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下册郊外活动——加减混合教案沪教版

合集下载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连加、连减、混合加减 沪教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连加、连减、混合加减 沪教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连加、连减、混合加减沪教版教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连加、连减、混合加减沪教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沪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材,主要包括第63页至65页的连加、连减和混合加减的内容。

这部分内容主要让学生理解并掌握100以内的数的连加、连减运算方法,以及混合加减的运算顺序。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连加、连减的概念,掌握100以内的数的连加、连减运算方法,以及混合加减的运算顺序。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主学习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学生对于连加、连减的概念理解和运算方法的掌握。

2.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正确进行100以内的数的连加、连减运算,以及混合加减的运算顺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练习本、计算器等。

2. 学具:学生练习本、计算器、小棒、图形卡片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物品,比如桌子、椅子、书本等,然后让学生数一数,总共有多少个物品。

2. 例题讲解:利用教具和学具,给学生讲解连加、连减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例如,用小棒代表数字,让学生直观地看到2个3相加的结果是6,3个2相加的结果是6。

3.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成小组,互相讨论并完成一些连加、连减的练习题目。

例如,1+2+3=?,421=?4. 混合加减运算:让学生理解混合加减的运算顺序,例如,8+32的运算顺序是先加后减,结果是9。

5. 巩固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混合加减的练习题目,例如,5+21=?,93+4=?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2+3=6421=15+21=693+4=10七、作业设计1. 完成练习本上的相关练习题目。

2. 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做一些连加、连减的实际问题,比如购物时计算总价等。

沪教版数学《郊外活动》教学设计

沪教版数学《郊外活动》教学设计

沪教版数学《郊外活动》教学设计沪教版数学《郊外活动》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上海市九年义务教育课本小学数学新教材一年级第二学期P :39设计意图《郊外活动-加减混合》一课是让学生从不同的渠道收集信息并进行汇总,同时明确问题、制定解决问题的策略,最后完成答案,主要是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用竖式进行加减混合运算。

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等综合能力。

本堂课的设计总体以郊游为主线,让学生在郊游出发中遇到问题,寻求方法,制定解决问题策略,并通过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的方式掌握用竖式进行加减混合运算。

在教学方法上,注重计算生活化、情境化,趣味化;在学习过程中,注意难易的结合,从小组合作到独立尝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让学生在学习中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并且在交流中发现数学问题,使得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得到充分发展。

教学目标1、从不同的渠道进行信息的收集及汇总,提出并解决加减混合的生活问题;2、理解与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笔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数学交流等综合能力。

教学重点1、理解并掌握用竖式进行加减混合的运算。

2、从不同的渠道进行信息的收集及汇总,提出并解决加减混合的生活问题;教学难点从不同的渠道收集信息并进行汇总,从而明确问题、制定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设计: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媒体:春暖花开的季节,有小鸟、河流、大树、草地、蓝天师: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是最美好的季节,阳光明媚,风景秀丽,你们最想干什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开展一次郊外活动吧(出示课题:郊外活动)。

师:你看到什么?又看到什么?[根据画面学生收集数学信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师:小兔欢欢根据这些信息提了一个问题(出示:男生有几人?)指名读读问题。

[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的先进性,形象生动地展现小朋友郊游活动情景,牢牢地吸引学生的眼球,促使学生主动进入新知的探索中;同时以多种形式展现信息,引导学生进行信息汇总,然后分析,并明确问题,把计算教学建立在学生所熟悉的生活背景中,从而理解加减混合的运算含义,使计算教学生活化、情境化] 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一)探究新知1、制定策略(1)轻声读读这些信息,想想怎么解决这个问题,思考后小组交流自己的想法。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5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沪教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5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沪教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5 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沪教版教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5 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沪教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中关于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的章节。

具体内容包括:1. 连加:将两个或多个数相加,例如:2 + 3 + 4 = 92. 连减:将两个或多个数相减,例如:10 2 1 = 73. 加减混合:将加法和减法混合在一起,例如:5 + 2 1 = 6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的概念,能够熟练运用这些运算方法进行计算,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并掌握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的概念,能够熟练运用这些运算方法进行计算。

难点:对于复杂的加减混合运算,能够正确进行计算,并能够灵活运用运算规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计算器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可以通过出示一些实际生活中的情景,如购物、做饭等,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其中的数学问题。

