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高考生物按章节分类:基因的分离定律精品试题(含2014试题) Word版含答案

合集下载

2015届高考生物按章节分类: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精品试题(含2014试题) Word版含答案

2015届高考生物按章节分类: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精品试题(含2014试题) Word版含答案

2015届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精品试题(含2014试题)1. (南通2014届高三第一次调研)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叙述. 正确的是()A. 在各器官系统的协调作用下,血浆的化学成分、pH保持不变B. 持续高烧时,人体散热量大于产热量使体温保持正常C. 严重腹泻病人血浆渗透压可能正常,无需补充水和无机盐D. 营养不良可能导致血浆中蛋白质含量减少,引起组织水肿[解析] 1.人体内环境稳态是在各器官系统的协调作用下,血浆的化学成分、pH处于动态平衡;由于人体产热大于散热,所以人体发烧,当体问处于某一高温稳定时,人体散热量等于产热量;严重腹泻病人,失水和无机盐过多,需要补充水和无机盐;营养不良可能导致血浆中蛋白质含量减少,血浆渗透压降低,血浆水分增多,引起组织水肿。

2. (吉林实验中学2014级高三一模)右图为某种营养物质在人血液中含量的变化曲线,对该图的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 该曲线反映的是正常人血糖含量变化B. AB段胰岛素分泌量逐渐增加C. 血糖的氧化分解等,使BC段下降D. CD段逐渐上升是由于肝糖元和肌糖元的分解补充[解析] 2.正常人的血糖含量在80~120㎎/dL;AB段血糖含量升高,此时胰岛素分泌增加;血糖的氧化分解过程可使血糖含量下降;CD段上升的原因是肝糖原分解补充及非糖物质转化为血糖,肌糖原不能分解成葡萄糖。

3. (吉林实验中学2014级高三一模)如图a、b、d表示三种内环境,①②③④表示相应通过的具体成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 肝细胞生活的内环境包括b和dB. 图中a为淋巴,b为血浆,d为组织液C. 图中b与d进行水的跨膜运输需要消耗细胞代谢产生的能量D. 小肠粘膜(近肠腔一层)上皮细胞生活的内环境包括b和d[解析] 3.内环境各成分之间的关系是:组织液→淋巴→血浆→组织液,可知a是淋巴、b 是血浆、d是组织液;肝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组织液;水的跨膜运输是自由扩散,不消耗能量;小肠粘膜上皮细胞生物的内环境是组织液。

2015届高考生物按章节分类: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精品试题(含2014试题) Word版含答案

2015届高考生物按章节分类: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精品试题(含2014试题) Word版含答案

2015届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精品试题(含2014试题)1. (南通2014届高三第一次调研)右图为某池塘生态系统的食物网。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 生物a固定的太阳能是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B. 生物b同化的能量大约有50%传递给生物fC. 生物f在该食物网中占有4个营养级D. 生物e与e、d与f之间存在竞争关系[解析] 1.根据图中的食物关系可以判断,a、b是生产者,cdef是消费者;由于池塘生态系统,生产者数量少,池塘中的消费者所需的能量,由人工补充,所以生物a和b固定的太阳能和人工补充的能量是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生物b同化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生物f在该食物网中占有3个营养级;种群内部存在竞争,即e与e;d与f之间存在捕食和竞争关系。

2.(河北衡水中学2014届高三二调)下图分别表示人体不同液体间的物质交换和生态系统的碳循环过程,说法正确的是()①乙中的d为分解者,a为生产者②人体过敏反应时,甲中的c增加引起水肿③甲中d处的CO浓度最高④甲中d为细胞内液、b为淋巴⑤甲中的a、b、c构成内环境;⑥乙中有3条食物链,其中b所处营养级贮存的能量最少A.①③④⑤ B.①②③④⑤⑥ C.③④⑤ D.①②⑥[解析] 2.甲图中a为组织液、b为淋巴、c为血浆、d为细胞内液;乙图中a为生产者、b 分解者、c为消费者、d为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过敏反应a组织液增加引起水肿;甲中的d 细胞内液处二氧化碳浓度最高;内环境由组织液、血浆和淋巴构成;乙中食物链为a→c。

3.(安徽江南十校2014届高三联考)荔枝椿象吸食荔枝、龙眼等果树的嫩芽,造成果品减产;平腹小蜂可把卵产在椿象的卵内,幼虫取食椿象的卵液,长大后的小蜂钻出卵壳,再次找到椿象重复上述过程。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当荔枝椿象吸食荔枝的嫩芽时至少获得10%的荔枝同化量B.平腹小蜂与荔枝椿象是寄生关系,寄主是平腹小蜂C.以上各生物数量的相对稳定依赖信息传递来调节D.荔枝椿象和平腹小蜂在生态系统中不属于消费者[解析] 3.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是指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而不是个体与个体之间,所以当荔枝椿象吸食荔枝的嫩芽时获得荔枝同化量的很少一部分;平腹小峰与荔枝椿象是寄生关系,寄主是椿象;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能够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平衡;荔枝椿象和平腹小峰在生态系统中属于消费者。

高考生物基因自由组合定律计算题(含答案)

高考生物基因自由组合定律计算题(含答案)

高考生物基因自由组合定律计算题考点二基因的分离定律与其应用1.(2013·山东卷,6)用基因型为Aa的小麦分别进行连续自交、随机交配、连续自交并逐代淘汰隐性个体、随机交配并逐代淘汰隐性个体,根据各代Aa基因型频率绘制曲线如图。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曲线Ⅱ的F3中Aa基因型频率为0.4B.曲线Ⅲ的F2中Aa基因型频率为0.4C.曲线Ⅳ的F n中纯合子的比例比上一代增加(1/2)n+1D.曲线Ⅰ和Ⅳ的各子代间A和a的基因频率始终相等解析本题考查自交、自由交配的应用,意在考查考生理解基本概念与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对题目中提到四种交配方式逐一分析。

