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绪论及疾病概要
绪论疾病概论PPT课件
![绪论疾病概论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0300c46daef5ef7bb0d3c9d.png)
心力衰竭
五、病理生理学研究方法
1. 动物实验
4. 其他:
2. 临床研究 3生物学实验
1. 动物实验
(animal experiment)
◆ 在动物身上复制人 类疾病的模型 ◆ 动物的自发性疾病
2. 临床研究
(clinical study)
◆ 临床观察 ◆ 临床实验
第二章 疾病概论
(General concept of disease)
健康与疾病的概念 病因学总论 发病学总论 疾病的转归
第一节 健康与疾病
一、健康(health)
没病≠健康
WHO: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是 一种躯体上、精神上及社会上完全良 好的状态。即躯体、心理、社会适应 良好,且道德健康才视为完全健康。
症状(symptom) 病人主观能感受到的异常现象 体征(sign) 客观检查所见的异常现象 社会行为异常 语言、行为和社会适应异常
4.疾病是一个过程,有其发生、发展和 转归的一般规律。
与疾病有关的几个概念
1.病理过程(pathological process)
存在于不同疾病中共同的、有规律的 机能、代谢和形态结构的异常表现。
1956年 全国省以上医学院相继成立 病理生理学教研室
1961年 成立了中国生理科学会病生 专委会
1980年 成立了中国生理科学会病理 生理学会
1985年 病生学会成为国家一级学会, 下设专业委员会
1986年 创办《病理生理学报》 1992年 成立国际病理学会,中国病
生学会为组建者之一
小结
病理生理学是研究疾病发生发 展规律和机制的科学。 具有综合性、边缘性、桥梁性、 理论性和实验性等特点。 研究方法广泛
功能代谢
0-绪论 1-疾病概论
![0-绪论 1-疾病概论](https://img.taocdn.com/s3/m/31f8151f6bd97f192279e9f3.png)
三、疾病过程中的一般规律 发病学 1.自稳调节紊乱
自稳调节紊乱是疾病发生的基础。 疾病时,由于致病因素对机体的损害作 用,使自稳调节的某一些方面发生紊乱,引 起相应的功能障碍;进一步通过连锁反应, 使自稳调节的其他方面相继发生紊乱,从而 引起更为严重的生命活动障碍。
2.因果转化
在原始病因作用下,使机体某部分发生 损害性变化,这种变化又可作为新的发病学 原因,引起另一新的变化,如此原因结果交 替不已,循环往复,形成链式运动,而每一 次转化都可使疾病进一步变化,由此推动疾 病的发生与发展。 因果转化的发展方向: 1.恶性循环:使疾病不断恶化。 2.良性循环:促进机体康复。
(大脑功能丧失、脑干功能完好 -- 植物状态)
判断脑死亡的标准:
①不可逆性昏迷与大脑无反应性; ②自主呼吸停止,至少进行15分钟人工呼吸 后仍无自主呼吸; ③瞳孔散大或固定; ④颅神经反射消失(如瞳孔反射、角膜反射、 咳嗽反射、吞咽反射等均消失); ⑤脑电波消失; ⑥脑血循环完全停止(脑血管造影)。
死亡是生命活动的必然。(自然规律)
生理性死亡 病理性死亡
(1)传统死亡的观念 死亡是一个“事件”逐渐发展的过程。 ①濒死期:脑干以上部分处于深度抑制状态 ②临床死亡期:心跳、呼吸完全停止 ③生物学死亡期:死亡过程的最后阶段
(2)现代死亡的概念 指机体作为一个整体的功能永久性停止。 死亡的标志 —— 脑 死 亡 定义:全脑功能不可逆性的永久性停止! 定义 【一般均以枕骨大孔以上全脑死亡作为 脑死亡的标准】
【特别强调】人不仅是生物学意义上的人,而且有他 的社会性,具备工作、劳动、学习、社交等能力。
3、亚健康 — 亚健康是指机体虽无明确的 疾病,却呈现生活能力降低,适应呈不同 程度减退的一种生理状态。
1-绪论、疾病学概论
![1-绪论、疾病学概论](https://img.taocdn.com/s3/m/55585e2be2bd960590c677bf.png)
活体组织检查:
1.取材方式:用器械从活体
2.优点:组织新鲜,保真,有助于诊断.
