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水圈和水循环教案
水圈和水循环教学设计—【教学参考】

探究: 地球上水体的存在形式有哪些?
地球水体的存在形式及所占比重
记住
水圈的主体——海洋水
海洋水约占水圈水量的96.53%
淡水的主体——冰川
冰川水约占淡水68.7%
2、水圈的组成
气液固 态态态 水水水
相态
咸水 矿化度
水
空间 分布
淡水
海洋水 陆地水 大气水
二、水资源
1、水资源定义
是指陆地上各种可以被人们利 用的淡水资源
A、人类活动 B、大气环流 C、岩石圈物质循环 D、水循环
4、人类生活和生产所需要的淡水,几乎全 部来自陆地上,通常我们所说的水资源,就 是指陆地上可以被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
水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洪 涝 灾 害
楼兰古国遗迹
想一想:丝绸古道上的文明和繁华,为什么会消失?
一、水圈
1、水圈概念 由地球上各种水体组成的一个连续但
不规则的圈层
水圈属于地球外部圈层,是人类赖以 生存的自然地理环境——四大圈层之一
陆地水按空间分布的不同,可以分为 地表水和地下水
2、目前人类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
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
记住
目前人类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 是: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 下水
为什么要珍惜水资源,节约用水,防 治水污染
淡水(储量很少)仅占水圈总量的2.53 %; 其主体是冰川水约占68.7%(目前很少利用) 目前人类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河流水、淡
C、冰川水
D、河流水
2、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
( B)
A、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和深层地下水
B、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
C、河流水、冰雪融水和浅层地下水 D、冰雪融水、淡水湖泊水和深层地下水
2012水圈和水循环教案

学习目标
1、能说出水圈的概念、组成及主要的水体类型,增强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2、能记注水循环的类型并举例说明。
3、会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教学重难点
会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教学用具(器材)
多媒体教学
二互动探究:读水圈水循环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将图中未标明箭头的直线标出箭头
(2)将下列代号所代表的水循环的环节填出
ABC
FG
(3)请找出图中参与海陆间大循环的环节,并将其代号列出。
(4)从图中分析,水循环的能量来源于
(5)图示各环节中,人类可以施加影响的是(写字母名称)。
三精讲点拨
读课本“水循环示意图”及相关内容,完成下列要求:
四基础练习
1.地球上各种水体储量由多到少依次是()
A海洋水、大气水、陆地水B冰川水、生物水、河流水
C冰川水、河流水、地下水D海洋水、陆地水、大气水
2.地球上淡水储水量最多的淡水是()
A地下水B冰川C河水D湖泊淡水
3.陆地水体的水源补给最主要的形式是()
A冰川融水B湖泊水C地下水D大气降水
4.目前人类较容易利用的淡水资源,主活动
一交流展示
⒈水圈和水循环的概念
⒉读课本“地球水体的存在形式及所占比重”图,结合相关文字
内容,完成下列要求:
①地球上的水有哪些存在形式?将各水体按照占全球水量比重由
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②人类目前直接利用的水资源主要来源于哪些水体?它们占全球水量的比重大约多少?这对人类用水提出了怎样的要求?
