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障碍与心理治疗
心理学中的人格障碍与心理治疗
心理学中的人格障碍与心理治疗人格障碍是指人的人格特征和行为方式出现持久、稳定的、与社会文化协调度明显降低,且以发展初期为界,导致个人和社会功能明显受损的心理障碍。
人格障碍是心理学领域中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同时也是临床实践中常见的问题之一。
对于人格障碍的治疗,心理治疗是一种常见且有效的方法。
本文将探讨心理学中的人格障碍与心理治疗的关系。
一、人格障碍的分类人格障碍可以根据DSM-5(美国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的分类标准进行划分,主要包括以下十种类型:孤独型人格障碍、偏执型人格障碍、边缘型人格障碍、反社会型人格障碍、冲动型人格障碍、焦虑型人格障碍、依赖型人格障碍、自恋型人格障碍、被动依赖型人格障碍和妄想型人格障碍。
二、人格障碍与心理治疗方法在心理治疗方面,针对人格障碍的治疗主要包括认知行为疗法(CBT)、患者导向治疗(PST)、精神分析疗法等。
1. 认知行为疗法(CBT)认知行为疗法是一种常见、有效的心理治疗方法,也被广泛应用于人格障碍的治疗中。
通过分析个体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帮助患者重新认识自己的问题,并采取积极健康的认知和行为方式来缓解症状。
2. 患者导向治疗(PST)患者导向治疗是一种以个体为中心的治疗方法,特别适用于人格障碍患者。
它关注患者的需求和目标,并通过建立积极的治疗关系,帮助患者发掘自己内在的资源和潜力,增强自我认知和自我管理能力。
3. 精神分析疗法精神分析疗法是一种探索个体潜意识、解决内心冲突的疗法,在人格障碍治疗中也占有重要地位。
通过与治疗师的对话和自由联想,患者可以逐渐认识到自己内心深处的问题和冲突,从而实现精神的解脱和心理的健康。
三、心理治疗的效果与局限性心理治疗在人格障碍的治疗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首先,治疗时间较长,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持续性治疗才能看到明显的效果。
其次,治疗结果不尽相同,因人而异。
一部分人可能能够得到较好的效果,而另一部分人可能对治疗不够敏感或者不合作。
反社会人格障碍的特征与心理治疗
反社会人格障碍的特征与心理治疗反社会人格障碍(Anti-Social Personality Disorder, ASPD),是一种严重的心理障碍,患者往往表现出对社会规范和他人权益的持续无视和不尊重。
这些人常常表现出冷漠、欺骗、违法、侵害他人等行为,给自身和他人带来巨大的伤害和危险。
尽管缺乏治愈的确切方法,但心理治疗仍然是管理和帮助控制反社会人格障碍的重要手段之一。
一、特征表现1. 缺乏良心和道德观念:反社会人格障碍患者往往缺乏对道德和伦理的基本认同,且对于自己的不当行为不感到内疚或羞耻。
2. 骗术和欺骗行为:这些人擅长利用自己的机智和口才来欺骗他人,包括虚假陈述、制造谎言、伪造证据等手段。
3. 冷漠和缺乏同情心:他们通常对他人的需求和情感状态缺乏理解和关注,很少表现出正常的同情心和同理心。
4. 极端冲动和暴力倾向:反社会人格障碍患者往往缺乏自控能力,容易冲动和表现出暴力倾向,危及他人的安全和生活。
5. 违法犯罪行为:经常违反法律,包括盗窃、诈骗、操纵等行为,他们对于危害他人或违法活动的后果缺乏恐惧感。
二、心理治疗方法尽管反社会人格障碍的治愈难度较高,但心理治疗仍然可以帮助患者控制症状、提高其生活素质和自我管理能力。
1. 认知行为治疗(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CBT):CBT旨在帮助患者识别和改变错误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
治疗者通过与患者互动,帮助其加深对自己行为和后果的认识,培养积极和适应性的思维方式。
2. 情绪调节技巧:反社会人格障碍患者常常有情绪控制障碍,容易冲动和易怒。
治疗者可以教授患者一些情绪调节技巧,如深呼吸、放松训练等,帮助他们更好地管理情绪。
3. 社交技巧培训:由于反社会人格障碍患者往往缺乏正常的社交能力和人际关系,治疗者可以通过模拟情境和角色扮演等方式,帮助患者学会有效地与他人沟通和互动。
4. 制定适应性目标:治疗者与患者一起制定可行的长期和短期目标,并制定行动计划,帮助患者培养自我管理和自控力,增强积极的自我认同。
抑制性人格障碍的心理学解释与治疗
抑制性人格障碍的心理学解释与治疗摘要:抑制性人格障碍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疾病,其特征包括对自己和他人过度要求、对冲突和不确定性的恐惧,以及对自我表达和个人成就的限制。
本文旨在探讨抑制性人格障碍的心理学解释和治疗方法。
一、引言抑制性人格障碍是一种人格障碍的亚型,其核心特征是对自己和他人过度要求,以及对冲突和不确定性的恐惧。
这种人格障碍常常导致个人在社交、工作和个人发展方面遇到困难。
二、心理学解释抑制性人格障碍的心理学解释可以从多个角度来进行分析。
首先,心理动力学理论认为,抑制性人格障碍是由于个体内部的冲突和未解决的童年经历所导致的。
这些冲突和经历可能包括对自我价值的负面评价、对他人评价的过度依赖以及对冲突的回避。
其次,认知理论认为,抑制性人格障碍是由于个体对自我和他人的过度要求以及对冲突和不确定性的恐惧所导致的。
这种认知模式可能在个体的思维方式和信念中得到体现。
最后,人际关系理论认为,抑制性人格障碍可能与个体在人际关系中的困难有关,包括对他人的过度依赖、对批评的敏感以及对亲密关系的回避。
三、治疗方法治疗抑制性人格障碍的方法包括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
心理治疗的主要方法包括认知行为疗法、心理动力学治疗和人际关系治疗。
认知行为疗法旨在帮助个体识别和改变负面的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
心理动力学治疗则通过探索个体内部的冲突和童年经历来促进个人的成长和发展。
人际关系治疗则着重于改善个体与他人的关系,帮助个体建立健康的人际互动模式。
药物治疗通常用于辅助心理治疗。
常用的药物包括抗抑郁药和抗焦虑药。
这些药物可以帮助缓解抑制性人格障碍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症状,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四、结论抑制性人格障碍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疾病,对个体的社交、工作和个人发展造成了困扰。
