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青年之声”平台打造互联网版共青团
融入青年之声平台 做共青团的好伙伴
融入青年之声平台做共青团的好伙伴作者:赵清来源:《中国共青团》2017年第03期江苏无锡市青年交友服务中心于2014年12月在无锡市青年社团联盟指导下建立,目前有专职人员6名,兼职工作人员11人,是一家专门服务青年婚恋交友需求的社会组织。
《共青团中央改革方案》明确提出,要“加强联系、服务、引导,把青年社会组织紧密团结起来”。
这让我们社会组织深深感受到了共青团的开放性与包容性,团组织正在成为社会组织的伙伴,团组织与社会组织的合作空间也变得越来越大。
借力团属平台,接触青年零距离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适龄单身男女青年变得越来越多。
婚恋交友已经成为青年集中而又迫切的需求。
正是基于这种现状,我们成立了无锡市青年交友服务中心。
但是在开办之初,由于会员基数少,会员量增长缓慢,单身青年匹配难度大,致使中心在开办的第一年发展情况并不是特别顺利。
如何找到单身青年,把他们留在这里,让他们愿意参加我们的交友活动,是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所以,“青年之声”互动社交平台的出现为我们中心的发展提供了一种可能。
因为对婚恋交友机构来说,拥有一个稳定且数量庞大的单身青年数据库是机构生存发展的重要基础,而作为一个由共青团打造的、面向全体青年开放的新媒体平台,我认为青年之声具有吸引青年群体、聚焦青年诉求、获得青年认同的天然优势。
一方面,我们可以在青年之声上“零距离”接触到大量团员青年,从中精准地找到有交友需求的单身青年,再利用平台上的“点对点”互动,跟这些单身青年逐步建立联系、交上朋友,最终将一部分有意向的青年纳入会员库。
另一方面,我们交友服务中心一直坚持做青年人的靠谱“红娘”,我们开展的活动、提供的服务也多为公益性的;青年之声作为共青团平台,在平台理念、服务对象、工作路径上与我们有许多吻合之处,具备良好的合作前提。
通过和青年之声平台的合作,很大程度上能够帮助我们提升青年交友服务中心的社会公信力和美誉度,让更多的青年能够放心主动地走近我们,让更多的青年把他们的终身大事交给我们。
用“青年之声”推动基层共青团改革创新
用“青年之声”推动基层共青团改革创新作者:赵芳应来源:《中国共青团》2017年第03期“青年之声·七星关”自2015年12月28日上线以来,在团贵州省委、团毕节市委的带领下,紧紧围绕秦宜智同志提出的“四个融合”工作要求,注重“壮大力量、做精服务”并举,把“键对键”的需求变成“面对面”的服务,努力增强青少年获得感、团干部成就感及团组织存在感,逐步形成“团青密切、工作走心”的“网上共青团”工作格局。
壮大力量,依托“青年之声”完善共青团线上线下服务体系七星关区位于贵州省西北部,是毕节市委、市政府所在地,人口多达158万,青年42万,而我们团区委仅有3名团干部,青少年众多与共青团工作力量薄弱形成鲜明对比。
我们结合七星关实际,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推动平台建设。
一是广泛吸纳专家。
“青年之声”平台的组织化认定与开放性包容,给致力于服务青少年及公益活动的专家人士提供了展示才能、体现价值的舞台。
通过信息发布、活动吸引、组织走访、公开遴选等方式,在平台上聚集了“团、专、青”构成的382人工作队伍。
二是畅通服务机制。
坚持专人要以专事为主,根据入驻专家特点,我们定岗定责,形成信息收集、筛选分类、转接督办、反馈归档的工作流程。
三是拓展活动空间。
我们在青年聚集区域、党团活动阵地整合建设“青年之家”35个,把线上需求落地到线下服务。
我们深切感受到,“青年之声”平台具有聚集强、联系广、辐射大的优势,无形中使共青团的工作力量乘倍增大、工作机制畅通运转、工作效率快速提升,是基层工作的“放大器”“润滑剂”“加速器”,是破解基层“四缺”问题的一剂良药。
做精服务,依托“青年之声”扩大共青团的影响力和凝聚力“青年之声·七星关”自上线以来,始终围绕党政中心,立足青年需求,始终坚持“思想引领+服务吸引”,做活、做细、做精服务,助力于青年成长、成才。
一是聚焦思想引领。
七星关区是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川滇黔省革命委员会诞生地。
“青年之声海南”让青年人触手可及的网上共青团
“青年之声海南”让青年人触手可及的网上共青团作者:刘洪侠来源:《现代青年·精英版》2016年第01期2015年9月23日,“青年之声海南”互动社交平台正式开通。
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党组书记、“青年之声”综合服务办公室主任金东,团中央国际联络部副部长李青,团海南省委书记盖文启,副书记曾锋出席了开通仪式。
来自海南各市县、高校、直属机关团组织代表、基层青年代表及团省委机关干部共230多人一同见证了“青年之声”落地海南。
开通仪式后,海南全省各级团组织200余名“青年之声”工作人员参与了为期4天的“青年之声”互动社交平台培训班。
一个线上线下相融合,能够真正回答青年疑惑,解决青年困难的服务平台也正式在海南全省铺开。
PC端与移动端相结合:为青年提供无处不在的服务“植根于互联网,便捷服务青年,打造一个让青年人能触手可及的网上共青团是‘青年之声’创建的初衷。
”金东表示,从2015年4月28日“青年之声”开通至9月24日,“青年之声”充分依靠互联网技术和社会资源,已回答网友留言提问8700多条,并切实帮助青年解决实际问题。
