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文言阅读:苏轼《游白水书付过》

合集下载

《游白水书付过》翻译及阅读答案

《游白水书付过》翻译及阅读答案

《游白水书付过》翻译及阅读答案游白水[1]书付过[宋]苏轼绍圣元年十月十二日[2],与幼子过游白水佛迹院[3],浴于汤池[4],热甚,其源殆可熟物[5]。

循山而东,少北[6],有悬水百仞[7],山八九折[8],折处辄为潭,深者磓石五丈[9],不得其所止;雪溅雷怒[10],可喜可畏。

水际有巨人迹数十[11],所谓佛迹也。

暮归倒行[12],观山烧火,甚俛仰[13],度数谷。

至江上月出,击汰中流[14],掬弄珠璧[15]。

到家二鼓[16],复与过饮酒,食馀甘煮菜[17],顾影颓然,不复甚寐,书以付过。

东坡翁。

【注释】[1]白水:山名,在今广东博罗县东北。

《舆地纪胜》说:“山有瀑布泉二十丈,下有石坛,佛迹甚异。

”可与本文所记参看。

[2]绍圣元年:即1094年。

绍圣,北宋哲宗的年号。

[3]幼子过:苏轼的第三子苏过。

[4]汤池:即汤泉。

据宋人记载,佛迹院中有相距很近的二泉,东为汤泉,水热,西为雪如泉,水凉。

[5]殆:大概,恐怕。

[6]少北:稍向北。

[7]悬水:瀑布。

百仞:这是夸张的说法;苏轼《答陈季常书》说此山“布水三十仞”,则是据实估量。

仞:古时以八尺或七尺为一仞。

[8]折:这里是弯转的意思。

[9]“深者”二句:谓潭水深的地方,用绳子系石坠入五丈,还到不了底。

磓(zhuì):当作“缒”,音同字误。

缒,用绳子拴住人或物放下去。

【题解】作者于绍圣元年六月接到惠州安置之命,遣家还阳羡(今江苏宜兴),独与幼子苏过同行。

十月到惠州。

本文是与幼子过游览白水后,写给他的一篇游记小品。

文中记述了温泉、瀑布、佛迹及百姓烧山的景观,文末流露出孤独颓唐的情绪。

本文结构上以时间为线索,写法上以叙述为主,兼有状景抒情。

文章取村详略得当,选语简练隽永。

开头两句即点题,并交代了出游的日期、地点、人物。

白水山以白水而得名,所以作者着力描绘百仞悬瀑,“雪溅雷怒”譬喻形象生动,写出它势壮、声宏、色鲜的特点。

下山过程仅用“俯仰度数谷”一笔带过。

游白水书付过阅读答案精选4篇

游白水书付过阅读答案精选4篇

游白水书付过阅读答案精选4篇《游白水书付过》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篇散文。

描述自己和小儿子苏过泡温泉和巡游佛迹院的一天经受,表达了东坡清素的闲情逸致,以及随遇而安、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游白水书付过阅读答案精选4篇,欢迎品鉴!第1篇: 游白水书付过阅读答案游白水书付过阅读答案游白水书付过①苏轼绍圣元年十月十二日,与幼子过游白水“佛迹院”②。

浴于汤池③,热甚,其源殆可熟物。

循山而东,少北,有悬水④百仞。

山八九折,折⑤处辄为潭,深者縋石⑥五丈不得其所止。

雪溅雷怒,可喜可畏。

山崖有巨人迹数十,所谓佛迹也。

暮归倒行⑦,观山烧⑧,火甚。

俯仰度⑨数谷。

至江,山月出,击汰⑩中流,掬⑾弄珠璧。

到家,二鼓⑾,复与过饮酒,食余甘煮菜。

顾影颓然,不复甚寐。

书以付过。

东坡翁。

①此文是远谪惠州上所作。

白水:山名。

过苏轼第三子,名过,题目的意思是与儿子苏过同游白水山后写成此文交给苏过。

②佛迹院:寺庙名③汤池:温泉④悬水:瀑布⑤折:弯转⑥縋(zhuì)石:用绳子系着石头向下。

⑦倒行:顺来路回去⑧山烧:一说夕照景象,一说山火⑨度:越过⑩击汰:击水,汰:水波。

⑾掬:用双手捧取。

珠璧:喻星月在水中的倒影⑾二鼓:二更。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①食余甘煮菜②顾影颓然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为”和“折处辄为潭”中的“为”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A.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核舟记》)B.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公输》)C.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童趣》)D.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3.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浴于汤池,热甚,其源殆可熟物。

4.在这篇游记中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参考答案:1.(2分)①吃②回头看2.(2分)A(A.动词,是;B.语气词,表疑问;C.介词,被;D.介词,跟,同)3.(3分)(我们)在温泉中沐浴,(水)很热,它的源头(的水)也许能把东西煮熟。

