈不上“新”、“元和体”的“新”,是以怪、奇、丑、险在诗苑的竞相绽放而呈现新境的,即“元和之风尚怪”也。
2012—2013学年黑龙江哈尔滨师大附中高三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D
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空缺的部分。
(10分)(01)回眸一笑百媚生,。
(白居易《长恨歌》)(02)__________,梨花一枝春带雨。
(白居易《长恨歌》)(03)时不可兮骤得,。
(屈原《湘夫人》)(04)__________,洞庭波兮木叶下。
(屈原《湘夫人》)(05)心非木石岂无感,。
(鲍照《拟行路难》)(06)__________,铁马秋风大散关。
(陆游《书愤》)(07)出师未捷身先死,。
(杜甫《蜀相》)(08)__________,直走咸阳。
(杜牧《阿房宫赋》)(09)鼎铛玉石,金块珠砾,。
(杜牧《阿房宫赋》)(10)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杜牧《阿房宫赋》)2.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9分)(1)衣沾不足惜,(2)山随平野尽,(3),一览众山小。
(4)白头吊古风霜里,(5)《使至塞上》描绘一幅塞外夕照图的名句是,(6),铁马冰河如梦来。
(7)庭下如积水空明,__________,盖竹柏影也。
(8)雾凇沆砀,__________,上下一白。
1.春 朱自清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
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
风轻悄悄的,草绵软软的。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花里带着甜味,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
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在嘹亮地响。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
东北三省三校2012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联考语文试题
第Ⅰ卷 (阅读题,共70分)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中国的山水画作为文人对自己生存环境——大自然的观照,深深的打上了意识形态的烙印,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哲学内涵。
山水画虽然以自然景物为描绘对象,但在中国山水画的水墨写意中,两度(平面)空同、多点透视及线的表现特点又不是客观真实的再现,这充分体现了中国山水画“以形媚道”和“天人合一”的两大特征。
西方人一直对中国画家早就能够完整地表现出山水百思不解。
山水画的出现的前提包括非拟人的自然哲学,在古希腊的地中海地区,洛克利歇斯的《神圣的自然》就是这一哲学的最基本的文字表述。
那时的古希腊地中海地区出现了一种有创见的、有发展前途的西方山水艺术。
它远远先于远东地区的山水画,但后来的基督教改变了这一切。
西方山水画艺术被扼杀、中断了,直到文化复兴运动后,一些思想家和艺术家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山水画才得以重新发展。
然而在中国,自然哲学一直把人和自然看作是无法分割的整体,这种“天人合一”的观察自然的方式,为山水画提供了创作前提。
中国山水画在“以形媚道”的创作思想指导下,以似与不似、虚虚实实的创作方法把自然和人格之美结合起来,通过对自然界的山川、草木、宇宙、大地的赞美来表现出人的理想心态及人格。
传统的儒家思想作为中华民族文化中占据主导地位的哲学思想,渗透在中国人生活的方方面面,也同样影响着历代画家的审美世界观。
在山水画史上,许多画家在创作中刻意表现人与自然的依存关系,并对人类心意与自然物性的对应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分析。
老庄理论认为,最高的智慧不是站在客体之外去认识把握客观规律,而是需要尽可能地融入客体之内去体会、理解,使主、客体完全融合。
道家的这种哲学精神,转化成了中国艺术的主要精神。
作画时,不局限于同一时空的写实,而是凭记忆按照心想去表现景物,力求达到“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的自由境界,这一过程实际上是对道的感悟、体验、转述、传达与表现。
