⑤影视动画中暴力美学的表现与分析__省略_pyTreeFriends_为例_任小飞

合集下载

浅析电影艺术中暴力美学在东西方的产生与发展

浅析电影艺术中暴力美学在东西方的产生与发展

浅析电影艺术中暴力美学在东西方的产生与发展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一、暴力美学的概念“暴力美学”最早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对中国香港导演吴宇森的作品风格的描述中,后随着此类影片数量的增多,泛指将影片中的暴力场景仪式化,结合视觉与听觉,将枪战、打斗等场面符号化,抽离其中的意义,发扬其形式上的美感,忽视或弱化其中的社会功能和道德功能。

在某种意义上,“暴力美学”风格属于后现代主义文艺基本审美特征中的主体消失和深度消失,即传统的价值观念和等级制度被颠倒,现代主义中的个性与风格被彻底消除,主体成了某种破碎的幻象,且不再具有思想与意义,仅仅追求感官上的快感。

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由于受不同文化背景的影响,“暴力美学”的具体表现也因此更加多元化。

二、暴力美學在东方电影中的体现(一)吴宇森英雄系列与暴力美学的产生吴宇森出生于广东广州,是一位香港导演。

吴氏暴力美学有着相当显著的特点,吴宇森早年受法国著名的黑色电影导演让·皮埃尔梅尔维尔影响,再加上电影中融入了自己的抱负与情感,因此拍摄的电影人情味浓重。

另外也有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事物在吴宇森的不同影片中重复出现,比如双枪,教堂,白鸽,飞扬的风衣。

吴宇森的暴力美学在为自己立下门户的同时也推动着香港电影的发展。

吴氏暴力美学初期代表作《英雄本色》,就是最经典的吴宇森式主题——男儿义薄云天、豪放不羁的气概。

这部片子奠定了吴氏暴力美学的基调。

影片中使用慢镜头和正常速度交替的拍摄方法使打斗场面更具有“舞蹈美”,使人物动作更加流畅优美,由此突显整体的美感,而刻意忽略其暴力本质。

除此之外,吴宇森暴力美学电影还有着重刻画细节,注重听觉与视觉美感,使用蒙太奇手法多画面切换等特点,有人也将其电影特点总结为“纯粹形式主义”。

电影《变脸》是吴氏暴力美学发展到巅峰时期的一部作品,甚至被评论为“吴宇森的最高峰”。

儿童动画暴力画面现象及建议措施

儿童动画暴力画面现象及建议措施
儿童动画制作方应该提高对暴力画面对儿童影响的重视程度,遵循儿童适宜的动画制作原则,减少和避免暴力画面的出现。同时,制作方可以积极引入教育性和道德性的元素,为儿童的成长提供更加积极向上的引导。
研究结论与建议
谢谢您的观看
THANKS
05
结论
儿童动画中暴力画面现象普遍存在,对儿童的身心健康和道德发展可能产生负面影响。
针对儿童动画暴力画面的监管政策和审查机制需要加强和完善。
儿童动画制作方和相关机构应更加重视暴力画面对儿童的影响,采取积极措施减少和预防暴力画面的出现。
研究总结
01
本研究仅对儿童动画中的暴力画面现象进行了初步探讨,未来可以进一步深入研究不同年龄段、文化背景和地区的儿童动画中暴力画面的特点和影响。
提高家长对儿童动画暴力的认识,了解动画暴力的危害及对孩子的影响。
家长应指导孩子正确看待动画中的暴力行为,教育孩子识别和抵制不良画面,培养孩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鼓励家长与孩子共同观看儿童动画,建立积极的亲子关系,关注孩子的成长过程,及时发现和解决不良行为和情绪问题。
家长层面的措施
教育机构层面的措施
研究不足与展望
02
在研究方法上,本研究主要采用了文献分析和内容分析的方法,未来可以结合更多的实证研究和实验方法,对儿童动画暴力画面的现象进行更深入的探讨。
03
在研究视角上,未来可以从儿童心理学、社会学、文化学等多个角度对儿童动画暴力画面的现象进行交叉研究,以提供更全面和深入的见解和建议。
针对儿童动画中暴力画面的问题,建议政府和相关部门加强监管和审查力度,制定更加严格的政策和标准,限制暴力画面的出现和传播。
动画制作公司层面的措施
动画制作公司应加强行业自律,遵循国家法律法规和社会道德规范,自觉抵制过度暴力、血腥等不良画面的制作与传播。

