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柱和圆锥第二课时
圆柱与圆锥(第二课时)
圆柱与圆锥(第2课时)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17-18页教学目标:1. 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圆柱和圆锥的特点,进一步加深对它们区别的认识。
2. 通过动手操作,知道圆柱的侧面展开得到一个长方形,圆锥的侧面展开是一个扇形。
3. 发展空间观念,为下面学习表面积和体积做准备。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谈话: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步认识了圆柱圆锥,下面我们先来复习一下上节课的知识,再来做些练习。
1、圆柱和圆锥的特点是什么?它们各部分的名称是什么?(点名让学生回答)2、圆柱和圆锥的区别是什么?(点名让学生回答)3、动手操作延伸上节课内容,让学生拿出用纸做的圆柱和圆锥,然后沿着圆柱侧面的一条高剪开,沿着圆锥侧面的一条直线剪开,看看得到什么形状?学生集体交流。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旧知,对上节课的知识进行回顾整理延伸,起到很好的铺垫作用,便于学生更准确的进行下面的练习。
二、巩固练习:1、填空。
(1)圆柱的上、下两个面叫做( ),它们是( )的两个圆。
(2)圆柱有一个()面,叫做侧面。
圆柱两底之间的()叫做高。
一个圆柱有()条高。
(3)圆柱的侧面沿着它的一条()展开,可以得到一个长方形。
它的长等于圆柱底面的(),宽等于圆柱的( )。
(4)把圆锥的侧面展开,可以得到一个()形。
(5)圆锥的底面是个(),侧面是个()。
从圆锥的()到()的距离是圆锥的高。
一个圆锥有()条高。
2、判断题。
(对的在括号内打“√”,错的在括号内打“×”。
)(1)圆柱的侧面展开图一定是长方形。
()(2)圆柱两底面之间的连线叫作圆柱的高。
()(3)如果一个圆柱的侧面展开是正方形,它的底面周长和高一定相等。
()(4)圆柱圆锥的侧面展开都是长方形。
()(5)圆柱和圆锥的高都有无数条。
()【设计意图】以上练习是认识圆柱圆锥的基本练习,不同的题型,旨在拓宽学生的练习广度,使学生能灵活掌握圆柱圆锥的特征,会很快的区分他们,教师在授课时要注意学生做题的正确率,使大部分学生都能掌握这部分知识。
第3单元 圆柱与圆锥 第2课时 圆锥的体积(1)
第3单元圆柱与圆锥
第2课时圆锥的体积(1)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使学生自主探索出圆锥体积和圆柱体积之间的关系,初步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并能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圆锥的体积.【教学重难点】
重难点:1、理解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2、计算圆锥的体积.
【教学过程】
一、问题引入
1、提出问题.
出示一个铅锤,并提问:你有办法知道这个铅锤的体积吗?
2、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板书课题:圆锥的体积)
二.新知探究
1、教学例2.
(1)回忆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2)圆锥的体积该怎样求呢?能不能也通过已学过的图形来求呢?
(3)实验探究
拿出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各一个,先在圆锥里装满水,然后倒入圆柱.让学生注意观察,倒几次正好把圆柱装满?
(4)讨论探究.
1(5)引导归纳.圆锥的体积是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的体积的
3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34页“做一做”第1题.