①杂合子连续自交:F n中Aa的基因型频率为(1/2)n,图中曲线Ⅳ符合,连续自交得到的F n中纯合子比例为1-(1/2)n,F n-1中纯合子的比例为1-(1/2)n-1,二者之间差值是(1/2)n,C错误;由于在杂合子的连续自交过程中没有选择,各代间A和a的基因频率始终相等,故D中关于曲线Ⅳ的描述正确;②杂合子的随机交配:亲本中Aa的基因型频率为1,随机交配子一代中Aa的基因型频率为1/2,继续随机交配不受干扰,A和a的基因频率不改变,Aa的基因型频率也保持定值,曲线I符合小麦的此种交配方式,D中关于曲线I的描述正确;③连续自交并逐代淘汰隐性个体:亲本中Aa的基因型频率为1,自交一次并淘汰隐性个体后,Aa的基因型频率为2/3,第二次自交并淘汰隐性个体后Aa的基因型频率为2/5,即0.4,第三次自交并淘汰隐性个体后Aa的基因型频率为2/9,所以曲线Ⅲ为连续自交并逐代淘汰隐性个体,B正确;④随机交配并逐代淘汰隐性个体:基因型为Aa的亲本随机交配一次(可视为自交),产生的子一代淘汰掉隐性个体后,Aa的基因型频率为2/3,再随机交配产生子二代并淘汰掉隐性个体,A的基因频率为3/4,a的基因频率为1/4,产生子三代中Aa的基因型频率为0.4,曲线Ⅱ符合,A 正确。

高考真题分类汇编专题 遗传的基本规律(分离与自由组合定律)

高考真题分类汇编专题 遗传的基本规律(分离与自由组合定律)

2015年高考真题分类汇编——专题9:遗传的基本规律(分离与自由组合定律)【2015上海卷】26.早金莲由三对等位基因控制花的长度,这三对基因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作用相等且具叠加性。

已知每个显性基因控制花长为5mm,每个隐性基因控制花长为2mm。

花长为24mm的同种基因型个体相互授粉,后代出现性状分离,其中与亲本具有同等花长的个体所占比例是A.1/16 B.2/16 C.5/16 D.6/16【答案】D【2015上海卷】(六)分析有关猫毛色遗传的资料,回答问题。

(12分)猫的毛皮有的呈纯色(如白色、黄色、黑色等),有的呈色斑,两者合称为毛色性状,其控制基因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决定毛色的一组复等位基因及其拉制性状如图24。

55.将不同毛色的猫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表2(不考虑基因突变和交换)。

据表2分析,控制毛色这一组复等位基因的显性顺序是_______________。

猫的毛色性状由毛色基因W和色素淡化基因C共同决定,两者相互不连锁,色素淡化基因C包括C+(原有毛色)、C b(奶白色)、C s(纯白色)、c(白化)。

其中,C b和C s对C+呈隐性,对c呈显性,且基因C对基因W有抑制作用(C+除外)。

56.基因型分别为C b c和C s c的两只猫交配,F1出现四种颜色不同的猫,其中与亲本表现型不同的两种颜色的猫交配,它们生育的F2的表现型及比例是__________________。

57.考虑基因W与基因C的共同作用,若一只黑尾白猫没有白化基因且两对基因都杂合,则此猫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

58.基因型分别为W l W+C+C s与W T W+C s c的两只猫交配,生育出白色小猫的可能性是_________.(六)【答案】(12分)55.WT 、Wh、 Wl、 W+ 56.奶白色:纯白色=1:1 57.WhWlC+Cb WhW+C+Cb WhWlC+Cs WhW+C+Cs 58.3/4【2015安徽卷】4.现有两个非常大的某昆虫种群,个体间随机交配,无迁入和迁出,无突变,自然选择对A和a基因控制的性状没有作用。

2015版【5年高考3年模拟】2014年高考真题分类汇编:专题11 基因的分离定律

2015版【5年高考3年模拟】2014年高考真题分类汇编:专题11 基因的分离定律

第五单元基因的传递规律
专题11基因的分离定律
考点1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
考点2基因的分离定律及应用
1.(2014浙江理综,32,18分)利用种皮白色水稻甲(核型2n)进行原生质体培养获得再生植株,通过再生植株连续自交,分离得到种皮黑色性状稳定的后代乙(核型2n)。

甲与乙杂交得到丙,丙全部为种皮浅色(黑色变浅)。

设种皮颜色由1对等位基因A和a控制,且基因a控制种皮黑色。

请回答:
(1)甲的基因型是。

上述显性现象的表现形式是。

(2)请用遗传图解表示丙为亲本自交得到子一代的过程。

(3)在原生质体培养过程中,首先对种子胚进行脱分化得到愈伤组织,通过培养获得分散均一的细胞。

然后利用酶处理细胞获得原生质体,原生质体经培养再生出,才能进行分裂,进而分化形成植株。

(4)将乙与缺少1条第7号染色体的水稻植株(核型2n-1,种皮白色)杂交获得子一代,若子一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则可将种皮黑色基因定位于第7号染色体上。

(5)通过建立乙植株的,从中获取种皮黑色基因,并转入玉米等作物,可得到转基因作物。

因此,转基因技术可解决传统杂交育种中亲本难以有性杂交的缺陷。

答案(18分)
(1)AA不完全显性
(2)
P种皮浅色
Aa
F1
种皮白色∶种皮浅色∶种皮黑色=1∶2∶1
(3)液体悬浮细胞壁
(4)种皮浅色∶种皮黑色=1∶1
(5)基因文库种间(或远缘)。

全国高考生物试题分类汇编 基因的分离定律(含解析)

全国高考生物试题分类汇编 基因的分离定律(含解析)

(备考2015)全国2014高考生物试题分类汇编基因的分离定律(含解析)1.(北京海淀区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下列基因的遗传无法符合孟德尔遗传定律的是()A.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B.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C.一对性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D.位于非同源染色体的基因2.(吉林市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下列关于基因、性状以及二者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A.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基因的前端有起始密码子,末端有终止密码子B.基因的复制、转录都是以DNA一条链为模板,翻译则以mRNA为模板C.基因与基因、基因与基因产物、基因与环境之间都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D.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从而直接控制性状,是基因控制性状的途径之一3.(吉林市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既患白化病又患色盲的男孩和一个正常的女孩。

问:这个女孩的基因型是纯合子的概率为()A. 1/4 B.1/6 C.1/8 D.1/94.(吉林市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给你一粒黄色玉米(玉米是雌雄同株异花的植物)请选择一个既可判断其基因型又能保持纯种的方案()A. 观察该黄粒玉米,化验其成分B. 让其与白色玉米杂交,观察果穗C. 进行同株异花传粉,观察果穗D. 让其进行自花传粉,观察果穗5.(厦门201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检)果蝇红眼对白眼为显性,控制这对性状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正常肢对短肢为显性,基因位于Ⅳ号染色体上。

缺失1条Ⅳ号染色体的果蝇(单体) 能正常生存和繁殖。

基因型为AaXWXw的果蝇与红眼短肢单体雄果蝇杂交。

F1中()A白眼短肢果蝇占l/16B白眼正常肢单体果蝇占2/16C红眼短肢单体雌果蝇占3/16D红眼正常肢雌果蝇占4/166.(厦门201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检)羊毛状毛发是一种单基因遗传病,患者的父母中至少有一位表现为羊毛状毛发。

