潇湘夜雨叹羁旅 长夜无眠感身世——简析马致远[双调]《寿阳曲·潇湘夜雨》
《寿阳曲-远浦帆归》马致远元曲注释翻译赏析
《寿阳曲·远浦帆归》马致远元曲注释翻译赏析作品简介:《寿阳曲·远浦帆归》是元曲作家马致远创作的小令。
这支小令描绘的是一幅江村渔人晚归图,仅用二十七个字便描摹出江南渔村的闲适生活,既写出水村小镇黄昏归舟的美景,又写出渔人劳作后的轻松及喜悦之情,表现了向往宁静生活的主题。
全曲境界清淡闲远,远浦、酒旗、断桥、茅舍,远景近景,相得益彰,显示出一种疏淡旷雅、平和静穆的美。
作品原文:【双调】寿阳曲⑴·远浦帆归⑵夕阳下,酒旆闲⑶,两三航未曾着岸⑷。
落花水香茅舍晚,断桥头卖鱼人散。
注释译文:⑴双调:宫调名。
寿阳曲:曲牌名,又名“落梅风”。
⑵浦:水边。
⑶酒旆(pèi):酒店的旗帘。
旆,古代一边像燕尾的旗。
⑷两三航:两三支船。
航:船。
着岸:靠岸。
白话译文:夕阳西下,酒旗安闲地悬在门前,显得宁静闲适。
江上还有两三只小船儿还未曾靠岸。
落花在水面弥漫着香气,茅舍进入了夜色之中。
断桥头上卖鱼的人都已走散。
作品鉴赏:据《寄园寄所寄》《梦溪笔谈》等书记载,宋代宋迪,以潇湘风景写平远山水八幅,时人称为潇湘八景,或称八景。
这八景是:平沙落雁、远浦帆归、山市晴岚、江天暮雪、洞庭秋月、潇湘夜雨、烟寺晚钟、渔村夕照。
马致远所描写的八首《寿阳曲》的名称与之完全相同,由此可知,他描写的八曲也是潇湘八景。
此曲乃其中之一。
元代揭西斯写有《远浦帆归》诗:“冥冥何处来,小楼江上开。
长恨风帆色,日日误朗回。
”该诗描绘的是一幅思妇候门的场景,表现闺怨的主题。
而马致远的这首小令描绘的是一幅水村黄昏的风景画,表现闲适生活的主题。
前三句用凝炼的语言,铺排了“天空的夕阳,江面上归航的渔舟,岸上酒家的酒旗”这些景物,写得清晰明白而有致,像一个个镜头,把水村镇上的风光缀成组组画面,极富动静态感。
“夕阳下”,点明了时间。
全曲情境均由此生。
“酒旆”,既点明了地点,又表示这是小镇所在。
“闲”字,写出水村小镇傍晚时分宁静的气氛,令人如置身于其中,体味到江边恬静的飘香的世界,为全曲奠定了闲适的情调。
夜雨原文翻译及赏析(精选13篇)
夜雨原文翻译及赏析夜雨原文翻译及赏析(精选13篇)夜雨原文翻译及赏析1六曲阑干三夜雨,倩谁护取娇慵。
可怜寂寞粉墙东,已分裙钗绿,犹裹泪绡红。
曾记鬓边斜娇下,半床凉月惺忪。
旧欢如在梦魂中,自然肠欲断,何必更秋风。
译文家里已经下了三夜的雨,谁来保护这亭园里娇弱的秋海棠?可惜粉墙的东边寂静无人,秋海棠花绿萼已分,红花上带着雨滴,好像哭泣的美人一样。
还记得海棠花曾在她的鬓边娇下,那时她睡眼惺忪,静静感受着这半床月亮的清凉一往日的欢乐时光仿佛在梦中,还没等秋风吹起,我就已经痛断肝肠。
注释临江仙:词牌名,唐教坊曲,为双调小令。
全词分两片,上下片各五句,三平韵。
塞上:塞边,边界上。
家报:家中信息。
秋海棠:又称“八月春”、“断肠花”,多年生草本植物,属秋海棠科。
此花叶大棵矮,背有明显的红丝,花小,聚生、粉色。
六曲阑干:指代亭园。
娇慵(yōng):柔弱倦怠的样子,这里指秋海棠花。
此系以人拟花,为作者想象之语。
粉墙:用白灰粉刷过的墙。
裙衩(chà):裙子和头钗都是妇女的衣饰,这里以女子绿色裙衩比喻秋海棠绿色的枝叶。
绡(xiāo)红:生丝织成的薄纱、薄绢。
惺忪(xīng sōng):形容刚刚睡醒,神志、眼睛尚模糊不清的样子。
旧欢:指往日的欢乐情怀。
赏析康熙二十一年(公元1682年)秋,纳兰出访塞外途中收到家书,得知家中秋海棠花已开,离愁别绪顿时涌上心头。
作者由此花而赋此词,表达了乡关客愁、相思难耐、柔肠寸断的心情。
创作背景词前“塞上得家报云秋海棠开矣赋此”寥寥十三个字,如云出岫,把纳兰心中的孤寂感表达得淋漓尽致。
离人在异乡收到了家书,也许一低头便柔肠寸断了。
上片化虚为实,从想象中娇笔,写家中“粉墙东”那“娇墉”、“寂寞”的秋海棠经“三夜雨”后,娇艳地开放。
秋海棠香艳而多情,想来纳兰每每看见时必会想起心上人。
“已分裙衩绿,犹裹泪绡红”,花朵娇红,枝叶青绿,像极了红衫绿裙的美人伫立在粉墙下。
许多男人形容女子容貌时都爱说“花似人艳,人比花娇”,似乎很矫情。
【双调·寿阳曲】山市晴岚【双调·拨不断】叹世(精)
[赏析] [南吕· 四块玉] 这首曲子借唐玄宗与宠妃 马嵬坡 杨玉环终日游戏作乐,发 马致远 出了兴亡之叹。但作品对 睡海棠,春将晚。 杨玉环的责备重于玄宗, 恨不得明皇掌中看①。 表明作者由于历史观的局 “霓裳”便是中原患。 限,仍有“女人祸水”的 消极思想。这就减弱了这 不因这玉环②, 首咏史诗的份量。但全曲 引起那禄山③。 造词清新、畅达自然,后 怎知“蜀道难”! 世流传甚广。
此曲虽重在写“晴岚”,但并 非只写晴岚,还有草店、晚霞、 酒旗、山色等。真是一笔一景, 曲中有画。从这大自然的化工之 美中,见出曲家恬淡平和、向人事少①, 一个新蝉噪②。 恰待葵花开③,又早 蜂儿闹,高枕上梦随 蝶去了④
[赏析] 元代前期整个社会就已经变得 腐败黑暗,马致远在半世飘泊 之后厌倦了世事,遂生退隐之 心。这支曲子即是表现他隐居 。 乡村的村野逸情。在远离尘嚣 的僻远乡村,人际关系变得简 单,人与人之间交往的繁琐俗 事也少了不少。闲来无事听蝉 鸣、看葵花开放,又看前来采 花粉的蜜蜂,高枕而眠进入了 梦乡。像庄周梦蝶一样,作者 也在梦中分不清自己和蝶了。
