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职称《财务管理》知识点:递延所得税
递延所得税核算详解
![递延所得税核算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ddc5db3b7375a417876f8f0c.png)
递延所得税核算方法一、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不是通过以前损益调整科目核算的。
企业会计准则要求对企业所得税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进行核算。
其实,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也是纳税影响会计法的一个分支,他是从资产负债表出发,通过比较资产负债表上列示的资产、负债按照企业会计准则规定确定的账面价值与按照税法规定确定的计税基础,对于两者之间的差额分别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与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负债与递延所得税资产,并在此基础上确定每一期间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
资产的计税基础:比如为一项应受账款20000,提了2000的坏帐准备,则其帐面价值是20000-2000=18000。
但税法规定,不符合税前扣除标准的准备金项目,不允许税前扣除,当期只能扣除20000*0.5%=100,则多提的1900准备金,当期不得扣除。
那么这项应收帐款的计税基础=帐面价值+会计处理大于税法边准的金额=18000+1900=20000-20000*0.5%=19900 负债的计税基础比如,期末应付职工薪酬贷方余额为10000,在以后实际支出时,可以税前全额扣除。
但税法对于负债的扣除依据,与会计处理中的权责发生制不同,而是采用收付实现制。
所以,当期没实际发生的职工薪酬支出不能税前扣除,则计税基础为0。
两者的计算公式你已经说了,简单来说就是下面两条: 负债的计税基础=负债账面价值-未来可抵扣金额资产的计税基础=未来可抵扣的金额其实不管是从资产和负债的定义来看,还是从计算公式来看,两者的性质就是不同的,要追究其根本意义就比较困难,算是学术范围了。
而我们只要学会记忆计算方法和大致理解差别就行,如果实在不能理解就强制记忆我个人的理解是,负债的计税基础即税务局认为负债发生的过程中需要交税的部分,负债一般会转化为企业支出,有的支出税务不认可。
就像有的费用能税前扣除,有的不能税前扣除的那种感觉。
比如有某些不能税前扣除的应付工资100,在未来能抵扣的金额为0,那么这笔应付工资的计税基础就是100-0=100,就是说这笔工资支出100都需要交企业所得税(这个倒是不产生暂时性差异) 反过来理解资产的计税基础,即税务局认为资产在损耗过程中不用交税的部分,就像有的收入是应税的,有的收入是免税的感觉。
真正透彻理解递延所得税
![真正透彻理解递延所得税](https://img.taocdn.com/s3/m/0beb5d39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9c.png)
真正透彻理解递延所得税一、递延所得税产生的原因是由于会计和税法的认定的不同导致的。
会计是企业根据会计准则的规定自己编制的报表,而并不一定符合税法的规定,税务机关并不一定认可,税务机关认可的肯定是符合税法的规定,而不是会计准则的规定。
所得税这章的逻辑是:会计和税法的规定不一致→资产和负债的账面价值和计税基础不一致→暂时性差异→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递延所得税→所得税费用。
二、理清几个概念资产的账面价值=原值-折旧/摊销-减值准备负债的账面价值=原值资产的计税基础:目前时点上税法认为该资产值多少钱负债的计税基础=原值-未来抵扣金额营业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研发费用-财务费用+其他收益+投资收益+净敞口套期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收益-信用减值损失-资产减值损失+资产处置收益利润总额=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费用应纳税所得额=税前会计利润+纳税调整增加额-纳税调整减少额纳税调整:(站在税务角度,就好理解了。
交税要按照税务的来,会计上你要做调整)收益:会计上认,而税法上不认,收益多计了,需要调减会计上不认,而税法上认,收益少计了,需要调增。
费用:会计上认,而税法上不认,费用多计了,收益变少了,需要调增会计上不认,而税法上认,费用少计了,收益变多了,需要调减。
应交所得税 = 应纳税所得额 * 所得税税率递延所得税的意思就是递延到以后的所得税,以后可能多交,也可能少交。
站在现在时点来看,以后要多交就属于负债,称为递延所得税负债,反之,就属于资产,称为递延所得税资产。
由于会计和税法的差异,税法不完全认可会计的处理方式。
应纳税所得额=税前会计利润+纳税调整增加额-纳税调整减少额,就是按照税法规定某一期需要缴纳所得税的应纳税所得额是在会计利润基础上通过调增调减得来的。
也就是说,这样算出来的应交所得税对应的所得税费用,才是当期实际缴纳的所得税费用,这是基于税法的规定,事实上会计上并不认可这样做,但纳税得听税务机关的,按照税法的规定来。
2019中级会计实务107讲第82讲递延所得税负债和递延所得税资产
![2019中级会计实务107讲第82讲递延所得税负债和递延所得税资产](https://img.taocdn.com/s3/m/5fc473077f1922791788e8b8.png)
第二节递延所得税负债和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负债的确认【例?判断题】(2017年考题)对于采用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企业在持有意图由长期持有转为拟近期出售的情况下,即使该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不同产生了暂时性差异,也不应该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影响。
