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出血、脑血栓、脑梗塞、脑中风的鉴别诊断
急性脑血管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急性脑血管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https://img.taocdn.com/s3/m/a3cf9cbae009581b6bd9ebdc.png)
㈢ 辅助检查
CSF CT MRI TCD r -CBF DSA
多数正常 低密度病变区 较早发现低密度信号 可发现脑各部血流改变 区域性脑血流减少 显示病变的血管
A——CT
B——MR弥散加权
C——MR T2加权
A
B
D——MR T1加权
C
D
㈣ 诊断
诊断要点:
老年人; 可伴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 可有前驱TIA史; 常在安静情况下(如夜间醒后) 发病; 脑部症状轻,局灶症状重; CT或MRI示“脑梗塞病灶”。
狭窄、闭塞等)
脑血栓
脑梗塞
脑栓塞
多灶性脑梗塞
出血性中风 脑出血 (血管破裂) 蛛网膜下腔出血
混合性中风 同时或先后有出血、 缺血性病损
三
脑组织的缺血
病理
脑组织的出血
四 发病方式
按病程发展分类: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可逆性缺血发作 进展性卒中 完全性卒中
四 发病方式
按发作形式
急性:突然起病的脑血流循环障碍,表 现局限性神经功能缺失。
钟,并在24小时内完全缓解,不留任何神经功能缺 损。 多为脑梗塞的先兆。
㈠ 发病机理
脑血管痉挛 微栓塞 盗血现象
㈡ 临床表现
颈内动脉系统:
可产生一过性单瘫、偏瘫、偏麻、偏盲、失语 等。
椎-基动脉系统
脑干、小脑、枕叶缺血症状,发作性眩晕、呕 吐、构音障碍、复视、共济失调、吞咽困难等, 少数猝倒。
急性脑血管病
(Acute Cerebrovascular Diseases)
急性脑血管病
(Acute Cerebrovascular Diseases)
急性脑血管病是突然由脑部血液循环 障碍所引起的脑部症状和局限性神经 功能缺损为特征的一组疾病。
脑卒中、脑梗死、脑血栓、脑栓塞、脑出血…这些你分得清吗?
![脑卒中、脑梗死、脑血栓、脑栓塞、脑出血…这些你分得清吗?](https://img.taocdn.com/s3/m/fa099c75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08.png)
脑卒中、脑梗死、脑血栓、脑栓塞、脑出血…这些你分得清吗?有很多人得了脑血管病,但是经常分不清是哪一种,把脑血栓说成脑梗塞,脑出血说成脑血栓等等……那么,脑卒中、脑中风、脑梗死、脑血栓、脑梗塞、脑栓塞、脑出血、脑溢血……这些概念都是什么意思?它们又是什么关系呢?文章比较长可以先看结论:中风=脑卒中=急性脑血管病=脑血管意外;脑梗死= 脑梗塞(但“脑梗塞”不符合疾病命名规范,已经被淘汰)脑梗死≠脑血栓≠脑栓塞,而是脑梗死包含脑血栓形成+脑栓塞+……脑出血=脑溢血(民间叫法)以下为具体区别介绍:我们先看看国家标准是如何给脑血管疾病分类的:1995年脑血管疾病分类(简表)如下:这张表里关于脑卒中的分类可以用下图表示:脑卒中、脑中风、脑梗死、脑梗塞百度百科里对脑梗死的解释是:脑梗死又称缺血性卒中,中医称之为卒中或中风。
所以“中风”或“脑卒中”是古代中医里对这类疾病的命名。
后来人们发现,中风(或称脑卒中)有两种原因可以引起,症状也相似,一种原因是脑缺血,一种原因是脑出血,但“中风”或“脑卒中”之称谓并不能区别是缺血性疾病还是出血性疾病,故现代医学增加了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和急性出血性脑卒中这两个分类。
其中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主要就是指脑梗死。
但是脑梗死这个名词首先是由外国人发明的,英文命名为cerebral infarction,CI,这个词刚被引进国内时,翻译为脑梗塞,据说是为了避免中国人对死字的忌讳。
所以,脑梗死这个名词更准确的反应了这一疾病的最终病理结局和病理生理变化过程,符合国际疾病命名的规则。
而脑梗塞却不能反映这一疾病的最终病理结局,因此,它并不符合国际疾病命名的原则,所以后来被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更正为“脑梗死”了。
综上可知,从词义的内涵上讲:中风=脑卒中=急性脑血管病=脑血管意外;脑梗死= 脑梗塞(但“脑梗塞”不符合疾病命名规范,已经被淘汰)脑血栓、脑栓塞《1995年脑血管疾病分类(简表)》里面,第一大类就是“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过去,这一类也曾被称为“脑血栓形成”)意为:由于动脉内壁粥样硬化和血栓形成,导致血管内腔逐渐变狭窄,最终导致脑组织急性缺血,形成脑组织坏死。
脑梗死及脑出血的鉴别要点-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脑梗死及脑出血的鉴别要点-概述说明以及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d7a09223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9f6ec76.png)
脑梗死及脑出血的鉴别要点-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脑梗死和脑出血是两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都与脑部供血不足有关。
脑梗死是由于脑血管突发性阻塞而导致脑部缺血缺氧,而脑出血则是由于脑血管破裂导致大量出血。
尽管两者都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包括偏瘫、痴呆和甚至死亡,但其预后和治疗方法却有所不同。
因此,准确地鉴别脑梗死和脑出血对于及时采取正确的诊断和治疗措施至关重要。
脑梗死和脑出血在临床表现上有一些共同之处,例如头痛、意识障碍等,但也存在一些明显的差异。
对于医生和患者来说,能够准确分辨两者的特点是至关重要的。
在本文中,我们将针对脑梗死和脑出血的鉴别要点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我们将重点关注脑梗死和脑出血的定义和病因。
脑梗死是由于血管阻塞导致的局部脑缺血,常见的原因有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等。
脑出血则是脑血管破裂导致的脑内出血,常见的原因有高血压、动脉瘤破裂等。
了解病因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两者的区别和诊断依据。
接下来,我们将探讨脑梗死和脑出血的鉴别要点。
一般来说,脑梗死的发病多数较缓慢,病程逐渐发展,而脑出血则常常突发,病情进展迅速。
此外,在神经系统体征方面,脑梗死可表现为局部神经功能障碍,如偏瘫、失语等,而脑出血则可能伴有明显的意识障碍和脑干损害的症状。
通过仔细观察和综合分析这些不同点,我们可以更好地判断病情,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综上所述,准确鉴别脑梗死和脑出血对于及时采取正确的治疗非常重要。