“花村外,草店西” 开句切人题目中的“山市”。 “花村”指山花烂漫的山村。 “草店”指山野小店 ( 即“市” 的象征)。其中的“外”和 “西”,把视野放宽,不只是写 “花村”和“草店”本身,而是 写更宽阔的自然风光。
“晚霞明雨收天霁” “晚霞明”写山市上空景象— —一片清新通明,霞光万丈。 “雨收天霁”紧扣题目“晴” 字,写出明丽的晚霞并非一般 之明丽,而是雨过天晴后的通 明透丽。
[赏析] 夕阳西下、百鸟入林,在外劳作 的人也大多回家了。酒店里好像 也显得宁静闲适,连酒幌子都不 【双调· 寿阳曲】 再飘荡。一切都慢慢地静下去, 黑下去,只有几只船儿还未曾靠 远浦帆归① 岸,可能是晚归的渔船,也可能 马致远 是赶路的航船,但送来的只有橹 夕阳下,酒旆(pè i) 声和灯影。渔人散落的居所沿水 分布,空气里弥满着花香,连水 闲②,两三航未曾着好像也变得香了。当一切都归于 无声时,小桥流水旁卖鱼人也溶 岸③。 于夜色之中,一切都浸入了止水 落花水香茅舍晚, 般的恬静和宁谧。全曲仅用二十 断桥头卖鱼人散。 七个字便写出了江南渔村的闲适 生活。
马致远《寿阳曲·潇湘夜雨》原文及赏析
马致远《寿阳曲·潇湘夜雨》原文及赏析《寿阳曲·潇湘夜雨》这是马致远写的一支表达身处天涯,心系故园的“断肠人”羁旅乡愁的小令,与《天净沙·秋思》有异曲同工之妙。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马致远《寿阳曲·潇湘夜雨》原文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寿阳曲·潇湘夜雨元代:马致远渔灯暗,客梦回。
一声声滴人心碎。
孤舟五更家万里,是离人几行清泪。
《寿阳曲·潇湘夜雨》译文舟中灯火昏暗,客居他乡的我从梦中醒来,声声夜雨滴得人心碎难眠。
深夜,在这孤零零的小舟中离家万里,仿佛那不是雨滴,是远离故乡的人思乡的清泪涟涟。
《寿阳曲·潇湘夜雨》注释双调:宫调名。
寿阳曲:曲牌名,又名“落梅风”。
潇湘夜雨:曲题。
“潇湘夜雨”是宋元人所称“潇湘八景”之一。
潇湘:原指湘水与潇水在零陵的汇合处,后用以指湖南。
梦回:梦醒。
《寿阳曲·潇湘夜雨》创作背景马致远所描写的八首《寿阳曲》的名称与之完全相同,由此可知,他描写的八曲也是潇湘八景。
此曲乃其中之一。
据孙楷第考证,马致远“至大、至治间宦江浙,至治末始改江西”。
又,马致远八景小令之一的《寿阳曲·洞庭秋月》有“豫章城故人来也”之句,由此可知,这首小令写于作者由江西至湖南之时。
《寿阳曲·潇湘夜雨》赏析这是马致远写的一支表达身处天涯,心系故园的“断肠人”羁旅乡愁的小令,与《天净沙·秋思》有异曲同工之妙。
这支曲子将诗词中常有的意境和手法引入曲中,然又自出机杼地描写了特有景色中的特定氛围:雨夜、孤舟、渔灯中离家万里的旅人在点点滴滴的雨声里情不自禁流下“几行清泪”,这使读者也不由得产生强烈的共鸣,情景交融,语简意深,堪称马致远散曲小令中的佳作。
这是马致远写的又一支表达身处天涯,心系故园的“断肠人”羁旅乡愁的小令,与《天净沙·秋思》有异曲同工之妙。
曲中也描写了特有景色中的特定氛围:雨夜、孤舟、渔灯中离家万里的旅人在点点滴滴的雨声里情不自禁流下“几行清泪”,这使读者也不由得产生强烈的共鸣。
《寿阳曲·潇湘夜雨·马致远》原文与赏析
《寿阳曲·潇湘夜雨·马致远》原文与赏析马致远渔灯暗,客梦回,一声声滴人心碎。
孤舟五更家万里,是离人几行情泪。
马致远(约1250—1321),号东篱,大都人。
他曾做过江浙行省提举,在担任这个官职前后,有过二十多年的“漂泊生涯”。
五十岁左右退出官场,过幽栖生活。
他和关汉卿、白朴、郑光祖合称“元曲四大家”。
他所作杂剧有十五种,现存《汉宫秋》等七种。
他还写了很多散曲,仅小令就有一百零四首。
在诸多散曲作家中,他扩大了曲的题材领域,提高了曲的艺术意境,是对散曲有很大贡献的人。
本曲题名《潇湘夜雨》,写夜雨中离人的愁怀。
潇湘,水名。
湖南省湘水至零陵西与潇水会合,谓之潇湘,这里的曲文根据《阳春白雪》本,而《乐府新声》的曲文与此不同。
全曲的意思是说一个远在他乡的客游者,乘着一叶孤舟,漂泊在潇湘水域。
深夜里,他被雨声惊醒,一股乡愁袭上心来,再也无法入眠。
听着雨声,愁卧至天明。
这时他想到已经离家万里,更加愁肠百结,思家的情泪就象眼前的雨滴一般流淌下来。
天涯游子的羁旅愁怀是原有的,又因被雨声惊醒而加浓了。
雨,在愁人的眼里是苦闷的象征,这是古典诗词里常见的写法。
在曲中诗人巧妙地把雨和愁结合在一起。
“一声声滴人心碎”,已经极写雨声给人增添了揪心的烦恼;而“是离人几行情泪”一句,更进一步把雨和泪合而为一,雨就是泪,泪就象雨,两者已经难以区分。
使雨这一外在的景物化成了满含情思的意境,同时又使主体的情思借雨作了形象的表现,达到了情和景的完美统一。
在这支曲里,雨是愁的外界原因,同时又是主体情态的表现物,是个关键的景物。
但是曲文隐去了“雨”字,一笔不提,写法极其含蓄。
