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回小说叙事的_春秋_渊源
叙事详备编年体史书第一部
叙事详备编年体史书第一部
《左传》.又名《左氏春秋》,《春秋左氏传》.相传为春秋时期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是一部较为详尽的早期编年体史书,是在孔子所作的史书《春秋》的基础上加以填补详尽的一部作品,应该也是最早的编年体史书之一.与其齐名的同时期史书还有《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
《左传》全称《春秋左氏传》,儒家十三经之一。
《左传》既是古代汉族史学名著,也是文学名著。
《左传》是中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根据鲁国国史《春秋》编成,记叙范围起自鲁隐公元年(前722年),迄于鲁哀公二十七年(前468年)。
《春秋年鉴》是中国最早的史书,由春秋末期鲁国历史学家左秋明撰写。
“春秋”一词最初是东周历史学家编年史的总称。
古人之所以重视历史写作,是因为历史不仅是祖先生活的记录,而且可以从中学习各种知识来指导这个世界的生活。
据说孔子写《春秋》的目的是为了观察原文的结尾,看到繁荣,知道衰落,惩处恶魔,弘扬善良,纠正混乱。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孔子在写作中非常注意单词和句子的选择。
这就是子孙后代所说的:一个赞美和批评的词。
古人非常重视《春秋》。
汉代建立了春秋公学,被列为五经之一。
春秋最著名的经典著作是《左传》,《公羊传》和《古梁传》,统称为“春秋三剑”。
在隋代,左传很流行,另两个传记逐渐衰落。
章回体.纪传体.编年体
章回体章回体小说是中国古典长篇小说的主要形式,它是由宋元时期的“讲史话本”发展而来的。
“讲史”就是说书的艺人们讲述历代的兴亡和战争的故事。
讲史一般都很长,艺人在表演时必须分为若干次才能讲完。
每讲一次,就等于后来章回体小说中的一回。
在每次讲说以前,艺人要用题目向听众揭示主要内容,这就是章回体小说回目的起源。
章回体小说中经常出现的“话说”和“看官”等字样,正可以明确看出它与话本之间的继承关系。
经过长期的孕育,在明代初年出现了首批章回体小说,其中着名的有《三国志通俗演义》、《水浒传》等。
这些小说都是在民间长期流传,经过说话艺人补充内容,逐渐丰富,最后由作家加工改写而成的。
明代中叶以后,章回体小说的发展更加成熟,出现了《西游记》、《西厢记》、《金瓶梅》等着名作品。
由于社会生活日益丰富,这些章回体小说的故事情节更趋复杂,描写也更为细腻,它们在内容上和讲史已没有多少联系,只是在体裁上还保持着讲史的痕迹。
这就是清代写作的《红楼梦》还是有“看官”、“且说”等词句的原因。
第一回甄士隐梦幻识通灵贾雨村风尘怀闺秀此开卷第一回也。
作者自云:因曾经历过一番梦幻之后,故将真事隐去,而借“通灵”之说,撰此《石头记》一书也。
故曰“甄士隐”云云。
……列位看官,你道此书从何而来?说起根由虽近荒唐,细按则深有趣味。
待在下将此来历注明,方使阅者了然不惑…… 这是我国古典名着《红楼梦》中的第一章。
有的读者会问,既然是小说,其中的“列位看官”、“待在下”等等是什么意思呢?其实,《红楼梦》是我国典型的“章回体”的小说,而“列位看官”、“话说”等则是章回体小说特有的形式。
·章回体小说分章回叙事的长篇小说就是章回体小说。
章回体小说由宋元时期“讲史”话本发展而来。
由于“讲史”很难在一两次“说话”中把一段历史兴亡争战故事讲完,“说话人”就分次连续讲述,每次“说话”前用题目向听众提示本次主要内容,这就成了章回小说回目的起源。
我们阅读章回小说,经常可看到“话说”“且说”和“各位看官”字样,这就是章回体小说与“话本”之间承继关系的体现。
章回体.纪传体.编年体
章回体章回体小说是中国古典长篇小说的主要形式,它是由宋元时期的“讲史话本”发展而来的。
“讲史”就是说书的艺人们讲述历代的兴亡和战争的故事。
讲史一般都很长,艺人在表演时必须分为若干次才能讲完。
每讲一次,就等于后来章回体小说中的一回。
在每次讲说以前,艺人要用题目向听众揭示主要内容,这就是章回体小说回目的起源。
章回体小说中经常出现的“话说”和“看官”等字样,正可以明确看出它与话本之间的继承关系。
经过长期的孕育,在明代初年出现了首批章回体小说,其中著名的有《三国志通俗演义》、《水浒传》等。
这些小说都是在民间长期流传,经过说话艺人补充内容,逐渐丰富,最后由作家加工改写而成的。
明代中叶以后,章回体小说的发展更加成熟,出现了《西游记》、《西厢记》、《金瓶梅》等著名作品。
由于社会生活日益丰富,这些章回体小说的故事情节更趋复杂,描写也更为细腻,它们在内容上和讲史已没有多少联系,只是在体裁上还保持着讲史的痕迹。
这就是清代写作的《红楼梦》还是有“看官”、“且说”等词句的原因。
第一回甄士隐梦幻识通灵贾雨村风尘怀闺秀此开卷第一回也。
作者自云:因曾经历过一番梦幻之后,故将真事隐去,而借“通灵”之说,撰此《石头记》一书也。
故曰“甄士隐”云云。
……列位看官,你道此书从何而来?说起根由虽近荒唐,细按则深有趣味。
待在下将此来历注明,方使阅者了然不惑…… 这是我国古典名著《红楼梦》中的第一章。
有的读者会问,既然是小说,其中的“列位看官”、“待在下”等等是什么意思呢?其实,《红楼梦》是我国典型的“章回体”的小说,而“列位看官”、“话说”等则是章回体小说特有的形式。
·章回体小说分章回叙事的长篇小说就是章回体小说。
章回体小说由宋元时期“讲史”话本发展而来。
由于“讲史”很难在一两次“说话”中把一段历史兴亡争战故事讲完,“说话人”就分次连续讲述,每次“说话”前用题目向听众提示本次主要内容,这就成了章回小说回目的起源。
我们阅读章回小说,经常可看到“话说”“且说”和“各位看官”字样,这就是章回体小说与“话本”之间承继关系的体现。
古代叙事文学的发展历程
古代叙事文学的发展历程古代叙事文学是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叙事的形式讲述故事,传达人们的思想、情感和价值观。
它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的神话传说,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和演变,形成了丰富多样的叙事文学体裁。