“水际有巨人迹数十,所谓佛迹也。”苏轼《游白水书付过》原文翻译与赏析

“水际有巨人迹数十,所谓佛迹也。”苏轼《游白水书付过》原文翻译与赏析

“水际有巨人迹数十,所谓佛迹也。

”苏轼《游白水书付过》原文翻译与赏析【原文】绍圣元年十月十二日,与幼子过游白水佛迹院,浴于汤池,热甚,其源殆可熟物。

循山而东,少北,有悬水百仞,山八九折,折处辄为潭,深者缒石五丈,不得其所止;雪溅雷怒,可喜可畏。

水际有巨人迹数十,所谓佛迹也。

暮归倒行,观山烧,火甚,俯仰度数谷。

至江上月出,击汰中流,掬弄珠璧。

到家二鼓,复与过饮酒,食馀甘煮菜,顾影颓然,不复甚寐,书以付过。

东坡翁。

【译文】绍圣元年十月十二日,我与小儿子苏过游白水佛迹院,在温泉中沐浴,水很热,它的源头大概能把东西煮熟。

沿着山向东走,在稍稍偏北的地方,有一道瀑布高一百丈。

山上有八九个弯道,每个弯道处都是潭水。

潭水深的地方,用绳子拴住石头从上往下送入五丈,还到不了底。

潭水像雪花般飞溅,声音如雷鸣般轰响,令人既欢喜又畏惧。

水边的悬崖上有几十处巨大的脚印,这就是人们所说的佛迹。

傍晚时我们顺来路返回,在夕阳映照下山仿佛在燃烧,十分的壮观。

或弯腰或抬头看过这些山谷。

到了江边,此时月亮从山后面出来,我用船桨击打着江心,用双手捧着像碧玉般的水倒映着的月亮。

回到家已是二更时分,我与苏过再次饮酒,吃着橄榄菜。

回头看自己的影子,有种萧索感,就再也睡不着了。

写下这些文字交给过儿。

苏东坡记。

【赏析一】《游白水书付过》是苏轼描述自己和小儿子苏过泡温泉和游览佛迹院的一天,表达了东坡清素的闲情逸致,以及随遇而安、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赏析二】作者于绍圣元年六月接到惠州安置之命,遣家还阳羡,独与幼子苏过同行。

十月到惠州。

本文是与幼子过游览白水后,写给他的一篇游记小品。

文中记述了温泉、瀑布、佛迹及百姓烧山的景观,文末流露出孤独颓唐的情绪。

【赏析三】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山人。

是著名的文学家,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

他学识渊博,多才多艺,在书法、绘画、诗词、散文各方面都有很高造诣。

他的书法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合称宋四家;善画竹木怪石,其画论,书论也有卓见。

游白水书付过阅读答案精选4篇

游白水书付过阅读答案精选4篇

游白水书付过阅读答案精选4篇《游白水书付过》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篇散文。

描述自己和小儿子苏过泡温泉和游览佛迹院的一天经历,表达了东坡清素的闲情逸致,以及随遇而安、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游白水书付过阅读答案精选4篇,欢迎品鉴!第1篇: 游白水书付过阅读答案游白水书付过阅读答案游白水书付过①苏轼绍圣元年十月十二日,与幼子过游白水“佛迹院”②。

浴于汤池③,热甚,其源殆可熟物。

循山而东,少北,有悬水④百仞。

山八九折,折⑤处辄为潭,深者縋石⑥五丈不得其所止。

雪溅雷怒,可喜可畏。

山崖有巨人迹数十,所谓佛迹也。

暮归倒行⑦,观山烧⑧,火甚。

俯仰度⑨数谷。

至江,山月出,击汰⑩中流,掬⑾弄珠璧。

到家,二鼓⑿,复与过饮酒,食余甘煮菜。

顾影颓然,不复甚寐。

书以付过。

东坡翁。

①此文是远谪惠州上所作。

白水:山名。

过苏轼第三子,名过,题目的意思是与儿子苏过同游白水山后写成此文交给苏过。

②佛迹院:寺庙名③汤池:温泉④悬水:瀑布⑤折:弯转⑥縋(zhuì)石:用绳子系着石头向下。

⑦倒行:顺来路回去⑧山烧:一说夕照景象,一说山火⑨度:越过⑩击汰:击水,汰:水波。

⑾掬:用双手捧取。

珠璧:喻星月在水中的倒影⑿二鼓:二更。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①食余甘煮菜②顾影颓然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为”和“折处辄为潭”中的“为”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A.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核舟记》)B.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公输》)C.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童趣》)D.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3.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浴于汤池,热甚,其源殆可熟物。

4.在这篇游记中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参考答案:1.(2分)①吃②回头看2.(2分)A(A.动词,是;B.语气词,表疑问;C.介词,被;D.介词,跟,同)3.(3分)(我们)在温泉中沐浴,(水)很热,它的源头(的水)大概能把东西煮熟。

《游白水书付过》阅读题答案

《游白水书付过》阅读题答案

《游白水书付过》阅读题答案阅读能力的考查,是语文“高考”的重要内容之一,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的游白水书付过阅读题答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游白水书付过》绍圣元年十月十二日,与幼子过游白水佛迹院,浴于汤池,热甚,其源殆可熟物。

