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阳曲-远浦帆归》马致远元曲注释翻译赏析
马致远《双调·寿阳曲》远浦帆归
《双调·寿阳曲》远浦帆归马致远夕阳下,酒旆闲,两三航未曾著岸。
落花水香茅舍晚,断桥头卖鱼人散。
[作者介绍]马致远(约1250~1321至1324间),元代戏曲作家。
号东篱,一说字千里。
大都(今北京)人。
曾任江浙行省务官(一作江浙省务提举)。
又曾加入过“书会”,并与书会才人合编过杂剧。
生平未详,但从他自己的散曲作品中可以了解到,他在年轻时“写诗曾献上龙楼”,热衷过进取功名。
然而他仕途并不显达,因此动了“终焉计”,晚年退隐山林,以诗酒自娱。
著有杂剧15种,今存有:《破幽梦孤雁汉宫秋》、《江州司马青衫泪》、《西华山陈搏高卧》、《吕洞宾三醉岳阳楼》、《马丹阳三度任风子》、《半夜雷轰荐福碑》 6种,以及和李时中、红字李二、花李郎合写的《邯郸道省悟黄粱梦》一种(马著第一折),明代吕天成、清代张大复还说马致远作过南戏《苏武持节北海牧羊记》等。
马致远还作有散曲,现存120多首。
《汉宫秋》插图选自明代万历顾曲斋刻本《古杂剧》马致远是个享有盛名的戏曲家。
元代周德清以关、郑、白、马并列;明朱权《太和正音谱》对他更为推崇,说:“宜列群英之上。
”他的杂剧以《汉宫秋》最有影响。
作品虽取材于汉代王昭君和亲的历史故事,却并不拘泥于史实,而是在久经流传的民间传说的基础上,参考了历代诗人对王昭君的咏唱中的某些思想情绪,又结合元代民族压迫比较严酷的历史现实,对这一题材进行了再创造,因此情节有了较大的变动。
作品以汉元帝与王昭君的爱情故事为主线,揭露了帝王的昏庸,朝政的腐败,抨击了朝中文武大臣在侵略威胁面前的怯懦和无能。
剧中成功地塑造了王昭君这一爱国者的形象。
这个形象对后世的戏曲影响很大,“汉明妃”的形象可以说是在马致远笔下基本定型的。
《汉宫秋》有较高的艺术成就,结构紧凑,有浓烈的抒情色彩,曲辞苍凉幽邈,能贴切地表达人物的心情。
其中第三折〔梅花酒〕、〔收江南〕等曲子,第四折〔蔓青菜〕、〔白鹤子〕、〔满庭芳〕等曲子,尤为历来曲家所称赏。
落花水香茅舍晚,断桥头卖鱼人散的意思
落花水香茅舍晚,断桥头卖鱼人散的意思“落花水香茅舍晚,断桥头卖鱼人散”出自元代诗人马致远的古诗作品《寿阳曲·远浦帆归》第三四句,其古诗全文如下:夕阳下,酒旆闲,两三航未曾着岸。
落花水香茅舍晚,断桥头卖鱼人散。
【注释】⑴双调:宫调名。
寿阳曲:曲牌名,又名“落梅风”。
⑵浦:水边。
⑶酒旆:酒店的旗帘。
旆,古代一边像燕尾的旗。
⑷两三航:两三支船。
航:船。
着岸:靠岸。
【翻译】夕阳西下,酒旗安闲地悬在门前,显得宁静闲适。
江上还有两三只小船儿还未曾靠岸。
落花在水面弥漫着香气,茅舍进入了夜色之中。
断桥头上卖鱼的人都已走散。
【赏析】据《寄园寄所寄》《梦溪笔谈》等书记载,宋代宋迪,以潇湘风景写平远山水八幅,时人称为潇湘八景,或称八景。
这八景是:平沙落雁、远浦帆归、山市晴岚、江天暮雪、洞庭秋月、潇湘夜雨、烟寺晚钟、渔村夕照。
马致远所描写的八首《寿阳曲》的名称与之完全相同,由此可知,他描写的八曲也是潇湘八景。
此曲乃其中之一。
元代揭西斯写有《远浦帆归》诗:“冥冥何处来,小楼江上开。
长恨风帆色,日日误朗回。
”该诗描绘的是一幅思妇候门的场景,表现闺怨的主题。
而马致远的这首小令描绘的是一幅水村黄昏的风景画,表现闲适生活的主题。
前三句用凝炼的语言,铺排了“天空的夕阳,江面上归航的渔舟,岸上酒家的酒旗”这些景物,写得清晰明白而有致,像一个个镜头,把水村镇上的风光缀成组组画面,极富动静态感。
“夕阳下”,点明了时间。
全曲情境均由此生。
“酒旆”,既点明了地点,又表示这是小镇所在。
“闲”字,写出水村小镇傍晚时分宁静的气氛,令人如置身于其中,体味到江边恬静的飘香的世界,为全曲奠定了闲适的情调。
“两三航未曾着岸”,将景物境界由小镇扩展到江滨。
江上只有两三只未曾靠岸的小船,进一步突出了小镇的宁静。
“未曾着岸”四字隐含着“帆归”之意。
船是向岸边驶来,只是尚未靠岸罢了,这同扬帆远去或船行中流的情景是不同的。
酒旆,是近景,酒旗也看得清,这是写近距离的视觉。
寿阳曲远浦归帆赏析落花水香茅舍晚【宋】马致远.