例如,教师可以出示一张购物清单,上面有苹果、香蕉和橘子三种水果的价格,然后问学生:如果我要买2个苹果、3根香蕉和4个橘子,我需要支付多少钱?2. 例题讲解:(1) 连加:小明有2个苹果,妈妈又给了他3个苹果,一共有多少个苹果?解:2 + 3 = 5,所以一共有5个苹果。

(2) 连减:小华有10个糖果,他吃掉了2个,又吃掉了1个,还剩下多少个糖果?解:10 2 1 = 7,所以还剩下7个糖果。

(3) 加减混合:小丽有5个橘子,她吃掉了2个,又得到了3个,现在有多少个橘子?解:5 2 + 3 = 6,所以现在有6个橘子。

3. 随堂练习:教师可以出示一些随堂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以巩固所学知识。

例如:(1) 连加:小明有1个篮球,他又买来了2个篮球,一共有多少个篮球?(2) 连减:小华有8个饼干,他吃掉了3个,又吃掉了2个,还剩下多少个饼干?(3) 加减混合:小丽有7个苹果,她吃掉了1个,又得到了2个,现在有多少个苹果?4. 板书设计:连加:2 + 3 = 5连减:10 2 1 = 7加减混合:5 2 + 3 = 65. 作业设计:教师可以布置一些相关的作业题,让学生回家后独立完成。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连加、连减、混合加减 沪教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连加、连减、混合加减 沪教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连加、连减、混合加减(沪教版)教学内容本节课的内容主要包括连加、连减和混合加减的运算方法。

学生将学习如何将两个或多个数相加或相减,并掌握混合加减的运算顺序。

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连加、连减和混合加减的运算方法。

2. 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难点1. 学生容易混淆连加、连减和混合加减的运算顺序。

2. 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难以灵活运用连加、连减和混合加减。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PPT课件,展示连加、连减和混合加减的例题。

2. 学生准备练习本和笔,用于课堂练习。

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PPT课件展示一些简单的连加、连减和混合加减的例题,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加减法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新课讲解:教师详细讲解连加、连减和混合加减的运算方法,并通过PPT 课件展示例题,让学生跟随讲解进行板书练习。

3. 课堂练习:教师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 小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互相讨论课堂练习中的问题,共同解决问题。

5. 总结与拓展: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然后布置一些拓展题目,让学生在课后进行自主学习。

板书设计1. 连加、连减、混合加减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2. 运算顺序:先算括号内的,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

3. 例题及解题步骤。

作业设计1. 基础练习:完成练习册上的连加、连减和混合加减题目。

2. 提高练习: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运用连加、连减和混合加减进行计算。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PPT课件、例题讲解、课堂练习和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掌握了连加、连减和混合加减的运算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让学生在实际运算中掌握运算顺序,提高运算能力。

同时,教师还需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提高教学效果。

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还需加强学生的课后辅导,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提高学生的整体数学水平。

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①(教案)一年级下册数学沪教版

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①(教案)一年级下册数学沪教版

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①(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加法和减法的概念。

2.能够进行简单的连加和连减运算。

3.能够在同一个问题中同时使用加法和减法进行计算。

教学重点1.连加和连减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2.加减混合运算的实际应用。

教学难点1.在同一个问题中同时使用加法和减法进行计算。

2.让学生理解加减混合运算的实际应用。

教学准备1.数学教材。

2.黑板和粉笔。

3.表示加法和减法的符号 (+) 和 (-)。

教学过程1. 课前导入教师可通过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复习前面所学过的数学知识,比如通过小游戏、表演等方式。

