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丛书5.6单元文言翻译
2010年长春市初中课程学习指导手册课外文言文翻译
2010年长春市初中课程学习指导手册课外文言文翻译(一)农夫耕田有个农民在田里耕种,他喘几口气才挥一下锄头。
有个过路人见到农民嘲笑他说:“你这个农民太懒了!田地这么大,你喘几口气才刨一下,就是一整月也干不完呀!”农民听了,扬手招呼过路的人说:“我一辈子种地,可是到如今也不懂得怎样种地,你何不给我做个样子教我耕种的方法呢?”过路人于是脱下外衣走到田里,急急忙忙地,喘一口气连刨几下,每锄一下都使出全身力气。
干不到一个时辰,他的力气用尽,豆大的汗珠像下雨似的向下淌,一口接一口喘粗气,连话也说不出来,并且倒在田里。
他慢慢地对农民说:“从今往后,我算知道种田的难处了!”农夫说:“不是种田难,而是你的方法错了!人做事也是这样,想要快反而达不到目的。
”过路人心悦诚服地离开了这地方。
(二)南歧之见南歧处在秦蜀的山谷之中,它的水味道甘甜,但水质不好,喝这种水的人都生粗脖子病,所以那里的居民没有一个不是患有瘿病的人。
后来他们见到外地人来了,一些见识浅陋的人和妇人们一起涌去围观,还大声嘲笑他:“这人的脖子真怪啊,怎么这样干枯细瘦?不和我们的一样!”外地人说:“你们那凸在脖子上的东西是一种瘿病。
你们不找些好药除去你们的颈瘤病,反倒觉得我的头颈细瘦(不正常)?”南歧人听了大笑道:“我们这地方全是这样,哪里用得着去医治啊?”他们终究不知道自己的脖子是丑陋的。
(三)唐伯虎识术士有个术士求见唐伯虎,极力地说修炼的好处。
唐伯虎说:“如此高妙的道术,为什么不自己干?反而要赐予我?”术士说:“只恨我自己福浅!我看过的人很多,有福气的人,没有像你这样的.”唐伯虎笑着说:“我只有仙福,在城北有一间房间,非常僻静,你到那边修炼,练出以后各得一半。
”术士还没有省悟,每天到家来,拿出一个扇子求唐伯虎题诗,唐伯虎写道:“破布衫中破布裙,碰到人就会说会炼银,那为何不烧一些自己用?还要到河边担水卖人。
”(四)李播遭无赖李播在蕲州作刺史,有个叫李生的来献诗拜见。
丛书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原文: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翻译:人从最初,本性是善良的。
人的本性相近,但是习惯却相去甚远。
如果不加以教育,人的本性就会发生变化。
教育的方法,贵在专心致志。
从前,孟子的母亲,选择邻居居住。
孟子不学习,母亲就折断织布机。
注释:1. 人之初:指人从出生开始。
2. 性本善:人的本性是善良的,这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观点之一。
3. 性相近:人的本性相近,都是善良的。
4. 习相远:习惯使人的本性相去甚远,说明习惯对人的影响很大。
5. 苟不教:如果不去教育。
6. 性乃迁:人的本性就会发生变化。
7. 教之道:教育的方法。
8. 贵以专:贵在专心致志。
9. 昔孟母:从前,孟子的母亲。
10. 择邻处:选择邻居居住。
11. 子不学:孟子不学习。
12. 断机杼:折断织布机,表示对孟子不学习的惩罚。
原文: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道。
教之道,贵以恒。
幼而学,老何忧?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翻译:玉石如果不经过雕琢,就不能成为器物。
人如果不学习,就不能懂得道理。
教育的方法,贵在持之以恒。
从小学习,到老年还有什么可忧虑的呢?懂得知识的人,不如喜欢学习的人。
喜欢学习的人,不如把学习当作乐趣的人。
注释:1. 玉不琢,不成器:玉石如果不经过雕琢,就不能成为器物,比喻人如果不学习,就不能成才。
2. 人不学,不知道:人如果不学习,就不能懂得道理。
3. 教之道,贵以恒:教育的方法,贵在持之以恒。
4. 幼而学,老何忧:从小学习,到老年还有什么可忧虑的呢?5.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懂得知识的人,不如喜欢学习的人。
6.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喜欢学习的人,不如把学习当作乐趣的人。
《三字经》作为中国古代的儿童启蒙读物,用简短的语言阐述了儒家思想的核心观点,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上是对《三字经》中部分内容的翻译及注释,希望能对读者有所帮助。
八年级下第五、六单元文言文资料
21、与朱元思书文学常识吴均,南朝文学家、史学家。
字叔庠。
善于写景,尤其擅长小品书信,文辞清拔有古气,人称“吴均体”。
书——书信,一种文体。
本文是一篇骈体文,讲究对仗和声律,多用偶句(骈句),少用散句。