(【答案】X【解析】持有意图改为拟近期出售的情况下,暂时性差异将在可预见的未来转回,所以应该确认相关递延所得税影响。
二、递延所得税资产的确认匚丽认二"I I - n 1 y [1 i \ 1 召;;(M5递延所得税资产期的III陡卑得的应纳税啣?八丿额対闪货,所絆税费用* [丽性是异计入到预炉#项K他缘合收益T K•他权滋工具投叛公ft仰伉变动产工的g畀ffi#・卄同控制下吸收a井11免税*合井方个别报农««本公枳制揑股會并H免税*合并播k中按食允仰值调a子公间伞很11$饵存收益•会汁政颈变匹或的期总错产生的秤时性輕异【提示】44冋时,作相反分彖【例题】某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 , 2018年产生一项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为100万元,预计该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在2019年可以转回,2018年年末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为多少?【假设1】2019年预计应纳税所得额为80万元,计入递延所得税资产的金额最多只能=80 X25%=20 (万元)【假设2】2019年预计应纳税所得额为150万元,计入递延所得税资产的金额最多只能二100 X25%=25 (万元)【假设3] 2019年预计应纳税所得额为0万元(发生亏损)计入递延所得税资产的金额只能二0 X25%=0 (万元)【例题】2 X16年度甲公司因产品质量保证计提预计负债80万元,当年度实际发生保修费用50万元。
2 X 17年度实际发生保修费用10万元,本年未计提。
2 X18年未实际发生保修费用,保修期满将预计负债余额全部结转。
适用所得税税率为25%,未来期间不变,且未来能够取得足够应纳税所得,不考虑其他事项,且在X16年之前未计提过产品质量保修费用。
递延所得税的会计分录
![递延所得税的会计分录](https://img.taocdn.com/s3/m/f74babff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d6.png)
递延所得税的会计分录
递延税项是指尚未支付的所得税,它由以下两个组成部分构成:递延所得税负债和递延所得税资产。
递延所得税负债(Deferred income tax liabilities)是指未来应
对外部部分所得税支付的义务,而这些税款在当前会计期间的税务报表中已经确认为支出。
递延所得税负债一般出现在下列情况下:当公司对某些收入或利润尚未计入税务报表时或者在税务报表中对某些支出计入时。
会计分录如下:
借:递延所得税负债贷:所得税费用
递延所得税资产(Deferred income tax assets)是指公司预计未
来能够享受到的减免外部部分所得税的未来经济利益。
递延所得税资产一般出现在下列情况下:当公司对某些收入或利润已计入税务报表,但在未来会计期间中可减免对外部部分所得税产生的结果,或者在税务报表中对某些支出未计入时。
会计分录如下:
借:所得税费用贷:递延所得税资产
需要注意的是,递延所得税负债和递延所得税资产的计算方法和会计处理方法可能因国家和地区税法的不同而略有差异。
因此,在实际操作中,应按照当地相关法规和准则进行准确计算和处理。
递延所得税借贷方向的含义
![递延所得税借贷方向的含义](https://img.taocdn.com/s3/m/6bdff29a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5d80656.png)
递延所得税借贷方向的含义一、递延所得税借贷递延所得税借方表示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增加或发生的借方金额。
当递延所得税资产的金额增加时,通常会在递延所得税借方科目。
上记录借方金额,从而增加递延所得税资产的余额。
递延所得税贷方表示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增加或发生的贷方金额。
递延所得税负债是指由于会计利润与纳税利润存在差异,导致当前应缴纳的所得税超过当前会计利润所应纳税额的差额。
二、递延所得税会计分录借: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资产(或贷方)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递延所得税负债(或借方)递延所得税包括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
递延所得税资产发生额=递延所得税资产期末余额-递延所得税资产期初余额递延所得税资产发生额为正数(增加),记入借方。
递延所得税资产发生额为负数(减去),记入贷方。
递延所得税负债发生额=递延所得税负债期末余额-递延所得税负债期初余额递延所得税负债发生额为正(增加)数,记入贷方。
递延所得税负债发生额为负数(减少),记入借方。
递延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负债期末余额-递延所得税负债期初余额)-(递延所得税资产期末余额-递延所得税资产期初余额)三、递延所得税资产的确认和计量一般原则(1)确认因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应以未来期间可能取得的应纳税所得额为限。
⑵对于按照税法规定可以结转以后年度的未弥补亏损和税款抵减,应视同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处理。
(3)企业合并中,按照会计规定确定的合并中取得的各项可辨认资产、负债的入账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之间形成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应确认相应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并调整合并中应予以确认的商誉等(先调整资本公积最后影响商誉的金额)不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的情况企业发生的某项交易或事项不属于企业合并,并且交易发生时既不影响会计利润也不影响应纳税所得额,且该项交易中产生的资产、负债的初始确认金额与其计税基础不同,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所得税准则中规定在交易或事项发生时不确认相应的递延所得税资产。