通过了解二者的定义、病因和鉴别要点,我们可以更好地应对这些脑血管疾病,并提高患者的预后。
在接下来的章节中,我们将详细介绍脑梗死和脑出血的定义和病因,以便更好地理解它们的不同之处。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本文将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以介绍脑梗死和脑出血的鉴别要点。
引言部分将对本文的主题进行概述,简要介绍脑梗死和脑出血的定义及其病因,说明本文的目的和意义。
在概述中可以提及脑梗死和脑出血的相似点和不同点,引起读者的兴趣。
【康复科普】最全总结脑梗塞、脑血栓、脑出血的区别
![【康复科普】最全总结脑梗塞、脑血栓、脑出血的区别](https://img.taocdn.com/s3/m/a0cd2227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36.png)
主要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康复治疗。药物治疗包括控制血压、降低颅内压 、预防并发症等;手术治疗包括开颅手术和微创手术;康复治疗包括针对肢体功 能、语言功能和认知功能的康复训练。
05
鉴别诊断与并发症
脑梗塞、脑血栓和脑出血的鉴别
病因
脑梗塞主要由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血管慢性损害疾病引起;脑血栓主要由心脏栓子 、血管壁粥样硬化脱落引起;脑出血主要由高血压、脑血管畸形破裂引起。
诊断与治疗
诊断
脑梗塞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如CT、MRI等。医生会根据患者 的症状和体征,判断是否有脑梗塞的可能。
治疗
脑梗塞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康复治疗。药物治疗包括抗血小板聚集药物、 溶栓药物、抗凝药物等,以改善血液循环、保护脑细胞、防止血栓形成。康复治 疗则包括物理疗法、职业疗法、语言疗法等,以促进患者功能恢复。
脑梗塞是由于脑血管堵塞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而引起 的。
脑出血是由于脑血管破裂,血液外渗到脑组织而引起 的。
脑梗塞、脑血栓和脑出血的关联
1
脑梗塞和脑血栓都属于缺血性脑卒中,而脑出 血属于出血性脑卒中。
2
这三种疾病在病因、病理生理和治疗方法上有 一定差异。
3
它们都是由于血管病变导致的,因此在预防和 治疗上存在一定相似之处。
04
脑出血
定义和发生机制
定义
脑出血是指脑血管发生破裂,血液进入脑实质引起的脑部病变。
发生机制
高血压、动脉瘤、血管畸形、血液病、药物因素等均可能导致脑出血。
主要症状与体征
症状
头痛、呕吐、失语、肢体瘫痪、意识障碍等。
体征
偏瘫、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病理征阳性等。
诊断与治疗
鉴别诊断(脑出血)
![鉴别诊断(脑出血)](https://img.taocdn.com/s3/m/377c5b19a300a6c30c229f1c.png)
脑出血鉴别诊断
1.脑梗死:多见于动脉硬化的老年人,安静状态下发病多见,多表现为偏瘫失语,一般无
意识障碍(大动脉主干闭塞除外),头颅CT或MR可见低密度梗塞灶,该患者头颅CT 或MR见高密度血肿影,故可除外脑梗死。
2.颅内肿瘤伴卒中:多有慢性头痛史,发生卒中时可有剧烈头痛、呕吐,意识不清或肢体
抽动,头颅CT或MR可见占位病变及占位效应,该患者头颅CT或MR未见占位病变,仅×××区见高密度血肿影,故可除外颅内肿瘤。
3.蛛网膜下腔出血:多见于中青年,多表现为剧烈头痛、呕吐、颈亢,一过性高血压或偏
瘫,头颅CT或MR可见脑室脑池内高密度阴影,头颅CTA或MRA可见脑血管瘤或血管畸形,该患者为老年患者,头颅CT及血管造影未见血管瘤或血管畸形,故可除外蛛网膜下腔出血。
4.病毒性脑炎:病前多有上呼吸道感染或腹泻史,以精神异常为首发,神经系统体征广泛,
不能用某一局部病变解释,脑电图可见弥漫性慢波,部分病人csf可见细胞,蛋白增高,该患者病史及临床表现与病毒性脑炎不符,故不支持病毒性脑炎。
脑出血、脑栓塞、脑血栓三者有啥区别
![脑出血、脑栓塞、脑血栓三者有啥区别](https://img.taocdn.com/s3/m/c2016ef6195f312b3169a53b.png)
脑出血、脑栓塞、脑血栓三者有啥区别作者:夜鹰来源:《健康博览》2017年第06期脑出血、脑栓塞、脑血栓三者通常共享名字:脑中风、脑卒中或脑血管意外。
那它们到底是不是一回事?从现场识别与急救的角度讲,三者并无不同。
无论是脑血管破裂还是脑血管堵塞,都是脑功能的损害,导致意识与运动功能障碍,严重者导致脑疝、呼吸循环衰竭。
因此,一旦患者出现神志、言语、运动功能障碍,就有可能是三者之一,就需要即刻取得医疗救治。
清醒者,早就医或呼叫急救车:昏迷且有呼吸者,侧卧位,不要喂任何东西,包括药物和水,等待急救车到来。
从致病机制讲,三者是有明显不同的,在医院内的救治手段也不同。
脑出血是血管的破裂出血,血肿压迫脑组织,引发功能障碍。
脑血栓形成是血管动脉粥样硬化,造成狭窄,斑块破裂在原位形成血栓,堵塞血管,造成脑功能损害。
脑栓塞与脑血栓形成致病机制都是血管的堵塞。
但脑栓塞患者血管阻塞的栓子是来自其他地方例如颈内动脉或者心脏,脱落之后随着血流堵塞在脑血管。
而脑血栓形成是指血栓在堵塞部位原位产生。
因此,脑出血的救治原则是止血、清除血肿,解除脑组织压迫。
而脑血管堵塞(脑栓塞、脑血栓形成)的救治原则是溶解血栓,让堵塞的血管再通。
止血与溶血,治疗方向刚好相反。
至于脑梗死、脑梗塞这两个词,说的都是脑血管堵塞,可理解为其包括了脑血栓形成和脑栓塞。
从发病过程与征象上,有程度不一的差别。
脑出血多出现在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年轻人脑血管先天畸形破裂出血也有发生。
患者发病突然,头痛呕吐多见,快速加重甚至危及生命。
脑栓塞多见于心脏病、房颤患者,栓子在心脏形成,脱落之后随血流堵塞在脑血管,发病突然,多表现为偏瘫,语言、活动障碍。
脑血栓形成多见于老年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可有前驱短暂脑缺血发作,常于安静或睡眠中发病。
小灶的脑出血可能与脑栓塞、脑血栓形成并无症状上的分别。
而大面积的脑栓塞或脑血栓形成造成快速的颅内压增高引发意识障碍,在症状上也难与脑出血鉴别。
1995年全国脑血管病会议提出的脑梗死、脑出血诊断标准
![1995年全国脑血管病会议提出的脑梗死、脑出血诊断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78f1bb06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447a11c.png)
1995年全国脑血管病会议提出的脑梗死、脑出血诊断标准1995年全国脑血管病会议提出的脑梗死、脑出血诊断标准如下:脑梗死:(1)常于安静状态下发病。
(2)大多数发病时无明显头痛和呕吐。
(3)发病较缓慢,多逐渐进展,或呈阶段性进行,多与脑动脉粥样硬化有关,也可见于次大量脑出血、脑梗死等。
(4)一般发病后1~2日内意识清楚或轻度障碍。
(5)有颈内动脉系统和(或)椎-基底动脉系统症状和体征。
(6)腰穿脑脊液一般不应含血。
(7)CT检查发现脑梗死部位。