当读到“一声声”时,还不能确定是何种声音,加上个“滴”字,才想到雨,到最后一句的“泪”字才明白是比喻“雨”。
因为题目已标明“夜雨”,文中就不再直接说出,而是借声音和形象来表达,使人感到含蓄隽永的美。
前面三句从因果和时序上来看是倒置的,应该是先有雨声,再是梦回,最后才发现渔灯已经不见。
潇湘夜雨叹羁旅 长夜无眠感身世——简析马致远[双调]《寿阳曲·潇湘夜雨》
Jun l f nvrt o ot hn (oil) ec dt n ora o U iesy f u C ia S学版SineE io ) 南华大学学报 ( i S h 社会科 ca c i
V ll o5 o_2N .
0c. 01 t2 1
[ 收稿 日期 ] 2 1 —0 0 1 8—2 6 [ 作者简介 ] 廖 楚珍( 9 7一) 女 , 16 , 湖南衡 阳人 , 湖南食品药品职业学 院高级讲师 。
9 2
南华 大 学学报 ( 社会 科 学版 )
21 0 1年
滚 已是 五更 雁 鸣 桑 弓 。去 年 米 贵 阙 军 食 , 年 米 贱 太 伤 农 。 烟雾 ; 滚北 去 的湘江上 漂泊 着一 叶 孤舟 ; 今
一 钟》 《 、 渔村夕照》 。这八首小令 , 如八 幅充满诗情画 个 能够 唤起 人 们无 尽 审美 感 动 的触 媒 , 个 可 以 引 ” 意 的山水 画 , 不 同的 角度描 写 了湖 南 的旖 旎 风 光 。 发 人们 无数 玄思 妙想 的契 机 。 恰如潇 湘地 区那 变 幻 从 由于历史 时期 、 创作 心 境 和艺 术手 但 却并 非 纯粹 写 景 , 是 借 景 抒 怀 。下 面 简 要 品 鉴 莫 测 的云烟 雾雨 , 而 潇 [ 双调 ] 寿 阳曲 ・ 湘 夜 雨 》 设 置 的 几 个 典 型 意 法 之千 变万 化 , 湘景 物 因无 数 描 摹 主 体 的 主观 感 《 潇 作 象, 让我们在潇湘夜雨和着滴滴清泪中感受马致远 受 而被 赋予 了无 比丰 富 的情 感 内涵 , 为诗 文 意象 , 。 人 生失 意 的心 灵 跳动 , 过 其孤 舟漂 泊 断 肠 天 涯 的 它 承载 了骚 人墨 客居 多复杂 的情 感 J 中唐诗 人刘 透 心 碎悲 音倾 听 他 无 奈 叹 世 的 痛 苦 呻 吟 。 同 时 , 着 循 马 致远 挣扎 的心 路历 程 去探 寻其历 史 渊源 。 渔灯 暗 , 梦 回 。一 声 声 滴 人 心 碎 。孤 舟 五 更 客
寿阳曲潇湘夜雨
有关元曲的知识
• 元曲四大家:
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
• 元曲的代表作:
《窦娥冤》、《天净沙·秋思》
作者简介
马致远(约1250-1321至1324间),字千里, 号东篱, 汉族,大都(今北京)人。与关汉卿、郑 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是我国元代著名大 戏剧家、散曲家。因《天净沙· 秋思》而被称为“秋
因湘水情深而得名。这首小令写于作者由江西至
湖南之时。
赏析
渔灯暗,客梦回。
• 夜深时分,江中的渔火点点,若明若暗,旅居客乡 的游子梦回故乡。 开篇交代了时间—— 深夜 ,地点—— 江上 , 景观—— 渔火 ,主体—— 客居者 。 “渔灯” 的意象奠定了诗的基调(淡淡的客愁)。 昏黄黯淡 “暗” 字写出了夜晚“渔灯”的 , 巧妙地体现了题目中 的特点,同时, 以 “夜” “暗”字 黯淡感伤 开 篇,为全曲奠定了
孤舟五更家万里,是离人几行清泪。
• 五更时辰,一叶孤舟,离家千里万里的游子清泪涟
涟。
• “是离人几行清泪”中的“离人” 一词点出了“孤” 的由来,而“泪” 是孤寂感情的外现。这一句直 抒胸臆,直接抒发思家的痛苦,是“心碎”的具体 情状。
孤舟五更家万里,是离人几行清泪。
• 五更时辰,一叶孤舟,离家千里万里的 游子清泪涟涟。
• 离家之远,孤身之苦,思乡的愁绪涌到心头, 仿佛一把柔软纤薄的剑插在心上,刻入骨髓 的苍凉凄苦、难以排遣和诉说的孤独凄凉、 寂寞的“离情”尽在几行“清泪”中。 • 最后直抒胸臆,点明主旨。
总结
作者紧扣题目中的“夜雨”来写,而词中无
一“夜”字,但读者明白地感受到是夜: “渔灯暗”
品读马致远古诗词鉴赏
品读马致远古诗词鉴赏马致远古诗词鉴赏11天净沙·秋思马致远〔元代〕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这首曲子的题目叫《秋思》,是一篇悲秋的作品。
秋士易感,是中国文坛古老的传统。
自屈原的《离骚》起一直延续到现在。
《乐记》中说:“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
”意思是外物使人内心的情意活动起来。
那又是什么东西能让外物动起来呢?《诗品》云:“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
”2寿阳曲·江天暮雪马致远〔元代〕天将暮,雪乱舞,半梅花半飘柳絮。
江上晚来堪画处,钓鱼人一蓑归去。
这首小令是元人马致远所作的“潇湘八景”组曲之一。
潇湘八景,因宋代画家宋迪以潇湘风景写平远山水八幅而得名。
