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谈数学课堂教学情景创设的策略

合集下载

高中数学自主学习策略略谈-西安交通大学苏州附属中学

高中数学自主学习策略略谈-西安交通大学苏州附属中学

高中数学自主学习策略略谈-西安交通大学苏州附属中学

高中数学自主学习策略略谈

黄红霞

(苏州工业园区第三中学,215021)

自主学习就是学生在教师必要的引导下,依靠自身努力,自觉地、主动地、创造性地获取知识,掌握技能,发展心智,形成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具有自主学习能力的学生有良好的学习兴趣,善于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善于与他人合作,敢于质疑问难,有较强的进取精神和探索精神。因而在教学中,应积极运用教学策略促使学生自主学习,达到有效教学。

一、创设情境,源于现实,寓于现实

创设问题情境根据教学内容可以让学生通过预习课本提出问题,发现问题;根据学生在作业中出现的错误设置问题;根据学生在学习、讨论、研究中的发现引出问题;在课开始的10分钟复习小练习引出问题等。有时教师也可让学生根据学习任务或待研究的小课题,自己设计相应的问题。问题应该是围绕教材或本课待解决的问题而提出引导学生认真读书、正确思维、激发探索的导学问题。

例如:讲等比数列时,设计在象棋盘的第一个格子里放上1颗麦粒,在第2个格子里放上2颗麦粒,在第3个格子里放上4颗麦粒,在第4个格子里放上8颗麦粒,依次类推,每个格子里的麦粒数都是前一个格子里放的麦粒数的2倍,直到最后一个格子,那么一共有多少颗麦粒呢?通过这样有趣的创设情境,让学生对数列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为进一步有效地解决了等比数列求和的问题奠定兴趣基础。创设探究性问题情境时,必须注意探究性问题设计要具备启发性、探索性和开放性,既要让学生都能够探索和学习,达到基本要求,又要注意问题的层次性和研究价值,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实现知识的有效增长。

高中数学教与学优化策略

高中数学教与学优化策略

略谈高中数学教与学的优化策略

摘要:高中教师和学生在数学课程的教与学上所付出的劳动与获得的成绩常常不成正比,需要优化教与学的策略。教师应善于创设教学情境,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教会学生克服消极学习心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断提高教与学的效率。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高中数学学习优化策略

作为一名一线高中数学教师,笔者知道:学生和教师在数学的学与教中是十分辛苦的,但获得的数学教育教学效果与他们所付出的辛苦是不成正比的。许多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并未随着学习时间的增加而增强,教师的教学效果也没有因为自己多花了精力而更好。针对这样的情况,笔者对高中数学教学与数学学习提出了优化策略。

(一)数学教师应善于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

数学课堂教学在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的环境下能够得到较好的优化,这是由于多媒体具有图文并茂、动静结合,以及信息多元的优势。在教学中运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能够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接受更多的知识信息,还能够使学生欣赏到声音、画面及视频等媒体信息,使课堂学习氛围变得轻松、愉悦,让数学课堂不再像以前那样枯燥、无味,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抽象、难懂及复杂的数学知识经过多媒体的呈现,变得直观、生动、形象,具有趣味性。如以往教师在

为学生讲解物体的点、线和面三者之间关系时,大都引导学生凭借自己的空间想象能力进行学习。现在可以运用多媒体的图像展示功能,将三者之间的空间关系直观地展示给学生,使学生一目了然,学习起来轻松容易。又如,在进行点、线、面投影规律的教学中,首先引导学生认真仔细地观察分析形体上的几何元素在三面投影

数学教学中情境创设的探索与思考

数学教学中情境创设的探索与思考

数学教学中情境创设的探索与思考

作者:李远平

来源:《现代交际》2011年第10期

[摘要]针对现今在教育行业中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脱节的问题,在分析如何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上,本文提出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情境的观点。新课程中提到,老师不是单向传授知识,而是学生在教师、同学的帮助下,利用有限的学习资源,通过构建意义获得。好的教学情境能够沟通教师和学生的心灵,充分调动学生的经验,使他们在兴趣的驱动下,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因此,在相对枯燥的数学教学中,创设好的情境是能上好一堂课的极其重要的前提。

[关键词]数学教学情境创设原则应用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1)10-0152-01

一、创设数学教学情境的原则

(一)德育性原则

教书育人一直被教师视为光荣的职责,而新课程更加强调要加强新时期学生的思想品德方面教育的针对性以及实效性,新课程中有许多在教学中表现德育的案例。因此,作为教师,应该充分挖掘教材,展示教材是传授德育的良好平台。例如,在苏教版七年级上册中有一道题目:“1998年在长江流域中国遭遇了历史上极罕见的特大洪水,如果你负责援救100万灾民,该怎样计算救灾所需要的帐篷、食物及用水的数量?”这样的题目能够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数学、增强思维的同时,更好地培养了学生关心国家前途的意识,也增强了社会责任感。