下图为某患者家系图,据图分析正确的是()A.由I1`I2和Ⅱ5可知,控制羊毛状毛发的基因为显性基因B.人群中表现为羊毛状毛发的人多于正常毛发的人C. Ⅲ3,和Ⅲ4所生儿子与女儿患病概率均为I/2D.图中的患者既有纯合子,又有杂合子7.(济宁市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人的血友病属于伴性遗传,苯丙酮尿症属于常染色体遗传。

高中高三生物基因的分离定律练习试题及含答案

高中高三生物基因的分离定律练习试题及含答案

基因的分别定律一、单项选择题:1.人类的多指( A )对正常指(a)为显性,属于常染色体遗传病,在一个多指患者的以下各个细胞中不含或可能不含显性基因 A 的是①神经细胞②成熟的红细胞③初级性母细胞④次级性母细胞⑤肌细胞⑥成熟的性细胞A. ②④⑥B.④⑤⑥C. 2.测知某玉米种子中胚的基因型都是A.显性纯合子 BC.叶细胞中有两个染色体组①③⑤ D.①②⑥Aa,胚乳的基因型都是.显性杂合子D .分生区细胞基因型是Aaa,则该植物必定为:aa3.右图为某植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数表示图,将其花粉经离体培育获取植株的基因型最可能是 A 、 AaBb B 、 AB C、 ab D、 AAaaBBbb4.基因型为Aa 的植物产生的配子是A 、雌:雄 =1: 1B 、 A : a=1: 1C、 AA :aa=1: 1 D 、雌:雄 =1: 45.控制以下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传达,不按照孟德尔遗传定律的有①大肠杆菌中抗青霉生性状的遗传②紫茉莉枝条的绿色和白色性状的遗传尿症的遗传④豌豆果皮和种皮性状的遗传③人类的苯丙酮A .①③B.③④C.①②D.①②④6.已知白化病基因携带者在人数中的概率为1/ 200。

现有一表现型正常的女人,其双亲表现型均正常,但其弟弟是白化病患者,该女人和一个没有亲缘关系的男人成婚。

试问,生一个白化病孩子的概率为A .1/9 B.1/1200 C.1/600 D .1/67.豌豆的高茎对矮茎是显性,现进行高茎豌豆间的杂交,后辈既有高茎豌豆又有矮茎豌豆豌豆,若后辈所有高茎进行自交,则所有自交后辈的表现型比为A .5∶ 1B . 3∶ 1∶ 5 C. 9∶ 6 D .1∶ 18.用黄色公鼠甲分别与两只黑色母鼠乙和丙交配,在几次产仔中,母鼠乙产仔鼠为9 黑 2 黄,母鼠丙产16只黑鼠,纯合体的亲体是A.甲和乙B.甲和丙C.乙和丙D.只有丙9.拥有一对相对性状的杂合体,要使后来辈中出现的纯合体占总数的达到目的95%以上时,起码要自交几代后能A .310.从杂合高茎豌豆(A. 1/4 BB .4C. 5D. 6Dd)所结种子中随意取两粒栽种,它们都发育成高茎豌豆的几率是. 1/ 2 C . 3/4D.9/1611.已知白化病基因携带者在人数中的概率为 1/ 200。

2015届高考生物按章节分类:生态工程精品试题(含2014试题) Word版含答案

2015届高考生物按章节分类:生态工程精品试题(含2014试题) Word版含答案

2015届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生态工程精品试题(含2014试题)1. (江西红色六校2014级高三第二次联考)(15分)【生物——现代生物科技专题】(第4小题1分,其他每空2分,共15分)根据所学生物学知识回答:⑴如果要将某目的基因通过农杆菌转化法导入植物细胞,先要将目的基因插入农杆菌Ti质粒的中,然后用该农杆菌感染植物细胞,通过DNA重组将目的基因插入植物细胞的上。

⑵目前临床上使用的红细胞生成素(一种糖蛋白,用于治疗肾衰性贫血) 主要来自基因工程技术生产的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rhEPO) 。

检测rhEPO的体外活性需用抗rhEPO的单克隆抗体。

分泌该单克隆抗体的细胞,可由rhEPO免疫过的小鼠细胞与小鼠骨髓瘤细胞融合而成。

⑶在“试管牛” 的培育过程中,采用激素处理可使良种母牛一次排出多枚卵母细胞,最常用的激素是。

从良种公牛采集的精子需后才能进行受精作用。

在胚胎移植前,通过技术可获得较多胚胎。

⑷生态系统内即使某个物种由于某种原因而死亡,也会很快有其他物种占据它原来的生态位置,从而避免系统结构或功能失衡。

这体现了生态工程的什么原理 (1分)A. 协调与平衡原理B. 物种多样性原理C. 物质循环再生原理D. 整体性原理[解析] 1.(1)运用农杆菌转化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需要用Ti质粒构建表达载体,将目的基因插入农杆菌Ti质粒的T-DNA,用含有构建好的表达载体的农杆菌感染植物细胞,最后使目的基因插入植物细胞的染色体DNA上。

(2)单克隆抗体是通过动物细胞工程的细胞融合技术,筛选培养产生的杂交瘤细胞分泌的,该细胞的杂交瘤细胞由rhEPO免疫过的小鼠淋巴细胞与小鼠骨髓瘤细胞融合而成。

(3)使母牛超数排卵常用促性腺激素;从良种公牛采集的精子须获能后才能进行受精作用,即模仿阴道环境中的物质,使精子获得与卵细胞结合的能力;欲获得较多的胚胎。

可通过胚胎分割技术,将早期胚胎分割成合适的份数。

⑷生态系统内即使某个物种由于某种原因而死亡,也会很快有其它物种占据它原来的生态位置,从而避免系统结构或功能失衡,这体现了生态工程的物种多样性原理,因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取决于自我调节能力,自我调节能力的大小又于物种丰富度成正相关。

2015年高考生物真题必修二解析

2015年高考生物真题必修二解析

专题七遗传的分子基础考点1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DNA分子的结构和复制考点2 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和基因对性状的控制(2015安徽卷,4,6分)Qβ噬菌体的遗传物质(QβRNA)是一条单链RNA,当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后,QβRNA立即作为模板翻译出成熟蛋白、外壳蛋白和RNA复制酶(如图所示),然后利用该复制酶复制QβRNA。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QβRNA的复制需经历一个逆转录的过程 B QβRNA的复制需经历形成双链RNA的过程B.一条QβRNA模板只能翻译出一条肽链DQβRNA复制后,复制酶基因才能进行表达[答案]B[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基因的复制和表达的相关知识,考查识记和理解能力。