2、完成练习六的第1~6题.。
(说课稿)第二单元 圆柱和圆锥第2课时(1)-六年级数学下册 (苏教版)
说课稿-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第2课时(1)-六年级数学下册(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了解圆锥的定义和特点;2.掌握圆锥侧面积的计算方法;3.进一步强化圆柱和圆锥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1.圆锥的定义和特点;2.圆锥侧面积的计算方法。
三、教学难点1.圆锥侧面积计算的桥梁作用;2.圆柱与圆锥之间的关系。
四、教学准备1.黑板、粉笔;2.课件、电脑;3.教材(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示意图引入圆锥,让学生对圆锥有基本的了解;•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入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2. 讲解圆锥的定义和特点•通过课件展示圆锥的定义和图片,让学生对圆锥的概念进行直观理解;•解释圆锥的特点,强调其底面为圆,侧面为三角形。
3. 讲解圆锥侧面积的计算方法•先通过几何形状的分解,将圆锥变为扇形和三角形,引导学生发现侧面积的计算公式;•讲解侧面积的计算方法,通过例题演示。
4. 圆柱与圆锥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思考圆柱和圆锥的相似之处和差异之处;•通过讲解圆柱与圆锥相似的特点,强化其几何性质。
5. 练习与巩固•通过课件展示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巩固;•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提高其解题能力。
6. 展示和总结•展示学生练习题解答,并对错误的解答进行分析教育;•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和解题技巧。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对于学生来说比较抽象,需要立足于基础知识,逐渐引入圆锥的相关概念;•在讲解侧面积计算方法时,需要倡导思维独立性,让学生自己发现规律,提高其综合运用能力;•在练习环节中,需要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针对性的教学手段,加强基础知识的巩固。
六年级数学下册第3单元圆柱与圆锥1圆柱第2课时圆柱的认识2教学案新人教版
第2课时圆柱的认识(2)教学内容教材第19页例2。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明确圆柱的底面、圆柱的高与圆柱的侧面展开图之间的关系,建立圆柱的几何模型。
过程与方法1.经历“形象——表象——抽象”的过程,体验从实物中抽象出图形的学习方法。
2.经历圆柱侧面展开的操作过程,体验比较、发现、归纳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精神,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重点、难点重点理解圆柱侧面展开图与圆柱的关系。
难点认识圆柱侧面展开图,理解圆柱侧面展开图与圆柱各部分的关系,建立圆柱的空间概念。
教法与学法教法结合实物,质疑引导。
学法观察比较,自主探究。
教学准备学具准备:纸质圆柱实物,或侧面有包装纸的圆柱。
教具准备:PPT课件。
一、引入新课。
1.圆柱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2.圆柱的高有几条?3.师:今天,我们进一步来学习圆柱的特征(板书标题)。
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1.指出圆柱的三个面,并画出高。
二、自主探索,体验新知。
感知圆柱侧面展开图的形状。
(1)出示教材第19页例2:师问:圆柱的侧面展开会是什么形状?猜一猜。
(2)动手操作:将圆柱侧面剪开,或将商标纸取下来,打开观察:圆柱侧面是什么形状?师巡视,指导。
(3)生汇报操作结果并展示①圆柱的侧面展开图可能有三种情况: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
②课件展示三种不同的展开图。
(4)师提问:将圆柱的侧面沿高展开,得到一个长方形和两个同样大小的圆,那么同学们思考一下,任意两个相同的圆和一个长方形也可以组成一个圆柱吗?(课件出示两个大小完全相同的圆和任意一个长方形)动手试一试,拼一拼。
(5)师引出:既然不是,那要满足怎样的要求才能组成一个圆柱呢?我们来结合实物和课件展示,探究展开后得到的长方形和圆柱的关系。
①长方形的长是圆柱的哪部分?宽呢?②明确结论。
师板书:(1)学生小组讨论可能会是什么形状。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操作任务。
