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教学中学生元素观建构的研究
初中化学教学中构建学生元素观的策略探讨
初中化学教学中构建学生元素观的策略探讨一、引言化学是自然科学中的一门重要学科,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规律以及与能量的关系。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学生将接触到许多元素及其化合物,构建学生正确的元素观具有重要意义。
学生的元素观形成与各种教育因素相关,而教师作为化学教学中的主要实施者,需要通过一些策略来促进学生正确的元素观的形成。
二、学生元素观的形成学生对元素的认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掌握的知识、经验和观念。
在初中阶段,学生通常以化学基本元素为基础来认识元素,特别是氧、氢、碳、氮等元素。
随着学习的深入,学生会接触到更多的元素及其化合物,形成所谓的元素观。
良好的元素观对学生正确认识化学元素和化合物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促进学生对化学知识的进一步理解和应用。
学生元素观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学生的元素观会受到教育环境的影响。
化学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资源、实验条件等都会直接影响学生对元素的认知。
学生的元素观也受到社会环境、家庭环境的影响。
在社会和家庭环境中,学生可能会接触到一些不正确的元素观,影响他们对元素的认知。
学生的既有知识和经验也会对其元素观的形成产生影响。
教师需要通过一些策略来帮助学生正确地形成元素观。
三、构建学生元素观的策略探讨1. 强化元素观的基本概念化学教师在教学中应该重点强调元素的基本概念,包括元素的定义、性质、存在形式等。
通过系统的知识传授,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元素的本质,避免片面的认识或误解。
通过生动的例子和实验,帮助学生理解元素的存在形式及其在化合物中的作用,使学生对元素形成全面而准确的认知。
2. 进行元素观认知误区排除化学教师应该重视学生的元素观认知误区,并通过教学实践积极加以排除。
在实际教学中,化学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认知误区,设计一些引导性的问题或实验,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观念,逐渐纠正。
教师还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和课堂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在交流中领悟元素观的本质,逐渐改正错误认知。
初中化学元素观内涵、建构进阶及教学策略
初中化学元素观内涵、建构进阶及教学策略目录1. 内容综述 (2)1.1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3)1.2 文献综述 (5)1.3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6)2. 初中化学元素观的内涵 (7)2.1 元素的概念与特征 (8)2.2 元素的分类与性质 (9)2.3 元素周期律概述 (11)3. 元素观的建构进阶 (12)3.1 元素观的认知发展阶段 (13)3.2 元素教学的知识结构 (14)3.3 元素学习的思维过程 (16)4. 元素观的教学策略 (17)4.1 激发学习兴趣与动机 (19)4.2 引入实验活动与体验学习 (20)4.3 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21)4.4 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 (23)4.5 深化元素观的实践应用 (24)5. 实例分析 (25)5.1 具体的教学案例 (26)5.2 元素观教学的效果评估 (27)6. 结论与建议 (28)6.1 研究的总结 (29)6.2 对教学实践的启示 (31)6.3 未来的研究方向 (32)1. 内容综述初中化学元素观是学生认识和理解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核心观念,它涵盖了物质组成、性质、结构和变化的基本原理。
在初中化学课程中,元素观不仅帮助学生构建了化学知识体系,还培养了他们的科学思维方式和探究能力。
物质组成的基本概念:学生通过学习元素、原子、分子等基本概念,理解物质是由不同元素组成的。
元素性质的认识:学生了解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其原子结构密切相关,从而能够预测和解释元素的性质。
元素结构的理解:学生通过学习原子模型、离子化合物的形成等内容,建立起对元素结构的初步认识。
化学变化的本质:学生认识到化学反应是元素之间发生电子转移的过程,从而理解反应类型和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建构进阶是指学生在教师引导下,通过一系列的学习活动,逐步深化对元素观的理解,并将其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这一过程通常涉及以下几个阶段:初步理解:学生通过课堂讲授和实验操作,初步掌握元素观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初中化学元素概念的理解与元素观的建立