2012—2013学年黑龙江哈尔滨师大附中高三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
【精品】黑龙江哈尔滨师大附中高三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古琴的文化内涵古琴,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文化内涵,千百年来一直是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爱不释手的器物。
特殊的身份使得琴乐在整个中国音乐结构中属于具有高度文化属性的一种音乐形式。
“和雅”“清淡”是琴乐标榜和追求的审美情趣,“味外之旨、韵外之致、弦外之音”是琴乐深远意境的精髓所在。
古琴的韵味是虚静高雅的,要达到这样的意境,则要求弹琴者必须将外在环境与平和闲适的内在心境合而为一,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琴曲中追求的心物相合、人琴合一的艺术境界。
在这一方面,伯牙的经历可称为后世的典范。
传说,伯牙曾跟随成连学琴,虽用功勤奋,但终难达到神情专一的境界。
于是成连带领伯牙来到蓬莱仙境,自己划桨而去。
伯牙左等右盼,始终不见成连先生回来。
此时,四周一片寂静,只听到海浪汹涌澎湃地拍打着岩石,发出崖崩谷裂的涛声;天空群鸟悲鸣,久久回荡。
见此情景,伯牙不禁触动心弦,于是拿出古琴,弹唱起来。
他终于明白成连先生正是要他体会这种天人交融的意境,来转移他的性情。
后来,伯牙果真成为天下鼓琴高手。
琴者,禁也。
作为“圣人之器”的琴,演奏时自然有其独特而严格的规范。
《红楼梦》第八十六回,贾宝玉得知林黛玉会弹琴时,便要妹妹为自己演奏一曲。
林黛玉这时讲到:“若要抚琴,必择静室高斋,或在层楼的上头,在林石的里面,或是山巅上,或是水涯上。
再遇着那天地清和的时候,风清月朗,焚香静坐,心不外想。
”又说:“若必要抚琴,先须衣冠整齐,或鹤氅,或深衣,要如古人的像表,那才能称圣人之器,然后盥了手,焚上香。
”在中国众多的音乐形式中,古琴集儒道两家思想精髓于一身。
儒家主张入世哲学,重视人生的现实问题,强调艺术对人伦的教化作用。
儒家所提倡的音乐讲究中正平和,不追求声音华美富丽的外在效果。
东北师大附中2007—2008学年上学期高三第二次摸底考试
东北师大附中2007—2008学年上学期高三第二次摸底考试语文试题本试卷分为第I卷和第II卷两部分。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和“考号”写在答题纸和作文纸上。
2.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试题要求,并把答案分别落实在答题卡和答题纸上。
3.考试结束,分交答题卡、答题纸和作文纸。
第I卷一、(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的字形与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篷头垢面签字画押一绺头发(lǚ)帖子(tiě)B.婉若仙境兴高采烈一哄而上(hòng)褶皱(zhě)C.衣衫蓝缕胼手胝足崭新锃亮(zèng)抵触(chǔ)D.混水摸鱼一笔勾销嘎嘎作响(gā)嗥叫(háo)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东北的二人转轻松、幽默,常常逗得观众捧腹大笑,笑声中人们心里所有的烦恼、忧愁都付诸东流了。
B.大腕云集、娱乐名人竞相亮相是该剧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但没有我们的鼎力相助,该剧引起这么大的轰动也是不可能的。
C.10月14日,带着10张100年前英国人拍摄的乐山老照片,一些文史专家与热心市民、记者一道按图索骥,走访了乐山的部分古迹。
D.一段时间以来,有些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把历史当作一个任人装扮的小姑娘,涂脂抹粉,翻云覆雨,弄得面目全非。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联合国各成员国都有义务交纳会费,根据规定,美国资金必须负责联合国运行费用的20%。
B.80年代,西方现代派文学在中国掀起高潮,现代派文学带来的影响不只是浮光掠影式的,而是深入到中国作家民族意识当中去的。