八景为:山市晴岚、远浦帆归、平沙落雁、潇湘夜雨、烟寺晚钟、渔村夕照、江天暮雪、洞庭秋月。
后多有画家、诗人以此题材进行创作,马致远的《寿阳曲·潇湘八景》即是以此为题材创作的组曲。
3寿阳曲·远浦帆归马致远〔元代〕夕阳下,酒旆闲,两三航未曾着岸。
落花水香茅舍晚,断桥头卖鱼人散。
有文场“曲状元”之称的马致远,其散曲描绘的景物,意境优美,语言凝炼,流畅自然。
这首曲是他所作的《潇湘八景》组曲中的一首。
湘水从广西发源,流经湖南零陵,与从九嶷山北流的潇水会合,称为潇湘(今称湘江),流入洞庭。
宋人曾画潇湘风景山水画八幅,称为“潇湘八景”。
马致远古诗词鉴赏21蟾宫曲·叹世二首马致远〔元代〕咸阳百二山河,两字功名,几阵干戈。
项废东吴,刘兴西蜀,梦说南柯。
韩信功兀的般证果,蒯通言那里是风魔?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醉了由他!东篱半世蹉跎,竹里游亭,小宇婆娑。
有个池塘,醒时渔笛,醉后渔歌。
严子陵他应笑我,孟光台我待学他。
笑我如何?倒大江湖,也避风波。
历史的价值自有其评价的定向性,是不容任意为之的。
然而,由于中国历史所独具的极为丰富的内涵,加以后代常从不同的角度加以演绎,致使它具有了含义的多向性。
寿阳曲潇湘夜雨教案lhm
寿阳曲潇湘夜雨教案lhm第一篇:寿阳曲潇湘夜雨教案lhm【双调】寿阳曲潇湘夜雨马致远一、教学目标1、了解元曲的一些知识。
2、了解作者,把握诗歌内容及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把握诗歌内容及情感。
三、教学用时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天净沙.秋思》二、元曲知识1、元曲,元代具有创造性的文艺。
包括剧曲(杂剧)和散曲。
剧曲:杂剧的曲辞,是戏剧这一舞台上表演的综合艺术的密不可分的组成部分。
散曲:韵文大家族的新成员,是继诗、词之后兴起的新诗体。
杂剧是戏曲,散曲是诗歌,属于不同的文学体裁。
散曲是元代文学主体。
不过,元杂剧的成就和影响远远超过散曲,因此也有人以“元曲”单指杂剧,元曲也即“元代戏曲”。
2、散曲(乐府、今乐府)有小令和套数两种体裁。
小令(叶儿):曲短小精炼。
源于晚唐五代,依一个曲牌填写一支小曲,是词的发展。
套数(套曲、散套):由不同曲牌同一宫调的若干支小曲联缀成套。
三、作者简介马致远,字千里,号东篱。
因《天净沙·秋思》而被称为“秋思之祖”,是元代时著名戏剧家、散曲家,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
所作杂剧今知有15种,有“曲状元”之誉。
代表作品:《天净沙·秋思》、《汉宫秋》、《东篱乐府》四、解题马致远以潇湘八景为题写了八首小令,题目分别为:沙落雁、远浦帆归、山市晴岚、江天暮雪、洞庭秋月、潇湘夜雨、烟寺晚钟、渔村夕照。
《寿阳曲•潇湘夜雨》是马致远的又一支表达身处天涯、心系故园的“断肠人”羁旅乡愁的小令,与《天净沙•秋思》有异曲同工之妙。
潇湘,指湘江中游与潇水汇合的一段。
或作为湘江的别称,因湘水情深而得名。
这首小令写于作者由江西至湖南之时。
五、诗歌朗读寿阳曲潇湘夜雨渔灯暗,客梦回。
一声声滴人心碎。
孤舟五更家万里,是离人几行清泪。
六、诗歌赏析渔灯暗,客梦回。
——夜深时分,江中的渔火点点,若明若暗,旅居客乡的游子梦回故乡。
马致远《双调·夜行船·秋思》原文及赏析
马致远《双调·夜行船·秋思》原文及赏析《夜行船·秋思》原文百岁光阴如梦蝶,重回首往事堪嗟。
今日春来,明朝花谢。
急罚盏夜阑灯灭。
【乔木查】想秦宫汉阙,都做了蓑草牛羊野。
不恁么渔樵无话说。
纵荒坟横断碑,不辨龙蛇。
【庆宣和】投至狐踪与兔穴,多少豪杰。
鼎足虽坚半腰里折,魏耶?晋耶?【落梅风】天教你富,莫太奢。
无多时好天良夜。
看钱儿硬将心似铁,空辜负锦堂风月。
【眼前红】日又西斜,疾似下坡车。
晓来清镜添白雪,上床与鞋履相别。
休笑鸠巢计拙,葫芦提一向装呆。
【拨不断】名利竭,是非绝。
红尘不向门前惹,绿树偏宜屋角遮,青山正补墙头缺,更那堪竹篱茅舍。
【离亭宴煞】蛩吟罢一觉才宁贴,鸡鸣时万事无休歇。
争名利何年是彻?看密匝匝蚁排兵,乱纷纷蜂酿蜜,闹攘攘蝇争血。
裴公绿野堂,陶令白莲社。
爱秋来时那些:和露摘黄花,带霜烹紫蟹,煮酒烧红叶,想人生有限杯,浑几个重阳节?人问我顽童记者:便北海探吾来,道东篱醉了也。
《夜行船·秋思》注释⑴双调:宫调名。
夜行船:曲牌名。
这是套数,有多个曲牌,下面的“乔木查”“庆宣和”“落梅风”等都是曲牌名。
⑵梦蝶:《庄子·齐物论》,“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
……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
”这句话是说人生就像一场幻梦。
⑶“急罚盏”句:赶快行令罚酒,直到夜深灯熄。
夜阑,夜深,夜残。
⑷秦宫汉阙:秦代的宫殿和汉代的陵阙。
⑸不恁(nèn):不如此,不这般。
⑹龙蛇:这里指刻在碑上的文字。