排了“天空的夕阳,江面上归航的渔舟,岸上酒 家的酒旗”这些景物,写得清晰明白而有致,像 一个个镜头,把水村镇上的风光缀成组组画面, 极富动静态感。那夕阳西下,流动的江水,归航 渔船的划桨拍打着江水,像悦耳的音符响起,流 动着伸延着,还有那渔夫,使人感到仿佛他在唱 着渔歌,而“闲”字,写出水村小镇傍晚时分宁 静的气氛,令人如置身于其中,体味到江边恬静 的飘香的世界。写景不刻意浓墨重彩去铺陈,而 是淡描勾画,才会取得自然朴实的效果。
从他的散曲作品中,可以知道,他年轻时热衷 功名,有“佐国心,拿云手”的政治抱负,但一直 没能实现,在经过了“二十年漂泊生涯”之后,他 看透了人生的耻辱,遂有退隐林泉的念头,晚年过 着“林间友”、“世外客”的闲适生活。马致远早 年即参加了杂剧创作,是“贞元书会”的主要成员, 与文士王伯成、李时中,艺人花李郎、红字李二都 有交往,也是当时最著名的“元曲四大家”之一。 马致远从事杂剧创作的时间很长,名气也很大,有 “曲状元”之誉。
寿阳曲·远浦帆归
夕阳下,酒旆闲,两三航未曾着岸。落花 水香茅舍晚,断桥头卖鱼人散。
字词释义: ①浦:水边。 ②酒旆(pèi):酒店的旗帘,酒家悬于门前以招 徕顾客。 ③两三航:两三只船。 ④航:船 ⑤着岸:靠岸
作品赏析: 据《寄园寄所寄》、《梦溪笔谈》等书记载, 宋代宋迪,以潇湘风景写平远山水八幅,时人称为 潇湘八景,或称八景。这八景是:平沙落雁、远浦 帆归、山市晴岚、江天暮雪、洞庭秋月、潇湘夜雨、 烟寺晚钟、渔村夕照。马致远所描写的八首《寿阳 曲》的名称与之完全相同,由此可知,他描写的八 曲也是潇湘八景。此曲乃其中之一。全曲仅用二十 七个字,便描摹出了江南渔村的闲适生活。元代揭 西斯写有《远浦帆归》 :“冥冥何处来,小楼江上 开。长恨风帆色,日日误朗回。”该诗描绘的是一 幅思妇候门的场景,表现闺怨的主题。
《寿阳曲·潇湘夜雨·马致远》原文与赏析
《寿阳曲·潇湘夜雨·马致远》原文与赏析马致远渔灯暗,客梦回,一声声滴人心碎。
孤舟五更家万里,是离人几行情泪。
马致远(约1250—1321),号东篱,大都人。
他曾做过江浙行省提举,在担任这个官职前后,有过二十多年的“漂泊生涯”。
五十岁左右退出官场,过幽栖生活。
他和关汉卿、白朴、郑光祖合称“元曲四大家”。
他所作杂剧有十五种,现存《汉宫秋》等七种。
他还写了很多散曲,仅小令就有一百零四首。
在诸多散曲作家中,他扩大了曲的题材领域,提高了曲的艺术意境,是对散曲有很大贡献的人。
本曲题名《潇湘夜雨》,写夜雨中离人的愁怀。
潇湘,水名。
湖南省湘水至零陵西与潇水会合,谓之潇湘,这里的曲文根据《阳春白雪》本,而《乐府新声》的曲文与此不同。
全曲的意思是说一个远在他乡的客游者,乘着一叶孤舟,漂泊在潇湘水域。
深夜里,他被雨声惊醒,一股乡愁袭上心来,再也无法入眠。
听着雨声,愁卧至天明。
这时他想到已经离家万里,更加愁肠百结,思家的情泪就象眼前的雨滴一般流淌下来。
天涯游子的羁旅愁怀是原有的,又因被雨声惊醒而加浓了。
雨,在愁人的眼里是苦闷的象征,这是古典诗词里常见的写法。
在曲中诗人巧妙地把雨和愁结合在一起。
“一声声滴人心碎”,已经极写雨声给人增添了揪心的烦恼;而“是离人几行情泪”一句,更进一步把雨和泪合而为一,雨就是泪,泪就象雨,两者已经难以区分。
使雨这一外在的景物化成了满含情思的意境,同时又使主体的情思借雨作了形象的表现,达到了情和景的完美统一。
在这支曲里,雨是愁的外界原因,同时又是主体情态的表现物,是个关键的景物。
但是曲文隐去了“雨”字,一笔不提,写法极其含蓄。
当读到“一声声”时,还不能确定是何种声音,加上个“滴”字,才想到雨,到最后一句的“泪”字才明白是比喻“雨”。
因为题目已标明“夜雨”,文中就不再直接说出,而是借声音和形象来表达,使人感到含蓄隽永的美。
前面三句从因果和时序上来看是倒置的,应该是先有雨声,再是梦回,最后才发现渔灯已经不见。
古曲《【双调】寿阳曲_山市晴岚花》(作者马致远)原文全文及意思翻译
【双调】寿阳曲_山市晴岚花马致远[元代]山市晴岚花村外,草店西,晚霞明雨收天霁。
四围山一竿残照里,锦屏风又添铺翠。
远浦帆归夕阳下,酒旆闲,两三航未曾着岸。
落花水香茅舍晚,断桥头卖鱼人散。
平沙落雁南传信,北寄书,半栖近岸花汀树。
似鸳鸯失群迷伴侣,两三行海门斜去。
潇湘夜雨渔灯暗,客梦回,一声声滴人心碎。
孤舟五更家万里,是离人几行情泪。
烟寺晚钟寒烟细,古寺清,近黄昏礼佛人静。
顺西风晚钟三四声,怎生教老僧禅定?渔村夕照鸣榔罢,闪暮光,绿杨堤数声渔唱。
挂柴门几家闲晒网,都撮在捕鱼图上。
江天暮雪天将暮,雪乱舞,半梅花半飘柳絮。
江上晚来堪画处,钩鱼人一蓑归去。
洞庭秋月芦花谢,客乍别,泛蟾光小舟一叶。
豫章城故人来也,结末了洞庭秋月。
译文正值清明天气,愁绪萦怀,整日没精打采,如痴如醉。
暖风轻拂,台榭的周围,绿树成荫。