C.十一长假在即,有关部门就旅游景点门票是否提价一事作了听证,可是听证结果似乎很难让消费者满意。
D.走进长影世纪城,如同走进梦的世界,使人眼花缭乱,体现着设计者的匠心,体现着长影的魅力,体现着长春人的浪漫与热情。
4.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我想知道古物收藏家会是什么样的人?多半是些退役的上校,领着一伙上了年纪的工人爬到这儿的顶上,检查泥块和石头。
吉林省长春市东北师大附中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新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解析
吉林省长春市东北师大附中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新高考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炖马靴(节选)迟子建父亲说借着雪地的反光,依稀看见敌手开始隐蔽。
为了让敌手主动出击,他不顾严寒,将里层的秋衣脱下,用树杈将秋衣挑起来,还故意大声咳嗽几声,敌手果然连着两发子弹打过来。
父亲丢下树杈,使对方以为他中弹了。
当敌手走了十多米准备察看战果时,父亲扣动扳机,可是手冻得麻木了,子弹打飞了。
对峙了近半个小时,敌手背后传来凄厉的狼嚎,危机使敌手终于起身了。
父亲一直全神贯注盯着敌手,就在敌手露头的一瞬,打了最后一枪。
父亲很镇定,撤退时没忘了将中弹的秋衣拿上。
父亲说自己太走运了,后来才知道最后一枪,击中了敌手的左肩,而那人开的最后两枪,都成了献给夜的小礼花。
雪越下越大,敌手无路可走,紧追父亲。
父亲手握钢刀,做好了决战准备。
可是敌手踩着父亲趟出的脚印,趔趔趄趄靠近他时,一头栽倒在雪地上,父亲先缴了他的枪。
敌手挣扎了最后一程,死了。
父亲在灌木丛划拉了一抱干枯的树枝,生起火来。
父亲说作为火头军,他总是背着一口铁锅;靠近胸口的地方,还缝了两个布袋,一个装盐,一个盛火柴。
篝火太美了,将它周围飘舞的雪花,映照得像一群金翅的蝴蝶!父亲饿得肚子咕咕直叫,可没有可煮食的东西。
父亲突然有了救命的发现:敌手穿着的马靴,是长靴。
马靴被炖了一段时间后,终于嚼得动了,父亲吃了两块,体力恢复了,他将剩下的牛皮捞出来分别揣进裤兜。
父亲本不想天亮前出发的,可是狼逼得他必须走,因为它们窸窸窣窣地冲出灌木丛,朝向篝火了。
父亲借着残余的篝火,望见了一生难忘的情景,两条狼一前一后,呈一条直线,前面的狼高大威猛,后面的狼矮小瘦削。
东北师大附中、辽宁省实验中学、哈师大附中2012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联合考试语文试题(扫描版)
2012年高三第二次联合模拟考试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山水画的出现的前提包括非拟人的自然哲学,在古希腊的地中海地区,洛克利歇斯的《神圣的自然》就是这一哲学的最基本的文字表述。
但在中国山水画的水墨写意中,两度(平面)空间、多点透视及线的表现特点又不是客观真实的再现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一幅饶有生活情趣的村晚景图红的好象被山口住一样,倒映在凉的池水中诗人把池塘、山、落日三者有机地融合起来,的诗人自然风光自在的隐退之意(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6分) 霜重鼓寒声不起提携玉龙为君死 (3)苟全性命于乱世 不求闻达于诸侯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1)(5分)幸福不是以财富的多寡来衡量的,是一种感受。
不要故事中人那样,得到了财富,却永远失去了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与幸福失之交臂,相伴一生的是无止境的懊恼和悔恨。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1)(5分)陈世骧。
凭借几本英语工具书,在很短的时间内看懂了英文原版书在寺庙中饱读佛教典籍。
法喜老居士出尔反尔原指你怎样对付人家;人家就会怎样对待你。
指说了又悔比喻言行前后自相矛盾;反复无常。
剥茧抽丝指拨开茧子抽出丝来,比喻根据顺序寻出事物发生发展的过程。
句中说的是将事物由原来的一个整体分割成若干个部分。
可改为零敲碎打。
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指自己还糊里糊涂,却要去教别人明白事理。
A(B偷换主语,“《金陵十三钗》”应放在“随着”之后。