如何区分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
![如何区分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https://img.taocdn.com/s3/m/964131dbad02de80d4d84092.png)
一,基础知识: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应纳税暂时性差异,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负责。
1,暂时性差异:指会计核算的所得税费用与税法核算的应交所得税之间的差异是暂时的,以后会一致。
2,永久性差异:指会计核算的所得税费用与税法核算的应交所得税之间的差异永久的。
3,可抵扣晢时性差异和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可以理解记忆为:所得税费用按会计准则核算,但是应交所得税是按税法核算,两间之间的差异表现为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和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4,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对应递延所得税资产,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对应递延所得税负责。
5,永久性差异要调整应纳税所得,但是不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或者递延所得税负责。
即永久性差异直接调整所得税费用和应交所得税科目的金额。
一,进一步理解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责1,资产的账面价值>计税基础,形成应纳税暂时性差异,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2,资产的账面价值<计税基础,形成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把资产和计税理解为所得税金额,以资产账面金额为要交的所得税。
比如资产账面200>计税100 ,理解为应交纳200,会计按200交,会计问题,但是税局按100收,收少了,以后会收回,所以确认负责,即“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即“递延所得税负债”。
同理,比如资产账面100<计税200 ,理解为应交纳100,但是税局按200收,收多了,以后会退回,所以确认资产,即“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即“递延所得税资产”。
1,负债的账面价值>计税基础,形成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2,负债的账面价值<计税基础,形成应纳税暂时性差异,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把资产和计税理解为所得税金额,负责要以计税金额为要交的所得税。
比如负债账面200>计税100 ,理解为应交纳100,税局按100收,税局没问题,但是会计按200交,交多了,以后会收回,所以确认资产,“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即“递延所得税资产”。
《递延所得税》课件
![《递延所得税》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bb51a91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1296051.png)
02
递延所得税的会计处理
递延所得税负债的会计处理
01
递延所得税负债的确认
在某些情况下,企业可能需要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例如当应纳税所得
额大于会计利润时。递延所得税负债应以应纳税暂时性差异转回期间适
用的所得税税率计量。
02
递延所得税负债的计量
递延所得税负债应以应纳税暂时性差异转回期间适用的所得税税率计量
递延所得税的核算方法选择
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和税法规定 ,选择合适的递延所得税核核算方法有分 步法和直接法,其中分步法更为
常用。
递延所得税的核算风险控制
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确保递延所得税核算的准确 性和合规性。
加强税务培训和指导,提高财务人员的专业水平和合规 意识。
03
递延所得税的税务处理
递延所得税的税务规定
递延所得税的定义
递延所得税的计税基础
递延所得税是指企业或个人在某个纳 税年度内应缴纳的税款延迟至以后年 度缴纳的税款。
递延所得税的计税基础是纳税人应纳 税所得额,根据税法规定进行计算。
递延所得税的适用范围
递延所得税适用于企业所得税和个人 所得税,主要适用于符合特定条件的 纳税人。
。如果未来所得税税率上升,递延所得税负债将增加;如果未来所得税
税率下降,递延所得税负债将减少。
03
递延所得税负债的账务处理
在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时,企业应将其记录在账簿中,并调整相应资产
的账面价值或计入当期损益。
递延所得税资产的会计处理
递延所得税资产的确认
在某些情况下,企业可能拥有递延所得税资产,例如当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存在时。递延所 得税资产应以可抵扣暂时性差异转回期间适用的所得税税率计量。
递延所得税通俗易懂讲解
![递延所得税通俗易懂讲解](https://img.taocdn.com/s3/m/5453189c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6ff4284.png)
递延所得税通俗易懂讲解
企业承受负债或买卖货物时,会产生未实现的收益,对这种收益的税收管理被称为递