(二)互动性原则

在新课程标准中有特别提到数学教学其实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其目的就是要让学生主动加入到自主学习的情景以及氛围中来。例如:有人在如何判定相似三角形这节课上这样设计:在上课一开始,询问:老师的手里有一个三角形,为了布置教室, 我们还需要很多个这样大小的三角形,你们能帮老师画吗?大家想想看可以怎样画?问题一出来,同学们个个忙碌起来,不停地思索并且动手,有的还一起讨论。这样能使同学们自主研究探索和合作解决问题,从而逐渐形成学生之间相互合作的良好风气,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也会有更加良好的课堂氛围。

浅谈情境创设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共五篇)

浅谈情境创设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共五篇)

浅谈情境创设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共五篇)

第一篇:浅谈情境创设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浅谈情境创设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心理学研究表明,一种需求的产生必然导致对满足欲望的方法、方式的思考,因此揭示所研究问题的必然性,目的性,自然会诱发积极的思维。疑问的产生对思维的诱发作用是明显的。学生发自内心的疑问可有效地促进积极的思维活动的出现。数学学习的心理过程,不仅仅是一个认识过程,而且还交织着情感过程,以及个性心理特征。因此数学教育中重视对学生非智力因素和态度精神的培养也显得非常重要。

三百多年前,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其《大教学论》中曾说: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而心理学也认为个体的情感对认识活动至少有动力、强化、调节三方面的功能。情境教学强调教师提供或创设的情景,具有一定的情绪色彩,刺激学生的感官,促使学生的内在情感因素产生共鸣,激发和强化他们的求知欲望,努力揭示和获得场景提供的内在知识,最终从感性认识,经过情绪性的内在思维,上升为理性认识。

在教学中要使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培养能力,其中“双基”是能力的基础,而思维品质是数学能力的灵魂。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把“注重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作为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因此,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已越来越引起广大数学教师的重视。

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材料,不同的教授对象,采取灵活多样的情境创设方法,使自己的课堂教学生动、活泼、有趣和充满知识美的享受。

创设问题情景,既能使学生从生活中捕捉数学信息,又可用数学知识去解决身边的问题,提高学生数学学习能力和应用能力。下面就不同的问题情景的创设,在数学教学及对学生数学学习的促进作用,谈一些看法和做法。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创设情境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创设情境

小学教育2020 年 5 月

88从最早的结绳记事开始,数学便是人类生活与生产实践的产

物,是一门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的学科。数学学科的产生,是为了解决人类在生产与生活中遇到的各类实际问题。因此,数学教师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将课本中的抽象数学问题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做到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创设问题情境,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

当前的课程改革对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采用“情境教学”能够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切实地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与综合素质。在实施“情境教学”时,教师应遵循如下原则:

一、创造性地设计教学情景,让数学知识的探索充满趣味性

实施“情境教学”,首先要突出情境的趣味性。要使数学课堂变得有趣生动,十分考验教师的教学智慧,需要教师在教材的处理上发挥创造性。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曾利用信息技术在学生喜欢的活动中设计发问,迅速扣住学生的心弦,驱动他们的好奇心。数学不只是抽象的思维,还能与音乐、图画有机的结合,在五年级数学下册的《分数的意义》这一教学内容中,就是以一幅古埃及人用绳记事的主题图导入学习的。如果能运用信息技术制作成动画呈现导入本课的学习,学生定会产生兴趣。

二、创设教学情景要突出数学来源于生活的原则

数学并非是一门抽想象的学科,而是源自于生活的一门学科,数学中的“数”旨在体现现实生活中的数量关系,数学运算法则是为了简化生活中的计算情境,数学中的几何图形则体现了日常生活中的空间关系。由此可见,学习数学是一种从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过程。因此,教师在日常的数学教学中,应当遵循这一认知规律,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从常见的生活场景中提炼出课本中的数学知识,从而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兴趣。以“三角形的特性”一课为例,教师可以在课前设置活动,先让学生找一找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地方用到了三角形,然后提出问题“为什么要在这些地方使用三角形呢?”如果学生回答“因为这样不容易变形,更加稳固”,教师便可以结合课本内容,指出三角形的特性——“具有稳固性”,这样一来,便完成了从生活到数学的认知过程,加深了学生对三角形稳固性的认识。从小学生的学情来看,这一阶段的学生处于具象思维阶段,抽象思维能力较弱。所以,教师一方面可以通过建立在生活经验之上的“情境教学”,使学生从具体的现象中找出抽象的规律,完成从实践到理论的第一次认知飞跃,另一方面可以引导学生使用所学的规律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完成理论指导实践的第二次认知飞跃。通过两次认知的飞跃,教师便完成了新课程改革与新课程标准对课堂教学提出的要求,也践行了数学学科的本质[1]。