2. 知识讲解2.1 加法和减法的概念让学生回忆加法和减法的概念。

加法意味着将两个或多个数相加得到一个总数,减法意味着将一个数从另一个数中减去得到一个差。

2.2 连加和连减连加指的是将多个数按顺序相加得到一个总和,连减指的是将多个数按顺序相减得到一个差。

给出一个例子:1 +2 +3 = 6在这个例子中,1, 2, 和 3 是被加的数。

在数学中,被加的数叫做被加数或加数。

6 是这三个数的和,也就是总和。

2.3 加减混合运算加减混合运算指的是在同一个问题中同时使用加法和减法进行计算。

给出一个例子:3 +4 - 2 = 5在这个例子中,首先将 3 和 4 相加得到 7,然后减去 2 得到 5。

注意,这个例子中的加号 (+) 和减号 (-) 是交替使用的。

3. 练习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完成练习题。

3.1 连加和连减的练习1.3 + 2 + 1 =2.10 + 7 + 3 =3.6 + 8 + 2 =4.12 + 14 + 6 =5.7 - 4 - 1 =6.20 - 5 - 6 =7.18 - 12 - 6 =8.99 - 33 - 44 =3.2 加减混合运算的练习1.5 + 3 - 2 =2.4 - 2 + 1 =3.7 - 3 + 6 =4.8 + 5 - 7 =4. 课堂总结回顾当天所学的内容,引导学生总结加法、减法、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的相关知识。

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教学设计)一年级下册数学沪教版

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教学设计)一年级下册数学沪教版

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教学设计)一年级下册数学沪教版一、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理解和使用“连加”、“连减”的概念。

2.能够通过配对、拼图等游戏练习灵活应用“连加”、“连减”的方法。

3.能够正确运用“加减混合”进行计算。

4.能够依据实际生活问题,创设情境练习加减法。

二、教学内容1.连加和连减的概念2.连加和连减示例3.加减混合的计算4.加减实际应用情境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理解“连加”、“连减”的概念,能够配对、拼图等游戏练习灵活应用。

2.教学难点:正确运用“加减混合”进行计算及在生活中创设情境练习加减法。

四、教学方法1.演示法2.探究法3.情境法4.游戏法五、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1.老师介绍“连加”与“连减”的概念2.通过问答、图片引入,了解学生对“连加”、“连减”的认识。

2. 学习环节连加和连减示例1.老师通过带有连加和连减的练习题目,进行例题演示。

2.学生跟着做题,老师以小组为单位,鼓励学生相互讨论解题思路和方法。

加减混合的计算1.老师通过图示、动画等教具,演示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重点讲解:优先级问题。

2.让学生通过讨论,理解优先级问题。

3.再通过练习题目进行练习。

加减实际应用情境1.老师通过生活实际问题,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发现使用加减法的场景,并通过实例练习进行加减运算。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设计生活场景实践加减法计算。

3. 巩固环节1.配对游戏:老师准备多组数字卡片,学生根据难度挑选并按照“连加”、“连减”进行配对。

2.拼图游戏:老师设计拼图游戏,学生按指导,选取数字卡片并按照计算顺序进行拼图。

3.通过小组展示,让学生分享练习体会。

4. 课后作业1.布置适量的练习题目作业。

2.让学生自学下一节课内容。

3.鼓励学生进行加减法创意应用设计,跟家长分享并取得反馈。

六、教学资源1.教学图板2.多组数字卡片七、教学评估1.练习题目考核2.游戏、拼图等练习活动中教师实时跟踪学生表现,加以纠正。

沪教版数学一下《连加、连减、混合加减》word教案

沪教版数学一下《连加、连减、混合加减》word教案

连减、混合加减教学目标:1. 使学生掌握连减、混合加减运算的方法,能正确地计算100以内的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算式。

2. 通过情境培养学生知识的应用能力。

3. 培养观察、比较、分析能力,养成认真审题的学习习惯。

4. 初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重、难点:1. 连减、加减混合运算。

2. 判断一些连减、加减混合算式能否简算。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开学了,小熊要购买学习用品。

出示:蜡笔7元尺2元铅笔盒12元故事书8元字典15元橡皮3元铅笔4元书包45元1. 看到这些信息你能想到哪些数学问题?根据这些信息来编题(小组内交流)。

2. 如果这些学习用品小熊都要买,它要准备多少钱?比一比,谁算得快?交流不同算法。

(1)按顺序把每个数加起来。

(2)12+8=20 45+15=60 3+7=1020+60+10+2+4=96你喜欢哪种算法?(在计算连加时,我们已经发现了这个好方法。

把能凑成整十数的两个数先加起来,这样计算既快又正确。

)二、探索新知1. 现在小熊有64元,想买铅笔盒和故事书。

它列式算出还要找回44元。

板书:64-12-8=44它列了一个什么算式?出示课题:连减(1)按照小熊的连减算式,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从左往右依次计算)板书:一看运算符号。