延所得税。
按税收法规定,递延所得税是指企业在本会计期间收回投资所得收益(包括本
金回收和利息),即:借款利息、股息等收益,由于未被企业当期发生,而被企业拖延到
下一会计期间才确定发生计提所得税,及已发生本会计期间未付清,到下一会计期间付清
的税收。
根据税收法规,企业可以在本会计期间抵扣经营所得的递延所得税,但这需要遵循一
定的税收要求。
递延所得税的计算方法一般为:根据本会计期间发生的事项,预估未来一
段时间内的可能税收发生额,并根据本会计期间成本所支付的税率确定相应的递延所得税。
税收法规规定,递延所得税金必须在上一会计期间的财务报表上反映,本会计期间结
束时由企业计提税收,须申报并缴纳。
一般来说,企业应当在本会计期间结束后30日内,将本会计期间的应纳税款缴纳完毕,其中已经计提的递延所得税也要在30日内缴纳,但
不能使用财务费用留存本金缴纳递延所得税。
要注意的是,企业缴纳递延所得税时,还需要将相关问题上报税务机关,以便提供税
收凭证,避免递延所得税缴纳出现差错。
另外,由于递延所得税金只有在报税之後才能抵
免经营所得税,因此,企业应尽早缴纳递延所得税,以便尽快获得抵免费用。
总而言之,递延所得税是一种负债投资收益的税收管理,对于企业的纳税管理至关重要。
此外,企业要完整适用税收条例,妥善处理企业,尽可能减少企业的递延所得税负担,以降低企业的税负。
中级会计实务递延所得税资产与递延所得税负债
![中级会计实务递延所得税资产与递延所得税负债](https://img.taocdn.com/s3/m/0dba1152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f8.png)
中级会计实务递延所得税资产与递延所得税负债递延所得税资产与递延所得税负债是指企业根据当期会计利润与当期应纳税所得额之间的差异而形成的未实际纳税或退税的未缴所得税额。
本文将详细探讨中级会计实务中关于递延所得税资产与递延所得税负债的相关知识。
一、递延所得税资产的概念及分类递延所得税资产是指当期会计利润额按照适用的所得税税率计算应纳税额与税务部门核定的应纳税额之间的差额。
对于企业来说,这段差额将来可以用于抵扣未来的实际纳税,因此构成了一种资产。
根据会计准则的要求,递延所得税资产可以分为两类:可抵扣递延所得税资产和考虑不确定性的递延所得税资产。
可抵扣递延所得税资产是指预计将来能够利用的税收减免、亏损结转、捐赠赤字可抵扣等因素而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
考虑不确定性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是指企业在计算递延所得税资产时,除了可抵扣递延所得税资产所考虑的因素外,还要考虑将来是否能够实现与遗落递延所得税资产相关的收入、费用、税收减免和亏损结转等情况。
对于这部分递延所得税资产,在资产负债表上需进行披露说明。
二、递延所得税负债的概念及分类递延所得税负债是指企业由于会计利润与纳税利润之间存在差异而形成的尚未实际缴纳的所得税额。
这是企业将来必须支付给税务部门的一种负债。
与递延所得税资产类似,递延所得税负债也可以分为两类:可抵扣递延所得税负债和考虑不确定性的递延所得税负债。
可抵扣递延所得税负债是指企业在计算递延所得税负债时,将来可以利用的税收减免、亏损结转、抵免漏报税款等因素所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负债。
考虑不确定性的递延所得税负债是指企业在计算递延所得税负债时,除了可抵扣递延所得税负债所考虑的因素外,还要考虑将来是否能够实现与遗留递延所得税负债相关的收入、费用、税收减免和亏损结转等情况。
对于这部分递延所得税负债,在资产负债表上需进行披露说明。
三、递延所得税资产与递延所得税负债的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与递延所得税负债的确认是一个需要注意的环节。
递延所得税计算方法公式
![递延所得税计算方法公式](https://img.taocdn.com/s3/m/dbe7d170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dd.png)
递延所得税计算方法公式1.确定税基差异:税基差异是指税法和会计准则对于企业收入和支出的确认和计量方式之间的差异。
税基差异主要包括:税前收入或支出在会计准则下被确认或计量,但在税法下不被认可或计量;以及税前收入或支出在会计准则下未被确认或计量,但在税法下被要求认可或计量。
2.计算递延所得税负债或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负债或递延所得税资产是指由于税基差异而可能形成的未来应纳税额或可抵扣税额。
递延所得税负债表示企业将来必须向税务机关支付的额外税款,递延所得税资产表示企业将来可以用来减少应纳税额的可抵扣税额。
3.计算税率:在计算递延所得税的过程中需要使用适用的税率。
递延所得税负债或递延所得税资产的计算应使用预计适用的税率。
预计适用的税率是指在递延所得税发生时或到期时的预计适用税率。
4.计算递延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费用是指企业在会计期间内计入损益表的递延所得税负债或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变动金额。
递延所得税费用的计算公式为:递延所得税费用=期末递延所得税负债(资产)余额-期初递延所得税负债(资产)余额。
5.报告递延所得税:递延所得税费用应该在企业的财务报表中进行披露。
通常,在资产负债表中应分别列示递延所得税负债和递延所得税资产,而递延所得税费用则应在损益表中呈现。
需要注意的是,递延所得税的计算方法具体应遵循所适用的税法和会计准则的规定,因此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可能会有所不同。
此外,递延所得税的计算也可能受到企业的具体情况和会计政策的影响,因此可能存在一定的灵活性。
总之,递延所得税的计算方法是基于税基差异的,并通过计算递延所得税负债或递延所得税资产来反映税法和会计准则之间的差异。
递延所得税的计算公式较为复杂,需要结合税率和企业的具体情况进行计算,并在财务报表中进行披露。
会计准则所得税—递延所得税的列报
![会计准则所得税—递延所得税的列报](https://img.taocdn.com/s3/m/ecda9f23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f800752.png)