归来的燕子,新巢已经筑成,小小的池塘,长满了青青的荷叶。
正是悠然欣赏游玩的时节,然而生活在这里的女主人公却只是将单衣随意披在肩上。
鲜红的石榴花就像红色的薄绸。
女主人公倚靠在窗外几竿修长的竹子下。
有一个她关心的人,却难以相见,只能白白的盼望。
女子在深闺里一会儿坐下,一会儿又站起,坐立不安,也不想梳妆打扮,虽然思念使人憔悴,但即使打扮好了,遮盖了憔悴的颜色,又有谁来欣赏呢?注释鹤冲天:词牌名,双调八十四字,上片九句五仄韵,下片八句五仄韵。
台榭:建在土台上的敞屋。
薰风:和风,初夏时之东南风。
又同“南风"。
蔽:遮盖,指荷叶长满荷池。
红绡:红色薄绸。
修篁:修竹,高长之竹。
关心处:指关心之人。
凝睇:凝视,注视,注目斜视。
关于作者马致远(1250年-1321年),字千里,号东篱(一说字致远,晚号“东篱”),汉族,大都(今北京)人,另一说(马致远是河北省东光县马祠堂村人,号东篱,以示效陶渊明之志)。
他的年辈晚于关汉卿、白朴等人,生年当在至元(始于1264)之前,卒年当在至治改元到泰定元年(1321—1324)之间,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是我国元代时著名大戏剧家、散曲家。
“夕阳下,酒旆闲,两三航未曾着岸。”原文、赏析
夕阳下,酒旆闲,两三航未曾着岸。
出自元代马致远的《寿阳曲·远浦帆归》
原文
夕阳下,酒旆闲,两三航未曾着岸。
落花水香茅舍晚,断桥头卖鱼人散。
马致远(1250年-1321年),字千里,号东篱(一说字致远,晚号“东篱”),汉族,大都(今北京)人,另一说(马致远是河北省东光县马祠堂村人,号东篱,以示效陶渊明之志)。
他的年辈晚于关汉卿、白朴等人,生年当在至元(始于1264)之前,卒年当在至治改元到泰定元年(1321—1324)之间,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是我国元代时著名大戏剧家、散曲家。
创作背景:
赏析
有文场“曲状元”之称的马致远,其散曲描绘的景物,意境优美,语言凝炼,流畅自然。
这首曲是他所作的《潇湘八景》组曲中的一首。
湘水从广西发源,流经湖南零陵,与从九嶷山北流的潇水会合,称为潇湘(今称湘江),流入洞庭。
宋人曾画潇湘风景山水画八幅,称为“潇湘八景”。
第 1 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我司不为其真实性及所产生的后果负责,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双调]寿阳曲 远浦帆归
[双调] 寿阳曲远浦帆归翻译:夕阳西下、百鸟入林,在外劳作的人也大多回家了。
酒店里好像也显得宁静闲适,连酒幌子都不再飘荡。
天黑了,只有几只船儿还未曾靠岸。
渔人散落的居所沿水分布,空气里弥漫着花香,连水好像也变得香了。
当一切都归于无声时,小桥流水旁卖鱼人也溶于夜色之中,一切都浸入了止水般的恬静和宁谧。
作者:马致远。
号:东篱。
元代杂剧家、散曲家。
因《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而被称为秋思之祖。
散曲集有《东篱乐府》。
马致远与关汉卿、白朴、郑光祖同称“元曲四大家”。
青年时期热衷功名,有“佐国心,拿云手”的政治抱负,但仕途坎坷,政治理想一直没能实现。
中年中进士,曾任江浙行省官吏,后在大都任工部主事。
晚年不满时政,隐居田园,以衔杯击缶自娱,过着“林间友”、“世外客”的闲适生活。
分析:小结:这支小令描绘的是一幅江村渔人晚归图,表现出向往宁静生活的主题。
全曲境界清淡闲远,远浦、酒旗、断桥、茅舍,远景近景,相得益彰,显得清疏而又淡雅。
艺术特色:1、融情于景、情景交融。
如“落花水香茅舍晚”既扣应题目中的“归”,又写出渔村环境的恬静幽美,流露出作者对这种宁静生活的喜爱之情。
2、以动衬静。
“卖鱼人散”写出了渔夫卖完鱼后陆续回家的情景,热闹复归于平静,使得暮色中的渔村更增添了一份宁静。
3、远近相间,富有层次感。
远浦,酒旗,断桥,茅舍,远景近景,相得益彰,显得清疏而又淡雅。
———————————————————————————————————————元曲: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宋朝不仅继承了唐朝的诗而形成了宋诗独具的特点,而且又有词的兴起。
到了元代,另一种新兴的体裁是曲。
曲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戏曲,另一种是散曲。
散曲没有动作、说白,便于清唱,包括套曲和小令。
套曲由若干曲子组成,小令以一支曲子为独立单位。
小令以一支为限,如果两三支合为一个单位,叫做。
古诗寿阳曲·远浦帆归翻译赏析
