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汉族戏台建筑类型及形制浅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西汉族戏台建筑类型及形制浅析

建于明清时期的古戏台是中国古戏台发展历程的一个缩影。广西汉族地区的乡镇村落,遍布着大量明清时期遗留下的古戏台。这些戏台类型丰富,极富地域性特点,它们以结构巧、装饰美、营造精而为世人所欣赏,是广西古建筑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然而,经过大量的文献阅读与调查后,我们发现极少有学者专门从建筑专业角度针对广西汉族古戏台进行研究。因此有深入研究的必要,以希望达到掌握广西汉族古戏台类型,提取古戏台建筑特色,进行针对性保护等目的。

标签:古戏台;汉族;广西

广西在古代称为“粤西”,自从清朝以来建造并且遗留下来了许多古戏台,这些戏台大多分布在广西的东北部,其中贺州、桂林、富川地区最为集中,是中国华南地区现存戏台分布较密集,数量较多,类型较丰富的区域,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1 戏台建筑的选址

戏台是一个村落集中敬拜神灵,观赏戏曲的场所,民众对戏台的选址较为慎重。

一般情况下,戏台的选址与所对应的戏台用途联系密切。庙宇戏台通常面向正殿而建,台基高度与庙中神像的视角息息相关,以求在娱神的过程中,神灵能够将戏曲表演尽收眼底。这些建有戏台的庙宇,供奉的神灵一般以佛道,城隍,龙王,观音等为主;祠堂戏台一般建造在祠堂内部,并且与祠堂连成一体,是宗族内部祭祀祖先,商议族中大事的地方。祠堂戏台的发展,体现了汉人社会的宗族观念。祠堂戏台的建造也是非常华丽的,它既是本族人员观戏集会的场所,又是可以体现本族实力财力的展台;万年台不同于庙宇戏台和祠堂戏台,它已经逐渐由娱神的戏曲表演向娱人转变过度。就如同村民的娱乐场所,或建造于村口,或建造于街道端头,或街道空阔处。置于村口的万年台有标志村落的意义,可以使得过路的客商明白村子的位置。如黄姚古镇戏台和榕津村口戏台,建于村前面的广场,成为进入村落空间的引导节点,万年台不再附属于庙宇祠堂等建筑,而是一个独立的主体建筑;会馆戏台是由外地商人出资建造的,是伴随着来粤经商的商人们建立的会馆应运而生的。建造格局类似于庙宇戏台和祠堂戏台,可以独立建造,也可以建造于会馆庭院内。

2 戏台的类型

按照戏台使用的用途,主要分为:庙宇戏台,祠堂戏台,万年台,会馆戏台四大类;

2.1 庙宇戏台

主要是指在庙宇内或在庙宇外正对庙宇而建的戏台①。戏台建成后用以歌舞乐神,以此来讨好神灵换得庇护。北方的庙宇戏台大多有专一的供奉神灵,如佛道,城隍,龙王,观音等。笔者发现在南岭民族走廊的中部,拥有众多的各个民族共同尊奉的神灵,人们一起出资为其建庙和戏台以求风调雨顺,身体安康等。比如,广西贺州的西湾镇,十余个族群共同出资筹建盘古大王庙;水岩坝的大庙山,也是由十几个族群共同出资筹建,每年正月十九举行祭祀仪式;可见,在各民族混居的广西多元文化背景下,神灵崇拜也逐渐融合统一,并呈现岭南地区的地域性特征。

2.2 祠堂戏台

祠堂戏台是建造在祠堂之中与祠堂建筑相连成为整体的建筑类型。在祠堂戏台中,村庄一般是集体出资修建的。村庄以汉族人口居多的地区祠堂戏台建造较多。如灵川县朝田乡戏台,全州县四甲祠戏台,葛坡镇蒋氏祠堂戏台等。戏台建筑的修建也是汉族戏台建筑与当地文化融合的结果,要结合当地的气候地形地势,风土人情等。因而虽然同样是戏台,不同地区还是各有特色。族人建造祠堂戏台一方面弘扬宗族名声,展现宗族实力;另一方面,有利于维护宗族团结,壮大宗族声势,更有利于在广西立稳脚跟。祠堂戏台的戏场一般呈庭院式,戏台作为表演空间用来表演不同地区的戏剧曲目。部分宗族财力雄厚的家族在祠堂戏台两侧有看楼,与戏台相连。南方多雨潮湿,看楼底层一般用于堆放杂物,这种通透性的空间处理适应本地气候。与北方勾栏、戏园等室内剧场的封闭模式相比,通透的覆盖非常适合岭南炎热气候特点②。