(3)学生交流汇报,并说说怎样剪的。
(4)同学们思考讨论,动手操作,回答问题:不是。
(教案)第二单元 圆柱和圆锥第2课时(1)-六年级数学下册 (苏教版)
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第2课时(1)-六年级数学下册(苏
教版)
一、教学目标
1.理解圆柱和圆锥的基本概念;
2.掌握计算圆柱和圆锥的面积和体积的方法;
3.发现圆柱和圆锥的应用。
二、教学重点
1.计算圆柱和圆锥的面积和体积的方法;
2.圆柱和圆锥的应用。
三、教学难点
1.圆柱和圆锥的应用;
2.建立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
四、教学步骤
1. 课前预习
请同学们在课前预习本课内容,了解圆柱和圆锥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
2. 热身练习
教师出示几道与圆柱和圆锥相关的数学问题,让同学们在黑板上做题,并解释答题过程和解法。
3. 讲解圆柱和圆锥的基本概念
教师在黑板上讲解圆柱和圆锥的基本概念,例如:底面、侧面、母线、直母线等。
4. 讲解计算圆柱和圆锥的面积和体积的方法
教师在黑板上讲解计算圆柱和圆锥的面积和体积的方法,并举例子让同学们跟着做。
例如:圆柱的面积和体积公式,圆锥的侧面积、底面积和体积的公式等。
5. 案例分析
教师给同学们提供一些与圆柱和圆锥相关的案例,让同学们分组讨论如何应用已学知识解决问题。
6. 总结回顾
教师对本课所学的知识进行总结回顾,并强调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中。
五、教学评价
教师可以采用课堂练习、小组讨论等方式对同学们进行教学评价。
要求同学们能够使用正确的方法计算圆柱和圆锥的面积和体积,并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六、家庭作业
让同学们回家练习圆柱和圆锥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并以生活中的应用场景为例自行编写应用题。
(说课稿)第二单元 圆柱和圆锥第2课时(2)-六年级数学下册 (苏教版)
说课稿
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第2课时(2)- 六年级数学下册(苏教版)
一、教学目标
本节课旨在通过引导学生利用已学知识,探究圆柱和圆锥的侧面积公式,并能灵活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
1.掌握圆柱和圆锥的侧面积公式。
2.能灵活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设计
A. 热身
通过图片展示,让学生回忆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圆柱和圆锥的表面积公式,以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B. 导入
在黑板上画出一个圆锥和一个圆柱,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算圆锥和圆柱的侧面积。
C. 探究
1.圆柱
引导学生想象将圆柱展开成矩形,并画出图示。
通过对比圆柱和矩形的侧面积,带领学生推导圆柱的侧面积公式:$S=2\\pi rh$。
2.圆锥
引导学生将圆锥展开成一个扇形和一个三角形,并画出图示。
通过对比圆锥和扇形的侧面积,带领学生推导圆锥的侧面积公式:$S=\\pi r l$。
D. 讲练结合
通过板书公式和讲解例题,梳理概念,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公式的运用方法,提高解题能力。
E. 拓展
让学生自主搜索拓展资料,了解圆锥和圆柱的应用领域,丰富知识面。
四、教学策略
本节课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公式,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通过默读脑图的方法,展现知识之间的联系,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五、教学评价
通过高频率的预测题,及时反馈学生学习效果,帮助学生发掘问题,提高学生的分析思考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同时,教师对于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评价也应该是全面的,包括评估学生的思辨能力、合作与交流能力等。
六年级数学下册第3单元圆柱与圆锥1圆柱第2课时圆柱的认识2教案新人教版
六年级数学下册第3单元教案第2课时圆柱的认识(2)教学内容教科书P19例2,完成教科书P20“练习三”中第2~5题。
教学目标1.认识圆柱的侧面及其展开图,并掌握侧面展开的长方形与圆柱相对应部分的关系。