3.缺点:取材受限
4.意义:用于诊断和疗效判断,尤其 是良恶性肿瘤的鉴别 。 术中冰冻诊断和术后石蜡诊断两种方式
脱落cell学检查: 1.取材方式: 从有腔器官或管道获取 2.优点: 简便,损伤少 3.缺点: 准确性不高 4.临床意义: 协助诊断及普查
通俗的说,多指无临床症状和体征,或者 有病症感觉而无临床检查证据,但已有潜在发 病倾向的信息,处于一种机体结构退化和生理 功能减退的低质与心理失衡状态。一般来说, 亚健康状态由四大要素构成:即排除疾病原因 的疲劳和虚弱状态,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中 间状态或疾病前状态,在生理、心理、社会适 应能力和道德上的欠完美状态,以及与年龄不 相称的组织结构和生理功能的衰退状态。
2.优点:直观性 3.缺点:不能反映病变动态变化过 程。 4.意义:(1)查明死因,明确诊断,协助临 床总结 经验,提高诊断和治 疗水平。帮助解决医疗纠纷。 (2) 发现新的疾病。
(3)收集病理标本。
一个国家的尸检率的高低往往可以反映其文 明进步的程度。世界上不少文明先进国家的尸 检率达90﹪以上,有的国家还对尸检做了明文 规定。我国的尸检率很低,与传统的习俗和落 后的文明有关,现在的火化就是一种极大的浪 费,十分不利于病理学呵医学的发展,需要亟 待解决。
绪论及疾病概论
长白山职业技术学院
绪论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 病理学的概念,病理学 常用的研究方法。 2. 了解: 病理学的研究任务、 内容及在医学中的地位。
绪 论
一、病理学的定义★ 二、病理学的任务 三、病理学的内容
四、在医学中的地位
五、常用的研究方法★
第一章绪论疾病概论
![第一章绪论疾病概论](https://img.taocdn.com/s3/m/bd3df707240c844768eaee28.png)
第一章绪论疾病概论
糖尿病 疖、痈
尿毒症
肾性骨病
第一章绪论疾病概论
二、疾病发生的基本机制
内环境恒定
神经机制 效应器
感受器
体液机制
传出神经 细胞分子机制
神经中枢
传入神经
第一章绪论疾病概论
(一)神经机制 - 直接损害神经系统
◆乙型脑炎病毒破坏CNS 乙型脑炎
◆狂犬病病毒
疫苗
无脑儿
(六)免疫因素
变态反应(支气管哮喘、荨麻疹)
自身免疫反应(全身性红斑狼疮、类 风湿 ) 体液或细胞免疫缺陷
第一章绪论疾病概论
(七)精神、心里、社会因素
应激性疾病、变态人格、身心疾病Leabharlann 情紧张的工作绪
反
应
不良人际关系
第一章绪论疾病概论
二、疾病发生的条件
指病因作用于机体的前提下,影响疾病发 生发展体内外因素(促进或抑制)。
第一章绪论疾病概论
机械 暴力
损伤
组织破坏 血管破裂 出血 血压 组织缺氧
交感神经兴奋 失血 组织缺氧
休克
多器官功能衰竭
血管收缩 凝血功能启动
血压 止血 心功能加强
抗损伤反应
第一章绪论疾病概论
2.因果交替
1)原始因素作用于机体后,机体产生一定的变化, 这些变化在一定的条件下又可引起另一些变化。
2)原因不存在,因果交替仍能推动疾病过程继续发 展。
(三)机体必须物质缺乏或过多
营养不良
营养过剩
第一章绪论疾病概论
(四)遗传因素
◆基因突变—>分子病 例如:血友病
◆染色体畸变—>染色体病 例如:两性畸形
绪论 疾病概论
![绪论 疾病概论](https://img.taocdn.com/s3/m/3d2bcc67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d175c6d.png)
绪论 | 疾病概论前言随着人类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健康问题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疾病概念由来已久,但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疾病的定义和诊断标准也不断地发生变化。
本篇文档主要讨论疾病的概念、分类以及一些常见疾病的特征和治疗方法。
疾病的概念疾病(Disease)是指人体或动植物机体内发生的异常变化或组织器官功能失调的状态,它通常会引起明显的症状和病理变化,并对个人和社会产生危害。
疾病可以分为遗传性疾病、感染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肿瘤性疾病等不同类型。