不仅在国内广大青年中产生了积极影响,在国外留学生和其他一些国家的青年中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被青年所信赖,才会在网络时代的大浪淘沙中脱颖而出。
“青年之声”互动社交平台在海南的落地,也将为海南青年带来“互联网+共青团”服务的新体验。
据了解,“青年之声海南”是依托团中央“青年之声”v3.0开发建设的互动社交平台,线上将通过“听”、“说”、“答”、“问”等服务功能在网上联系和服务青年。
除此之外,在海南省青年联合会、12355海南省青少年服务网等网站也都开设了入口,方便青年网上发声。
移动通信时代,越来越多的青年人成为“手机党”。
海南共青团结合青年网络阅读的新特点,开发了“青年之声海南”WAP页面,并在海南共青团官方微信、官方微博,以及即时通讯软件微邦上开通了“青年之声海南”的发声入口,通过PC端与移动端相结合的方式,为青年提供随时随地、无处不在的便捷服务。
高校共青团工作与“青年之声”网络互动社交平台全面融合机制探索与实践
高校共青团工作与“青年之声”网络互动社交平台全面融合机制探索与实践高翩翩(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贵州毕节 551700)摘要:高校共青团工作面临诸多新形势、新挑战和新课题,传统的共青团工作方法也因社会组织运行机制和传播动员方式的变化而亟待改进,“青年之声”网络互动社交平台在这种情况下应运而生,将高校共青团工作与“青年之声”网络互动社交平台全面融合是网络育人的新途径,也是高校共青团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平台。
关键词:共青团;青年之声;融合中图分类号:TN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609(2019)04-0054-002一、高校共青团工作与“青年之声”网络互动社交平台全面融合的现实需求当前,经济社会的变革发展和网络信息技术革命的不断创新,不仅对当代大学生的思维特征和行为特点产生重大影响,也成为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和发展选择日趋多样化的促成因素之一,高校共青团工作面临诸多新形势、新挑战和新课题,加强和改进高校共青团思想政治工作具有极端重要性和现实紧迫性。
高校共青团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任务是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引领和价值引领,坚持与时俱进、改革创新是新形势下中共中央对群团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更是高校共青团改革的侧重点。
当前大学生是“网络一代”,“无人不网、无处不网、无时不网”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的共性,高校共青团传统思想政治工作方式对大学生基于互联网而产生的思维特征、行为特点和社交模式已不能发挥良好效应。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指出,高校要加强互联网思政工作载体建设;中共教育部党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明确将网络育人纳入“十大”育人体系中,要求高校构建网络育人质量提升体系;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共青团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要求高校强化网络教育,大力创新推动网络思想政治工作。
突破传统共青团工作模式势在必行。
共青团因势而变、顺势而为、乘势而上,创建了与青年直接交流、互动联系的“青年之声”网络互动社交平台(以下简称“青年之声”),以反映青年呼声、回应青年诉求、维护青年权益、服务青年成长为宗旨。
四个融合
“四个融合”,即将团内各领域、各战线工作与平台全面对接,实现“青年之声”与共青团工作全面融合;围绕搭建团组织资源整合的平台,有效整合放大各项工作资源,实现团内团外资源有效融合;围绕搭建全方位青年需求服务平台,打通服务青年的“最后一公里”,构建线上线下有机统一的共青团服务体系,实现“青年之声”与“青年之家”等团属服务阵地的全面融合;搭建服务联系青年的工作组织平台,以“互联网+”的概念实现机关与基层的全面融合,全力服务各界青年积极投身“两城一区一基地”建设。
运用大数据思维 实现“青年之声”与学校共青团的深度融合
运用大数据思维实现“青年之声”与学校共青团的深度融合作者:冀娟来源:《中国共青团》2017年第04期2016年国庆节前夕,网友纷纷在“青年之声·郑大”微博平台提问“怎样才能缓解乘车压力?”国庆公交乘车难成了热门提问。
接到学生的诉求,校团委联合郑州公交公司,开展校企合作,启动假期“学校——火车站公交直通车”试点,得到7000余名同学的关注。
在“青年之声”上,这样的案例几乎每天都在校园里生动地发生着,点燃着青年人聚集的互联网。
运用大数据,问题导向解决现实需求成立近2年来,“青年之声·郑大”完成了从无学生知晓,到学生主动使用的跨越,网站提问数17000余个,浏览量1500余万,微博解决问题3万余个,微话题#青年之声·郑大#阅读量达800余万。
各类平台收到的问题中包含生活类问题1万余个,学习类问题8000余个,就业创业类问题5000余个,心理健康类问题4000余个,还有其他各类问题。