古代叙事文学最早的形式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的神话传说。
在那个时代,人们通过神话来解释自然现象和人类起源,神话中的故事充满了神秘和想象力。
《山海经》、《封神演义》等作品都是古代神话传说的代表,它们以叙事的方式描述了神仙、妖魔和英雄的故事,展现了古代人们对于世界的探索和想象。
随着社会的发展,古代叙事文学逐渐从神话传说转向历史叙事。
战国时期的《史记》被认为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它以史官的身份记录了中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和人物,通过叙事的方式展现了历史的发展和变迁。
《史记》的出现标志着古代叙事文学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历史成为了叙事文学的重要题材。
在隋唐时期,古代叙事文学达到了一个高峰。
这个时期的文学作品以长篇叙事诗为主,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长恨歌》和《白头吟》。
《长恨歌》以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抒情的语言,展现了唐代社会的繁华和人物的悲欢离合。
《白头吟》则以李白的一生为主线,通过叙事的方式展现了李白的豪情壮志和人生的坎坷。
这些作品不仅在叙事手法上有所突破,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们的情感。
宋代是中国古代叙事文学的一个重要时期,这个时期的作品以小说为主。
《水浒传》、《西游记》和《红楼梦》等作品成为了中国古代小说的经典之作。
这些作品以丰富的想象力和精湛的叙事技巧,塑造了一批才华横溢的英雄人物和丰富多彩的故事情节。
它们不仅具有娱乐性,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和人们的价值观。
古代叙事文学的发展历程是一个丰富多样的过程,它经历了从神话传说到历史叙事,再到小说的演变。
每个时期都有不同的叙事手法和题材选择,但都以叙事的形式展现了人们对于世界的思考和情感的表达。
这些作品不仅是文学的瑰宝,同时也是人类文明的重要遗产。
“章回小说”的由来
“章回小说”的由来
我国第一部章回小说《三国演义》,每回开头都有一首诗或词,这种特殊形式的成因,要追溯到它的前身——宋代话本。
话本是说书人为了帮助记忆的底本。
最初,说书没有固定的场所,大多在街头巷尾用击鼓聚众的办法招揽听众。
到了宋代,“说话”才有了专门的固定场所。
为了使听众越来越多,说书人总在讲正文之前,先念一首诗词或讲一小段故事,其内容多为叙述正文的时代背景,概括故事主题思想,这种形式,当时称之为“入话”。
话本从口头流传到后人笔录,经过整理润色,供人阅读。
这样小说话本发展为短篇白话通俗小说,讲史话本则发展为后来的长篇章回体小说,而“入话”这种形式,也被保留下来,变为章回小说每回都用一首诗词来开头。
国学经典:《春秋左氏传》简介
国学经典:《春秋左氏传》简介国学经典:《春秋左氏传》简介《春秋左氏传》(Zuo’s Commentary),原名《左氏春秋》,汉代时又名《春秋左氏》《春秋内传》,汉代以后才多称为《左传》。
《春秋左氏传》共三十五卷,是儒家经典之一且为十三经中篇幅最长的,在四库全书中列为经部。
记述范围从公元前722年(鲁隐公元年)至公元前454年(鲁悼公14年)(另有说法为鲁隐公元年至鲁哀公二十七年,即公元前722年至公元前468年 [1-2]),共277年的历史。
《左传》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的左丘明为《春秋》做注解的一部史书,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为“春秋三传”。
它是中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同时也是杰出的历史散文巨著。
[3]作品介绍目录《左传》的记叙范围起自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迄于鲁哀公二十七年(公元前468年)。
作品中主要记载了东周前期二百五十四年间各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方面的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是研究中国先秦历史很有价值的文献,也是优秀的散文著作。
按照鲁国十二公的顺序,共18万字。
1.隐公11年(公元前722年——前712年)2.桓公18年(公元前711年——前694年)3.庄公32年(公元前693年——前662年)4.闵公2年(公元前661年——前660年)5.僖公33年(公元前659年——前627年)6.文公18年(公元前626年——前609年)7.宣公18年(公元前608年——前591年)8.成公18年(公元前590年——前573年)9.襄公31年(公元前572年——前542年)10.昭公32年(公元前541年——前510年)11.定公15年(公元前509年——前495年)12.哀公27年(公元前494年——前468年)13.书末附悼公4年及智伯灭亡(公元前453年)《左传》传文比《春秋》经文多出13年,实际记事多出26年(最后一件事为略提三家灭晋)。
以《春秋》记事为纲叙事,其中有说明《春秋》书法的,有用实补充《春秋》经文的,也有订正《春秋》记事错误的。
《三传》第六-名著《经典常谈》思维导图导语阐述原文批注阅读导引阅读训练
《经典常谈》思维导图+导语阐述+原文+批注+阅读导引+阅读训练《春秋》三传第六——原来各个国家有各个国家的“春秋”【思维导图】【导语阐述】《春秋》是现存年代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也是儒家“六经”之一。
所记的却是各国的事,所以也是我们第一部通史。
所记的齐桓公、晋文公的霸迹最多:后来说“尊王攘夷”是《春秋》大义,便是从这里着眼。
《春秋》的经文实际上是孔子借史阐理的一部历史教科书提纲其文辞简略只简要记载了各类事件,并没有交代事件的原委。
孔子讲学时以口述方式传给学生。
孔子死后传习《春秋》者因观点不同、角度不同,逐渐形成了不同的流派。