2.通过自主探索,动手操作,顺利完成由曲面到平面的转化,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掌握圆柱的侧面展开图与圆柱的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圆柱的侧面展开图与圆柱的关系,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准备课件,剪刀,自制的圆柱或卫生纸筒。
教学过程一、回忆圆柱的特征,导入新课师: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圆柱,圆柱由哪几个面围成?说一说这几个面的特点。
【学情预设】预设1:圆柱由3个面围成,分别是2个底面和1个侧面。
预设2:底面是圆,是平面,侧面是曲面。
师:请你拿起准备的圆柱,指一指它的侧面。
(学生指出圆柱的侧面。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一下圆柱的侧面展开图。
[板书课题:圆柱的认识(2)]【设计意图】通过谈话,引导学生回顾圆柱面的特征,指一指圆柱的侧面,自然而然地导入新课。
二、自主探索,认识圆柱的侧面教学笔记1.验证猜想,获取初步活动经验。
(1)师:伟大的发现多源于猜想,请大家猜想一下,圆柱的侧面展开能得到什么形状?【学情预设】圆柱的侧面展开可能得到长方形、正方形或平行四边形。
师:请同学们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圆柱,动手剪一剪,验证你的猜想是否正确。
验证之前,先想一想可以怎样剪。
【学情预设】预设1:直接用剪刀剪开。
预设2:可以先在圆柱的侧面上画一条直线,再沿着这条直线剪开。
预设3:可以沿着圆柱的高剪开。
预设4:可以用手撕开。
(2)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操作,完成后展示交流。
【学情预设】师:同学们用不同的剪法将圆柱的侧面剪开,大家看,与你的猜想是一样的吗?(引导学生说出圆柱的侧面展开可能会得到长方形、平行四边形、正方形和不规则图形。
)【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猜想到验证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完成曲面到平面的转化,发展空间观念。
六年级下数学教案-第2 课时 圆柱与圆锥的认识 北师大版
六年级下数学教案-第2 课时圆柱与圆锥的认识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理解圆柱和圆锥的定义。
2.掌握圆柱的公式: 圆柱的体积和表面积公式。
3.掌握圆锥的公式: 圆锥的体积和表面积公式。
4.能够虚席以待探索圆锥与圆柱之间的关系。
5.培养同学们的数学思维,加强其对数学的认识和兴趣。
二、教学重点1.理解圆柱和圆锥的定义。
2.掌握圆柱和圆锥的公式。
三、教学难点1.圆锥与圆柱之间的关系。
2.探究圆柱和圆锥的相似性质。
四、课前准备1.了解圆柱和圆锥。
2.复习相关公式。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1.引入圆柱和圆锥的概念,让同学们大致了解圆柱和圆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讲解。
2.教师讨论现实生活中圆柱和圆锥的应用,并与同学们讨论相关问题。
2. 正式环节1.向同学们介绍圆柱和圆锥,并讲解它们的定义。
2.解释圆柱的公式: 圆柱的体积和表面积公式。
3.解释圆锥的公式: 圆锥的体积和表面积公式。
4.虚席以待探索圆锥与圆柱之间的关系。
同学们可以自己任意选择一个方向进行讨论。
5.讨论圆柱和圆锥的相似性质,并举出实例进行说明。
3. 练习环节1.由教师出示一些例题,让同学们尝试运用公式和求解方法进行计算和分析。
2.课堂上让同学们自行组成小组,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解答。
4. 总结环节1.教师概述本节课的内容和重点。
2.提醒同学们今后在学习中勤于思考,多参与讨论和交流。
六、教学参考1.王方,李想,刘顺义主编,2021年,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王方,张伟,刘顺义主编,2020年,数学6年级下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七、思考题1.如何用圆柱体积公式求解圆柱的体积?2.如何用圆锥表面积公式求解圆锥的表面积?。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圆柱和圆锥》第二课时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圆柱和圆锥》第二课时教案第二课时圆柱和圆锥教学目标:1、使学生学会通过假设和调整来解决问题,进一步的提升思维水平。