心理学解释认为,抑制性人格障碍可能与个体内部的冲突、认知模式以及人际关系困难有关。
治疗方法包括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旨在帮助个体改变负面的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并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反社会人格障碍的症状与心理治疗
反社会人格障碍的症状与心理治疗反社会人格障碍(antisocial personality disorder,简称APD)是一种严重的心理疾病,患者常表现出冷漠、无视他人权益,缺乏责任心和自控能力,易于冲动和违法犯罪行为等特点。
本文将重点探讨反社会人格障碍的症状以及心理治疗方法。
一、反社会人格障碍的症状特征反社会人格障碍患者常表现出以下行为特征:1. 缺乏对他人情感的认同与关怀。
患者几乎不关心他人,缺乏同情心和理解他人的能力,无视他人的权益和感受。
2. 冷漠和无情。
患者不容易有情感的共鸣,对他人的痛苦和不幸不会感到同情,甚至可能对其感到满足。
3. 不负责任和不顾后果。
患者对自己的行为不负责任,缺乏自我评价和反思能力,常常冲动行事,不顾后果。
4. 追求刺激和无法无天。
患者对刺激和冒险行为有着极大的渴望,常表现出不计后果的行为,如赌博、吸毒等。
5. 偏向犯罪行为。
患者往往以违法犯罪的方式满足自己的欲望和需求,对他人产生伤害,缺乏道德约束和社会责任感。
二、心理治疗方法针对反社会人格障碍,心理治疗是最主要和有效的方法之一。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用的心理治疗方法:1. 认知行为疗法(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简称CBT)CBT旨在帮助患者意识到其错误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教会他们如何改变自己的想法和行为,从而减少或消除症状。
通过认知重构、情绪调节和行为替换等技术,患者可以学会更加健康和适应性的行为方式。
2. 情绪调节训练反社会人格障碍患者常常缺乏对他人情感的认同和关怀,无法适当表达情感,容易冲动爆发。
情绪调节训练可以帮助患者认识自己的情绪、控制和调节情绪的能力,以减少冲动和暴力行为。
3. 社会技能训练反社会人格障碍患者常常缺乏适应社交场合和与他人交往的能力,社会技能训练旨在通过对社交技巧和行为规范的学习,帮助患者改善社交能力,增加其与他人之间的有效沟通和互动。
4. 心理支持与心理教育在治疗过程中,心理支持和心理教育都是非常重要的。
第十二章 人格障碍的治疗(ppt)
1.5 支持疗法
(二)基本原则
1.改善症状:通过使用直接的测量来描述症状改善程度。 2.焦虑最小化:使患者的焦虑最小化,使他们的控制意识最大化 3.增加自信:对患者自信的持续关注。 4.捍卫自尊:患者适当的防卫和患者的特征类型应当得到尊重。 5.方便的适应技能和心理作用:给患者提供方便的适应技能和心理作用。
1.2 辩证行为疗法
(一)概 述
行为疗法,亦称行为矫正,是在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各种理论基础上 发展起来的一个心理治疗流派。 DBT是一套最初由Marsha Linehan提出的针对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 的疗法。它将行为疗法和其他观点及实践相结合,其观点包括最重 要的、引导治疗的辩证哲学。 DBT依赖两组核心策略——确认策略和问题解决策略的辩证。
1.1 精神分析疗法
(三)评 价
精神分析疗法对于边缘型、依赖型、回避型及其他类型人格障碍 具有确定疗效,对于偏执型、强迫型和分裂型人格障碍也可能有 一定效果。 精神分析的目的在于使患者的人格趋向成熟,或者说使其人格的 不利方面有所转变,因此患者至少要有“转变”的条件,即自我 功能相对完整。
1.1 精神分析疗法
1.3 集体心理治疗
(三)基本过程与技术
1.患者的筛选 (1)纳入标准:治疗动机、患者在人际关系领域是否存在明显 障碍,且是否愿意负责、有寻求改变的意愿。 (2)排除标准:脑器质性病变、偏执型人格障碍、疑病性神经 症、药物或酒精依赖、急性精神病或反社会型人格障碍。正经历 急性生活危机的患者也不适合团体治疗。
2.3 精神药物在人格障碍中应用的相关研究
(一)心境稳定剂 治疗表现: 1.具有治疗的双极性,既可以治疗躁狂也可以治疗抑郁; 2.具有时相的阻断性; 3.疾病的预防性,疾病的复发、复燃大大减少;
人格障碍的常见症状与治疗方法
人格障碍的常见症状与治疗方法人格障碍是一种心理障碍,常常影响个体的思维方式、情感表达以及与他人的交往方式。
这种障碍在人们的生活中可能带来许多负面影响,因此正确地了解人格障碍的常见症状以及有效的治疗方法对于获得更健康的心理状态至关重要。
一、人格障碍的常见症状1. 反社会型人格障碍:这种类型的人格障碍常见于那些缺乏社会道德观念、违法犯罪或者常常欺骗他人的人。
他们往往缺乏对他人情感的关注,并经常表现出冷漠、冲动的行为。
2. 避矛盾型人格障碍:这种类型的人格障碍常见于那些对于与他人发生冲突或争执感到极度不适的人。
他们往往害怕承担责任,缺乏自信,并且对自己的能力持怀疑态度。
3. 边缘型人格障碍:这种类型的人格障碍常见于那些感觉容易被孤立和抛弃的人。
他们常常有着不稳定的情绪,容易陷入焦虑和抑郁的状态,对待别人的感情也十分极端。
4. 强迫型人格障碍:这种类型的人格障碍常见于那些过分追求完美,强调秩序和规则的人。
他们往往对细节过分关注,缺乏弹性,对待日常事务过度谨慎,同时也常常对他人苛刻批评。
5. 避免型人格障碍:这种类型的人格障碍常见于那些情感脆弱、敏感并且对与他人建立亲密关系感到极度不安的人。
他们往往回避社交场合,痛苦地害怕被否认或者被嘲笑。
二、人格障碍的治疗方法1. 心理治疗:心理治疗是人格障碍最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
通过与专业心理治疗师的面对面交流,个体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情感和思维方式,并学会应对负面情绪和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等。
常见的心理治疗方法包括认知行为疗法、辩证行为疗法和心理动力治疗等。
2. 药物治疗:在一些情况下,药物治疗可以成为人格障碍的辅助治疗方法。
医生可能会根据具体情况,针对个体的症状开具适当的药物,以减轻焦虑、抑郁等症状。
然而,药物治疗主要是对症状的暂时缓解,并不能从根本上治愈人格障碍。
3. 群体治疗:群体治疗旨在提供一个互助和支持的环境,让个体能够与其他有类似经历的人分享彼此的困惑和成长。
人格障碍与心理治疗考试
人格障碍与心理治疗考试(答案见尾页)一、选择题1. 人格障碍是指在个体成长过程中,形成了一种不健康的心理状态和行为模式,这种模式显著偏离正常且根深蒂固,由于这个原因,当事人遭受了痛苦和/或使他人遭受痛苦,或给个人或社会带来不良影响。