难度适中。

[解析]QβRNA的复制不需要经历逆转录过程,是由单链复制成双链,再形成一条与原来的单链相同的子代RNA。

A错误,B正确;由图可以看出一条QβRNA模板翻译出的肽链至少三条,C错误;由题意可知:有QβRNA复制酶,QβRNA的复制才能进行,QβRNA复制酶基因的表达在QβRNA的复制之前,D错误。

(2015新课标卷Ⅰ,5,6分)5.人或动物PrP基因编码一种蛋白(PrP c),该蛋白无致病性。

PrP c的空间结构改变后成为PrP sc(朊粒),就具有了致病性。

PrP sc可以诱导更多的PrP c转变为PrP sc,实现朊粒的增殖,可以引起疯牛病。

据此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朊粒侵入机体后可整合到宿主的基因组中B.朊粒的增殖方式与肺炎双球菌的增殖方式相同C.蛋白质空间结构的改变可以使其功能发生变化D. PrP c转变为PrP Bc的过程属于遗传信息的翻译过程【答案】C【解析】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分子片段,而朊粒为蛋白质,不能整合到宿主细胞的基因组中,A错误;朊粒通过诱导正常的蛋白质转变为PrP Bc (朊粒)而实现朊粒的增殖,而肺炎双球菌的增殖方式是细胞的二分裂,B错误;“PrP c的空间结构改变后成为PrP Bc (朊粒),就具有了致病性”,说明蛋白质的空间结构改变导致其功能发生了变化,C正确;PrP c转变为PrP sc的过程是在某些因素的作用下导致的蛋白质空间结构的变化,遗传信息存在于基因上,它通过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才能形成相应的蛋白质,D错误。

2015各地高考生物试题分章分类汇编考点解析专题七 遗传的基本规律

2015各地高考生物试题分章分类汇编考点解析专题七    遗传的基本规律

专题七遗传的基本规律考点1 基因的分离定律(2015年海南,1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孟德尔定律支持融合遗传的观点B.孟德尔定律描述的过程发生在有丝分裂中C.按照孟德尔定律,AaBbCcDd个体自交,子代基因型有16种D.按照孟德尔定律,对AaBbCc个体进行测交,测交子代基因型有8种【答案】(2015新课标卷Ⅰ,32,9分)32.假设某果蝇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相等,且对于A和a这对等位基因来说只有Aa一种基因型。

回答下列问题:(1)若不考虑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则该果蝇种群中A基因频率:a基因频率为。

理论上该果蝇种群随机交配产生的第一代中AA、Aa和aa的数量比为,A基因频率为。

(2)若该果蝇种群随机交配的实验结果是第一代中只有Aa和aa两种基因型,且比例为2:1,则对该结果最合理的解释是。

根据这一解释,第一代再随机交配,第二代中Aa和 aa基因型个体数量的比例应为。

【答案】(1)1:1 1:2:1 0.5(2)A基因纯合致死 1:1【解析】(1)该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相等,且对于A和a这对等位基因来说只有Aa一种基因型”,A和a的基因频率均为50%,A基因频率:a基因频率=0.5:0.5=1:1。

该果蝇种群随机交配,(A+a)×(A+a)→1AA:2Aa:1aa,则A的基因频率为为0.5。

(2)“若该果蝇种群随机交配的实验结果是第一代中只有Aa和aa两种基因型”,说明基因型为AA的个体不能存活,即基因A纯合致死。

第一代Aa:aa=2:1,产生的配子比例为A:a=2:1,自由交配,若后代都能存活,其基因型为AA:Aa:aa=1:4:4,Aa和aa基因型个体数量的比例为1:1。

(2015年四川,10.14分)果蝇的黑身、灰身由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

(1)实验一:黑身雌蝇甲与灰身雄蝇乙杂交,F1全为灰身,F1随机交配,F2雌雄果蝇表型比均为灰身:黑身=3:1。

①果蝇体色性状中,__为显性。

2015年高考生物真题汇编4:遗传与变异

2015年高考生物真题汇编4:遗传与变异

专题四遗传与变异共6个考点考点1 基因的分离定律(2015新课标卷Ⅰ,32,9分)32.假设某果蝇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相等,且对于A和a这对等位基因来说只有Aa一种基因型。

回答下列问题:(1)若不考虑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则该果蝇种群中A基因频率:a基因频率为。

理论上该果蝇种群随机交配产生的第一代中AA、Aa和aa的数量比为,A基因频率为。

(2)若该果蝇种群随机交配的实验结果是第一代中只有Aa和aa两种基因型,且比例为2:1,则对该结果最合理的解释是。

根据这一解释,第一代再随机交配,第二代中Aa 和 aa基因型个体数量的比例应为。

【答案】(1)1:1 1:2:1 0.5(2)A基因纯合致死 1:1【解析】(1)该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相等,且对于A和a这对等位基因来说只有Aa一种基因型”,A和a的基因频率均为50%,A基因频率:a基因频率=0.5:0.5=1:1。

该果蝇种群随机交配,(A+a)×(A+a)→1AA:2Aa:1aa,则A的基因频率为为0.5。

(2)“若该果蝇种群随机交配的实验结果是第一代中只有Aa和aa两种基因型”,说明基因型为AA的个体不能存活,即基因A纯合致死。

第一代Aa:aa=2:1,产生的配子比例为A:a=2:1,自由交配,若后代都能存活,其基因型为AA:Aa:aa=1:4:4,Aa和aa基因型个体数量的比例为1:1。

考点2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2015福建卷,28,14分)28.(14分)鳟鱼的眼球颜色和体表颜色分别由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

现以红眼黄体鳟鱼和黑眼黑体鳟鱼为亲本,进行杂交实验,正交和反交结果相同。

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请回答:(1)在鳟鱼体表颜色性状中,显性性状是。

亲本中的红眼黄体鳟鱼的基因型是。

(2)已知这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符合自由自合定律,理论上F2还应该出现性状的个体,但实际并未出现,推测其原因可能是基因型为的个体本应该表现出该性状,却表现出黑眼黑体的性状。

2015届高考生物按章节分类: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精品试题(含2014试题) Word版含答案

2015届高考生物按章节分类: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精品试题(含2014试题) Word版含答案