元素是化学中的基本构成单位,它是不能被进一步分解的物质。
初中化学学习中,学生需要理解元素的概念,并学习常见的元素的性质和用途。
元素的概念的建立是基于实验研究的结果。
古代哲学家认为,所有物质都可以由四种基本元素——土、水、火和气构成,但是这种观点在进一步研究后被证明是错误的。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逐渐开始使用实验方法来研究物质的本质。
17世纪,英国化学家古斯塔夫·巴斯德发现,物质可以被分解成更小的单位,并且这些单位都是相同的。
他称这些单位为“原子”。
19世纪,欧拉和克劳德·费米发现,原子的性质是由它的中子和电子构成的,并且不同的原子有不同的中子数量和电子配置。
这为元素的概念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今天,我们所熟知的元素有118种,它们的性质和用途已经被研究和描述得很清楚。
我们可以通过分析不同元素的原子结构来确定它们的性质,并且可以通过合成不同的元素来制造新的化合物。
这些都是建立在对元素概念的理解和元素观的建立上的。
元素观是指对元素的概念和性质的系统理解和描述。
它包括对元素命名、分类、性质和用途的规定。
例如,元素观规定了如何给元素命名,以及如何将元素分成不同的类别,如金属、非金属和半金属。
此外,元素观还规定了不同元素的化学性质,如电子配置、化学反应性和氧化还原性。
总的来说,元素的概念和元素观的建立是基于对物质的本质的不断研究和发现,它为我们了解和描述物质的性质和行为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初中化学教学中构建学生元素观的策略探讨
初中化学教学中构建学生元素观的策略探讨1. 引言1.1 背景介绍化学教学在初中阶段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环节,而学生对元素的认识是化学学习的基础。
许多学生对元素的概念模糊不清,甚至存在误解,这直接影响了他们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构建学生元素观成为化学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随着教育方式的不断革新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传统的教学方法已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构建学生元素观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习惯,采用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元素的性质和特点,从而提升其化学素养。
本文将通过对初中化学教学中构建学生元素观的策略进行探讨,分析构建学生元素观的重要性,并探讨实施教学方法。
通过案例分析,评价和展望构建学生元素观的效果,为今后的教学工作提供参考。
通过本研究,旨在加深对学生元素观构建的认识,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促进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1.2 研究意义在初中化学教学中,通过构建学生元素观,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化学观念,深化对化学元素性质和规律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构建学生元素观还可以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实验技能,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和科研奠定坚实基础。
研究初中化学教学中构建学生元素观的策略,对于提高学生化学学科成绩,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深入探讨构建学生元素观的重要性和策略,可以为初中化学教学提供更科学、有效的指导,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未来科学研究打下坚实基础。
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初中化学教学中构建学生元素观的重要性,并探讨有效的策略和教学方法。
通过研究目的,我们可以更好地指导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元素观念,从而提高他们的化学学习成绩和科学素养。
探讨研究目的还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元素概念的认知特点和困惑点,从而针对性地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策略。
通过研究目的,我们可以为化学教学提供更好的指导和支持,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更有效的辅导和帮助。
初中化学教学中构建学生元素观的策略探讨
初中化学教学中构建学生元素观的策略探讨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质量的教育变得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作为中学课程的一部分,化学教学也逐渐得到了重视。