当代影视传媒艺术中“暴力美学”的研究

当代影视传媒艺术中“暴力美学”的研究

当代影视传媒艺术中“暴力美学”的研究张杨格【摘要】暴力美学在当代的影视业中表现频繁,成了在影视业中一个不可忽视的现象。

一、暴力美学的概念(一)暴力美学概念暴力美学包括自然、社会和艺术中的暴力美学。

而影视传媒艺术中的暴力美学是指以暴力表现的形式来发现美,它是美学中的一个分支,主要是为了探讨在影视媒体艺术中的暴力审美情趣和表现方式。

由于它过分地强调声音和视觉上的审美形式,并通过这种形式来表达影视中的暴力效果,但是却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社会所想要让影视剧中传达出来的【期刊名称】《艺术家》【年(卷),期】2018(000)003【总页数】1页(P85-85)【作者】张杨格【作者单位】赣南师范大学;【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J901暴力美学在当代的影视业中表现频繁,成了在影视业中一个不可忽视的现象。

一、暴力美学的概念(一)暴力美学概念暴力美学包括自然、社会和艺术中的暴力美学。

而影视传媒艺术中的暴力美学是指以暴力表现的形式来发现美,它是美学中的一个分支,主要是为了探讨在影视媒体艺术中的暴力审美情趣和表现方式。

由于它过分地强调声音和视觉上的审美形式,并通过这种形式来表达影视中的暴力效果,但是却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社会所想要让影视剧中传达出来的社会的道德教化功能,没有形成正确的道德观。

(二)传统的暴力美学传统意义上的暴力美学,主要是指通过影视表演的方式来表现出来的暴力形式,即指的是在一些作品中通过暴力上的形式美的改变,达到观众所能够欣赏到的程度。

暴力美学的作品都具有一些共同的特征。

在电影的特定情节中需要表现出暴力,但是由于电影面向的观众是多层次、多年龄段的,对于老人、儿童、孕妇等人群来说,不宜看到过于血腥、残暴的情景,所以需要通过以一种暴力上的美感来温和地体现出一些暴力情景。

二、暴力美学的特点(一)暴力美学的缓和性一是暴力美学中对于暴力的表现得更为放松,它将实际上的暴力程度减轻,暴力的场面被极大地美化,这样促使观众能够更加容易接受,同时又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展示出暴力的过程,给观众带来强烈的刺激,这是暴力美学所展示出来的惊人效果。

论暴力美学在电影艺术中的审美体现

论暴力美学在电影艺术中的审美体现

论暴力美学在电影艺术中的审美体现摘要:本文基于现有研究中暴力美学理论的阐释,分析并总结产生暴力美学的心理来源,梳理暴力美学电影的发展历程,挖掘暴力美学电影的美学意涵,进而讨论暴力美学在影视作品中的独特价值。