通过梳理问题,“青年之声·郑大”成立了“青椒学堂”,定期举办讲座,呼应青年思想需求;开展“青心服务”,举办校友谈人生、简历大赛、面试大赛等,为青年成长服务护航;开辟“青创空间”,让学生感受创新创业的魅力;打造“青火组织”,把资源下移,支持各班团组织建出活力,营造青年成长的良好微环境;线上开通维权微信平台“厚德助姐”,有件必受有件必复,切实做好学生权益维护贴心人。
我们在大数据分析的基础上,结合调研和实际工作,在全国高校率先编写了《青年之声·郑大案例集》3册,梳理、总结学生普遍关心的问题,探索平台利用与工作开展的契合点,就普遍问题提供典型工作做法,为高校共青团工作提供重要依据与思路。
构建大网络,纵横结合实现有效引领“青年之声·郑大”诞生于15年初,但是如何让郑大7万余名学生了解、认可、使用青年之声却并不是一件容易事。
为了切实将平台建“活”、建“火”,“青年之声·郑大”脚踏实地,不定期发布实用信息和生活小常识,让学生了解“青年之声”;同时,确保24小时内回馈问题,解决率保证100%,使学生信任“青年之声”;为了持久给予“青年之声”活力,我们探索了“网格化”工作法,用纵横思维理念,纵向打通团员、团支部、基层团委、学校团委各级团组织,使各个子节点互通有无;横向倾听“青年之声”,串联共青团工作,线下服务联盟建设全面铺开,逐渐使青年学生对平台从接纳到依赖。
着力打造“青”字号四大平台
着力打造“青”字号四大平台作者:团浙江省委来源:《中国共青团》2016年第10期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共青团改革的系列重要要求,落实“凝聚青年、服务大局、当好桥梁、从严治团”的四维工作格局,切实肩负起党交给共青团的光荣使命,在省委和团中央的高度重视、精心指导下,团浙江省委以“青年之声”为突破口,集中力量推进网上共青团建设,着力打造“青”字号四大服务平台,全面推进四个融合工作,努力实现“互联网+共青团”的战略转型。
夯实“青年之声”网上平台建设党中央高度重视“青年之声”工作。
国家副主席李源潮同志对“青年之声”工作作出重要批示,指出当前共青团工作必须实现互联网转型。
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秦宜智同志带头实名回答青年网友提问,先后50多次对“青年之声”工作作出重要批示,多次出席相关会议并讲话。
团浙江省委将“青年之声”作为一号工程,成立了以团省委主要负责人为组长,其他班子成员为副组长,以机关部室主要负责人、各团市委书记为成员的领导小组。
2015年6月,“青年之声-浙江”正式开通运营,平台以网站、微信、微博、微邦“一网三微”为载体,第一时间为广大青年提供线上答疑,并由党政部门、团组织、专家团队等提供切实可行的线下帮扶。
运营一年多来,累计访问量2.49亿人次,收到提问近22万条,回答问题17.7万条。
“青年之声”平台建设将密切联系青年作为基本前提和工作着力点,通过直接联系青年、直接服务青年、直接引导青年,让团组织和团干部深深植根青年。
一年来,浙江“青年之声”互动社交平台初步实现了对青年的直接联系、直接服务、直接引导。
着力打造“青”字号四大品牌目前,“青年之声·浙江”立足本省实际,以“品牌、互动、共享、开放”四大理念为引领,紧紧抓住“青年之声”与团的全面工作、线上与线下、团内与团外、机关与基层四对关系,多措并举、真抓实干,着力打造“亲青筹”“青青恋”“亲青创”“亲青帮”四大“青”字号品牌建设。
“亲青筹”微公益众筹为在医疗、教育等方面遇到困难的青少年提供帮助,项目主要分为助医、助学、助困等。
对青年之声和网上共青团工作的五条具体化建议
青少年进行募捐。共青团可以充 分发挥公信力强、组织网络完善、 人力资源等优势,确保平台健康、 稳定、持续发展,帮助几乎全国 的青少年群众乃至全部群众解决 大病医疗经费问题,为他们生存、 发展提供一份保障。 建设“青亲相学”学习平台, 识库类型和 “跟我学” 、简单学习网等学习类 互联网项目的模式,建设“青亲相 学”青少年学习平台,为青少年学 习各方面知识、技术提供帮助。平 台分知识、技术、信仰三大主功能 区,知识版块提供各类知识的专业 教学,技术版块提供各类技术的专 业教学,信仰版块提供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论及案例的内 容。通过平台,可以帮助青少年免 费学习到需要的知识和技术,可以 引导青少年接受最权威、最正规的 信仰教育。 建设“青亲招聘”就业平台, 促进青年实现就业。 共青团应学
58
. zggqt
思行合一Βιβλιοθήκη 2016年10期习借鉴智联招聘、猎聘网、中华 英才网等互联网招聘项目的模式, 建设“青亲招聘”就业平台,为 青年就业提供帮助。平台从横向 来说分企业入口和求职者入口两 大 部 分, 企 业 从 企 业 入 口 进 入, 完成认证、发布招聘信息、预约 面试等工作 ;求职者从求职者入 口进入,可以完成浏览招聘信息、 投递简历、预约面试等工作。从 纵向来说,平台有全国平台、省 级平台、市级平台三级,每一级 对应不同区域、不同级别的企业, 如全国平台就是跨国或全国性的 机构和企业,省级平台就是省内 的机构或企业,市级平台就是市 内的机构或企业。通过平台,可 以帮助广大青年找到一份适合的 工作。 建设“青亲创筹”创业融资 指导平台,促进青年创业。 共青 团应学习借鉴众筹网等互联网众 筹项目的模式,建设“青亲创筹” 平台,帮助青年创业创新。首先, 平台应该建设一个“青年创业融 资担保基金会”的机构,为符合 条件的、需要担保的创业项目提 供融资担保。 第二,平台应该组 织引导各类投资者尤其是中小投 资者入驻,给他们足够的空间展 示,让找资金的项目能主动积极 地适配相应的投资者。 第三,平 台应该包容开放、分类分级,一 方面只要是创业创新的项目都可 以进入,找资金、找团队、找管
“青年之声”互动社交平台建设问题及对策分析