以下哪种类型的人格障碍通常被认为是最严重的?A. 自恋型人格障碍B. 强迫型人格障碍C. 反社会型人格障碍D. 偏执型人格障碍2. 心理治疗中,认知行为疗法(CBT)是一种常用的治疗方法,它主要关注患者的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
以下哪项是CBT的核心理念?A. 患者的情绪体验B. 患者的自我概念C. 患者的行为反应D. 患者的思维模式3. 以下哪种因素可能导致人格障碍的形成?A. 遗传因素B. 环境因素C. 生理因素D. A和B4. 心理治疗中,精神分析疗法主要关注患者的潜意识冲突和童年经历。
以下哪项是精神分析疗法的基本假设?A. 患者的行为受其内心冲突的影响B. 患者的思维方式受其童年经历的影响C. 患者的情感反应受其内心冲突的影响D. 患者的行为受其生理反应的影响5. 以下哪种类型的心理治疗被认为对人格障碍的治疗最为有效?A. 认知行为疗法B. 精神分析疗法C. 人本主义疗法D. 行为疗法6. 人格障碍患者通常会表现出以下哪种特点?A. 依赖性强B. 自我中心C. 缺乏同理心D. 难以适应社交场合7. 心理治疗中,家庭治疗是一种重要的治疗方法。
它认为个人的问题源于家庭环境和家庭互动模式。
以下哪项是家庭治疗的关键组成部分?A. 治疗师的介入B. 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和互动C. 患者的个人经历D. 患者的心理问题8. 人格障碍是指在个体成长过程中,由于遗传、生物化学、心理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导致心理结构与行为模式的异常和持久改变。
以下哪种类型的人格障碍被认为是最严重的?A. 自恋型人格障碍B. 强迫型人格障碍C. 偏执型人格障碍D. 反社会型人格障碍9. 心理治疗中,认知行为疗法(CBT)被广泛应用于人格障碍的治疗。
心理学对人格障碍的研究和治疗
心理学对人格障碍的研究和治疗人格障碍是一种复杂而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它涉及个体的思维、情感和行为方式,并对他们的日常功能和人际关系造成了显著的负面影响。
心理学在人格障碍的研究和治疗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心理学对人格障碍的研究进展以及治疗方法的发展。
一、人格障碍的研究进展人格障碍的研究主要关注影响人格形成和发展的各种因素,包括遗传、生物学、家庭环境和社会文化等因素。
心理学研究通过大量的实证研究和临床观察,逐渐揭示了人格障碍的特点和发病机制。
首先,研究发现人格障碍与遗传因素有密切关系。
例如,孪生研究表明,同卵双生子中患有人格障碍的概率较高。
这表明人格障碍可能存在遗传基础,遗传因素在人格形成和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其次,生物学因素也被发现与人格障碍相关。
脑部结构和功能的异常常见于患有人格障碍的个体中。
大脑前额叶和杏仁核等区域的功能异常与情绪调节和冲动控制问题相关。
此外,研究也发现人格障碍与不良的家庭环境有关。
缺乏父母关怀和支持、虐待和家庭暴力等不利的环境因素会增加人格障碍的风险。
家庭环境对个体人格发展的影响是长期而复杂的过程。
最后,社会文化因素也对人格障碍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不同文化对于人格特点的价值观和期望不同,这会对个体的人格形成产生影响。
例如,强调集体主义的文化中,个体更容易出现依赖性人格障碍。
二、人格障碍的治疗方法心理学为人格障碍患者提供了多种治疗方法,包括心理疗法、药物治疗和社会支持。
心理疗法是最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
其中,认知行为疗法(CBT)是一种常用的心理疗法,它通过改变个体的错误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来改善人格障碍的症状。
另外,辅导疗法和心理动力学疗法也被广泛应用于人格障碍的治疗中。
药物治疗是人格障碍治疗的另一种重要手段。
药物治疗主要通过影响神经递质的活动来改善人格障碍的症状。
例如,抗精神病药物和抗抑郁药物常用于治疗人格障碍相关的精神症状。
除了心理疗法和药物治疗,社会支持也对人格障碍患者的康复起着重要作用。
人格障碍与心理疾病的鉴别诊断
人格障碍与心理疾病的鉴别诊断心理健康在现代社会中变得越来越受到重视,特别是人格障碍和心理疾病这两个概念。
然而,很多人对于人格障碍和心理疾病的区别并不清楚。
本文将从定义、症状、诊断标准、治疗等方面探讨人格障碍和心理疾病的鉴别诊断。
一、定义人格障碍是指个体固有的、持久的、灵活性和适应性较差的个性特征或行为模式。
而心理疾病则是指由于生理或环境等原因导致的心理状态异常,超过了个体正常的适应范围。
二、症状人格障碍的症状主要表现在人际关系、情绪稳定性、自我认知和冲动控制等方面。
例如,人格障碍患者可能缺乏社交技巧,情绪波动较大,自我评价不稳定,并且往往表现出冲动和冲突的行为模式。
而心理疾病的症状则更多涉及到情绪、思维和行为的异常。
例如,焦虑症患者可能出现持续紧张不安、心慌意乱等症状,而抑郁症患者则可能表现出低落情绪、消极思维等症状。
三、诊断标准人格障碍的诊断主要以DSM-5(《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和ICD-10(《国际疾病分类与健康问题相关因素》第十版)为依据。
DSM-5将人格障碍分为十种类型,每种类型有具体的诊断标准。
而心理疾病的诊断主要基于症状的种类和严重程度。
根据这两个诊断标准,医生可以判断病人是否患有人格障碍或心理疾病。
四、治疗人格障碍和心理疾病的治疗不尽相同。
人格障碍的治疗主要包括心理治疗和支持性治疗。
心理治疗旨在帮助患者调整自己的行为模式和人际关系,提高适应能力。
支持性治疗则通过提供安全环境和情感支持来帮助患者面对困难。
而心理疾病的治疗则更多侧重于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的综合应用。
抗抑郁药和抗焦虑药常被用于治疗心理疾病,同时,认知行为疗法和心理动力治疗也常被应用于心理疾病的治疗中。
总结起来,人格障碍和心理疾病虽然有一些共同之处,但在定义、症状、诊断标准和治疗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
正确地鉴别人格障碍与心理疾病对于准确诊断和有效治疗至关重要。
因此,建议患者在遇到心理问题时及早咨询专业的医生,以获得适当的帮助和治疗。
心理学视角下的人格障碍诊断与治疗
心理学视角下的人格障碍诊断与治疗人格障碍是一组心理健康疾病,被定义为在个体的认知、情感、社交和行为方面表现出显著稳定的异常模式。