關键词:暴力美学;暴力电影;审美心理一、绪论近年来,“暴力美学”常常作为影视、游戏的热门标签,这一词汇频繁进入我们的生活。

我们对于暴力的审美意涵从何而来?暴力美学又是如何在电影艺术中影响着我们的观赏体验的?这将是本文探讨的主题与目的。

二、暴力的美学(一)什么是暴力美学暴力美学是一种为迎合感官体验而将暴力以美学方式呈现的表现手法,常用在影视艺术表现中。

与传统美学引导人们追求真善美的观念不同,暴力美学是一种来源于暴力文化的“审丑”视角。

暴力美学作品会以夸张的刻画手法、韵味深厚的画面和奇思妙想的镜头语言来表现人性的暴力面和暴力行为,但多数观赏者不会对不适而是得到满足的观赏体验。

(二)暴力美学的美感来源对暴力产生舒适满足感的心理源于每个人的潜意识,是一种正常的情绪宣泄。

心理学家荣格提出,我们人格中包含的“阴影原型”标志了人最基本的动物属性。

暴力是动物必要的生存手段,是生物进化的要求。

荣格认为暴力倾向会受到自己与社会的压抑,但始终是存在于我们的潜意识中的本能。

这解释了我们看到电影暴力场景会感到爽快的原因,它是对潜意识中的阴暗面进行一种宣泄。

经过艺术化加工,暴力成为大多数人都可以接受的程度,既满足潜意识中的阴暗释放,又引发观者对暴力和人性的思考。

三、暴力美学电影(一)暴力美学电影发展历程暴力美学的本质是一种电影艺术的趣味和电影形式的探索。

这种电影风格起源于好莱坞,在香港走向成熟,又转回西方电影学界。

总体看来,暴力美学发展阶段可以分为如下三个阶段:①暴力美学的萌芽期。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后现代主义思潮影响下的西方年轻人带动了反传统、反理性的社会情绪及文艺浪潮。

此阶段内的新一代独立电影人引发了“新好莱坞式”风潮,对暴力元素的运用愈加大胆,并逐渐赋予艺术化加工,夸张的刻画、慢镜头拍摄手法也在此阶段内探索而来。

《2024年美学的暴力与暴力美学——杂耍蒙太奇新论》范文

《2024年美学的暴力与暴力美学——杂耍蒙太奇新论》范文

《美学的暴力与暴力美学——杂耍蒙太奇新论》篇一一、引言美学和暴力的结合似乎是一种悖论,但两者在现代艺术和电影中常常紧密交织。

尤其是在电影中,杂耍蒙太奇和暴力美学的运用使得影片在呈现视觉冲击的同时,也传递了深刻的美学思考。

本文将探讨美学的暴力与暴力美学的关系,以及杂耍蒙塔奇在这一领域的新发展。

二、美学的暴力美学的暴力并非指实际上的暴力行为,而是指通过艺术手段呈现出的视觉和情感上的冲击力。

在电影中,这种美学的暴力常常通过镜头语言、音乐、色彩等元素来表现。

它不仅是一种视觉上的震撼,更是一种情感上的触动,使观众在观赏过程中体验到强烈的情感波动。

美学的暴力在电影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它可以帮助影片营造紧张的氛围,推动情节的发展,同时也可以让观众更深入地理解人物内心的情感世界。

在合适的语境下,美学的暴力可以提升影片的艺术价值,使观众在观赏过程中得到美的享受。

三、暴力美学暴力美学是一种将暴力行为美学化的艺术手法。

它通过独特的视觉冲击力、音乐和色彩等元素,将暴力行为转化为一种美的享受。

在暴力美学中,暴力的残酷和血腥往往被淡化或美化,而更多地关注暴力的形式和过程。

暴力美学在电影中的应用具有双重性。

一方面,它可以通过独特的艺术手法吸引观众的注意力,使影片更具观赏性;另一方面,它也可以引发观众对暴力的思考和反思,从而对现实生活中的暴力问题产生更深刻的认知。

四、杂耍蒙太奇与美学的暴力和暴力美学杂耍蒙太奇是一种电影剪辑手法,通过将不同镜头进行组合和排列,达到一种特殊的视觉效果。

在美学的暴力和暴力美学的表现中,杂耍蒙太奇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杂耍蒙太奇可以使得美学的暴力和暴力美学更加丰富多样。