(2)这个问题还可以怎么算?讨论、交流算法:12+8=20 64-20=44比较两种方法,你喜欢用哪种方法计算?小熊不明白为什么结果都是44元,为什么我们比它算得快?板书:二看数有什么特点。

完成板书:64-12-8=44(3)同桌合作,一人按运算顺序计算,一人用好方法计算。

64-45-15 64-7-3 ★64-2-15最后结果一样吗?好方法好在哪里?(两个减数凑成整十数)为什么64-2-15用这个好方法就不行呢?(2和15不能凑成整十数)(4)64-2-15,修改其中的一个减数,使它可以用好方法计算。

把题写在纸上,用好方法算出结果,同桌互相检查。

加减混合(说课稿)沪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

加减混合(说课稿)沪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

加减混合(说课稿)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是沪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中第二十四课,名为“加减混合”。

主要教学内容是加减法的混合运算,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理解加减法的应用及规律,初步掌握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二、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加减混合运算的概念,初步掌握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能够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感受加减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能够熟练解决数学中的加减混合运算问题。

三、教学重难点1.加减法的混合运算。

2.怎样运用加减法来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和教具:课件、数字卡片、算式卡片、提问板等。

2.教学环境:教室环境整洁、安全。

3.教学辅助:黑板、粉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观察数学教室中的物品,搜集能够进行加减法运算的事物,如黑板刻度线、讲台上的物品等。

引导学生感受加减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学习1.教师通过数字卡片出示加减法混合运算的算式,让学生口算计算出结果。

进而引导学生理解加减混合运算的概念。

2.教师将几张算式卡片放在提问板上,随机提问学生上下列算式的结果,促使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技巧。

3.教师通过教学课件出示图表和实物,引导学生通过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如图表中的水果数量变化、实物的盘子中数量变化等,以此来深入讲解加减法的应用及规律。

3. 总结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引导学生总结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和运用。

4. 作业留下课后作业:准确计算加减混合运算的结果,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六、教学特色1.引导学生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感受加减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全方位引导学生认识加减法的重要性。

2.使用数字卡片、算式卡片、提问板等教具,让学生在理解加减法运算的同时,掌握其计算方法和技巧。

3.教师通过多种形式展示加减法的应用及规律,使学生得以深入理解加减法的实际意义。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引导学生观察、数字卡片口算计算、算式卡片和提问板随机提问学生、教学课件出示图表和实物等,让学生在多角度、多方面的体验中掌握加减混合运算。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5 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 ▏沪教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5 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 ▏沪教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5 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 | 沪教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理解并掌握加减法混合运算的概念和方法。

2.能解决小学数学中简单的加减法混合运算问题。

过程与方法1.采用小组分组讨论、教师讲解及同时练习的教学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强调加减法算式的细心写法和正确口诀,规范学生的计算方法。

情感态度1.通过小组合作、教师引导、自主学习等方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

2.强调数学知识在生活和实践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加减法的混合运算的概念和方法。

2.解决小学数学中简单的加减法混合运算问题。

教学难点1.语音口型和口算的联系和配合。

2.教师如何引导学生有效的练习加减法口算。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1.讲解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并带领学生回忆和复习前述知识点。

2. 新知呈现1.通过演示和讲解,展示加减法混合运算的方法和步骤。

2.强调算式运算符号的书写规范和口诀。

3.示范计算练习并找出规律。

3. 个人练习1.让学生自主完成一些加减法口算和算式计算,教师在旁边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4. 小组练习1.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口算练习和闯关活动。