略谈"问题解决"与小学数学教学

略谈"问题解决"与小学数学教学
指导过程和朗读 的层次 陛。

解决问题 的过程包含发现问题并且提 出问 题 ,我们在鼓励学生思维的时候 , 一定要给学 生强调要带着 自己的问题去读 ,从数学教材 中 找到问题的答案 ,是学生 自 学能力的一个培养 过程和体验。 例如 , 在讲授 《 三角形的面积 》的时候 , 教师提 出三角形 的面积该 如何求 呢?鼓 励学生 创造 性 构造 问题解 决方式 的过 程中 ,学生 不断地 提出 问 题,教师要 引导大 家共 同 探讨 问题,找不到答 案的 时候继续 阅读从 书中找答 案 ,如此形 成一个 良好 的 循环 ,最终 把不会 的知识
【 摘 要 】素质教 育的 目的是培 养 学生 上下两个 面是否相等?”学生通过剪、量、叠 等多种方法, 进行积极地讨论 百度文库 探索 , 得出 “ 把
上下两个面剪下叠起来, 是否完全重合”; “ 量 上下两个面的长 、宽、周长 ,是否相等”等多 种检验方法,并从中得 出 “ 长方体上下两个面 面积相等”的结论。 4 . 鼓励 小学生实践,创造 良好解决问题 的
氛 围
【 关键词 】 问题解决;小学数 学
著名数学家啥尔莫斯曾说过 。问题是数学 的心脏。在数学教学过程 中,培养学生运用数 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首先应当培养学生 解决数学问题的意识。作为小学数学教师,一 定要注重培养小学生关于创新思维和解决 问题 思维的方法研究及应用。 培养学生思维 习惯的问题意识 数学的学习靠 的是思维和脑力 ,只有不断 地在头脑 中构筑 多种因果关系,从逻辑上掌握 数学推理 ,才能够真正学好数学。只有在掌握 数 学知识的基础上 ,才能够通过创新思路解决 数学 问题 ,运用想象力 ,打破常规去看待 问题 并解决 问题 , 也是 当下许 多小学生表现出来的 难能可贵的学习特点。 1 . 创设合理的情境。启发学生提出问题 教师在讲课 的过程 中,一定要从生活实际 人手 , 多寻找知识点与生活实际相切合 的要素 , 从 学生熟知的事物来展开情境,启发学生找出 自己困惑 的问题,激发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的欲 望。例如教师在讲授 《 小数的乘法 》的时候, 可以创设这样的情境 :小朋友去商店买文具 , 支铅笔 0 . 5元 ,班里有 3 5个小朋友 ,那么应 该花多少钱呢?当教师让学生处于买铅笔的情 境中时,学生就会 自然地去分析买铅笔要花的 钱数的问题 , 进 而通过思考来分析小数乘整数

2024年暑假研修心得:谈初中数学复习课中的自主合作

2024年暑假研修心得:谈初中数学复习课中的自主合作

暑假研修心得:谈初中数学复习课中的自主合作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自主合作学习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下面,仅就初中数学复习课教学略谈本人尝试自主合作教学中的体会。

一、创新情境,提高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动力

数学复习课,既要“温故”又要“知新”,我认为复习课堂上的“新”应在“情境创设”方面下功夫。通过创新情境,让每一个学生都融入到小组合作学习中来,激发出每个学生的思维潜力和学习动力。

例如,我在复习《分式方程及其应用》时,提前让每个人用自己的语言写一篇小文章《我认识的分式方程》,课堂上,每个小组选出一名学生代表做演讲,学生们要想讲得精彩,必须学得透彻。弄懂分式方程的精髓在于“一化二解三检验”,“化”要注意什么?怎么“解”?为什么“验”?学生通过提炼并演讲,轻松掌握所学知识。通过创设这种一直以来只有语文学科才有的演讲活动情境,调动了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大大激发了自主合作学习的动力。

二、数学应用,提高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兴趣

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到数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创设生动的数学情景,在教学中应将教学内容和生活实例相结合。

在学习了分式方程的解法后,我设计这样一道实际问题:“甲,乙二人做某种机器零件。已知甲每小时比乙多做3个,甲做96个所用时间与乙做84个所用的时间相等。求甲,乙每小时各做零件多少个?”