字词拼音缥.碧piǎo 急湍.tuān 轩邈..xuān miǎo 泠.泠líng 嘤.嘤yīng 鸢.飞yuān戾.天lì窥.谷kuī横柯.kē千转.zhuàn 经纶.lún一、通假字窥谷忘反.“反”通“返”,返回千转.不穷“转”通“啭”,鸟叫声二、词类活用风烟俱净.(消净、消散,形作动)任意东西..(向东向西漂流,名作动)皆生寒.树(使人觉得有寒意,形作动)互相轩邈..(向高处和远处伸展,形作动)猛浪若奔.(飞奔的马,动词活用作名词)负势竞上.(上,名词,这里用作动词‘向上生长)三、一词多义绝:奇山异水,天下独绝.(独一无二的,绝妙的)猿则百叫无绝.(断绝、消失)上:负势竞上.(向上)横柯上.蔽(在上面)四、古今异义一百许.里今义:左右古义:允许蝉则千转不穷.今义:穷尽古义:贫穷经纶..世务者今义:治理古义:政治规划戾今义:至,到古义:罪过,乖张1、文章主题:作者描写了从富阳至桐庐一百多里富春江沿岸的奇山异水,在对山水景物描写中表达了热爱自然,淡泊名利、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2、全文结构有什么特点?总分式3、“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 运用什么手法描写山的?作用是什么?以动写静,把静止的山写活了,表现了山的峻峭,显示出山的“奇” 。
4、“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作者触景生情,表达作者对追求利禄之徒的蔑视,淡泊名利,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侧面烘托山之奇水之异景之美,表达对富春江山水的热爱、赞美。
5、“泉水激石,泠泠作响。
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这句话的表达效果是什么?以动写静的写法,通过写水声、鸟鸣声、蝉啼、猿叫声,反衬深山的幽静,体现山之奇,渲染深山清幽的气氛,烘托作者对自然山水的热爱。
八下五单元课外文言文翻译
第五单元课外文言文翻译《全解全析》p54译文:夜色中登上华子冈,见辋水微波荡漾,和水中有月影一同上下动荡。
冬天远处的山火,忽明忽灭地闪烁在树木之外。
深巷里的寒犬,叫声像豹子一样。
村子里传来舂米声,又与稀疏的钟声相互交错。
这时,我独坐在那里,跟来的仆人静默无声,更多地想起从前你与我携手吟诵诗歌,在狭窄的小路上漫步,临近那清澈流水的情景。
等到了春天,草木蔓延生长,春天的山景更可观赏,轻捷的鲦鱼跃出水面,白色的鸥鸟展翅飞翔,晨露打湿了河边的青草,早晨麦田里传出雉鸡的叫声,这些美好的景色已经不远了,(您)能和我一起游玩吗?如果你不是这样天性清新高雅的人,我哪能用这不打紧的事务(游山玩水的闲事)相邀呢?而这其中实在是有深奥的趣味啊《全解全析》p54译文;道州城向西走几百多步,有一条小溪。
这条小溪向南流几十步远,汇入营溪。
两岸全是一些奇石,(这些石头)有的倾斜嵌叠,有的盘曲回旋,不能够用言语形容(它的美妙)。
清澈的溪流撞击着岩石,水流回旋从上冲下来,激荡倾注;岸边美丽的树木和珍奇的青竹,投下的阴影互相掩映。
这条溪水如果在空旷的山野,就是很适合隐士居住的;如果在人烟密集的地方,也可以成为市民游览的胜地,喜欢清静的人休憩的园林。
但是自从道州成为州的治所以来,至今也没有人来欣赏和关爱;我在溪水边走来走去,为它(景色秀丽但无人知晓)而惋惜!于是进行疏导开通,清除掉杂乱的草木,建起了亭阁,栽上了松树、桂树,又种植了鲜花香草,来增益它优美的景致。
因为溪水在道州城的右面,便命名为“右溪”。
把这些文字刻在石上,明白地告诉后来人。
《全解全析》p55译文:吕蒙正宰相不喜欢记着别人的过错。
刚担任副宰相,进入朝堂时,有一位官吏在朝堂帘内指着吕蒙正说:“这小子也来参政啊?”吕蒙正装作没有听见走过去了。
与他同在朝廷做官的同事非常愤怒,下令责问那个人的官位和姓名,吕蒙正急忙制止他们。
下朝以后,那些与吕蒙正同行的人仍然愤愤不平,后悔当时没有彻底追究。
苏教版七年级下学期全部文言文译文
苏教版七年级下学期文言文译文《赵普》译文:P.26赵普年轻时熟悉宽官吏(应处理)的事务,他学问不多,等到做了宰相,宋太祖常劝他读书。
他晚年读书勤奋,每次(退朝后)回到自己的住宅,关上门,打开书箱,拿出书,整天在读。
到了第二天,办理政务时,处理决断很快。
他死后,家里人打开书箱一看,原来是一部《论语》。
赵普性格深沉而严肃刚正有原则,虽然多嫉妒而好胜,但能以天下大事作为自己的责任。
宋代初年,在宰相职位上的人许多都拘谨顾小节而遇事沉默不言,赵普却刚毅果断,没有谁能与他相提并论。
他曾经推荐某人担任某个官职,太祖不用这人,赵普第二天又上奏请用这人,太祖还是不用。
第三天,赵普不是的报这人。
太祖生气了,撕碎了赵普的奏章扔在地上。
赵普脸色不变,跪在地上把奏章拾起来带回家,过些日子把这些旧奏章补缀起来,重新像当初一样拿去上奏。
太祖这才清醒过来,最终任用了这人。
《两小儿辩日》译文:P.77孔子到东方游历,(路上)遇见两个小孩在(激烈地)争论。
(孔子)询问他们争辩的原因。
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刚出来时距离人近,而正午时(距离人)远。
”另一个小孩认为太阳刚刚出来时(距离人)远,而正午时(距离人)近。
(第)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刚出来时大得像车子上的伞盖,到了正午时却像只盛菜饭的盘子、钵盂(那么大),这不是(距离)远的(看起来)小,(距离)近的(看起来)大吗?”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刚出来时清凉寒冷,到了正午时(感到它热得)像把手伸到热水里(一样),这不是(距离)近的(感觉)热,(距离)远的(感觉)凉吗?”孔子(听了)不能判断(他们谁是谁非)。