D在水循环各个环节中,受人类影响最大的环节是地表径流
第三节水圈和水循环教案

《水圈和水循环》教学案例【教学目标】⑴.知识与技能①了解水圈的组成、水体及水圈的特点;②能绘制示意图表示水循环的过程,掌握其主要环节,运用水循环的原理知识,分析常见的人类活动对水资源的影响,理解水循环的地理意义⑵过程与方法①结合图示熟悉各种水体的储量;②根据“水循环示意图”比较三种水循环的差异。
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增强学生水资源的忧患意识,树立科学的资源观。
②帮助学生树立正确认识和利用水循环的自然规律,实现人类与环境的和谐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点】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教学难点】水循环的地理意义【教学手段】1.多媒体教学法;2.读图分析讨论法;【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水是生命之源,在《地球的宇宙环境》一节中也讲过: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之一是因为地球有生命之源——水,我们知道,地球上存在着海洋水、湖泊水、江河水、大气水等不同类型的水,它们之间有联系吗?可以相互转化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解决这个问题。
(板书)一、水圈的组成1、水圈的概念水圈是地球上各种水体共同组成的一个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
(播放动画,学生思考)1、从宇宙看地球为蓝色的水球。
2、地球表面浩瀚连续的海洋水和南北两极洁白连绵的冰川。
(明确)地球表面71%是海洋,陆地面积仅占29%。
因此地球有“水的行星”之称。
(教师提问)读课本图2-3-2地球水体的存在形式及所占比例,回答以下问题:1、地球上的水体有哪些类型?2、目前哪些水体可以被人类直接利用?(学生回答)(略)(板书)2、水圈的组成(分析讲述)由比例图可看出:(1)地球上的水由海洋水、大气水和陆地水三大部分组成的,其中水圈的主体是海洋水,而陆地水又包括陆地淡水和陆地咸水。
(2)陆地淡水是由冰川、河流水、湖泊淡水、地下水等水体组成。
其中冰川所占比例最大。
成为陆地淡水的主体。
地下水又由浅层地下水和深层地下水组成。
(3)陆地水体组成的类型使多样的。
但海洋水和冰川这两种水体都是人类难以直接利用的。
《水循环》教案【优秀4篇】

《水循环》教案【优秀4篇】《水循环》教案篇一1教学目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陆地水体的各种类型以及各种水体之间的相互转化规律,了解目前人类利用的水资源主要是淡水资源,其数量是有限的。
(2)理解自然界水循环的类型、主要环节以及海陆大循环对地理环境及人类活动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习水循环,能够绘制“海陆间水循环示意图”,并用简练的语言表述水循环的过程及意义。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2)通过学习水的若干运动转化、更新规律,使学生能够结合生活实际、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用科学的理念、发展的观点指导个人行为。
学会运用辩证的观点分析、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陆地水体的有关知识,增强水资源的忧患意识,树立科学的资源观,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
(2)通过水循环运动的学习,认识自然界水的动态平衡,受到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2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以海陆间循环为主,将三种水循环的过程和环节综合在一幅示意图中,使学生综合把握水循环。
学生在学习后,应能绘制简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2.重点把握水循环的地理意义:维持地球上各水体之间的动态平衡,促进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使淡水资源不断更新,对气候、生态、地貌产生深刻影响。
3教学过程3.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自然界的水循环1992年6月,参加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的100多个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联笔写下了这样的警句:“水不仅为维护地球的一切生命所必须,而且对一切社会经济部门都有生死攸关的重要意义。
”可见水为生命之源,对人类是非常重要的。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自然界的水循环”。
活动2【活动】水圈的构成”分组活动]阅读教材图3.2思考:(1)河流补给是指河水的来源。
图中河流的补给可能涉及哪几种水体?明确河流水体的补给可能涉及大气降水、冰川融水、湖泊水和地下水等。
(2)河流与湖泊关系十分密切。
假设河流水位与湖泊水位有差异,分析它们的'补给关系?从水往低处流的道理,理解当河流水位高于湖泊水位时,水的运动方向是:河流→湖泊;而湖泊水位高于河流水位时,水的运动方向是:湖泊→河流。