脑出血:(1)常于体力活动或情绪激动时发病。
(2)发作时常有反复呕吐、头痛和血压升高。
(3)病情进展迅速,常出现意识障碍、偏瘫和其他神经系统局灶症状。
(4)多有高血压病史。
(5)CT应作为首选检查。
(6)腰穿脑脊液多为血性和压力增高(其中20%左右可不含血)。
除了上述的诊断标准,以下是对脑梗死和脑出血更深入的讨论:脑梗死病因:脑梗死主要是由于脑部血管阻塞导致脑部缺血。
常见原因包括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栓塞等。
症状:症状因梗死部位和范围而异,但常见症状包括头痛、恶心、呕吐、偏瘫、失语、视力障碍等。
治疗:治疗脑梗死的主要目标是恢复血液流动,减少脑损伤。
这可能涉及溶栓药物、抗血小板药物、手术等。
脑出血病因:脑出血通常是由于血管破裂导致的。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原因,其他原因可能包括动脉瘤、血管畸形、血液疾病等。
症状:脑出血的症状可能非常严重,包括剧烈头痛、恶心、呕吐、意识丧失、偏瘫、言语障碍等。
治疗:治疗脑出血的主要目标是控制出血,降低颅内压,并预防进一步的并发症。
这可能涉及药物、手术或其他干预措施。
请注意,这些信息仅供参考,并不构成医疗建议。
脑梗塞、脑血栓、脑出血的区别
![脑梗塞、脑血栓、脑出血的区别](https://img.taocdn.com/s3/m/bd9837f743323968001c9230.png)
脑梗塞、脑血栓、脑出血的区别如今,由于许多人对脑血管病知识的缺乏,导致得了脑血管病却无法分清是哪一种,常会把脑梗塞说成脑血栓,又把脑血栓当成脑出血。
这三种虽同属脑血管疾病,但是这三种的临床表现以及发病机制还是不同的,治疗的方式也是各异,那么这三种脑血管疾病到底该如何区分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吧!脑梗塞篇1、脑梗塞:临床上又将其称为缺血性脑卒中,是指由于脑部的血液供应出现了障碍,缺血、缺氧而导致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
发病的机制为血栓的形成、栓塞或腔隙性梗死,其症状因病变累及血管的不同而异。
该病占全部脑卒中的80%。
2、病因:与之相关的疾病包括:肥胖、糖尿病、心律失常、高血压、各种动脉炎、各种原因导致的脱水、休克等。
其作为一种突发性的脑部疾病,可发生在任何的年龄段,但多见于70岁以下,45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群。
临床上常见的血栓形成是因为动脉狭窄,导致管腔内逐渐形成血栓,最终导致动脉阻塞所引起;另外栓塞也是临床临床上常见的病因之一,其主要是因为动脉被血流中的栓子(异常物质)所阻塞而引起。
3、临床症状:该病的临床症状相对复杂,其与缺血是否严重、脑部受损的位置、脑缺血性血管的大小、在发病前是否有其他疾病发生以及患者是否伴有其他脏器疾病等有关。
其临床症状可分为轻、重等俩个等级,轻者即无症状性脑梗死/短暂性脑缺血,也就是完全没有任何的症状,或者仅表现为眩晕或肢体瘫痪(反复发作);而重者不仅会出现肢体瘫痪的症状,还有可能发生急性昏迷,甚至迎来死亡。
比如:病变影响到了大脑皮质,那么患者在脑血管病急性期就会发生癫痫,且在病后的1天内发生的几率最大。
但是以癫痫为首发的脑血管疾病很少见。
5、治疗:(1)急性期治疗:针对急性期患者主要以尽早改善其脑缺血区域的血液循环为主,以促进其神经功能的恢复。
建议:急性期患者应多卧床休养,并做好口腔、皮肤以及呼吸道等护理工作,维持水电解质的平衡。
并将患者生活上的护理、饮食上的护理以及合并症的治疗放在首位。
各个脑血管疾病诊断标准
![各个脑血管疾病诊断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f3cc2f67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5251866.png)
各个脑血管疾病诊断标准脑血管疾病是指发生在脑血管系统中的各种疾病,包括脑血管意外、脑血管病变和脑血管疾病相关的其他疾病。
各种脑血管疾病都有其特定的诊断标准,下面我将针对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列举其诊断标准。
1. 脑梗死,脑梗死是指由于脑血管阻塞导致的脑组织缺血性坏死。
其诊断标准包括临床症状、影像学表现和实验室检查。
临床症状通常包括突发性神经功能缺损,如偏瘫、言语障碍等。
影像学表现主要是通过头部CT或MRI检查来确认梗死灶的位置和范围。
实验室检查则包括血液凝血功能、血脂等指标的检测。
2. 脑出血,脑出血是指脑血管破裂导致脑组织出血的疾病。
其诊断标准同样包括临床症状、影像学表现和实验室检查。
临床症状包括剧烈头痛、意识障碍、呕吐等。
影像学表现则是通过头部CT或MRI检查来确认出血灶的位置和范围。
实验室检查通常包括血常规、凝血功能等指标的检测。
3. 蛛网膜下腔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是指动脉瘤破裂导致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疾病。
其诊断标准包括临床症状、影像学表现和脑脊液检查。
临床症状主要包括剧烈头痛、意识障碍、恶心呕吐等。
影像学表现通常通过头部CT或脑血管造影来确认出血灶和动脉瘤的位置。
脑脊液检查则是通过腰穿来获取蛛网膜下腔出血所致的脑脊液,并进行化验。
除了上述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外,还有其他类型的脑血管疾病,如脑血管痉挛、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等,它们都有各自的诊断标准。
总的来说,脑血管疾病的诊断需要综合临床症状、影像学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等多方面的信息,以确定病因和病情严重程度,从而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鉴别脑出血与脑梗塞
![鉴别脑出血与脑梗塞](https://img.taocdn.com/s3/m/3522a64bc8d376eeaeaa31c8.png)
鉴别脑出血与脑梗塞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8-LOPPNN]鉴别脑出血与脑梗塞脑出血和脑梗塞性质不同,治疗方法也不同,因此需及早明确诊断。
在没有条件进行CT或核磁共振检查的情况下,可按以下几点鉴别:1.脑出血病人多有高血压和脑动脉硬化病史,而脑梗塞病人多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心脏病史。
2.脑出血多在情绪激动或用力的情况下发病,而脑梗塞多在安静休息时发病。
3.脑出血发病急、进展快,常在数小时内达到高峰,发病前多无先兆。
而脑梗塞进展缓慢,常在1~2天后逐渐加重,发病前常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病史。
4.脑出血病人发病后常有头痛、呕吐、颈项强直等颅内压增高的症状,且血压高、意识障碍重。
脑梗塞发病时血压多较正常,神志清醒。
5.脑出血病人腰穿脑脊液压力高,多为血性。
而脑梗塞病人脑脊液压力不高,清晰无色。
6.脑出血病人中枢性呼吸障碍多见,瞳孔常不对称,或双瞳孔缩小,眼球同向偏斜、浮动。