随着心理学的发展,人们对于人格障碍的诊断和治疗也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本文将从心理学的视角探讨人格障碍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一、人格障碍的诊断人格障碍的诊断需要进行全面而综合的评估,以确定个体是否符合诊断标准。
心理学家通常使用临床面谈、行为观察、个人历史收集、心理测量等方法来收集信息。
1.1 临床面谈临床面谈是最常用的诊断工具之一。
心理学家通过与患者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收集关于其思维、情感、社交和行为表现等方面的信息。
这些面谈通常包括半结构化和结构化的问答,以及观察患者的语言和非语言表达。
1.2 行为观察行为观察是诊断人格障碍的另一个重要工具。
通过观察患者在真实环境中的行为表现,可以获取更多的信息。
例如,观察患者在社交互动中的反应、情绪调节能力、社交技巧等方面的表现,对于诊断人格障碍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1.3 个人历史收集个人历史收集是了解患者背景和发展过程的重要手段。
通过收集患者的早期家庭环境、教育经历、人际关系等信息,可以深入了解患者的人格形成过程,并辅助诊断判断。
1.4 心理测量心理测量工具有助于客观地评估患者的人格特征和心理症状。
例如,MMPI(明尼苏达多项人格测验)和SCID(结构式临床诊断访谈)等被广泛应用于人格障碍的诊断过程中。
二、人格障碍的治疗与诊断相比,人格障碍的治疗更为挑战性。
治疗目标通常包括减轻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和功能水平、改善社交适应性等。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治疗方法。
2.1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在人格障碍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例如,抗抑郁药物和抗焦虑药物可以帮助减轻相关的情绪症状。
然而,由于人格障碍的复杂性,药物治疗往往是结合其他治疗方法使用的一部分。
2.2 心理治疗心理治疗是人格障碍治疗的核心方法之一。
常见的心理治疗方法包括认知行为疗法(CBT)、辅导疗法、心理动力疗法等。
人格障碍认识各类人格障碍的特征和治疗方法
人格障碍认识各类人格障碍的特征和治疗方法人格障碍:认识各类人格障碍的特征和治疗方法人格障碍是指人格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持续性、刚性的、深入根源的个人特征和行为模式,这些特征和模式往往会导致个人在不同社会交往场合中出现问题。
人格障碍被广泛认为是一种严重的心理疾病,会给患者的个人生活、职业发展以及人际关系带来巨大的困扰。
本文将介绍不同类别的人格障碍及其特征,并探讨相关的治疗方法。
一、边缘型人格障碍边缘型人格障碍是一种在很多文化中普遍存在的人格障碍类型。
患者常常表现出对自我身份模糊的特点,情感不稳定,以及对他人的过度关注或完全的放弃。
这种人格障碍常常伴随着自残行为、自杀倾向以及冲动性行为。
治疗方法:1. 心理治疗: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通常对治疗师产生强烈的依赖感,因此心理治疗可以帮助他们建立更稳定的人际关系,提高情绪调节能力。
2. 药物治疗:某些抗抑郁药物和抗焦虑药物可以用于缓解患者的情绪不稳定和焦虑症状。
二、孤独型人格障碍孤独型人格障碍患者通常表现出对社交场合的回避和对独立行为的强调。
他们往往感到内心孤独,缺乏亲密关系,同时也经常表现出对批评或拒绝的过度敏感。
治疗方法:1. 社交技能训练:帮助孤独型人格障碍患者建立社交技能,学会与他人建立健康的亲密关系。
2. 心理治疗:通过与治疗师一对一的心理咨询,患者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内心需求和问题,并寻找解决方案。
三、抑郁型人格障碍抑郁型人格障碍患者往往表现出持久的悲观情绪、自责、自卑感以及对生活的消极态度。
他们常常对他人的评价高度敏感,并对失败或拒绝过度反应。
治疗方法:1. 心理治疗:认知行为治疗可以帮助抑郁型人格障碍患者重新评价自己和他人,改变消极思维方式并提高情绪调节能力。
2. 药物治疗:抗抑郁药物可以帮助缓解患者的抑郁症状,提高其日常生活质量。
四、自恋型人格障碍自恋型人格障碍患者通常有强烈的自满感和对自己的过度夸大评价。
他们经常需要别人的赞扬和关注,并常常缺乏对他人的关心与理解。
心理学如何解释和治疗人格障碍
心理学如何解释和治疗人格障碍人格障碍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疾病,它影响着个体的思维方式、感情表达以及人际关系。
本文将介绍心理学对人格障碍的解释,并探讨心理学在治疗该疾病方面的方法。
一、人格障碍的解释人格障碍是指个体的个性特点和行为方式与社会常规相冲突,导致持久的心理困扰和人际关系问题。
心理学认为,人格障碍主要源于人格发展的异常和心理创伤的影响。
1. 人格发展异常:人格是个体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独特和稳定的心理特质总和。
而人格障碍可能在人格发展的不同阶段出现异常。
例如,儿童期早期的心理创伤,如虐待或忽视,可能导致个体在人际交往和情感表达方面出现问题,进而发展为人格障碍。
2. 心理创伤的影响:心理创伤也是人格障碍产生的重要因素。
早期的心理创伤,如儿童期的性侵犯、家庭暴力等,会对个体的人格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这些创伤经历可能使个体形成自我保护的防御机制,进而导致人格障碍的形成。
二、人格障碍的治疗方法了解人格障碍的解释有助于制定正确的治疗方案。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心理学治疗方法。
1. 认知行为疗法(CBT):认知行为疗法是一种通过调整个体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来治疗人格障碍的方法。
该疗法通过帮助个体认识到自己的自我限制和负面思维方式,进而改变其行为模式。
例如,针对边缘人格障碍患者的CBT,可以通过强调情感调节和自我观察来帮助个体建立稳定的人际关系。
2. 辅助疗法:辅助疗法是通过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治疗关系来促进人格障碍治疗的方法。
这种治疗方法强调患者与治疗师之间的信任和合作。
通过与治疗师的互动,患者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并逐渐改变不良的心理模式。