他们都尊崇孔子所作《春秋》为“经”而把各类解读解释《春秋》内涵或补注《春秋》具体事件原委的作品称为“传”。
历史上传《春秋》经的“传”曾有多种。
据(汉书·艺文志》记载,西汉《春秋》学共有5家“传”传世,分别是:《左氏传》30卷《公羊传》11卷《段梁传》11篇《邹氏传》11卷《夹氏传》11卷。
后来《邹氏传》与《夹氏传》先后亡佚余下的三种后人通称为“《春秋》三传”【内容概括】本章主要介绍乐孔子著《春秋》的传说,三传的由来、内容、弊端和区别,其中重点介绍了《左传》。
本章主要内容:1、孔子与《春秋》2、《春秋》与三传3、《左传》【原文+批注】“春秋”是古代记事史书的通称。
古代朝廷大事,多在春、秋二季举行,所以记事的书用这个名字。
各国有各国的春秋,但是后世不传了。
传下的只有一部《鲁春秋》,《春秋》成了它的专名,便是《春秋经》了。
传说这部《春秋》是孔子作的,至少是他编。
鲁哀公十四年,鲁西有猎户打着一只从没有见过的独角怪兽,想着定是个不祥的东西,将它扔了。
这个新闻传到孔子那里,他便去看,他一看,就说:“这是麟啊,为谁来的呢!干什么来的呢!唉唉!我的道不行了!”说着流下泪来,赶忙将袖子去擦,泪点却已滴到衣襟上。
原来麟是个仁兽,是个祥瑞的东西:圣帝、明王在位,天下太平,它才会来,不然是不会来的。
介绍章回小说.doc2
介绍章回小说章回小说对于我们来说并不陌生,最早接触到的章回小说便是《三国演义》,但是,那时对章回小说并没有具体概念,后来才逐渐了解章回小说的历史、特点、人物价值等方面知识。
下面具体介绍一下章回小说。
一、简介章回小说是我国古典长篇小说的一种传统形式,是分章回叙事的白话小说,是我国古典小说的主要形式,分回标目,段落整齐,首尾完整,是其主要特点。
是由宋元讲史话本发展而来。
讲史说的是历史兴亡和战争故事,如《金相平话五种》、《五代史平话》、《宣和遗事》等。
说话人不能把每段故事有头有尾地在一两次说完,必须连续讲若干次,每讲一次就等于后来的一回。
在每次讲话以前,要用题目向听众揭示主要内容,这就是章回小说回目的起源。
从章回小说中经常出现的“话说”、“看官”“且听下回分解”等字样,可以看出它和话本之间的继承关系。
宋元长篇话本已具有章回小说的雏形。
长篇话本篇幅较大,为讲述方便,实行分卷分目,每节标明题目、顺序,这是小说最早的分回形式。
经长期演变完善,至明末,章回小说的体例正式形成。
这个时期创作的小说用工整的偶句(也有用单句的)作回目,概括这一段落的基本内容。
《三国演义》便是典型的章回小说。
我们最熟知的《三国演义》和《水浒传》标志着章回小说走向成熟。
明清至近代,中国的中长篇小说普遍采用章回体的形式。
现当代的一些通俗小说也仍在沿用此种形式二.创作特点明清时期历史演义小说繁荣兴盛,并在艺术形式、创作方法、思想倾向和人物描写方面,表现出一些共同的创作特点:章回体的艺术形式;以实为主、虚实结合与崇实翼史的创作方法;宣扬儒家学说的思想倾向;理想化与类型化的人物形象。
这些创作特点的形成有其特定的历史、文化及思想原因。
艺术特征:可叙述性,要求情节连贯,故事完整,意向明朗,叙事角度基本上是第三人称。
形式特征:散韵结合,散文是主体,韵文的过渡、装饰,韵文有以下几种情况:1.全书开场和收尾,以诗或词做和做结2.每回开场,大都无诗或词,但结尾一般是两句七言诗3.正文中也适当插入诗词叙事特征:注意听说关系1.章回小说前有一个人话,叫“契子”。
章回体纪传体编年体
章回体纪传体编年体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89K-LLS98YT-SS8CB-SSUT-SST108】章回体小说是中国古典长篇小说的主要形式,它是由宋元时期的“讲史话本”发展而来的。
“讲史”就是说书的艺人们讲述历代的兴亡和战争的故事。
讲史一般都很长,艺人在表演时必须分为若干次才能讲完。
每讲一次,就等于后来章回体小说中的一回。
在每次讲说以前,艺人要用题目向听众揭示主要内容,这就是章回体小说回目的起源。
章回体小说中经常出现的“话说”和“看官”等字样,正可以明确看出它与话本之间的继承关系。
经过长期的孕育,在明代初年出现了首批章回体小说,其中着名的有《三国志通俗演义》、《水浒传》等。
这些小说都是在民间长期流传,经过说话艺人补充内容,逐渐丰富,最后由作家加工改写而成的。
明代中叶以后,章回体小说的发展更加成熟,出现了《西游记》、《西厢记》、《金瓶梅》等着名作品。
由于社会生活日益丰富,这些章回体小说的故事情节更趋复杂,描写也更为细腻,它们在内容上和讲史已没有多少联系,只是在体裁上还保持着讲史的痕迹。
这就是清代写作的《红楼梦》还是有“看官”、“且说”等词句的原因。
第一回甄士隐梦幻识通灵贾雨村风尘怀闺秀此开卷第一回也。
作者自云:因曾经历过一番梦幻之后,故将真事隐去,而借“通灵”之说,撰此《石头记》一书也。
故曰“甄士隐”云云。
……列位看官,你道此书从何而来说起根由虽近荒唐,细按则深有趣味。
待在下将此来历注明,方使阅者了然不惑……这是我国古典名着《红楼梦》中的第一章。
有的读者会问,既然是小说,其中的“列位看官”、“待在下”等等是什么意思呢其实,《红楼梦》是我国典型的“章回体”的小说,而“列位看官”、“话说”等则是章回体小说特有的形式。
·章回体小说分章回叙事的长篇小说就是章回体小说。
章回体小说由宋元时期“讲史”话本发展而来。
由于“讲史”很难在一两次“说话”中把一段历史兴亡争战故事讲完,“说话人”就分次连续讲述,每次“说话”前用题目向听众提示本次主要内容,这就成了章回小说回目的起源。
古代文学--元明清文学试题及答案
韩山师范学院2006学年度第二学期考试试题(A卷)一、填空题(每空0.5分,共10分)1.《水浒传》的全书结构是__________________。
2.明初杂剧作家40多人,以_________、________为代表3.首用魏良辅改进后的昆腔演唱的传奇是梁辰鱼的_______4.吴江派代表人物沈璟作有传奇17种,合称_________5.全面而系统地论述戏曲创作和表演的第一人是_________6.《窦娥冤》以东海孝妇为原型,东海孝妇的故事最早见于西汉刘向的_________卷五之_________《贵德》7.《桃花扇》的主题是:_________________8.《红楼梦》的版本分为“脂本”与_________两大系统。