脑梗塞病人中枢性呼吸障碍少见,瞳孔两侧对称,眼球少见偏斜、浮动。
脑梗塞先兆许多人发生脑梗塞前有先兆表现,如果善于识别,早加防范,可以减少脑梗塞的发生.如有以下表现要考虑到脑梗塞先兆:远期先兆反复发作性或持续性头痛,眩晕或头昏,记忆力衰退,健忘,四肢麻木,肢体颤动,口角抽动,眼皮跳,鼻出血等,需要注意是否有患脑梗塞的可能,应该到医院检查.即将发生脑梗塞的先兆征象当出现以下现象时提示近期可能发生脑梗塞,需积极治疗.值得注意的是,下面所谈的先兆症状并不是脑梗塞先兆的特异性表现,也可以在其他疾病中出现.需要中老年人及其家属注意的是:一旦发现这些先兆症状,及时去医院就诊,不可等闲视之,也不要被它们吓倒.一,头晕,头痛突然加重或由间断性头痛变为持续性剧烈头痛.一般认为头痛,头晕多为缺血性脑梗塞的先兆,而剧烈头痛伴恶心,呕吐则多为出血性脑梗塞的先兆.二,一过性黑檬,指正常人突然出现眼前发黑,看不见物体,数秒或数分钟即恢复常态,既没有恶心,头晕,也无任何意识障碍.这是因视网膜短暂性缺血所致,提示颅内血液动力学改变或微小血栓暂时性堵塞视网膜动脉,为脑血管病的最早报警信号.三,短暂性视力障碍,表现为视物模糊,或视野缺损,看东西不完整,这种现象多在一小时内自行恢复,是较早的脑梗塞预报信号. 四,语言与精神改变,指发音困难,失语,写字困难;个性突然改变,沉默寡言,表情淡漠或急躁多语,烦躁不安,或出现短暂的判断或智力障碍,嗜睡.五,其他先兆表现,如恶心呕吐或扼逆,或血压波动并伴有头晕眼花或耳鸣,不明原因的反复鼻拙血,常为高血庇脑拙血的近期先兆. 六,困倦与嗜睡,表现为哈欠连连是脑缺氧,特别是呼吸中枢缺氧的反应.随着脑动脉硬化加重,动脉管腔愈来愈窄,脑缺血严重恶化80%左右的人在缺血性脑梗塞发作5至10天前,频频打哈欠.所以,千万不要忽略了这一重要的报警信号。
脑梗塞、脑血栓、脑出血的区别
![脑梗塞、脑血栓、脑出血的区别](https://img.taocdn.com/s3/m/5089a39e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10a5367.png)
脑梗塞、脑血栓、脑出血的区别发布时间:2021-12-28T08:23:23.802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1年28期作者:杨芳[导读] 很多人分不清什么是脑出血,什么是脑血栓或脑梗塞,常把这三种疾病混淆,甚至认为其是一种疾病。
其是这三者虽然都是脑血管疾病,但却不是一种疾病,其临床表现、发病机理都各不同杨芳彭州市丹景山镇卫生院四川省彭州市611941很多人分不清什么是脑出血,什么是脑血栓或脑梗塞,常把这三种疾病混淆,甚至认为其是一种疾病。
其是这三者虽然都是脑血管疾病,但却不是一种疾病,其临床表现、发病机理都各不同。
基于此,本文为各位读者讲讲脑出血、脑血栓、脑梗塞,以便各位正确区分这三种疾病,进而给予正确治疗。
一、何谓脑出血、脑血栓、脑梗塞?(1)脑出血(ICH):在急性脑血管疾病中脑出血是病死率最高的一种病症,是指非外伤、原发性脑实质出血,其在急性脑血管病中占比20%-30%,大多数患者出血部位处于大脑半球,少数病人出血部位处于小脑、脑干等部位。
①病因:基本病因有烟雾病、动脉瘤、脑动静脉畸形、脑动脉炎、血液病、瘤卒中、梗死后出血、抗凝治疗、脑淀粉样血管病、溶栓治疗等。
诱发因素包括生活方式、医学等风险因素,其生活方面的风险因素包括狂欢、肥胖、酗酒、超重、接触二手烟、吸烟、食用管制类药物(甲基苯丙胺、可卡因)等,而医学方面的风险因素包括高胆固醇、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高血压(>130/80mmHg)、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包括心力衰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卒中、心律失常、心脏感染等)。
②临床症状:大多数脑出血病人无前兆症状,少数病人会出现肢体无力、头晕、头痛等先兆症状。
于此同时,大部分病人无明显的早期临床症状,少数病人会出现肢体无力、头痛、头晕等症状。
但一般情况下,数分钟或数小时之后患者就会出现各种典型症状,表现为四肢麻木、面部麻木、理解困难、说话困难、头痛、行走困难、视力障碍等,且出血部位、出血量决定了临床症状的轻重。
脑梗塞、脑血栓、脑出血(脑溢血)的区别?
![脑梗塞、脑血栓、脑出血(脑溢血)的区别?](https://img.taocdn.com/s3/m/019d1f50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52a9db1.png)
脑梗塞、脑血栓、脑出血(脑溢血)的区别?脑梗塞、脑血栓、脑出血(脑溢血)的区别?提要:最近有很多人想问一下,脑梗与脑血栓、脑出血有什么区别?不一一回答,这里只做简要的回答。
一、脑梗塞:脑梗(infarction of the brain ),脑梗塞是脑动脉阻塞后出现相应部位脑组织的破坏,可伴发出血。
发病机制为血栓形成或栓塞,症状的性质因病变累及的血管不同而异。
病因:脑梗塞是由于脑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内膜损伤使脑动脉管腔狭窄,进而因多种因素使局部血栓形成,使动脉狭窄加重或完全闭塞,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坏死,引起神经功能障碍的一种脑血管病。
脑梗塞的主要因素有: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体重超重、高脂血症、喜食肥肉,许多病人有家族史。
多见于45~70岁中老年人。
中医的认识及治疗原则:本病中医称中风,由于发病后一般意识清楚,因此多属中风中经络。
关于中风的病因学说,唐宋以前多以“外风”学说为主,以“内虚邪中”立论,如《金匮要略》认为:络脉空虚,风邪乘虚入中。
唐宋以后,特别是金元时期,突出以“内风”立论,可谓中风病因学说上的一大转折。
如刘河间力主“心火暴盛”;李东垣认为“正气自虚”,朱丹溪主张“湿痰生热”;王履从病因学角度归类提出“真中”、“类中”,其中有外邪侵袭而引发者称为真中,无外邪侵袭而发病者称为类中。
张景岳又倡导“非风”之说,提出“内伤积损”的论点。
二、脑血栓:脑血栓是在脑动脉粥样硬化和斑块形成的基础上,在血流缓慢、血压偏低的条件下,血液的有形成分附着在动脉的内膜形成血栓,称之为脑血栓。
临床上以偏瘫为主要临床表现。
多发生于50岁以后,男性略多于女性。
发病原因:脑血栓形成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一种,多见于中老年人,无明显性别差异,它是由于脑血管壁本身的病变引起的。
脑血栓形成一般起病较缓慢,从发病到病情发展到高峰,多需数十小时至数天。
这种病常在睡眠中或安静休息时发生。
一些病人往往睡前没有任何先兆症状,早晨醒来时发现偏瘫或失语,这可能与休息时血压偏低、血流缓慢有关,但也有一些在白天发病的病人,常有头昏、肢体麻木无力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等前驱症状。
脑出血的鉴别
![脑出血的鉴别](https://img.taocdn.com/s3/m/90604963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fb.png)