C 宾语残缺,“坚挺”后应有宾语。
D“获得好评。
2024届吉林省长春市东北师大附中高三二模语文试题(A4)
2024届吉林省长春市东北师大附中高三二模语文试题试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的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所谓建筑的外部空间,就是建筑外墙以外建筑群之间的空间,如果有包围整个建筑群的围墙,一般就指围墙以内的范围。
如果没有围墙,那就指从视觉而言建筑群的影响范围。
中国人有特别强势的群体观念,很早就发展了群体构图的概念:建筑群以院落的形式横向伸展,占据很大一片面积。
中国建筑通过多样化的院落方式,把各个构图因素有机组织起来,包括各单体之间的烘托对比、院庭的流通变化、空间与实体的虚实相映、室内外空间的交融过渡,形成总体上量的壮丽和形的丰富,渲染出强烈的气氛,给人以深刻感受。
因此,欣赏中国建筑,不仅要欣赏某座建筑单体的造型,欣赏它的体、面、线的变化,欣赏内部空间所营造的气氛以及装饰的运用,而且要以更宏大的目光,着眼于欣赏建筑群的整体处理,包括单座在群中的作用,单座与单座的关系等。
可以说,“美在关系”这句话在中国建筑中体现得最为鲜明。
像紫禁城这样巨大、复杂而表现出极高水平的建筑群体构图,在别的国家是极为少见的,可以说是全世界的最高典范。
西方建筑的出发点是面,完成的是团块状的体,具有强烈的体积感。
欣赏西方建筑,就像是欣赏雕刻,它本身是独立自足的,人们围绕在它的周围,其外界面就是供人玩味的对象。
在外界面上开着门窗,它是外向的、放射的,欣赏方式重在“可望”。
中国建筑的出发点是线,完成的是铺开成面的群。
以绘画作比,群里的廊、墙、殿、台、亭、阁以及池岸、曲栏、小河、道路等,无非都是些粗细、浓淡、长短不同的“线”。
中国的建筑群就是一幅“画”,其外界面是围墙,只相当于画框,没有什么表现力,对于如此之大的“画面”来说,人们必须置身于其中,才能见到它的面貌,所以不是人围绕建筑,而是建筑围绕人。
中国的建筑是内向的、收敛的,其欣赏方式不在静态的“可望”,而在动态的“可游”。
2024届吉林省长春市东北师大附中高三二模语文试题(答案)
2024届吉林省长春市东北师大附中高三二模语文答案试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答案】1. D 2. A3. D4. ①材料一强调建筑与其外部空间是一体的,中国的建筑和外部空间共同构成一幅“画”。
②材料二强调建筑主体是外部空间的中心,中国建筑往往以主体建筑为中心,向外扩展形成外部空间。
5. ①归有光在项脊轩前开窗并建起围墙,让日光通过墙壁反射进屋内,这一改造使得项脊轩的室内空间和外部空间产生交融,获得建筑美感。
②归有光在庭院中种植兰花、桂树和竹木使旧时的栏杆焕发光彩,这一改造使得自然景观和建筑空间这两个元素相互映衬、对比烘托,获得建筑美感。
③归有光建墙、种植之举,使项脊轩的系列景观呈现出线面结合的特点,形上更加丰富,渲染出强烈氛围,获得建筑美感。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答案】6. D 7. C8. ①在政权交替期,陶渊明的内心矛盾复杂,充满悲愤、愧悔,心里一片乱麻,所以写诗抒怀。
②陶渊明以诗言志,以诗的方式进行反抗,写《述酒》和《咏荆轲》,表达自己不肯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抗争精神,以及铲强除暴的愿望。
③陶渊明对儿子的处世态度失望,对儿子的柔弱、不反抗内疚,对自我选择悲愤、愧悔,希望能够留点教训,所以一直写下去。
9. ①《归园田居(其一)》《归去来兮辞》中陶渊明的形象是热爱田园、安贫乐道、具有隐逸情怀的隐者形象。
②本文中陶渊明关注时局,为国家命运而忧虑。
陶渊明虽身在乡野,却心念朝廷,忧虑朝政;阿舒、阿宣等人“乐天安贫”,只关心自我生存,以至于“渊明搔着脚趾,默默地,兀自生着气”。
③本文中陶渊明有积极入世的人生态度。
小说中写陶渊明教训儿子“应该做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明确表露出陶渊明的思想是渴望干一番事业,留名青史。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答案】10. HOV11. D 12. D13. (1)假如(隋朝)皇帝在上能够虚心接受(劝谏),臣子在下能够纠正过失,怎么会到如此地步。