9.元杂剧的文学要素分为_________与_________两部分10.红楼梦的研究学派大致有小说批评派、____、____三派11《三国演义》所根据之史书是陈寿的《三国志》与___的12.中国第一部文人独立创作的白话长篇小说是:____13.“小说”这一名称最早见于_________的_________篇二、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单选多选不定)1.《三国演义》具有拥刘反曹的思想倾向,然而历史上对曹刘双方的倾向却常有变化。
下列哪些作品与《三国演义》同样具有拥刘反曹的思想倾向?()A.陈寿《三国志》B.习凿齿《汉晋春秋》C. 朱熹《通鉴纲目》D.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2.下列哪些作品属于关汉卿的公案剧:()A.《窦娥冤》 B《蝴蝶梦》 C. 《鲁斋郎》 D. 《哭存孝》3.下列哪些作品属于古南戏当中的负心戏:()A.《赵贞女》B.《王魁》C.《状元张叶传》D.《张协状元》4.《三国演义》版本众多,其中《三国志通俗演义》是:A.嘉靖壬午本B.万历至天启年间的诸本C.毛宗岗本D. 崇祯本5.下列哪些作品属于明末清初的白话短篇小说()A.《石点头》B《欢喜冤家》C《西湖二集》D.《六十家小说》6.小山乐府是()的作品A. 贯云石B. 张养浩C. 乔吉D. 张可久7.王士禛倡导()A. 神韵说B. 格调说C.性灵说D. 肌理说 8.《四声猿》最能代表徐渭的杂剧艺术成就,其中()当属四部之冠A《雌木兰》B.《狂鼓史》 C. 《玉禅师》 D. 《女状元》9.下列哪些作品属于河北作家群的创作()A《看钱奴 B.《柳毅传书》C.《张生煮海》 D.《老生儿》10.清初各类小说中,数量最多的是()A. 才子佳人小说B.历史演义小说C.英雄传奇小说D.世情小说三、名词解释(共10分)1.拟话本2.戏曲3.明传奇四、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1.简述简述元杂剧剧本的形式2.简述《牡丹亭》的戏剧冲突3.简述《三国演义》的战争艺术4.简述《西游记》幽默讽刺与诙谐有趣的风格五、论述题(共30)1.论崔莺莺2.试论《红楼梦》的悲剧意蕴韩山师范学院二00六学年度第二学期考试试题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A)一、填空题(每空0.5分,共10分)1.珠串式链式结构 2.朱权、朱有燉3.《浣纱记》4.《属玉堂传奇》5.李渔 6.《说苑》、《贵德》7.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8.程本9.唱词、宾白 10.索隐派、考据派11.裴松之、《三国志注》12.《金瓶梅》13.《庄子》《外物篇》二、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单选多选不定,多选题多选少选俱不给分)1. BC 2. ABC 3. ABCD 4. A 5.ABC 6.D 7.A 8.B 9.AB 10.A三、名词解释(共10分)1.(3分)拟话本:明代中叶以后,随着话本小说的流行,一些文人在润色、加工宋元明旧篇的同时,开始有意识地模仿“话本小说”的样式而独立创作一些新的小说。
春秋古代历史的纪实之书
春秋古代历史的纪实之书春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一个时期,它涵盖了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的时间段。
这个时期以《春秋》这本纪实之书而闻名于世。
《春秋》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史书,由鲁国国君孔子的弟子们所编写而成。
本文将探讨《春秋》的历史意义以及它对于后世的影响。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春秋》的形式和内容。
《春秋》按年代研究方法编纂,记载了鲁国与各诸侯国的重要事件和政治变迁。
它以年代为序,按照年、春、夏、秋、冬等时间节点划分并叙述。
每年的叙述都非常简洁,通常只有数百字,主要侧重于重大事件、国君行动以及政变等内容。
《春秋》内容翔实而紧凑,没有废话和多余的叙述。
《春秋》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史书,它标志着历史记载的新起点。
此前,中国的历史记载主要依靠史官口传,内容主要是帝王的功过和社会制度的变迁。
而《春秋》的出现,则将历史的记载从盲目的神话离开,转向了严谨的研究和纪实。
它开创了历史学的先河,被誉为中国历史学的奠基之作。
其次,我们来探讨《春秋》对于后世的影响。
首先,《春秋》为后世的历史学家提供了研究古代历史的重要资料。
虽然《春秋》的内容较为简洁,但它却为后世提供了许多宝贵的历史线索,成为了研究春秋时期的重要依据。
同时,《春秋》也为后世的史书编纂提供了范例,影响了后世编纂史书的方式和内容。
其次,《春秋》不仅仅影响了历史学界,它也对中国的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封建时代的主要特征就是等级森严的官僚体系,而这种体系在春秋时期得到了初步的形成。
《春秋》中记载了一些重要的封建制度,为后世的官僚制度奠定了基础。
此外,春秋时期的思想家孔子也是《春秋》的作者之一,他的儒家思想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影响至今。
最后,我们来看看《春秋》所记载的历史事件对于后世的启示。
《春秋》中记录了许多王侯贵族之间的争斗和政治斗争,这给后世的统治者提供了很多经验和教训。
通过研读《春秋》,后世的统治者可以从中汲取智慧,学习如何治理国家、与诸侯相处并保持政治稳定。
8.中国文化部分—96-05对外汉语基础(修改)
一、填空题6.西汉史学家司马迁编撰的《史记》分为“本”、“世家”等几大部分,其中记述典章制度的部分称为“___ ____”。
18.对于西藏喇嘛教的“灵童转世”制度,清朝乾隆皇帝开始采用“金瓶掣签”的办法产生新活佛,并须经中央朝廷正式批准生效。
二、选择题26.陕西省县市郊的半坡遗址显示出典型的中国古代___B_____社会的文化特征。
A蒙昧B母系氏族C父系氏族D奴隶27.商朝最后的国都是殷,就是现在河南的___B_____A洛阳B安阳C信阳D开封28.中国古代的宗法制度完善于周代,其核心是___C_____。