“青年之声”互动社交平台建设问题及对策分析作者:周新国来源:《知识文库》2017年第11期“青年之声“互动社交平台是推进共青团改革创新的一项重要举措,实现了团组织与广大普通青年直接联系互动,形成线上线下有机融合的青年工作新格局。
文章提出了平台在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并就平台如何加强建设、发挥作用提出思路:高度重视,坚持党建带团建;加强专家库建设,让“青年之声”服务青年更专业更有效;构建线上线下有机融合的服务工作体系。
“青年之声“互动社交平台是团中央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的意见》和党的群团工作会议精神,推进共青团改革创新的一项重要举措。
“青年之声”秉承“倾听青年心声,回应青年诉求,维护青年权益,服务青年成长”的宗旨,畅通密切联系青年的有效渠道,促进团青关系紧密融合,直接联系、直接服务、直接引导青年,塑造团青关系新格局。
在学校党委及团省委的支持下,我校作为贵州省第一批“青年之声”平台建设试点单位开展工作,经过初期的平台搭建和宣传,青年之声-贵州理工学院成为团结和引导青年跟党走的新阵地,实现了团组织与广大普通青年直接联系互动,形成线上线下有机融合的青年工作新格局。
一、网上共青团,切实把青年团的工作实现了互联网时代的真正转型2016年第3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6月,我国网民仍以10-39岁群体为主,占整体的74.7%:其中20-29岁年龄段的网民占比最高,达30.4%,10-19岁、30-39岁群体占比分别为20.1%、24.2%。
与2015年底相比,10岁以下儿童群体与40岁以上中高龄群体占比均有所增长,互联网继续向这两个年龄群体渗透。
在互联网时代,必须要用互联网思维和技术推动共青团工作转型,“青年之声”正是顺应了这一时代的特点和青年的要求。
现在贵州理工学院团的工作越来越多地在“青年之声”上发布,党的方针政策宣讲、团校团课讨论、团学活动风采、青年典型事迹…越来越多的青年通过“青年之声”与团组织进行互动,谈理想、提诉求,线上线下活动相结合,切实解决了学生成长、创业、心理、维权等方面的问题,成为共青团联系、服务、引领青年的新桥梁、新纽带、新阵地。
“青年之声
“青年之声•海大”互动社交平台服务模式创新研究作者:关晓光吴穷刘国伟来源:《中国校外教育(下旬)》2016年第10期开展“青年之声·海大”互动社交平台建设一年以来,大连海事大学团委通过学习借鉴各高校先进做法,立足海大校情,不断完善网络服务平台,不断扩大线下服务团队规模,开展有针对性的线上线下活动,探索出了一套更好服务海大学子的运行模式。
“青年之声·海大”互动社交平台创新今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共青团中央改革方法》,正式标志着共青团全面进入“改革进行时”。
方案中明确提出,要以“智慧团建”和“青年之声”为重点,建设“网上共青团”。
“青年之声”互动社交平台的建设,是共青团“密切团与青年的联系,更好地吸引青年、凝聚七年、服务青年”的有效载体,是共青团贯彻落实中央精神,做好互联网时代的青年群众工作的题中之义和创新之举。
一直以来,大连海事大学高度重视“青年之声”工作,2015年,“青年之声·海大”互动社交平台建设被团中央确定为全国100家试点建设平台,同年9月25日,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秦宜智视察“青年之声·海大”平台建设工作进展情况,对大连海事大学“青年之声·海大”互动社交平台给予充分肯定。
一、从互联网建设规律出发,推品牌重体验,不断完善平台载体建设大连海事大学“青年之声·海大”互动社交平台建设团队充分考虑互联网建设发展规律,并针对大连海事大学学生使用习惯,在充分发挥“一网三微”平台的基础上,通过整合协调,形成了微信、手机客户端、网站、微博四位一体的工作矩阵,通过在线问答、网络直播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增强学生参与感,以实现对学生网络足迹的全部开,解决学生“点、线、面”的问题。
(一)建设并不断完善“青年之声·海大”微信平台利用原有校团委微信平台,在其基础上,新创建“青年之声”菜单栏,用以收集学生呼声,进行数据分析。
通过发挥微信平台互动性强等特点,以问答回复、调查问卷、采访收集等多种网络“微”途径,并相应配合开展线下座谈等活动,通过线上线下一并开展,全面洞悉青年诉求,了解青年心声。
借“青年之声”促转型升级 建设青年身边的共青团
借“青年之声”促转型升级建设青年身边的共青团作者:王伟来源:《中国共青团》2017年第04期过去的两年,在团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团江苏省委紧紧围绕“四个融合”,全面推进“青年之声”各项工作,探索出了一条借助“青年之声”促进共青团“转型升级”的融合路径,努力打造青年想得起、用得上的“身边共青团”。
今天,我主要围绕三个“转”,谈谈自身的感受与思考。
第一个“转”是“转变”,“青年之声”促进团干部的“三个思维转变”由“设计导向”向“问题导向”转变。
通过“青年之声”,我们直面广大青年,直面每一个问题。
以问题为导向,改变了以往“拍脑袋”“搞设计”的工作模式,打通了联系服务青年的“神经末梢”。
以江苏为例,“青年之声.江苏”平台累计实现访问量突破3亿次,征集青年问题135.9万个,有效回复解答问题121.9万个,远超过去十年各类平台媒介汇集问题的总和,充分彰显了平台的巨大优势和广阔空间。
由“自娱自乐”向“打成一片”转变。
通过“青年之声”,各级团组织、各名专家团干部的窗口“一目了然”,各类青年群体的不同诉求“纷至沓来”,以往的层级屏障和团内自转壁垒被不断打破。