2.在练习过程中,不断鼓励学生、调动积极性。

5. 总结归纳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方法。

2.鼓励学生发表意见和感想。

四、学习评价1. 教师评价1.教师将通过课堂观察和学生作业进行评价。

2. 自我评价1.学生将接受班级和自我评价,以检测和提高学习效果。

五、作业布置1.完成课堂作业,并根据实际情况预习下节课内容。

注:本文档为Markdown文本格式,不含图片和网址。

沪教版一年级下册加减混合

沪教版一年级下册加减混合

29 + 28
57
57 - 3225师 Nhomakorabea很好,你是分成两个竖式来进行计算的。
-1-
29 + 28
57 - 32
25
三、课内练习 练习一
练习二
四、本课小结 五、课后作业 练习册 P36
生 2:29+28-32=25(人)
29 + 28
57 - 32
25
师:非常好,你是把两个单独的竖式合并成了一个竖式。
师小结:这两种方法都非常好,但同样要注意:列竖式时一定要相 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注意运算符号不能搞错了。
三、课内练习 练习一
48 + 33
() - 16
78 - 49
()
+ 30
64 + 25
() - 58
39 - 13
()
+ 47
师:你想提醒好朋友们在运算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吗?
练习二 书本 P43
49-28+18 34+9-21 37+15-27 38+24-18 52-29+8 43-7+16 师: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列竖式进行计算。
四、本课小结 师:做加减混合题时要注意什么?
五、课后作业 练习册 P36
教后记:
-2-
小学数学一年级第二学期电子教案
课题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相关链接
执教:
加减混合
⑴ 理解并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笔算方法。 ⑵ 能准确地笔算加、减混合运算式题。 ⑶ 能通过不同的渠道收集和汇总信息,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的综 合能力。 ⑴ 理解并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笔算方法 ⑵ 会用竖式进行加减混合运算。
课件内容

沪教版一年级下册《笔算加减混合》数学教案

沪教版一年级下册《笔算加减混合》数学教案

沪教版一年级下册《笔算加减混合》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笔算加减混合》,学生能够掌握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

2.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加法和减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算术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4.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笔算加减混合》数学教案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复习加法和减法的运算方法,加深对运算规则的理解。

2. 加法和减法的混合运算,培养学生灵活运用运算规则的能力。

3. 利用加法和减法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4. 掌握进位和借位的概念和运用方法。

三、教学过程1. 复习复习前面学过的加法和减法的运算方法,包括进位和借位的概念和运用方法。

2. 引入新知识介绍《笔算加减混合》的学习内容和目标,提前给学生准备好相关的练习册。

3. 加法和减法的混合运算教师通过例子演示加法和减法的混合运算的步骤和规则,引导学生理解运算过程,培养学生灵活应用运算规则的能力。

4. 运用加法和减法解决实际问题教师设计一些与学生日常生活相关的问题,要求学生利用加法和减法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思考能力。

5. 练习与巩固教师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教师可以选取一些学生解答正确的题目进行分享和讨论。

6. 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并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思考和感受。

教师可以进行适当的点评和引导,确保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清晰的理解。

四、教学工具与资源准备1.教师课件或黑板书写工具。

2.学生练习册或作业本。

五、教学评价与反馈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和反馈: 1. 教师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学习态度、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教师布置的练习题,通过批改学生作业来评价学生的掌握情况。

3. 学生之间的互评和自评,让学生评价自己的学习情况和进步。

六、教学延伸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在加法和减法的基础上引入进一步的挑战,如进位、借位、多位数运算等。

沪教版一年级下册《笔算加减混合》数学教案

沪教版一年级下册《笔算加减混合》数学教案

沪教版一年级下册《笔算加减混合》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加、减”混合运算法则,掌握其中一步的运算方法,如进位、借位等。

2.能力目标:能够书写加减法式子,进行简单的笔算加减混合运算。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乐于探究知识、勤于思考问题、善于归纳总结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笔算混合加减法的原则,加强进位、借位等概念的理解和应用。

2.教学难点:解决运算中的思维难点,如减法式子的借位、进位等操作。

三、教学内容1.探究练习:通过练习,引导学生探究混合运算的规则和运算方法。

2.集体探究: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加、减的规则和属性,及加减混合运算的基本原则,理解进位、借位等操作方法。

3.个别练习:根据学生不同程度,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进行统一或差异化的练习,加强对内容的运用和理解。