A分封制B等级制C嫡长子继承制D家族制29.古代发现的石鼓文字属于___A_____ 体文字A大篆B小篆C隶书D楷体30.《论语》中记载,孔子晚年喜欢读《易》,因为经常翻阅,以致“韦编三绝”,这表明当时书籍的主要形式是__C______ A甲骨B帛书C简册D纸卷31.在先秦诸子中,法家学说集大成者韩非强调应该把法令、权势、___A_____三者结合在一起加以运用A权术B刑罚C军功D恩惠32.西汉在中央朝廷设立由三公九卿等职官,在地方上实行的是____B____ 制。
A郡国B郡县C州府D行省33.魏晋玄学的早期代表人物有何晏和__D______A孔融B许慎C郭象D王弼34.“传神写照,正在阿睹中”是东晋画家___D_____提出的主中表现人物内在精神的绘画理论A吴道子B阎立本C展子虔D顾恺之35.东晋道教理论家___A_____著有《抱朴子》,对道家的发展有很大贡献。
A葛洪B吕洞宾C张道陵D陶弘景36.遂炀帝时建成的大运河,北起今天的北京,南至今天的____C____A广州B潮州C杭州D苏州37中国古籍按“经、史、子、集”分为四类,始于___C_____朝。
A西晋B东晋C隋D唐38北魏贾思勰所著的《___A_____》系统总结了黄河流域的农业生产经验,是古代重要的农学著作之一。
A齐民要术B农政全书C天工开物D农书39.1900年在敦煌发现了唐朝印制的《金刚经》,这是目前已知的世界上最早的___A_____印刷品。
完整word版春秋三传
春秋三传gǔ《春秋三传》即《左氏春秋传》《春秋公羊传》、《春秋榖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春秋》经文言简义深,如无注释,则无法了解。
注释《春秋》的书,有左氏、公羊、谷梁三家,另有邹氏、夹氏二家,早在汉朝即已失传。
所以自汉至今,学者只藉三传研读《春秋》。
《春秋》是记事的,后多散佚,仅留下经孔子整理的鲁国的《春秋》,汉代有重新编撰整理的“春秋三传”,即《公羊传》、《谷(榖)梁传》、《左传》。
《春秋三传》都是编年体史书。
春秋是古代记事史书的通称。
据《汉书艺文志》和《史记十二诸侯年表》记载,孔子作《春秋》时,与左丘明参观鲁国的史记,据行事,论人道,假日月以定历数,藉明聘以正礼乐,其中有所褒讳贬损,不可写明,乃口授弟子。
而弟子们后来所言互异。
左丘明惟恐弟子各安其意,以失其实,故讨论本事而作传,证明夫子不以空言说经。
至于公谷二传,则是口传要义,传了几代以后,始写成文字。
公羊传是齐国的公羊高受传于子夏,再传其子,子孙口耳相传,到汉景帝时,由高的玄孙公羊寿与齐人胡母生合写成书,谷梁传至何时何人始着为书,史记不详,据汉志注,只知始承传者是鲁国的谷梁子。
颜师古注,谷梁子名喜,桓谭《新论》以为名赤,王充《论衡》以为名置,tì阮孝绪《七录》以为名俶。
四名何者为是,难以考证。
- 1 -左传《左传》原名为《左氏春秋》,汉代改称《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
旧时相传是春秋末年左丘明为解释孔子的《春秋》而作。
《左传》实质上是一部独立撰写的史书。
它起自鲁隐公元年(前722年),讫于鲁悼公十四年(前453年),以《春秋》为本,通过记述春秋时期的具体史实来说明《春秋》的纲目,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
《左传》是记录春秋时期社会状况的重要典籍,工于记事,长于记人。
内容多取材于王室档案、鲁史策书、诸侯国史等。
记事基本以《春秋》鲁十二公为次序,内容包括诸侯国之间的聘问、会盟、征伐、婚丧、篡弑等,对后世史学、文学都有重要影响。
主要记录了周王室的衰微,诸侯争霸的历史,对各类礼仪规范、典章制度、社会风俗、民族关系、道德观念、天文地理、历法时令、古代文献、神话传说、歌谣言语均有记述和评论。
最早的编年体史书《春秋》简介
最早的编年体史书《春秋》简介春秋时期,虽然已有四时划分,但是人们仍然习惯用旧称。
所以各国史书大多以《春秋》命名。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春秋》简介,欢迎阅读。
最早的编年体史书《春秋》简介《春秋》是我国最早的编年体史书。
所谓编年体,就是"系日月而为次,列时岁以相续"。
它是按年、月、日有次序地记载史事的史书。
如果说,《史记》、《汉书》等二十四史纪传体史书,是横的叙述历史,那么,《春秋》、《资治通鉴》这类的编年体史书,就是纵的叙述历史。
编年体这种体裁的史书,在世界上,我国起源最早。
东周时,各诸侯国都设置史官撰写本国的编年史,但名称不统一,燕、齐、鲁、宋等国均称《春秋》,因商代和西周时,一年只有春、秋二时,而无冬、夏,因此古人称年为"春秋"。
春秋时期,虽然已有四时划分,但是人们仍然习惯用旧称。
所以各国史书大多以《春秋》命名。
而晋称《乘》,楚称《梼杌》。
东周时诸侯国的史书后来均已散失,只有孔子编订的鲁国史《春秋》留传了下来,这是孔子的一大功劳。
《春秋》是孔子晚年呕心沥血之作。
孔子周游列国经历了14年之久,他在68岁返鲁后,以"国老"身份问政,因此有条件阅读鲁国档案。
他为寓寄自己的政治理想和主张,以便留给后人效法,就用晚年的精力编纂《春秋》等"六经"。
关于孔子删订《春秋》的意图,孟子说得很清楚:"世道衰微,邪说暴行有作,臣弑其君者有之;子弑其父者有之。
孔子惧,作《春秋》。
《春秋》,天子之事也。
是故孔子曰:'知我者,其惟《春秋》乎?罪我者,其惟《春秋》乎'"(《孟子·滕文公下》)所谓"知我者",是指那些理解他的苦心孤诣的人(理解他的治国平天下理想的人),所谓"罪我者",是指那些指责他不该修订《春秋》的人。
可见,孔子编订《春秋》的目的是为匡救时弊,因此,他的思想和主张便自然而然地渗透到《春秋》的字里行间,即所谓"微言大义"。
章回小说的形式特征及渊源
章回小说的形式特征及渊源古代长篇小说的唯一形式。
1、形式特征因讲史太长,一部小说遂分为若干章回,每回用单句或偶句作回目,用以概况本回主题。
如屯土山,救白马;关云长刮骨疗毒,吕子明白衣渡江;花和尚倒拔垂杨柳,豹子头误入白虎堂;梁山泊林冲落草,汴京城杨志卖刀;(横海郡柴进留客)景阳岗武松打虎,潘金莲嫌夫卖风月四大奇书回目参差,对仗不严。
特征二为每回须在故事紧要处打住。
如47回庞统献连环计得手,正欲江边脱身,道袍竹冠一人扯住统识破了统计,唬得庞统魂飞魄散,正是:莫道东南能致胜,谁云西北独无人?毕竟此人是谁,且听下回分解;《水》30回武松离了大树十字坡,夜走蜈蚣岭,与飞天蜈蚣就月明之下,一来一往,一去一回,四道寒光旋成一圈冷气,斗到十数合,只听得山岭旁边一声响亮,两个里倒了一个。