脑出血的鉴别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脑出血是一种严重且常见的神经外科急症,常常会危及患者的生命。
脑出血的症状千差万别,因此在鉴别诊断上需要注意一些关键的特征来帮助正确诊断。
脑出血与中风在临床上常常被混淆。
虽然两者都是脑血管疾病,但其症状和表现有所不同。
脑出血是指脑内血管破裂导致出血,而中风则是指脑血管阻塞导致脑部供血不足。
脑出血的症状常常比中风更加急性和严重,包括剧烈头痛、意识障碍、呕吐、视力障碍等。
在鉴别脑出血时还需要注意与其他疾病的区别。
蛛网膜下腔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蛛网膜下出血和颅内肿瘤等多种疾病都可能会导致类似的症状,因此需要仔细排除其他可能性。
在鉴别诊断中,CT、MRI等影像学检查对于确定出血灶的位置和范围非常重要。
脑出血的症状也与患者的年龄、基础疾病等因素有关。
老年人和高血压患者更容易发生脑出血,且常常表现为剧烈头痛、意识模糊、肢体无力等症状。
而青壮年人由于外伤等原因引起的脑出血则可能会表现为突发性头痛、抽搐、意识丧失等急性症状。
脑出血的鉴别诊断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症状、影像学检查结果、病史等多方面因素,以排除其他可能性疾病,最终确定正确的诊断。
在临床工作中,医护人员应保持警惕,及时进行评估和诊断,以尽快采取有效治疗措施,降低患者的病情风险。
【2000字】第二篇示例:脑出血是一种比较严重的疾病,常常会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
及时的诊断和治疗对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脑出血的症状和其他神经系统疾病存在一定的相似性,因此在鉴别脑出血时需要进行仔细的分析和对比。
本文将详细介绍脑出血的鉴别方法及注意事项,希望对广大读者有所帮助。
一、脑出血的病因及症状脑出血通常是因为血管破裂导致的大脑内出血,血液会挤压周围的脑组织,从而引起一系列症状。
常见的症状包括剧烈的头痛、呕吐、意识模糊、肢体无力、言语困难等。
如果患者出现这些症状,应该第一时间就医,以免延误诊疗。
二、脑出血的鉴别方法1. 通过病史鉴别:根据患者的病史了解其是否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潜在引发脑出血的风险因素。
脑出血、脑血栓、脑梗塞、脑中风的鉴别诊断
![脑出血、脑血栓、脑梗塞、脑中风的鉴别诊断](https://img.taocdn.com/s3/m/85b8a577cfc789eb162dc810.png)
脑出血、脑血栓、脑梗塞、脑中风的鉴别诊断许多人得了脑血管病,分不清是哪一种,常把脑血栓说成脑梗塞,脑出血说成脑血栓等。
虽然这都是脑血管疾病,但发病机理和临床表现不同,治疗也各异。
脑出血是脑血管破裂后,血液渗入脑实质引起的临床症状,病情较急,一般较脑血栓、脑梗塞严重。
常见的原因是高血压、脑动脉硬化等,其次是脑血管畸形、先天性动脉瘤等。
脑出血常在活动或情绪激动时发病,一般有跌倒、昏迷、偏瘫、呕吐等症状,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还可有面肌瘫痪、嘴歪及流口水等。
出血部位不同表现不同。
脑血栓是由于动脉粥样硬化、动脉内膜炎以及血液粘稠度高,导致脑血管局部形成血栓,堵塞血管引起的症状。
脑血栓形成起病较缓慢,往往在睡眠或休息时发病。
部分病人症状起初较轻,以后逐渐加重,甚至有病后2~3天达到高峰的。
患者昏迷较少见,一般症状较轻,可有偏瘫及单侧肢体瘫痪,也可能有失语症,有的病人有头或肢体麻木等症状。
脑梗塞是血管其他部位的栓子如心脏病的附壁血栓,主动脉、颈动脉等的血栓呈动脉硬化斑块脱落,盆腔及下肢静脉血栓脱落,骨折时脂肪栓子等运行到脑部引起血栓塞时出现的症状,多发生于心脏病病人。
该病发病急,常引起失语症及右上肢为主的偏瘫感觉障碍,但很少有昏迷出现。
治疗脑出血常用止血剂疗法。
对脑出血病人应尽可能避免搬动,保持安静,防止再出血。
目前采用手术治疗脑出血有一定效果。
对脑血栓及脑梗塞采用扩血管治疗。
应用外血管药物可改变局部缺血及促进症状迅速缓解,愈后较好。
脑出血是指脑实质内血管破裂引起的出血,最常见的病因是高血压和脑动脉硬化,常因用力、情绪激动等因素诱发,故大多在活动中突然发病。
发病后,患者很快进入昏迷状态;并有脉搏洪大而缓慢、呼吸深而慢、面部潮红、视神经乳头水肿等颅内高压表现;多数伴有中枢性高热。
由于出血部位不同,其神经定位表现也不相同:(1)内囊出血最常见主要是出现"三偏症":对侧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及偏盲。
脑血栓形成、脑栓塞、脑出血三者病因、诱因及治疗区别
![脑血栓形成、脑栓塞、脑出血三者病因、诱因及治疗区别](https://img.taocdn.com/s3/m/d2b08b23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65.png)
脑血栓形成、脑栓塞、脑出血三者区别脑梗死与脑出血鉴别诊断脑梗死的种类很多,大致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脑血栓形成2、脑栓塞3、腔隙性脑梗塞定义1、脑血栓是脑血管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颅内外供应脑部的动脉血管壁发生病理改变(如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腔变狭窄,或在此基础上形成血栓,最终完全闭塞,引起某一血管供血范围内的脑梗死,称为脑血栓形成。
2、脑栓塞是指血液中的各种栓子,如心脏内的附壁血栓、动脉粥样硬化的斑块、脂肪、肿瘤细胞、纤维软骨或空气等,随血流进入脑动脉而阻塞血管,当侧枝循环不能代偿时,引起该动脉供血区脑组织缺血性坏死,出现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
3、脑出血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血管破裂引起的出血,是由于脑实质内动脉血管破裂致使血液流出形成血肿,在颅内造成急性占位性病变,俗称脑溢血,属于脑中风一种,是中老年高血压患者一种常见的严重脑部并发症。
病因1、脑血栓是最常见病因是动脉粥样硬化,且患者常常伴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危险因素。
脑血栓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病、吸烟、腰臀比过大、饮食不当、缺乏体育锻炼、糖尿病、过量饮酒、过度的精神压力及抑郁、有基础心脏疾病和高脂血症。
脑梗发病年龄一般比脑出血略高,多在55-65岁之间。
2、脑栓塞根据栓子来源分为心源性、非心源性、原因不明的。
心源性脑栓塞最常见,患者多伴有心脏方面的疾病,如心房颤动、心脏瓣膜病、感染性心内膜炎、心肌梗塞、心肌病、心脏手术、先天性心脏病、心脏粘液瘤等。
非心源性脑栓塞多见于主动脉弓和颅外动脉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斑块破裂及粥样物从裂口逸入血流,能形成栓子导致栓塞;同时损伤的动脉壁易形成附壁血栓,当血栓脱落时也可致脑栓塞;其它少见的栓子有脂肪滴其他还有空气、肿瘤细胞、寄生虫卵、羊水和异物等。
所以脑栓塞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以青壮年多见。