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智慧多呢?”《黄鹤楼》译文:P.104鄂州城的西南角上,有一座黄鹤楼。
《图经》上说:“三国时代蜀汉大将费祎成了仙人,曾经骑着黄鹤返回到这里休息,于是就用‘黄鹤’命名这座楼。
”有关这件事记载在《神仙传》上,有关事迹还保存在《述异记》上。
观看这矗立着的楼宇,高高耸立,十分雄伟,它顶端靠着银河,底部临近大江;两层屋檐,飞檐像鸟翼高翘在房舍之上,四面的大门高大宽敞;坐在楼上,可以远眺城乡景色,低下头可以拍击云气和烟雾:这里也是楚地吴地山川胜迹中的最美的地方。
2013春新人教版七年级英语下册5.6单元课文翻译
2013春新人教版七年级英语下册5.6单元课文翻译Unit 5 section A2d:你的狗真可爱,彼得!他是我的新宠物,丁丁。
他非常聪明。
真的吗?他能做什么?他能用两条腿走路。
他也能跳舞。
哇!你家有一个宠物吗?我妈妈有一只大猫,但是我不喜欢她。
你为什么不喜欢那只猫?嗯,因为他有点讨厌。
他整天睡觉,并且他的名字叫懒惰。
哈哈,那么对他来说那是个好名字!Grammar focus:你为什么喜欢熊猫?因为他们有点有趣。
约翰为什么喜欢树袋熊?因为他们非常可爱。
你为什么不喜欢老虎?因为他们真的吓人。
狮子来自哪里?他们来自南非。
Section B:2b:你好,我们是来自泰国的学生,并且我们想拯救大象。
大象是泰国的象征之一。
我们的第一面国旗上有一头白色的大象。
这是一个好运的象征。
大象是聪明的动物。
他们能踢足球或弹奏音乐。
他们画画也能画的很好。
人们说“大象从不遗忘东西”。
大象能走很长时间且从不迷路。
他们也能记住有食物和水的地方。
这帮助它们得以生存。
但是大象处于极大的危险当中。
人们砍到了许多树,因此,大象渐渐失去了它们的家园。
人们为了他们的象牙也杀死大象。
现在仅有大约3000头大象(之前超过10万头)。
我们必须拯救树木并且不要买由象牙制成的东西。
记住3月13日是泰国的大象日。
Unit6 section a1c: 他在做什么?他在使用电脑。
他们在做什么?他们在听一张CD唱片。
2d:喂?我是詹妮。
嗨,詹妮,我是劳拉。
噢,嗨,劳拉,你在做什么?没做什么,我只是在洗我的衣服。
你呢?我在看电视。
你想和我一起吃晚饭吗?我的父母不在家,我们可以在外面吃。
好,我愿意。
让我们先在我家见面。
六点半来吧。
好,到时见。
Grammar focus:你在做什么?我在看电视。
她在干什么?她在洗她的衣服。
他们在做什么?他们在听一张CD唱片。
你在做你的家庭作业吗?是的,我在做。
/不,我没做。
我在打扫我的房间。
他在看报纸吗?是的,他在看。
/不,他没在看。
1-6册文言文教参翻译
七年级上册幼时记趣我回忆幼小的时候,能睁大眼睛对着太阳,眼力足以看得清极细小的东西。
看到细小的东西,一定要仔细观察它的花纹。
所以我时常有观察物体本身以外的乐趣。
夏天蚊子的飞鸣声像雷一样,我私下里把它们比作群鹤在空中飞舞。
心中想象的是鹤,那么呈现在眼前的或是成千、或是上百飞舞着的蚊子便果真(觉得它们)是鹤了。
仰起头来观赏这种景象,脖颈因此都僵硬了。
(有时)我又把蚊子留在白色的素帐里,用烟慢慢地喷它,使他冲着烟雾飞叫,(把这种情景)当做青云白鹤图来看,果真就像鹤在云头高亢地鸣叫,令人高兴得连声叫好。
我常在坑洼不平的土墙边,杂草丛生的花台旁,蹲下自己的身子,使身子与花台一样高,定睛细看。
把繁茂的杂草看作树林,把昆虫蚂蚁看成野兽,把泥土瓦砾突起的地方看作山丘,低洼的地方看成沟谷,想像在里面游历的情景,真感到心情舒畅,自得其乐。
一天,看见两只虫子在草丛间相斗,我观看这一情景兴趣正浓厚的时候,突然有一个很大的东西,像推开大山,撞到大树一般地闯了过来,原来是一只癞蛤蟆。
(蛤蟆)舌头一伸,两只虫子就全被吞进肚里。
我那时年纪还小,正看得出神,不禁“哎呀”地惊叫一声,感到害怕;心神安定下来,捉住蛤蟆,鞭打它几十下,把它赶到别的院子里去了。
三峡郦道元在七百里长的三峡之中,两岸群山连绵,没有一点空缺的地方。
重重叠叠的岩峰像屏障一样,遮盖住了蓝天和太阳。
除非正午,开不见太阳;除非半夜,看不见月亮。
到了夏天,江水暴涨,漫上两岸的山陵,上下航行的船都阻隔断了。
即使是骑着奔驰的快马,驾着风,也不如船行得快啊。
春冬季节,白色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深潭,映出了(山石林木的)倒影。
极高的山峰上长着奇形怪状的古柏,悬挂着的泉水瀑布,从它们中间飞泻、冲荡下来,水清,树茂,山高,草盛,实在是趣味无穷。
每逢秋雨初晴或降霜的早晨,树林山涧里一片清冷寂静,常常有一些高处的猿猴拉长了声音在叫,叫声连绵不断,音调凄凉怪异,空荡的山谷里传来回声,悲哀婉转,很长时间才消失。
九上《学导练》课外文言文译文
专题四、课外文言文译文一、《鲁恭治中牢》译文:鲁恭担任中牢县令,注重用道德来感化人民,不采用刑罚的方式。
袁安听说以后。
怀疑这不是真的。
暗地里派人前往看看核实。
那个人跟随鲁恭行走在田间小路。
一起坐在桑树下。
有野鸡跑过,停在他们身旁,旁边有个小孩,那个人问:“你为什么不抓它?”小孩说:“野鸡还小,不可以捕捉”。
那个人感到惊讶起身,和鲁恭告别说:“我之所以来,是想观察一下您的政绩。
现在蝗虫不侵犯中牢县境,这是第一个让人惊异的地方;您连鸟兽都能感化,这是第二个让人感到惊异的地方;小孩子都有仁慈的心,这是第三个让人惊异的地方。