元素是化学基础知识中最基本的概念之一,构建学生正确的元素观对于后续的学习和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旨在探讨如何构建学生元素观的策略,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开展化学教学。
一、学生元素观的基础概念在化学中,元素是指由相同原子数的原子组成的纯物质,如氧、氢、铁等。
这些元素可以通过不同的化学反应和物理现象进行组合和改变,形成各种不同的化合物和材料。
因此,了解元素的性质和特点是化学学习的基础,也是为将来的研究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生元素观涵盖了对元素的基本概念、特性和变化的认知,从而帮助学生建立对化学世界的认识和理解。
因此,构建学生正确的元素观是化学教学中十分重要的一项任务。
1.提高师生交流质量,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在化学课堂中,教师应该注重与学生的互动交流,通过抛出问题、开展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思考元素的概念和特性。
同时,要注重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积极的思考氛围。
2.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示范实验、小组合作学习、信息技术等方式,帮助学生探究元素的性质和特性。
其中,实验教学是化学教学中尤为重要的一种方法,不仅可以让学生亲身体验化学反应的过程,还能提高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3.加强教学设计,提高教学效果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水平,针对性地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例如,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提问、讨论、解决问题等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同时,还可以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各种实验操作,以便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学习内容。
4.鼓励学生参加课外活动,拓展学习视野化学不仅是一门科学,也是一种生活方式。
因此,教师应该引导学生积极参加课外活动,扩展学习视野,增强学生对化学的认识和理解。
初中化学教学中构建学生元素观的策略探讨
初中化学教学中构建学生元素观的策略探讨
近年来,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开始重视学生元素观的构建。
在化学教学中,学生元素观的建立不仅与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业成绩密切相关,更是学生学习和未来发展的基础。
本文将会探讨初中化学教学中构建学生元素观的策略问题。
其次,化学教学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探究精神。
在化学实验中,学生可以通过掌握实验步骤和原理,逐渐了解元素的物理和化学特性。
同时,教师要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并引导他们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来求解答案。
这种探究式的学习方式既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养,又可以帮助他们更深入地理解元素概念。
最后,化学教学需要更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我们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化学基础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探究兴趣,来培养他们的物质应用和工程设计能力。
例如,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实际需求,开展实际的元素研究活动。
这种“自主学习”的方式不仅让学生体验到研究的快乐,还增强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综上所述,初中化学教学中构建学生元素观的策略是多方面的,需要教师们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
针对性教学、实验探究、创新实践是其中比较关键的三个方面。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真正培养学生成为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际能力的化学专家。
论中学生化学元素观的建构
论中学生化学元素观的建构摘要化学元素观是中学化学学习中的核心观念。
化学元素观的建构有利于中学生对物质世界形成有序的认识,有利于中学生形成化学的思维方法。