四、教学方法1.问题导向:提出难点问题,引导学生探究、发现、思考、解决问题。

2.演示教学:教师给出一个具体的问题,并讲解如何进行加减法混合运算、进位、借位等操作。

3.合作学习:分组合作,让学生自己组织答案并相互核对。

4.个别辅导:根据每个学生的程度和问题,提供个性化指导和帮助。

五、教学环节及时间安排环节内容时间课前导入联想与感悟问题的呈现5分钟探究练习运算测评标准的澄清与明确10分钟集体探究讲解加减混合法则及运算规则15分钟演示教学举例操作,解决思维难点20分钟合作学习组织答案并相互核对15分钟个别练习不同程度的加混减个别辅导15分钟知识点总结归纳总结教学重点难点5分钟课后作业布置布置公开课作业5分钟总计1学时(45分钟)六、教学评价1.课内练习:加减法式子书写准确、计算正确;2.课堂小测:简单的加混减练习,领会加减混合运算;3.课后作业:加混减题练习分析,逐步提高运算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 连加、连减、混合加减 沪教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 连加、连减、混合加减 沪教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连加、连减、混合加减沪教版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掌握1-1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混合加减的计算方法;2.学生能够运用掌握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3.学生领会数学知识的应用意义,增强数学学科的实用性和趣味性。

二、教学重难点1.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2.掌握连加、连减和混合加减的计算方法。

三、教学内容与过程1. 连加(1)教学内容:1.认识“加法”符号“+”;2.学习1-10以内的连加运算;3.运用已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

(2)教学过程:1.通过视频和图片呈现连加计算方法;2.与学生一起进行口算练习和课堂练习;3.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来演示连加的应用,增强学生对该知识点的理解。

2. 连减(1)教学内容:1.认识“减法”符号“-”;2.学习1-10以内的连减运算;3.运用已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

(2)教学过程:1.通过视频和图片呈现连减计算方法;2.与学生一起进行口算练习和课堂练习;3.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来演示连减的应用,增强学生对该知识点的理解。

3. 混合加减(1)教学内容:1.学习混合加减运算;2.运用已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

(2)教学过程:1.通过视频和图片呈现混合加减计算方法;2.与学生一起进行口算练习和课堂练习;3.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来演示混合加减的应用,增强学生对该知识点的理解。

四、教学评价1.通过课堂练习和学生作业来进行教学评价;2.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差异化教学;3.对于巩固不好的学生进行额外跟进,让学生有机会弥补所学知识的差距。

五、教学工具1.课件、视频、图片;2.讲义、练习册。

六、总结本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1-1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混合加减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已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通过视频、图片和实际生活中的例子来带领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加强了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实用性和趣味性。

同时,教师通过课堂练习和学生作业来进行教学评价,对于巩固不好的学生进行额外跟进,让学生有机会弥补所学知识的差距,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①(教案)一年级下册数学沪教版

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①(教案)一年级下册数学沪教版

教案: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①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运算。

学生通过学习,能够掌握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运算的意义,理解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并能够熟练地运用这些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运算的概念,并能够正确地运用它们进行计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和思考,学生能够发现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运算的规律,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与同学合作交流,共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积极的学习态度。

教学难点:1. 学生对于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运算的概念理解可能存在困难。

2. 学生在运用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时,可能会出现错误。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一些小卡片,上面写有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运算的算式。

2. 学生准备纸和笔,用于记录和计算。

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可以通过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加减运算,并引出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运算的概念。

2. 新课导入:教师可以通过一些具体的例子,让学生观察和思考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运算的特点和规律。

3. 实践操作: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每组学生用教具学具进行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运算的实践操作,并记录下他们的计算过程和结果。

4. 总结规律: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运算的规律,并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和解释。

5. 解决问题:教师可以给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运算进行解决,并检查他们的计算结果是否正确。

6. 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运算的重要性和应用。

板书设计:1. 板书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①2. 板书内容: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运算的概念、规律和应用。

作业设计:1. 让学生完成一些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运算的练习题。

2. 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总结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运算的规律。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5 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 ▏沪教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5  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  ▏沪教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5 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沪教版教学内容本节课教学内容为一年级下册数学的4.5节,即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

学生将学习如何处理包含多个加法或减法的数学问题,以及如何解决包含加法和减法的混合运算问题。

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时运用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运算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描述数学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1. 理解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的概念。

2. 掌握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的运算顺序。

3. 解决实际问题时,能够灵活运用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运算。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学PPT或黑板。

2. 数学练习本。

3. 计算器。

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PPT或黑板展示一些包含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初步了解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2. 讲解:讲解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的概念,以及它们的运算顺序。