哈尔滨师大附中 东北师大附中 辽宁省实验中学2023年高三第二次联合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哈尔滨师大附中东北师大附中辽宁省实验中学2023年高三第二次联合模拟考试语文试题本试卷共23题,共150分,共8页。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近年来,在城市和乡镇的大街小巷,城市书房、文化驿站、乡村文化礼堂等公共文化空间层出不穷,为广大群众提供了优质公共文化服务,也为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探索了新路径。
更好发挥文化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一些地方进行了有益尝试。
比如,福建福州的“三坊七巷”、广东广州的永庆坊、广东潮州的牌坊街等,近年来开展历史文化街区的修复保护工作,充分利用文化空间,保存城市的历史文化传统。
人们徜徉其间,能感受到城市的历史底蕴、风土人情,无形中增强对城市的文化认同。
当前,各地积极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国家文化公园等,反映出文化既是社会治理的对象和目标,也是社会治理的工具和路径。
一方面,通过社会治理在全社会形成文化认同,有助于进一步巩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另一方面,通过各类文化活动让人们受到文化的熏陶,能够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实现社会善治。
文化力量在乡村治理中也大有可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要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焕发文明新气象。
”这既强调了文化在乡村治理中的重要性,也为确立乡村治理的文化内核指明了方向。
深入挖掘、继承,创新优秀传统乡土文化,有助于把我国农耕文明优秀遗产和现代文明要素结合起来,为乡村振兴培根铸魂。
比如,一些地方通过建立村史馆、编辑整理村史村志等,塑造具有乡村特色的文化符号和精神地标;一些地方深入阐发乡土文化中团结友爱,扶危济困等优良品德,发挥其道德教化,凝聚人心的功能;一些地方积极培育和发挥新乡贤的作用,强化新乡贤对家乡的归属感和责任感,并充分发挥新乡贤在乡村治理中的作用等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2012学年(上)高三年级“拼搏无憾·成就不凡”第二次摸底考试语文学科试卷命题人:王玉杰张继辉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纸、作文纸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单项选择题按题号填涂在答题卡上,必须用2B铅笔填涂。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
(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这段文字,完成1~3题。
从奴隶社会神话的演进过程看,最高神的自然化是在逐渐蜕尽祖宗色彩后独立的。
从天神与社神发展过程考察,便能清楚看到中国奴隶制时代神话演变的这一特征。
起初禹是夏人的先祖,殷商承社祀旧制,虽也敬奉禹,但他显然不再是殷人的祖神。
到后来,对一般人来说,社神何许人也已不大为人知晓。
如《左传》昭公二十九年载献子就不太清楚了,还要问人:‚社稷五祀谁氏之五官也?‛显然他已不知道社神就是句龙就是禹,社神已丧失了人格精神的地位成为自然神。
天神也如此,作为殷人的上帝,它是至上神跟祖宗神的统一体,帝就是帝俊,就是帝喾,但没有等到殷王朝结束,二者间就开始分裂了。
帝武乙射天,可知上帝成了一个抽象的自然神,天是天,祖先是祖先了。
所以后来到了周代,天神与人祖已分庭抗礼。
虽然他们之间没有发生大的对抗,但二者间已经有了清晰的界线。
最高神成为共同遗产,就势必存在中性化特质,任何一朝祖神都不可当其位,因而,其自然化、抽象化的走向便不可避免。
天地之神由人格神演变为自然神,这正是中国奴隶社会神话发展的规律。
在这样变化的背后,是王权的加强与神权的衰落,祖宗虽仍仰赖神的威力,但他本身已具有独立的力量。
‚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
祖宗成了人的本源,他在封建社会才真正焕发出活力来。
神话的演变是复杂的,一方面一些人格神变为自然神;另一方面,一些自然神又逐渐人格化,如城隍及山川之神以及地方土地之神,往往又由一些杰出的人物之灵所化。
这种状况不能说明神话演变的无序,事实上,自然神人格化是一种普遍趋势,即使是奴隶社会的社神与天神,他们最初也是自然神。