•遗传性疾病:指由基因缺陷或基因突变引起的疾病,如先天性心脏病等;•感染性疾病:指由病毒、细菌、真菌等微生物侵入机体而引起的疾病,如流行性感冒、艾滋病等;•自身免疫性疾病:指人体免疫系统异常,攻击自身正常细胞和组织而引起的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肿瘤性疾病:指细胞异常增生引起的疾病,如癌症等。
疾病的分类根据疾病的不同属性,疾病可以分为不同的分类方法。
以下是常见的疾病分类方法:按照发病机制分类•遗传性疾病:指由基因缺陷或基因突变引起的疾病;•感染性疾病:指由病毒、细菌、真菌等微生物侵入机体而引起的疾病;•免疫性疾病:指人体免疫系统异常而引起的疾病;•肿瘤性疾病:指细胞异常增生而引起的疾病;•代谢性疾病:指机体代谢水平异常而引起的疾病。
按照病因分类•染色体畸变疾病:如唐氏综合症等;•病原体感染疾病:如甲肝、乙肝等;•遗传性代谢异常性疾病:如苯丙酮尿症等;•免疫系统异常性疾病:如肌无力症、类风湿性关节炎等;•肿瘤性疾病:如肺癌、乳腺癌等。
按照临床表现分类•非传染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传染性疾病:如艾滋病、结核病等;•特异性疾病:如贫血、骨质疏松等;•多系统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按照部位分类•皮肤疾病:如湿疹、银屑病等;•呼吸系统疾病:如哮喘、肺炎等;•循环系统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等;•消化系统疾病:如胃炎、肠炎等;•泌尿系统疾病:如肾炎、尿路感染等。
第一二章绪论疾病概论
![第一二章绪论疾病概论](https://img.taocdn.com/s3/m/5ff591aa5acfa1c7ab00cc94.png)
如 XLA 、AIDS (3P-CCR5变异率低易患AIDS)。
4、精神心理社会因素 受到重视,77年提出生物、
心理、社会医学模式(biopsychosocial model
tion, prerequisite) 1. 概念:条件是指影响疾病发生的内外因素。它们本身 不致病但可左右病因作用,能加强病因作用的条件称诱 因。
生物因素 理化因素 营养因素 遗传因素 先天因素 免疫因素 精神心理社会因素
1、注意生物因素致病的三大特点:侵入门户和定位多具 选择性;病原与机体相互作用的结果取决于毒力、侵袭 力和机体感受性;病原作用后既改变宿主又改变自身。 比如SARS。
2、注意区别遗传、先天因素:遗传因素指遗传物质变化, 包括染色体和基因异常。如47-xxy 、18-三体、AD、 AR、SL 。先天因素指损害胎儿生长发育的因素,近年 多称出生缺陷(birth defect )如先心、脊柱裂。
病情复杂多变。主导环节、恶性循环。
3、局部与整体相互联系:如化脓性胆管炎与感 染性休克。
(二) 基本机制(mechanism)
疾病发生的基本机制是指很多疾病所共有 的机制。现代医学观点认为疾病发生的关 键在于机体自稳调节紊乱,而引起这种紊 乱的机制有四种:
1. 神经机制
2. 体液机制
3. 组织细胞机制
三 发病学概论 发病学(pathogenesis)主要研究疾病发生发展
过程中一般规律或共同机制。
(一)一般规律:规律就是事物本质之间的联系。 关于一般规律的学问是哲学。“不管自然科学家 采取什么态度他们都要受哲学的支配”(恩格 斯)。病理生理学被称为医学的哲学。
1、损伤抗损伤:是推动疾病发展的基本动力。 2、因果交替: 使疾病呈现明显的阶段性,使
第一章疾病概要
![第一章疾病概要](https://img.taocdn.com/s3/m/b133a1b7c77da26925c5b0f8.png)
• 5.遗传性因素:除了染色体和基因突变以外, 还影响人体对某些疾病的易感性(精分, 原发性高血压,哮喘等) • 6.先天性因素:妊娠早期风疹病毒感染可引 起先天性心脏病。 • 7.精神,心理和社会因素:焦虑,抑郁,强 迫等。
• 致病原因和致病条件是相对而不是绝对的。
• 比如寒冷的天气可引起冻疮,这属于致病 原因。而寒冷同时也会导致脆弱的脑血管 破裂,属于致病条件。 • 所以大家在看待疾病时,要辩证的看问题。
• 6.体重适当,体态均匀,身体各部位比例协 调 7.眼睛明亮,反应敏锐,眼睑不发炎 8.牙齿洁白,无缺损,无疼痛感,牙龈正常, 无蛀牙 9.头发光洁,无头屑 10.肌肤有光泽,有弹性,走路轻松,有活 力