通过不同的剪辑方式和镜头组合,可以将暴力的残酷和血腥与美的享受相结合,从而达到一种独特的视觉冲击力。

同时,杂耍蒙太奇也可以帮助影片更好地表达主题和情感,使观众更深入地理解影片的内涵。

五、杂耍蒙太奇的新发展随着电影艺术的不断发展,杂耍蒙太奇也在不断发展和创新。

电影“暴力美学”研究

电影“暴力美学”研究

电影“暴力美学”研究电影“暴力美学”研究导言:电影作为一种艺术形式,不仅可以展现美丽的风景和温馨的情感,还能够通过暴力的表现方式引发观众内心深处的冲突与反思。

本文将围绕“暴力美学”这一概念展开研究,探讨电影中呈现暴力场景的目的、手法以及影响等方面。

一、“暴力美学”概述1.1 暴力美学的定义“暴力美学”是一种表现手法,将暴力和美学元素结合在一起,通过形式和内容上的冲突产生视觉震撼力和思想触动力。

1.2 暴力美学的历史发展暴力美学首次出现于20世纪中期,被认为是二战后虚无主义思潮以及反叛情绪的一种表达形式。

影响该概念发展的电影包括《无赖者》、《发条橙》等。

二、电影中暴力场景的表现方式2.1 暴力的视觉呈现电影通过运用色彩、构图、镜头语言等手法,将暴力呈现得鲜明而夸张。

例如,《终结者2》中的机器人角逐暴力更是以特效技术表现出了极高的真实感,引起了观众的全神贯注。

2.2 暴力与音乐相结合音乐在电影中的运用可以突出暴力场景的强烈冲击力,并通过节奏和音调的变化引发观众情绪上的共鸣。

如《黑暗骑士》中的配乐强化了暴力场景的紧张氛围,使得观众身临其境。

2.3 暴力场景的切换电影中通常会通过暴力场景的交替和切换,将暴力的冲击力发挥到极致。

这种切换方式可以让观众情感高涨,体验到暴力冲突带来的情绪冲击。

例如,《低俗小说》中的跨时空叙事方式,将暴力戏剧性地巧妙展现在观众面前。

三、电影中暴力场景的目的与意义3.1 表现角色心理电影通过展示人物在暴力场景中的反应,揭示了他们内心的冲突与挣扎。

这种表现方式能够引发观众对人性的思考与探索,增强电影的艺术性。

3.2 反思社会问题电影中的暴力场景往往通过对社会问题的揭示而引发观众对社会现实的反思。

电影《黑暗骑士》通过对犯罪和正义的角力,引发观众对道德与法律的思考。

3.3 探索人性边界电影中的暴力场景可以使观众进一步认识自己,探索他们心灵深处的人性边界。

对于人性中阴暗与光明的存在,电影具有独特的阐述与启示作用。

电影“暴力美学”研究

电影“暴力美学”研究

电影“暴力美学”研究电影“暴力美学”研究引言:电影作为一种受众广泛的艺术形式,在过去几十年中,暴力元素逐渐渗透到了许多作品中。

这种以暴力为主题或以暴力为手段的表现形式,被称为“暴力美学”。

本文将探讨电影“暴力美学”的研究,了解其表现、影响力和争议,以期对这一主题提供全面的理解。

一、暴力美学的定义和表现形式1.1 定义“暴力美学”是指在电影作品中以暴力为重要表现形式的一种艺术手法。

它将暴力行为刻画得生动、直观,并通过各种艺术手段来表现出影片本身的美感。

暴力美学在电影中既能引起观众的共鸣和快感,同时也能让观众对暴力行为产生思考。

1.2 表现形式暴力美学在电影中有多种不同的表现形式,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1)刻画个体暴力:以个体暴力为核心,通过各种暴力场景来展现个体的力量、作为和情感。