江苏常态开展“青年之声.走支部连百心”活动,全面推行区域化团建“双报到”制度,并以“柴米油盐酱醋茶”开门七件事、“三结对”工作法具体指导团干部。
既关注青年成长成才中的大事难事,也关心青年日常生活中的小事琐事,真正“黏”住了青年。
由“分散分筹”向“众筹共享”转变。
“青年之声”改变了以往工作资源不足的“老大难”问题,带动了外围环状工作体系的构建。
我们以平台为核心,以导师专家为中坚,以服务联盟为延伸,实现了工作力量的“资源重组”,拓宽了团的工作手臂。
在去年“6.23盐城龙卷风冰雹特大灾害”中,线上,开设“心系阜宁.江苏青年在行动”话题,及时发布救灾情况、救援消息,募集爱心资金;线下,有效调度和组织服务联盟参与救灾抢险、进行心理疏导,体现出团组织的作为和担当。
第二个“转”是“转型”,“青年之声”推动共青团的“三个工作转型”打造线上线下“有形化”稳固营盘,推动工作模式转型。
强化服务力 提升传播力 夯实生命力推动“青年之声”品牌融入青年心中
强化服务力提升传播力夯实生命力推动“青年之声”品牌融入青年心中作者:朱林森来源:《中国共青团》2016年第05期团中央高度重视“青年之声”工作,秦宜智同志带头实名回答青年网友提问,先后50多次作出重要批示,多次出席会议并讲话。
团浙江省委经过近一年的实践和探索,深刻地认识到:当前,推动共青团改革、落实“凝聚青年、服务大局、当好桥梁、从严治团”四维工作格局,必须把密切联系青年作为基本前提和工作着力点。
以“青年之声”为代表的“网上共青团”建设正是共青团贯彻落实中央精神、做好互联网时代的青年群众工作的题中之义和创新之举。
前期,我们在探索“青年之声”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困难,比如:平台凝聚力不足、“听、答、办”难以形成有效闭环、线上线下融合有待深化等,特别是“青年之声”品牌影响力不够深入人心。
因此,团浙江省委着重从强化服务力、提升传播力、夯实生命力三个方面下功夫,推动“青年之声”品牌融入青年心中,初步实现了对青年的直接联系、直接服务、直接引导。
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以创新发展理念强化服务力,使青年之声品牌“叫得响”一是强化服务党政的能力。
开展“我为家乡献一策”活动,利用“青年之声”平台为党政找问题、补短板。
活动吸引了8万多名青年参与,共收集创业创新、教育婚恋、公共安全、城市建设等方面建议2万余条,并形成专项报告,得到省领导高度肯定,部分建议已转交有关部门供其决策参考。
通过这项活动,“青年之声”架起了党政和青年互联互通的桥梁,获得了党政的点赞。
二是强化服务社会的能力。
今年元旦,我们成立了志愿、创业、婚恋、健康、心理等专家服务联盟。
3月,依托志愿服务联盟,举办了“青年之声·万朵鲜花送雷锋”“赛积分、比贡献、办好G20”等志愿服务活动;4月,依托心理服务联盟,举办了“青年之声·青少年远离黄赌毒”“12355助力中高考”活动;5月,我们还将依托婚恋服务联盟,举办“万人相亲会”。
通过一系列线下精准服务,有效提升了“青年之声”在全社会的公信力和美誉度。
创新“互联网 +”工作模式 让青少年遇见更好的共青团
创新“互联网+”工作模式让青少年遇见更好的共青团作者:团高密市委来源:《中国共青团》 2019年第5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青团应当高度重视网上工作,全体共青团员都要发挥积极作用,争当“中国好网民”。
团高密市委积极顺应新形势,主动适应新变化,不断拓宽新平台新阵地,充分发挥网络新媒体优势,为共青团工作插上互联网的翅膀。
互联网+ 青年唱响思想引领主旋律打造青年之家服务平台。
坚持资源共享阵地共建原则,积极打造青少年活动主阵地。
新建省级示范性青年之家1 处,以更严要求打造青少年活动中心、经济开发区淘宝镇、阚家镇松兴屯村等16 处已授牌的青年之家。
试点运用“青年之家云平台”管理青少年活动中心青年之家,通过网上管理运行、活动发布、报名参与、活动展示、活动评价等功能,方便青年参与活动、互动交流。
深化活动引领效果。
把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举办“十大杰出青年”评选、“寻找身边的红色记忆”摄影作品征集展示、“传承红色基因牢记时代使命”——青少年红色家书诵读比赛、“乡村好青年”评选等活动80 多场次。
通过网上发布评选活动信息、网络投票等形式覆盖青少年逾15 万人次,累计阅读量30 余万人次,充分调动广大青少年的参与热情,引导他们把实现个人价值和职业理想、家国情怀结合起来,找准成长路径,找准人生坐标。
创新宣传引导方式。
抓住当代青年“网络化生存”的鲜明特征,加大“青春高密”微信公众号推广力度,全面进驻抖音等新媒体平台,拓宽团属宣传阵地。
开展“青春心向党. 建功新时代”纪念五四运动100 周年特别主题团日活动,通过网络平台进行了全程直播,总收看人数超过3 万人次,传播了致敬英雄、爱国爱家的正能量。
互联网+ 志愿推动志愿服务向纵深发展志愿服务更“精准”。
去年8 月份,受台风“温比亚”影响,寿光等地遭受洪灾,高密市志愿服务中心第一时间发布助力灾后重建的招募令。
短短一天时间,就有300 多名注册志愿者报名参加,其中还有20 多名医疗专业志愿者。
网络重塑组织——“青年之声”建设与共青团发展研究
网络 重塑 组织 “青年 之声 ”建设 与Fra bibliotek青 团发展研究
口 郑长忠 沈 大伟 许莞璐 赵晓 惠 李心仪