水圈与水循环教案

第三节水圈与水循环教案一、课标分析课标中对本节的要求是“学生运用示意图说明水循环的主要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分析这条课标,要注意把握如下几点:教学重点应引导学生通过绘图方式加深理解认识水在自然界的循环过程与环节。
水循环的地理意义是本条标准要求的重点,对水循环意义的学习应注意形成一些基本知识,如水循环、岩石圈、大气圈和生物圈联系起来;水是自然界最富动力作用的银子之一;水资源在不断更新之中,但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等。
二、教材分析本节课是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三节的内容,本节内容首先介绍水圈的构成及其特点,水循环的的过程和意义两个知识点。
第一个知识点浅显易懂,是学生学习的基础知识,是为第二个知识点的学习作铺垫;第二个知识点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通过图文和活动设置介绍了水循环发生的领域、水循环的类型、环节和意义。
三、学情分析在前面的教学中已经了解了组成地球的四大圈层,本章内容的前两节已经介绍了岩石圈、水圈和大气圈,本节课的内容为水圈可自然而然的进入。
同时水是人类生存得必要条件之一,学生可以从生活中的现象来进行对本节课的学习,效果会比较好。
四、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陆地水体的组成及主要类型,能够分析掌握陆地各种水体之间相互运动和相互转化的关系, 掌握陆地水体的运动更新规律,明确水循环对整个地理环境的作用和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地球上水圈的组成的饼图的分析和水循环示意图的分析与绘制,培养学生从图中提取、认定、加工处理各种信息的能力和绘图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陆地水体对人类生存得重要性,从而使学生明确在人类生产生活中应合理利用水资源,使之能够可持续利用下去,使学生树立节约用水的意识,逐步树立人地协调的观点。
五、教学重点1、水圈的组成及主要的水体类型;2、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3、陆地水体的补给关系;六、教学难点1、陆地水体之间相互补给关系。
2、遵循水循环的规律,合理安排人类活动。
《水圈和水循环》教学设计

《水圈和水循环》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水圈和水循环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水圈和水循环的基本概念,掌握水圈和水循环的过程和作用。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保护水资源的意识,关注环境问题,珍惜水资源。
二、教学准备1.教学资料:PPT、教学课件、实验工具、实验材料。
2.实验器材:容器、热水器、塑料袋、颜料、水。
3.教学环境:教室、实验室。
三、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通过展示一些图片,引起学生对水资源的关注,激发他们对水循环和水圈的好奇心。
教师鼓励学生表达自己对水资源的看法,并帮助学生理解水资源的重要性。
2.概念讲解(15分钟)通过PPT介绍水圈和水循环的基本概念和过程,包括:水圈的定义、水循环的过程(蒸发、凝结、降水、渗透、流入海洋)以及水循环的作用(维持地球水平、调节气候、维持生态平衡等)。
3.实验演示(30分钟)为了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水循环的过程,教师安排实验演示。
教师用热水加热容器中的水,让学生观察水蒸发的现象;然后将塑料袋覆盖在容器上,观察凝结的现象;最后用颜料标记水从塑料袋上滴下来的过程。
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对水循环的过程有更加深入的理解。
4.小组合作探究(2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分配一些实验器材和材料,让学生模拟实验,探究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例如:通过加热容器的不同部位,观察蒸发速度是否有差异;通过改变塑料袋的大小和形状,观察凝结速度是否有差异等。
教师在小组活动中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进行实验设计和观察结果,并帮助学生总结实验结果。
5.总结归纳(10分钟)通过小组活动,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结果,回答问题:什么是水圈?什么是水循环?水循环的作用是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进行总结归纳,确保学生对水圈和水循环有全面的理解。
6.拓展应用(10分钟)教师以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例,让学生应用所学的知识解释问题。
例如:为什么海洋里的水不会枯竭?为什么水资源的供应不均衡?让学生动脑思考,并给予他们一定的引导。
水圈与水循环教案

水圈与水循环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水圈和水循环的概念及其重要性;2.掌握水循环的过程和影响;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水循环对人类和自然环境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1. 水圈的概念水圈是指地球上水分在不同形态之间循环的过程。