在学生读题、思考过程中,我要求学生手脑并用,划出重要语句,找出等量关系,列出方程;此题是工程问题,其基本数学关系为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并利用这一关系进行变形。学生先独立思考,确立用分式方程这一模型解决问题。得出结论后经过检验得出实际问题的答案。

打造数学高效课堂措施论文

打造数学高效课堂措施论文

略谈打造数学高效课堂的措施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强调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努力实现课堂角色的转变,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改变教学方法、手段等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打造高效课堂。那么,教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引导作用,提高数学教学效果?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谈一点体会,与同行交流。

一、营造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消除学生心理障碍

以往的数学教学中师生关系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教师是数学知识的代言人、教学内容的传递者,学生只是知识的接受器。新课程标准认为学生是数学教学过程的主体,学生的发展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平等对话的互动过程,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多创造自由宽松的气氛,营造民主平等的情境,要以微笑的面容、期待的眼神、亲切的话语、饱满的激情去感化学生,亲近学生,打消学生对教师的惧怕心理,只有这样真正会产生“亲其师、信其道”的效应。在教学中,教师应将自己列为学习的一员,与学生一起思考、讨论、总结,使自己成为学生学习的亲密伙伴,师生情感交融和谐,课堂气氛轻松愉快,学生学习积极主动,也只有这样,才真正做到了保护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激发了学生课堂新价值的创造,教学才真正成为师生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也才能真正实现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二、创设优美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一些优美情境的创造,可以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我们生活,我们的身边处处是数学,学好数学将终身受益,从面很自然地将学生的思维拉进了数学课堂。我认为情境问题的创设应该具备四个要素:(1)情境要生动活泼,有趣味性。(2)情境要贴近生活,来源于生活,(3)问题创设要有思考价值,(4)由情境到数学问题要有建模过程。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教师不想主动设法使学生进入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不同学生的年龄特点创造出恰当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在学习的起始阶段就对学习的内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激发他们求知欲望。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任何教学活动都是低效的,我们应让数学走向生活,让生活走进课堂,这样的知识才能真正服务于学生的成长。如讲《轴对称》这一节时,教师就应该从生活中捕捉大量有关轴对称的优美图案,并展示给学生,让他们感受生活,产生数学美,为下面轴对称性质的研究做好准备,最后再让学生列举生活中有关轴对称的事例,要求学生今后多留意身边的生活数学,使他们热爱生活。在生活中体验数学的趣,数学的理,从而爱上数学,迷上数学,离不开数学,能灵活运用数学。

整合知识点 创设情境线

整合知识点 创设情境线

整合知识点创设情境线作者:陆椿

来源:《小学教学研究·教研版》2019年第07期

【摘要】在教学中围绕知识点,对课堂情境进行整体设计,通过依托教材改编、利用游戏拓展、再现生活场景等策略,创设情境线,形成以知识点为主,情境线为辅,融合学生感性之“情”和数学逻辑之“理”的课堂教学,使教学活动更生动、更高效。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情境创设

精妙的教学设计是一堂好课的基础。教学设计有逻辑线,围绕一个或几个知识点铺陈展开,循序渐进;教学设计也有结构线,一般以复习导入、新知探究和应用拓展三段式推进。《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要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创设情境成为当下教学设计要素之一。笔者以为,课堂情境在教学设计中也有必要进行整体设计,形成情境线,整体或局部将有关知识点和练习内容串联起来,形成一体。创设情境线并不需要多复杂,教师可以在教学设计中围绕教学目标,或依托教材改编,或利用游戏拓展,或再现生活场景等,将知识点和情境线有机整合,使教学思路更清晰、过渡衔接更自然,使学生的思维更活跃、学习兴趣更浓厚。笔者就此遴选课例进行尝试,并略谈个人的思考和实践。

一、依托教材创编情境线

数学教材上每个知识点的教学安排,每个练习的设计,大多通过情境呈现,或寥寥数语,或简笔插图,看似简单却内涵丰富,是教材编写者经验智慧的高度凝练。如此依托教材情境,合理延伸或改编,即可成为课堂的情境线。

如在苏教版第七册《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一课中,知识点是:理解和掌握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进行计算。教材据此安排了例题(如图1);另配套练习中

农村小学数学常态课中教学情境论文

农村小学数学常态课中教学情境论文

略谈农村小学数学常态课中教学情境【摘要】农村小学教师如何在数学常态课上创设简易、有效、生动、有趣,能吸引孩子、提高课堂实效的教学情境呢? 一些生动活泼、新颖有趣且富有思考价值、具有挑战性的教学,有些教师为了片面追求狭隘的教学情境,淡化了或降低了数学教学的实效。

【关键词】常态课教学情境数学味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06(a)-0123-01

究竟如何来创设有效的情境呢?我结合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1 创设富有数学味的情境——从生活化到数学化

《数学课程标准》也十分强调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使孩子们有更多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他们的周围。因此,我们要善于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感悟、有趣的教学情景,强化学生的感性认识,丰富学生的学习过程,引导学生在情境中观察、操作、交流,使学生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加深对数学的理解,并运用数学知识解决