摘 要 :改革 开放 以来 ,随着市场经济逻辑 的嵌入和 网络社会 的生成 ,原有 的适应 _T-l,k 社会 的科层制 组织形 式 ,在 物理 空间和 网络 空间都 越来越 不适应青年 的生存 交 往形 态 ,尤其是基 层 团组 织由 于资 源禀赋 的制 约 ,在组织青年 、服 务青年 等方 面面,临着 多重挑 战。“青年之声”作 为一 个在全 团范围 内推 广的综合 性互动社交 平 台,一方 面通过在 线服务 、线 上互动 等功 能 ,在增 强 网上服 务 能力的 同时 , 使 青年在互动 中形成 同类聚合 ,另一 方面通过 线上平 台与现 有组织 架构和 工作 方式的融合 ,尤其是 与基层 团组 织的融合 ,使基 层 团组 织得 到 了全 网资源的 支 持 。以 “青年之 声” 为代表 的组 织创 新 ,既适应 了网络 时代 青年 交往 方式的新 变化 ,也 适 应 了 网络 空 间 和 物 理 空 间彼 此 交 互 的现 实 ,将 推 动 以 网络 重新 塑 造 团组织 ,为网络社会 中的 团组 织建设 和新型 团青关 系的构 建注入新 的动 力。 当 然 ,“青年之 声”毕竟是刚 刚推 出的一项举措 ,还有许 多 内容与做 法需要 在 实践 过程 中不断完善 与发展 。
共青团中央办公厅关于印发《“青年之声”互动社交平台建设指导意见》的通知
共青团中央办公厅关于印发《“青年之声”互动社交平台建设指导意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公布日期】2015.08.19•【文号】中青办发〔2015〕23号•【施行日期】2015.08.19•【效力等级】团体规定•【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共青团中央办公厅关于印发《“青年之声”互动社交平台建设指导意见》的通知中青办发〔2015〕23号共青团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委,解放军总政治部组织部,全国铁道团委,全国民航团委,中直机关团工委,中央国家机关团工委,中央金融团工委,中央企业团工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团委:现将《“青年之声”互动社交平台建设指导意见》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共青团中央办公厅2015年8月19日“青年之声”互动社交平台建设指导意见“青年之声”互动社交平台建设是新时期共青团具有全局性、战略性和基础性的一项重点工作,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网络新媒体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贯彻落实中央党的群团工作会议精神,构建“凝聚青年、服务大局、当好桥梁、团要管团”四维工作格局的重要举措,是共青团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突破口。
为落实《关于在全团推进“青年之声”互动社交平台建设的通知》(中青办发也2015页15号)要求,加快推进平台有效延伸、发挥作用,实现规范“公转”与漂亮“自转”有机结合、相互促进,现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一、加强技术支撑,建设便利青年参与的多终端平台充分利用原有工作基础、工作特色,在9月底之前,完成以“一网三微”为重点的省级技术平台建设(确有困难的,应按期建成微博、微信平台,PC端建设可适当延后)。
要综合运用官方网站、微博、微信、微邦、手机APP、H5页面、手机报、12355热线电话等多个接入口,方便青年通过计算机、固定电话、手机、邮箱、平板电脑等媒介随时随地找到和使用“青年之声”。
1.建设网站主入口。
“一网”指依托本级团组织官方网站或当地有影响力的门户网站,独立开展或由第三方承接“青年之声”PC端网上平台建设。
倾听“青年之声”,让团青“触网可及”
倾听“青年之声”,让团青“触网可及”作者:来源:《中国共青团》2017年第01期2016年以来,团兰溪市委在团金华市委的指导下,结合兰溪本地实际,整合团内外资源,以打造“网络阵地+实体阵地”交汇融合平台为抓手,将“青年之声”作为青年反映诉求、团组织提供帮助的互联网O2O平台,在推进“青年之声”的平台搭建、服务机制、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和推进,做到线上线下联动,虚拟实体融合,当好青年的代言人、贴心人和知心人,为青年提供即时有效的“一站式”服务,让团青“触网可及”。
具体做到两手抓:一手抓可持续发展的平台运行机制,牢牢把握“青年之声”工作的规律和要求。
“青年之声”是运用“互联网+”思维创新共青团工作的有效方式,是我们融入青年、联系青年、服务青年的新阵地。
团兰溪市委本着科学、高效的原则,扎实做好“青年之声”平台的搭建和运行,并以此为枢纽,全面真实地掌握青年诉求。
一是构建“三员”工作队伍体系,形成有效的即时反应链条。
在前期探索实践的基础上,建立了一支相对稳定的“专职管理员+兼职管理员+基层联络员”的工作队伍。
其中市本级配备1名专职人员担任“青年之声”工作管理人员,负责平台的搭建、维护和管理;入驻社会组织孵化基地的9个社会组织志愿者轮流担任兼职管理员,负责接待与本团队服务专业相关的提问需求;各基层团组织负责人为基层联络员,负责引导所辖区域青年更多地加入“青年之声”。
截至目前,共有基层联络员80人。
二是“动静结合”,既坚持常态化运行机制又时变时新加强技术迭代。
“青年之声”平台现已拥有下级组织22个,共搜集到青年之声提问1613条,回复了1454条,平台运作已渐入正轨。
我们的各级管理员依据轮值制度做好平台的专兼职管理工作,做好每日“声音”的审核工作;同时,我们将“青年之声”工作列入团市委工作的“一周早鸟表”,做到每周一总结。