2015届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精品试题(含2014试题)1.(北京东城区2014届高三3月质量调研)下列有关生物学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利用平板划线法对土壤细菌进行计数B.氨基酸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C.诱导植物细胞染色体数目加倍必须使用一定浓度秋水仙素处理D.制作腐乳时,加盐腌制可使豆腐块变硬且能抵制杂菌生长[解析] 1.平板划线法是分离菌种的方法,不能对细菌进行计数;双缩脲试剂可以检测蛋白质,与蛋白质产生紫色反应,但不能与氨基酸起作用;使用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和低温诱导处理都可以使植物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加倍;制作腐乳时,加盐使豆腐中的水析出,从而使豆腐块变硬,同时可以抑制杂菌的生长。

2.(北京西城区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研究人员把噬菌体和细菌按1︰10混合,然后除去游离的噬菌体,在培养过程中定期取样,稀释涂布在连片生长的细菌平面(菌苔)上,检测实验结果表明,混合后24min内取样涂布,菌苔上产生空斑的数目不变;混合24min后取样,菌苔上空斑数目迅速增加;再过10min取样,菌苔上空斑数稳定。

下面的分析和推理不正确的是()A.24min内取样,新复制的噬菌体还未从细菌体内释放出来B.34min时取样,根据空斑数量可推测样液中噬菌体的数量C.取样液中的噬菌体涂布到菌苔上以后噬菌体不再增殖D.实验证明病毒是一种生物,其具备在细胞内增殖的特性[解析] 2.把噬菌体和细菌按1︰10混合,稀释涂布在连片生长的细菌平面(菌苔)上,噬菌体会侵入细菌体内,导致细菌裂解,出现空斑;混合后24min内取样涂布,菌苔上产生空斑的数目不变,说明新复制的噬菌体还没有从细胞内释放出来;再过10min取样,菌苔上空斑数稳定,说明新复制的噬菌体已经完全释放出来,根据空斑数量以及实验前样液的混合比例可以推测出样液中噬菌体的数量;取样液中的噬菌体涂布到菌苔上,则噬菌体会侵入细菌,利用细菌的原料进行复制,产生大量新的噬菌体;该实验证明病毒是一种生物,具备在细胞内增殖的特性。

2015届高考生物按章节分类:遗传的细胞基础精品试题(含2014试题) Word版含答案

2015届高考生物按章节分类:遗传的细胞基础精品试题(含2014试题) Word版含答案

2015届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遗传的细胞基础精品试题(含2014试题)1. (江西红色六校2014级高三第二次联考)某植株的一条染色体发生缺失突变,获得该缺失染色体的花粉不育,缺失染色体上具红色显性基因B,正常染色体上具有白色隐性基因b(见下图) 。

如以该植株为父本,测交代中部分表现为红色性状。

下列解释最合理的是()A. 减数分裂时染色单体1或2上的基因b突变为BB. 减数第二次分裂时姐妹染色单体3与4发生分离C. 减数分裂后产生了BB、Bb、bb三种类型的雄配子D. 减数第一次分裂时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交叉互换[解析] 1.根据题干所知,染色体缺失花粉不育,则正常情况下,该植物做父本只产生含b 的配子,测交后代不可能出现红色性状;既然测交后代中有部分个体表现为红色性状,说明父本产生的配子中有部分含有B;若发生基因突变,则后代个体只有个别个体表现为红色;若是减数第一次分裂时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交叉互换,因为交叉互换有一定的交换率,故父本产生的配子中可能有一部分含有B,测交后代可能会出现部分(不是个别)红色性状。

2. (南通2014届高三第一次调研)正常人的下列细胞中,可能有2条X染色体的是()A. 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B. 初级精母细胞C. 次级精母细胞D. 次级卵母细胞[解析] 2.有丝分裂中期,着丝点整齐排列在赤道板上,此时女人细胞中含有2条X染色体;初级精母细胞含有1条X染色体;次级精母细胞,可能有2条X染色体或2条Y染色体;次级卵母细胞中,含有2条X染色体。

3. (湖北八校2014级高三第二次联考)甲至丁图是某二倍体生物生殖器官中的一些细胞分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遗传定律发生在甲、乙两图表示的细胞分裂时期B. 乙图所示时期,该细胞中有两个四分体和两个染色体组C. 甲、乙、丙、丁所示细胞可出现在卵原细胞分裂过程中D. 丁是由乙经过减数第二次分裂产生的卵细胞[解析] 3.遗传定律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即乙图表示的细胞分裂时期;四分体是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形成的,而乙图细胞中同源染色体已分离,因此没有四分体;卵原细胞既可通过有丝分裂增殖,也可通过减数分裂产生配子,因此甲、乙、丙、丁所示细胞可出现在卵原细胞分裂过程中;根据染色体颜色判断,乙形成的卵细胞中应该有一条白色的较大的染色体和一条黑色的较小的染色体,而丁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成与此不符,因此丁不是由乙经过减数第二次分裂产生的卵细胞。

2015年高考生物试题分类精编与解析(中)共36页word资料

2015年高考生物试题分类精编与解析(中)共36页word资料

2015年高考生物试题分类精编与解析(中)专题四生物的遗传 1.(2015年安徽卷,4)Qβ噬菌体的遗传物质(QβRNA)是一条单链RNA,当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后,QβRNA立即作为模板翻译出成熟蛋白、外壳蛋白和RNA复制酶(如下图所示),然后利用该复制酶复制QβRNA。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QβRNA的复制需经历一个逆转录过程B.QβRNA的复制需经历形成双链RNA的过程C.一条QβRNA模板只能翻译出一条肽链D.QβRNA复制后,复制酶基因才能进行表达【解题思路】RNA复制酶是催化RNA复制过程的,说明该病毒能以RNA 为模板,直接合成RNA,没有逆转录过程,A项错误;RNA虽然为单链,但复制过程中,必然有合成的新链和原来的母链形成双链RNA的过程,B项正确;从图中可以看出,一条单链QβRNA翻译出了成熟蛋白、外壳蛋白和RNA复制酶三种蛋白质,故至少可以翻译出三条肽链,C项错误;从题意可知,合成RNA复制酶在前,QβRNA复制在后,D项错误。

【答案】B【评析】本题考查单链RNA的增殖过程,考查理解能力与分析图表获取新信息的能力。

2.(2015年全国新课标卷Ⅰ,1)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DNA与ATP中所含元素的种类相同B.一个tRNA分子中只有一个反密码子C.T2噬菌体的核酸由脱氧核糖核苷酸组成D.控制细菌性状的基因位于拟核和线粒体中的DNA上【解题思路】DNA与ATP都由C、H、O、N、P五种元素组成,A项正确;一个tRNA上只有一个反密码子,B项正确;T2噬菌体的核酸是DNA,其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苷酸,C项正确;控制细菌性状的基因位于拟核和拟核外的质粒DNA上,且细菌是原核生物,没有线粒体,故D项错误。