我在这里住得久了,只会打扰贤明的人。
我会赶紧回去,把这些情况都报给袁安听的。
”二、苏州到昆山县共六十里,都是浅水而没有陆路,百姓都苦于往来涉水,很久就想要筑长堤。
但苏州到处都是水乡,没有地方取土。
嘉佑年间,有人建议,在水中用粗竹席和干草做成墙,排立两行,相距三尺。
在离墙六丈的地方,又用同样的方法再做一道墙。
捞起水中淤泥填实到竹席墙中间,等淤泥干了,就用水车汲去两道墙中间的积水,墙中间六丈宽的地方都是泥土了。
保留它的一半作为堤基,把它的另一半挖成河渠,挖出的土用来筑堤。
每三四里就修一座桥,来沟通南北的水流。
不久堤就修好了,至今还给予人们交通之便。
三、《张释之执法》译文:张释之当廷尉时,有一次,皇上出巡经过中渭桥,有一个人从桥下跑出来,皇上座车的马受到惊吓。
于是派侍卫骑兵把他拘捕起来,交给廷尉办罪。
张释之审问被捉来的人。
那个犯人回话说:“我是县城里的人,刚才听见皇上出巡,管制交通,禁止通行,就赶紧躲在桥下。
过了好久,以为巡行队伍已经通过了,就跑出来,哪知正巧碰上皇上的车马,所以吓得快速奔跑。
”廷尉向皇上报告他的判决,认为:“这个人违犯了交通管制,禁止通行的禁令,应判决罚金。
”文帝听了很生气的说:“这个人亲自惊吓了我的马;幸亏牠的性情柔顺温和,假使是别的马,岂不是使我受伤了吗?而廷尉你居然只判他罚金!”释之说:“法律,是制定来让天子与天下人共同遵守的。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所有文言文译文.docx
25 •三峡在三峡七百里江流的范围以内,两岸高山连绵不绝,没有一点空缺中断的地方;重重的悬崖,层层的di肖壁,遮蔽了天空,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
到了夏天江水漫上丘陵的时候,下行和上行的航路都被阻绝了,不能通行。
有时遇到皇帝有命令必须急速传达,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两地可是相距一千二百多里呀!即使骑上快马,驾着长风,也不像这样快。
到了春天和冬天的时候,白色的急流,碧绿的深潭,回旋的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高山上多生长着姿态怪异的柏树,悬泉和瀑布在那里飞流冲荡。
水清,树荣,山高,草盛,真是妙趣横生。
每逢初晴的日子或者结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清凉和寂静,常有在高处的猿猴放声长叫,声音接连不断,凄凉怪异,空旷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冋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
所以三峡屮的渔歌唱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26.答谢中书书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欣赏赞叹的。
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
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常存。
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吋候,听到猿猴长啸,鸟雀此起彼伏的鸣叫;太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
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27.记承天寺夜游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或公元1083年十月十二日夜,可不译),(我)脱下衣服准备睡觉时,恰好看见月光透过窗户洒入屋内,(于是我就)高兴地起床出门散步。
想到没有(可以与我)共同取乐的人,于是(我)前往承天寺寻找张怀民。
怀民也没有唾,我们便一同到庭院中散步。
月光照在庭院里像积满了清水一样澄澈透明,水中的水藻、荐菜纵横交错,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
哪一个夜晚没有刀光?(乂有)哪个地方没有松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不汲汲于名利而又能从容流连光景)清闲的人罢了。
28 •观潮钱塘江潮,是天下雄伟的景象啊。
高中文言文助读下篇翻译全
1.萧颖士傲物自侮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萧颖士考中进士。
自恃才华,傲慢无比,自以为没人能比得上他。
经常携着一壶酒到野外去喝。
有一次,在一家旅社休息,自己喝酒吟诗。
正赶上暴雨狂风。
有一位穿紫衣的老人领着一个小孩到这里避雨。
萧颖士见老人闲散平常的样子,口出不逊,凌侮对方。
很快风雨停了,云去天晴。
很快来了车马,老人上了马,侍卫们前拥后护着走了。
萧颖士急忙打听,有人告诉他这是吏部王尚书。
?过去萧颖士去求见了好几次,没有接见,此时很惊愕。
第二天写了很长的信,到王尚书家里去谢罪。