疾病
• 疾病是指:在一定病因作用下自身稳态调 节系统紊乱而发生地异常生命活动过程, 并引发一系列代谢、功能、结构的变化, 表现为症状、体征和行为的异常。
思考
• 一艘新船造成了,就好比是TAITANIC吧,华丽而雄伟。 它在人们的一片唏嘘声中试航了,骄傲地。 一年后, 它不再崭新而华丽,有了一点沧桑,而且它开始有零件 坏了。可能先是螺旋桨,于是人们换去了旧螺旋桨,新 的螺旋桨开始工作了,TAITANIC继续航行,仍旧骄傲地, 却多了一些沉稳。 又过了一年,又有一个零件坏掉 了,可能就是方向盘,于是人们又换掉了它的旧方向盘, TAITANIC仍旧骄傲地航行,沉稳中又多了些许沉 默。 …… 一年一年,五年,八年……十年 二十年过去了,TAITANIC上的全部旧零件都坏过了,也 都被换过了,它所有的部件都不再是第一次试航时的部 件了,可是……它依旧叫TAITANIC • 那么,后来的TAITANIC还是以前的那个TAITANIC么?为 什么?
• 课本上的案例。
第一章绪论疾病概论
![第一章绪论疾病概论](https://img.taocdn.com/s3/m/683c2d62f111f18583d05adf.png)
尸检的作用: (1)明确诊断,查明死因,提高医疗水平。
(2)及时发现和确诊某些传染病、地方病、 流行病和新发生的疾病。
(3)积累人体病理材料,为学生提供标本。
缺点:由于组织细胞死后自溶,影响观
察。
2、活体组织检查简称活检
定义:用局部切取、钳取、穿刺、搔刮等 手术方法,从患者活体获取病变组 织进行病理诊断。
缺点:准确率不高
2、 光学显微镜观察(m):HE染色
3、组织化学和细胞 化学观察— 特殊染 色
应用某些与组 织化学成分特异性 结合的显色试剂, 显示病变组织细胞 的化学成分(蛋白 质、酶类、核酸、 糖类、脂类等)的 改变。
4、免疫组织化学观察:用抗原抗体特
异性反应研究诊断疾病
利用抗原抗体 特异性结合反应来 检测组织中未知的 抗原或抗体。
四、病理学的研究方法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一)人体病理学研究
1 尸体剖检 2 活体组织检查 3 细胞学检查
(二)实验病理学研究 1 动物实验 2 组织和细胞培养
(一)人体病理学研究
1、 尸体解剖(简称尸检)
对死亡者的遗体进行病理剖验。即用解 剖学和组织学等方法,观察人体的器官、 组织和细胞的改变,结合临床病史,作 出全面的诊断。
二、疾病发生发展的基本机制(自学) (一)精神机制 (二)体液机制 (三)细胞机制 (四)分子机制 (五)信号转导机制
第四节 疾病的经过与转归
一、潜伏期
病因侵入→出现临床症状
二、前驱期
出现症状→典型症状
三、临床症状明显期
出现该疾病特异症状
四、转归期
康复
绪论、疾病概论(本)
![绪论、疾病概论(本)](https://img.taocdn.com/s3/m/d5a3c6360b4c2e3f572763b9.png)
绪论一、什么是病理生理学?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规律和发病机制的科学。
着重从功能与代谢角度研究疾病的本质。
病理生理学的任务1、研究疾病发生的原因与条件2、研究疾病全过程中机体功能与代谢变化及机制3、揭示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的规律4、阐明疾病本质,为临床疾病防治提供理论依据病理生理学的学科性质与地位* 医学基础学科* 功能性学科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学科病理生理学的内容1、总论:疾病概论2、基本病理过程:许多疾病所存在的共同的,成套的功能、代谢与形态结构的规律性变化。
3、各论:器官系统病理生理学二、主要研究方法1、动物实验:主要研究手段2、临床观察3、体外实验、分子生物学实验三、病理生理学的发展简史疾病概论一、健康与疾病(一)健康(health ):不仅是没有疾病或病痛,而且是一种躯体上、精神上以及社会上的完好状态。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亚健康状态(sub-health)(二)疾病(disease)机体在一定条件下受病因损害作用后因机体自稳调节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