2、在运用假设和调整来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假设与调整的多样性。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会,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重点难点:学会假设和调整的策略来解决问题,并体会假设与调整的多样性。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运用已学的多种策略来解决问题,通过对条件的进一步分析和转化,使一个问题多种思维、多种解法。
今天我们连续来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
(板书课题:假设的策略)二、探究新知1、教学例2(课件出示例2)全班42人去公园划船,租10只船正好坐满。
每只大船坐5人,每只小船坐3人。
租的大船、小船各有多少只?提问:解决那个问题,你预备选择什么策略?学生小组讨论。
画图法。
先画10只大船坐50人,再去掉多的8人。
列举法。
从大船有9只、小船有1只开始,有序列举。
并填写右表。
(1)列表假设。
假设大船和小船同样多,那么我们要如何调整算出大船和小船各有多少只?①出示表格。
②借助表格调整。
第一步:假设租5只大船和5只小船,就会比42人少2人。
第二步:还少2人,也确实是这2人还没有上船,那要让这2人也坐上船,大船和小船的数量应该如何调整?先想一想,再在小组里交流方法,然后在表中填一填。
第三步:集体交流,得出方法引导摸索:少了2人,需要把一些小船调整为大船,一条小船调整为一条大船能够多坐2人,22=1(条),因此调整为小船4条,大船6条。
②检验结果。
学生口答检验方法。
三、巩固练习1、完成第29页练一练。
(1)引导学生先用第一种方法,依照要求提示动手操作,独立完成。
(2)用列表假设的方法再进行摸索练习。
学生交流,并汇报方法。
2、完成练习五第4题。
依照题中所给的假设学生自主调整,并汇报调整方法。
四、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明白了哪些解决问题的策略?你有哪些收成?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专门难做到恰如其分。
圆柱和圆锥的体积(第二课时)
圆柱和圆锥的体积(第二课时)一、串联情境唤醒旧知。
1.谈话:同学们,上节课我们通过研究冰淇淋盒的体积问题,学会了如何求圆柱的体积。
你能说说如何求圆柱的体积吗?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出的?2.口答练习:你能借助公式计算下面圆柱的体积吗?(1)底面半径15厘米,高8厘米。
(2)底面直径6米,高18米。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公式,唤起学生的回忆,为下面利用公式解决打下基础。
二、巧用公式,解决问题。
1.出示课后练习第3题。
在美国加利福尼亚洲发现了一棵高达142米的巨衫。
它的树干上下几乎一样粗,横截面周长约是38米。
师谈话:你能提出什么问题?生:树干的体积会是多大呢?师:知道了树干横截面的周长,该如何求体积呢?2.学生独立解答。
3.交流算法。
4.师生总结解决此类问题的步骤:(1)根据周长求出底面的半径。
(2)根据半径求出底面的面积。
(3)根据体积公式求出树干的体积。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确已知圆柱底面周长,求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
三、综合练习,统一公式。
1.出示课后练习第10题:计算下面图形的体积。
2.交流算法。
3.师谈话:你能把上面三种图形的体积公式统一成一个吗?引导发现:体积=底面积×高【设计意图】:通过计算,发现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的体积公式可以统一成一个,感受到它们之间的密切联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四.拓展练习,提高能力。
1.出示练习第12题。
引导学生发现:体积相等、底面积也相等的圆柱和圆锥,圆锥的高是圆柱高的3倍。
2.出示练习13题。
(1)用62.8厘米的边长做圆柱形小桶的底面周长,47.1厘米的边长做圆柱小桶的高。
(2)用47.1厘米的边长做圆柱形小桶的底面周长,62.8厘米的边长做圆柱小桶的高。
3.课后思考:练习第14题。
【设计意图】:在拓展练习中提高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后反思:灵活解决圆柱的实际问题,还需要加强练习。
第三课时教学目标:在现实生活中,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活动,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的体积》圆柱与圆锥(第2课时)
由v r 2h得
1升 1000 毫升
3.14 32 11
932 .58 1000
3.14 9 11 310.8( 6 cm3) 310.86(ml)
答:这些果汁够明明 和客人每人一杯。
新知应用
一根圆柱形木料底面半径是0.2m,长5m.如果 做一张课桌用去木料0.02m3。这根木料最多 能做多少张课桌?
