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28:第15课 答司马谏议书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谏太宗十思疏

第一课时

✧【素养·目标导学】

1.语言目标:积累重点文言知识。

2.思维目标:把握各段内容及文章主旨,体会作者坚持改革、决不为流言俗议所动的决心。。

✧【情境·激趣导入】

PPT呈现下图:

导语:变法创新是生存发展之本,是社会进步的原动力。“王安石变法”最终虽然由于士大夫阶层的因循守旧而失败,但对当时社会的发展起到了较好的推动作用。本节课让我们撩起历史的面纱,去感受王安石与司马光的唇枪舌剑,感受那段轰轰烈烈的历史吧。

题解:“答”即“答复、回复”之意。“谏议”则指的是“①”这个官职,所以,“答司马谏议书”不能理解为“回答司马光规劝的书信”,而要作“②”来理解。

●明确:①谏议大夫;②回复谏议大夫司马光的信

✧【基础·清单检查】

1.作者连线

王安石,字介甫,晚年号半山,临川人,曾被封为荆国公,世称王荆公,卒谥文,又称王文公。他是北宋著名的①,两次出任宰相,坚持推行变法,世称王安石变法。列宁称他是“②”。王安石又是著名的文学家,他是③之一,他

在诗、词、散文等方面都有独特的成就,他主张为文应④。他的著作有⑤。

●明确:①政治家;②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③唐宋八大家;④“有补于世”,“以适用为

本”;⑤《临川先生文集》、《王荆公诗文集》

2.背景探寻

宋宋神宗时期,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空前尖锐,内外交困。担任参政知事的王安石立志改革,推行新法,遭到①的强烈反对。司马光于熙宁三年(1070年)致书王安石,不遗余力地攻击新法,王安石当即答以简短的回函,进而写了这封信作为答复,②。

●明确:①以司马光为代表的保守势力;②表明自己改革的决心

3.文体简介

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① ,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多②。尺牍文学功能多种多样:可以③ ,如司马迁的《报任安书》、林觉民的《与妻书》;也可④ ,如吴均的《与朱元思书》;可以写⑤ ,如嵇康的《与山巨源绝交书》;也可以进谒显贵,勉励后学,形成别具特色的书牍文传统。尺牍讲究⑥。

●明确:①“尺牍”或“信札”;②记事陈情;③抒情;④写景;⑤私人化的事件和感情;

⑥谋篇布局,文质俱佳

✧【课文·内容研读】

1. 初读课文,为加点字注音。

(1)怨谤.() (2)难壬.人() (3)胥.怨() (4)盘庚.() (5)会晤.()

●明确:(1) bàng (2) rén (3) xù (4) gēng (5) wù

2.研读第一自然段,完成下列问题。

某启:昨日蒙教,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而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异故也。虽欲强聒,终必不蒙见察,故略上报,不复一自辨。重念蒙君实视遇厚,于反复不宜卤莽,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

A.文言梳理理清思路

(1)重点字词:

①某:

②窃:

③每:

④术:

⑤重:

⑥反复:

⑦具道所以:

⑧见恕:

明确:①古人在信稿上用“某”,代替自己的名。②我私下,谦词。③往往,常常。④方术,方法,这里指政治主张。⑤又。⑥指书信往来。⑦详细说明这样做的理由。⑧原谅我。

(2)分析:本段交代了写信的①

●明确:①缘由

B.疑难问题语境突破

(1)王安石为什么要写这封书信?

●明确:因为司马光写了一封长信,对王安石的变法横加指责,故王安石写此信为自己辩

解。

(2)“所操之术多异故也”中“术”指什么?

●明确:“术”指二人所持的治国之道、政治主张。

3.研读第二自然段,完成下列问题。

盖儒者所争,尤在名实,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今君实所以见教者,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也。某则以为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为侵官;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

A.文言梳理查缺补漏

(1)重点注释:

①儒者:

②侵官:

③征利:

④以致:

⑤修之于朝廷:

⑥举:

⑦辟:

⑨固前知:

●明确:①这里指读书人。②侵犯官员的职权。③与民争利。④因而招致。⑤在朝廷上讨

论修改。⑥施行,推行。⑦驳斥,抨击。难:责难。⑧善以巧言献媚的人。壬:“佞”

的假借字。⑨本来事先就知道。

(2)简析:针对信中指责自己的①、②、

③、④、⑤,逐一加以驳斥。明确:①侵官②生事③征利④拒谏⑤致怨

B.疑难问题语境突破

(1)“侵官、生事、征利、拒谏”在文中具体指什么事?

●明确:“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

弊”;“为天下理财”;“辟邪说,难壬人”。

(2) 作者认为判断是非的原则是什么?

●明确: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名实相符是辩别是非的原则)

4.研读第三自然段,完成下列问题。

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上乃欲变此,而某不量敌之众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盘庚之迁,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斯民,则某知罪矣;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

A.文言梳理查缺补漏

(1)重点注释:

①恤:

②汹汹然:

③胥:

④特:

⑤度:

⑥度(duó):

⑦是:

⑧膏泽斯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