化学元素观建构的基本策略是:(1)在元素概念基础上形成物质的基本分类;(2)在原子结构认识的基础上理解元素是如何形成物质的;(3)在元素周期律学习的基础上形成元素性质研究的基本模型;(4)在专题性学习中建构化学元素观;(5)在元素观指导下的应用性学习中丰富元素观;(6)利用概念图技术帮助化学元素观的建构。
关键词化学元素观建构中学生使学生形成基本的化学观念是化学学科的一个重要教学目标[1]。
化学元素观是化学观念中的核心观念。
本文在梳理化学元素观内涵的基础上,探讨化学元素观建构的价值及其建构的基本策略。
1 化学元素观的基本内涵1.1 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物质世界是巨大的、丰富的。
种类浩繁的物质世界只是一百多种元素组合而成的。
每种物质只是由少数几种基本元素按照不同的方法组合而成。
100多种元素中,有些元素很稀少,有些元素很丰富,大部分元素要与其他的元素结合,只有少量元素在发现时是纯元素。
1.2 物质可以按照元素组成进行分类根据所含物质的种类物质可以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
纯净物通常指具有固定组成和独特性质的物质。
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称单质。
单质是元素存在的一种形式。
某些元素可以形成几种单质,称为同素异形体。
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称化合物。
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个化合物分子中至少包含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的原子。
每种化合物都有确定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化学家可以通过这些性质把各化合物同所有其他化合物相区分。
实验室合成出来的化合物与自然界中发现的化合物,不管来源有什么不同,一种纯的化合物,不管它的量的多少,其组成和性质都应该相同。
因为不论是化学家合成出来的还是自然界发现的,同种化合物都是由相同的元素在同样的法则之下形成的。
初中化学教学中构建学生元素观的策略探讨
初中化学教学中构建学生元素观的策略探讨构建学生元素观是初中化学教学中一个重要的任务,它对于学生理解化学知识的本质和思维习惯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以下是我对于构建学生元素观的策略的探讨。
我们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对元素的直观认识。
化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科学,我们可以通过展示元素真实的性质和特点来引起学生的兴趣。
利用实验仪器演示金属与非金属的性质差异,让学生亲自观察和探究不同元素在实验条件下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从而培养学生对于元素的直观认识。
我们可以通过与学生实际生活和实验室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元素的特点和应用。
通过了解元素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和在实验室中的应用,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认识元素的作用和重要性。
我们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一些常见物质的成分和性质,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元素的组成和变化规律。
我们还可以通过问题导入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并积极参与讨论。
通过提出有趣、实用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元素的本质和特点,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主动探究的能力。
通过提问“为什么一些金属可以发光?”,让学生思考金属的特点和发光的原理,从而引导他们对元素的更深入了解。
我们还可以通过合理的实验设计和实践操作,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探究。
通过亲身操作,学生可以通过实验现象和结果来认识元素的特点和本质,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思维。
通过设计和进行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让学生亲自参与实验操作和观察,从中感受元素的性质和变化规律。
我们还可以通过让学生主动参与和扮演元素的角色,来加深他们对元素的理解。
我们可以通过角色扮演的形式,让学生分别扮演金属、非金属等元素,通过互动交流的方式来感受元素的性质和特点,从而加深对元素的认识。
通过以上策略的探讨,我们可以构建学生元素观的有效途径。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和教学内容选择相应的策略,为学生打开元素的大门,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