王尚书让人把萧颖士领到厢房的廊下,坐下来责备他,并说:“遗憾你不是我的亲属,不然我一定要狠狠地教训你。
”停了一会儿又说:“你自恃才名,所以才傲慢到这个样子,中个进士就到顶了吧。
”萧颖士死在扬州功曹(州牧的属官)任上。
2.陆贾说汉高祖陆贾说是不是在(皇上)面前演说称赞《诗》、《书》。
汉高祖刘邦骂他说:“你老子在马上得到天下,哪儿用得着(攻读)《诗》、《书》?”陆贾说:“在马上得到天下,难道可以在马上治理天下吗?况且商汤、周武用武力夺取天下而后用仁义治理天下,文德武功一起使用,是维护长久的方法啊。
……假如秦国吞并天下之后施行仁义,效法古代的圣贤君王,陛下怎能获得天下呢?”高帝没有发怒反而面露惭愧。
于是对陆贾说:“请先生为我写出秦失去天下的原因和我得到天下的原因以及古代成功与失败的国家是怎么回事。
”于是,陆贾大略地记述国家存亡的原因,一共著作十二篇。
每上奏一篇,皇帝没有不称赞好的,在皇帝身边的人高喊万岁,称那本书为《新语》。
3. 郭进敬工徒郭进很有才华谋略,立过不少战功。
曾在邢州担任刺史,现在的邢州城就是郭进当时修建的。
邢州城城墙有六丈厚,至今完好坚固。
他制作的兵器、铠仗做工精细,连保藏都有法度规矩。
郭进在城北盖房子,住宅建好后,邀宴亲友举行落成典礼时,连土木工匠也在宴请之列,他在东廊设席招待工匠,在西廊设席让他的儿子们落座。
有人就对他说:“你自己孩子怎能与工匠们比邻相坐?”郭进就指着那些工匠说:“这些都是替我建房屋的人。
文言文启蒙读本翻译1--100
1.鹦鹉灭火原文有鹦鹉飞集他山,山中禽兽辄相爱重。
鹦鹉自念虽乐,不可久也,便去。
后数月,山中大火。
鹦鹉遥见,便入水沾羽,飞而洒之。
天神曰:“汝虽有志意,何足云也!”对曰:“虽知不能救,然尝侨是山,禽兽行善,皆为兄弟,不忍见耳。
”天神嘉感,即为灭火。
译文有一群鹦鹉飞到一座山上,山中的禽兽都(很喜欢),互敬互爱。
鹦鹉想,在这里虽然感到很快乐,但是不能长久居留下去,于是便飞走了。
过了好几个月以后,山中突然失火。
鹦鹉远远的看到,便用自己的羽毛沾湿水,飞到山上,洒水去救火。
天神见此,说道:“你虽然很有意气和志气,但又有什么用(效果)呢!”鹦鹉答道:“我虽然知道不能够把火救灭,但是我曾经住过这座山,与山上的禽兽友好相处,亲如兄弟,(山中这样着火),我不忍心看下去啊!”天神听了很感动,以示嘉奖,便把山火灭了。
2.鳝救婢原文高怀中,业鳝面于扬州小东门,日杀鳝以千数,一婢悯至,每夜窃部分缸中鳝,从后窗投诸河,如是累年。
一日面店被焚,婢仓皇出逃,为火所伤,困于河滨。
夜深入睡,比醒而痛减,伤尽愈。
视之,有河中污泥,敷于伤处,而周有鳝之行迹,始知向所放生之鳝来救也。
高怀中感其异,遂为之罢业。
及拆锅,下有洞,生鳝无数盘其中,悉纵之于河。
翻译高怀中在扬州的小东门卖鳝鱼面。
他每天要杀数千条鳝鱼,有一位婢女怜悯鳝鱼,每天夜晚,偷偷从水缸里捞一部分鳝鱼,从后窗把鳝鱼投到河中,像这样的情况持续了一年。
有一天,面店被火焚毁了,婢女仓皇逃出,被火所灼伤。
她很疲倦地躺在河边,到半夜睡著了.等到她醒来,发现疼痛减轻了,灼伤的地方也痊愈了。
(她)看看周围,有河中的污泥敷在伤口处,而且地面留下鳝鱼行动的痕迹。
婢女才知道是她以前所放生的鳝鱼来救了她。
高怀中被鳝的行为所感动,于是停止营业,等到拆除锅炉,下面有个洞,无数条活鳝鱼盘在里面,都把他们放到了河里。
3.黄香温席原文昔汉时黄香,江夏(古地名,今湖北境内)人也.年方九岁,知事亲之理.每当夏日炎热之时,则扇父母帷帐(帐子),令枕清凉,蚊蚋(ruì,吸人血的小虫)远避, 以待亲之安寝;至于冬日严寒,则以身暖其亲之衾(被子),以待亲之暖卧.于是名播京师,号曰"天下无双,江夏黄香"。
高中文言文助读译文及原文(1_50)
高中文言文助读译文及原文(1_50)1、范仲淹有志于天下范仲淹二岁的时候死了父亲。
母亲很穷,没有依靠。
就改嫁到了常山的朱家。
(范仲淹)长大以后,知道了自己的生世,含着眼泪告别母亲,离开去应天府的南都学舍读书。
(他)白天、深夜都认真读书。
五年中,竟然没有曾经脱去衣服上床睡觉。
有时夜里感到昏昏欲睡,往往把水浇在脸上。
(范仲淹)常常是白天苦读,什么也不吃,直到日头偏西才吃一点东西。
就这样,他领悟了六经的主旨,后来又立下了造福天下的志向。
他常常自己讲道:“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原文: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靠,再适常山朱氏。
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
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
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
往往糜粥不充,日昃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
常自诵曰: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陈蕃愿扫除天下陈藩十五岁的时候,曾经独自住在一处,庭院以及屋舍十分杂乱。
他父亲同城的朋友薛勤来拜访他,对他说:“小伙子你为什么不整理打扫房间来迎接客人?”陈藩说:“大丈夫处理事情,应当以扫除天下的坏事为己任。
不能在乎一间屋子的事情。
”薛勤认为他有让世道澄清的志向,与众不同。