循山而东,少北,有悬水百仞,山八九折,折处辄为潭,深者磓石五丈,不得其所止;雪溅雷怒,可喜可畏。

水际有巨人迹数十,所谓佛迹也。

暮归倒行,观山烧火,甚俛仰,度数谷。

至江上月出,击汰中流,,掬弄珠璧,到家二鼓,复与过饮酒,食馀甘煮菜,顾影颓然,不复甚寐,书以付过。

东坡翁。

【注释】[1]白水:山名,在今广东博罗县东北。

《舆地纪胜》说:“山有瀑布泉二十丈,下有石坛,佛迹甚异。

”可与本文所记参看。

[2]绍圣元年:即1094年。

绍圣,北宋哲宗的年号。

[3]幼子过:苏轼的第三子苏过。

[4]汤池:即汤泉。

据宋人记载,佛迹院中有相距很近的二泉,东为汤泉,水热,西为雪如泉,水凉。

[5]殆:大概,恐怕。

[6]少北:稍向北。

[7]悬水:瀑布。

百仞:这是夸张的说法;苏轼《答陈季常书》说此山“布水三十仞”,则是据实估量。

仞:古时以八尺或七尺为一仞。

[8]折:这里是弯转的意思。

[9]“深者”二句:谓潭水深的地方,用绳子系石坠入五丈,还到不了底。

磓(zhuì):当作“缒”,音同字误。

缒,用绳子拴住人或物放下去。

【题解】作者于绍圣元年六月接到惠州安置之命,遣家还阳羡(今江苏宜兴),独与幼子苏过同行。

十月到惠州。

本文是与幼子过游览白水后,写给他的一篇游记小品。

文中记述了温泉、瀑布、佛迹及百姓烧山的景观,文末流露出孤独颓唐的情绪。

本文结构上以时间为线索,写法上以叙述为主,兼有状景抒情。

文章取村详略得当,选语简练隽永。

开头两句即点题,并交代了出游的日期、地点、人物。

白水山以白水而得名,所以作者着力描绘百仞悬瀑,“雪溅雷怒”譬喻形象生动,写出它势壮、声宏、色鲜的特点。

下山过程仅用“俯仰度数谷”一笔带过。

“掬弄珠璧”的动作描摹,有景有情,月白水清之景以及作者的激赏喜悦之情俱蕴其中。

游白水书付过翻译及阅读答案

游白水书付过翻译及阅读答案

游白水书付过翻译及阅读答案游白水书付过翻译及阅读答案游白水[1]书付过[宋] 苏轼绍圣元年十月十二日[2],与幼子过游白水佛迹院[3],浴于汤池[4],热甚,其源殆可熟物[5]。

循山而东,少北[6],有悬水百仞[7],山八九折[8],折处辄为潭,深者磓石五丈[9],不得其所止;雪溅雷怒[10],可喜可畏。

水际有巨人迹数十[11],所谓佛迹也。

暮归倒行[12],观山烧火,甚俛仰[13],度数谷。

至江上月出,击汰中流[14],掬弄珠璧[15]。

到家二鼓[16],复与过饮酒,食馀甘煮菜[17],顾影颓然,不复甚寐,书以付过。

东坡翁。

【注释】[1]白水:山名,在今广东博罗县东北。

《舆地纪胜》说:“山有瀑布泉二十丈,下有石坛,佛迹甚异。

”可与本文所记参看。

[2]绍圣元年:即1094年。

绍圣,北宋哲宗的年号。

[3]幼子过:苏轼的第三子苏过。

[4]汤池:即汤泉。

据宋人记载,佛迹院中有相距很近的二泉,东为汤泉,水热,西为雪如泉,水凉。

[5]殆:大概,恐怕。

[6]少北:稍向北。

[7]悬水:瀑布。

百仞:这是夸张的说法;苏轼《答陈季常书》说此山“布水三十仞”,则是据实估量。

仞:古时以八尺或七尺为一仞。

[8]折:这里是弯转的意思。

[9]“深者”二句:谓潭水深的地方,用绳子系石坠入五丈,还到不了底。

磓(zhuì):当作“缒”,音同字误。

缒,用绳子拴住人或物放下去。

【题解】作者于绍圣元年六月接到惠州安置之命,遣家还阳羡(今江苏宜兴),独与幼子苏过同行。

十月到惠州。

本文是与幼子过游览白水后,写给他的一篇游记小品。

文中记述了温泉、瀑布、佛迹及百姓烧山的景观,文末流露出孤独颓唐的情绪。

本文结构上以时间为线索,写法上以叙述为主,兼有状景抒情。

文章取村详略得当,选语简练隽永。

开头两句即点题,并交代了出游的日期、地点、人物。

白水山以白水而得名,所以作者着力描绘百仞悬瀑,“雪溅雷怒”譬喻形象生动,写出它势壮、声宏、色鲜的特点。

“水际有巨人迹数十,所谓佛迹也。”苏轼《游白水书付过》原文翻译与赏析

“水际有巨人迹数十,所谓佛迹也。”苏轼《游白水书付过》原文翻译与赏析

“水际有巨人迹数十,所谓佛迹也。

”苏轼《游白水书付过》原文翻译与赏析【原文】绍圣元年十月十二日,与幼子过游白水佛迹院,浴于汤池,热甚,其源殆可熟物。

循山而东,少北,有悬水百仞,山八九折,折处辄为潭,深者缒石五丈,不得其所止;雪溅雷怒,可喜可畏。

水际有巨人迹数十,所谓佛迹也。

暮归倒行,观山烧,火甚,俯仰度数谷。

至江上月出,击汰中流,掬弄珠璧。

到家二鼓,复与过饮酒,食馀甘煮菜,顾影颓然,不复甚寐,书以付过。

东坡翁。

【译文】绍圣元年十月十二日,我与小儿子苏过游白水佛迹院,在温泉中沐浴,水很热,它的源头大概能把东西煮熟。

沿着山向东走,在稍稍偏北的地方,有一道瀑布高一百丈。

山上有八九个弯道,每个弯道处都是潭水。

潭水深的地方,用绳子拴住石头从上往下送入五丈,还到不了底。

潭水像雪花般飞溅,声音如雷鸣般轰响,令人既欢喜又畏惧。

水边的悬崖上有几十处巨大的脚印,这就是人们所说的佛迹。

傍晚时我们顺来路返回,在夕阳映照下山仿佛在燃烧,十分的壮观。

或弯腰或抬头看过这些山谷。

到了江边,此时月亮从山后面出来,我用船桨击打着江心,用双手捧着像碧玉般的水倒映着的月亮。

回到家已是二更时分,我与苏过再次饮酒,吃着橄榄菜。

回头看自己的影子,有种萧索感,就再也睡不着了。

写下这些文字交给过儿。

苏东坡记。

【赏析一】《游白水书付过》是苏轼描述自己和小儿子苏过泡温泉和游览佛迹院的一天,表达了东坡清素的闲情逸致,以及随遇而安、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赏析二】作者于绍圣元年六月接到惠州安置之命,遣家还阳羡,独与幼子苏过同行。