建构初中化学元素观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例 如 ,铁 矿 石 中含 有 铁 元 素 ,可 以炼 成 铁 ,却 不 可 能 炼 成 金 ……
通 过 实验 , 感 悟不 同
为什 么 加 热 葡 萄 糖
的 物质 可 能具 有 相 同 的组
、
成 :可 以 通过 实 验研 究物 砂 糖 、面 粉 这些 不 同 的物
质 的组 成 。
初中化学教学中构建学生元素观的策略探讨
初中化学教学中构建学生元素观的策略探讨化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它研究物质的性质、构成和变化规律。
而元素是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因此,构建学生元素观是化学教学中十分重要的一环。
本文将探讨初中化学教学中构建学生元素观的策略。
一、加强元素概念的引导元素是物质的组成单位,然而,一些学生在学习化学时,仅仅将元素看作是学习化学的一个知识点,忽略了元素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它与化学知识的关系。
因此,在化学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对元素有更全面的认识,加强对元素概念的引导。
教师可通过实验、案例、图片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认识元素的概念和各种性质,让学生了解元素在实际应用中的价值和意义。
例如,可通过火柴、钻石、氢气等物质,引导学生了解元素的概念以及元素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在教学过程中,还应引导学生思考元素与生活相关的例子,让学生能够意识到元素与人类生活的紧密联系,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学习相关的知识。
二、注重元素知识的体验初中生在学习化学时,更容易通过体验和感觉获得知识。
因此,在化学教学中,应充分运用体验教学的方法,让学生亲自实验,探索元素的性质和特点。
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应让学生亲身参与实验操作,并根据实验现象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
由此,学生能够深入体验元素,掌握元素物理和化学性质,使学生对元素的认识更加深刻。
三、加强元素知识的综合应用元素知识是化学学科中重要的一部分,它在化学知识体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在教学中,应加强元素知识的综合应用。
教师可以通过案例分析、化学实验等形式,引导学生将学习到的元素知识与实际应用结合起来,比如在空气污染治理、能源开发中的应用,让学生在综合应用中理解和掌握元素的性质和特点。
化学元素知识的学习需要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及知识应用能力的发展。
因此,在教学中,应注重元素知识的思考和归纳。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思考元素知识之间的相互关系,帮助学生掌握元素知识的组成体系和内在联系。
同时,教师还应适当地进行归纳总结,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元素知识,并能够将其自如地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最新-初中化学学生元素观研究 精品
初中化学学生元素观研究摘要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构成良好的元素观是较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元素观的构成需要对自然界中所有物质实质组成成分进行有效的理解,学生能在构成元素观的基础之上提高化学学习兴趣,并对化学知识产生浓厚的探索兴趣,提高化学教学效率。
本研究针对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元素观进行探讨分析。
关键词初中化学;元素观在初中教育体系中,化学是一门较为重要的基础学科,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化学元素观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师采取循环渐进的教学模式来开展教学。
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认识物质,通过利用化学知识来进行实际问题分析和解决的能力。
化学元素是化学学科发展的基础,是初中化学这门学科的核心内容,因此化学元素观念是化学教学中的核心观念,有必要对培养学生元素观的具体措施作进一步的探讨分析。
一、联系化学发展来使学生的化学元素观概念得到深化在化学这门学科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元素概念也在不断地发展和完善。
同时随着人类对世界认识程度的不断加深,对世界本源的探索速度也在不断地加快。
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领学生去对化学的发展历程进行感悟,并且通过化学这门学科的几次较大的发展经历以及变革来帮助学生对元素观的形成以及发展进行了解,以此来使学生能对元素产生更深层次的认识和理解。