但见:寒光影里人头落,杀气丛中血雨。
毕竟两个里厮杀,倒了一个的是谁,且听下回分解。
章回小说两特征保留了说话孕育书面文学的胎记。
2、章回小说的渊源初级阶段平话。
多为对说话中讲史一类题材的记录整理。
平通评,讲说历史而加以评论,所以叫平话。
现存最早平话是元代刊本,如《新编五代史平话》、《新刊大宋宣和遗事》、《全相三国志平话》等。
评主要体现在各卷首尾紧要处之开场诗,一作论断之根据,二状事物之形容。
此两者皆品评之意,故可以平字赅之。
(张政良《讲史与咏史诗》)平话是杂揉历史和传说而成。
如《全相三国志平话》,情节的骨架依从历史,但故事大多采自民间传说。
韩信、彭越、英布托生为曹、刘、孙,瓜分了刘邦托生的汉献帝的天下。
张飞杀定州太守、刘关张太行山落草、汉帝斩十常侍、庞统变狗等情节,距离史实都很远。
平话的体制已具后世章回小说的雏形,是供人阅读的书面文学,全书分卷,每卷分细目,已有章回的意思。
如《全相三国志平话》,分上、中、下三卷,每卷二十三目。
平话尚在历史框架与传奇故事的浅俗层面。
叙事限于故事表层,追求的仍是情节的趣味性。
如因果报应观念支撑下的思维模式,娱乐功能决定着俗文学必须给读者满足愿望的机会等。
明清章回小说:一种至今绵延不息的小说体式
明清章回小说:一种至今绵延不息的小说体式清代学者焦循曾在《易余龠录》中说“一代有一代之胜”,并选取楚骚、汉赋、魏晋南北朝隋唐诗、宋词、元曲、明代八股文为各个时代的代表文体。
后来有人将最后一项改为明清小说,这是符合我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实际情况的。
在所有的文学式样中,明清两代独领风骚的确实是小说。
而其中又以章回小说为代表。
章回小说又称中国古代长篇通俗小说。
由宋元长篇说话嬗变而来,是中国古代小说中与笔记、传奇、白话短篇分途并行的一种文学样式。
它的创作业绩,体现了中国古代小说的主要成就,是中国文学史上具有代表意义的文体。
一、章回小说的源起唐代的俗讲变文一直被学术界称为是章回小说的远祖。
指的就是章回体小说与俗讲变文之间的一种比较久远的师承关系。
俗讲由佛家讲经衍出,所谓“俗讲”,即中唐以后的一种讲经方式,是和尚在寺里讲经的“话本”,采用说唱结合的方式,描摹表演,比较具有趣味性。
因为佛教传入中国之后,其教义精深繁富,不易领悟,俗讲则将深奥的佛经文学化和通俗化,并且与说唱艺术结合。
唐五代时有种说唱变文极为盛行,叫做“转变”,变文,就是转变的底本。
“变”即为变更、变化,使高深道理通俗化。
变文可以说是彻底的民间文艺,它是一个人就能说唱的讲经文。
由此可见,俗讲变文其实就是通俗方式下的佛家讲经,陈寅恪先生曾讲过:“自佛教流传中土后,印度神话故事亦随之输入,观近年发现之敦煌卷子中如《维摩诘经文殊问疾品演义》诸书,易知宋代说经与近世弹词章回体小说等都出于一源,而佛教经典之体裁与后来小说文学盖有直接关系。
”由此足见,章回体小说与俗讲变文之间确有渊源。
不过,俗讲及变文对章回小说的影响,并非直接的,而是经由“说话”艺术这一中介发挥作用。
“说话”就是讲故事,是一种有悠久历史的民间艺术。
是说书、评弹等艺术形式的鼻祖。
随着李唐王朝的解体与坊市制度的结束,经五代纷争到宋朝建立,商品经济有了较大发展,城市规模逐渐扩大,城市文化空前繁盛。
这为市民文艺的发展奠定了充分的基础。
春秋一书是按什么记事的
春秋⼀书是按什么记事的
春秋是编年体史书,所以是按时间顺序来记事的。
具体说是按鲁国国君年号顺序记事的。
《春秋》是中国第⼀部编年体史书,共三⼗五卷,是儒家经典之⼀且为⼗三经中篇幅最长的,在四库全书中列为经部。
《春秋》是由鲁国史官记录⼤量当时本国诸侯,⼤夫,国⼈等失礼⾮礼之事;鲁国史官也会收集其他诸侯国公侯⼤夫等失礼⾮礼之事,会记录诸侯国公侯间⼤夫等间书信内容,⽐如晋叔向与郑国⼦产关于铸刑书的书信,其中记录了齐国史官因为保持真实记录⽽被杀掉的事件等等。
现存《春秋》,从鲁隐公记述到鲁哀公,历⼗⼆代君主,计⼆百四⼗四年(依《公⽺传》和《⾕梁传》载⾄哀公⼗四年⽌,为⼆百四⼗⼆年,《左传》多⼆年),它基本上是鲁国史书的原⽂。
专题10 《经典常谈》之《春秋》第六内容简介+习题+原文
《经典常谈》之《春秋》第六内容简介+习题+原文内容简介《春秋》是我国古代史类文学作品,又称《春秋经》《麟经》或《麟史》等。
后来出现了很多对《春秋》所记载的历史进行补充、解释、阐发的作品,被称为“传”。
代表作品是称为“春秋三传”的《左传》《公羊传》《谷梁传》。
《春秋》用于记事的语言极为简练,然而几乎每个句子都暗含褒贬之意,被后人称为“春秋笔法”、“微言大义”。
它是中国古代儒家典籍“六经”之一,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也是周朝时期鲁国的国史,现存版本据传是由孔子修订而成。
“春秋”是古代记事史书的通称,是因为古代朝廷大事,多在春、秋二季举行。
而作为五经之一的《春秋》,相传是孔子修订的《鲁春秋》。
古代史官记事,有两种目的:一是征实,二是劝惩。
《左传》、《公羊传》、《穀梁传》三传特别注重《春秋》的劝惩作用;征实与否,倒在其次。
《春秋》大义可以从两方面说:一是明辨是非,分别善恶,提倡德义,从成败里见教训;二是夸扬霸业,推尊周室,亲爱国家,排斥夷狄,实现民族大一统的理想。
习题演练一、单选题1.“春秋笔法”,是孔子首创的一种历史叙述方法和技巧,即在文章的记叙之中表现出作者的思想倾向,后因以称曲折而意含褒贬的文字为“春秋笔法”。
下列各项中,其手法不属于“春秋笔法”的一项是( )A.《林黛玉进贾府》中,刻画权倾贾府、笑里藏刀的王熙凤:“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
B.《雷雨》中,周朴园对女仆梅侍萍始乱终弃,三十年后面对鲁妈,在回忆当年时说侍萍是“梅家的一个年轻小姐,很贤慧,也很规矩”。
C.《鸿门宴》中写刘邦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从鸿门宴上逃走时,写道:“脱身独骑。
”用了一个“独”字,来显示作者的态度。
D.《记念刘和珍君》一文,鲁迅先生描写烈士遇害时,写到“从背部入,斜穿心肺”,又写到“其一是手枪”“弹从左肩入,穿胸偏右出”。
二、语言表达2.仔细阅读下面一段文字,结合你所知道的孔子的事迹或思想,按照对联写作要求,为孔子写一副对联。
国开汉语言本科《古代小说戏曲专题》2015秋期末试题及答案