原文:藩年十五,尝闲处一室,而庭宇芜岁。
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谓藩曰:“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藩曰:“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
3、班超投笔从戎班超为人有远大的志向,不计较一些小事情。
然而在家中孝顺勤谨,过日子常常辛苦操劳,不以劳动为耻辱。
他能言善辩,粗览了许多历史典籍。
公元62年(永平五年),哥哥班固被征召做校书郎,班超和母亲也随同班罟到了洛阳。
因为家庭贫穷,班超常为官府抄书挣钱来养家。
他长期抄写,劳苦不堪,有一次,他停下的手中的活儿,扔了笔感叹道:“大丈夫如果没有更好的志向谋略,也应像昭帝时期的傅介子、武帝时期的张骞那样,在异地他乡立下大功,以得到封侯,怎么能长期地在笔、砚之间忙忙碌碌呢?”旁边的人都嘲笑他,班超说:“小子怎么能了解壮士的志向呢!”原文: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
人教版高中语第五册第六单元翻译
第六单元古文翻译《师说》:古时候求学的人一定有老师。
老师是传授道理,传授学业,解释疑难的人。
人不是生下来就懂得道理的谁能没有疑惑?有疑惑而不从师学习,那他对于疑惑的问题,就始终不能解决。
出生比我早的人,他闻知道道理本来比我早,我跟从他向他学习;比我出生迟的人,他闻知道道理如果也比我早,我也跟从他学习,而且把当作老师,我学习的是道理,哪里计较他生年比我早还是晚呢?所以,不论地位显贵还是地位低下,不论年长年少,道理存在的地方,也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唉!从师学道的道理没人传布已经很久了,要人们没有疑惑很难哪!古代的圣人,他们超过一般人很远了,而且跟从老师向老师请教;现在的许多人,他们跟圣人相比相差很远了,却以向老师学为羞耻。
所以圣人就更加圣明,愚人就更加愚味。
圣人之所以成为圣人,愚人之所以成为愚人,大概都是由于这个原因而引起的呢?众人喜爱他们的孩子,选择老师教育孩子;对于他们自己呢,却耻于让老师教他们,这真是糊涂啊!那孩子的老师,教孩子读书来熟悉书中的句子,尚不是我所说的给人传授道理,给人解释疑惑的老师。
文句不理解,疑惑不能解决,有的人向老师学习,有的人却不向老师求教,小的方面学习,大的方面丢失,我看不出他们有什么明智的呢。
巫医,乐师及各种工匠,不以互相学习为耻。
士大夫这类人中,如有人称人家为老师,称自己为学生,这些人就聚集在一起朝笑他。
问那些嘲笑者,他们就说:“那个人与某个年龄相近,修养和学业也差不多,(怎么能称他为老师呢?)以地位低的人为师,那是很使人丢脸的事,称官位高的人为师就近于谄媚。
”啊!从师学习的道理不能恢复,由此就可以知道了。
巫医、乐师及各种工匠,士大夫之族是不屑与他们并列的,现在士大夫们的智慧反而赶不上他们。
这不是很奇怪的事么!圣人没有固定的老师,孔子曾以郯子、苌弘、师襄、老聘为师。
郯子这一类人,他们的品德才能当然赶不上孔子。
孔子说:“几个人走在一起,其中就一定有我的老师。
”所以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也不一定比学生强,知道道理有先有后,技能学业各有专门研究,如此而已。
五六单元文言文句子翻译
第五单元文言文句子翻译1.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八年级走进文言文第5单元译文
【第五单元】祖逖闻鸡起舞范阳[古地名,今河北境内]祖逖(tì),少有大志,与刘琨俱为司州[古州名]主簿[官职名称,主管文书簿籍及印章等]。
同寝,中夜闻鸡鸣,蹴[(cù),踢]琨觉,曰:“此非恶声也[这不是不吉祥的叫声;古人认为半夜鸡鸣是不吉利的征兆]!”因起舞[指舞剑]。
……逖将其部曲[(将jiàng),率领他的私家军队;部曲是指由本族贫民、佃户组成的军队]百余家渡江[指渡过长江;东晋偏安长江以南,北方则为外族所占据,故祖逖决心北伐以收复中原],中流击楫[敲着船桨]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使中原澄清;意为收复中原失地]而复济者,有如大江 [让大江来作证]!”遂屯淮阴[古地名,今淮安市],起冶铸兵(兵器),募得二千余人而后进。
(节选自《资治通鉴•晋纪》)【译文】范阳的祖逖,年轻时有大志,跟刘琨同为司州的主簿。
(有一夜他们)睡在一起,半夜里听到鸡鸣,(祖逖)踢醒刘琨,说:“这不是不吉祥的声音!”于是起身舞剑。
……祖逖率领他的百余户私家军队渡过长江,(船在)江中时(他)敲着桨发誓说:“我祖逖(如果)不能收复中原而再渡回长江的话,让大江作证!”(过了长江后)就驻军淮阴,支起高炉铸造兵器,招募到两千多士兵然后向北挺进。
1 宗悫愿乘风破浪宗悫[(悫què),南北朝时宋朝人]字元幹(ɡàn),南阳涅阳[古地名,今河南镇平县]人也。
叔父炳,高尚不仕(做官)。
悫年少时,炳问其志。
悫曰:“愿乘长风破万里浪。
”兄泌(bì)娶妻,始入门,夜被劫。
悫年十四,挺身拒(抗击)贼(强盗),贼十余人皆披散[逃跑],不得入室。
时天下无事,士人并以文艺为业。
炳素(一向)高节(气节),诸子群从[侄儿辈]皆好学,而悫独任气[放任意气]好武,故不为乡里所称。
【译文】宗悫,字元干,是南阳涅阳人。