十月到惠州。

本文是与幼子过游览白水后,写给他的一篇游记小品。

文中记述了温泉、瀑布、佛迹及百姓烧山的景观,文末流露出孤独颓唐的情绪。

【赏析三】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山人。

是著名的文学家,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

他学识渊博,多才多艺,在书法、绘画、诗词、散文各方面都有很高造诣。

他的书法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合称宋四家;善画竹木怪石,其画论,书论也有卓见。

苏轼《游白水书付过》翻译与赏析

苏轼《游白水书付过》翻译与赏析

苏轼《游白水书付过》翻译与赏析苏轼是中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文学家和政治家,他的作品流传至今,被广大读者所喜爱和赞美。

其中,《游白水书付过》是他的一篇游记,记录了他游览白水的所见所感。

本文将对这篇游记进行翻译和赏析。

《游白水书付过》的翻译如下:看白水和游白水,白水水在高山之间流淌,山青水绿,景色如画。

这里山势险峻,水流湍急,吸引了无数游客的目光。

我虽已有许多岁月,依然对这片山水感到惊叹和赞美。

我刚到达白水那一天,心情正愉快,正想要一窥白水的壮丽景色。

就在这时,我看到了一位农夫在田地里采摘,在阳光下,他的脸庞洋溢着红润的笑容。

我走近他,询问他是不是这里的居民。

他朴素地回答我说:“是的,我已在这里生活了一生。

我深爱着这片土地,它给了我无尽的福祉。

”这位农夫的话让我感受到了白水的独特之处,它不仅有着美丽的山水,还有慈爱的土地和勤劳的人民。

我沿着白水的岸边漫步,感受着清风拂面,听着波浪拍击岩石的声音。

这些自然的声音让我内心深处平静安宁。

我恍惚间仿佛看到了古人们的身影,在这片天地之间领悟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白水的水质清澈见底,我看着水中的倒影,心中也不禁映起了自身的种种情感和思考。

我想到了许多过往的事情,想到了自己的成长和改变。

这片山水仿佛与我共鸣,倾听着我的内心世界。

我继续往前行,来到了一座古老的桥上。

这座桥已经历了无数个春夏秋冬,承载着历史的沧桑和岁月的洗礼。

我停下脚步,仔细观察这座桥的构造和形态。

它雄伟坚固,展现出古人智慧与工艺的结晶。

站在桥上,我可以看到水面上的鱼儿畅快地游动,它们似乎在欢迎我,也在告诉我这片土地的生机和活力。

继续向前,我来到了一座古老的庙宇前。

这座庙宇依山而建,宏伟壮丽,透露着宗教的神圣和信仰的力量。

我进入庙宇,点燃一柱香,虔诚地祈祷。

我祈祷着国家的繁荣昌盛,祈祷着人民的幸福安康,也祈祷着我自己能有勇气和智慧面对人生的种种挑战。

在白水的山水之间,我感受到了自然的力量和人类的智慧。

这里的山水与人文景观相得益彰,相互融合,给人以无尽的启示和思考。

苏轼《游白水书付过》原文及译文

苏轼《游白水书付过》原文及译文

苏轼《游白水书付过》原文及译文赏析赏析游白水书付过苏轼绍圣元年十月十二日,与幼子过游白水佛迹院,浴于汤池,热甚,其源殆可熟物。

循山而东,少北,有悬水百仞,山八九折,折处辄为潭,深者缒(zhuì)石五丈,不得其所止;雪溅雷怒,可喜可畏。

水际有巨人迹数十,所谓佛迹也。

暮归倒行,观山烧,火甚,俯仰度数谷。

至江上月出,击汰中流,掬(jū)弄珠璧。

到家二鼓,复与过饮酒,食馀甘煮菜,顾影颓然,不复甚寐,书以付过。

东坡翁。

注释】①此文是作者远谪惠州上所作。

白水:山名。

过苏轼第三子,名过,题目的意思是作者与儿子苏过同游白水山后写成此文交给苏过。

②佛迹院:寺庙名③汤池:温泉④悬水:瀑布⑤折:弯转⑥缒(zhuì)石:用绳子系着石头向下。

⑦倒行:顺来路回去⑧山烧:一说夕照景象,一说山火⑨度:越过⑩击汰:击水,汰:水波。

⑾掬:用双手捧取。

珠璧:喻星月在水中的倒影⑿二鼓:二更。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①食余甘煮菜②顾影颓然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为”和“折处辄为潭”中的“为”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核舟记》)B.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公输》)C.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童趣》)D.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3.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浴于汤池,热甚,其源殆可熟物。

4.作者在这篇游记中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参考答案1.(2分)①吃②回头看2.(2分)A(A.动词,是;B.语气词,表疑问;C.介词,被;D.介词,跟,同)3.(3分)(我们)在温泉中沐浴,(水)很热,它的源头(的水)大概能把东西煮熟。

(每以小句1分)4.(3分)表达了山水之乐和身世之悲的复杂感情。

(意思相近即可。

若只答出其中的一点得2分)二: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殆:大概(2)循:顺,沿(3)度:越过(4)顾:回头看10.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游白水书付过》译文

《游白水书付过》译文

《游白水书付过》译文《游白水书付过》译文《游白水书付过》的作者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山人。