会计准则所得税—递延所得税的列报在会计准则中,所得税是一个重要的财务要素,它对企业的财务报表和业绩评估有着重要的影响。
为了准确反映企业的盈利状况,会计准则规定了递延所得税的列报要求。
本文将针对会计准则所得税中的递延所得税进行探讨,并解释递延所得税列报的相关内容。
一、递延所得税的概念和作用递延所得税是指由于企业在纳税利润和会计利润之间存在的差异而引起的所得税负债或所得税资产。
它反映了企业未来的税务赋予或税务减免。
递延所得税的核心概念是“时间差异”,即企业纳税利润和会计利润在不同会计期间之间的差异。
递延所得税的作用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
首先,递延所得税可以体现企业在未来会产生的税务负担或税务减免,有助于提供准确的财务信息。
其次,递延所得税可以反映企业的财务稳定性和经营状况,为投资者和利益相关者提供决策依据。
二、递延所得税的计算方法递延所得税的计算方法主要包括两种,分别为临时性差异法和永久性差异法。
1. 临时性差异法临时性差异法是指根据会计准则要求,将企业在不同会计期间之间产生的临时性差异纳入递延所得税的计算范畴。
临时性差异是指在不同会计期间内,由于会计处理方法的不同而产生的差异,包括收入确认和费用计提的时机以及资产和负债的计量差异。
计算递延所得税的步骤如下:(1) 确定会计利润和纳税利润之间的临时性差异;(2) 根据适用税率计算税务负债或税务资产;(3) 根据适用税率计提递延所得税。
2. 永久性差异法永久性差异法是指将企业在不同会计期间产生的永久性差异纳入递延所得税的计算范畴。
永久性差异是指由于税法规定或特殊会计处理方法而导致的无法消除的差异,通常不会影响企业未来的税务负债或税务减免。
计算递延所得税的步骤如下:(1) 确定会计利润和纳税利润之间的永久性差异;(2) 根据适用税率计算税务负债或税务资产;(3) 根据适用税率计提递延所得税。
三、递延所得税的列报要求根据会计准则的要求,企业需要在财务报表中明确列报递延所得税的资产和负债。
什么是递延所得税资产
![什么是递延所得税资产](https://img.taocdn.com/s3/m/7ff3a506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9b.png)
什么是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资产是指企业在会计报表中为暂时性差异而计提的所得税资产,这些差异可能是由于不同的会计和税务制度以及不同的时期所造成的。
递延所得税资产在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
了解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定义、计算和作用,有助于企业的税务筹划和财务管理。
一、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定义递延所得税资产是指企业在税务和会计处理上,由于存在暂时性差异而形成的一种资产。
这些差异包括企业会计政策和税务法规不一致所导致的误差、资产确认不同步所造成的调整以及减值等。
在会计准则上,企业应该将递延所得税资产的金额和范围明确进行披露。
递延所得税资产的计提应该根据财务报表的财产损益和资产负债表之间的差异进行分析和计算。
二、递延所得税资产的计算方法递延所得税资产的计算方法是企业所得税法规定的。
计算式为:递延所得税资产=临时性差异额×当前所得税率其中,“临时性差异额”指企业在税务和会计处理上不同步导致的差异,而当前所得税率则是指当前企业所处税务区域对应的税率。
临时性差异额包括:固定资产的递延税额、有形资产的递延税额、应收款项的递延税额、费用及损失的递延税额、长期划分为短期债务的递延税额和长期股权投资的递延税额等。
三、递延所得税资产的作用递延所得税资产对企业有很大的作用。
首先,它可以减少企业税务上的负担,提高企业的盈利水平。
因为递延所得税资产意味着企业在未来的纳税期中可以减少应缴的所得税额度。
这样就可以在现正在计入成本、开支和费用的资源中节省一部分所得税支出,从而提高企业的盈利水平。
其次,递延所得税资产有助于企业进行税务筹划。
通过递延所得税资产的计算和分析,企业可以合理安排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之间的关系,从而避免出现非法合规和违规操作。
同时,企业可以通过递延所得税资产的计算来预测未来的税收状况,进一步制定合理的税务规划,降低企业税务风险。
最后,递延所得税资产可以提高企业的信誉度和财务透明度,为企业赢得更多的信任和合作机会。
递延所得税问题(一)
![递延所得税问题(一)](https://img.taocdn.com/s3/m/000f0bf7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1b.png)
递延所得税问题(一)递延所得税问题,对于初学GAAP的同学来讲,备受折磨。
今天讲下递延所得税的精髓问题。
1、递延所得税是怎么产生的?公司所得税(Income tax)是按照美国税法(Internal Revenue Code)的规定,计算出应纳税所得(T axable income),然后再乘以税率求出来的。
换句话讲,税法本身也给了企业一套会计核算体系。
而公司的财务报表,要按照美国会计准则(GAAP)来进行编制,GAAP和IRC对于某些交易的确认不同,自然根据GAAP算出的税前会计利润(Pre-tax financial income)和应纳税所得(Taxable income)不同,这也就意味着根据税前会计利润(Pre-tax financial income)计算要交的税,和税法(IRC)算出要交的税金额不一致。
那企业交税时听谁的呢?当时是税法(IRC),因为关系到政府的钱袋子。
那财务报表怎么办呢?就想出来方法和会计科目调整就好了,这就是递延税产生的原因。
GAAP,会计确认方法是权责发生制(Accrual basis)。
IRC,会计确认方法是对很多交易采取收付实现制(Cash basis)。
2、永久性差异(permanent differences)和暂时性差异(temporary differences)有什么区别?上一个问题提到,是税法(IRC)和会计准则(GAAP)对待交易处理方式不同,才造成应纳税所得(T axable income)和税前会计利润(Pre-tax financial income)有差异。
差异又分为两种类型:永久性差异和暂时性差异。
(1)永久性差异,就是该交易永远只计入一方,要么计入税前会计利润(比如:各个州或市发行公债的免税利息收入,在GAAP下要确认,但IRC不确认),要么计入应纳税所得(比如dividends received deduction)。