水圈包括了水的蒸发、降水、地下水、河流、湖泊、海洋等各种形式。
水圈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自然循环之一,它维持着地球上生命的存在。
2. 水循环的过程水循环是指水分在地球上的循环过程。
它包括了蒸发、凝结、降水、地下水、河流、湖泊、海洋等各种形式。
水循环的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蒸发:水从地表或植物表面蒸发成水蒸气,进入大气层;2.凝结:水蒸气在大气层中冷却后,形成云;3.降水:云中的水滴或冰晶聚集成雨、雪、冰雹等形式降落到地面;4.地下水:部分降水渗入地下,形成地下水;5.河流、湖泊、海洋:降水流入河流、湖泊、海洋等水体中,形成水循环的一部分。
3. 水循环的影响水循环对人类和自然环境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1.对人类的影响:水循环是维持人类生存的重要因素之一。
水循环提供了人类所需的水资源,包括饮用水、农业用水、工业用水等。
同时,水循环也会带来自然灾害,如洪水、干旱等,对人类造成不利影响。
2.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水循环是自然界中最重要的循环之一,它维持着生态系统的平衡。
水循环对土壤、植物、动物等自然环境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同时,水循环也会带来自然灾害,如洪水、干旱等,对自然环境造成不利影响。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水圈和水循环的概念、过程和影响,让学生了解水循环的重要性;2.实验法: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水循环的过程,加深对水循环的理解;3.讨论法:通过讨论,让学生思考水循环对人类和自然环境的影响,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了解水循环的概念和重要性。
提问:1.你知道什么是水循环吗?2.水循环对人类和自然环境有什么影响?2. 讲解讲解水圈和水循环的概念、过程和影响。
水圈和水循环教案

第三节水圈和水循环【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水圈的组成、水体及水圈的特点;(2).认识水循环的概念、类型、环节和意义;(3).掌握洋流的概念、形成、分布和影响。
2、过程与方法:(1).结合图示熟悉各种水体的储量;(2).根据“水循环示意图”比较三种水循环的差异。
(3).联系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和分布,认识洋流的形成和分布规律;(4) .联系世界气候、渔场,分析洋流的地理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增强节约用水和保护水资源的意识;(2).加深水资源有限性的认识;(3).增强认识自然、利用自然的意识。
【教学重点】1、海陆间水循环的过程及地理意义。
2、洋流的形成、分布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教学难点】洋流的形成、分布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课时安排】2-3课时【教学方法】学生自学、比较、读图分析与教师的引导、归纳、讲解相结合【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复习地球存在生命物质的条件。
复习四大圈层,说明今天开始研究水圈第三节水圈和水循环一、水圈的组成1、水圈的概念地球上的各种水体,共同组成了一个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水圈。
材料展示材料1 杭州4月7日电记者陈穆商报道:浙江境内雨量充沛,多年平均水资源量为955亿立方米,近年来却出现了用水困难。
专家预测,随着浙江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用水矛盾还将会进一步加剧,到20XX年浙江水资源需求缺口将达到55亿吨,占当年用水量的16.8%,2020年缺水67亿吨,占当年需水量的18.3%。
被称作“水乡”的浙江为何出现如此严重的用水困难?材料2 据报道在我国600多个城市中,目前有400多个城市供水不足,其中严重缺水的城市有110个,城市年缺水总量达60亿立方米。
材料3 新华社北京3月21日电(记者姚润丰)约占世界人口总数40%的80个国家和地区严重缺水。
材料4课本材料“地球表面71%被水面所覆盖,地球有水的行星之称”思考讨论:地球上有丰富的水,但为什么许多地方缺水严重?读课本图2-3-2 地球水体的存在形式及所占的比重2、水圈的水体组成水圈是由各种水体组成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水圈和水循环
山东省莱山第一中学孙承愿
【课标解读】
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本条“课标”旨在认识自然界中水的循环运动及及其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一般水循环按其发生的空间范围分为海陆间循环、陆上内循环和海上内循环三种。
标准并不要求对水循环做这样的划分或出现三种循环的概念,而是要求以海陆间循环为主,将三种循环的过程和环节综合在一幅示意图中,使学生综合把握水循环。