现实问题。如我在教学《角的初步认识》时,课前安排学生收集日常生活中各种各样有角的实物,课堂中让学生展示自己收集到的实物,然后让学生仔细观察这些实物有什么共同点,并组织讨论、交流。以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为切入点创设开放式的活动情境,通过

找一找、指一指、摸一摸、说一说的实践活动,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教学过程,使学生对角的认识有形象感知过渡到建立表象的层面,学完这节课后,又组织学生探索生活中角的运用及好处。

略谈高中数学教与学的优化策略

略谈高中数学教与学的优化策略
略 谈 高 中 数 学 教 与 学 的 优 化 策 略
陈 厚 刚
( 江 苏 省 郑 集 高 级 中学 , 江 苏 徐 州 2 2 l 0 0 0 )
摘 要 :高 中教 师和 学 生 在 数 学课 程 的教 与 学 上 所 付 出 的 劳动 与 获得 的成 绩 常 常 不 成 正 比 , 需要 优 化 教 与 学 的 策 略 。 教 师应 善 于创 设 教 学 情 境 , 重视 培 养 学生 的创 新 思 维 能 力 , 教 会 学 生 克服 消极 学 习 心 理 , 培 养 学 生 良好 的 学 习 习 惯 . 不 断提 高教 与 学 的 效 率 。 关 键 词 :高 中数 学教 学 高 中数 学 学 习 优 化 策 略 作 为一 名 一 线 高 中 数 学 教 师 , 笔者知道 : 学 生 和 教 师 在 数 学 的学 与 教 中是 十分 辛 苦 的 .但 获 得 的数 学 教 育 教 学 效 果 与 他们所付 H { 的辛 苦 是 不 成 正 比的 。许 多 学 生 的 数 学 学 习 能 力 并 未随着学习 时问的增加 而增强 , 教 师的教学 效果也 没有 因 为 自 己多 花 了精 力 而 更 好 。 针 对 这样 的情 况 , 笔 者 对 高 中数 学 教 学 与 数 学 学 习提 出 了优 化 策 略 。 ( 一) 数 学教 师应 善 于 为 学 生创 设 教 学情 境 。 数 学 课 堂 教 学 在 现 代 多 媒 体 教 学 手 段 的 环 境 下 能 够 得 到 较好 的优化 , 这是 由于 多媒 体 具有 图 文并 茂 、 动静 结 合 , 以及 信 息 多 元 的 优 势 。 在教学 中运用 现代 多媒体 教学 手段 , 能 够 让 学 生 在 有 限 的 时 间 内 接 受 更 多 的 知 识 信 息 .还 能 够 使学 生欣 赏到声 音 、 画 面及视 频等媒 体信 息 , 使 课 堂 学 习 氛 围变 得轻松 、 愉悦 , 让数学 课堂 不再像 以前那 样枯 燥 、 无味 , 能 够 充 分 激 发 学 生 的学 习 兴 趣 ,最 大 限 度 地 调 动 学 生 的 积 极 性 和 主 动性 。 抽象 、 难 懂 及 复 杂 的 数 学 知 识 经 过 多 媒 体 的 呈 现 变 得直 观 、 生动、 形 象 具 有 趣 味 性 。 如 以 往 教 师 在 为 学生 讲解 物体 的点 、 线 和面三 者之 间关 系时 。 大 都 引 导 学 生 凭 借 自 己 的 空 间 想 象 能 力 进 行 学 习 。 现 在 可 以 运 用 多 媒 体 的 图像 展 示 功 能 ,将 三 者 之 间 的 空 间 关 系 直 观 地 展 示 给 学 生, 使 学 生 一 目 了然 , 学 习起 来 轻 松 容 易 。 又 如 . 在 进行 点 、 线、 面投 影规 律的教 学 中 , 首 先 引 导 学 生 认 真 仔 细 地 观 察 分 析 形 体 上 的几 何 元 素 在 三 面 投 影 中 的 位 置 和 三 维 几 何 元 素 与 二 维 投 影 图 之 间 的 对 应 关 系 , 然 后 观 察 当 几 何 元 素 的 空 间位置 改变 时 , 投影 图上投 影发 生 了怎样 的改 变 . 这 样 大 大 降低 了学生掌 握点 、 线和 面投影 规律 的知 识的 难度 , 并 且 使 学 生 留 下 了深 刻 的 印 象 .达 到 了 提 高 学 生 数 学 学 习 效 率 和 水 平 的 目的。另外 . 教师在 讲解 三垂 线定 理方 面 的知识 时 . 可 以 利 用 幻 灯 片 的 形 式 为 学 生 呈 现 不 同 角 度 转 动 的 立 方 体 模型, 从 而得 到不 同位置 的垂线 , 让 学 生 对 知 识 的 形 成 过 程 有 充 分 的 认 识 和 了解 . 更深 刻地理 解该 定 理的 内容 . 提 高 运