古诗寿阳曲·远浦帆归翻译赏析《寿阳曲·远浦帆归》作者为唐朝文学家马致远。
其古诗全文如下:夕阳下,酒旆闲,两三航未曾着岸。
落花水香茅舍晚,断桥头卖鱼人散。
【前言】《寿阳曲·远浦帆归》是元代散曲名家马致远的作品。
这支小令描绘的是一幅江村渔人晚归图,表现出向往宁静生活的主题。
全曲境界清淡闲远,远浦、酒旗、断桥、茅舍,远景近景,相得益彰,显得清疏而又淡雅。
【注释】⑴双调:宫调名。
寿阳曲:曲牌名,又名“落梅风”。
⑵浦:水边。
⑶酒旆:酒店的旗帘。
旆,古代一边像燕尾的旗。
⑷两三航:两三支船。
航:船。
着岸:靠岸。
【翻译】夕阳西下,酒家里好像也显得宁静闲适,只有几只船儿还未曾靠岸。
空气里弥漫着花香,连水好像也变得香了/b/8769htm,茅舍也进入了夜色之中。
断桥头上卖鱼的人也散了。
【鉴赏】据《寄园寄所寄》、《梦溪笔谈》等书记载,宋代宋迪,以潇湘风景写平远山水八幅,时人称为潇湘八景,或称八景。
这八景是:平沙落雁、远浦帆归、山市晴岚、江天暮雪、洞庭秋月、潇湘夜雨、烟寺晚钟、渔村夕照。
马致远所描写的八首《寿阳曲》的名称与之完全相同,由此可知,他描写的八曲也是潇湘八景。
此曲乃其中之一。
全曲仅用二十七个字,便描摹出了江南渔村的闲适生活。
元代揭西斯写有《远浦帆归》诗:“冥冥何处来,小楼江上开。
长恨风帆色,日日误朗回。
”该诗描绘的是一幅思妇候门的场景,表现闺怨的主题。
此曲的写作上有三大特色:一、作者擅长以极富特征的景物渲染气氛。
夕阳、酒旗、欲归未归的航船、清流萦绕的茅舍、人群散去寂静无声的断桥,犹如一幅清雅的水墨画,营造了一幅清疏而旷远的意境。
二、作者还善于在“无字处”给人以丰富而耐人寻味的想象。
从天边静穆的夕阳,到眼前慵懒的酒旗,再到远处待归而不急于靠岸的航船,视点跳跃灵动,每个“点”的背后都是有待读者通过想象还原的画面。
从全曲的两幅画面来看,前者写航船未归,后者写“卖鱼人散”,二者之间有靠岸、卸鱼、卖鱼等多个环节,但作者同样把这些环节交给读者通过想象去完成,他只给人一幅远离喧闹和嘈杂的、清淡闲远的江村渔人晚归图景。
《寿阳曲》翻译赏析
《寿阳曲》翻译赏析《寿阳曲》翻译赏析1「双调」寿阳曲潇湘夜雨渔灯暗,客梦回。
一声声滴人心碎。
孤舟五更家万里,是离人几行清泪。
「译文」江中的渔火若明若暗,我从梦中醒来,是声声夜雨滴得人心碎难眠。
深夜,在这孤零零的小舟中离家万里,仿佛那不是雨滴,是远离故乡的人思乡的清泪涟涟。
「写作背景」远道而来的他乡游子,作客潇湘,孤舟夜泊在湘江之上。
这游子正是作者自己。
远离家乡的作者在孤舟之中被雨声惊醒,知道自己已离家千里,陪伴自己的只有那盏昏暗的灯。
夜雨灯光之中,游子难以入眠,想到了自己坎坷的命运,故乡的亲人,不禁落泪如雨,泪水和船外连绵不断的雨水连在了一起。
因此,曲子取名“潇湘夜雨”是对主客观情景的统一。
潇湘,指湘江中游与潇水汇合的一段。
或作为湘江的别称,因湘水情深而得名。
据孙楷第《元曲家考略》,马致远“至大、至治间宦江浙,至治末始改官江西。
”因此这支小令可能是定作者由江西至湖南的亲身感受,写羁旅思乡之愁。
「赏析」潇湘,指湘江中游与潇水汇合的一段。
或作为湘江的别称,因湘水情深而得名。
据《寄园寄所寄》、《梦溪笔谈》等书记载,宋代宋迪,以潇湘风景写平远山水八幅,时人称为潇湘八景,或称八景。
这八景是:平沙落雁、远浦帆归、山市晴岚、江天暮雪、洞庭秋月、潇湘夜雨、烟寺晚钟、渔村夕照。
马致远所描写的八首《寿阳曲》的名称与之完全相同,由此可知,他描写的八曲也是潇湘八景。
此曲乃其中之一。
据孙楷第《元曲家考略》,马致远“至大、至治间宦江浙,至治末始改官江西。
”因此这支小令可能是定作者由江西至湖南的亲身感受,写羁旅思乡之愁。
这是马致远写的又一支表达身处天涯,心系故园的“断肠人”羁旅乡愁的小令,与《天净沙・秋思》有异曲同工之妙。
曲中也描写了特有景色中的特定氛围:雨夜、孤舟、渔灯中离家万里的旅人在点点滴滴的雨声里情不自禁流下“几行清泪”,这使读者也不由得产生强烈的共鸣。
此曲的大意是:远离家乡的游子在孤舟之中被雨声惊醒,知道自己已离家千里,陪伴自己的只有那盏昏暗的灯。
元曲《寿阳曲·远浦帆归》赏析
元曲《寿阳曲·远浦帆归》赏析劳累了一天,最渴望的就是回到家中好好休息。
寒冷的冬天,当你一脸疲倦地走进家门,看见餐桌上已经准备好了热气腾腾的饭菜,家人又递上浆洗干净的毛巾为你擦拭,你顿时就觉得所有的劳累、所有的烦恼,刹那间都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元代有一位大才子,就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体现了家的温馨。
寿阳曲·远浦帆归元代:马致远夕阳下,酒旆闲,两三航未曾着岸。
落花水香茅舍晚,断桥头卖鱼人散。