3、脑出血最常见病因是高血压、脑动脉硬化、颅内血管畸形等,最多见于伴有高血压疾病的老年患者,常因诱因有用力、情绪激动等,大多在活动中突然发病,青年人也可发病,这类患者多伴有先天性颅内血管畸形。
轻微脑梗塞的诊断方法有哪些
![轻微脑梗塞的诊断方法有哪些](https://img.taocdn.com/s3/m/31aea3330b4e767f5bcfce0c.png)
轻微脑梗塞的诊断方法有哪些轻微脑梗塞是常见的高发疾病,此病多见于45~70岁中老年人。
轻微脑梗塞伴有头痛,眩晕,耳鸣,半身不遂,单个肢体或一侧肢体行动困难,吞咽困难,说话不清,恶心,呕吐等多种症状,严重者很快昏迷不醒。
由于脑部结构复杂及神经支配的复杂性,不同的病因治疗方法也是大相径庭,因此需要作出严格的鉴别诊断。
1、脑血栓:脑血栓形成,属于脑梗塞的一种。
是由于脑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内腔逐渐狭窄乃至完全闭塞所引起的疾病。
由于脑血管内有血栓形成,使局部脑组织供血不足,进一步软化、坏死。
根据脑内血栓形成的部位不同,症状亦不同。
脑血栓是中风发病率最高的,占全部中风病例的半数以上,多发生在55~85岁的中老年人身上,男性多于女性。
多在安静状态下发病。
初期可有肢体麻木、无力、头晕、头痛等表现,2~3日内可出现半侧肢体失灵、失语、意识障碍、昏迷等情况,严重者造成死亡。
脑血栓与脑出血的临床症状有许多相似之处,极易混淆,但治疗方案截然相反,前者需溶血,后者需凝血。
脑血栓预后比脑出血要好,但一部分病人也会留有偏瘫等后遗症。
2、脑栓塞:也叫栓塞性脑梗塞,脑栓塞与脑血栓的差异很大。
它的原发病不在脑内,而是身体其他部位(多为心脏与四肢血管)形成的“栓子”进入血管后,流入脑动脉血管,堵塞了管腔,从而发生脑栓塞,使脑组织局部发生缺血、软化、引起与脑血栓形成的相同后果。
什么是“栓子”呢?有血凝块、脂肪、空气、心脏瓣膜上的赘生物等。
脑栓塞发病率也很高,发病年龄以20~40岁的中青年为多。
它起病急,多无先兆,症状和脑血栓形成相似,有头痛、呕吐、意识不清、偏瘫等症状。
病人如有风湿性心脏病、心房纤颤、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等疾病史,患脑栓塞的可能性比其他人要多。
3、脑腔梗:也叫腔隙性脑梗塞,腔隙性脑梗塞是脑梗塞的一种特殊类型,是在高血压、动脉梗化的基础上,脑深部的微小动脉发生闭塞,引起脑组织缺血性软化病变。
其病变范围一般为2~20毫米,其中以2~4毫米者最为多见。
脑梗塞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脑梗塞的诊断与鉴别诊断](https://img.taocdn.com/s3/m/2d94aa96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87.png)
脑梗塞的诊断与鉴别诊断xx年xx月xx日•引言•脑梗塞的诊断•与其他疾病的鉴别诊断目录•治疗与预防•总结01引言脑梗塞是脑血管疾病中的主要类型之一,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的特点。
脑梗塞的发病与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慢性疾病密切相关,因此对该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对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降低医疗负担具有重要意义。
脑梗塞的重要性脑梗塞是指脑血管发生堵塞,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而引起的脑部疾病。
根据发病原因,脑梗塞可分为血栓形成型和栓塞型,其中血栓形成型最为常见。
脑梗塞的基本概念脑梗塞的常见症状包括突然出现的面瘫、失语、偏瘫、眩晕、恶心、呕吐等。
患者还可能出现视力下降、听力减退、意识障碍等症状,严重者可危及生命。
脑梗塞的常见症状02脑梗塞的诊断1 2 3根据患者病史、症状、体征及影像学检查等进行临床诊断。
临床诊断进行血液、尿液和脑脊液等检查,以确定病因和病情严重程度。
实验室检查如CT、MRI等,可发现梗死灶并判断其大小、部位和范围。
影像学检查欧洲卒中组织(ESO)脑梗死诊断标准:包括临床诊断标准和病因分型标准,其中临床诊断标准基于患者病史、神经系统检查和影像学检查。
美国心脏协会/美国卒中协会(AHA/ASA)脑梗死诊断标准:基于患者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进行诊断。
初步诊断通过详细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和观察临床表现,初步判断患者是否患有脑梗死。
对于初步诊断为脑梗死的患者,应进行神经影像学检查以确定梗死灶的部位、大小和范围。
进行相关实验室检查,了解病因和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
排除其他疾病,如脑出血、脑部肿瘤等,以明确诊断。
根据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康复治疗等。
神经影像学检查鉴别诊断治疗建议病因和危险因素评估03与其他疾病的鉴别诊断03影像学检查脑梗塞在影像学检查(如CT或MRI)中常显示明显的脑组织梗死灶,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则无异常发现。
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鉴别01症状持续时间脑梗塞通常持续数小时至数天,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通常仅持续数分钟。
脑梗塞、脑血栓、脑出血的区别
![脑梗塞、脑血栓、脑出血的区别](https://img.taocdn.com/s3/m/1840d9f50508763230121237.png)
脑出血前的几个信号
脑出血是指原发性非外伤性脑实质内出血,也称出血性脑卒中。 在西方国家约占卒中的10%~15%,在我国可占到20%~30%。急性期病死率约为30%~40%,是急性脑血管病中最高的。脑出血发病凶险,病情变化快,致死致残率高。那么如何提早预知呢?下
5.使用激素的女性:绝经期的激素替代治疗以及避孕药中,都含有雌激素,长期使用会增加血栓的风险。所以激素替代治疗者年龄不应超过55岁,疗程不宜超
过5年。使用避孕药的女性在35岁之后,建议停止服用避孕药,而使用其他方式避孕。
6.戒除烟酒:吸烟会损害血管内皮,饮酒会使血压升高,两者都是造成脑卒中的风险因素。所以吸烟者应当戒烟,并且要避免吸入二手烟。酒精对人一点好处都
4.出现头晕的症状
病人会感到周围环境不停旋转,站立不稳或是晕倒在地。这些表现可是一过性的,也可反复出现或是愈发严重。
5.暂性视物模糊
视力出现问题,眼前发黑或眼睛有重影出现,看东西模糊。以后可自行恢复正常,或出现失明。
6.突然出现一侧身体麻木
很多脑出血发生前会出现一侧身体无力、活动不便,手持物掉落,嘴歪、流涎,走路不稳等症状。
以下。对于发生心脑血管疾病风险极高的人,则应控制在2.0mmol/L以下。
3.血糖:对于有糖尿病的人,需要把空腹血糖控制在7mmol/L以下,餐后血糖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值不超过12mmol/L,糖化血红蛋白在7%以下。