略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实施愉快教学

略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实施愉快教学
四 借 用 故 事 喻 意
在数学课堂教学 中 , 运用故 事来激发学生兴趣 , 或借用 故事 喻意 , 使学生乐 中明理 , 达到愉快学 习的 目的, 实施愉快教学。例 如, 我在教一年级解答“ 同学们 排 队做操 , 小红 的左边有 十个人 , 右边有五个人 , 一共有多少人? ” 这一题 时 , 考虑到学生容易粗心 , 于是在他们解题之前 , 我讲述 了如下故事 。小儿 郎赶着 1 O头牛 山上吃草 , 走了一会他骑上 了一头 牛 , 又数 了数 , 前 面 5头 , 后 面 4头。 数来数去就 9头牛 , 小儿郎吓哭 了。 还有一头牛到哪里去了 呢? 请 同学们 帮忙找 回来可 以吗?学生听完 , 都笑起来 了 , 小儿郎 真粗心 , 他 自己还坐 了一头 牛呢 , 没加进 去。这样 同学们再来解 答类似的问题不会犯小儿郎的错 了。
五、 善 用媒 体 。 使 学 生 增 添 学 习 乐趣
信息技术和现代教 学媒体 的多样性 、 新颖性 、 趣 味性 、 艺术性
等特点 , 以及灵活多样 的表现方 法 , 有利 于对 学生学 习兴趣 的激 发和学习积极性的调动。计算机作为新型的教学媒体 , 具有先进 的技术功能 , 它能够对文字 、 数据 、 声音 、 图像 、 动画 、 录像 、 电影等 多媒体信息进行综 合处 理 , 教师根据教学 内容 , 结合教学 目标 , 通 过特定的技术 , 利用 电脑 的独有功能 , 设计 出教学课件 , 把原本死 板、 无声平面 的内容处理得生 动逼真 、 有声 有色 、 立 体的画面 , 使 枯燥 的课变得 生动有趣 , 从 而使学生爱 学 、 乐学 , 收 到事半 功倍 的效果 。

初中数学教学情境创设论文

初中数学教学情境创设论文

略谈初中数学教学的情境创设

课改强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关注学生的身心素质,通过教学过程的优化,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而使他们热爱学习,学会学习,主动学习,直至完成教学目标,实现学生身心素质的全面发展。数学教学的情境创设,正是优化学习环境的重要方法,值得实践和研究。本文讨论初中数学教学的情境创设问题,请大家指教。

新的课程理念要求数学课堂教学,在遵循以人为本,着眼于学生学会学习,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的思想指导下,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使学生能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的得到发展。把教学的重心和立足点转移到引导学生主动积极的学习上来,引导学生由厌学、苦学变为喜学、乐学,使他们想学、会学、善学。情境教学以优化的情境为空间,以创设情境为主线,根据教材的特点、教学的方法和学生的具体实际情况,在课堂上营造一种富有情境的氛围,触发学生产生弄清问题的迫切心情,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强烈求知欲望,让学生的活动有机地投入到学科知识的学习之中,情境教学讲究强调学生的积极性,强调兴趣的培养,以形成主动发展的动因,提倡让学生通过观察,不断积累丰富的感性认识,让学生在实践感受中逐步认知,发展,乃至创造,以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在新课改形势下,数学教学过程的情景创设,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如何创设数学教学的情境?这是一个很有实践意义的课题。我们在实践中总结了几个极具可行性操作意义的具体策略,这里提出

来供大家参考。

数学叙述故事化

听故事,是现实生活中老少咸喜的事情,人们通过听故事,得到情节的吸引、情感的共鸣和思想的陶冶,获得心境的愉悦,并潜移默化于受教之中。所以,作为一种艺术形式,讲故事已经成为现代管理的一个重要方式,我们把它借用到数学教学过程中,同样可以得到显著的效果。我们认为,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讲故事能有效地构建愉悦的教学情境,使教学内容深深地触及学生的心灵深处,诱导学生把学习新知的压力变为探求新知的动力,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如在教学“有理数的乘方”时,我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略谈数学教学中的情境创设