下面是该文言文的翻译,欢迎阅读参考!原文《游白水书付过》绍圣元年十月十二日,与幼子过游白水佛迹院。

浴于汤池,热甚,其源殆可熟物。

循山而东,少北,有悬水百仞。

山八九折,折处辄为潭,深者缒石五丈不得其所止。

雪溅雷怒,可喜可畏。

水崖有巨人迹数十,所谓佛迹也。

暮归倒行,观山烧,火甚。

俯仰度数谷,至江,山月出,击汰中流,掬弄珠璧。

到家,二鼓,复与过饮酒,食余甘煮采。

顾影颓然,不复甚寐。

书以付过。

东坡翁。

题解作者于绍圣元年六月接到惠州安置之命,遣家还阳羡(今江苏宜兴),独与幼子苏过同行。

十月到惠州。

本文是与幼子过游览白水后,写给他的一篇游记小品。

文中记述了温泉、瀑布、佛迹及百姓烧山的景观,文末流露出孤独颓唐的情绪。

苏轼五十八岁时又一次被放逐,以宁远军节度副使的虚衔,安置在惠州(今广东惠州)。

绍圣元年(1094)十月初,到达惠州;十二日即游白水山,写了这篇短文。

漫笔记录,可见当地风光,也表现了东坡老人随遇而安、游兴不减的情貌。

本文结构上以时间为线索,写法上以叙述为主,兼有状景抒情。

文章取村详略得当,选语简练隽永。

开头两句即点题,并交代了出游的日期、地点、人物。

白水山以白水而得名,所以作者着力描绘百仞悬瀑,“雪溅雷怒”譬喻形象生动,写出它势壮、声宏、色鲜的特点。

下山过程仅用“俯仰度数谷”一笔带过。

“掬弄珠璧”的动作描摹,有景有情,月白水清之景以及作者的激赏喜悦之情俱蕴其中。

“顾影颓然,不复甚寐”的情状刻画,蕴含丰富,作者的山水之乐,身世之悲交织其间。

译文殆:也许循:顺,沿度:越过顾:回头看绍圣元年十月十二日,我与小儿子苏过游白水佛迹院,在汤泉中沐浴,水很热,其源头估计能把东西煮熟。

沿着山向东走,有稍稍偏北的地方,又一百丈瀑布。

山上有八九个弯道,每个弯道就有谭。

潭水深的地方,用绳子系石坠入五丈,还到不了底。

《游白水书付过》文言文阅读

《游白水书付过》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下列各题。

绍圣①元年十月十二日,与幼子过游白水②佛迹院。

浴于汤池,热甚,其源殆③可熟物。

循山而东,少北,有悬水百仞。

山八九折,折处辄④为潭,深者缒石⑤五丈不得其所止。

雪溅雷怒,可喜可畏。

山崖有巨人迹数十,所谓佛迹也。

暮归倒行⑥,观山烧⑦,火甚。

俯仰度数谷。

至江,山月出,击汰中流,掬弄珠璧。

到家,二鼓,复与过饮酒,食余甘⑧煮菜。

顾影颓然,不复甚寐。

书以付过。

东坡翁。

(苏轼《游白水书付过》)【注释】①绍圣:北宋哲宗的年号。

绍圣元年,苏轼被贬惠州。

②白水:山名。

过:苏轼第三子,名过。

③殆:大概。

④辄(zhé):就。

⑤缒(zhuì)石:用绳子系着石头向下。

⑥倒行:顺来路回去。

⑦山烧:一说夕照景象,一说山火。

⑧余甘:橄榄的别称。

【参考译文】绍圣元年十月十二日,我与小儿子苏过游白水佛迹院,在温泉中沐浴,水很热,它的源头大概能使东西熟透。

沿着山路向东走,在稍稍偏北的地方,有一道瀑布高七八十丈。

山路有八九个弯道,每个弯道处都是潭水。

潭水深的地方,用绳子拴住石头从上往下送入五丈,还到不了底。

潭水像雪花般飞溅,声音如雷鸣般轰响,令人又惊又喜。

水边的悬崖上有几十处巨大的脚印,这就是人们所说的佛迹。

傍晚时我们顺来路返回,欣赏山上的火烧云,十分的壮观。

一会儿上山,一会儿下山走过几条山谷。

到了江边,此时月亮从山后面出来,在江心划船,用手拨弄水中玉碧明珠似的月影。

回到家已是二更时分,我与苏过再次饮酒,吃着橄榄菜。

回头看自己的影子,凄凉之感涌上心头,就再难安眠。

写下这些文字交给过儿。

苏东坡记。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4分)①循山而东.向东②暮.归倒行傍晚③掬.弄珠璧(用双手)捧着④不复甚寐.睡觉(睡着)【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