【答案】D【评析】本题考查了DNA、ATP的化学元素组成,DNA的基本组成单位和在原核细胞中的存在部位以及RNA与反密码子的知识,考查识记理解能力。

3.(2015年全国新课标卷Ⅰ,6)抗维生素D佝偻病为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短指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红绿色盲为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白化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2014-15年全国高考理综生物试题及答案

2014-15年全国高考理综生物试题及答案

2015年全国卷课标1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DNA与ATP中所含元素的种类相同B.一个tRNA分子中只有一个反密码子C.T2噬菌体的核酸由脱氧核糖核苷酸组成D.控制细菌性状的基因位于拟核和线粒体中的DNA上2. 下列关于植物生长素的叙述,错误..的是A.植物幼嫩叶片中的色氨酸可转变为生长素B.成熟茎韧皮部中的生长素可以进行非极性运输C.幼嫩细胞和成熟细胞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相同D.豌豆幼苗切段中乙烯的合成受生长素浓度的影响3. 某同学给健康实验兔静脉滴注0.9%的NaCl溶液(生理盐水)20mL后,会出现的现象是A.输入的溶液会从血浆进入组织液B.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分别增加10mLC.细胞内液Na+的增加远大于细胞外液Na+的增加D.输入的Na+中50%进入细胞内液,50%分布在细胞外液4. 下列关于初生演替中草本阶段和灌木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A.草本阶段与灌木阶段群落的丰富度相同B.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空间结构复杂C.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自我调节能力强D.草本阶段为灌木阶段的群落形成创造了适宜环境5. 人或动物PrP基因编码一种蛋白(PrP c),该蛋白无致病性。

PrP c的空间结构改变后成为PrP Bc(朊粒),就具有了致病性。

PrP Bc可以诱导更多PrP c的转变为PrP Bc,实现朊粒的增——可以引起疯牛病.据此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朊粒侵入机体后可整合到宿主的基因组中B.朊粒的增殖方式与肺炎双球菌的增殖方式相同C.蛋白质空间结构的改变可以使其功能发生变化D. PrP c转变为PrP Bc的过程属于遗传信息的翻译过程6. 抗维生素D佝偻病为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短指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红绿色盲为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白化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下列关于这四种遗传病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短指的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B.红绿色盲女性患者的父亲是该病的患者C.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D.白化病通常会在一个家系的几代人中连续出现29. (9分) 为了探究不同光照处理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科学家以生长状态相同的某种植物为材料设计了A、B、C、D四组实验。

高考生物一轮:第14讲-基因的分离定律试题(含答案)

高考生物一轮:第14讲-基因的分离定律试题(含答案)

第14讲基因的分离定律A组2014—2015年模拟·基础题组时间:20分钟分值:40分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24分)1.下列关于遗传实验和遗传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A.等位基因之间分离,非等位基因之间必须自由组合B.杂合子与纯合子基因组成不同,性状表现也不同C.F2的3∶1性状分离比依赖于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D.检测F1的基因型只能用孟德尔设计的测交方法2.科学研究过程一般包括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实验验证、数据分析、提出结论等。

在孟德尔探究遗传规律的过程中,使孟德尔发现问题的现象是( )A.具一对相对性状亲本杂交,F2表现型之比为3∶1B.F1与隐性亲本测交,后代表现型之比为1∶1C.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开而分离D.雌雄配子结合的机会均等3.已知玉米有色籽粒对无色籽粒是显性。

现将一有色籽粒的植株X进行测交,后代出现有色籽粒与无色籽粒的比是1∶3,对这种杂交现象的推测正确的是( )A.测交后代的有色籽粒的基因型与植株X相同B.玉米的有、无色籽粒遗传不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C.玉米的有、无色籽粒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D.测交后代的无色籽粒的基因型有两种4.将具有一对等位基因的杂合体,逐代自交3次,在F3中纯合体的比例为( )A.1/8B.7/8C.7/16D.9/165.某玉米品种含一对等位基因A和a,其中a基因纯合的植株花粉败育,即不能产生花粉,含A 基因的植株完全正常。

现有基因型为Aa的玉米若干,每代均为自由交配直至F2,F2植株中正常植株与花粉败育植株的比例为( )A.1∶1B.3∶1C.5∶1D.7∶16.等位基因的概念是指位于( )A.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的、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B.两条非同源染色体上的、控制相同性状的基因C.两条姐妹染色单体上的、位置相同的基因D.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不同位置的、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二、非选择题(共16分)7.(16分)现有以下牵牛花的四组杂交实验,请分析并回答问题。

高二生物基因的分离定律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二生物基因的分离定律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二生物基因的分离定律试题答案及解析1.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纯合子测交,F1代不发生性状分离B.纯合子自交,F1代发生性状分离C.杂合子测交,F1代不发生性状分离D.杂合子自交,F1代不发生性状分离【答案】A【解析】显性纯合子测交,在F1代全部表现为显性,隐性纯合子测交,在F1代全部表现为隐性,A对。

纯合子自交,F1代不发生性状分离,B错。

杂合子测交,F1代既有显性性状的个体,又有隐性性状的个体,发生性状分离,C错。

杂合子自交,F1代有显性纯合子、杂合子和隐性纯合子,发生性状分离,D错。

【考点】本题考查遗传学实验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应用的能力。

2.下列关于分离现象的假说不正确的是A.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B.生殖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C.生物体在形成生殖细胞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D.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答案】B【解析】孟德尔对于分离现象提出的假说包括:生物体的形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显性性状由显性遗传因子决定,隐性性状由隐性遗传因子决定。

遗传因子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在形成生殖细胞时彼此分离,进入不同的配子。

含有显性遗传因子和隐性遗传因子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因此A、C、D对,B错。

【考点】本题考查孟德尔对分离现象提出的假说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应用的能力。

3.一对表现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患白化病的女儿,问这对夫妇再生一个孩子是正常男孩的概率是多少?控制白化病的基因遵循什么遗传规律?A.1/4,分离规律B.3/8,分离规律C.1/4,自由组合规律D.3/8,自由组合规律【答案】B【解析】由题意可知,白化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有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白化病的女儿,则该夫妇均为杂合子,这对夫妇再生一个孩子是正常男孩的概率是3/8;由于是白化病基因与正常基因是一对等位基因的遗传,故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故B正确。

2015届高考生物试题分类汇编2 遗传的基本规律及应用3(含解析)