古人常以龙蛇喻笔势的飞动。
李白《草书歌行》:“时时只见龙蛇走,左盘右蹙如惊电。
”⑺投至:及至,等到。
⑻“鼎足”句:言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形势,到中途就夭折了。
最后的胜利者到底是魏呢?还是晋呢?⑼好天良夜,好日子,好光景。
⑽看钱儿:元代杂剧家郑廷玉根据神怪小说《搜神记》,关于一个姓周的贫民在天帝的恩赐下,以极其悭吝、极其刻薄的手段,变为百万富翁的故事,塑造了一个为富不仁,爱财如命的悭吝形象——看钱奴。
高中语文第四单元第21课马致远散曲二首学案含解析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
第21课马致远散曲二首学习目标 1.了解马致远的生平及其思想意识。
2.了解或理解马致远愤世嫉俗的叹世情怀和写景时的深远意境。
3.初步体会马致远曲中有画、咏史讽今的写法。
4.体会散曲写景与议论紧密结合的手法,学习散曲的表现手法。
双调·寿阳曲①·潇湘夜雨②马致远渔灯暗,客梦回③。
一声声、滴人心碎。
孤舟五更家万里,是离人几行清泪。
注①寿阳曲:曲牌名。
②潇湘夜雨:潇湘八景之一。
宋代画家朱迪曾画八幅平远山水,描绘潇湘景色,时称“潇湘八景”,包括:山市晴岚、远浦归帆、平沙落雁、潇湘夜雨、烟寺晚钟、渔村夕照、江天暮雪、洞庭秋月。
元代曲家多有咏此八景的,以马致远所作八首最为有名。
③梦回:从梦中醒过来。
诗意解读马致远中年以后南游,大约到过湖南,这组曲子应该写于其时,本曲所写的是传统的羁旅题材,却又不落前人的旧套。
作者紧扣题目中的“夜雨”二字来写。
词中没有一个“夜”字,但读者明白地感受到是夜:“渔灯暗”是夜,“客梦回”是夜,“五更”更点明是夜。
词中也没有一个“雨”字,但读者强烈感受到有雨:一声声滴的是雨,像离人清泪的还是雨。
作者就写这夜中之客、雨中之客,写夜雨中孤舟上梦境难圆的万里客。
以夜为背景,以雨为媒介,写出离人的破碎之心,沉重悲切,动人心魄。
名句识记孤舟五更家万里,是离人几行清泪。
考点演示本曲取名“潇湘夜雨”是主客观情景的统一,请加以赏析。
答案远离家乡的游子在孤舟之中被雨声惊醒,自己离家千里,陪伴自己的只有昏暗的灯。
夜雨灯光,难以入眠,游子想到自己的坎坷命运、故乡亲人,不禁泪落如雨,因而泪水与雨水相连,深切表明了羁旅愁思,沉重悲切、动人心魄。
一、作者简介马致远(约1250—约1321),名不详,号东篱,大都(今北京)人。
元宪宗、元世祖时期,有建功立业的抱负,曾奔走求仕。
成宗时期参加“元贞书会”,与艺人为伍进行戏剧活动。
曾任江浙省务提举,后退隐。
马致远是“元曲四大家”之一。
一生从事杂剧和散曲创作,颇负盛名,人称“曲状元”,“姓名香贯梨园”。
马致远潇湘夜雨教案(5篇模版)
马致远潇湘夜雨教案(5篇模版)第一篇:马致远潇湘夜雨教案寿阳曲·潇湘夜雨学习目标:1学习散曲,了解马致远对自然的热爱和叹世情怀。
2体会马致远散曲咏史讽今的写作特点。
学习重、难点:学习马致远散曲咏史讽今的写作特点教学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作者介绍马致远(约1250—1321),名不详,字致远,号东篱,大都(今北京)人。
元宪宗、元世祖时期,有建功立业的抱负,曾奔走求仕。
成宗时期参加“元贞书会”,与艺人为伍进行戏剧活动。
曾任江浙省务提举,后退隐。
马致远是元曲四大家(马致远,曾朴,)之一,贾仲明[凌波仙]吊曲说:“万花丛里马神仙,百世集中说致远,四方海内皆谈羡。
战文场,曲状元。
姓名香贯满梨园。
”马致远作杂剧15种,今存7种。
散曲有小令115,套数16,残套7。
在整个元代,他是个多产作家,其散曲声誉极高。
朱权《太和正音谱》说其曲“不可与凡鸟共语,宜列群英之上”,被推为元曲家第一。
二朗读《寿阳曲〃潇湘夜雨》三《寿阳曲〃潇湘夜雨》解读:《寿阳曲〃潇湘夜雨》是元曲作家马致远的散曲作品。
这是马致远写的一支表达身处天涯,心系故园的“断肠人”羁旅乡愁的小令,与《天净沙〃秋思》有异曲同工之妙。
这支曲子将诗词中常有的意境和手法引入曲中,然又自出机杼地描写了特有景色中的特定氛围:雨夜、孤舟、渔灯中离家万里的旅人在点点滴滴的雨声里情不自禁流下“几行清泪”,这使读者也不由得产生强烈的共鸣,情景交融,语简意深,堪称马致远散曲小令中的佳作。
白话译文江中的渔火若明若暗,我从梦中醒来,是声声夜雨滴得人心碎难眠。
深夜,在这孤零零的小舟中离家万里,仿佛那不是雨滴,是远离故乡的人思乡的清泪涟涟。
[1-2] 创作背景潇湘,指湘江中游与潇水汇合的一段。
或作为湘江的别称,因湘水情深而得名。
据《寄园寄所寄》、《梦溪笔谈》等书记载,宋代宋迪,以潇湘风景写平远山水八幅,时人称为潇湘八景,或称八景。
这八景是:平沙落雁、远浦帆归、山市晴岚、江天暮雪、洞庭秋月、潇湘夜雨、烟寺晚钟、渔村夕照。
马致远《寿阳曲—潇湘夜雨》元曲赏析
马致远《寿阳曲—潇湘夜雨》元曲赏析阅读马致远《寿阳曲·潇湘夜雨》,完成后面小题。
渔灯暗,客梦回。
一声声滴人心碎。
孤舟五更家万里,是离人几行清泪。