这种暴力美学被广泛运用在警匪片、动作片等类型的电影中。

(2)描绘社会暴力:通过展现社会层面的暴力行为来探讨社会问题,例如战争、暴乱、恐怖袭击等。

这种形式的电影往往能引起观众的思考和社会关注。

(3)视觉暴力:通过电影摄影、剪辑等技术手段来展示暴力场景,使其表现具有更大的冲击力和震撼力。

这种电影往往被赋予了艺术的美感,但也引发了观众对暴力美学的争议。

二、暴力美学的影响力和效果2.1 观众情感共鸣暴力美学往往能够激发观众的情感共鸣。

通过刻画暴力场景中的情感表达,观众能够与电影中的角色产生共鸣,体验到其中的悲怆、愤怒、恐惧等情绪,这种情感共鸣成为观众对电影的一种精神享受。

2.2 探讨人性与社会问题有些电影通过暴力美学来探讨人性与社会问题。

它通过富有冲突的剧情和暴力场景展现出人性的复杂性、社会的黑暗面,并引发观众对个体和社会的思考。

2.3 影响思想和价值观暴力美学所呈现的暴力行为和情节,对观众的思想和价值观产生一定的影响。

观众在欣赏电影时,会与电影中的暴力场景进行沟通和审视,以此来反思和思考自己对暴力的态度,并可能对社会问题产生关注与关心。

《2024年美学的暴力与暴力美学——杂耍蒙太奇新论》范文

《2024年美学的暴力与暴力美学——杂耍蒙太奇新论》范文

《美学的暴力与暴力美学——杂耍蒙太奇新论》篇一一、引言在电影艺术中,美学与暴力的关系一直备受关注。

其中,杂耍蒙太奇作为一种独特的电影手法,更是常常在处理暴力题材时发挥作用。

本文将深入探讨美学的暴力与暴力美学的关系,并以杂耍蒙太奇为视角,展开新的理论论述。

二、美学的暴力美学的暴力并非单纯指电影中血腥、残酷的场面,而是指通过艺术手段表现出来的、具有审美价值的暴力。

这种暴力往往能够引发观众的情感共鸣,使观众在欣赏过程中体验到一种特殊的审美快感。

在电影中,美学的暴力常常通过镜头语言、音乐、色彩等手段来表现。

镜头语言的运用,如特写、慢动作等,能够突出暴力的细节,增强观众的视觉冲击力。

音乐和色彩的运用,则能够营造出特定的氛围,使观众更加深入地体验到暴力的情感色彩。

三、暴力美学暴力美学是一种以暴力为主题的艺术表现形式,它通过夸张、变形等手法,将暴力转化为一种具有审美价值的艺术形式。

在暴力美学中,暴力不再是一种简单的、令人反感的元素,而是一种具有象征意义、能够引发观众深思的元素。

在电影中,暴力美学的表现手法多种多样,如通过荒诞的情节、夸张的表演等方式,将暴力与幽默、悲剧等元素相结合,从而产生出一种独特的审美体验。

四、杂耍蒙太奇与美学的暴力及暴力美学杂耍蒙太奇是一种以杂耍、魔术等元素为特点的电影手法,它通过将不同场景、不同时间线的画面进行剪辑、拼接,从而产生出一种特殊的视觉效果。