水循环的过程是指水在陆地、海洋、大气之间的转变;环节是指实现水的循环运动的途径,主要包括蒸发(蒸腾)、水汽输送、降水、径流等。
根据“课标”的要求,学生应能以示意图的形式,通过主要环节的相互联系,说出水在自然界的循环过程。
水循环的地理意义是本条“课标”要求的重点,而且“课标”对它的要求是“说明”,从程度上区别于对过程和环节的一般要求。
水循环的地理意义首先是维持着地球上各种水体之间的动态平衡,使淡水资源不断更新。
其次,水循环促进了自然界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由此对生态、气候、地貌等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对水循环地理意义的学习应注意形成一些基本认识,如水循环将水圈、岩石圈、大气圈和水圈联系起来;谁是自然界最富动力作用的因子之一;水资源处在不断更新之中,但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等。
本条“标准”虽然将视野扩大到水圈,但落脚点放在陆地上。
因此,对于陆地各水体之间的关系、水资源及其更新、水循环对气候、生态、地貌的影响等,应给予适当的关注。
【教材分析】
根据课标要求,本节教材由整体到部分依次介绍了水圈、水循环和洋流,通过图、表、活动、知识窗等多种形式为学生提供不同深度和广度的学习材料,系统理解水圈和水循环在地理环境中作用。
第一目“水圈的组成”。
教材主要介绍了水圈的概念和水圈的组成,揭示了水圈的连续性、不规则性和组成的多样性。
教材首先简要介绍了水圈的概念,并运用图2-3-2“地球水体的存在形式及所占比例”介绍了水圈的组成及所占比重,并且介绍人类可利用淡水所占比例非常小,从而引导学生形成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第二目“水循环及其地理意义”本目主要包括水循环的类型、过程和地理意义三部分内容,解释了各种水体之间的关系及其影响。
水循环的过程是本木的重点内容。
教材首先以文字形式简要介绍了水循环的概念以及按空间范围不同所划分的三种水循环类型。
然后又用图2-3-3“水循环示意”直观展示出全球水循环运动的过程与规律,图文结合,夹生对知识的理解。
对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教材紧扣水是自然界最活跃的因素之一特点,从两个方面加以阐明:第一,对人类的意义。
水循环维持着全球水体之间的动态平衡,促使水之源不断得以更新,尽管水资源是可再生的,但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仍然是有限的。
对水资源的开采超过了其更新速度,会导致资源性缺水;水资源遭受到污染,会造成水质性缺水。
第二,对地理环境的意义。
通过水循环联系四大圈层,实现能量交换和物质的迁移,影响自然环境。
教材设置“活动”从陆地淡水资源更新的角度,主要介绍了几种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的河流水的补给方式。
通过图2-3-4和图2-3-5直观介绍了河流径流量与降水量和气温的相关性,进而使学生加深了对水体之间的联系性和水循环的重要性的理解,既锻炼了学生的读图、析图能力,同时又利用学生身边的地理现象,使教材内容由抽象变得形象。
【学情分析】
本节内容空间尺度大,内容理论性强,环节比较复杂,术语较多,学生原有的知识储备不足,空间思维能力不强,因此,学生对本节内容的学习有一定的难度。
把握水循环原理图这一关键点,使学生理解水循环的地理意义,同时加强重难点知识的针对性练习,也能起到帮助理解知识的目的。
【教学目标】
阅读水循环示意图,描述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并且结合实际说出水循环对人类及地理环境的影响。
通过学习水循环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认识地理要素之间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关系。
增强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意识,树立正确的资源观
【教学过程】
【师】呈现课件中的四幅图片。
设问:水存在的形式(固态、气态、液态)及存在的空间范围?它们之间是否可以相互转化?
【生】一一回答。
【板书】第三节水圈与水循环
一、水圈的组成
【师】在宇宙空间看地球,地球是一个美丽的蓝色星球,地球表面大约71%被水面覆盖,因此地球有“水的星球”之称。
正因为地球有水,所以有别于太阳系中其他行星而有生命。
水圈是地球上各种水体共同组成的一个连续但又不规则的圈层。
【师】课件呈现课本2-3-2地球水体的存在形式及所占比例
设问:水圈的主体是:
淡水的主体是:分布的地区。
可利用淡水的主体是:
【生】依图回答
【师】呈现三者的比喻图。
人类可以利用的淡水资源占水圈的比例很小,但人类还是不知珍惜,存在诸多不合理利用的现象。
呈现课件中水污染的图片。
【师】呈现图片。
如果不合理利用水资源。
最后一滴水将是我们的眼泪。
【师】【承接】我们要合理利用水资源必须了解水循环的原理。
【板书】二、水循环
1、水循环原理
画水循环示意图及水循环的各环节名称与水循环的类型。
【生】手绘水循环示意图并记忆水循环的各环节名称与水循环的类型。
【师】补充:海陆间循环包括陆上内循环。
人类影响最为深刻的环节是:地表径流。
影响的方式:调节空间分布的方式——跨流域调水;调节时间分配的方式——修水库。
【巩固练习】依水循环示意图设题
(1)水循环各环节名称
(2)“黄河之水天上来”
是参与的那类水循环。
(3)人类能够施加影响的环节是。
(4)改变水循环的时间分配和空间分布的方式
(5)如果该地区的植被遭到破坏,湖泊也被围垦为耕地,对该地区的降水造成什么影响?