(1)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与这首曲有不少相似之处。
一是曲中都塑造了漂泊在外的典型形象,分别是“断肠人”和“______”;二是两首曲都描写了特定氛围中的景物,如这首曲中的______,将情与景融为一体;三是两首曲都抒发了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2)请赏析首句“渔灯暗”中“暗”字的妙处。
【答案】(1)离人渔灯/孤舟/夜雨(或雨声)思乡(2)“暗”字描写了雨夜中渔灯的昏暗(或照应题目中的“夜”),渲染了一种暗淡萧瑟的氛围,烘托出游子的孤独寂寞悲伤之感(或“奠定了全曲黯淡感伤的情感基调”)。
【解析】(1)本题考查作品的内容的比较。
答题空1。
《天净沙·秋思》中的“断肠人”指形容伤心悲痛到极点的人,此指漂泊天涯、极度忧伤的旅人;而本曲的“离人”代表伤感,指离别的人,形容离开家乡的人,来表达对家乡的依依不舍;“断肠人”和“离人”在两首曲中都塑造了漂泊在外的典型形象,故此空应填“离人”。
答题空2。
《天净沙·秋思》中以“枯藤”“老树”“昏鸦”等景物使浓郁的秋色之中蕴含着无限凄凉悲苦的情调,又与安详、温馨的小桥、流水、人家做反衬,表达了飘零天涯的游子在秋天思念故乡、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而本曲中在“夜雨”“孤舟”“渔灯”中离家万里的旅人在点点滴滴的雨声里情不自禁流下“几行清泪”,写出了远离家人的旅客在深夜的孤独寂寞之感;“夜雨”“孤舟”“渔灯”与“枯藤”“老树”“昏鸦”一样,将情与景融为一体;故此空应填“夜雨”“孤舟”“渔灯”。
答题空3。
《天净沙·秋思》表达了飘零天涯的游子在秋天思念故乡、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本曲写出了远离家人的旅客在深夜的孤独寂寞之感,所以两首作品都表达了相同的“思乡”之情。
(2)本题考查赏析诗句中的妙字。
寿阳曲 潇湘夜雨lhm ppt课件
寿阳曲 潇湘夜雨lhm
• “碎” 非常直白地抒写了诗人的精神世界。 • “一声声”写出了雨夜什么特点?
——静谧,深沉
寿阳曲 潇湘夜雨lhm
• “孤舟五更家万里”中的“孤舟”明写舟,暗写人,
暗写离人的 孤单和孤苦
,这是借景来
间接抒情;“五更”言夜之 深 ,说明诗人深
夜不能眠,也从时间上间接烘托了“孤”的心情;
潇湘,指湘江中游与潇水汇合的一段。或 作为湘江的别称,因湘水情深而得名。这首小令
寿阳曲 潇湘夜雨lhm
渔灯暗,客梦回。一声声滴人 心碎。孤舟五更家万里,是离人几 行清泪。
赏析
寿阳曲 潇湘夜雨lhm
开篇交代了时间—— 深夜 地点—— 江上 景观—— 渔火 主体—— 客居者
“渔灯”的意象奠定了诗的基调(淡淡的客愁)。 “暗” 字写出了夜晚“渔灯”的 昏黄黯淡 ,巧 妙地体现了题目中 “夜” 的特点,同时, 以 “暗”字开 篇,为全曲奠定了 黯淡感伤 的气氛。
“万里”则言离家之 远 。这句从时间和空间
两个方面写出了离人在深夜的 孤独寂寞 之感,
是间接表现“心碎”。
寿阳曲 潇湘夜雨lhm
• “是离人几行清泪”中的 “离人” 一词点 出了“孤”的由来,而 “泪” 是孤寂感情 的外现。这一句直抒胸臆,直接抒发思家的 痛苦,是“心碎”的具体情状。
• 直抒胸臆,点明主旨。
新诗体。
杂剧是戏曲,散曲是诗歌,属于不同的文学体裁。
曲潇பைடு நூலகம்
散两曲种(体乐裁府。雨、湘今lh乐夜m府)有小令和套数
小令( 叶儿):曲短小精炼。源于晚 唐五代,依一个曲牌填写一支小曲, 是词的发展。
套数( 套曲、散套):由不同曲牌同 一宫调的若干支小曲联缀成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潇湘夜雨叹羁旅长夜无眠感身世——简析马致远[双调]《寿阳曲潇湘夜雨》廖楚珍【摘要】The article analyzed the specific image in the "Night Rain in the Xiaoxiang Court" written by Ma Zhiyuan. Relating to the position and situation of Ma Zhiyuan and the social reality which Ma Zhiyuan live in, we can see the sorrow of separation because of being frustrated for all his talent and being far away from home; the sad of wanting to be an official but cannot achieve his wishes while only wasting life ; being concerned about the affairs of the state but only living in Xiaoxiang; having no other way though he was not willing to do so, etc. The author wants to experience so many kinds of feelings which are beyond expression and explore the historical origin briefly.%文章通过对马致远小令《潇湘夜雨》中设置的特定意象的品鉴,联系马致远的身份处境与其生活的宋元社会现实,简要分析作品所蕴含的怀才不遇羁旅他乡的离愁、追求仕途却半生蹉跎的迁愁谪意、心忧天下却偏寓潇湘、不甘沉沦却无可奈何……居多复杂难言的思想情感,并简要探究其历史渊源。