(2)暂时性差异,就是该交易在两边都要确认,只不过确认的时间不一致。
递延所得税核算方法介绍
![递延所得税核算方法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431b4305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856d54e.png)
一,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不通过以前的损益调整账户入账。
《企业会计准则》要求企业所得税采用资产负债表负债法计算。
事实上,资产负债表负债法也是税收影响会计法的一个分支。
从资产负债表入手,将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确定的资产负债表所列资产和负债的账面价值与按照税法确定的账面价值进行比较。
对于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和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负债和递延所得税资产,并以此为基础确定各期损益。
所得税费用。
当资产的账面价值低于计税基础时,将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当资产的账面价值大于计税基础时,产生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当负债的账面价值大于计税基础时,将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当负债的账面值低于计税基础时,产生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与“递延所得税资产”项目相符。
新增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时计入借方,可抵扣暂时性差异转回时计入贷方。
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与“递延所得税负债”项目相匹配,在新增应纳税暂时性差异时计入贷方,在应纳税暂时性差异转回时计入借方。
二,一、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的确认范围根据新《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的规定,不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的交易主要存在三种情况:一是商誉的初始确认;二是交易中产生的资产或资产具有“非企业合并交易,交易发生时既不影响会计利润也不影响应纳税所得额(或可抵扣亏损)”的特征。
负债;第三,满足“被投资企业能够控制暂时性差异转回时间且暂时性差异在可预见的未来很可能不会转回”条件的企业,与对子公司、联营企业和合营企业的投资有关。
应税暂时性差异。
同理,企业不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主要有以下三种情况:一是具有“该交易不是企业合并;该交易不影响交易时的会计利润或应纳税所得额(或可抵扣亏损)”;企业具有“暂时性差异在可预见的未来很可能转回;未来很可能取得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应纳税所得额”的企业。
扣除暂时性差异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第三,在资产负债表日,如果未来期间很可能无法获得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来抵消递延所得税资产的收益。
递延所得税
![递延所得税](https://img.taocdn.com/s3/m/dd90745c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b1.png)
一、递延所得税的通俗(tōnɡ sú)理解通俗地理解,递延所得税是因为资产和负债在会计上转作收入和费用入账的会计期间与税法上作为应纳税所得和税前可抵扣费用的期间不同,导致税务局给公司(ɡōnɡ sī)计算的税和公司财务计算的税不一致。
1. 递延所得税资产的通俗理解。
若税务局给公司计算的所得税大于公司财务计算的所得税,公司按前者缴纳,多缴的部分可看作是暂时放在税务局的资产,报表中通过“递延所得税资产”项目反映(fǎnyìng),以后缴税时可以少缴。
2. 递延所得税负债的通俗理解。
若税务局给公司计算的企业所得税小于公司财务计算的企业所得税,公司按前者缴纳,少缴部分可看作是欠税务局的债,报表中通过“递延所得税负债”项目反映(fǎnyìng),以后缴税时就要多缴。
递延所得税资产是预计可以用来抵税的资产,即未来可以少缴税,企业所得税的缴税总额不变,只是缴纳的期间不同。
递延所得税负债则正好相反(xiāngfǎn),是现在少缴,以后多缴。
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递延所得税负债反而能使企业获得税收的时间价值,对企业的现金流量更加有利。
二、递延所得税对企业个别报表利润的影响根据递延所得税的披露规定,个别报表中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在符合条件时可以相互抵销,以抵销后的净额列示。
纵观公司财务报表,递延所得税抵销后的净额绝大多数为递延所得税资产。
因此,本文以递延所得税资产为例分析其对利润的影响。
导致企业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且影响当期损益的业务主要有:①各类资产(包括应收款项、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长期股权投资等)的减值;②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的下跌;③固定资产折旧年限少于税法规定的最低年限;④当期计提但未实际发生的产品“三包费”;⑤已计提未实际支付的职工薪酬;⑥可抵扣亏损。
下文将以实例说明上述业务的影响(以下例题中,企业所得税税率均为25%):1. 各类资产减值的影响。