3.14 42 10
8cm
498ml 3.141610
502.(4 cm3)
10cm
502.4(ml)
因为502.4大于 498,所以杯子 能装下这袋牛奶。
新知应用
明明家里来了两位小客人,妈妈冲了1升果
汁。用的杯子底面直径6cm,高11cm,这些果
汁够明明和客人每人一杯吗?Fra bibliotek解:6 2 ( 3 cm) 3 310 .86 932 .5(8 ml)
变,则体积扩大到原来的2倍; √
(2)一个圆柱的高扩大为原来的2倍,底面积缩 小为原来的1/2,它的体积不变;√
(3)如果两个圆柱的体积相等,那么它们一定是 等底等高; ×
能力提升2
把一个高是2dm的圆柱截成两个小圆柱之后, 表面积增加了18cm2 ,原来圆柱的体积是 (180)cm3
当堂小结
利用圆柱的体积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时 要注意对公式的灵活使用,注意审题仔细。 弄清楚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三者之间的关系。
上
下
能力提升
两个圆柱体的底面积相等时,高越长的体积越大。 底面积相等时,体积之比等于(高之比 )。
下
上
能力提升
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 两个圆柱的高相同,底面积不同,哪个圆柱的 体积大? 高相同时,底面积越大的体积越大。
(教案)第二单元 圆柱和圆锥第2课时(2)-六年级数学下册 (苏教版)
(教案)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第2课时(2)-六年级数学下册(苏教版)【教材分析】本课时属于圆柱和圆锥部分,主要涉及到圆锥体的名称、性质、特点以及计算体积公式等知识点。
通过本课时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什么是圆锥体,圆锥体的构成和性质,掌握圆锥的体积公式,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和计算能力。
【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什么是圆锥体,掌握圆锥的性质和特点,掌握圆锥的体积计算方法。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计算能力,训练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精神,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1. 理解圆锥体的概念,掌握圆锥的性质。
2. 掌握圆锥的体积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1. 理解圆锥侧面的构造和性质,掌握圆锥体的性质。
2. 计算圆锥体的体积。
【教学方法】板书法、讲授法、示范法【教学准备】教师:PPT课件、教案,黑板、粉笔学生:笔、纸、作业本【教学过程】【1.引入】通过呈现图片向学生展示几何体的形状、名称,引导学生回忆课前学过的几何体以及其名称。
【2.新课讲解】1. 给出一个圆锥体的实物图样,引导学生观察、分析。
2. 分析圆锥体的构造和性质,说明圆锥体是由一个底面为圆、侧面为三角形的几何体组成的。
3. 引导学生说出圆锥的特点:底面为圆形,侧面为一条斜面和底面相交的直线生成的三角形。
4. 讲解如何计算圆锥的体积。
提醒学生注意单位换算,让学生自己在本页上推导出圆锥的体积公式,并且演练一些圆锥体的例题以加深学生的理解。
【3.巩固练习】1. 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点,让学生在课堂上做一些练习题,如本节课后的作业。
2. 回答学生的问题,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认真解答。
【4.作业布置】布置下节课的自学任务,让学生完成自己的作业。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对圆锥体的介绍和分析,让学生更加了解了圆锥这一特殊的几何体,并学习到了计算圆锥体积的公式。
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分析,让学生主动参与,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单元 圆柱和圆锥(圆锥2课时)-城北
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圆锥2课时)南昌市城北学校杜晓明单元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和操作活动,引导学生整体把握“点、线、面、体”之间的联系。
2、从多种角度探索圆柱和圆锥的特征。
3、探索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发展空间观念。
4、经历圆柱和圆锥体积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体会“类比”的思想。
5、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用活所学知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第一课时:圆锥的认识课堂目标:1、通过圆柱与圆锥的比较,认识圆锥,知道圆锥各部分的名称,掌握圆锥的特征,会测量圆锥的高,2、经历观察、实验等数学活动,初步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等价转化的数学思想。
3、培养学生有序观察、合作学习、合理猜想和科学探究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课堂检测题(5分钟)一、填一填(1)圆锥的高是()。
圆锥有()条高。
(2)将一个圆锥沿着它的高平均切成两半,截面是一个()形。
(3)下图圆锥的高是()cm。
(4)圆柱的侧面展开,得到一个()形,把圆锥的侧面展开,得到一个()。
二、小法官辨是非(1)圆柱的上、下两个面都相等。
()(2)圆锥的高和圆柱的高都有无数条。
()(3)圆柱和圆锥的侧面都是曲面,圆柱的侧面展开后是一个长方形,圆锥的侧面展开后是一个扇形。
()(4)测量圆锥的高只要测出顶点到底面圆周上的一点就是圆锥的高。
()第二课时《圆锥的体积》课时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初步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并能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圆锥的体积。
2、过程与方法通过操作、实验、观察等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分析、综合、猜测,在感知的基础上加以判断、推理来获取新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渗透知识是“互相转化”的辨证思想,养成善于猜测的习惯,在探索合作中感受教学与我的生活的密切联系,让学生感受探究成功的快乐。
课堂检测题(5分钟)一、填空1.一个圆柱和一个圆锥的底面积和高分别相等,圆锥的体积是圆柱体积的(),圆柱的体积是圆锥体积的()。
2.一个圆柱的体积是15立方厘米,与它等底等高的圆锥的体积是()立方厘米。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圆柱与圆锥》第2课时教学课件精品PPT小学优秀课堂课件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
第 2 课时 圆 柱 的 认 识(2)
第 3 单元
1. 圆 柱
(1)圆柱的侧面展开后是什么形状?把罐头盒的商标纸如下图所示那样剪开,再展开。
2
圆柱侧面展开后得到一个长方形。
(2)这个长方形的长、宽与圆柱有什么关系?把这个长方形重新包在圆柱上,你能发现什么?