马致远,字千里,号东篱,他的年辈晚于关汉卿、白朴等人,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
有文坛曲状元之称的马致远,其散曲描绘的景物,意境优美,语言凝练,流畅自然。
这首小令描画出水村小镇、黄昏归舟的美景,画面疏朗闲淡,温馨宁静,刻画了渔人劳作后的轻松及喜悦之情。
夕阳西下、江水东流,渔船归航、划桨拍水,快乐的渔夫唱着渔歌,表达劳作了一天后的丰收喜悦。
“夕阳下,酒旆闲”,这是一幅多么熟悉的画面,江面斜阳夕照、渔歌唱晚,岸边酒旗闲展、等待贵客。
亲人们在等待渔船归航、酒家在等待客人上座,集市也在等待鲜鱼出水。
一个“闲”字,写出水村小镇傍晚时分宁静的气氛,令人如置身其中,体味到江边恬静的世界。
作者没有用浓墨去铺陈,只是淡描勾画,反而更觉得自然朴实。
缤纷的夕阳,归航的渔舟,酒家的酒旗,清晰晓畅,又错落有致,像一个个电影镜头,把水村镇上的风光缀成一组组画面,极富动态感。
“落花水香茅舍晚,断桥头卖鱼人散”,空气里弥漫着花香,江水也浸润了落花的浓香。
作者没有描述集市的热闹交易,也没有表现渔船回航时大家的欣喜,更没有任何的人物出场,相反地,却着重写了断桥处集市上的人散,却令人遐想无限。
夜色逐渐地笼罩了茅舍,大家各自回家。
此时夜幕降临,万家灯火,灯光映照在水面,落花、江水、茅舍,作者为我们描摹了一幅极其和谐而又优美的画面。
看似冷落的集市,却很真实而又温馨,大家并没有为了生计而挑灯夜战。
一种可能是集市的东西都是自产自销,主要对象都是小镇的居民,熟门熟路的,黄昏后也就各自回家,缺什么可以到人家里去买。
马致远诗词:《寿阳曲·远浦帆归》原文译文赏析
马致远诗词:《寿阳曲·远浦帆归》原文译文赏析《寿阳曲·远浦帆归》元代:马致远夕阳下,酒旆闲,两三航未曾着岸。
落花水香茅舍晚,断桥头卖鱼人散。
【译文】夕阳西下,酒家里好像也显得宁静闲适,只有几只船儿还未曾靠岸。
落花飘落在水面,好像连水也变得香了,茅舍也进入了夜色之中。
断桥头上卖鱼的人也已经散去。
【注释】浦:水边。
酒旆(pèi):酒店的旗帘,酒家悬于门前以招徕顾客。
两三航:两三只船。
航:船。
着岸:靠岸。
【赏析】有文场“曲状元”之称的马致远,其散曲描绘的景物,意境优美,语言凝炼,流畅自然。
这首曲是他所作的《潇湘八景》组曲中的一首。
湘水从广西发源,流经湖南零陵,与从九嶷山北流的潇水会合,称为潇湘(今称湘江),流入洞庭。
宋人曾画潇湘风景山水画八幅,称为“潇湘八景”。
这支小令,描画出水村小镇黄昏归舟的美景,画面疏朗闲淡,颇为宁静,并写出渔人劳作后的轻松及喜悦之情。
前三句用凝炼的语言,铺排了“天空的夕阳,江面上归航的渔舟,岸上酒家的酒旗”这些景物,写得清晰明白而有致,像一个个镜头,把水村镇上的风光缀成组组画面,极富动静态感。
那夕阳西下,流动的江水,归航渔船的划桨拍打着江水,像悦耳的音符响起,流动着伸延着,还有那渔夫,使人感到仿佛他在唱着渔歌,而“闲”字,写出水村小镇傍晚时分宁静的气氛,令人如置身于其中,体味到江边恬静的飘香的世界。
写景不刻意浓墨重彩去铺陈,而是淡描勾画,才会取得自然朴实的效果。
“落花水香茅舍晚,断桥头卖鱼人散”是对渔船靠岸后的情景描写,怎样的情景?作者不写渔船靠岸后,渔民们忙乎的劳动场面,而写桥头渔市已结束,卖鱼人(包括打渔人)各自回到家中,他们居住的环境是“落花水香茅舍”,因是晚上,家家亮起了灯光,灯光映照在水里,花、水、茅舍足说明这是个优美的环境。
有美的景,情又怎样呢?曲里没有明写,而是隐含在曲句里,需要读者去体会去感受去想象。
也许有的人走到家门前,见妻儿迎上来,所有的劳累疲惫已消散,享受着至爱亲情;也许有的和家人一起,其乐融融盘算着企盼着渔市能给家庭带来好日子;也许有的在为家人烹饪美味佳肴,给家人予温馨予关爱……家是乐园是港湾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也体现出渔民怡然自得的乐趣。
《寿阳曲》翻译赏析
《寿阳曲》翻译赏析《寿阳曲》翻译赏析1「双调」寿阳曲潇湘夜雨渔灯暗,客梦回。
一声声滴人心碎。
孤舟五更家万里,是离人几行清泪。
「译文」江中的渔火若明若暗,我从梦中醒来,是声声夜雨滴得人心碎难眠。
深夜,在这孤零零的小舟中离家万里,仿佛那不是雨滴,是远离故乡的人思乡的清泪涟涟。
「写作背景」远道而来的他乡游子,作客潇湘,孤舟夜泊在湘江之上。
这游子正是作者自己。
远离家乡的作者在孤舟之中被雨声惊醒,知道自己已离家千里,陪伴自己的只有那盏昏暗的灯。
夜雨灯光之中,游子难以入眠,想到了自己坎坷的命运,故乡的亲人,不禁落泪如雨,泪水和船外连绵不断的雨水连在了一起。
因此,曲子取名“潇湘夜雨”是对主客观情景的统一。
潇湘,指湘江中游与潇水汇合的一段。
或作为湘江的别称,因湘水情深而得名。
据孙楷第《元曲家考略》,马致远“至大、至治间宦江浙,至治末始改官江西。