3. 群体治疗:群体治疗是一种让患者在集体环境中分享和表达心理问题的治疗方法。
对于人格障碍患者来说,群体治疗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之间的关系,并从他人的经验中学习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群体治疗还可以提供情感支持和减轻患者的孤独感。
总结:心理学能够对人格障碍进行较为准确的解释,并提供多种治疗方法来帮助患者恢复健康。
人格障碍的症状及心理干预
人格障碍的症状及心理干预人格障碍是一种心理疾病,表现为个体在思维、情感和行为方面出现持久且不适应的模式。
它会对患者的人际关系、工作、学习等多个方面造成负面影响。
本文将介绍人格障碍的常见症状,并提出心理干预的方法。
一、人格障碍的常见症状1. 孤立和回避行为:患者倾向于避免社交场合,缺乏亲密的人际关系。
他们可能害怕接触他人,感到沮丧和孤独。
2. 情绪不稳定:患者常常情绪波动较大,容易激动、易怒或沮丧。
他们对他人的批评或拒绝会过度敏感,导致情绪失控。
3. 反社会行为:患者可能展现出反社会倾向,无视他人的感受和权益。
他们可能有侵犯他人权利的行为,如偷窃、欺骗、操纵等。
4. 焦虑和恐惧:患者常常感到紧张、恐惧和不安全。
他们缺乏自信,对未知的事物或情境感到特别害怕。
5. 自我认同问题:患者可能存在自我认同不稳定的问题。
他们对自己的形象和角色的认同感不强,容易模糊自己的个人特征。
6. 情感冷漠:患者对他人的情感和需要缺乏关注和关心。
他们可能缺乏同情心,对他人的困境漠不关心。
二、心理干预的方法1. 心理治疗:心理治疗是人格障碍的主要干预手段之一。
认知行为疗法、情绪焦点疗法和人际关系疗法等都可以帮助患者增强自我认知、理解自己的情绪,并改善人际交往。
2. 药物治疗:对于一些症状明显的人格障碍,医生可能会考虑使用药物进行治疗。
药物治疗可以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等症状,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3. 社会支持:患者需要得到家庭和社会的关心和支持。
亲人的关爱和理解可以帮助患者建立自信,增强自我价值感。
同时,社会的参与也为患者提供了一个重新融入社会的机会。
4. 自我管理:患者可以通过自我管理来改善自身状况。
他们可以逐步培养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规律作息、适度运动、合理饮食等,以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5. 情绪调节:患者需要学会有效地进行情绪调节,以减轻负面情绪的影响。
例如,他们可以通过练习深呼吸、运动放松等方法来缓解焦虑和压力。
6. 自我认知:患者可以逐渐加深对自己的认识,了解自己的特点和问题所在。
心理咨询师的人格障碍与治疗
心理咨询师的人格障碍与治疗心理咨询师作为一种专业职业,扮演着帮助他人解决心理问题和促进其个人发展的重要角色。
然而,我们不得不承认,即使是经验丰富、受过专业培训的心理咨询师,也可能面临自身的人格障碍。
本文将探讨心理咨询师人格障碍的类型和其对治疗工作的影响,并提出相关的治疗方法。
一、心理咨询师的人格障碍类型心理咨询师的人格障碍种类繁多,其中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类:1. 自恋型人格障碍:自恋型人格障碍的心理咨询师往往自我中心、自大、对客户缺乏关心和同理心。
他们可能会将客户的问题置于次要位置,过分关注自己的形象和表现。
2. 边缘型人格障碍:边缘型人格障碍的心理咨询师常常自卑、情绪不稳定、容易产生强烈的情绪波动。
他们可能会在与客户建立亲密关系时感到焦虑和恐惧,并且在处理情绪时表现出不成熟和不稳定的特点。
3. 避性人格障碍:避性人格障碍的心理咨询师常常对社交场合感到恐惧,避免与人建立深入的关系。
这可能影响他们与客户的互动和建立信任,从而影响治疗效果。
4. 强迫症人格障碍:强迫症人格障碍的心理咨询师通常过于追求完美和秩序,对细节过于苛求。
这可能导致他们过分关注治疗过程中的规则和规范,而忽视了客户的实际需求和情感体验。
二、人格障碍对治疗工作的影响心理咨询师的人格障碍可能对其治疗工作产生负面影响,具体表现如下:1. 态度和立场偏见:心理咨询师的人格障碍可能导致他们对特定类型的客户持有偏见和刻板印象。
这种偏见会影响他们的态度和对待方式,在治疗过程中可能对客户产生不良影响。
2. 缺乏同理心和情感共鸣:心理咨询师的人格障碍可能导致他们缺乏对客户问题的共情和理解。
这可能影响他们与客户建立信任和客户的治疗效果。
3. 治疗目标和方法偏向:心理咨询师的人格障碍可能导致他们在治疗过程中过于关注自己的需求和目标,而忽视客户的实际需求和目标。
这可能使治疗过程偏离轨道,不利于客户的成长和发展。
三、治疗心理咨询师人格障碍的方法针对心理咨询师的人格障碍,下面提出了一些治疗方法和建议:1. 自我反思和自省:心理咨询师应该意识到自身存在的人格障碍,并进行定期的自我反思和自省。
人格障碍与心理治疗测试
人格障碍与心理治疗测试(答案见尾页)一、选择题1. 人格障碍是指在个体发育早期或成年后,出现以情感、人际关系和行为模式显著偏离正常且根深蒂固者为特征的一组精神障碍。
以下哪种类型的人格障碍通常被认为是最严重的?A. 强迫型人格障碍B. 自恋型人格障碍C. 偏执型人格障碍D. 反社会型人格障碍2. 心理治疗是心理咨询师为个体提供的一种专业服务,旨在帮助其解决心理问题、改善心理健康。
以下哪种心理治疗方法主要用于治疗人格障碍?A. 认知行为疗法(CBT)B. 精神分析疗法C. 人本主义疗法D. 家庭系统疗法3. 人格障碍患者通常会表现出一定的固定模式和行为,这些模式和行为在日常生活中可能会对他们的社交关系和工作产生负面影响。
以下哪种情况不是人格障碍患者的典型表现?A. 依赖性强,缺乏独立性B. 情感麻木或情感平淡C. 固执地追求个人权利或利益D. 缺乏同理心和对他人的关心4. 心理治疗师在治疗人格障碍时,通常会采用一些特定的技术和策略。
以下哪种技术被认为是治疗人格障碍的最有效方法之一?A. 艺术治疗B. 认知行为疗法(CBT)C. 人本主义疗法D. 家庭系统疗法5. 人格障碍患者的家庭和社会环境可能会对他们的治疗和康复产生重要影响。
以下哪种因素可能增加人格障碍患者出现功能受损的风险?A. 遗传因素B. 生活压力C. 不良的家庭教育方式D. 缺乏社会支持6. 心理治疗师在治疗人格障碍时,需要评估患者的症状、病史、家庭背景等信息,以便为他们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以下哪种信息对心理治疗师来说是至关重要的?A. 患者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描述B. 患者的亲友提供的信息C. 患者的病历记录和诊断结果D. 患者的个人价值观和人生目标7. 人格障碍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挑战和困难,如抵抗改变、情绪波动等。