国开汉语言本科《古代小说戏曲专题》2015秋期末试题及答案国开汉语言本科《古代小说戏曲专题》2015秋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1.长篇小说《海上花列传》在题材类型上属于(C)。
A.历史演义小说B.英雄传奇小说C.世情小说D.公案侠义小说2.唐传奇《霍小玉传》的作者是(A)。
A.蒋防B.元稹C.白行简D.白居易3.中国戏曲史上著名的悲剧《赵氏孤儿》是戏剧家(D)的作品。
A.马致远B.康进之C.尚忠贤D.纪君祥4.蔡伯喈是戏曲(B)中的一个文人形象。
A.《拜月亭》B.《琵琶记》C.《五伦全备记》D.《荆钗记》5.《狂鼓史渔阳三弄》是明代戏曲作家(A)的代表作。
A.徐渭B.王衡C.康海D.杨显之6.李千金是元代杂剧(D)的女主人公。
A.《曲江池》B.《望江亭》C.《潇湘雨》D.《墙头马上》7.晚清作家(A)的小说《老残游记》借走方郎中老残的所见所闻,揭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腐败。
A.刘鹗B.李宝嘉C.吴趼人D.吴敬梓8.下列作品中出自《聊斋志异》的是(D)。
A.《任氏传》B.《碾玉观音》C.《金玉奴棒打薄情郎》D.《婴宁》9.下列小说中属于文言小说的是(B)。
A.《大唐三藏取经诗话》B.《莺莺传》C.《错斩崔宁》D.《孽海花》10.周处除三害的故事出自(D)。
A.《西京杂记》B.《后搜神记》C.《传奇》D.《世说新语》二、填空11.古代文言小说集《搜神记》的作者是_____。
干宝12.唐代沈既济的小说《_____》描写了贫士郑六与狐精幻化的美女任氏的爱情,开《聊斋志异》描写花妖狐魅的先河。
任氏传13.严贡生是小说《_____》中塑造的乡绅形象,作者借这个形象表达了对言清行浊的儒生的讽刺。
儒林外史14.历史演义小说《东周列国志》是明代作家_____编写的叙述春秋战国史事的名作。
冯梦龙15.南朝刘义庆召集门客编撰的《_____》是人物轶事小说的代表作。
世说新语16.清代李汝珍的小说《_____》描写了唐敖游历海外诸国的奇闻异事,并借女子科举寄托了希望解放女性的理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因此不论在叙事精神还是叙事笔法上 , 均与 春秋 存在谱系上的渊源关系。而源于民间! 说话∀ 的章 回小说, 则似乎与此无关。但事实上, 倘若追根溯源的话, 章回小说在内在精神与叙事笔法上, 也与 春秋 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基于此, 本文试图站在! 叙事∀ 的角度, 通过沿波讨源的方式 , 为章回小 说的叙事原则, 寻找它的 春秋 出处, 以便为全面理解章回小说的构成因素与文化精神, 提供一种观 照的视角。
一、 以事见义的叙事目的
春秋 因鲁史而成, 但孔子编订 春秋 的目的却与其时史家有别。孟子指出: ! 世衰道微 , 邪说暴
本文系基金项目 :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 ( 项目批准号 2010ZY G X 001) 章学诚著 , 仓修良编注 : 文史通义新编新注 , 浙江古籍出版社 , 2005 年 , 第 252 页。 张火庆 : 中国文学中的历史世界 , 刘岱总主 编 中国文 化新论 & 文学篇 & 抒情 的境界 , 生活 & 读书 & 新知 三联书 店 , 1992 年 , 第 260- 262 页
庐, 君臣契合, 辅成大业, 亦理所当然。其最尚者, 孔明之忠, 昭如日星, 古今仰之。而关、 张之义, 尤宜 尚也。其他得失, 彰彰可考。遗芳遗臭, 在人贤与不贤, 君子小人, 义与利之间而已。 ∀ # 在这一解读的 过程中, 庸愚子无疑从故事发生背景到作家创作目的, 建构起了 三国志演义 与 春秋 在叙事上的渊 源与同构关系。 从整个章回小说发展的角度看, 这一将 三国志演义 与 春秋 直接打通的历史意识与谱系建构, 无疑为后世同类小说创作提供了! 典范∀ 的意义。在 三国志演义 的启发与推动下, 后世历史演义小 说不仅大多以! 演义∀、 ! 志传∀ 标目, 并在作品题旨表达上, 也往往以 春秋 为宗。对此, 批评家在小说 作品序跋中已有深刻揭示 , 无须再赘。历史演义小说如此, 稍后而起的英雄传奇、 神魔、 世情等系列小 说同样如此。如我们今天视为英雄传奇的杨家将故事, 在当时或以 北宋志传 标目, 或直接称为 杨 家府演义 ; 写岳飞抗金故事的小说, 被称为 大宋中兴通俗演义 。甚至连带有浓厚神魔色彩的武王 伐纣故事, 也被称作是 封神演义 。这样的命名, 尽管给我们现在的题材分类带来不少麻烦, 但却也 同时以最为醒目的方式, 揭示出作品以! 事∀ 见! 义∀的! 史学陈述∀方式。在这些小说中, 尽管其中所叙 之事与历史事实有较大偏差, 甚至虚构成分过大 , 但在价值取向上同样以 春秋 为尚, 借由! 事∀ 的叙 述, 传达出! 褒善贬恶∀的主旨。如 五虎平西前传 为清人编撰, 刊行于嘉庆年间, 主要叙述狄青、 张 忠、 李义、 刘庆、 石玉五虎将征西辽, 取珍珠烈火旗以献朝廷的故事。在该书序中 , 批评者开宗明义, 直 探其源说: ! 春秋之笔, 无非褒善贬恶, 而立万世君臣之则。小说传奇 , 虽不外悲欢离合, 而娱一时观鉴 之心。然必以忠臣报国为主, 劝善惩恶为先。 ∀ ∃ 又如 官场现形记 , 清忧患余生为其作叙, 叙中也以 探本溯源的方式上追 春秋 , 认为 : ! 昔孔子作 春秋 而乱臣贼子惧 ∋∋不但今日读之, 奉为千秋公 论, 即若辈当日读之, 亦色然神惊, 而私心沮丧也。 ∀在此基础上, 进而认为, 官场现形记 ! 虽谓 春秋 之力至今存可也∀ , 即使! 存之万世之下 , 安知不作今日之 春秋 观 ?∀ ( 从以上简单勾勒中, 可看出, 春秋 以! 事∀ 见! 义∀的叙事目的, 作为一种! 文化原型∀ , 对后世章回 小说创作题旨的发生, 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其影响下, 后世章回小说不论是以历史素材为主 , 还是 以现实生活为中心, 在! 事∀ 的演绎中, 都普遍寄寓着! 褒善贬恶∀ 的主旨。这一主旨的发生 , 从现代小 说! 娱乐∀的标准来看, 显然不尽相符, 但却正是古代章回小说创作的特色所在。对 春秋 这一历史编 纂之法的自觉皈依, 既是小说对其自我价值坐标的刻意设置, 也是对其文化精神的有意凸显。而此, 从发生学的角度来讲, 显然是以源远流长的 春秋 叙事为根柢的。