针对青年对移动互联网的偏爱,我们还增设了移动客户端的导入口,在“兰溪新青年”微信公众平台上开辟了“青年之声”专栏,让“青年之声”成为青年随时能找得到和用得上的掌上平台。
“青年之声”互动社交平台建设问题及对策分析
“青年之声”互动社交平台建设问题及对策分析周新国“青年之声“互动社交平台是推进共青团改革创新的一项重要举措,实现了团组织与广大普通青年直接联系互动,形成线上线下有机融合的青年工作新格局。
文章提出了平台在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并就平台如何加强建设、发挥作用提出思路:高度重视,坚持党建带团建;加强专家库建设,让“青年之声”服务青年更专业更有效;构建线上线下有机融合的服务工作体系。
“青年之声“互动社交平台是团中央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的意见》和党的群团工作会议精神,推进共青团改革创新的一项重要举措。
“青年之声”秉承“倾听青年心声,回应青年诉求,维护青年权益,服务青年成长”的宗旨,畅通密切联系青年的有效渠道,促进团青关系紧密融合,直接联系、直接服务、直接引导青年,塑造团青关系新格局。
在学校党委及团省委的支持下,我校作为贵州省第一批“青年之声”平台建设试点单位开展工作,经过初期的平台搭建和宣传,青年之声-贵州理工学院成为团结和引导青年跟党走的新阵地,实现了团组织与广大普通青年直接联系互动,形成线上线下有机融合的青年工作新格局。
一、网上共青团,切实把青年团的工作实现了互联网时代的真正转型2016年第3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 截至2016年6月,我国网民仍以10-39岁群体为主,占整体的74.7%:其中20-29岁年龄段的网民占比最高,达30.4%,10-19岁、30-39岁群体占比分别为20.1%、24.2%。
与2015年底相比,10岁以下儿童群体与40岁以上中高龄群体占比均有所增长,互联网继续向这两个年龄群体渗透。
在互联网时代,必须要用互联网思维和技术推动共青团工作转型,“青年之声”正是顺应了这一时代的特点和青年的要求。
现在贵州理工学院团的工作越来越多地在“青年之声”上发布,党的方针政策宣讲、团校团课讨论、团学活动风采、青年典型事迹…越来越多的青年通过“青年之声”与团组织进行互动,谈理想、提诉求,线上线下活动相结合,切实解决了学生成长、创业、心理、维权等方面的问题,成为共青团联系、服务、引领青年的新桥梁、新纽带、新阵地。
共青团中央办公厅关于印发《“青年之声”平台建设与运行考核办法(试行)》的通知
共青团中央办公厅关于印发《“青年之声”平台建设与运行考核办法(试行)》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公布日期】2015.10.10•【文号】中青办发〔2015〕28号•【施行日期】2015.10.10•【效力等级】团体规定•【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共青团中央办公厅关于印发《“青年之声”平台建设与运行考核办法(试行)》的通知中青办发〔2015〕28号共青团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委,解放军总政治部组织部,全国铁道团委,全国民航团委,中直机关团工委,中央国家机关团工委,中央金融团工委,中央企业团工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团委:现将《“青年之声”平台建设与运行考核办法(试行)》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共青团中央办公厅2015年10月10日“青年之声”平台建设与运行考核办法(试行)“青年之声”互动社交平台是全团贯彻落实中央党的群团工作会议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突破口,体现了新时期青年群众工作的本质要求,对落实“凝聚青年,服务大局,当好桥梁,团要管团”四维工作格局具有重要牵动作用。
为进一步推动工作,提高各级“青年之声”平台建设与运行水平,特制定本办法。
一、基本思路按照“以省为主,省内统筹,战线融入,兼顾差异”的原则开展考核。
在对象上,以各省级团委为考核对象主体,通过测评省级平台建设与运行情况,综合反映省内工作开展情况和团内各战线统筹配合情况,同时注意照顾不同地区的差异性。
在内容上,重点围绕全团工作部署落实、功能定位把握、本地区平台建设进度和现有平台运行质量等方面进行评估。
在方法上,以系统数据生成为主,结合考核部门评估、青年用户反馈等方式,力争客观、准确、全面反映各地工作情况,增强“青年之声”平台建设运行的规范性和科学性。
二、考核内容主要内容包括以下6个方面,总分为100分。
1.运行机制建设侧重考核各地是否构建了科学有效的工作机制,形成了权责明确、流程清晰、衔接紧密的工作闭环。
三大组合拳打造24小时不下线的“青年之声”互动社交平台
三大组合拳打造24小时不下线的“青年之声”互动社交平台自2015年成立“青年之声·鹿城”互动社交平台以来,团鹿城区委通过推出“架构拳、整合拳、服务拳”三大组合拳,着力打造“青年之声·鹿城”互动社交平台,倾听青年心声、把握青年脉搏,使之成为青年工作动力转换的新平台,搭建“24小时不下线”的共青团门店。
打好“架构拳”,搭建倾听青年心声新阵地建立“网络+实体”矩阵化布点体系。
在网络阵地方面,打造“青年之声”官网、鹿城共青团微信公众号、团鹿城区委微博、微邦即时通讯系统等“一网三微”阵地,打通与原有团属新媒体平台的联通,多元化接入端口,搭建起青年便于参与、乐于参与的网上交流渠道。