祖宗神与之合流,是神话的普遍规律的体现。
天神与社神是自然神中特殊者,它因与王权的瓜葛使它不能自已。
王权要获得自身的力量,于是便同神权分离,天神与社神于是回复到自然神的本位上去。
天神与社神因与王权的特殊关系,再也不可能人格化。
这就是进入国家制后奴隶社会留给神话的一个鲜明印记。
奴隶社会国家的神话与民族的神话叠合,是早期的天人合一形态。
国家由王族统治,故国家的神话集中体现于帝王的神话也即祖先的神话。
王权的成长,理性精神的成长,使这种叠合发生部分的分离,这主要体现为天人之分,即氏族时代传下来的自然神同祖宗神分手,但此时的自然神也同原始社会两样了,本身也具有国家神话的政权因子。
同时,国王与祭祀的分手也是政权成长的一个标志。
奴隶社会后期神权与王权的分裂迹象在西周便表面化了,那时,领主制封建社会已经建立。
1.下列关于最高神自然化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天神与社神的发展过程能够体现奴隶制时代神话演变的特征,他们的自然化是在逐渐蜕尽祖宗色彩后独立的。
B.《左传》中所记载的献子不清楚社神是谁的例子,证明当时社神已丧失了人格精神的地位,成为自然神。
C.天神作为殷人的上帝,本是至上神和祖宗神的统一体,但没有等到殷王朝结束,二者间就开始分裂。
D.帝武乙射天,可知上帝成了一个抽象的自然神,天是天,祖先是祖先,天神与人神已经可以分庭抗礼。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最高神自然化、抽象化的走向是不可避免的,因为其作为共同遗产,势必存在中性化特质,任何一朝祖神都不可当其位。
B.城隍、山川之神以及地方土地之神本是自然之神,渐渐被一些杰出的人物之灵所化而呈现出人格化的特点。
C.自然神的人格化是一种普遍趋势,所以奴隶社会时期的社神与天神,是由自然神转化而来的。
D.王权同神权的分离,导致天神与社神回复到自然神本位,天神、社神同王权的特殊关系,使其再也不能人格化。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3分)A.神话的演变是复杂的,无序的,有时候一些人格神变为自然神;也有些时候一些自然神又逐渐人格化,变为人格神。
B.奴隶社会国家由王族统治,所以国家神话集中体现于帝王的(祖先)的神话。
早期的天人合一形态也就是指帝王的(祖先)神话与民族的神话的叠合。
C.国家的神话与民族的神话的叠合发生部分分离,是王权成长、理性精神成长的结果,主要体现为天人之分。
D.王权与神权的分裂外在表现为国王与祭祀的分手,这种分裂在奴隶社会后期初见端倪,到西周之后便表面化了。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张中彦,字才甫,中孚弟。
少以父任仕宋,为泾原副将,知德顺军事。
睿宗经略陕西,中彦降,除招抚使。
授彰武军承宣使,为本路兵马钤辖,迁都总管。
宋将关师古围巩州,与秦凤李彦琦会兵攻之。
王师下饶风关,得金、洋诸州,以中彦领兴元尹,抚辑新附。
师还,代彦琦为秦凤经略使。
秦州当要冲而城不可守,中彦徙治北山,因险为垒,今秦州是也。
筑腊家诸城,以扼蜀道。
帅秦凡十年,改泾原路经略使,知平凉府。
朝廷以河南、陕西赐宋,中孚以官守随例当留关中。
熙河经略使慕洧谋入夏,将窥关、陕,中彦与怀庆赵彬会两路兵讨之,洧败入于夏。
中彦与兄中孚俱至临安,被留,以为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清远军承宣使,提举佑神观,靖海军节度使。
皇统初,恢复河南,诏征中彦兄弟北归,为静难军节度使,历彰化军、凤翔尹,改尹庆阳,兼庆原路兵马都总管、宁州刺史。
宗室宗渊殴死僚佐梁郁。
郁远人,家贫无能赴告者。
中彦力为正其罪,竟臵于法。
改彰德军节度使,均赋调法,奸豪无所蔽匿,人服其明。
逾年,除南京留守。
时淮楚用兵,土民与戍兵杂居,讼牒纷纭,所司皆依违不决。
中彦得戍兵为盗者,悉论如法,帅府怒其专决,劾奏之,朝廷臵而不问。
秩满,转真定尹兼河北西路兵马都总管。
未几,致仕,西归京兆。
明年,起为临洮尹兼熙秦路兵马都总管。
巩州刘海构乱,既败,籍民之从乱者数千人,中彦惟论为首者戮之。
西羌吹折、密臧、陇逋、庞拜四族恃险不服,使侍御史沙醇之就中彦论方略,中彦曰:‚此羌服叛不常,若非中彦自行,势必不可。
‛即至积石达南寺,酋长四人来,与之约降,事遂定,赏而遣之。
还奏,上大悦,遣张汝玉驰驿劳之,赐以球文金带,用郊恩加仪同三司。
以疾卒官,年七十五。
百姓哀号辍市,立像祀之。