2015届高考生物试题分类汇编2 遗传的基本规律及应用3(含解析)

E单元遗传的基本规律及应用3目录E8 遗传的基本规律的综合应用 (19)E8 遗传的基本规律的综合应用【理综卷(生物解析)·2015届广西省桂林中学高三10月月考(201410)】32.(14分)请分析回答下列与玉米遗传变异的有关问题:(1)玉米长果穗(H)对短果穗(h)为显性,黄粒(F)对白粒(f)为显性,两对基因独立遗传。

现有甲(HHFF)、乙(hhFF)、丙(HHff)三个品系的纯种玉米。

①若要利用黄粒和白粒这对相对性状来验证基因分离定律,可选作亲本的组合有_________。

②将甲与短果穗白粒植株杂交得F1,F1再与某植株杂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长果穗黄粒:短果穗黄粒=3:1,那么某植株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

③为提高产量,在生产中使用的玉米种子都是杂交种。

现有长果穗白粒和短果穗黄粒两个玉米杂合子品种,为了达到长期培育长果穗黄粒(HhFf)玉米杂交种的目的,科研人员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快速育种方案。

图中的处理方法A和B分别是指、。

以上育种所依据的两个遗传原理是_______ __、。

(2)甜玉米比普通玉米(普通甜)蔗糖含量高,前者由位于9号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d控制。

基因e对d有增强效应:ee和Ee分别使甜玉米蔗糖含量提高100%(超级甜)和25% (比较甜),EE则无效。

为了探究d和e的遗传是否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可用普通玉米(DdEe)与超级甜玉米杂交,然后测定所结子粒的蔗糖含量:①若表现型及其比例为,则d和e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②若实际结果是子粒仅有普通甜和超级甜两种,且数量大致相等,则亲本中普通玉米的两对基因同在9号染色体上。

【答案】【知识点】E8 遗传的基本规律的综合应用【答案解析】每空2分,共14分)(1)①甲与丙,乙与丙②HhFF③花药离体培养、秋水仙素处理染色体(数目)变异、基因重组(2)普通甜:比较甜:超级甜=2∶1∶1解析:验证分离定律,只需考虑与黄粒和白粒相关的基因遗传情况,其它的基因及性状不影响黄粒白料的表现,因而选用的亲本是甲与丙,乙与丙;甲与短果穗白粒植株(hhff)杂交得F1,F1的基因型为HhFf,再根据F1再与某植株杂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长果穗黄粒:短果穗黄粒=3:1,结合基因的分离定律可知某植株的基因型为HhFF。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届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基因的分离定律精品试题(含2014试题)1. (南通2014届高三第一次调研)右图为某种单基因遗传病的遗传系谱图。

相关分析正确的是()A. 该遗传病的遗传方式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B. 3号、4号、5号、6号、7号均为杂合子C. 6号与7号再生一个孩子,患病的概率为l/6D. 9号为纯合子的概率为1/2[解析] 1.由于3号和4号没病,他们的女儿8号有病,所以该病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3号和4号都是该致病基因的携带者,所以7号个体可以是杂合子,也可能是纯合子;由于1号是患者,5号和6号没病,所以5号和6号是杂合子;6号个体为杂合子,7号个体是杂合子的概率是2/3,所以生出患病孩子的概率是:1/4×2/3=1/6;9号个体是纯合子的概率是:(1/3+1/6) ÷5/6=3/5。

2. (湖北武汉2014届高三4月调研)玉米属雌雄同株异花植株,雄穗着生于植株顶端,雌穗位于茎杆中部叶腋间。

隐性突变b基因纯合使植株不出现雌穗而变成雄株,隐性突变t 基因纯合会使原来产生花粉的雄穗变成雌穗而转变成雌株。

若要后代只获得雄株和雌株,则最佳的杂交组合是()A. BbTt(♂) XBBtt(♀)B. BbTt(♂)Xbbtt(♀)C. bbTt(♂)Xbbtt(♀)D. bbTt(♂)XBBtt(♀)[解析] 2.由题意分析,雄株的基因型是bbT-,雌株的基因型是__tt,雌雄同株的基因型是B-T-。

要使后代只获得雄株和雌株,则双亲中只能出现一种显性基因,且另一对基因为杂合子测交,选项A. B. D组合的后代都会出现A-B-雌性同株,所以最佳的杂交组合是:bbTt(♂) Xbbtt(♀) ,其后代只有雌性和雄性。

3. (广东省汕头市2014届高三3月高考模拟理科综合试题)某植物的高秆(D)对矮秆(d)显性,抗锈病(T)对易感病(t)显性,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下列对DdTt和Ddtt杂交后代的预测中错误的是()A. 由于等位基因分离,后代可出现矮秆类型B. 由于基因重组,后代可出现矮秆抗锈病类型C. 由于基因突变,后代可出现DDdTt类型D. 由于自然选择,后代的T基因频率可能上升[解析] 3.一对基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所以由于等位基因在减数第一次分离后分离,导致后代出现矮杆类型;亲本的表现型是高杆抗病和高杆易感病,,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所以由于基因重组,后代可出现矮秆抗锈病新类型;后代可出现DDdTt类型,可能是由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体未分离或减数第二次分裂时着丝点分裂后子染色体为移向两极,属于染色体变异;自然选择,可以使易感病的个体死亡,所以后代的T基因频率可能上升。

4.(广州2014届高三下学期调研)某二倍体植物的叶表面无蜡粉和有蜡粉是一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E、e表示) 控制,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做了如下三组实验,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的表现型及比例编组亲本组合F1甲组无蜡粉植株(♀)×有蜡粉植株(♂) 无蜡粉︰有蜡粉=1︰ 1乙组无蜡粉植株(♂)×有蜡粉植株(♀) 无蜡粉︰有蜡粉=1︰ 1丙组有蜡粉植株自交无蜡粉︰有蜡粉=1︰ 3A.实验结果表明有蜡粉是显性性状B.控制这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细胞核内C.三组亲本中有蜡粉植株的基因型都是EeD.丙组的F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是1/41[解析] 4.由丙组杂交实验结果可知:有蜡粉植株自交→无蜡粉︰有蜡粉=1︰ 3,表明有蜡粉是显性性状;由甲组和乙组,正反交结果相同,说明控制这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细胞核内;由3组杂交结果,可以得出三组亲本中有蜡粉植株的基因型都是Ee;丙组杂交结果:中纯有蜡粉植株自交→无蜡粉︰有蜡粉=1︰ 3,基因型为:EE、2Ee和ee,所以丙组的F1合子所占的比例是1/2。

