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片类药物滴定,一文读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阿片类药物滴定,一文读懂!
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阿片类药物滴定宝典都在这儿了,拿去不谢!
作者丨因果
来源丨医学界肿瘤频道
癌痛作为肿瘤患者的第五大生命体征,受到临床越来越多的重视,癌痛的处理也是每位肿瘤临床医生所必须掌握。
目前癌痛的处理主要遵循三阶梯原则,即非阿片类药物—弱阿片类药物—强阿片类药物,由于二阶梯止痛药具有封顶效应,且不良反应较多,目前指南逐渐弱化第二阶梯用药,强调第三阶梯药物的使用。
Q1. 药物剂量滴定的目的
•迅速进行疼痛控制
•避免药物治疗窗
•避免高药物浓度副作用
•确保不同药物及剂型转换的平稳过渡
•全程掌握剂型疼痛的解救量
Q2. 何时需要滴定?
•未用过阿片类药物的患者需要阿片类药物治疗
•对弱阿片类药物疗效不满意,需要强阿片类药物治疗的患者
•已经接受强阿片类药物的患者由于疼痛强度增加或出现新的急性痛,需要更高剂量
•由于之前长期的用药不足,需要高强度的快速干预的患者
Q3. 常用阿片类止痛药物的换算关系
•吗啡注射剂剂量10mg=口服吗啡缓释剂量30mg(注射剂型:口服剂型=1:3)
•羟考酮缓释剂量10mg=口服吗啡缓释剂量20mg(羟考酮:吗啡=1:2)
•口服吗啡日剂量(mg/d)*1/2=多瑞吉剂量(ug/h=10*mg/72h)
•吗啡注射剂日剂量(mg/d)*3/2=多瑞吉剂量(ug/h)
•多瑞吉25ug/h=口服美施康定30mg
Q4. 如何应用强效止痛药治疗中至重度疼痛?
1、初始剂量的确定:应根据患者疼痛严重程度、既往服用镇痛药病史,个体化地确定
•未用过二、三阶梯镇痛药的患者:从10mg Q12h ,开始
•已用二、三阶梯镇痛药的患者:可参考剂量转换表确定初始剂量
2、剂量滴定遵循的TIME原则:
•Titrate:从小剂量开始,24-36小时剂量滴定一次。
•Increase:如有必要,每次剂量增加25-50%;不需增加给药次数。
•Manage:突发性疼痛发作时,如果使用即释羟考酮,则剂量为奥施康定?12小时剂量的1/4-1/3。
•Elevate:每日使用即释药物控制突破性疼痛超过2次时,需要增加每次剂量。
Q5. 如何使用阿片类药物进行剂量滴定?
第一步:确定初始剂量
说明:
1、阿片类药物耐受:根据FDA指南,阿片类药物耐受是指持续一周或更长时间,每日至少口服60mg吗啡,30mg羟考酮或其他阿片类药物等效止痛剂量)
2、疼痛评分采用数字评分量表:
口述从0分(无痛)到10分(痛到极点),哪个数字能够描述痛到极点:
0 1 2 3 4 5 6 7 8 9 10
无痛轻度疼痛(1-3)中度疼痛(4-6)重度疼痛(7-10)
无痛轻度疼痛(1-3)中度疼痛(4-6)重度疼痛(7-10)
3、吗啡注射液滴定后时间评估:
IV—15min后评估
Ih—30min后评估
PO—60min后评估
第二步:24h进行剂量调整一次
Q6. 盐酸羟考酮缓释片简化剂量滴定方案流程
Q7. 实战举例
李某,男,60岁,肺癌骨转移,左肩背部疼痛。目前服用奥施康定30mg q12h。
24h内评分7分,全天吗啡注射液5mg/次,2次。如何进行剂量调整?
Step1:计算全天阿片类药物剂量转换成口服吗啡用量
奥施康定30mg×2=60mg×2(羟考酮:吗啡=1:2)=120mg 全天吗啡注射液量=5×2×3(注射1:口服3)=30mg
Step2:第二天加用剂量
疼痛评分7分——加50%-100%量,按100%计算
Step3:换算成正在口服的阿片类药物剂型(如:羟考酮:吗啡=1:2)
吗啡300mg=羟考酮150mg——第二天用药为75mg po q12h Step4:若出现爆发性疼痛给吗啡注射液用量(羟考酮:吗啡注射液=2:3)
吗啡注射液给药量为75×2(一天量)×2/3(换算成吗啡注射液
用量)×10%(爆发痛背景用量的10%-20%)=10mg
(简单计算法:吗啡注射液用量=奥施康定单次剂量/6或美施康定单次剂量/9,计算出结果取整数)
参考文献:
[1]胡夕春,王杰军,常建华,沈伟,王惠杰,王碧芸,许青. 癌症疼痛诊疗上海专家共识(2017年版)[J]. 中国癌症杂志,2017,27(04):312-320.
[2]陈安民等主编.肿瘤临床诊疗指南[M].第三版.科学技术出版社,2015.08:491-501.
[3]秦叔逵等主编.肿瘤内科相关事件临床处理策略[M].第一版.东南大学出版社.2015.03:92-107.
(本文为医学界肿瘤频道原创文章,转载需经授权并标明作者和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