叔父宗炳品德高尚不肯做官。
宗悫小时候,叔父问他的志向。
宗悫说“希望凭借大风冲破万里波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7刘宽字文饶,弘农郡华阴县人。
刘宽曾经乘牛车出行,有一个丢失了牛的人,就指认刘宽的驾车牛为他丢失的牛。
刘宽没有说什么,卸下牛交给他步行而归。
过了一会,指认的人找到了丢失的牛后将刘宽的牛送还,叩头谢罪说:“我对不起您这样的长者,任您怎么样处罚。
”刘宽说:“事物有相似之处,事情也允许有错误,劳累你来把牛归还我,为什么还要道歉呢?”州里的人都很钦佩他的不计较。
延熹八年,朝延征召他,授官尚书令,后升任南阳太守。
先后主管过三个郡,他和气仁慈多行宽恕,即使在匆忙之时,也从未有语言、神情急躁。
刘宽一向认为若以刑罚来整治百姓,百姓就会只求逃避刑罚而没有了羞耻之心。
属吏犯了过错,只用蒲草做的鞭子施刑处罚,只是为显示羞辱,终归不对之施加严刑。
政务有了功绩,推让给下属。
有时出现了灾异,则引咎自责。
每次巡视属县,都只是住在乡间客舍中,看见老年人就与他们谈农事和乡土之事,以示关切;对年轻人则用孝顺父母顺从兄长的教诲加以鼓励。
人们被他的道德和行为所感化,风俗人心一天天地改善。
熹平五年,代许训担任太尉。
灵帝很爱好学术文艺,每次召见刘宽,常让他讲解经书。
刘宽曾经在座位上显出醉酒入睡的样子,灵帝问:“太尉是醉了吗?”刘宽仰起头回答说:“臣不敢醉酒,但深感责任重大,内心忧虑如醉。
”灵帝很重视他的说法。
刘宽曾经招待客人,派仆人去买酒。
隔了好久,仆人醉醺醺地回来了。
客人忍不住,骂说:“畜生。
”刘宽即刻派人去探视这个仆人,怀疑他定会自杀。
并对身边的人说:“他是个人啊,骂他是畜生,还有什么样的污辱比这更厉害呢?所以我害怕他会去死。
”夫人想试试让刘宽发怒,待他准备上朝,已穿好官服的时候,让侍女送上肉汤,故意打翻沾污了官服。
侍女匆忙收拾,刘宽神情不变,缓缓地对侍女说:“汤烫伤你的手了吗?”他的性情气度如此。
国内的人都称他是长者。
18 项羽的军队在垓下安营扎寨,士兵越来越少,粮食也吃没了,刘邦的汉军和韩信、彭越的军队又层层包围上来。
夜晚,听到汉军的四周都在唱着楚地的歌谣,项羽大惊失色地说:“汉军把楚地都占领了吗?不然,为什么汉军中楚人这么多呢?”项羽连夜起来,到军帐中喝酒。
回想过去,有美丽的虞姬,受宠爱,常陪在身边,有宝马骓,常骑在胯下。
而今……于是项羽就慷慨悲歌,自己作诗道:“力能拔山啊豪气压倒一世,天时不利啊骓马不驰。
骓马不驰啊怎么办,虞姬啊虞姬你怎么办!”唱了一遍又一遍,虞姬也同他一起唱。
项羽泪流数行,身边侍卫也都哭了,谁也不能抬头看项羽了。
于是项羽就想东渡乌江。
乌江的亭长撑船靠岸等待项羽,他对项羽说:“江东虽小,也还有方圆千里的土地,几十万的民众,也足够称王的了,请大王急速过江。
现在只有我有船,汉军即使追到这,也没有船只可渡。
”项羽笑道:“上天要亡我,我还渡江干什么?况且我项羽当初带领江东的子弟八千人渡过乌江向西挺进,现在无一人生还,即使江东的父老兄弟怜爱我而拥我为王,我又有什么脸见他们呢?或者即使他们不说,我项羽难道不感到内心有愧吗?”接着对亭长说:“我知道您是忠厚的长者,我骑这匹马五年了,所向无敌,常常日行千里,我不忍心杀掉它,把它赏给你吧!”于是命令骑马的都下马步行,手拿短小轻便的刀剑交战。
仅项羽一人就杀死汉军几百人。
项羽自己也负伤十多处。
忽然回头看见了汉军骑兵司马吕马童,说:“你不是我的老朋友吗?”吕马童面向项羽,指项羽给王翳看,说道:“这个人就是项羽。
”项羽便说道:“我听说汉王悬赏千两黄金要买我的脑袋,并封为万户侯,我就送你这点好处吧!”说完就自杀身亡了。
于是项羽就想东渡乌江。
乌江的亭长撑船靠岸等待项羽,他对项羽说:“江东虽小,也还有方圆千里的土地,几十万的民众,也足够称王的了,请大王急速过江。
现在只有我有船,汉军即使追到这,也没有船只可渡。
”项羽笑道:“上天要亡我,我还渡江干什么?况且我项羽当初带领江东的子弟八千人渡过乌江向西挺进,现在无一人生还,即使江东的父老兄弟怜爱我而拥我为王,我又有什么脸见他们呢?或者即使他们不说,我项羽难道不感到内心有愧吗?”接着对亭长说:“我知道您是忠厚的长者,我骑这匹马五年了,所向无敌,常常日行千里,我不忍心杀掉它,把它赏给你吧!”于是命令骑马的都下马步行,手拿短小轻便的刀剑交战。
仅项羽一人就杀死汉军几百人。
项羽自己也负伤十多处。
忽然回头看见了汉军骑兵司马吕马童,说:“你不是我的老朋友吗?”吕马童面向项羽,指项羽给王翳看,说道:“这个人就是项羽。
”项羽便说道:“我听说汉王悬赏千两黄金要买我的脑袋,并封为万户侯,我就送你这点好处吧!”说完就自杀身亡了。
19 我国西南一带的山水,以四川境内最为奇特。
但那里与中原一带相距万里之遥,从陆路去吧,途中有剑阁、栈道之类的险阻;从水路去吧,途中又有瞿唐峡、滟濒堆之类的忧惧。
骑着马去吧,沿路层层竹林遮蔽高山,接连走几十天,仰头看不到山顶;登上高处往下俯瞰,陡峭的山谷有几万尺深,茫茫渺渺看不到谷底,令人惊恐万状,肝胆抖颤。
乘船去吧,江水悍猛,礁石尖利,波涛险恶,漩涡变幻,船只稍微失去控驭,偏离航道仅有尺寸大小—点点,就被撞成粉末,像泥土般下沉,船中的人便饱了江中鱼鳖的口腹。
通往四川的道路艰难到这种地步,因此,不是做官出仕富有财力的人不能前往游历;不是天生富有感受能力善于抒发的人,即使去游览了,也得不到精神上的享受,说不出个所以然;不是身强年壮的人入川之后大多老死在那里,不能还乡。
喜欢寻奇探胜想到四川去游历的人,每每由于以上种种原因而深深抱憾。