在处理美学的暴力和暴力美学时,杂耍蒙太奇可以发挥独特的作用。

首先,杂耍蒙太奇可以通过将暴力的场面进行剪辑、拼接,使其呈现出一种荒诞、夸张的效果。

这种效果可以增强暴力的视觉冲击力,同时也可以使观众在欣赏过程中体验到一种特殊的审美快感。

其次,杂耍蒙太奇还可以通过将暴力的场面与其他元素(如幽默、悲剧等)相结合,从而产生出一种特殊的情感共鸣。

这种共鸣可以引发观众对暴力的深思,使其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视觉刺激,而是一种具有象征意义、能够引发观众深思的元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这种矛盾体存在于片中的每个人物中,但纵观 [3]陈旭光. 当代中国影视文化研究[M]. 北京: 北京大学出
全片这些矛盾的形成是在意料之外可又在情理之中
版社,2007: 6-9.
Presenta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Violence Aesthetics
in Movie Animation Happy Tree Friends
为自己,这 也 就 是 矛 盾 所 在。比 如 该 片 中 的 人 物 领域的洗涤和升华。
Pop 和 Cub,Cub 是 Pop 的儿子,他非常的天真可爱,
但缺乏危机感,总是意识不到危险的来临。而他的 参考文献:
爸爸 Pop 是个非常疼爱儿子的父亲,可矛盾的是他 [1]郝建. 美学的暴力与暴力美学—杂耍蒙太奇新论[J]. 当
1 暴力美学的涵义
最初的“暴 力 美 学 ”并 不 是 一 个 具 象 的 理 论 词 组,而是艺术创作形式上的一种批判性术语。在二 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以后才开始盛行起来。在《暴 力美学的形式感营造及其心理机制和社会认识》一 文中郝建对暴力美学是这样说的: “它主要发掘枪 战,武打动作,杀戮或其他一些暴力场面的形式感, 并将这种形式美感发扬到美丽炫目的程度; 有的时
相对于暴力的表面和残酷血腥的表现形式,从业者
更应引导受众去抛开表面看内在,去领悟作品里面
所隐含的深刻意义,给观众一个可以思索反思的空
间,这样一来也能更正确的促进受众面对作品带来
的吸收和感悟。
《Happy Tree Friends》是一部原汁原味的地道美
国制造,也注定了国内外文化差异导致受众对其不
同程度 的 接 受 力。当 然 像 最 近 上 映 的《史 矛 革 之
例,分析这部动画中暴力美学的体现及运用,认为应从正确的、理性的、艺术的角度来解读片中的镜头涵义,而不是一
味批判或扭曲其真正的暴力美学价值。关键词: 来自视动画; 情节; 暴力美学; 动作
中图分类号: J218. 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4644( 2014) 03-0026-03
暴力美学起源于美国,后来在东南亚的动漫市 场中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开始成为一种新的艺术形 式,在 日 新 月 异 变 化 的 动 画 市 场 中,《Happy Tree Friends》具有不容忽视的地位。
2 影视动画中的暴力美学现象
当代影视中暴力美学的代表非吴宇森莫属,其 素有暴 力 美 学 教 父 之 头 衔。 在 吴 宇 森 的 影 视 作 品 中,《英雄本色》和《喋血双雄》这两部最为人熟知。 电影中大快人心的打斗场面比比皆是,而让人热血 澎湃的镜头中,受众不能明白为什么导演总是在最 为暴力的场面中运用白鸽飞舞的场面。更有人说理
任小飞
(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艺术设计学院,江苏 南京 210023)
摘 要: 近年来,在稍显乏味的主流影视动画背景下,暴力美学在影视中逐步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动画中“暴力”和“美
学”两种本应毫无关联的内容却呈现在了同一画面中,并将两者有机的结合发挥到了极致。以《Happy Tree Friends》为
动画中的暴力美学更是数不胜数,除了《Happy Tree Friends》,《豪剑生死斗》也是充分展现了暴力 美学的魅力所在,它是由南条范夫为原作,山口贵由 所绘画的历史性漫画。在这部漫画中大都以灰色的 基调为主,所以在其中的斗争场景中鲜血和内脏的 胡乱喷射显得格外抢眼,给人的视觉感受更加强烈。 作为一部体现暴力美学的经典作品,它将黑、红、白、 刀光剑影、淡雅的氛围、武士、血腥等元素表现的淋 漓尽致,把变态和美好完美的融合到了一起,并且处 理的形影相随,相得益彰( 如图 1) 。《黑礁》也是值 得一提的作品,它是以描写暴力和犯罪为主,由日本 漫画家广江礼威创作。这部动画包括了黑手党、枪 战等元素,斗争场景表现的夸张有力,配合精致的画 面和旋律性十足的音乐,使其在同类题材的动画市 场中脱颖而出,备受关注[3]。有一点需要说明的是, 基于动画艺术灵活多变的表现手法,动画中暴力美 学画面的处理和应用更优于真人电影,其最终实现 的视听效果,能更声色俱佳,而且对作品本身的叙事 涵义有直接的展示性和推动力。
在《Happy Tree Friends》中每个角色都有着自己
28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第 14 卷第 3 期