在实体阵地方面,以在鹿城区青少年综合服务平台专设的“青年之声·鹿城”办公室为中心,呈放射状完成全区五马街道、山福镇等14个街镇、15个网格实体服务站布点,实现区-街镇两级“青年之声”全覆盖,服务青年零距离。
组建“专业+兼职”同心圆式服务队伍。
以团干部专职管理人员为核心,采取轮流值班的方式,及时进行留言审核,实现内容实时更新;同时负责平台日常维护管理,跟踪督导问题答复和个案处理,定期研究青年动态。
以“青年之声”服务联盟团队为内圈,即面向社会招募具有相关专业和工作背景的志愿者组建成立“创业、婚恋、心理、维权、帮困”等五大服务联盟近60人专家队伍,累计为青年网友的个性化问题给予专业解答700余个。
以志愿服务队伍为外圈,为平台的线下服务提供力量支持,全区共计打造68支机关、街镇、企业、志愿者协会等专业服务队,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方位覆盖、无缝隙对接”的高效人员体系,保证青年声音不沉没,青年诉求有回应。
制定“高效+循环”科学化运行制度。
建立“信息收集—信息筛选—信息分办—线上答复—线下服务—追踪回访”的工作流程以及与之相配套的五大规范化工作机制,保障平台的高效管理、有序运转,切实提升联系服务青年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依托“青年之声”平台打造互联网版共青团
作者:
来源:《中国共青团》2016年第03期
2015年,宁波共青团探索运用“互联网+”思维创新共青团工作的有效方式,结合宁波本地实际,全面整合团内外资源,将“青年之声”互动社交平台作为广大青年和团组织之间的连心桥,作为青年提出诉求、团组织提供帮助的互联网O2O平台,直接面向广大青年开展线上线下联系与服务,在推进“青年之声”的平台搭建、服务机制、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和推进,为青年提供了即时有效的“一站式”服务。
把握“青年之声”工作的规律和要求,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平台运行机制
按照“布局科学、功能完善、技术优良、运行高效”的原则,以团中央平台为标杆、团省委平台为中枢,做好市本级基础平台的建立和完善,帮助团组织全面、真实地掌握青年诉求。
凸显平台核心功能。
结合宁波本地青年的特点和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服务工作,强化平台核心功能,完善工作平台和体系,并向各级各类团组织推进,努力实现对各领域青年的广泛覆盖。
目前已建立下级组织28个,注册用户达10083人。
团市委根据PC端和移动端的留言进行了大数据分析,围绕青年在学习成才、创业就业、权益维护、情感婚恋等方面的现实需求,将服务青年成长作为平台首要功能。
目前,平台每天接待提问数达100余个。
抓好日常运行机制。
形成务实长效的运行方式,平台运作已步入正常化轨道。
主要是建立了“日日审、周周结、月月报”的工作机制和标准的流转、审核流程,抓住时间节点,规范日常运行和协调,针对提问、回复、解决等环节进行评估统计。
组建联络员队伍。
建立了一支相对稳定的“专职管理员+联络员”的工作队伍,并向各级各类团组织推进。
市本级配备一名专职人员担任市“青年之声”工作管理员,负责本地平台的搭建、维护和管理。
同时,团市委各部门、各县(市)区团委、高校团委都安排了相关工作人员作为“青年之声”长期联络员,目前,“青年之声”共有联络员70人。
加强“青年之声”平台服务能力建设,形成线上线下的资源共享机制
依托团的组织体系,整合团内外资源,用好“众筹”思维,在“青年之声”平台中努力实现对各领域青年的广泛覆盖,切实有效服务和凝聚青年。
整合社会力量共同参与。
与专业社会组织进行合作,进一步统筹各领域的专家力量、专业资源,提升“青年之声”平台的专业化服务能力。
通过招募、推荐等多种形式聘请了法律、心理、健康、创业等专家,组建了十大服务联盟纳入全市专家库,目前拥有各类专家400余人。
市本级与县(市)区、高校专家实现共建共享,每位专家根据后台点击分类,对青年网友的提问进行梳理回答,有效解答青年的各种思想困惑。
比如,由高校创业导师和社会创客组成的创
业服务联盟帮助青年网友解答政策、分享创业经历,并可以依托平台进行创业项目线下对接;心理服务联盟针对一些特殊网友或特殊问题邀请青年做客心理协会工作室,进行进一步帮扶。
开展“青年之声”线下活动。
健全完善从线上向线下延伸的 O2O机制,让具体的服务惠及参与平台的青年,并且为潜在需要帮助的更多青年提供有效服务,建立与互联网相匹配的线上线下沟通服务体系,切实有效的增强“青年之声”的黏性。
结合具体工作开展线下思想交流、经验分享、兴趣互动等,如举办“听——青年的声音”、“向世界发问”等主题分享会,邀请青年团员和专家现场参与互动。
开展“青年之声”网络实时互动,如在“宁波青年电商创业创富大赛”活动中设置“青年之声”网络提问环节,在节目现场由专家进行即时解答;在“宁波市第七次少代会”活动中开设“红领巾提案我来说”版块,号召代表们在“青年之声”平台畅所欲言,为宁波少先队工作献计献策。
建立“青年之声”工作矩阵。
适应青年特点,将平台打造成“更便捷”、“更安全”、“更时尚”的网上家园。
以“青春宁波”新媒体中心为依托,构建“三微一平台”的宁波“青年之声”移动工作矩阵。
在充分应用V3.0平台功能的基础上,完善资源整合机制、专家答题机制、层级协调机制、考核评估机制、工作结合机制等制度建设。
在“宁波共青团”微信公众号中设置“青年之声”子栏目、在官方微博上开设“青年之声”专题话题、组织动员广大团员青年使用微邦APP在线提问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