疾病的特征1、病因2、自稳调节功能紊乱3、功能代谢和形态结构改变:症状、体征和社会行为异常4、损伤与抗损伤的斗争二、病因学(etiology)(一)病因(etiological agents)作用于机体能引起疾病并赋予该疾病特征或特异性的因素。
病因分类1、生物性因素2、理化因素3、营养性因素4、遗传性因素遗传因素的直接作用:基因突变、染色体畸变遗传易感性5、先天性因素:引起胎儿发育异常的因素6、免疫性因素变态反应自身免疫性疾病免疫缺陷病7、精神、心理和社会因素(二)疾病发生的条件:促进阻碍※诱因(precipitating factor):可加强病因的作用、促进疾病发生发展的条件因素。
※病因与条件的关系三、发病学(pathogenesis)(一)疾病发病学的一般规律损伤与抗损伤*贯穿疾病的始终*两者力量上的对比决定了疾病发生、发展及转归的方向*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因果交替原始病因损害或变化另一损害或变化原因结果(原因)结果(二)疾病发生的基本机制1、神经机制2、体液机制3、组织细胞机制4、分子机制分子病、基因病※分子病(molecular disease)由于DNA遗传性变异引起的一类以蛋白质异常为特征的疾病。
临床医学概要第一章-
![临床医学概要第一章-](https://img.taocdn.com/s3/m/85823a77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92.png)
炎症和寄生虫感染时,以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为主
• 单核巨噬细胞系统: 主要表现为淋巴结、肝、 脾肿大。
• 实质器官的改变: 炎症严重时可造成器官的
功能障碍。
大家好
33
(二)炎症的类型
• 临床分型
• 1)急性炎症: 病程不超过一个月,以 变质、渗出为主。
• 2)慢性炎症: 病程可达数月或数年, 以增生为主。
大家好
11
(一)、栓子的运行途径
• 1.来自左心和体循环动脉系统的栓子常 栓塞于脑、脾、肾或四肢等。
• 2.来自体循环静脉系统和右心的栓子常 栓塞于肺动脉主干或其分支, 引起肺栓塞。
• 3.来自门静脉系统(肠系膜静脉)的栓 子引起肝内门静脉分支的栓塞。
大家好
12
(二)栓塞的类型及对机体的影 响
• 1.血栓栓塞 占栓塞的99%。 • (一)肺动脉栓塞: 引起栓塞的栓子
• 白细胞与内皮细胞黏附是白细胞游出的前提。
• 白细胞游出血管后, 沿着组织间隙向着或背离 某些化学物质所在的部位做定向移动的现象称 为趋化作用。
• 吞噬作用是炎症防御反应中最重要的环节, 发 挥作用的细胞主要为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
• 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浆细胞都发挥免疫作用
大家好
29
4.炎症细胞的种类与功能
大家好
24
(一)变质
• 炎症局部组织发生的变性和坏死称为变 质。
• 炎症介质是指炎症过程中参与、介导炎 症反应的化学因子。
大家好
25
(二)渗出
• 渗出是炎症的重要标志,是消除病原因 子和有害物质的重要环节。
• 1.血流动力学改变: 是炎性渗出的前提。 • 2.血管通透性增加、液体渗出
第一章绪论第二章疾病概论
![第一章绪论第二章疾病概论](https://img.taocdn.com/s3/m/d63b52fc195f312b3169a557.png)
因果交替
外伤大出血
心排出量? 回心血量
↓
血压↓↓
微循环淤血
交感神经兴奋↓
毛细血管开放 组织缺血缺氧
微血管收缩
28
损伤和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损伤
疾病发展过程中,存在着损伤和抗损伤
的规律。
损伤和抗损伤相互依存,相互对立。
疾病的基本机制
1、神经机制:致病因素可以直接或间接影响神经 系统的功能而影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2、体液机制:体液因子通过内分泌、旁分泌和自 分泌的方式作用于局部或全身,影响细胞的代谢 与功能。 3、细胞机制:从细胞水平上阐述疾病发生的原理。 4、分子机制:从分子水平来研究生命现象和解释 疾病的发病机制。
哪些 是物 理因 素?