以下哪种应对策略是心理治疗师常用的以帮助患者克服这些挑战?A. 给予患者强烈的支持和鼓励B. 帮助患者建立积极的思维模式C. 教育患者掌握新的应对技能D. 与患者一起制定明确的治疗目标和计划8. 人格障碍患者在治愈后,可能需要一段时间的随访和评估,以确保他们的康复进展顺利。
人格障碍的治疗方法
人格障碍的治疗方法人格障碍是一种心理疾病,其症状主要表现为个性特征的异常和行为方式的不稳定性。
治疗人格障碍的方法因症状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一般而言,治疗人格障碍的方法主要包括心理治疗、药物治疗和社会支持等多种综合手段。
下面将详细介绍一些常见的治疗方法。
1. 心理治疗:心理治疗是治疗人格障碍的首选方法,通过与患者的面对面交流,帮助他们了解自己的心理问题,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和想法的不正常性,并逐渐建立积极健康的认知和行为模式。
常见的心理治疗方法包括:- 情绪识别和调节:帮助患者认识并管理自己的情绪,学会适当表达情感。
- 社交技巧训练:通过角色扮演和模拟情景,帮助患者提高与他人的沟通能力和人际交往技巧。
- 自我认知与认知重构:帮助患者了解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认知偏差,纠正自身的消极思维模式。
- 解决问题技巧:帮助患者学会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提高应对困难和压力的能力。
2. 药物治疗:对于一部分人格障碍患者,药物治疗可以缓解一些症状,改善他们的心理状况。
常用的药物包括:- 抗抑郁药物:可改善患者的情绪和情感稳定性,如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和三环抗抑郁药。
- 抗焦虑药物:可减轻患者焦虑和紧张情绪,如苯二氮䓬类药物。
- 抗精神病药物:对于部分具有幻觉、妄想等症状的患者,可以使用抗精神病药物。
需要注意的是,药物治疗只是治疗人格障碍的辅助手段,不能代替心理治疗,且药物的使用需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
3. 社会支持:由于人格障碍患者常常在社交和人际交往方面存在困难,他们需要得到来自家庭、朋友、社会和医疗机构的全面支持。
社会支持的重要性在治疗人格障碍中是不可忽视的。
社会支持可以包括如下内容:- 家庭支持:家人的理解和关心对患者的康复非常重要,他们可以帮助患者建立稳定的生活环境和加强治疗的依从性。
- 朋友支持:患者可以通过参与社交活动、加入兴趣小组等方式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获得互助和支持。
- 心理治疗小组:参加心理治疗小组或支持团体,与其他人格障碍患者分享经验、交流情感,互相支持和帮助。
心理学中的人格障碍与心理治疗
心理学中的人格障碍与心理治疗人格障碍是指个体长期以来存在的刚性和持久的行为模式,这些行为模式与个人文化中的期望和社会规范不协调,且其影响强烈到导致许多不同方面的功能受损。
人格障碍可以严重干扰一个人的社交、职业和个人功能。
心理治疗在处理人格障碍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本文将探讨心理学中的人格障碍及其与心理治疗的关系。
1. 人格障碍的种类(1)边缘型人格障碍:边缘型人格障碍的人常常表现出情感不稳定、自我形象不清、消极的自我形象等特征。
他们经历着一系列的关系困扰,容易产生恐惧和抑郁情绪。
心理治疗中,使用认知行为疗法和心理动力疗法等方法来帮助他们建立更健康的自我认知和情感调节机制。
(2)避让型人格障碍:避让型人格障碍的人往往表现出对人际关系的强烈回避和社交不适应。
他们容易感到内心的孤独和无助。
治疗中,倾听和理解是关键,帮助他们建立安全感和积极的人际互动技巧。
(3)反社会型人格障碍: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的人常常表现出缺乏责任感、缺乏同情心和冷漠等特征。
他们容易陷入冲动和攻击性行为。
治疗方法主要集中于建立道德意识和改变行为模式。
2. 心理治疗的方法(1)认知行为疗法:认知行为疗法通过调整不健康的思维和行为模式,帮助人格障碍患者建立更健康的认知和行为方式。
这种治疗方法注重个体对自己思想和行为的观察和评估,逐渐引导他们改变自己的观念和行为。
(2)心理动力疗法:心理动力疗法旨在通过分析个体的潜意识和无意识过程,揭示和解决患者内心深层的冲突和障碍。
这种治疗方法注重通过探索患者的过去经历和个人成长来理解其人格障碍的根源,并帮助他们解决这些问题。
(3)社交技能训练:社交技能训练是一种以增加患者社交技能和改善人际互动为主要目标的治疗方法。
通过模拟真实场景,患者可以学习如何与他人沟通、交流和解决冲突。
3. 心理治疗的效果心理治疗在处理人格障碍中具有积极的效果。
通过与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合作,患者可以增强对自己的认识和理解,改变不健康的思维和行为模式,并建立更健康的人际关系。
双重人格障碍的心理治疗和人格整合
双重人格障碍的心理治疗和人格整合心理治疗和人格整合是双重人格障碍患者重要的治疗方式。
双重人格障碍(Dissociative Identity Disorder,简称DID),也被称为多重人格障碍,是一种严重的心理疾病,表现为一个人的人格分裂成两个或更多个独立的身份或个体状态。
这些身份或个体状态之间可能存在差异巨大的记忆、行为、情绪和态度等特征。
本文将介绍双重人格障碍的心理治疗和人格整合的方法和原理。
I. 心理治疗心理治疗是双重人格障碍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
通过与患者进行面对面的心理咨询和治疗,旨在帮助患者理解、接受和调整其不同人格状态,并优化其生活功能。
A. 个体心理治疗个体心理治疗是指患者与治疗师一对一展开的心理治疗过程。
治疗师通过与患者建立稳定的治疗关系,积极倾听患者的内心世界,深入了解各个人格状态的形成、功能和相互关系。
在治疗过程中,治疗师采用不同的治疗技术,如认知行为疗法、心理动力学疗法、情绪焦点疗法等,帮助患者解决内心冲突和应对困难情绪,逐渐减少不同人格状态之间的冲突和混乱。
B. 家族心理治疗家族心理治疗是指治疗师与患者及其家人一起参与的治疗过程。
由于双重人格障碍对患者的社交功能和家庭生活构成较大冲击,因此家族心理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治疗师通过与家人交流,理解家庭中不同人格状态的影响和相互关系,帮助家庭成员减少对患者的负面情绪和压力,共同支持和理解患者的治疗过程,并提供家庭功能的重建和改善的建议。