4.房颤:有近一半的脑梗患者,是因为房颤造成的。所以对于有房颤的患者,需要积极治疗房颤,以及引起房颤的心脏疾病。
8.饮食:饮食上要限制盐和脂肪的摄入,每天盐量控制在3~6克之间,脂肪在25克以下,避免食用动物性脂肪和内脏。多吃蔬菜、水果和全谷物、粗粮等食物,
脑梗和脑出血的鉴别表
![脑梗和脑出血的鉴别表](https://img.taocdn.com/s3/m/c5f2a060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a733751.png)
脑梗和脑出血的鉴别表脑梗(中风)和脑出血(出血性中风)是两种常见的中风类型,它们在发病年龄、发病原因、临床症状、检查方式、治疗方式、预后和预防等方面存在一些差异。
下面是一份脑梗和脑出血的鉴别表:一、发病年龄脑梗:通常发生在老年人,尤其是伴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患者。
脑出血:多见于中老年人,尤其是高血压患者。
二、发病原因脑梗:通常由于血管堵塞(栓塞)引起,栓塞是由于心脏内的血栓或其他部位的栓子脱落进入脑血管造成的。
另外,动脉硬化、血栓形成等血管疾病也可能导致脑梗。
脑出血:通常由于血管破裂引起,常见的原因包括高血压、动脉硬化、血管畸形等。
三、临床症状脑梗:起病急骤,可能出现突然的头痛、眩晕、呕吐、意识障碍、偏瘫、失语等症状。
症状的严重程度取决于梗塞的部位和范围。
脑出血:起病较急,可能出现头痛、呕吐、意识障碍、偏瘫、失语等症状。
与脑梗相似,但出血引起的症状通常更为严重。
四、检查方式脑梗:通常采用脑部CT或MRI检查,以显示梗塞的部位和范围。
脑出血:通常采用脑部CT检查,以确定出血的部位和范围。
MRI检查对出血的诊断不如CT敏感。
五、治疗方式脑梗:一般采用抗凝治疗、溶栓治疗和血管扩张剂治疗。
如果病情严重,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脑出血:通常采用降低颅内压、控制血压等对症治疗,必要时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六、预后脑梗:预后因个体差异较大,取决于梗塞的部位和范围以及治疗的效果。
一些患者可能留下后遗症,如偏瘫、失语等。
脑出血:预后通常比脑梗更为严重,死亡率和致残率较高。
即使得到及时治疗,也可能留下后遗症。
七、预防脑梗和脑出血的预防措施相似,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控制血压和血糖:高血压和糖尿病是导致脑梗和脑出血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因此控制血压和血糖是预防这两种疾病的重要措施。
2.健康饮食:饮食健康对预防脑血管疾病非常重要。
建议多食用富含纤维的食物,如水果、蔬菜和全谷物,以降低胆固醇水平。
同时,要减少高脂肪和高糖食物的摄入。
脑梗塞、脑出血实用对照(附表1)
![脑梗塞、脑出血实用对照(附表1)](https://img.taocdn.com/s3/m/6a2365e07c1cfad6195fa7e7.png)
脑梗死是指因血管阻塞而造成的脑组织缺血性坏死或软化,常见原因包括动脉硬化、栓子栓塞以及血液病、血管炎等基础病变。
病理上于12-24小时
后肉眼可见坏死脑组织肿胀、变性,镜下见神经元肿胀,细胞核和细胞质固缩、深染。
临床表现: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及偏盲等。
囊区、侧脑室旁白质及脑桥内,直径多小于15mm,无占位效应。
高血压性脑出血最常见,各种原因导致血压急剧升高,导致小动脉破裂出血,高发生率约占脑出血的40%,80%发生在幕上,以基底节核区最常见,20%
发生在幕下。
临床上年龄常在50岁以上,男女发病率相近,有高血压病史,突然出现偏瘫、失语、和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
(高场1.5T以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脑出血、脑血栓、脑梗塞、脑中风的鉴别诊断许多人得了脑血管病,分不清是哪一种,常把脑血栓说成脑梗塞,脑出血说成脑血栓等。
虽然这都是脑血管疾病,但发病机理和临床表现不同,治疗也各异。
脑出血是脑血管破裂后,血液渗入脑实质引起的临床症状,病情较急,一般较脑血栓、脑梗塞严重。
常见的原因是高血压、脑动脉硬化等,其次是脑血管畸形、先天性动脉瘤等。
脑出血常在活动或情绪激动时发病,一般有跌倒、昏迷、偏瘫、呕吐等症状,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还可有面肌瘫痪、嘴歪及流口水等。
出血部位不同表现不同。
脑血栓是由于动脉粥样硬化、动脉内膜炎以及血液粘稠度高,导致脑血管局部形成血栓,堵塞血管引起的症状。
脑血栓形成起病较缓慢,往往在睡眠或休息时发病。
部分病人症状起初较轻,以后逐渐加重,甚至有病后2~3天达到高峰的。
患者昏迷较少见,一般症状较轻,可有偏瘫及单侧肢体瘫痪,也可能有失语症,有的病人有头或肢体麻木等症状。
脑梗塞是血管其他部位的栓子如心脏病的附壁血栓,主动脉、颈动脉等的血栓呈动脉硬化斑块脱落,盆腔及下肢静脉血栓脱落,骨折时脂肪栓子等运行到脑部引起血栓塞时出现的症状,多发生于心脏病病人。
该病发病急,常引起失语症及右上肢为主的偏瘫感觉障碍,但很少有昏迷出现。
治疗脑出血常用止血剂疗法。
对脑出血病人应尽可能避免搬动,保持安静,防止再出血。
目前采用手术治疗脑出血有一定效果。
对脑血栓及脑梗塞采用扩血管治疗。
应用外血管药物可改变局部缺血及促进症状迅速缓解,愈后较好。
脑出血是指脑实质内血管破裂引起的出血,最常见的病因是高血压和脑动脉硬化,常因用力、情绪激动等因素诱发,故大多在活动中突然发病。
发病后,患者很快进入昏迷状态;并有脉搏洪大而缓慢、呼吸深而慢、面部潮红、视神经乳头水肿等颅内高压表现;多数伴有中枢性高热。
由于出血部位不同,其神经定位表现也不相同:(1)内囊出血最常见主要是出现"三偏症":对侧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及偏盲。
瘫痪肢体早期肌张力偏低、反射消失,很快肌张力逐渐增高,腱反射增强、病理反射阳性。
主侧半球出血时伴有失语症。
(2)脑桥出血双侧面肌及四肢肌瘫痪,腱反射增强,病理反射阳性,双侧瞳孔针尖样大小。
(3)脑室出血表现为剧烈头痛、呕吐,很快进入深昏迷,并可有全身强直性痉挛发作。
(4)小脑出血表现为眩晕、头痛、呕吐、共济失调、瞳孔缩小、脑膜刺激征阳性。
出血时白细胞计数增多,脑脊液检查多为血性,起病1周内CT检查可确诊直径大于或等于1厘米的血肿。
急性期的主要防治措施包括:(1)防止继续出血患者应绝对静卧,尽量避免不必要的搬动,躁动时可用地西泮(安定)5-10毫克肌内注射;适当降压,使血压控制在(160-150)/(100-90)毫米汞术左右为宜;可选用止血剂,但无明显止血效果。
(2)降低颅内压可选用20%甘露醇溶液、地塞米松注射剂,用量用法详见脑血栓形成。
(3)其他措施改善脑缺氧、保护脑细胞,持续氧气吸入;排除气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头部置冰枕或冰帽以降低脑组织代谢率。
(4)加强病情观察及护理注意观察脉搏、呼吸、血压、瞳孔和神志变化;鼻饲流质饮食和静脉补充液体,以维持营养补给和水、电解质平衡;积极防治肺炎、褥疮等并发症;高热时应先行物理降温,无效时并用退热药物以加强降温作用;有抽搐时应选用地西泮(安定)5-10毫克肌内注射。