4、营养因素:
营养过多或营养不足都可以引起疾病。
各 类 必 需 或 营 养 物 质 缺 乏 或 过 剩 。
营 养 不 良
营 养 过 剩
18
5、遗传性因素:
遗传物质的改变可以引起遗传性疾病。 遗传因素的改变可使机体获得遗传易 感性。 遗传易感性:具有易患某种疾病的遗 传素质称为遗传易感性。
疾病过程中的一般规律
自稳态紊乱 因果交替规律 损伤和抗损伤规律 局部和整体的关系
自稳状态紊乱
自稳状态:是指机体内环境稳定以及机体
与外环境间保持协调的动态平衡。
稳态的维持是通过神经—体液等各种机
制自控调节的结果。
因果交替
因果交替:原始的病因所引起的某种变化, 即结果,这个结果又可作为新的原因而 引起另外的改变,产生新的结果。周而 复始,称因果交替。若因果交替规律向 好的方向发展,称良性循环。若因果交 替规律向坏的方向发展,称恶性循环。
健康?疾病?
第一章绪论及疾病概要PPT课件
![第一章绪论及疾病概要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17f4df93169a4517723a3f6.png)
损伤的修复
普通病理学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总论)
病
炎症
理
肿瘤
(共同规律)
学 系统病理学(各论) (一般规律)
病理学常用技术的原理及应用:
显微镜,免疫荧光,电镜,流式细胞,基 因芯片等
-
7
病理学的任务
运用现代医学的科学方法研究疾病的病 因、发病机制,以及患病机体的形态、 机能和代谢的改变,并探索其内在联系 及结局,从而阐明疾病的本质,为防治 疾病提供科学的理论基础。
病理学基础
主讲人:凌波
-
1
-
2
-
3
-
4
息肉病
-
5
什么是病理学?
概念:病理学(pathology)是研究人体疾 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发展规律、 机体病理变化、结局和转归的医学 基础学科。
目的:认识和掌握揭露疾病的本质和发生 发展规律,为疾病的诊治和预防提 供理论基础。
-
6
细胞、组织的适应和损伤
-
27
死亡(death)
即机体作为一个整体功能的永久停止,包括大脑 皮层功能和脑干功能的丧失。
脑死亡
自主呼吸停止; 不可逆昏迷; 脑干神经反射消失; 瞳孔散大或固定; 脑电波消失,呈平直线; 脑血液循环完全停止。
-
28
讨论: 临床宣告死亡, 以哪个作标准?
-
29
-
13
病理学的进展
器官病理学
解剖病理学
(organ pathology) (anatomical pathology)
组织病理学
(histopathology)
细胞病理学
(cytopathology)
超微结构病理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病理学的进展
器官病理学
(or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an pathology)
解剖病理学
(anatomical pathology)
组织病理学
(histopathology)
细胞病理学
(cytopathology)
超微结构病理学
(ultrastructral pathology)
免疫病理学、分子病理学
健康与疾病的概念
病理学基础
主讲人:凌波
息肉病
什么是病理学?
概念:病理学(pathology)是研究人体疾 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发展规律、 机体病理变化、结局和转归的医学 基础学科。 目的:认识和掌握揭露疾病的本质和发生 发展规律,为疾病的诊治和预防提 供理论基础。
病 理 学 系统病理学(各论) (一般规律)
健康(health):一种身体上、精神上 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而不只是没有疾 病及虚弱现象。 疾病(disease):机体在一定条件下,由 病因与机体相互作用而产生的一个损伤与抗 损伤的过程。
亚健康(sub-health):存在于健康(第
一状态)和疾病(第二状态)之间的状 态(第三状态),又称为次健康。它至少 包含3个相区别而延续的过程: 心身轻度失调状态 潜临床状态 前临床状态
营养不良(条件)
结核
根本病因:引发疾病的根源或引起 疾病的最本质的原因,起决定性作 用。具有必然性。