(节选自《金史·张中彦传》)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以中彦领.兴元尹领:兼任B.秦州当.要冲而城不可守当:阻挡C.中彦力为正其罪,竟.置于法竟:最终D.所司皆依违不决.决:判决5.下列各组句子中均能表现张中彦公正严明的一组是(3分)①筑腊家诸城,以扼蜀道②中彦力为正其罪,竟置于法③均赋调法,奸豪无所蔽匿④讼牒纷纭,所司皆依违不决⑤中彦得戍兵为盗者,悉论如法⑥与之约降,事遂定,赏而遣之A.①③④B.②③⑤C.②④⑥D. ①⑤⑥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张中彦最初在宋朝为官,但是后来投降了金朝并被委以重任,同驻守在秦凤的李延琦联合进攻宋军,并攻陷了金、洋等多个州郡。
B.张中彦在任秦凤经略使的时候展示出了其杰出的军事才能,他能够准确根据地势的有利形势修筑城堡,使自己在防守中有险可据。
C.在金朝将河南、陕西归还给宋朝之后,张中彦和兄长一起归附宋朝并在宋朝任职,直到后来金兵恢复河南,兄弟被迫又回到金朝。
D.张中彦在处理同羌族的关系方面很有威信,他亲自约见羌族四位酋长,顺利同其约定招降办法,很快解决了四族不服管辖的事情。
7.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籍民之从乱者数千人,中彦惟论为首者戮之。
(5分)(2)此羌服叛不常,若非中彦自行,势必不可。
(5分)(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凉思李商隐客去波平槛,蝉休露满枝。
永怀当此节,倚立自移时。
北斗①兼春②远,南陵③寓使④迟。
天涯占梦数,疑误有新知。
【注】①北斗:北斗星,这里指皇帝驻居的京城长安。
②兼春:兼年,两年。
③南陵:今安徽繁昌县,唐时属宣州。
④寓使:托去传信的使者。
8.诗歌的首联描绘的是怎样的画面?请试分析其作用。
(5分)9.本诗以“凉思”为题语意双关,请根据内容对题目的语意进行解释,并分析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
(6分)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6分)(1)水何澹澹,。
(曹操《观沧海》)(2),将登太行雪满山。
(李白《行路难》)(3),似曾相识燕归来。
(晏殊《浣溪沙》)(4)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
(苏轼《赤壁赋》)(5)亦余心之所善兮,。
(屈原《离骚》)乙选考题请考生在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
注意: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
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作答时在答题纸上把所选大题的题号划√。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诗人老黑夏阳老黑来东莞以前是个诗人,在湖北老家的小县城里名气很大。
一天早上,老黑骑自行车去上班,在街口拐角处,把去菜市场买菜的一老太太撞翻在地。
老黑忙招了一辆的士,把老太太送到医院。
又是拍片又是验伤,一轮忙乎下来,花了老黑一千多块钱,也就是说他这个月的工资泡汤了。
老太太的三个儿子接到老黑的电话赶到医院时,已经是下午了。
老黑的块头很大,面对老太太三个身材矮小的儿子,依然是非常诚恳地说:三位大哥,对不起,我是肇事者,我愿意承担一切责任。
三个人面面相觑,惊恐难言。
其中一个壮了壮胆,说:你是说,你是肇事者?老黑点了点头。
那人似乎怀疑自己的耳朵听错了,重复道:你是说,我妈是你撞的?对呀!老黑不解地再次点了点头。
那人忍不住嗤的一声笑了:兄弟,别逗了,你如果真是肇事者,干吗还在这儿?老黑急了,说:你们可以问问老人家呀,确实是我今早赶着去上班,车蹬得有些快,一不小心,把老人家给撞趴下了。
老太太在一旁痛得龇牙咧嘴,这时,刚缓过来一口气,插嘴道:是他撞的。
那人冷笑,说:妈,事情肯定没您想的那么简单,如果他真是肇事者,早跑没影了。
他凭啥不跑?脑子进水了?天下哪有这样的傻子,把您撞了,不仅不跑,还主动垫钱,像伺候自己亲妈一样伺候您。
这不合乎常理呀!现在的社会防不胜防,骗子可多了,人家故意撞您,故意把您送这儿,是因为惦记上您了。
您说,人家惦记您一个破老太太干啥?无非是您那些存款……老黑怒不可遏,冲上去和那三兄弟论理。
没扯几句,双方便直接在医院里气势恢弘地干上了。
警方赶到时,大家均鼻青脸肿。
警察一边怜悯地打量着老黑,一边给那三兄弟上思想政治课:你们要相信,这个社会,啊,最终还是好人多的!老黑彻底愤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