”因此这支小令可能是定作者由江西至湖南的亲身感受,写羁旅思乡之愁。
「赏析」潇湘,指湘江中游与潇水汇合的一段。
或作为湘江的别称,因湘水情深而得名。
据《寄园寄所寄》、《梦溪笔谈》等书记载,宋代宋迪,以潇湘风景写平远山水八幅,时人称为潇湘八景,或称八景。
这八景是:平沙落雁、远浦帆归、山市晴岚、江天暮雪、洞庭秋月、潇湘夜雨、烟寺晚钟、渔村夕照。
马致远所描写的八首《寿阳曲》的名称与之完全相同,由此可知,他描写的八曲也是潇湘八景。
此曲乃其中之一。
据孙楷第《元曲家考略》,马致远“至大、至治间宦江浙,至治末始改官江西。
”因此这支小令可能是定作者由江西至湖南的亲身感受,写羁旅思乡之愁。
这是马致远写的又一支表达身处天涯,心系故园的.“断肠人”羁旅乡愁的小令,与《天净沙·秋思》有异曲同工之妙。
曲中也描写了特有景色中的特定氛围:雨夜、孤舟、渔灯中离家万里的旅人在点点滴滴的雨声里情不自禁流下“几行清泪”,这使读者也不由得产生强烈的共鸣。
此曲的大意是:远离家乡的游子在孤舟之中被雨声惊醒,知道自己已离家千里,陪伴自己的只有那盏昏暗的灯。
【双调_寿阳曲(三首)】原文注释、翻译赏析
【双调•寿阳曲(三首)】原文注释、翻译赏析
马致远双调•寿阳曲(三首)
远浦归帆
夕阳下,酒旃闲[二],两三航未曾着岸[三]。
落花水香茅舍晚,断桥头卖鱼人散。
潇湘雨夜
渔灯暗[四],客梦回[五],一声声滴人心碎[六]。
孤舟五更家万里,是离人几行情泪。
江天暮雪
天将暮,雪乱舞,半梅花半飘柳絮。
江上晚来堪画处,钓鱼人一蓑归去[八]。
【译文及注释】
[一]曲牌又名“落梅风”,总题为“潇湘八景”,今八首选三。
[二]酒旃(pei ):旧时酒店中挂起来用以招客的旗子。
[三]航:渡船。
[四]渔灯:渔船上的灯火。
诗词中往往用“渔火”。
张继《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眼。
”
[五]客梦回:游子的梦醒了。
回,醒来。
[六]“一声声”句:这是说雨声唤起离人的无穷烦恼。
温庭筠《更漏子》:“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
一叶叶,一声
声,空阶滴到明。
”
[七]“半梅花”句:这是以梅花和柳絮来形容白雪。
东晋
女诗人谢道犒与其季父谢安在家赏雪。
谢安问“大雪纷纷何所似?” 他的哥哥谢朗说:“撒盐空中差可拟。
”道犒说:“未若柳絮因风起。
”故以柳絮喻雪。
又梅花多白,李煜〈〈清平乐》词有“砌
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之句,故又以梅喻雪。
[八]“钓鱼人”句:柳宗元《江雪》:“孤舟蓑笠翁,独钓寒
江雪。
”张志和《渔父》:“青箸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
本句综合上述二句诗意而成。
元曲三百首译注评之81--【双调·寿阳曲】远浦归帆马致远
元曲三百首译注评之81--【双调·寿阳曲】远浦归帆马致远
转:毕宝魁的博客
81【双调·寿阳曲】远浦归帆
马致远
夕阳下,酒旆闲①,两三航未曾着岸②。
落花水香茅舍晚,断桥头卖鱼人散。
【注释】
①酒旆:即酒旗,古时酒店前斜挑着的布幌子。
②航:航行的船。
【译文】
夕阳已经下山,酒店前的幌子非常悠闲。
两三只小船还没有靠岸。
落花飘在水边有淡淡的花香,几间茅草屋迎来晚霞显得非常肃静自然,断桥头上那些卖鱼的人也都逐渐分散。
【简析】
这首小令仿佛是一首题画诗,描写远浦归帆时河岸上的景象,如同一幅风情旖旎的风俗画,清新典雅,有声有色。
夕阳已经下山,酒店前的酒幌子一动不动地悬挂在那里,悠闲自得。
“闲”字很精当,既暗示出天气好,没有风。
因为如果有风的话,酒幌子就要摆动而不能闲了。
同时,这一景色又烘托出作者心情的平静闲适。
不远处,还有几条小船正在归来,但还没有靠岸。
落花漂在水面上,带来淡淡的花香,茅草的房舍也开始被黄昏的苍茫暮色所笼罩,断桥边上那些卖鱼的人们也都散去。
一天又这样在平静的氛围中结束了。
这样的生活难道还不值得留恋吗?还应该指出,“落花水香”暗示出这是暮春初夏的季节,而这个季节是人一年中最舒服的时候,全部自然界出现生机勃勃,万物也是生命力最旺盛,生长最快的时期,故人的精神也最愉悦,小令所表现的正是这种情怀。
马致远《寿阳曲》(潇湘夜雨)翻译赏析
马致远《寿阳曲》(潇湘夜雨)翻译赏析【双调】寿阳曲潇湘夜雨渔灯暗,客梦回。
一声声滴人心碎。
孤舟五更家万里,是离人几行清泪。
【译文】江中的渔火若明若暗,我从梦中醒来,是声声夜雨滴得人心碎难眠。
深夜,在这孤零零的小舟中离家万里,仿佛那不是雨滴,是远离故乡的人思乡的清泪涟涟。
【写作背景】远道而来的他乡游子,作客潇湘,孤舟夜泊在湘江之上。
这游子正是作者自己。
远离家乡的作者在孤舟之中被雨声惊醒,知道自己已离家千里,陪伴自己的只有那盏昏暗的灯。