II. 人格整合人格整合是双重人格障碍治疗的关键目标之一。
人格整合是指将不同人格状态之间的界限和差异逐渐合并,形成一个相对统一和一致的人格结构。
虽然人格整合的过程复杂且时间较长,但是它可以帮助患者减少分裂的症状和困扰,提高个体的整体功能。
A. 逐渐合并人格状态逐渐合并人格状态是人格整合的关键步骤之一。
治疗师通过与患者建立个体心理治疗的稳定关系,引导患者逐步意识到不同人格状态之间的联系和相互依存关系。
人格障碍的分类与心理疗法
人格障碍的分类与心理疗法人格障碍是指人的个性特点与行为方式出现明显异常或不适应,影响社交关系和职业发展。
根据美国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DSM-5)的分类标准,人格障碍可以分为三个集群,每个集群包含多个具体类型。
同时,心理疗法是常见的治疗人格障碍的方法之一。
本文将详细介绍人格障碍的分类与心理疗法。
一、集群A:怪僻或奇特型集群A的人格障碍主要特点是个人与他人之间的互动和社交行为异常。
根据DSM-5,该集群包含三种类型:偏执型人格障碍、孤独型人格障碍和妄想型人格障碍。
1. 偏执型人格障碍偏执型人格障碍的人持有强烈的怀疑他人和自己的想法、动机、意图的观念,常常解释他人行为为有敌意或欺骗性的。
心理疗法中的认知行为疗法(CBT)可以帮助他们挖掘负面思维模式并改变其行为。
2. 孤独型人格障碍孤独型人格障碍的人往往显得冷漠、远离社交,并且对亲密关系缺乏兴趣。
心理疗法中的群体治疗可以帮助他们建立和发展社交技巧,改善人际关系。
3. 妄想型人格障碍妄想型人格障碍的人常常怀疑他人对其有恶意,并陷入一种持久性的妄想系统中。
心理疗法中的认知疗法和现实疗法可以帮助他们减少或改变这些错误的信念,提高他们的功能水平。
二、集群B:情感不稳定型集群B的人格障碍主要特点是情绪不稳定和不良的个人行为控制。
这个集群根据DSM-5包含四种类型:边缘型人格障碍、反社会型人格障碍、强迫型人格障碍和多重人格障碍。
1. 边缘型人格障碍边缘型人格障碍的人为了避免孤独和背叛,常采用自毁行为,情绪波动大。
心理疗法中的边缘型人格障碍的治疗可以采用方案性短期治疗(STEPPS),帮助他们学习情绪调节和应对技巧。
2. 反社会型人格障碍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的人常常表现出冷漠、缺乏同情心,违反社会规范。
心理疗法中的认知行为疗法和替代性冲突疗法可以帮助他们识别和改变不良行为模式。
3. 强迫型人格障碍强迫型人格障碍的人注重完美主义和控制,对自己和他人要求极高,常表现出顽固和刻板的个人行为方式。
心理学对人格障碍的诊断和干预
心理学对人格障碍的诊断和干预人格障碍是一种心理疾病,可以对个人的日常功能造成显著的负面影响。
心理学作为研究和理解人类心理过程的科学,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不仅可以帮助人们诊断人格障碍,还可以通过干预措施帮助患者改善其生活质量。
本文将探讨心理学在人格障碍诊断和干预方面的应用。
一、人格障碍的诊断人格障碍的诊断是基于心理学对其症状和特征的准确理解。
根据《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DSM-5)的定义,人格障碍是由个人思维、情感和行为方面的异常模式所构成的。
心理学家通过以下几种方法来进行人格障碍的诊断。
首先,心理学家会通过临床访谈来了解患者的症状和表现。
他们会询问患者的家庭背景、社交功能以及日常生活中的困扰,以便获得全面的了解。
通过观察患者的行为、情绪和言语,心理学家可以初步判断是否存在人格障碍的可能性。
其次,心理学家还会使用标准化问卷和测试工具来辅助诊断。
这些问卷和测试通常包括对患者个性特征、情绪状态和行为模式的评估。
通过分析患者的测试结果,心理学家可以更准确地确定是否存在人格障碍,并进一步进行分类和诊断。
最后,心理学家还可以借助他人的观察和描述来评估患者的行为和表现。
这些他人可能包括患者的亲属、朋友和同事等。
他们的观察和描述可以提供额外的线索,帮助心理学家更全面地了解患者的人格障碍特征。
总的来说,心理学在人格障碍的诊断方面使用多种方法,通过临床访谈、标准化问卷和他人观察等手段,综合分析患者的症状和特征,从而准确诊断人格障碍。
二、人格障碍的干预心理学在人格障碍的干预方面充分发挥着其专业优势,通过不同的干预措施帮助患者改善其生活质量并减轻症状。
首先,心理治疗是人格障碍干预的重要手段之一。
认知行为疗法被广泛应用于治疗人格障碍。
通过帮助患者了解和改变其消极的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心理治疗可以帮助患者减少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提高其应对压力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偏执型人格障碍
(二)临床表现
偏执型人格障碍主要表现猜疑和敏感。 (三)诊断标准
(四)心理行为指导
1、家庭治疗
2、合理情绪疗法(RET)
3、娱乐疗法
五、分裂型人格障碍
这一种以观念、外貌和行为奇特,以及人际关系有明显
缺陷,且情感冷淡为主要特点的人格障碍。分裂型人格 一般在童年早期开始,长期存在,但并非终生如此。 (一)发病原因 分裂型人格障碍的形成一般与人的早期心理发展有很大 关系。 (二)临床表现 最显著的表现是缺乏感情上的温暖和交流。 (三)诊断标准 (四)心理行为指导 1、家庭治疗 2、行为治疗 3、集体治疗
二、强迫型人格障碍
(二)临床表现 这类人的特征为犹豫不决,好怀疑和按部就班。最显
著的是无法适应新情况,其观点僵硬,看问题的方法 一成不变。 强迫型人格障碍受强烈刺激或持续的精神压力,容易 导致强迫性神经症,而强迫性神经症患者病前72%具有 强迫性人格。 (三)诊断标准 (四)心理行为指导 1、森田疗法 2、逐步松弛法 3、思维阻断疗法
六、冲动型人格障碍
这是一种以行为和情绪具有明显冲动性为主要特点的人格障碍,
又称暴发型或攻击型人格障碍。 (一)发病原因 不合理的教养以及环境中其他不良因素的影响,在冲动型人格障 碍的形成上占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此类人家族中往往有同样患者,其遗传本质尚未明。围产期损伤、 婴儿惊厥、头部外伤、脑炎、多动症可为致病因素。 (二)临床表现 可分为主冲动型人格改变和被动攻击型形式。 (三)诊断标准 (四)心理行为指导 1、提高认知 2、系统脱敏治疗
第11章
人格障碍与心理治疗
主讲 李东斌
赣南师范学院 教育科学与技术系
第碍的含义、成因\特点及
诊断标准;
2、了解人格障碍的各种临床类型及治疗。
第一节
人格障碍概述
人格障碍是一组以人格结构和人格特征偏离政党为特