教师在开展化学知识讲解的过程中,可以从较远的时期来进行讲述,甚至可以追溯到盘古开天辟地,再到春秋时期水生万物、气成乾坤的物质元素概念的讲解,一直到人们对这一说法并不能对世界和自然进行较好的解释有所认识,才将多元素概念提了出来。
从水土气这几个元素概念到水土火气四元素概念,然后再到之后我国沿用了上千年的五行观,也就是金木水火土这几类元素构成了我们生存的这个世界。
在西方文化启蒙运动发展过程中,化学这门学科也正在不断地朝着科学化和现代化发展。
在十九世纪初也就有了道尔顿的原子学说,同时将原子量进行了准确的测定,直至此时元素才与原子量进行了有效的结合,并对原子量不同的原子也就是不同元素进行了确定。
论中学生化学元素观的建构
质 。纯净 物 又分 为单 质和化 合 物 。 由同种元 素组 成 的物 质称 单 质 。单 质 是元 素存 在 的一种 形式 。某些 元 素可 以形 成几 种 单 质 , 为 同素 异 形 体 。 由不 同 称 种 元素 组成 的物 质称 化合 物 。化合 物 是 由两 种 或两 种 以上 元素 组成 的 纯 净 物 , 个 化 合 物 分 子 中 至少 一
进 行物 质转 化 的定量 计 算 和研究 。 在 自然 条 件下 , 球 上 的各 种 物 质 及元 素 等 有 地 它 们各 自的循 环 途 径 。如 碳 元 素 存 在 着 碳循 环 , 氮 元 素存 在着 氮循环 。磷 、 、 氧等 都有 各 自的循 环 钙 臭 途 径 , 大 自然 中共 同形成 了一 个 良好 的生 态 系统 , 在 支持 着地 球 上生物 体 的生 长 和繁衍 。物 质 及元 素 的 循 环 系统 是 大 自然不 可分 割 的一 部分 。
包 含两 种 或两种 以上不 同 的原子 。
质 量守 恒 定 律 说 明 , 化学 反应 中元 素 是守 恒 在 的 。物 质间 的转 化 本 质 是 元 素 原 子 之 间 的 重 新 组 合 。化学 方 程式 表示 在化 学 反应 中每 种 元素 的原 子
数 是不 变 的 , 即恒定 的 。所 以 , 以根 据化 学方 程式 可
维普资讯
化
学
教
育
20 0 7年第 1 期 1
论 中学 生 化 学 元素 观 的 建构
梁永平
( 西 师 范 大学 课 程 与 教 学研 究 所 山 临汾 010 ) 4 0 4
摘 要 化 学元 素观 是 中学 化学 学 习中 的核心 观念 。化 学 元素观 的建构 有利 于 中学 生对 物质世 界形 成有 序 的认 识 , 利于 中学 生形 成化 学 的思 维 方 法。 化学 元 素观 建 构 的基 本 策 略是 :1 在 元 有 ()
初中化学教学中学生元素观的构建策略
初中化学教学中学生元素观的构建策略作者:曾海兵来源:《科教导刊》2013年第06期摘要化学元素观在中学化学课程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学生对其掌握的程度的好坏决定着学生化学知识掌握牢固与否,对此本文围绕构建中学生元素观的核心主题,从遵循化学元素构建原则、重视构建化学元素观的课堂指导、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化学观念三个方面阐述如何构建中学生元素观。
关键词建构化学教学学生元素观1 遵循化学元素建构的三大原则,建立完善的教学策略(1)元素观构建以理解性原则为首要。
教师引导学生建立化学元素观的建立,要以迁移性学习方面的学习为指导,以理解为基础让学生初步形成牢固的化学元素观。
化学元素观的理解中心为:宏观的物质世界是由百种左右的元素组成,元素是固定不可改变的,但是不同元素的结合可以形成不同的物质,这也关系到了微粒观,化学反应与能量观,任何物质的形成都离不开微粒的概念与理解,化学反应过程的认识和理解。
原子之间存在很强的结合力,将元素和原子结构紧密联系,即建立良好的微粒观有助于更好地建构元素观,理解元素性质的周期。
从另一个层面上讲,化学教学上,借用元素观解释物质的有序性,指导物质变化方面的研究,要避免硬性记忆和被动输入,要遵循理解的原则,只有学生理解了,才能形成理解性学习,才能形成化学的科学观念,体现出元素观念建立的指导价值。
从多年的化学教学实践中总结得出,建构化学元素观应注重理解。
(2)元素观构建观念形成与学习的实际情况结合。
化学元素观念不是单一的知识点,它包含了千丝万缕的元素内容,涉及到众多的化学知识。
对此,要构建学生完善的化学观念,首先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累一定的化学事实,而学习中的具体实例是化学元素观念形成、发展的根本,缺乏了具体事实作铺垫,学习抽象的元素观就如无源之水,笼统而难以把握。
元素观念的建立和形成,需要有一定的积累和循序渐进的过程,它需要一定的时间和沉淀。
(3)元素观构建以结构化意识为根基。
化学元素观构建过程是一个“搭建筑”的过程,它的构建需要有结构化的整体意识,这样才能牢靠地把握好化学元素的内涵。
初中化学元素观建构的教学实践研究
龙源期刊网
初中化学元素观建构的教学实践研究
作者:吴凯伦
来源:《天津教育·上》2019年第12期
化学元素概念的建立,标志着近代化学的诞生。
化学元素是化学学科的基础,这是化学和其他自然学科的最大区别,也是化学教育的核心内容。
元素观是在学生学习“原子”“离子”“原
子结构”“元素”等事实性知识的基础上,体验、提炼、反思形成的最基本的概括性认识。
一、元素观的内涵
综合何彩霞、梁永平、单光云等学者对元素观的论述,中学阶段元素观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对元素的认识”“从元素角度看物质”“从元素角度看化学反应”,具体内容如下。
(一)对元素的认识