【期刊名称】《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1(012)005【总页数】3页(P91-93)【关键词】马致远;潇湘;夜雨;意象【作者】廖楚珍【作者单位】湖南食品药品职业学院,湖南长沙41001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207马致远以“潇湘八景”为题写了八首小令,题目分别为:《平沙落雁》、《远浦帆归》、《山市晴岚》、《江天暮雪》、《洞庭秋月》、《潇湘夜雨》、《烟寺晚钟》、《渔村夕照》。
这八首小令,如八幅充满诗情画意的山水画,从不同的角度描写了湖南的旖旎风光。
但却并非纯粹写景,而是借景抒怀。
下面简要品鉴[双调]《寿阳曲·潇湘夜雨》[1]设置的几个典型意象,让我们在潇湘夜雨和着滴滴清泪中感受马致远人生失意的心灵跳动,透过其孤舟漂泊断肠天涯的心碎悲音倾听他无奈叹世的痛苦呻吟。
同时,循着马致远挣扎的心路历程去探寻其历史渊源。
渔灯暗,客梦回。
一声声滴人心碎。
孤舟五更家万里,是离人几行清泪。
短短几句,以极简练的笔墨、白描的手法,本色的语言,典型的意象:五更清夜(时间)、江南潇湘(地点)、水上孤舟、潇潇夜雨、点点渔灯(景观),以及漂泊异乡的离人(主体),绘出了一幅潇湘夜雨图,读来意蕴无穷。
画面最精彩的是背景的设置,将沦落失意的“离人”寄寓在“夜雨潇湘”这一背景之中。
“潇湘”本指湘水与潇水的并称,多借指今湖南地区。
潇湘一带,景色清幽灵动,传说凄美动人,千百年来骚人墨客比肩接踵,饱览风光,吟诗作赋。
历经积淀,“潇湘”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地理区域,而是充满诗情画意的文化概念,具有丰厚的人文内涵和深广的文化意蕴,所以周阅在《“潇湘八景”的诗情画意》[2]中说它“更是一种内涵丰富的艺术符号,一个能够唤起人们无尽审美感动的触媒,一个可以引发人们无数玄思妙想的契机。
”恰如潇湘地区那变幻莫测的云烟雾雨,由于历史时期、创作心境和艺术手法之千变万化,潇湘景物因无数描摹主体的主观感受而被赋予了无比丰富的情感内涵,作为诗文意象,它承载了骚人墨客居多复杂的情感[3]。
中唐诗人刘禹锡的《潇湘曲》借咏斑竹寄托思古幽情:“斑竹枝、斑竹枝,泪痕点点寄相思。
楚客欲听瑶瑟怨,潇湘深夜月明时。
”深夜月明之时泛舟潇湘,感物抒怀,哀婉而幽怨。
李白流放夜郎遇赦浪迹潇湘写下《秋夕南游书怀》“感此潇湘客,凄其流浪情”表达的是仕途羁旅愁情。
“贾谊长沙国,屈平湘水滨。
江南瘴疠地,从来逐臣多。
”(隋代孙万寿《远赴江南寄京邑亲友》)潇湘被视为官吏贬谪之地,历史上很多文人借“潇湘”这一意象,喷射的是怀才不遇久积五内愤懑的岩浆。
“独恨谪去长沙,湘潭春草凄凄”(刘长卿《谪仙恨》)。
苏轼访潇湘过零陵上九嶷,留下《九嶷吟》“天其以我为箕子,要使此意留蛮荒。
他年谁作舆地志,海南万古真吾乡。
”字里行间处处流溢的是抑郁忧愤之情。
大诗人杜甫晚年所作《岁晏行》:“岁云暮矣多北风,潇湘洞庭白雪中。
渔父天寒网罟冻,莫徭射雁鸣桑弓。
去年米贵阙军食,今年米贱太伤农。
……”诗篇由冬日的潇湘云雪引发出感时伤世的悲叹,诗中所隐含的“江天暮雪”、“渔村夕照”等图景都浸透着一份别样的沉痛与惨淡。
那么,今夜的马致远,因久困不迁仕途失意而漂泊潇湘,在潇潇夜雨的孤舟中,怀古思幽,舔舐宦游天涯的辛酸无奈和不甘沉沦的屈才之愤,又怎么不会辗转不眠!唐代诗人李商隐有“楚雨含情皆有托”(《梓州罢吟寄同舍》),另有郑遨“芭蕉叶上无愁雨,自是多情听断肠”(唐代《与罗隐之联句》)句,雨水无情,人自烦恼,想必这就是德国美学家里普斯所说的“移情”[4]。
是啊,在中国古典的诗词里,“雨”[5]这一自然精灵往往涂抹上人类浓烈的感情色彩。
作为凄苦愁恨的意象,“雨”往往是诗人内心忧伤惆怅、悲苦失意的符号,可以代表或涵盖诸如乡思之苦、离别之情、国恨家愁、人生失意、政治险恶等种种情感,而加上“夜”,其审美意蕴就更深沉、厚重、复杂。
如借夜雨诉相思乡情,“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温庭筠《更漏子》),“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无端一夜空阶雨,滴破思乡万里心”(张咏《雨夜》)等等。
而李煜《浪淘沙》“帘外雨潺潺”和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又融入了词人国破家亡的故国之思、家国之恨。