底面底面
底面
底面
底
面
底面
底
面
底面
底
面
底面
底
面
底面
底面
底面
面
底
底面
面
底底面
面
底底面
底面底面
底面的周长
底面
高底面
我们发现,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底面的周长,宽等于圆柱的高。
1.下面是同一个圆柱的展开图,说一说每个图是怎样展开的。
(答案略)
2.一个圆柱形茶叶筒的侧面贴着商标纸,圆柱底面半径是5cm , 高是20cm 。
这张商标纸展开后是一个长方形,它的长和宽各 是多少厘米?
长:3.14×5×2=31.4(cm )宽:20cm 答:它的长是31.4cm ,宽是20cm 。
形的长等于圆柱的底面周长,宽等于圆柱的高。
√
√√
谢谢观看Thank You。
(教案)第二单元 圆柱和圆锥第2课时(2)-六年级数学下册 (苏教版)
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第2课时(2)-六年级数学下册(苏
教版)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并能应用圆柱和圆锥的表面积公式;
2.能够计算圆柱和圆锥的表面积。
教学重点
1.圆柱和圆锥的表面积公式;
2.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
1.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成圆柱和圆锥的表面积计算;
2.如何灵活应用表面积公式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1.圆柱和圆锥的模型;
2.圆柱和圆锥的表面积公式;
3.计算器。
教学过程
Step 1 引入新知识
1.教师出示圆柱和圆锥的模型,让学生观察;
2.询问学生这些模型在日常生活或工作中有哪些应用。
Step 2 讲解圆柱和圆锥的表面积公式
1.教师出示圆柱和圆锥的表面积公式,解释其中每个变量的含义;
2.让学生思考该公式的来源和推导过程。
Step 3 实际问题演练
1.教师出题,将实际问题转化成圆柱和圆锥的表面积计算;
2.让学生在计算器的帮助下,灵活应用表面积公式解决问题。
Step 4 问题讨论
1.让几组学生将自己解决的问题展示给大家;
2.分享彼此的解决方法和思路,进行讨论。
Step 5 课堂小结
1.教师复述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2.提醒学生,需要多练习多获取实战经验。
教学后记
本节课通过实例演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了圆柱和圆锥的表面积公式。
在实际问题中,能够将问题转化成公式的计算,展示了学生很强的计算能力。
也让学生更深刻地认识到了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圆柱与圆锥(第二课时)
圆柱与圆锥第二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使学生认识圆柱的特征,认识圆柱侧面的展开图。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等,初步体会“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发展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由面旋转成体的过程,认识圆柱和圆锥,了解圆柱和圆锥的基本特征,知道圆柱和圆锥的各部分名称。
教学准备:教师与学生每人带一个圆柱,教师给学生每4人小组发一个纸制的圆柱。
每位学生准备好制作圆柱的材料。
教学重点:使学生认识圆柱的特征。
教学难点:理解圆柱侧面展开是长方形,并理解长与宽与圆柱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一、复习我们已经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
谁能说一说长方体的特征?(长方体是由6个长方形围成的,相对的两个长方形完全相同,长方体的高有无数条。
)正方体呢?谁能说一说我们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哪些知识?二、新授教师: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学习一种新的立体图形:圆柱体,简称圆柱。