【生】依题意要求作答
【师】水是自然界最为活跃的因素之一,联系了四大圈层,参与了能量的转换和物质的迁移,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带来深刻的影响。
【板书】2、水循环的意义
(1)促进水资源的更新,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
(2)实现能量的交换,维持全球的热量平衡
(3)导致物质迁移,塑造地表形态。
【师】第一点是水循环对人类的影响,第二三点是水循环对地理环
境的影响。
其中第二点是从能量转换的角度说明,第三点是从物质
的迁移角度说明。
【生】讨论,理解,记忆。
【巩固练习】
下图为“水循环联系四大圈层示意图”。
1、甲、乙、丙、丁所代表的圈层依次是
2、水循环
A.使全球水资源空间分布趋于平衡
B.使淡水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C.使地球表面总体趋于起伏不平
D.促进全球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
【师】水循环促进了水资源的更新,但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水资源仍是有限的。
用水量超过了水循环更新的速度——资源性缺水
利用不当导致水资源的污染——水质型缺水
【师承接】人类利用最为频繁的是河流水,了解河流水的补给对人类合理利用水资源至关重要。
【板书】3、河流的补给形式
呈现不同补给形式图表。
【师解释】结合图解释不同补给类型的名称、特点、在我国的分布地区等。
【巩固练习】
①②③④代表的河流补
给类型分别
是。
【生】作答。
【师】河流水、湖泊水与地下水之间存在着相互补给。
【师】【解释】①对降水响应的速度:河流>湖泊>地下水②水往低处流【巩固练习】读图(图中箭头代表水流补给方向),
(1).甲代表的水体最可能是()
A.雨水B.潜水(地下水)
C.冰川D.承压水
(2).箭头a代表的补给现象一般发生在()
A.1~2月B.3~4月
C.6~7月D.11~12月
(3).近年来洞庭湖区实行退耕还湖,由此导致的箭头a、b流
量的变化趋势是()
A.a、b都变小B.a、b都不变
C.a在丰水期变小D.b在枯水期变大
【课堂小结】
第三节水圈与水循环
一、水圈组成
二、水循环
1、水循环原理
2、水循环意义
3、河流补给类型
【课后作业设计】:基础训练上的题目
【教学反思】
这节课是水圈的第一节,内容理解相对简单,在B类班级讲还是有些困难,主要将本节分解成一系列知识点,并辅以针对性练习,希望能起到当堂内容当堂消化的作用。
对于知识点比较零碎,需要加强记忆,主要用绘图记忆的方法。
河流的补给是一个重点考察的内容,针对这一难点,主要是通过讲解的方式与学生一起探讨,再加以练习的方式进行理解与巩固。
环保观念是地理学习一个重要的观念,本节通过图片解释说明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
人类影响水环节最深刻的环节是哪一个?让学生来讨论来回答:学生第一反应是植被!这一反应是没有想到的,可能跟初中学生学的植树造林保持水土有关。
需要给学生介绍一下身边水资源利用的情况。
从这个课堂进程来看,学生的课前预习部分没有做到位,还是需要不断地督促,并加强检查才能有些效果。
授课的语言还需要精练。
【拓展资源】
兰州水污染突发事件:2014年4月12日,根调查,造成兰州自来水苯超标的原因是中国石油天然气公司兰州石化分公司的管道泄漏,是其污染了供水企业的自流沟所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