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

①沿着山路向东走。

东:向东;②傍晚时我们顺来路返回。

暮:傍晚。

③用手拨弄水中玉碧明珠似的月影。

《游白水书付过》原文和翻译译文

《游白水书付过》原文和翻译译文

《游白水书付过》原文和翻译译文1、《游白水书付过》原文和翻译译文《游白水书付过》原文和翻译原文《游白水书付过》绍圣元年十月十二日,与幼子过游白水佛迹院。

浴于汤池,热甚,其源殆可熟物。

循山而东,少北,有悬水百仞。

山八九折,折处辄为潭,深者缒石五丈不得其所止。

雪溅雷怒,可喜可畏。

水崖有巨人迹数十,所谓佛迹也。

暮归倒行,观山烧,火甚。

俯仰度数谷,至江,山月出,击汰中流,掬弄珠璧。

到家,二鼓,复与过饮酒,食余甘煮采。

顾影颓然,不复甚寐。

书以付过。

东坡翁。

题解于绍圣元年六月接到惠州安置之命,遣家还阳羡(今江苏宜兴),独与幼子苏过同行。

十月到惠州。

本文是与幼子过游览白水后,写给他的一篇游记小品。

文中记述了温泉、瀑布、佛迹及百姓烧山的景观,文末流露出孤独颓唐的情绪。

苏轼五十八岁时又一次被放逐,以宁远军节度副使的虚衔,安置在惠州(今广东惠州)。

绍圣元年(1094)十月初,到达惠州;十二日即游白水山,写了这篇短文。

漫笔记录,可见当地风光,也表现了东坡老人随遇而安、游兴不减的情貌。

本文结构上以时间为线索,写法上以叙述为主,兼有状景抒情。

文章取村详略得当,选语简练隽永。

开头两句即点题,并交代了出游的日期、地点、人物。

白水山以白水而得名,所以着力描绘百仞悬瀑,“雪溅雷怒”譬喻形象生动,写出它势壮、声宏、色鲜的特点。

下山过程仅用“俯仰度数谷”一笔带过。

“掬弄珠璧”的动作描摹,有景有情,月白水清之景以及的激赏喜悦之情俱蕴其中。

“顾影颓然,不复甚寐”的情状刻画,蕴含丰富,的山水之乐,身世之悲交织其间。

编辑本段译文殆:也许循:顺,沿度:越过顾:回头看绍圣元年十月十二日,我与小儿子苏过游白水佛迹院,在汤泉中沐浴,水很热,其源头估计能把东西煮熟。

沿着山向东走,有稍稍偏北的地方,又一百丈瀑布。

山上有八九个弯道,每个弯道就有谭。

潭水深的地方,用绳子系石坠入五丈,还到不了底。

潭水像雪花般飞溅,声音如雷鸣般轰响,令人既喜又惊。

水边有几十个巨大的脚印,大概就是所谓佛的痕迹吧。

苏轼《游白水书付过》原文及鉴赏

苏轼《游白水书付过》原文及鉴赏

苏轼《游白水书付过》原文及鉴赏(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苏轼《游白水书付过》原文及鉴赏【导语】:〔北宋〕苏轼绍圣元年十月十二日,与幼子过游白水佛迹院。

《游白水书付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游白水书付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游白水书付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_学习方法网---------------------------------------绍圣元年十月十二日,与幼子过游白水佛迹院,浴于汤池,热甚,其源殆可熟物。

循山而东,少北,有悬水百仞,山八九折,折处辄为潭,深者磓石五丈,不得其所止;雪溅雷怒,可喜可畏。

水际有巨人迹数十,所谓佛迹也。

暮归倒行,观山烧火,甚俛仰,度数谷。

至江上月出,击汰中流,,掬弄珠璧,到家二鼓,复与过饮酒,食馀甘煮菜,顾影颓然,不复甚寐,书以付过。

东坡翁。

【注释】[1]白水:山名,在今广东博罗县东北。

《舆地纪胜》说:“山有瀑布泉二十丈,下有石坛,佛迹甚异。

”可与本文所记参看。

[2]绍圣元年:即1094年。

绍圣,北宋哲宗的年号。

[3]幼子过:苏轼的第三子苏过。

[4]汤池:即汤泉。

据宋人记载,佛迹院中有相距很近的二泉,东为汤泉,水热,西为雪如泉,水凉。

[5]殆:大概,恐怕。

[6]少北:稍向北。

[7]悬水:瀑布。

百仞:这是夸张的说法;苏轼《答陈季常书》说此山“布水三十仞”,则是据实估量。

仞:古时以八尺或七尺为一仞。

[8]折:这里是弯转的意思。

[9]“深者”二句:谓潭水深的地方,用绳子系石坠入五丈,还到不了底。

磓(zhuì):当作“缒”,音同字误。

缒,用绳子拴住人或物放下去。

【题解】作者于绍圣元年六月接到惠州安置之命,遣家还阳羡(今江苏宜兴),独与幼子苏过同行。

十月到惠州。

本文是与幼子过游览白水后,写给他的一篇游记小品。

文中记述了温泉、瀑布、佛迹及百姓烧山的景观,文末流露出孤独颓唐的情绪。

本文结构上以时间为线索,写法上以叙述为主,兼有状景抒情。

文章取村详略得当,选语简练隽永。

开头两句即点题,并交代了出游的日期、地点、人物。

游白水书付过原文翻译赏析

游白水书付过原文翻译赏析

游白水书付过原文翻译赏析原文:绍圣元年十月十二日,与幼子过游白水佛迹院,浴于汤池,热甚,其源殆可熟物。

循山而东,少北,有悬水百仞,山八九折,折处辄为潭,深者缒石五丈,不得其所止。

雪溅雷怒,可喜可畏。

水崖有巨人迹数十,所谓佛迹也。

暮归倒行,观山烧火,甚俛仰,度数谷,至江山月出,击汰中流,掬弄珠璧。

到家二鼓,复与过饮酒,食余甘煮菜。

顾影颓然,不复甚寐。

书以付过。

东坡翁。

译文:绍圣元年十月十二日,我和最小的儿子苏过游览白水山的佛迹院。

我们在温泉里洗澡,水热得很,其源头大概可以煮熟东西吧。

沿着山腰向东走,稍微再向北转,有条瀑布高述七八百尺。

山中有八九个曲折的地方,每个曲折的地方都被瀑布奔流冲积成为水潭,深的潭用绳子吊着石头垂下去五丈深还不到底。

瀑布冲入潭里溅起的水花象雪飞,其声音却象雷响,既使人喜欢又使人害怕。

山崖上有几十个大人的脚印,这就是所谓佛迹了。

傍晚回家,倒转身来走,观看野火烧山,火势很大。

我们一下子就越过了几个山谷,到了江边,山间的明月已经升起,我们在江中一面划船,一面玩弄着溅起的水花和月影。

回到家,已经二更了,我又和苏过喝起酒来,吃着那余甘煮成的菜。

看着自己的身影颇感颓废,再也不能熟睡,便写了这篇文章来给苏过。

东坡老人。

注释:[1]绍圣元年:即1094年。

绍圣,北宋哲宗的年号。

[2] 幼子过:苏轼的第三子苏过。

[3] 白水:山名,在今广东博罗县东北[4]汤池:即汤泉。

[5]殆:(daì)大概,差不多。

[6]循:沿着。

[7]少北:稍向北。

[8]悬水:瀑布。

[9]折:这里是弯转的意思。

[10]辄(zhé)为:就是。

辄,就。

[11]雪溅雷怒:形容瀑布坠入深潭,溅起雪白的水花,发出轰鸣的声音。

[12]水崖:水边的山崖。

[13] 倒(dào)行:顺来路回去。

[14]甚:厉害。

[15]度:越过,过[16]击汰(tài):击水。

汰,水波。

[17]掬(jū):用双手捧取。

《游白水书付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游白水书付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游白水书付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_学习方法网---------------------------------------绍圣元年十月十二日,与幼子过游白水佛迹院,浴于汤池,热甚,其源殆可熟物。