看来, 其时史书编纂是以述! 事∀ 为目的 , 而孔子 春秋 则是以传! 义∀ 为旨归 ; 在孔子 春秋 中, ! 事∀ 是 传! 义∀ 的媒介 , 是为! 义∀服务的。孟子对 春秋 的这一理解, 在汉代的司马迁那里, 得到了进一步的 发挥。 史记 & 太史公自序 中 , 面对上大夫壶遂! 昔孔子何为而作 春秋 ∀ 的发问, 司马迁即明确把 春秋 看成是孔子! 我欲载之空言, 不如见之于行事之深切著明也∀ 的理性思考的产物, 视 春秋 为 ! 礼义之大宗∀ , 认为 春秋 编订起着! 上明三王之道, 下辨人事之纪, 别嫌疑, 明是非 , 定犹豫, 善善恶
# ∃ ( ) ∗ −
杨伯峻 : 孟子译注 , 中华书局 , 1960 年 , 第 155、 192 页。 司马迁 : 史记 , 中华书局 , 2005 年 , 第 2491- 2492 页。 章学诚著 , 仓修良编注 : 文史通义新编新注 , 浙江古籍出版社 , 2005 年 , 第 252、 202 页。 余英时 : 论戴震与章学诚 , 生活 & 读书 & 新知三联书店 , 2000 年 , 第 244- 245 页。 刘知几撰 , 浦起龙通释 , 吕思勉评 : 史通 , 上海古籍出版社 , 2008 年 , 第 144 页。 王德威 : 想像中国的方法 : 历史 & 小说 & 叙事 , 生活 & 读书 & 新知三联书店 , 1998 年 , 第 302 页。
章学诚指出: ! 史之大原本乎 春秋 , 春秋 之义昭乎笔削。 ∀ # 自孔子修 春秋 始, 中国有了真正 意义的! 史学∀ 。由此而来的史学传统, 总是依据某种特殊的道德理念, 对历史事件与人物作出价值判
∃ 断。 众所周知 , 中国文言小说在文体生成上, 与史传存在不解之缘, 被视为! 史之流别∀ 或! 史之余∀ ,
章回小说叙事的 春秋 渊源
何悦玲
*
提要 : 中国古代小说在 内在 精神与 叙事 笔法上 , 均 与 春秋 存在 谱系 上的 渊源 关系 , 源 于 ! 说话∀ 的章回小说 , 亦不例外 。 它的以事见义的叙事目 的 、 决 断去取的叙 事伦理 、 直书其事 的叙 事法则以及 尚简用晦的审美追求 , 均来 自于对 春 秋 的自觉继 承 。 小说 家以 春秋 为 法 , 组织 叙事 ; 小说批评家以 春秋 为断 , 判分高下 。 被历代奉为! 经∀ 的 春 秋 , 是操纵 章回小说叙 事的 内在规则 , 是掌控小说话语的范 导性原 则 , 也 是深含 于中国各 类叙事 文体中 的! 元叙 事∀ 。 只有 认识 春秋 这一! 元叙事∀ 的 意义和 作用 , 才能破 译出章 回小说 所隐含 的叙事密 码 , 解析出 它内 蕴的文化信 息 。 关键词 : 章回小说 春秋 叙事笔法 渊源关系 元叙 事 710062) 作者何 悦玲 , 女 , 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讲师 , 博士研究生 。 ( 西安
* # ∃
%
80 %
章回小说叙事的 春秋 渊源
行有作, 臣弑其君者有之 , 子弑其父者有之, 孔子惧, 作 春秋 ∋∋孔子成 春秋 而乱臣贼子惧。 ∀接 着, 他又特别从! 王者之迹熄而 诗 亡, 诗 亡然后 春秋 作∀ 的演进角度说明, 孔子作 春秋 与! 晋之
# 乘 , 楚之 梼杌 , 鲁之 春秋 ∀ 采用的笔法不一样, 而是借鉴了 诗 ! 寓褒善贬恶的大义∀。 在孟子
∗ 的史学论断。
! 小说∀与! 史传∀同属叙事体, 在文化谱系上存在内在的关联。王德威先生指出: ! 不少汉学家追溯 中国小说叙述本源时, 早已注意到中国叙事文类中缺乏史诗传统的现象; 取而代之的乃是史学陈述 ∋∋ 我们研究中国小说史时, 必得强调史学写作为其中心要角。这不仅因为不论就其主要人物或取材资 料而言, 整个明清小说有一大部分作品均可称为历史小说, 而且亦正如蒲安迪所说, + 它不断撷取官方 史学著作的各种形式及结构技巧( 例如传记形式、 多重叙事焦点、 传统叙述话题及主题等 ) , 以及其对 人类事件所具有的宽广视界及意义的整体感, 。 ∀ − 春秋 以! 事∀ 见! 义∀ 、 尤瞩目在! 义∀ 的历史编纂之 法, 作为一种! 文化原型∀, 对中国后世章回小说创作题旨的发生, 产生了重要影响。关于此, 我们仅从 ! 历史演义∀的标目上, 即可窥见作家的用笔重心。在这里, 所谓的! 综核前代, 纂辑比类, 以存一代之 旧物∀ 的! 整齐故事∀ 之法 ( 章学诚 答客问上 ) , 只不过是作者叙事的技巧而已。作者叙事的根本目 的, 就是要借由! 事∀ 的叙述 , 起到演! 义∀ 的目的。对此 , 我们以 三国志演义 为例即可看出。 三国志 通俗演义序 中, 庸愚子首先指出: ! 吾夫子因获麟而作 春秋 。 春秋 , 鲁史也 , 孔子修之 , 至一字予 者, 褒之; 否者 , 贬之。然一字之中, 以见当时君臣父子之道, 垂鉴后世, 俾识某之善, 某之恶, 欲其劝善 警惧, 不致有前车之覆。此孔子立万万世至公至正之大法, 合天理 , 正彝伦, 而乱臣贼子惧。 ∀在此基础 上, 庸愚子进而仿照孔子作 春秋 的起因 , 从东汉末年! 国家纪纲法度, 坏乱极矣∀ 的时代背景入笔, 依 次分析了曹操、 孙权集团的用心 , 最后落笔到刘备集团, 认为其! 惟昭烈汉室之胄, 结义桃园 , 三顾茅
∃ 恶, 贤贤贱不肖, 存亡国, 继绝世, 补敝起废∀ 的政教功能。 顺承前人这一理解, 到了清代章学诚, 甚而
提出 春秋 编纂! 不仅事具始末、 文成规矩已也。以夫子义则窃取之旨观之, 固将纲纪天人 , 推明大
( 道∀ , 视 春秋 对史实的记载为! 即器明道∀ 之具、 ! 藉事存义∀ 之资。
以! 事∀见! 义∀ , 用今天的话说, 就是以道德判断加诸史事。站在近代历史科学的角度 , 尽管有人 对此颇存异议 , 但正如余英时先生指出 : ! 诚然, 在近代科学历史家中颇有人反对对历史事件或人物加 予道德性的评判( moral judgem ent) , 可是我们也不应忘记, 直到今天, 关于道德因素是否必须完全摒 除于史学之外的问题仍在聚讼纷纭的阶段。因此 , 我们便不能对孔子曾用道德眼光看历史一点单独 加以苛刻的责难。 ∀ )更重要的是, 由孔子 春秋 体现的这一历史编纂之法, 经由后人不断诠释与反复 ! 言说∀ , 已作为重要文化观念, 深入古人灵魂, 并进而成为中国后世史书编纂尊奉的重要原则 , 以致刘 知几于 史通 中提出! 史之为用也, 记功司过, 彰善瘅恶, 得失一朝, 荣辱千载。苟违斯法, 岂曰能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