通过一些具体的例子,让学生明白如何进行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运算。

3. 练习:让学生做一些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教师可以挑选一些典型的题目,让学生在黑板上展示解题过程,并讲解解题思路。

4.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相互讨论练习题中的问题,共同解决问题。

教师可以在这个过程中观察学生的解题情况,并及时给予指导。

5. 总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运算的重要性。

同时,提醒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要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板书设计1. 板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5 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2. 板书内容:- 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的概念- 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的运算顺序- 解决实际问题时,如何运用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运算作业设计1. 让学生完成练习册上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练习题。

2. 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找出一些包含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运算的例子,并尝试解决。

课后反思1. 教师应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情况,了解他们对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运算的掌握程度。

加减混合(教案)沪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

加减混合(教案)沪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

加减混合(教案)沪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沪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的加减混合运算。

学生将学习如何将加法和减法运算结合起来,解决实际问题。

我们将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理解加减混合运算的概念,并掌握其基本运算方法。

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加减混合运算的概念,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2.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教学难点1. 学生对加减混合运算的理解。

2. 学生在进行加减混合运算时的计算准确性。

3. 学生将加减混合运算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教具学具准备1. 数学课本。

2. 教学PPT。

3. 计算器。

4. 实物模型。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一些简单的加减混合运算题目,让学生初步了解加减混合运算的概念。

2. 讲解:通过具体的例子,讲解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规则和方法。

3. 练习:让学生做一些加减混合运算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 应用:通过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加减混合运算解决问题。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加减混合运算的重要性。

板书设计1. 加减混合运算的概念。

2. 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规则和方法。

3. 加减混合运算的练习题。

4. 加减混合运算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作业设计1. 做一些加减混合运算的练习题。

2. 通过实际问题,运用加减混合运算解决问题。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练习和应用,让学生掌握了加减混合运算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有些学生对加减混合运算的理解还有些困难,需要我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关注。

同时,我也发现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能够灵活运用加减混合运算,这让我感到很欣慰。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学生对加减混合运算的理解”。

教学难点1. 学生对加减混合运算的理解:一年级的学生刚刚接触数学运算,对于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还处于初步理解阶段。

加减混合(教学设计)沪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

加减混合(教学设计)沪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

加减混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掌握数轴上的加减法。

2.能够熟练运用加减混合。

3.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数轴上的加减法任务:让学生理解数轴的基本概念,掌握数轴上的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步骤:1.学习数轴的基本概念和表示方法。

2.通过数轴的数值大小的比较来进行加减法的运算。

3.练习数轴上的加减法。

2. 加减混合任务:让学生能够熟练运用加减混合的运算方法。

步骤:1.学习加减混合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2.练习加减混合的运算方法。

3.拓展加减混合的应用场景。

三、教学方法1.利用课件和教具进行教学。

2.采用课堂讨论和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概念和方法。

3.开展个性化教学,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进行差异化教学。

四、教学过程第一节:数轴上的加减法1.导入让学生通过看图和讨论的方式,了解数轴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2.讲解通过具体的例子,讲解数轴上的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3.练习让学生在数轴上进行加减法的练习,巩固所学的知识,同时练习数轴上的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4.总结对数轴上的加减法进行总结,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重要性。

第二节:加减混合1.导入让学生了解加减混合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2.讲解通过具体的例子,讲解加减混合的运算方法。

3.练习让学生进行加减混合的练习,并加以拓展,让学生理解加减混合的应用场景。

4.总结对加减混合进行总结,让学生掌握所学知识,并能够灵活运用。

五、教学评估1.在课堂上进行小型测验,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2.课后布置作业,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反思针对本次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和反思,并不断完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以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

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教案】一年级下册数学沪教版

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教案】一年级下册数学沪教版

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教案)一年级下册数学沪教版一、教学目标1.能够听懂和说出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的数学口算题目。

2.能够准确地书写和计算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沪教版中的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题目,掌握将数学口算题目转换为算式解决问题的基本技能和方法。

3.能够理解和掌握加法、减法的基本运算规律,培养小学生进行简单加减运算的能力。

4.培养小学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沪教版中的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题目。

三、教学重难点1.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的口算题目的听懂和书写。

2.将口算题目转换为算式解决问题的基本技能和方法。

3.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1.演示法——展示一些简单的例题和题型,帮助学生理解运算规律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2.互动式讲解——通过问题解决的交互方式,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让其理解和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