循山而东,少北,有悬水百仞,山八九折,折处辄为潭,深者磓石五丈,不得其所止;雪溅雷怒,可喜可畏。

水际有巨人迹数十,所谓佛迹也。

暮归倒行,观山烧火,甚俛仰,度数谷。

至江上月出,击汰中流,,掬弄珠璧,到家二鼓,复与过饮酒,食馀甘煮菜,顾影颓然,不复甚寐,书以付过。

东坡翁。

【注释】[1]白水:山名,在今广东博罗县东北。

《舆地纪胜》说:“山有瀑布泉二十丈,下有石坛,佛迹甚异。

”可与本文所记参看。

[2]绍圣元年:即1094年。

绍圣,北宋哲宗的年号。

[3]幼子过:苏轼的第三子苏过。

[4]汤池:即汤泉。

据宋人记载,佛迹院中有相距很近的二泉,东为汤泉,水热,西为雪如泉,水凉。

[5]殆:大概,恐怕。

[6]少北:稍向北。

[7]悬水:瀑布。

百仞:这是夸张的说法;苏轼《答陈季常书》说此山“布水三十仞”,则是据实估量。

仞:古时以八尺或七尺为一仞。

[8]折:这里是弯转的意思。

[9]“深者”二句:谓潭水深的地方,用绳子系石坠入五丈,还到不了底。

磓(zhuì):当作“缒”,音同字误。

缒,用绳子拴住人或物放下去。

【题解】作者于绍圣元年六月接到惠州安置之命,遣家还阳羡(今江苏宜兴),独与幼子苏过同行。

十月到惠州。

本文是与幼子过游览白水后,写给他的一篇游记小品。

文中记述了温泉、瀑布、佛迹及百姓烧山的景观,文末流露出孤独颓唐的情绪。

本文结构上以时间为线索,写法上以叙述为主,兼有状景抒情。

文章取村详略得当,选语简练隽永。

开头两句即点题,并交代了出游的日期、地点、人物。

游白水书付过阅读及阅读答案

游白水书付过阅读及阅读答案

游白水书付过阅读及阅读答案游白水书付过于绍圣元年(公元1094年)苏轼贬官惠州(今广东省惠阳市)时所作,年五十九岁,风烛残年,政治上失意,兄弟同窜,家属离散,病骨支离。

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游白水书付过阅读答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游白水书付过苏轼绍圣元年十月十二日,与幼子过游白水佛迹院,浴于汤池,热甚,其源殆可熟物。

循山而东,少北,有悬水百仞,山-折,折处辄为潭,深者缒(zhuì)石五丈,不得其所止;雪溅雷怒,可喜可畏。

水际有巨人迹数十,所谓佛迹也。

暮归倒行,观山烧,火甚,俯仰度数谷。

至江上月出,击汰中流,掬(jū)弄珠璧。

到家二鼓,复与过饮酒,食馀甘煮菜,顾影颓然,不复甚寐,书以付过。

东坡翁。

注释:①此文是作者远谪惠州上所作。

白水:山名。

过苏轼第三子,名过,题目的意思是作者与儿子苏过同游白水山后写成此文交给苏过。

②佛迹院:寺庙名③汤池:温泉④悬水:瀑布⑤折:弯转⑥缒(zhuì)石:用绳子系着石头向下。

⑦倒行:顺来路回去⑧山烧:一说夕照景象,一说山火⑨度:越过⑩击汰:击水,汰:水波。

⑾掬:用双手捧取。

珠璧:喻星月在水中的倒影⑿二鼓:二更。

问题一: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①食余甘煮菜②顾影颓然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为”和“折处辄为潭”中的“为”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A.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核舟记》)B.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公输》)C.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童趣》)D.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3.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浴于汤池,热甚,其源殆可熟物。

4.作者在这篇游记中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参考答案:1.(2分)①吃②回头看2.(2分)A(A.动词,是;B.语气词,表疑问;C.介词,被;D.介词,跟,同)3.(3分)(我们)在温泉中沐浴,(水)很热,它的源头(的水)大概能把东西煮熟。

游白水书付过翻译赏析

游白水书付过翻译赏析

游白水书付过翻译赏析游白水书付过翻译赏析下面是店铺为你带来《游白水书付过》是苏轼描述自己和小儿子苏过泡温泉和游览佛迹院的一天,表达了东坡清素的闲情逸致,以及随遇而安、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原文绍圣元年十月十二日,与幼子过游白水佛迹院,浴于汤池,热甚,其源殆可熟物。