略谈数学教学中的情境创设


理 性 。因 此 ,从 身边 的事 例 中分析 观察 ,产生 疑 问 ,再动手 实 验, 用 非形式 化 的方 式体验 、感悟 ,从 而归纳 出概念 ,这每一环 节确确实实是学生体会 到了概 念的来 源。 3 、创设直观性问题情境 ,加深概念理解深度
案例3 、 “ 数轴”。
二 、创设情景教学的方式 1 、 创 设趣味性问题 情境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略谈数 学教 学 中的情境创
云 南省 易 门县 十街 中学 孙 有 平
摘要 :数学教学情 境的创设 , 是 指在数学教学 中对教学 内容的呈现采 用特 定的方法 ,来 达到激发学生 主动地联想 、想象、积极地思 维 ,以获得 某种与新学内容有关的形象或思 维成果 ;或使学生产生某种情 感的体 验。建 构主 义认为 ,学习是获取知识的 过程 ,知识不 是通 过教师传授得到的 ,而是学 习者 在—定 的情境下 ,借助其他人的帮助 ,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 ,通过有意 义的建构方 式获得 的。 关键词 :数学情境 创设 情境 创设 问题 问题情景 实践性 探究性

4 7





】 0 l l
】 2
1 2 2 4 3 2 3 0 2 3 1 0 4 . 1 0
请看教学 片断 : 师: 你 能根据 下表 中的数 据 ,制作折线 图?你 会做吗 ? ( 指

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情境创设的研究5篇

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情境创设的研究5篇

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情境创设的研究5篇

第一篇: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情境创设的研究

(小学数学教学)

有效情境创设的研究

课题的研究意义:

(1)从小学数学教学的现状来看:

长期以来,我国小学数学过分强调数学知识的基础性和系统性,教学内容不同程度地脱离社会现实,课堂上教师教、学生学,以教师为主,以教材为主的满堂灌现象还是普遍存在,不符合新课改的要求。

小学数学教学的任务是在抽象的数学世界与儿童的现实生活中构建一种联系,帮助学生形成数学来源于实际生活,必然要回归到现实生活的意识。创设情境在这方面的作用是非常明显的。(2).从情境创设的特性作用来看:

本课题主要探究的是如何在课堂中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能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生活经验和学生的生活环境及学生所熟悉的事物出发,创设出丰富的教学情境,充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可以改变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变成为知识的共同建构者,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可以超越狭隘的数学教学内容,让学生的生活和经验进入学习内容,让数学课“活”起来。这也是符合学

生的学习特点的。

我认为:过去数学课堂中知识呈现方式过于抽象、缺乏现实情境的依托,数学课堂显得毫无生气,作为新课标所倡导的教学理念之一创设情境,给小学数学课堂带了积极的影响。情境作为课堂知识的载体,本身就是为数学学习服务的,然而对情境的创设不乏有教师对它非理性的热捧。我们要正确认识情境创设对教学内容、学生发展等带来的影响,合理创设有效的情境为我们的课堂教学服务。

略谈小学数学教学

略谈小学数学教学

略谈小学数学教学

课堂教学是教学工作的基本组织形式,教学成败的关键在于课堂教学,同样的教材,同样的四十分钟,不同的教师上课,课堂会出现不同的场面,课堂教学效果却截然不同,这所有的一切都取决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们要根据新课程标准的理念,结合教学实践,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合理适时地激发学生兴趣。

一、学习兴趣是前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兴趣是学习成功的秘诀,是获取知识的开端,是求知欲望的前提。学生学习的兴趣越浓,越有利于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实践证明: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积极愉快地参与学习活动,乐此不疲。

在数学课堂上,常常把传统地“复习导入”创设成“知识闯关”,把单调的“课堂练习”设计成惊险刺激的“挑战舞台”……从一节课的开始,就让学生新鲜感十足,活力高涨,真正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快乐,在快乐中主动学习,学习生活中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对数学学习产生一种“渴求”的欲望,渴望这种上课的环境、氛围,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个个激情高昂,兴趣盎然,让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在每一个学生心中深深的扎下根,成为突出数学课堂有效性的有力前提。

二、习惯是基础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作为学生,良好的组织纪律

性是他们开展自主学习的首要保证,否则,学习过程将是一班几十个学生各行其事,人人我行我素,个个为所欲为的天地,自主、合作学习也只能是纸上谈兵,学习的效果将是一塌糊涂。培养良好的组织纪律性并不是要所有学生课堂上都毕恭毕敬,都惟命是从。而是只要学生把心放在学习上,一心一意为了学习在活动就行了,增强学生的自律性。在这方面,高年级的学生由于各方面的能力相对强多了,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可以让一个小组长去负责一个小组的学习活动。而低年级特别是目前大班额的情况下,学生的课堂纪律直接关系到一堂课的成败,影响到一堂课的效果。课堂上就要结合儿童爱受表扬的心理特点,发挥榜样的力量,让学生小组之间、同桌之间比一比谁表现好;利用答问的时机奖励的表现好的孩子;适时利用小奖品加以激励等等这些措施,尽量让活跃无序的课堂变得活而不乱,动中有序。当然老师不能吝啬表扬,但表扬要有理,褒奖要有度。在加强正面引导的同时也不少了客观批评,但不能随便批评,要批评有方,疏而不堵。在这种纪律约束过程中,还能营造一种良好的交流环境,让每个学生逐步养成积极参与倾听和评价别人发言的良好习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略谈数学课堂教学情景创设的策略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数学学习“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这充分说明了创设数学教学情境的重要性。