夜雨灯光之中,游子难以入眠,想到了自己坎坷的命运,故乡的亲人,不禁落泪如雨,泪水和船外连绵不断的雨水连在了一起。
因此,曲子取名“潇湘夜雨”是对主客观情景的统一。
潇湘,指湘江中游与潇水汇合的一段。
或作为湘江的别称,因湘水情深而得名。
据孙楷第《元曲家考略》,马致远“至大、至治间宦江浙,至治末始改官江西。
”因此这支小令可能是定作者由江西至湖南的亲身感受,写羁旅思乡之愁。
【赏析】潇湘,指湘江中游与潇水汇合的一段。
或作为湘江的别称,因湘水情深而得名。
据《寄园寄所寄》、《梦溪笔谈》等书记载,宋代宋迪,以潇湘风景写平远山水八幅,时人称为潇湘八景,或称八景。
这八景是:平沙落雁、远浦帆归、山市晴岚、江天暮雪、洞庭秋月、潇湘夜雨、烟寺晚钟、渔村夕照。
马致远所描写的八首《寿阳曲》的名称与之完全相同,由此可知,他描写的八曲也是潇湘八景。
此曲乃其中之一。
据孙楷第《元曲家考略》,马致远“至大、至治间宦江浙,至治末始改官江西。
”因此这支小令可能是定作者由江西至湖南的亲身感受,写羁旅思乡之愁。
这是马致远写的又一支表达身处天涯,心系故园的“断肠人”羁旅乡愁的小令,与《天净沙·秋思》有异曲同工之妙。
曲中也描写了特有景色中的特定氛围:雨夜、孤舟、渔灯中离家万里的旅人在点点滴滴的雨声里情不自禁流下“几行清泪”,这使读者也不由得产生强烈的共鸣。
此曲的大意是:远离家乡的游子在孤舟之中被雨声惊醒,知道自己已离家千里,陪伴自己的只有那盏昏暗的灯。
高二古诗词《寿阳曲·远浦帆归》阅读
高二古诗词《寿阳曲·远浦帆归》阅读寿阳曲·远浦帆归元代:马致远夕阳下,酒旆闲,两三航未曾着岸。
落花水香茅舍晚,断桥头卖鱼人散。
译文夕阳西下,酒家里好像也显得宁静闲适,只有几只船儿还未曾靠岸。
空气里弥漫着花香,连水好像也变得香了,茅舍也进入了夜色之中。
断桥头上卖鱼的人也散了。
注释浦:水边。
酒旆(pèi):酒店的旗帘,酒家悬于门前以招徕顾客。
两三航:两三只船。
航:船着岸:靠岸赏析有文场“曲状元”之称的马致远,其散曲描绘的景物,意境优美,语言凝炼,流畅自然。
这首曲是他所作的《潇湘八景》组曲中的一首。
湘水从广西发源,流经湖南零陵,与从九嶷山北流的潇水会合,称为潇湘(今称湘江),流入洞庭。
宋人曾画潇湘风景山水画八幅,称为“潇湘八景”。
这支小令,描画出水村小镇黄昏归舟的美景,画面疏朗闲淡,颇为宁静,并写出渔人劳作后的轻松及喜悦之情。
前三句用凝炼的语言,铺排了“天空的夕阳,江面上归航的渔舟,岸上酒家的酒旗”这些景物,写得清晰明白而有致,像一个个镜头,把水村镇上的风光缀成组组画面,极富动静态感。
那夕阳西下,流动的江水,归航渔船的划桨拍打着江水,像悦耳的音符响起,流动着伸延着,还有那渔夫,使人感到仿佛他在唱着渔歌,而“闲”字,写出水村小镇傍晚时分宁静的气氛,令人如置身于其中,体味到江边恬静的飘香的世界。
写景不刻意浓墨重彩去铺陈,而是淡描勾画,才会取得自然朴实的效果。
“落花水香茅舍晚,断桥头卖鱼人散”是对渔船靠岸后的情景描写,怎样的情景?作者不写渔船靠岸后,渔民们忙乎的劳动场面,而写桥头渔市已结束,卖鱼人(包括打渔人)各自回到家中,他们居住的环境是“落花水香茅舍”,因是晚上,家家亮起了灯光,灯光映照在水里,花、水、茅舍足说明这是个优美的环境。
有美的景,情又怎样呢?曲里没有明写,而是隐含在曲句里,需要读者去体会去感受去想象。
也许有的人走到家门前,见妻儿迎上来,所有的劳累疲惫已消散,享受着至爱亲情;也许有的和家人一起,其乐融融盘算着企盼着渔市能给家庭带来好日子;也许有的在为家人烹饪美味佳肴,给家人予温馨予关爱……家是乐园是港湾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也体现出渔民怡然自得的乐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寿阳曲·远浦帆归》马致远元曲注释翻译赏析
作品简介:
《寿阳曲·远浦帆归》是元曲作家马致远创作的小令。
这支小令描绘的是一幅江村渔人晚归图,仅用二十七个字便描摹出江南渔村的闲适生活,既写出水村小镇黄昏归舟的美景,又写出渔人劳作后的轻松及喜悦之情,表现了向往宁静生活的主题。
全曲境界清淡闲远,远浦、酒旗、断桥、茅舍,远景近景,相得益彰,显示出一种疏淡旷雅、平和静穆的美。
作品原文:
【双调】寿阳曲⑴·远浦帆归⑵
夕阳下,酒旆闲⑶,两三航未曾着岸⑷。
落花水香茅舍晚,断桥头卖鱼人散。
注释译文:
⑴双调:宫调名。
寿阳曲:曲牌名,又名“落梅风”。
⑵浦:水边。
⑶酒旆(pèi):酒店的旗帘。
旆,古代一边像燕尾的旗。
⑷两三航:两三支船。
航:船。
着岸:靠岸。
白话译文:
夕阳西下,酒旗安闲地悬在门前,显得宁静闲适。
江上还有两三只小船儿还未曾靠岸。
落花在水面弥漫着香气,茅舍进入了夜色之中。