2.3 会馆戏台

会馆戏台是外来客商建立的商业会馆的观戏场所。旅居广西的同乡人通过同乡聚会拉近与千里之外的家乡的距离,相互提携鼓励,思念家乡,让彼此的心灵得到慰藉。商人们可以在观赏戏剧的同时加强相互之间的了解,互通商业信息,维护共同的商业利益。明清时期,湖南和广州等地大批进入广西经商,带动了广西地区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建造了许多会馆建筑,如湖南会馆,粤东会馆等。

2.4 万年台

万年台主要作为村里面百姓观赏戏剧之用,一般建在村口或街道的端头或者街道空阔的地方。万年台已经不再依附于庙宇和祠堂,是独立的建筑体。建在街镇端头的万年台,一方面扩大了观赏空间,而且在动荡不安的晚清,经常有土匪横行,有利于街巷防御;另一方面,从建筑布局的角度讲,村里的万年台放置于村口的位置,含有锁水口的意味。

3 戏台的平面

3.1 平面形状的研究

戏台作为戏曲表演的场所,如同一个容器,既要容纳剧情又要尽可能完整的传达给观众。广西汉族戏台建筑,其平面形式主要为伸出式戏台,灵川朝天乡戏台和全州四甲祠戏台是非伸出戏台,水岩坝大庙山为镜框式戏台。我国的戏台在宋代时的形式主要是瓦舍勾栏,到明清时期逐渐演变为宫廷戏楼。1618年,意大利的法尔纳斯(Teatro Farnese)剧场出现第一个镜框式戏台,1908年传入中国,在上海由一批有着强烈爱国意识的爱国绅商合股集资建造了我国第一个镜框式戏台(即“新舞台”),在这之前我国的舞台是伸出式或三面观舞台。镜框式戏台在广西的出现,正值我国戏曲改良时期,与新舞台出现的时间相吻合。可见,广西各地的戏台建筑在一定程度上也受到了西方的影响。

3.2 平面尺寸的差异

戏台的开间在6~9m不等,大部分集中在7~8m之间。戏台进深较为统一,大约3m左右,部分达到4m。重新修建的戏台开间明显增大,水岩坝的大庙山戏台达到14m。现代舞台的台口宽度在8~18m,为单面观的镜框式台口,观众人数从400~1500左右不等。随着表演人数的增加,台口宽较古代戏台扩大很多。数据表明,水岩坝大庙山戏台已经很接近现代舞台的设计规模,原有的戏台平面尺寸已经难以满足大场面的戏曲表演需求。随着表演人数以及观众的增多,戏台建筑平面的尺寸扩大成为必然。4 戏台的构架特点

4.1 木构架类型

清以来,广西各地建造的戏台多是木构建筑。戏台部分做法主要分两种类型,一种是以天花藻井及顶棚覆盖戏台空间,天花藻井起聚拢声音之用,遮挡梁架,兼作装饰;一种做法为彻上明造,无天花藻井和顶棚,梁架部分一览无余。

第一种做法梁架隐藏,因而不必在梁的表面做雕刻或彩绘,顶棚以横梁承接,横梁以榫接方式插入柱中。部分精美的戏台会在横梁做出月梁的形式,如黄田镇湖南会馆戏台。入柱榫头端口露出为明榫,不露出为暗榫,广西地区戏台多为明榫。露出榫头一般以短木穿过,起固定作用,常稍加雕刻做成装饰,如石龙镇戏台。后一种为彻上明造,梁架部分可见,舞台空间通透,属于南方特有的构造形式,有助于通风散热。彻上明造做法的戏台多分布于气候较为湿热地区,如莲山镇沙洲小学戏台。这说明戏台建筑已经逐渐呈现本土化的趋势。

4.2 梁与穿枋

梁是戏台建筑中的水平受力构件,一般支撑于二柱顶端或者其他的梁或者枋上。穿斗式架构戏台中的穿枋起固定作用。穿枋透过柱子,形成一榀形的构架,可以保证多根立柱的稳定性。而抬梁式架构中的木梁,起承重作用,承接由屋面传下的荷载。由于各自承担功能的不同,其尺寸也大有不同。戏台的梁一般为矩形截面,其高在20cm上下,多为直梁,宽可承接檩条为宜。穿枋在戏台建筑中其主要功能不是承受压力,仅作为连接固定之用,因而无须使用大料,材料省,宽度小而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