征的精神障碍,患者对环境适应不良,明显影响社交 和职业功能,患者自己感到痛苦。 人格异常就是在某种不健全的先天素质特点的基础上, 在后天的不良社会文化环境因素的影响下造成的人格 发展上的病态或人格结构的破坏,而出现的格结构的 内在不协调,或者说是对正常人格的偏离。人格发展 的内在不协调,可以表现在认识能力、情绪反应和意 志行为三个方面的活动发展的不协调。可以表现为理 智活动和本能情绪反应活动发展的不协调;也可以表 现为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之间发展的不协调。这种人 格发展的不协调若是有极端的表现就是异常心理现象 了。 有些人把人格障碍看成精神病,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于男性,由于具有偏执人格的人很少有自知之明,对 自己的偏执行为持否定态度,很少求助于医师,因此 在人口中的数目不详。 偏执型人格障碍的形成过程是漫长的,有的终生如此, 有的可能是精神分裂症的先奏。 (一)发病原因 不论素质和遗传所起作用如何,后天环境中的不良影 响,如童年的精神创伤,不和谐的家庭关系,不合理 的教养以及环境中其他不良因素等影响,在偏执型人 格障碍的形成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二、人格障碍的特点
(1)一般在青春期开始,如系男性可以更早发生,多
数在儿童或少年期则表现出异常性格。 (2)心理发展和发育极不协调、极不平衡,具体表现, 一是在心理活动中的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行为 过程三者的发展不协凋;二是理智活动和本能情绪活 动两者互不协调;三是在整体思维活动中的形象思维 和抽象思维发展不平衡,不协调;四是高级情感活动 和低级情绪活动的发育不平衡、不协调。 (3)对自己的人格障碍缺乏自知力,以致不能从过去 的生活经验中吸取教训,有些虽然能察觉自己人格缺 陷所造成的困难,但却始终不能以正确的认识来有效 地改正它。
人格障碍分为8种
(1)偏执型人格障碍 (2)分裂样人格障碍 (3)反社会型人格障碍 (4)冲动型人格障碍 (5)表演型人格障碍 (6)强迫型人格障碍 (7)其他型人格障碍 (8)未定型人格障碍
一、形成原因
大量的研究资料和临床实践表明,生物、心理、
社会环境等方面因素都会对人格形成产生影响。 因此认为,人格障碍在某种不健全的先天素质, 或在后天不良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下形成,或 两种情况兼而有之。 (一)遗传因素 (二)病理生理因素 (三)社会文化环境因素
二、强迫型人格障碍
强迫型人格障碍的主要特征就是要严格和完美,容易
把冲动理智化,具有强烈的自制心理和自控行为。
(一)发病原因 强迫型人格的形成除与家庭遗传史有关系外,家庭教
育和社会环境影响有着重要作用。有些患者的父母, 即具有强迫性格,对患者则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有的 父母管教过分严厉、苛刻,要求子女严格遵守规范, 决不准自行其是,造成孩子做事谨小慎微,优柔寡断, 过分琐碎细致,务求一丝不苟,事前反复推敲,事后 追悔自责。
一、反社会型人格障碍
(二)临床表现
反社会型人格障碍主要表现为缺乏正常的人间爱、冲动性行为、
缺乏罪责感,以及不吸取经验教训。 这类人对自己的人格缺陷缺乏知觉,一般不能主动寻求医生帮助, 门诊极少见。 (三)诊断标准 (四)心理行为指导 由于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病因相当复杂。目前对此症的治疗尚缺乏 有效的办法。实践中发现,对那些由于环境影响形成的、程度较 轻的患者,心理医生进行一般性的指导和支持还是需要的。治疗 者可以帮助患者提高认知,使其了解自己的行为对社会性的危害, 提高患者的道德和法律意识,以及责任感、义务感,使他们担负 起对家庭、社会的责任,使他们明白什么事可以做,什么事不能 做,努力增强控制自己的行为能力。
二、人格障碍的特点
(4)人格障碍一旦形成后就比较恒定
不易改变、延续于整个成年阶段,到晚 年可渐趋缓和,通常药物治疗收效甚微, 矫正困难。 (5)以自我为中心,把个人利益放在 首位,不关心他人,不考虑别人的需要, 缺乏道德感和责任心,其行为只由自己 的需要来决定,而从不考虑社会或他人 是否能满足其需要,因而导致环境适应 不良和人际关系紧张。
后天环境的不良因素是形成异常人格的外因。障碍患
者的异常情绪反应与行为方式,都是儿童生长过程中 习得的,儿童期间单纯通过观察、模仿,即可习得许 多情绪反应和行为方式,包括一些社会适应不良的行 为,并可通过条件反射机制而巩固下来。追朔人格障 碍患者的童年,常可发现不良环境对其人格偏离所产 生的影响。家庭成员间特别是父母间关系不和谐,对 儿童影响极大。父母感情破裂或离婚,家庭成员间经 常争吵以及家人酗酒、道德败坏和违法乱纪者,往往 对孩子的个性发展带来危害。儿童不合理教养可导致 人格的病态发展。儿童的人格有较大的可塑性,某种 特殊的社会文化环境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可能是形成 人格障碍的又一重要因素。可以说,人格障碍和正常 人格一样都有着同样的相关因素和同样的形成过程。 恶劣的社会环境和不合理的社会制度是造成人格障碍 的温度床。
三、表演型人格障碍
这是一种以过分感情用事或夸张言行以吸引
他人注意为主要特点的人格障碍。此型人格 障碍女性较多见。 (一)发病原因 (二)临床表现 (三)诊断标准 (四)心理行为指导 1、认知疗法 2、行为塑造法 3、升华作用
四、偏执型人格障碍
这是一种以猜疑和偏执为主要特点的人格障碍。多见
三、人格障碍的诊断标准
(一)症状标准 (二)严重程度标准
(三)病程标准
(四)排除标准
第二节 人格障碍的临床类型与心理治疗
一、反社会型人格障碍 反社会型人格障碍又称无情型人格障碍或社会
性病态、悖德性人格等,在人格障碍的各种类 型中,反社会型人格障碍提心理学家和精神病 学家所最这重视的,是以行为不符合社会规范 的主要特点,以高度的攻击性,缺乏羞愧感, 不能从经历中取得经验教训,行为受偶然动机 驱使,社会适应不良等行为特征的一种人格障 碍。
一、反社会型人格障碍
(一)发病原因
一般认为,家庭破裂,儿童被父母抛弃和受到歧视,从
小缺乏父母在生活上和感情上的照顾和爱护,是反社会 型人格形成和发展的主要社会因素。其中包括两种含义, 其一,父母对孩子冷淡,情感上疏远,这就使儿童不可 能发展人际之间的温暖、热情和亲密无间的关系。其二, 指父母的行为或父母对孩子的要求缺乏一致性。 同时,生物遗传因素和病理生理因素在反社会型人格障 碍形成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不容忽视。 反社会型人格障碍是在某种不健全的先天素质基础上, 在后天不良家庭、社会环境因素影响而形成的。在形成 过程中,是以先天素质占主导地位,还是后天影响因素 占主导地位常因人而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