1、初步印象教师:同学们,请你们用眼睛看,用手摸,说一说圆柱与长方体的有什么不同?(圆柱是由2个圆,1个曲面围成的。
)2、小组研究:圆柱的这些面有什么特征呢?面与面之间又有什么联系呢?3、交流和汇报(1)关于两个圆形得出:上下2个圆是完全相等的圆,它们都是圆柱的底面。
(2)关于曲面得出:它是圆柱的侧面,如果沿着高展开,可以得到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如果沿着斜线展开可以得到一个平行四边形。
展开后的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柱的底面周长,长方形的宽相当于圆柱的高。
(3)关于圆柱的高: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圆柱的高。
高有无数条。
高有时也可用长、厚、深代替。
4、举例说明进一步明确特征教师:既然大家对圆柱已有了进一步的了解,那么在生活中那些物体是圆柱呢?(学生举例,再让学生自己判断。
当有一个学生说粉笔是圆柱时,教师可让学生进行讨论。
)5、运用知识进行判断下面哪些图形是圆柱?哪些不是?说明理由。
6、制作圆柱三、练习1、运用知识进行判断下面哪些图形是圆柱?哪些不是?说明理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九义教材第十二删圆柱的侧面积
教学目标:
1、知道圆柱体侧面展开是长方形,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柱的底面
周长,宽相当于圆柱的高。
2、能根据以上关系推导出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并掌握方法,
初步应用它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知识的能力。
一、激趣导入:
1、我们已经学会了不少平面图形面积的计算,现在想考大家一下,请你猜一猜我夹在杂志中的一些纸的形状说一说怎样求它的面积?
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压平的圆柱体的侧面积
2、(圆柱体的侧面出示后)还会求吗?为什么?(板书:曲面平面)实际上它是我们上一节课学过的圆柱体的什么部分?圆柱体的侧面积怎样求,这一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圆柱体的侧面积。
(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一)教师启发,师生共议。
1、既然圆柱的侧面是一个曲面,而我们又只学会了一些平面图形面
积的计算,那能不能把长方形纸圆柱的侧面也就是这一个曲面,变成一个平面图形呢?(在“曲面”与“平面”之间加上)。
2、能不能把圆柱的侧面拆开来看一看,(拿出裹上白纸的圆柱)我们可以把裹在圆柱侧面的白纸或商标看作圆柱的侧面,同桌的同学试一试,看能发现什么?
(二)学生合作探究:并思考拆开后的形状与圆柱体的侧面有什么关系?
(三)汇报探究结果:
1、自由发言,讲一讲怎样拆的,拆开后发现什么。
2、学生上台展示,反复几次,说出长方形与圆柱体的侧面有什么关系?(教师板书)
(四)进一步启发,共议:
1、圆柱体的侧面展开后还可能是什么形状?什么情况下会出现?正方形与圆柱体有什么关系?平行四边形呢?
2、根据刚才的分析,你能说出圆柱体侧面积的求法吗?为什么?(板书)
3、运用上面的计算方法,求圆柱体的侧面积,一般情况下要先知道什么条件?
三、初步应用,尝试练习:
1、P41做一做1:一个圆柱,底面周长是94.2厘米,高是25厘
米,求它的侧面积。
2、如果题中没有直接告诉我们圆柱的底面周长,只告诉我们底面
的半径或直径,怎样求圆柱的侧面积?
出示例1:一个圆柱,底面的直径是0.5米,高是1.8米,求它的侧面积。
(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学生板书,学生讲评,纠错。
3、P42练习十 2 求下面各圆柱的侧面积。
(1)底面周长是1.6米,高是0.7米。
(2)底面半径是3.2分米,高是5分米。
3、做一个排油烟机的圆柱形出烟管,长1米,底直径1分米,制
作它最少需要多少铁皮?
附本课板书:
曲面圆柱体的侧面积 = 底面周长×高
平面长方形的面积 = 长×宽
二000年三月。