(5)手术若患者不适宜保守治疗,需手术治疗。
复旦大学医学院(原上海医科大学)华山医院陈衔城教授(2000年4月)推苊小骨窗开颅术+重组链激酶,近期优良率和远期优良率分别达67.7%和66.7% ,远远高于其他治疗方法。
40岁至60岁的男性是脑出血的高发人群,而且年纪越轻脑出血面积越大、越凶险,预后也相对越差。
血压起伏不定易导致脑出血,因此,中年男性应养成定期测量血压的习惯,并注意不要透支体力,避免血压波动的各种危险因素。
脑出血是在长期高血压的情况下,在血管受损的基础上发生的,饮酒、压力、情绪激动等都是重要的诱因。
王教授指出,中青年人压力大、工作繁忙、睡眠不足、社交活动多,特别是以酒为主的中国式社交方式,更使脑出血的发病危险大为增加。
脑出血发生与血管自身的构造和健康状况也密切相关。
血管内膜病变多体现为变厚而使血流受阻;血管中层病变则多体现为破裂出血。
内膜增厚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加重而逐渐进展的,然而,血管内膜增厚使缺血风险增大(心梗、脑梗发生危险增大)的同时,在客观上对血管又形成了一定的保护作用,使出血的危险降低。
出血或是缺血的风险,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具有此消彼长的特点。
中年人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尚不严重,血管内膜尚未增厚时,缺血的风险尚小,却有较大出血的风险。
《防猝死当心“魔鬼时刻”》高秀敏、梁左、王小波猝死的时间大多都在凌晨或是与凌晨相近的时段。
美国衣阿华大学医学院的学者发现,在凌晨时段,交感神经的活动可增强一倍。
交感神经活动增强,心率波动比较大,心肌耗氧量增加,也可以使血小板相互发生粘附聚集,并释放缩血管物质,使已经狭窄的冠状动脉发生痉挛,导致心绞痛发作。
若冠状动脉中有血凝块形成,便可阻塞冠状动脉,导致心源性猝死的发生。
除了夜间睡眠时,机体相对缺血,血液黏稠,流速减慢,血小板聚集,容易形成血栓而导致心肌梗死外,早晨天气寒冷也会刺激细小动脉收缩,也是容易诱发冠状动脉痉挛,引起心绞痛或急性心肌梗死的原因之一。
所以对于喜欢晨练的中老年人来说,早晨不宜起床太早,尤其是冬天,如果锻炼,最好避开凌晨的危险时段。
脑供血不足的调理:脑供血不足类是指人脑某一局部的血液供应不足面引起脑功能的障碍。
病因:脑供血不足的病因与脑动脉硬化有关。
主要病因有:(1)某些动脉血管腔狭窄或血管痉挛,通过的血流量减少,致使所供应的脑区发生供血不足;(2)血流动力学障碍,当血压降低,心脏搏出量减少时脑组织供血不足;(3)某些原因造成的血液粘稠度增高,血液缓慢及血液成分的改变,也可发生及供血不足;(4)微血栓形成,微血栓即动脉搏粥样硬化的板块脱落,在血流中形成微栓子,随血流到小动脉而堵塞血管,则会出现脑局部供血不足。
临床表现:语言障碍;神经性障碍;面瘫、偏瘫。
治疗原理:降低血液粘稠度,维护修复血管的正常功能。
为什么中老年人容易患慢性脑供血不足呢?大家都知道,大脑是人体的重要器官,耗氧量相对较大,大脑的重量大约只占身体重量的2%,但是耗氧量却占全身好氧量的20%。
大脑所需的氧全部由血液供给,所以必须有足够的血液供应大脑才能正常活动。
衡量大脑血液供应的标准是脑血流量,脑血流量一旦减少,脑细胞的供氧供能也随即减少;脑组织只要缺血10余秒钟,就会引起大脑的功能发生变化。
如果大脑某一部分血流在较短时间内完全阻断,会发生局部脑组织坏死,这就是脑梗塞;如果大脑供血不是完全阻断而是慢慢地减少,这就是慢性脑供血不足。
随着年龄的增长,大脑的血液供应会逐渐减少。
儿童时期脑血流量大约为100毫升(100毫升/100克脑组织分),成人为50毫升(50毫升/100克脑组织分),而健康老人只有35毫升(35毫升/100克脑组织分);再加上中老年人的脑组织对缺血的耐受性相对较低,脑血管的自动调节机能也逐渐下降,因此只要供血发生轻微的变化,就会明显影响脑血流量,从而导致慢性脑供血不足的发生。
慢性脑供血不足早期是可逆的,正确治疗往往会获得很好的效果;如果忍耐拖延,不及时治疗,常常会酿成严重的后果。
脑供血不足运动疗方脑供血不足几乎每人都有一点,只不过轻重不同。
你的情况如果无大碍,应该尽量主动进行食疗和运动调理,这方面有一个比较成功的治疗方法:每天早晚散步500-1500米;每星期到布满卵石的干河床上稀里哗啦地踩上两个多小时,寒暑不间断,奇效就有可能出现。
注意穿上轻便软底鞋,“踩石”前还要做好腿、脚、腰部的准备活动。
很多人在阳台上或楼底下铺设卵石小道,以便健身。
脑供血不足蜂蜜食疗方蜂蜜益母草汁[配方] 蜂蜜20克,益母草汁10亳升,生地黄汁40亳升。
[制作与用法] 将以上诸味混合调匀,当日分2次服下,20日为一疗程。
[功能] 舒经活血,适用于脑中风或供血不足者。
营养专家建议1、要远三白(糖、盐、猪油),近三黑(黑芝麻、蘑菇、黑米)。
从营养价值看,四条腿(猪、牛、羊)不如两条腿(鸡、鸭),两条腿不如一条腿(蘑菇),一条腿不如没有腿(鱼)。
2、经常吃海带、河鱼,鱼油可减低脑细胞死亡速度。
3、经常在手内运动健身球,可促进脑循环。
4、维生素e,有防止衰老、动脉硬化作用。
5、老年人半夜觉醒时,宜喝几口白开水。
6、即使没有高血压症状,也宜常量血压。
7、老年人勿忘补充活性钙。
8、应三餐后刷牙。
十大健康生活方式少食肉:大量食用各类肉及其制品,会加重某些疾病或诱发某些疾病,应当荤素搭配。
晒太阳:平常接受阳光的适当照射,有助身体储存大量的维素d有益牙齿与骨骼的健康。
雨中行:冒着霏霏细雨逛街或散步,绵绵细雨可洗涤尘埃,净化空气,增加空气中的负氧离子,有益肺与大脑的保健。
常唱歌:经常唱歌,有益健康长寿。
饭后息:饭后稍作休息或卧床片刻,再去散步或做其他事情,更有助于食物的消化吸收、胃肠保养和肝脏功能的养护。
挺起胸:抬头挺胸,不仅令人有气质、看上去年轻而精力充沛,而且抬头有助于减轻骨疼,挺胸会减少脊椎的负荷。
静坐思:忙中偷闲,静下心来,每日静坐冥思1至2次,每次30分钟左右,排除杂念放松身心,有助于解除神经性头痛,降血压。
天伦乐:业余时光,夫妻共诉衷肠,爷孙共同游戏等,共享天伦之乐,实为健康之举。
步当车:以步当车可以防止骨骼退化,有助于增强心肺功能,还有利于新陈代谢,有利于减肥。
行善事:助人为乐,帮人之困,济人之危,可以是你心情舒畅,获得一种难以名状的心理满足,这有助于强化人的免疫系统,调节身心“合二为一”,有利于健康长寿。
三个问题辨识中风诀窍就是辨识诊断出中风的问题,并让病患在三小时之内接受医疗,而这并不是很难。
辨识中风让我们记住S、T、R三步骤,请阅读并学习!有时候中风的症兆很难辨认,不幸的是,缺乏警觉就会带来灾难。
身边的人辨认不出中风的征兆,中风患者就会严重脑伤。
医生说,旁人只要问三个简单的问题,就可以辨识中风:S:(smile)要求患者笑一下T:(talk)要求患者说一句简单的句子(要有条理,有连贯性),例如:今天天气晴朗。
R:(raise)要求患者举起双手注意:另外一项中风症兆是:要求患者伸出舌头,如果舌头「弯曲」或偏向一边,那也是中风的征兆。
上面四个动作,患者如果有任何一个动作做不来,就要立刻打120!并且把症状描述给接线者听。
心脏病发作在睡眠的时候,60%的人没有再醒过来。
但是,剧烈的胸疼足以把人从沉睡中痛醒。
如果有上述任何一种状况发生的话,立刻口含两颗阿司匹林让它化开,然后喝一点水吞下。
接着立刻联络急救中心,坐在椅子或者沙发上静候救护车援助┅千万别躺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