3.实践教学——通过课堂上练习题目和课后的家庭作业,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流程1.总体上,教学过程分为三步:•引导学生认识加法和减法的概念,了解加法和减法的基本运算规律。

•掌握和练习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运算的口算方法,转换为算式解决问题,练习计算题型。

•针对不同难度的数学题目,让学生通过课后练习巩固和巩固所学知识。

2.具体的教学流程如下:•第一步:引导学生认识加法和减法的概念,了解加减法的基本运算规律。

•第二步:练习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运算的口算方法,转换为算式解决问题,练习计算题型。

•第三步:针对不同难度的数学题目,巩固所学知识,通过课后练习巩固和深化学生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评价1.通过本次课程的三个教学步骤和练习,学生应掌握了加法、减法的基本运算规律和计算方法,能够熟练地进行基本的数学运算,并理解了口算题目和算式之间的转换关系。

2.通过巩固练习和练习题目,老师可以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考核,评估学生对本次数学课程的理解和掌握程度,确保授课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郊外活动——加减混合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1. 理解并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笔算方法。

2. 能准确地笔算加减混合运算式题。

能力目标:
1. 能通过不同的渠道收集和汇总信息,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的综合能力
2. 能针对不同的问题,灵活制定解决的策略。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仔细审题、演算和认真书写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1. 理解并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笔算方法。

2. 学会仔细观察,从不同的渠道收集信息并进行汇总。

3. 针对不同的问题,灵活制定解决的策略。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请学生说说郊游去过的地方以及郊游的感觉。

2.多媒体展现一些风景,配上动听的音乐。

3. 揭示课题。

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郊游吧!
(出示多媒体)两辆汽车缓缓驶入画面。

师:两个班级的同学已经乘上大巴士出发了,大家可高兴啦!
二、探究新知
(一)观察统计
1.交流信息师:从这幅画面上,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2.提出问题师:看,熊猫欢欢也来参加我们的郊游活动了,它有什么问题呢?
3. 解决问题师:请你们小组相互合作,讨论一下这个问题怎样解决?(小组讨
论)
(1)解决问题的策略师:让我们一起来分享一下小朋友的解决方法好吗?小组汇总交流。

(多媒体适时的展现学生收集到的信息等)一年级2 班与3 班一起郊游。

2班29人
3班28人
2 个班共有女生32 人。

问题:“男生有几人?” 解决的策略:必须先知道两个班级一共有多少人,去掉两个班级女生的人数,剩下的就是两个班级男生的人数。

(学生在回答的时候,教师需适当的提醒,注意培养学生回答问题的逻辑性和条理性。

)(2)笔算的方法
小组先讨论再交流。

(多媒体演示或者黑板演示)
算式:29+28-32
分两个竖式进行2 次计算。

师:小朋友们,在进行加减混合竖式计算时,你想提醒其他小朋友,应该注意一些什么地方吗?(二)尝试练习
师:刚才一年级2班和3班去郊游了,现在4班和5班也出发了,你们看,
他们来了!师:熊猫欢欢又遇到了一个问题。

多媒体演示。

一年级4班和5班两辆汽车。

4班有30人,5班有29人,共有男生27 人,女生有几人?师:请小朋友们来帮忙。

要求:学生在自己的练习纸上练习(两种方法都可以)。

三、巩固练习
1.书本题3
43-7+16 38+24-18 34+9-21
52-29+8 37+15-27 49-28+18
要求: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在本子上列竖式进行计算,然后小组交流,也可以寻找自己的好朋友相互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2.游戏
(多媒体展示一幅美丽的郊游图,小朋友都在做游戏)
师:欢欢、乐乐和小朋友们在玩碰碰车,每辆车上都有混合运算的算式。

我们先要算出每个算式的得数,然后把得数从小到大排列。

下面是排列整齐的七辆车,车身上都有一个空格,需要我们把代表算式的“字”填上去。

(完整的一句话是:我、们、都、是、好、朋、友!)
四、总结
师:小朋友,今天我们和欢欢、乐乐一起边游戏边学习了数学本领。

想一想,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你认为自己学得怎样?
(学生自己或者是小组相互讨论后反馈。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