循山而东,少北,有悬水百仞,山八九折,折处辄为潭,深者缒(zhuì)石五丈,不得其所止;雪溅雷怒,可喜可畏。

水际有巨人迹数十,所谓佛迹也。

暮归倒行,观山烧,火甚,俯仰度数谷。

至江上月出,击汰中流,掬(jū)弄珠璧。

到家二鼓,复与过饮酒,食馀甘煮菜,顾影颓然,不复甚寐,书以付过。

东坡翁。

注释】①此文是作者远谪惠州上所作。

白水:山名。

过苏轼第三子,名过,题目的意思是作者与儿子苏过同游白水山后写成此文交给苏过。

②佛迹院:寺庙名③汤池:温泉④悬水:瀑布⑤折:弯转⑥缒(zhuì)石:用绳子系着石头向下。

⑦倒行:顺来路回去⑧山烧:一说夕照景象,一说山火⑨度:越过⑩击汰:击水,汰:水波。

⑾掬:用双手捧取。

珠璧:喻星月在水中的倒影⑿二鼓:二更。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①食余甘煮菜②顾影颓然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为”和“折处辄为潭”中的“为”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核舟记》)B.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公输》)C.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童趣》)D.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3.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浴于汤池,热甚,其源殆可熟物。

4.作者在这篇游记中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参考答案1.(2分)①吃②回头看2.(2分)A(A.动词,是;B.语气词,表疑问;C.介词,被;D.介词,跟,同)3.(3分)(我们)在温泉中沐浴,(水)很热,它的源头(的水)大概能把东西煮熟。

(每以小句1分)4.(3分)表达了山水之乐和身世之悲的复杂感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文】游白水[1]书付过 [宋] 苏轼绍圣元年十月十二日[2],与幼子过游白水佛迹院[3],浴于汤池[4],热甚,其源殆可熟物[5]。

循山而东,少北[6],有悬水百仞[7],山八九折[8],折处辄为潭,深者磓石五丈[9],不得其所止;雪溅雷怒[10],可喜可畏。

水际有巨人迹数十[11],所谓佛迹也。

暮归倒行[12],观山烧火,甚俛仰[13],度数谷。

至江上月出,击汰中流[14],掬弄珠璧[15]。

到家二鼓[16],复与过饮酒,食馀甘煮菜[17],顾影颓然,不复甚寐,书以付过。

东坡翁。

【注释】[1]白水:山名,在今广东博罗县东北。

《舆地纪胜》说:“山有瀑布泉二十丈,下有石坛,佛迹甚异。

”可与本文所记参看。

[2]绍圣元年:即1094年。

绍圣,北宋哲宗的年号。

[3]幼子过:苏轼的第三子苏过。

[4]汤池:即汤泉。

据宋人记载,佛迹院中有相距很近的二泉,东为汤泉,水热,西为雪如泉,水凉。

[5]殆:大概,恐怕。

[6]少北:稍向北。

[7]悬水:瀑布。

百仞:这是夸张的说法;苏轼《答陈季常书》说此山“布水三十仞”,则是据实估量。

仞:古时以八尺或七尺为一仞。

[8]折:这里是弯转的意思。

[9]“深者”二句:谓潭水深的地方,用绳子系石坠入五丈,还到不了底。

磓(zhuì):当作“缒”,音同字误。

缒,用绳子拴住人或物放下去。

【题解】作者于绍圣元年六月接到惠州安置之命,遣家还阳羡(今江苏宜兴),独与幼子苏过同行。

十月到惠州。

本文是与幼子过游览白水后,写给他的一篇游记小品。

文中记述了温泉、瀑布、佛迹及百姓烧山的景观,文末流露出孤独颓唐的情绪。

本文结构上以时间为线索,写法上以叙述为主,兼有状景抒情。

文章取村详略得当,选语简练隽永。

开头两句即点题,并交代了出游的日期、地点、人物。

白水山以白水而得名,所以作者着力描绘百仞悬瀑,“雪溅雷怒”譬喻形象生动,写出它势壮、声宏、色鲜的特点。

下山过程仅用“俯仰度数谷”一笔带过。

“掬弄珠璧”的动作描摹,有景有情,月白水清之景以及作者的激赏喜悦之情俱蕴其中。

“顾影颓然,不复甚寐”的情状刻画,蕴含丰富,作者的山水之乐,身世之悲交织其间。

【译文】绍圣元年十月十二日,我与小儿子苏过游白水佛迹院,在汤泉中沐浴,水很热,其源头估计能把东西煮熟。

沿着山向东走,有稍稍偏北的地方,又一百丈瀑布。

山上有八九个弯道,每个弯道就有谭。

潭水深的地方,用绳子系石坠入五丈,还到不了底。

潭水像雪花般飞溅,声音如雷鸣般轰响,令人既喜又惊。

水边有几十个巨大的脚印,大概就是所谓佛的痕迹吧。

傍晚时我们顺来路返回,在夕阳映照下山仿佛在燃烧,十分的壮观。

或弯腰或抬头看这些山谷。

到了江边,此时月亮出来,江水击打着,用双手捧着象碧玉般的水。

回到家已是二鼓时分,我与苏过再次饮酒。

吃着橄榄菜,有种萧索感,再也睡不着了。

写下这些文字交给过儿,东坡记。

【作者】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山人。

是著名的文学家,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

他学识渊博,多才多艺,在书法、绘画、诗词、散文各方面都有很高造诣。

他的书法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合称“宋四家”;善画竹木怪石,其画论,书论也有卓见。

是北宋继欧阳修之后的文坛领袖,散文与欧阳修齐名;诗歌与黄庭坚齐名;他的词气势磅礴,风格豪放,一改词的婉约,与南宋辛弃疾并称“苏辛”,共为豪放派词人。

嘉佑二午(1057)进士,任福昌县主簿、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召直史馆。

神宗元丰二年(1079)知湖州时,以讪谤系御史台狱,三年贬黄州团练使,筑室于东坡,自号东坡居士。

后量移诸州。

哲宗元佑元年(1086)还朝,为中书舍人,翰林学士。

知制诰。

九年,又被劾奏讥斥先朝,远贬惠州、儋州,元符三年(1100),始被召北归,卒于常州。

著有《东坡全集》一百十五卷,今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