的,因为他们每个人物的性格特点的不同,所以故事 的发展变得合情合理,也让矛盾体之间的并存得到 了完美的融合,《Happy Tree Friends》的主题叙事正 是有了这样的构架让故事更具有戏剧性和可看性。
的儿子 却 每 一 次 都 是 死 在 他 的 手 上。 再 比 如 飞 鼠
代电影,2012( 5) : 62-65.
Splendid,是一个超人,他渴望和平,可以拯救世界, [2]王涛. 昆汀·塔伦蒂诺电影中的“暴力美学”[J]. 世界文
可每一次都会把要拯救的人弄死。
化,2009( 9) : 25-26.
第 14 卷第 3 期 2014 年 9 月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Journal of Nanjing Institute of Industry Technology
Vol. 14,No. 3 Sep. ,2014
影视动画中暴力美学的表现与分析
———以《Happy Tree Friends》为例
REN Xiao-fei
( Nanjing Institute of Industry,Nanjing 210023,China)
Abstract: In the recent years,with the mainstream movie animation becoming a little unattractive,violence aesthetics is employed more
但是相对于日本北野武的暴力美学采取残酷的 表达形式,《Happy Tree Friends》则是幼稚的暴力美 学。在整部动画中,充斥着血腥,但与此同时幽默的 元素也是很大亮点,在笑声中暗藏着淋漓的血红色 和意外事件。 3. 2 感官视觉冲击的震撼
所谓感官视觉冲击即是通过视觉上的艺术让你 的感官视觉得到深刻的影响,让人过目难忘、印象深 刻。感官视觉冲击的表现形式有很多,可以通过色 彩的诱导、夸 张 的 造 型、跌 宕 起 伏 的 情 节 等 方 式 展 现,直达你的感官视觉,《Happy Tree Friends》正是利 用了眼睛感官的瞬时接受能力来捕捉视觉点所在。 当可爱造型的动物们因为不可思议的情节而粉身碎 骨,画面支离破碎的时候( 如图 2) ,那一瞬间眼睛所 看到的所接受的超出了大众心里的想象,超越他们 平日生活中对事物的普通接受能力,以残酷的美打 动着每个人的思想情感,自然感官视觉上会第一时 间捕捉到,从而达到震撼的效果。
and more widely in the movie animations to increase their attraction. However,irrelevant violence and aesthetics are merged together and
presented simultaneously in the same image which displays their combination to the utmost. Based on the analysis on the presentation and
4 结语
暴力镜头虽然恐怖血腥,让人感到不适,但值得
肯定的一点是它的确从视觉感官上刺激了受众的敏
感神经,以此让受众能和剧中人物共呼吸,身临其境
图 2 《Happy Tree Friends》中的黄兔
般的感受到角色的命运。无论是在绘画还是在影视
动画中,暴力的画面不胜枚举,而在商业、娱乐、电子
游戏等各行各业暴力美学也都得到了广泛的运用,
《Happy Tree Friends》中色彩的渲染也是让感官 视觉受到震撼的要素之一。在每一次剧中人物受到 危害时,大片大片的血红色便占据了大部分的画面 ( 如图 3) ,大面积的红色色块代表着残酷的暴力和 赤裸裸的血腥氛围,让人看的心惊肉跳,难以直视, 色彩的强烈对比除了突出暴力美学的同时,也很好 的发挥了该片的黑色幽默,带来了一定的娱乐效果, 这样的动画更能让人产生好感,产生喜爱,也更难以 忘记。 3. 3 矛盾体并存的构架
《Happy Tree Friends》中的音效设计很独到,该 系列片整体的背景音乐自然舒缓,给人一种舒适的 体验感,然而随着片中角色极度夸张的动作表演和 肢体运用,这时候的动作音效就会显得格外突兀和 刺耳,在同一镜头内音效如此强烈反差矛盾的共存, 不仅丰富了画面。同时也刺激了观者的听觉,也是 对特定镜头暴力画面的深度补充。
图 3 《Happy Tree Friends》中的蓝哥
战》、《300 勇士》除了在镜头中含有一定的暴力画 面,其镜头予以人性特有的坚持和勇敢,也是值得任
独特的性格特点,每一次离奇的死亡事件都是由角 何人去体味的,所以我们应该调整视角,用正确的方
色自身一手造成的,但很多时候他们并不知道是因 式去看待暴力美学文化的存在,从而得到自身精神
图 1 《豪剑生死斗》人物形象
3 《Happy Tree Friends》中暴力美学的运 用表现
3. 1 幼稚暴力美学的解读
纵观暴力美学的各种表现形式,在《Happy Tree Friends》中所展现的暴力美学可以说是一种幼稚暴 力美学,即通过造型卡通的角色,光怪陆离的情节承 载暴力动作的塑造。在一个充满欢乐的森林里,有 着一群造型可爱的动物,营造着一个友情浓厚,洋溢 幸福同时充满责任心的世界,画面色彩鲜艳,让人第 一感觉会即将展开很美好的童话故事。
收稿日期: 2014-03-25 作者简介: 任小飞( 1979-) ,男,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讲师,工程硕士,研究方向: 艺术设计、动画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