基本理解: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决定了元素的种类,每种元素都有规定的符号和名称;按照一定标准可以对元素进行分类;元素化合价与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有关;元素性质呈周期性变化,元素周期表是这种周期性变化的表现形式。
(二)从元素角度看物质
基本理解: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物质的多样性与元素的有限性相统一;元素在一个体系内分布是保持相对平衡;物质可以按照元素组成进行分类;化学式表示物质的元素组成;物质的化学性质与其组成元素有关。
(三)从元素角度看化学反应
基本理解:在化学反应中元素的种类和质量不变,即化学变化过程中元素不变;含相同元素的不同物质之间可以相互转化;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预测并实验测定物质的元素组成。
二、元素观的教育价值
(一)促进学生形成从元素视角认识物质及其变化的思维方式。
建构初中化学元素观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研究
建构初中化学元素观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研究摘要:初中化学是对世界构成变化规律的探索。
元素观作为初中化学学习关键要素,学生对其掌握程度将决定化学知识点领悟程度,其代表对自然界所有物质实质组成各种成分的理解,需要对相关内容深入学习、挖掘后才可形成。
因此,元素观的构建将贯穿初中化学的学习。
为利于初中生学习,可立足于教材整体内容,将具有紧密联系或利于元素观建构的教学内容结合,按照“单元”形式整体系统分析、设计教学。
本文简要分析建构初中化学元素观单元整体教学的意义后,对其教学设计提出几点参考策略。
关键词:初中化学;化学元素观;单元整体教学引言:化学元素观念中涉及众多化学知识,初中生学习化学前应先构建完善的化学观念体系,在学习过程中积累化学事实。
其核心概念为:宏观的物质世界是由百种左右的元素所构成,元素是相对稳定且不能变化的,但是在各种元素间通过随机组合就可以产生各种新化合物。
初中生学习化学元素处于基础阶段,更注重知识的完整性,故元素观的构建应具有整体意识,以便学生把握其内涵。
课堂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元素观为学生讲解物质有序性,指导其对物质变化进行相关研究,避免学生被动记忆,令其通过理解形成化学科学观念,领悟元素观价值。
一、建构初中化学元素观单元整体教学的意义化学作为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初中课程,其内容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通过化学可有效解决生活中所出现的问题,其重要性不容小觑。
通过单元教学可突出化学教学目标、内容的整体性与可持续发展性。
将“化学元素观”界定为教学单元,不仅因为它是一个相对独立、有其内在关联的部分,也因其是学生学习化学的重要内容。
掌握元素观后不仅知识与技能可获得提高,还可领悟化学核心素养。
有利于丰富学生对化学更深入理解的同时,其可运用此方式对物质进行分类,带领学生经由不同角度认识化学物质,以实现认知全面化,形成合理、基本的元素观[1]。
二、建构初中化学元素观单元整体教学的策略(一)明确元素观基本概念化学的基础观念是指学者经过一段时间学习后,在进一步掌握化学相关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再经过练习之后逐步形成的,对有机化学的基础知识、概括性理解。
观念建构初中化学教案
观念建构初中化学教案
主题:观念建构
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化学中的基本概念,并能够运用这些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正确地解释化学中的基本概念,如原子、分子、离子等,并能够应用这些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本课将围绕化学中的基本概念展开讲解,包括原子、分子、元素、化合物、离子等。
教学重点:原子、分子、化合物等基本概念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难点:学生如何正确地理解和应用这些概念。
教学方法:讲解、示范、练习、讨论、实验。
教学过程:
1.引入:通过一个化学实验或现象引起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引出化学中的基本概念。
2.讲解:详细讲解原子、分子、元素、化合物、离子等基本概念,并结合实例进行解释。
3.示范:通过示范演示如何应用这些概念解决实际问题,如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化学式的推导等。
4.练习:让学生进行练习,巩固所学内容,帮助他们理解和应用这些概念。
5.讨论: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分享各自的理解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促进学生思维的拓展。
6.实验:进行一个简单的化学实验,让学生亲手操作,感受化学的神奇和乐趣,同时巩固所学概念。
7.总结:对本课学习进行总结,并提出下一节课的预习内容。
课后作业:完成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化学教学中学生元素观建构的研究
作者:虞碧泉