断桥头上卖鱼的人都已走散。
作品鉴赏:
据《寄园寄所寄》《梦溪笔谈》等书记载,宋代宋迪,以潇湘风景写平远山水八幅,时人称为潇湘八景,或称八景。
这八景是:平沙落雁、远浦帆归、山市晴岚、江天暮雪、洞庭秋月、潇湘夜雨、烟寺晚钟、渔村夕照。
马致远所描写的八首《寿阳曲》的名称与之完全相同,由此可知,他描写的八曲也是潇湘八景。
此曲乃其中之一。
元代揭西斯写有《远浦帆归》诗:“冥冥何处来,小楼江上开。
长恨风帆色,日日误朗回。
”该诗描绘的是一幅思妇候门的场景,表现闺怨的主题。
而马致远的这首小令描绘的是一幅水村黄昏的风景画,表现闲适生活的主题。
前三句用凝炼的语言,铺排了“天空的夕阳,江面上归航的渔舟,岸上酒家的酒旗”这些景物,写得清晰明白而有致,像一个个镜头,把水村镇上的风光缀成组组画面,极富动静态感。
“夕阳下”,点明了时间。
全曲情境均由此生。
“酒旆”,既点明了地点,又表示这是小镇所在。
“闲”字,写出水村小镇傍晚时分宁静的气氛,令人如置身于其中,体味到江边恬静的飘香的世界,为全曲奠定了闲适的情调。
“两三航未曾着岸”,将景物境界由小镇扩展到江滨。
江上只有两三只未曾靠岸的小船,进一步突出了小镇的宁静。
“未曾着岸”四字隐含着“帆归”之意。
船是向岸边驶来,只是尚未靠岸罢了,这同扬帆远去或船行中流的情景是不同的。
酒旆,是近景,酒旗也看得清,这是写近距离的视觉。
两三航,是远景,远远望去,只见江上有船,船上人看得不甚分明,这是写远距离的视觉。
以上三句是一个层次,写远浦。
“落花水香茅舍晚,断桥头卖鱼人散”是对渔船靠岸后的情景描写,这转入另一个层次,写帆归。
此曲略去了渔船靠岸后,渔民们忙乎的劳动场面,直接写桥头渔市结束和渔人各自回家休憩的生活场面。
作者不用人群熙攘来形容小镇,而用断桥头来代指小镇,是有意突出小镇的幽寂。
傍晚时分,断桥头旁曾有过短暂的鱼市交易,但这种贸易很快结束,卖鱼人散去,小镇又重归宁静。
渔人居住的环境是“落花水香茅舍”,因是晚上,家家亮起了灯光,灯光映照在水里,花、水、茅舍足说明环境的优美,衬出渔人生活的悠闲自适。
从断桥到茅舍,他们远隔尘嚣,与世无争,怡然自得。
此曲的写作上有三大特色:一、作者擅长以极富特征的景物渲染气氛。
夕阳、酒旗、欲归未归的航船、清流萦绕的茅舍、人群散去寂静无声的断桥,犹如一幅清雅的水墨画,营造了一幅清疏而旷远的意境。
二、作者还善于在“无字处”给人以丰富而耐人寻味的想象。
从天边静穆的夕阳,到眼前慵懒的酒旗,再到远处待归而不急于靠岸的航船,视点跳跃灵动,每个“点”的背后都是有待读者通过想象还原的画面。
从全曲的两幅画面来看,前者写航船未归,后者写“卖鱼人散”,二者之间有靠岸、卸鱼、卖鱼等多个环节,但作者同样把这些环节交给读者通过想象去完成,他只给人一幅远离喧闹和嘈杂的、清淡闲远的江村渔人晚归图景。
三、作者在音韵方面也颇具匠心。
在古代诗词曲赋之中,音韵效果始终是作者表情达意、创设意境的手段之一。
马致远也精通于此道,比如他以声母为“X”的词语表达“轻柔”效应,在曲中,“夕阳”之“夕”,“酒旆闲”之“闲”,“水香”之“香”,都用来表现或轻柔或闲远或柔美的情致。
作者简介:
马致远(元代时著名大戏剧家)(约1250-约1321至1324间),字千里,号东篱,(一说名不详,字致远,晚号“东篱”),汉族,元代著名杂剧家、散曲家,元大都(今北京)人,原籍河北省东光县马祠堂村。
他的年辈晚于关汉卿、白朴等人,生年约在公元1250年,卒年约在至治改元到泰定元年1321年以后,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
”
马致远是元代著名杂剧作家,大都(现今北京)人。
因《天净沙·秋思》而被称为秋思之祖(已选入7年级上人教版语文15课古代诗歌四首之一)(8年级下苏教版语文书诗词曲三首之一)(8年级下上教版语文书第十六课)。
所作杂剧今知有15种,《汉宫秋》是其代表作;散曲120多首,有辑本《东篱乐府》。
青年时期仕途坎坷,中年中进士,曾任浙江省官吏,后在大都(今北京)任工部主事。
马致远晚年不满时政,隐居田园,以衔杯击缶自娱,死后葬于祖茔。
马致远早年即参加了杂剧创作,是“元贞书会”的主要成员,与文士王伯成、李时中,艺人花李郎、红字李二都有交往,也是当时最著名的“元曲四大家”之一。
(四大家包括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
)马致远从事杂剧创作的时间很长,名气也很大,有“曲状元”之誉。
他的作品见于着录的有16种,今存《汉宫秋》、《荐福碑》、《岳阳楼》、《青衫泪》、《陈抟高卧》、《任风子》6种,另有《黄粱梦》,是他和李时中、红字李二、花李郎合作的。
以《汉宫秋》最著名。
散曲有《东篱乐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