浙江天台籍人土陈庭学君,会写诗。
他由中书左司掾,屡次随大将北征,因有功劳,升任四川都指挥司照磨,从水路入川到成都成都,是四川的要地,又是扬雄、司马相如、诸葛亮等古代著名人物长期生活过的地方。
庭学入川以后,凡历代英雄俊杰争战攻取、驻守防御的遗迹,诗人文土游览登临、饮酒射覆、赋诗吟咏、歌唱呼啸的处所,庭学没有不一一去游览的。
他既经游览,就一定写诗抒发感受,记写景物时世的变迁。
因此他的诗歌在入川以后愈加工妙。
过了三年,庭学依照惯例辞官归家,在京城和我会遇。
他的精神更加饱满,言谈愈发宏壮,志向意趣益加高远,这大约是因为在川蜀山水中得到了很多的助益吧。
面对庭学的变化,我很惭愧。
当我年轻的时候,曾经立志要遍游天下,因学业未成,不得闲暇。
到了壮年可以出蝣的时候,四面八方到处战火纷飞,遍地无处落脚。
及至当今圣明天子兴起,天下安定,四海之内,合为一家,而我已经年光老大体力衰惫,想要再像庭学君那样去游历,还能够实现吗?不过,我听说古代的贤士,如孔子的弟子颜回、原宪等,大都坐守乡里,甘居陋室,由于很少出门与人往来,以至蓬蒿杂草遮没了门户,但他们的志气意趣却经常是很充沛的,好像他们的胸中存在一种足以包容天地万物的精神力量。
这是什么原因呢?莫非他们的精神世界中自有高山巨壑、奇美壮丽已经超过了山水之外吗?希望庭学君归去之后,试从这方面探求一下人生的奥秘。
如果有什么新的体会,请告诉我。
那时候,庭学君将一定会给我更多的新的启发,而不仅仅是因为曾经川蜀壮游这一点使我自愧。
20五柳先生不知道是什么地方人,也不清楚他的姓和字。
住宅旁边有五棵柳树,因此把“五柳”作为号。
(他)性情闲静很少说话,不羡慕功名利禄。
(他)喜欢读书,不在一字一句上过分计较;每当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便高兴得忘了吃饭。
(他)生性喜欢喝酒,家境贫穷不能常常得到。
亲戚朋友知道他这样的情况,有时就置办酒食来邀请他;(他)去喝酒就喝个尽兴,希望一定喝醉。
(他)醉了就回去,竟不会舍不得离开。
简陋的居室里空荡荡的,挡不住寒风与烈日。
短短的粗麻布衣服破破烂烂的打着补丁;箪里瓢里常常是空的,但还是安然自若。
(他)常写文章自我消遣,稍微显示自己的志趣。
忘记心中得失,凭借这过完一生。
赞说:黔娄的妻子有这样的话:对于贫贱不忧虑悲伤,对于富贵不匆忙追求。
这话大概说的是五柳先生一类的人吧?(他)一边喝酒一边作诗,为自己的志向感到快乐。
(他)是无怀氏的百姓吗?(他)是葛天氏的百姓吗?21 君子学习一定喜爱问。
“问”和“学”是相辅相成地进行的,不“学”就不能提出疑难,不“问”就不能增加知识。
喜爱学习却不多问,不是真的喜爱学习的人。
道理明白了,可是还可能不能应用于实际,认识了那些大的(原则、纲领、总体),可是还可能不了解那些细节,(对于这些问题)除了问,将怎么解决呢?(对)比自己道德才能高的人,向他们问,借以破除那疑问,(这就是孔子)所说的到有学行的人那里判定是非。
(对)不如自己的人,向他们问,借以求得一点正确的见解,(这就是曾子)所说的以高才能向低才能(的人)问,以道德高知识多向道德低知识少(的人)问。
(对)同自己水平相等的人,向他们问,借以共同研究,(这就是《中庸》)所说的互相诘问,详细地考察,明确地分辨。
《尚书》不是说吗?“喜爱问(的人,学问知识)就丰富。
”孟子论述:“找回自己的放纵散漫的心”(的时候),并提“学问之道”,“学”之后(就)紧跟着“问”。
子思谈“重视品德修养”(时),归结到要(好)问(勤)学,(在他的提法中)“问”并且在“学”的前面。
古代的人虚心采纳善言善事,不挑选事情地问,不挑选人地问,(只要能)求取那有益于自己修养和学业的就可以了。
因此,狂妄的普通人的话,圣人(也)采纳它,地位低微的樵夫,古圣先王(也)询问他,舜帝有天子的身份都向平民询问,以(他们的)大智却注意到浅近平常的意见,不是偶然的谦虚,实在是要从多方面听取有益的意见。
三代以后,有“学”而没有“问”,朋友间的交往,能做到规劝做好事,不做坏事就不错了,那种在大是大非问题上互相请教,勤勉地只是以进修为急务(的人)未多见,(更)何况世俗的人呢?认为自己对,别人不对,(这是)世俗人的共同毛病,学习有未贯通(不理解的地方),(却)偏偏以为理解,(所持的)道理有不稳妥(的地方),(却)胡乱地凭主观猜测,像这样,就终生几乎(都)没有(什么)可问的事情(了)。
(对)比自己道德才能高的人,(就)妒忌他,不愿意向他问,(对)不如自己的人,(就)轻视他,(认为)不值得向他问,(对)同自己水平相同的人,抱着嬉戏的态度而不敬重他,不甘愿向他问,像这样,就天下几乎没有可以问的人了。
(什么)人(都)不值得佩服了,(什么)事(都)没有可疑的了,这只是自以为是罢了。
自以为是,那错误还是小的;自己知道自己的浅薄却严密地掩盖自己的过错,宁愿让学习最终不进步,(也)不愿意虚心向别人请教,这样危害自己的内心修养,(错误可就)大了,而陷入这(种大错误)的人常常(占)十分之八九。
不这样(的话),就所问的(也)不是(他)所学的:(如)问(一些)天下的奇字僻典和琐屑事物来说说好玩;甚至自己心里所已经明白的(问题,却故意拿它),问别人,来试试那人的才能;(或者)非常难解答的事情问别人,来逼使那人难堪。
如果不是这样,(或者)即使有与自己思想品德修养有密切关系的事情,可以收到得到教益的效果的,要压低一下自己的尊严(虚心向别人请教)也不能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