创设数学教学情境作为一种有意义学习的教学策略,不仅对知识的掌握有着明显的支持作用,而且在后继学习、在其知识的“生长”迁移方面也有着持续作用。它能促使学生在不是迫于外界压力的外情况下,积极主动地、自由地去想象、思考、探索,并伴随着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这种情感表现为对知识的渴求,对客观世界的探索欲望和激情以及发现规律的兴奋。

可见,数学情境是联系数学与现实的纽带,是沟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桥梁。因此在情境创设中,笔者主要采用以下几种策略供广大教师参考。

一、创设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情境

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联系教材与学生的实际,设置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激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创造的思维的火花。

案例:在教学概率问题时,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故事情境:请两名学生上台,一个扮演街头摆设骗局的甲,另一个扮演过客乙,其余同学做看客。

甲为了招揽生意,向围观群众做宣传:“三枚硬币,同时掷下,如果同时正面朝上或正面朝下,你可获得10元,否则你给我5元,

来试试,看看你的运气如何。”

过路人乙听了后念叨:“同时朝上或朝下,我们可获得10元,输了我只给对方5元,嘿,有门!”

这时下面同学有劝阻的,也有鼓励的,更有看热闹等着瞧的。结果一连投了五次,乙赢了一次,输了四次,吓得他不敢再玩下去了,他禁不住问:“同学们,这个游戏公平吗?”

有趣的情境使同学们展开热烈的讨论,然后埋头计算,很快从概率的角度认定这个游戏不公平,是骗人的把戏。

设置问题情境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处于智力的情境中。事实上,当创设的问题情境激发了学生接受挑战的欲望时,则说明这种问题情境已经生成,也起到了作用。

二、创设与现实生活相联系的教学情境

数学问题情境不仅包含与数学知识相关的信息,还包括相关的生活背景,它是沟通现实生活与数学学习之间的桥梁。创设与现实生活相联系的教学情境,会使学生产生一种愉悦的学习情绪,更乐于学习。伟大的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只有让学生“乐之”,学习效果才会明显。也只有让数学和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数学才会变的活起来,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和解决问题的兴趣,这就需要教师精心创设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联系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有效地参与教学过程,使学生喜欢数学,使数学课呈现出勃勃生机。

案例二:在一次实践活动中,教师带领学生测量教学楼的高度。

教师先让学生自己想办法。有的学生提出先测一层楼的高度,再乘以层数,即得楼高,教师给予了该生充分的表扬。有的学生提出用氢气球拉一长皮尺,升到楼顶进行测量。此生也得到了教师的表扬。另外,学生还提出许多其他的办法。教师问:“今天阳光明媚,大家看一下自己的身长与影长有什么关系?可不可以用别的办法来

解决这个问题呢?”“用相似。”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然后他们找了一根木棍,又测量又计算,求出了楼高。教师选择了一个联系生活实际的情境,加深了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培养了学生从多方面寻求解决方法的好习惯。

三、创设直观形象的教学情境

对有些抽象的数学问题,可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创设直观形象的教学情境,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

信息化是当今社会发展的趋势,在教学中我们可以把信息技术作为获取信息、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辅助工具。信息不仅有文字,而且还包含图形、动画、影像、声音、视频等其他形式的信息。教学中运用多种媒体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能把抽象变为具体,可以使教学过程更形象、更直观,这样做不但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助于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增强教学效果。

在进行“变化中的三角形”教学时,这节课的重点在于探索某些图形中变量之间的关系,并进一步体会一个变量对另一个变量的影响。但这节课的内容单凭学生想象比较抽象,对大部分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比较有难度。为了让学生直观地探索某些图形中变量之间的

关系,教师制作了多媒体课件,用课件演示了变化中的三角形,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三角形的面积随着底边的变化而变化的过程。然后在学生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探究出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式。在这节课中,教师还安排用课件演示可以任意改变形状的圆锥,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操作(拖动圆锥),观察圆锥的体积是由哪些因素决定的。

教学教程中,充分利用了信息技术的强大功能,创造出一个图文并茂、形象直观的教学情境,实现了良好的师生互动,更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对难点的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应用改变了数学教学单纯说教的方式,给学生提供了操作和观察的机会,使学生感受到了学习数学的乐趣。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的学习并不是被动的接受新知识的过程,而是在自身已有知识经验与新知识相互作用过程中完成的,所以创设情境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中选取素材,以便于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积极的同化新知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