直接病因:在引发疾病过程中起推动 或加速作用的原因。 具有偶然性。 诱因:即促使某一疾病发生发展的因 素,属于条件范围。
发病学
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一般规律 和共同机制。 (一)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 1.损伤与抗损伤 2.因果交替 3.局部和整体
抗损伤反应
交感神经兴奋 儿茶酚胺
结果
小血管收缩 BP
恶性循环
组织 缺氧
血管麻痹扩张 血容量
血管通透性增加
血液外渗
组织进一步缺氧 酸中毒
原因
结果
局部和整体
局部
(咳嗽、咯血) 肺部病灶: 缩小痊愈 扩大扩散
整体
(发热、盗汗、乏力、消 瘦、血沉加快) 机体抵抗力↑ 机体抵抗力↓
病理学的任务
•侧重从形态学角度研究疾病、并密切联系 疾病时器官的代谢和功能; •研究疾病的始动因子即病因学; •研究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及各种影响因素, 即发病学; •研究病理变化与临床表现的关系。
病理学在医学中的地位
桥梁作用
研究疾病的 病因学、发 病学、和疾 病时机体的 形态、机能、 代谢等变化。
4.自稳调节紊乱
损伤与抗损伤
病因 外伤
损伤 组织破坏 血管破裂 出血 组织缺氧
抗损伤反应(代偿反应) 交感神经兴奋 血管收缩 心功能加强 血液凝固止血
凝血功能启动
过 强
严重失血 缺氧 休克 多器官功能衰竭
损伤与抗损伤在一定条件下可互相转化。
因果交替
病因 损伤性反应
外伤 血管破裂 大出血 CO BP
基础医学
临床医学
尸体剖检 人体病理学 活体组织检查 研究方法 细胞学检查
病理学的 研究方法
实验病理学 动物实验 研究方法 组织和细胞培养
人体病理学研究方法
尸体剖检(autopsy) 对死者的遗体进行病理解剖和后续的显 微镜观察,简称尸检。 活体组织检查(biopsy) 用局部切取、钳取、细针穿刺、搔刮和 摘取等手术方法,从活体内获取病变组织进 行病理诊断,简称活检。 细胞学检查(cytology) 通过采集病变处的细胞,涂片染色后进 行诊断。
病因学
病因学(etiology)是研究疾病发生原因和条件的科 学。 引起某种疾病不可缺少的特异性因素。 例:结核病——结核杆菌
种类: 生物性因素 理化性因素 营养性因素 遗传性因素 先天性因素 神经-内分泌因素 年龄因素
免疫性因素 性别因素 心理、社会因素 和生活方式
能够影响疾病发生发展的非特异性因素。 例:结核杆菌(病因) 病
(二)共同机制
1.神经机制:如惊恐、紧张 交感神经兴奋 心率加快、血压上升 高血压病。 2.体液机制:如严重腹泻 体液量 休克。 激素分泌异常 内分泌疾病。 3.细胞分子机制: ①细胞机制:如严重缺血 缺氧 细胞坏死、 凋亡 器官功能障碍; ②分子机制:如蚕豆病 血红蛋白分子结构 异常 溶血。
疾病的经过与转归
(一)疾病的经过
潜伏期 前驱期 临床症状明显期 转归期
(二)疾病的转归
康复 死亡
康复
完全康复:即病因消除,症状消失, 受损组、 织细胞的功能、代谢和形态结构完全恢 复正常。 不完全康复:即病理损害得到控制, 主要症状消失,但机体仍遗留不同程度 的形态结构变化和功能、代谢障碍,只 有通过代偿功能才能维持相对正常的生 命活动。
病理学常用技术的原理及应用:
显微镜,免疫荧光,电镜,流式细胞,基 因芯片等
普通病理学 (总论)
细胞、组织的适应和损伤 损伤的修复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炎症 肿瘤 (共同规律)
病理学的任务
运用现代医学的科学方法研究疾病的病 因、发病机制,以及患病机体的形态、 机能和代谢的改变,并探索其内在联系 及结局,从而阐明疾病的本质,为防治 疾病提供科学的理论基础。
死亡(death)
即机体作为一个整体功能的永久停止,包括大脑 皮层功能和脑干功能的丧失。
脑死亡
自主呼吸停止; 不可逆昏迷; 脑干神经反射消失; 瞳孔散大或固定; 脑电波消失,呈平直线; 脑血液循环完全停止。
讨论: 临床宣告死亡, 以哪个作标准?
实验病理学研究方法 动物实验(animal experiment) 运用动物实验的方法,可在适宜 动物身上复制出某些人类疾病的动物 模型。 组织和细胞培养(tissue and cell culture) 将某种组织或单细胞用适宜的培 养基在体外培养,可研究在各种因子 作用下细胞、组织病变的发生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