例1:A企业期末存货账面余额为100万元,存货跌价准备的余额为5万元,递延所得税资产余额为1.25万元。
递延所得税会计账务处理、附工作底稿及附注模板
![递延所得税会计账务处理、附工作底稿及附注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3e11dde3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1c.png)
递延所得税会计账务处理、附工作底稿及附注模板一、递延所得税的理论对于没学过递延所得税理论的同学,学起来可能有点吃力,因为当年学递延所得税的时候,反反复复花了好多时间。
懂理论的同学,可以直接跳到第二个标题。
不过也没关系,即使理论看的云里雾里,把后面的关于递延所得税那几种情况记住,就足以应对实务。
讲递延所得税之前,先讲几个概念:账面价值、计税基础、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1、账面价值:就是资产负债表中的数。
2、计税基础:计税基础,可以理解为税法口径的资产负债表中各个科目的账面价值。
而企业对外报出的报表,是会计口径的报表。
学财务管理的时候,还会接触到管理口径的报表。
那么,税法口径的账面价值怎么确定呢?换个说法,计税基础怎么确定呢?一般来说,资产的计税基础就是购买时的付出的对价,也就是历史成本。
但在会计中,有些资产是以公允价值计量的,比如金融资产,这时候, 账面价值和计税基础就不一样了。
绝大多数情况,计税基础和账面价值是一样的,只要把不一样的地方记住就可以了。
下面会讲到计税基础和账面价值不一样的地方。
3、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资产的账面价值< 计税基础,或负债的账面价值> 计税基础,就会形成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资产的账面价值< 计税基础可以这么理解:资产会消耗掉,然后进入损益,账面价值小于计税基础,说明会计口径消耗得快,税法口径消耗得慢,税法口径会把多消耗的那部分纳税调增。
调增的这部分,以后年度还是可以抵扣的,所以叫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负债的账面价值> 计税基础可以这么理解:比如预计负债,税法规定,负债真正发生的时候才能确认,预计负债只是预提,税法不认,计税基础是0,那么账面价值就会大于计税基础。
企业确认预计负债,对应的损益科目是营业外支出,影响利润了,在计算所得税的时候调增,在真正发生的时候才可以抵扣,所以叫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4、应纳税暂时性差异:资产的账面价值> 计税基础,或者负债的账面价值<计税基础,就会形成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递延所得税最通俗的理解
![递延所得税最通俗的理解](https://img.taocdn.com/s3/m/6b8277c1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95fe90e.png)
递延所得税最通俗的理解
产生递延所得税原因:是初始计量时,资产的账面价值和税务基础是一样的,只是因为后期核算时每期计入费用或者成本的金额不一致导致,这样导致会计上计算的所得税费用和税务上计算的应纳税的所得额有差异,为了调整两者之间的差异产生了递延所得税资产/负债这两个科目,但这种差异只是暂时的,到最后资产的计税基础和账面价值又都成为0或者一个相同的金额。
以递延所得税资产为例:期末时资产账面小于计税基础,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对应递延所得税资产,当期多缴税后期少交税。
会计分录为:
借:所得税费用
递延所得税资产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理解:期末资产的账面<计税基础,
1. 说明当期的账面资产折旧或者摊销>税务,因此当期的会计利润<税务利润,所以会计上的所得税费用就<应纳税额,递延所得税资产与所得税费用在相同方向,多交税,得出: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资产=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2. 说明未来计税基础比账面可以多抵扣,未来少交税,即后期递延所得税资产在贷方(与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相同方向,冲减该科目)。
递延所得税课件
![递延所得税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632e97d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b37335d.png)
《递延所得税》PPT课件
17
第二节 计税基础与暂时性差异
2、预收账款产生的差异
• 一般情况下,税法对收入的确认与会计的规定相同计税
时不计入纳税所得。此时,未来可税前扣除的金额为0计 税基础=账面价值,不产生暂时性差异。
• 某些情况下,税法规定应将其计入当期纳税所得,这样 预收款的取得当期已经交纳了所得税,因此,未来期间 在会计上确认收入时,不应再计入纳税所得,而予全额 税前扣除,计税基础=0。
• 所得税法规与会计准则规定相互分离的必然结果。
《递延所得税》PPT课件
第一节 所得税会计概述
二、国际上两种观点
• 收益分配观(利润观)
企业向政府交纳税金也具有利润分配的性质,与向投 资者分配的利润和现金股利,是企业的一项利润分配。
• 费用观
企业向国家交纳各种税金与企业其他支出一样,属于 费用性质
《递延所得税》PPT课件
21
第三节 递延所得税的核算
递延所得税负债的计量
(1)交易或事项发生影响到会计利润或应纳税所得额的,
相关的所得税影响应作为所得税费用的构成部分。
借:所得税费用 贷:递延所得税负债 (或相反)
(2)对于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交易或事项的应纳税 暂时性差异,其所得税影响额应增加或减少所有者权 益。 借: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贷:递延所得税负债