5. (天津市河东区2014年高三一模)下列有关生物的遗传变异的叙述, 正确的是()A. 基因型为Aa的个体自交, 因基因重组而导致子代发生性状分离B. 三倍体无籽西瓜不能产生种子, 因此是不可遗传变异C. 在光学显微镜下能看到的突变是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D. 基因结构的改变都属于基因突变[解析] 5.所谓基因重组是指非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时的重新组合;Aa属于等位基因,那么Aa个体自交时,由于等位基因分离形成了A、a配子,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形成了AA、Aa、aa的后代,即后代出现了性状分离;植物的繁殖除了有性繁殖之外还可以通过扦插等无性繁殖,三倍体可以通过无性繁殖来培育无籽西瓜,属于可遗传的变异;在光学显微镜下可以看到染色体变异,但是看不到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基因突变是指由于DNA碱基对的置换、增添或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变化。

6.(重庆一中2014级高三月考)下列有关生物学的科学研究与所用的科学方法的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选项科学研究科学方法A 叶绿体中色素的分离纸层析法B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同位素标记法C 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发现假说-演绎法D 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标志重捕法[解析] 6.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所用方法是取样器取样法。

7. (2014届青岛高三一模)下图表示某家系中有甲(相关基因为A、a)和乙(相关基因为B、b)两种单基因遗传病,其中一种是伴性遗传病。

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A. 甲病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乙病是伴X隐性遗传B. Ⅱ3的基因型一定是AaX b YC. 若Ⅲ3与Ⅲ7结婚,生一患病孩子的几率是1/4D. Ⅲ6的致病基因来自于I1[解析] 7.由Ⅱ3和Ⅱ4患甲病,Ⅲ7不甲病,所以甲病是常染色体上的显性遗传病;其中一种是伴性遗传病,所以乙病是伴性遗传病,患病个体中有女性,所以是伴X染色体遗传病,由于Ⅱ3和Ⅱ4不患乙病,他们的儿子中有患乙病的,所以是隐性遗传病;Ⅰ1不患甲病,所以Ⅱ3的基因型一定是AaX b Y;由于遗传系谱图可以推出Ⅲ3的基因型是aaX B Y,Ⅲ7的基因型是aaX B X B或aaX B X b,且aaX B X B:aaX B X b =1: 1,所以生一患病孩子的几率是1/4×1/2=1/8;Ⅲ6患乙病,该病的致病基因来自于Ⅱ4,Ⅱ4的致病基因来自于I1。

8.(广州市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某二倍体植物的叶表面无蜡粉和有蜡粉是一对相对性状 (由等位基因E、e表示) 控制,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做了如下三组实验,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编组亲本组合F1的表现型及比例甲组无蜡粉植株(♀)×有蜡粉植株(♂) 无蜡粉︰有蜡粉=1︰ 1乙组无蜡粉植株(♂)×有蜡粉植株(♀) 无蜡粉︰有蜡粉=1︰ 1丙组有蜡粉植株自交无蜡粉︰有蜡粉=1︰ 3A.实验结果表明有蜡粉是显性性状B.控制这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细胞核内C.三组亲本中有蜡粉植株的基因型都是EeD.丙组的F1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是1/4[解析] 8.根据丙组实验可以得出:有蜡粉是显性,无蜡粉是隐性;三组实验结果表明,子一代出现性状分离,所以控制这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细胞核内,不是细胞质遗传;丙组有蜡粉植株自交,后代出现无蜡粉︰有蜡粉=1︰ 3,说明丙组的基因型是Ee;甲组和乙组中无蜡粉植株的基因型是ee,而杂交后代的分离比是无蜡粉︰有蜡粉=1︰ 1,所以甲组和乙组有蜡粉植株的基因型都是Ee;丙组自交结果是:EE、2Ee和ee,所以丙组的F1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是1/2。

9.(北京西城区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为获得优良性状的纯合体,将基因型为Aa的小麦逐代自交,且逐代淘汰aa,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育种方式与单倍体育种相比所需育种年限长B.此过程中F1出现aa个体的基础是等位基因分离C.育种过程中若不发生突变,则该种群没有进化D.可通过单倍体育种方式得到100%的纯合品种[解析] 9.与杂交育种方式相比,单倍体育种方式的优点是能明显缩短育种年限;Aa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是等位基因分离的结果;生物进化的实质就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该育种过程中虽然没发生突变,但逐渐淘汰aa,a基因频率会减少,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了改变,所以该物种已经发生了进化;基因型为Aa的小麦通过单倍体育种可得到AA和aa纯种。

10.(北京西城区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研究人员为探究荞麦主茎颜色和瘦果形状的遗传规律,以两种自交可育的普通荞麦纯种为材料进行杂交试验,结果如下表。

下列分析判断不正确的是()亲本F1表现型F2表现型及数量绿茎尖果×绿茎钝果红茎尖果红茎尖果271 红茎钝果90绿茎尖果211 绿茎钝果72A.这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是由细胞核中遗传物质控制的B.荞麦的主茎颜色和瘦果形状两对相对性状独立遗传C.荞麦的尖果与钝果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相对性状D.荞麦的绿色茎与红色茎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相对性状[解析] 10.由题意知,F1自交后代发生性状分离且具有一定的分离比,故这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由细胞核控制;自交后代F2中,红茎:绿茎=361:283≈9:7,可推知这对相对性状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尖果:钝果=482:162≈3:1,可推知这对相对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以上两对相对性状独立遗传。

11.(北京海淀区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下列基因的遗传无法符合孟德尔遗传定律的是()A.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B.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C.一对性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D.位于非同源染色体的基因[解析] 11.孟德尔分离规律的实质是:杂合体中决定某一性状的成对遗传因子,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彼此分离,互不干扰,使得配子中只具有成对遗传因子中的一个,从而产生数目相等的、两种类型的配子,且独立地遗传给后代,这就是孟德尔的分离规律;孟德尔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是:具有两对(或更多对)相对性状的亲本进行杂交,在F产生配子时,在等1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表现为自由组合,这就是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不符合孟德尔遗传定律,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会发生相互分离,分别进入两个细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有可能位于同一染色体上,这样在进行减数分裂的过程中就不会发生分离。

12.(吉林市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下列关于基因、性状以及二者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A.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基因的前端有起始密码子,末端有终止密码子B.基因的复制、转录都是以DNA一条链为模板,翻译则以mRNA为模板C.基因与基因、基因与基因产物、基因与环境之间都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D.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从而直接控制性状,是基因控制性状的途径之一[解析] 12.起始密码子和终止密码子存在于mRNA上;基因的复制是以两条链为模板;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从而间接控制性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