有时,无情的风雨也被赋予抽象的政治意义。
如“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遇寒风”(元稹《闻乐天授江州司马》),用“暗风吹雨”映射朝廷内部政治斗争的险恶。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文天祥《过零丁洋》)“雨打萍”比喻自己身世坎坷,如同雨中浮萍,漂泊无根,时起时沉,“风飘絮”比喻国势如柳絮飘散,无可挽回;把国家的命运和个人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形象地展现了风雨飘摇的政治形势。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由自然界的风吹雨打,联想到南宋王朝如同风雨中飘摇不定的一叶孤舟,随时都可能“墙倾楫催”的岌岌可危处境等等。
“楚天长短黄昏雨,宋玉无愁亦自愁。
”(《楚吟》)李商隐以宋玉自况,自负才华而感慨不遇的身世之悲,其境况和心态何尝不是马致远的写照。
他们同样身世沉沦,仕宦坎坷,东西路塞,茫茫无之,值此楚天夜雨,江流渺渺,不觉触绪纷来,悲凉无限!无怪乎,作者哀叹“一声声滴人心碎”“是离人几行清泪”!曲中其他意象紧紧围绕标题“潇湘夜雨”创设:广袤无垠的潇湘,弥漫着灰朦朦、暗沉沉、阴惨惨的烟雾;滚滚北去的湘江上漂泊着一叶孤舟;已是五更时分,离家千里万里的客居游子乡梦难成;远远近近闪烁着若明若暗的点点渔灯,在潇湘的夜空中摇曳飘忽,在脉脉的水面上飘摇荡漾,平添无尽的孤清冷寂;声声雨滴混杂着涟涟泪水,滴滴答答敲击在不眠游子的心坎上,令人肝肠寸断,分外心碎。
夜幕下的潇湘,形、光、声、色无不充满凄凉的情调。
意境幽暗凄清、深邃悠远、飘逸隽永。
作者虽抱济世之志,终究报国无门,壮志难酬,只能宦游异乡,羁旅之思和身世之感互相交织纠缠……风声,雨声,哗哗的江水声,被压抑才子的叹息声、呻吟声、幽咽声,在这寂静的夜空组成一曲愤慨忧伤的交响乐,余音袅袅,不绝如缕……作品中人物内心的挣扎轨迹无不打上作者的个性特色,折射时代的缩影。
就社会原因而言,马致远大致生活在13世纪50年代到14世纪20年代(约公元1250—1324),即元代。
这就决定了作者不可避免地要遭受元代所有汉人都承受过的民族压迫和歧视。
蒙古贵族入主中原后建立的多民族统一国家,是中国历史上由少数民族取得对整个国家统治权的第一个封建王朝,它结束了五代以来的长期分裂局面,出现了历史上的空前大统一,促进了各兄弟民族融合和经济文化交流,这无疑是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
但不可否认的是,蒙古贵族为了巩固其政权,实行残酷的阶级压迫和民族歧视政策,他们把国民分为蒙古、色目、汉人、南人四个等级。
蒙古人最尊,南人最贱。
政府中军政大权,由蒙古人独揽。
元朝的法律还规定:“诸蒙古人与汉人争,殴汉人,汉人勿还报,许诉于有司”,“知有违犯之人,严行断罪”(《元史·刑法志四》),公然歧视和镇压汉人。
元代社会不仅等级森严,种族岐视,而且吏治腐败,极其黑暗,侵占农田,买卖人口,强征奴隶,徭役繁重,高利盘剥等沉重的剥削压迫对汉人尤甚。
作为知识分子,马致远身处元代是其又一大不幸。
虽然实现了空前大统一的元朝初年,忽必烈推行汉法,以儒家之道治国,礼乐文化逐步修备。
但是蒙古贵族重武轻文,尊崇军事人才,本质上鄙薄文士。
元代的科举,废立无常,皇庆以后的科举,也带着明显的民族压迫政策,考试的科目、要求和考中以后的待遇,对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南人均有不同的规定。
文人的地位,极为卑贱。
文士失去进身之道,落到社会的底层。
宋末元初人郑思肖记载当时十种等级的职业分类:“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医、六工、七猎、八娼、九儒、十丐。
”儒生地位排第九,在娼妓与乞丐之间。
对绝大多数文人来说,则有着更为特殊的苦痛。
他们面对异族的统治和民族压迫政策,特别是科举制度的取消,社会地位急遽下降。
马致远像所有的文人一样,具有“匡国致君,济世安民”的热望,经邦治国、建功立业是其梦寐以求的幻想。
“小国土尽来朝,打福荫护助理。
贤贤文武宰荛天,喜,喜。
五谷丰登,万民乐业,四方宁治。
”(《中吕·粉蝶儿》)明君贤相的结合就是作者心目中的理想社会和人生的理想归宿。
无奈出身布衣的汉人马致远生不逢时,无法通过科举挤进统治高层,即使做官也一直沉居下僚(据考他曾出任江浙行省务官)。
其为官生涯使马致远看尽了富贵场中争名夺利的残酷倾轧,“密匝匝蚁排兵,乱纷纷蜂酿蜜,急攘攘蝇争血”(《双调·夜行船·离亭宴煞拍》)。
清高的“曲状元”自然不屑与干“蝇争血”的勾当,所以他只能慨叹着“争名利何年是彻”,“枉了闲愁,细寻思自古名流,都曾志未酬”(《黄钟·女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