税法与会计准则资产计量的差异 – 对公允价值的认定问题 – 资产减值问题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计税基础 = 取得成本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账面价值=期末公允价值 例2-2:见P77页
《递延所得税》PPT课件
第二节 计税基础与暂时性差异
固定资产产生的暂时性差异 • 固定资产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的确定
递延所得税资产的确认和计量
![递延所得税资产的确认和计量](https://img.taocdn.com/s3/m/50d41fde915f804d2a16c108.png)
递延所得税资产的确认和计量一、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资产,通俗的说,是指企业根据企业所得税法的规定当期和以前期间已缴纳的企业所得税额,大于根据会计准则规定处理应缴纳的企业所得税额,这一差异在将来期间会计处理时,转回会削减将来期间根据会计准则处理确定的应纳税所得额和应缴所得税,这对于企业来说是一项递延资产,称为递延所得税资产。
从会计处理的角度说,递延所得税资产是对于可抵扣临时性差异,以将来期间很可能取得用来抵扣可抵扣临时性差异的应纳税所得额为限确认的一项资产。
企业应当将当期和以前期间已支付的所得税超过应支付的部分确认为资产。
存在可抵扣临时性差异的,应当根据所得税会计准则规定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
从税务处理的角度来看,它是因为税法与会计准则差异造成的影响,税法一般不考虑递延所得税资产。
二、递延所得税资产确认的一般原则递延所得税资产产生于可抵扣临时性差异。
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不同产生可抵扣临时性差异的,在估计将来期间能够取得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用以利用该可抵扣临时性差异时,应当以很可能取得用来抵扣可抵扣临时性差异的应纳税所得额为限,确认可抵扣临时性差异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
有关交易或事项发生时,对税前会计利润或是应纳税所得额产生影响的,所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应作为利润表中所得税费用的调整;有关的可抵扣临时性差异产生于直接计入全部者权益的交易或事项的,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也应计入全部者权益;企业合并中取得的有关资产、负债产生的可抵扣临时性差异,其所得税影响应相应调整合并中确认的商誉或是应计入合并当期损益的金额。
三、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的限额递延所得税资产的确认,应以将来期间很可能取得的用来抵扣可抵扣临时性差异的应纳税所得额为限。
在可抵扣临时性差异转回的将来期间内,企业无法产生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用以利用可抵扣临时性差异的影响,使得与可抵扣临时性差异相关的经济利益无法实现的,则不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企业有明确的证据表明其于可抵扣临时性差异转回的将来期间能够产生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进而利用可抵扣临时性差异的,则应以很可能取得的应纳税所得额为限,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资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中华会计网校会计人的网上家园
中级职称《财务管理》知识点:递延所得税暂时性差异和递延所得税的确认原则
(一)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和递延所得税资产
(1)当资产的账面价值小于计税基础或者负债的账面价值大于计税基础时,会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2)新增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会追加应税所得,转回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时会冲减应税所得;
(3)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匹配“递延所得税资产”科目,新增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时列入借方,转回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时列入贷方;
(4)“递延所得税资产”的本期发生额(登账额)=当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变动额×所得税率;
(5)“递延所得税资产”的余额=该时点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所得税税率。
(二)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和递延所得税负债
(1)当资产的账面价值大于计税基础或者负债的账面价值小于计税基础时,会产生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2)新增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会调减应税所得,转回应纳税暂时性差异时会追加应税所得;
(3)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匹配"递延所得税负债"科目,新增应纳税暂时性差异时列入贷方,转回应纳税暂时性差异时列入借方;
(4)“递延所得税负债”的本期发生额(登账额)=当期应纳税暂时性差异的变动额×所得税率;
(5)“递延所得税负债”的余额=该时点应纳税暂时性差异×所得税税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