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4年第04期
初中化学对于学生而言,最具有吸引力的就是对于世界构成的变化规律的探索。
所以,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对于学生元素观的构建就显得非常重要。
元素观就是对自然界的所有物质的实质组成的各种成分的理解,元素观既是学生对化学形成好奇心而对化学进行初步探索的基础,也是进一步学习化学的重要保证。
一、结合生活实际,建立元素观的基础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刚刚进入化学课程学习的学生对于元素的理解都是非常困难的,究其根源就是与其生活实际严重脱节。
而从广义上讲元素这一概念并非化学课程中的专有名词,在学习化学之前,学生们无论是日常生活还是其他课程的学习中已经熟悉掌握了元素的运用。
在课堂上可以以我们日常生活所赖以生存的各种食品来举例,纵使其有面包、面条、蛋糕等多种表现形式,但其实际上就是单纯的以小麦作为构成的主要元素。
在语文课程的中汉字的学习上,不管字的结构有多复杂,变化有多么丰富,但一切的汉字都无非是点、横、竖、撇、捺这些基本元素构成的。
所以,这些生活和学习的实际经验就可以很好的运用到化学教学中的元素观的构成上来,在教学上,可以通过情景创建,让学生将日常所接触的各种事物与化学的元素观进行联系,最后通过老师进行解释说明,让学生理解我们所生存的世界其实也是由一个个基本的元素相互结合而构成的,帮助学生建立起元素观的基础。
二、结合化学发展,深化元素观的概念
随着化学这一学科的不断发展,元素的概念也经历着不断完善和发展的过程。
随着人类认识世界的程度不断的加深,对于世界本源的探求也不断加快。
在初中化学的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带领孩子们感悟化学的发展历程,通过化学学科的几次大发展和大变革帮助孩子们了解元素观的形成和发展,从而使他们能够对元素有更深层次的认识。
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们首先可以从远古时期讲起,从最早的盘古开天辟地到春秋时期的水生万物和气成乾坤的物质单元素概念,直到后来人们发现这一说法不足以解释世界和自然,于是渐渐的发展出多元素的概念,从水、土、气的三元素概念到水、土、火、气的四元素概念再到在我国沿用近千年的五行观念,即世界由金木水火土这五类基本元素构成的。
随着西方文化启蒙运动的发展,化学学科也不断的走向科学化和现代化,于是就有了19世纪初的道尔顿创立的原子学说,并准确的测定了原子量,至此元素才开始与原子量相结合起来,确定了不同元素即是原子量不同的原子。
再到1923年,国际上在有了对于元素的基本共识,即根据不同原子的原子和带电荷数的不同对原子进行细致的分类,从而解释了目前物质世界的大多数
问题。
教师通过对化学发展简史的讲述,间接帮助学生们深化了元素观的概念,加深了元素观的理解。
三、层层递进,实现元素观的构建
其实在初中化学的课本当中,各部分知识都是层层递进的,而在学生的元素观的构建上也要使用这一方法,在实际的教学中,关于元素的概念应该由浅及深,由表及里的进行教学,将整体内容进行分散,从一个个简单的概念不断进行深化,从生活周围各种物质入手,然后引入分子、原子和核外电子的概念,再深入到分子间的化学反应,再又回到我们所熟悉的物质世界,循序渐进,最终帮助学生构建正确的元素观。
例如在“水的构成”这一章节,水是学生们日常接触最为密切的物质,从水的构成讲起也能极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生们没有进行化学的深入学习时,一般都认为水就是元素之一,是构成物质世界的一部分。
于是,老师可以在此时进行讲解,通过将水电解,剥离出构成水的两种物质氢和氧,再通过氢气燃烧试验制成水,从而使学们认识到水不是单质,而是由氢气和氧气构成的,而氢和氧就是元素之一,使学生能够从日常接触的物质中体验到元素观的神奇。
在“原子的构成”和“元素概念”的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对原子内部构成的学习,形成不同的原子由于其质子数(核电荷数)不同而导致其性质不同的认识,为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化学元素概念奠定基础,即把质子数(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称为一种元素。
再次,在学生初步建立了元素的概念之后,通过化学变化实质和质量守恒定律等内容的学习,帮助学生建立元素守恒的观念,即化学变化过程中组成物质的基本成分元素的种类不发生变化,并且在物质的制备(实验室制氧气、二氧化碳,工业制纯碱、冶炼金属等)的原料选择过程中,指导学生运用这一观念来选择合适的反应物。
另外,在生活中随处可见的饮料、食品、药品和化肥等的标签上蕴含着丰富的化学元素知识,引导仔细阅读标签,可以帮助学生从元素的角度认识生活中的物质,从而更好地应用和改造物质,并在知识的运用中加深学生对元素构成物质的理解。
总结
元素观是人们分析事物基本组成的一种观念,其核心是寻求多样性中的统一性。
自古以来人们苦苦追求世界万物的本原。
与其他基本观念形成一样,初中学生元素观的建构也不是一蹴而就的。
因此,我们在实施教学过程中,应充分激发学生已有经验,循序渐进地帮助学生建立元素观,运用元素观解决化学上乃至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各种问题,从而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作者单位:江苏省盐城市泽夫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